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野生蘑菇那种有毒有毒吗

饮食男女NO42:教你一眼识别有毒蘑菇_健康频道_新浪网
舌尖上的蘑菇
饮食男女NO42:教你一眼识别有毒蘑菇
营养界素来认为“一荤一素一菇”是最合理的饮食搭配,这里的“菇”指的就是蘑菇。但现在市面上的蘑菇种类繁多,每一种的最佳吃法是什么呢?同时,经过了多雨的夏季,野生蘑菇大量生长,如何辨别其有没有毒?哪些可以食用?一起来看下。
  浙江德清,几个河南工友干完一天活,炒了一盘白蘑菇,喝酒聊天挺惬意。结果悲剧了,这盘从山路边采来的白蘑菇,竟是毒蘑菇!5个误食毒蘑菇的工友,连夜被送到医院急救,做血透治疗。
舌尖上的蘑菇
  一、如何科学鉴别毒蘑菇
  经过一个夏季,野生蘑菇种类繁殖迅速,毒蘑菇难以准确鉴别,为此,专家提醒,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野蘑菇,也称蕈子、野生蘑菇,属真菌植物,以子实体入药。野蘑菇通常可分为食用野蘑菇、条件可食用野蘑菇和有毒野蘑菇三大类。
  食用野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条件可食用野蘑菇,指通过加热、水洗和晒干等处理后可吃的野蘑菇;有毒野蘑菇则不能食用。有毒野蘑菇的种类很多,所含毒素成份很复杂,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野蘑菇中毒常发生在夏秋多雨季节,主要是误采、误食有毒野蘑菇而引起。对那些不熟悉或从未吃过的野蘑菇,特别是那些颜色鲜艳、形态特殊的野蘑菇,不可盲目采食。采回野蘑菇后最好请有经验的人帮助鉴别,野蘑菇喜欢生长在烂叶旁然后再食用。
  野生蘑菇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然而有些带毒蘑菇的外貌与可食用的蘑菇十分相似,若误食毒菇轻者腹痛、腹泻、呕吐,重者将危及生命。那么,如何鉴别有毒蘑菇呢?
  1、对照法:借助适合于当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当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3、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4、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5、观颜色:毒蘑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二、误区:民间流传银针验毒等方法并不靠谱
  此前民间传言,颜色鲜艳的蘑菇为毒蘑菇,食用蘑菇颜色则十分朴素。陈若霞说,真菌的分类涉及其多方面特征,仅仅从外观或是颜色上来辨别毒蘑菇都是片面的。“鸡油菌色彩鲜艳,是可食用的,白毒鹅膏菌颜色朴素,却有剧毒。野生菌无论颜色朴素还是鲜艳,如果是不熟悉的,均不能随便吃。”
  有种说法是毒蘑菇在烹饪时,放上大米、葱白、大蒜同煮,能使后者变色从而辨别出毒蘑菇,煮熟后的毒蘑菇,遇到银器往往变黑色。专家解释说:“这种检验办法不科学,大米、葱白、大蒜来验证毒蘑菇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银针验毒更不靠谱,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会生成黑色,但是菌毒素如毒伞肽,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也不会使银器变黑。因此,这种鉴别办法太过单一,是很危险的。”
  另外,民间流传着虫食过的野生菌为无毒。专家表示:“昆虫与人类的生理构造与生化特性均不同,对菌类毒素的反应机制也不一样,不能认为昆虫能食用人就不会中毒。如竹荪上的菌盖有微臭,虫子喜欢吃,但人却不吃,许多剧毒的鹅膏菌成熟后同样有被虫啃食的痕迹,如豹斑毒伞常常会被蛞蝓啃食。”
  三、不同蘑菇有哪些养生功效
  平菇抗癌
  得益于平菇所含的抗肿瘤细胞的多糖体,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植物神经紊乱,尤其是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香菇美容解酒
  香菇含有丰富的钾、钙等矿物质以及核糖类成分,可抑制肝内胆固醇增加,促进血液循环,发挥降低血压、滋养皮肤等作用。蘑菇还是极强的解毒剂,据报道,经常饮酒又不胜酒力的男人,多吃香菇对肝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金针菇益智
  因其赖氨酸的含量特高,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和健脑作用显著,在日本被誉为“益智菇”。
  草菇解毒
  草菇的维生素C含量高居菇类第一,解毒作用强大,可与潜入人体的铅、砷、苯等有害物结合,使之随小便排出。并能减慢胃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糖尿病患者的“益友”。
  口蘑助发育
  富含锌元素为其特色,而锌元素与孩子的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密切相关,故口蘑是非常好的补锌来源之一。
  灵芝菇防癌
  研究提示灵芝菇可以将致癌自由基减少50%。
  四、蘑菇最佳吃法
  干香菇炖肉,鲜香菇炒菜。干香菇在烘干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芳香物质,因此香味更浓,适合炖肉。而鲜香菇味淡,口感比较清爽,和素菜一起烹炒更好。在泡干香菇时,时间不要过久,20~40分钟为佳,否则其香味和营养都会流失。
  平菇百搭。平菇是消费量最大的菌类,这也与其百搭的吃法有关,它不仅可以和蔬菜、肉类甚至鸡蛋一起烹炒,还可以用来做汤。
  金针菇拌凉菜或涮火锅。为了避免食物中毒,最好将金针菇煮六七分钟以上。还可以将金针菇一切为二,上半部分可做汤、炒肉,菌柄部分剁碎做馅儿,这样既不影响口感,还可平衡营养。
  杏鲍菇炒肉或炖汤。其肉质肥嫩,香味浓郁,对烹饪时间长短没有特别要求,因而无论是炒肉还是炖汤,都不会影响其营养和口感。
  猴头菇清炒。猴头菇味道较淡,炖肉时口味会受肉味影响,炒菜时又会被蔬菜左右。因此,猴头菇最适合用来清炒。猴头菇略带苦味,喜欢这种味道的可以直接洗净烹饪,若要去除苦味,洗的时候将其在水中攥一下,苦味会随之流失。
  草菇爆炒。爆炒时间短,维生素C等不容易被破坏。入锅前,可以先在鲜草菇的菌盖上划个十字形刀口,这样更容易入味。
  口蘑做汤。口蘑味道鲜美,与清淡的蔬菜一起煮汤,口感更清爽。&&
  双孢蘑菇炖鸡或炒菜。它是一种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欧美人常在制作披萨时加入这种蘑菇。双孢蘑菇炖鸡,炒菜都不错,还可用来制作罐头。
  一盘致命的下酒菜:误食毒蘑菇或致命。钱江晚报&日
  胡乱食用野蘑菇会致死 科学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家庭医生在线&日
  蘑菇的最佳吃法。生命时报
  蘑菇养生 不同蘑菇营养价值。家庭医生在线&日
新浪健康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特供新浪健康使用,转载请注明出处!破解民间关于辨别毒蘑菇的五大谣言_美食精选_新浪上海
破解民间关于辨别毒蘑菇的五大谣言
果壳网评论
  最近几天,连续出现多起吃路边野蘑菇而中毒的新闻,其中甚至有一对老夫妇不幸身亡,在慨叹草木无情之余,如何识别毒蘑菇成为了瞩目的焦点。坊间流传的一些辨别毒蘑菇的方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轻信并实践这些方法,反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小编就大家一起来辟谣。
  卫生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就显示,该年度全国食用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死亡人数共112人,占全部食物中毒死亡人数(184人)的61%,其中半数以上是误食毒蘑菇致死;而对中毒患者的调查表明,他们中的多数并不是不知道毒蘑菇的存在,而是在采食蘑菇时受到了这些辨别方法的误导。
  全世界约有14000种大型真菌,形态和成分都具有很高的多样性,辨别它们是否有毒需要专业知识,并非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所能胜任。因此对于不认识的野生菌,唯一安全的办法是绝对不要采食。
  谣言1: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
  真相: 这是有关蘑菇的谣言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杀伤力最强的一句,甚至上升到了箴言的高度。为了逐条粉碎这条谣言,我们让大名鼎鼎的“毁灭天使”白毒伞( Amanita verna )现身说法。
“毁灭天使”白毒伞
  白毒伞隶属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在欧美国家以“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闻名,也是近年来国内多起毒蘑菇致死事件的元凶。白毒伞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 还有微微的清香,符合传说中无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误食。以极高的中毒者死亡率(不同文献记载高达50-90%)残酷地嘲讽着这些传说的信众,因此还有个别名,愚人菇(Fool’s mushroom)。
  经常被用来为“鲜艳的蘑菇有毒”这一印象做注解的,是与白毒伞同属的毒蝇鹅膏( Amanita muscaria )。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形象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然而,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种类是美貌与安全并重的。例如同样来自鹅膏属的橙盖鹅膏( A. caesarea ),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很萌,有“鸡蛋菌” 的别称,是夏天游历川藏地区不可不尝的美味。另外如鸡油菌( Cantharellus cibarius )、金顶侧耳( 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双色牛肝菌( Boletus bicolor )和正红菇( Russula vinosa )等等,都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用Google图片检索这几个拉丁名。
“我有毒,别吃我”的毒蝇鹅膏
美貌与安全并重的橙盖鹅膏
  谣言2: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真相: 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它们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俗话说“潮得都要长蘑菇了”,就是这个道理。至于环境的“清洁”和“肮脏”,并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更与生长其中的蘑菇的毒性无关。食用菌鸡腿菇(毛头鬼伞, Coprinus comatus )经常在粪便上野生,栽培时也常用牛马粪便作为培养基;反之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蘑菇生长环境中的高等植物,尤其是与很多种蘑菇共生的松树和栎树(泛指壳斗科植物),也不能作为蘑菇无毒的判断依据。例如近年来在广州多次致人死亡的致命白毒伞( Amanita exitialis )就是和一种栎树(黧蒴栲, Castanopsis fissa )共生的,而其他的毁灭天使们也生长在栎树林、松林或由二者构成的混交林中。另有报道称,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采食时须格外注意。
从栎树林下的落叶中长出的致命白毒伞这些蘑菇您知道哪种有毒吗?_新浪新闻
&&&&&&正文
这些蘑菇您知道哪种有毒吗?
  这些蘑菇您知道哪种有毒吗?
  雨后蘑菇露头儿,但采食一定要注意,专家教您辨别毒蘑菇的方法来源:新文化报 - 新文化网
  白霜杯伞别看它长得挺白净,表面也挺光滑的,可它却是不可食用的毒蘑菇。刘晓龙说,这种磨菇的外表很有“欺骗性”,但它的菌体中含有大量的毒蝇碱,还含有胃肠道刺激物,食用后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不过不会致死。
  点柄乳牛肝菌大家俗称它“粘团子”,干后有光泽,淡黄色或黄褐色,菌肉也是淡黄色的。这种蘑菇叫点柄乳牛肝菌,是可以食用的。不过,食用这种蘑菇最好配以白菜炒着吃,因为有些胃肠不好的人,吃了这种蘑菇容易拉肚子,有人也称它为“滑肚子”。
  洁小菇洁小菇一般是淡紫色或淡紫红色至丁香紫色,湿润,边缘具条纹。菌肉淡紫色,薄。菌褶淡紫色,较密,直生或近弯生,往往褶间具横脉,不等长。刘晓龙表示,洁小菇毒性较大,吃了后中毒症状也非常严重,所以千万不能食用。
  冷杉枝瑚菌这种蘑菇长得有点儿特别,都是一簇一簇地生长在一起,每一株都很细小,看起来有点儿像海里的珊瑚,老百姓叫它“扫帚菇”。刘晓龙说,这种蘑菇是可以食用的,但口感并不好,所以经常采蘑菇的人不会选择这种,很少有人吃。
  粉褶白环菇它长得很漂亮,有圆圆的脑袋瓜,有点儿像麦克风。有人说它像鸡腿菇,不过刘晓龙说,鸡腿菇和它长得并不像,菌杆像胖胖的鸡腿,而且有龟裂。这种蘑菇却不一样,而且也有毒。 本组图片读者刘女士供图
  前些天一场雨后,长春市民刘女士到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游玩,无意中发现了不少蘑菇。听朋友说,雨后经常有人开车来采摘,而到底哪种能吃、哪种不能吃,大家的说法还不一样。刘女士用手机拍下了其中的几种,传给本报,希望找个行家鉴别一下,看看这些漂亮的蘑菇都叫什么名,哪些可以吃。
  记者找到了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教授刘晓龙,请他帮着辨别了一下。
  ■专家提醒 分辨毒蘑菇有四招
  一、颜色鲜艳的多数有毒。这个很多人都知道,实际上,颜色鲜艳的蘑菇中,有毒的占到80%左右。
  二、不“起蛆”的不能吃。“起蛆”就是指生虫,蘑菇如果不“起蛆”,90%就是不可食用的。
  三、有乳状分泌物的不能吃。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有毒的蘑菇分泌物像乳汁一样稠浓,呈赤褐色。
  四、菌盖有疙瘩的不能吃。一般毒蘑菇菌盖上有疙瘩,表面不光滑。
  本报记者 冯艳  (原标题:这些蘑菇您知道哪种有毒吗?)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辨别毒蘑菇,民间传说不可信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辨别毒蘑菇,民间传说不可信
怎么分辨有毒蘑菇?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吗?白色的蘑菇没毒吗?毒蘑菇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吗?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吗?用银、大蒜或灯芯草可以判断毒蘑菇吗?
本文作者:顾有容
数日前,有媒体报道了一起误食毒蘑菇致一人死亡的悲剧。在慨叹草木无情之余,该报道还以“教你一招”的名义列举了一些辨别毒蘑菇的方法。殊不知,这些民间流传的辨别野生毒蘑菇的方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轻信并实践这些方法,反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卫生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就显示,该年度全国食用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死亡人数共112人,占全部食物中毒死亡人数(184人)的61%,其中半数以上是误食毒蘑菇致死;而对中毒患者的调查表明,他们中的多数并不是不知道毒蘑菇的存在,而是在采食蘑菇时受到了这些辨别方法的误导。
全世界约有14000种大型真菌,形态和成分都具有很高的多样性,辨别它们是否有毒需要专业知识,并非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所能胜任。因此对于不认识的野生菌,唯一安全的办法是绝对不要采食。
谣言1: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
真相: 这是有关蘑菇的谣言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杀伤力最强的一句,甚至上升到了箴言的高度。为了逐条粉碎这条谣言,我们让大名鼎鼎的“毁灭天使”白毒伞( Amanita verna )现身说法。
“毁灭天使”白毒伞,图片来自:http://kinoko-ya.sakura.ne.jp,高桥博 摄。
白毒伞隶属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在欧美国家以“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闻名,也是近年来国内多起毒蘑菇致死事件的元凶。白毒伞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 还有微微的清香,符合传说中无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误食。以极高的中毒者死亡率(不同文献记载高达50-90%)残酷地嘲讽着这些传说的信众,因此还有个别名,愚人菇(Fool’s mushroom)。
经常被用来为“鲜艳的蘑菇有毒”这一印象做注解的,是与白毒伞同属的毒蝇鹅膏( Amanita muscaria )。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形象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然而,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种类是美貌与安全并重的。例如同样来自鹅膏属(这个属出镜率真高……)的橙盖鹅膏( A. caesarea ),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很萌,有“鸡蛋菌” 的别称,是夏天游历川藏地区不可不尝的美味。另外如鸡油菌( Cantharellus cibarius )、金顶侧耳( 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双色牛肝菌( Boletus bicolor )和正红菇( Russula vinosa )等等,都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用Google图片检索这几个拉丁名。
“我有毒,别吃我”的毒蝇鹅膏, 图片来自:en.wikipedia.org
美貌与安全并重的橙盖鹅膏,图片来自:
谣言2: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真相: 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它们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俗话说“潮得都要长蘑菇了”,就是这个道理。至于环境的“清洁”和“肮脏”,并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更与生长其中的蘑菇的毒性无关。食用菌鸡腿菇(毛头鬼伞, Coprinus comatus )经常在粪便上野生,栽培时也常用牛马粪便作为培养基;反之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蘑菇生长环境中的高等植物,尤其是与很多种蘑菇共生的松树和栎树(泛指壳斗科植物),也不能作为蘑菇无毒的判断依据。例如近年来在广州多次致人死亡的致命白毒伞( Amanita exitialis )就是和一种栎树(黧蒴栲, Castanopsis fissa )共生的,而其他的毁灭天使们也生长在栎树林、松林或由二者构成的混交林中。另有报道称,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采食时须格外注意[3]。
从栎树林下的落叶中长出的致命白毒伞,图片来自:en.wikipedia.org
谣言3: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真相: 提及鳞片、粘液、菌托和菌环等形态特征术语,是毒蘑菇谣言“与时俱进”的表现,谣言甚至因此具备了一点可靠性。同时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但是,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 Russula subnigricans ,红菇科)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另一方面,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有菌环、草菇( Volvariella volvacea )有菌托、香菇( Lentinus edodes )有毛和鳞片。
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但有毒的亚稀褶黑菇,图片来自:http://blog.goo.ne.jp
谣言4: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真相: 这个说法的逻辑和对转基因作物“虫都不吃,人为什么能吃”的错误判断如出一辙。人和昆虫(以及其他被称为“虫”的动物)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同一种蘑菇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1996年,法国科学家Norman Mier等人报道了用黑腹果蝇在175种野生蘑菇中筛选潜在的生物农药来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大多数对果蝇致命的蘑菇对人是无毒的。该研究中对果蝇毒性排名第二的是一种人类可食的蘑菇——红绒盖牛肝菌( Boletus chrysenteron ,牛肝菌科)。同时,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却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 Amanita pantherina )经常被蛞蝓取食。“毁灭天使”中的致命白毒伞(A. exitialis)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对果蝇有毒,但人类可食用的红绒盖牛肝菌,图片来自:en.wikipedia.org
蛞蝓会食用,但对人有毒的豹斑鹅膏,图片来自:www.poisoncentre.be
谣言5: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真相: 这是有关毒蘑菇的传说中最荒诞不经的部分,始作俑者的想象力令人敬佩。烹调是食物进嘴前经历的最后一道工序,很多人因为没有看到那些纯属子虚乌有的“遇毒变色反应”而放下了心中疑虑,心甘情愿地将毒蘑菇吃进肚里。2007年广州发生的一起误食致命白毒伞事件中,受害人就曾经用上述方法验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砒霜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 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这种凭空捏造的东西驳起来颇有“浑身都是空门,不知何从下手”的无力感,好在一个反例就足以说明问题。我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当然振过就算了。
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人们可能对解毒效果抱有信心而吃下自己无法判断的蘑菇,从而增加了中毒风险。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以白毒伞为例,它的毒性成分是毒伞肽(Amatoxins),包括至少8种结构类似、骨架为8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毒伞肽的稳定性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人体也不能将其降解。其中毒性最强的α-毒伞肽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意味着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没有任何解药。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除此之外,有些可食蘑菇含有少量加热后会分解的有毒物质,必须烹煮至熟透,否则食用后可能导致不适,吃火锅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前文提到的食用菌鸡腿菇含有鬼伞素,会阻碍乙醛脱氢酶的运作,导致乙醛在体内聚集,大量食用的同时又大量饮酒的话,容易出现
,需要注意。
结论:谣言粉碎。 请记住,辨别野生蘑菇是否可食需要分类学的专业知识,民间传说一概不靠谱。没有专业人士在场时,如果凭自己或自己信任的人的经验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某种野生蘑菇可食(此处经验指吃过并能凭外形判断),那么唯一正确的方法是:绝对不要吃!
P.S. 将本文作为投毒指南是不对的!
:为了表达的方便,本文用“蘑菇”指代所有被称作菇、菌、蕈的大型真菌,而并不特指伞菌目蘑菇科的著名食用菌 Agaricus campestris 。为避免混淆,该种未在文中提及。
: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这个俗名包含了白毒伞和一些形态相似的近缘种,其中白毒伞、鳞柄白毒伞( Amanita virosa )、白刺头鹅膏( A. virgineoides )、黄盖鹅膏( A. subjunquillea )和致命白毒伞( A. exitialis )在中国有分布。
参考资料:
题图说明: 《搞笑漫画日和》里松尾芭蕉吃了个奇怪的蘑菇,然后就看到了俳句之神!这个奇怪的蘑菇就是正文提到的,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毒蝇鹅膏( Amanita muscaria )。它还是《蓝精灵》里的小房子,超级马里奥的变身秘药,迪士尼动画中的舞蹈家。想了解这个蘑菇里的大明星,请移步围观果壳自然控
你可能感兴趣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补充一点……野外穷途末路、不得不吃陌生植物的时候,是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小心检测植物是否有毒的。但对于陌生的蘑菇,绝对不要采取任何人体方法测试其毒性。直接扔掉或无视。怀斯曼版《生存手册》说:”真菌类植物烹制后味道鲜美,但首先必须断定是无毒的。这样你才没有悔恨的时候。与蔬菜类植物不同,也无法采用"检测"的相关步骤,必须直接肯定某种真菌是可食用还是有毒的。有些剧毒的并没有奇异的味道,在吃下去几小时后甚至也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植物的检测方法如下。我见过有些坑爹的网上蘑菇指南除了把文中各则谣言列出来之外,还建议人们可以用植物的检测方法去试真菌。绝对害人啊。”2.1 尝试新植物 在尝试某种具有潜在食物价值的新植物时,应遵循下面叙述的程序,并且一人一次只能尝试一种。要完成整个程序,绝不要投机取巧。如果出现疑惑,就不要试下去了。如果出现胃部不适,马上饮用大量的热水,这样就可以减轻痛苦,在不适没有消失之前,不要再尝试了。感到不对劲时,尽快刺激喉咙把它呕吐出来。木炭灰是很不错的催吐剂。少量炭灰吞下肚就会诱使呕吐,此外它还能吸附毒素。将炭灰用水混和均匀成糊状,这样会减轻胃部疼痛。   检查 先辨别。如果植物叶或枝茎上附着许多蛆或其他蠕虫,当然就不能要了。最好忽略那些没有营养价值的植物。有些植物在衰老后,就会合成或者通过分解代谢产生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   嗅闻 切下植物一小部分,用鼻子闻一闻,如果有令人厌恶的苦杏仁或桃树皮气味--立即扔掉。   皮肤刺激 稍稍挤出一些汁液滴在体表的敏感部位,如肘部与腋下之间的前上臂,如果感觉有所不适,起疹或者肿胀--尽快扔掉,以下程序也没必要继续进行了。   唇舔、舌尝、口嚼 如果皮肤感觉无任何不适,可以继续采取以下步骤,它们之间至少要间隔5秒钟,以便观察有无不适反应。每种尝试只需取少量材料。   *置于唇部 *置于口角 *舌尖舔尝 *舌根舔尝 *咀嚼一小块植物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如喉咙痛痒、刺激感、火辣辣的疼痛等等,尽快扔掉它,以下步骤也没必要继续进行。   吞咽 吞咽一小口,耐心等待5小时,其间不要饮食任何食物。   食用 如果没有发生如口部疼痛、不停打嗝、恶心、发虚、胃痛、下腹绞痛以及任何不适症状,就可以认为这种植物是安全可食的。“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
看了一眼PS,这稿汁真的不是 的吗?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297)
沙发?第一次哦
只有板凳了。尽量吃养殖的吧。不容易错。
我记得有一些蘑菇有制幻作用啊~~~
还有第一个白色那个蘑菇,我家里那边都采来,当苍蝇药,苍蝇一吃就死
不喜欢吃蘑菇的路过- -
果壳谣言粉碎机编辑
惊现老咕喵~
P.S. 将本文作为投毒指南是不对的!嗯………………………………
软件工程师,小众软件爱好者
C#程序设计师
哇擦勒闹不住菇。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
看了一眼PS,这稿汁真的不是 的吗?
PS 好亮 =口=
我擦泪闹不住菇是不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的毒蘑菇?
PS果断亮了..慢慢放下手中的小蘑菇...
生态学硕士
有很多种确实很难鉴定,要靠实体镜看孢子……哎,我爱蘑菇啊。
看了一下作者大名,原来作者就是著名的大丈夫萌的大奶啊……有容!
大赞!真细致!!!!
如果有关于食用菌辨识的app的话在野外采蘑菇吃应该会安全很多……按结构颜色什么的查一查再下手
管理学学士,美食爱好者
P.S. 又成了亮点……看来性情真的是要统一果壳儿啊……!
橙盖鹅膏好萌&w&谣言4下面第七行“猛击这里”,是不是没有链接?
看了文章想到原来在森永爱的漫画里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遇到窘境比较穷困的男银,有一天发现他【堆在墙角好久没洗的内裤堆上长出了许多小蘑菇】,他正好饿就吃了几个,结果晕了过去……醒过来之后他了解到在他内裤上长出来的是致幻蘑菇,于是磨成粉拿去卖钱……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补充一点……野外穷途末路、不得不吃陌生植物的时候,是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小心检测植物是否有毒的。但对于陌生的蘑菇,绝对不要采取任何人体方法测试其毒性。直接扔掉或无视。怀斯曼版《生存手册》说:”真菌类植物烹制后味道鲜美,但首先必须断定是无毒的。这样你才没有悔恨的时候。与蔬菜类植物不同,也无法采用"检测"的相关步骤,必须直接肯定某种真菌是可食用还是有毒的。有些剧毒的并没有奇异的味道,在吃下去几小时后甚至也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植物的检测方法如下。我见过有些坑爹的网上蘑菇指南除了把文中各则谣言列出来之外,还建议人们可以用植物的检测方法去试真菌。绝对害人啊。”2.1 尝试新植物 在尝试某种具有潜在食物价值的新植物时,应遵循下面叙述的程序,并且一人一次只能尝试一种。要完成整个程序,绝不要投机取巧。如果出现疑惑,就不要试下去了。如果出现胃部不适,马上饮用大量的热水,这样就可以减轻痛苦,在不适没有消失之前,不要再尝试了。感到不对劲时,尽快刺激喉咙把它呕吐出来。木炭灰是很不错的催吐剂。少量炭灰吞下肚就会诱使呕吐,此外它还能吸附毒素。将炭灰用水混和均匀成糊状,这样会减轻胃部疼痛。   检查 先辨别。如果植物叶或枝茎上附着许多蛆或其他蠕虫,当然就不能要了。最好忽略那些没有营养价值的植物。有些植物在衰老后,就会合成或者通过分解代谢产生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   嗅闻 切下植物一小部分,用鼻子闻一闻,如果有令人厌恶的苦杏仁或桃树皮气味--立即扔掉。   皮肤刺激 稍稍挤出一些汁液滴在体表的敏感部位,如肘部与腋下之间的前上臂,如果感觉有所不适,起疹或者肿胀--尽快扔掉,以下程序也没必要继续进行了。   唇舔、舌尝、口嚼 如果皮肤感觉无任何不适,可以继续采取以下步骤,它们之间至少要间隔5秒钟,以便观察有无不适反应。每种尝试只需取少量材料。   *置于唇部 *置于口角 *舌尖舔尝 *舌根舔尝 *咀嚼一小块植物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如喉咙痛痒、刺激感、火辣辣的疼痛等等,尽快扔掉它,以下步骤也没必要继续进行。   吞咽 吞咽一小口,耐心等待5小时,其间不要饮食任何食物。   食用 如果没有发生如口部疼痛、不停打嗝、恶心、发虚、胃痛、下腹绞痛以及任何不适症状,就可以认为这种植物是安全可食的。“
小时候和大人上山也会采蘑菇回去吃,不过我肯定是一口都不吃。但是大家吃过也没事,当时交给我们选择无毒蘑菇的诀窍就是:翻开蘑菇伞,看伞下面的颜色如果是黑色的就是无毒,如果是白色就是有毒。不知道真假啊!估计也是假的吧!
长见识了。
大蘑菇好可怕。。
橙盖鹅膏我们家乡称为“棺材蕈”
最后一句卖萌了……
传说蘑菇的营养价值跟肉类一样,真的么?
我有个疑问:谣言逐个击破,但是其中几条谣言组合起来是不是能排除一大部分有毒蘑菇呢?比如:谣言3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有没有统计数据能说明这一点?设想某种极端环境下(野外被困,又没有相关知识)只能吃蘑菇,是不是能用颜色和菌托等判定以降低中毒的可能。额,也许我想多了。。。。。
蘑菇上的密集阵密集阵密集阵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引用hank5owen的回应:我有个疑问:谣言逐个击破,但是其中几条谣言组合起来是不是能排除一大部分有毒蘑菇呢?比如:谣言3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有没有统计数据能说明这一点?设想某种极端环境下(野外被困,又没有相关知识)只能吃蘑菇,是不是能用颜色和菌托等判定以降低中毒的可能。额,也许我想多了。。。。。是能排除一些,但是效率不高。和风险相比太不划算。受困野外的时候,如果有蘑菇吃,那么通常也会有其它动物和植物可以吃……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样的蘑菇有没有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