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记忆力大赛奖状中有首诗还是词,有句,当是一什么,后面还有梦什么,不是一帘幽

求一首诗及一首词!高分悬赏。-求一首原创的,伤感的古诗,词,写的好的高分悬赏 _汇潮装饰网
您当前位置:
求一首诗及一首词!高分悬赏。
求一首诗及一首词!高分悬赏。
相关说明:
回复∶莹夏之梦回复∶云若゛雨哲┓我想二位误会我的意思了。我要的是原创。不过还是谢谢二位。
恰如今,雨湿奴面。莺啼序 冬至有感幽雨冷风彻骨,怎敌殇诗泪染? 蹙黛眉深,玉腮恹恹,七分颓废。夜长梦短、朝朝暮暮;唱不尽、恨水长东,依旧西风,镂腊梅花蕊。忍堪看、缕缕香坠,难逾因缘苦无期,痴心不减,奈心近路远。向谁许,流年斟满。际遇无常,虽舞琼天!鹧鸪天(其一)泪染疏影傍苦槐,当时明月共徘徊;飞花自留香如许,离人一去不复来;缘尽也,向尘埃,寻君梦里过江淮;岁月原来当不起,一双眸剪一树哀。(其二)疏斋醉里慕霓裳,何人许我泪千行?空留雨巷梨花诺,怅看斜阳背影长;悲中酒,入诗囊,临风无语泣潇湘;云中谁寄相思字,羁雁归时梦已凉。七绝心祭瘦影深深捻旧诗,半是伤情半是痴,自有流年封往事,何必焚笺祭相思。蝶恋花心祭良人乘风背影长,柔情几许,浅笑处,日日为伴,青衫抱影,携云载酒潇湘晚。夜深沉,烛剪疏柳残。人生苦短、纵然娉婷,也枉自蹉跎。还如是、慨从今后在博客发表过的可以吗。任缱绻,忧思品惯。轩窗冷暖。望前方?慕穹天,千万绮音,不教伤眸,妾递湿眸,回首深深望。已是相思滴雨巷,芳心仍结双丝网。无限痴狂成过往,谁把骊歌,深情谁会,浮华虑尽皆过眼,嫁流光,往事成追忆。萧萧意绪飘萍。行间锦字,应笑如我痴狂?颦眉犹忆,呢语曾经,唯惹心乱。千回泪闪,醉里轻轻唱。恨君音,韶华容易凋零,青春几度荷绽、黛浅唇微,红妆轻黯。侬知否。叹浮沉,人路两零,凄切读遍,流光似水难追。笑红尘、无常聚散,处处香残,芳菲凄凄谁掩。寥落昔情,枕笺惊梦?且住且行且思量。素心倦,雁语婉转,红烛泣,夜漏更断,绿肥红瘦风卷。年年事,迢迢漫漫,眸光流转,蓬莱仙境入梦难,叹浮沉、独怜空丝茧。 巫山望断浓云,雾锁花愁。恨水迢迢,此心难驻,离合悲欢,今古奇情。刻红笺小字,斗室内外,与百花作伴。亦听弦,二胡宝筝?却依然?愁容涣散,断了眷恋,可谙别滋味、纵解千结,愁觉易惹难慰、新愁旧恨,相思惆稠、这般辗转流离。再回眸、朱颜骤老、落莫恨人识,一阙疯言,满腔无明憾。独斟酒,三分微醉。蓦然回首,韶华渐逝。忆当初,箫竹影黯,楼头声声慢。离人泪,霜天雾辗?抱心事,青丝近来常不绾、芳尘渐隐,煮淡茗、凭谁对饮,铜雀歌吹,杜鹃唱晚,金罂花凋,鱼雁难遣,从今忆君丹青上,兀自浓淡,渐行渐远,揉皱玉人面。搁笔拨香,吟哦素怨,教朝暮不易。向横塘,无意弄琴弦。 怎奈又是、惆怅盈怀,怎生分付,此生情应归何处。 曾怜芳菲。 窃梦泪歇?一朝人间聚散,净作踌躇征雁,愁绪孤单,浅笑嫣然、说与梦老,点滴揪心,玉箫向晚,楚帘韵沉烟波远。惹愁绪、心迷影黯? 颦顾远山。哪堪闻、情寄阿谁。旧句低吟。顾菱花,流光似泪,饮泣处枯肠更断。秃笔寒,楚面些许倦。梦里谁共婵娟,风住江南,疏狂恣意庭院?莺啼序—— 南国劲风瑟瑟南国劲风瑟瑟,蹴繁芜满地。寒烟漠、织瘦檐宇。冬至日,倦潇潇摇扇,誓鸟划破云翳。登临懒、蓬山路远,徒留碎念。蜡矩焚滢,幺弦寂寞怨阑珊。莺啼序 夜雨蕉窗雾雨惨淡,秀廊苔丝满,凭栏望,哀云锁江;终不知、飘零几度,堆积慵妆如灰,题这断肠之句。依旧楼台,花解人言,白炽灯下几多叹。负青春,华容暗暗换,岂不伤感。多丽
秋殇路难行。 烦闷时刻,最怨西风,漫卷鬓发乱。也研香墨绘离殇,诗未成反增怨,孤旅天涯,凝眸双灯,为底身碎。天涯陌路。堪怜处,怀今恨古心空乱。道什么。琼枝寒...寒窗辛苦十八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走进社会才发现,原来只能挣一千。人过三十天过午,不过还能吃辛苦。十年涨到两千六,房子依然如筛漏。纵有闲情看闲月,妻语绪续不得歇。不惑之年反迷惑,人生百年有几个?少年不识愁滋味!几人能唱老来歌。春风秋月景随心,人间再无能乐处,惟愿此生终了时,子孙不愁吃与住。
#%$^%*&(*)*(*^$$#^%*()(_)(&*^^$%#@%$^%%^^&&^*(^&(^&*^&*^&*^^&*()_**)(*()*()*()&*^&^&$#$%^$&*(()*&^%$)(_)(*&^%$#$%^&*()__()(&%^%$^&*()*&^T%R%%$^&*()_(_)(*&^%$WE^&*()_)((*^&$^%$#$%^&*()*&^%$##$%^&*()*&^%$%^^^&@+~*^&%^%$#$^&*()_)(*&%^%&*(&)(&****&&*&*&(((*&%^^&*Y(U)*)*^&%^$%&*()&$E$^%$^$%^$#%^#$^
撞车/随笔
花枝空折断
又是情自伤
伊人尚自在
君有何尝梦里千回转
泪满沾衣裳
个人赞同人倚青楼的说法,天下诗词凄凉感能出江城子之右的,估计再也没有了
永远的谭嗣同春风无色黯河山,东航不敢望马关
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
国破方知人种贱,马关条约不忍看
连年战乱烽火寒,三军挥泪洒台湾
青山幽径横尸骨,驿路桥边闻鬼哭。
百年风雨血倒流,青山白骨无人收
金銮殿内郁苍苍,君臣相顾泪沾裳
何处犹唱后庭曲,一曲悲歌诉兴亡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
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苍夷有谁怜?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
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科举,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刑场吟哦万人惊,三十三年化碧土
黄河呜咽向天注,抽刀一断断红尘
可怜闺妻守空房,夜闻黄梅雨敲窗。
花冠不整小窗开,疑是君郎化蝶来
但见池塘淡淡风,烟柳何处觅郎踪
小径一片残花色,不是花红是血红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
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
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
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
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
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曲终人散魂已远,画船东去橹声迟
攀折柳条题血书,随江悠悠随君王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参考资料:这是一篇高考作文,读起来还是很震撼人心的!
凭栏云水遥,江渚遍红蓼。 声声鸿雁归,萋萋迷芳草。 一念难再寻,幽幽故思渺。 顾镜空徘徊,茕茕影相吊...)
后定有来者,前亦仿古人。时时省吾身,定位人上人。)您的位置:
唐诗里的情感世界
发贴人:218.89.178.*发贴时间:【】[]
春去花还在  ――唐诗里的情感世界  说明:  1。 && () 本书稿本书不是诗歌研究的专著,不是学院式的说教对相关诗篇逐字逐句考证典故,指出来历,分析要义;更不愿拼凑前辈高人评语,以免贻笑大方;  2它不同于今天流行的鉴赏分析,先逐字逐句地解释,最后总结其主题及艺术上的精华所在;  3本人也不善于运用网络语言,不擅长插科打诨,故语言很普通甚至陈旧,望读者理解  4文稿本是被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所触动而产生的感悟,或是在寒夜的如豆灯光下读诗的心得,绝不是专就某一首诗或者某一个作家加以评价因此有较多的谈天说地,因今思古,以古证今,也拈花微笑式的隐语,都是自家言语,从心肺中流出现在集在一起,略加整理请朋友们多提建议和批评  5“任何科学的批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大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喜欢马克思这一名言!  6本书稿寻求出版,有此意向者请与本人联系  QQ:  Emai: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之思  1.低头思――我和月亮有个约会  2.归心日夜忆咸阳――羁旅从戎的乡愁  3.烽火连三月――乱离中的乡思  4.颜衰重喜归乡国――叶落归根    第二编
血脉之爱  1. 慈母手中线――春晖无限  2. 佳节倍思亲――骨肉情深  3. 戍鼓断人行――亲情难弃  4. 煮豆燃豆萁――兄弟情的变质      第三编
千秋家国梦  1, 捐躯赴国难――保卫家国的意志  2, 总是玉关情――将士的后盾  3, 隔江犹唱后庭花――国运时艰的歌    第四编
爱情之歌  1. 愿作鸳鸯不羡仙――爱,是不能忘记的  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 少女情怀总是诗  2.心缺一角难填补――拿什么送给你,我的爱人  3.最苦是,立尽月黄昏――相思债难偿  4.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是谁背叛了谁  5.一生一世一双人――刻在心上的墓碑    第五编
花儿为什么血样红  1冲冠一怒――都是女人惹的祸  2.西施陷恶名――让美人去征服世界  3.一笑相倾国便亡――“红颜祸水”  4.一朝身去不相随――让她去死  5.长门闭阿娇――活棺材里的哀吟    第六编
为友谊而歌唱  1,劝君归旧庐――王孟的惺惺相惜  2.永恒的丰碑――珍爱友谊的李、杜  ① 落日故人情――诗仙的情怀  ② 思君若汶水――千古兄弟情  ③ 桃花潭水深――草民情谊厚  3.士穷见节义――患难真情  ① 相望长吟有所思――柳、刘生死真情  ② 共君一醉一陶然――刘、白诗酒之交  ③ 把君诗卷灯前读――元、白文章知己  ④ 到处逢人说项斯――文人相亲的佳话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离情   ① 登山观海,与风云齐驱――内容的异同  ② 诗要避俗,更要避熟――艺术的求新    第七编
身世之叹  1.天意从来高难问――世路崎岖  ①升沉荣辱总关情  ② 一生傲岸苦不谐――诗仙的倔强  ③ 儒冠多误身――诗圣的不幸  ④ 不用登临恨落晖――学做阿Q  2.路上行人欲断魂――旅人的心  3.常恨此身非我有――迁客之恨    
诗意地栖居  1.惟有饮折留其名――爱酒错  2.云深不知处――隐居之乐  ① 高枕石头眠――彻底的隐士  ② 水流心不竞――别样的隐居  ③ G乃一声山水绿――理想中的高人  3.明月松间照――在自然的怀抱里  ① 春江花月夜里的奇迹  ② 诗中有画,画中亦有诗  ③ 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的写景  ④会当凌绝顶――老杜的情怀  ⑤ 霜叶红于二月花――秋日放歌  ⑥能不忆江南――天堂的颂歌  4.气蒸云梦泽――身临名胜的***    第九编
思古幽情  1.叹息此人去,千载有余情――怀人  2.兴亡谁能定,盛衰岂无凭――咏史  3.人世沧桑里,感慨何其深――感物    第十编
哲学感喟  1.吾将囊括大块――时空的思考  2.念天地之悠悠――生命的感悟  3.秋水伊人何处――真理的探求    后记    前言  千年流光荡涤尽唐宗宋祖的文采风流,消溶尽一切后妃美人的色相,但优美的诗歌却永远鲜活,永远生气勃勃介入我们的生活,荡涤我们的心胸,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里,唐诗是最值得我们自豪的宝,也最容易陶冶我们这颗由于外界的干扰而浮躁的心灵在书房里,静静地翻阅研究那卷帙浩繁、博大精深的《全唐诗》,一首首地深味其中之妙,那是学者们的事;如果有一点休闲时间,少去几次舞厅酒会,坐在阳台上,丝瓜架下,甚至轮船里、飞机上、火车中,随手翻阅一本小册子,欣赏几首情感优美内涵深厚的唐诗,沉浸在深情悠远宁静的忘我境界;即使手中无书,也可以闭上眼睛,回味某首诗词,作片刻灵魂的回归,这应该是人生一大快事  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唐诗代表着那个时代恢宏的气势、强盛的国力、兼容的国风、高度的自信、健康的心理、豁达的胸襟、潇洒浪漫的情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热情旺盛的创造力所有这些,都是今天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直到现在,还有许多朋友把唐诗宋词作为心灵的栖宿地,是生活中的一道永不消失的彩虹我想,唐诗宋词,生活里就鸟语花香,也电闪雷鸣;黄钟大吕,也轻歌曼舞;彩云归,也雁南飞;子规啼夜月,也白鸥没浩荡;白马秋风冀北,也杏花春雨江南;大漠长河落日,也小桥流水人家;看不到天涯处处有芳草的绚丽图景,也听不到一江春水向东流浩浩之声……那样的生活,该是何等的单调甚至贫乏,中国的古代文化也会黯然失色!  在古代,吟诗作赋是生活中最高雅的享受,它是人们精神的需要唐代诗人李涉遇盗赋诗是有案可稽的佳话据《唐诗纪事》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题一绝云:‘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豪客们听后,非常高兴,饷以牛酒这里不但反映了当时人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倾向,而且也从中可以看出诗歌为广大人民喜爱到何等程度!  当然,李涉这样写,除了迎合群盗,也是有感而发,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诗里充满了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感叹,道出了“盗贼本王臣”的事实只是***而已  记得在初中里,老师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县令,秀才、地主正在一起聊天喝酒,一个长工穿着单薄的衣服瑟瑟发抖,侍侯他们秀才说:“我们这样玩太单调了,不妨以雪为内容,各人吟一句诗,合起来成为一首,谁吟不出罚酒一杯”众人称善于是秀才开口吟一句“大雪纷纷落地”,文绉绉得很,实是秀才本色;县令接上来说“皆是皇家瑞气”,当官吃了皇粮,当然拍皇帝马屁:地主有的是钱粮,雪下得再大也不怕,故吟“再下三年何妨”秀才正要接下去吟旁边的长工又饥又饿,听到他们竟然在胡言乱语,雅兴不浅,愤怒地接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哈哈,这四句合起来就是:  大雪纷纷落地,都是皇家瑞气  再下三年何妨,放你娘的狗屁!  整齐而又押韵,正好体现了各人的身份和此时的心情我想,假如这个长工一点诗的基础,是不能吟出这句妙诗的,不知道今天遇到这样的情况,有几个打工者能够有这样的妙答?  当然,这可能是笑话,  今天,书籍出版业高度发达,人们在办公室里,书房里,都摆设了许多装帧华丽的唐诗、宋词类书籍,以显示其高雅的情操与文学修养但是由于感官文化的刺激,特别是因特网信息的传播,各种游戏形式的纷现迭出,无数青少年陶醉于虚拟世界而乐此不疲,尽管案头、书柜中有许多书籍,但只成了摆设,只显示其阔绰,痴迷于影视和各种网络游戏他们的物质生活是如此的富有,但文化修养,思想情操却令人不无忧虑粗鲁、庸俗、低下、卑劣、自私……许多人在慨叹,今天的人们怎么啦?当然,也有些青年学生读了一些古典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浅尝辄止,便在网络上大谈李白杜甫之优劣,苏轼的文学地位等等,各凭的好恶说话,不做客观的理性的分析这总使我想起范文澜先生撰的一副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不坐下来,认认真真地读,不扪***辨骨,含英咀华,作设身处地的感性欣赏和由表及里的理性分析,是很难登堂入室、继承我国文学遗产中这份宝贵财富的  人为什么要写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情况,而这最恰当最美好的“言”就是诗歌最初写诗者不一定是读书人,《诗经》三百零五首有多少是读书人写的?许多是不识字的贫苦百姓所作“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物不得其平则鸣,生活在不平社会里的先民们,心里往往有许多的块垒,急欲一吐为快,发发牢骚,骂骂那些王公贵族,唱唱的理想,于是那些诗便以歌唱的形式(叫它们民歌、山歌都可以)诞生了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伐檀》,那伐木工人在辛勤劳动之余,想到如此终年劳作,而不得温饱,而那些大人老爷们不劳而获,凭什么吃香的,喝辣的,住高楼大厦,穿绫罗绸缎?为什么流血流汗的奴隶们不能吃生产的米,穿织的布,住造的房子?想到这些,心里的火也就冒上来了,所以他们就要宣泄,就要歌唱,唱出心里的这口怨气,唱出对这个不公道世界的控诉正如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诗论》中所说:“人生来就有情感,情感天然需要表现,而表现情感最适当的方式是诗歌,因为语言节奏与内在节奏相契合,是自然的,‘不能已’的”  生活中许多现象常常会触动人感情的琴弦,令人作理性的思考《世说新语•语言》载:“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泫然流涕”桓温看到了以前种的柳树长得很快,使他顿发对生命的憬悟:树长得如此之快,从相反的角度看来,不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上老得也很快,人的生命很短很短吗?想到这,怎么不使人泫然流涕呢!这种憬悟,是由于客观事物的触发而引起的对生命的反省――感到生命的短促与虚无人的生命本是很短促而又有限的,但当其雄心勃勃地去猎取功名或事业时,往往忘乎所以,不知道人生苦短,而一旦老之将至就突然发现汲汲以求的东西并不能使延年益寿,最后免不了“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就会感到人生是多么的虚无;而桓温却不同,他被一种特定的情境触发,自觉地悟得了生命的哲理可以这样说,许多诗人写诗都是因为由于“生命意识的觉醒”而对社会、家庭、世道、人心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或强烈的感情譬如庾信的《枯树赋》就是借晋人桓温、殷仲文对树兴叹故事,发出了感动人心的哲学感喟:“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缘情入典,以树的荣枯,抒写的人生悲痛和羁旅之思这带有浓重的人生荣枯感受的篇章,令晚年的***读之再三,甚至在失去自理能力的情况下,还请身边的工作人员朗读给他听可见优秀的富于哲理的作品令伟人也感动逾常  同样,读诗词,欣赏诗词是为了认识先贤圣哲、与之并肩论道的需要,也是寻找美好感情悟得生命真谛的需要无数读者在古典诗词里得到人生的启迪或感悟从而与古代诗词结下不解之缘梁武帝就曾说“一日不读谢(灵运)诗觉口臭”明代的于谦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香   这是对待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好读书的人都知道,读好诗就像尝百年陈酒,鼻子一嗅,就醺醺欲醉;如品龙井春茗,点滴在嘴,便口角噙香当然,这种感觉,只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很多经典作品,在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下去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比如《红楼梦》,20岁的人读它,看到的是儿女情长;30岁的人读它看到的是风云际会;40岁的人读它看到的是时败家亡;50岁的人读它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人生如梦梦短,而且容易醒,任你如何繁华富丽,一旦梦醒,则四大皆空“四人帮”时代说《红楼梦》的总纲是第四回中的“护官符”,我却很不以为然,我认为这部小说的总纲应该是“好了歌”,贾府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转而为“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就是一个由“好”到“了”的过程,任何事物都经过这样的过程,人也是这样,年轻时朝气蓬勃,生命力特别旺盛,年老了,不行了,马上要“了”了所以要珍惜每一天,让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和快乐生活不仅是一个过程,它本身就是目的  不同的年龄,喜爱的作品也不同年青时总陶醉于“珊瑚百尺珠千斗,难换罗敷未嫁身”的浪漫情怀里,是那样地欣赏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甚至渴望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这样的艳遇;年老时落叶归根,读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衰”就会“于我心有戚戚焉”,生出万千感慨又如,在今天和平的环境里,许多年青读者,都喜欢李商隐、李煜、李清照、晏几道、秦观,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写“儿女情”,读起来柔柔的,像喝那陈了二十年的“女儿红”,带一半清醒带一半醉,沉醉在似梦非梦的意境里是多么地惬意!而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诗人的许多抒发“英雄气”的作品却被许多人冷落,因为这些诗歌是“烧刀子”,六十度的白干,太刺激人的灵魂但是,战争年代呢,爱国学生都铭记岳飞的“还我河山”的训诫,都喜欢“出师一表真名世”的壮烈,每读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股豪情油然而生这是时代使然其实,蜜蜂采集百花才能酿出醇厚的好蜜,聪明的读者也尽量多读一些不太喜欢然而却是万口流传的名篇,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现对这些作品的认识突然间有了一个飞跃,一种体认,这时候的心情是何等的愉快啊!  不断的阅读,就会把诗歌中那些热情、美好、优雅、纯洁的东西悄悄移植到的内心,变成内心的一部分这就是潜移默化“腹有诗书气自华”,苏东坡这句诗说得好极了:诗歌让你变成一个有正气、有才华、有涵养的人作家艺术家的文学修养都离不开诗歌(今天那些快餐文化的作家们除外)而大凡热爱文学的人们不喜欢诗歌的不要说去写,就是在生活里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登上高山,面对眼前的壮观奇景,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者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你看到母亲在灯下忙碌地为你打点上学行装,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你会想到孟郊的《慈母吟》而泪流满面;一个人孤身在外,寂寞的时候偶然想到李白《静夜思》,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思便萦绕心头;在陶醉于初恋美好的时候,提笔给对方写一封情深意长的信,表达真诚的爱,很自然地会想到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那些优秀的诗歌如历经千年风霜而流动不息的甘泉,已经深深地渗入无数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滋润并温暖着我们干渴的心灵,茹养着我们的灵魂;它们又如黑夜里闪耀在夜空里的无数星星,烛照我们人生的道路  最早的《诗经》大多是无名氏的作品,他们只是想借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无意成为诗人,但却不仅留下了三百多首好诗,而且这些诗还成为“在某一方面不可企及的艺术范本”(马克思语)例如,赋、比、兴三种手法为后代诗人奉为绳墨成为诗歌创作的金针先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以诗歌作为抒情言志的最好形式,努力创作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生活的理想,为以后的骚人墨客树立了不朽的丰碑,遂使许多后人追骥于后,优秀诗人,代不乏人他们除了孜孜不倦地从事创作实践外,还在书籍极其缺少印刷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尽心尽力,口诵手抄,前赴后继,薪火相传,整理、继承、珍藏了大量的古诗典籍,为子孙后代继承这一珍贵的遗产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物质条件  传中华民族文化之香火于天下,这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着这一目的,笔者将多年的读书笔记及选择一些已经发表的文章整理成这本小书力图为中华文化香火的传递尽绵薄之力就文学而言,评价作品必须公允,而欣赏则可以有偏爱,此即古人所说的“论道当严,取人当恕”(《彦周诗话》)杜牧在写给权要的《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这本小书也秉承这一意旨不媚世俗,不求奇丽能够得到一些朋友的支持和欢迎,此愿已足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不是国学研究的专著,对相关诗篇逐字逐句考证典故,指出来历,分析要义;也不同于今天流行的鉴赏,一句一句地解释,最后总结其主题及艺术上的精华所在;本人也不善于运用网络语言,不会应顺时势里面的这些文章或是被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所触动而产生的感悟,或者是在寒夜的如豆灯光下读诗的心得,绝不是专就某一首诗或者某一个作家加以评价因此有较多的谈天说地,因今思古,以古证今,而不是学院式的说教更不愿拼凑前辈高人评语,也拈花微笑式的隐语,都是自家言语,从心肺中流出目的是让读者阅读古代诗歌时能够舒心自在一些,享受一些,获得一些人生的启迪,进而培养读诗的情趣,让那些流传千年万载而光景长新的优秀的诗歌滋养我们的心田,陶冶我们的气质,哺育我们的成长并通过亿万炎黄子孙的努力,让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永远在世界的文化星空里发出熠熠光辉!    第一编
之思  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蓉这首《乡愁》写得悠远,清亮,道出了亿万斯年人们思乡的心语  生命都有根,每个人的生命之根都曾经扎在家乡的沃土里!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含义:家意味着温暖,家意味着安全,家意味着团聚;家有慈母严父,家有贤妻娇子,家有亲朋好友;家乡有美丽山水,家乡有美味小吃,家乡有美好传说,家乡有那说不尽听不够的动听乡音……  曾经很喜欢王姬曾经做过的一则“孔府家酒”的广告:“千万里,千万里,我也要回到我的家,孔府家酒,使我想家”身处异乡的我,虽然不知道这酒的好坏,但那那执著地想回家的话常常令我热泪盈眶,它撩起了我浓郁的乡思!  谁愿意牺牲的幸福而离开家乡,若不是为生计、为家国?汉朝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被汉武帝封为公主嫁给西域乌孙国的昆莫(国王)猎骄靡,她当时年纪还不如我们今天高三女学生大,却被迫远嫁他乡,这对一个弱女子来说,是多大的不幸啊!语言不通,***惯有异,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也,这简直比下监狱还要痛苦!于是她唱着那首《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以酪为浆  常思汉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  小女孩无心作诗,这些都是她内心的话儿,所以不加修饰,呼天抢地,沉痛至极,简直是血泪交加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和亲政策是否有道理,但统治集团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竟然异想天开,拿一个弱女子的幸福去换国家(实质上就是王室政权)的安宁,是不是太可怜了?试想,平常锦衣玉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王室娇女,竟然来到一个茹***饮血尚未开化的蛮邦,这生活怎么过?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么不叫她思念家乡,这时候,即使看到长安的一棵小草,她也会感到可亲可爱!  一个人离开了家乡,就是无根的浮萍,无论你飘泊到天涯,还是海角,的那轮明月永远在你心灵深处照耀,一草一木长驻于你的眼前在寂寞的夜晚,或者是喧嚣的黎明,因为某种事物的触动,心里的沃土里就迅速长出思念故土的嫩苗所以,人们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时难”、“甜不甜,井中水,亲不亲,人”记得80年代的电影《乡音》里有一句话说家乡的“那桂花儿可香哩,十里八里都能闻得见”,这话说得何等好啊,里面蕴涵着化不开的浓郁的乡情  每当我思念家乡的时候,“那桂花儿可香哩,十里八里都能闻得见”总会荡漾在我的耳边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希望:家乡啊,我愿意永远地偎依在你的怀抱里,吸饮你甘甜的乳汁!  在很早很早的青年时代,三十多年前了,那个情景还永远永远地铭刻在我的心灵深处:夜已经深了,穿着单薄衣衫的我,从开凿运河的工地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地上回家,时令正是严冬,雪花飞舞此时头脑里莫名其妙地冒出刘长卿那首小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忽然就觉得,这首诗不就是我的写照吗?现在,我正是行走在大风大雪里迈着艰难的步子回家的“夜归人”古人亦有如我者,我又何必自怨自艾呢?这样,心里一下子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步子也坚定起来那时我一下子坚信,虽然身处茫茫寒夜里,但正一步步地走向的梦想,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唐诗里的乡愁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活泼的,富有生命力的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华文化内心深处的梦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乡思情怀,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感喟    1.低头思――我和月亮有个约会  什么叫?所谓“”,是相对于置身异乡的人而言的一旦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土,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新的土地,新的风俗,新的人们,新的人际关系,需要努力去适应这样的环境然而,无论的适应与否,当静下心里时,寂寞总会袭上心头,这时,就会想着遥远的,想着家乡的风土人情,想着家里浓浓的亲情也许,这时候对家乡的回忆会给你增加些许温馨与甜蜜,但更会增添惆怅和惘然  永远是李白心中的一轮明月  一个民族的浪漫瑰丽诞生于一个诗人的美丽传说  他用汪洋恣肆的笔触把的心意泼洒在山河蕴含的隽永上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于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伟大的唐朝,产生了无愧于时代的诗仙李白与他同时代的魏颢不远千里,追逐这位心目中的巨人在扬州,他看到了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蕴藉”(《李翰林集序》)双目精光四射,时而又潇洒风流,这是一个何等了不起的英雄啊!李白的传说浓缩了整个民族的傲骨、才气、潇洒和浪漫那是剑气和诗酒造就的神话剑气是他的胸襟和抱负,诗酒是他的思想和灵魂,剑和诗的激烈碰撞迸射出的盛唐的光晕,熠熠夺目,凝聚成一个奔放英迈的巨星,点缀着茫茫的星空,照耀着人类  假如我们问乡村老汉,你知道唐代有个李隆基吗?他一定回答不知道;假如我们又问,你知道古代有一个李白吗?他的回答一定是知道,“帝王的统治不过一朝一代而已,艺术家的影响却能绵延至整整几个世纪”(巴尔扎克《论艺术家》)如果李白地下有知,当欣慰地笑了  简直难以设想,唐诗如果李白,那将是怎样?李白,中国文学史就缺少了最辉煌的一章,中国文化将黯然失色;李白,连中国的造酒业也不会如此的兴旺发达,杜康刘伶的信徒也会少许多  我们最初认识他却是从那首最短的小诗――《静夜思》开始的  那时,李白还青春年少,是一个挺自负,也挺有抱负的诗人,他志气恢弘,一心“倚剑天外,挂弓扶桑”,不甘心学道炼丹于巴山蜀水,准备“卷其丹书,匣其瑶瑟”,出蜀大展宏图,为国出力,为己扬名这个时候,他是多么地踌躇满志啊!于是,他的老母为他打点行装,谆谆叮嘱他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得了一官半职马上写信回来,等等这个英迈的青年人一一答应遂后就佩着长剑,从蜀地买舟而下,初出巴蜀,他是多么兴奋啊!站立船头,昂首远眺,万里山河,尽收眼底此时,他头脑里想象着一幅幅出将入相的画面,身上奔腾着的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热血是啊,小时候他受老妪磨针的启迪,刻苦砥砺意志,读遍天下书籍;十五岁开始学剑术,遍干诸侯虽然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一心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代寿山答孟下府移文书》),像范蠡、张良那样,在功成名遂之后,恬然隐退,享受人生现在就要去实现的抱负了他仿佛已经看到前途的一片光明,青紫可拾高兴激动之余,心里似乎还有一种异样的情感这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俯看滔滔江水,他不禁唱起了心中的歌: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水,万里送行舟  纵目四望,只见两岸群山渐渐退去,一望无垠的平原跃入眼帘,江水奔腾,一泻千里,流入辽阔无际的原野入夜了,皎洁如玉的月儿像是蓝天里飞下的一面镜子掉在水中,浮在水面上,闪闪发光;随着云层的生起,江水里仿佛矗立起一座座楼房这雄伟壮丽景色,使他胸怀更加豪迈他忽然想到:这船下的水大概还是从我家乡那边流过来的,应该为我送行的吧?虽然我要离去,但家乡的水却是那样的深情,推动着我的小船,送了一程又一程“仍怜水,万里送行舟”!诗人的心里不禁生出一种淡淡的乡思从“五岁诵六甲”起,直到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他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养育过他的,初次离别,他怎能不心怀留恋,依依难舍呢?奇怪的是诗人不说留恋,而说之水对他恋恋不舍,万里相送,这首诗也就更含蓄蕴藉了  此时的李白,充满青春的骚动、浪漫的狂想和生命的***由于这位伟大诗人的出现,“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他任气使才,磊落作歌,尽情挥洒,情景兼包,豪气塞天地,敏捷诗千首,带着唐代诗歌进入了一个空前浪漫而又鼎盛的时代  不久,远走他乡的李白在湖北安陆娶了许圉师的孙女,在那里安了家,日与诗侣道友相往来尽管如此,他的心里,还是深深思念着那美丽的家乡  那是一个月亮分外皎洁的夜晚,诗人躺在床上,皎洁的月亮突然敲开了他心灵的窗户,他再也睡不着了,站立门外,望着蓝天万里,明月如霜,一股乡情骤然涌上心头,想起了妈妈在他临走前的千叮咛万嘱咐啊,这时候我那慈祥的父母大概正在灯下谈论我走到哪里吧?那些儿时在月光下追逐嬉戏的伙伴们还想起我吗?童年时代真可笑,不识月亮,叫它为白玉盘,又以为是王母娘娘的镜子飞到青云里去了母亲就告诉我说,这是月亮,里面还有美丽的嫦娥,有一棵桂花树,一个叫吴刚的男人犯了天条,玉帝罚他天天在那里伐桂树……顿时,美丽的一草一木,童年时代的一事一人,都一一浮现在眼前也许是积***使然,或者是诗情奔涌,诗人冲破了作诗的藩篱,我诗写我心,管什么平平仄仄,管什么字斟句酌,不加修饰,脱口而出,在他的口中瞬间便诞生了那首不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从文字的表面来看,这首诗写得很普通,什么精心雕凿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写作老师看到我作文里用了这首诗,他在旁边作了眉批:“‘举头’大概是‘举首’吧,否则上下重叠,读起来感觉不好”(对不起,这位老师的古文基础实在不怎么样,也许他读过这首诗因为那时候正是百废待兴的时期)我哑然失笑其实,这首诗里不仅有两个“头”字,还有两个“明月”(第二个“明月”有的本子上作“山月”)呢  它以月亮为媒介,来传达人间最普遍最共同的感情白天人们都为生活而奔波,无暇思及家乡,也暂时忘记了孤身的寂寞但是,夜的来临,加上被月光所触动,总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浓浓的乡思  还记得这首歌吗?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着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明月升起,在极广阔的空间普照世界,人们都可以看到,即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家乡的亲人们看到天上的月亮,很自然地想起远在 游子;同样,漂泊的旅人也会很自然地想起家乡的亲人,总会这样想,此时我在赏月,你也一定在望月;我在想你,你也肯定在思我;同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月圆也是阖家团圆的象征,所以,每当游子看到这轮圆月,就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及的亲人同时,月亮给了我们太多的美好记忆,每一个人都是在月亮的陪伴下,在家乡的土地上长大的孩提时期,明月当空的夜晚,慈爱的母亲往往给你讲有关月亮的神话,为你唱摇篮曲;长大一点儿后,与伙伴们在月白风清的晚上唱着“月亮走,我也走,两个馒头一壶酒”,尽情地追逐嬉戏,“故绕池边树”;青年时代,在那个羞涩的年龄里,第一次幽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朦胧的月光里,两人第一次相偎在一起……这些浪漫而又美好的记忆,总是伴随月亮的光辉,永远镌刻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所以,这首诗虽“人淡如菊”,其情感却醇香如酒,特别容易让远离家乡的人们引起强烈的共鸣  在李白而言,明月与他一样深沉而多情,温暖着他心中的离情与客思他一生爱月,月亮好象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在《古朗月行》里,他写出了与月亮的那种不解的缘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
……  这是诗人少年时对明月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年幼,把一轮圆月当作挂在蓝天上的白玉盘子,又想象成神话传说中的镜子飞落到了碧蓝的天穹上白兔长年捣药辛苦不辛苦?这种长生不老的药是嫦娥一个人服用,还是与别的人或神仙共同享用?丰富神奇的想象与神话传说的叠合,生动的比喻与强烈的抒情结合,构成诗人笔下瑰丽神奇的月亮意象,使人感到新颖有趣先“呼”后又“疑”,再加上“与谁餐”之问,勾勒出儿时的天真好奇,一片烂漫,读这样的诗,总会引起我们对童年时代欢乐与家乡美好情景的种种回忆人是不能回到童年的,但对童年的美好记忆却是永恒的,人无论走到天涯还是海角,看到月亮都会想起的,想起的童年因此,尽管《静夜思》写得很朴素,但如弹丸脱手,纯出自然,如一片天籁,如一段云锦,一派天机,以眼前景,口中语,道出了千百***们的心声,确非人力所迨,因此万口流传,光景长新!  应该感谢李白,《静夜思》,成为中国人永恒的怀乡曲,成了游子在外飘泊寂寞之时人们最喜欢吟诵的一首诗每一个音符都激荡着离人的心房!李白为今天寓居海外的、在外打工的、异地求学的、镇守边关的、搞尖端技术而别妇抛雏的……各种各样原因离乡背井的人们贡献了这样一首好诗从此,在离人与游子的眼中,明月依旧,却成了离情的载体,乡愁的寄托明月之夜,我们可以尽情地唱起这首歌,聊解对家乡的思念  离家以后,峨眉山月半轮秋,的月亮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心中  李白一生爱月,月亮一直是他感情的载体例如《独漉篇》云:  ……  罗帷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搏九天”  这几句诗尤为著名唐诗评论家林庚先生激赏诗人把一个志在报国的爱国志士的思想活动放到月光之下来描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子里,正在胡思乱想,突然感觉窗帘好象在动窗帘为什么会动呢?难道是有人推开的?啊,外边并人进来咳,我瞎猜什么呢?原来是明月把这个窗帘打开的,明月照得我的心敞亮我的宝剑挂在那里,常常发出响声,国家的耻辱还雪除,怎么能够成名呢?神鹰志在万里,岂顾凡鸟?为君王奋勇一搏,犹如鲲鹏扶摇直上九天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写得多好啊!诗人以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和精妙的构思、明快而新鲜的语言,写出了壮士月下的为国雪耻的豪情较一般诗作,月夜总是写闺中怀远,此诗独不然,实在匪夷所思!  当听到王昌龄遭受贬职的消息,他就借月亮寄上一份深深的同情送给远方的朋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在这首诗中,明月成了李白遥寄感情的信使,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鸣不平、对朋友无端被贬寄予的深刻同情,这些情感,都通过美丽的月亮传达给友人  我们知道,“”这个词是作为“异乡”、“他乡”的对立面而存在一个人假如从来就离开的家乡,他也就““这个概念的存在我们翻阅李白的诗集生平,就会奇怪地发现,他在二十五岁出蜀后,再也回到的家乡,而把一生都投入到实现的政治抱负的活动中和旅行生活里这样也就永远把强烈地作为一个无法忘记的概念镌刻在的心碑上而当潮水似的的乡愁奔袭而来,冲击着这位天真的旅人的心灵时,作为一生都是旅行家的李白,不能不产生一股强烈的乡愁你看《春夜洛中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园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诗人在洛阳城里听到有远出传来悠扬的笛声,那美好的乐曲在这幽暗的夜色里,随着和煦的春风四处飘散,弥漫开去,一下子,似乎整个洛阳城里都荡漾着这美妙的乐声当然,也被敏感的诗人听到了顿时,诗人思绪绵绵啊,这位乐师吹的是什么乐曲啊?它那熟悉的旋律,岂不和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亲人们为我所奏的乐曲《折杨柳》一样的吗?它所描绘的岂不是当时亲人们送我时杨柳依依的情景吗?这哀怨的乐曲,几乎天下人都熟悉,听到这样的曲子,哪个旅人不会引起对的深深思念呢!所以你也不必笑我如此激动离开家乡已经多年了,曾经在无数个夜里,魂梦回到了,醒来却是一派惆怅,现在听到这熟悉的乐曲,怎么不引起强烈的思念?思念家乡的父老,思念家里的父母,思念童年时代的伙伴  所谓“何人”,其实是李白为的思乡辩解:亲爱的朋友,你不要怪我这心雄万夫的男儿听到这样的乐曲竟然伤感起来,如果你们和我一样远离家乡故土,在这样的情境里,也一定会潸然泪下的  这首诗把思乡情绪放到一个非常美好的情境里你看,“春夜”、“春风”、“玉笛”、“飞声”,都是那样的美好、华丽,即使《折杨柳》这一乐曲,也会使你联想到春天风中婀娜多姿随风摇曳的杨柳风儿轻轻地吹,满天飞舞的柳絮是那样的柔软,那样的白,那样的迷人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产生“一倍其哀”的效果,相反,把诗人那种寂寞孤苦的哀怨之情冲淡地几乎了,剩下的只是诗人感情的真诚纯美所以,我们读这首诗,感到的只是其中淡淡的而又美好的乡思,丝毫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的哀伤情调这大概就是洒脱豪放的李白与众不同之处吧!  人们说李白是天生的酒仙,有了酒便什么都不在乎,甚至家乡都会忘记因为酒醉后什么都会忘记的,贺知章酒后掉到井里还呼呼大睡呢,何况李白这样一天须饮三百杯的酒徒!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读一读他的《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一斗诗百篇,也许酒醉时候,正是他最清醒的时候见酒如见友,眼前这名贵的兰陵酒,它盛在玉碗之中,放在你的面前,闪动着琥珀那样的颜色,令人唾液欲滴,你说能不饮吗?于是,我们的诗人真的痛饮起来了而且他对主人说,这样让我喝醉,我就找不到北了,连在哪里都不知道了有人说,李白真是一个酒鬼,只要主人让他喝醉,他什么都可以忘记,还说得上思念吗?其实,这实在是皮相之见!首先,要明了诗人为什么想喝这样的酒,难道真的因为名酒而想喝吗?古人认为用郁金香泡制的酒,饮了可以祛除心中郁积的忧闷和不快那么,诗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呢?最后一句已经告诉我们,他身处异乡,正在思念家乡,而且思念得很厉害,简直无法消除听说喝郁金香酒能够祛除心里的忧愁,所以他想痛快地喝一次,酩酊大醉后,可能会忘掉,也就可以忘掉独在异乡  这是一首翻案的诗一般的翻案作品,都是在见解、观点上与传统的不同,具有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但李白这首诗主旨是说为了不思念家乡而喝酒,正是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之情所以,这种写法比单纯地抒写思念家乡要深刻而含蓄,诗意丰富得多  李白由于外界某种因素的触动,骤然之间,思念家乡情绪凭空而来,不可遏抑例如《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会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诗人前后在宣城住了十年左右的时间,这里应该是他的第二了但他却思乡之情长在暮春时节,诗人信步走出,眼前烟花弥漫,春风骀荡,一派无边的春色,忽然,在脚下,突然看到了那美丽可爱的红得耀眼的杜鹃花;远处,空中又传来子规鸟“不如归去”的叫声据说远古时候蜀国君王杜宇死后,其精魄化而为杜鹃鸟,暮春时节鸣叫不绝,听起来似乎是在叫“不如归去”之声,其声凄厉之极,一直叫到血流而死,其血流在花上,使花色鲜红,故称为杜鹃花正由于这样的传说,古代诗人们往往借用杜鹃鸟的啼叫声暗示的思归情,如文天祥《过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即是因为子规啼血的神话来源于蜀地,身为蜀人的李白在安徽宣城看到艳红似血的杜鹃花,听到凄惨如啼的子规声,很自然地触动了他那根思乡的心弦这盛开的花儿,凄美得令人感到伤心;那声声鸟鸣,叫得使人肠断!啊,久违了,家乡的花,你为什么开在这里,红得如血?家乡的鸟儿,你想召唤我回去吗?虽然我出来后直到现在都回去过,但你要知道,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一道不可抹去的风景,是一棵生根于我心灵深处的大树!你们的感召,在我眼前重新出现了那些梦中才能见到的家乡景物!谢谢,的精灵,我就像你们一样,飘泊在异乡的土地上,而内心深处,铭记着有一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家乡!  这首诗,像歌谣似的能唱能诵,尤其是数字的运用,前后相对,恰到好处,特别富有节奏《唐宋诗醇》评道:“如谚如画,却是绝句本色”确是的论!  李白后来在安史之乱时参与永王李U幕府,李U事败后被流放夜郎,已年近花甲了想到平生抱负未能实现,这次无端被朝廷误会,身遭缧绁,不知道何时才能够重获自由落到这样的结局,他的心中之苦我们都能够理解所以当他经过武昌黄鹤楼,想起年轻时看到崔颢在这里的题诗,自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转眼之间,已是多年了,似有隔世之感于是,满怀悲愤,写下了《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此时的李白,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踌躇满志,而是满怀深广的忧愁,面对未来感到一片茫然,自然情不能已,分外想念的家乡了家,是经历了大风大浪的人最渴望的避风港,是寒夜里的温柔乡饱经风霜的诗人落到了这样的地步,他知道,家里的亲人们担忧着他,牵挂着他西望长安,不知何日传来朝廷大赦的纶音,能够得以自由?到那时,他一定归心如箭,好向亲人们报告遇赦得归的佳音!  李白一生是游子,一生怀着乡情走遍千山万水,把他的这几首思乡诗按照前后次序放在一起,正好反映了他人生的曲折轨迹,无论得意还是失落,他心系的感情永远是那样的执著,那样的强烈尽管他为人很洒脱,却永远摆脱不了对家乡的思念,因为在他的心里永远有一个美丽的家乡在!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曾经说过:“盛唐艺术在(李白)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美的历程》)这些乡思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代表  天高地迥,宇宙无穷,多么想与这位昂首千古的大诗人并肩论道,纵谈古今,可是斯人长已去,只有他的不朽作品,证明着他在人间的永恒!  与李白一样,王建的《秋思》写的是中秋之夜的人们普遍具有的乡思,显得很“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几乎已经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灵上,因为它非常真实地反映我们民族那种重亲情,重乡土的观念中秋节又是传统的团圆节,全家人聚集在灯下,想到旅人不知身在何处,也就格外思念他;同样,身在异乡的游子,在这样的节日里,也很自然地想起与血脉相连的亲人所以这里的“人”应该是泛指,既可能是在的亲人,也可能是客居他乡的游子;这里的秋思,就是乡思,就是思念亲人古语说,仕女伤春,志士悲秋悲秋的原因不仅仅看到落叶飘零而想到人生苦短,也可能是身世沉浮,漂泊在外而思亲念家赵敏俐的《秋与中国文学的相思怀归母题》认为:“中国文学的悲秋作品,并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自然感应,而始终比较明显地和相思与怀归的母题有着不解之缘悲秋是源于相思怀归这一母题的而相思怀归之情愫又是源于早期农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唐诗里的情感世界》&&&& 地址: .cn/Article/200811/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色记忆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