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个双引号“我”们称你为主,却……”

请你听我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请你听我说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他们两个堪称古代最杰出的经济改革家,却陷入“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最后全都死于阴谋构陷……
唐代中叶的格林斯潘
所有沉迷于自己专业的天才人物,在冥思苦想中容易出现某种奇迹,刘晏也是如此。
他自称每时每刻都看到地上流着钱。他的责任,就是把这些钱引导到应有的归属方向,产生效益,利民利国。每当骑马上朝,他都利用路上空闲,用马鞭子指指画画进行筹算。天刚亮就开始办公,到深夜才停下来,放假也从不休息。
刘晏讲求效率,不管是紧急的问题还是不那么迫切的问题,都是当天处理完毕,决不拖延积压。
刘晏慧眼识才,他提拔重用的大批人才如戴叔伦(唐代著名诗人)、包佶、陈谏等人,在经济上都能独当一面,颇有建树。
安史大乱,货币紧缺,金融一塌糊涂,京师几乎“人人铸钱”,恶币充斥,国家财政破产。刘晏掌管货币铸造发行权之后,允许江南人以物购物,然后把这些物品置换为铜,在当地监督铸钱。铸出来的钱成色非常好,大量运往长安及其他重要城市,增加了货币供应,币值稳定,物价下跌,良币驱除了劣币,刹住了民间私铸钱币之风。
刘晏的同代人陆羽写了《茶经》,但促进种茶业发展的是刘晏。茶有丰厚利润,刘晏当政时却始终没有收税,除了少数官营茶场之外,大量民产茶仍采取间接专卖方法,搞活流通,刺激了茶叶生产积极性。刘晏死后,一些恶吏开始征收茶税并不断增税,不仅摧残了种茶业,而且逼得走投无路的茶农起来造反。
刘晏说:“理财须以爱民为先。”他在接掌经济大权之后,陆续免除了农村一些不合理的赋税。对于城市工商业,也实行减税政策。过去工商业的户税都要加重征收,刘晏在大历年间取消了这个规定,让工商业者和其他人户税税率相等,扶植了工商业发展。至于做好粮食储备调剂工作,平衡物价,防止谷贵伤民和谷贱伤农,更是他著名的功绩。安史之乱,人民死亡众多。从广德二年(764)刘晏接手办漕运开始,到大历末年(779),刘晏管辖的地区增加了 90万户人口。而那些不属于刘晏管辖的地区,户口就没有增加。
代宗广德二年(764),刘晏任户部尚书(掌管财政和民政事务的部长)。代宗大历四年(769)升任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员的选拔考核,相当于中组部部长),并与第五琦分别兼任不同地区的经济领导人。刘晏管辖 8个道(地区建制,每一道相当于现在好几个省),范围超过大半个中国,为唐朝经济最发达地区。
刘晏的经历,既乏刀光剑影,又缺风花雪月,人们也许观之兴味索然。但是刘晏一举一动,皆关涉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生活,决定着民众的饥饱贫富,因此又是那样具有生命力,并且达致了一种极高的境界,闪耀着经济之美。
刘晏如同亚当·斯密一样,非常重视“看不见的手”。在盐务活动中,他放弃了强制性的官产官销,更多发挥私人和市场的作用。在漕运事业中,他不赞成强制性无偿劳役,把雇佣制引入
到国家经济事务当中,建立劳务市场,这在当时堪称慧眼独具。
刘晏更接近今世著名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即更重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刘晏没有留下什么专门的经济著作,他的理念,主要体现在落实的一系列经济措施当中。就刘晏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格林斯潘在任期间对美国经济所发挥的作用。
专案组组长得罪人
刘晏身居高位,朝中许多官员都是他的门生弟子或被他提拔起来的,可是他住的房子很小,没什么装修,家里也没有婢妾。当刘晏被诬陷致死,杨炎派人去他家抄家的时候,结果只有杂书两车,粮食几斗。满朝文武听说,不禁唏嘘叹息。
刘晏被诬陷,还要从元载说起。在肃宗、代宗两朝连任宰相 15年的元载,口才上佳,能力很强,可也贪欲无度,横行霸道。他搜刮民财,残害百姓,受贿卖官,贪污腐败。代宗大历五年(770),元载帮助代宗密谋剪除了大宦官鱼朝恩,自恃有功,更加恣意妄为。他包庇奸邪,陷害忠良,越玩越大,甚至发展到对代宗也时常欺负耍弄的地步,最终导致代宗痛下杀手,于大历十二年(777) 3月逮捕了元载及其党羽,并任命刘晏为专案组组长。
办案结果,元载及其妻、子赐死。此时任吏部侍郎的杨炎,因与元载“亲重无比”,坐贬道州(湖南道县)司马(辅佐官员),这就与刘晏结下了梁子。
过去,刘晏和杨炎同在吏部,刘晏是杨炎的顶头上司。两人都是才子派头,盛气凌人,谁也不服谁,关系搞得很紧张。刘晏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排挤杨炎,也是结怨因素。
其实,代宗任命刘晏审讯元载,是借重刘晏的威望,并非刘晏与元载私人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实际上,刘晏在工作上还得到元载不少支持。但刘晏既受命担任专案组组长,不能不秉公办事。
史书称,刘晏担心元载势力庞大,特地要求代宗加派皇族李涵等 5个大臣共同参与主持专案工作,以免将来落下什么后遗症,刘晏多了这个心眼完全必要。
代宗诛杀元载,本意要尽除元党,而元党名单中,杨炎赫然在第一位。正是由于刘晏上书代宗,建议分清首犯从犯,不能都处死刑,杨炎才得以活命,不然杨炎早就身首异处了。尽管如此,也没有防住杨炎日后的报复,这是后话。元载一除,朝野欢声雷动。当然,贬官途中垂头丧气的杨炎就不这么想了。
杨炎初试锋芒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他对当时混乱异常的赋税制度,并没有提出改革。也许他办公桌上的问题堆积如山,顾不过来;也许他筋疲力尽,对赋税改革产生了畏难情绪?不管怎么说,这就为有志者进行改革留出一个巨大空间。这项工作是由杨炎完成的。
杨炎在新皇帝上台之后翻身。大历十四年(779)5月,代宗去世,太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同年 8月,由于宰相崔佑甫力荐,杨炎在道州司马这个小官任上直接被提拔为宰相,这是历代都很罕见的事。
原来,在大历年间,代宗因宠爱独孤贵妃,曾企图废掉李适的太子地位,改立贵妃所生的儿子李回为太子,因遭到元载极力反对,李适才保住了太子地位。李适当了皇帝,饮水思源,对元载充满感激,一上台,就破格提拔元载的亲信杨炎,后来还为元载平反。当然,李适在当太子的时候对杨炎的才华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是提拔的重要原因。
此时刘晏已升任尚书左仆射(唐代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掌中央大权。中书省定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实施,三省平级。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最高负责人,下辖吏部、礼部、户部、刑部等六部。唐中期之后,尚书左仆射地位降低,被排除出宰相行列)。杨炎出任宰相,刘晏见势不妙,提出辞职。德宗鉴于刘晏的能力及威望,竭力挽留,并扩大刘晏在经济上的管辖范围,刘晏实际上统管了全国经济工作。
杨炎一上台,初试锋芒便震动朝廷,他的矛头首先指向皇宫内库的问题。
原来,我国自西汉以来,就建立了国家经费与皇帝私人费用分开的制度。唐朝初年也是如此,国家财赋都归入国库——左藏库保管,掌管国库的太府寺每季上报账目,由刑部下设的比部司进行核对,一点弊病也没有。
但安史之乱发生,全国一片混乱。当时第五琦负责经济工作,京师一些有实力的将领毫无节制地向国库索取财物,第五琦挡不住,就把国家财赋都运进皇宫里的大盈内库保存。皇帝觉得这样用钱很方便,也就没有再交出来。从此以后,国家财赋变成了君主私产,政府主管部门无法计算库存,而宦官在大盈内库当差混饭吃的却达到 300人。
杨炎对德宗说:“财富是国家根本,百姓的咽喉性命。代宗时期出于权宜之计,让太监掌管。结果太监就操纵国家权柄,大臣谁也不知道库存虚实,怎么能研究利害并制定政策呢?目前最急迫的弊端就是这个。请求陛下把国家的税赋交出来,仍归有关部门掌管。至于皇宫所需费用,可以估计一下每年所需,照数供给就是了,绝不会少一星半点。现在先要解决这个问题,才好谈别的事情。”
刚上台的德宗颇想有一点作为,立即批准杨炎的奏请。
如此敏感棘手的问题,竟如此顺利解决,朝臣们吃惊的同时,都期待杨炎多干点好事,成为贤相。
刘晏屈死,天下喊冤
一个平素还算理智的人,假如被复仇的欲望攫住了身心,那么他就会失去理智,陷入狂热。这种狂热又会导致他费尽心机,不择手段,玩弄诡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哪怕是既害了别人,又伤了自己,也管不了那许多了。正如培根所说:“复仇之心胜过死亡”。
杨炎回朝,内心煽起的正是这样一种复仇的狂热,杨炎要收拾刘晏为元载报仇。但是刘晏政绩显赫,声望卓著,廉洁自律,怎样下手呢?杨炎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阴损的招数。他知道,德宗的心理痛点,就是他当太子的时候差点被废掉。早先朝内外曾传说,刘晏也参与了废太子的阴谋,但无实据。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击中德宗要害,使德宗对刘晏产生怨恨。否则,在政绩和道德上,自己都做不了什么文章。
于是,在建中元年(780)正月,杨炎回朝仅四个月之际,他就布置心腹,在朝内外散布刘晏曾参与废掉太子阴谋的流言,作为铺垫。
当时,朝廷正乱哄哄地闹着为德宗寻找生母的大事。原来在安史之乱中,德宗与他的生母沈氏离散,沈氏后来没了下落,德宗一直记挂在心。登基之后,便派出诸多使臣四处寻找生母。一时间,颇有几个贪图富贵的老太太假冒沈氏前来相认,当场验证被一一识破,弄得德宗心绪不宁,神情黯伤。一天,杨炎上朝,正碰上寻找皇太后的副使、工部(负责重大工程营建及农林牧渔事业)尚书(相当于部长)乔琳向德宗汇报寻找沈太后的工作进展情况,德宗听得泪流满面。
杨炎见到机会来了,先流下两行泪水做忠厚状,然后跪下奏报:“想想陛下一家的事情,真是令人感叹万分!靠了祖宗神灵保佑,先帝和陛下的关系才没有被贼臣的阴谋所离间。现在有关贼子已经伏法,可是当初参与废掉陛下的刘晏依然还在。我身为宰相,没有让他得到应有处罚,真是罪该万死! ”
德宗素好猜忌,这一下正好碰痛了他的旧伤,一下子沉默起来,面有怒色。
亏得几位大臣一个一个出台力争,劝德宗不要听信流言。他们说:“此事本系流言,况且时隔已久,陛下早就宽恕了流言牵涉的很多人,现在更不宜以流言蜚语定大臣之罪。请陛下明察是非,继续信任劳苦功高的刘晏。”
杨炎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随即上奏:“尚书省(刘晏负责的部门)是国家政治根本,年来添了许多专使职务,分散了它的决策能力,现在应当恢复旧制,把盐铁、转运等事务划归到户部来管。”杨炎的真实意图是削减刘晏的权力。
德宗当即同意,就在正月里下诏,罢免了刘晏所兼的转运、租庸、盐铁、常平等诸使。刘晏从此不再负责经济工作。
杨炎接着耍花招,他派人去查刘晏的经济账,借口有些账目对不上,在这一年二月,通过德宗,把刘晏贬为忠州(四川忠县)刺史。
一不做,二不休。杨炎为了置刘晏于死地,特地委派一向与刘晏不和的司农卿(掌管中央农业机构的高级官员)庾准担任荆南(地跨四川、湖南、湖北部分地区的行政区)节度使,当刘晏的上司,并授意庾准给刘晏罗织罪名。
庾准本来就投靠了杨炎,立即会意。他在荆南节度使任上向朝廷报告说,刘晏在忠州暗中交结一些谋反者,又企图扩大忠州军队,策划造反。
接到密报的德宗在这一年七月,秘密派遣宦官到忠州,绞死了 66岁的刘晏。但德宗畏惧刘晏的声望,犹犹豫豫,过了 19天,才下诏书公布刘晏死罪,并下令刘晏的妻子李氏、长子执经、次子宗经充军岭南。
就在六个月之前,德宗挽留刘晏时,还下诏表彰刘晏“久勤元老,集我庶务,悉心瘁力,垂二十年。”现在却给刘晏扣上一堆空洞的大帽子,诬称刘晏“性本奸回”“恶迹彰闻”“结聚亡命”“力行无度”,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还有一件事,颇出乎德宗和杨炎意料之外,就是上文提到的抄家时,刘晏家里只有杂书两车,粮食数斗。刘晏长期主持全国经济,每年过手的钱物何止亿万?杨炎原以为通过抄家可以揭出刘晏腐败,没想到事情竟是这样,反倒证明刘晏是个清官。
刘晏屈死,全国震动。“朝野侧目,天下以为冤。”
诸多官员纷纷抨击杨炎手段狠毒。淄青(地跨山东、河南的行政区域)节度使李正己带头上书责问朝廷:为什么这样仓促地杀掉刘晏?刘晏的罪名是否经过仔细核实?现在全国都替刘晏喊冤,希望把他的家人迁回都城。
杨炎重蹈覆辙
李正己可不简单,他当时实力强大,朝廷颇有点怕他。唐中期之后,一些强悍的节度使寻找理由讨伐朝廷的事屡见不鲜。杨炎一见李正己的上书,六神无主,生怕李正己和其他节度使借此向朝廷兴师问罪,一旦事情闹大,自己难免会被抛出来做替罪羊。于是,杨炎扣下李正己的上书,在头脑昏乱之中,未经仔细考虑,就急忙派心腹到各地活动,对各地节度使说是德宗做主谋杀刘晏,我杨某不过是执行命令而已。
德宗马上就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派太监到李正己那里核实。太监回报说,杨炎确实是把责任推到了皇帝一个人身上。德宗又大怒,觉得杨炎不忠。《资治通鉴》载,“上闻而恶之,由是有诛炎之志,隐而未发。”
德宗怎么处理杨炎呢?先是提拔了一个叫卢祀的奸人当宰相,分杨炎的权。卢祀的祖父卢怀慎是玄宗时期著名宰相,父亲卢奕在抗击安禄山的战争中英勇牺牲,这是卢祀的政治资本。
卢祀本人则极善于揣摩主子心意,因而被德宗看中,把他从御史中丞(监察部司局级官员)的位子上提拔为御史大夫(部长),10天之后提拔为宰相。
卢祀这人面貌奇丑。铁青脸又宽又短,微呈蓝色。鼻子扁平,鼻孔朝天,双眼距离超常。平常人两眼之间的距离是一只眼睛的长度,他的双眼距离足有两只半长。卢祀眼睛的另一大特点是上眼皮和下眼皮几乎挨上,看上去只有一道细缝。你看不见他的眼神,他却能把你看个清楚。这一幅尊容,真能把女人吓死,人们背后都称他为活鬼。再加上他没什么学问,不会写文章,大帅哥兼大才子杨炎两眼都不夹他。
原来,自崔佑甫病重去世之后,杨炎一直独揽宰相大权,现在卢祀横插进来,指手画脚,自作主张。心高气傲的杨炎哪受得了这份气?仗着自己当朝元老、才大气粗,不时跟卢祀争吵干仗。
但德宗此时已经失去了对杨炎的宠信,两人恶斗的结果是,建中二年(781)七月,德宗罢了杨炎的宰相职务,调他任尚书左仆射这个虚职,跟刘晏死之前的官职一模一样。杨炎又重蹈刘晏被排挤、被诬陷的覆辙。这样的巧合,难道不是历史的捉弄么?此时距刘晏被杀才一年。
卢祀是什么人?《资治通鉴》载:“小不附者必欲置之死地”。谁要是稍微不附和他,就整死谁。这样一个巨奸大恶,身居高位,又有德宗宠幸,哪里放得过杨炎?
卢祀摸清了德宗的底牌,使出手段,查出杨炎曾利用宰相地位,迫使下级官员用高价买下自己的旧住宅,多拿了房价。这件事其实不至于判一个宰相死罪,但卢祀逼着判案官员无限上纲,对杨炎做出了“监主自盗,罪绞”的判决。
另外,更为险恶的是,卢祀还查出杨炎在长安曲江(西安市东南)建了一座祭祀祖先的家庙,这座家庙所在地是唐玄宗曾到过的地方。卢祀重点向德宗讲了后一件事。他说:“杨炎建家庙,专门看哪里有王气,这小子暗中是想当皇帝。”
卢祀这一番话,再一次触动了德宗的痛点和软肋。德宗立即贬杨炎为崖州(海南琼山)司马同正(不任司马实职,享受司马级待遇)。
杨炎还没有走到崖州,德宗的诏书就追下来了:“罪臣杨炎缢杀之”。55岁的杨炎就这样结束了生命,这是建中二年(781)十月的事。杨炎死后,就没有替他喊冤的了,这是作恶的报应。
余秋雨曾著文论述中国历史上的小人。卢祀自不用说,杨炎是不是小人呢?诸多古代史书说是,这些著作指杨炎除了提出两税法之外,其他“乏善可陈”。
当然,杨炎与卢祀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极大区别。杨炎对唐朝经济复苏做出了划时代的巨大贡献,世界经济史上都留下了他的脚印。而卢祀呢?成天只是揣摩主子意旨,内斗整人而已。
杨炎的确是罗织构陷,报复心强,有小人的品格,他的“道德模范”是有问题的。但是他要杀一个四朝元老、总理级大臣和指挥国家经济运行的台柱子,岂能私下个人说了算?在这个案子中,最大的责任人是德宗,最后赐死刘晏的命令就是德宗下发的诏书。德宗一时起杀机干掉刘晏,紧接着又杀杨炎,为什么?他是以此向天下做个交代,平息众怒。两次杀掉大臣,理由都不充分。中国历史上两个天才级的宰相理财家,就这样草草死于非命,岂不是民族的悲剧?应该说,德宗才是罪孽更大的小人。
德宗杀刘晏和杨炎,都是根据传说和虚报,这两个传说和虚报,恰好击中了德宗的痛点。这说明杨炎和卢祀这两人,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精细的揣摩术,平地起惊雷,一发必中。同时也说明,心胸狭隘的德宗对于自己皇位的稳固性,有着超乎一般人想象的敏感。唐代安史之乱中,争夺统治权之战异常残酷,德宗的过敏,也是时代的产物。
唐代最高领导人产生机制的缺陷,导致了君臣两方面的人格变异。
余秋雨说,在中国历史上,政治上的小人实在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体制的产物。正是专制的皇权,源源不绝地大批制造着小人,连皇帝本人也概莫能外。
历史这只大手,正是这样捉弄着人们的命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阅读下文(27分)(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文(27分)(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是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要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3)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4)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5)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6)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7)父亲为造屋备料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零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8)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零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9)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则是母亲陪着他一起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10)接着开始造高台阶。(11)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走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踩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连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12)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有觉得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13)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14)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15)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16)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起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17)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觉得很烦燥。他也不愿找别人聊天,又很少跨出家门。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18)我就陪父亲在台阶上坐着,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19)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我这人怎么了?(20)怎么了?老了呀!父亲为我们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他一生的事业就是建造了这幢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并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父亲就是一个台阶,我的台阶,我们全家的台阶啊!1.第(17)段“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 &:(2分)2.下列没有比喻的一句是: &(3分)A.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B.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C.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D.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3.第(10)段“接着开始造高台阶”,与上文照应的一句是“ &” ,下文与之照应的一句是“ &”,这样前后照应的好处是 &。(4分)4.阅读第(1)段至第(16)段,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事件人物的行为人物的性格品德为了给老屋铺台阶⑴⑵⑶备料(积蓄、踩黄泥等)⑷⑸担水跨台阶⑹5.请你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4分)标题: &理由:⑴ &⑵ &6.第(16)段“我和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请你根据文意,发挥想象,写出省略号中“我”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8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山西省百校联考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文(27分)(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是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要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句子,注意易易字,仔细辨析。试题分析:根据比喻修辞方法“两物有相似点”的特点判断,D句中的“像”不是比喻词,不表示两物相似,只表示一种猜测,故不是比喻。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试题分析:抓住“造台阶”这一关键词,从上下文中找到与之紧密相联的句子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阅读文章,抓住人物活动和情节演进的关节点,按表中要求概括。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试题分析:全文是以“台阶”为线索,且“台阶”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有特定的含义,所以以“台阶”为文题较好。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从担心父亲、敬佩父亲这些方面来拟写心理活动,注意要直接用第一人物描写心理活动。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文(27分)(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是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要是能一口气背到家...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文(27分)(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文(27分)(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是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要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3)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4)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5)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6)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7)父亲为造屋备料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零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8)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零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9)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则是母亲陪着他一起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10)接着开始造高台阶。(11)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走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踩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连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12)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有觉得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13)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14)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15)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16)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起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17)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觉得很烦燥。他也不愿找别人聊天,又很少跨出家门。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18)我就陪父亲在台阶上坐着,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19)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我这人怎么了?(20)怎么了?老了呀!父亲为我们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他一生的事业就是建造了这幢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并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父亲就是一个台阶,我的台阶,我们全家的台阶啊!1.第(17)段“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中的错别字是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2分)2.下列没有比喻的一句是:____(3分)A.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B.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C.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D.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3.第(10)段“接着开始造高台阶”,与上文照应的一句是“____” ,下文与之照应的一句是“____”,这样前后照应的好处是____。(4分)4.阅读第(1)段至第(16)段,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事件人物的行为人物的性格品德为了给老屋铺台阶⑴⑵⑶备料(积蓄、踩黄泥等)⑷⑸担水跨台阶⑹5.请你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4分)标题:____理由:⑴____⑵____6.第(16)段“我和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请你根据文意,发挥想象,写出省略号中“我”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8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文(27分)(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是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要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3)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4)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5)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6)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7)父亲为造屋备料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零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8)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零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9)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则是母亲陪着他一起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10)接着开始造高台阶。(11)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走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踩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连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12)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有觉得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13)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14)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15)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16)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起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17)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觉得很烦燥。他也不愿找别人聊天,又很少跨出家门。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18)我就陪父亲在台阶上坐着,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19)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我这人怎么了?(20)怎么了?老了呀!父亲为我们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他一生的事业就是建造了这幢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并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父亲就是一个台阶,我的台阶,我们全家的台阶啊!1.第(17)段“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中的错别字是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2分)2.下列没有比喻的一句是:____(3分)A.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B.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C.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D.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3.第(10)段“接着开始造高台阶”,与上文照应的一句是“____” ,下文与之照应的一句是“____”,这样前后照应的好处是____。(4分)4.阅读第(1)段至第(16)段,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事件人物的行为人物的性格品德为了给老屋铺台阶⑴⑵⑶备料(积蓄、踩黄泥等)⑷⑸担水跨台阶⑹5.请你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4分)标题:____理由:⑴____⑵____6.第(16)段“我和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请你根据文意,发挥想象,写出省略号中“我”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8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pss中连续问几个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