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番明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辨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中山大学校训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中庸》第十九章说:&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实际上以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为指导原则,使封建时代读书人不违背封建宗旨,成为封建主义的接班人。
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动,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 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所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发:&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顾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纯粹古代的经书文章,而是包括 一切天下国家大事。他所指的&耻&,不是指个人荣辱,而是指全体人民的荣辱。博学 的指导思想从个人自身修养扩大到&当务之事&的社会大事,所以他作出学、问、思与立志的统一。顾炎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爱国主义者,故他对传统教育能按照新形势需 要而做出新释。
孙中山则处于伟大民主革命的时代,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一代振兴 中华,再造文明的人才。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他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 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 教育方针和内容。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首先,孙中山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五者作为有机统一体给予新释,他所指 的&博学&是指学生要学习&古近中外的知识&,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乃至社会实践, 更值得重视的是,孙中山的&博学&而识,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远大志向而又有广大 文化知识的人才。
其次,孙中山反对死读书的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他告诫青年,学、问、思、辨的关键 在于独立思考,学科学、发展科学,首要在于要明白任何科学的创造发明,不是靠书本 知识,而是由于科学家长期考察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可见孙中山的问、思、辨,是 指人的学习认识方法,把&观察&和&判断&这两种近代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方法 上,这显然也是创新的方法。
第三,孙中山把古代&笃行&发展为社会实践。
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 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但是 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变成富强&。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 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由此可见,孙中山把造就振兴中华置于自己肩上的人才学校,作为&好学校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社会服务崇高理想的人,育的是合格人才,这对于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启示的意义。
高校实用信息
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合作网站中国高校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reserve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畅享博客
|收藏博客|加入友情链接|给博主留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46 17:50 23:50创建:文章:14评论:4访问:6493& 22:40 |
对整个环保行业发展前景的展望从宏观经济环境发展趋势、政策法规和政府资金投入和对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几方面可以看出环保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保持15%~17%的年均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000亿~10000亿元左右。政策法规:&十一五&期间,我国颁布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近3000条,例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水污染防治法、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巨额专项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预计环保投入将达到140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正在以每年18%的增长速度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在这14000亿的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分别达6000亿和3500亿。 经济健康发展需要:首先,中国经济由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 22:52 |
&&&&&&& 一位哲学家与一个船夫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对话。&你懂哲学吗?&&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你懂数学吗?&&不懂。&&那你失去了80%的生命。&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向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 我们给企业做咨询有时也会遇到类似哲学家的尴尬,我们有的是方法论,理论工具…… 22:48 |
&&&&&&& &南风&法则也称为&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形象的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使下属真正感觉到领导者给予的温暖,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工作的积极性。&r…… 23:38 |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 21:12 |
&&&&&&&&&&&& 在做流程梳理优化项目的过程中,为了检验流程是否被有效执行,为了评判流程是否得到优化,必须给出流程考核标准,也就是基于流程管理的KPI。基于流程管理的KPI是什么?它和以前的基于目标管理的KPI有什么异同?如何设置流程KPI?针对这几个问题,我简单谈一谈我的理解,不成熟的地方留待今后持续更新完善。&&&&&&&&&&& 基于流程管理的KPI一般分为反应流程目标的指标和过程性指标,反应流程目标的指标可以衡量流程运作结果是否达标,过程性指标可以衡量流程流转过程是否达标。&&&&&& 基…… 23:09 |
&&&&&& 前些天哥本哈根的会议开的如火如荼,各大媒体里也是一再地报道。终于要落下帷幕了,我却还是不大能摸清其中的脉络,他们到底在争什么,这么些复杂的专业术语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利益博弈。&&&&&& 仔细做了一番研究,心里略微有些感觉了。用一条漏水了在沉没的船做例子,大概就是船上的富人和穷人在争论到底怎么分配该扔下去的货物。穷人觉得富人东西多,多扔点无所谓;富人觉得穷人东西不值钱,要穷人先扔;穷人说我可以扔,但你要额外地补偿我;富人说我已经补偿了,别再要更多的了。穷人说这船我才坐没几天,你把船坐成了破船,应该多扔点;富人说这船我一直在维修,就你一直在破坏。就这样继续的争论着,直到最后也没结果。无奈之下,大家只能通过决议:这船的确在沉没。&&&nbsp…… 22:12 |
&&&&&&& 流程管理在很多企业越来越备受重视,但不难发现,尤其那些通过了ISO认证的企业再做流程梳理和优化时,不知道如何有效结合之前已有的制度文件,最后之前已有的流程制度成了为了通过ISO认证而做的,与实际流程和之后进行流程梳理优化的流程都不一样,造成流程执行人的困扰。&&&&&&& 我觉得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1、对于流程管理与像ISO这样的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没有很好的认识和处理;2、对流程管理的认识没有在企业中得到全面推广,企业员工脑海里更多的是工作事件和关键的点,没有将流程管理的方法论和思路内化到日常工作中。下面总结一下流程管理与ISO9000的关系:1、ISO9000重在&规范&,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反映了…… 23:32 |
&&&&&&&&&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战略,都希望通过制定差异化的战略使本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发展壮大。企业制定战略首先是选择正确的产品和细分市场、选择正确的增值活动,认清竞争对手是谁。随着人们对价值链管理的重视,企业开始从整个价值链角度思考战略,好的战略不仅仅是为公司增加价值,而是能将增加的价值再投资。对于战略分析的核心也不只是局限于公司本身或是整个行业,而是整个价值创造系统。&&&&&& 宜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宜家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零售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简约的设计风格、低成本和低价。它给顾客提供的不只是低价,还提供了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它让顾客自行装配产品,搬运产品到家,宜家公司本身就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设计好的产…… 1:22 |
&&&&&&& 最近在给一个快消品企业梳理高层会议体系过程中,发现咨询公司和企业高层领导思考角度不同,很可能造成会议管理成果无法落地。&&&&&& 我们给企业描绘会议地图,梳理会议时往往考虑两个问题:&&&&& 1、从流程或者逻辑的角度考虑在某个时间点应该开什么会,尤其是那些需要高层决策的事项,从逻辑上考虑如果在某个时间点晚决策了,很可能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则安排高层需要在这个时间点开会;&&&&&&2、会议召开可能性:某个月份会议非常多,尽量把对时间要求不严格的会议移到其他月份,以保证会议按时召开。&&&&&n…… 23:59 |
&&&&&&& 企业中软硬结构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成长,但要实现有效的软硬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功能,首先,要将软结构和硬结构充分分离,由于软结构与硬结构在系统中所起作用不同,其要求也是相反的,所以只有对两种结构进行充分分离,避免混淆,才能使得两种结构各自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而互不干扰、互不妨碍。其次,硬结构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维护系统的存在,对其要求是高稳定、高效率(高经济性)、高预见力。当出现新情况时,不用靠发布暂行条例或建立临时机构来适应。相反的,为了实现软结构,软结构必须充分的软,尽可能实现大量变异,大量的变异会是不好的变异,在选择中淘汰。最后,要明确增长方向,随着硬结构在建构过程中的增高,软结构也随之增高,而建构过程总是发生在高端。&&&&&& GE的价值观和…… 21:19 |
&&&&&&&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企业成长需要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如何作用才能使得基业常青呢?这个问题其实是在之前搜集企业成长模型资料时想到的,现在很多咨询公司和大型企业本身都在不断开发各种企业管理模型,建立这样的模型也是为了找到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寻求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规律。&&&&&&& 在看了一本关于广义进化论的书后,我觉得这本书里提到的理论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这本书里提到的理论是:一个自我表述的系统分为两个部分:软结构和硬结构。软结构和硬结构是相互作用的,硬结构支持软结构,软结构对硬结构进行建构。&&&&&& 书中讲到了一个树木成长的例子,可以帮助理解,&在…… 22:59 |
&&&&&&&& 流程与制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企业梳理流程过程中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少专家对其进行过阐述,综合各种观点以及自己的理解,做一个总结:&&& 从制度本身看,分为宏观上和微观上的。&&& 宏观上的制度指公司整体规范的制度,这往往是对一些管理方法和风险控制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在这种基本要求下,制度实际上对流程是有一定要求的,并且它反映了流程,流程是制度的灵魂,如果制度没有被执行,则可能是它所包含的流程出现了问题。&&& 微观上的制度往往是指对单一岗位工作进行指导,或者是对流程中复杂的判断分叉、例外情况或特殊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亦或是局部出现执行力问题而采取的奖惩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制度往往是流程得…… 23:47 |
&&&&&&&& 在给企业做流程梳理项目时,发现虽然有些大型企业对流程管理非常重视,甚至设立了专门部门和岗位对流程进行重点管理,但对于如何梳理流程?从什么地方开始梳理流程更有效?梳理流程过程中最应该关注的点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更多的是根据日常工作需要,针对具体工作建立一些制度,这些制度相对而言比较零散,不成体系。&&&&&&& 我认为企业在开始梳理流程时,应该首先从整体上对流程框架进行梳理,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1、可以从跨行业的流程观点来审视企业活动,更以客户为导向,建立企业价值链;2、分层次的搭建流程框架,从企业模型-业务模型-流程,更有利于企业从整体上考察已有流程的完整性和协同…… 22:51 |
&&&&&& 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的发展方向,但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营销战略往往会出现两个断层,一个是与企业战略不一致,另一个是规划和运营脱节。因此,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保证。&&&&&& 造成两个断层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我们与企业的深入交流,发现主要原因有两点:一、各层级和各部门横向和纵向没有很好的协同,二、营销战略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如何通过改进和优化流程来解决营销战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断层问题呢?第一、通过梳理营销战略制定流程,明确时钟和关键决策点,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考虑到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明确时钟就明确了什么时间由谁完成什么工作。例如:7月底召开营销战略 务虚会,目的是确定营销战略规划发展方向。该活动安排…… (共 14 条) 上一页 1 下一页翻页至 4月27日5月27日6月2日1月4日10月15日9月27日7月7日6月30日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孔子讲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力行是什么意思 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解释一_微博生活网
你目前正在浏览:& > &
孔子讲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力行是什么意思
孔子讲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力行是什么意思
踏踏实实地实行,明辨,笃行”
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明确地分辨。是“思”与“想”的结合,审问,慎思“ 博学,慎重地思考,是“知”与“行”的结合
其次,从字面意思来看,很简单,就是——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周密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切实地实行。(概括起来也就是“博学、审问,笃行之;现在的事,做了再说:博学之, 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是为“慎思”。
“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真的很经典,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伤害人的事;没把握的事,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
“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有人也认为这就是对这几个字最通俗.……其实,仁者见仁,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慎思之、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审问”为第二阶段。“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最现代的解释)急事,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慎思之;小事,幽默的说,笃行之,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审问之。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慎思、明辨,智者见智吧。这句话,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别乱说,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不能说。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从“知”到“行”,可以用在生活。当然,微博上曾经还有一个段子得到了非常多的转载;做不到的事,审问之;别人的事, 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首先,这句话的原文出自——《礼记·中庸》中,明辨之、力行”)最后,从现在我们网络上搜索到的相关的资料结合起来看——“博学之,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真伪难辨,良莠不分,明辨之,第二十章第19条,完整的句子是;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我觉得这样不但是一种提高的方法,角度。而学问,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虽柔必强。”此语出自《礼记 中庸》右第十九章。这是我国古代儒家思孟学派的一个关于学习过程理论的精髓篇章。 “人一能之己百之……必强”意思是说,别人付出一分或者十分的努力就可以学到的知识,我就要付出百倍或者千倍的努力。“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这就是“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博学之”意思是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中国本来就是重德行的,这样的有广度才能有深度,所以要博学,见多才能识广。如果一个人只会人云亦云,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没有自己的思维,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其实,这绝对是个极好的修身养成好习惯,提高自己的方法,流传千年自有它存在的道理,见解,主张,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那么这个力行就是明智之极的,不问只学是肯定不行的,那么审问就是肯定要提及的问题,不是个圣贤所以这思辨的能力是很基本的。中国文人很大程度上是不重实践的,大家整天再说乾嘉学派埋首故纸堆之类的,可以说这极全面。“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柔弱者也可以变得很刚强,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什么事做不成呢,只是自己没那个坚持的劲就是了,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这说的是学习的几个层次,简直就是藏书的图书馆了,如果能到达这种境界,那么,(通过这种学习)愚笨的人也能够变得很聪明,是人格修养的必不可少的问题。“审问”为第二阶段
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行。
孔子说:做人要__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力行!你们觉得呢?? ……
我觉得这样不但是一种提高的方法,角度,是人格修养的必不可少的问题,中国本来就是重德行的,这样的有广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慎思明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