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借景抒情的作文500字

十张精选高清蝴蝶美图,看看古代诗人是怎么借景抒情的吧!
十张精选高清蝴蝶美图,看看古代诗人是怎么借景抒情的吧!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靖蜒款款飞。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4、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5、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6、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7、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8、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9、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10、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喜欢的朋友们赶紧收藏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专注历史的一切话题!
作者最新文章第三章&古代诗歌常见题材(第一节&&借景抒情诗&)
第三章 古代诗歌常见题材
诗歌根据题材划分,主要有以下十二类: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怨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赠友送别诗等,下面分类结合实例进行介绍。
第一节& 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古典歌的一大特色,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感情之于诗,如血液之于人体,如水分之于花草,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就应当从诗歌的意象出发,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首写景诗。诗人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是远处望到和听到的;“渔火”、渔民的“愁眠”、“寒山寺”、“钟声”、“客船”是近处看到和听到的,由这些景物和声音构成了一幅暮秋季节凄凉、冷落的夜景。面对这幅夜景,必然勾起飘泊他乡的孤愁情怀。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
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细雨洒洗后,柳色深了暗了。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了。“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一“吹”一“逐”,极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迢迢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春风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春”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处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无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007·全国1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超然台①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第一问难度较小,从上阙的“望”字,下阙的“休对故人思故国”可以看出作者思乡之情的端倪,再结合注释,写这首词时正值苏轼被贬密州,完全可以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命题人故意降低难度,用“咨嗟”、“休对”、“且将”三对词语进行提醒,相信考生稍作审视,便可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无奈、苦涩(或痛苦、苦闷、郁闷等)、意欲超脱的复杂(或矛盾)心情。考生答“无奈”(苦闷)、“超然”(超脱)更切中题旨。
第二问难度较大,需立足全诗,整体把握,方可准确作答。这是首典范的情景交融之作。作者上片写他乡之景,下片抒思乡之情,因景生情,感人至深。现对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作如下具体赏析:
上片写登台时所见城中景象,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即春已暮而未老。其次,以“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三个层次先是由一个特写镜头导入,再是大场面铺叙,最后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
下片抒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思乡之情因眼前之景而触动,但这种思乡情感又不可能得到满足,因此,他只好自我开解,进行一番自我安慰。“休对”、“且将”,这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也是最切实的解脱办法。这一办法,虽十分勉强,无可奈何,但毕竟使思想上的矛盾暂时得到解决。于是,“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参考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诗中的“景”是为情服务的,写景实际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我们要领会诗人在景中蕴藏的丰富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2004年全国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大历三年(768)秋,杜甫漂泊至地处长江、汉水的湖北公安。长期飘零,历尽艰辛,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颇多感慨。但他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诗中依然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瀛奎律髓》云:“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是光明的。“落日”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是亡国之君,由一国之主,变为阶下囚,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境遇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生活的思恋,对家国和自己遭遇的独特的感受。在这首词里,李煜用梦里“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热闹来反衬自己现实处境的悲凉。又如他的另一首词《相见欢》: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眼中,月是不圆满的,深院里的梧桐是寂寞的,实际上,不圆满的是人,被锁在深院里感到寂寞的还是他这个失去自由的亡国之君。李煜借寂寞凄凉之景,抒发的仍旧是身世悲苦之愁。
三,领会修辞手法在写景诗词中的作用。
比喻、夸张是最为常见的,也比较容易掌握,较难掌握的是拟人,“看似寻常最奇崛”。例如:
&&&&&&&&&&&&&&&&&&&&&&&&&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作者身闭“孤馆”,极端愁苦,亲友的寄赠没能使他得到安慰,反倒更勾起被贬谪的怨恨。这一腔怨恨到哪里倾吐呢?词尾的二名句,当是这种心情曲折委婉地发泄。此二句或从唐戴叙伦《湘南即事》诗:“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变化而来,都是埋怨江水无情地抛开自己而流去。这种如痴如呆的怨绝语,说明作者真是一个走投无路的“伤心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说:“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一”上高城,就有“万”里之愁怀,巧用了两个不同意义的“数字”进行夸张,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万里之愁,其意何在呢?诗人笔下分明透露──“蒹葭杨柳似汀洲”。一个“似”字,早已道破,此处并无什么真的汀洲,不过是想象之间,似焉而已。然而为何又非要拟之为汀洲不可?须知诗人家在润州丹阳,他此刻登上咸阳城楼,举目一望,见秦中河湄风物,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许浑笔下溪云四起、山风满楼,正是欲雨之景。在表现手法上从瞬息即变的景物之中,抓住最能体现情景的形象来渲染。“山雨欲来风满楼”,预示出暴风雨前的气象征兆,这既是写实,亦是比喻。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人仿佛是说山峰原先是会讲话的,强烈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灵,这并不是简单地运用拟人修辞格。这样写看似无理,却有妙理奇趣,倘若改用“数峰毕静”,则味同嚼蜡矣,这须用心体会。
苏轼《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尤其是“岭上白云披絮帽”,白云笼罩山顶,仿佛山峰也像人一样,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就是王维的“白云回望合”与之相比亦没有这么形象生动。这种手法被广泛应用,如杜甫的“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李商隐的“暮雨自归山悄悄”,秦观的“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等。诗人们在写诗填词中所用的拟人手法,一言以蔽之,都带有自己深深的感情。
再如(2006年全国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水将注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交情)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这一问主要考查的就是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四、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要把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色、绘声;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明暗对比、虚实结合、以动衬静、粗笔勾勒和工笔描绘相结合等。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词作上半阕着重写景,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仅用四句诗便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且“远近高低各不同”,宛如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它与《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我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是的,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五.学会对古诗词中特殊字句所蕴含的深意进行挖掘,做深入浅出的分析。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的“直”和“圆”,锤炼功夫十分到家。《红楼梦·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黛玉的一段话解释得合适而通俗──“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似是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真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种例子在诗词中有不少,平时只要多加留意,仔细品味,自然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例如:(2004年全国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回答时应这样考虑: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中 借景抒情和景中藏情 是一个意思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不是一个意思.借景抒情意思是景物描写在前,而情感在后面.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先描写了明月,后因为明月想起了家乡.景中藏情是景物描写中掺杂了感情.例如:“夕阳西下,断桥人在天涯.”作者把自己融入了景色中,在景色中藏下了悲凉的思乡之情.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景抒情的片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