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畅 三菱plc中wtd是何义义

9月开卷月评:网络衍生畅销书&推荐书目助力少儿市场
&&&&来源:&&&&
&&&&&&字号
原标题:9月开卷月评:网络衍生畅销书 推荐书目助力少儿市场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0日讯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从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悉,9月份图书零售市场数据整理完成,9月虚构类榜单首次上榜图书仅有一种,为《万万没想到:生活才是喜剧》。随着张嘉佳的新作《让我留在你身边》热销,他的上一部畅销作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所有人心动的故事》本月重新登上榜首。受开学季的影响,诸多经典课外读物如《目送》、《我与地坛》等图书的受关注程度大幅上升,与中小学生相关的图书也成为零售市场的主要带动力。
  《万万没想到:生活才是喜剧》本月销量大增,一跃成为第4名。本书基于热播网络剧《万万没想到》,但并非根据已有剧情改编,而是围绕该剧主人公的全新故事,这也使得本书的内容对看过原剧的观众依然有很大的吸引力。按照我们传统的思维看,《万万没想到》并不那么“正点”,但却很有观众缘,究其原因,恐怕是主角王大锤这样的“潘俊贝砹嗽谏缁岷透髦盅沽ο律畹钠胀ㄈ褐冢烤缭诟阈Φ姆瘴拢湔诺乇硐至诵矶嗳粘I钪姓媸荡嬖诘那榭觥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对图书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过去,从网络走进读者视线的还仅止于出版上市的网络小说,如2005年的《诛仙》,2007年的《盗墓笔记》;而现在诞生了更多网络元素的衍生产品,如张嘉佳的微博段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所有人心动的故事》,以及网络剧衍生小说。这些图书在上市前就从网络上积累了很高的人气,拥有大量的粉丝群,往往一上市就能爆发出较高的销量。
  2014年9月,受开学季的影响,诸多经典课外读物如《目送》、《我与地坛》等图书的受关注程度大幅上升,《目送》更是同时有两个版本登上排行榜前十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本月重回非虚构类榜单,排在第5位,开卷数据显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销量在9月第一周左右迎来一波高峰,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开学季拉动课外读物销售的同时,也对家庭教育等相关品种起到了促进作用。   用打造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做出版   《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参与感》的背后是目前国内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小米科技。《参与感》在图书元素设计上继承了小米系产品的设计风格,橙色的封面主色调让人立刻将其与小米联系起来,而封面上那只长着翅膀正在飞翔的猪,让听过小米董事长雷军那番“风口上的猪”的经典论调的人会心一笑。拥有多看平台的小米自然也不会放过电子书市场,其电子版也早已一同登陆各大电子书平台。   畅销书之所以畅销,或因为名家名作,或紧跟社会热点,《参与感》明显属于后者。回顾开卷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关于特定企业经营之道的经管类畅销书屈指可数,上次登上排行榜的要算2011年到2012年间的《海底捞你学不会》,而在此后的《马云内部讲话》、《史玉柱自述》等书中,商业领袖的个人魅力要远远超过企业。   除了企业热点之外,互联网大咖所强调的通过参与建立口碑,进而形成口碑营销的产品运营思路,或许也能够为传统出版行业提供一些启示,形成自己品牌的粉丝并产生互动。这里的互动不仅仅指见面活动、优惠活动等传统形式,让粉丝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与迭代中,才能形成真正的参与感,才能形成实在的口碑营销。
  2014年9月,新学期的开始又促进了新一轮的图书销售,与中小学生相关的图书成为零售市场的主要带动力,而在少儿类畅销书榜单中除了一些经常在榜的常青树图书外,一些与学生阅读相关的经典图书又重新回归到榜单中。2014年9月少儿畅销书排行榜Top10有6种图书新进入到榜单之中,《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查理九世(23):香巴拉,世界的尽头》是唯一一本当月上市且当月上榜的图书,该书一上榜便进入到第三名的位置。   从这些新上榜图书来看,“推荐书目”和“入选课本”仍然是带动少儿图书畅销的重要因素,除了“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新书外,其他新进入榜单的图书基本都有入选过各类阅读书目,有的甚至入选教材。在各类中小学生阅读书目中,“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国家教育部推荐的小学课外读物”等是影响相对较大的,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阅读经验和信息来源的缺乏,“推荐书目”发挥了更大的指向性作用。   在2014年9月的开卷少儿类畅销书Top10中,还有4本图书均是连续在榜图书,除了畅销系列“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和“笑猫日记”系列以外,其他连续在榜的2本图书也均是各种“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中的经常出现的“常青树”图书。截止到今年9月《狼王梦》已上榜41次,而且在一年中上榜次数也均在8个月以上,而《窗边的小豆豆》自2003年6月进入少儿畅销书前十名之后,上榜次数已达100次。   注:本排行榜统计时间为日至日。排行榜数据来自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本月监控码洋为9.2亿元。系统涵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型书店,本月动销图书品种66.6万多种。开卷每月的全国畅销书排行榜由这些书店的所有图书零售数据汇总整合而成,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代表性、完整性和中立性。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提交日期: 16:29:58
&&&&杜甫写过1400多首,具体不详
&&&&
&&&&钱仲联在《梦苕庵诗词》里的
&&&&
&&&&诗1437
&&&&词58
&&&&
&&&&共计1493首
&&&&
&&&&大概可以力压老杜了
&&&&
提交日期: 22:17:45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容安馆札记》第六百四十则: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荟萃群言,细大不捐;卷首采辑书目中有先君《韩愈志》,卷一《答孟郊》、卷六《三星行》注释皆引余《谈艺录》,可谓贪多务得者矣。惜发明不多。好附会史事,尤其大病。若卷七《晚菊》注至引陈苍虬《崇教寺看牡丹》诗,谓“意本退之,而尤为深曲刻挚也”,真瓜皮之搭李皮;即使切当,亦乖体例,况其未乎!仲联字萼孙,常熟人,出唐蔚芝丈之门。二十五年前余于先君客座曾与一面,渺然侏儒,衣履华鲜。作诗亦小有才藻。
&&&&===============================================================================
&&&&
&&&&渺然侏儒,衣履华鲜。作诗亦小有才藻。
&&&&
&&&&钱锺书对之诗才略肯定,对其人则鄙视之意显而易见的。隔二十五年,尚记忆之深,“衣履华鲜”,可见其恶俗,原因可能是“渺然侏儒”,海拔太低,惟恐别人视而不见,便在衣服上动心思,自卑作祟。令人想起其后来的刻意负气强硬表现,如“原引的《谈艺录》删个干净,采辑书目中的《韩愈志》也连带铲削了,卷十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题解徵用的《韩愈志》也遭清洗”,一个所谓的“国学大师”心胸竟如此之狭窄,毫无气量可言
&&&&
提交日期: 10:51:28
&&&&安徽的刘梦芙看到楼上的话估计坐不住要起来回应了,不信且看其《二钱诗学之研究》中《魔镜后的钱锺书》一篇何等强词夺理、力挺钱仲联、力批钱锺书。请注意,强词夺理。
提交日期: 13:29:24
&&&&
&&&&刘梦芙还算有学问的,《石语评笺》印象较深,但这样的世说新语式的快论竟也被当成正事一本正经的“持平”“平情”细说一番,感觉特杀风景,她所谓的二钱比较等等亦大杀风景,啥子叫比较呀,就来一番李贺什么的小论列也叫比较呀?就能证明仲联比锺书“深刻”?其实这种完意可不能用她的玩意比较一番?写锺书的那种直探精奥的论断且有世界眼光的比较可不是仲联玩得转的。这种“强词夺理”你“批”得复哪个呀,又“挺”得起哪个呀?刘梦芙就一个杀风景,也根本没有自己衡人量物的高标准,东奔西突团团转转搞几个看似中肯的“比较”“评笺”什么的,忽悠谁呢
&&&&
提交日期: 13:35:11
&&&&改正:
&&&&比较一番?写锺书的那种
&&&&======================
&&&&比较一番。锺书写的那种
提交日期: 13:35:09
&&&&“世运变迁与文人隐疾”见得有一些道理,苏州大学中文系主任会议钱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大致可资其心迹:“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博士生论文答辩后,我和他陪同答辩委员王元化、王运熙和顾易生等去常熟游览。在钱谦益墓前,几位先生都照了相,独独他不照。开始我请他照,他摇头。后来我再请他,他依然拒绝,还严肃地对我说:不照,如果照了,照片传出去,人家还以为我是他的后代或亲属呢,我和他没关系。”
提交日期: 13:40:21
&&&&抱歉,有些字打错了!
&&&&“世运变迁与文人隐疾”见地有一些道理。苏州大学中文系主任回忆钱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大致可资其心迹:
&&&&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博士生论文答辩后,我和他陪同答辩委员王元化、王运熙和顾易生等去常熟游览。在钱谦益墓前,几位先生都照了相,独独他不照。开始我请他照,他摇头。后来我再请他,他依然拒绝,还严肃地对我说:不照,如果照了,照片传出去,人家还以为我是他的后代或亲属呢,我和他没关系。”
是否是所谓的“一次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呢?
提交日期: 15:25:15
&&&&范旭伦只搞清楚一个问题就行了,何必那么罗哩罗嗦:钱仲联当首批博导,究竟是不是钱钟书力挺的结果?当时王元化还健在,可以问一下有没有这回事。如果真是钱钟书极力推荐的,那么范旭伦需要好好研究一下钱钟书为何要推荐一个剪刀加浆糊造就的国学大师。
&&&&
&&&&钱仲联整理古籍的成就毋庸置疑,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中独他整理的最多,这不是剪刀加浆糊就能搞定的。
&&&&
&&&&范旭伦不能把钱钟书的话当作评论是非的标准,钱钟书我感觉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如当面对俞平伯恭恭敬敬,在私人札记里竟说俞平伯是不肖之徒。
&&&&
提交日期: 15:34:49
&&&&钱仲联在《梦苕庵诗词》里的
共计1493首
大概可以力压老杜了
&&&&_____诗这玩意不是以数量取胜的。老杜独步诗坛万年也不会遇到一个对手,谁人可以压他?
&&&&
不过话又说回来,钟钟书的诗的数量和质量还没法和钱仲联相比。
提交日期: 20:20:52
&&&&这一棍子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都打倒了
&版权所有 年 布衣书局)、《西北文集》(冀滿紅點校本,山西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
白夢鼐,字仲調,號孟新,一號蝶庵,江南江寧人。白夢鼐少與兄夢鼎勤學尚志節,時有“二白”之目。鼐舉康熙九年會試第二,官大理評事。總憲魏象樞以博學鴻儒薦,與試不第。福建鄉試,鼐爲考官,得士稱盛。著有《天山堂集》。
陳懷真,《鶴徵錄》作陳懷貞,山東曲阜人,一作充州人。歲貢生。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南宜興人。明左都御史于廷孫,副貢貞慧子,縣學生。由都御史宋德宜薦舉,試列一等,授檢討,與修《明史》,時年五十四,越四年而卒於官。維崧天才絕艷,幼承家教。與吳兆騫、彭師度有“江左三鳳凰”之目。修髯美豐儀,海內稱“陳髯”。與王士祿、王士禛、宋實穎、計東等時相唱和。維崧詩詞文悉工。文能駢能散,而駢勝於散,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詩始為雄麗跌宕,一變而為沈鬱之調,能追蹤吳偉業。尤善填詞,淩厲光怪,變化若神。維崧與朱彜尊齊名,時稱“朱陳”。領袖陽羨,允稱清初大手筆。著有《湖海樓全集》五十卷、《湖海樓詩集》八卷、《陳迦陵文集》十六卷、《陳迦陵詞集》三十卷、《陳檢討四六文集》二十卷、《烏絲詞》四卷、《兩晉南北史集珍》六卷等。嘗與朱彜尊合刻《朱陳村詞》,又與潘眉同輯《今詞選》。
《湖海樓詩集》八卷(康熙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患立堂刻本,南大)、《湖海樓詩稿》十二卷(李仙原等選,康熙六十年刻本,南大)、《湖海樓詩集》十二卷《補遺》一卷(光緒十八年重刻本,南師大)、《陳迦陵文集》六卷(王士禛等選,康熙二十六年陳宗石患立堂刻本,南開)、《陳迦陵文集》六卷(乾隆浩然堂刻本,南圖)、《湖海樓文集》(光緒十八年刻本,復旦)、《陳檢討四六文集》二十卷(程師恭注,康熙刻本,南師大;乾隆三十五年亦園刻本,南圖;四庫全書本)、《陳檢討四六新箋》十卷(王世樞注,抄本,皖圖)、《陳檢討集》二十卷(程師恭注,康熙有善堂刻本,南圖)、《陳檢討詩集》十二卷《詩鈔》十卷《詞鈔》十二卷(康熙二十三年天藜閣刻本,南圖)、《陳迦陵文集》六卷《儷體文集》十卷《湖海樓詩集》八卷(康熙患立堂刻本,上圖;四部叢刊本)、《湖海樓全集》五十卷(康熙患立堂刻本,南圖)、《湖海樓全集》五十一卷(乾隆六十年浩然堂刻本,南大、鎮江)。
陳鴻績(?-1679),字子遜,浙江鄞縣(今寧波)人。順治十四年舉人,除江南睢寧知縣,由監察御史黃斐薦舉,試列二等,擢翰林院檢討,僅十二日而卒。幼博涉經史,於儒先理學之旨,尤根極底奧。
陳學夔,字解庵,福建侯官人。康熙八年舉人。解庵當耿精忠變作,抗節匿橘園,三年不受其職。尋丁父艱,廬墓。少司寇任克溥首薦應博學鴻儒詔,薦牘有云:“昔長安賣賦,洛陽之紙頓貴。今全節罵賊,睢陽之舌猶存。”時服未闋,郡縣逼迫,匍匐赴京,籲乞終喪,得請歸。後授甯陽令,興利除弊。撫臣錢玨疏薦遷兵部主事,督理大通橋倉務,又督廣東鈔關。清慎精明,不渝素守。以遷葬假歸,居鄉七年,足不入城市。著有《性理全注》、《杜詩注解》、《倦庵錄》、《榕城景物略》等。
陳九勝,江南人。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未試病故。同時荐舉者吳郡黃靜御綜選《聽嚶堂四六新書》,錄其《蘇薹覽古賦》一篇,撫今吊古,極蒼涼歷落之致。
陳宏,字乾庵,順天大興人。順治十八年進士,候補主事。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陳玉璂(1636-?),字賡明,號椒峰,江南武進人。康熙六年進士,授內閣中書舍人。椒峰少有大志,凡天文、地志、兵刑、禮樂、河渠、賦役諸大事,莫不講求爛熟,言之娓娓。賓客輻輳,應酬不倦,以至彈琴投壺,嬉戲之樂,靡所不爲。偶有觸發,爲詩文,旬日之間動至盈尺,見者遜其才。玉璂家太湖之馬迹山,即夫椒山,故以椒峰自號。與邵青門交善,所居有壆圃,青門用少陵《遊何將軍山林韻十首》寄題。嘗修《常州府志》,人推善本。與同里董以寧、鄒祇謨、龔百藥之文同刻,稱《毗陵四子文》。康熙十八年應博學鴻儒舉,不遇。著有《學文堂集》,輯有《三吳總志》等。
《學文堂詩集》十卷(康熙刻本,上圖)、《學文堂文集》不分卷(康熙刻本,南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四七册,齐鲁书社一九九七年版)、《學文堂文集》四十九卷《詩集》十三卷《耕煙詞》三卷(康熙刻本,南圖,殘本)、《學文堂文集》十六卷《詩集》五卷(光緒二十三年刻常州先哲遺書第一集附刻本,湖南師大)
陳筴,字堯夫,浙江秀水人。諸生。堯夫詩見賞於曹秋嶽司農,康熙戊午,薦舉博學鴻儒,未與試而歸,藝林惜之。著有《東溪詩稿》、《秋雪集》等。堯夫詩俱散佚,其《范少伯祠詩》曰:“水榭藏仙梵,憑欄輒惘然。鴟夷誰汎宅,蝦菜斷歸船。網豔蛛絲密,薹荒雉堞縣。會稽山在望,高處沒蒼煙。”
陳僖,字藹公,號餘庵,又號想園,直隸清苑人。拔貢生。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與試不第。陳藹年十三即有聲聞社,為陳名夏、李雯獎許。稍長,南游江淮,交顧夢游、陳瑚等人,尤善計東。計東推其文為河朔第一。陳僖奔走南北,期大有為于天下。順治十三年始折節讀書,似曾以文字賈禍,心未忘世。顧炎武、曾畹皆迂道訪之。傅山、王弘撰、李因篤等皆與接納。龔鼎孳、梁清標、徐乾學兄弟亦與之親昵。康熙二十一年刻其所作詩文,《春感》十五首,《雜詩》十三首,不啻自道生平。著有《燕山草堂集》。
《陳藹公文鈔》不分卷(鈔本,日本靜嘉)、《燕山草堂集》五卷(康熙二十年餘庵自刻本,北圖)
程大呂,字天臺,湖北孝感人。康熙十二年進士。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大呂有《題吳孟舉黃葉村莊》詩,極工,見《篋中集》。
程必昇,字東旭,陝西韓城人。順治十二年進士,授山東棲霞縣知縣。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程易,江南休寧人。廩監生。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成其願,一作陳其願,山東樂安人,諸生。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崔如嶽,字宗五,號雪峰,一號青峙,直隸獲鹿人。明巡撫應麒曾孫,康熙十四年舉人。由監察御史鞠珣薦舉,試列二等,授翰林院檢討。著有《坐嘯軒瑣言》。
崔華(1631-1693),字蘊玉,一字不雕,江南太倉人。順治十七年舉人。《漁洋詩話》曰:“余以順治庚子爲江南同考官,得太倉崔華。不雕工詩書,嘗有句云:‘一寺千松內,飛泉屋上行。欹檣坐清晝,薄冷出蘋間。’又‘溪水碧於前渡日,桃花紅似去年時。丹楓江冷人初去,黃葉聲多酒不辭。’此例甚多,余目爲‘崔黃葉’。”家素貧,性孤寂寡合,工詩善畫,吳偉業目為“直塘一崔”。詩風清異出塵,至老不衰。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辭不就。不得志以沒。著有《櫻桃軒集》、《余不軒集》等。
《崔不雕先生詩稿》(民國三十六年太倉嚴瀛鈔本,北圖)、《余不軒集》一卷(鈔本,上圖)。
曹宜溥,字子仁,號鳳岡,湖廣黃岡籍,江西東鄉人。蔭生,侍讀學士本榮子,由湖廣巡撫張朝珍薦舉,試列二等,授翰林院檢討。
曹禾(1638-1700),(案:《清人別集總目》作1637-1701)字颂嘉,号峨嵋,一號未庵,江南江阴人。康熙三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告歸養母。由大学士李公蔚、杜公立德、冯公溥荐举,試列二等,改翰林院编修,歷官至国子监祭酒,以事罣誤去官。詩文學韓杜,詩字字錘煉,文尤有成就。與田雯、宋犖、汪懋麟、顏光敏、王又旦、謝重輝、曹貞吉、丁澎、葉封其名,稱詩中十子。去官時年僅四十。膺荐再出,終于不達。性耽詞賦,縱酒嗜弈,樂閑品茗,感慨甚多。著有《未庵初集文稿》四卷《詩稿》四卷(康熙十二年至十五年翁叔元等刻本,南開)、《峨嵋集》。
曹溶(1613-1685),字潔躬,一字鑒躬,號秋嶽,一號倦圃,居邑之金陀坊,晚號金陀老人,又號鋤菜翁。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明崇禎十年進士,官監察御史。入清,官至戶部侍郎,出爲廣東布政使,左遷山西陽和道,裁缺補用,保舉簽發四川軍前。康熙十八年膺荐博學鴻儒,丁憂未與試。十九年,由徐元文荐,佐修《明史》。少時即有詩名,及長,風格日進,氣體自然,意匠深穩,與龔鼎孳齊名,時稱“龔曹”。又與陳之遴同年相善。家富藏書,好收宋元人文集,勤于誦讀。性愛才,主詩壇者數十年,才士歸之甚眾。鄧漢儀稱其詩“以深老生硬為主”、“近體專崇初盛,不落一字中晚”(《詩觀三集》)。亦工詞。著有《崇禎五十宰相傳》一卷、《明漕運志》一卷、《金石表》一卷、《倦圃蒔植記》三卷、《劉豫事迹》一卷、《粵遊草》一卷、《學海類編》、《續獻徵錄》六十卷、《靜惕堂詩集》四十四卷等。
《曹倦圃未刻編年佚詩》五冊(鈔本,粵圖)、《靜惕堂集》(抄本,日本靜嘉)、《靜惕堂詩集》四十四卷(康熙寫刻本,上圖;雍正三年李維鈞序刻本,南圖)、《荔枝吟》一卷(清鈔荔枝志餘本,北圖)、《曹秋嶽詩》一卷(康熙刻皇清百名家詩本,南圖)、《曹秋嶽詩選》一卷(鄒漪選,康熙七年序刻名家詩選本,叢書綜錄)、《曹秋嶽先生尺牘》八卷(黃汝鈺選,康熙刻本,北圖)、《倦圃曹先生尺牘》二卷(康熙雍正胡氏含暉閣刻本,南圖、人大,人大藏本有佚名批校)。
蔡方炳(1626-1709),字九霞,號息關,別號息關學者,江南昆山人。明山西巡撫忠襄懋德之子,長洲學生。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托病不與試。性嗜學,工詩文,亦兼行草。其父懋德嘗取前人格言,分條輯錄,以自砥勵。方炳得其手稿,每攜以自隨,未及編次,而爲人竊去。至年六十餘,因采擇諸儒緒論,仿懋德原編體例,復爲《憤助編》以補之。繪有《著書圖》,詩文題詠,盡一時名流。著有《廣治平略》正續四十四卷、《增訂廣輿記》二十四卷、《憤助編》二卷、《銓政記》一卷、《馬政記》一卷、《歷代茶榷志》一卷、《長洲縣志》二十二卷、《恥存齋集》(一作《恥存齋稿》,又作《愿學齋集》)二十卷等。
儲方慶(1633-1683),字廣期,號遁庵,一號遁安,江南宜興人。康熙五年解元,六年進士,七年除山西清源縣知縣,有循聲。康熙三年,詔廢八股,用策論。五年,方慶以策論舉省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是時,方慶所爲文章重天下,對策灑灑四千餘言,伉直明切,論者方之董膠西、晁家令。他文率雅健,長於議論。出令清源,會三陲用兵,清源以小邑當孔道,軍興旁午,民重困,君舉債補苴,不加派閭左一錢。康熙十七年,以博學鴻儒徵入京,謝客蕭寺,足不及公卿門,報罷。投劾歸里,遂齟齬以終。初,與胞兄儲善慶、堂侄鋤振同年成進士,名震一時,有“宜興三儲配三蘇”之稱。工詩古文詞,詩文多反映民生疾苦。魏學誠哭之有“空將詞賦傳華國,不使才猷說濟川”之句,是其實錄。著有《遁庵文集》十二卷、《詩集》各體共千首、《東湖記》一卷等。
《鋤遁庵文集》十二卷《附錄》一卷(康熙四十一年儲右文等刻本,南圖、川圖;光緒二年宜興儲氏家刻本,南圖;清刻本,無錫。按:康熙四十一年刻本于康熙五十二年增刻李光地序,川圖藏本有雙流劉咸炘評語。或題為《遁庵文集》)、《儲遁庵文集》六卷(清刻本,首都,缺卷一)。
鄧漢儀(1617-1689),字孝威,號舊山,別號舊山農、缽叟,江南泰州人。鄧旭弟,布衣。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儒,以年老授中書舍人。歸里,寓董子祠,執業就問者塞市。鄧漢儀淹洽通敏,貫穿經史百家之言,尤工詩學,爲騷雅領袖。太倉吳梅村、合肥龔芝麓,皆與之倡和。洽聞廣見,頗重氣節。與冒襄、余懷等交往,嘗參與“虎丘集會”以重振復社。入清後,從查繼佐學于杭州敬修堂。歿前二年,猶偕冒襄訪孔尚任于興化,謀舉“花洲社”。孝威與國初諸前哲遊,洽聞廣見,所選《詩觀》四集,雖未脫酬應,然亦足備後人采擇。著有《淮陰集》、《官梅集》、《過嶺集》、《濠梁集》、《燕薹集》、《甬東集》、《被徵集》、《慎墨堂筆記》一卷,《詩觀》初、二、三集、別集,《簫樓集》等。與修《江南通志》、《揚州府志》。
《官梅集》一卷(清無近名齋抄本、1980年泰州古舊書店抄本,南圖)、《慎墨堂詩拾》不分卷(道光周庠輯鈔本,北圖)、《慎墨堂詩拾》九卷《筆記》一卷(漢畫軒鈔本,北圖)、《慎墨堂全集》(揚州鈔本,天津師大)。
鄧林梓,一名琳梓,字肯堂,號玉山,江南常熟人,布衣。明孝廉文度先生之曾孫。爲諸生,名籍甚,尋以糧累罣誤黜去。居久之,朝廷有博學鴻儒之詔,被薦入都,卒。林梓生而穎異,年十三作《空谷詩》,見賞於松園老人,呼之爲“鄧空谷”。既除諸生籍,益肆力於詩歌,唱酬皆一時勝侶。古文亦有筆,嘗爲瞿桂作《年譜》,紀事本末,纖悉不僞。錢謙益極稱之。著有《玉山詩文集》。
杜越(1596-1682),字君異,號紫峰,直隸容城今屬河北)人,明諸生。康熙己未薦舉博學鴻儒,以老疾未及赴試而罷,特授內閣中書以寵之。越三年而卒,門人私謚文定先生。少師鹿善繼,究極理奧。與孫奇逢友善,自謂五十年受知最深。家貧,教授生徒以給饘粥,粗糲衣褐,苟完而已。即束修亦不受,孺人與同志,紡織佐之。與人處,油然和易,終身無疾言怒色。居新安,新安人化之,風俗一變。年八十餘,飲啖不衰。縣人高尚書問以養生之術,曰:“無之,但平生未嘗嗔怒,或以此得老壽耳。”平生志行高潔,剛介絕俗。左光斗、魏大中等罹珰禍,倡議聚金納贖之,不稍避。康熙十八年應王五修招,講學新安南陵草舍,一時名彥如魏蓮六、崔夏章、趙玉峰、陳敬齋、馮雪蘿等咸師事之。為學不立門戶。性和易,心事如寒潭映月,了無滓穢。辭徵時題壁有“混跡依鷗近,藏名應馬真”之句,為時傳誦。著有《紫峰集》十四卷(康熙十三年刻本,凡詩四卷、詩餘附焉、雜文十卷,北圖)。
戴王綸,字經碧,直隸滄州人。戶部尚書明子,順治十二年榜眼,授編修,歷官江西糧儲道參議。膺博學鴻儒荐,丁憂未與試。
戴茂隆,浙江平湖人。國學生。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戴廷栻(1618-1691),字楓仲,一字維吉,號補巖、符公,祁縣人。歲貢生,明戶部員外郎戴運昌子。康熙己未,舉博學鴻儒,不第。後官聞喜訓導,楓仲《酬亭林先生》詩,有“虛名空爾爲,實禍亦此也”之句,似曾遘禍而作。其《京師春興詩》云:“憐才天子恩無極,應詔詞臣筆不停”,又云:“喜將白髮觀三輔,甘抱青箱老一經”,似亦經膺薦入都,與試不遇。然它無可考。著有《枫林一枝》、《半可集》等。
《楓林一枝》(康熙刻傅山序本,祁縣)、《半可集》四卷(清初刻本,晉圖;清刻本,粵圖)、《半可集備存》一卷(光緒二十年榆次常氏石印本,晉圖;光緒三十二年戴氏家刻本,南開;民國晉新書社鉛印本,祁縣)。
董俞(1631-1688),字蒼水,號樗亭,別號蓴鄉釣客,江南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吏部侍郎邃初孫,順治十七年舉人。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至山東遇盜,劫其裝,生平著作在行篋中,追索之,被刃傷而返。好遊,所至多吟詠。詩文與錢芳標齊名,人稱“錢董”。兄含,字閬石,順治辛丑進士,亦有文名,稱“二董”。子溶,字晴川,高才早卒。著有《玉鳧詞》(一名《盟鷗草閣詞》)二卷及《北遊》、《浮湘》、《度嶺》、《樗亭》等集。
《樗亭詩稿》十二卷(康熙刻本,北圖、上圖,上圖藏本缺卷十一至十二)、《南村魚舍詩草》不分卷(道光刻本,上圖)、《南村漁舍詩草》七卷《浮湘草》一卷《度嶺草》一卷(康熙刻本,上圖,按:《浮湘草》、《度嶺草》均為鈔補)。
馮勗(生卒年不詳),字方寅,號勉曾,又號葑東逸史,江南長洲人,布衣。由庶吉士楊作楨薦舉,授檢討,罷歸。康熙二十七年在京師,朱竹垞方謫官,招諸同年集六枳園,對菊分韻賦詩。竹垞有“可怪南鄰馮檢討,酒錢肯爲謫官慳”之句。後葑東亦緣事罷歸,康熙四十二年以迎駕,復原官。著有《葑東集》。
馮行賢,字補之,一名景賢,又稱馮咎,號圃芝,江南常熟人,馮班長子。自少稟承家學,以詩世其家,而書法篆刻,並擅精妙。中歲入京師,名籍甚。王公貴人爭折節下之。舉博學鴻儒,不售,歸里,卒。君詩初學溫、李,如其家翁。晚乃稍規白、傅,變綺麗而清真矣。與蒲阪吳雯天章交善。著有《餘事集》十卷。
《餘事集》八卷(虞山楊氏鈔本,南圖;清鈔本,上圖;常熟圖書館鈔本,常熟)。
馮雲驤(約1630-?),字訥生,號約齋,山西振武衛人。方伯如京子,順治十二年進士,授大同府教授。康熙十八年膺荐博學鴻儒,與試不第。遷國子監博士,累擢戶部郎中,出爲四川提學僉事。雲驤籍華貫,不習爲紈絝態,奮迹詩書,以早年決科第,而勤修職業,不蘄躐進,所至以廉明著。尚書魏環極嘗言:“訥生見識高,議論正,稱爲畏友。”先是任學博時,與雲中徐化溥遊,梓其集,行於世。弟雲驌,丙辰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著有《寒山詩餘》一卷、《蜀游草》、《訥生詩集》六卷、《約齋文集》四等。
《蜀游草》一卷(康熙刻本,北圖)、《訥生詩集》六卷(民國二十三年馮鵬翥太原鉛印本,南圖)、《約齋文集》四卷(順治十年刻本,中科院,有鄧之誠跋)。
馮京,字山公,一字香遠,號少渠,浙江錢塘人,國學生。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辭不就。著有《少渠詩文集》。《己未詞科錄》卷八秦瀛按曰:“盧抱經學士文弨嘗貽余先生集,古文詞卓然名家,而世少知者。先生蓋學士之外王父也,學士父存心,字玉巖,乾隆丙辰亦舉鴻詞科,報罷,即先生女夫也。”
范必英(1631-1692),原名雲威,字龍仙,後改今名,字秀寶,號秋濤,一號伏庵,自號野野翁,又稱杜圻山人,江南吳縣人。明提學參議允臨子,順治十四年順天舉人,由庶吉士彭會淇薦舉,授翰林院檢討。纂修《明史》。先生于書無不窺,而以五經爲本。于史事尤熟,每一篇成,咸服其精審。既分纂事畢,即謝病歸。自稱野野翁,又稱杜圻山人。所居芝蘭堂三楹後萬卷樓藏書遍滿,日吟諷其間,自得也。性固簡默,世務不以攖懷,而學求實用,于禮樂、政刑、邊防、漕輓、屯田、兵制、農桑、水利之書,無不究其失得,善敗可指數。詩古文詞綺麗雅馴,晚喜汲引後進,從遊者二百餘人。著有《寤言集》。
范鄗鼎(1626-1705),字彪西,一字漢銘,山西洪洞人。康熙六年進士。十七年,朱太常裴薦博學鴻儒,以母老辭。四十二年,康熙西巡,進所輯理學書,御賜“山林雲鶴”四字。後卒于家。鄗鼎性孝友,通籍後閉戶讀書,立希賢書院,置學田,修虞士晉太師、明韓尚書衛太守墓。闡明絳州辛全之學,與應潛齋撝谦、李二曲顒以理學著於南北。子翷亦以五經中辛卯副貢,癸巳舉人。著有《理學備考》三十四卷、《五經堂文集》五卷、《五經堂野歌》一卷、《語錄》一卷、《續垂棘編》三集十卷、四集九卷、《三晉詩選》四十卷、《晉詩二集》十六卷等。
《五經堂文集》五卷(康熙五經堂刻本,中科院考古所)。
方象瑛(1632-1685後),字渭仁,號霞莊,浙江遂安人。明大學士逢年孫,康熙六年進士,候選中行評博。由總督倉場侍郎嚴沆薦舉博學鴻儒,試列二等,授翰林院編修,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典試蜀中,盡心甄錄,不苟充賦,蜀士蒸然一變。尋請歸里,不復出,苞苴竿牘,一不至於門。卒之日,闔邑建思賢祠於城南。官至翰林院侍講。晚自號金門大隱。著有《錦官集》、《健松齋集》二十四卷《續集》十卷(康熙刻本,南圖)、《健松齋續集》十卷附《史傳擬稿》二卷(康熙四十年刻本,南圖)、《松牎筆乘》、《方氏先賢考》等。
方象璜,字雪岷,浙江遂安人。順治十六年進士,除湖洲府推官,改合肥縣知縣。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後期未與試。
傅山(1605-1685后),(亞權案:《清人別集總目》作1607-1684,待考),原名鼎臣,初字青竹,改青主,號嗇廬,又號真山、石道人,改署公之它,亦曰朱衣道人,山西陽曲人。明天啟元年諸生,入清不仕。少長晉中,得其山川雄深之氣,思以濟世自見。甲申以連染遭刑戮,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門人有以奇計救之者,得免。天下大定,始以黃冠自放。戊午,給事中李宗孔、劉沛先以先生薦博學鴻儒,時年已七十,以病固辭,不獲。有司令役夫舁其床以行。將到京,以死拒不入城。蔚州魏公乃以老病上聞,詔免試,特授中書以寵之。益都馮溥強之至午門謝,次日遽歸。系一方人望,顧炎武入晉依之,其《答鈍翁書》云:“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傅山書畫亦妙古今,人爭重之。又善歧黃,常與其子眉挽車賣藥于四方。論文不喜歐、曾,以為是江南之文也,故自號西北老人。著有《傅青主男科》二卷《女科》二卷《產后篇》二卷、《紅羅鏡雜劇》不分卷、《太原段帖》等三種共九卷、《霜紅龕集》四十卷等。
《傅青主詩文稿》一卷(手稿本,山西善本書目;稿本,上圖,此本有董壽平跋)、《傅徵君霜紅龕詩鈔》不分卷(乾隆三十二年河東劉贄止軒刻本,南圖)、《霜紅龕詩略》一卷(清初戴廷栻刻晉四人詩本,浙圖)、《冷雲齋冰燈詩》一卷(道光昭代叢書本)、《樂飢齋詩草》(宣統元年國學保存會石印本)、《太原段帖稿》不分卷(稿本,晉博)、《霜紅龕集》十二卷(乾隆十二年張耀先生生堂刻本,上圖、蕪湖)、《霜紅龕集拾遺》(張廷鑒、張廷銓拾遺,嘉慶至咸豐鈔本,太原)、《霜紅龕文》四卷(光緒三十三年平妖王晉榮校刊本,晉圖)、《咳唾珠玉》二卷《補遺》一卷《霜紅龕文》四卷(光緒三十三年王晉榮刻本,山西大學)、《霜紅龕集》三十八卷(光緒三十三年刻本,北圖)、《霜紅龕集》十八卷(光緒三十三年王晉榮刻本,南圖)、《霜紅龕集》口卷《體詞》一卷(藍格鈔本,南圖)、《霜紅龕集》四十九卷(咸豐四年山西晉陽書院刻本,南圖;宣統三年山陽丁氏刻本,南大;一九八五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影印本)、《傅山全書》(劉貫文、張海瀛、尹協理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排印本
傅扆(1614-1684),字蘭生,一字彤臣,號荔農,亦稱麗農,山東新城人。順治十二年進士,授河間府推官,行取擢御史,歷官至江西道監察御史。順治十八年乞養歸,出河間,遮道攀轅者數千人,公題詩驛壁云:“直道至今風尚在,士民接踵問平安。”其感人之深至此。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卒年七十四。荔農博雅能詩,作詞曲亦跌宕有致。著有《話雨山房詩草》、《漬槻堂近詩》等。
《話雨山房詩草》二卷(稿本,魯圖)、《漬槻堂近詩》一卷《燕南日徵草》一卷《落花詩》一卷《漬槻堂集唐》一卷(順治刻本,中科院,有鄧之誠跋)、《漬槻堂近詩》六卷(清鈔本,魯圖)。
法若真(1613-1696),字漢儒,號黃石,一號黃山,山東膠州人。順治二年以五經特賜中式,授中書舍人。三年成進士,改庶吉士,遷編修,再遷秘書院侍讀,歷官至江南布政使。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未就試。若真詩古文詞少宗李賀,晚乃歸心少陵,不屑櫛比字句,依倚門戶,惟其意所欲爲,不古不今,自成一格。著有《黃山詩留》十六卷。
《黃山集》二卷(清鈔本,北圖)、《黃山集》六卷(康熙二年序刻本,南開)、《黃山詩留》十六卷(康熙三十八年序又敬堂刻本,南圖、鎮江博物館)。
費密(1625-1701)(亞權案:一作1623-1699,待考),字此度,號燕峰,四川成都人。費經虞子。少逢張獻忠起義,嘗在蜀組織團練抗拒農民軍。先后奉父入滇、游秦,轉徙揚州、泰州。父歿后,往蘇門謁孫奇逢,稱弟子。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及荐修《明史》,皆力辭。甘于授徒、賣文為生。費密世其家學,治經外,亦工于詩文。與錢謙益等往還。其詩以漢魏為宗,格律老蒼,矯岸自異。長篇得杜甫遺意,五言律尤清雋。“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一聯深得王士禛激賞,譽為“十字千古”。李調元稱之為“西蜀巨靈手”。王士禛盛稱其詩,而其文不甚著。著有《荒書》一卷附校記一卷、《弘道書》三卷、《燕峰文鈔》一卷、《燕峰詩鈔》一卷、《費氏遺書》三種;編有《唐宮闈詩》三卷。
《燕峰詩鈔》二卷(清鈔本,北京宣武區圖)、《燕峰詩鈔》一卷(民國九年刻怡蘭堂叢書·費氏遺書三種本,人大)、《燕峰詩鈔》不分卷(1964年泰州古舊書店據乾隆鈔本傳鈔、據怡蘭亭本補鈔本,安徽師大)、《燕峰文鈔》一卷(四庫存目本)。
亞權案:鉛山蔣士銓有《題費處士密遺像詩》曰:“上書無益起義兵,壯士自結飛來營。高定關中十萬戶,賊不敢犯人長生。司命三軍費孝子,剪發辭官父歸里。攜兒避亂陷凹蠻,黃金竟贖全家死。楊展鎮蜀真英雄,孝子入幕參元戎。青神江底沈賊鏹,窮奔膽落張獻忠。得賊資糧即拒賊,雅州屯田孝子力。幕僚才辟杜樊川,叛將陰戕張翼德。六郎奮起報仇軍,孝子獨赦花溪民。展轉兵戈遂亡命,故鄉焚掠無荊榛。折節治經三十八,換盡滄桑逃劫殺。支筇五嶽不談兵,倚馬千言看給紮。著書等身百廿卷,詔舉鴻儒力辭免。幾度題詩壓謝陶,平生賣藥師盧扁。心喜揚州好墓田,老來棲息大江邊。姓名已入遺民錄,著作分藏石室編。深衣幅巾寫遺象,獨立蒼茫空倚傍。那須靜坐習枯禪,可惜儒官老名將。昇平埋骨野田村,七十老翁流寓身。誰爲亂世文中子,翁是城都跛道人。”此詩述費密遺事頗悉,故全錄之。惟稱“心喜揚州好墓田”,似與《四庫全書提要》所稱流寓吳江以終者互異。又,《江蘇詩徵》卷一一五錄蔣徵蔚《題費處士密遺像四首》,其一曰:“蠻洞歸來客,滄桑劫後身。江湖寒布褐,心史老遺民。虎口人猶怖,蠶叢句最神。淒涼懷故里,愁絕草堂貧。”(參邵海清、李夢生校箋本《忠雅堂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第一三六三至頁一三六四頁。)
高詠(1622-?),字阮懷,號遺山,江南宣城人。歲貢生,候選知縣,由監察御史鞠珣薦舉,試列二等,授翰林院檢討。充《明史》纂修官,所撰史稿,皆詳慎不苟。高詠幼有神童之目,其學無所不窺,書畫與詩,世稱三絕。檢討與同里施閏章、梅杓司友善,過從無虛日。非是,即剝啄頻聞不應也。弱冠爲諸生,屢試第一。應鄉試,前後十五不中。年近六旬,始以貢入太學。時昆山徐西元文爲大司成,延之家塾。一日酒間,公舉觴屬曰:“先生早致盛名,余甫就傅,願一見顔色,不可得幾作天外人想。今不意屈致門下,敬爲先生壽。”先生唯唯,取酒立盡,不作遜謝語。又數年,入翰林。未幾,以老病去官,卒。潘耒挽詩有云:“垂老一官榮城下,酷貧佳名滿人間。”實錄也。己未薦舉諸君,文章之爾雅不必言,而難進易退,立意較然。其高風亮節,亦豈長安冠蓋中所易觀?擬之天半朱霞,可望而不可即,如阮懷者,庶可當此言而無愧矣。其詩多清微淡遠之作,與施閏章齊名,號“宣城體”。著有《遺山堂集》不分卷(清抄本,南開)、《遺山詩》四卷(道光十年信芳閣木活字排印國初十家詩鈔本,廣西師大)。
高士奇(1643-1702),(亞權案:《清人別集總目》作1645-1704,待考)字澹人,號江邨,一號竹窗,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監生,以御試鍾王書法,授內閣中書,直南書房,賜同博學鴻儒考試,庚申授侍講,累官詹事府詹事,加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後以母老陳情,不赴再起之詔。諡文恪。所為詩諸體具備,豐而不失之靡,約而不失之促,和平爾雅,才華贍敏,詩中自注尤足徵一時掌故。著有《清吟堂全集》七十三卷(康熙刻本,南大、南圖)。《續唐三體詩》八卷(康熙刻本,上圖)、《城北集》八卷(康熙刻本,南大)、《苑西集》十二卷(康熙高氏郎潤堂刻本,南圖)、《隨輦集》十卷《續集》一卷(康熙三十一年刻本,山大)、《獨旦集》八卷(康熙三十一年刻本,南圖)、《歸田集》十四卷(康熙三十一年刻本,贛圖)、《高江村集鈔》六卷(日本賴襄選,日本天寶二年刻本,北圖)、《經進文稿》(康熙郎潤堂刻本,南圖)、《經進文稿》六卷《隨輦集》一卷(乾隆刻本,上圖)、《塞北小鈔》(康熙四十四年刻本,河南師大;陸惟鎏鈔本,上圖,附《蓬山密記》一卷)、《清吟堂全集》九卷附《神功聖德詩》及《漠北蕩平凱歌》二十首(康熙三十九年郎潤堂刻本,南圖)。
秦瀛《己未詞科錄·傳略三》“高士奇”條按語曰:“文恪以能書入直內廷,渥被恩眷,嘗爲都御史郭公琇所劾。相傳文恪嘗屬健庵徐公以扈從東巡,錄丐序於先宮諭,未應,徐公乃自爲之。文恪銜先宮諭甚。甲子順天科場之獄,皆文恪密爲主之,第其事私不著耳。”
高向台,字泰陛,山西翼城人。康熙六年進士,授內閣辦事中書舍人。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高層雲(1634-1690),字二鮑,號謖苑,一號菰村,江南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檢討承祚孫,康熙十五年進士,授大理寺評事,十八年舉博學鴻儒,與試不第。歷官大理寺評事、廣西鄉試副考官、《一統志》纂修官、吏科給事中、通政司參議、至太常寺少卿,卒于官。層雲號大節,敢直言。博學強記,刻意為詩文,所作《臨雍賦》,見稱于時。疾俗學之陋,詩宗杜甫,尤工書畫,時稱“太常三絕”。亦擅詞。著有《改虫齋集》、《改虫齋詩略》九卷、《改虫齋詞》一卷等。
《改虫齋詩略》八卷《詞略》一卷(乾隆刻本,南圖)。
顧豹文,字季蔚,號且菴,浙江錢塘人。順治十二年進士,除真陽知縣,招流亡,立監肆,建學宮,於黃叔度祠設文會,以殿最諸生。行取,擢台班,巡視東城,尋出按湖廣,察川蜀。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以病辭。遭內外艱,歸里,時年四十九,引病不出。得城北葛氏廢園,乃芟劐荒穢,建小樓,與二三老友商略經史,名曰願圃,追白、蘇之遺風,舉洛社之故事。卒年七十有五。著有《世美堂集》。
顧景星(1621-1687),字赤方,號黃公,別號金粟道人,湖廣蘄州(今湖北蘄春)人。明末貢生。南明弘光朝時考授推官。入清后,屢徵不仕。康熙十七年舉博學鴻儒,稱病不就。少聰慧,龔鼎孳識其于總角時,譽之曰“江夏黃童,天下無雙”。長更博覽,才氣縱橫,詩文雄瞻。與黃岡杜濬齊名,時稱“杜顧”。在京師時,與方孝標、邵長蘅、周亮工、施閏章等交游,頗受器重。詩詞多故國黍離之痛。私謚文靖。著有《黃公說字》、《白茅堂集》四十六卷、《童子集》三卷、《願學集》八卷、《書目》十卷、《顧氏列傳》五卷、《阮嗣宗詠懷詩注》二卷、〈白茅堂詞〉一卷、《李長吉詩注》四卷、《讀史集論》九卷、《贉池錄》一百十八卷、《南渡來耕集》七十三卷、《二集》十四卷等。
《白茅堂詩選》九卷(清宋氏漫堂抄本,北圖)、《白茅堂集》四十六卷(康熙二十四年刻本,湘圖;光緒二十八年補康熙刻本,南圖)、《白茅堂集》(同治湖北刻本,川圖)、《白茅堂詩文全集》四十六卷《詩餘》三卷《別集》十九卷(光緒十三年刻本,遼圖)、《白茅堂詩文全集》(光緒三十年補刻本,天津師大)。
顧鼎銓,字逢伯,榜姓張,浙江仁和人。順治甲午順天舉人,除山西蒲城縣知縣。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與試不第。兵燹之後,百計招徠,民皆復業。歲旱,鑿石爲渠,以資灌溉。又廉得巨猾爲閭里之害者,置之法,民受其惠。子祖榮,官內閣學士。
顧彩(補)
顧彩(1650-1718),字天石,一字湘槎,號補齋,又號夢鶴居士,江蘇無錫人。七歲能詩,十二歲時已裒然成集。總角負異才,名噪都下。袁枚賞其“虎目如燈夜過山”句,傳誦一時。康熙十七年開博學鴻儒科,三親王共欲舉薦,彩薦潘耒自代。與孔尚任友善,工曲,《小忽雷傳奇》皆彩爲之填詞。官至內閣中書。有《往深齋詩集》八卷、《辟畺園文稿》、《鶴邊詞》,又名《往深齋詞》。康熙四十八年編就《草堂嗣響》,又有《楚辭譜》、《南桃花扇》、《后琵琶記》等傳奇,《第十一段錦詞話》彈詞等。
《往深齋詩集》八卷(康熙四十六年孔毓圻辟疆園刻本,北圖)、《容美紀游》一卷(清鈔本,南圖;吳柏森校注,湖北地方古籍叢書本,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
顧炎武(1613-1682),本名繼坤,更名絳,字忠清。清兵南下,南明弘光建元後改名炎武,字寧人,號亭林,以示抗清之志,復以避仇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稱亭林先生。江南昆山人。明贊善紹芳孫。清兵渡江,崑山城破,母王氏殉節,遺命炎武「無仕異代」。後炎武受到一家僕與仇家的迫害,輾轉流徙,順治十一年,將家僕溺殺,以殺人罪下獄,賴友人救助減刑免死。其後仍受到仇家追殺,於順治十二年赴北游歷,來往於山東、河北、山西、陝西一帶,先後六謁明陵。康熙十七年,受薦博學鴻儒科,以死力辭。晚歲居陝西省華陰縣,全祖望為撰《神道表》稱:“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二騾,載書自隨。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可見其認真嚴謹。著有《左傳杜解補正》三卷、《九經誤字》一卷、《音論》三卷、《詩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韻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韻補正》一卷、《顧氏譜系考》一卷、《歷代帝王宅京記》二十卷、《營平二州地名記》一卷、《天下郡國利病書》一百二十卷、《昌平山水記》二卷、《山東考古錄》一卷、《京東考古錄》一卷、《譎觚》一卷、《求古錄》一卷、《金石文字記》六卷、《石經考》一卷、《日知錄》三十二卷、《菰中隨筆》三卷、《救文論格》一卷、《襍錄》一卷、《二十一史年表》八十卷、《肇域記》一百卷、《文集》六卷、《詩集》五卷等。
《亭林詩稿》六卷(光緒幽光閣據戴子高家藏潘耒手抄本排印本,上圖)、《蔣山佣詩集》六卷(清抄本,天一閣)、《亭林詩集》五卷(康熙刻本,南圖)、《亭林先生集外詩》四卷(孫詒讓輯,稿本、民國刻本,杭大)、《亭林先生餘集》一卷(乾隆三十八年長州彭紹升刻本,上圖)、《亭林先生詩箋注》十七卷《校補》一卷《集外逸詩》一卷(徐嘉輯注、李詳等校補,光緒二十三年徐氏味靜齋刻本,南大)、《顧亭林詩集匯注》六卷(王蘧常輯注、吳丕績標校,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本)、《亭林文集》六卷《詩集》五卷(清吳江潘氏遂初堂刻亭林遺書本,晉圖;四部備要本;國學基本叢書本)、《顧亭林詩集》五卷《校補》一卷《文集》六卷《餘集》一卷(四部叢刊本)、《亭林詩集》五卷《文集》六卷《餘集雜錄》一卷《同志贈言》一卷(清初刻本,復旦)、《顧亭林詩文集》(一九五九年中華書局排印本)。
黃始,字靜御,號東吳廡客,江南吳縣人,諸生。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黃與堅(1620-1701),字庭表,號忍庵,江南太倉人。順治十六年進士,候選知縣。由江甯巡撫慕天顔薦舉,試列二等,授翰林院編修,纂《明史》。未幾,復命分修《一統志》。生平崇尚經術,輯解甚多,詞賦蓋其餘事。在史局慨然有志於班、馬、荀、袁,撰志、傳最有體要。其操行修潔,在京師杜門謝客,寂寂也。官至詹事府贊善。贊善以葬親乞歸,三十八年聖祖南巡,進所著《易學闡一錄》,賜“如松堂”額。著有《大易正解》、《易學闡一錄》、《諸經論說》、《月令輯要》、《忍庵集》一卷(順治刻太倉十子詩選本)、《忍庵集文稿》二十卷(清刻本,日本內閣)、《忍庵集》二十六卷(康熙十六年刻本,蘇大)、《願學齋文集》四十卷(清抄本,北圖)、《太倉州志》等。
黃虞稷(1629-1691),字俞邰,號楮園,福建晉江人。其父黃居中,字明立,號海鶴,明季為南京國子監丞。虞稷七歲能詩,號神童。十六歲入縣學。年未二十,文章雅健,學問淵博。羅繼峰薦舉博學鴻儒,丁母憂未與試。困諸生三十餘年。因左都御史徐元文薦,與修《明史》和《一統志》,召入翰林院。著有《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楮園集》十卷、《明史藝文志稿》等。
《四庫全書總目·千頃堂書目提要》曰:“焦竑《國史·經籍志》既誕妄不足爲憑,傅維鱗《明書·經籍志》、尤侗《明史·藝文志稿》尤冗雜無緒,考明一代著作者,終以是書爲可據。所以欽定《明史·藝文志》頗採錄之。略其舛駁而取其賅贍可也。”
《千頃堂書目》附索引(瞿鳳起、潘景鄭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一年版)。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洲,又號南雷,浙江餘姚人。父尊素,明御史,以東林黨人劾魏忠賢,與楊漣、左光斗等同死詔獄。宗羲年十九,袖疏入京,訟冤歸,忠臣孤子之聲聞都下。受業劉宗周,聞誠意慎獨之學,寧波績學之士數十人連袂稱弟子。重氣節,輕生死,為東林弟子領袖,參與作《南都防亂揭》,幾被殺。清兵南下,黃宗羲組義師抗擊失利,入四明山結寨自固,又依魯王入海圖謀恢復。事敗后潛心著述。清廷威逼利誘,屢經徵召,終不為所動,拒不赴應。詔徵博學鴻儒,葉公方藹先以詩慫惥。公卒以老病辭。魏象樞曰:“吾生平願見而不得見者三人,夏峰、梨洲、二曲也。”乃詔取所著書宣付史館。先生既不就舉,命子百家至京與修《明史》。二十九年,上以海內遺獻問,尚書徐乾學舉宗羲,但言其衰老,乃止。宗羲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氏之教,無不精研。學者稱爲梨洲先生。年八十有六卒。著有《易學象數論》六卷、《深衣考》一卷、《孟子師說》二卷、《明儒學案》六十二卷、《今水經》一卷、《四明山志》九卷、《歷代甲子考》一卷、《二程學案》二卷、《南雷文定》十一卷、《文約》四卷、《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明文案》二百卷、《待訪錄》一卷、《曆法》十卷、《匡盧遊錄》二卷等。
《南雷詩歷》四卷(康熙刻增修本,南圖)、《黃梨洲詩集》(一九五九年中華書局排印本)、《南雷文案》十卷《外卷》一卷(康熙十九年刻本,南開)、《南雷雜著》不分卷(稿本,上圖)、《南雷雜著真跡附釋文》(吳光整理釋文,台灣學生書局一九九〇年版)、《黃梨洲文集》(陳乃乾編,一九五九年中華書局排印本)、《南雷文定前集》十一卷《后集》四卷《三集》三卷《附錄》一卷《詩歷》三卷(康熙二十七年刻本,南開;四部備要本)、《黃宗羲全集》(沈善洪主編,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至一九九四年排印本)。
黃瑚(1635-1672),字夏孫,號大夏,江南無錫人。《無錫縣誌》載葉方藹以鴻博薦,遘疾,不行而卒。此誤也。夏孫與華天沐學泉爲中表,天沐云夏孫沒數年,天子下詔,求博學宏儒,而黃子死矣。顧棟高爲夏孫傳亦云:“先生爲葉公方藹所知,沒後七年爲康熙己未,內外臣僚舉博學鴻儒,葉公主其事,而先生早前沒。”其言皆確鑿可據。獨怪乾隆庚午修縣誌,棟高亦與纂修,自相矛盾,何耶?夏孫早入雲門社,以古文名,秦瀛嘗序其集。著有《黄夏孙遗集》等。
《黄大夏文》一卷(清抄本,南图,按:此本有刘师培跋)、《黄夏孙遗集》二卷(清刻本,北图)。
惠周惕(?-1696),原名恕,字元龍,號硯溪,別號紅豆主人、紅豆先生,江南長洲人。父有聲,字律和,明末歲貢生,與同里徐枋友善,以九經教授鄉里。周惕少傳家學,又從枋及汪琬遊,究心經學,工詩古文詞。既壯,阨於貧,遍歷四方,與當代名人交。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丁憂未與試。康熙三十年成進士,選庶吉士,以不習滿文散館外放,改密雲知縣,有善政,卒於官。吳中惠氏,三世以經學著稱,惠周惕為創始者。其子士奇、孫棟承其家學,世稱“吳門三惠”,亦曰“蘇州學派”。惠周惕善說詩,所作詩格兼唐宋,皆自出新意,豐神轉佳。著有《易傳》、《春秋三禮問》、《詩說》三卷、《硯溪詩文集》若干卷等。
《研溪先生詩集》七卷(康熙惠氏紅豆齋寫刻本,上海黃裳)、《硯溪先生遺稿》二卷(清惠氏紅豆齋鈔本,北圖;民國二十七年排印庚辰叢編本)、《硯溪先生全集》十一卷(清惠氏紅豆齋刻本,南圖)、《北徵集》(清寫刻本,上圖)。
侯七乘,字仲輅,山西汾西人。順治十五年進士,除福建武平縣知縣,調閩縣知縣,仲輅知閩及武平二縣,廉靜慈祥,能寬徭恤民,又善講學課士,頗有政績。以憂去,後擢廣信郡丞,遷江西廣信府同知。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著有《孝思堂全集》等。
《孝思堂文集》一卷《詩集》一卷《聯集》一卷(康熙九年刻本,中科院、華東師大,中科院藏本有鄧之誠跋)、《孝思堂全集》十卷(康熙侯氏刻本,太原;光緒二十八年汾西縣令六安程長椿補刻本,北圖)。
胡周鼒,字其章,江南太倉人。明崇禎十三年進士,榜姓周,官刑科給事中。其章負氣節,爲復社十哲之一。授給事甫三月,疏請封懿安張后,帝怒,下錦衣獄,革職擬城旦,至福王時御史沈震荃疏薦不報,銓部嘗擬復原官,塚宰徐石麒寢之。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力辭不赴。著有《葵錦堂集》。
嵇宗孟,字淑子,號子震,江南山陽人。崇禎九年舉人,授浙江餘姚縣知縣,官至杭州府知府。宗孟天資穎異,善屬文,詞采壯麗。由乙榜歷守杭州,遽乞歸。薦舉博學鴻儒,堅以疾辭。嵇美髯,眉間一寸。治杭州時,事無臣細,皆委曲周詳,夜以繼日,不以爲勞。郡有好古樂道之士,必折柬招之,不至,雖蓬蓽,親造訪焉。著有《立命堂集》二十卷、《立命堂二集》十三卷、《蠡史》一卷、《星路陽秋》一卷、《識小箋》一卷、《詩拇》一卷、《甌樂行舊錄》一卷、《詩餘》一卷。
《立命堂二集》六卷(康熙刻本,上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二四五冊,齊魯書社,一九九七年版)、《楚江蠡史》不分卷(康熙十年嵇氏立命堂刻本,北圖)
嵇永福,字爾遐,號漪園,江南無錫人。順治乙未進士,授浙江嚴州府推官,左遷山東歷城縣縣丞。康熙十七年膺薦博學鴻儒,過山左,聞母病,欲告歸,不獲。有《述懷詩》六首。赴京與試,報罷。著有《漪園遺稿》。
紀炅,字仲霄,號胐庵,直隸文安(今属河北)人。諸生,一作獻縣人。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以天性疏放,恐妨遊覽,稱疾不與試。性好游覽,足跡幾遍天下。好詩,所傳題詠最富。論者謂其詩如蒼松古柏,挺拔千仞。著有《桂山堂詩鈔》八卷。纪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八·如是我聞二》曰:
“族祖徵君公諱炅,康熙己未舉博學鴻詞,以天性疏放,恐妨遊覽,稱疾不預試。嘗至登州觀海市,過一村塾小憩。見案上一舊端硯,背刻狂草十六字,曰:萬木蕭森,路古山深;我坐其間,寫《上堵吟》。側書‘惜哉此叟’四字,蓋其號也。問所自來。塾師云:‘村南林中有厲鬼,夜行者遇之輒病。一日,衆伺其出,持兵仗擊之,追至一墓而滅。因共發掘,於墓中得此硯。吾以粟一斗易之也。’案《上堵吟》乃孟達作。是必勝國舊臣,降而復叛,敗竄入山以死者。生既進退無據,歿又不自潛藏,取暴骨之禍。真頑梗不靈之鬼哉!”
《桂山堂詩鈔》八卷(康熙元年刻本,中科院文研所;康熙六十年序刻五家詩鈔本,叢書綜錄;康熙敬事堂刻畿輔七名家詩鈔本,叢書綜錄補編)。
江闓,榜姓越,字辰六,安徽歙縣(一曰江蘇江都)人,貴州貴陽籍。康熙二年順天舉人,十八年荐舉博學鴻儒,與試不第。官至山西解州知州。王士禛弟子,吳綺婿。工詩詞古文辭,詩有奇氣。繪有《借書圖》,一時名公題詠殆遍。江闓淹貫古今,每與論史事,俯仰數千年,如指諸掌。早歲絕江淮,泛洞庭,南窮夜郎、盤瓠,發爲歌詩,浩浩有奇氣。《覽古詩》一卷,則康熙十六年適河東行役道路之所作。薦舉後,選益陽令,歷知解州,爲政簡靜不擾。先是,民多宿逋,一歲並徵,江闓詳請分年帶徵,民德之。著有《江辰六文集》、《春蕪詞》、《河汾集》等。
《江辰六文集》十四卷(康熙十一年刻本,上圖)、《江辰六文集》十六卷(康熙政在堂刻本,北圖)、《江辰六文集》十八卷首一卷(康熙政在堂刻本,南圖)、《江辰六文集》二十四卷首一卷(康熙政在堂刻本,南圖)、《江辰六文集》九卷(民國三十年排印黔南叢書本第六集,叢書綜錄)。
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號湛園,浙江慈溪人。明末諸生,太常卿應麟曾孫,西溟生當熙代,潤色鴻業,留心文學,名達宸聰。康熙稱曰:“姜西溟古文,當今作者。”會徵博學鴻儒,東南人物,首及先生。崑山葉方藹與長洲韓菼約連名上,而葉適以宣召人禁中,浹月既出,則已無及已。韓慕廬《湛園未定稿序》曰:“余亟欲以先生薦,院長葉文敏約同署名,會文敏宣入禁中,遲之兩月。及余獨呈吏部,已不及期矣。西溟嘗有句云:‘北闕已成輸粟尉,西山猶貢采薇人。’蓋不能無感慨云。”
葉又薦之入《明史》館,食七品俸,仍許與試。西溟以古文名當世,其文滂沛英發,於蘇文爲多。未第時,以薦舉入《明史》館,分纂《刑法志》,極言明三百年詔獄、廷杖、立枷、東西廠衛、緹騎之害,其文痛切淋漓,不減司馬子長。康熙三十六年賜進士第三人,官翰林院編修。著有《江防總論》二十卷、《明史·刑法志》三卷、《列傳》四卷、《土司傳》二卷、《湛園未定稿》十卷、《湛園集》八卷、《真意堂文稿》一卷、《葦間集詩》十卷、《湛園劄記》二卷、《湛園題跋》四卷等。
《葦間詩稿》不分卷(稿本,上圖,有鄧實跋)、《葦間詩稿》五卷(康熙五十二年唐執玉刻本,南圖)、《湛園詩稿》三卷(嘉慶二十三年歲寒堂刻本,南圖)、《姜西溟先生文稿》不分卷(稿本,北圖)、《湛園未定稿》一卷(康熙刻本,蘇大)、《西溟文鈔》四卷(鈔本,北師大;康熙二老閣刻本,上圖)、《湛園集》八卷(四庫全書本)、《湛園未定稿》十九卷《西溟文鈔》四卷《真意堂佚稿》一卷《湛園藏稿》四卷《題跋》一卷《詩稿》三卷《詩詞拾遺》一卷《葦間詩集》五卷(光緒十五年毋自欺齋馮氏刻姜先生全集本,中科院)。
金居敬,字榖似,一名式祖,江南長洲人。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與試不第。康熙二十四年進士,授山西靈邱縣知縣,卒于官。詩歌頗有唐調,汪鈍翁北遊時,金來話別,值賓客盈坐,金都不敘語,竟出其所作送別長歌朗吟一遍,捧腹謂汪曰:“此詩何如高達夫?”舉坐默然,汪頷之而已。榖似出王阮亭之門,少負才名,邃於經史暨韓、柳、蘇、歐諸大家,制義取法歸震川,屢躓場屋,登第年已暮矣。嘗與孫致彌同修《幸魯盛典》。
《金榖似稿》一卷(清鈔名家制義本,北圖)、《金榖似辨真新稿》四卷(康熙刻本,日本尊經)。
柯崇樸,字敬一,號寓匏,浙江嘉善人。通政使參議聳子,康熙十一年副貢生,官內閣中書舍人。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丁憂未與試。崇樸所居小幔亭,藏書甚富,嘗與簹谷、竹垞兩翁同輯《詞綜》,以未見周草窗《絕妙好詞》爲恨,屬從子煜于錢遵王處借鈔之,即爲刊行,可爲好古者矣。著有《振雅堂集》。
《振雅堂文稿》一卷《詩稿》六卷《詞》二卷(康熙二十五年刻本,北圖)。
柯維楨,字翰周,一字緘三,自號小丹邱,浙江嘉善人。崇樸弟,康熙十四年舉人。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丁憂未與試。舍人方正自持,翰周雍容爾雅。著有《小丹邱客譚》。
《小丹邱詩存》十八卷附《新樂府》一卷(民國二十年石印本,南圖)。
郎戴瓚,浙江錢塘人。諸生。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李因笃(1631-1692),字天生,更字孔德,又字子德,号中南山人,陕西富平籍,山西洪洞人。布衣,康熙十七年,由内阁学士项景襄、李天馥,大理寺少卿张云翼荐举博學鴻儒,试列一等第七名,授检讨,甫三日,以母老乞归,讲学朝阳书院。天生博聞強記,性朴直,尚氣節,名重于時,人尊為“關西夫子”,與盩厔李颙、郿縣李柏稱“關中三李”。讀書以經世致用為旨,論學必本于經,說經必貫于史。與顧炎武相友善。著有《唐韵正》四卷、《受祺堂诗集》三十四卷、《汉诗音注》五卷、《汉诗评》五卷、《古今韵考》四卷、《受祺堂文集》四卷、《受祺堂续集》四卷、《仪小经》一卷。
《受祺堂詩集》三十五卷(康熙三十五年田少華刻本,南圖)、《受祺堂詩集卷四補佚》不分卷《跋》一卷(在山草堂收藏鴛鴦七志齋刊行排印本,中科院;民國二十年中華書局排印本,無錫)、《受祺堂文集》四卷《續刻》四卷(道光七年至十年關中書院楊浚校都林拜石軒馮氏刻本,南開)。
亚权案:《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存目》著录《受祺堂诗集》三十四卷。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九曰:“《受祺堂诗集》卷四既阙,二百年后,张鹏一得佚诗一卷,凡八首,由鸳鸯七志斋刻版,名曰《补佚》。于右任叙曰:‘第四卷之诗,即此手写诸篇。以时方鼎革,语多忌讳,故未敢刊行问世。’”其中有《同顾徵士恭谒天寿山十三陵长歌》并注,作于康熙七年。《天高五首》,伤明思宗之死。潘耒云:‘陵诗藏之箧中,绝不示人’,即此本也。”
李澄中(1630-1700),字渭清,號(上雨下因)田,一號漁村,又號艮齋,四川成都籍,山東諸城人。康熙十一年拔貢生,由監察御史鞠珣薦舉,試列二等,授翰林院檢討,典試滇南,秉公持正,所得皆一時名彥。及致仕歸里,清白自實,足迹不入公門。遇有事關國計民生,即侃侃而談,一以興利除害爲念。官至翰林院侍讀。著有《白雲村文集》四卷《臥象山房詩正集》七卷(康熙四十四年龐塏等刻本,南圖)、《艮齋文選》(清刻本,天津師大)、《臥象山房詩集》二十四卷《文集》二卷《艮齋筆記》八卷《雜傳》一卷(稿本,魯圖)、《滇行日記》二卷、《滇南集附滇南日記》等。
李來泰(?-1681),字仲章,號石薹,江西臨川人。順治九年進士。兵部觀政,授工部主事,出督江南學政,補江南蘇常道參議,裁缺候補。康熙十七年,由監察御史鞠珣薦舉博學鴻儒,召試列二等第一名,授翰林院侍講,二十年出典湖廣鄉試,歸,卒於京師。其詩平正通達,古文奧博,不肯一語猶人。居官有聲,錢謙益為作《去思記》。王士禛《居易錄》亟稱其《璿璣玉衡賦》,謂當名列第一,彭孫遹、陳維崧皆不及也。著有《石薹集》十五卷、《蓮龕集》四十卷及《明史》館諸傳稿。《蓮龕集》四十卷毀于兵火,雍正中從曾孫天申輯為十六卷,含賦一卷,詩三卷,文十二卷。又有《李石薹稿》一卷,清鈔本,現藏北圖。
李鎧(?-1706後),字公凱,號惺庵,又號艮齋,江南山陽(今江蘇淮安)人。順治十八年進士,授奉天蓋平縣知縣,調鐵嶺,丁憂歸。康熙十七年,由內閣中書王榖振薦舉博學鴻儒,試列二等,授翰林院編修,與修《明史》,歷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李鎧少孤力學,篤於孝友。舉進士後,益博綜群籍,歷知綏陽、蓋平二縣,皆著循績。經筵講書,理明辭暢,當時謂不減范祖禹。一生清節,不名一錢,門無雜賓。生平於書無不窺,至老益勤。著有《艮齋詩文集》、《恪素堂集》、《惺庵集》、《史斷》、《讀史雜述》十卷等。
李颙(1627-1705),清代因避諱改書作容,字中孚,號二曲,別署二曲土室病夫,陝西盩厔(今周至)人,父名可從,為人慷慨,有志略,喜論兵,人稱李壯士。從汪喬年軍,征李自成,戰死于襄陽。時颙三歲,母守寡,撫之成立。因家貧,康熙己未,薦舉博學鴻詞,以年老不能赴京而罷。康熙四無力支付束修之費,乃輟學,發憤自學。自六經諸史,百家諸子,到佛經道藏、天文地理,無不通覽。數十年苦學,終成一代名儒。與李柏、李因篤友善,時稱三李。戊午,部臣以博學鴻儒薦,時詞科薦章遍海內,而先生獨以昌明絕學之目,中朝必欲致之。固稱病篤,舁其床至行省,水漿不入口者六日。拔刀自刺,乃得予假治疾。康熙四十二年,聖祖仁皇帝西巡,召容入見。時容已衰老,遣子慎言詣行在陳情,以所著《二曲集》、《反身錄》奏進。特賜御書“關中大儒”、“操志高潔”以獎之。顧亭林云:“堅苦力學,無師而成,吾不如李中孚。”著有《四書反身錄》六卷、《續補》一卷、《二曲集》二十二卷、《十三經糾繆》十卷、《廿一史糾繆》三十卷等。
《二曲集》二十六卷(康熙三十三年刻本,南圖)、《二曲全集》二十六卷(嘉慶十五年蘭山書院刻本,南圖)、《李二曲先生全集》二十六卷(光緒九年盩厔縣署刻本,湘圖)、《李二曲先生全集節鈔》(清鈔巾箱本,川圖)、《二曲集錄要》四卷首一卷(光緒二十六年聚珍版排印本,南京師大)、《李氏三稿》(石印本,洛陽)、《二曲集》(理學叢書本,陳俊民點校,中華書局一九九六年版)。
李念茲,字屺瞻,號劬庵,一名念茲,以生十四日而母亡,其名字號皆志哀。陝西涇陽人。順治十五年進士,授河間府推官,改補廉州府推官,裁缺,改授山東新城縣知縣,緣事罷歸。後從軍荊襄,以運餉功再授天門縣知縣,調景陵縣知縣。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試不入格,報罷。性好風雅,與李颙、李因篤有“關中三李”之目。嗜游覽,自秦至晉,南游江淮,所遇山川風物,寄興抒懷,情隨境移,皆發之于詩。秦人詩自李空同、文太青皆有《車鄰》、《驛鐵》之遺聲,屺瞻行安節和,一唱三歎,有蒹葭白露,美人一方旨意,非秦聲也。錢謙益、王士禛、施閏章等均極賞其詩。著有《過嶺吟》、《谷口山房詩集》等。
《居東吟》一卷(康熙刻本,北圖)、《李劬庵詩》一卷(康熙福清魏氏枕江堂刻皇清百名家詩本,南圖)、《谷口山房詩集》三十二卷《文集》六卷(康熙二十八年楊素蘊刻本,北圖)。
李開泰,順天大興人。康熙五年解元。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李芳廣,字蓼墅,河南柘城人。康熙三年進士,除山東壽光縣知縣,遷內閣中書舍人。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李瑞徵,字中峰,直隸容城人。康熙十五年進士。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瑞徵學問該博,嘗與修《畿輔通志》,惜未見其遺著。
李大春,一名人椿,又名大椿,陝西西安人。舉人,候選知縣。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李良年(1635-1694),字武曾,一字符曾,號秋錦,初冒姓虞,名兆潢,字法遠,浙江秀水(今嘉興)人,諸生。康熙市八年薦舉博學鴻儒,與試不第。初冒姓虞氏,名兆潢,故當時薦牘無良年名。朱彜尊所作《墓誌》僅載其原名,而未載其冒姓,亦偶疏也。與兄繩遠、弟符,言詩者稱三李。與朱彝尊、王翃、周筼、繆泳、沈進集里中為詩課,時相唱和。良年與朱彝尊齊名,稱“朱李”。良年九齡能作文,十齡解賦詩,持格律甚嚴。詞宗姜夔、吳文英諸家,故所作特穎異。古文長于議論,間作駢體,為汪琬所推許。築秋錦山房,坐臥其中,弟子著錄者日衆。昆山徐尚書乾學開書局於洞庭山,招往,助修《一統志》。自是歸,不復出,卒年六十。著有《秋錦山房集》二十二卷、《外集》三卷、《秋錦山房詞》二卷、《詞家辯証》一卷、《詞壇紀事》三卷等。
《秋錦山房集》十卷(康熙三十五年李潮偕刻本,常州、安徽師大)、《秋錦山房集》二十二卷《外集》三卷(康熙三十五年李潮偕刻乾隆二十四年金壽彭、金德輿續刻本,南圖)、《秋錦文鈔》一卷(乾隆六十年刻國朝二十四家文鈔本,叢書綜錄)、《秋錦山房外集》(李旦華編,原刻本,南圖)。
李清(1602-1683),字心水,號暎碧,又號棗園、碧水翁、天一居士,江南興化人。明大學士春芳元孫,禮部尚書思誠孫,崇禎四年進士,授浙江寧波府推官,降浙江布政使照磨,擢刑科給事中,被劾歸。南明弘光朝,任吏科給事中,見時政日敗,屢上疏言時事,遷大理寺左寺丞。遣祀南鎮,行甫及杭州而清兵已下南京。遂間道歸故鄉,杜門著述,不與人事。康熙中,屢薦不起,湯文正贈詩云:“虎觀待鴻儒,丹詔下江城。老年難走趨,豈敢抗弓旌。”沈德潛謂即杜陵“聖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意。惟暎碧但薦舉修史,似非以詞科薦。太倉顧張思入之《己未詞科題名》,云映碧爲都御史徐元文薦舉,姑從之,附記於此。著有《史論刪注》、《南北史南唐書合注》、《南渡錄》、《諸忠紀略》、《三垣筆記》、《讀史隨筆》(一名《公餘錄》)、《明史雜著》、《澹寧齋集》等。
《公餘錄》(一名《李映碧公餘錄》)二卷(明崇禎刻本,北圖;鈔本,北大)。
陆葇(1630-1699),原名世枋,字次友,号义山,一号宜山,又号雅坪,浙江平湖人。康熙六年进士,除内阁典籍。康熙十七年,由兵部侍郎孙光祀荐举博學鴻儒,试列一等,授翰林院编修,分纂《明史》,历官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福建乡试正考官、顺天武乡试副考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衔总裁诸书局。工诗词,与朱彝尊为中表,时相唱和。著有《雅坪诗文稿》十卷首一卷、《雅坪诗稿》四十卷、《雅坪词谱》三卷、《选历朝赋格》十五卷、《东湖唱和集》一卷。
《雅坪山房集》(康熙刻百名家詩鈔本,北圖)、《雅坪詩稿》四十卷(康熙四十七年子陸凌勛刻本,上圖)、《雅坪文稿》十卷首一卷(康熙陸凌勛刻本,上圖)。
陸隴其(1630-1692),初名龍其,字稼書,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進士,授江南嘉定縣知縣。康熙十七年,先生年四十九,詔舉博學鴻儒,同郡主政吳源起准庵以先生應,薦語內有“理學深醇,久入程朱之室;文章鴻博,復登韓柳之堂”等語。先生曰:“此雖非余所敢當,然豈可不自勉!但見邱近夫、潘次耕諸君子同在舉中,此則可喜也。”(《年譜輯略》)丁憂未與試。服闋,補直隸靈壽縣知縣,行取擢監察御史。雍正二年,從祀孔廟。乾隆二年,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諡清獻。隴其為學專宗朱子,亦居敬窮理為本,排擊王守仁之學。間作韻語,皆粹然有德之言。著有《古文尚書考》一卷、《讀禮志疑》二卷、《四書講義困勉錄》三十七卷、《松陽講義》十二卷、《松陽鈔存》二卷、《續困勉錄》六卷、《戰國策去毒》二卷、《讀朱隨筆》十卷、《禮經會元注》八卷、《靈壽縣誌》十六卷、《一隅集》八卷、《三魚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錄》一卷、《三魚堂隨筆》四卷、《問學錄》若干卷等。
《陸隴其議據稿》一卷(稿本,上圖)、《三魚堂文集》十二卷(康熙刻本,南圖)、《三魚文鈔》(乾隆六十年刻國朝二十四家文鈔本,南圖)、《三魚堂文錄》一卷(道光十九年瑞州府鳳儀書院刻國朝文錄本,叢書綜錄)、《陸稼書先生文集》二卷(同治五年刻正誼堂全書本,鎮江;叢書集成初編本)、《三魚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錄》一卷(康熙四十年琴川書屋刻本,南圖;宣統三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南大;四庫全書本)。
陸舜(?-1692),字元升,號吳州,江蘇泰州人。明諸生,崇禎十四年,與張幼學、張一僑等結曲江社。康熙三年進士,授刑部主事,遷郎中,歷官浙江提學。元升初任刑曹,多所平反,為前后兩任尚書所推重。十二年,官浙江提學道,每試士,命題必自製藝爲諸生程式。其文精湛雅馴,出入經史,競傳誦之。以疾乞休。十七年,荐舉博學鴻儒,托病不赴。家居二十年,詩文益富。著有《雙虹堂詩文集》、《吳州文集》、《石門諸山記》、傳奇《一帆記》、《雙鳶記》等。
《陸吳州集》不分卷(清抄本,南大;清陸氏雙虹堂刻本,南圖)。
陸次雲(約1636-?),字雲士,號北墅,浙江錢塘人。拔貢生,授河南郟縣知縣,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與試不第。作吏郟縣,又以憂去官。薄遊沅湘洞庭間,盛作爲歌詩古文辭,以紀其歷覽見聞之迹。次雲詩極排奡,獨出新意,寧使人疑怪,終不爲禿屑俗下之調。而其爲文,騷則歌辨之遺,記序則曾王之緒。至其采風土之異,可以備輶軒;述山川之形,可以登皇覽。非僅文士筆墨,只以爲性靈陶寫之物已也。著有《尚論持平》二卷、《析疑待正》二卷、《事文標異》一卷、《八紘譯史》四卷、《紀餘》四卷、《八紘荒史》一卷、《峝溪纖志》三卷、《志餘》一卷、《澄江集》十卷、《皇清詩選》六十卷、《玉山詞》六卷、《北墅緒言》五卷、《湖壖記》一卷等。選清初詩,曰《詩平》。沈德潛曰:“詩本性情出之,故語多沉著,而所選詩轉在宋元,以之怡情,不以之為宗法。”(《清詩別裁集》)。
《澄江集》七卷(康熙十一年刻本,上圖)、《澄江集》一卷(康熙刻百名家詩鈔本,北圖)、《澄江集》二冊(康熙二十五年刻本,中科院文研所)、《北墅緒言》二卷(康熙二十三年宛羽齋刻本,清華)、《北墅緒言》五卷(康熙二十三年宛羽齋刻增修本,上圖;康熙二十三年刻陸士雲雜著本,杭大)、《北墅緒言》五卷《澄江集》七卷(抄本,日本靜嘉)。
陸元輔(1617-1691),一作陸元圃,字翼王,號菊隱,江南嘉定人,明諸生。少師黃淳耀,以敦篤之姿,精微之學稱之。元輔早年以存誠主敬自勵,至老不倦。其學博極群書,而要歸於六經。士大夫相語,往往稱陸先生,不舉其字也。康熙十七年,有以博學鴻儒薦者,元輔雅不欲違素志,以不入格,罷歸。先生入試之日,夢黃陶庵先生手書“碧血”二字以示,遂不終卷。徐東海尚書贈句云:“早年講舍依黃憲,壯歲生徒似李膺。”蓋傷之也。先生篤信好學,矻矻著書,東南耆舊並推碩果。周肇贈陸翼王詩:“君是左徒門下士,朅來相對哭途窮。遺孤袁粲纍愁日,亡命王成賃保中。書館三餘淹夜雨,客顔一瘦怯秋風。結交世上黃金滿,四海何曾識此公。”翼王爲黃陶庵高弟,當有保全遺孤事。著有《十三經註疏類鈔》、《續經籍考》、《禮記集說》、《補正衛道編》、《菊隱集》等。
《菊隱詩選》三卷附《蔚亭詩選》一卷(乾隆刻本,復旦,所附為陸宗濰撰)、《菊隱詩鈔》二卷《文集》四卷(道光鈔本,清人詩集敘錄)、《陸菊隱先生文集》十六卷《詩集》四卷(清鈔本,上圖)、《陸菊隱先生文集》十五卷《詩鈔》一卷(民國十九年據黃氏鈔本傳鈔本,北圖)。
黎騫,字子鴻,號瀟僧,後字瀟雲,江西清江人。順治十一年拔貢生,由監察御史鞠珣薦舉,試列二等,授翰林院檢討。與修《明史》,能詩。《江西詩徵》、《晚晴簃詩匯》等皆選其詩。騫父名祖壽,前癸丑進士,南吏部郎中,入祀鄉賢。督學元寬爲騫從祖,亦臨江世族也。著有《玉堂集》若干卷。
龙燮(1640-1697),字理侯,一字二為,号石楼,又号改庵、雷岸居士,江南望江人(今屬安徽)。廪监生,候补州同,由内阁中书王榖振荐举,試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與修《明史》。擢中允,改刑部主事,左遷大理寺評事。官至工部屯田員外郎,卒于京師。能詩,與王士禛、龐塏等相唱和。又曾于康熙三十八年,與金壇于漢翔、太蒼吳憬、山東孔尚任等在京師仿明七子故事,以郎官結社。著有《和蘇集初集二集》(抄本,中科院)、《和蘇集三集》(《芙蓉記傳奇》抄本附,中科院)、《琼花梦传奇》、《望江縣志》十二卷。
勵杜訥,字近公,直隸靜海人。以御賜試鍾王書法直南書房,賜同博學鴻儒考試。庚申授編修,累官禮部左侍郎,贈尚書,加太子太傅,諡文恪。
林堯英,字蜚伯,號澹亭,福建莆田人。明禮部尚書堯俞弟。順治十六年進士,授江西饒陽縣知縣,擢戶部江西司主事。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後賜宴瀛台,晉戶部員外郎,轉刑部郎中,出視河南學政,以古學造士,人文丕振。又曾于康熙二十年充山東鄉試副考官。澹亭性好學,喜吟詠,與兄弟堯俞、堯光、堯華俱工詩。赴京後,與“燕薹十子”之列,《燕薹十才子詩略》,澹亭居其一。著有《澹亭詩略》二卷、《澹亭偶存》一卷等。
林以畏,浙江錢塘人。布衣。膺康熙博學鴻儒荐,丁憂未與試。
林鵬,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劉瑞遠,順天三河人。順治二年舉人,授江南海州知州。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不遇。
羅坤,字宏載,號蘿村,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國學生。康熙十八年詔試博學鴻儒,罷歸。益肆力詩古文辭,名流咸推重之。嘗題楚中見嶽樓,有“一城樹色圍煙火,百里江聲送夕陽”句,爲時傳誦。其文大率記所遊,雖小品,善摹畫,每讀一首,如展畫一幀。又精小學,能篆刻,偶作竹木奇石,法老蓮。著有《蘿村詩詞稿》、《蘿村詩集》、《蘿村詞集》等。
李鄴嗣(補)
李鄴嗣(1622-1680),原名文胤,以字行,又字淼亭,學者稱爲杲堂先生。浙江鄞縣人。明諸生。“康熙戊午,浙之大吏皆欲以先生應詞科之薦,以死力辭。”(全祖望《續甬上耆舊詩傳》,詳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杲堂詩文集·附錄一》頁七七四至七七六。《全祖望集彙校集注·鮚埼亭集外編卷十一·李杲堂先生軼事狀》頁九四四至九四六)平生以著述為能事,賞問作文法于黃宗羲。著有《杲堂詩鈔》七卷、《文鈔》六卷、《文續鈔》五卷等。
《杲堂文鈔》六卷《詩鈔》七卷(康熙刻本,南圖)、《杲堂文鈔》不分卷(清笈讀居鈔本,中科院)、《杲堂內集》六卷《外集》四卷《文鈔》四卷(李厚建校,清衣德樓鈔本,天一閣)、《杲堂文續鈔》六卷《別錄》一卷(馮貞群校補寫本,浙圖)、《杲堂詩文集》(張道勤點校,一九八八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兩浙作家文叢本)。
米漢雯(?-1692),字紫來,一作子來,號秀巖,又號秀峰、漫園,順天宛平(今北京豐薹)人。明太仆萬鍾孫,順治十八年進士,授江西贛州府推官,改補建昌知縣。丁憂,起復,補長葛知縣,行取考選主事。康熙十七年,由大學士李蔚、杜立德、馮溥薦舉博學鴻儒,試列二等第五名,授翰林院編修。二十年,充雲南鄉試正考官。二十六年充江南鄉試正考官,恰遇蝗蟲蔽天,回翔試院。當年所取又多紈絝子弟,好事者竟作檄文歌曲傳唱遠近。事聞削籍,時有“蝗蟲食米”之誚。久之,召入供奉內廷,遷侍講,賜宅西華門,尋卒。漢雯性放浪不羈,好學工詩,兼善小令,書畫承其家法,當時呼爲“小米”。著有《漫園詩集》一卷、《始存集》一卷、《始存詞》一卷。
毛奇齡(1623-1716),一名甡,字大可,又字于一,號秋睛,一曰初晴、河右、晚晴、春莊、春遲、僧開、僧彌諸號,又以郡稱西河,學者稱西河先生,浙江蕭山人。明末廩監生,由浙江巡撫陳秉直薦舉,試列二等,授翰林院檢討,纂修《明史》。乙丑會試,充分校官。尋以葬親告歸,遂不出,年九十四終。奇齡當明末葉,有盛名。及召試,年已遲暮。時同入館者五十人,皆文學老儒,而奇齡與宜陳維崧尤卓傑,海內稱爲“毛陳大學士”。李天馥以奇齡詩擬之少陵,文擬之韓吏部,學擬之孔穎達、陸德明輩。而奇齡所自負者,獨在經學,其解經多與宋儒枘鑿。平生持論,喜事功,厭空談,數稱東漢人行誼,謂足見人真性情。學士守成見者,往往聞而驚之。然奇齡於九經、四子、六藝,旁及禮學、經曲、律呂諸事,皆能極根柢,而貫其枝葉,非苟然者。天性樂易,篤友朋,好獎成後進。遇有一得,津津不去口。或疑其歷詆古人,負氣難下。及親見風采,輒爽然出意外。西河湛深經學,著述等身,在國朝可稱多文爲富者。唯攻擊宋人,不遺餘力,至鐫書若干卷,以示旗鼓。所以不得爲醇儒,藝林惜之。著有《毛西河全集》五一四卷(康熙二十五年書留草堂刻本,人大)、《西河文集》(萬有文庫本,民國二十六年版)、《西河文集》一七九卷(四庫全書本)、《西河文選》(汪霦等選,乾隆四十八年萬卷樓刻本,南圖)。
毛升芳,字允大,號乳雪,一號質庵,浙江遂安人(今淳安)。康熙十一年拔貢生,由戶部主事方元啓薦舉,試列二等,授翰林院檢討,與修《明史》,以“名義至重,鬼神難欺”八字自警。分纂二十餘傳,嚴謹不苟。授經顯親王,見敬禮焉。家多藏書,皆三經批點,標其要領,原委詳明,旁通曲暢,人問之立應,時稱博物君子。著有《毛乳雪詩》一卷(康熙刻皇清百名家詩本,南圖)、《古獲齋駢體》、《竹枝詞》等。
毛際可(1633-1708),字會侯,號鶴舫,晚號松泉老人,浙江遂安人。順治十五年進士,除河南彰德府推官,歷知固城祥符知縣。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第。回任,不久以事罷官,返里讀書著述。際可生有夙慧,九歲即能屬文,後又肆力于古文,與毛先舒、毛奇齡有“三毛”之稱,其學不及奇齡之博,而亦不如奇齡之強悍堅僻,與先舒則鴈行矣。著有《春秋五傳考異》二十卷、《安序堂文鈔》二十卷、《會侯文鈔》二十卷、《浣雪詞》、《黔遊日記》等。
《松皋文集》十卷(康熙十五年刻本,南圖)、《松皋文集》十二卷(康熙十五年刻本,人大,有清綸常題識)、《松皋文集》十四卷(康熙十六年刻本,上圖;康熙刻本,上圖,有邵瑞彭跋、葉景葵題識)、《安序堂文鈔》二十卷)(林雲銘、嚴允肇同評,康熙二十八年刻本,南大)、《安序堂文鈔》三十卷(林雲銘、嚴允肇同評,康熙二十八年刻本,南圖)、《震綺閣文集》十卷(康熙十年序刻本,日本內閣)、《鶴舫古文殘稿》一卷(舊鈔本,上圖)。
馬駿,字圖求,江南山陽人。康熙八年舉人。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倪燦(生卒年不詳),字闇公,號雁園,江南上元人。康熙丁巳舉人,由吏部尚書郝惟訥、吏部侍郎張士甄薦舉,試列一等第二名,授檢討,請假歸里。著有《雁園詩》,《宋史藝文志補》一卷,《補遼金元三史藝文志》一卷,《十家宮詞》十種十二卷,《揚雄太玄經校正》一卷,《雁園詞》一卷。闇公所著《明史藝文志序》窮流溯源,不下數千百言,可與姜西溟《刑法序》並稱傑作。書法詩格,亦秀絕一時。
彭孙遹(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明御史宗孟孙。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由礼部尚书吴正治荐举,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第一。官至吏部左侍郎。累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工词章,与王士禛其名,时称“彭王”。其词颇多纤艳之作。也能诗,著有《松桂堂全集》三七卷、《南暀(日应为氵)集》三卷、《延露词》三卷、《金粟词话》一卷、《词统源流》一卷、《词藻》四卷。
《南暀(日应为氵)集》三卷(康熙三年序刻本,南大)、《松桂堂全集》三十七卷(乾隆八年刻本,川圖)、《松桂堂全集》三十七卷《延露詞》三卷《南暀(日应为氵)集》三卷(乾隆八年刻本,南圖;四庫全書本;宣統三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南大)、《松桂堂全集》三十四卷(清刻本,南充師院)。
彭桂(1631-?),原名倚,字爰琴,一字上馨,江南溧陽人。順治十一年諸生。康熙十六年,彭桂客揚州,刊行所著《初蓉詞》(見《京江耆舊集》)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以母疾辭不赴。二十三年,寓北京,與河南周在浚、寶應劉中柱、浙江朱彝尊等會(《曝書亭集》卷十二)。工詩詞,著有《初蓉集》六卷、《初蓉閣集》十五卷等。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曰:“陳學士子山攜《爰琴詩》見示,系鈔本,屬余選定,刪爲四卷,催取甚促,因節錄九章入《別裁集》,終以不能多取爲憾也。”
《彭桂詩》二卷(康熙慎墨堂名家詩品本,北圖、叢書綜錄補編)。
潘耒(1646-1708),原名棟吳,字次耕,号稼堂,晚號止止居士,江南吴江人。布衣,由左春坊谕德卢琦、刑部主事谢重辉荐举,召試列二等第二名,授翰林院检讨,與修《明史》,尋充日講起居注官。二十三年降調,遂歸。四十二年起復,越三年將有荐起,謝止,遂不復出。兄檉章罹莊史之禍,家累戍邊。年十七送嫂北徙,間關千里,備歷艱辛。后又護其喪以還。乃變姓名為吳開琦,避地西山,從徐枋游。又北至太原,受業于顧炎武之門。潘耒精于經史詞章,歷算音韻,多所通曉。性好山水,篤于師誼。徐枋歿后,為刻《居易堂集》,並周恤余孤,務俾所得。顧炎武歿后,為刻《亭林遺書》及《日知錄》。又為其兄刻《過史考異》及《松陵文獻》。著有《遂初堂诗集》十五卷、《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稼堂文鈔》一卷、《遂初堂稿》二卷、《遂初堂外集》不分卷、《遂初堂外集詩文稿》二卷、《类音》八卷、《硯銘》一卷、《游西洞庭記》一卷等。
《遂初堂稿》二卷(稿本,北圖,有費馨蓮、俞震、袁寶樹、徐琢、徐康等跋)、《雁山百詠》(敬鄉樓鈔本,溫州)、《遂初堂詩集》十六卷(康熙四十九年刻本,南開)、《遂初堂外集》不分卷(稿本,上圖)、《遂初堂文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康熙四十九年江蘇刻本,復旦)、《遂初堂詩集》十六卷《文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康熙四十九年刻雍正三年初印本,南圖)、《遂初堂集外詩文稿》二卷(清抄本,大連;台北文海版明清史料匯編第六集)。
潘颺言,字陳伏,山東章邱人。順治九年進士,除吏部文選司主事,降調保舉湖廣軍前候用。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潘藩大,江南人。國學生,考選授江西宜春縣知縣。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不遇。
潘江(補)
潘江,原名大漳,字蜀藻,號木崖、耐翁,安徽桐城人。生當明季,避亂金陵,亂定還里。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母老不赴,隱居著述自娛。優游吟詠者二十餘年,卒年八十四。工詩詞古文,四方從游者甚眾。著有《六經蠡測》、《字學析疑》、《記事珠》、《古年譜》及《木齋詩集》、《木厓詩集》、《木厓詞》等(《四部叢刊續編·嘉慶重修一統志》)。
《懷古軒詩鈔》(康熙四十七年刻本,上圖)、《木厓集》二十七卷(康熙十四年縣令王凝刻本,北圖;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一三二冊
北京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木厓續集》二十四卷《卷末》四卷(康熙二十五年河墅明山堂刻本,北圖,子目:《丙丁余草》一卷《萊戲草》三卷《倚廬草》三卷《卜築吟》二卷《河墅詩》十三卷)、《木厓文集》二卷(民國元年上海夢華仙館鉛印本,南大;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一三二冊
北京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木厓詩鈔》二卷《文鈔》二卷(潘義炳等編,雍正間張廷玉刻本;民國元年族孫陞排印本;民國二年上海夢華仙館重印本,禁錄)、《詩韻尤雅》五卷(潘江輯、潘義炳重訂,嘉慶間精刻本,販續)。
龐塏(1639-1707),字霽公,號雪崖,晚號牧翁,直隸任邱(今屬河北)人。康熙十四年舉人,由刑部主事李模、內閣中書張星耀薦舉,試列二等,授翰林院檢討,改工部主事,出爲福建建甯府知府。雪崖幼失母氏,與諸弟友愛特甚,門內之雍睦,尤人所難者。讀《家庭紀懷》諸詠,淵然肅然,使人有自古在昔之思焉。塏爲詩主於平正沖澹,不求文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折叠科技 何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