宝宝穿的衣服带热了的危害性

&&&&&&&&& & 正文
宝宝发烧如何正确退烧
警惕发烧带来的危害性
在寒冷的冬季,宝宝抵抗力弱,容易感冒发烧。宝宝发烧怎么办好呢?一、正确选择退烧药1、没有最好的退热药没有最好的,作用都差不多。使用退热药,只是为了减轻发热带给孩子的不适,避免体温过高对的伤害,保护婴幼儿大脑(时,可用凉水枕),防止。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还要治疗引起发热的疾病。2、贵的不一定好退热药不是越贵越好,对你的婴幼儿有效的退热药,就是最好的选择。3、打针不一定退热快打退热针,不一定是最好的给药途径,也不一定很快达到退热效果,与口服退热药起效时间差不多。而且口服退热药不会给孩子带来打针的。4、肛门用药或服药哭闹喂药难的,选择肛门用药,也是很好的。起效很快,婴幼儿也没有痛苦。5、镇静止惊退热药婴幼儿选择退热药,最好选择有镇静止惊作用的。不宜选择阿司匹林退热片、小儿APC退热片,安乃近就更不能选了。可以选择扑热息痛、鲁米那等退热药。6、不可仅看商品名在选择非处方退热药时,不要只看商品名,要看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选择中药退热也是不错的考虑。除此之外,宝宝发烧期间的日常饮食对于康复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哦。二、宝宝发烧的日常饮食1、发烧时以流质、半流质为主稍大孩子发烧时的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常用的流质有牛奶、米汤、绿豆汤、少油的荤汤及各种鲜果汁等。夏季喝些绿豆汤(加少量糖),既清凉解暑又有利于补充水分。发烧伴有、呕吐,但症状较轻的,可以让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的口服糖盐水。配制比例为500毫升水或米汤中加一平匙糖及半啤酒瓶盖食盐。1岁左右的小儿,4小时内可服500毫升。同时还可适当进食一些补充电解质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等(含钙丰富),米汤或面食(含镁较多)。症状较重者,应暂时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请医生诊治。2、好转时可改半流质饮食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改半流质饮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鸡蛋羹、面片汤等。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抵抗力下降。伴有、多痰的儿童,由于不会,往往咽到胃里,剧烈咳嗽还会引起胃部不适,若进食过多,容易出现呕吐。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不宜让孩子过量进食,不宜给孩子吃海鲜或过咸、过油腻的菜肴,以防引起过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症状。宝宝发烧会有哪些并发症一号并发症:中耳炎宝宝发烧感冒时,呼吸道粘膜会充血、水肿,导致连接中耳与呼吸道的咽鼓管,以及连接眼部与呼吸道的鼻泪管开口阻塞,气体不能进入中耳,而中耳的气体又不断被粘膜吸收,使得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腔内形成负压使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内出现漏出液,从而并发中耳炎。二号并发症:疱疹宝宝感冒以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疱疹病毒,口腔或口角起泡,一般为簇状针头大小的透明小水泡,破溃后可形成小溃疡,周围充血、水肿,宝宝会感到灼痛。三号并发症:喉炎宝宝的咽喉腔比较狭小,粘膜和粘膜下的组织比较松软,当病毒或细菌从上呼吸道向下蔓延时,宝宝咽喉腔的粘膜易于肿胀,使空气的通道明显缩小。喉炎是发烧的常见并发征,它是宝宝喉部黏膜发生的炎症。四号并发症: 眼结膜炎宝宝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在种类繁多的病毒中, "腺病毒"除了引起感冒症状外,还可侵犯眼部,引起结膜炎。
(责任编辑:黄婉雯 )
文章关键词:
3岁的宝宝发烧,妈妈们都担心得不得了。遇到宝宝发烧的情况,妈妈们首先要时刻关注宝宝病情,并对此作出一定的判断。如果宝宝体温高,但是体力和……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
大多数情况下,宝宝发烧都会引起父母的担心。宝宝发烧该不该用退烧药呢?一起来了解下。
2岁宝宝发烧怎么办?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综合专家的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正确的退烧方法应该是:
夏季儿童容易发烧,家长决不可掉以轻心。由于天气很热,许多儿童常常是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别以为都是暑热造成的。下面我们看看宝宝发烧怎么办?……
相关健康数据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擅长: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咳嗽、肺炎、呼吸衰竭等。
擅长: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胸腔积液、肺癌等疾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擅长:在围产医学领域尤其在高危妊娠、母胎监护、多胎妊娠、……孩子发烧过度输液危害多_健康_亲子中心_新浪网
孩子发烧过度输液危害多
  受访专家/协和医院儿科金润铭教授
  过度输液情况严重
  现在,孩子感冒发烧,医院里挂吊瓶常常是人满为患,哭声一片。家长们有没有想想,到底有多少孩子是应该忍受扎针之痛的?
  金教授介绍:感冒发烧确实是有炎症的表现,但这种炎症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现在输液绝大多数都是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起作用。而事实上,感冒发烧70~90%是由病毒引起,用抗生素既不能控制症状也不能缩短病程。
  其次,病毒和细菌感染都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对于感冒发烧的治疗原则应是能够用口服药,尽量不打针,能够用一种药,尽量不用两种抗生素。而现在很多家长都有“感冒发烧打针好得快”的想法,事实上,就退烧而言,吃药和打针的效果是类似的,采用的药物通常是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前两种因安全性好,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退热药,口服效果与阿司匹林注射剂类似,因此广泛用于孩子感冒退热,如大家熟悉的泰诺林、美林等。注射用退热剂虽体温下降较快,但体温回升也较快。此外,还有一部分孩子患有先天的免疫缺陷病,确实比常人容易生病,这时应做必要的检查以作针对性治疗,而许多家长害怕孩子痛苦,不愿做验血等必要的检查,只要孩子一生病就靠输液撑着。
&&&&过度输液危害多
  感冒发烧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多喝水和多休息,家长不辞辛劳来回折腾,也连累孩子休息得不好,其实恢复得更慢。
  而滥用抗生素,除了浪费药源及增加治疗费用外,首先会使耐药菌株增多,造成许多药物对孩子的疾病治疗无效,如对于最常见的链球菌感染,过去最常用的青霉素,现在的耐药率已达到30%以上,这迫使医生用更高级的抗生素。其次,长期多次使用抗生素,也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使孩子更容易生病,许多体弱的孩子就是这样经历着恶性循环。
&&&&最严重的在于,由于点滴注射是药物直接输入血管,对血管造成刺激,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而且使用某些抗生素可能对肝、肾等器官或听力造成损伤,严重的可能因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造成孩子死亡。
  能吃药尽量不打针
  通常情况下,医生通过孩子的症状及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如果症状有喉咙充血、咳嗽、流涕、鼻塞和发热等,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下降,则可能代表的是病毒感染。目前对大多数的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如高热服退热药,及选用某些抗病毒药如病毒唑、达菲或中药等,病情好转一般要3~5天,病程长者可达1周。
&&&&如果症状是有脓性分泌物,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等,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偏高,则可初步判定为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多数情况下口服适当、足量的抗生素已足够,没必要静脉输液。
  此外,婴儿、体弱儿、病程长(超过3~4天)或症状较重且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者,医生从预防细菌感染的角度考虑,可能会给感冒的患儿开一些口服的抗生素。
  如果医生判定程度较重,可能需要点滴注射时,应尽量选择对孩子损伤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族和头孢三代等。
  患儿家长心要“狠”
  医院的吊瓶挂成一片的现象,不排除个别医生受利益的驱使,但孩子家长的一些行为也无形中助长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只要孩子一生病,哪怕很轻微,全家就开始紧张着急,他们更多追求的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恨不得今天得病,明天就好。有的孩子用药效果不明显,最后只能靠打针才好,下次生病家长就省得麻烦,直接要求打针;甚至有些家长不想孩子做皮试,直接要求用高级的抗生素输液,医生鉴于风险,也就顺势而为,殊不知,家长这种“心太软”的心态,给孩子的身体埋藏了更大的隐患。&
相关报道:&
&&&&&&&&&& &&&&&&&&&&&
&&&&&&&&&&&
&&&&&&&&&&&
&&&&&&&&&&&
同时发往微博&
更多关键字:&&&&&&
电话:010-宝宝发烧的10大原因排行榜
来源:妈妈宝宝
作者:王文珠
  不论多镇静的妈妈,只要遇到宝宝发烧,铁定心急如焚,最怕高烧不退,或者持续多日。
  其实“发烧”是“症”不是“病”,只要通过了解原因,小心面对、正确处理,并建立属于自己的就医步骤,就可以了!
  part 1 发烧新定义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6.5℃,小朋友的体温通常会高出一些,但若超过37.5℃,我们就可以“怀疑”宝宝发烧了。
  很多新生儿会被妈妈连同四肢包裹的密不通风,然后抱来医院求诊说宝宝发烧了怎么办?其实,穿太多是许多新手妈妈的通病,提醒妈妈们,给宝宝穿衣服的准则是,比大人少一件。
  发烧定义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超过37.5℃就是“发烧”,通常是指“口温”。因为可测量体温的地方很多,所以分别定义如下:口温37.5℃以上(含);耳温37.5℃以上(含);腋温37℃以上(含);背温36.8℃以上(含);肛温38℃以上(含)。
  发烧原因
  发烧是身体有潜在感染或发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原因可轻可重,如果没有伴随其他症状,就可能只是体温控制中枢失去平衡。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有发烧以外症状出现,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不可忽视。
  Part2 10大可能原因
  为了让妈妈们不至于手忙脚乱,正确面对并处理宝宝发烧的问题,我们请杨健志医师就新生儿科和一般儿科做门诊统计,将宝宝发烧“最有可能的原因”做前10名排列,并标示其危险性。
  1.感冒
  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
  症状不一,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
  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但若照顾不当,并发中耳炎、脑炎、脑膜炎等,就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危险指数:★★★★★(第5名)
  2.耳鼻喉发炎
  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
  症状多变,常见的有发烧、咳嗽、流鼻水、喉咙红肿(宝宝通常不愿意进食)等。
  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
  该疾病容易并发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危险指数:★★★(第7名)
  3.玫瑰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岁前后的宝宝最容易得。
  典型的症状就是会莫名高烧(39℃以上),大约持续3~4天,然后起红疹(此时烧会退去),红疹通常会慢慢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也没有其他并发症,家长不必担心。
  危险指数:★★(第8名)
  4.打预防针
  因施打疫苗而有轻微发烧的宝宝很多,但会引起较明显发烧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疫苗后。
  若有身体不适或感冒则不适合带宝宝去打疫苗,以免症状混淆。
  72小时内是注射预防针发烧的观察期,超过就不是因为疫苗而引起的发烧了,家长要另外做判断。
  危险指数:★(第9名)
  5.败血症
  它是一种细菌侵蚀到血液中的疾病。
  通常是近亲联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剂量类固醇的结果。
  有败血症的患者会有1/3几率合并脑膜炎,所以危险性排第二。
  危险指数:★★★★★★★★(第2名)
  6.尿道感染
  1岁以下男女宝宝是好发年龄。女宝宝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宝宝则是膀胱输尿管回流所致。
  除了容易发烧至38.5℃以上外,外观不易察觉。
  因属细菌感染,所以就医通常给予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大约需要2周才可痊愈。
  可能的合并症是肾功能受损和肾化脓。
  危险指数:★★★★(第6名)
  7.脑炎、脑膜炎
  6个月至3岁的宝宝是该病好发年龄。
  最典型也最受威协的症状就是容易高烧至39℃以上。而且伴随精神倦怠、眼神呆滞、食欲欠佳,甚至有抽筋现象出现。
  尽快就医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检查方法是抽脊髓。(由专业人士进行,是安全的医疗行为,家长不必担心。)
  脑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给予降脑压以及抗病毒的药物。脑膜炎住院的患者则需要以抗生素来治疗,约需要2~3周才能痊愈。
  因为会有侵害性的合并症,如听力、视力变差;智能不足;神经功能障碍(脑麻痹),甚至死亡,所以危险性排第一。
  危险指数:★★★★★★★★★★(第1名)
  8.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
  这类原因所引起的发烧通常是短暂而无危险,但确是许多家长容易疏忽的。
  只要宝宝活动力和精神状况均佳,食欲也不错,宝宝身体有发热现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内温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现况,通常就不会再有过热的问题了。
  危险指数:无(第10名)
  9.肠胃炎合并脱水
  分为细菌(沙门氏杆菌)感染和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两种。症状有:呕吐、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发烧38.5℃以上(会合并脱水)。
  此病一定要就医住院,需给予注射添加电解质的点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别隔离。
  状况轻微的3天可以痊愈,但通常7~14天才好。
  危险指数:★★★★★★(第4名)
  10.川崎症
  1岁~1岁半的宝宝是该病的危险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详。
  症状颇多,例如持续多日高烧39℃~40℃以上;眼红;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脚四肢肿;颈部淋巴肿;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会红肿等。
  一定要住院治疗,医师会先进行心脏超声波检查(检查冠状动脉有无扩大),然后给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通常需要10~14天才有可能痊愈。
  愈后,四肢和肛门口周围会有脱皮的现象产生。
  危险指数:★★★★★★★(第3名)
  小叮咛
  每个宝宝都是独立个体,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了解前10种可能只是了解了一部分,您的宝宝发烧也有可能是排名在第11、第12……的原因,所以就医是惟一安全的方法。
  Part 3  正确量体温
  宝宝发烧与否,妈妈千万不能以手或自己的额头去“感觉”,必须通过测量体温的工具去实地测量。一般人测量身体温度的方法有:口温、耳温、腋温、肛温等四种;但1岁以下的宝宝无法测量口温,所以改以背温替代。
  不论以哪一种方法来帮宝宝量体温,前提必须在宝宝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才可测得正确的温度。因为宝宝刚哭完或刚喝牛奶马上量体温,所测得的温度较高,刚洗完澡则较低,必须休息15~30分钟之后再进行。
  体温测量方法
  1.耳温
  使用工具 耳温枪。
  测温之前
  检查耳温枪的电池是否有电。检查宝宝耳朵内是否有太多耳屎,若有须先清除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测量步骤
  1. 打开耳温枪的电源。
  2. 固定宝宝,将宝宝的耳朵轻轻往下、往后略倾斜。(2岁以上则是将耳朵轻轻往上往后)
  3. 把耳温枪探测头插入宝宝耳道里面,轻按测温按钮。(通常会哔一声)
  4. 取出耳温枪观看结果。(荧幕显示数字即为所测量的温度)
  5. 耳温枪测得温度=宝宝当时体温(不需再加减温度)。
  2.腋温
  使用工具 一般温度计、酒精棉球。
  测温之前
  1. 用酒精棉球从温度计的末端往上擦拭一遍消毒。
  2. 将温度计用力甩一下,让水银指针回归到35℃以下。
  3. 检查宝宝腋下是否有流汗,若有要先擦干。
  测量步骤
  1. 将宝宝衣服稍作松解,以腋下能放入温度计为原则。
  2. 固定宝宝,把宝宝的手轻举,将温度计放到腋下中心点,手放下压住并夹紧5~10分钟。
  3. 取出温度计观看结果。(水银指针指到哪一刻度即为所测量的温度)
  4. 腋温所测温度+0.5℃=宝宝当时体温。
  <FONT color=#.背温
  使用工具 一般温度计、酒精棉球。
  测温之前
  1. 温度计检查工作同腋温。
  2. 检查宝宝背部是否有流汗,若有要先擦干。
  测量步骤
  1. 将宝宝衣服稍作松解,以背后能放入温度计为原则。让宝宝平躺,将温度计放在宝宝衣服内背后,避开中间脊椎和二侧肩颊骨的地方(量其棕色脂肪的温度),压住5~10分钟。
  2. 取出温度计观看结果。(水银指针指到哪一刻度即为所测量的温度)
  3. 背温所测温度+0.5℃=宝宝当时体温。
  4. 背温适合熟睡中的宝宝测量。
  <FONT color=#.肛温
  使用工具 肛温温度计(肛表)、酒精棉球、凡士林。
  测温之前
  1. 温度计检查工作同腋温。
  2. 将肛温温度计的前端涂上凡士林(1岁以下涂1.5厘米长左右;2岁以上涂2.5厘米长左右)。
  测量步骤
  1. 让宝宝平躺,先脱掉宝宝的尿片,一只手固定宝宝双脚并抬高。
  2. 将涂有凡士林之肛温温度计插入宝宝肛门(约1~2厘米)。
  3. 压住让宝宝夹紧1~2分钟。
  4. 取出肛温温度计观看结果。(水银指针指到哪一刻度即为所测量的温度)
  5. 肛温所测温度=宝宝当时体温。
  6. 宝宝若有拉肚子情形不适合测量肛温。
  Part 4 就医停看听
  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更何况对于外界病菌的抵抗力较弱的宝宝。建议妈妈除了以正常心面对宝宝生病外,也要明白一套完整的看病步骤。
  就医前
  针对发烧宝宝,建议妈妈可以先做点功课,以帮助诊断更有效率。
  1. 体温趋势记录。
  2. 其他症状说明。
  3. 若有肠胃不适,需观察便便状况。
  4. 若起疹子,需观察它的发展趋势(例如从何处开始、颜色、大小等)。
  就医后
  看过医生以后一定要确实遵照医生的照顾建议以及服用药物,宝宝才会尽快好转,千万别任意减药或停药。
  有时候医生也不是看一次就会好,以下情况是需要立刻回诊的喔!
  1. 持续发烧不退。
  2. 出现就医时的其他症状。
  3. 发抖。
  4. 皮肤出现不正常状态。
  5. 眼睛有变化(变红、发黄等)
  如何确药到病除?
  我们都希望药到病除,所以用药须知也是每位家长必须留意的事情。以下是大家在就诊,以及领药、服药时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就诊时
  详实告诉您的医师或药师:有无药物过敏经验;家族有无特殊体质或遗传疾病。然后病人须遵照医师指示,在正确时间及正确期限内吃正确的药,且剂量要正确,同时要在医师指定的时间回医院检查。
  领药时
  当场仔细核对资料:病人的名字;药物的名称;药物的剂量;用药的时间(如一天3次、饭前、睡前、需要时使用等);使用的方法(如口服、肛门栓剂、外用药膏、针剂等)。
  服药时
  一般小孩和婴幼儿的退烧药剂型态有:口服锭剂(通常磨成粉状了)、口服水剂、肛门栓剂等三大类,服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意识不清或痉挛发作时不可使用经口投药的方式。
  2. 为婴儿授乳时,最好不要将药物放入牛奶中,以免日后婴儿讨厌喝牛奶,而且一旦牛奶没有喝完,便无法达到所应该服用的药量。
  3. 用汤匙、注射器、药杯服用时,应事先测定并确定其容量。
  DIY退烧法
  沐浴 体温若在38℃左右,或未达医嘱的服用退烧药时,妈妈可以用温水,以擦拭或淋浴的方式为宝宝降体温。但切勿使用酒精擦宝宝身体退热,酒精散热过快,宝宝会发抖甚至抽蓄,恐有危险。
  睡冰枕 宝宝发烧需要多休息,可以准备儿童专用的冰枕,在包裹毛巾之后给宝宝当枕头睡。除了阅读使用说明,还要知道冰枕不要直接接触到宝宝的颈部以下,以及使用中是否有嗜、昏睡的情况发生。
  使用退热商品 若是轻微的发烧或已有服用医师退烧药,在二次用药之间仍想退热亦可使用市售退热贴等,但使用之前最好先询问医师。通过皮肤吸收,确实可达退热效果,但因受使用面积限制,建议辅助使用。
  编辑:DJ(责任编辑:腾云)
·(02/06 10:21)
·(02/06 10:10)
·(02/06 08:50)
·(02/05 15:00)
·(02/05 11:58)
·(02/05 11:30)
·(02/05 08:53)
·(01/25 12:12)
·(01/16 20:00)
·(09/07 14:02)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婴儿游泳的坏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