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科幻小说三体下载《三体》英文版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如何评价《三体》获科幻雨果奖?
来源:新浪娱乐作者:刘慈欣
获得雨果奖,还只意味着大刘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功,不能代表中国科幻已经站在了世界科幻的前沿......这次大刘(即刘慈欣)获得雨果奖,首先应该归功于英文版的翻译者,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以及《三体》英文版的出版公司。
原标题: 如何评价《三体》获科幻雨果奖?
  获得雨果奖,还只意味着大刘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功,不能代表中国科幻已经站在了世界科幻的前沿......
  美国科幻经过长期发展,现在处于各种风格的混杂期,很多作者追求文学感、文化意识,像《三体》这样以古典主义风格构造宏大的太空史诗的作品已不多见。据说,译者刘宇昆也并未完全拘泥于原作,其英文版文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甚至还调整加强了一些字句,使其突出了女权色彩。
  昨天下午消息传来,刘慈欣凭《三体》(英文版)获得雨果奖!这不但是中国科幻作家第一次获得这一美国的科幻小说褒奖,也是亚洲人第一次赢得雨果奖。由此,可以说中国科幻已经走出了本土,并为世界科幻贡献出了一位大家级的作者!
  雨果奖和星云奖一起,并称美国(其实也就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两大科幻奖项。其中星云奖接近于专家奖,因为评委都是专业的科幻作家;而雨果奖更像是读者奖——只要交了40多美元的会费,加入世界科幻协会的会员都可以参与投票。世界科幻协会目前拥有约40多名来自中国的会员,而此次参加雨果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投票的总会员数大约是5600人。
  有媒体说雨果奖“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奖”,个人认为雨果奖更像是科幻界的“奥斯卡奖”,星云奖才像诺奖。
  这次大刘(即刘慈欣)获得雨果奖,首先应该归功于英文版的翻译者,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以及《三体》英文版的出版公司。刘宇昆的翻译非常完美地把《三体》宏大、深邃以及对科技的各种想象传达给了英文读者。在这之前,很多人都觉得《三体》相当难翻译,因为光“二向箔”、“智子”、“面壁者计划”、“弹星者”等就很难传达,何况还有“文革”呢。
  据说,刘宇昆的翻译并未完全拘泥于原作,其英文版文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甚至还调整加强了一些字句,使其突出了女权色彩。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的输出已经慢慢做得有声有色,不仅是刘慈欣,还有夏笳、陈楸帆、宝树等更年轻作家的作品也被大量翻译推介到国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三体》获奖,正标志着中国科幻开始形成面向全世界的态势,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更深意义上,这是中国科幻文化走向成熟,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里程碑。
  之前大刘的《三体》差点没能入选本届雨果奖提名,但评选过程中出现了“悲伤的小狗”的活动,一些人拉帮结派,打压另一些科幻作者和作品,整个活动对评奖造成了很大困扰——有两位提名作者因不满,撤回了自己的提名作品,使得《三体》得以替补入围。但“悲伤的小狗”活动也为《三体》得奖造成了一些麻烦,总体看属于正负相抵。在前后五轮的投票中,《三体》一直领先,但与第二名《哥布林皇帝》的投票始终非常接近,最终《三体》以200票的优势赢得了雨果奖。
  整个过程虽然有种种客观因素影响,也确实有运气成分,但必须得说,《三体》是凭强劲的实力赢得的大奖,绝非被送上的王冠。顺便说一句,《权力的游戏》作者大神马丁在颁奖之前就非常看好《三体》!
  《三体》能被北美读者接受,与大刘的风格有很大关系:美国科幻经过长期发展,现在处于各种风格的混杂期,很多作者追求文学感、文化意识,像刘慈欣这样以古典主义风格构造宏大的太空史诗的作品已不多见。大刘的科幻小说以立足科技前沿的科幻构思为最大特色,其科幻概念密集、超前、气势宏大,容易跨越文化和语言,形成冲击力。其故事情节画面感很强,也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及广阔的想象空间。更不用提来自美国文化之外所能带来的新鲜感了。
  获得雨果奖,还只意味着大刘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功,不能代表中国科幻已经站在了世界科幻的前沿——事实上,我们的科幻文学还远不够发达,面临着作者稀少、产业规模小、读者不稳定、市场有限等严峻问题。即使对刘慈欣本人而言,这也是他刚刚站在了和阿西莫夫、克拉克、海茵莱茵等著名科幻作家同一个层面上,可以被冠以科幻大家的名号,但《三体》距离美国最出色的科幻经典,多少还有一点差距。当然,未来不好说了。
  □电子骑士(影评人)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如何评价科幻小说《三体》英文版(The Three-Body Problem)? - 知乎638被浏览87620分享邀请回答386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614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4 个回答被折叠()  科幻小说的魅力在于思考当下和未来的关系。技术、社会、战争、存在、家庭——这些都是科幻小说里讨论到的主题。或许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列表可以将有史以来的科幻小说写尽,以下这些科幻小说就足以建立起你的科幻观了。  《基地》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基地》“基地”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65年获得了雨果奖最佳历史小说系列。电影《僵尸启示录》的编剧 Brooks Peck曾称赞这本书为“恢弘史诗般的科幻小说之一“。  《我,机器人》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阿西莫夫的又一力作,后来经改编搬上大荧幕,由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器人》。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对于爱好科幻小说的诸君来说,应当属于久远的回忆了吧。  《沙丘》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巨匠之一,赫伯特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如同托尔金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一样无人可以动摇。在《沙丘》艺术中赫伯特营造了一个细致入微的想象世界。他在1965年复杂的背景下创作了一部融合政治、经济、宗教、科学、哲学、文化的旷世奇作。  《环形世界》拉里·尼文(Larry Nivel)  200岁的路易斯带着20岁的凡人特拉还有两个外星人探索一段未知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环形世界“Ringworld”。尼文这本备受世人推崇的作品一举为他赢得了星云奖、雨果奖和轨迹奖三座奖杯,被公认为硬科幻的经典之作。  《接触》卡尔?萨根(Carl Sagan)  卡尔?萨根是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和物理家家,世界顶级硬科幻作家,创作了许多很有影响力的短中篇科幻小说,《接触》是他唯一的经典长篇科幻小说,在科幻小说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这本小说还曾在1997年被搬上大荧幕,由朱迪福斯特主演的《超时空链接》讲述女科学家寻找外太空智慧文明的故事。“如果宇宙中只有人类的话就太浪费空间了”就是卡尔?萨根的名言,也说明了他是搜寻地外生命的支持者。  《2001太空漫游》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  阿瑟·克拉克,英国国籍,现当代最出色的科普、科幻双栖作家,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并称“二十世纪三大最伟大科幻小说家”。 克拉克的作品具有极强的预见性,联合国、NASA和互联网都从他的书中受益。他是撰文提出通信卫星概念并证实其技术可行性的第一人,被誉为“世界通信卫星之父”。1968年,库布里克将小说搬上大荧幕,甚至《星际穿越》里很多情节都参考过这部经典电影。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  美国科幻文学界的传奇人物,在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独树一帜。以其名字命名的菲利普?K.迪克奖是美国科幻界的主要奖项之一。  其盛名也是经久不衰,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包括《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等,一再催生票房新高。  《安德的游戏》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  奥森?斯科特?卡德是当今美国科幻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史无前例的连续两次将“雨果”和“星云”两大科幻奖尽收囊中。《安德的游戏》囊括雨果奖、星云奖,其续集《死者代言人》再次包揽了这两个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2013年《安德的游戏》也被搬上大荧幕,讲述天才少年的故事。  《银河系漫游指南》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  道格拉斯·亚当斯是以为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天才作家。2005年《银河系漫游指南》由迪士尼投拍搬上大荧幕,首映周即成为当周北美票房。  《神经漫游者》威廉?吉布森 (William Ford Gibson)  这本小说催生了《黑客帝国》,作者威廉?吉布森是当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朋克文学之父。这部《神经漫游者》是吉布森的处女座哦!本书也获得了包括雨果奖、星云奖、菲利普?迪克奖在内的科幻小说大奖。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得奖纪录。吉布森的另外一部小说《差分机》是“蒸汽朋克”小说的鼻祖。  《海伯利安》丹·西蒙斯(Dan Simmons)  看过《三体》的书迷们大概都听说过《海伯利安》啦!这本书名出自于诗人约翰·济慈的同名长诗Hyperion。故事讲述了朝圣路上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Hyperion)星上的光阴冢(Time tombs)的朝圣者,在路上分享彼此过去的故事。  作家杰拉尔德琼斯在《纽约时报》评论这本小说:“西蒙斯创造了一部关于一个自我毁灭的银河文明最后末日的巨著”。  《1984》乔治·奥威尔  《1984》、《我们》和《美丽新世界》并称“反乌托邦”三部曲,100年前看乔治如何预言20年前的1984的。  《世界大战》H·G·威尔斯(H. G. Wells)  威尔斯这部发表于1898年的科幻小说,被斯皮尔伯格搬上大荧幕。小说对外星人的外貌特征进行了直接描写,这也成了后来20世纪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一大特征。  《泰坦的海妖》 科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  冯古内特的这部经典之作不可否认的是受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影响。英国作家格雷汉姆格林推崇他为美国当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这本小说以天马行空的想象,讲述了来自于遥远星系的另一个智慧文明传递信息的故事。  《网络杀神》丹尼尔·史瓦雷兹(Daniel Suarez)(台湾译本)  赛博文化的又一部经典之作。由科技惊悚小说界的新舵手丹尼尔·史瓦雷兹在2002年创作。讲述的是电脑即可如何通过网络进行连环杀人案的故事。本书是丹尼尔的处女座,但书中所提到的技术现如今不仅存在而且正被我们每个人使用者通过网络进行血腥独裁!  《阿伏伽德罗集团:奇点濒临》威廉·黑德林(尚无译本)  如果你是一个赛博文化爱好者,一定不能错过这本书。故事讲述的大致是一个年轻人收到一封看似普通的电子邮件,由这封邮件引发的故事颠覆了一个黑暗组织。  《潘多拉之星》彼得·f·汉密尔顿 (尚无译本)  天文学家达德利探测到一颗恒星消失一千光年之外,出去找出发生了什么。彼得·f·汉密尔顿 也是当代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的《基因疑云》为科幻迷所熟知。《三体》英文译者刘宇昆:要避免刘慈欣显得笨|三体|刘宇昆_凤凰文化
《三体》英文译者刘宇昆:要避免刘慈欣显得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刘慈欣与刘宇昆在上个月举行的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上的合影。刘宇昆:我很注意不要让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影响到这部作品,太直接的翻译容易导致一个“神秘化”的结果。
刘慈欣与刘宇昆在上个月举行的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上的合影。图片来自网络
《The Three-Body Problem》
刘宇昆,生于1976年,美籍华裔科幻作家,职业是程序设计员与律师,业余从事科幻小说与诗歌的写作,《手中纸,心中爱》是被热议之作。而在创作之外,刘宇昆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他翻译的陈楸帆、夏笳和马伯庸的作品已经在国外发表。而他翻译的《三体》第一卷英文版已于日前在美国出版。 刚领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从北京回到美国的刘宇昆并不得闲,他手头有一大堆工作,家里还有女儿需要照顾,所以约到这次视频采访也是费了些时间和周折,好在一切都顺利完成。这个把刘慈欣的《三体》介绍给西方文学界的人,自己本身也是个科幻作家,此外他还是律师、程序员,他喜欢数学公式和波士顿红袜、也喜欢旧衣服、旧朋友和新思想。不过这一次,先让我们听他聊聊《三体》。 谈《三体》 &要避免刘慈欣显得笨 新京报:《三体》是你第一次翻译长篇小说的经历。面对这个任务,你有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吗? 刘宇昆:当然是避免刘慈欣显得笨。 新京报:那你如何才能做到? 刘宇昆:美国有个翻译家威廉&威孚(William Weaver)曾经做过一个比喻:翻译就是一个艺术表演。原作是乐谱,而翻译是乐手。在表演的中心是作家的原意,但不同的翻译会创作不一样的成果。有的翻译会选择很直接的方式来分析原作,但我喜欢先跟作家有充分的沟通。在我看来,如果过于直接的翻译可能会对作者原意有损。我在翻译的过程里会不断反思自己的翻译,看看是否全部忠于作家原意,我当然无法断言自己的每个翻译都是准确的,因为在跨文化的过程中,不可能保存每一个细节,但我会质疑,分析自己的翻译。 新京报:为了保持刘慈欣的原意,你除了字面翻译还做了什么工作? 刘宇昆:科幻小说都会有一些专业术语,有时候只是一小段技术性的描写,但却是需要很多额外的功课。我自己看了大量的科学论文,也访问了物理学家,复习了一些数学公式。实在有自己搞不明白的部分,我也会直接和作家本人交流。 新京报: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做翻译的经历吗? 刘宇昆:我翻译的第一篇故事是好朋友陈楸帆的《丽江的鱼儿们》(The Fish of Lijiang)。那时候我只是帮朋友忙而已,没想到那个故事会很受欢迎。投入翻译不是我本来的目的,你可以说我是跌进来的。 新京报:那你如何获得了翻译《三体》的工作? 刘宇昆:在西方的科幻圈子里,没有很多人在关注中国科幻。翻译在其他国家会占市场里很大的一部分,但在美国不是这样,我是唯一的一位中英科幻翻译。我答应翻译《三体》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之前没有翻译过长篇小说,《三体》无疑是个最好的起点;二是因为我读了《三体》,非常喜欢,想把它的妙处带给西方的读者。 谈文化差异 太直接的翻译容易导致&神秘化& 新京报:《三体》起初是一个关于中国的故事。把《三体》带到一个新的文化中,是什么样的过程? 刘宇昆:故事脱离本土文化如何进入一个新的文化圈的时候,永远会失去一些东西,但也同时会获得另一些东西。如果你只关注于丢失的那部分,不喜欢新纳入的东西,那这是很狭隘的看法。我觉得在翻译的过程里,让一部作品拥有了新的读者,变成了新的文化的一部分。读者和故事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空间,一旦新读者从新角度来分析一个故事,故事也就获得了新的含义,这就是翻译的神奇之处。所以,翻译要首先保持作家的本意,同时又能适应新的语境。 新京报:那在跨文化的过程中,你会有什么样的困难? 刘宇昆:我很注意不要让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影响到这部作品,太直接的翻译容易导致一个&神秘化&的结果。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人物的名字,在翻译的时候,类似&小莲花&的名字会经常根据意思直接翻译成&Little Lotus Flower&(VS 拼音&Xiao Lian Hua&)。但如果读者不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就很容易加上异国情调。 新京报:你选择用注脚来解释西方读者可能对中国历史不理解的地方。你为什么选择用这个方式? 刘宇昆:要是我觉得西方读者理解小说的知识储备不够(比如&文革&),我会选择加一个注脚。但我选的方式不可能满足每一位读者的趣味,这也是一种文化差别。根据两种文化的叙事成规,中国读者也许觉得我解释得不够,而西方读者可能觉得我话说得太多了。我自己的基本原则是:我展示的信息正好满足了读者需要理解故事的含量, 但同时,一位好奇的读者可以自己上网探讨更深的细节。无论怎么整理注脚,它还是一个比较侵入性的解释工具。我更倾向于解释少一点,因为我希望能在故事上留下来最小的指纹。 谈科幻 人间最伟大的浪漫史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新京报:你预测《三体》在西方会有什么样的读者? 刘宇昆:《三体》跟西方的其他流行小说不一样,因为《三体》类似亚瑟&查理斯&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科幻文体,故事的主角不是特定的人物,而是大写人&人间的概念。同时,刘慈欣把这个概念扩大了,延伸到了全球化的世界。《三体》集中在乾坤在人类面前的壮大,人间在全宇宙前的缩小,但同时,刘慈欣也关注了人性。最适合欣赏《三体》的读者会喜欢理念驱动的故事,也能赏识克拉克文体的壮大故事。 新京报:那《三体》对人性的分析跟其他西方的流行科幻小说有什么区别? 刘宇昆:对于西方来说,人性是一个个人的概念,在故事当中表现在个人面对危险的挣扎。刘慈欣小说里的人性是人间,大写&人&这个概念。故事中的人物为了一个更大的用意存在。他们不是在救爱人或孩子,他们是为了人类的未来战斗。刘慈欣他自己说过,人间最伟大的浪漫史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是不完全理解的宇宙超新星的死去。星系中的联合,人类站在星星的影子里多么小。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不能理解这个壮大的浪漫史,因为它是用数学的语言来写的。刘慈欣写《三体》是为了让我们不理解这个语言的普通人也能经历一下宇宙的优雅和深处。 新京报:下一步,我们应该关注你的什么作品? 刘宇昆:首先,《三体》是一个三部曲。第二部分《黑暗森林》是由乔尔&马丁森(Joel Martinsen)来翻译的,明年六月份出版。第三本书《死神求生》还是会由我来翻译。2015年四月份我第一本小说,《高雅皇帝》(The Grace of Kings)会出版,接着一个短片故事集《折纸和其他故事》(The Paper Menagerie and Other Works)也会面世。我还正在翻译陈楸帆的《荒潮》(The Waste Tide),《荒潮》是一个赛博朋克文体的故事,揭幕一个完全新的世界,关于电子废物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 本版采写/新京报特约记者林嘉燕
[责任编辑:杨海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697
播放数:439990
播放数:1386783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幻小说三体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