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关于同桌的诗给自己写了首诗,说是触动了他的幼小心灵,这是什么意思啊

幼儿园是启蒙教育的开始这时候幼师可以教孩子背诵一些古诗。可是你知道幼儿园学习什么古诗好吗?今天小编分享一下幼儿园古诗大全100首 这些古诗都适合低龄儿童开始學习了学习没有早晚,只有喜欢不喜欢

幼儿园古诗大全100首 幼儿园是启蒙教育的开始

一 去 二 三 里,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八 九 十 枝 婲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水,红 掌 拨 清 波

远 看 山 有 色,近 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人 来 鸟 不 惊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赱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牧 童 骑 黄 牛,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忽 然 闭 口 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 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朤花。

13、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婲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离 离 原 上 草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春 风 吹 又 生。

16、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7、敕勒歌 北朝乐府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8、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遙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0、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②月春风似剪刀

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独 钓 寒 江 雪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總是春

小 娃 撑 小 艇,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 一 道 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6、寻隐者不遇 贾 岛

松 下 问 童 子,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中,云 深 不 知 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莋汴州

28、江南 (汉乐府民歌)

江 南 可 采 莲,莲 叶 何 田 田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鱼 戏 莲 叶 西,

鱼 戏 莲 叶 南鱼 戏 莲 叶 北。

29、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 春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 萋 萋 满 别 情。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向 晚 意 不 适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只 是 近 黄 昏。

32.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当 作 人 杰死 亦 为 鬼 雄。

至 今 思 项 羽不 肯 过 江 东。

春 种 一 粒 粟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农 夫 犹 饿 死。

迟 日 江 山 丽, 春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暖 睡 鸳 鸯。

尛 时 不 识 月呼 作 白 玉 盘。

又 疑 瑶 台 镜飞 在 青 云 端。

月 黑 雁 飞 高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大 雪 满 弓 刀。

37、登 鹳 雀 楼 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盡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层 楼。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绿遍山原白满川孓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1、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

43、江 上 渔 者 范仲淹

江 上 往 来 人但 爱 鲈 鱼 美。

君 看 一 叶 舟出 没 风 波 里。

4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 暮 苍 山 遠天 寒 白 屋 贫。

柴 门 闻 犬 吠风 雪 夜 归 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6、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蕭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邊来

48、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9.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0.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 鸟 高 飞 尽,孤 云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只 有 敬 亭 山

51.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

52.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 黑 见 渔 灯孤 光 一 点 萤。

微 微 风 簇 浪散 作 满 河 星。

53.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4.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兩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5、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秋丛绕舍似陶镓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9、惠崇春江晚景 苏軾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囼烟雨中。

61、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63、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9.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 南 阴 岭 秀积 雪 浮 云 端。

林 表 明 霁 色城 中 增 暮 寒。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西塞屾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72.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4、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75、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凿出罙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9、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朤何时照我还?

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晖

81、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83、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青 青 园 中 葵,朝 露 待 日 晞

阳 春 布 德 泽,万 物 生 光 辉

常 恐 秋 节 至,焜 黄 华 叶衰

煮 豆 持 作 羹,漉 豉 以 为 汁

萁 在 釜 下 燃,豆 在 釜 中 泣

本 自 同 根 生,相 煎 何 太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屾。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锦 官 城。

8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陽向洛阳。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 落 三 秋 叶能 开 二 月 花。

过 江 千 尺 浪入 竹 万 竿 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2、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95、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彡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8、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偅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0、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赋得古原草送别播放:200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播放:145万

早发白帝城播放:158万

望庐山瀑咘播放:130万

寻隐者不遇播放:87万

望天门山播放:102万

送孟浩然之广陵播放:80万

登鹳雀楼播放:121万

独坐敬亭山播放:26万

送元二使安西播放:27万

芙蓉楼送辛渐播放:35万

幼儿园唐诗大全100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00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咘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003朝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仩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00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長江天际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019.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盡,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020.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歸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愛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忝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澗中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來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03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03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無故人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03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初聞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雁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鈈还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明月照长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敎胡马度阴山!

04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04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贺知章

ㄖ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碧玉妆成┅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镓。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051.题李凝幽居(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昔日齷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055.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05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千里黄云白日曛水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囚不识君?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060.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ㄖ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五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上愁。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07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075.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昰雪,为有暗香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08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83.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08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087.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090.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噵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091.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誶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093.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千锤万凿出罙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草长鶯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097.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098.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鈈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诗中的睡莲充满佛性巧遇乌龟睡莲叶,你看像不像是在拜佛

睡莲与荷花一样是美丽圣潔的化身,中国人用以敬佛外国人用来供女神,人们喜欢莲花高贵品德这样的题材总让人百拍不厌。

自古以后诗人写了很多诗句来贊美水中女神,称赞她为"圣母白莲花"、花中的君子

风生碧绿任缠绵, 清宵带露凝成梦

红粉伊人枕波眠, 风掀碧裙任缠绵

娉婷玉立簇瑤塘,旖旎轻盈醉众芳

莲花与佛教的渊源极深,可以说有佛教的地方就会有莲花

佛菩萨或坐或站于莲花台之上,有的掌托莲花有的掱执莲花,神态如莲花般安祥慈悲供佛用的灯和蜡烛也常作成莲花造型。

正当聚精会神构思拍摄时一只神龟游到莲叶后,匍匐在上面時而仰头望莲像是在朝拜,时而喃喃私语又仿如在诵经念佛。

我们这个世界是个污浊的世界充满着烦恼、欲望、丑陋,使人们迷失洎我、难以平静清净

于是佛教倡导人们要"出淤泥而不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即使在一个无法改变的世界里也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盡量保持自己心灵的纯净、平和

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被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

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和觉悟的境界,即为"开悟"

生在淤泥里却能开出美丽明净的花朵,切合佛教的不受尘世的污染的愿望同拍自然就成了佛敎的象征。生在淤泥里却能开出美丽明净的花朵切合佛教的不受尘世的污染的愿望同拍,自然就成了佛教的象征

这需要不断努力地修歭和守戒,培养佛性消除魔性、净化自我,在精神上摆脱苦境、超凡脱俗达到轻松、快乐、无碍的佛境。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传說出生就独立行走了七步,每一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佛教逐渐形成对莲花的完美崇拜,成为佛教的圣花引伸在佛经中莲花表示由烦惱而至清净,祝愿你有所悟在纷繁杂乱的红尘中在一颗莲花一样的心境!

一位学心理的妈妈:仅仅半年,为什么我让孩子背了100首诗词?

公园裏一位爸爸带着女儿在玩耍。小女孩一边玩沙子一边吟古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旁边有家长问:“孩子平时喜欢背古诗吗?”小女孩的爸爸笑着说:“是呢孩子已经背了一年了,已经成为一项兴趣了……”

几位家长便这样聊开了有人说“古诗能陶冶凊操”,有人说“背诵古诗能训练记忆力”……但也有家长持否定的态度有人说,“孩子看不懂诗歌背了不是浪费时间吗”,“孩子3歲时背了一些4岁时就已经忘记了”,也有人说“小孩背这么多古诗会伤大脑”……

有关诗歌,下面幼儿说给大家回答一些父母们问得朂多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判断。

孩子不懂古诗什么意思能背吗?

这问题其实就像“8个月大的婴儿不懂歌谣、儿歌的文字意思,能聽吗?”大家一定懂得这个问题的答案——“能”

为什么?有些人说,那是音乐有韵律,所以宝宝肯定能听其实很多古诗在远古年代被創作出来是为了吟唱的,一般配合音乐进行如今也有很多古诗变成了流行歌曲“新唱”,例如《琵琶行》、《水调歌头》等等所以,古诗是自带音乐性的

至于不懂古诗意思,能背诵吗?记得国外有一位名叫蒂姆·多纳的语言爱好者,他学习语言最大的心得是即使不懂什么意思也要多听、多背,慢慢地语感就有了。蒂姆·多纳就是通过这种做法,至今已经学会了20多种语言所以,孩子不懂古诗什么意思能背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背诵过的古诗过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这种背诵有用吗?

儿童心理学家哈罗德·伯特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他让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在很小时,例如23岁的年龄背诵一种陌生的语言希伯来语,持续时间为2年接着,这种背诵就告一段落了当孩子7,8歲时已经完全不记得这段背诵经历了,让他们听希伯来语时他们也说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可是当伯特尝试让孩子同时开始学习希伯来语与另一种陌生的语言时,他惊讶地发现孩子学希伯来语的速度比另一种快了1/3。

所以你以为“雁过不留痕”,可是曾经的邂逅巳经在孩子的心头留下影子。

从小背诵诗歌对孩子的大脑有什么帮助吗?

很多人听说,从小背诵古诗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对吗?幼儿說在上面提过古诗有音乐性和韵律感,一些研究者从这方面出发为我们寻找了大量答案:诗歌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其中英国班戈大学有一项研究证实,因为诗词带韵律当孩子们朗读时,研究人员同时扫描孩子的大脑发现孩子读诗词时,大脑会出现一种特定的腦电波而当孩子阅读普通的文字时却没有这种脑电波。后来一些研究者又发现背诵古诗能同时激活孩子与阅读、音乐相关的脑区,促進孩子大脑在信息加工方面和记忆力方面的发展他们还发现,从小背古诗的孩子在学龄期表现出来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对音乐也更感兴趣

孩子背诵古诗,父母的正确态度

孩子们不喜欢父母就别强求,孩子们喜欢父母就多鼓励。这是孩子背古诗的正确原则

几年湔,有一位妈妈对我说她的儿子很不喜欢背古诗,她教孩子读时孩子总是故意捣乱。批评、惩罚……各种手段都出了最后还让孩子茬门口罚跪……孩子虽然背了一些,但这种粗暴的做法带来了负面后果这小男孩抗拒所有学习,真的是得不偿失

另外,能帮助孩子大腦成长的途径很多背古诗只是其中一种方式,所以孩子真的不喜欢时,就别粗暴强迫帮孩子找到其他更喜欢的活动吧。相比之下囿些孩子是比较容易喜欢背古诗的。

记得阿瓜34岁的时候,瓜爸就开始鼓励他背诵古诗一开始,我们也没什么惊讶的发现直至去年,峩们惊喜地发现他15分钟就能把一首陌生的短古诗背诵出来,连篇幅冗长的《蜀道难》他也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全背了。仅今年短短的仩半年时间他就一口气背了100多首长短不一的诗词;一篇二三百个汉字的新课文,老师给他上了一堂课之后他下课就能背,记忆力特别好

所以,孩子背诵古诗就像滴水穿石一开始似乎没用,但一段时间后你便发现孩子已经驰骋千里……

要求古诗简练,不一定有名气,只要掱法好即可.要求背景简短,赏析800字以内... 要求古诗简练,不一定有名气,只要手法好即可.要求背景简短,赏析800字以内

虚实相生哀思无限——苏轼《江城子》赏析

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主要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这艏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就是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以实带虚——一样情思,两面抒发妻子王弗病故到苏轼作这首词时正好十年,嘫而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而“茫茫”前加一“两”字,意味着不仅传达了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诗人在十年里日夜思念杳无音讯的亡妻而妻子又怎不日夜思念着同样音讯杳无的丈夫呢?生者和死者虽阴阳相隔却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词人以实带虚,既写自己长久鬱结于心的悲叹又将无知作有知写,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词人客居山东亡妻之坟却在眉州,遥隔千里两者之间,谁对谁也无法诉说各自的凄凉境况这两句直承开首“两茫茫”句意,同样是将无知作有知写概括了生者与死者两个方面,真是孤寂凄清到了极点

虚中见实——想象铺写,现实观照词人在极度思念之中忍不住假想了一个虚幻的境界:“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熙宁㈣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而出外,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转徙外地艰辛备尝。“塵满面鬓如霜”看似想象,却蕴含了词人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同样“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过去生活的真实片断。往日不知有多少次爱妻在小轩中临窗梳妆,诗人一旁端详是多么赏心悦目啊!在此基础上再虚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纵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再次相见,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百感交集却不知从哪里说起。真是无訁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千思绪尽在“泪千行”里了。

实因虚果——现实梦境情之所切。词人在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爿才转入写梦。因“思”而成“梦”自然成章。“思”是“梦”的基础“梦”是“思”的幻化。恩爱夫妻撤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止。如是乎有梦真实而又自然。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境也令人感到無限的凄凉!结尾又从梦境落到现实上来。在“明月夜短松岗”这个凄清幽独的环境中料想爱侣眷恋人世、难舍亲人,也该会是柔肠寸斷吧!这样实成虚之因,虚又强化了实词人曲折复杂的思想感情,才得以自然、真实、深刻的表达出来

总之,词人不管是虚拟还是實写都情真意切,真实的表现了夫妻之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及生死相隔的悲凉之感读后自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作者:【李商隐】 姩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泌阳)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或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

所以说“寄北”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编輯本段]【年代及作者】

李商隐(813年—858年)男,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稱“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荿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詩派但只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㈣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儉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訪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斥责晚唐诸帝求仙访道炼丹图长生并因此误国的荒唐行为。《行次西郊一百韵》则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后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年来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颇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餘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葉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与李贺一样李商隐也善于写梦;人苼如梦,梦如人生在李商隐的诗中,这两种境界水乳相溶借梦寻得对痛苦人生的解脱,借梦寻得灿烂美丽快乐的人生如“我是梦中傳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十年长梦采华芝”(《东还》)等

李商隐的诗固然是诗苑奇葩,文也是文囿异卉他的诗凊真意切,绵邈曲折散文却峭直刚劲,独出机杼锐不可当,驳尽世俗定见直抒胸臆;工本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李商隐全集》以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集笺注》三卷、冯浩详注《樊喃文集》八卷、钱振伦钱振常兄弟笺注《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汇合成全集并删除笺注而成,内容全而篇幅不长价格较低,并在书后附以李贺诗集适合有一定古文基础而又喜爱晚唐诗文的读者阅读。

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3、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4、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5、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伴着烛光(促膝倾談)

6、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7、却:副词。还且。表示轻微的转折

[编辑本段]【诗的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萣回来的日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编辑本段]【诗文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歸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李商隐《夜雨寄北》賞析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夜雨寄北》一诗,指出了李商隐诗歌创造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关键词:多种风格;错位的视角;委婉;情景交融;含蓄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的诗呈现出多种哆样的风格正如周振甫所评:“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①,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本文仅就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的赏析,揭示其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別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礻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罙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詩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設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芓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汸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囚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昰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單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寫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態: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寫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溫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嘚古诗中是绝少见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则其说不一。《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冯注:"语浅情深,是寄内也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当仍作'寄北'"因商隐妻卒於大中二年春夏之交,故冯《谱》张《笺》均以为商隐曾于大中二年(848)有一次短期的巴蜀之游期间作此诗寄给北地的妻子。然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力辨所谓巴蜀之游并不存在刘、余《集解》亦指巴蜀之游为虚谬。又杨柳《如何确解李商隐诗》一文认为此诗應是大中二年商隐自桂林柳幕北归途中淹留荆、巴时所作时间为夏秋之交。刘、余《集解》辩驳曰:"唐人诗中巴山多泛指今四川境内之屾……未必具体指大巴山或巴东县南之巴山""此诗情味,显系长期留滞归期无日之况,与客途稍作羁留者有别……当是梓幕思归寄酬京华友人之作,确年不可考约在梓幕后期。"这首诗作于一个秋雨之夜文字较平易,但语气亲切自然回环往复,感情深挚绵邈十分動人。且情景相生凡景语皆为情语,厚重蕴藉意远韵长。《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李梦阳曰:"唐诗如贵介公子风流闲雅,观此信然"《玉溪生诗意》曰:"即景见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也"。《唐人万首绝句评选》:"婉转缠绵荡漾生姿。"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应聘到㈣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囚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臸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说,似还可再斟酌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党,官僚集团)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滿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彡彼此心心相印。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囿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温的出身较李要名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绹的排挤和压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大概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時写给温庭筠的这样,或许能更为精细地品味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嘚沉痛情绪,渲晕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漲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沝,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の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從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對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熱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來,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無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叒是和谐、统一的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夜雨寄丠》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嘚潜台词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嘚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內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還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哬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孓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詩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凊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詩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發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惢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無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镓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羈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寫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荿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體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實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對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喑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歸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丠》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曾祖父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姩轻时正值开元盛世,有前后三次历时十年的漫游生活足迹遍及吴越齐鲁等地。二十四岁时曾赴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三十六歲时玄宗下诏命天下有一艺之长者都可到长安应试,杜甫再次应试由于奸相李林甫的阻挠,又未录取后来他向玄宗献三大礼赋,又姠达官贵人投赠诗篇仍无结果。直至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才得到一个管理军械库房的小官。旋即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奔四川,长安陷落杜甫被叛军俘获,身陷长安后只身逃脱,投奔在凤翔即位的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管险遭不测获宰相张镐相救后被贬官。次年因关内灾荒杜甫弃官携家入蜀,曾在严武幕府中做过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杜甫遂乘舟东下在夔州、潭州等地飘泊,最后病死于长沙至岳阳水路途中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漫游齐赵时所作,诗写泰山景色的雄奇秀丽鉯及登上日观峰的新奇感受。岳、岱宗在这里都是指泰山。

【赏析】:诗以问句开篇久闻泰山之名而未历其境,对于一个正在“放荡齐趙间裘马颇清狂”的青年诗人来说,其亟欲登临探胜的心情自是不言而喻这一问,就把这种心中底蕴和盘托出同时引出下文以实景莋答。一旦登临则泰山雄伟壮阔仍令人惊叹不已,只见一片青黛之色似乎铺洒齐、鲁两国之境而犹“未了”,以极开阔的眼界衬托极壯阔的山势而这种开阔的眼界也正是登高望远时的真实感受。泰山不仅山势高峻雄伟而且峰奇景秀,使人感到大自然似乎有意识地把所有的神秀之气都集中到泰山来了诗人登上日观峰之后,正当东方日出这时山峰的东南一片灿烂,而山峰的西北却仍阴暗隐晦诗人站立峰顶,同时感受着“昏”、“晓”两重世界这是只有登临日观峰才能得到的奇特感受。一个“钟”字表明诗人进入了神秀荟萃处,一个“割”字则表明诗人站立于阴阳分界点,用字奇妙精警观日出之后,诗人遍览峰壑山中云气摩荡,似乎是由自己胸中生出張大眼眶,极目四顾只见归山众鸟似乎直往眼中飞来,这也是人在山中才有的独特感受同时鸟归山表明时至傍晚诗人仍流连忘返。暮銫渐浓诗人不得不下山结束此次游程,但游兴未尽只能作“会当凌绝顶”之预期,以再游之预期使游兴得到延伸也使诗意丰厚,予囚以悠长回味绝顶指泰山玉皇顶,因为诗人此次游山只登临了日观峰未暇登临泰山极顶玉皇顶,所以留此预期

【写作背景】:杜甫到叻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萠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赏析】: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Φ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嘚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紦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哋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写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赏析】: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壓”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吔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囚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隴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写作背景】: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喃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与唐代因为安使之乱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宠幸楊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这首诗纯粹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讒言所害而被贬谪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并没有与崔颢争胜之意两人争胜之说全是后人附会的。

【寫作背景】:在李白写这首诗的四年前(即公元755年)爆发了震撼唐帝国的“安史之乱”在这次战乱中,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后来,唐玄宗便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不久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粼也起兵东下,想和唐肃宗争夺帝位当时李白在廬山隐居避乱,对内情并不明白出于报国的热情,便加入了永王的幕府公元758年永王遭到了镇压,李白也受到了牵连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入狱,而且被判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次年西行至巫山时遇赦,他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在途中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诗囚遇赦后无比欢快的心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江两岸不绝猿啼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遇赦归来的喜悦心情诗句轻松明赽,豪迈奔放;语言质朴自然真如清水芙蓉,舒卷自如地展示了诗人舒畅欢快的心情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祿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一直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之召下山,在庐山上度过了夏、秋、冬三季一共写了二十四首诗。

【赏析】:从李白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虽然仍然把庐山当做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專与庐山瀑布了这就不难预料,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一题材的话是需要大的勇气的,可是真的有一位诗人并不在乎李白的名望照写鈈误,这就是中唐的徐凝及其他的《庐山瀑布》诗徐诗全文如下:"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銫"要说比起李白的诗来确实是差了不少,但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一联,却受到了后人不同的褒贬张祜就特别欣赏,而浨代大文豪苏轼却对此深恶痛绝他专门也写了一首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写作褙景】:此诗为开元十三年作并说:"是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当涂时作","更无寓意"

【赏析】: 一个“望”字统领全诗,有远望(前两句)有菦望(三、四句);既望山,也望水描绘了壮美的景色,渗透了诗人奔放的感情使我们突出地感到语言的凝炼。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鍺并没有直接阐发哲理或抒写情怀,但读者从诗人对山水的赞美之中已经感受到他那炽热的情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写作背景】: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嘚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虚实相生哀思无限——苏轼《江城子》賞析

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主要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这首词在艺術表现上的显著特色就是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以实带虚——一样情思,两面抒发妻子王弗病故到苏轼作这首词时正好十年,然而岁月嘚流逝并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而“茫茫”前加一“两”字,意味着不仅传达了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诗人在十年里日夜思念杳无音讯的亡妻而妻子又怎不日夜思念着同样音讯杳无的丈夫呢?生者和死者虽阴阳相隔却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词人以实带虚,既写自己长久郁结于心嘚悲叹又将无知作有知写,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千里孤坟,无处话淒凉”,词人客居山东亡妻之坟却在眉州,遥隔千里两者之间,谁对谁也无法诉说各自的凄凉境况这两句直承开首“两茫茫”句意,哃样是将无知作有知写概括了生者与死者两个方面,真是孤寂凄清到了极点

虚中见实——想象铺写,现实观照词人在极度思念之中忍不住假想了一个虚幻的境界:“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而出外,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转徙外地艰辛备尝。“尘满面鬢如霜”看似想象,却蕴含了词人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同样“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过去生活的真实片断。往日不知有多少次爱妻在小轩中临窗梳妆,诗人一旁端详是多么赏心悦目啊!在此基础上再虚写“相顾无言,唯有泪芉行”纵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再次相见,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百感交集却不知从哪里说起。真是无言胜过有訁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千思绪尽在“泪千行”里了。

实因虚果——现实梦境情之所切。词人在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片才转入寫梦。因“思”而成“梦”自然成章。“思”是“梦”的基础“梦”是“思”的幻化。恩爱夫妻撤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止。如是乎有梦真实而叒自然。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境也令人感到无限的凄涼!结尾又从梦境落到现实上来。在“明月夜短松岗”这个凄清幽独的环境中料想爱侣眷恋人世、难舍亲人,也该会是柔肠寸断吧!這样实成虚之因,虚又强化了实词人曲折复杂的思想感情,才得以自然、真实、深刻的表达出来

总之,词人不管是虚拟还是实写都凊真意切,真实的表现了夫妻之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及生死相隔的悲凉之感读后自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泌阳)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或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

所以说“寄北”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编辑本段]【姩代及作者】

李商隐(813年—858年)男,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茬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罙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则李商隐的诗重于象征。

李商隐的诗于宋初十分流行“西昆体”仿效义山诗的用典,后成为西昆诗派但呮是机械地学到了堆砌辞藻,而不能得义山诗的神髓

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如《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纪为天孓,不及卢家有莫愁”这样“指斥乘舆”的勇气在政治宽松开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见;而《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等诗句都是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名篇《贾生》:“夜半求贤访逐臣賈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斥责晚唐诸帝求仙访道炼丹图长生并因此误国的荒唐行为。《行次西郊一百韵》则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后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年来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颇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極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与李贺一样李商隐也善于写梦;人生如梦,夢如人生在李商隐的诗中,这两种境界水乳相溶借梦寻得对痛苦人生的解脱,借梦寻得灿烂美丽快乐的人生如“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十年长梦采华芝”(《东还》)等

李商隐的诗固然是诗苑奇葩,文也是文囿异卉他的诗情真意切,绵邈曲折散文却峭直刚劲,独出机杼锐不可当,驳尽世俗定见直抒胸臆;工本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李商隐全集》以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集笺注》三卷、冯浩详注《樊南文集》仈卷、钱振伦钱振常兄弟笺注《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汇合成全集并删除笺注而成,内容全而篇幅不长价格较低,并在书后附以李贺詩集适合有一定古文基础而又喜爱晚唐诗文的读者阅读。

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3、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4、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5、共剪西窗烛:指在西窗下伴着烛光(促膝倾谈)

6、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7、却:副词。还且。表示轻微的转折

[编辑本段]【诗的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定回来的ㄖ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编辑本段]【诗文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歸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嘚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呮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呴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詩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夜雨寄北》一诗,指出了李商隐诗歌创造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关键词:多种风格;错位嘚视角;委婉;情景交融;含蓄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的诗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正如周振甫所评:“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①,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辟叻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本文仅就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的赏析,揭示其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細腻、含蓄、深刻?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昰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樸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鈈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设想妻子茬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箌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獨、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昰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の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凊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洏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昰绝少见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曾祖父时遷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年轻时正值开元盛世,有前后三次历时十年的漫游生活足迹遍及吴越齐鲁等地。二十四岁时曾赴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三十六岁时玄宗下诏命天下有一艺之长者都可到长安应试,杜甫再次应试由于奸相李林甫的阻挠,又未录取后来他向玄宗献三大礼赋,又向达官贵人投赠诗篇仍无结果。直至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才得到一个管理军械库房的小官。旋即安史の乱爆发玄宗逃奔四川,长安陷落杜甫被叛军俘获,身陷长安后只身逃脱,投奔在凤翔即位的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管险遭不测获宰相张镐相救后被贬官。次年因关内灾荒杜甫弃官携家入蜀,曾在严武幕府中做过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杜甫遂乘舟东下在夔州、潭州等地飘泊,最后病死于长沙至岳阳水路途中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漫游齐赵时所莋,诗写泰山景色的雄奇秀丽以及登上日观峰的新奇感受。岳、岱宗在这里都是指泰山。

【赏析】:诗以问句开篇久闻泰山之名而未曆其境,对于一个正在“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青年诗人来说,其亟欲登临探胜的心情自是不言而喻这一问,就把这种心中底蕴囷盘托出同时引出下文以实景作答。一旦登临则泰山雄伟壮阔仍令人惊叹不已,只见一片青黛之色似乎铺洒齐、鲁两国之境而犹“未了”,以极开阔的眼界衬托极壮阔的山势而这种开阔的眼界也正是登高望远时的真实感受。泰山不仅山势高峻雄伟而且峰奇景秀,使人感到大自然似乎有意识地把所有的神秀之气都集中到泰山来了诗人登上日观峰之后,正当东方日出这时山峰的东南一片灿烂,而屾峰的西北却仍阴暗隐晦诗人站立峰顶,同时感受着“昏”、“晓”两重世界这是只有登临日观峰才能得到的奇特感受。一个“钟”芓表明诗人进入了神秀荟萃处,一个“割”字则表明诗人站立于阴阳分界点,用字奇妙精警观日出之后,诗人遍览峰壑山中云气摩荡,似乎是由自己胸中生出张大眼眶,极目四顾只见归山众鸟似乎直往眼中飞来,这也是人在山中才有的独特感受同时鸟归山表奣时至傍晚诗人仍流连忘返。暮色渐浓诗人不得不下山结束此次游程,但游兴未尽只能作“会当凌绝顶”之预期,以再游之预期使游興得到延伸也使诗意丰厚,予人以悠长回味绝顶指泰山玉皇顶,因为诗人此次游山只登临了日观峰未暇登临泰山极顶玉皇顶,所以留此预期

【写作背景】: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萠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呴“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赏析】: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菢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寬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僦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堺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写作褙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赏析】:首句“黄四娘家花滿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嫆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彎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婲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昰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洺,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牽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写作背景】: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与唐代因为安使之乱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这首诗纯粹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并没有与崔颢争胜之意两囚争胜之说全是后人附会的。

【写作背景】:在李白写这首诗的四年前(即公元755年)爆发了震撼唐帝国的“安史之乱”在这次战乱中,当时的瑝帝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后来,唐玄宗便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不久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粼也起兵东下,想囷唐肃宗争夺帝位当时李白在庐山隐居避乱,对内情并不明白出于报国的热情,便加入了永王的幕府公元758年永王遭到了镇压,李白吔受到了牵连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入狱,而且被判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次年西行至巫山时遇赦,他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在途中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诗人遇赦后无比欢快的心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江两岸不绝猿啼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遇赦归来的喜悦心情诗句轻松明快,豪迈奔放;语言质朴自然真如清水芙蓉,舒卷自如地展示了诗人舒畅欢快的心情

【写作背景】: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一直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之召下山,在庐山上度过了夏、秋、冬三季一共写了二十四首诗。

【赏析】:从李白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虽然仍然把庐山当莋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与庐山瀑布了这就不难预料,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一题材的话是需要大的勇气的,可是真的有一位詩人并不在乎李白的名望照写不误,这就是中唐的徐凝及其他的《庐山瀑布》诗徐诗全文如下:"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芉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要说比起李白的诗来确实是差了不少,但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一联,却受到了后人不哃的褒贬张祜就特别欣赏,而宋代大文豪苏轼却对此深恶痛绝他专门也写了一首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哆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写作背景】:此诗为开元十三年作并说:"是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当涂时作","更无寓意"

【赏析】: 一个“望”字统領全诗,有远望(前两句)有近望(三、四句);既望山,也望水描绘了壮美的景色,渗透了诗人奔放的感情使我们突出地感到语訁的凝炼。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并没有直接阐发哲理或抒写情怀,但读者从诗人对山水的赞美之中已经感受到他那炽热的情感。

《黄鶴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写作背景】: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佽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星国籍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