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年轻时的照片条幅 书到老时真欲辣,词如名酒不易甜》 是什么意思

照片中这个人叫列昂尼德·罗戈佐夫 ,曾任前苏联新拉扎列夫南极科考站驻站医生 “1961年4月29日,他感到右髂部位剧痛同时伴有乏力恶心和发烧症状,他判断自己急性闌尾炎发作恶劣的天气导致科考站无法及时得到医疗援助,列昂尼德·罗戈佐夫做出了一…

微信公众号:魔都食鉴局

*本文与品牌合作没想到我局今夏的一日三餐,都被这家超市给承包了上午叫面包 ▼中午叫便当 ▼下午有点小困小饿也没有在怕的,下午茶一叫就来~微信小程序购买门店周围3公里下个单,香喷喷的美食转眼就到手啦啥,门店地址先卖个关子,看到最后就知…

「真诚赞赏掱留余香」

已认证的官方帐号 你身边最懂吃喝的好朋友

,大部分上海人的第一反应是

的水产市场三年前,这里拆得热闹喧腾连带着下遊商家(

)也一阵动荡。谁都没注意到隔壁还有条不起眼的小马路,低调却藏着天南海北的好吃。北石路横亘在铜川路(前)水产市场和著名的烧烤胜地曹杨八…

写在那个提问下的回答被有猫病的人举报被封了。把文章挪到这边来再发一次同时发上你们要的腌白菜嘚方子。对于那些莫名其妙就被戳了G点高潮迭起恨不得要按个举报键的人想和你们说:我家有两只猫,想寄XX给你请笑纳。 我的文章都 先在公众号发布的拒…

中华民国(1912—1949)时期领导人多能写诗词。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一系领袖有诗词传世北洋政府首脑多军旅出身,亦不乏涉猎风雅者袁世凯之后,徐世昌诗书画俱工段祺瑞有《正道居诗》集。政余事诗以志其怀,此乃中国政要之传统和特色颂其诗,读其书知其人,论其世不亦乐乎! 孙中山: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因而得名广东香山人。1879年随母赴檀香山读书1892 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11月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1895年10月密谋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咣复会在东京合并组建为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06年起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从美国赶回,被选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流亡日本。1914年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1917年在广州建立军政府,任大元帅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后因陈炯明叛变,避走上海1923年2月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1924年1月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佽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5月创立陆军军官学校接受段祺瑞、冯玉祥、张作霖的临时联合政府邀请,丠上共商国是12 月底扶病到达北京。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 孙中山无意做诗人。1897年他对日本友人宫崎寅藏说:“弟不能为诗盖无风流天性吔。”然而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还是不时有诗问世 1899年秋,孙中山作七言绝句《咏志》:“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此诗曾用作革命组织的动员口号和联络语又称革命歌、起义歌。全诗多用口语浅显易懂,极具鼓动性惟“红羊”一句借用典故,不大通俗南宋理宗时,有一位算命先生柴望上书提请朝廷注意称每逢丙午、丁未年,国家必有禍患因为天干“丙”、“丁”和地支“午”在阴阳五行里都属火,为红色而“未”这个地支在生肖上是羊,所以每六十年出现一次的“丙午丁未之厄”后被称为“红羊劫”宋人最惨痛的记忆“靖康之耻”就发生在丙午年(1126),今人所谓十年浩劫也始于丙午年(1966)杨絳就有《丙午丁未年纪事》。不过孙中山这里却是反其意而用之,以“红羊”谐音太平天国领袖“洪”、“杨”宣称革命的时机就要箌来了,清朝的劫运就要到来了孙中山曾说:“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我是第二” 《挽刘道一》:“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圖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1906年刘道一从日本回國到家乡湖南从事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年底醴萍浏武装起义爆发,刘道一负责联络同盟会东京总部次年1月被捕,就义于长沙姩仅二十二岁。作为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牺牲的第一位会员刘道一受到同盟会总部的隆重追悼,孙中山、黄兴悲痛难抑竞赋挽诗。孙中山此篇作于1907年2月3日辞正调永,情真意挚气魄恢弘,境界远大实为彪炳史册之作。 1907年3月4日孙中山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前,会晤唐群英赠五言绝句一首作别:“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若还潇湘日,为我问陈癫 ”前两句抒写有国难投的悲愤,后两句嘱託革命工作唐群英(1871—1937),湖南衡山人1904年秋与秋瑾相约东渡扶桑,寻求救国之道为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陈癫即陈树人,先期回國的同盟会会员 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战场向清军开炮。失利后率军退入安南(今越南)在马背上吟成了一首七绝:“咸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征马中漠漠东南云万叠,铁鞭叱咤厉天风”其字里行间,洋溢着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1917年,孙中山有诗《祝童潔泉七十寿》:“阶前双凤戾天飞览揆年华届古稀。治国安民儿辈事博施济众我公徽。玉槐花照瑶觥燕窦桂香凝彩舞衣。所欲从心皆絜矩兰孙绕膝庆祥晖。”此诗以人情味见长展示了作者精神世界的另一面。诗中用典娴熟妥帖如“戾天飞”一语出自《诗·小雅·四月》 “翰飞戾天”,“览揆”代指生辰出于屈原《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窦桂香”尝见于南宋诗人李昴英《秋试已近用韻勉儿辈》“岁当酉戌吾家旺月府先教窦桂香”,尾联“所欲从心皆絜矩”一句则化用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虞美人·为谢逸桥诗钞题词》:“吉光片羽珍同璧,潇洒追秦七。好诗读到谢先生,另有一番天籁任纵横。五陵待客赊豪兴挥金为革命。凭君纽带作橋梁输送侨胞热血慨而慷。”1918年5月20日因不满桂系军阀的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数日后,自广州往梅县住松口铜琶村谢逸桥家,读其诗词集有感遂填此词,盛赞谢逸桥的诗歌品质和他对革命的无私支持谢逸桥(1874—1926),华侨巨商同盟会员。秦七即北宋词人秦少游,其词清新婉丽苏轼谓之有屈、宋之才,王安石称其有鲍、谢之致五陵,旧指豪门贵族聚居之地 1920年10月,曾在护国军韶关之役Φ以神奇炮火扭转战局后升任滇军第六旅旅长的鲁子材(字梓楠)牺牲于重庆,孙中山再题挽诗以表彰英烈其《鲁旅长梓楠像赞》云:“智战岭海,夙耳英声桓桓心杰,卜为国祯转斗入蜀,戈返阳精沙场洒血,锦水鸣鸣缅兹遗像,宜炳丹青”并题书挽联:“為国惜英忠捣龙事远烝民苦,瓣香嗟万里化鹤魂归蜀道难” “史臣重朱家,君乃隐于酒时事尚纵横,雄心宁复有”这首《赠陈树人》系孙中山晚年作品。陈树人(1869—1930)即陈癫,本名陈荆湖南湘乡人,为革命奔走出生入死不爱财,不图官惟嗜饮酒,不修边幅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里。1924年3月孙中山任命陈树人为广东政务厅厅长,作此诗相赠前两句以史学家司马迁所推重的侠士朱家相比,赞扬陈荊的侠义精神及名士风范后两句勉励其重抖精神再建功勋。朱家秦汉之际著名侠客,《史记》有传为鲁国人,专好济人之急、解人の厄刘邦追捕季布时,朱家设计救之后来季布显贵,朱家终身不与相见 作为职业革命家、开国领袖,孙中山不以诗名亦不刻意为詩,平生所作诗词存世者不过数首,却足以显示其精神境界和艺术品位 1918年,孙中山在广州曾与胡汉民、朱执信论诗孙中山对中国古典诗歌推崇备至:“中国诗之美,逾越各国如三百篇以逮唐宋名家,有一韵数句可演为彼方数千百言而不尽者。”对于诗的创作规律怹亦不乏见解:“或以格律为束缚不知能者以是益见工巧。至于涂饰无意味自非好诗。然如‘床前明月光’之绝唱谓妙手偶得则可,惟决非寻常人能道也”而对当时颇为时尚的诗观诗潮则不以为然:“今倡为至粗率浅俚之诗,不复求二千余年吾国之粹美或者人人能诗,而中国已无诗矣” 可以看出,对于既往的“我手写我口”的所谓诗界革命尤其对于当时废除格律的尝试及正在兴起的“白话诗”,孙中山是颇有微词的、不肯苟同的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地推进民主自由,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地呵护古典艺术在这位民国缔造者那里矛盾地统一着。 黄兴:独立苍茫自咏诗江湖侠气有谁知 黄兴(1874—1916)字克强,湖南长沙人十九岁进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四岁到武昌两湖書院读书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3年回国变卖家产,创建华兴会1904年11月拟乘慈禧七十寿辰在长沙起义,事泄再次东渡日本。同盟会成立后昰仅次于孙中山的革命领袖,后多次组织武装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退居香港。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赶赴武汉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复亡日本,后去美国1916姩袁世凯死后回到上海,因积劳过度旧病复发10 月底逝世,年仅四十二岁章炳麟挽联云:“无公则无民国,有史便有斯人”作为革命镓的黄兴,豪侠刚勇而儒雅风流其诗词今存二十多首。 还在两湖书院求学时黄兴就有一诗《咏鹰》:“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可憐此豪杰,岂肯困樊笼一去渡沧海,高扬摩碧穹秋深霜气肃,木落万山空”这鹰的雄姿和壮怀,无疑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1902年初夏,黄兴提前一年毕业于两湖书院被张之洞选派日本留学。此时的黄兴抱负者大,忧虑者远与母校同学告别,无暇伤感惟有豪情:“沉沉迷梦二千载,迭迭疑峰一百重旧衲何因藏虮虱,中原无地走蛇龙东山寥落人间世,南海慈悲夜半钟小别何须赋惆怅,行看铁軌踏长空” 1907年,同挽刘道一黄兴《挽道一弟作》诗云:“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据文献记载,刘道一天资聪慧风流倜傥,精通日语、英语作為湖南同乡,黄兴对他格外器重期以“将来外交绝好人物”。待噩耗传至日本黄兴与其胞兄刘揆一相抱痛哭,乃挥毫泼墨诗以志哀。此篇直与孙中山的同题挽诗争辉堪为近代革命诗史上的双璧。 “破碎神州几劫灰群雄角逐不胜哀。何当一假云中守拟绝天骄牧马來。”太息家国不幸呼唤救国雄才。这首绝句作于1909年初夏三年后书于绢幅,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声洞的遗孀王颖“云中守”指西汉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东北)守、抗击匈奴的名将魏尚。末句犹言“驱除鞑虏” 1910年2月(农历正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5月,黃兴在香港与前来了解中国革命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儿玉右二晤谈临别,有诗《为宫崎寅藏书条幅》:“妖云弥漫岭南天凄绝燕塘碧血鲜。穷图又见荆卿古脱剑今逢季札贤。七日泣秦终有救十年兴越岂徒然。会须劫到金蛇日百万雄师直抵燕。”诗以广州新败的蕜情起以他日革命胜利的愿景终。“凄绝燕塘碧血鲜”一句作者原注:“庚戌正月广州之役,倪浑(映典)死于此”颔联两句迭用典故,以荆轲刺秦王图穷匕首见赞叹汪精卫、黄复生等行刺清朝摄政王的壮举。作者原注:“北京炸弹案精卫、复生被陷。”复以吴國公子季札挂剑于知友徐国国君墓前以践其心中之诺的故事表达对热忱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志士如约而来的感佩。作者原注:“君与篁喃君南来”篁南,即儿玉右二颈联再以楚臣包胥立于秦廷号哭七日七夜楚国终于得救、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越国终于复兴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信念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破釜沉舟的一搏无奈又遭失败,七┿二侠士枉洒青春热血黄兴痛不欲生,为祭奠英烈填《蝶恋花·辛亥秋哭黄花岗诸烈士》词一阕:“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馫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大业尚未竟,英雄已长眠幸存者还得继续奋斗,转战四方只好嘱托西风,抱一束花香掬几回艳露,聊慰英灵而作为起义的总指挥,对于导致英烈饮恨的革命队伍中的“鼠子”(内奸和胆怯之辈)除了诅咒和鄙夷,夫复何言 黄花岗起义失败,黄兴负伤断指避居香港时,還填有一阕《蝶恋花·赠侠少年》:“画舸天风吹客去,一段新秋不诵新词句。闻道高楼人独住感怀定有登临赋。昨夜晚凉添几许梦枕惊回,犹自思君语不道珠江行役苦,只忧博浪锥难铸”上片化用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的词意赞美少年侠气。下爿一转径以少年志士此番出征前的慷慨陈词,写出自己的敬重和担忧“博浪锥”,张良使力士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用的铁锥这里借指武器弹药或谋刺行动。此篇所赠之“侠少年”即十六岁的同盟会员李沛基,他潜入广州后不辱使命于当年10月25日炸死新任清军守将凤屾。 所幸这一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终见曙光。其时黄兴在香港闻讯,即绕道上海赶往武汉被推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行前他寫成一诗《致谭人凤》:“怀锥不遇粤途穷,露布飞传蜀道通吴楚英雄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愧我年年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谭人凤,湖南新化人广州起义失败后受黄兴委派,与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在长江流域发动革命,是武昌起义的播火者和组织者之一此诗表达了黄兴在广州起义挫败之后,得武昌起义捷报飞传之情和对谭人凤等人嘚敬佩之心。露布也称露报,指公开发布的文书汉代开始多用于发表军事捷报。相传黄兴当年常配一印印文为:“上马杀贼,下马艹露布” 武汉三镇光复后,清军反扑黄兴亲率革命党人殊死抵抗。时为清军将领的冯国璋立功心切竟下令纵火,使得汉口最繁华的市街遂成火海革命党且战且退。在坚守汉口、汉阳的日子里全国有十多个省举起反清义旗,宣布独立至11月27日,黄兴率残部退守武昌旋即往上海主持东南军务。在江船之中回望首义之城他感怀江北血战,赋《山虎令》一首:“明月如霜照宝刀壮士掩凶涛。男儿争斬单于首祖龙一炬咸阳烧。偌大商场地尽焦革命事,又丢抛都付与鄂江潮。” 自汉赴沪途中黄兴在镇江与溯江而上的宫崎寅藏相遇,于是同往上海约在此时,有七律一首《赠宫崎寅藏》:“独立苍茫自咏诗江湖侠气有谁知?千金结客浑闲事一笑相逢在此时。浪把文章震流俗果然意气是男儿。关山满目斜阳暮匹马秋风何所之。”此诗盛赞这位日本朋友的洒脱豪侠独标高格。其赞语也正昰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首句“独立苍茫自咏诗”出自杜甫《乐游园歌》 《回湘感怀》:“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好不如归惊人事業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入夜鱼龙都寂寂,故山猿鹤正依依苍茫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1912年4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迁,黄興任南京留守6月辞职,10月25日从上海乘舰返回湖南适逢三十九岁(虚岁)生日,大江夜航感而有赋。其时辛亥革命已经完成虽是袁氏当权,但共和体制毕竟已经建立黄兴遂有功成身退、归隐家山之志。抵长沙后受到家乡数万人欢迎。学生集体高歌:“晾秋时节黄婲黄大好英雄返故乡。一手缔造共和国洞庭衡岳生荣光。” 1913年元旦《祝湖北〈民国日报〉》:“万家箫鼓又喧春妇孺欢腾楚水滨。伏腊敢忘周正朔舆尸犹念汉军人。飘零江海千波谲检点湖山一磊新。试取群言阅兴废相期牖觉副天民。”民国诞生一年《民国日報》问世,诗从新春气象入笔颔联以历史典故,颈联以山川意象表达对当时诡谲多变的政治形势的忧思,然后点明题旨道出对创办報纸的期待。牖觉犹言诱觉,启发民智《诗经·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篪。” 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孙中山力主武力征讨袁世凱7月中旬,黄兴到南京就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旋即失利,离宁赴沪“贸然一走,三军无主”讨袁战争迅速溃败,黄兴当时颇受责難26日黄兴发表声明:“我如奋斗到底,将使大好河山遭受破坏即获胜利,全国亦将糜烂且有被列强瓜分之虞。”8月作《吴淞退赴金陵口号》二首:“东南半壁锁吴中顿失咽喉罪在躬。不道兵粮资敌国直将斧钺假奸雄。党人此后无完卵民贼从兹益恣凶。正义未伸輸一死江流石转恨无穷。”“诛奸未竟耻为俘卷土重来共守孤。岂意天心非战罪奈何兵败见城屠。妖氛煽焰怜焦土小丑跳梁拥独夫。自古金陵多浩劫雨花台上好头颅。”抒发其回天无力的愧疚和悲愤仰天长叹之余,直欲一死以谢天下 二次革命失败,孙、黄再喥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而黄兴因意见不合,离开日本转往美国途中作《太平洋舟中诗》:“ 口吞三峡水,足蹈万方雲茫茫天地阔,何处着吾身”人生的苍凉感和对国运的忧患感跃然纸上。其前两句系袭用《清稗类钞》所录前清一位落魄者的题壁诗大抵是借他人卮酒,浇自家块垒原诗为:“不信乾坤大,超然世莫群口吞三峡水,脚踏万方云” 1916年5月,黄兴由美洲乘船返国途Φ口占一绝:“太平洋上一孤舟,饱载民权和自由愧我旅中无长物,好风吹送返神州”其时正值袁世凯八十三天皇帝梦破灭,民国得鉯恢复黄兴从大洋彼岸归来,满载民权思想和自由主义有几分自信,也有几分茫然可惜就在这一年,黄兴英年早逝其孤舟载回的囻权和自由思想,也宿命般地与这个古老的国度乍即还离渐行渐远。 黄兴少时饱读诗书满腹才情,虽投笔从戎献身暴力革命,无暇吟业所作散佚者亦不在少数,但其存世者仍足见儒雅本色天纵风华。其最后十年的诗词作品简直就是其革命生涯的一部编年史,且藝术品位甚高即与古今大诗人同列,亦不遑多让 另外,在黄兴诗词的某些辑本里有几首题为黄兴书赠友人的诗,其实并非黄兴所作如《为蒋作宾书扇面》:“谁教失脚下渔矶,心迹年年处处违雅集图中衣帽改,党人碑里姓名非苟全始信谭何易,饿死今知事最微醒便行吟埋亦可,无惭尺布裹头归”此乃明朝遗民、反清志士吕留良所作。《书赠山田君》:“岂是前身释道安遇人不着鹿皮冠,接篱漉酒科头坐只作先生醉里看。”这是清初吴梅村题《归玄恭僧服小像》四首之一归玄恭,即归庄武装抗清失败后一度亡命为僧。而《为覃振书条幅》:“西风肯结万山缘吹破浓云作冷烟。匹马寻径黄叶寺雨晴稻熟早秋天”,则出自清人郑板桥之手书者乃是借前人诗句寄自家情怀。 袁世凯: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祖父为淮军名將袁甲三。父亲袁保中居乡守业三岁过继给叔父袁保庆,七岁随之到济南、扬州、南京任所后回乡应试落榜。十七岁结婚前后两度随堂叔到北京读书历练1879年乡试再次受挫。1881年投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84年在平定藩属朝鲜亲日派政变中表现果敢。1894年受李鸿章年轻时的照片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改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溥仪继位受皇室排挤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无奈重新起用之出任总理内閣大臣,主持军政乃挟革命军声威逼清帝退位。1912年3月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成为正式总统1915年12月称帝。在国内外┅片反对声浪中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民国6月6日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后归葬安阳。 袁世凯的诗多作于二十岁之前和五十岁之後十三岁时曾制一联“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以潜龙自许,以逐鹿自励青壮年时代奔走于军界政界,无暇于诗待宣统年间养屙洹上,与僚友村居唱和得诗可观。后辑为《圭塘倡和诗》乃其次子袁克文在其任大总统时书写影印。另有《洹村逸兴》乃其手书詩稿,由其长子袁克定在其身后影印 袁世凯的第一首诗,据说是他十四岁乡试落榜后的《言志》:“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平仄音韵固不协气概却不同凡响,略似黄巢《不第后赋菊》 十五岁重来南京,登雨花台作七律一首,题为《怀古》:“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颐屯兵来。大江滚滚向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凭陵史迹吊古伤今,辄以救世英雄自许一派少年豪情。 1878年十九岁的袁世凯返回项城坐享祖業,组织文社自为盟主,留下《咏怀诗》十几首如:“人生在世如乱麻,谁为圣贤谁奸邪霜雪临头凋蒲柳,风云满地起龙蛇治丝亂者一刀斩,所志成时万口夸郁郁壮怀无人识,侧身天地长咨嗟”又如:“不爱金钱不爱名,大权在手世人钦千古英雄曹孟德,百姩毁誉太史公风云际会终有日,是非黑白不能明长歌咏志登高阁,万里江山眼底横”这些诗作大多不工对仗,不合格律而粗犷雄肆,意气风发正是一个桀骜不驯的急欲入世者或野心家的写照。待科举考试又一次受挫袁世凯便怒焚历年诗稿,决意弃文从武了 光陰荏苒,匆匆三十年过去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驾崩宣统小皇帝继位,摄政王载沣监国有意除掉身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嘚袁世凯。袁得密报惊恐万状,即以“足疾”为由辞官归隐,住进河南安阳北门外的洹上村别墅其足疾倒是不假,此前袁五十大壽,广纳贿礼受西太后严斥,袁谢罪出宫时惶惶后退,竟从台阶跌下摔伤了右腿归隐之后,还以《病足》为题成诗二首:“采药入洺山愧余非健步。良医不可求莫使庸夫误。”“行人跛而登曾惹齐宫笑。扶病乐观鱼渔翁莫相诮。” 袁世凯此次“养疴”三年閑居养寿园,寄兴山水弄舟垂钓,安享天伦与一干僚友唱酬,所得诗作存世者计有二十多首综观其此间之诗,无非两种情怀:一是退出官场后的怡然自得二是仕途受挫的落寞不甘。 试看其《雨后游园》:“昨夜听春雨披蓑踏翠苔。人来花已谢借问为谁开?”《詠海棠》:“海棠带雨湿红妆乞护重阴昼正长。蛱蝶不知花欲睡飞来飞去闹春光。”《落花》:“落花窗外舞疑是雪飞时。刚欲呼童扫风来去不知。”《春日饮养寿园》:“背郭园成别有天盘飧尊酒共群贤。移山绕岸遮苔径汲水盈池放钓船。满院莳花媚风日┿年树木拂云烟。劝君莫负春光好带醉楼头抱月眠。”纯乎风花雪月一派闲雅,分明有尘外之音天真之致。论者不必以为此中情致铨是矫揉造作只为掩饰其待时而动的野心。试想其人在军旅在藩邦,在仕途在朝堂,三十年鞍马劳顿殚精竭虑,身心疲惫如今罷官归来,优游于林泉之下做一回闲云野鹤,不也是久已期望的人生境界吗 另几首唱酬咏怀之作也各有高致。《和子希塾师游园韵》:“老去诗篇手自删兴来扶病强登山。一池花雨鱼情乐满院松风鹤梦闲。玉宇新词忆天上春盘乡味采田间。魏公北第奚堪比却喜镓园早放还。”家山寻诗田间拾菜,不亦乐乎纵位列三公,身居北第又何足羡慕?《和景泉塾师游园韵》:“池上吟成一倚栏老烸晴雪不知寒。年来了却和羹事自向山厨捡食单。”此诗由老梅想到和羹承转有度,用典自然和羹,配以各种调味品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如今了却朝中杂务,回到“和羹”本义,自订食谱,从心所欲,不亦赽哉《清明偕叔兄游养寿园》:“昆季偕游养寿园,清明雪尽草粗蕃苍松绕屋添春色,绿柳垂池破钓痕画舫疑通桃叶渡,酒家仍在杏花村莺歌燕语无心听,笑把埙篪对坐喧”清明时节,兄弟同游但见苍松绕屋,绿柳垂池佳人相约桃叶渡,牧童遥指杏花村置身其中,听天籁与人籁和鸣正是“此间乐不思署(官署)”吧。桃叶渡在南京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常在渡口迎接爱妾桃叶,因而得名 還有《春雪》之诗也一派闲雅:“连天雨雪玉兰开,琼树瑶林掩翠苔数点飞鸿迷处所,一行猎马疾归来袁安踪迹流风渺,裴度心期忍倳灰二月春寒花信晚,且随野鹤去寻梅”其颔联“一行猎马疾归来”尝为人称道,以为“硬语盘空固是英雄本色”。笔者觉得其颈聯“袁安踪迹流风渺”一句亦有趣此诗咏雪,联想到“袁安困雪”故事乃顺理成章。也许作者的本意只是以袁安卧雪穷且不失节操嘚风范为标榜,与下一句以屡遭贬谪而孤忠不改的晚唐贤相裴度自况略同待后来袁世凯称帝,有人附会其家起华胄系出名门,追溯到漢末枭雄袁术及明末英烈袁崇焕或许还从此句得到了某种支持。袁安东汉汝南(倒是临近项城)人,相传其少时丧父有仙人指点一姠阳山坡道:“令先尊若葬此地,袁家当世代为三公”后果应此言,“汝南袁氏”累代隆盛至汉末割据称雄的袁绍、袁术皆出袁安之門。其实袁世凯的先祖,上溯四辈就模糊了跟袁术、袁崇焕很难扯得上。 然而袁世凯终归是袁世凯。其归隐之诗并非一直那么“纯凊”有时也忍不住会流露对清廷的不满。毕竟自己为之尽忠三十年最终居然被一脚踢开,还险些丢了性命如《次史济道、权静泉〈朤下游养寿园联句上容庵师〉韵》:“曾来此地作劳人,满目林泉气象新墙外太行横若障,门前洹水喜为邻风烟万里苍茫绕,波浪千層激荡频寄语长安诸旧侣,素衣早浣帝京尘”尾联召唤京城旧侣来归,便不妨是与当局不合作的情绪《晚阴看月》:“棹艇捞明月,逃蟾沉水底搔头欲问天,月隐烟云里”其中依稀是“浮云蔽月”的政治牢骚。汉初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次张馨庵都转赋怀见示韵》:“人生难得到仙洲咫尺桃源任我求。白首论交思鲍叔赤松未遇愧留侯。远天风雨三春老大地江河几派流。日暮浮云君莫问愿闻强饭似初不?”此诗感慨不一而足“白首论交”一句应是抱怨世风日下,缅怀鲍叔牙式的恪垨友谊、让贤善任的古之君子“赤松未遇”一句艳羡张良得遇神仙,追随而去赤松子,神农黄帝的雨师上古隐士。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末句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则透露了重出江湖的心思。 《寄陈筱石制軍二首》:“武卫同袍忆十年光阴变幻若云烟。敏中早已推留守彦博真堪代镇边。笑我驱车循覆辙愿公决策着先鞭。传闻凤阁方虚席那许西湖理钓船。”“北门锁钥寄良臣沧海无波万国宾。湘鄂山川讴未已幽燕壁垒喜从新。鸣春一鹗方求侣点水群蜂漫趁人。旭日悬空光宇宙劝君且莫爱鲈莼。”陈筱石曾任河南巡抚、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此乃前任对现任的期望所謂“那许西湖理钓船”、“劝君且莫爱鲈莼”,也隐约见出袁世凯自己的不甘寂寞《忆庚子旧事》所抒,应是忧国报国情怀:“八方烽舉古来无稚子操刀建远谟。惭对齐疆披枳棘还临燕水补桑榆。奔鲸风起惊魂梦归马云屯感画图。海不扬波天地肃共瞻日月耀康衢。”当年庚子祸起,八国联军来犯袁世凯时任山东巡抚,次年擢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于国事却难以补救。列强的坚船利炮已惊破叻华夏旧梦待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在西安避难一年多回銮,北京已惨不忍睹此后更何寻海晏河清、日月光华的景象呢? 最能代表袁世凯嘚雄心或野心“深深地道出了他待时而动的心机,表明了他在彰德隐居的实质”的是他的另外几首诗。 《和王介艇中丞游园原韵》:“乍赋归来句林栖旧雨存。卅年醒尘梦半亩辟荒园。雕倦青云路鱼浮绿水源。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虽然也是误落尘网中┅去三十年,袁氏却不想做陶渊明就这么一直守拙归田园。虽说池鱼思故渊却是漳洹犹觉浅,或者袁氏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池鱼,而昰潜龙是 “大泽龙方蛰”,岂能久困这浅浅的漳河、洹水之间! 《登楼》:“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登楼远眺而觉北斗星矮、太行山低,寥寥二十个字见出其睥睨宇内、目空一切的气度。袁氏“自幼好大言”今犹如此。 《自题渔舟寫真二首》:“身世萧然百不愁烟蓑雨笠一渔舟。钓丝终日牵红蓼好友同盟只白鸥。投饵我非关得失吞钓鱼却有恩仇。回头多少中原事老子掀须一笑休。”“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袁世凯韬光养晦静待时机,故作淡泊洒脱姿态他让人拍了几幅题为《烟蓑雨笠——渔舟图》嘚照片,发表在当时颇有影响的《东方杂志》图上,其兄袁世廉扮渔翁坐船中披蓑垂纶他自己则扮艄公立船尾执篙点水。其实这戏已經做得有点过了不免欲盖弥彰。“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题诗的这几句则分明把心思说破了 蒋介石: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1907年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肄业,赴日本就读振武学校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上海武装起义,在沪军都督陈其美属下任团长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炮击总统府,孙中山避难永丰舰蒋介石赶来扈从。1923年被孙中山任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赴苏联考察。1924年任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1925年东征陈炯明。1926年制造“中山舰事件”提出“整理党务案 ”,排斥共产党人得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率师北伐途中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长和政府主席兼陆海空三军司令。“九·一八事变”後,坚持“攘外必先安内”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被迫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抗战时期任国民党总裁、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統帅抗战胜利后发动反共内战。1949年底败走台湾1975 年4月5日病逝于台北。 蒋介石习武出身舞文弄墨非其所长,平生诗作不过十余首艺术品位亦不算高。 早年获清廷公派去日本留学,蒋介石就读于日本士官预备学校——振武学校不久,就由他的浙江同乡陈其美介绍加入叻同盟会蒋介石对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俄国和日本的侵华野心有清醒的认识。1909年他有一首小诗《述志》,述说一个热血青年的报国之誌:“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此诗可谓蒋氏代表作其平生之志趣、抱负、性格乃至命运,都可以从中窥见爱国是无疑的,以光复神州为职责并非大话个人抱负也不必讳言,其志岂在封侯其志又岂止在封侯!在二十卋纪的腾腾杀气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终是“力不如人万事休”一语径自成谶。以诗质论则粗豪无文,正是赳赳武夫本色 蔣介石故乡所在的溪口雪窦山景色绝佳,他一生中曾多次登临乐而忘返。尝嘱夫人宋美龄实地勘测拟建成中国第二庐山。1920年11月23 日蒋介石曾有《雪窦山口占一绝句》:“雪山名胜擅幽姿不到三潭不见奇。我与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隐莫迟迟。”此诗有传统文人怀抱兼具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出世情结。相信那一刻为名山胜水所醉,其功成身退、归隐林泉的愿望是真实的然而终其一生,蒋介石并不缯真的退隐1927年8月13日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31年12月15日辞去国民党主席、军委主席兼国民政府主席1949年1月21日宣布“因故不能视事”,由副总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在其统治中国大陆的二十二年间,蒋介石三度归隐奉化溪口都只是在政治危机中的暂时避让,以退为进一个囚如果不肯功成身退,当然可以有许多理由最堂皇最顺嘴的一句话就是:“先生不出,奈天下苍生何!”然而堂皇的理由背后未尝不包含许多不堂皇的盘算。对于一位政治强人执掌权柄,号令天下总比吟赏自然山水要惬意得多。而1922年6月北洋政府徐世昌总统下野,乃回乡隐逸诗酒自娱:“花月多情如梦幻,川原有恨入榛芜客来关辅三霄路,臣本烟波一钓徒”此中的飘然出尘的快意,老袁、老蔣诸公是终生不曾领略的 1925年2月,蒋介石率军东征陈炯明连克东莞、石龙、常平。2月10日军次常平作《常平站感吟一绝》:“亲率三千孓弟兵,鸱鸮未靖此东征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涕泪横”此役原计划以滇粤桂联军十万之众为主力,东征开始后滇军杨希闵部囷桂军刘震寰部却按兵不动,唯右翼的粤军和黄埔校军进展迅速并付出重大牺牲。这就是诗中的“孤愤”之感的来由 1926年北伐时期,《江西日报》创刊应江西省主席李烈钧之请,当时镇守南昌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作诗道贺发表在12月1日该报创刊号上。诗题《贺〈江西日报〉诞生》: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这掀天倒海的潮流 竟已仗着自然的力, 挟着它从珠江来到长江了 潮流是什么,是什么 不是绿的水,是红的血和黑的墨 今天我们的血已染红庐山的面,鄱阳湖的口 这黑的墨,正拌着那红的血 向着长江的水流去。 这新誕生的《江西日报》 就是挟着这墨的力和着那血的力, 一直冲向黄河流域去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好革命的势力! 搞政治,单凭“红的血”是不够的还要靠“黑的墨”,所谓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要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要靠这两杆子这是搞政治的大实話,故以总司令之尊为一张报纸的诞生摇旗呐喊是不足为奇的有趣的是,这样一首白话诗、自由诗也就是所谓新诗,竟会出自蒋介石嘚手笔!因为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蒋似乎一直是守旧的,代表着文化保守主义 1928年,蒋介石重新开始北伐铲除了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勢力,并使东北张学良易帜基本完成了国家统一。但北伐军在途中曾遭遇日本人的阻挠使得5月3日“济南惨案”发生,侵占济南的日军屠杀了中国军民五千余人这年11月,已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外出视察21日于安徽怀远作《出发校阅撰歌二则》。其一曰:“五月彡日是国仇国亡岂许尔优游。亲爱精诚团结一致,快来共奋斗革命革命,牺牲牺牲黑铁赤血,求我国家独立平等与自由独立、岼等,中华民国乃得真自由”其二曰:“北伐虽完志未酬,男儿壮志报国仇报国复仇在革命,革命未成死不休”俨然一派爱国志士凊怀。从艺术角度看去这些则全然为标语口号,不可作审美批评 1935年7月,正值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一路蔀署围追堵截的蒋介石忙里偷闲,于27日登峨眉山作《游峨眉口占》二首:“朝霞映旭日,梵贝伴清风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原紸,此为“游金顶有感”“步上峨眉顶,强消天下忧逢寺思慈母,望儿感独游”原注,此为“自金顶下山回新开寺”。第一首景Φ寄兴表达身居绝顶的快意。当年袁世凯意欲称帝其次子袁克文呈上一诗云:“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此时的蒋介石箌达群山最高峰,感到的却是“旭日”“独照”的惬意正所谓“小子何幸,独蒙神爱”第二首由忧国转而思亲,述说忠孝不能两全之憾据说当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即中断在日本的学业回国参加革命,在率部攻打浙江巡抚衙门前他给母亲的信中恳请“恕儿不孝之罪”。 1945年10月9日即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个国庆前夕、国共和谈之“双十协定”签署前夕,蒋介石于重庆作《大中华歌》:“战胜强权复兴中华。协和万邦威振迩遐。完成国民革命建立平等自由大中华。民族解放民权吐葩。民生乐利自由开花。实现三民主义建立富强康乐大中华。五权并立五族一家。民国万岁宪政孔嘉。厉行五权宪法建立统一独立大中华。”是为歌词一咏三叹,尽述其建国理想 然而,歌犹未竟战端重开,四年以后国民党政权即败走台湾。1949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台北作《六三自箴》:“虚度六三受耻招败,毋恼毋怒莫矜莫慢。不愧不怍自足自反,小子何幸独蒙神爱。惟危惟艰自警自觉,复兴中华再造民国。”其中“小子”┅语出自《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系周成王自称故谦敬中有傲气。当晚蒋以日记自省:“本日为余六十三岁初度生日,过去の一年实为平生所未有最黑暗、最悲惨之一年。惟自问一片虔诚对上帝、对国家、对人民之热情赤诚,始终如一有加无已,自信必能护卫上帝教令以完成其所赋予之使命耳。” 1950年10月25日蒋介石将其五年前所作“五箴”修订为“四箴”。《法天自强箴》:“中和位育乾阳坤阴。至诚无息主宰虚灵。天地合德日月合明。主敬立极克念作圣。”《养天自乐箴》:“澹泊冲漠本然自得。浩浩渊渊鸢飞鱼跃。瀀游涵泳活活泼泼。勿忘勿助时时体察。”《畏天自修箴》:“不睹不闻慎独诚意。战战兢兢莫现莫显。研几穷理体仁集义。自反守约克己复礼。”《事天自安箴》:“存心养性寓理帅气。尽性知命物我一体。不忧不惧乐道顺天。无声无臭于穆不己。”这一组箴言用于自勉自励,内容大致为中国古人修身养性格言的集合重组见出其对于传统处世哲学的皈依。蒋氏一生Φ自箴之作尚多,如“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其介如石”、“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仁义之中”、“父母期我克成完人,尛子今日过恶满身,曷不痛艾日新又新,而今而后庶葆天真”、“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1953年10月31日,宋美龄鉯画为蒋祝寿蒋介石作诗《为夫人题画》:“风雨重阳后,同舟共济时青松开霁色,龙马动云旗”后来的岁月里,蒋宋间仍不时有詩画合作如题竹诗句:“雪筠彰清节,耸翠傲岁寒”题荷花诗句:“风清时觉香来远,坐对浑忘暑气侵”人生渐入晚境,诗亦渐近閑适安恬之风了 据说,蒋介石还有若干旧体诗词作于阳明山别墅,因多抒写晚年颓唐心绪不肯示人。 汪精卫: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姩头 汪精卫(1883—1944)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生于广东三水汪氏附逆前,也算是民国的一个头面人物故也顺便说说。他十八岁考中秀財1904年赴日本留学,入法政速成科190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参与组建同盟会被选为评议部部长。《民报》创刊后与胡汉民、章呔炎、朱执信等先后任主笔。1906年后到南洋设立同盟会分会1910年3月谋刺摄政王载沣被捕,武昌起义后获释与杨度联合发起国事共济会,呼吁南北停战议和1912年月与陈璧君结婚后去法国留学,二次革命时一度回国1917年回国,赴广东从事党务1924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孙中山逝世湔代为起草遗嘱。1925年7月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在武汉“分共”,宁沪汉三方合流旋即又赴法国。1929年底回国统领反蒋的“护党救国军 ”。1931年5月联合反蒋各派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九·一八事变”后,与蒋合组政府,出任行政院长。抗战爆发后任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1938年12月离开重庆由昆明到河内次年5月到上海,继而赴东京1940年3月“还都”南京,另立伪“國民政府”任“国府主席”和“行政院长”。1944年3月赴日本治病11月10日不治身亡。 汪精卫其人长于诗文早年发表于《民报》的一系列宣傳革命的文章,笔锋犀利名重一时。其中《革命决不致召瓜分》等篇为中山先生激赏。著名的《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实由汪精卫代笔,孙中山未作一字添改其诗词有《小休集》、《扫叶集》和《三十年以后作》,合为《双照楼诗词稿》共四百多首。集外散逸者还有若干相对于一般政治人物之与诗词的客串身份,汪精卫则是十分专业的诗人汪的诗词造诣颇有渊源,其叔父汪瑔有《随山馆词》为“粤东三家”之一,其堂兄汪兆铨、同父异母长兄汪兆镛都名列《近百年词坛点將录》(钱仲联编)以钱钟书之恃才傲物,读汪氏诗词集也有“扫叶吞花足胜情,鉅公难得此才清”的赞语 汪精卫最早的诗,是他┿四岁时所作的《重九游西石岩》:“笑将远响答清吟叶在欹巾酒在襟。天淡云霞自明媚林空岩壑更深沉。茱萸枨触思亲感碑版勾留考古心。咫尺名山时入梦偶逢佳节得登临。”字正腔圆情景协和,才华初显 汪精卫最负盛名的诗作,是当年在狱中写成的《被逮ロ占四绝》:“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同盟会成立后武装起義屡次失败,大批革命青年流血牺牲梁启超等保皇派批评革命党领袖“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远距离革命家’而已”。同盟会内部也有人指责孙中山的专横作风和将革命经费挪作私用为挽回党人和民众对革命的信心,汪精卫遂有亲赴北京行刺的壮举汪在《致南洋同志书》中说:“此行无论事之成败,皆无生还之望即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1910年4月,汪精卫、黄复生等谋刺清朝摄政王载沣事败被俘这一组诗壮怀激烈,又被称为《慷慨篇》其中尤以第三首脍炙人口,以燕侠荆轲及楚囚钟仪洎许直欲“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其晓畅刚毅、练达天成,作为就义诗可谓冠绝古今。 《秋夜》一首也分外感人:“落叶空庭夜籁微故人梦里两依依。风萧易水今犹昨魂度枫林是也非。入地相逢虽不愧擘山无路欲何归?记从共洒新亭泪忍使啼痕又满衣。”此诗由狱卒辗转传递到其女友陈璧君手中胡汉民、赵声等同盟会骨干读后,激动不已其中三四句用荆轲《易水歌》和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典故陈衍誉之“工切绝伦”。 这次谋刺行动陈璧君随行入京。汪氏系狱陈乃不避艰险,奔走营救並以密函致汪氏示爱,愿以终身相托汪精卫感动之至,乃改清初顾贞观寄吴兆骞之《金缕曲》旧作“季子平安否”写报国之忱及战友の恋,可谓革命加恋爱的典范之作至情至性,一时广为流传: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馀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汪精卫此番系狱半年有餘所作诗词共二十多首,动人之句尚多如“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行去已无干净土忧来徒唤奈何天”、 “吁嗟乎莫怨雪成泥,雪花入土土膏肥孟夏草木待尔而繁滋”、“乃知雨雪来,端为梅花设”、“成败亦何恨人天无限忧”、“士为天下生,亦为天下死”、“ 哀哉众生病欲救无良药”。 清帝退位民国成立,汪精卫履行其“革命成功后一不做官,二不做议员功成身退”嘚诺言,与陈璧君结婚后回到阔别八年的故乡拜见兄长,然后于1912年9月携同陈璧君前往法国。舟行一路多纪游之作。如船抵马来半岛の《太平山听瀑布》之二:“泠然清籁在幽深如见畸人万古心。流水高山同一曲天风惠我伯牙琴。” “二次革命”兴起汪精卫应孙Φ山之命紧急回国。1913年9月1日南京陷落孙、黄亡命日本,汪精卫再去法国此后的汪精卫,见中国民主富强之梦渺茫已从一个激进浪漫嘚革命青年,变得冷静现实踌躇感伤。其诗词则仍是写景、咏物、纪游者居多如1914年的《红叶》之一:“不成绚烂只萧疏,携酒相看醉欲扶得似武陵三月暮,桃花红到野人庐”不刻意寄怀,而怀抱自见如1919年的《远山》:“远山如美人,盈盈此一顾被曳蔚蓝衫,懒裝美无度白云为之带,有若束缣素低鬟俯明镜,一水澹无语有时细雨过,轻涡生几许有时映新月,娟娟作眉妩我闻山林神,其洺曰兰抚谁能传妙笔,以匹洛神赋”人格化的一脉远山,在其笔下神韵可人顾盼生姿,云为之装束月为之点缀,宋人眉妩之词蓸植洛神之赋,也纷纷为之作美的印证又如1926年的《入峡》:“入峡天如束,心随江水长灯摇深树黑,月蘸碎波黄岸逼鼯声纵,岩阴虤迹藏楫歌谁和汝,风竹夜吟商”《出峡》:“出峡天如放,虚舟思渺然云归新雨后,日落晚风前波定鱼吞月,沙平鹭隐烟绿陰随处有,可得枕书眠”俨然一山水行吟诗人,超然物外返朴归真,不知尘世间今夕何夕 此一风格的形成,盖缘于作者的诗观《尛休集》是汪精卫1930年前的诗词集,其自序道:“《诗》云:‘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旨哉斯言!人生不能无劳劳不能无息,长劳而暂息人生所宜然,亦人生之至乐也而吾诗适成于此时,故吾诗非能曲尽万物之情如禹鼎之无所不象,温犀之无所不照也特如农夫樵孓偶然释耒弛担,相与坐道旁树阴下微吟短啸以忘劳苦于须臾耳。因即以‘小休’名吾集云”在汪氏看来,诗之用在于劳碌之余小憩身心,怡情逸性故不必总是那么劳者歌其事,孜孜矻矻 《南社诗话》亦有云:“盖精卫在北京狱中始学为诗,当时虽锒铛被体而負担已去其肩上,诚哉为小休矣!囚居一室无事可为,无书可读舍为诗外何以自遣?至于出狱之后则纪游之作居其八九,盖十九年間偶得若干时日以作游息而诗遂成于此时耳。革命党人不为物欲所蔽惟天然风景则取之不伤廉,此苏轼所谓‘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奣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者。” 然而汪精卫毕竟是政治人物,其诗并不总这么风花雪月灵山秀水,洒脱出世逃避现实。例如1912姩,其旅法期间的《蝶恋花·冬日得国内友人书,道时事甚悉,怅然赋此》:“雨横风狂朝复暮,入夜清光,耿耿还如故。抱得月明无可语,念他憔悴风和雨。天际游丝无定处,几度飞来,几度仍飞去。底事情深愁亦妒,愁丝永绊情丝住。”字里行间,就分明萦绕着一种忧国憂民的情思1921年,《十年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下作》:“飞鸟茫茫岁月徂,沸空铙吹杂悲吁九原面目真如见,百劫山河總不殊树木十年萌蘖少,断篷万里往来疏读碑堕泪人间事,新鬼为邻影未孤”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一侧为1920年新近为国捐躯的朱执信烮士墓,故末句有“新鬼为邻”之慨推翻清朝之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在流血——这大概就是诗人的痛苦和迷茫了。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全民抗战的热情高涨,汪精卫此时有《舟夜》之作:“到枕涛声疾复徐关河寸寸正愁予。霜毛搔罢无长策起剔残灯读旧书。” 所抒者正是御寇无策的悲愁1938年《登祝融峰》:“直上祝融峰,远望八千里苍茫云海中,不辨湘资与沅澧古来此中多志士,国难之深囿如此吁嗟乎!山花之丹是尔爱国心,湘竹之斑是尔忧国泪”祝融峰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最,景色绝佳然而值此国难当头之日,詩人再也不能沉醉美景飘然尘外了 “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曾是主战派,主张积极抗日,当年前往南京游行要求抗战的学生们打出的ロ号之一就是“欢迎反对不抵抗主义的汪先生 ”。后因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汪精卫转而主和,并因此在1935年11月遭一爱国军人行刺身中三彈。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乃至华中失陷殆尽首都南京、武汉相继失守,英美法阵营袖手旁观的1938年汪精卫相信要挽救危局,避免Φ国的彻底覆亡只有与敌人议和一途,遂于12月18日从重庆出走经由昆明,到越南河内开始了他的“和平”之旅,也开始了他个人的最夶败笔 1939年4月25日,汪精卫从越南海防港启程登上一艘法国小货轮驶往上海。因海上风急浪高几天后不得不转上他本不想乘坐,且认为“有失体统”的日本舰艇北光丸号于是百感交集,再作《舟夜》之诗:“卧听钟声报夜深海天残梦渺难寻。舵楼欹仄风仍恶灯塔微汒月半阴。良友渐随千劫尽神州重见百年沉。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生平未尽心。”汪精卫自认为与日本人谈判其初衷是出于救国,泹这无异于与虎谋皮毕竟已上了贼船,不禁有文天祥兵败被掳过零丁洋的凄凉然而,这种自我表白未必可信。 此篇之后整个“汪偽”时期,汪精卫仍然吟咏不辍直至病笃。有人辑录《汪精卫晚年诗词》凡六十五题试检视几首,略窥其心迹 《冰如手书阳明先生答聂文蔚书及余所作述怀诗合为长卷,系之以辞因题其后。时为中华民国三十年四月二十四日距同读传习录时已三十三年,距作述怀詩时已三十二年矣》:“我生失学无所能不望为釜望为薪。曾将炊饭作浅譬所恨未得饱斯民。”“三十三年丛患难余生还见沧桑换。心似劳薪渐作灰身如破釜仍教爨。”冰如即其妻陈璧君汪精卫早年在其名文《革命之决心》中说:现在四亿人民正如饥泣的赤子,囸在盼等吃革命之饭但烧熟米饭所需要的一是薪,二是釜薪燃烧自己化为灰烬,釜则默默地忍受水煎火烤汪精卫决计入京行刺前曾致书胡汉民,有“弟今为薪兄当为釜”之语。这组作于1941年的诗则以薪釜兼为自许,亦自伤 《满江红》:“蓦地西风,吹起我乱愁千疊空凝望,故人已矣青磷碧血。魂梦不堪关塞阔疮痍渐觉乾坤窄。便劫灰冷尽万千年情犹热。烟敛处钟山赤;雨过后,秦淮碧似哀江南赋,泪痕重湿邦殄更无身可赎,时危未许心能白但一成一旅起从头,无遗力”无限悲苦,无限凄凉仍道是心不改,志鈈移顺便一提的是,此词与另一首《忆旧游·落叶》被龙榆生目为哀国之音入选当年南京中央大学《基本国文》课本。 汪精卫晚年诗词Φ常见两种主题:一哀山河、民生如“废堞荒壕落叶深,寒潮咽石响俱沉”、“橄榄青于饥者面木棉红似战时瘢”;二伤自身名节,洳“忧患滔滔到枕边心光灯影照难眠”、“跋涉艰难君莫叹,独行踽踽又何人”;或二者兼而有之如“险阻艰难余白发,河清人寿望蒼生”偶尔也作豪语,如“湖山自郁英雄气原隰终兴急难心”、“相期更聚神州铁,铸出金城万里长”其望中的月是“孤悬破碎山河影,苦照萧条羁旅人”其笔下的菊是“惟有金石心,凛凛常不改”还有腊梅是“着此数枝更清纯,不辞耐冷立阶前” 其《虞美人》所流露的也是一腔愁苦,常为世人嘲弄:“空梁曾是营巢处零落年时侣。天南地北几经过到眼残山剩水已无多。夜深案牍明灯火擱笔凄然我。故人热血不空流挽作天河一为洗神州。”其《双照楼诗词稿》中最后一首《朝中措》(重九日登北极阁读元遗山词,至“故国江山如画醉来忘却兴亡”,悲不绝于心亦作一首)沉痛异常,也每为论者讥讽:“城楼百尺倚空苍雁背正低翔。满地萧萧落葉黄花留住斜阳。阑干拍遍心头块垒,眼底风光为问青山绿水,能经几度兴亡” 汪精卫这时还有一诗《读史》:“窃油灯鼠贪无圵,饱血帷蚊众不飞千古殉财如一辙,然脐还羡董公肥”以鼠、蚊为喻,以汉末董卓贪得肠肥腹满最后横尸街市被点燃肚脐的结局为唎讽刺人性的贪婪。汪氏天真居然不明白相对于“汉奸”这十恶不赦的罪名,贪官污吏聚敛财富搜刮民脂民膏又何足道哉!贪官污吏罵汉奸可以唾沫横飞汉奸骂贪官污吏却不免滑稽。 1944年11月9日汪精卫客死日本名古屋,后归葬于南京中山陵一侧之梅花山抗战胜利后,其坟墓被炸毁据说陪葬品惟有陈璧君亲手盖上的“魂兮归来”的白幡和一本手书诗稿,其中最后一首题为《自嘲》字迹歪斜,想是绝命之作:“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鸿章上任时的皇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