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抑扬顿挫是什么意思啊思

满江红·怒发冲冠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满江红·怒发冲冠作品原文
《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
怒发(髪)冲冠①,凭栏(阑)处、潇潇②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③,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④,八千里路云和月⑤。莫等闲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⑦,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⑧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⑨。[1]
满江红·怒发冲冠注释译文
满江红·怒发冲冠作品注释
①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②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汤阴岳飞庙《满江红》手书词碑
③长啸:大声呼叫。 汉· 《》:“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岳飞 《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三十年来,建立了一些功名,如同尘土。
⑤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⑥等闲:轻易,随便。
⑦靖康耻:宋钦宗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虏走徽、钦二帝。
⑧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一说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的。
⑨朝天阙:朝见皇帝。: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又,明·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作品译文
怀禅微刻《满江红·怒发冲冠》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创作背景
第一种说法: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如先生
就持此说。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满江红·怒发冲冠作品鉴赏
满江红·怒发冲冠文学赏析
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开头五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词人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和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功名尘于土”,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三十”是约数,当时岳飞三十二岁。“功名”,即前面说到的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到不过象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是对未来的瞻望。“八千”是约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云和月”是特意写出,是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赢得最后抗金的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这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突出全诗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3-4]
满江红·怒发冲冠名家点评
:“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又云:有此愿力,是大圣贤、大菩萨。”(《正集》)
:“词有与古诗同义者,‘潇潇雨歇’,《》之歌也。”(《七颂堂诗绎》)
:“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岳忠武‘收拾山河’,《》修矛戟也。”(《》卷一)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两句诗,当真说出了中原百姓的心里话。”(《》)[5]
满江红·怒发冲冠争议
关于《满江红》词是否为岳飞所作,在20世纪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曾掀起两次争论。
观点一:怀疑《满江红》词非岳飞真作
代表人物:、等,他们认为:
一,所编《》、《鄂王家谱》都没有收录《满江红》词。而且在明弘治间所书《满江红》词碑之前,从未见到过此词在世间的流行。(按: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立于杭州岳庙内,时间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
二,认为此词很可能是“那位在贺兰山大破的将军所作。王越是一位老诗人,是一位有文学修养的大将,身份和岳飞很相似……这词若不是他作,也许是出于他的幕府文士”(夏承焘语)。
三,怀疑论者还在词中提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不可能在自己的词作中引用自己的典故。提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贺兰山”在西夏,岳飞没有经历过的地方,不可能在词作中使用这样的词语等。
观点二:认定《满江红》词是岳飞所作
代表人物:、等,他们认为:
一,认为《满江红》表述的思想感情和那种慷慨激昂的风格,和他被《》收录的若干题记、诗词中的情感、风格基本一致,说岳飞写不出这样的词作是站不住脚的。
王熙书《满江红》词碑
二,从汤阴岳飞庙发现天顺二年(1458年)所书《满江红》词碑,早于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44年,可见有人说赵宽所书此词(收在明嘉靖十五年所编《岳集》)之前未曾见过此词出现的说法,便不攻自破了。王越生于1423年,他先后在西夏地区与敌军交战的年代最早是成化八年(1472年),最迟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而王熙所书《满江红》词是天顺二年(1458年),在年代上更早于王越作战之时。
三,明以前,尤其是“元人杂剧不曾引用《满江红》中语句”,那么元人杂剧的《岳飞破虏东窗记》第三折中有《》一词: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功成汗马,枕戈眠月。杀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言愁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曲作中有的用了《满江红》词的全句,有的句子是演变而来,这也是明代之前就有《满江红》词流传的证据。
至于说岳珂《金佗稡编》未收,就否定《满江红》为岳飞所作。邓广铭说,那首《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元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金佗稡编》就没有收,而是出自宋人的《》。不能因父子没有收集到就怀疑别的人也不可能收集。
关于词作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正与岳飞的生平事功十分吻合,若把此词作者定为王越,而且定为贺兰山捷后所作,那么此时的王越已经六十来岁,“三十功名”改为“六十功名”才对。而且“八千里路”之句也与王越行踪不符。若为他的幕府文士之作,这两句就更全无着落了。
至于“贺兰山”,邓广铭说,《满江红》词作所有“贺兰山”、“匈奴”全是泛说、泛指,不能因此责备作者“方向乖背”。古典文学家周汝昌也曾引用与岳飞同时代的(“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和(“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的作品,认为“贺兰山”、“匈奴”两词是泛指。
四、宋史专家曾在《文史知识》2007年第1期《岳飞〈满江红〉词真伪之争辩及其系年》一文中说,从《》所引清《》和康熙《御选历代诗馀》所引《》有如下一段文字:(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
另据清人《》和南宋《·谢昭雪表》(《鹤林玉露》和南宋所著《藏一话腴》成书年代(1251年)晚于岳珂《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成书年代(1234年)。后者未载此词可以得到解释)也有如下一段文字:
武穆家谢昭雪表云:“青编尘乙夜之观,白简悟壬人之谮”最工。武穆有《满江红》词云:“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雠恨(应为‘胡虏’,乃出自清人篡改)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最后,《关于岳飞〈满江红〉词讨论综述》的作者说:“历史既然已把《满江红》词铸成岳飞爱国精神的载体,中国人民仰慕民族英雄岳飞精神,它和岳飞名字连在一起的地位,是决然不可动摇的。”[6]
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简介
(),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有传。《著录《》十卷,不传。明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7-9]
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钟振振,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08月版:997页
王春庆.《汤阴岳飞庙》: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2页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页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9月:11-13页
颜邦逸、赵雪沛 编著.《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年03月第1版:379-380页
殷时学、陶涛 主编.《岳飞庙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75页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引用日期]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_怒发冲冠成语的出处、典故和例子当前位置: >>
>> 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成语词目:怒发冲冠成语发音:nù
guān成语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成语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成语示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宋·岳飞《满江红》词)成语接龙:怒发冲冠 →
→ 相关搜索:更多“怒”字成语:         更多“发”字成语:         更多“冲”字成语:         更多“冠”字成语:       • • • • • • • • •& 成语大全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怒发冲冠的故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宋·岳飞《满江红》词)
第1个字是的成语
第2个字是的成语
第3个字是的成语
第4个字是的成语
输入文字查成语
指定位置查成语
根据含义查成语
根据首字母查成语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o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