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弈常书欣小说免费有些小说为什么没有电子版

(相忘勿念)
(时钟的柳橙)
(于此海棠酒)
第三方登录:常书欣:我当过坏人 所以我了解犯罪(组图)
(原标题:常书欣:我当过坏人 所以我了解犯罪(组图))
常书欣近照《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实体书封面  《余罪》这个警匪故事 余罪这个别样警察
  用两个版的篇幅来报道一个非著名作家——还是曾被人蔑称为“写手”的网络作家——对于本报来说,是第一次(上一次用两个整版报道的作家,是大神刘慈欣)。其实一开始,记者也并没打算要写这么多字,但是随着采访的深入,常书欣,这个网络作家经历的曲折、离奇,引起了我极大的探究兴趣。
  按照一般人的人生轨迹,他现在应该是一个 “抠脚大叔”,和作家这个身份有天壤之别,但命运的兜兜转转,竟让他闯入文坛,成为一个有着数百万粉丝的“作家”。
  但,光靠这一点,还够不上两个版的分量。更让记者感叹的是,他很有可能在我们已知的如繁星般的文学人物中,增添了一个新的艺术形象。
  常书欣写了一个关于警察破案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叫个余罪的警察。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警察这个身份,天然象征着正义、公平和秩序,所以,固有的警察形象,一般也比较“高大全”。近些年,为了让形象更加生动和真实,作家会给他们安排一些小缺点,暴躁、粗心、粗鲁之类,然而我们一望便知,这是个绝对意义上的好人。
  余罪不是这样,出身小商贩家庭的他,身上充满着小市民的庸俗和狡黠,坑蒙拐骗、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好利忘义。即使他上警校,初衷也是父亲认为他身披警服,能让自己的水果店生意更加方便,而不是他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一个道德底线低、纪律意识淡漠的人,说他是好人都十分勉强,还能当一个警察吗?
  然而,就成绩来看,他偏偏是个很优秀的警察。大案、要案破获无数。但当所有的一切,在阅读的快感消退之后,也让我们思考,警察意味着什么?书的开头有一句话:“警中有位前辈告诉我:慈不掌兵,善不从警。好人当不了警察,因为善良在作奸犯科的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懦弱。”警察要干什么?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这是这个职业最本质的要求。所以,警察不偏向富人,也不偏向穷人,他站在法律这边;警察不是要帮助某种特定的人群,他只帮助守法的人;他保卫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守护秩序——或者说,对警察来说,秩序就是最大的正义。除此之外,我们对于警察任何的想象,仅仅是自我催眠。
  哦,还有,促使我们大篇幅报道还有一个小小的理由——很多人都不知道,常书欣是山西晋城人。现在,至少在网络文学这个领域,山西作家和别的什么省的作家,已不再有地域上的明显差别。我不知道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话说了这么多,书好看才是硬道理。作家马伯庸夸赞常书欣:“他讲故事的手法,好似一团夺命冰蚕丝,轻轻柔柔就把你缠住,你越挣扎,就越紧张,根本分不开,停不下来。”我和常书欣的访谈,就从他这本有魅力的书开始了……
  2015年年底,一部名为《余罪:我的刑侦笔记》的小说突然爆红。
  其实,早在实体书出版之前,《余罪》就蝉联腾讯创世中文网连续两年总榜冠军,并登上了百度风云榜小说榜的前十名。
  作家马伯庸评价该书“是一部刑侦小说,也是一部推理小说,更是一部市井众生相。”在盗墓、校园、言情题材大热的当下,极少有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能引起大家如此大的关注。
  现实题材的小说不仅需要作者有过人的文笔、犀利的见解,更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余罪》中,从混迹人群的扒手,到躲藏在深山中的悍匪,从横行街头的流氓,再到穿梭于海岸线上的毒枭……这些远离普通人生活的情节,作者常书欣都信手拈来。这就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常书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有过什么样的经历,能把底层小人物还原得如此惟妙惟肖,还能把犯罪和监狱勾勒得那般栩栩如生,书中各种对犯罪手法的描写,连真警察都误以为他是同行……
  旧历年年尾,空气中还未弥漫起鞭炮的气味,记者几经辗转联系到了常书欣。彼时他身处家乡晋城市沁水县,正忙活着为年节做准备。
  A 粉丝都是真警察但他对警察敬而远之
  山西晚报:打从准备采访你开始,我就天天在读你的小说,真是太吸引人了,昨天我都熬通宵看了。
  常书欣:哈哈,我的女粉丝还真不多。
  山西晚报:为什么你的读者男性居多?
  常书欣:男孩子从小心里都有个英雄梦,而我的小说本身就是成年人的童话,有代入感。《余罪》又是个草根英雄的故事,在某些方面满足了普通人的理想。
  山西晚报:听说在你们县里,整个刑警大队差不多都是你的粉丝。他们是怎么追捧你的?
  常书欣:几个小伙子追着我要签名书,有一回还开着警车来找我,吓了我一跳。
  山西晚报:有外省市的警察粉丝来找你吗?
  常书欣:山东、河南有粉丝来过。2013年10月份,有二十几个粉丝过来聚了聚。其中有一位跟得很久了,《黑锅》写出来的时候他就追过。
  山西晚报:这位也是警察吗?
  常书欣:嗯,他是一位防暴警。
  山西晚报:为什么警察们这么喜欢你呢?
  常书欣:因为我写的小说真实感强,所以收获了无数警察粉丝,他们还以为我跟他们是同行呢。其实,每次一问到这个,我就脸红。
  山西晚报:为什么要脸红啊?
  常书欣:我没当过一天警察,倒是被警察逮过……公安厅下属一个内部发行的刊物联系过我,他们以为我是省警校毕业的,想让我写专栏,但我谢绝了。
  山西晚报:为什么?
  常书欣:有点不好意思。万一查出案底来,多难为情啊。我对警察的态度是:尊敬,但敬而远之。
  B 蹲过“号子”,做过牢头那段经历造就了《余罪》
  山西晚报:你所说的“案底”是什么意思?你说你之所以写监狱写得好是因为你坐过牢,写犯罪写得好是因为你犯过罪,这是真的吗?
  常书欣:是真的。我其实是个坏孩子……被警察叔叔逮住教育过。我从初中开始就进过派出所。高中更叛逆,有过一段离家出走的经历,那时候流行港台片,看得多了,我就想偷渡过去。1993年吧,我流落到广州,就像余罪初到广州时那样,不过我更糟,因为抢夺罪被判了8个月监禁,所以有机会见到了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毒贩、小偷、造假的、杀人放火的、当鸡头的等等。
  山西晚报:你在监狱里时也像余罪一样,当过牢头吗?
  常书欣:那时候年轻,能打……自然就是一号人物了。不过这不是好事,我一般都羞于说出来的。人性赤裸的环境中,生存是第一要务……其实我的那段经历就是余罪的原型。
  山西晚报: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经历,都是丰厚的给养。因为有了那样一段过往,所以才有了《余罪》吧?
  常书欣:对,但正因为这种事,断绝了你在正常社会正常生活的途径,招工应聘别想了,考公务员也没门儿。
  山西晚报:所以才下苦功去考大学的吗?
  常书欣:嗯。监狱里出来后我补习了一年。18岁那年,我考上了山西一所大学的英语专业。可惜没读完,就被开除了。
  山西晚报:发生了什么事?
  常书欣:环境会改变人的,从监狱里出来,或多或少我沾染了很多坏毛病。那时候校风相对严,因为打架,我们被派出所关了起来,等出来之后,学校开除的行政通报已经发了。
  山西晚报:好不容易上个大学……
  常书欣:坏事都挤到一块儿了。那年被开除前,我父亲刚刚出了车祸……人生跌到低谷了。
  山西晚报:抱歉,惹你说到这些伤心事。
  常书欣:都是往事了。能坦然地说出来,不用遮遮掩掩,对我本人也是一个释放。有时候会感谢这些苦难,给了我挣扎和重新选择的机会。
  山西晚报:还好你挺过来了,有些人可能就从此堕落了。
  常书欣:大部分会堕落,犯罪就是从这儿滋生出来的,环境的影响、个人的欲望等等。很庆幸,这一次我没有轻易放弃。
  C 干过三四十种工作脑子一热写起了小说
  山西晚报:后来是怎么挣扎过来的?
  常书欣:生存……逼着你去挣扎呗,总得养活自己,总不能还朝家里伸手啊。
  山西晚报:靠什么养活自己呢?
  常书欣:开过出租车,还有那种三轮车,卖过菜,卖过书报,做过电脑生意,后来在电信局装电话,再后来当通讯员,下过煤矿,卖过彩票,推销过保健产品等等等等。在从事写作前,我干了N份不同的职业。
  山西晚报:听说你干过30多种不同的职业。
  常书欣:恐怕都不止……有时我同时做好几种工作,什么挣钱就干什么,没什么可挑剔的。比如卖菜,季节性很强,秋冬赚钱,夏季就一般了。比如卖书报,就是学校开学一两个月的时间做。我根本没有固定职业,看着差不多能挣钱,逮着就干。其实,在小城市里,大部分的小市民都是这种生存状态,都是生活逼出来的,走投无路一回,就什么都会了。
  山西晚报:所以说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生活才是最棒的老师啊。这样的生活你过了多久?
  常书欣:10年吧。2009年以前,一直是这样。在电信局的工作干得稍长一点,但没有机会进编,后来也辞了。
  山西晚报:好多读者和粉丝称呼你为“老常”,看你文风犀利、笔力老到,你从事写作是从2009年开始的?
  常书欣:我是写通讯报道锻练出来的。我为《山西邮电》《通信企业管理》等等写过不少报道,写人物、写营销、写发展等等,和你们记者有点类似。后来改行写小说,算是轻车熟路吧,最起码能坐得下来。
  山西晚报:怎么就动起了写东西爬格子的念头呢?
  常书欣:最初缘于爱好,我喜欢看小说,网络小说兴起的时候,好书不算多,我看书又快,看着看着发现无书可看了。2008年起,我开始尝试着写小故事,那时候网文门槛很低,就进去了。当时确实是脑子一热进去的,根本没敢想能走到今天。
  本报记者 王晓娟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37783条
评论72879条
评论62281条
评论57223条
评论54265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余罪》原著作者常书欣:从网络写手到刑侦小说作家
  □程才
  对于常书欣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会比较陌生,但如果提到去年的热播网络剧《余罪》,大家绝对都有所耳闻。正是这部剧,让原著小说的作者——沁水作家常书欣一跃成为时下最火的作家之一,完成了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网络写手到知名作家的成功蜕变。
  去年,网络剧《余罪》的热播让原著作者常书欣也跟着声名鹊起。
  A 凭借热播网络剧《余罪》一炮而红
  常书欣,原名常舒欣,1975年生,沁水人,山西网络文学院首批“在线作家”。
  去年,一部小说改编的网络剧《余罪》掀起收视狂潮,它的原著作者常书欣也跟着声名鹊起。《余罪》从2013年在网上连载,创下了创世中文网连续两年冠军和百度风云榜小说榜前十的纪录,也是唯一的写实类小说。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节目曾以《余罪:我的刑侦笔记》的火爆为话题采访了常书欣。2015年11月,常书欣写的《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实体书正式上市。《余罪》一书一经推出,首印10万册在预售阶段就被抢购一空,当当网开售第三天就登上了总榜销售第一的位置。之后,更是横扫各大书店和网店的榜单,畅销达50万册。作家马伯庸评价该书是一部刑侦小说,也是一部推理小说,更是一部市井众生相。在盗墓、校园、言情题材大热的当下,极少有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能引起大家如此大的关注。
  日,由著名影星张一山主演的同名网剧《余罪》,在爱奇艺一经上线就引起了收视狂潮,不到10分钟点击量即突破1000万,播出一周后更是突破两亿,成为年内最受瞩目的改编网剧。
  在网剧作品层出不穷的当下,《余罪》为什么会这么火?常书欣表示,一方面和它的选材有关,经过古装、抗战、都市伦理剧的轮番轰炸,观众势必会出现审美疲劳,而《余罪》所选的刑侦题材,让观众觉得耳目一新;另一方面,《余罪》抛开了传统影视作品中警察“高大全”的范畴,剧中主人公充满着小市民的庸俗和狡黠,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这不是一个一开始就是英雄的故事,而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
  B 迫于现实压力走上网络写作之路
  日,常书欣在喜阅书吧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者见面会,现场畅谈《余罪》背后的故事,还对其新作《黑锅》进行了签售。
  初次见面,很难把这个留着长发、挺着将军肚、穿着随意、夹杂着些许江湖气的中年人和传统作家联系起来,这样的形象可能是出现在街头喝酒的烧烤摊上,又或者是下午拥挤的菜市场中,用一句话概括,他本人就像其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接地气。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样的形象跟他的人生阅历有很大关系。“我年轻时是个‘问题少年’,上学时除了没好好学习,剩下的事基本都干了。”说着,常书欣哈哈大笑起来。在写小说前,常书欣干过很多工作:当过保安,卖过菜,下过煤矿,卖过书报,做过电脑生意,开过出租车,卖过彩票,推销过保健产品,后来在电信局装电话,再后来当通讯员…… 根本没有固定职业,什么能挣钱就干什么。正是经过多种职业的磨砺,使常书欣对市井百态非常了解,因而能将小人物形象还原得惟妙惟肖,每个读者都能在他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生活的缩影。当被人问道怎样走上写作这条路时,他腼腆一笑,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也是被逼无奈,当时贷款买房,还欠着十万块钱的房贷。”
  做电脑生意的时候,穷得不行,淡季时一周连一台都卖不出。他每天和电脑待在一起,又不会打游戏,要么就看电影,要么就看小说,由此发现在网上写小说能赚钱。说不清是一种理性的冲动还是一种感性的冲动,2006年,31岁的常书欣开始尝试写小说了。
  然而一切没那么顺利。他的第一部作品《红男绿女》一直写到60多万字都没有签约上架,这相当于全部是免费,那时候他很沮丧。写到70万字时作品终于签约了,常书欣回忆说,第一个月“卖字”他卖了900块,那时候他工作一个月才赚一千多,到了第二月就赚了2000,他觉得写小说能赚点钱还房贷,比打工轻松点儿。
  就这样,在现实的压力下,常书欣加入了网文作家的队伍,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写作,他的生活也被彻底改写。
  C 已完成十余部作品,只钟爱刑侦题材
  这些年,常书欣先后完成了十余部作品,1800多万字,代表作有《红男绿女》、《黑锅》、《超级大忽悠》、《香色倾城》、《余罪》、《第三重人格》等。2016年伊始,《余罪:我的刑侦笔记2》顺势而上,征订数超过10万册,常书欣也一跃跻身一线畅销书作家之列。目前为止,《余罪》系列丛书已经出到第五部,销量超过100多万册。此外,《黑锅》、《仇敌》、《对弈》以及《高人》也已出版,且正在各大网店热卖。
  回忆起过去写作的日子,常书欣感触颇多。几年前,他在沁水县山上找了一个房子进行写作。每天从家骑车出发,经过小河和麦田,10分钟就能到。窗户望出去就是连绵的青山,晋东南的气候很适宜,《余罪》那样的警匪刑侦故事就诞生于这样一个地方。
  当被问到有没有尝试创作其他题材的小说作品时,常书欣爽朗一笑:“我从小就喜欢刑侦电视剧,我也只会写刑侦类小说,以前也试过其他类型,都不拿手。拿《黑锅》举例吧,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吃货’,原来想写一个美食类的小说,写着写着就变成刑侦题材,而且刑侦小说对我来说不仅好写一些,读者看着也过瘾。”
  由原来的“玩玩”到现在的信手拈来,常书欣为此也下了一番工夫:上网查找公安部门公布的案卷,研究罪犯的作案手法;和当警察的朋友们聊聊天,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读者交流群里的读者们交流小说的内容,弥补内容的漏洞;经常看国内外的刑侦影片……通过慢慢的积累,他的文笔逐渐变得犀利老道,能够抓住读者的心。
  常书欣的小说中,从混迹人群的扒手到躲藏在深山中的悍匪,再到穿梭于海岸线上的毒枭……这些远离普通人生活的情节,阅历丰富的常书欣都信手拈来。有趣的是,常书欣的作品让许多警察成为他的粉丝,有些人甚至主动找他倾诉自己的故事。“现在不缺警察故事的灵感了”,常书欣笑道。
  D 坚持用写作传递正能量
  网剧《余罪》火了,常书欣渐渐被人们所熟知,作为目前刑侦悬疑剧最有潜力的IP作者,他手中的作品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日,《余罪》第二季在爱奇艺播出。而他的另一部刑侦题材小说《黑锅》改编的电视剧《警察锅哥》也预计会在今年3月份正式播出。
  只要故事好,读者喜欢,自然而然就会有制作单位愿意为它买单。对于名气大增,常书欣表现得很淡然,他表示日后只会专注在写作上。“我个人还是不要参与的好,过度的商业化会影响创作,不能哪样赚钱就奔去干哪样,我还是很享受写小说这种天马行空的感觉。”常书欣说,写了这么多年,感触最大的是,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文字世界,摸到了思想自由的边儿,相比于以前漫无目标地打拼,生活变得丰富而且更有意义了。
  “突如其来的走红对你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面对提问,常书欣自嘲地笑道:“除了偶尔会来几个热心读者或是采访记者,我的生活和平时没太大差异,该和朋友喝酒喝酒,该创作创作。老婆和女儿也不看他写的小说,她们一个喜欢看电视剧,一个喜欢看《盗墓笔记》。”
  成名之后,对常书欣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让他知道了现在应该做什么事情,“我之前尝试过许多事情,现在才发现还是写书创作适合我,我也喜欢写书,现在只想把书写好,把这件事做好。”
  常书欣的信念很坚定——一个作家的创作,要坚持传递正能量。离开了正能量,再华美的文字堆砌也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考验。他说,日后将继续握紧手中的笔,不忘初心。
晋城新闻网微信
晋城新闻网app
[ 责任编辑:
太行日报社版权申明
《太行日报》、《太行日报·晚报版》和晋城新闻网版权归太行日报社所有,报纸和网站发布的独家新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以侵权追究责任!常书欣,常书欣最新作品集,常书欣小说txt打包下载-八零电子书()
您现在的位置: → 常书欣作品集
“ 常书欣 ” 的文章列表
总点击:112399
作者:分类:诗歌文集
状态:已完成 更新:16-12-27 最新章节:终章 岁月易老
总点击:52530
作者:分类:诗歌文集
《超级大忽悠》简体出版,书名《高人》,中国戏剧出版社发行。
状态:连载中 更新:13-05-26 最新章节:写在完本后的话
总点击:36266
作者:分类:魔法校园
吃喝是为了活着,活着首先得吃好喝好,讲究点说,那叫色香味形意养缺一不可。
虽然吃喝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可不能光为了吃喝,玩和乐也不能缺。圣人都说了:食、色,性也。通俗地讲,那是教诲咱们好吃好喝之余,别忘了找 ...
状态:已完成 更新:13-05-26 最新章节:完本后的照例来几句
总点击:28554
作者:分类:都市婚姻
《超级大忽悠》简体已经出版,书名叫《高人》,中国戏剧出版社发行,网上书店及各大书店有售。
状态:已完成 更新:13-05-26 最新章节:14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总点击:20237
作者:分类:诗歌文集
第二本新书已开,书名《黑锅》
以厨艺说生活,以生活做厨艺!
美食、美女,都有奇说。
亲情、爱情,烩作一锅。
推荐作者香烟盒子的小说《流氓卧底》,书已写了七十多万字了,推荐惨淡,看着 ...
状态:已完成 更新:17-04-02 最新章节:写在完本后的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弈常书欣小说免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