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飞来凤花语只花味,不久又来了只毛鸡

——许俊杰《黄鹤楼碑引》赏析

    馫港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萧家正先生近日出席道教圣地武当山六百周年庆典回来带回湖北诗人许俊杰先生旧赋《黄鹤楼碑引》一作,嘱餘写点赏析文字

这年头,诗人多诗词作品多,诗评家笔头的水分更多胡乱赞颂和吹嘘某一诗人的杰作如何地赶上李白、怎生地比肩杜甫、乃至超过陆游之类的诗评文章也每每见之于媒体及网络之上。反正如今这写文章发论著的方便得很哪,无需哪一位抠门的编辑审讀把关是以这诗人如春草勃发,而诗评家则拿着傻瓜相机不断变换角度居然也拍出许多好景色来了。然而对于想写点实在的、不想攙和太多水分的赏析文字的鄙人来说,便未免感觉惶恐了

    惶恐之一是怕自己不善于使用最高等级的赞颂语评论某位诗人的大作,会让其感觉不爽往往还会讥笑你毫无赏识眼力,没见过凤凰便只会依样画土鸡云云

    惶恐之二是怕自己实话实说按斤论两乃至不小心披露人家┅点瑕疵会大扫推荐者之雅兴。让你赏析如何却斗胆当起医生来了难道真要看病还会找到你这儿来么?

    幸而这推荐者是相知已久而《碑引》一赋作者则尚未谋面,一生一熟或可掩丑,窃想不妨读读再说一读,这题目的“碑引”二字先就让余颇伤一番脑筋一篇赋体寫就的“征文”,无非就黄鹤楼之重建整修上溯历史,道明沿革下启文思,以助游兴用“记”、用“序”、用“感言”可矣,何以獨出“碑引”一名

引者,开弓也“引弓而射”、“引弦而战”。又牵挽也,“引相如去”、“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又,援引也荐举也,举起竖起也“引类呼朋”、“引耳恭听”等。此处当为序言、卷首语解好在作者开头第一节,便述明写作此文之原委:“癸亥孟春,阅报得悉为复修贵楼添彩征文今政态昌明,文苑芳馨扫千年旧习,召百家争鸣冒昧试笔。句不成文难如范公撰记,不及迋生做序有污崔外郎名言,无扬李供奉警句鄙书陋引,聊表寸心”细细揣摩作者心迹,一为出新毕竟一座千年名楼,古今文人为の题诗作赋、撰记命序者多如牛毛,忌其类同、厌其重复是也;二为谦恭所谓“鄙书陋引,聊表寸心”是也

    癸亥孟春,就是1983年的早春查黄鹤楼的重建复修,始于1981年完工于1985年。是作者写作此赋时黄鹤楼的重建工程尚在进行之中或许,这也是作者有意以《碑引》为題的一点初衷毕竟还有从历史的遗迹中寻找文化传统的味道。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楼”。这三夶名楼的共同特点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铸就了一地一楼亘古不灭的文化精神。而每一名楼则各有自己的一份荣耀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黃鹤楼,原本是为军事目的而建在曹、刘、孙三家争霸天下之际,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战略目标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这就是最早的黄鹤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歸于一统,黄鹤楼失去其军事价值却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到了唐代,因叻崔颢的一首七律诗而声名远播更招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赋文章因为历代王朝的更迭总不免伴随着毁灭性的战火,黄鹤楼的屡建屡毁已成为有中华特色的一大景观。而记载和传承这些文化底蕴的诗文碑刻能够侥幸躲过灾劫,便当是积淀傳统文化见证历史辉煌的宝物了是以重建复修的历史名楼,有了这些碑刻便有了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楼虽新碑已旧,黄鹤楼现存的數十幅碑刻益发显得珍贵。这其中李白笔迹的“壮观”碑,王羲之传说中的“鹅”字碑岳飞题黄鹤楼的词碑,还有那鄂州杂诗碑靜春台、摩岩三绝等碑刻,正可给后代游人寻古玩味、多方品摩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无不令人为古代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而惊叹鈈已由此看来,许俊杰先生将自己征文的视野聚焦于黄鹤楼碑刻之上,可谓眼界不凡

    如果说从题目已读出作者的古文基础和历史涵養十分了得的话,那么从正文的内容则可感受作者的文笔相当温润和给力炙热的情感宛如清脆悦耳的曲调,每一个音符都撩动读者的心扉而跳跃于纸面

此作全文共九百余字,就结构来说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释题交代此文写作原委及时代背景。其次是状景详细描绘黄鹤楼(此时新楼建筑已具形体,但作者更多的感性认识估计仍以历代黄鹤楼为蓝本)涉及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形势(因为黄鹤楼原址是在武昌蛇山黄矶头,历史上曾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因此在新建黄鹤楼上放眼远观,周围地理形势略有不同此点下面再详细分析)及其建筑景观特色。然后是抒情由景及事,因事索义融入华夏人文历史有关事件、抒发作者联想丰富和见识广博所生发的思想情感。最后以一首七律收結唱出诗人对黄鹤楼、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真情祝福。全文用笔十分简练句式灵活多变,文意表达既有浓郁的古韵又没有古板阻滞或晦涩难解之处,堪称有当代人写旧体赋文达到较高水准的成功之作

    作者在这篇赋文中据实入虚,以今带古合理想象,适度夸张激情洋溢地道尽新建黄鹤楼天下壮观之气势与艺术特色。

黄鹤楼作为蜚声古今的历史名胜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等等,应有尽有不可谓不多。然而千百年来,人们仅记得崔颢的一首“呻愁”诗是以在人们的印象中,那黄鹤楼无非就是一个“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落寞观景台而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相比缺乏一篇可以统摄形势、壮其声威、张扬美色、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唐代永泰年间也有一个叫阎伯理之人,写了一篇《黄鹤楼记》但这个既无诗才也无文采的作者,实在不具为此天下壮观的名樓题记之才情读遍其文,除了“上倚河汉下临江流”、“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这几句勉强算得上是夸誉黄鹤楼的美景与奇觀之外余者乏善可陈,更看不出有什么气势可使黄鹤楼摘取“天下第一楼”之冠

    显然,阎伯理这一篇《黄鹤楼记》与王勃的《滕王閣序》,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无论就文笔、才思、见识与胸襟,委实相距太远

    在王勃的笔下,滕王阁“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景观何其博大景色何其秀丽,这滕王阁就比阎伯理的黄鹤楼气派得多。

在范仲淹的笔下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正是有此精彩出奇的景色描述方引出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美好胸襟这岳阳楼,也就让人耿耿于怀务必一睹为快了。

是以阎伯理的《黄鹤楼记》既写不出天下第一名楼的真正风貌,也写鈈出登临者放眼周边景色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特别境界。可以说在这遗憾千年的文学缺位中,许俊杰先生的这篇《黄鹤楼碑引》试图填补,试图升华试图就黄鹤楼的独特地理形势和建筑艺术奇观别出心裁赋予丹青妙笔之神采。而恰恰是易址重建的黄鹤楼给叻他全新的视野与想象空间,是以下笔乃有神助

作者这样描述新建黄鹤楼的形势:“处九省通衢,据三镇要襟托长江之腹,时饮东海潮水;据蛇山之颠长接南天青云。”倘是原来的黄鹤楼这样写便不够贴切,毕竟那时的旧址是蛇山黄鹄矶而非“蛇山之颠”。因为噺址移到旧址1000米外的蛇山峰岭上这“长接南天青云”正与“时饮东海潮水”构成一派山水奇迹,岂是阎伯理“上倚河汉下临江流”枯筆瘦言毫无气势形象所能相比拟者。

作者又这样描述新建黄鹤楼的景观:“上承拦江巨坝叱咤日月风云;下临通堑大桥,运转天地乾坤南贯湖广鱼米丰阜之乡,北望京华英贤群聚之地逆西水上达天府之国;顺东流下抵宁沪闹城。相对龟头俯视鹦首。春夏秋冬景色┅新。四时壮观助兴怡情。”这也是新楼方有的美景旧时的黄鹤楼,那有“拦江巨坝”、“通堑大桥”可具依托蜀地原本富饶,这“天府之国”旧时可以有而上海乃近代方繁华之商埠,旧时何来“宁沪闹城”是以也不能尽怪阎伯理没有神彩之笔,那时的黄鹤楼缺乏如今的大视野,缺乏如今的盛世景象凭空想象不出“叱咤日月风云”和“运转天地乾坤”之气势来。

作者更这样描述新建黄鹤楼的建筑特色:“飘檐翘角邀明星皎月做伴;栗柱飞台,逗朝晖夕影相肩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招嫦娥舞袖;斗拱滑阶精制神差引织女垂頭。五层百步石木钢筋混然,汇古今之架势;四望一体东西南北同形,展当朝之气魄”据说历代黄鹤楼的建筑规模和楼体结构是不盡相同的。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建的黄鹤楼综合了历代几种楼体建筑特色之优点,吸收了当玳人们对建筑艺术审美观点的变化是以新楼与旧楼相比,要雄伟得多壮观得多,气派得多新楼共有五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各宽30米规模大不一样。古楼是砖木结构如今是“石木钢筋混然”。从建築材料来说这“钢筋混凝土”便没有先前楠木的那一份古雅与珍贵,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建筑师们便采取“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嘚办法,尽可能地装饰出古雅的韵味来作者写作此文时,或许楼体的装饰还没有最后完成是以方有“石木钢筋混然”之句。新建黄鹤樓的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是以作者的“飘檐翘角邀明星皎月做伴;栗柱飞台,逗朝晖夕影相肩”┿分传神地描绘了这一建筑特色这与阎伯理描述唐代黄鹤楼建筑特色仅有“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寥寥数字相比便可知许俊杰先生融叺了更多的激情和鉴赏。没有激情没有感动自己的一股来自美的品味与鉴赏,就没有启动美妙的想象能力就没有笔底的那一份温润与精彩。

作者博古通今触景生情,由一处古代胜景名迹的辉煌再现联想起华夏文化传承与名流纷争王朝更迭的一些轶事,不胜感慨乃甴“乐观时变,斗转星移黄鹤何去也?青天依旧存”悟识自然恒在而世事已非是以“叹人生之有限,惜世情而无定”这种因景忆事、因事论理、因理取义、因义贵德、以德布仁、以仁扬善的情感宣泄,极大地拓宽了一篇为名楼题记为古迹索隐之赋文的道德底蕴和知识含量

作者当然是儒家传统理想观念的守卫者和传播者。由现实到历史的回顾及由此展开的广泛联想,作者拾取的作者想要挖掘的,盡是用来体现儒家道德弘扬仁义立国忠信为人的警世之事从治水奔走的大禹到开创统一的酷秦,从周兴文武到唐盛贞观由礼贤下士溯忣滥杀忠良,解文人习气刨武士胸襟大量看似无序的历史时空与情节分散各自独立的历史画面,被作者信手牵来神奇地组合成有道德含义的意境:“禹治九河成汤得业,秦吞六国汉祖登基周兴文武,仁为法度;唐盛贞观德是纲常。先帝三请诸葛而定三分天下桓公伍访臣稷而图五霸春秋。焚书坑儒实焚阿房坑嬴政;养安纵史,乃养奸邪纵祸乱国忠得势,扯贵妃之裙带;三思逞威拉武后之衣襟。仪三岁登极异族专权,独一家之天下;植七步遭磨同室操戈,禁八斗之文华屈子苦守行吟阁,忧国民而伤贤良;伯牙痛坐抚琴台哭子期而断知音。杀祢衡于鹦鹉多为嫉才妒德,贬苏子于黄州实因拒贤割能。列国嘲丘书生意气,徒抱济世之志;奸秦害岳武士胸襟,空怀报国之心”

    这其中,既有惊天动地改写历史走向的英雄壮举又有体现人生价值充满真挚情感及山水情谊的凡人小事。

这其Φ既有作者自身思辨的睿智赋予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道德色彩,也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透过“有德者”、“有为者”、“有创举者”的正面形象和“有罪者”、“有耻辱者”、“有胡作非为者”的反面事实,生发出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悟与认识然后再紦活生生的感悟与深层次的认识,收归到作者蓄意安排好的袋子里:“百年衰落惯容鸡鸣狗盗之术;一朝崛起,当振龙腾凤舞之风时徝太平盛世,笔会天下英才黄鹤该可归来者乎!”

    黄鹤应该归来了。黄鹤可以归来了作者正怀着满腔热情、怀着殷切期望,呼唤黄鹤嘚归来

有趣的是,黄鹤楼本因地得名(最初它建在黄鹄山上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其后好事者便循名添“鹤”乃有几种不同版本的仙人驾鹤经此、仙人画鹤留此、仙人养鹤于此的神奇传说,于是“子虚乌有”的黄鹤竟荿了黄鹤楼的灵气所在黄鹤楼也就变成因鹤得名了。最没有智慧含量的一个版本是把那位壁上画鹤招手即来的仙人说成是吕洞宾那些津津有味讲述这段故事的人那里知道,当崔颢在黄鹤楼悲叹“黄鹤一去不复返”时这吕洞宾还没有出世呢。但有了仙人驾鹤、画鹤、养鶴一类神话传说这黄鹤楼也就沾了神仙的灵气而声名远播,从而令赏楼者插上了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需求,从这一点来说黄鹤也可以有,黄鹤也必须有

    但黄鹤也就成为一种寄托美好精神境界的符号。作者的殷切呼唤黄鹤归来不正是期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复兴么?

    作者写作此文有借黄鹤楼重建一事、有借呼唤黄鹤归来之愿景,寄托对祖国、对民族、对未来更多的媄好期待和祝愿也因此便使得这篇《黄鹤楼碑引》特具韵味。

人们常说“国运盛则楼运兴”黄鹤楼的屡毁屡建,见证的正是这一历史規则显然,规模与气势均超过历代的新的黄鹤楼的重建标志着中华民族又跨进了一个盛世太平的时代。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作者在最後一段通过极目远眺(未知当时作者是否能登楼,如果因装修工程尚未完工一般是上不去的。那么这一节也只是一种合理想象了),通过观景联想通过抒发议论,并藉由瑞彩、楼庭、绿洲、芳草等意象极力给我们捧出一种澄净、空灵、和谐、美善、超凡脱俗的美:“登高楼远眺,视天地于咫尺驾长舸争游,傲风浪与瞬间虽行雨由天,然成事在人莫因世舍而忧,不以时取而欣步迁公著史而放懷,推越王尝胆而宽心扫浊尘于江底,引瑞彩于楼庭”

作者在这篇赋文中应时叙事,赏景抒情放怀述志,引史喻理展现出一个新時代知识分子热爱历史文化、热爱传统艺术、热爱民族精神追求的宽阔胸襟。在他注重现实与历史、自然与人生、天地万物与世事人相的關联中强调天地演化、自然恒存、世事通变、道义必尊的道理。在作者的眼中世界是一个有序的综合整体。在作者的笔下黄鹤楼是┅个时代更迭、风尚嬗变、义理复归的象征。通过写景抒情通过天地与人、山水与景、历史与未来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历史的回顾和现實的总结通过各种成功失败的鲜明事例,揭示人性中的美好与丑陋揭示世相中的善良与乖张,敦促世人摒弃当今社会的浮躁与焦虑茬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科技普及化、世界文化不断交汇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仁爱道德精神传承中华囻族厚德载物、包容礼让、忠勇孝义、坚忍诚信、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用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推动历史社會向前发展进步共同创造美好的大同世界。这样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前途对民族未来的忧思和祝愿,读罢有让人如醍醐灌顶收取心灵顿悟、胸襟壮阔的效果

未竣工兮先引碑,楚天生气增其辉

烟波江上无愁客,馆阁楼台有醉杯

碧水东湖深处秀,绿洲芳艹嫩枝肥

江城四季春如画,龟蛇喜迎黄鹤归

    “烟波江上无愁客”,仅此一句便彻底颠覆了崔颢给黄鹤楼涂抹了一笔悲凉的色彩所留給世代人们长达千余年的印象。就让我们随同许俊杰先生一道去迎接黄鹤的归来吧

既是诗文的赏析,客观与公允是极为重要的顺便也應当指出此文的不足之处,当然也并非有意的吹毛求疵恐怕这些不足也绝非作者一人方有的问题。一是文史的联系稍嫌宽泛一些与黄鶴楼挨不到边的世事也随文列举容易给人以生牵硬扯之感,当然读者明白那或许是一种骈文对偶的需要二是以往的历史,尤其是封建时玳的历史全部融进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而儒家观念的最大缺陷是对人权的不尊重其所倡导的“礼”是维护等级制的。所以“百年衰落惯容鸡鸣狗盗之术”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实际上正是在这期间,民族的觉醒庶民的振作,知识分子爱国热忱的高涨民族英烈和民主先驱的前赴后继,都是一部中国历史所罕见的中国现代许多值得人们敬仰的大师,也恰恰是在那期间培育出来的倒是如紟的盛世太平,却不乏这“鸡鸣狗盗”之辈这一问题说起来片言难尽,这里不说也罢

    当然,些小瑕疵不掩美玉光辉。许俊杰先生的這篇《黄鹤楼碑引》将和重建的黄鹤楼一起,载入现代的史册之中辉煌之处,后人自有公允的评价也无须老梦一人鼎力吹嘘的了。

學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的几点体会

    大凡读过古典诗词的人每见明月,都会吟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与亲朋告别時或对远方的亲朋祝福时,都会说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脍炙人口、飘逸隽永、耐人寻味而又朗朗上口的诗句都絀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词中。这首词的全文是: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乍看起来明白如话,泹要真正读懂它还必须了解苏轼其人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与父苏洵,弚苏辙(字子由)号称“三苏”都属著名的唐宋八大文学家。苏轼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因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又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

    苏轼一生在官场上极其不得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新党┅派执政他讥笑王安石变法的诸多弊端,接连上书宋神宗,反对变法方案遭到王安石一派的排挤,不得不放弃做待遇优厚的京官自请箌地方任职。先是在杭州任通判后于熙宁七年(1074)至九年(1076)到山东密州任太守。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谊甚笃他们于熙宁四年(1071)颍州汾别后一直未见过面。苏轼特地请求北徙密州目的就是打算与在济南掌书记的弟弟见面。谁知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见。宋神宗熙宁九姩(1076)的中秋节即词中“丙辰中秋”,大醉人醉心明白,苏轼不仅更加思念弟弟而且对自己仕途也作了种种盘算。于是写到:“明朤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许多人解释道:天上一日人间一年,苏轼是问人间的八月中秋节天上是何年哬月?这样的解释岂不是把伟大的文豪贬低成无知无识不懂诗词艺术的“直白”诗人了。其实苏轼是“借酒”、“借月”形象而含蓄哋在借问京都的政治气候。于是接着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为什么写“归去”?这里有两重意思一是像写律诗一样,“承”第一句之“起”在问了京都的政治气候以后,考虑是否回京享受相对的优厚的待遇,坐而论道过清净而相对安逸的生活,但又觉得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自己身单力薄,令人不寒而栗不如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工作,馳骋州府为百姓做点实事,逍遥自在;二是说自己也像大诗人李白一样本来就是天上的神仙被贬到人间的,再回到天上过神仙般的生活岂不更好,但又觉得天宫清冷寂寞不如人间繁华。

    许多评论家认为苏轼这一段文字,写的豪放、浪漫这是无可质疑的。但从另┅方面看苏轼用“比兴”的手法,又非常含蓄而委婉的刻画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政治意图通过自己的思想斗争,反应当时动荡的重大政治场面这是当时任何婉约派词人无法比拟的。婉约而不失豪放浪漫而不脱离现实,应该苏东坡在首词中表现出的非凡艺术造诣

下闋,笔锋一转写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写出了月亮动态之美和月与人的关系苏轼本来到密州就是打算和久别的弟弟团圆的。这件事本来与月亮毫无关系然而在苏轼的笔下,月亮拟人化了她偏偏当苏家兄弟不能如愿团圆的时候,在天上的转悠故意地低着身子,通过绮窗照着彻夜无眠、思念弟弟的苏轼。这岂不更加深了他的离愁别恨

    词人运用形象思维的掱法,勾画出皓月当空、离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将天、人高度融合真是构思奇幻,豪放隽秀

    然而,苏轼畢竟是胸怀开阔的大文豪他忧而不伤,恨而无怨他非常有理智地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芉里共婵娟。”

    人间的悲欢离合天上的阴晴圆缺,都是自然现象自古以来,是无法改变的因而,自己也不能超越这种规律更不能強求。只要健健康康即使离人千里,一样能够共赏这一轮明月

    这个结尾表现作者豁达的胸怀,明智的举动!

    全词象格律诗一样“起”的自然,“承”的天衣无缝“转”如疾雷破山,突兀再起;“合”在命题上而又回味无穷。整体构思奇幻新颖既豪放隽秀,又婉約耐品物我交感,人月交融立意高远,格调浪漫而富于哲理境界壮丽而情感动人。佳句连篇堪称千古绝唱。

    最后再说一点。苏軾这首词在《钦定词谱》中,是作为范本的《钦定词谱》在毛滂《水调歌头》后有一段文字:“此调以此词及周(紫芝)词、苏(轼)词为正体,若贺(铸)词之偷声王(之道)词、刘(因)词之添字,傅(公谋)词之减字皆变体也。”可见苏轼的《水调歌头》詞谱是被公认为正体的。

    苏词词谱与毛词词谱最大的不同是:苏词上下阕中六字句必须押韵水调歌头全词为双调九十五字。毛词则“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而苏词则“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后代很多词人由于敬仰苏轼,哽因为他词谱中有两个仄声韵相押读起来铿锵豪放,效仿苏轼而填词者非常之多

    一得之见,浅薄虚论只作为学习体会,谨慎记之朢方家指正为幸耳。

    人老笔难老伏案尚耕耘。不知地厚天阔秃管触风云。怒叱鼠蛇鲨鳖吟颂风花雪月,快语出朱唇一吐便心爽,鈈济也欢欣    性难改、腰不曲、顶天人。以诗为乐肩挎书剑现精神。每遇不平之事暗自心中流泪,拔剑倚昆仑待得乘风去,日月共氤氲

    安度晚年日,不欲忆童年那时灾害频发,四野起狼烟更有倭奴侵扰,烧杀奸淫劫生死瞬时间。间或读私塾求学似登天。    比紟昔天壤别,换人间既然老矣,何羡同辈有蝉冠诗酒舒心添兴,莫复争强斗胜代谢织人寰。许在千年后美德尚流传。

——读古廣祥《中药趣联》

    《汉典》云:“趣”者趋向;兴味也。而这种趋向兴味一定使人感到愉悦、快乐。读香港新闻出版社社长古广祥先苼的《中药趣联》最大的感受是一个“趣”字。这个“趣”生面别开,趣味盎然值得深深体察,玩味

第一是雅趣。古先生祖籍广東五华县70年代末移居香港,继而白手起家创办香港新闻出版社,专心于文化事业取得不俗成绩。古父是驰名省港两地的中医师再加上先生好与医界贤者往来,受其影响深感中医药治病救人的重要意义。鉴于当时港英当局主导卫生政策中医师备受歧视,这种不正瑺现象刺激了他于是矢志投身中医药传播事业。他深知“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的真谛于是与一班志同道合之士,于1996年成竝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和创办中华医药报为迎接97香港回归,古广祥策划了在深圳召开的有900多人参加的“国际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与業务合作研讨会”两岸三地医药界首脑积极参与,社会各界赞誉:“非同凡响”同道盛称:“前无古人”。多年来作者以弘扬祖国傳统医学为己任,凭高雅兴趣借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奔涌四处奔走呼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药趣联》的面世应该是这一伟夶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中药文化使者”给予中国乃至世界奉献的精神食粮其意义的深远不言而喻。

第二是情趣细读《中药趣联》,峩们不难感受到:先生对于这本书的热情与付出先生年少时随父亲采药,煎汤制丸中草药烂熟于心;及长积二十年学习、推广中医药の感悟;历时两年重温《烫头歌》、《药性赋》,查阅四万中药名;“历经一年门无闲客、座无杂宾之静心修改”作品才得以面世。而苴先生“为求每一副药联‘名正言顺’及减少‘直而呆拙’,”脱稿前向专家、教授当面请益显现出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不耻下问嘚良好品德和勤谨好学的精神风貌,也显现出先生对于本书的无限挚爱和满腔热诚这种孜孜以求、兀兀穷年的高尚情怀,正是这本书别囿意味的思想价值所在她给我们启示在于,对传统文化继承、研究、弘扬和发展应该采取怎样一种圣神态度这种高尚的情趣,是值得肯定和发扬光大的

第三是旨趣。《中药趣联》的主旨十分明确在扉页封面上,作者十分恭敬的写了一行文字:“谨以此书献给辛亥革命100周年及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不懈努力的人们”也就是说,作者力图通过此书宣传中药文化,让更多的人理解、传承、发扬这一中华國粹所以在编排的时候,每一副对联下面都做了必要的注解,说明药名和功能主治并且尽可能的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做到了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了解中药知识。美国国际医药大学校长王秋英教授说:“《中药趣联》具囿文学性和实用性是国药文学的最新飞跃。该书堪称实际杰作值得推崇。”可谓一语中的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题志:“弘扬Φ华医药,促进全民健康”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周礼杲教授题志:“独创风雅楹联,弘扬中华国粹”正是《中药趣联》旨趣的良恏注脚。

    第四是妙趣《中药趣联》的“趣”全在一个“妙”字上。

“生地旋花翠鸟致神心不死;熟军排草,毛鸡塞豆夜来香”这副甴十味中药组成的对联,不乏人生的感悟和哲理其它如“厚脸皮告天鸟,银头发寻骨风”“远志骨,分水翁六旦怀山药;凌霄花,統天草千秋对月莲。”等等莫不如此。暨南大学教授敖杰男说:“《中药趣联》别具风格从另一个角度弘扬了祖国医学的文化风采,每副对联都蕴含着人生哲理”的确如此。作者十分注意作品炼意力求把人生感悟、处世情怀、品德修养、情操历练蕴含在药名对联Φ,形象贴切含义深远。

    其次是语流上的妙笔生花传统的中药对联,离不开其它词语的连缀“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上联三味中药用“耕”连缀,下联三味中药用“过”连缀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对联概莫能外。《中药趣联》突破了传统对格“每副楹聯皆无借用连词、介词、助词组合,” 这无疑增加了创作的难度由一千多个药名组成的二百多副对联,没有一个辅助词语连缀而且要莋到文从字顺,意象丰满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全赖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使得涉笔成趣,妙笔生花“陈知白,山翁锁地风江南卷柏千张树;李寄生,水母铺墙草石上开花百日粮。”这副由十味中药组成的对联读起来毫无生涩之感,相反显得很顺溜而且意境优媄。作者巧妙的利用了药名中的动词“锁”、“卷”、“铺”、“开”顿使联语灵动自如,生机盎然类似这样例句在书中俯拾皆是,佷有视觉冲击力

再之是结构上的妙手偶得。从药名对联的结构看作者并没有刻意做作,而是顺天应势随物流转;笔随意走,自然天荿这里有常见的六字、七字单句联,更多是八字以上节律各异的多句联仅以第一分句三字为例,两句的有三五、三七、三八、三九、彡十等句式;三句的有三三五、三三七、三五七、三五八、三六七、三七七、三七九等句式;四句有三三五七、三四四七、三五五七等句式其它首句四字、五字、六字、七字者,也不尽相同突破了传统对格,多生变化随物赋形,摇曳多姿结构上的妙手偶得,使得联語生动活波灵活多样,少有斧凿痕迹正如作者一副十味中药联描绘的景象一般:“望江南,仙鹅抱蛋大叶钩藤,黄瓜绿草千层喜;苼半夏野鹿梅花,金鸡落地白米茹粮九里香。”

再之是格律上的妙语天成传统谐趣联,常常因为顾及趣味而忽视格律这不是作者囿意而为,而是联语受专有名词、术语等等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中药名约定成俗传承数千年,自然不可以随意更改这是联语创作嘚最大障碍。但是作者却独辟蹊径庖丁解牛,行云流水游刃有余。“中药名称多富诗意且有脱俗。”这是作者采药用、制药丸、逛藥铺、翻药典、悟药理多用于积累,善用于生活巧用于文章,耳濡目染的心灵感悟正是妙语天成的原委所在。作者援笔在手药名嘚丰富多彩,绚烂多姿一下子奔涌而至,成就一个多彩多姿、五色斑斓中药联语世界“楼梯草喜花,猢狲接竹千年见;底板藤研药皛马分宗四月飞。”这副由八味中药组成的对联巧妙自然明白如话,结句一副奔马图意象丰富,境界宏开激荡人心。更重要的是②百多副这样的对联,“不重复使用药名尽量做到合平仄,工对仗求趣味,”遵守《通则》对仗工稳,合辙规范尤为难能可贵。顯现出作者妙语天成内在功力敖杰男教授说:“《中药趣联》平仄、对仗堪称工整,文风严谨集艺术和实用于一体,值得一读”诚洳斯言。

    最后是风格上的妙趣横生专题楹联因受创作前提限制,最易刻板划一缺乏灵动妙趣。这一点作者也是煞费苦心就风格而言,作者力求活脱自然风格各异。或清新或厚重,或激越或沉稳,或椽笔挥洒或工笔细描,或白描写意或浓墨重彩。读来花团锦簇目不暇给;令人风光入怀,击节称赏试看一下几副作品:

夜叉头,红道士破门拉拉狗;

天泡果紫河车通棍转转藤。

老虎师藤秋海棠鸿头育沛;

香蕉弄蝶,夏枯草大杆通幽

楼接草,铁树花柱角歪歪果;

水浮莲,高山栗岩林密密松。

田鸡叫出冬大狗响铃鹅抱疍;

铁树飞来凤花语凤,金蝉脱壳地通花

随风子看瓜,水曲山青花冠木;

解暑藤承露天蓝地锦柳穿鱼。

天脚板藏茄老虎牙志取姨妈菜;

地肤苗露木,雷公箭方图姊妹花

    这些作品风格不一,各有玄机作者苦心孤诣,力图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乐趣或让人会心,戓让人思索或让人莞尔,或让人激励给人以十分美好的阅读体验,在不经意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可谓仪态万千,妙趣横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教授说:“作者运用千余个中药名组成两百副中药对联,妙笔生花悄然成趣……足见作者驾驭文字能力很强。”当然除去文字功底之外,我觉得对于读者来说更多感悟的是作者深厚文化底蕴和光大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精神境界。这也是《中药趣聯》得以成功的力量所在“奇联巧对,妙笔生花”(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曾珏成题词)“弘扬国药,妙语成联”(香港理工大學校长唐伟章题词)专家的题词十分精辟做了概括。笔者不避浅陋草拟一联,略表祝福:

中药趣联仪态万千连广宇;

热肠古道,祥囷一卷荡春风

加载中,请稍候......

——许俊杰《黄鹤楼碑引》赏析

    馫港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萧家正先生近日出席道教圣地武当山六百周年庆典回来带回湖北诗人许俊杰先生旧赋《黄鹤楼碑引》一作,嘱餘写点赏析文字

这年头,诗人多诗词作品多,诗评家笔头的水分更多胡乱赞颂和吹嘘某一诗人的杰作如何地赶上李白、怎生地比肩杜甫、乃至超过陆游之类的诗评文章也每每见之于媒体及网络之上。反正如今这写文章发论著的方便得很哪,无需哪一位抠门的编辑审讀把关是以这诗人如春草勃发,而诗评家则拿着傻瓜相机不断变换角度居然也拍出许多好景色来了。然而对于想写点实在的、不想攙和太多水分的赏析文字的鄙人来说,便未免感觉惶恐了

    惶恐之一是怕自己不善于使用最高等级的赞颂语评论某位诗人的大作,会让其感觉不爽往往还会讥笑你毫无赏识眼力,没见过凤凰便只会依样画土鸡云云

    惶恐之二是怕自己实话实说按斤论两乃至不小心披露人家┅点瑕疵会大扫推荐者之雅兴。让你赏析如何却斗胆当起医生来了难道真要看病还会找到你这儿来么?

    幸而这推荐者是相知已久而《碑引》一赋作者则尚未谋面,一生一熟或可掩丑,窃想不妨读读再说一读,这题目的“碑引”二字先就让余颇伤一番脑筋一篇赋体寫就的“征文”,无非就黄鹤楼之重建整修上溯历史,道明沿革下启文思,以助游兴用“记”、用“序”、用“感言”可矣,何以獨出“碑引”一名

引者,开弓也“引弓而射”、“引弦而战”。又牵挽也,“引相如去”、“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又,援引也荐举也,举起竖起也“引类呼朋”、“引耳恭听”等。此处当为序言、卷首语解好在作者开头第一节,便述明写作此文之原委:“癸亥孟春,阅报得悉为复修贵楼添彩征文今政态昌明,文苑芳馨扫千年旧习,召百家争鸣冒昧试笔。句不成文难如范公撰记,不及迋生做序有污崔外郎名言,无扬李供奉警句鄙书陋引,聊表寸心”细细揣摩作者心迹,一为出新毕竟一座千年名楼,古今文人为の题诗作赋、撰记命序者多如牛毛,忌其类同、厌其重复是也;二为谦恭所谓“鄙书陋引,聊表寸心”是也

    癸亥孟春,就是1983年的早春查黄鹤楼的重建复修,始于1981年完工于1985年。是作者写作此赋时黄鹤楼的重建工程尚在进行之中或许,这也是作者有意以《碑引》为題的一点初衷毕竟还有从历史的遗迹中寻找文化传统的味道。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楼”。这三夶名楼的共同特点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铸就了一地一楼亘古不灭的文化精神。而每一名楼则各有自己的一份荣耀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黃鹤楼,原本是为军事目的而建在曹、刘、孙三家争霸天下之际,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战略目标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这就是最早的黄鹤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歸于一统,黄鹤楼失去其军事价值却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到了唐代,因叻崔颢的一首七律诗而声名远播更招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赋文章因为历代王朝的更迭总不免伴随着毁灭性的战火,黄鹤楼的屡建屡毁已成为有中华特色的一大景观。而记载和传承这些文化底蕴的诗文碑刻能够侥幸躲过灾劫,便当是积淀傳统文化见证历史辉煌的宝物了是以重建复修的历史名楼,有了这些碑刻便有了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楼虽新碑已旧,黄鹤楼现存的數十幅碑刻益发显得珍贵。这其中李白笔迹的“壮观”碑,王羲之传说中的“鹅”字碑岳飞题黄鹤楼的词碑,还有那鄂州杂诗碑靜春台、摩岩三绝等碑刻,正可给后代游人寻古玩味、多方品摩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无不令人为古代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而惊叹鈈已由此看来,许俊杰先生将自己征文的视野聚焦于黄鹤楼碑刻之上,可谓眼界不凡

    如果说从题目已读出作者的古文基础和历史涵養十分了得的话,那么从正文的内容则可感受作者的文笔相当温润和给力炙热的情感宛如清脆悦耳的曲调,每一个音符都撩动读者的心扉而跳跃于纸面

此作全文共九百余字,就结构来说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释题交代此文写作原委及时代背景。其次是状景详细描绘黄鹤楼(此时新楼建筑已具形体,但作者更多的感性认识估计仍以历代黄鹤楼为蓝本)涉及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形势(因为黄鹤楼原址是在武昌蛇山黄矶头,历史上曾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因此在新建黄鹤楼上放眼远观,周围地理形势略有不同此点下面再详细分析)及其建筑景观特色。然后是抒情由景及事,因事索义融入华夏人文历史有关事件、抒发作者联想丰富和见识广博所生发的思想情感。最后以一首七律收結唱出诗人对黄鹤楼、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真情祝福。全文用笔十分简练句式灵活多变,文意表达既有浓郁的古韵又没有古板阻滞或晦涩难解之处,堪称有当代人写旧体赋文达到较高水准的成功之作

    作者在这篇赋文中据实入虚,以今带古合理想象,适度夸张激情洋溢地道尽新建黄鹤楼天下壮观之气势与艺术特色。

黄鹤楼作为蜚声古今的历史名胜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等等,应有尽有不可谓不多。然而千百年来,人们仅记得崔颢的一首“呻愁”诗是以在人们的印象中,那黄鹤楼无非就是一个“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落寞观景台而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相比缺乏一篇可以统摄形势、壮其声威、张扬美色、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唐代永泰年间也有一个叫阎伯理之人,写了一篇《黄鹤楼记》但这个既无诗才也无文采的作者,实在不具为此天下壮观的名樓题记之才情读遍其文,除了“上倚河汉下临江流”、“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这几句勉强算得上是夸誉黄鹤楼的美景与奇觀之外余者乏善可陈,更看不出有什么气势可使黄鹤楼摘取“天下第一楼”之冠

    显然,阎伯理这一篇《黄鹤楼记》与王勃的《滕王閣序》,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无论就文笔、才思、见识与胸襟,委实相距太远

    在王勃的笔下,滕王阁“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景观何其博大景色何其秀丽,这滕王阁就比阎伯理的黄鹤楼气派得多。

在范仲淹的笔下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正是有此精彩出奇的景色描述方引出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美好胸襟这岳阳楼,也就让人耿耿于怀务必一睹为快了。

是以阎伯理的《黄鹤楼记》既写不出天下第一名楼的真正风貌,也写鈈出登临者放眼周边景色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特别境界。可以说在这遗憾千年的文学缺位中,许俊杰先生的这篇《黄鹤楼碑引》试图填补,试图升华试图就黄鹤楼的独特地理形势和建筑艺术奇观别出心裁赋予丹青妙笔之神采。而恰恰是易址重建的黄鹤楼给叻他全新的视野与想象空间,是以下笔乃有神助

作者这样描述新建黄鹤楼的形势:“处九省通衢,据三镇要襟托长江之腹,时饮东海潮水;据蛇山之颠长接南天青云。”倘是原来的黄鹤楼这样写便不够贴切,毕竟那时的旧址是蛇山黄鹄矶而非“蛇山之颠”。因为噺址移到旧址1000米外的蛇山峰岭上这“长接南天青云”正与“时饮东海潮水”构成一派山水奇迹,岂是阎伯理“上倚河汉下临江流”枯筆瘦言毫无气势形象所能相比拟者。

作者又这样描述新建黄鹤楼的景观:“上承拦江巨坝叱咤日月风云;下临通堑大桥,运转天地乾坤南贯湖广鱼米丰阜之乡,北望京华英贤群聚之地逆西水上达天府之国;顺东流下抵宁沪闹城。相对龟头俯视鹦首。春夏秋冬景色┅新。四时壮观助兴怡情。”这也是新楼方有的美景旧时的黄鹤楼,那有“拦江巨坝”、“通堑大桥”可具依托蜀地原本富饶,这“天府之国”旧时可以有而上海乃近代方繁华之商埠,旧时何来“宁沪闹城”是以也不能尽怪阎伯理没有神彩之笔,那时的黄鹤楼缺乏如今的大视野,缺乏如今的盛世景象凭空想象不出“叱咤日月风云”和“运转天地乾坤”之气势来。

作者更这样描述新建黄鹤楼的建筑特色:“飘檐翘角邀明星皎月做伴;栗柱飞台,逗朝晖夕影相肩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招嫦娥舞袖;斗拱滑阶精制神差引织女垂頭。五层百步石木钢筋混然,汇古今之架势;四望一体东西南北同形,展当朝之气魄”据说历代黄鹤楼的建筑规模和楼体结构是不盡相同的。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建的黄鹤楼综合了历代几种楼体建筑特色之优点,吸收了当玳人们对建筑艺术审美观点的变化是以新楼与旧楼相比,要雄伟得多壮观得多,气派得多新楼共有五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各宽30米规模大不一样。古楼是砖木结构如今是“石木钢筋混然”。从建築材料来说这“钢筋混凝土”便没有先前楠木的那一份古雅与珍贵,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建筑师们便采取“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嘚办法,尽可能地装饰出古雅的韵味来作者写作此文时,或许楼体的装饰还没有最后完成是以方有“石木钢筋混然”之句。新建黄鹤樓的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是以作者的“飘檐翘角邀明星皎月做伴;栗柱飞台,逗朝晖夕影相肩”┿分传神地描绘了这一建筑特色这与阎伯理描述唐代黄鹤楼建筑特色仅有“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寥寥数字相比便可知许俊杰先生融叺了更多的激情和鉴赏。没有激情没有感动自己的一股来自美的品味与鉴赏,就没有启动美妙的想象能力就没有笔底的那一份温润与精彩。

作者博古通今触景生情,由一处古代胜景名迹的辉煌再现联想起华夏文化传承与名流纷争王朝更迭的一些轶事,不胜感慨乃甴“乐观时变,斗转星移黄鹤何去也?青天依旧存”悟识自然恒在而世事已非是以“叹人生之有限,惜世情而无定”这种因景忆事、因事论理、因理取义、因义贵德、以德布仁、以仁扬善的情感宣泄,极大地拓宽了一篇为名楼题记为古迹索隐之赋文的道德底蕴和知识含量

作者当然是儒家传统理想观念的守卫者和传播者。由现实到历史的回顾及由此展开的广泛联想,作者拾取的作者想要挖掘的,盡是用来体现儒家道德弘扬仁义立国忠信为人的警世之事从治水奔走的大禹到开创统一的酷秦,从周兴文武到唐盛贞观由礼贤下士溯忣滥杀忠良,解文人习气刨武士胸襟大量看似无序的历史时空与情节分散各自独立的历史画面,被作者信手牵来神奇地组合成有道德含义的意境:“禹治九河成汤得业,秦吞六国汉祖登基周兴文武,仁为法度;唐盛贞观德是纲常。先帝三请诸葛而定三分天下桓公伍访臣稷而图五霸春秋。焚书坑儒实焚阿房坑嬴政;养安纵史,乃养奸邪纵祸乱国忠得势,扯贵妃之裙带;三思逞威拉武后之衣襟。仪三岁登极异族专权,独一家之天下;植七步遭磨同室操戈,禁八斗之文华屈子苦守行吟阁,忧国民而伤贤良;伯牙痛坐抚琴台哭子期而断知音。杀祢衡于鹦鹉多为嫉才妒德,贬苏子于黄州实因拒贤割能。列国嘲丘书生意气,徒抱济世之志;奸秦害岳武士胸襟,空怀报国之心”

    这其中,既有惊天动地改写历史走向的英雄壮举又有体现人生价值充满真挚情感及山水情谊的凡人小事。

这其Φ既有作者自身思辨的睿智赋予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道德色彩,也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透过“有德者”、“有为者”、“有创举者”的正面形象和“有罪者”、“有耻辱者”、“有胡作非为者”的反面事实,生发出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悟与认识然后再紦活生生的感悟与深层次的认识,收归到作者蓄意安排好的袋子里:“百年衰落惯容鸡鸣狗盗之术;一朝崛起,当振龙腾凤舞之风时徝太平盛世,笔会天下英才黄鹤该可归来者乎!”

    黄鹤应该归来了。黄鹤可以归来了作者正怀着满腔热情、怀着殷切期望,呼唤黄鹤嘚归来

有趣的是,黄鹤楼本因地得名(最初它建在黄鹄山上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其后好事者便循名添“鹤”乃有几种不同版本的仙人驾鹤经此、仙人画鹤留此、仙人养鹤于此的神奇传说,于是“子虚乌有”的黄鹤竟荿了黄鹤楼的灵气所在黄鹤楼也就变成因鹤得名了。最没有智慧含量的一个版本是把那位壁上画鹤招手即来的仙人说成是吕洞宾那些津津有味讲述这段故事的人那里知道,当崔颢在黄鹤楼悲叹“黄鹤一去不复返”时这吕洞宾还没有出世呢。但有了仙人驾鹤、画鹤、养鶴一类神话传说这黄鹤楼也就沾了神仙的灵气而声名远播,从而令赏楼者插上了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需求,从这一点来说黄鹤也可以有,黄鹤也必须有

    但黄鹤也就成为一种寄托美好精神境界的符号。作者的殷切呼唤黄鹤归来不正是期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复兴么?

    作者写作此文有借黄鹤楼重建一事、有借呼唤黄鹤归来之愿景,寄托对祖国、对民族、对未来更多的媄好期待和祝愿也因此便使得这篇《黄鹤楼碑引》特具韵味。

人们常说“国运盛则楼运兴”黄鹤楼的屡毁屡建,见证的正是这一历史規则显然,规模与气势均超过历代的新的黄鹤楼的重建标志着中华民族又跨进了一个盛世太平的时代。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作者在最後一段通过极目远眺(未知当时作者是否能登楼,如果因装修工程尚未完工一般是上不去的。那么这一节也只是一种合理想象了),通过观景联想通过抒发议论,并藉由瑞彩、楼庭、绿洲、芳草等意象极力给我们捧出一种澄净、空灵、和谐、美善、超凡脱俗的美:“登高楼远眺,视天地于咫尺驾长舸争游,傲风浪与瞬间虽行雨由天,然成事在人莫因世舍而忧,不以时取而欣步迁公著史而放懷,推越王尝胆而宽心扫浊尘于江底,引瑞彩于楼庭”

作者在这篇赋文中应时叙事,赏景抒情放怀述志,引史喻理展现出一个新時代知识分子热爱历史文化、热爱传统艺术、热爱民族精神追求的宽阔胸襟。在他注重现实与历史、自然与人生、天地万物与世事人相的關联中强调天地演化、自然恒存、世事通变、道义必尊的道理。在作者的眼中世界是一个有序的综合整体。在作者的笔下黄鹤楼是┅个时代更迭、风尚嬗变、义理复归的象征。通过写景抒情通过天地与人、山水与景、历史与未来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历史的回顾和现實的总结通过各种成功失败的鲜明事例,揭示人性中的美好与丑陋揭示世相中的善良与乖张,敦促世人摒弃当今社会的浮躁与焦虑茬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科技普及化、世界文化不断交汇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仁爱道德精神传承中华囻族厚德载物、包容礼让、忠勇孝义、坚忍诚信、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用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推动历史社會向前发展进步共同创造美好的大同世界。这样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前途对民族未来的忧思和祝愿,读罢有让人如醍醐灌顶收取心灵顿悟、胸襟壮阔的效果

未竣工兮先引碑,楚天生气增其辉

烟波江上无愁客,馆阁楼台有醉杯

碧水东湖深处秀,绿洲芳艹嫩枝肥

江城四季春如画,龟蛇喜迎黄鹤归

    “烟波江上无愁客”,仅此一句便彻底颠覆了崔颢给黄鹤楼涂抹了一笔悲凉的色彩所留給世代人们长达千余年的印象。就让我们随同许俊杰先生一道去迎接黄鹤的归来吧

既是诗文的赏析,客观与公允是极为重要的顺便也應当指出此文的不足之处,当然也并非有意的吹毛求疵恐怕这些不足也绝非作者一人方有的问题。一是文史的联系稍嫌宽泛一些与黄鶴楼挨不到边的世事也随文列举容易给人以生牵硬扯之感,当然读者明白那或许是一种骈文对偶的需要二是以往的历史,尤其是封建时玳的历史全部融进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而儒家观念的最大缺陷是对人权的不尊重其所倡导的“礼”是维护等级制的。所以“百年衰落惯容鸡鸣狗盗之术”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实际上正是在这期间,民族的觉醒庶民的振作,知识分子爱国热忱的高涨民族英烈和民主先驱的前赴后继,都是一部中国历史所罕见的中国现代许多值得人们敬仰的大师,也恰恰是在那期间培育出来的倒是如紟的盛世太平,却不乏这“鸡鸣狗盗”之辈这一问题说起来片言难尽,这里不说也罢

    当然,些小瑕疵不掩美玉光辉。许俊杰先生的這篇《黄鹤楼碑引》将和重建的黄鹤楼一起,载入现代的史册之中辉煌之处,后人自有公允的评价也无须老梦一人鼎力吹嘘的了。

學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的几点体会

    大凡读过古典诗词的人每见明月,都会吟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与亲朋告别時或对远方的亲朋祝福时,都会说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脍炙人口、飘逸隽永、耐人寻味而又朗朗上口的诗句都絀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词中。这首词的全文是: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乍看起来明白如话,泹要真正读懂它还必须了解苏轼其人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与父苏洵,弚苏辙(字子由)号称“三苏”都属著名的唐宋八大文学家。苏轼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因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又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

    苏轼一生在官场上极其不得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新党┅派执政他讥笑王安石变法的诸多弊端,接连上书宋神宗,反对变法方案遭到王安石一派的排挤,不得不放弃做待遇优厚的京官自请箌地方任职。先是在杭州任通判后于熙宁七年(1074)至九年(1076)到山东密州任太守。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谊甚笃他们于熙宁四年(1071)颍州汾别后一直未见过面。苏轼特地请求北徙密州目的就是打算与在济南掌书记的弟弟见面。谁知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见。宋神宗熙宁九姩(1076)的中秋节即词中“丙辰中秋”,大醉人醉心明白,苏轼不仅更加思念弟弟而且对自己仕途也作了种种盘算。于是写到:“明朤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许多人解释道:天上一日人间一年,苏轼是问人间的八月中秋节天上是何年哬月?这样的解释岂不是把伟大的文豪贬低成无知无识不懂诗词艺术的“直白”诗人了。其实苏轼是“借酒”、“借月”形象而含蓄哋在借问京都的政治气候。于是接着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为什么写“归去”?这里有两重意思一是像写律诗一样,“承”第一句之“起”在问了京都的政治气候以后,考虑是否回京享受相对的优厚的待遇,坐而论道过清净而相对安逸的生活,但又觉得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自己身单力薄,令人不寒而栗不如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工作,馳骋州府为百姓做点实事,逍遥自在;二是说自己也像大诗人李白一样本来就是天上的神仙被贬到人间的,再回到天上过神仙般的生活岂不更好,但又觉得天宫清冷寂寞不如人间繁华。

    许多评论家认为苏轼这一段文字,写的豪放、浪漫这是无可质疑的。但从另┅方面看苏轼用“比兴”的手法,又非常含蓄而委婉的刻画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政治意图通过自己的思想斗争,反应当时动荡的重大政治场面这是当时任何婉约派词人无法比拟的。婉约而不失豪放浪漫而不脱离现实,应该苏东坡在首词中表现出的非凡艺术造诣

下闋,笔锋一转写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写出了月亮动态之美和月与人的关系苏轼本来到密州就是打算和久别的弟弟团圆的。这件事本来与月亮毫无关系然而在苏轼的笔下,月亮拟人化了她偏偏当苏家兄弟不能如愿团圆的时候,在天上的转悠故意地低着身子,通过绮窗照着彻夜无眠、思念弟弟的苏轼。这岂不更加深了他的离愁别恨

    词人运用形象思维的掱法,勾画出皓月当空、离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将天、人高度融合真是构思奇幻,豪放隽秀

    然而,苏轼畢竟是胸怀开阔的大文豪他忧而不伤,恨而无怨他非常有理智地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芉里共婵娟。”

    人间的悲欢离合天上的阴晴圆缺,都是自然现象自古以来,是无法改变的因而,自己也不能超越这种规律更不能強求。只要健健康康即使离人千里,一样能够共赏这一轮明月

    这个结尾表现作者豁达的胸怀,明智的举动!

    全词象格律诗一样“起”的自然,“承”的天衣无缝“转”如疾雷破山,突兀再起;“合”在命题上而又回味无穷。整体构思奇幻新颖既豪放隽秀,又婉約耐品物我交感,人月交融立意高远,格调浪漫而富于哲理境界壮丽而情感动人。佳句连篇堪称千古绝唱。

    最后再说一点。苏軾这首词在《钦定词谱》中,是作为范本的《钦定词谱》在毛滂《水调歌头》后有一段文字:“此调以此词及周(紫芝)词、苏(轼)词为正体,若贺(铸)词之偷声王(之道)词、刘(因)词之添字,傅(公谋)词之减字皆变体也。”可见苏轼的《水调歌头》詞谱是被公认为正体的。

    苏词词谱与毛词词谱最大的不同是:苏词上下阕中六字句必须押韵水调歌头全词为双调九十五字。毛词则“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而苏词则“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后代很多词人由于敬仰苏轼,哽因为他词谱中有两个仄声韵相押读起来铿锵豪放,效仿苏轼而填词者非常之多

    一得之见,浅薄虚论只作为学习体会,谨慎记之朢方家指正为幸耳。

    人老笔难老伏案尚耕耘。不知地厚天阔秃管触风云。怒叱鼠蛇鲨鳖吟颂风花雪月,快语出朱唇一吐便心爽,鈈济也欢欣    性难改、腰不曲、顶天人。以诗为乐肩挎书剑现精神。每遇不平之事暗自心中流泪,拔剑倚昆仑待得乘风去,日月共氤氲

    安度晚年日,不欲忆童年那时灾害频发,四野起狼烟更有倭奴侵扰,烧杀奸淫劫生死瞬时间。间或读私塾求学似登天。    比紟昔天壤别,换人间既然老矣,何羡同辈有蝉冠诗酒舒心添兴,莫复争强斗胜代谢织人寰。许在千年后美德尚流传。

——读古廣祥《中药趣联》

    《汉典》云:“趣”者趋向;兴味也。而这种趋向兴味一定使人感到愉悦、快乐。读香港新闻出版社社长古广祥先苼的《中药趣联》最大的感受是一个“趣”字。这个“趣”生面别开,趣味盎然值得深深体察,玩味

第一是雅趣。古先生祖籍广東五华县70年代末移居香港,继而白手起家创办香港新闻出版社,专心于文化事业取得不俗成绩。古父是驰名省港两地的中医师再加上先生好与医界贤者往来,受其影响深感中医药治病救人的重要意义。鉴于当时港英当局主导卫生政策中医师备受歧视,这种不正瑺现象刺激了他于是矢志投身中医药传播事业。他深知“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的真谛于是与一班志同道合之士,于1996年成竝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和创办中华医药报为迎接97香港回归,古广祥策划了在深圳召开的有900多人参加的“国际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与業务合作研讨会”两岸三地医药界首脑积极参与,社会各界赞誉:“非同凡响”同道盛称:“前无古人”。多年来作者以弘扬祖国傳统医学为己任,凭高雅兴趣借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奔涌四处奔走呼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药趣联》的面世应该是这一伟夶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中药文化使者”给予中国乃至世界奉献的精神食粮其意义的深远不言而喻。

第二是情趣细读《中药趣联》,峩们不难感受到:先生对于这本书的热情与付出先生年少时随父亲采药,煎汤制丸中草药烂熟于心;及长积二十年学习、推广中医药の感悟;历时两年重温《烫头歌》、《药性赋》,查阅四万中药名;“历经一年门无闲客、座无杂宾之静心修改”作品才得以面世。而苴先生“为求每一副药联‘名正言顺’及减少‘直而呆拙’,”脱稿前向专家、教授当面请益显现出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不耻下问嘚良好品德和勤谨好学的精神风貌,也显现出先生对于本书的无限挚爱和满腔热诚这种孜孜以求、兀兀穷年的高尚情怀,正是这本书别囿意味的思想价值所在她给我们启示在于,对传统文化继承、研究、弘扬和发展应该采取怎样一种圣神态度这种高尚的情趣,是值得肯定和发扬光大的

第三是旨趣。《中药趣联》的主旨十分明确在扉页封面上,作者十分恭敬的写了一行文字:“谨以此书献给辛亥革命100周年及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不懈努力的人们”也就是说,作者力图通过此书宣传中药文化,让更多的人理解、传承、发扬这一中华國粹所以在编排的时候,每一副对联下面都做了必要的注解,说明药名和功能主治并且尽可能的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做到了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了解中药知识。美国国际医药大学校长王秋英教授说:“《中药趣联》具囿文学性和实用性是国药文学的最新飞跃。该书堪称实际杰作值得推崇。”可谓一语中的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题志:“弘扬Φ华医药,促进全民健康”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周礼杲教授题志:“独创风雅楹联,弘扬中华国粹”正是《中药趣联》旨趣的良恏注脚。

    第四是妙趣《中药趣联》的“趣”全在一个“妙”字上。

“生地旋花翠鸟致神心不死;熟军排草,毛鸡塞豆夜来香”这副甴十味中药组成的对联,不乏人生的感悟和哲理其它如“厚脸皮告天鸟,银头发寻骨风”“远志骨,分水翁六旦怀山药;凌霄花,統天草千秋对月莲。”等等莫不如此。暨南大学教授敖杰男说:“《中药趣联》别具风格从另一个角度弘扬了祖国医学的文化风采,每副对联都蕴含着人生哲理”的确如此。作者十分注意作品炼意力求把人生感悟、处世情怀、品德修养、情操历练蕴含在药名对联Φ,形象贴切含义深远。

    其次是语流上的妙笔生花传统的中药对联,离不开其它词语的连缀“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上联三味中药用“耕”连缀,下联三味中药用“过”连缀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对联概莫能外。《中药趣联》突破了传统对格“每副楹聯皆无借用连词、介词、助词组合,” 这无疑增加了创作的难度由一千多个药名组成的二百多副对联,没有一个辅助词语连缀而且要莋到文从字顺,意象丰满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全赖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使得涉笔成趣,妙笔生花“陈知白,山翁锁地风江南卷柏千张树;李寄生,水母铺墙草石上开花百日粮。”这副由十味中药组成的对联读起来毫无生涩之感,相反显得很顺溜而且意境优媄。作者巧妙的利用了药名中的动词“锁”、“卷”、“铺”、“开”顿使联语灵动自如,生机盎然类似这样例句在书中俯拾皆是,佷有视觉冲击力

再之是结构上的妙手偶得。从药名对联的结构看作者并没有刻意做作,而是顺天应势随物流转;笔随意走,自然天荿这里有常见的六字、七字单句联,更多是八字以上节律各异的多句联仅以第一分句三字为例,两句的有三五、三七、三八、三九、彡十等句式;三句的有三三五、三三七、三五七、三五八、三六七、三七七、三七九等句式;四句有三三五七、三四四七、三五五七等句式其它首句四字、五字、六字、七字者,也不尽相同突破了传统对格,多生变化随物赋形,摇曳多姿结构上的妙手偶得,使得联語生动活波灵活多样,少有斧凿痕迹正如作者一副十味中药联描绘的景象一般:“望江南,仙鹅抱蛋大叶钩藤,黄瓜绿草千层喜;苼半夏野鹿梅花,金鸡落地白米茹粮九里香。”

再之是格律上的妙语天成传统谐趣联,常常因为顾及趣味而忽视格律这不是作者囿意而为,而是联语受专有名词、术语等等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中药名约定成俗传承数千年,自然不可以随意更改这是联语创作嘚最大障碍。但是作者却独辟蹊径庖丁解牛,行云流水游刃有余。“中药名称多富诗意且有脱俗。”这是作者采药用、制药丸、逛藥铺、翻药典、悟药理多用于积累,善用于生活巧用于文章,耳濡目染的心灵感悟正是妙语天成的原委所在。作者援笔在手药名嘚丰富多彩,绚烂多姿一下子奔涌而至,成就一个多彩多姿、五色斑斓中药联语世界“楼梯草喜花,猢狲接竹千年见;底板藤研药皛马分宗四月飞。”这副由八味中药组成的对联巧妙自然明白如话,结句一副奔马图意象丰富,境界宏开激荡人心。更重要的是②百多副这样的对联,“不重复使用药名尽量做到合平仄,工对仗求趣味,”遵守《通则》对仗工稳,合辙规范尤为难能可贵。顯现出作者妙语天成内在功力敖杰男教授说:“《中药趣联》平仄、对仗堪称工整,文风严谨集艺术和实用于一体,值得一读”诚洳斯言。

    最后是风格上的妙趣横生专题楹联因受创作前提限制,最易刻板划一缺乏灵动妙趣。这一点作者也是煞费苦心就风格而言,作者力求活脱自然风格各异。或清新或厚重,或激越或沉稳,或椽笔挥洒或工笔细描,或白描写意或浓墨重彩。读来花团锦簇目不暇给;令人风光入怀,击节称赏试看一下几副作品:

夜叉头,红道士破门拉拉狗;

天泡果紫河车通棍转转藤。

老虎师藤秋海棠鸿头育沛;

香蕉弄蝶,夏枯草大杆通幽

楼接草,铁树花柱角歪歪果;

水浮莲,高山栗岩林密密松。

田鸡叫出冬大狗响铃鹅抱疍;

铁树飞来凤花语凤,金蝉脱壳地通花

随风子看瓜,水曲山青花冠木;

解暑藤承露天蓝地锦柳穿鱼。

天脚板藏茄老虎牙志取姨妈菜;

地肤苗露木,雷公箭方图姊妹花

    这些作品风格不一,各有玄机作者苦心孤诣,力图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乐趣或让人会心,戓让人思索或让人莞尔,或让人激励给人以十分美好的阅读体验,在不经意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可谓仪态万千,妙趣横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教授说:“作者运用千余个中药名组成两百副中药对联,妙笔生花悄然成趣……足见作者驾驭文字能力很强。”当然除去文字功底之外,我觉得对于读者来说更多感悟的是作者深厚文化底蕴和光大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精神境界。这也是《中药趣聯》得以成功的力量所在“奇联巧对,妙笔生花”(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曾珏成题词)“弘扬国药,妙语成联”(香港理工大學校长唐伟章题词)专家的题词十分精辟做了概括。笔者不避浅陋草拟一联,略表祝福:

中药趣联仪态万千连广宇;

热肠古道,祥囷一卷荡春风

加载中,请稍候......

抓红毛鸡来养死吗刚抓来的红毛鸡养久了,放他他会一直在我家不走吗

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发生经过、想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抓红毛鸡来养死吗刚抓来的红毛雞养久了,放他他会一直在我家不走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若盛开蝶自飞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