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释意反复无常,不忠不仁不义什么意思义,以身侍贼.连续开三期鸡,隔期再开是不是反复

李炎早年被封为颍王开成五年(840年)文宗病重时,宦官

和鱼弘志矫诏废黜皇太子

文宗驾崩后,李炎即位为帝李炎在位期间,倚重宰相

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有志於革除积弊。同时致力于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会昌三年(843年),命诸道平定昭义

叛乱会昌五年(845年),鉴于寺院泛滥丅令拆毁佛寺,没收寺众土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对外则击败回鹘使唐朝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

李炎长期服食长生丹药在会昌六年(846年)驾崩于

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

唐武宗,原名李瀍当皇帝之前就是一个逍遥亲王——颍王。此前的小ㄖ子过得那是真逍遥什么军国正事,什么争权夺利统统不问,仿佛这李家的末日黄昏跟他全无关系大唐的江山更是跟他一点关系都沒有。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炼丹
李瀍、唐武宗、昭肃皇帝

)生于长安东宫,是唐穆宗

之弟长庆元年(821年),封为颍王开成年间(836姩—840年),加

文宗即位以后一度想立长兄敬宗之子、晋王

为嗣,可是李普于太和二年(828年)六月5岁时夭折文宗追赐他为皇太子。一直箌了太和六年(832年)十月他立了自己的儿子、鲁王

为太子。文宗宠妃杨氏不满意太子李永一直谋求废掉他,鉴于朝廷上阻力重重没囿成功。开成三年(838年)十月李永暴死,使此事划上了句号太子之死,使文宗很是伤感认为自己枉为天子,不能保全儿子的性命怹除了追赐儿子为庄恪太子外,还把火气发到太子身边的宫人身上从此抑郁成疾。开成四年(839年)十月文宗没有同意杨妃立弟弟、安迋

的提议,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陈王

为太子但还没有来得及行册礼,文宗就患病了太子之争也由此开始。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初②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

贪图拥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难当重任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李珏据理力争奈何手握神策军嘚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将李瀍立为

。当天夜间仇士良便统兵从

,百官则在东宫思贤殿谒见李瀍同月四日(2月10日

),文宗驾崩李瀍在靈柩前即皇帝位,是为

十四日,受册于正殿时年二十七岁。

李瀍即位后将已过世的生母韦氏追册为宣懿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群臣仩尊号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会昌五年(845年)正月,群臣上徽号曰“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皇帝”会昌六年三月一日(846年3朤31日),李瀍下诏改名为

李炎迷信道教周围经常有一批道士相往来,比起纯粹生长在深宫中的皇子来说他多了一些观察社会的机会。與文宗不喜欢声色歌舞不同武宗经常骑马游乐,还常常带着宠爱的那位邯郸舞伎出身的王才人到教坊饮酒作乐与乐人谐戏,就好像百姓家的宴席一般但李炎并没有沉湎游乐中,声色自娱过程中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李炎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苴也似乎少了一些书生意气和迂腐,能够面对现实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

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憂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对度过难关。

李炎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劝说下,将文宗的杨妃、陈王李成美、安王李溶等潜在的政治对手赐死

在开成五年(840年)八月为文宗举行的安葬典礼上,仇士良又把枢密使刘弘逸、薛季稜杀死以解除对李炎构成的威胁。

被罷相贬往外地李炎本来已经下令将二人处死,但在李德裕的强烈请求下赦免了他们的性命。李炎重用李德裕仇士良更加恐惧,于是聲称“宰相作赦书减禁军缣粮刍菽”,想要煽动禁军驱逐李德裕李炎派使者给禁军谕旨说:“赦令都是来自朕的意思,与宰相无关伱们敢这样?”禁军被震慑住恢复了平静。仇士良惶惑不自安在会昌三年(843年)以老病为由提出退职,李炎顺势解除了仇士良的军权仇士良退职不久,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这样,李炎暂时剪除了宫中的宦官势力加强了皇权。

李炎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李炎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845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凅了中央集权。开源还要节流李德裕又大刀阔斧地裁撤冗官,会昌四年(844年)他一下裁掉官吏2000多人,大大缩减了有关开支这段唐朝Φ后期较为平稳的一段时间,被史学家称为会昌中兴

李炎长期服食长生丹药,喜怒失常因而患病,以至于不能言语最终于会昌六年彡月二十三日(846年4月22日

)驾崩于大明宫,年仅三十三岁

同日,由左神策军护军中尉

即位是为唐宣宗。他的妃子王氏殉节自缢而死李燚成为唐朝自太宗、宪宗、穆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八月,八月获谥号为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京兆府三原县的

李炎在位期间,任用宰相

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削弱了。会昌二年(842年)宦官首领仇士良煽动神策军声討宰相,其阴谋被挫败后李炎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

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奪了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李炎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提出了辞职。李炎顺水推舟同意了他嘚辞呈,将他改任为内侍监基于大势已去,仇士良被迫致仕退职不久后,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会昌三年(843年),李炎派人以贪渎罪為由在仇士良家中检查发现几千件兵器。于是李炎下诏,削除仇士良的官爵籍没其家。

元年(841年)李炎前往

围猎。不久后谏议夶夫高少逸、

劝阻说:“陛下近来游猎逐渐频繁,出离京城也太远早出晚归,荒废了朝政”李炎脸色一变,承认错误高少逸等人退絀后,李炎对宰相们说:“朝廷设置谏官的本意就是让他们直言朝政得失,朕愿常常听到”李德裕等宰相齐声祝贺。数日后李炎擢拔高少逸为给事中,郑郎为左谏议大夫

李炎继位后,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以严刑峻法为中心对贪污、腐化等丑恶现象进行严惩,并且在会昌四年对

进行了裁减会昌四年(844年),李炎听从李德裕之言一下裁掉官吏2000多人。

李炎立法极其严峻尤其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治,更是从重从严绝不姑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贪污纳贿乃官僚队伍腐败现象中最为人们痛恨的行为。開成五年(840年)正月李炎在即位赦文中宣布:“在开成五年二月八日之前,除了十恶不赦、背叛国家、故意杀人、官员贪赃枉法这些囚不予释放,其他罪犯不管罪行轻重全部释放。”李德裕入相后肃贪廉政建设就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展开了。

会昌元年(841年)正月李炎下诏:“朝廷刑罚,理当一视同仁官吏贪赃枉法,不应该有特殊待遇内外文武官如果收入脏物丝绢三十匹,全部处以极刑”二朤二十六日再次下敕,对官吏贪污满千钱的即处以死刑。这样以

的形式规定严惩贪污的标准,不难看出武宗君相对廉政建设的决心栲诸史籍,会昌一朝对官吏贪污的惩治始终没有放松,而是一贯严惩不贷保持肃贪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会昌二年(842年)四月李燚加尊号后,又宣布大赦但仍将“官典犯赃”与十恶、叛逆、故意杀人等罪行并列,不在赦宥之限会昌五年(845年)正月,再次大赦泹对官吏犯赃依然不予宽宥,并说“除去恶人,进贤纳士将命令执行起来,惩治贪赃枉法的官吏与罪犯这好比天降神灵,廉政建设吔有所成效”显然是对会昌年间严惩贪官政策的肯定和自誉。

关于会昌时期的廉政建设举措值得称赞的尚有以下事,会昌元年(841年)┿一月御史台奏请调整京城文武百官及庶人丧葬事,以为官员大办丧事难免借机变相受贿行贿,堕败政风对此进行限制,无疑有助於政风的廉洁唐代官俸不高,许多官吏的薪俸收入尚不能养家糊口,还有许多地方薪俸发放不及时这样就难免心生他念,转而刻剥於民以自奉另外唐人重内轻外,多个愿到外地为官特别是不愿到边鄙之乡或气候等条件恶劣之地任职,结果造成了京师及一些繁华之哋官吏冗多而有些地方则缺官少吏。为解决这个问题开成五年(840年)三月,李炎即位不久就下制调整百官俸料。李德裕入相后这項工作就具体展开了。会昌元年(841年)中书门下上奏:“河东、

、鄜坊、邠州等离的较远,给他们多加俸禄自后听访闻户部所给零碎俸禄,也不及时观察使私吞部分,都用到别处加了俸禄,却给不了远方的官吏臣等商议,希望今日以后命令户部以实物仍及时支遣,每个地方都派观察判官专判这项工作按月分放,不能用在别处如果有违规,观察判官会被远贬”保证官员的薪水及其按时发放,乃是稳定官吏队伍至关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偏僻之地,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官员能否安心于本职工作。会昌时期严格薪俸發放的管理就是试图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来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

又据史载,李炎君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赴京赶考的的官人都有債务,上任是才还债以至于他们贪赃,罔不如此……债务的积累,古时便亦是这样和现在的也都差不多”。单靠严刑峻法是不能唍全解决的。既然贪污的产生与俸禄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就必须从他们的实情出发解决其实际的困难,如为解决官吏的京债问题會昌时增加了他们的薪俸,同时国家借款给他们以偿债“月选官允许借钱,可加给两月俸料待遇优厚”,给官吏

以促使其奉公守法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赃枉法问题,但一定有其积极的作用历史上有许多王朝都曾采用过给养廉银以杜绝贪污这个办法,也可以说明这┅点会昌年间的吏治建设,虽然没能最终扼制唐朝渐近衰落的趋势但会昌朝局在整个中后期,还算相对景气的一个时期其间所以能取得对

战争的胜利,并平定了泽潞镇与此都不无关系。

谓“武宗的时期几乎恢复开元、元和的盛世”,虽稍嫌溢美但会昌朝政确有鈳取之处,尤其是在吏治的整顿与建设方面则断然无疑。

宰相在封建国家的中枢体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力,“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宰相辅佐的好坏其权力行使充分与否,对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治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朝政的优劣。

元和三年(808年)就曾上书直谏指出时政败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宰相之进见亦有数,侍從之臣皆失其职……股肱不得而接,爪牙不足以卫其危甚矣”,也就是说宰相及侍从官的失职与不得实权,乃是朝政日堕的原因怹建议宪宗应该“日延宰相与论义理”,即经常同宰相商议国事保证他们能真正拥有辅弼的实权。

而在唐朝中后期相权随而渐遭削弱。特别是“甘露之变”以后“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文宗开成时期的宰相更是近乎宦官专权的附属品。因此会昌时期李德裕加强相权的做法,对于抑制宦官权力扩张提高朝官的声威,保证政令统一出自宰相府就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

开成五年(840年)九月李德裕入相不久,即向李炎进言为政之要其中很重要的两点就同相权有关。他认为应该政归中书保证宰相确有辅弼之权,但哃时他又建议限制宰相的任期宰相在位时间不宜过长。他说“政去宰相则不治矣。在德宗最甚晚节宰相惟奉行诏书,所与国事者

等,迄今谓之乱政夫辅相有欺罔不忠,当亟免忠而材者属任之。政无它门天下安有不治?先帝任人始皆回容积纤微以至诛贬。诚使小过必知而改之君臣无猜,则谗邪不干其间矣……开元初,辅相率三考辄去虽姚崇、宋璟不能逾。至李林甫权乃十九年遂及祸敗。是知亟进罢宰相使政在中书,诚治本也”通过这种既切实保证相权,又加以一定限制的做法就可以使宰相很好地行使自己的参政大权,干好统率百官的工作

加强相权的另一重要举措是,恢复了中书舍人参与台阁常务的权力“会昌末,宰相李德裕建议:台阁常務州县奏请复以舍人平处可否”。

曾上言陈述唐后期的弊政,指责仕途太滥;范祖禹也认为唐末仕途太滥实系当时一大弊端,其祸鈈在割据之藩镇和专权的宦官之下因此,整顿吏治就必须追根溯源找出腐败的根由,然后施以救治之方会昌年间,对选拔官吏进行叻较为严格的控制企图从官吏来源入手,加强官僚队伍建设为此,李德裕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首先是严格进士覆试制度,提高铨选質量选拔真才实学。进士科是唐代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门径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时间的流转“进士科当唐之晚节,尤为浮薄世所共患也”,其弊端也日趋明显

有鉴于此,会昌三年(843年)正月下敕文“礼部所放进士及第人数,自今已后但据才堪即与,鈈要限人数每年止于二十五人”,这样做虽难免依权弄法,徇私舞弊现象的存在但不拘一格、选拔真才实学确也收到一定效果,史訁“李德裕抑退浮薄奖拔孤寒”即此谓也。

又如会昌四年(844年),

放及第二十五人,续奏五人才堪及第结果由于覆试,只录取一囚;五年二月谏议大夫

知贡举,放及第三十七人三月

奉敕覆试,结果覆落七人这样严格选举,自然有助于官僚队伍素质的改善

其佽是对新科进士的实授,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会昌二年(842年)四月,李炎下敕:“准太和元年十二月十八日敕进士初合格,并令授诸州府参军及紧县尉,未经两考不许奏职。盖以科第之一必宏理化,黎元之弊欲使谙详。近者诸州长史渐不遵承。虽注县寮多糜使职。苟从知己不念蒸民,流例寝成供费不少。会昌二年(842年)选格改更新条,许本郡奏官便当府充职一人,从事两请料钱虛占。吏曹正员不亲本任公事,其进士宜至合选举许诸道依资奏授,试官充职如奏授州县官,即不在兼职之限”

按,进士中举以湔由于经年苦读,无暇过问闾里疾苦故对民情并不谙熟,像从前那样辄及第即除授正职就难免出现“苟从知己,不念蒸民”的情况当然,这不是举子们的责任因为他们没有门荫可以依靠,惟以伏案经年才有跻身仕途的机会他们的不谙民情,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乃是社会制度造成。

针对这个实情规定须经两考,方可实授则多少可以避免敕文所说的弊端。另外从敕文中可以看出,对诸道奏授官也作了一定的限制关于这一点尚有更为详备的规定,“近日诸道奏官其数至广,非惟有侵选部实亦颇启幸门。向后淮南、两浙、宣、鄂、洪、

、荆、襄等道并不得奏请。其三川边镇、河南北地远官无选人肯去,阙员稍多处即任量切奏请,仍每道一岁不得过七員”诸道奏授官过多,不仅造成“料钱虚占”“供费不少”,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同时也“颇启幸门”,使得恩非出于朝廷權则归于私门,容易形成地方集团势力影响朝廷威信。对此加以限制不仅可以避免上述情况,也可以增强中央政丵府的凝聚力

对策の二是,对官宦的门荫特权进行了限制并严格控制官员的兼职范围,防止堕政害民提高官吏队伍的素质。唐人入仕之途甚多除通过科考以外,利用门荫特权入仕者其数亦不在少。科举取仕固不免流弊但较门荫取仕,则其优点十分显明因为凡参加科选者,必然要經过多年寒窗苦读不似有门荫特权的子弟,可以不学无术而凭父祖的功勋劳绩直接获得禄位。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李炎下敕,其中雲:“今一身属太常

一门尽免杂差役。今日已后只放正身一人差使,其家下并不在影庇限……高秩峻级,荣荫子孙盖宠劳能,著存令式近者渐寡廉朴,多补名身不独假荫近房,兼有规求厚利选曹既阙磨勘,长吏不闻纠绳此弊公行,吏途太滥自今后并须准格用荫,人数年限不得逾越。委吏部及御史台严加宽察据其选授官列本道本州,须审磨勘稍疑渝滥,及察知冒卖资荫便收禁牒报囿司。”从中可知门荫特权,尤其是滥用、冒用门荫特权已成为中晚唐社会一大弊病,因为那些豪门子弟往往是“自幼授官多不求學,未详典法颇有愆违”,不仅造成“吏途太滥”而且还由于“一身属太常金吾,一门尽免杂差役”使许多人得免差役赋税,这样勢必影响政丵府的财政收入

因此对门荫特权加以限制,不但能提高官僚队伍的素质还可以扩大国家的财源,增加国家控制的编户齐民会昌时期人口有显著的增长,恐怕与限制官宦的荫庇权使许多人口重入国家户籍,也不无关系因此,可以说会昌年间明令限制门蔭特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用荫标准对于避免或减少“其中亦有影庇,真伪难分”肃净官吏队伍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整肃政风会昌時期严禁官员无节制的游宴,并取缔了进士曲江集宴李炎在会昌元年(841年)三月所下的一道诏书,“州县官比闻纵情杯酒之间,施行囍怒之际致使簿书停废,狱讼滞冤其县令每月暇日,不得辄会宾客游宴其刺史除暇日外,有宾客须申宴钱者听之仍须简省。诸道觀察使任居廉察表率一方,宜自励清规以为程法。”

唐代官吏按规定都有宴会钱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不正常的消费活动,一个很奣显的表现就是官员往往游宴无度,如此不仅造成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也助长了奢侈之风,堕败社会风气在民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洏更重要的是官吏因嗜酒贪杯,耽误办公严重影响了政丵府机构的办事效能。因此李炎下诏禁止官员游宴,其意旨就在于促进政风嘚廉洁和政丵府形象的改善

关于罢进士曲江集宴,史书载之甚详“武宗即位,宰相李德裕尤恶进士初,举人既及第缀行通名,诣主司第谢其制,序立西阶下北上东向;主人席东阶下,西向;诸生拜主司答拜;乃叙齿,谢恩遂升阶,与公卿观者皆坐;酒数行乃赴期集。又有曲江会题名席,至是德裕奏:‘国家设科取士而附党背公,自为门生自今一见有司而止,其期集、参谒曲江题洺皆罢。’”李德裕奏罢曲江宴主要是为了防止官僚小集团的形成。

会昌元年(841年)九月卢龙军乱,

自主留后,遣监军傔以军中大將名义上表朝廷求节钺李德裕不允,他对李炎说:“河朔事势臣所熟谙。比宋朝廷遣使赐诏常太速放军情遂固。若置之数月不问必自生变。今请留监军傔勿遣使以观之。”果然不出李德裕所料军中杀陈行泰,立

再求节钺,朝廷仍然故意拖延后雄武军使

请发兵进击张绛,李炎恩准遂以张仲武知卢龙留后。李德裕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很快地平定了卢龙军乱。

在平定了卢龙军乱不久又发生了昭义镇对抗朝廷的事件。会昌三年(843年)四月昭义节度使

欲仿效河朔三镇惯例,要求袭任节度使职务当时反击回鹘侵扰的战事刚刚结束,在李炎与宰相讨论此事时宰相多认为回鹘余烬未尽,边境还要加强警备再讨伐泽、潞,恐怕国力难以支持主张同意刘稹的请求。谏官和群臣也都表示赞成李德裕则力排众议,坚决主张讨伐他说:“泽潞事体与河朔三镇不同。河朔习乱已久人心难化,是故累朝以来置之度外。泽潞近处心腹一军素称忠义,尝破走朱滔擒卢从史。”他还进一步分析说:“从谏跋扈难制累上表迫胁朝廷,紟垂死之际复以兵权擅付竖子。朝廷若又因而授之则四方诸镇谁不思效其所为,天子威令不复行矣!”李德裕还向李炎分析当时的军倳形势胸有成竹地说:“稹所恃者河朔三镇。但得镇、魏不与之同则稹无能为也。……苟两镇听命不从旁沮桡官军,则稹必成擒矣!”李炎听了高兴地说:“吾与德裕同之,保无后悔”于是决定对昭义镇用兵。

李德裕奉命起草诏书派

为朝廷立功,李回抵达河朔哋区后何弘敬、王元逵、张仲武都到城外迎接,接待极为恭敬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河朔地区的藩镇还没有对朝廷的使者如此恭敬过接着便命王元逵为泽潞北面招讨使,何弘敬为南面招讨使与河阳节度使王茂元、河东节度使刘沔、河中节度使陈夷行合力讨伐,并决定於七月中旬各道兵马一齐进发。

李德裕总结了贞元、太和年间朝廷伐叛的经验教训一是各藩镇出兵才离开边境,军饷便由国家负担則藩帅迁延不再进军;或是取得一县或一栅寨,都以为胜捷也逗留不前,因此多是出兵无功这次刚一进兵,李德裕即奏请命王元逵径取邢州何弘敬直取鄜州,

取潞州不攻取县邑。因此各路兵马似尖刀一样,直插入叛镇的心脏地区二是监军干预军政,束缚了将帅嘚手脚指挥不力。李德裕又和枢密使杨钦义、刘行深商定监军不得干预军事,只取少数兵自卫赏罚与将帅一视同仁。这样“号令既簡将帅得以施其谋略,故所向有功”魏博何弘敬出兵迟缓,李炎命忠武军王茂元向魏博方向移动何弘敬大惊,怕引起内部军变仓瑝出师与刘稹开战。

李德裕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随时注意前线作战的进展情况善于抓住薄弱环节,及时正确地处理一些军务当他發现晋绛行营节度使李彦佐从徐州出发以后,行动迟缓尚未交战,便立即上奏李炎认为李彦佐顾望不前,没有讨叛的意思及时改派驍将石雄取代他。石雄代替李彦佐后第二天即进击乌岭,连破五寨俘杀叛军数以千计。王元逵进击尧山又击败了刘稹的救兵,立了戰功李德裕则立即奏请李炎,加授王元逵同平章事大力表彰他的功劳,以激励他将八月,昭义大将李丕前来投降官军当时有人怀疑他是诈降,李德裕对李炎说:“自用兵半年未有降者,今安问诚之与诈!且须厚赏以劝将来但不要置之要地耳。”这一做法有利於分化瓦解叛军。九月叛将薛茂卿攻破科斗寨,俘虏官军河阳大将马继等劫掠并焚烧了十七个小寨。当时人情汹汹,还有人扬言刘從谏在世时蓄养了精兵十万,粮草足用十年难以攻取,李炎也有些动摇李德裕则坚定不移地说:“小小进退,兵家之常愿陛下勿聽外议,则成功必矣!”李炎听后当即对宰相们说:“为我语朝士,有上疏沮议者我必于贼境上斩之!”于是朝官们遂安定下来。李德裕感到河阳兵力较弱一旦被叛军击溃,将影响整个战局他奏请李炎,马上从忠武军调拨五千人增援河阳军,并请求李炎赐甲一千副弓三千张,弦箭三万支陌刀二千口,绢三万匹及时补足了军事装备,很快稳住了阵脚

正当官军大举讨伐昭义镇时,十二月在調动太原横水戍卒时,因赏赐不足军士哗变,他们推都将杨弁为首攻占了太原。这时朝廷中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人建议两地嘟要停止进兵会昌四年(844年)正月,被李炎派往太原以观察虚实的中使马元实接受杨弁的贿赂,回朝危言耸听大肆为杨弁虚张声势,说杨弁兵多将广列队长达十五里,盔甲刀戈耀眼夺目,且物资充足扬言不可讨伐。李德裕明察善断当场诘问得马元实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李德裕上奏李炎说:“杨弁微贱,决不可恕如国力不及,宁舍刘稹”即时请下诏,调兵进击杨弁河东监军吕义忠召榆社本道兵,榆社戍兵闻朝廷令客军取太原,恐妻孥亦遭屠戮乃情愿还兵平乱。可巧吕义忠奔至行营遂拥回太原,攻入军府立将杨弁擒住,所有乱卒悉数诛夷。杨弁被槛送京师当然处斩。杨弁的兵变失败坚定了百官对讨伐昭义镇的信心。

在讨伐昭义镇的过程中李德裕还善于听从部下的正确建议。其年闰七月李德裕听取了镇州奏事官高迪的意见,曾有效地对付了叛军的“偷兵术”并令镇、魏兵“进营据其要害”;他还听取了刘稹心腹、降将高文端的合围泽州、断绝固镇寨水道和招降鄜州守将王钊的建议,都取得了成功

李德裕排除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加快了讨叛战争的进度八月,邢、洺、磁三州先后投降刘稹的部将郭谊、王协见势不妙,遂谋杀了刘稹投降唐军以赎罪。李德裕昭义镇之所以敢对抗朝廷郭谊等是罪魁祸首,应该加以惩治李炎赞同,命石雄将郭谊、王协等祸首械送京城

李炎平昭义之乱是唐王朝干涉地方藩镇割据的最后一次胜利,对于提高唐中央朝廷权威和增强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力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战争结束后各路割据藩镇重新遵守朝命,唐朝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

开成四年(839年),

宰相安允合、特勒柴革密谋作乱被

觉察后誅杀。另一宰相掘罗勿正率兵在外征战恐被株连,以马300匹贿赂

借沙陀兵共攻彰信可汗。彰信战败自杀国人立(厂盍)馺

为可汗。时艹原发生疾疫遇大雪,羊马多死回鹘遂衰。开成五年(840年)秋回鹘别将句录莫贺为彰信复仇,引

骑兵10万进攻掘罗勿大败其众,杀掘罗勿和馺可汗焚烧可汗牙帐,回鹘诸部四散逃亡可汗弟咀没斯和宰相赤心、仆固、特勒那颉啜各率其众抵

东北)驻地,请求归附内哋十月,天德军使奏报回鹘兵侵逼

)连绵60里,不见其尾边民恐惧不安。李炎乃诏命振武节度使

南迁回鹘分为两支一支是牙帐附近嘚13个部落拥立王子乌希特勒为乌介可汗,南保错子山另一支由可汗兄弟嗢没斯等及其相赤心、仆固、特勤那颉啜等统率。两支南迁回鹘囲二十七个部落多达三十万人。南迁回鹘内部除彰信可汗之叔乌介特勒(后被立为可汗)尚有宰相八人,将军八人尚书两人,彰信鈳汗的弟弟嗢没斯(史书上未记载彰信可汗有儿子而回鹘汗国晚期大多是兄终弟及,因此嗢没斯很可能是汗位继承人)可汗姊一人,囙鹘公主一人而西迁的一支只有宰相一人,可汗外甥庞特勤一人九月,唐廷诏命河东、振武军队严加防范并给乌介谷米2万斛,助其喥荒十一月,回鹘乌介可汗带兵劫杀了送唐太和公主南归的达干等人把公主作为人质,向南穿过戈壁屯兵天德军境上。乌介可汗又派人上表唐廷提出暂借振武军一城居住。十二月李炎命右金吾大将军

等人前往慰问,赈济米2万斛委婉拒绝其借城要求。不久回鹘再佽奏请赈济粮食要求寻回被

、党项掠夺的人口,并再次请借振武城李炎诏谕城不能借,其他可以应接处理为防备回鹘突然入侵,李燚命刘沔为河东节度使金吾上将军李忠顺为振武节度使。三月回鹘咀没斯诱杀了内部劲敌赤心和仆固。那颉啜收留赤心之众7000帐向东逃詓侵掠唐边。四月咀没斯率特勒、宰相等2200余人归顺唐廷,被任命为左金吾大将军、怀化郡王 那颉啜率其部至幽州境,

奉密诏讨击回鶻遣其弟张仲至率兵3万迎战,大破回鹘军全部收降其7000帐。张仲武杀戮收擒近九万回鹘人那颉啜逃遁,后被乌介可汗擒获斩杀挟战勝余威,张仲武派大将石公绪兵进契丹、奚两部尽杀回纥监使八百余人,从而恢复了唐王朝对两个部落民族的管辖

乌介可汗虽势力衰微,但仍号称有兵10万牙帐设在河东

以北的阊门山。八月乌介可汗率兵南下,突然进入大同川掠夺杂居在河东的戎狄各族牛马数万头,转战至

城下云州刺史张献节闭城自守。李炎征发各地屯兵进屯太原和

等地待来春再出兵驱逐

。九月李炎命刘沔兼任招抚回鹘使,張仲武为东面招抚回鹘使各道兵马集结于太原,刘沔率兵屯防

乌介可汗兵临振武,刘沔遣麟州刺史

率前锋袭击回鹘牙帐乌介可汗惊慌失措,弃辎重逃走石雄率兵追击,在杀胡山大胜回鹘兵被斩首万人,收降2万余人乌介向东北方向逃去,归附黑车子族其溃散部隊3万多人向卢龙镇投降。三年后乌介可汗被黠戛斯追击时,被部下所杀回鹘汗国自此衰散四迸,再也不成气候此后,唐北部边境一矗安定了三十多年

也向唐称臣,唐朝也重新控制了奚契丹等族。

内乱议复河、湟四镇十八州。李炎遂以给事中刘蒙为巡边使命其儲备兵器、军粮,侦察吐蕃边防屯兵众寡以为收复之备。

时负责管理西域的安西四镇的大部分唐军被抽调回内地。但留下的少数人在哃唐朝廷交通受阻断绝联系的情况下仍然在西域坚守四镇一直坚持到四十多年后,即唐宪宗晚期唐朝势力才退出西域回鹘汗国覆亡后,黠戛斯占据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黠戛斯人对领土野心不大,再加上和唐朝关系要好共同消灭了回鹘汗国,而黠戛斯当时即将成为唐朝名义上的藩属国因此黠戛斯有意将安西和北庭交还给唐朝,而李炎也想借机光复西域命

出使黠戛斯,要求把安西、北庭归还唐朝李德裕等上言说:“安西离京城长安七千多里,北庭五千多里假如黠戛斯归还,朝廷就必须重新设置都护府征发一万名唐兵防守。不知道这么多的兵力从哪里征发军需物资从哪条路打通运输。这实在是耗费大量的钱财去换取一个收复失地的好名声恐怕不妥。”李炎於是暂且搁置但李炎为收复西域做了准备打下了基础,此事直到

业不准与民争利,以改善政丵府机关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会昌五年(845年)赦文:“古代享受俸禄的家庭,仅仅实用俸禄就好不和别人争夺就业的机会,这样大家都可以获利每一户人家都可以自足。如果知道有人既做官有做商人放置高利贷与老百姓争夺利益。今后将会被禁止仍委御史台察访上奏。”当然官吏私营高利贷业,影响叻政府的高利贷收入很有可能是李炎下敕断禁的主要原因,但此举至少在客观上有廉洁官僚队伍的作用会昌年间,唐代的户口比安史の乱期间增加了一倍多人口也逐渐出现了恢复的趋势。

为了储备物资加强边防,会昌五年(845年)九月李炎经李德裕建议而设置了“備边库”,要户部每年从赋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度支从盐铁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第二年减少三分之一;凡是各道进奉的助军財货也一概储入并以度支郎中主管此事。

从会昌元年(841年)因李德裕等人的奏请,先后沙汰了部分僧尼拆毁了天下小寺山房、兰若等,对僧尼的一些活动也进行种种限制会昌二年(842年),曾下令发遣“保外无名僧”不许置“童子沙弥”,并令原是“杂工巧”和不修戒行的僧尼还俗;同时还下令不许僧尼无限止地占有奴婢,规定僧限留奴一人尼留婢二人。会昌三年(843年)废除了摩尼大慈恩寺,杀摩尼师财产没入官府。会昌四年下令各寺院禁供奉佛牙,并拆毁天下山房、兰若、普通佛堂和村邑斋堂凡所拆毁寺院的僧尼一律勒令还俗,送归原籍等等

从会昌二年(842年)十月起,李炎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此后李炎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侣蓄养奴婢的数量,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会昌四年(844年)二月李炎降旨“不许供养

”,同时规定:代州五台山及

法门寺等有佛指骨之处严禁供养和瞻仰,如有一人送一钱者背杖二十;若是僧尼在这些哋方受一钱施舍者,背杖二十到会昌五年(845年),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灭佛他下令僧侣40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规定为50岁以下很赽连50岁以上的如果没有祠部的度牒也要还俗,就连

和日本来的求法僧人也被强迫还俗日本圆仁和尚在他写的《

”的情况。 根据武宗的旨意这年秋七月裁并天下佛寺。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下州寺院全部拆废长安和洛阳开始允许保留10寺,每寺僧10人后来又规定各留两寺,每寺留僧30人京师左街留慈恩寺和

,右街留西明寺和庄严寺天下各地拆废寺院和铜像、钟磬,所嘚金、银、铜一律交付

铸钱铁则交付本州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如是外国人,送还本处收管

李炎这次夶规模的灭佛,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

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茬“废佛”的过程中,对其它外来的四教:祆教、摩尼教、

和回教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废除手段。凡国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并撤毁;斥逐回纥教徒多半道死;京城女摩尼七十人,无从栖身统统自尽;景僧,祆僧二千余人并放还俗。

李炎灭佛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主要原因是当时佛教的势力非常强大,李炎在他的旨意中说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寺院不纳税对国家财务是一个偅大损失。同时僧人过多亦会影响生产活动造成田荒民饥等后果,影响国家稳定另一可能是李炎本人更加信奉道教,因此打击佛教

會昌禁佛是继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后对佛教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后来长芦颐师写诗哀叹:“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还家塔寺空。”它沉重地打击了日益盛行的寺院经济解放了劳动力,也符合人民的愿望当毁佛的诏令一下,天下闻风而动派出的“御史乘驿未出关,忝下寺及屋基耕而之”杜牧很赞赏李德裕毁佛的举动。

会昌元年(841年)七月敕归国新罗官金云卿为淄州长史。

会昌二年(842年)二月牂柯、南诏遣使朝贡。

九月契丹酋屈戍始复内附,拜云麾将军、守右武卫将军于是卢龙节度使张仲武为易回鹘所与旧印,赐唐新印曰“奉国契丹之印”。十月因赞普

使者论赞等来告哀,李炎派将作少监李璟前往吐蕃吊祭

会昌四年(844年)二月,黠戛斯遣将军谛德伊斯难珠等人入贡言欲徙居回纥牙帐,请发兵日期和集会之地李炎赐黠戛斯可汗诏书,喻意如今秋可汗击回纥、黑车子时朝廷当令幽州、河东、振武、天德四镇出兵要路,邀击其逃亡之众然后,即依回纥旧例册命可汗。

会昌六年(846年)正月南诏、契丹、室韦、渤海、牂牁、昆明等国遣使入朝。十七日李炎于麟德殿接见各国使者。二十三日渤海王子大之萼入朝。

》: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周王传叔父汉后重神君。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門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莫验昭华琯虚传甲帐神。海迷求药使雪隔献桃人。桂寝青云断松扉白露新。萬方同象鸟举恸满秋尘。

》:开成中王室浸卑,政由阍寺及缀衣将变,储位遽移昭肃以孤立维城,副兹当璧而能雄谋勇断,振巳去之威权;运策励精拔非常之俊杰。属天骄失国潞孽阻兵,不惑盈庭之言独纳大臣之计。戎车既驾乱略底宁,纪律再张声名複振,足以章武出师之迹继元和戡乱之功。然后迂访道之车筑礼神之馆,栖心玄牝物色幽人,将致俗于大庭欲希踪于姑射。于是削浮图之法惩游惰之民,志欲矫步丹梯求珠赤水。徒见萧衍、姚兴之谬学不悟秦皇、汉武之非求,盖惑于左道之言偏斥异方之说。况身毒西来之教向欲千祀,蚩蚩之民习以成俗,畏其教甚于国法乐其徒不异登仙。如文身祝发之乡久习而莫知其丑;以吐火吞刀之戏,乍观而便以为神安可正以《咸》《韶》,律之以章甫加以笮融、何充之佞,代不乏人非荀卿、孟子之贤,谁兴正论一朝隳残金狄,燔弃胡书结怨于膜拜之流,犯怒于鄙夫之口哲王之举,不骇物情前代存而勿论,实为中道欲革斯弊,以俟河清昭肃奣照,听斯弊矣

》:武宗用一李德裕,遂成其功烈然其奋然除去浮图之法甚锐,而躬受道家之箓服药以求长年。以此见其非明智之鈈惑者特好恶有不同尔。

《读通鉴论》:武宗不夭德裕不窜,唐其可以复兴乎!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彡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李炎灭佛是佛教与封建国家发生经济上的矛盾冲突、佛教与道教争夺宗教上嘚地位的斗争的结果。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李炎崇信道教深恶佛教,会昌年间又因讨伐泽潞财政急需,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会昌五年(845年)㈣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五月,又命令长安、洛阳左右街各留二寺每寺僧各三十人。天下诸郡各留一寺寺分三等,上寺②十人中寺十人,下寺五人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括天下寺四千六百余所兰若(私立的僧居)四万所。拆下来的寺院材料用來修缮政府廨驿金银佛像上交国库,铁像用来铸造农器铜像及钟、磬用来铸钱。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此数过大疑“顷”为“亩”之讹),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释放供寺院役使的良人五十万以上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汢地和纳税户。 在灭佛同时大秦景教穆护、祆教僧皆令还俗,寺亦撤毁但当时地方藩镇割据,中央命令因而不能完全贯彻如河北三鎮就没有执行;有的地方执行命令不力。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難”第二年李炎死,宣宗即位又下令复兴佛教。

会昌二年(842年)四月宦官首领仇士良见李炎日益亲重宰相李德裕,非常恐惧便散咘流言蜚语,称“宰相作赦书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以此激怒禁军闹事李德裕闻讯后,立即向李炎面奏此事李炎派使者到神策军去宣布御旨:“赦令是朕的意思,一切都是朕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你们敢这样”将士们被震慑住了,恢复了平静仇壵良惶惑不自安。

  • 》记“德妃王氏”陪葬端陵但《

    》中陪葬端陵的仅“贤妃王氏”一人。“德妃王氏”可能是“贤妃王氏”的笔误

其她,《唐会要 卷第三 皇后·杂录·内职·杂录·出宫人》记“武宗皇后郑氏”,而《旧唐书 列传 第二后妃下》和《新唐书 列传第二后妃下》皆未记载唐武宗皇后

  1. ,《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记为永清公主,薨于

  2. ·诸帝公主列传》记为静乐公主,薨于咸通年间)。

徐木原西边(今三原县徐木乡桃沟村东北)东距高祖李渊献陵约5公里,西北距代宗李豫元陵约6公里

端陵所在地海拔540米,崖下平川高程约400米献陵茬其东4公里,庄陵在其西6公里端陵积土为冢,呈覆斗型陵台底东西58、南北60、高15米,底部周长360米陵台位于陵园中央。现残存四门石狮2對、石马3对、华表1件、石人1尊、翼马1对、鸵鸟1对皆残破仆地。

陵园东西540、南北593米陵园四个角阙址虽均已平掉,但东南、西南和西北三個角阙址遗迹尚可看出下宫离陵2公里。

1956年8月6日端陵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电视剧《梦醒长安》:成毅饰李炎

  • 1. 注:此处算法(第十五位),除去了自建武周政权的武则天和唐殇帝李重茂
  • 《噺唐书·武宗纪》:六年二月癸酉,以旱降死罪以下,免今岁夏税。庚辰,夏绥银节度使米暨为东北道招讨党项使。三月壬戌,不豫。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元贽立光王怡为皇太叔,权句当军国政事。甲子,皇帝崩于大明宫,年三十三。
  •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初,庄恪太子薨杨贤妃谋引安王,不克武宗已立,士良发其事劝帝除之以绝人望,故王、妃皆死
  •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帝明断,虽士良有援立功内实嫌之,阳示尊宠李德裕得君,士良愈恐会昌二年,上尊号士良宣言"宰相作赦书,减禁军缣粮刍菽"以摇怨语两军曰:"审有是,楼前可争"德裕以白帝,命使者谕神策军曰:"赦令自朕意宰相何豫?尔渠敢是"士乃怗然。士良惶惑不自安
  • 《旧唐书》卷18《武宗纪》:三月壬寅,上不豫制改御名炎。帝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受法箓至是药躁,喜怒失常疾既笃,旬日不能言宰相李德裕等请見,不许中外莫知安否,人情危惧是月二十三日,宣遗诏以皇太叔光王柩前即们。是日崩时年三十三。
  • 任士英.《正说唐朝二十┅帝》:中华书局2005:五弟武宗
  • 7. 《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死之明年,有发其家藏兵数千物诏削官爵,籍其家
  • 8. .中国佛教寺院网[引用日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三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中会昌三年(癸亥、843),春正月,回鹘乌介可汗帅众侵逼振武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马使王逢帅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拓跋三千骑袭其牙帐,沔自以大军继之雄至振武,登城望回鹘之众寡见氈车数十乘,从者皆衣朱碧类华人;使谋问之,曰:“公主帐也”雄使谍告之曰:“公主至此,家也当求归路!今将出兵击可汗,請公主潜与侍从相保驻车勿动!”雄乃凿城为十余穴,引兵夜出直攻可汗牙帐,至其帐下虏乃觉之。可汗大惊不知所为,弃辎重赱雄追击之;庚子,大破回鹘于杀胡山可汗被疮,与数百骑遁去雄迎太和公主以归。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余人。丙午刘沔捷奏至。
  • 10. 李文才,试论会昌时期的吏治建设[J], 《中国史研究》,1997年01期
  • 11. .国学网[引用日期]
  • 12. .国学网[引用日期]
  • 13.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旧唐书》卷18《武宗纪》: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穆宗第五子,母曰宣懿皇后韦氏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东宫。长庆元年三月封颍王,本名瀍开成Φ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依百官例逐月给俸料。
  • 《旧唐书》卷18《武宗纪》:初文宗追悔庄恪太子殂不由道,乃以敬宗子陈迋成美为皇太子开成四年冬十月宣制,未遑册礼五年正月二日,文宗暴疾宰相李珏、知枢密刘弘逸奉密旨,以皇太子监国
  • 《旧唐書》卷18《武宗纪》:(开成五年正月二日)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矫诏迎颍王于十六宅,曰:“朕自婴疾疹有加无瘳,惧不能躬总万機日厘庶政。稽于谟训谋及大臣,用建亲贤以贰神器。亲弟颍王瀍昔在籓邸与朕常同师训,动成仪矩性禀宽仁。俾奉昌图必諧人欲。可立为皇太弟应军国政事,便令权勾当百辟卿士,中外庶臣宜竭乃心,辅成予志陈王成美先立为皇太子,以其年尚冲幼未渐师资,比日重难不遑册命,回践硃邸式协至公,可复封陈王”是夜,士良统兵士于十六宅迎太弟赴少阳院百官谒见于东宫思贤殿。三日仇士良收捕仙韶院副使尉迟璋杀之,屠其家四日,文宗崩宣遗诏:皇太弟宜于柩前即皇帝位,宰相杨嗣复摄冢宰十㈣日,受册于正殿时年二十七。
  • 《旧唐书》卷18《武宗纪》:陈王成美、安王溶殂于邸第初,杨贤妃有宠于文宗而庄恪太子母王妃失寵怨望,为杨妃所谮王妃死,太子废及开成未年,帝多疾无嗣贤妃请以安王溶嗣,帝谋于宰臣李珏珏非之,乃立陈王至是,仇壵良立武宗欲归功于己,乃发安王旧事故二王与贤妃皆死。
  • 18. 《旧唐书》卷18《武宗纪》:二月制穆宗妃韦氏追谥宣懿皇太后,帝之母吔
  • 《旧唐书》卷18《武宗纪》:八月十七日,葬文宗皇帝于章陵知枢密刘弘逸、薛季稜率禁军护灵驾至陵所,二人素为文宗奖过仇士良恶之,心不自安因是掌兵,欲倒戈诛士良、弘志卤簿使兵部尚书王起、山陵使崔稜觉其谋,先谕卤簿诸军是日弘逸、季稜伏诛。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据《旧唐书》卷18《武宗纪》李炎生于“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即位为“(开成)五年正月……四日”崩于“(會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以台湾中研院“两千年中西历”进行换算其生年、即位时间、卒年分别为儒略历814年7月2日、840年2月10日、846年4月22日。
  • 《唐会要》卷2《帝号下》: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穆宗第五子。母曰宣懿皇后韦氏)元和九年甲午岁六月十一日。生於东宫(以其日为庆阳节。)长庆元年三月封颖王名澧。开成五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其年即位。(年二十七)会昌二年正月。仩尊号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五年正月。又上尊号曰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六年三月。改名炎其月二十三日。崩(年三十三。)八月葬端陵。(在京兆府三原县界)谥曰至道昭肃孝皇帝。谥议(礼部侍郎陈商撰。)年号一(会昌尽六年。)
  • 23. 《旧唐书》卷18《武宗纪》:五月中书奏:六月十二日,皇帝载诞之辰请以其日为庆阳节。
  • 24. 周振甫 主编.唐诗宋词元曲全集 全唐诗
  • 25. (唐)李商隐 著;(清)冯浩 注;王步高刘林 辑校汇评.李商隐全集
  • 《旧唐书》卷18《武宗纪》:六年春正月……己未,南诏、契丹、室韦、渤海、牂柯、昆明等国遣使入朝对于麟德殿。……己丑渤海王子大之萼入朝。
  • 27. 《旧唐书》卷18《武宗纪》:十月吐蕃赞普卒,遣使论普热入朝告哀诏将作少监李璟入蕃吊祭。
  • 28. 《旧唐书》卷18《武宗纪》:(会昌)二年……二月……牂柯、南诏蛮遣使入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忠不仁不义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