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横月落柳梢的意思不曾知的”黎橫”啥意思?

天一阁,藏书楼里的扛把子 - 简书
天一阁,藏书楼里的扛把子
两浙风光三月柳,千秋工业一楼书
宁波天一阁
宁波天一阁,最早听说是在纪录片《故宫》里面,里面提到故宫的文渊阁和圆明园的文源阁仿的都是宁波的天一阁,当初就觉得很了不起。今能参访,实属我幸。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此阁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藏书楼之一,现藏有古籍三十余万卷,其中善本八万余卷,很牛逼!天一阁取自《易经》:天一生水,地六乘之。有防火的味道在里面。类似的就像北京故宫钦安殿,里面供奉真武大帝,据说他也是水德真君,屋顶全用黑瓦覆盖,黑色主水,都是为了防火求安宁,还有就像峨眉山万年寺,因发生过火灾,后改成古白水寺,这种案例不胜枚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天一阁可以说是“南北七阁”,即北四阁:北京故宫之文渊阁,北京圆明园之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之文津阁,沈阳故宫之文渊阁,南三阁: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渊阁之首。虽名气不如皇家藏书楼,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当年一共刻了四套《四库全书》,前三套都放在了故宫、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只有一套放在了属于民间的天一阁,天一阁的地位可见一斑。据说当初因为战火,只留下了避暑山庄的那一套,那犄角旮旯估计也没人去,所以才留下那一套。当初乾隆皇帝准备集全国之力汇编《四库全书》,天一阁范氏后人特地挑选六百余卷的古籍善本去选用,皇帝当然高兴喽,一高兴直接把书给扣宫里了,人家几百年辛苦收集的古籍被皇家给摆了一道,天一阁也是大出血,伴君如伴虎,皇帝的意思你猜不得,不能揣度圣意嘛,皇家只有一条原则:好东西都是皇上的!估计这般露骨的巧取豪夺皇帝都不好意思,所以送了一套《四库全书》过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初天一阁阁主范钦订的规矩:代不分书,书不出阁。不无道理,他早就预料到了未来。天一阁是藏在小巷子里的,一点都不起眼,一片老房子里,很低调,在城市发展的今天,留有这么一块传统园林建筑,实属难得!本来以为一个藏书楼一定不大,却发现别有洞天,不亚于苏州园林,这是出乎我意料的。层层叠叠、峰回路转、山石环抱、楼堂馆阁一直给人以新奇之意,真是应了那个对联:两浙风光三月柳,千秋工业一楼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没有皇家建筑那么霸气,却有江南园林建筑之幽之奇之幽之雅,确为文人墨客读书养性之圣地。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引去园林艺术中水的灵气,有兼具蓄水防火的功能。南园以水为主,水光空蒙潋滟,池岸迭石玲珑。整个园子都处于古树绿林之下,不由想到避暑山庄里面那块“烟波致爽”匾额,估计是这么个意境吧!园中一对联:有人思进,有人思出,何妨冷眼眺围城;无欲则宁,无欲则刚,但为怡情寻乐土。也是耐人寻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凝晖堂里藏有一块神龙本的《兰亭序》,据说为神龙版的最佳,神龙不神龙我不大懂,书法确实好看,对于我这种不会写字的人来说,字写的好的人一直都是羡慕的,书法确实是门艺术。麻将馆也是极有意思,各种不同材料的麻将:竹的、石头的、木头的、象牙的、橡胶的....也挺壮观的,尤其是看到了本地长牌的雏形,很有意思。特附上对联两则:世事沉浮中白发,人情冷暖马牛分。筒来索去犹半日,黎横月落不曾知。建阁阅四百载,藏书属第一家。天一阁确实担得起这样的名头。哈哈,我且一笑,会周公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感谢您的阅读
平时一本正经,有时胡说八道。别问我是谁,我是老施。嗜书如命,性情中人。如果你和我一样,那我们就干了这本书,勇闯天涯!
微博:斯契夫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天一阁导游词
讲解1. 天一阁概况,西大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这个景点就是在全内外都非常有名的藏书楼,天一阁了。天一阁是国内现在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经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一家国家4A级的风景名胜区,向来都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目前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那么为什么要取名为天一阁呢?那是因为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在古书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书最怕火,为了让自己的藏书楼有个好的将来,于是就取名为了天一阁。但是现在的天一阁已经不在是原来的几间小房子了,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藏书文化区,主要是收藏古籍为主的,一个是园林休闲区,主要以园林,假山等为主,还有一个就是陈列展览区了,主要陈列以前留下来的一些砖块,书籍、书法绘画及地方志等。规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天一阁的西大门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门外的这对石狮,任何动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脚下踩球的这个是雄狮,而脚下踩下小狮子的这个就是雌狮了。
我们再往前看,这个西大门呢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请大家抬头,在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南国书城四个字,这四个字呢看起来非常的苍劲有力,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写的。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还有两幅对联,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东西,其实这些字呢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顾庭龙写的。天一阁在以前的时候有许多深严的族规,其中有一个族规就是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再严的族规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天一阁看书的是谁呢?就是黄宗羲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边,这边有黄宗羲的图像,黄宗羲号南雷,他登上天一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好了,看完了这里我们再来看下后面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书这幅对联的字也是写的非常好的。这幅对联呢是由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写的。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洲。郭沫若先生曾经在天一阁访问了两天。同时对天一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好了,下面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去参观一下。
讲解2、前庭,东明草堂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到里面看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位人物呢就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了。范钦生于1506年死于1585年,享年79岁,他是我们宁波人,曾经在朝为官,27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我们都知道以前的官呢分为武官和文官,那么在这里首先请大家猜一下,范钦到底是个文官还是武官呢?相信很多人都会猜是文官,因为他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在这里造了藏书楼,其实范钦呢是武官,他的官隙遍步了近半个中国。而且最高的一次当上了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范钦生性非常梗直,所以在当官的时候经常会得罪一些人。其中有一次得罪了皇亲国戚武定候郭勋,于是郭勋就在皇帝面前参他,结果范钦就受了庭杖之责并且被污陷下狱。还有一次得罪了当朝宰相严嵩的儿子严世潘,严世潘本来要他父亲在皇帝面前参他,可是严嵩却告诉他儿子说范钦是个连武定候郭勋都不怕的人,如果我们再参他那不是让他出了名了,所以这件事就作罢了。后来范钦见朝庭里严嵩父子俩当道,朝政日费,觉得国家无望,于是就辞官回乡到这里建了这个藏书楼。好了范钦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这里呢有一块照壁叫做溪山逸马图。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八匹骏马在溪边媳戏,非常的生龙活虎。这块溪山逸马图呢是已故的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力作。我们可以用手去摸一下,猜一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其实呢它是用我们海边的礁石磨成粉再加入粘合剂和墨汁堆塑而成的。整个照壁看起来非常栩栩如生,所以当年西哈努克亲王来我们宁波的时候就指名要在溪山逸马图前留影,说是要把这么好的佳作也带到他们的国家让他们的国人看看。好了,看完了下面的马我们再来看一下照壁的上面,在照壁的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谁呢?其实他们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好了,看完了这里再请大家跟我从这里的月洞门进去,去参观一下东明草堂。在月洞门上呢我们可以看到春随人意四个字,这四个字是由陈从周先生写的。好了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前面的这块照壁。在照壁上呢我们可以看到一只非常奇怪的动物,在这里呢还是要请大家猜一下这个动物叫什么呢?很多人肯定会猜是麒麟,其实不是,这个动物呢叫做獬豸,是一只有龙角,牛嘴,狮身,鹰爪,马尾的动物。同时它是一种生性非常梗直的动物,是正义的像征,据说每当人们吵架的时候它总会出来顶那个坏人,所以在古代的朝堂后面总会挂着獬豸的图案,而且在以前执法官的官服前面也有獬豸图案,而且他们所带的帽子也叫作獬豸帽。而现在呢我们在一个地方的门口也可以看到獬豸,大家猜一下是在哪里呢?就是在人民法院的门口了,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去留意一下。好了,看完了獬豸呢请大家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的这些房子,这里呢就是东明草堂了,又称一吾庐,是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那么为什么要叫作东明草堂呢,因为东明是范钦的号,这里是范钦的地方所以就叫东明草堂,好了东明草堂我们就参观到这里,现在请大家跟我去下一站参观一下范氏故居。
讲解3、范氏故居(展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范氏故居了,范氏故居原来是范钦的后人住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司马第三个字,司马是范钦曾经当过的一个官。我们再来看下这里,这里呢有堵非常高的墙,是用来防火的,所以也叫做防火墙。在防火墙的两边一边是范氏故居一边是藏书楼,范钦把生活区与藏书区隔开来,那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藏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范钦的用心良苦。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去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挂了一副图画,上面的人物就是范钦了,在图像的旁边放了他当时所穿官服的复制品,在官服上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缝了只兽类,这呢也说明范钦是个武官,因为文官衣服前是缝禽类的。下面请大家跟我到这边看一下,这个是范家的系氏表,旁边挂着的都是对天一阁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如范光文,范大冲等等。范钦总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范大潜,而小儿子就叫范大冲。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的时候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叫到床前,他把遗产分成了两份,一是白银万两,二是全部藏书。而范大冲体察老父亲的心情,决定“代不分手,书不出阁”。于是就继承了全部藏书,而范大潜的媳妇就拿走了白银万两。范光文呢对天一阁也做出重要的贡献,天一池里面的九狮一象假山就是他建造起来的。除了这些以外呢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也制订了许多严格的禁约,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另一边看一下。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挂了许多牌子,这些就是天一阁的禁约了,有烟酒切忌登楼,女不上楼,书不出阁,外姓人不准上楼看书等等,这里我们看到的这些禁忌牌当时就是挂在藏书楼楼上的。好了下面再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去参观一下下一个陈列室。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里其实就是范钦藏书楼的一个缩影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宝书楼三个字,这三字是由原来明朝的郡守王原相写的。在这里存放的书籍都是范家保存下来的登科录和地方志,大家可以看一下。在书橱里面呢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小布袋,面放的呢其实是用来防虫的芸草。(好了,下面请大家跟我从这边出去。)
讲解4,藏书楼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天一阁最重要的地方宝书楼,好了我们从这边进去,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里就是天一阁藏书楼宝书楼了,宝书楼是清代留下来的木结构古建筑,我们所说的天一阁有440多年的历史指的就是这里了。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一座两层的木结构建筑,在天一阁的楼上呢它只有一个通间,而楼下却有六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天阁名称的由来有关,请大家抬头在上面的扁额上我们可以看到写了天一阁三个字,也就是这个房子的名称了,当时范钦认为书最怕火,为了防火,于是费尽了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因此受到启发,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改名为了“天一阁”,同时楼上取天一之数而楼下取地六之数,也是为了防火。现在请大家抬头来看下这里的天花板,上面呢有许多图案,这些图案上画的是一些水纹和水兽,也是象征着以水克水,我们再来看一下屋子里面,中间的这个人就是范钦了,这里呢还挂了一些以前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些房子,其实这都是各个地方的一些藏书楼,有北京的,杭州的等等,但是我们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些藏书楼的建筑结构都和天一阁一样。那是乾隆皇帝为了表扬天一阁在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做出的贡献,于是就下令收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都要仿造天一阁的样子建造。下面请大家跟我出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外面的这个水池,这个水池呢叫做天一池,是当时范钦建造用来防火的,同时天一池里面的水呢是和西边的月湖相通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假山,这些假山呢是由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建造的,叫做九狮一象。大家不仿来找找看,看一下哪几只是狮子,哪只是大象。或是看一下自己能不能找出九只狮子。其实这里除了九狮一象外,还有另外一个景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了,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景色现在已经看不太清楚了。下面请大家沿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看一下那块石头像什么?对了像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其实呢她叫钱秀云。据记载以前宁波有个知府叫邱铁卿,他有一个内侄女叫钱绣云,钱秀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才女,为了上天一阁看书,就托邱太守为媒嫁给了范家的后人范邦柱秀才,结婚后钱秀云非常高兴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偿上天一阁看书了,可是范邦柱却告诉她说天一阁有女不上楼,书不出阁的规定,钱秀云听了后非常失望最后就郁郁含恨而终了,据说后来就变成了这块石头日夜守护着天一阁。从这件事情上呢我们也可以看出天一阁的禁约确实是非常严格的。好了看完了藏书楼请大家跟我从这边走,我们再去其它地方参观一下。
讲解5、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
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尊经阁,明州碑林和千晋斋。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三层歇山顶的建筑就是尊经阁了,尊经阁里主要收藏的一些皇帝御赐的书籍,十三经以及儒家等等,而现在看到的这尊经阁是在1935年的时候从别处移建过来的。现在我们再看下这边,这边有很多石碑,这里也有一个名称叫做明州碑林。明州碑林和尊经阁一样也是从别处移建过来的。那是在1933年的时候天一阁受到台风袭击严重受损,而天一阁的后人又没能力重修,所以在宁波地方人士的帮助下,建立了天一阁重修委员会,经历了三年,从别的地方移来了很多建筑,这才建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一阁。而原来的天一阁却只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和宝书楼三部分组成。好了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明州碑林,现在呢这里总共有173块石碑,那么为什么要叫做明州碑林?这些石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石碑呢是在原来宁波拆城筑路的时候出土的,因为宁波在古代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明州,而这些石碑是在明州出土的所以就叫做明州碑林了。在石碑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字,但是仔细看这些字又都写的非常工整,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工匠们在刻这些石碑的时候是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当年随着石碑的出土呢,还出土了许多砖块,那些砖块呢现在被陈列在天一阁的千晋斋里面,下请大家跟我去看一下。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时就是千晋斋了,我们可以看一下上面的这块匾额,千表示数量,晋表示时间,现在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去看一下,这里呢就是千晋斋的第一展厅,里面放的就是宁波拆城筑路的时候出土的一些汉晋以来的古砖,那么这里的砖呢原来都是北京大学里的马廉教授赠送给天一阁的,当时有一千块左右,但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被毁掉了,而这里的砖块也只剩下了现在的五百块左右了。现在呢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
看完了第一展厅,现在请大家跟我去第二个展厅里看一下,这里放的是一些藏书家捐献给天一阁的部分书籍,天一阁原来有藏书7万余卷但是经过了多次浩劫之后就只剩下1.3万余卷了,后来有许多私人藏书家纷纷把自己的藏书捐给了天一阁,所以到目前为止呢天一阁里面的藏书已经有30多万卷了。
好,我们再去看一下最后一个展厅,这里呢写的都是历代登上过天一阁的著名学者的事迹介绍。我们都知道天一阁的族规非常严,其中有一条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族规虽严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天一阁看书的是黄宗羲。当时黄宗羲由于他的道德、学识和气节非常受到人们的敬佩。后来在范友仲的帮助下,很快取得了范氏各房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阁。黄宗羲在天一阁看了一天的书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同时也为天一阁的藏书编写了目录,同时从他之后呢又有很多外姓人登上了天一阁看书。好了,下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
讲解6、东园(明池,百鹅亭),凝晖堂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经过月洞门呢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有一片很大的园林,这里就是天一阁的东园了。在旁边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山水树林,环境非常的好。可以看出这个园林呢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些亭子,铁牛,石老虎等等这些呢都是从别的地方移建过来的。我们再来看下这边,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水池叫做明池,那么为什么这里要叫做东园和明池呢。因为东明是范钦的号。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叫做东园和明池。
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下这里,这里呢有个非常漂亮的亭子,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亭子是榫卯结构的,顶部都可以拆卸下来,所以当时就是把它们全部拆下来才移到这里来的,可惜在当时搬过来的时候有的地方还是有点损坏了。但是介意大家不要在这拍照,因为它原来是一个祭祀用的亭子叫做百鹅亭,为什么叫做百鹅亭呢,那是因为以前的时候祭祀祖宗要杀一百只鹅,所以叫做百鹅亭。
现在我们再到前面的凝辉堂里去看一下。里面收藏了许多有名的石刻。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块,这块就是天一阁的镇宅之宝神龙本兰亭集序了,他是唐代神龙年间遗留下来的。在旁边呢还有许多有名的石刻,如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文章,还有薛氏父子的千字文等等。这些石刻呢都是拓本,什么是拓本呢就是为了更好的保存一些有名的文章,而它们贴在石头上然后按照上面的字一一刻下来。而这里所收藏的石刻也都是按照那样的方法刻成的。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一下。
讲解7、麻将馆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麻将馆。这里呢就是麻将馆了,麻将呢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叶子戏,后来由宁波人陈鱼门整合发明了新的种类麻将,麻将呢原来叫做麻雀,但是按照我们宁波方言来读叫做“麻将”,所以就叫麻将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宁波是麻将的发源地。我们都知道宁波是个沿海城市,所以在麻将牌里面很多牌都是与海有关的。如筒子,象征着船上装食物用的木桶,索子象征着船上面的绳子和鱼网。再比如说东南西北中发白。东南西北是象征着船对风的敏感,中象征着船上面的围杆,发是指渔民们对财富的渴望,都希望出船后能满载而归,而白呢就是指船出海后碰到大风浪颗粒无收的回来白白出去了一趟。这边呢还有块陈鱼门的简介,大家可以看一下。现在请大家跟到对面的这个陈列馆里去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呢有许多麻将,其实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每一副麻将都是不同的。因为它们都是从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里收集过来的。好了,下面请大家跟我出来,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里的三缺一,中间这位人物就是陈鱼门了,而旁边的两位一位是美国人,一位是日本人,这里呢还有个空位,大家可以去坐一下和陈鱼门合下影也可以去摸一下牌,说不定回去之后打起麻将来就会非常的顺手了。这家麻将馆呢是全国唯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陈列馆,这里收藏了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麻将牌。现在请大家看下整个院子,我们可以发现整个院子里的地板,墙壁,也都是用麻将牌镶嵌而成的。好了最后我们再来看下这里,这里有两根柱子上面写了一幅对联,叫做:世事沉浮中发白,人情冷暖马牛风,筒来索去犹半日,黎横月落不曾知。这副对联呢形象的描写了打麻将时人们的心态。
讲解8、花轿厅,秦氏支祠,南园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花轿厅、秦氏支祠和南园。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漂亮,非常富丽堂皇的花轿,这个轿子呢叫做万工轿,它是我们宁波花轿的典型代表,那么为什么要叫做万工轿呢?据说造这么一个轿子,当时要花一万个左右的工人来做,所以就取名为了万工轿。好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秦氏支祠。我们先来留意下秦氏支祠的支字,按理说呢应该是之乎者也的之,那么为什么变成分支的支了呢,那是因为这里的主人叫做秦君安,他是秦家第三房所生的儿子,所以在秦家没有什么地位,当时他要在这建个祠堂,秦家人不同意,所以他建的祠堂就取名为了从秦家分支出来的祠堂——秦氏支祠了。在这里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个非常富丽堂皇的戏台,由于这个戏台是祠堂里的戏台,所以戏台前面是过世的祖宗们看戏的地方,中间不能站人,而人们看戏一般是站在两侧的。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秦氏支祠非常的富丽堂皇,我们可以猜一下当时建造的时候花了多少钱?当年秦君安建造这个祠堂的时候花了20多万银元,那么大家可以想一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呢?有1780多万。当时这里呢在外面都涂了一层铂金,非常的昂贵,但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很多都被毁掉了,所以现在外面都是用朱金木漆漆上去的。好了,这里呢我们主要来留意一下戏台的这个顶,这个顶呢叫做鸡龙顶,因为它的形状像我们宁波当地关鸡用的鸡笼子。这个顶呢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扩音的作用,因为在以前的时候没有麦克锋,所以上面的人唱戏就靠个顶来扩大音量,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第二个是扩大空间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古代戏分为文戏和武戏,武戏就得在上面翻跟斗,如果上面的顶是平的话就很容易碰到,所以就造成了这样,起到了一个扩大空间的作用。那么看完了这里呢我们再到后面看一下,这里呢也是秦氏支祠的一部分,但是现在被改成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馆,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好了,现在我们再来参观一下天一阁的最后一站南园,在南边呢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建筑,那里呢是抱经厅,在中间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水池,水池里还有假山,天一阁水池里的假山呢基本上都是用海边的礁石堆砌而成的,而这里呢却是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所以这也是南园里比较特殊的一个地方。在水池的北面还有一个建筑,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呢叫做水北阁,因为在水池的北面所以而得名,但是现在呢已经改建成了中国现存地方志陈列馆了。在天一阁藏书里呢有两种书非常有名,一种是登科录,就是历代考生们的资料。另一种就是地方志了,地方志又称志书,是记录各个地方风土民情,习俗礼仪,饮食特产等的一种书。所以如果你要到哪去旅游想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以及当地人的风俗人情的话,去找一下那个地方的地方志看一下就会知道了。那么这里呢现在正是存放着各个地方的地方志,很多地方的地方志在这里都能够找到,比如说上海,海南,云南等,到目前为止呢这里已经收藏了6730多册了。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
好了,天一阁呢我们就全部参观完了, 下面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出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博宝艺术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资讯
宁波 宁波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  天一阁坐落在宁波市中心月湖西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它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天一阁  清乾隆卅七年下诏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六百三十八种,于是乾隆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1808),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  鸦片战争时,英国人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民国廿九年(1940),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管理机构,探访得到流失在外的三千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八万多卷。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范钦认为水能克火,为藏书楼之大吉,故名。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应也是取《易经注》中“地六成之&之意。楼前有天一池,蓄水以防火。    天一池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如今的天一阁是座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为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有“南国书城&之美誉。整个博物馆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  藏书文化区以藏书楼为核心,包括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的书库;陈列展览区包括秦氏支祠、芙蓉洲及新建的书面馆;园林休闲区内修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一系列的旅游景点。书籍是记录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以藏书而著称于世的天一阁,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藏书、聚书、汇书的知识中心,更在于它体现出了范家为知识而藏书的一种顽强意志,这种意志完全能够超越时代而为现代人所推崇、感慨。  天一阁大门朝西,门外有对石狮,大门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上悬“南国书城&匾额,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手书。外柱上的对联为很难辨认的钟鼎文,由顾庭龙所写,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内柱上的对联为郭沫若所书的“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洲&,中悬“天一阁&横匾。  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天一阁的主人的全身坐像,后面有块照壁叫“溪山逸马图&,可以看到上面有八匹骏马在溪边媳戏。此为近代已故的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力作,并非建楼时的遗留。    獬豸  从旁边的月洞门进去就是东明草堂,前方照壁上有一只龙角、牛嘴、狮身、鹰爪、马尾的奇怪动物,名为“獬豸&,是种生性梗直、专顶坏人的动物,所以是正义的象征。照壁面对的这些房子是东明草堂,是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而东明为范钦的号。  司马第为范钦后人居住的地方,中间有很高的防火墙与藏书楼分隔开,内有范钦官服的复制品和范家的系氏表,还有多块写明禁规的牌子,比如烟酒切忌登楼、女不上楼、书不出阁、外姓人不准上楼等。  天一阁最重要的地方是宝书楼,是清代留下来的两层木结构建筑,楼上只有一个通间,而楼下却有六间。外面的水池为天一池,是当时范钦建造用来防火的,池水是和月湖相通的。  那座三层歇山顶的建筑是尊经阁,里面主要收藏皇帝御赐的书籍、十三经以及儒家书籍等,但现在看到尊经阁是在民国廿四年的时候从别处移建过来的。同样,旁边的很多石碑也是从别处移建过来的,叫做明州碑林,多为某年筑路时出土的石碑。    汉晋时期的砖块  当年与石碑同时被发现的还有许多汉晋时期的砖块,曾有一千多块,存放处遂名“千晋斋&,不过经过战乱和文革,现存五百块左右。  ','  继续向前有一片很大的园林,为天一阁的东园,可以看到有一些亭子,铁牛,石老虎等,都是从别的地方移建过来的。园中的大水池叫做明池,东园和明池呢是人们为了纪念范钦而以他的字号东明命名的。  明池东边是凝辉堂,里面收藏了许多有名的石刻,包括天一阁的镇宅之宝“神龙本兰亭集序&,是唐代神龙年间遗留下来的。其他著名石刻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文章,还有薛氏父子的千字文等。  明池西侧为南园,也有个小水池,旁边是“中国地方志陈列馆&。天一阁藏书中有两种很有名,一是登科录,即历代考生们的资料;另一种是地方志,此处收藏近七千册的地方志书,可以查询到各个地方的风土民情、礼仪习俗、饮食特产等资料。  建筑群落的东南角有座麻将陈列馆,麻将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叶子戏,后来由宁波人陈鱼门整合发明了新的种类麻将,麻将的发源地居然是宁波。陈列馆有不同时代、不同材质的多付麻将。  外面“平和堂&匾额下有“三缺一&的牌局,中间这位人物是陈鱼门,而旁边两个一位是西洋人,一位是东洋人,或许寓意着麻将会世界流行吧。整个院子的地板墙壁都是用麻将牌镶嵌而成的,有两根柱子上面写了一幅对联:“世事沉浮中发白,人情冷暖马牛风;筒来索去犹半日,黎横月落不曾知&,形象地描写了打麻将时人的心态。  麻将馆旁边是秦氏支祠,有个富丽堂皇的戏台,外面涂有铂金,据说当年建造时祠堂和戏台共花费二十多万两银子,以购买力换算成今天的币种会是天文数字。  秦氏支祠的一部分被改成“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馆&,里面有中国各地现存藏书楼的介绍。门上的浮雕非常精美,尤其是最上面一层各种栩栩如生的儿童游戏组雕。  经过南边的状元厅可以从南门出去,天一阁游览大约两个多小时,但如果是书籍和古建方面的爱好者,怕是要耗费更长时间。里面知识蕴藏丰厚,建议一般旅游者在购票入园时从管理处请一位专职解说员。
博宝声明:文中出现的数据均来自博宝艺术网数据中心,文章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转载请标明出处。
延伸阅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