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名言中庸太难了,中庸是指什么

分享到:;读中庸有感(二);翻开自己的随笔,读《大学?中庸》可以追溯到三年之;书上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中庸》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字,就是“诚”;这个世界不缺少梦想,但是缺少让梦想实现的人;读中庸有感(三);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大学》;曾子传道;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间有一竖直;
分享到: ?
读中庸有感(二)
翻开自己的随笔,读《大学?中庸》可以追溯到三年之前了。当时自己喜欢背《论语》,觉得那些简单的话,之所以成为经典,有着愈久弥新的魅力,用现在的话说,之所以,至今仍然成为我们学习和读书的教材,在于,这些经典有与时俱进的魅力,让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我们,都能从这些话语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接触《中庸》,源于大哥去北京大学去上书法研究班的学习,北大的教授王岳川老师的授课,使大哥受益匪浅。回来便要求我去背《大学?中庸》,说《论语》里很多思想来源于此。
书上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理想。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致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使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人,都长一双眼睛,向外可以观察无边广阔的世界,向内可以看清无限深邃的内心。然而,很多人,向外无边扩展的看了,向内,却从来没有深入过。想想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如果考试不好,回家会说考试的时候,答案写错了,()或者紧张,或者什么理由。总而言之,不敢正面自己的失败,不从内心去找根本的原因,现在,凡事都会反求诸己,换了立场想一想,其实都会变得平和。
《中庸》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字,就是“诚”。有句话说,只要自己对自己诚实,这个世界就不会欺骗你。而之所以,诚很难做,多数在于,人的部分缺点。比如说,虚伪,爱面子,去追求一些原本对生命本身不太重要的名利等外在的东西。而使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性的纯洁。一个“贪”字,就让“诚”字执行起来多曲折。佛法中讲,人有三毒:贪、嗔、痴。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但好像很多人又走不出这个怪圈,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那种谨慎的对待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对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心有恐惧,不敢怠慢,这一种凡事都谨小慎微的态度,让我明白,量化每个细节,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而细节就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这个世界不缺少梦想,但是缺少让梦想实现的人。中庸这种哲学,告诉我们不论在什么的情况下,都保持一颗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事情,以自然心对待自然。
读中庸有感(三)
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大学》;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中庸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了,普通人很少能够做到。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中庸的主题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
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间有一竖直贯下来,不歪不偏就是中。任何事情都要取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不行。孔子着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冬天冷、夏天热,温度不适中;冬日长、夏日短,日照不适中,都不合乎标准。只有春秋不冷不热,白天与黑夜一样长,有中才可以作为标准。孔子的五德是“温良恭俭让”,温是第一的,太热太冷都是偏,只有温才是中。
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们说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庸才能长久,普通才是伟大,这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我们现代人都不甘寂寞,要拔高、要精彩,讲究“玩的就是心跳”。人生平平安安就是福,高处没有道只有险,高处不胜寒。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一求高事准糟,所以叫“糟高”。中庸就是告诉我们“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这两句话是宋儒程颢、程颐说的,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了就不偏、庸了就长久。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生平安、幸福。
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中庸》里才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有中才能达到和,和是宇宙万物之理。夫妻和才能生贵子,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气才能生财。总之都要和,不和就不生,就没有生气。天之和是太和,地之和是中和,人之和是保和。能时时保和就能达到中和,保持住中和就能恢复到太和。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此意吗?中者,天下之根;庸者,天下之本,中庸思想是一种客观的思想,也是一种唯物的思想;甚至可以说,中庸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世界的永远不变的平衡态。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37读中庸有感等内容。 
 那么,在与人相处时,就会让人更加 对你感兴趣,更加容易接近。 在与人相处得...读此书之后综合名人 品读而写下的,这里有我的一些感悟,也有我读《中庸》的...  《中庸》既是儒学的经典之一,又是先秦诸子说理散文中的重要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 所做,它以辑录孔子言论加专题论述的形式,集中而深刻地阐发儒家有关“中庸...  大学中庸读后感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读大学中庸有感《大学》 《中庸》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两篇,后来与《论语》 《孟子》一 起合称四书,是中国古代传统...  摆在你面前的永远有三种选 择: 极端、 折衷、 中庸, 我们无论是做什么事情, 要谨记的便是把握最合适的尺度和分寸感。 中庸更是一种哲思智慧,对于个人、民族...  读大学中庸有感/r/n 《大学》 《中庸》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两篇,后来与《论语》 《孟子》一起合称四书, 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代表著作。诚然,这么多年我...  读中庸有感(二)_小学作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读中庸有感 翻开自己的随笔,读《大学?中庸》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之前了。 (此处应该有掌声)他有着愈久弥新的魅力...  读《大学? 中庸》有感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大舞台中扮演着举足轻 重的角色, 当然中国的文化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青睐, 特别是...  初读 《中庸》 , 感觉很迷茫, 因此我在读中庸的时候同时参考了一些学者的注释...读《中庸》有感 3页 免费
人生正道贵中庸-《中庸》... 24页 免费每个人都要具备自己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那么什么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呢?对...才能真正的反败为胜。 而悲伤悔恨不已,怨天尤人,成功就在失败的另一端。”...
生 2:?? 师:文中指什么?石子怎么了? 生 2:石子沉入水中不见了。 师: “怨天尤人”的意思呢? 生 3:抱怨天,埋怨别人。 师:我追问一句,这种态度可取吗?...
自己的命不好,也有人说自己天天行善却没有什么改变...从上面的一个比方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了:杯子是指人的...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千万不要发脾气, 忍得住,看得...
“尽人事而顺天命”是什么意思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有人说,命由天...意思:我们要正确 我们要正确 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不怨天尤人...
按照胡适的理解, ?人生的意义?是人这个主体的?创造...这样,无论你 是什么人,你的人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与其在怨天尤人中蹉跎人 生, 不如如胡适先生所言...
一、福至心灵 福至心灵,福指幸运,意思是人运气来...以致我们常常有挫折感,我待人那么好,为 什么他会...若 自己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不自以为是,就能...
健康的含义和标准以及保证健康的措施_学习总结_总结/...评价心理健康又有什么标准呢,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对事物百般挑剔...
宽容 议一议 同学名言 结合自己的理解你能说说“宽容” 是什么吗? 我认为, ...15 和怨天尤人的人打交道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灰暗。 16 有不少人总喜欢对...
“愠”字的意思是: A自我反思B埋头学习C怨天尤人D奋发图强 答案C 8、孔子...人生三条标准” D现代企业劳动工资与人事制度 D ) 80“允执其中”是什么意思...
浮云” 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浮云”一词出自 论语》 后来指虚无缥缈,...的;但是人类可以在 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 退缩、怨天尤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 庸 之 道 的 内 涵 是 什 么 - 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么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中 庸 之 道 的 内 涵 是 什 么 - 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3:23:1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 庸 之 道 的 内 涵 是 什 么 - 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
官方公共微信中庸:最高深最难把握的智慧
沈阳日报毕宝魁
文/毕宝魁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儒学基本处在被否定和排斥的处境中。中国的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把一百多年被欺负的恶果算在儒学以及传统文化的账上,对于儒家文化的误解非常深。杜维明先生曾很痛心地说欧美思想家对于儒学之误会到达难以理解的程度。其实何止外国人,我们自己对于儒家思想之精华也有很多误解。而“中庸”是被误会最深最广泛的一个术语。中庸是孔子最先明确提出的一个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论语中有明确的表述,其后《礼记》中出现的《中庸》是阐释孔子原义的,而南宋的朱熹将其和《大学》单独成篇,并和《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四书五经之一。但内容更驳杂,和孔子的原意有区别。下面我们便先来解说孔子所说中庸的本义。中庸(资料图 图源网络)孔子提倡的中庸是什么意思《论语·雍也》篇第29章:“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是《论语》中唯一用“中庸”这个词的地方,故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我在《论语镜铨》中翻译为: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是最高层次的了,人民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评析说:“中庸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范畴,是指看待事物、处理事情应该掌握的原则与尺度,即适中,要不偏不倚,因此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提法,具体实行时要根据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总的原则是不偏激,不走极端。后世许多人把中庸误解为和稀泥,不讲是非,是最大误解。孔子是非常强调是非观念的,中庸是在正确判断是非的前提下不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再透彻点说,庸是平常日用,所有的生活,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礼乐刑政,都要坚持适中的原则,这便是中庸。”“道”、“仁德”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这是儒学实用理性的特点,也体现其现实生活指导原则的伦理作用。如前文提到孔子见南子的问题,孔子对于南子有一定的评价和判断,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去见见也无妨,体现中庸之道和灵活性。”《论语》中涉及与中庸有关的提法还有五处。分别简介之。1、《子路》篇第21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里的“中行”是指行为采取适中的做法,中庸、中行意思基本相同。本章是孔子自述其交友之道。一定要和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在一起,当然是能够中道而行的大君子最好,如果周围没有这样的人,那么和那些思想激进而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起也可以,与那些高洁自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僻之人在一起也可以。总之,讨厌那些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庸俗不堪的卑鄙小人。狂者和狷者只是处世态度上有些偏激而已,但还属于君子的品格。如竹林七贤等便属于此类人。2、《尧曰》篇第1章: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这里的“允执厥中”也是中庸的意思,即要稳妥地把握好中正的尺度。3、《为政》第16章: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大意是说,“看问题要全面,要有两点论,如果只在一个方面下功夫,那就容易偏激,是很有危害的。”实际便是提倡中庸而反对偏激。4、《子罕》第8章: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大意说:“我有知识吗?没有什么知识。有个农夫请教我问题,我好像腹中空空,一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从这个问题的正反两面,本末两点来反复询问考察,尽力搞清楚。”从两端向中间寻找最适中的点,便是应该采取的态度。5、《先进》第16章: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中庸便是最适合的点,如果过了也不好,如果过的距离和不及的距离是一样的,则错误程度也一样。通过对这些原文的考察,我们可以知道孔子提倡的中庸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要采用适度原则。这是非常难的,也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如果举例来说,阳货特别想拉孔子加入自己的团队,因此要见孔子不得,后来用手段在半路上碰到孔子,对孔子进行一番不太恭敬的训话,孔子并没有针锋相对,也没有采取报复行动。但依旧坚决不加入而已。孔子一生不为已甚,没有任何偏激的行为。实际便是采取了中庸态度。被误解的“中庸”柳宗元在《断刑论下》有几句话,对于理解中庸有一定帮助。他说:“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者也。离之,滋惑矣。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是二者,强名也,曰当,斯尽之矣。当也者,大中之道也。离而为名者,大中之器用也。知经而不知权,不知经者也;知权而不知经,不知权者也。”这里的“大中”和中庸的意思近似。经,是原则,是底线,权,是权变,是变通。在不突破底线前提下灵活处理事情,便是中庸。子路便是没有理解孔子的中庸之道而死的。我读论语和注释论语,开始时总感觉孔子对子路有点刻薄,批评太多了。但全部读完以及阅读更多的文献资料后,才真正理解孔子的苦心。但是中庸被后世误解得太深了。贾谊《过秦论》“才能不及中庸”,后世便解释为“中庸,平常的,犹言中材”。这种解释本身是很值得商榷的。后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等,基本是贬义词了。鲁迅先生在《华盖集·通讯》:一文中说:“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这种批评是非常深刻的,并没有否定中庸这个词。顺便提及一点,希腊文mesotes的意译是中庸,这是亚里士多德的用语,意思是不偏不倚,处于两个极端的中间。这正好和孔子所说中庸的意思重合。这倒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整合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资源来解决目前人类的困境是个好途径。故对于轴心时代哲人的原典进行深入研究,相互比较和整合应该是今天全世界学术界的共同职责。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儒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儒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儒学”,获取更多儒学资讯。
[责任编辑:weiwei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高效准确地分析、诊断出设备故障,指导、安排机、电维修人员工作。
 下载此文档
论中庸之道难在何处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论中庸之道难在何处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20:48:3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中庸之道难在何处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说舞蹈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