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资本兵法先生的中国规划受欢迎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纵横统一说刘文华与费肯杰经济法学理论比较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文华大系统应时而生,助力中国民企系统化经营
导语:文华大系统的创始人,文华投资集团的董事长刘文华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产融结合知识的传播,至力于帮助中国民营企业走入用系统经营公司的国际化企业模式。
(图:2016年9月,文华投资集团与新华网正式签约)
文华投资集团的使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全球华人企业家&用实际行动,通过金融和资本运作的力量,打造一个国际化的无边界金融城堡,助推中国成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主导者,为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努力工作。&
文华投资集团以&海纳川穹&的胸怀,吸引各界企业英才,公司分布在全球的企业顾问超过1500人,正在为20000家以上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直接或间接管理的总资产超过15亿美元,是一家立足于长期规划,投资风格相对稳健的投资机构。
文华投资集团以人为本,仅对符合刘文华董事长总结出全球普适价值观的企业家进行投资:&合法、正面、共赢、不谈论政治、不攻击他人的基本原则;低调、务实、执着、海纳川穹、做到最好的企业家精神;感恩、分享、添柴火、爱国的企业家行业习惯&,自2009年起,文华投资集团现在已经直接参股投资的公司超过200家。
新华网是中国影响力巨大的权威媒体,在中国以及整个华人世界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据了解,双方将在全国举办一系列的大型活动,推动中国工业与工业设计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大国崛起!中国规划!文华大系统提出全球39个字的普适价值观,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中国规划&是广东文华金融研究院刘文华院长在全球第一个提出的,并在30余个城市和海外3个国家的华人中进行演讲。&中国规划&也代表着中国经济未来要走的方向。&中国的强盛,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种共赢。&
从资本兵法到中国规划,文华投资集团一直立足于全球经济的战略思考,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尽一份力,做一点事。
如何做&中国规划&?中国规划就是在全球进行经济发展趋势的前端拦截,让美国成为中国的设计部、亚非拉成为劳动力工厂、全球都成为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全球的共同的信念,这就是文华提出的39字的普适价值观:合法、正面、共赢、不谈论政治、不攻击他人、低调、务实、执着、海纳川穹、做到最好、感恩、分享、添柴火、爱国。
刘文华先生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资本导师,帮助数千家企业进入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让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拥有海外品牌相同的资本基因,让民族品牌在与国际品牌竞争不再是&小米加步枪&,而是用同样的资本工具进行公平竞争。在文华大系统《资本兵法》的带领下,中国出现了上百个讲企业资本与上市的平台培训机构,在文华大系统《资本兵法》《资本英雄》《中国规划》《大同世界》系列研讨会的教育下,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懂得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国家营销,什么是站在无边界金融城堡的高度来思考全球事业。
文华的发展,总是令到很多同行和竞争对手,以及某些别有用心的海外势力心神不宁,总是用各种不光彩手段阻碍文华大系统的发展, 他们不希望中国有这样一个教企业家爱国、指导企业家如何报团、指引中国企业如何去国际市场展开竞争、他们希望中国的市场是国际资本不设防的蛋糕,随时任他们自由蚕食。
文华大系统的出现让许多的行业细分市场形成民族品牌的龙头,形成民族品牌的产业资本。
文华大系统在中国的经济领域,为民族企业打造了一个牢固的金融城堡,文华会员所在的众多细分市场让外资无所立足。
自2013年起, 某些势力不断怂恿国内的大V和笔杆们开始黑文华大系统, 开始动用各种利诱文华核心的成员,不断进行各种蛊惑。
有一些人没有坚持住,离开了,有一些人被迷惑了,开始同流合污,但是更多的民族企业家坚定地向着使命前行。
文华大系统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考验,不断地变得更完善、不断地变得更强大。
企业强、中华兴, 只有中国民营企业家们真正强大了,能够全部齐心协力抱团了,中华民族才是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林。
责任编辑:cj-101
本文关键词:
延伸阅读:Bigorangemedia 大马第一免费中文商业周报
被誉为《中国规划》理念第一人 刘文华(Liu Wen Hua) 历经一年的锤炼成长 全力打造落地实操的兵法
在中国(China)被誉为《中国规划》理念第一人的刘文华(Liu Wen Hua)经过一年的总结及锤炼之后,让升级版的《资本兵法》必将更加完美。更难能可贵的是,刘文华院长将亲自登台诠释兵法,按照“一个优质系统、一个政府项目、一个上市企业”的标准全力打造落地实操的兵法,值得期待!《大橙报》也特别在这个万象更新的全新2015年里,特别报道刘院长的最新消息。
在中国(China)被誉为《中国规划》理念第一人的刘文华(Liu Wen Hua)是一位爱国企业家,他本着一颗爱国的心创办了《中国规划》以及中国爱国企业家联盟,目的便是为了将诚信爱国的企业家们团结在一起,在把自己的事业做到最好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中国规划》的核心价值和内容是由“39个字”组成,即“合法、正面、共赢、不谈论政治、不攻击他人、低调、务实、执着、海纳川穹、做到最好、感恩、分享、添柴火、爱国”。
马来西亚《大橙报》一直持续关注着这位爱国企业家的最新动态,为华人第一时间传播刘院长所提出的《中国规划》理论。
此外,刘院长也是《资本兵法》的创始人,这大系统在历经一年的锤炼成长,再加上刘院长一年来的总结提炼,升级版的《资本兵法》必将更加完美,因此,从中国爱国企业家联盟第63期开始,刘院长将亲自登台诠释兵法,并按照“一个优质系统、一个政府项目、一个上市企业”的标准全力打造落地实操的兵法。
顾问团作为兵法财富背后的故事,将与刘院长零距离互动,共同实现“三个一”的落地实操,必将带给会员们更多的收获和更大的成长。
由刘院长所亲自主导及设计的《系统力量》研讨会,倾注了刘院长和中国爱国企业家联盟对中国企业家成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深切的关怀,这是奉献给爱国企业家的又一宏篇巨献!
《系统力量》研讨会也依托刘院长所倡议的39字的普适价值观、针对强化系统建设而设计,以实现文华大系统神圣使命为终极价值。
这研讨会将帮助企业家提升觉察心态,面对挑战的能力,强化和提升大系统文化的品质和格局,从大系统“道”的成长出发,促进“没有管理的管理”的管理文化落到实处,同时还能帮助大家把建系统的方法和步骤有效落地。
由刘院长亲自主导及设计
论坛及研讨会排满一整年
刘文华院长是中国新金融模式的设计者及实践者,以“先知先觉”的超强悟性破解了东方人对金融领域的迷思,并用全新的金融思维为东方企业设计出一整套模式,帮助企业插上资本的翅膀,让企业家们成为飞得更快更好的“巨人”。
刘文华提出的“中国规划”理论已经获得业界权威人士和民间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他立下宏愿要在2030年通过文华大系统建立一个全新的全球金融模式,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2015年将是刘院长心忙碌的一年,因为由他主导及规划的活动行程已经排满了一整年。2015年伊始,首场“文华大系统论坛”已经于日在上海(Shanghai)隆重举行,主题活动分成本个板块,即《企业诊断会》、《中国规划》以及《资本兵法初级研讨会》。
在这次的论坛上,老财神吴毓隆也上台分享,内容包括中国爱国企业家联盟39字普适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巨大影响;深刻认识企业资本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详解企业的“藏宝图”系统经营思路,让企业不做任何改变情况下获得10倍增长的真实案例,挖掘企业潜在的70%的利润等。
至23日,举办中国爱国企业家联盟第二期《系统力量》第一阶段研讨会,地点为广东省清远市清新花园酒店。接着,中国爱国企业家联盟会继续举办更多的活动。
中国爱国企业家联盟的资讯显示,凡是中国爱国企业家联盟大论坛,大系统正式会员终生免参会费,会员可邀请非会员参加,人数有限按发出的信息为准。
(C)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查看: 210863|回复: 523
【完整版--全部图片】刘文华先生临汉碑五种(重编)
刘文华艺术简历
刘文华艺术简历
  刘文华,195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委、隶书本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四、五、六届书法展获&全国奖&,第四、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获奖。八十年代以来,开始参与国内外各种艺术展事和活动。自八十年代中期,专职从事书法的教学、研究、管理工作,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展览,编写出版多种字帖、教材、教学光盘等。1996年随北京杰出青年代表团访问台湾。1998年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2000年随文化部代表团赴意大利参加艺术节,并在意大利都灵艺术学院讲学。2004年11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赴香港讲学并举办个人书法展
[ 本帖最后由 zhch 于
17:43 编辑 ]
临帖的程序与方法
临帖的程序与方法
& &&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书法的发展始终遵循着一条千古不变的规律,即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探索这一规律,如果从东方文化的发展特性来看,则可以说它贯穿了传统文化中的各个领域及发展的每一时期。
就书法而论,书法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之一,其发展的基础就是以继承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书法中所蕴含的各种理念、审美倾向、技巧手段等等,能在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探索中得到解读与借鉴并求得发展,正是因循了这样一条原则。
& && &&&临摹古代优秀的书法典经之作,正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必须步骤。应该说,背离了这条路则一事无成,轻视了这一方法将事倍功半。纵观历代有大成者,其正果之由正源于此,他们无一例外地将临摹贯穿到了对艺术追求的一生之中。
& && &&&一、临摹程序:包括对临、背临、意临
& && &&&1、对临:即指写实意义上的临写,也称作实临。其目的在
于对古法的仿效,越似越好、越熟越好。此阶段的临习,讲求细腻、精到、准确,这样有利对古法由宏观到微观的理解领悟,有助于强化训练技法的表达能力。此过程作为临习取法的基础程序之一,只在“取”而不在“守”,是吸收古法的手段。
& && &&&2、背临:指在实临基础上的强化训练过程,有助于对已学知
识的记忆和熟习。实临表现为“学”,背临则表现为“会”。此中力求准确、熟练、自如、轻松。此过程,作为临习取法的熟练程序,意在由生到熟,准确灵活。是变古法为己法的必要手段,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之一。
& && &&&3、意临:指在实临、背临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古法,消化“常法”的试验过程。此阶段重点强化用笔的灵活与墨法多变。其特点为“宏观”—所习法度不变,微观—笔墨情趣变。其作用主要体现为试运用或运用前的准备,以达到取法—用法—化法—合法的目的。此过程是创作前的训练步骤,有助于发现培养艺术风格、艺术个性,提高未来书作的情采及表现能力。
& && &&&二、临摹方法:指临摹时,要善于正确运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其学习效率。
& && &&&1、选字。
& && &&&通常人们习惯通临字帖,通临字帖的方法不够科学,虽然书写数
量大速度快,往往容易将临帖变成“抄帖”最终影响其学习的效果。此种抄书式的方法,难以达到学习者对技法的学习与强化目的,收效甚微。通临的方法较适用于对古法、章法及贯通之趣的学习研究。而选字临习,则更有助于对单字单点画的学习研究、理解与把握。数量可多可少,其方法为按字的偏旁部首分类,选择在字法、笔法、字形、结构、风格等方面有代表性地字作为重点来学,使每个字的技巧,通过反复习练而得到强化,直至熟练。继而再以背临、意临的方法深入练习,达到实破重点,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做到循规律而渐进,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以避免临摹取法的盲目与机械。
& && &&&2、放大原字。
& && &&&临习时将字的尺寸放大,避免与原帖字一样大或较字写小。古代碑帖文字以实用为初始,一般字较小,现代人用古法书写创作,多以艺术表现为目的。对艺术而言,技法只是书写手段,用古法书写是基本原则,故取法时将碑帖字放大有利对古法的认识理解,放大书写也利于技法手段的强化猎取,反之,则效果不佳。
& && &&&3、重点的选择与把握。
临帖亦须有重点,重点可划分时段,分长期重点与短期重点,长期重点即主攻方向,短期重点即短期内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目标。临帖应避免朝三暮四,浅尝辄止。盲目临帖所带来的是无效的实践与付出。把握重点,贵于胸中有数,字形及笔法是书写文字的二大要素,属于临习中的重中之重。无论临帖数量与时间有多少,以求得字形和笔法二大要素的实效为重点是临帖的核心。将临帖的数量与时间作为“功夫”是一种盲目与肤浅。故重“质”轻“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涉博取深要有科学方法的支撑。应该说,书法运用技艺,表达情愫,传输思想,展现风采,其内涵是文化。因此,临帖做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十分严肃,过得临习关,才可言书艺。
[ 本帖最后由 zhch 于
15:07 编辑 ]
-----------------------------------
得汉碑之气&&扬隶书之光
——《刘文华临汉隶五种》
  1984年秋,在郑州举办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书法展览》,参加展出的国家和地区有20个,展出作品一千余件;当时国际上几乎所有重要书法家都拿出了精品参展。由于种种因素制约,此后任何国家和组织再也没有可能举办如此规模和高规格的展览。在令人目不暇给众多作品中,有一件尺幅并不大、以《张迁碑》意创作的作品,给我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文字并不多,然而却厚重而灵动,规范而富有变化,深得汉碑淳厚之气,又透出只有我们这个时代对汉碑独特追求的新的意味,作者的基本功力,对古代优秀碑刻的理解、消化、融会能力,令人赞叹不已。从那时起,此件作品作者的名字刘文华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后来,我为学生讲课时,临了大量隶书作为范本,从秦汉隶书到清代几大家,从民国的几位书法家一直临到当代刘文华,何以如此?除对古代碑刻、法帖崇拜外,对刘文华也一直有一种仰慕之情。但那时仅只限于心仪,未能一唔,故常视为憾事。
  人与人如果是朋友,大概是由于缘分、天数。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同在书协系统工作关系,我与文华终于有一天邂逅了,一见面,几乎不用介绍,便如老友相逢。如果我不避讳什么的话,那是一种多年来互相倾慕、互相尊重因而使双方的思想、感情、灵魂乃至整个人所辐射出的信息(中国古代称为“气场”)的自然碰撞、交融,不用什么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用过多的叙述,我们就已经是朋友了。此后,我们之间接触越来越多,友谊也逐年加深。为什么会如此?记得一位著名作家说过:男子汉之间的友谊是事业上的相互崇拜,人格上的互相征服,说透了,也就是人格的力量和艺术成就。与文华交往,我特别崇尚他的为人,豪爽、大气、有雅量,且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处人处事。文华以其人格力量作为底气,为其更深刻地探究到汉碑的精神铺垫了深厚的底蕴,由此,在其作品中充满了汉碑的厚重大气,而“厚重大气”,应该说是汉碑之灵魂,许多写隶书者不明于此,或者说不具备此精神气质,故写隶仅限于皮相,仅得其形,或欲变而无法,将隶书非本质方面夸大,“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从而古法尽失。这种状况大概与其它书体在当代的得失原因相近。
  文华从70年代中期起,受其老师刘炳森先生的启蒙,攻汉隶近30年,且在艺术“度”的把握上十分得体。他所写隶书,虽早年主要来自《张迁》,而并未一味沉迷于此,他广泛吸纳古典精华,从《张迁》到《礼器》,从《西狭》到《石门》,从《曹全》到诸摩崖,多年来,一直沉醉于隶书经典作品之中。沉醉于古代经典,是成就艺术大家的重要前提,不少人不明于此,只是在经典作品中浅尝辄止,这就使得许多人停留在书法殿堂之外;也有不少人明于此理,但其中绝大部分又做不到对经典作品下大功夫、狠功夫、死功夫进行研究与临习,故这些人虽有成就,但只是“小成”:有的是面对传统纳而不解,有些则是聪明人写聪明字,小巧地变化一下而已。历史上凡成“大家”者,无不是大功夫加悟性,狠功夫加灵气,死功夫加活参,整个身心与碑帖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参互融,精神渗透,沉醉其间,从而真正悟到经典碑帖的性灵,使自己心中和笔下爆发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文华多年的艺术实践,使我看到了当代书坛中青年作者群中的一位正在走向经典的颇具才华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作品用笔之精到,变化之丰富,气势之宏阔,意味之淳厚,在当代颇为突出。我们可以举出一些当代以隶书成名的书家,如龚望、沈定庵、孙其峰、沙曼翁、王学仲、刘炳森、张海、王宝贵等,而将刘文华置于其中,虽则年轻,却同样熠熠闪光。他们继承、吸纳了汉代隶书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并可与以复兴秦汉碑版为尚的清代隶书大家相颉颃,至少,我们这个时代的有幸看到过许多清人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如秦汉简书,新出土的碑刻,大量的民间文字等,当代人的艺术视野更广阔,思想也更活跃。在拿今天的作品与过去作品作对比时,我从来不用“超过”、“进步”的词汇,因为新的东西很难“超过”过去,艺术上的变化也不存在“进步”、“非进步”之说,但以上所提及的以隶书为主的书家至少可以代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说是不言而喻的。
  我说了以上这些话,也许会有人认为感情色彩太浓,但我历来评论当代书家时,一直是将其置于时空的大的文化环境之中,从艺术上做对比,从要格及人生活的环境上找渊源,将一个真实的作者置于应有的位置上。读者可以找到不少文华的作品,包括参加国家级书展和国内外一系列重要书展上的作品,应该说是相当优秀的。如果朋友们还感到论据不充分的话,那么请看当即要出版的《刘文华临汉隶五种》,则会对文华有一个更为完整、系统的认识。这五种汉隶为《石门颂》、《礼器碑》、《西狭颂》、《曹全碑》、《张迁碑》。此五种汉碑均为汉代最优秀的碑刻,《石门》的开张,《礼器》的典雅,《西狭》的野逸,《曹全》的秀美,《张迁》的稚拙,代表了汉隶中五种不同典型的风格。凡学隶书者不可不写汉隶,凡写汉隶者不可不临好此几家,可以说是多年来人们总结出来的关于学隶的共识,也是被书法界认可的经验之谈。但具体如何临则各有各的见解。有人实临,结体、意味不走样,如肖娴临《三石》、(《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而何绍基临《汉碑十种》,虽则每种均似原碑,但又都是何氏笔法,几近于创作;刘炳森临《乙瑛》,真实无误,尽得汉隶形意。而刘文华所临,整体上说为八分实,二分变,大致介于何绍基与其师刘炳森之间,每种都达到了令人击节的形似。形似,这也应当是所有学书者首先要做到的基本点。另外,文华所临五种碑刻的用笔,也各有各的特点,该方的方(《张迁碑》),该圆的圆(《曹全碑》),有的强调雁尾(《礼器碑》),有的则纯以中锋行之(《石门颂》),有的则方圆兼用(《西狭颂》),可谓笔笔到位,一丝不苟。然而细细品位,又绝非纯粹的忠实复制,每种临本上又或多或少找到些文华自己的影子:用笔的潇洒自如(或者说自信)和起承转合的微妙变化;用墨干湿浓淡分寸感的掌握,仿佛使人听到了毛笔与宣纸之间的摩擦声。如果我们一页页慢慢地翻看,则如品佳茗,如尝美酒,如饮山泉,应当说是一种眼睛与心灵的双重享受,是会令欣赏者心醉的。我有幸先看到了原作,厚厚的五大本册页(实际他临有十数种,只不过先出版五本罢了),我看了足足一个晚上,观看临本竟然使人兴奋,所引发的激情甚至不亚于欣赏他所创作的各式各样的作品,这是在我的艺术经历中很少有过的现象。我相信,现代印刷术的进步,广大读者在欣赏这五本临作时,也会有与我同样的感受。文华的恩师欧阳中石先生对文华的才艺一直予以鼓励,他曾为册页题写了如下一段文字:“于汉碑隶书中,文华逗留有年,其中趣旨颇知消息,字形字势,酷以求之,而于笔墨之间更蕴神秀之气。此册唯惜不甚发墨耳”。短短的几句话,对文华的隶书成就进行了高度概括,胜过我的数千言文字。
& &  有人认为当代隶书创作不景气,实际仅看到了表面:国家书展及各种展览中行草书占的比例较大,而篆隶较少,是事实,但细观之,隶书水平并不比行草书差,也可以说甚至更为出彩。这种判断不是凭空想当然,而是有事实根据,请细看今年所举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展和全国首届青年书展,其中的隶书作品之精,确是很令人震惊的。而所入选的一些隶书作品中,我们可以或明显或隐约地看到或者说感觉到刘文华书风的影子—他的审美视角,他的变化规律,他的创作走向,都在影响并会继续影响着当代书坛。这五本临汉隶的出版,一来可证明文华对古代继承的功夫,而其中所临《石门颂》及每册后所附文华临写汉隶的实录光盘为意临,则可看出其在经典作品基础上用笔用墨及结体变化之能力。从实临到意临,再到创作,是学书者从学书的初级阶段一步步走向艺术殿堂的必由之路。从文华所临其它四本碑帖到临《石门颂》,再到文华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创作,我们会从中找出一条正确的学书之路,并可清晰地看出从经典作品到现代艺术语言的变化过程。我在教学生创作时,总有人问,如何临帖,临帖之后又如何应用于创作,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其间的规律有哪些,等等等等,回答这些问题有时要花很长时间,仅用口头语言或用文字写出也不一定能说得清,但看到文华的五种汉隶临本后,应当说为以上的问题提供了答案,所有的学书者都能从中受到教益—它是无言的教科书,也是融古典精华、当代审美追求以及艺术家个人三者为一体的精美的艺术品。中国历来将不同的优秀临古杰作都视为具有相当高艺术价值的珍品,这是中国书法史上颇为独特的优良传统,文华这五册临本(也许今后还会继续出,我就曾动员他出至少十本),也应如是视之。
& &  十九年前国际书展上首次看到文华的作品:五年前,在张海先生倡议、中国书协支持下,我与文华曾具体负责组织全国隶书学术讨论会和全国首届隶书展;这次文华出版数册隶书临作,又约我作序,从首次见到作品被其征服到后来的每次见面与合作,我均视为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当然,有了人格上具有魅力、艺术上颇有才华的书家为朋友,更应当说是人生一大幸事。由于明天出差,连夜匆匆写了以上一些话,也是学习隶书的一点心得,并以此与书法界的朋友共勉。这里未论及到文华的行草书,其实以隶书名世的刘文华其行书、草书也是相当有特色的,待今后有机会再说罢。
& &  是为序。
& && && && && && &&&         & & 日子夜急就于中州挥云斋
[ 本帖最后由 zhch 于
15:10 编辑 ]
刘文华先生临《曹全碑》册页
[ 本帖最后由 zhch 于
15:16 编辑 ]
(91.63 KB, 下载次数: 542)
15:13 上传
(93.09 KB, 下载次数: 484)
15:13 上传
-----------------------------------
[ 本帖最后由 zhch 于
15:35 编辑 ]
(84.25 KB, 下载次数: 451)
15:35 上传
(84.35 KB, 下载次数: 469)
15:35 上传
-----------------------------------
[ 本帖最后由 zhch 于
16:04 编辑 ]
(88.37 KB, 下载次数: 453)
15:35 上传
-----------------------------------
[ 本帖最后由 zhch 于
16:03 编辑 ]
(87.05 KB, 下载次数: 428)
16:03 上传
-----------------------------------
[ 本帖最后由 zhch 于
16:01 编辑 ]
(82.96 KB, 下载次数: 437)
16:01 上传
-----------------------------------
[ 本帖最后由 zhch 于
16:00 编辑 ]
(78.67 KB, 下载次数: 424)
16:00 上传
-----------------------------------
[ 本帖最后由 zhch 于
15:49 编辑 ]
(84.96 KB, 下载次数: 410)
15:49 上传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文华临张迁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