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矣,独苍然而泪下是什么意思

经典古诗词
您的位置: →
经典古诗词
第一篇:经典古诗词经典古诗文选读 校本教材
经典古诗词
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音 雎(jū) 鸠(jiū) 窈(yǎo) 窕(tiǎo) 好(hǎo)逑(qiú) 荇(xìng) o)
寤(wù) 寐(m?i) d(mà
注释 ?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雎鸠: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关关雎鸠:关雎鸟不停地 鸣叫。?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洲:水中的陆地。?窈窕:娴静美好的样子。淑:善,好。?好逑(hǎoqiú) :喜欢追求为对象。逑,配偶,此处用作动词,意为追求为对象,娶 为妻子之意。?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 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顺水势采摘。?寤寐: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wù务) ,睡醒;寐,睡着。?思:语助。服:思念、牵挂。思服:思念。?悠:忧思的样子。?辗(zhǎn) :半转。反侧:翻来覆去。⑴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他快乐。友,交好。⑵d(mào 冒) :选择,采摘。(13)乐:使淑女快乐。(14) 荇菜:浅水性植物,叶片形睡莲.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赏析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 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 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 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
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真挚动人的情歌,也可以说 是千古绝唱。男欢女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证发掘,钻进牛角尖去 寻找微言大义,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论文说废话,还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无病呻吟 故作多情。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 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时代在变,莫非人性也真地在变?男的不男,不长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 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 。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 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工业化不仅把人变 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把男欢女爱的真情实感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方便面、 巧克力、化妆品、洗发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二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 ①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②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华:花。③之子:指出嫁 的姑娘。归:女子出嫁。④宜:和顺,和善。室家:指夫妇。⑤焚(fen):果实很多的样子。⑥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赏析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 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用桃树的枝叶茂盛、 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
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魅力恰恰就 、 、 在这里。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 觉得没有。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 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刻意修饰是媚俗,是 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三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 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澹考ζ苡阼睢H罩σ樱蚺O吕ā>佑谝郏段藜 渴? 注释 ①君子:本文指丈夫。②役 (yì) :苦役。③曷 (h?):通&何&,何时。④至:归家。⑤埘(shí) :音时,鸡舍。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⑦澹huó) :音活,聚会、相会。⑧桀(ji?) :通“撅”鸡栖的木架。⑨括:通澹奂酥概Q蚍拍粱乩垂卦谝黄稹⑩苟:大概,也许。翻译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 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 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 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 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 息在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 不至于受饥受渴! 译文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归期漫漫真是久长。哪年哪月才能归来, 家鸡进窝真是匆忙。眺望夕阳不断西沉, 牛羊纷纷走下山岗。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教我如何停止思量!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没日没夜真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会, 家鸡进窝已经安顿。眺望夕阳不断西沉, 纷纷下坡是那牛羊。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愿他没有饥渴情状。赏析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全分为两章。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 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 夫归来。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 出却无归期。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分三层:第一 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濉)再次重申役期漫长, “曷其有濉背猩险隆瓣轮猎铡 。第 二层(从 “鸡栖于桀” “羊牛下括” 到 )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第三层( “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 ) 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 受饥受渴。诗中写这位妇女的心理非常细致真实, 她看到羊牛归来, 自然会联想到久役不归的丈夫, 她极力抑制这种思念之情――“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思念也无济于事,不如不去思念吧。但这又怎能做得到呢?她是那样爱着自己的丈夫,时刻都在惦记着她。最后,在无可奈何之 中,她只能以“苟无饥渴”来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深情。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 “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 ,它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千百个家庭带来的痛 苦。《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 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 ,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惆怅,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 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妇的温存了。《诗》常在风中雨中写思, 《君子于役》却不是,甚至通常的“兴”和“比”也都没有, 它只是用了不着色泽的、极简极净的文字,在一片安宁中写思。“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 牛下来” ,固有空间的阔远和苍茫,但家之亲切,在黄昏的背景中更伸向亘古之邈远。“日出 而作,日人而息”(《击壤歌》),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商颂?那》),不是古来如此么, 今亦何殊。然而,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本来的平静安宁中,偏偏没有道理的荒荒的空了 一块。夕阳衔山,羊牛衔尾的恒常中原来是无常,于是一片暖色的亲切中泛起无限伤心,所 谓“诗意正因思而触物,非感物而兴思也”(沈守正),而由“不知其期”把忧思推向更远, “日之夕矣”之暮色也因此推向无边无际。“如之何勿思” ,不待说,先已在景中说破。“曷至哉” ,是不知今在何处也。邓翔曰“唐诗云‘茨菇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入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即‘不知其期’及‘曷至’之注脚。”所解不差。不过 两诗虽思有共通,而诗境却相去甚远。张潮的诗题作《江南行》 ,一南一北,风物已殊,气 象迥别,此且不必论,郝懿行曰“古人文字不可及处在一真字” ,张诗却只是在用巧。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境象稍近的,后世有《敕勒歌》“天似穹庐,笼 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彼有《君子于役》之大,却没有它的小。若将《诗》比《诗》 ,则《卫风?伯兮》有《君子于役》之小, 《邶风?雄雉》更于小中别有 襟抱; 《君子于役》 ,却是广漠之大中孑然一个零丁之小,在这大和小的截然却又是浑然中, “如之何勿思”乃一字一顿那么不容置疑,而真正成为弥漫于天地间的生存的呼唤。“不日不月” ,仍承“不知其期”来。或解此为不可计以日月,言时日之久,但依焦琳 说,此句意为“孤寂无依,无以度日月” ,即“过不成日月” ,似乎更好。贺贻孙曰:‘苟无 “ 饥渴’ ,浅而有味。闺阁中人不能深知栉风沐雨之劳,所念者饥渴而已。此句不言思而思已 切矣。”仍是在最家常处,也是生存之最根本处,写出深深的忧思和怀念。焦琳曰:‘不知 “ 其期’‘苟无饥渴’ , ,皆思心所必有,而说者据此以为王之遣役确未告以归期,确不思其危 难,以为世之盛衰可由此观焉。恐诗虽可观盛衰,亦未必可如此观也。”所论极是。而最不
可释怀的依恋,不正在那动人心魄的生存的呼唤中么。在《君子于役》 ,我们与其观世,不 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何如感受生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雷枨矣摇K萦未又 在水中b。注释 ①蒹葭(jian jia) :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②伊人:那个人。③溯涸:逆流而 上。丛:追寻。④溯游:顺流而下。⑤凄凄:茂 盛的样子。(6)(XT) ;干。(7)湄岸边。(8)跻(ji) :登高。(9)坻(Chi) :水中的小沙洲。(10)采采:茂盛的样子。(11) 已:止,干。(12)澹si) :水边。(13)右;弯曲,迂回。(14)b:水中的小沙洲。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间。芦苇茂密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边立。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边。赏析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 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 ,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 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 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 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 冲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 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 也存在于过程之中。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 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 向前渡过,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
五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注释 ①相:察看。②仪:礼仪。③止:节制。④俟(si) :等待。⑤遄(chuon) :迅速。译文 看那老鼠都有皮, 做人怎不讲礼仪。要是做人没礼仪, 为何不死还活着? 看那老鼠有牙齿, 做人怎不讲节制。要是做人没节制, 不死还想等什么? 看那老鼠有肢体, 做人怎能不讲礼。要是做人不讲礼, 为何不去快快死? 读解 鼠辈是丑陋的,令人厌恶的。中国人想出了众多词语来表达对鼠辈的厌恶感,比如 贼眉鼠眼,鼠头鼠脑,鼠目寸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等。可见老鼠是为人所不齿的。
用老鼠来说明讲礼仪守规矩的重要,把最丑的丑类同要庄严对待的礼仪相提并论, 是极而言之。强烈的反差可以造成使人震惊的效果,而且还有一层特殊的幽默色彩,仿佛是 告诉人们:你看看,你看看,连鼠辈这么丑陋的东西看上去都像模像样,形容虽然偎琐,可 也是皮毛俱全啊!瞧它的小样儿,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睛,竟也无可挑剔!于是,鼠辈 就成了一面镜子,让不讲礼貌、不守礼仪的人从鼠身上照见自己。把人同老鼠相比损是损了一点, 但突出强调了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中国人看重 的人的价值和尊严, 是仁义道德、 礼仪廉耻; 同西方人看重的人本主义和理性精神大有区别。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正是以此作为立国立家做人的根本的。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 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 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 之永号? 注释 ①三岁‘泛指多年。贯:事,侍奉。女:同“汝” ,你。②顾:顾怜。莫我肯顾莫肯顾我。③逝:用作“誓” 。去:离开。④德:这里的意思是感激。⑤爱:乃。直:同“值” , 代价。③劳:慰劳。① 号:感激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顾怜我。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乐土乐土真安逸, 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 不要偷吃我禾苗。多年一直侍奉你, 你却从不犒劳我。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郊。乐郊乐郊真安逸, 谁会长叹加哭号! 赏析 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 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 它们依然同 人类形影不离。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这 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 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这表 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它们虽然是冤家对头,可是不是冤家又怎能搅在一起? 为什么无数动物之中唯有老鼠同人攀亲?科学家们能否回答这个人鼠之间的社会学问题? 认真想来,人鼠之间总有些不公平。人无需向鼠索取什么,也不是离开了鼠就无法生存,更 不会把鼠当作珍稀动物倍加爱护,充其量拿鼠开开玩笑,逗逗乐,编出“老鼠嫁女”一类的 故事和生肖属相聊以解闷。这已算很看得起鼠辈了。要真正喊打过街老鼠,未必会像打落水 狗那样下得了狠心。这又足见在看得起之外再加上了恻隐之心。反过来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 从不在光天化日之 下出来偷鸡摸狗, 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丑陋得鼠头鼠脑, 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的地洞之中,过看隐居的生活,但从来不愁吃穿住行。有吃没有穿 就去人类那儿拿,只要有人在,就不愁生活没来源,并且应有尽有。它们唯一的恐惧是某一 天地球上的人全风光,那就真正断绝了生活的来源。可是,至少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老鼠 的恐惧都只在理论上能够成立,在实际上却不会发生。所以,大可以放大胆地靠着人类过着 舒适惬意的好日子。人类不要小看鼠辈。跑是跑不掉的。人走到哪里,鼠就会跟到哪里。不需要对天指 日的海誓山盟,绝对不必怀疑鼠辈的忠诚,它们会跟人类走遍海角天涯,决不反悔。我们完全可以像先知一样地预言,人类的乐上在哪里,鼠辈的乐上也就在哪里。
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 国时期的费t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 1985 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
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 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 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 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辞:辞别。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 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 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 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 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 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 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 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 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 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 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 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 相反地认为孟浩然 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 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 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 想的艺术效果。“故人西辞黄鹤楼” ,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 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 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 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 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 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 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 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 ,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 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 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 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八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释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3、自:空。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 、 空好音” ,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 雄才大略( “天下计” )忠心报国( “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 ) 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九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 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 ,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
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 然。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 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 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 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 人的断桥白沙堤。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 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 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 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 水面与堤岸齐平, 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 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 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 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 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 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 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 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 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 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 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 物,以“早” “新” “争” “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 “浅” “渐欲” “才能” ,状写 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 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 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 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 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 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 “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 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 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 贾公亭, 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 从公元 780 年到 805 年。白居易写此诗时, 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 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 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 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 了不少, 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 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 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 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 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 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 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 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 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 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 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 阳光的“暖树” ,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 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 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 春天的妩媚; 燕子是候鸟, 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 忙着重建家园, 迎接崭新的生活, 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 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 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 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 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 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 在旁人的诗句中, 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 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 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 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 ,则已 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 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 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 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 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 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 “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 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 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整首诗写出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因 为西湖的景色再美, 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 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 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 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 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 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 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 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 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 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 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 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 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 才像孔雀 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 、 “啄春泥” 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 西湖都是最美的, 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欲 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注释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赏析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开篇先写野外雪景, 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 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 帐 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 送别的 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 不见踪影, 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 个不同画面的雪 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这首 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 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 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 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 歌来。
十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2、悠悠:渺远的样子。3、怆然:悲伤凄凉。4、泪:眼泪。译文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 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 击, 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 人物不同” 来抒发自 己 “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 今,写出 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的心绪。这样 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 化,互相配合,大 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十二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译文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 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 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十三 别董大 韩愈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 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 唐宰相房官) ,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他在 《别董大》 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 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 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 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 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 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 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十四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解 1、东风句:指相别时为幕春时节。2、丝:与“思”谐音。
3、应觉:也是设想之词。4、月光寒:指夜渐深。5、蓬莱:蓬莱山,指仙境。译文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赏析 ??就而论, 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 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 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 十分精彩, 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 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 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 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十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释 (1)酬:答谢,这里是以相答的意思。(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 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4)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 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 共 22 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 23 年。(5)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
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 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 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8)怀旧:怀念故友。(7)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 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 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 23 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 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10)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注音 凄凉(qīliáng)赋(fù)柯(kē)畔(pàn)暂(zàn)凭(píng)长(zhǎng) 译文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 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 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 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 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赏析 “乐天” ,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 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他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 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 、连州(在今 广东省) 、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 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 ,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 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写出了作者对旧友(王叔文)的怀念。“闻笛赋” ,指向秀的《思旧赋》 。西晋时,向秀、吕安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 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 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 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 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 ,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 室山(今浙江省衢 qu 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 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 ,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 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 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
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 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 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 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 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 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 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 、 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 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 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 上春光。“沉舟”二字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 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 理) 末尾两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指白居 易赠给他的诗) ,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 ”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 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 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 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 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 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 ,意思是自己虽屡 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 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十六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注释 ?咏:用、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赏析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 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 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 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 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 察力。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 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 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 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 、 、 、 ,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 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 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 ,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 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 ” “拨”两个动词 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 “红掌” “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 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 水图” ,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十七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词语解释】 (1)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2)具:准备,置办。(3)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 :黄米饭。(4)邀:邀请。(5)至:到。(6)合:环绕。(7)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8)斜:[xia]迤逦远去,连绵不绝。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第二声 的 xia (9) 开:打开。(10)轩:这里指窗户。(11)面:面对。(12)场圃:农家的小院。菜园和打谷场。(13)把酒:拿起酒杯。把:拿起。
(14)话:闲聊,谈论。(15)桑麻:这里泛指庄稼。(16)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17)还((huán)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18)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诗词译文】 版本(1)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 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 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一起观赏 菊花。版本(2)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 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秋季到一位山村友人家做客所写。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 “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 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 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 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 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一、二句从应邀写起, “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 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 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 言有尽而意无穷。“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 ,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 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 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 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 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 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 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 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
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 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 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 ,认为是 “相见无杂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 ) 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 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 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 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 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 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 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 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 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 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 故人相待的热情, 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 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十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赏析 ??此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 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 “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 气脉流通, 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音调爽朗, 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十九 闺怨 王昌g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解 1、凝妆:盛妆。2、悔教:悔使。译文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赏析 ??这是闺怨、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 知愁” :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 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 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 余。
二十 杂诗?君自故乡来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③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 ,表疑问。
④选自《王维集校注》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 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 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这首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 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我” ,不一定是作者) ,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 故乡的旧友, 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 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 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 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 的这种感情。“故 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 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 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关于“故乡事” ,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 思故园见乡人问》 ,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 林花,仍然意犹未尽, “羁心只欲问” ;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 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 绝非故作姿态。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 一起。所谓“乡思” ,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 ,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 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 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 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 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 实 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 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 典型化技巧, 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 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 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 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 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 惑, 不问人事而问物事, 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 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 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 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
白,让读者去想象。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 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 神风致。这样诗人写这一首诗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 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风范。经典古诗词 描写四季 二十一 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注释 ?和风:多指春季的微风。?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译文 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院子里杨柳 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赏析 白朴现存的散曲作品中,有《天净沙》小令共八首,分别以“春”“夏”“秋”“冬” 、 、 、 为题,共计两组。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 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 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 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这支曲子的人物应该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天的景致,她 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细腻,更加秀美。这首小令,依靠景物的巧妙排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动静结合的写法,增添了生 气,也让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感。
二十二 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秋节:秋季。j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解题 此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 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 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 受限制。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 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 ,显然 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 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 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 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 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 ( 《孔雀东南飞》。全 ) 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 , 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 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 写到整个自然界, 由于有春天的阳光、 雨露, 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到处是生机盎然、 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 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 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 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 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 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
法则的无能为力, 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 空间, 时光像东逝的江河, 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 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 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 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 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 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 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 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 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 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 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 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 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 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 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 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二十三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赏析 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 ,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 。,即暮春三月的最 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 ,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 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 ,不欲让春归去。这 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 “芳菲” )的春天归去,又 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 跃然纸上!
二十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到底。(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6)别样:格外。(7)接天:与天空相接。(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9)同:相同。(10)六月中:六月中旬。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 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 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鉴赏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 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 值 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 还不曾从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 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 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 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 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 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 曲折地表 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 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 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 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 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 术境地。
二十五 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注释 ①.此 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 1977 年版)卷一八。《文苑英华》题作《陪侍 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 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 均含糊其辞。待考。《新唐书? 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 带。谢I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李白于天宝十二载(753)由梁园(今开封)南行,秋至宣城。李白另有五言诗《秋登宣城 谢I北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个别字的读音:I(tiǎo)、饯(jià n)、校(jià o) 长风:远风,大风。②.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③.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 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 幽建安风骨经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 遒上,后人称之为&&,&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r、应`、刘桢。④.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 学风格。建安,为汉献帝(196-220)的年号。⑤.小谢:指谢I(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 小谢。这里用以自喻。⑥.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⑦.逸兴(xī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 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雄心壮志。⑧揽是摘取的意思。是明月或是日月有争议。⑨.称(chèn)意:称心如意。⑩明朝(zhāo):第二天早晨。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参考《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注 25。⑴.弄扁(piān)舟:指隐逸于江湖之中。扁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li)辞别越王 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I那样清新秀丽。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 水不但没有被斩断, 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 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 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写作背景 李白于 742 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 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 753 年(天宝十二年)的 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十一年 任监察御史。著有《含元殿赋》,此外还写有《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颜真卿书,李阳 冰篆额,时称“四绝碑”。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 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 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 谢I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 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赏析 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 出世的幽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诗中抒发年华虚度、 壮志难酬的苦闷, 盛赞汉代文章、 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 最后流露出消极处世的情绪。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 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 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 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 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 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 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并且“览”字富有表现力。用了夸张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 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 不得不寻求 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 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这首诗运用了起伏跌宕的笔法,一 开始直抒胸中忧愁,表达对现实强烈不满。既而又转向万里长空,精神一振,谈古论今,以 小谢自比自己,表露出自己“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远大抱负。接着诗人又从美丽的理想境界回 到了苦闷的现实当中,只得无奈地选择逃避现实。全诗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愤之 中又贯穿着一种慷慨豪迈的激情,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1、《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2、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诗句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3、诗中诗人的心理变化历程是什么? 愁苦烦忧――振奋――更加愁苦。4、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 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 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二十六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解】:
1、妻子:妻和子女。2、干:犯,冲。3、点行频: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4、里正:即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里有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5、与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因应征才年龄还小,故由里正替他裹头。6、武皇:汉武帝,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这里暗喻唐玄宗。7、山东:指华山以东,义同“关东”。8、二百州: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共二百十一州。这里举其成数。9、县官:指官府。
【韵译】战车叮铃响不停,战马声声嘶啸; 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背在腰。爹娘呵妻儿呵,都匆匆跑来相送, 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拖的拖抱的抱,拦路顿脚放声哭, 悲惨的哭声,一阵阵冲上九重霄。有一个行人,同情地问一个壮丁, 壮丁只轻轻说:频繁地点名征兵。有的人十五岁,就征去驻守黄河, 到了四十岁,还编入屯田的军营。当年出发,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 归来头白了,还要再去卫戍边境。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 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你没听说吗? 汉朝的华山以东,有二百多个州, 千村万落,处处长满野草和荆棘。虽有健壮的妇女,把握锄犁种地,
但是庄稼杂芜,阡陌也难辨东西。再说关东士兵,素以苦战称第一, 如今被人驱赶,与狗鸡并无差异。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 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 且说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 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县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税, 无人种地租税从哪去筹集? 早知生男孩招来许多麻烦, 倒不如生女孩还来得适宜。生女孩可以嫁给隔壁邻居, 生男孩尸骨埋在战场草地。你没看见吗?就在青海头的那边, 自古来白骨堆成山,没人去料理。新鬼含冤烦恼,旧鬼不停地哭泣, 倘若是阴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
【评析】??这首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 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诗的开头七句为第一段,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 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道旁”十四句为第二段,通过设问,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 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长者”十四句为第三段,写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 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况。全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 罪恶,揭露得尽致淋漓。??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 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条,又曲折多变, 真可谓“新乐府”诗的典范。
二十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注释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赏析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 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 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 帐内, 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 送别的特定 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 不见踪影,隐含 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 个不同画面的雪景, 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二十八 秋凉晚步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 ) 么大。『赏析』 向来人容易悲愁,秋风飒飒,秋雨萧萧,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冷落。而杨万里在《秋凉 晚步》 诗中却说“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 荷叶犹开最小钱。” 评:像这样写春天、写秋天,就写出了新意。诗词翻译 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 其实未必是这样, 轻微地有一点寒意不正是气候宜人的季 节吗?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叶 片。红蕖,就是红色的荷花。却,在这里是完、尽的意思。
第一篇:经典古诗词1.天地山水 ?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 日月风雨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白居易《暮江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花草虫鸟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 78?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苍天有泪之展云翔重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