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普京说列宁思想导致苏联解体

[导读]普京需要尽量背离自己的性格要努力限制自己的权力,而梅德韦杰夫则需要对抗自己的内心去勇敢地面对他的恩人。普京正站在民主的十 字路口他们所面对的機会并不算好,但绝非毫无胜算

原载 《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2期

【内容提要】政治领袖是苏联和俄罗斯政治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苏聯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政治文化一直偏爱强势而有个性的政治领袖,从 1917 年以来的苏联领袖大多都秉持了這一特点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丧失了对于改革乃至国家的控制,而与其个人风格和成长经历迥异的叶利钦经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的领袖。他推动俄罗斯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希望使俄罗斯走上以市场经濟为特征的“文明之路”,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是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統但叶利钦自相矛盾的执政风格、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诸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令人诟病,他虽然赢得了竞选连任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杜马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在经历了复杂的甄选之后,他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帮助普京顺利当选。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是┅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性格的领导人在接任总理之后,很快凭借自己的超群才能解决了车臣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从而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执政之后,普京很快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新的“转型”他通过除了暴力之外的┅切手段强化国家权力,打击“寡头”取消地方选举,限制独立媒体通过“西罗维基”掌控权力,最终使整个政权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形成了被称为“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的普京体制。在八年任期结束后普京拒绝了第三个总统任期,而选择了一项略显复杂的政治安排将总统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梅德韦杰夫,本人则以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参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头制”政权,直到 2012 年重返克里姆林宫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普京的重新执政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改革可能将会是一个积极嘚因素,因为他拥有足够的权力推动改革的进行虽然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挑战,但仍然有成功的机会

对于政治活动和政府来说,没有哪個组成部分比领导层的功能更全面领袖们制定或者帮助制定目标。他们决定政府的议程并且为那些共同性的问题提供可供辩论的参考性框架除自身利益之外,领袖们还同时代表其他政治参与者的利益而且,就像商人一样他们积累政治资本并进行交易,拉拢同盟者以便能够采取共同行动维护共同利益。[1]

相对而言领袖们也许能够独立自主地操纵政治,但他们同时也必然受到哲学/意识形态、经济、制喥、文化、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制约即便如拿破仑、丘吉尔或者毛泽东这样一些历史伟人,也无法完全拥有率性而为的自由五个世紀以前,意大利哲学家尼古拉·马基雅维利(NiccolòMachiavelli)在其《君主论》一书中便已指出领袖们对事件发展的影响不 仅取决于其本人的主观才能,而且受到命运所赋予他们的难以测度的偶然因素以及客观机遇的制约卓越的政治家往往都非常幸运,他们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时机並且采取了非同寻常的行动——马基雅维利用“水漫河堤”的形象说法来形容这一切——他们充分利用机遇并获得了荣耀。

有些政治学家認为在那些身居高位的领导者中,只有那些与其跟随者目标一致的人才配得上“领袖”这个尊称至于那些只顾追求自己私利的政客应當被称作是统治者(dominators),而不是真正的领袖(true leaders)[2]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更多地体现出的是政治体制的差异而不是领袖本身的区别领袖可鉯居于统治者的地位,但依然是领袖正如那些不是领袖的人也可以在他们所属的各种政治体制之中占有不同的角色,但依然不能够被称為领袖领袖以及那些潜在的领袖们必须关心他们的追随者以及可能的追随者。不过无论是在民主、威权还是混合体制中,他们都不能夠被其追随者所左右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他们可能如马基雅维利在他的时代所观察到的那样采取那些从道义上看存在问题的政治技巧,或者为了方便起见在公开与私下的不同场合以不同的面目出现。

当我们探讨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于 1991 年突然解体之后出现的新的俄罗斯政治领袖的问题时上述观点需要牢记于心。

对于强势而有个性的领袖的偏爱是俄罗斯政治文化的一个固有特点这个特点贯穿于整个莫斯科公国和沙俄帝国时期。直到 1917 年这个国家都在绝对君主制的统治之下,其统治的道德合法性源自于斯拉夫版的欧式王权神授论尽管这一政体也曾一度呈现为寡头制的特点,在其最后的数十年间还出现了民主的倾向但 “沙皇(tsar)的话就是法律与权力”的观念却像遗傳式的地从一位独裁者传至下一位独裁者。[3]

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以工人、农民以及士兵等大众的名义发起的但列宁这个革命的理论家与设計师不久便脱颖而出,成为在俄罗斯内战时期得到整合的集权式革命体制中领袖群伦的人物在经过一番权力斗争之后,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运用列宁在 1924 年去世之前交给他的党的行政权力——也即共产党的总书记一职——使自己成了独裁者并将其地位维持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间。1953 年斯大林去世之后斯大林的大清洗,狂妄自大和“个人崇拜”便遭到批判而集体领导则在原则上得到了承认,尽管实际上此原則仍经常遭到侵害性情有些反复无常的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Khrushchev)在领导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攻击之后不久,很快便使自己成为了这一體系中的强人——尽管他不像他的前任那样专横[4]1964 年 10月,在出现了多次政策失败之后赫鲁晓夫被其同僚推翻,他也成为苏联历史上唯一┅位被同僚推翻的最高领袖在赫鲁晓夫被排挤之后,苏共领导人曾尝试以书面规则的形式来防止个人统治的重新形成[5]不过很快统治性角色便再度出现,那就是新的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他是这一体系内的旧式官僚,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他也发起了一场对自己 的尛型个人崇拜并且从中获益。

改革派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Mikhail SergeyevichGorbachev)在 1985 年继承了勃列日涅夫的位置就像列宁生前所做的那样,戈尔巴乔夫曾尝试从党的等级体系与文件规定中寻求对改革支持;而在党外他则试图尽可能地取悦苏联人民。戈尔巴乔夫急切盼望从社会底层获取合法支持同时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此种热望促使其对苏联制度进行部分的民主化改革改革的高潮是 然而,新选出的苏維埃刚刚开始着手制定法律不断升高的骚动与混乱便使得这种半截子式的改革难以为继,这种情况也使得戈尔巴乔夫面临着两难的处境要么如东欧所做的那样,超越这种改革继续向全方位的民主化迈进要么运用自上而下的手段来稳定现有体系的核心要素。受困于此戈尔巴乔夫选择了折中调和,结果证明双方都不满意这种调和甚至都体现在戈尔巴乔夫所担任的职务上。1990 年他让苏维埃选举他为苏联總统,但此举并没有使他获得全体选民的支持而且他也没有辞去执政党的总书记一职。

戈尔巴乔夫的优柔寡断为他的失败铺平了道路怹败给了一个未曾预料到的对手: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他们并非天敌实际上他们个性相似。两人都在 1931 年冬天来到这个世堺上(前后只相差 29 天)都生于地处内陆省份的农民家庭。从民族来看他们都属俄罗斯族,两者在政治上也都是从党的地方行政组织起镓逐渐提升自己的影响。叶利钦的根据地是其家乡省份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Sverdlovsk)该省地处乌拉尔军事工业带的中心。而戈尔巴乔夫所茬的斯塔夫罗波尔(Stavropol)则是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个生产谷物为主的省份。 叶利钦有一个颇有影响的提携者那就是 1971 年至 1976 年期间担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的雅科夫·里亚博夫(Yakov Ryabov)。1976 年 10月叶利钦取代里亚博夫,被提拔担任该州州委第一书记

在这个位置上,叶利钦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锐意进取同时又善于与群众打交道的地方领导人形象[6]前克格勃领导人,1982 至 1984 年间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的安德羅波夫(Yurii Andropov)已经注意到了叶利钦的政治才能但直到1985 年执掌大权之后,戈尔巴乔夫与他在西伯利亚的下属兼盟友叶戈尔·利加乔夫(Yegor 月怹担任了第一个有权势的职位,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也就是苏联和俄罗斯首都的共产党委员会的第一书记。叶利钦在这个岗位上的政绩鈈但使他在全国赢得了声誉而且帮助他得到了政治局候补委员席位,也就是不具投票权的政治局委员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合作以及怹们两人在背景方面的相似性暂时掩盖了他们之间在个人经历、风格与观点方面的差异。虽然戈尔巴乔夫有部分亲属在三十年代的镇压肃反运动中曾受到过伤害但由于戈尔巴乔夫的家族出身贫困,所以还是非常支持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集体化运动他的父亲和其他几个亲屬还是共产党员。

叶利钦的亲属则属于那些相对富裕的富农(kulak)家庭由于集体化,他们失去了全部的财产和社会地位而且没有一个亲屬是共产党员。1930 年叶利钦祖父四兄弟都被强行搬迁到另一个村庄,1934 年他们又被发配到另一个更为偏远的北方村镇在那里叶利钦的祖父伊格纳吉·叶利钦(Ignatii Yeltsin)于 1936 年悲惨离世,其祖母斯塔伊金斯(Starygins)则在 1945 年被允许离开他们的流放地到工业城市别列兹尼基(Berezniki)与在那里的年呦的鲍里斯、他的父母还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在 30 年代叶利钦的父亲尼古拉·叶利钦(Nikolai Yeltsin)自己也碰到了政治麻烦,他被流放到古拉格劳妀营劳教三年1950 年,戈尔巴乔夫兴高采烈地成为了共产党的预备党员接下来又在 1952 年转为正式党员,而叶利钦则在 1961 年才正式加入共产党那时他已经三十岁,而且后来他还肯定地讲自己加入党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人发展与前途。[7]

上述事实并不意味着叶利钦是一个天生的叛逆与持不同政见者也不意 味着戈尔巴乔夫有任何理由在开始他们有关改革(perestroika)的合作时怀疑叶利钦的忠诚。不过它们却可能表明叶利欽内心对于体制的一些核心价值是保有距离的而这种距离在戈尔巴乔夫身上并不存在。叶利钦在党内的升迁之路也不同于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在法学院接受教育,而在共青团(Komsomol)以政工干部开始其政治生涯专长是农业;叶利钦的学位是建筑工程,一直从事经济事务开始是一个建筑经理,接下来担任一个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都很高的地区的第一书记在性格方面,与戈尔巴乔夫相比叶利钦更少耐性,更为浮夸但更有人缘。当他在 1985 年 4 月离开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时候他已经与戈尔巴乔夫派系有些矛盾,原因既有对戈氏改革方式過于谨慎的不满也有对自己未能得到更重要职位的抱怨。

戈尔巴乔夫与他的莫斯科部属之间本来不甚亲密的关系在 1986 至 1987年间更是迅速恶化叶利钦公开支持更为激进的经济与政治改革战略。而在非公开场合特别是在中央委员会全会以及每周的政治局例会上,他批评戈尔巴喬夫在改革方面走得太慢戈尔巴乔夫反过来也抱怨叶利钦不但发表不负责任的讲话,还通过亲自上街及谴责干部享有的诸如豪华轿车、特殊医院和商店等“特权”来迎合莫斯科大众

深感受挫的叶利钦试图对总书记施加压力,他决定打破苏联历史上的惯例向戈尔巴乔夫遞交辞呈。后来他果然在 1987 年 9 月的一封给戈氏的密函中表达了这一想法但戈尔巴乔夫没有回信。叶利钦对此事深感不满1987 年 10 月 21 日,他未经邀请径自来到中央委员会全会,发表了一篇有些散漫但却充满挑衅的讲话在这篇发言中,他指责改革未能造福于人民呼吁党内“实荇民主”,将矛头直指戈尔巴乔夫愈益升级的个人崇拜并要求允许他辞去所有职位。戈尔巴乔夫本来是可以采取更具包容性的应对方式但他却正面回击,让几十个中央委员出面力陈叶利钦的各种贪腐行为几天后,叶利钦软化了立场要求允许离开政治局但保留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这种态度是不符合列宁主义的也与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不一致。11 月中旬叶利钦被免去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而且受到公开批评1988 年 2 月被政治局除名。叶利钦神经有些崩溃曾半心半意地试图自杀,但数星期后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恢複过来

事后证明,这次低潮不但是叶利钦生涯新阶段的开始而且也揭开了苏联改革新的一页。叶利钦直到 1988 年中才从病中恢复过来此後他在建设 部门担任一个名义上的虚职,重新开始活动1989 年 3 月,在戈尔巴乔夫拒绝将叶利钦派到苏联驻外使馆工作的意见之后叶利钦趁選举法重新修订的机会,在莫斯科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赢得了压倒性胜利在最高苏维埃,他被推选为跨地区代表小组的五个荿员之一这是一个由自由派知识分子和专家所组成的小组,其中包括持不同政见的物理学家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和经济学家加弗利尔·波波夫(Gavriil Popov)与跨地区代表的交往使叶利钦接触到更为西化的道路,这是他充当党的官僚时不可能想到的次年,当苏联加盟共和国开始制度化选举的时候叶利钦 在 1990 年 3 月 4 日赢得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SFSR)的席位。在 5 月 29 日凭借微弱多数,他被玳表们选为大会主席6 月 12 日,在苏维埃代表全体大会上由叶利钦担任主席,宣布了俄罗斯的“主权”或者说在苏联联邦中的自主权。

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同僚对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的转变颇为怀疑也不能够理解他何以如此受大众欢迎。“突然之间”一位中央书记处書记在 1990年 5 月的时候告诉政治局,“尽管到现在为止他从来没有给过俄罗斯任何东西但他却成为了俄罗斯的爱国者,这是……一个不太光彩的政治游戏” 戈尔巴乔夫在另外一个政治局会议上也说,“叶利钦正在做的令人不可理解……每到星期一他的脸便大了一倍(由于其自大)。他说话语无伦次经常想出各种馊主意,就像一个老旧的录音机但人们还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他是我们的人!’”[8]

虽然葉利钦在鼓吹俄罗斯的发展目标方面有机会主义的成分但也的确存在更多的内容。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叶利钦曾不断地向他的副手菢怨说,相比其他十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议会总是受到歧视,这种歧视表现在从来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或者它自己的党的支部一般来讲,他赞成分权也赞成更多地将权力下放到地方,这一思路与在乌拉尔地区流行的区域文化中的“独立自主”的主张颇为┅致考虑到戈尔巴乔夫对苏联中央政府和党的铁腕控制,俄罗斯对叶利钦来说就是一个可以很有吸引力的选择可以施展他的计划。而苴随着他将政治自由、法治以及经济、市场合作和私有产权等要素包括进去这一计划变得越来越具有内在一致性,也越来越有活力曾與叶利钦在 1990 年 5 月会面过的撒切尔夫人是第一批认为叶利钦将比戈尔巴乔夫更快地直接与旧制度决裂的外国领导人之一。她认为叶利钦“楿较戈尔巴乔夫而言,对一些根本性问 题想得更清楚”“而且已经突破了共产主义的思维模式与语言。”[9]

1990 年 7月叶利钦交出了他的党员證以表明自己独立的政治地位。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冲突逐渐升级由于叶利钦的权威建立在大众支持的基础之上,这使他在政治上得益匪浅也使得他更倾向于采取冒险的行动获取胜利。与从未参与过选举的戈尔巴乔夫不同叶利钦从 1989 年到 1991年间参加过连续三次选举。最後一次发生在 1991 年 6 月 12 日他赢得了俄罗斯联邦总统这个新职位。叶利钦的总统就职仪式于 7 月 10 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一旁观礼的戈尔巴乔夫有些忐忑不安。

几个星期之后叶利钦迎来了他政治生涯中毫无疑问的最激动人心的时刻。1991 年 8 月 19 日由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Gennadii Yanayev)以及克格勃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Vladimir Kryuchkov)“为首”的一批苏联保守派领导人策动了一场柔性政变,企图逆转“联盟”条约的签署该条约昰由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协商制定出来的,如果通过的话将把苏联转变成一个松散的联盟这些政变的发动者将戈尔巴乔夫软禁在克里米亞的夏季度假地,同时派遣几百辆坦克及数千名军人来到首都大街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到 8 月 19 日中午在时为俄罗斯联邦政府机关所在地嘚俄罗斯白宫之前,叶利钦爬上了一辆坦克并宣读了一封谴责政变同时要求释放戈尔巴乔夫的公开信接下来他又拒绝投降,并连续两个晚上与他的忠实支持者呆在白宫8 月 21 日,政变策划者放弃了攻打白宫的计划不久之后他们便遭到拘禁。在 8 月 23 日的俄罗斯议会上叶利钦掱持证据,当着戈尔巴乔夫的面说他的内阁大臣已经背叛了他并当场签署了禁止共产党在俄罗斯领土上活动的法令,一旁观看的戈尔巴喬夫神情木然一脸惨白。至此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彻底崩塌。

在接下来围绕着拯救苏联联盟而进行的艰苦谈判中戈尔巴乔夫未能挽救洎己的命运。不管其做法对错与否事实上,叶利钦已经不愿意作出能够使联盟存留的必要妥协也许他感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挽回余地叻,因为不少加盟共和国特别是乌克兰拒绝签署此类协议。12 月 8 日叶利钦与其他两个苏联的斯拉夫共和国领导人——即乌克兰总统列昂胒德·克拉夫丘克(Leonid Kravchuk)和白俄罗斯的斯坦尼斯拉夫·舒什克维奇(StanislavShushkevich)——签署了“别洛韦日森林协议”,宣布苏联寿终正寝取而- 18 -代之的昰徒有虚名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现在真正的权力掌握在继承苏联的 15 个共和国手中它们之中最大的是俄罗斯,或者说是俄罗斯联邦1991年 12 月 25 ㄖ,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正式消失在历史之中,而叶利钦自己则毫无挑战地成了从苏联走出来的俄罗斯联邦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進入了平静的退休生活,他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撰写回忆录,发表各式各样的演讲大部分是在国外。叶利钦则继承了戈尔巴乔夫在克裏姆林宫一号楼的办公室由此可以俯瞰坐落在红场上的列宁墓。

甚至早在苏联解体之前叶利钦就已经对外宣布将在俄罗斯推动名为“休克疗法”的激进市场化改革。这场改革开始于 1992 年 2 月 2 日政府当时宣布废除对绝大多数商品与服务的价格管控。与之相关的另一项改革措施是允许非国有企业与个人从事贸易与商业活动此类做法在苏联从二十世纪 20 年代起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被认为是非法的。1992 年的下半年又啟动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一些国有资产的私有化进程。

叶利钦深信要将俄罗斯从危机引向“文明之路”,必须要有决定性的“改革突破”而且要行动迅速。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走上西方的发展道路,建立西方式的经济与政治制度这种改革所奉行哲学与Φ国 在邓小平领导之下所进行的渐进、阶段式改革大相径庭。在采纳“休克疗法”时叶利钦从那些年纪只有三四十岁的学者专家那里获取建议,这些人比他整整年轻一代从来没有在前苏联政府里担任过领导职位。他们当中最重要的当属根纳季·布尔布利斯(Gennadii Burbulis)一个民主派学者,前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讲师在布尔布利斯的建议下,叶利钦让一个非常年轻经济学家和期刊编辑叶戈尔·盖达尔(Yegor Gaidar)(时年三十五岁) 来掌管经济改革他从来没有在政府里担任过任何职位;1992年 5 月,盖达尔更是被任命为代总理而同样年轻嘚阿纳托利·丘拜斯(Anatolii Chubais)则被任命为私有化的负责人。

叶利钦的休克疗法使俄罗斯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减缓了 90 年- 19 -代早期存在的一些诸如基本消费品短缺、食物配给和囤积居奇等尖锐的经济问题。但不久一切就便变得更加清楚了市场之路将较之想象来得更为漫长,吔更为崎岖不平而且短期之内将面临巨大的混乱与艰困。当叶利钦在 1991年岁末宣布这一决定时他曾预期最糟糕的情况可能在一年之后就會结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复苏则将在 1992 年底开始不幸的是,结果证明此 一预期太过乐观

改革引发的混乱很大程度上也是当时的客觀条件所致。俄罗斯负担了苏联的全部外债(这些外债的大部分来源于戈尔巴乔夫时期)同时还有一个在后冷战世界需要缩减的庞大军笁产业。无法满足的消费需求加之价格的自由化加剧了通货膨胀使得许多家庭的生活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最令人沮丧的是俄罗斯嘚经济产出年年下滑——1992 年下降了 15%,1993 年是9%1994 年 13%,1995 年

同前苏东集团国家出现过的经济衰退相似俄罗斯经济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实际上衰退相较之前的预期多延续了好几年对此叶利钦和他的领导团队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改革计划本身草草而成出台過程非常匆忙,在休克疗法开始之前俄罗斯几乎不存在任何支持市场经济的体制及监管机制。随着生产的下降政府收入也跟着下降,洏这进一步又导致了高额财政赤字及福利缩减而这些福利本来可能会使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不那么糟糕。在其十年任期最后阶段的退休讲话中叶利钦也不得不承认改革计划尽管在最初“看似简单”,但执行起来却“被证明异常痛苦和艰难”他曾一度相信“只要一跳,再加一击我们就能够从那灰暗、停滞、集权的过去摆脱出来,进入光明、繁荣且文明的将来”但实践与此完全相反,“一次跳跃并鈈足够达到目标我在某些方面显然有些天真。有些问题被证明是异乎寻常的复杂艰难”结果并不是稳健地迈向西化,而是“通过试错嘚方式艰难前行” 如他本人认为的那样,“很多人民”叶利钦继续补充道,“在这种不断的尝试中受到了深深的伤害”[10]

经济改革受挫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使反对激进改革的政治力量势力大增。他们有些属于社会草根有些来自知识阶层,但对叶利钦而言最具威胁的反对仂量仍来自于政治精英内部尤其是俄罗斯联邦的立法机构。叶利钦曾从 1990 年 5 月开始担任俄罗斯议会的议长直到 1991 年 6 月当选为总统之前,他┅直保有这一职务此后俄罗斯议会的议长是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Ruslan Khasbulatov),一个来自车臣的经济学教授他最初是叶利钦的盟友,但逐渐對改革表示怀疑到了 1992 年年中,他已经直言不讳地成为了改革的反对者哈斯布拉托夫不但享有议会大多数议员的支持,也有来自那些在 1993 姩 2 月建立俄罗斯联邦共产党(CPRF, Communist Party of theRussian Federation) 的左翼人士的支持甚至还获得了叶利钦自己的副手亚历山大·鲁茨科伊(Aleksandr Rutskoi)——前阿富汗战争英雄的支歭。到 1992 年岁末叶利钦被迫放弃了其任命的政府代总理盖达尔,转而接受维克多·切尔诺梅尔金(Viktor Chernomyrdin)这样一个非常能干曾在前苏联石油笁业部门担任过老资格行政官员的人作为他的内阁总理。布尔布利斯也在此时离开了政府

叶利钦与议会之间的紧张在第二年达到了顶点。3 月议会议员们尝试罢免叶利钦,结果距离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只差 72 票在与哈斯布拉托夫达成协议之后,叶利钦在4月份面向全俄罗斯發起了公投公投提出了对领导层和改革过程的信心等方面的四个问题。

叶利钦在公投的所有四个问题中都获得了胜利并任命一个特别尛组为俄罗斯起草新宪法——与此相对,俄罗斯议会则制定自己的宪法版本1992 年 9 月 21 日,在迟疑了数月之后叶利钦最后终于签署了法令,宣布解散议会同时命令在 12 月进行新的议会选举。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以及支持他们的议员占领了白宫大楼并设置障碍保护10 月 3 日,沖突在莫斯科街头爆发数百人在冲突中身亡。10 月 4 日叶利钦命令士兵和坦克攻打白宫,强迫占领者离开并逮捕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和他们的主要支持者。选举按计划于 12 月 12 日举行最后一刻,叶利钦决定在选举中增加一项颇有风险的有关宪法草案的公投新宪法草案Φ,绝大部分权力将被赋予行政部门而不是立法机关宪法在公投中顺利通过,同时选举产生了新的两院议会叶利钦似乎赢得了两年来怹一直寻求的胜利。

虽然赢了但胜利者并不能令人满意。叶利钦在情绪方面一直存在问题早在掌权之前,他就经历过很多心理上的起起落落当面对如 1987 年 10 月他在中央委员会的讲话那样在政治失败的时候,他倾向于退回自己的小天地舔舐伤口而拒绝与其他政治伙伴有任哬联系。在他与议会旷日持久的斗争中在面对激烈地冲突与不确定的未来时,他也做出了类似的选择

不过有些反常的是,叶利钦即便茬赢得政治胜利之后随着庆贺时刻的过去,他在情绪上仍然会非常脆弱2002 年,在与笔者的一次交谈中他解释说,在这样一些时刻他會感到“低沉”或“呼吸不畅”,并不真的“抑郁”部分原因是在高度动员和紧张之后的疲劳所致的反应,部分则是由于他希望给予其怹政治领导人一个机会来找他这个胜利者并且提出符合他的条件的合作建议,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他需要考虑自己在未来的选择茬转型的背景之下,他经常要面临非常痛苦的抉择而他又肩负着要按照自 己的设想来确定国家发展方向的巨大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抉擇就变得更为痛苦了。[11]甚至 1993 年 12 月份的选举和公投对叶利钦来说也是喜忧参半尽管他支持的宪法得以通过,反对他的政党失去了对国家杜馬即新选出的下议院的控制;但由极具煽动性的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VladimirZhirinovskii)领导的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政党——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獲得了最多的选票。新成立的杜马最早通过的法令之一便是 1994 年 2 月,同意对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和其他在 1993 年 9 至 10 月间反对叶利钦的领导囚以及 1991 年 8 月的政变策划者,实行大赦

正因为如此,叶利钦的新闻秘书维亚切斯拉夫·科斯季科夫(VyacheslavKostikov)在 1994 年经常看到他的“超级总统”唑在一张光秃秃的桌子旁若有所思。科斯季科夫认为当叶利钦逐渐认识到俄罗斯的根本问题将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解决時,他“发现自己失去了内在的支柱”他在1991年至1993年亲手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要求他面对并且回答这些问题,也只有他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在我的印象里”,科斯季科夫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当叶利钦面对他在宪法中强行侵占的如山的责任时,他有些迷失了”[12]1994 年 12 月开始的车臣战争使叶利钦与许多的自由派人士分道扬镳,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个人关系上都是如此这些自由派在叶利钦权力升迁以及宏夶改革措施启动时,一直站在叶利钦一边

叶利钦另一个广为人知的爱好也和他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那便是酗酒叶利钦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工作的时候,就经常过量饮酒尽管这并没有影响其完成工作任务。在莫斯科特别是随着他的生活压力加大,叶利钦开始豪飲“我逐渐认识到”,他后来承认“酒精能够迅速帮助舒缓压力”。[13]虽然叶利钦的酗酒在俄罗斯领导层是公开的秘密但他的这一习慣到 1994 年才进入了国内和国际舆论的视线。最严重的事件发生在 8 月 31 日当时叶利钦在柏林见证最后一批驻德俄罗斯部队的撤离。由于在宴会仩喝得酩酊大醉叶利钦摇摇晃晃地指挥起市政厅前面的德国警察乐队。他的七个助手曾偷偷写信给叶利钦请求他少喝点酒。叶利钦确實接受了部分建议但那是在这个习惯引发了危及生命的身体危机之后才开始的。叶利钦分别于1995 年 7 月、10 月和 12 月心脏病发作每次离开医院疒床之后不久又不得不开始工作。

情绪波动并不意味着叶利钦不能在他的一号楼内做出决策在其第一个任期的大部分时间内,叶利钦都昰一个颇有效率的领袖他以务实的精神处理绝大多数问题,必要的时候也愿意更改不适当的决定比如叶利钦就曾承认他用武力方式解決车臣问题的尝试没有成功。他的经济政策也较为灵活无论成功与失败,他都愿意承担责任他将相当部分责任下放给行政部门的下属官员去执行,对于那些杜马议员等官僚部门之外的政界人士叶利钦则综合运用个人魅力、小恩小惠、特权及胁迫等方式来笼络他们。

叶利钦强烈相信治理俄罗斯的责任就在他个人身上他不愿意经常性地召集任何小组来制定集体决策。与此同时他也能够听取和接受来自鈈同背景的幕僚、密友或临时召至克里姆林宫的专家们的建议。在更大的政治舞台上他支持在大众媒体上就相关问题进行公开讨论,而苴对于批评几乎从不反击1994 年,他批准创建俄罗斯的第一家私人电视台独立电视台(NTV)这家电视台属于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Vladimir Gusinskii)——俄罗斯首批“寡头”之一。“NTV”对车臣战争进行了激烈抨击每周日这家电视台会播放一档喜剧节目“木偶”。这档节目毫不留情地嘲弄葉利钦讥讽他的政策以及个人习性喜好。叶利钦不喜欢“木偶”这档节目在看了开头几集之后就再也不看了,不过他也没有对节目的播放进行干涉 叶利钦的施政风格变化多样甚至自相矛盾。他对自己能够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个民选领导人深感自豪一直把自己视为一个囻主派。但人们也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苏联时期典型的党委领导身上特有的痕迹比如在人事任免(聘用与解雇官员)方面有些随意,喜欢鉯口头而不是书面方式交流一个从90 年代中期就跟随他的总统顾问在一次访谈中评论道,尽管他本人赞赏总统的贡献但他也指出,叶利欽在承担“就有关紧急问题作出决策的权力与义务时”不太顾及规则程序,他具有典型的“州委第一书记的心理状态”[14]不过,叶利钦領导风格的另一面只能被称作为是专制君主他的个性带有沙皇风范,在撤回自己的决定时从来不会疑虑同时他也喜欢将自己装扮成一個慈父形象。如果碰到了恶劣的下属或官僚工作不称职时普通老百姓可以从他那里寻求帮助。年纪轻轻就担任下诺夫哥罗德州(Nizhnii Novgorod)州长後来又在叶利钦的第二个总统任期被擢升为内阁重要官员的鲍里斯·涅姆佐夫(Boris Nemtsov)曾用“一个不错的俄国沙皇”来形容叶利钦在涅姆佐夫看来,叶利钦尽管有时非常严厉但却总是将人民的福祉放在心上。

叶利钦 1991 年当选后的五年总统任期定于 1996 年 7 月结束如果想继续保住自巳的办公室,他必须出来重新竞选根据 1993 年通过的新宪法,新总统任期将会是 4 年对于是否参与此次总统大选,他曾犹豫不决直到1995 年岁末,他决定还是试一试不过在杜马通过了谴责 1991 年的“别洛韦日协议”的议案之后,他又有了另外的想法包括总侍卫官亚历山大·科尔扎科夫(Aleksandr Korzhakov)在内的保守派顾问敦促叶利钦取消选举改由行政命令统治若干年。3 月 17 日叶利钦曾尝试草拟过类似这一建议的法令,但第二天他打消了这一念头并决定投身选战。 叶利钦开始竞选活动时他的民调远逊于他的对手。当时在准备投票的俄罗斯人中只有大约 5%的人支持叶利钦。不过民调也显示在那些尚未确定立场的选民当中,他拥有 40%的支持率这意味着如果此项信息准确无误的话,他仍有可能赢嘚大选叶利钦全力以赴去拉选票,由丘拜斯领导的竞选班子运筹帷幄帮他出谋划策。他获得了苏联解体后大多数新兴力量群体的支持其中包括新的私人商业精英,以及那些控制大众媒体的老板等俄罗斯人大多都从他们这里获得政治信息。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久加诺夫(Gennadii Zyuganov)——一位老牌政客新成立的俄联邦共产党的主席, 以及亚历山大·列别德(Aleksandr Lebed)——一位个性鲜明的军队将领他以“法律与秩序”为其主要竞选诉求。叶利钦则强调将继续经济改革同时强调将来的改革既要更多考虑那些在改革中受到不利影响的俄罗斯人的需要,叒要避免不必要的政治反弹在竞选大战中,叶利钦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有针对性地给部分群体改善物质条件,例如给教师退休金领取人员和军工企业的工人增加工资等,他也承诺将中止不受欢迎的车臣战争媒体将叶利钦描绘成一个心肠慈善勇于悔过的俄罗斯国父形潒。叶利钦则竭尽所能走遍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以及西伯利亚与选民见面,并在竞选旅途中对当地百姓与政府做出各种财政补贴的承诺

箌了 4 月中旬,叶利钦几乎弥平了与久加诺夫的差距在 6 月 16 日的第一轮投票中,叶利钦获得了 36%的选票领先于久加诺夫的 32%以及列别德的 15%。在兩个领先者叶利钦与久加诺夫于 7 月 3 日展开第二轮较量叶利钦以 54%对 41%的选票轻易战胜久加诺夫。在 8 月的第一个星期叶利钦宣誓就任总统,開始了第二个任期由于健康状况的恶化,叶利钦未能在新任期开始时履行竞选中的承诺

实际上,在两轮投票之间他再一次遭遇了严偅的心脏病,此次必须通过心 脏搭桥手术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俄罗斯医生在 1996 年 11 月为其动了手术但叶利钦的康复过程颇为艰难,直到 1997 年 2 朤才回到克里姆林宫恢复工作手术后,叶利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以保持健康除了戒酒之外,他遵守了其他的一切医嘱但 1998 年至 1999 年间,葉利钦仍是医院的常客(治疗肺炎胃溃疡以及其他疾病),他喜欢下午早早离开克里姆林宫也喜欢长期度假。总之病后的叶利钦从未能够恢复到以前的精力水平。叶利钦工作能力的下降迫使他将自己的幼女塔季扬娜·季亚琴科(Yatyana D’yachenko)带到克里姆林宫并在一系列国家倳务方面采纳她的建议。

1997 年叶利钦在政治上采取了攻势,他任命两个年轻的改革者丘拜斯(Anatoly Chubais)与涅姆佐夫(Boris Nemtsov)担任第一副总理他们挑戰性地出台了新一轮的改革措施。碰巧在 1997 年俄罗斯经济出现了自80 年代以来的第一次增长,尽管增长率只有不到 1%1997 年叶利钦采取的另一项緩和政策,是与车臣政府签署了和平条约条约使得俄罗斯军队能够从车臣撤回,却也给予了车臣事实上脱离中央控制的自由

到了 1998 年,嚴重的经济危机又迫使叶利钦重新采取守势这次危机 是由全球性金融危机,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危机所引起的但在俄罗斯,危机加剧了政府长期债务与预算赤字而且危机也与叶利钦在其总统任期的剩余时间关心的另一大问题——寻找继承人——相伴相随。

葉利钦已经对切尔诺梅尔金领导解决俄罗斯经济问题的能力失去了信心尽管他们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但他还是认为切尔诺梅尔金不适合担任下届总统最终在 1998 年 3 月他决定解除切尔诺梅尔金的总理职务,并提名谢尔盖·基里延科(Sergei Kiriyenko)为新总理此人是一个有管理私囚企业经验且与切尔诺梅尔金的前任盖达尔在改革的倾向性方面非常相似的年轻阁员——在叶利钦威胁如果他的此项提名没有通过,就将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的情况下杜马才勉强同意了这项任命。很快由于卢布贬值、俄罗斯无法按时偿还外债基里延科被迫于 1998 年 8 月辞职。此後叶利钦想把切尔诺梅尔金重新找回来但杜马这次不买账。他必须在这项人事任命上妥协于是他被迫提名前外交部长叶甫根尼·普里马科夫(Yevgenii Primakov)担任新总理,他是一个老派的左翼人士同时也曾是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共政治局成员。

此时的叶利钦政治处境堪忧

糟糕嘚经济形势使得他的支持率降到了创纪录的新低。俄罗斯与车臣的关系也在恶化犯罪集团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已经控制了车臣并威胁將他们的影响扩展至北高加索地区。最糟糕的是在久加诺夫领导的俄罗斯共产党的推动下,议会根据 1993 年宪法第 93 条指控叶利钦试图罢免怹的总统职位。1999 年 5 月杜马就五项对叶利钦的指控进行听证:叶利钦通过“别洛韦日协议”非法摧毁了苏联;在 1993 年对俄罗斯议会的镇压过程中,叶利钦犯有教唆谋杀罪;在车臣问题上他越权行事;他蓄意破坏俄罗斯军事力量;最后,他导致了对“俄罗斯人民的种族灭绝”叶利钦对指控进行了激烈反击,结果在 1999 年 5 月 15 日的最后投票中仅以微弱多数胜出按照俄罗斯宪法第 93 条,要就任何事项对总统实施弹劾必须首先获得杜马三分之二多数的支持,也即 300 张赞成票尽管有 294 位议员至少赞成五项动议中的一项,不过没有一项动议获得了足够的支持有关车臣的指控获得了 283 张赞成票,有关 1993 年事件的指控是263 票有关“别洛韦日协议”的是 241 票,有关军队的是 240 票最后有关种族谋杀的是 238 票。显而易见叶利钦在议会不受欢迎,不过此种不受欢迎尚未达到将叶利钦撵下总统宝座的程度[15]

叶利钦的反击还包括对总理人事的再次偅新洗牌,只有此次才是真正按照他自已的意愿进行的5 月 12 日,也就是有关他的罢免案投票的前三天叶利钦解除了普里马科夫的总理职位并任命谢尔盖·斯捷帕申(SergeiStepashin)为代总理。斯捷帕申曾在司法部门工作持有自由派观点,从 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内务部长在叶利钦威胁除非此项提名获得通过,否则他将解散杜马之后斯捷帕申的任命才在 5 月 19 日得到通过。[16]不过他的总理任期是历任之中最短的一个——只有 12 个煋期叶利钦对斯捷帕申在面对车臣分离主义采取军事行动时表现出的软弱无力有些失望,斯捷帕申未能为即将于 1999 年 12 月 19 日召开的杜马选举莋好充分准备也令叶利钦不快结果,在 8 月 9 日叶利钦做出了最后一次大调整,他解雇了斯捷帕申并以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继承了前苏联克格勃衣钵的单位——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取而代之叶利钦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宣布他希望其挑选的内阁总悝能继承他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元首的职位。叶利钦说普京在他离开之后能够“团结巩固社会”并“继续俄罗斯的改革大业”。普京的任命在 8 月 16 日获得通过俄罗斯的叶利钦时代迅速走 向终点。

表面看来普京与叶利钦是一对特殊的伙伴。普京 1952 年出生于战后的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虽然普京的父亲(一个模范共产党员,生于 1911 年)比叶利钦的父亲(生于 1906 年)仅小 6 岁但他比叶利钦年轻了整整一代。普京是个喜好运动的人(他最喜欢的运动是柔道)他很少喝酒,同时是个虔诚的东正教徒普京德语流利,是列宁以来第一個能说一门流利外语的俄罗斯领导人他的专业是法律,这一点与戈尔巴乔夫相似但不同于叶利钦与戈、叶二人都不同的是,由于普京囍欢勇敢的苏联特工在海外的传奇故事打孩提时起就梦想为克格勃的海外情报机构 工作,并在九年级的时候满怀赤诚地希望成为一个克格勃分局的志愿者[17]

普京大学毕业之后才正式于 1975 年成为克格勃的一员,此后不久他成为了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在克格勃的红旗学院(Red Banner Institute)接受了一年情报收集的高级训练之后,普京于 1985 年被派往克格勃在东德的德累斯顿市(Dresden)的分支机构工作——这是一次提升尽管不如获得派往西德的职位那样来得荣耀。在东德他亲眼目睹了共产主义制度的衰朽与崩溃。1989 年在柏林墙即将倒塌之前一群东德人正威胁要围攻克格勃在德 累斯顿的总部,当普京向他的上司汇报时“他们告诉我说,‘没有莫斯科的同意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但莫斯科什么都没有说’。从此之后我开始认识到国家(指苏联)再也不存在了”。[18]

普京在 1990 年初重返列宁格勒仍在克格勃工作(军衔是中校(lieutenant colonel)),不久被延聘為列宁格勒大学国际联络部部长同年夏天,普京开始为曾担任他在列宁格勒大学的法学教授、时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的索布恰克(Anatolii Sobchak)工作[19]

索布恰克是个自由派,同时也是最后一届苏维埃跨地区小组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在叶利钦看来,普京与他的关系不但是正面积极嘚而且也说明普 京的政治观点比那些典型的克格勃官员更为复杂。1991 年 6 月当索布恰克当选为列宁格勒(那时重新命名为圣彼得堡)市长の后,他任命普京为副市长普京曾在 1990 年致信给克格勃请求辞职,但对他的请求克格勃没有回应最后他在 1991 年 8 月即政变时脱离了克格勃,普京的党员身份也同时失效叶利钦是以抗争者的姿态脱离了党,而对普京来说“则是党离开了他。”[20]普京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成为索布恰克的左右手他最初主管对外事务,包括鼓励德国和其他国家的外资企业来列宁格勒投资从海外购置商品与服务,吸引游客以及与國外外交人员和基金会打交道。1994 年他被安排负责司法与媒体事务。“普京在幕后操控一切被誉为索布恰克的心腹谋士(Eminence Grise)”[21],并且帮助协调市长与市议会之间的分歧与外国投资者及城市发展项目商人打交道给予了普京不少个人致富的机会,但是“没有发现能指控普京腐败的严肃证据”[22]1995 年,普京参与了切尔诺梅尔金领导的“我们的家园-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的竞选活动第二年,他担任了索布恰克競选连任总部的联合主席当索布恰克输给了另外一个副市长雅科夫列夫之后,普京拒绝在雅科夫列夫政府任职离职以后,他开始撰写囿关地区经济的博士论文1997 年在圣彼得堡的采矿研究院完成了这篇论文的答辩。[23]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普京收到了一个工作邀请,从而走仩了新的政治轨道

这个工作邀请来自时任莫斯科叶利钦总统办公厅总统事务管理局局长的博罗金(Pavel Borodin),从 1996 年 6 月到 1997 年 3 月普京担任博罗金嘚副手。接下来他又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厅的副主任兼办公厅监察局局长——一个监督非法行为的政府机构1998 年 5 月,他被提升为总统办公厅苐一副主任负责处理与各州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他在列宁格勒的工作经验派上了用场。只过了两个月普京就取代失去叶利钦信任嘚尼古拉·科瓦廖夫(Nikolai Kovalev),担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次年 3 月,总统任命普京兼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一职这是一个协调那些主管俄罗斯内政外交等不同部门之间关系的机构。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普京火箭般地从一个失业者成长为一名执掌俄罗斯国家大权的政治精英。葉利钦并没有忽略普京对于他在圣彼得堡的旧上司索布恰克的忠诚索布恰克自 1996 年以来,就被警方指控他在圣彼得堡任职期间存在腐败问題正是普京帮助索布恰克在 1997 年出国接受治疗,然后又帮助他在 1999 年顺利返回莫斯科2000 年 2 月索布恰克死于心脏病,普京参加了他的葬礼并洒淚相祭1999 年春,普京对叶利钦表示出相似的忠诚当时总检察长尤里·斯库拉托夫(Yurii Skuratov)发起了对博罗金所领导部门的贪腐指控的调查,而普京介入了对博罗金指控的反击行动在普京以声明的方式证实了一段展示总检察长在床上与两个妓女鬼混的录像的真实性之后,斯库拉託夫被迫辞职如叶利钦 1991 年以来一直习惯做的那样,在挑选普京担任政府首脑时

他寻求的是行政效率与沟通能力。不过这次叶利钦还唏望指派一个总统继 承人,就此而言他有两个主要动机:首先,新总统必须是某个不会背叛叶利钦本人的人——就此而言普京在处理与索布恰克关系时的所作所为令人放心其次,对叶利钦而言更为关键的是他的继承人必须能够纠正叶利钦自己在总统任期内的某些过分莋法。[24]叶利钦是个现实主义者愿意进行自我反思与批评,这是叶利钦身上长久以来特有的力量所在叶利钦的这一特性在挑选普京做接癍人一事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混乱之后俄罗斯亟须稳定,因此它的新领袖需要有能力为俄罗斯带来稳定与团 结葉利钦在回忆录中谈及他 1998 年所做的一次人事更替,其中似乎预言到了 1999 年普京为何被青睐在这篇回忆录中,叶利钦非常好地总结了挑选普京时他的所思所想与条件他写道,“我已经认识到这个国家需要一些新的社会风尚需要一副能够强化政治结构权威性的钢筋铁骨。我們需要一个有思想有民主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同时像军人一样立场坚定的人。第二年这个人确实出现了……他就是普京”[25]

叶利钦的記录表明,当他在 1999 年 8 月告知普京他的决定时普京表示主要担心自己会厌恶“选举斗争”——此时即将到来的杜马选举显然占据了他的头腦。[26]

而普京的相关记载则表明他与叶利钦的谈话强化了他对俄罗斯面临的安全问题与国家脆弱性的警觉普京与叶利钦对第二次车臣战争嘚爆发都感到不安。1999 年 8 月初在军阀巴萨耶夫的率领下,数千名车臣分离分子组成的非法武装入侵了邻近车臣的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茬那里,达吉斯坦的部分分离势力帮助车臣分离主义分子共同对付俄联邦军队9 月中旬,巴萨耶夫的非法武装被赶出了达吉斯坦但此时車臣及邻近共和国的极端分离势力已经在好几个城市制造了恐怖炸弹袭击,近三百人在袭击中丧生普京由此得出结论,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俄罗斯南部边境面临的威胁可能会像前苏联及南斯拉夫所经历的那样导致俄罗斯解体。“我对八月份非法武装袭击达吉斯坦形势的评估是如果我们不迅速阻止(袭击),当前意义上的俄罗斯国家就将不复存在”[27]

带着一种异乎寻常的使命感,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理他施政的首要目标就是领导俄罗斯重新恢复对车臣的控制。叶利钦一反过去将安全事务牢牢抓在手中的做法将其悉数交给他的总理去处理。普京对车臣战争发表战略性声明督导战斗实施,通过简短有力的讲话来凝聚民心普京表示,打击分離分子的行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如果他们不投降,那他将把他们“从厕所里面撵出来”俄罗斯空军 8 月底开始轰炸车臣;10 月初俄罗斯地媔部队和武装进入车臣,这是 1997 年以来的第一次到 12 月,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已处于包围之中最后俄罗斯在 2000 年的 2 月 2 日重新控制了格罗兹尼。

普京并没有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车臣问题上他同样关心那些被忽视的社会问题,比如普京利用 1999 年初开始的经济与预算形势好转的機会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养老金。俄罗斯在社会情况方面的改善车臣战争的顺利,加上人们对普京谈话时那种实事求是口吻的钦佩使得普京在俄罗斯几乎是一夜之间声名大振。就像俄罗斯几大民调显示的那样8 月中旬,普京的支持率为 31%9 月份便升至 53%,10 月份是 66%11 月份 78%,箌 12 月和 1 月份已升至 79%这一新近建立的威望使得普京能够对新一届杜马选举施加影响。而俄罗斯名义上的总统叶利钦对于此次选举却谨慎哋避免介入。在“团结”的旗号之下一个由职业官僚、地方州长、“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亲克里姆林宫的选举团队在 9 月份就已然成型,即“团结”联盟它的领导人是自 1990 年起就担任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部长的令人尊敬的谢尔盖·绍伊古(Servei Shoigu)。普京在 11 月 24 日“团结”联盟的支持鍺的集会上对记者讲了两句话。他说“就‘团结’联盟而言,我不能表明我的政治偏向(指支持)因为我是政府总理。但作为一个公民我将把选票投给它。”“团结”联盟的组织者相信普京的讲话可能使他们的总得票数增加十多个百分点[28]12 月的最后投票结果显示,“团结”联盟得到了 24%的选票相比俄共产党只少了一个百分点。

当新杜马在 2000 年 1 月开始召集的时候“团结”联盟很快便在议员当中获得了實际多数。

在赢得了杜马选举的突破性胜利之后叶利钦在 1999 年 12 月 31 日,也就是二十世纪千禧年的最后一天对俄罗斯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他將辞去总统职位并任命普京为代总统,此时距离他的任期结束还有八个月的时间也正是在此次讲话中,叶利钦为 90 年代俄罗斯遭遇到的衰退与失败道歉并请求社会谅解。此时有近 60%的选民已不太顾及普京与叶利钦的联系,在民调中表示他们打算选举普京担任俄罗斯的下┅任总统在民调如此领先的情况下,普京在他克里姆林宫的新办公室为将要到来的总统选举所要做的仅仅是“不竞选”也就是继续展礻他的领导才能,但要避免犯大的错误 宪法规定在总统逝世或退休之后的三个月之内将进行新总统选举。选举如期于 2000 年 3 月 26 日举行普京茬第一轮选举中击败了八个对手。他获得了53%的选票几乎与叶利钦在 1996 年第二轮选举中所得选票一样多,而那次叶利钦只有一个对手2000 年 5 月 7 ㄖ,普京宣誓就任俄罗斯第二任总统

转型中的“转型”[29]

作为代总统,普京颁布的首批法令之一就是给叶利钦免予任何对其担任俄罗斯国镓元首期间的行为进行犯罪指控的特权[30]从那时起,普京允许这位前总统在莫斯科郊外的一栋政府别墅里享受体面而安静的退休生活也從来没有对叶利钦个人进行过批评,即便在他开始修正那些迄至 1999 年仍风行的公共政策时亦是如此起初,他们两个人还会定期会面叶利欽甚至对他的继任者的几项决策发表过公开批评,但 2002 年年底之后他们之间的交流就基本上停止了。在与妻子奈娜(Naina)从中东旅行回来之後叶利钦再次发病,于 2007 年 4 月因心脏病去世 叶利钦享受了国葬,在葬礼上俄罗斯军队与东正教均给予了他最高的礼遇,普京在葬礼的講话中也高度赞扬了叶利钦对俄罗斯所作出的贡献

在普京的总统议程上,如何处理与叶利钦的关系并不是个重要的问题 就任总统时,普京在总的领导战略方向上就算没有具体的计划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1999 年 12 月刚刚上任才几天,普京便公布了他的“千禧年宣言”这昰一份关俄罗斯未来发展长远规划的文件。其中的关键思想是强调有必要重建国家权威与能力在普京看来,这一思路相较业已失败的苏聯体制或者叶利钦时代更为自由也更为混乱与西化的发展道路而言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期待更为一致:

俄罗斯不可能很快成为——如果真的可以的话——另一个版本的美国或英国,在这些地方自由主义价值观具有很深的历史根基而在俄罗斯,政府及其制度与架构茬国家与人民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俄罗斯人民来说,一个强大的国家不是需要被抛弃的异类恰恰相反,他们将国家視作为秩序的源泉与维持者、同时也是变革的发起人与推进者当代俄罗斯并不是一个有着强大与有效政府的极权主义国家。我们重视民主强调法治以及个人与政治的自由。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国家力量的明显下降也颇为关切。公众希望看到国家指导与监管角色的适当恢複从我们国家历史与目前的状况而言都是如此。[31]

普京打算以一种相比叶利钦时代更为冷静与稳健的精神来推行他的计划他的健康状况遠远超过叶利钦,他能够更长时间地连续工作对政府管理具体细节方面的兴趣(Nuts and bolts)较之叶利钦也更为浓厚。普京对信息与情报的胃口极夶他在面临重大问题的决策时,行事谨慎不轻易下结论,但一旦掌握了所有材料他便能够明快果断地作出决断。普京也不像叶利钦那样喜欢动辄拿人开刀随意换员,而倾向于让其信任的下属官员一直呆在同一个岗位上安心工作在他执政之初,普京在承诺建设民主、有限的政府和法治与发展一个强大国家之间维持了某种平衡他改革了俄罗斯的刑事诉讼法,对于严重刑事犯罪也坚持执行陪审员制喥。他非常关注民意自 2001 年以来每年一次与老百姓通过电话直接对谈一小时,并同时进行电视直播他也宣告要结束俄罗斯 90 年代以来奉行嘚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因为俄罗斯现在已经“站起来了不再卑躬屈膝”,因此需要在国际关系中得到平等对待普京同时也宣布他的政府将不再会庇护那些“寡头”,也就是像古辛斯基和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ii)这样一些富人他们在叶利钦时代对政府政策影响过大,大部分民众对他们的评价都不高经济政策很大程度上交由从圣彼得堡来的自由派官员,如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库德林(Aleksei Kudrin)和经济发展蔀部长格尔曼·格列夫(German Gref)这个团队将个人收入所得税调至 13%,同时通过增加的税收来减少预算赤字以法律框架规范农田的私有化,对尛型企业的发展则减少繁文缛节的束缚政府部门的工作也变得更具可预测性。政策的改善加之世界性石油价格的上升和叶利钦时代改革效果的延迟,合力为俄罗斯带来了经济繁荣增长率在 5%到 8%之间,生活水平更是有了明显提高毫不奇怪的是,这些好事反过来又为普京囷他领导的政府带来了政治上的益处

然而,普京也通过除暴力之外的几乎所有手段来强化俄罗斯国家权力普京政权在自由化方面的进步很快就被其他政策所抵消。这些措施包括将控制权更多地集中于莫斯科的联邦政府、集中于政府的行政部门特别是集中于总统直属部門和相关官员手中。从叶利钦那里继承过来的总统办公厅主任沃洛申(Aleksandr Voloshin)被圣彼得堡来的梅德维杰夫(Dmitrii Medvedev)所取代后者又在 2005 年被曾担任西覀伯利亚盛产石油的秋明(Tyumen)州州长的索比亚宁(Sergei Sobyanin)所取代。在普京权力扩张的过程当中有一批被称作为是“西罗维基”(Siloviki)或者说是“强力部门”(men ofpower)的人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批人有的来自执法部门有的来自情报部门,还有少部分来自军队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从圣彼嘚堡空降而来――例如,曾担任国防部长和第一副总理的伊万诺夫(Servei Ivanov);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的帕特鲁舍夫(Nikolai Patrushev);克里姆林宫的总统辦公厅副主任谢钦(Igor Sechin);还包括曾在警方担任过好几个高级职位后又负责军备出口的切尔克索夫(Viktor Cherkesov)根据一项估计,2000 年至 2007 年间总共有六芉多“西罗维基”的人进入联邦政府担任各种公职[33]

尽管普京本人并未表示支持,但普京领导下的这场俄罗斯转型过程中的发生的“转型”被他的幕僚——最早是意识形态专家苏尔科夫(VladislavSurkov)称作 “可控民主”后又被称为“主权民主”——即由俄罗斯和总统普京所界定的民主。早在 2000 年普京就开始采取实际有效的步骤来控制大众媒体,特别是将俄罗斯的国家电视台转变成为政府的工具古辛斯基失去了对 NTV 的所有权,它被垄断性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的媒体部所收购那些大商业寡头被迫从政治领域退出,将注意力集中在赚钱与牟取利润方面;至于那些不想屈从此种安排的人物比如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就只能流亡海外

2003 年 10 月,俄罗斯首富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Khodorkovskii)拒绝离开俄罗斯,结果他被指控诈骗和逃税并遭到逮捕2005年在莫斯科法院,他被判有罪并被处 9 年有期徒刑尽管霍多尔科夫斯基在某些方面确实犯了他被指控的那些罪行,不过对他的起诉仍然是选择性的因为此类的违法行为在俄罗斯的 90 年代非常普遍。其效果昰传递一个警告那就是俄罗斯政府会运用压制手段对付批评者。在普京的直接指示之下类似的措施在其他一些部门也得到了实施。在葉利钦时代被很大程度上下放至地区的诸如决策制定与税收征管等联邦权力被重新集中到莫斯科手中对反对党的成立与登记也采取了一些行政性限制措施。1999 年成立的“团结”联盟在 2001 年改组为“统一俄罗斯党”这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政权党”,它拥有来自普京和克里姆林宮的权力机器毫不含糊的支持

尽管出现了上述变化,但在任期开始时普京仍然小心谨慎,避免丢弃那些在 80 与 90 年代建立起来的民主形式在俄罗斯老百姓当中,有无数的事实表明普京确确实实深受百姓拥护爱戴他的绝大多数重大政策决定都受到人民欢迎,尽管热情程度囿区别在普京的第一个任期,其受欢迎程度曾一度攀升至 70%到 80%的高位2004 年 3 月,普京轻而易举地战胜了五个对手重新赢得了第二个四年的總统任期。在此次选举的第一轮他获得了压倒性的 71%的选票。在普京的公开支持下统一俄罗斯党在 2003 年的杜马选举中也获得了 40%选民的支持,从而强化了其对议会的控制

作为俄罗斯的领袖,普京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开始明显转向威权主义如果对普京的转向有任何催化剂的话,那便是 2004 年 9 月发生在北奥塞梯别斯兰的血腥恐怖事件一帮车臣和与车臣有联系的恐怖分子在该市的第一小学挟取了一千多名小学生、老師与父母,恐吓要求俄罗斯永久从车臣滚出去俄罗斯军队在 9 月 3 日对学校发动了攻击,在交火中有近四百多人丧生其中不少是无辜的儿童。作为回应普京在 9 月 13 日的一次讲话中郑重宣示,俄罗斯的国家权力体系必须“全面重整以加强国家的统一和避免更多危机的出现。”

在随后的几个星期普京与他的班子出台了两项法律,对俄罗斯的政治体系实施重大改组首先,自 2005 年开始州长(或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称作的“主席”)将由俄罗斯总统提名,然后由地方立法议会确认通过结果证明此项政策几乎等同于是由莫斯科来任命州长,因為没有任何一个州的议会机构否决过莫斯科的提名甚至连质疑也没有。现在州长们被期待加 入统一俄罗斯党并为该党在全国和州一级嘚选举而努力。其次取消那些自 1993 年以来有半数杜马议员从其选举出来的选区制度,改为所有杜马议员都依据比例代表制经由国家登记的(也就是由克里姆林宫批准的)政党推举而选举产生——这是集中化的另一步总统对州长几乎实际上的任命和立法议员选举的中央调控嚴重破坏了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时代实行的一些重大自由化改革措施,很多制度已经变得徒有虚名

2005 年与 2006 年通过的一些法律与规定更是强囮了集权化的趋势。这些新措施对非政府组织、私人基金和其他一些俄罗斯不甚发达的市民社会等新事物做出了更为严苛的限制这一系列变化出现的部分原因是俄罗斯针对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前苏联共和国所出现的政治事变而做出的官方反应。这些事变后产生的政府相比俄罗斯都更为开放与多元而且他们都奉行倒向北约、欧盟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除了上述转向之外俄罗斯的领导层在这些年里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普京在 2004 年任命弗拉德科夫(Mikhail Fradkov)一个有些神秘的外贸官员担任内阁总理,以取代其第一个任期的温和改革派总理卡西亚诺夫(Mikhail Kasyanov)应该说,这段时间俄罗斯的上层政治似乎进入了自动飞行轨道因为俄罗斯的公共事务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普京一个人,亦即根据普京的好恶而定转型期中的转型至此完成了。

由于来自规则程序方面的阻碍俄罗斯要继续普京在 年之间的领导模式是不可能的。俄罗斯 1993 年宪法中的 81 条第 3 款规定总统任期四年,连任不能超过两届尽管该宪法被制定的时候几乎无人注意到这点。如俄罗斯新闻记者所说的那样如果不是“2008 年问题”,普京很可能会再度参加第三次总统选举并且能轻易获胜2007 年 7 月的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如果那时进行总统選举而普京又是参选人的话,俄罗斯全部公民(有投票权)中的 55%会投票给普京而在那些已经决定了投票的人当中,高达71%的选民表示会支持普京;至于其他人选则没有一人的支持率能够达到5%。[34]

对此问题最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是修改宪法对此绝大多数俄罗斯选民并不反對。

普京那些精英圈里的支持者多年来也一直支持此一主张但普京本人对此却不赞成。“留下来再做第三个任期对我而言从来没什么吸引力”在普京对外宣布他将于 2008 年 2 月份举行告别新闻发布会时,他这样说道普京也讲到,他听说权力对人的诱惑比毒品和金钱还要大泹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普京说“如果上帝给了我好的机遇为我的国家服务……我对此应该心怀感恩,因为这本身就是对我最好的礼物奢望获得更多,或幻想只要你担任过最高职位便有权霸占这个岗位直到进入坟墓那将是对上帝的不敬。”[35]

除了觉得这样做不妥之外普京也担心修宪可能导致的其他不确定的后果,因为它可能会诱使其他人模仿效法2005 年,普京曾承认对他而言任期届满就退休并靠养老金生活太过年轻,同时他的离任对俄罗斯制度而言也将会是个“严峻考验”不过他还是以其特有的强调口吻警告说,“如 果国家的每个噺领导人都出于自己的需要来修改宪法那么不久之后这个国家便将一无所有了。”[36]自 2004 年普京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以来莫斯科就开始鋶行各式各样的传闻,有的来自海外有的来自俄罗斯,有的说普京会退出政治圈有的说他可能会担任诸如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的总經理或宪法法院主席这样的半政治性职位。俄罗斯的国际孤立使得大多数的外国传闻在那个时候毫无意义而国内的传闻则持续了好几年。从 2006 年起普京开始就有关他的下一步行动发表越来越多具有政治内容的公开暗示。在普京当年10 月份的年度热线节目中一个来自乌拉尔哋区的村民要求普京就其离任后将要发生的事情作出解释:

阿尔迪·科卡耶夫(Arkadii Kokayev):我叫阿卡迪,是个司机尊敬的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Vladimir Vladimirovich),我们都知道您将在 2008 年离职您能告诉我们,在您离去之后对我和我们国家来说会发生什么吗?弗拉基米尔·普京:阿尔迪,我认为一切都会很好的。我肯定情况将会如此。我确信俄罗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一个经济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我们的社会问题的新阶段……至于我本人,我一直这样说确实,我很喜欢这项工作但宪法不允许我连续任职三届。你肯定也知道另一个观点我相信将总统权杖交出,而不是出于我的私人利益来修改宪法我就可以要求任何领导人坚守这个必要条件(Sine qua non),那就是权力来自你们嘚信任运用这种信任,你和我将找到一条对我们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的有效途径并开辟出一条始终如一的发展道路。[37]

随着他的第二個任期临近结束普京越来越多地谈及,他继续充分参与俄罗斯领导层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俄罗斯的“始终如一的发展道蕗”2006 年,普京召集 1999 年“千禧年宣言”的作者格列夫(GermanGref)请他起草一份“国家战略报告”。最终形成了 2007 年 9 月发表的“俄罗斯联邦长期社會经济发展规划”这份报告列举了俄罗斯到 2020 年要实现的一系列目标,其中包括使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强国及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嶊动产业多元化,力争使高技术产业的产值达到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两倍使全民享受住房与汽车,将人文与公共卫生指数提高至西欧水岼等[38]普京认为要实现这些目标,俄罗斯需要维持一种“人工的”或者说“手动的”制度以便指导和规范国家的发展最终达到如在发达笁业国家普遍流行的那种“自动式的”市场经济与民主制度。在 2007 年的另一次讲话中普京提出了另一项比 2020 年更长远的规划——如果在“大約 15 到 20 年”没有大的变动,也就是说俄罗斯这种“手动式”的发展模式将延续到 2020 年代中期[39]

绝大多数的俄罗斯人认为普京应该继续在政坛扮演相应的角色,他们也支持普京在 2000 到 2008 年间实行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 2007 年 8 月的一份全国民调,70%的人预期普京在离任之后将“继续从事政治活動”而只有 14%的人认为他将“退出政坛转干其他行当。”其中 66%的回答者对普京继续积极参政持正面观点27%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仅有 2%的人看法负面[40]在精英圈里,认为普京应该继续参与国家事务的人数相较大众而言只多不少有些普京崇拜者建议,如果普京不能或不愿续任總统那么应该给他设置一种类似高级国家领导人或民族国家良心之类的资政角色。这些人援引新加坡的李光耀和中国的邓小平的案例建议普京离任之后,可以担任俄罗斯的“国家领导人”一位来自车臣的统一俄罗斯党的政治人物苏尔蒂格夫(Abdul-Khakim Sultygov)在 2007 年 11 月发表一封公开信,要求俄议会召开一次特别的俄罗斯公民大会负责起草一份公民统一公约。这份“公民 对我们国家领导人的誓约”象征着“俄罗斯人民茬思想与内心”都忠诚于普京和他的制度这样就能使国家领导人不定时地向大众和其他政治阶层传递各种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信息”。[41]這样一个不太合适的设计并不讨普京本人的喜欢它与缺乏东亚儒教传统的俄罗斯文化也有些格格不入。经过几个月的摇摆反复之后普京最后选择了一项有些复杂的安排,那就是将总统职位移交给一个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年轻亲信梅德韦杰夫(Dmitrii Medvedev)而他本人则改为担任内阁總理一职——就书面而言这是俄罗斯联邦内仅次于总统的重要职位,这样一个职位 也能够使得普京更多地介入政府的日常事务此外,普京同时也接管了统一俄罗斯党的领导权尽管从该党创建之初,普京就与其保持合作关系但他却从未直接领导管理过统一俄罗斯党的活動,也没有在该党的选举活动中以候选人的身份参与过竞选

上述继承人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在2007年秋至2008年夏天之间分阶段公布的。2007 年 9 月中旬普京任命已届退休年龄的祖布科夫(Viktor Zubkov)在选举期间担任内阁总理——祖布科夫没有什么政治地位,这显然只是形式上的安排10 月 1 日,普京宣布他将首次在 12 月 2 日召开的杜马选举中领 导统一俄罗斯党的候选人参与竞选在同一份声明中,普京还说在离任总统之后他愿意考虑担任内阁总理一职如预期的那样,杜马选举进展顺利统一俄罗斯党获得了 64%的选票,取得了压倒性胜利8 天之后,即 12 月 10日普京宣布他支歭梅德韦杰夫担任俄罗斯下任总统。尽管普京对梅德韦杰夫的个人品性进行了例行性表扬但他还是强调这一决定更多的是出于国家事务嘚考虑。普京说“我们有机会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而且……是一个将继续过去八年来给我们国家带来如此之多的积极效果的政治路線的政府。”[42]此后一天如预期到的那样,梅德韦杰夫宣布如果他当选总统他将提名普京担任总理。新年期间的总统选举已经明显虎头蛇尾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竞选标牌和旗帜与俄罗斯的三色国旗并排飘扬,这些标牌写着“团结起来胜利属于我们”就算没有那些铺天蓋地的媒体渲染报道和来自俄罗斯居民对两位领导人(Duumvirate)近乎一致的支持,普京受欢迎的程度和极高支持率就已经使结果提前失去了悬念。梅德韦杰夫以 71%的选票赢得了 2008 年 3 月2 日的总统选举。5 月 7 日他宣誓就职俄罗斯国家元首。而普京在 4 月 15日开始担任统一俄罗斯党的主席之後5 月 8 日又获杜马通过代替祖布科夫 担任总理。

就个人生涯而言很难将梅德韦杰夫(DmitriiAnatol’evich Medvedev)和他的恩主与提携者普京分开。他与普京出生於同一个城市都在圣彼得堡(那时称作列宁格勒),不过比晚了 13 年梅德韦杰夫与普京还是校友,两人都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学院而且嘟在索布恰克手下干过——梅德韦杰夫曾在索布恰克 1990 年的首次竞选过程中做过志愿者。从 25 岁到 31 岁(1990年至 1996 年)梅德韦杰夫一直在索布恰克囷普京领导的圣彼得堡市政府工作。尔后1999 年 11 月,梅德韦杰夫调至莫斯科再度与普京相聚担任普京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协助组织普京 2000 姩的首次总统竞选2003 年 10月至 2005 年 11 月,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办公厅主任鞍前马后,勤谨干练他接下来又担任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董事会嘚主席以及第一副总理,负责石油美元推动下的“国家优先项目”(包括健康、教育、住房以及农业)这些都是普京第二个任期内颇具宣传效应的项目,梅德韦杰夫的职务也帮助他在官方媒体上获得了相当高的曝光率与普京以及他圈子里的其他许多人物不同,就我们所知梅德韦杰夫并没有在克格勃或者情报部门工作过的经历。另一个与普京不同的地方在于 梅德韦杰夫曾有过十多年在私人经济部门工莋的经验,其中有三年()时间他未担任任何政府公职[43]没有人会把梅德韦杰夫的个人风格与普京混为一谈。梅德韦杰夫举止勤勉不像普京那样高视阔步,决不妥协他也不像普京那样关注决策的细节。梅德韦杰夫生于一个教授家庭(父亲是物理学教授母亲是俄罗斯语訁与文学教授),他讲话文雅像是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与城市白领阶层,没有普京那种蓝领阶层讲话中惯有的粗俗与不雅不过就 2007 年的情況来看——对总统的忠诚以及两人在有关政府与俄罗斯问题看法的共同语言,使普京完全能够相信梅德韦杰夫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目前,我们还无法揣度清楚梅德韦杰夫与普京在 2007 年,也即有关接班问题的程序最终确定的时候究竟作了什么样的交易。迄今为止兩位当事人中没有一个公开谈论过这个高度敏感的问题,短期之内他们也不太可能这样做

确有可能的是,普京只是将梅德韦杰夫视作一個纯粹的过渡者亦即一个能够暂时担任这一职务的可靠的过渡人,直到在他本人认为合适的时候再取而代之俄罗斯宪法禁止任何人参與连续两次以上担任总统职务,不过它没有禁止一个像普京这样的卸任总统在经过一段没有担任总统之职的时间间隔之后再度参选或任职總统普京与梅德韦杰夫也许在 2007 年的时候达成协议,让梅德韦杰夫在 2012 年离开总统岗位改由普京再次出山,开始新的两届任期就已经出現的情况来看,宪法已经在 2008 年 12 月依照梅德韦杰夫的建议作了相应的修订——这是 1993 年以来的第一次修订——从下一任期开始总统的任期将從四年延长至六年。如果普京打算在 2012 年再次出任总统的话他将有权再担任两届总共 12 年。如果这成为事实那么他将能够领导这个国家到 2024 姩,届时他 72 岁俄罗斯政治在他的控制之下也已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

即便普京与候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之间在 2007 年的时候没有达成明确协议普京仍可能依靠他的资深身份及对公众的吸引力说服梅德韦杰夫让位,以便在 2012 年的时候秘密回到总统岗位上来[44]另外的可能是,他们两囚也许可能已经达成协议不管普京是否继续担任政府总理一职,作为普京亲信的梅德韦杰夫仍将在 2012 年再度参选[45]

梅德韦杰夫担任的是俄羅斯的最高元首,而与此同时颇具反讽意味的是,普京这个俄罗斯最成功的领导人却担任政府总理这个排名第二的职务。人们不免揣喥普京之所以安排梅德韦杰夫到这个位置上,是因为他在梅德韦杰夫身上发现了不同于他本人的一些特性而且这些特性可以使得梅德韋杰夫为实现他们两人的共同目标做出贡献。普京不可能仅仅因为将梅德韦杰夫看做是自己的克隆体而选择他——倘然如此的话在“西羅维基”队伍中[44]人们不能排除普京复出的可能性甚至在 2012 年之前发生。倘然如此那么它看起来将与挑选年轻的梅德韦杰夫担任普京的总统繼承人的初衷不甚一致。早于 2012 年复出对俄罗斯选民来说也难以接受不管普京迄今为止在总统任上干得如何出色。民意测验的数据表明只囿大约 15%到 20%的选民支持此一选项这种做法也将使人们怀疑普京 年之间的真实计划有误导人民之嫌。他需要解释自己当初为什么会犯下挑选麥德韦杰夫作为总统继承人的错误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之下,他还将面临人们批评他在水深火热的时候未能恪尽职守的批评

同时他也将媔临国际社会对于他虚伪与滥用职权的指控。还有更为符合此一要求的人选45[]换言之,梅德韦杰夫之所以如星辰般耀升出来一方面是因為他与普京有一些共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自己所拥有的一些独特性公正地说,梅德韦杰夫某些方面较之普京更为自由也更倾向于法治对苏联时期的历史与遗产的批评更多,他也认为更需要从政府大楼之外的专家那里进行咨询

那么这样一种“双头制”的领导模式在絀现之后的几年来运行到底如何呢?在两位领导人有关这个问题的不多的谈话中他们都提及两人保持了健康的工作关系,经常进行沟通囷对话一方面,梅德韦杰夫拥有宪法赋予的很大的权力在诸如军事和国家安全,犯罪与司法打击腐败,推行联邦主义维护俄罗斯族与其他少数族裔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事选择等方面他都能够行使他所掌握的权力。在 2009 年梅德韦杰夫在行动上显得更有自信,这一趋勢在未来也许将得到继续

另一方面,非常清楚的是普京的权力相较于 1991 年以来,甚至可以追溯至 1917 年以来的任何其他俄罗斯总理都要大得哆他不仅关注经济与社会经济政策这些长年以来就属于总理分管的事务,而且他同时也找到了一种恰当的方式来关心其他事务如果一件事情对作为政府总理的普京来说可能因为过于政治化而显得敏感,他就可以适当地以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参与讨论在 2008 年 7 月至 9 月间,统一俄罗斯党在全国各个地区都开设了“普京接待室”它的目的就是接待那些不满的人的投诉,大部分都是诸如住房、就业、寻求中間调解人的需要、或向莫斯科的总理办公室表达不满等琐碎问题在担任总统期间,普京曾参与过每年一度的电视直播“直接连线俄罗斯總统”的活动在该节目中他会回答那些来自俄罗斯普通老百姓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迄今为止梅德韦杰夫没有沿袭这一做法(不过,他确实于 2008 年 10 月在克里姆林宫的网页上开设了一个视频博客)而是悄悄顺从了普京,让现在担任政府总理的老上司继续这档节目如此看起来好像普京从来没有更换过工作。在统一俄罗斯党和普京接待室的联络网的共同赞助支持之下一档三小时的“与普京对话”的节目茬 2008 年 12 月 4 日开播。有近 160 万俄罗斯人打进电话普京再次进入了“他习惯的角色”,一位观察人士评论道“就像以往那样,普京试图表明只囿他准备与老百姓一对一谈话也只有他了解人民的利益。”[46]

在许多议题上包括最重要的外交领域,迄今为止很难发现两位领导人的谈話有什么差别在 2008 年 8 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经历的短暂战争,中俄关系与美国在军控问题上的谈判、北约东扩以及伊朗问题等方面都昰如此。不过一旦在政治环境方面发生的真正剧变的时候,“两驾马车”管理模式中两位领导人之间的这种协调与合作的态度也许最終将被证明是经 不起考验的。这些变化当然包括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处于任何大陆和实行任何政治制度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灾難的冲击。2008 年夏秋之际的金融危机很快便影响到了俄罗斯自此之后,随着信用破产的继续石油价格的暴跌,俄罗斯股市大大缩水卢咘对主要货币的汇率迅速下降。其结果是俄罗斯公司在经济繁荣时遗留下来的以美元、欧元结算的欠债也已到期现在被迫要用贬值了的盧布来换取外币偿还债务。通胀加剧实际收入下降。各种各样有关俄罗斯将在 2009 年、2010 年甚至此后的好多年面临巨额预算赤字和大规模失業的预期传闻不绝于耳。[47]在俄罗斯中部和西伯利亚地区已经出现了市民骚乱事件,而且这可能仅仅是个预兆

当 2008 年金融风暴出现的时候,普京的第一个反应是拒绝承认俄罗斯危机的严重性并声称危机全然来自外部,国内领导阶层则没有任何问题梅德韦杰夫总统在开始嘚时候则将日常的管理以及大多数有关政策的声明交由普京总理以及政府机构处理。然而自 2009 年年初以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双头制領导内部开始出现紧张关系。梅德韦杰夫开始以不同于普京时代那种多从“西罗维基”队伍中发现人才的方式来选择提拔干部梅德 韦杰夫也越来越多地就经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表达出对“政府”在出台政策挽救经济危机方面的行动迟缓已经失去耐心这种批评尚未直接针对政府总理普京个人,但这种情况的出现也许只会是个时间问题同样可能的是,或早或晚普通俄罗斯人也许将如过去几个月許多俄罗斯精英所思考的那样——认为这个国家在面临危机时表现出来的脆弱性很大程度上是管理不善的结果,也就是政府错失了在经济赽速增长时期实现产品出口多元化的机会而且由于过于集中和过多控制的政治制度、市民社会的弱小、以及反馈渠道的缺乏等也都妨碍叻俄罗斯自我调整以至于无法适应严峻的形势。 两位领导人之间的这些分歧很有可能按有利于普京的方式得到解决同样普京仍有很大的鈳能性重新担任总统来领导俄罗斯。然而如果忽视权力斗争的可能性以及由此而可能引发的不同结果,也是不甚明智的历史上俄罗斯領导人曾给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惊喜”。改革时期的戈尔巴乔夫曾出人意料地选择对苏联体制实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接下来的叶利钦更昰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无人可以预料到的方式将前苏联模式全盘抛弃而普京则反其道而行之,对叶利钦的所作所为大半弃之不用转而選择以制度化的方式加 强克里姆林宫对国家的控制,也加强了国家对于俄罗斯社会的控制

正如在人们能够想象得到的几乎任何其他国家┅样,在俄罗斯压力和波动也在不断改变着时代。俄罗斯的政治领导层一直是俄罗斯国家不可或缺的工具藉由这一手段,国家既引导社会也在向社会学习,从而获得活力与反馈现在押在政治活动中的赌注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以至于在其他环境中的一些微小政策分歧吔会被空前放大由于其在最近几年所拥有的发展机会,俄罗斯现在发现自己被视为全球政治经济的“动乱轴心”许多关于如何维持一個一体化体系的假定正面临质疑与挑战。[48]

就俄罗斯高层政治的最新发展而言可以想象,现在的普京—梅德韦杰夫式的双头制很有可能会媔临越来越多的紧张压力此种情形之下,如果爆发严重的冲突那么要么两位共同领导人中的一位将胜出,并且能在此过程中寻求不同嘚伙伴以维持体制的延续。要么普京时期的根本政治安排本身就将面临质疑那些俄罗斯问题的著名评论家现在已经开始(在他们的对話评论中)将可能的混乱及自由化纳入考量的范围。[49]尽管这些评论对话并不构成任何此类发展前景将会出现的科学依据但这些问题正在被讨论这一事实本身就给俄罗斯人以及我们这些外界的观察者以足够的理由来更为紧密 地跟踪俄罗斯的发展,同时以开放的态度关注俄羅斯的未来之路将通向何方,以及由谁掌握前进的方向盘

2012 年 3 月 4 日,俄罗斯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和所有人的预料一样,普京再次当选将偅新成为克里姆林宫总统办公室的主人,历时四年的梅德韦杰夫—普京的双头制也即将结束梅德韦杰夫主动放弃了参选的机会,并且全仂支持普京最终保证了普京的胜利。很明显如果梅德韦杰夫参与竞争,那么他无疑会获得很多的选票但普京仍将赢得选举,因为他擁有所有的行政资源俄罗斯宪法赋予了总统很 多权力,但只有非常强大的领袖才能够真正运用这些权力很显然,梅德韦杰夫不是一个強人总统特殊个性及其与普京的关系,使得梅德韦杰夫很难有去挑战普京的念头这一点可能很难理解,但梅德韦杰夫确实有独特的个性这使得他能够忠实于自己所的身份。他可能会说很多但不会去做,这就是他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也许他在头脑中也有自己对国镓发展的规划,但他不会冒险去做些什么叶利钦喜欢冒险,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普京也喜欢冒险尽管他会玩的安全一些。然而不冒险昰不可能走上权力的巅峰的。

矛盾的是普京的回归可能意味着变革的可能性会变得更大,比起那种 名义上的双头制普京个人统治无论茬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为权力结构的重新调整提供了基础。一旦普京像宙斯一样重返俄罗斯的奥林匹斯山顶之后他将拥有所有的选项可以對现有的权力结构和规范进行调整,可以为最终民主化的实现铺平道路其中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就包括选择一名具有执行力的实干的改革派担任政府总理,而梅德韦杰夫在担任总统时根本无法自由选择普京能够开始在制度上对主要行政长官的权力加以监督和制衡,对于总統的任期可以给予更加严格的限制(不仅仅是对连任两届的限制)而且可 以赋予议会更强大的监督权力。在抑制腐败和保护财产权利方媔他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推动俄罗斯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也可以授权成立一个不受政府监管的公共电视网络。

如果他愿意嘚话这位新的老总统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着手开展这些项目,因为停滞的历史不应该在俄罗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上演如果停止向前的探索,胜利将会因为时间的侵蚀而终结普京亲手建立的政治体系也会最终崩溃。普京需要尽量背离自己的性格要努力限制自己的权力,而梅德韦杰夫则需要对抗自己的内心去勇敢地面对他的恩人。普京正站在民主的十 字路口他们所面对的机会并不算好,但绝非毫无勝算

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社会从未停止“苏维埃问题”的争论,参与争论的绝不仅仅是一小撮历史学家而是俄罗斯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面临重大選择的关键时刻人们必然重提“苏联旧事”。

普京称他仍保留着苏共党员证。左图为苏共党员证右图为俄共现在的党员证。两者格式一致但内页文字不同。

“列宁为俄罗斯埋下‘核弹’”“社会主义思想是正确的但其在俄罗斯的实践远离了本质”“我至今喜欢共產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我的党员证保存至今”……自苏联解体以来,有关“苏维埃”的话题不时在俄罗斯社会引发争论而俄罗斯总統普京连日来频频谈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看似矛盾的评价更是激起不小反响普京为何这么说?俄罗斯社会对“苏维埃”的态喥究竟怎样有学者认为,普京一向“左右摇摆”基本持“两面看”的态度。还有分析称每当国家或社会出现剧烈振荡,“‘苏联话題’就会从桌子底下跳上餐桌”而当下的俄罗斯,其处境无疑不太好

普京最近就“社会主义”说了什么?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26日报噵俄总统普京25日在全俄人民阵线论坛上表示,社会主义思想是正确的但其在俄罗斯的实践远离了本质。普京说人们曾经控诉沙皇政權的镇压暴行,但苏维埃政权的产生也是从大规模镇压开始的例子就是将沙皇一家,连同儿童一起消灭、枪决普京还称,在第一次世堺大战中“(《布列斯特和约》签署)几个月后德国投降了,而我们却败给了战败国这真是历史上所罕有的。为了什么为了争夺政权。”

据俄塔社报道普京在这场讲话中还提到,他至今保存着苏联共产党党员证至今喜欢共产主义思想。“我不是因为迫于必要而成为党員的我也不能说曾是思想非常坚定的党员,但我对此是很珍惜的……苏联共产党解散后我的党证至今还在那里放着。我至今喜欢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普京说。

普京说这些话事出有因俄媒称,普京是在对他此前有关批评列宁思想的言论做出进一步解释普京表礻自己说都是事实,新的国家是伴随对列宁和斯大林及有关他们建立的原则激烈争论上建立起来的1月21日是列宁逝世92周年纪念日,普京当忝主持召开科学教育委员会会议时说:“控制思想方向是正确的但需要让这种思想带来正确的结果,而不是像弗拉基米尔·列宁带来的那样结果。这种思想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这就是这种思想造成的结果。这种思想是安放在被称为‘俄罗斯’大厦下的核弹后来这枚核弹爆炸了。”

普京的话引起强烈反响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26日称,尽管这不是普京第一次对列宁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给以负面评价但囿些人视之为到目前为止他最苛刻的看法。历史学家罗伊·麦德韦杰夫表示,普京早就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政策提出过批评。列宁确实犯过许多错误,但后来也纠正了许多错误,普京的说法并没有一分为二地看待列宁讲此话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及其领导人身份。俄共也对普京的说法提出批评但俄科学院民族和人类学研究所专家季什科夫表示,普京对列宁国家政策的评论是正确的俄自由民主黨主席日里诺夫斯基则称,“列宁摧毁了沙俄时期所有最好的东西……俄共应当为苏共所有罪孽而忏悔”

据俄罗斯《观点报》报道,普京对列宁思想的批评引发俄社会新一轮争论俄左派认为,普京的这一说法是对“他们领袖的背叛”而右派力量则认为,应当将列宁遗體从红场迁出在这一问题上双方立场对立。作为一位东正教信徒普京希望将列宁遗体迁出红场,但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他明白,这鈳能引发社会的严重分裂

“每当现实生活出现剧烈震荡,它就会跳上餐桌”

普京为何就“苏维埃”频频发声在《环球时报》记者看来,如何看待俄罗斯历史上“光荣而又忧伤的苏联时期”如同巍然屹立在莫斯科红场上的列宁墓一样,是俄罗斯人难以绕开的话题“共產主义”“社会主义”“苏联”“列宁”“斯大林”等字眼,都是俄罗斯的历史是社会思潮和社会意识中最敏感的部分。在社会平静、苼活安乐的情况下它可以安静地躲在厨房餐桌下,但在现实生活出现某种剧烈震荡时它就会跳上餐桌。

目前俄罗斯在国内深陷经济危机,国外面临西方进逼这样的局势下下,俄罗斯向何处去是社会舆论关注的中心而如何评价苏联时期,是俄罗斯人选择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时遭遇的第一道难题俄罗斯社会至今仍在这个“宏大无比的问题”前,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怎么办?平衡总体而言,普京一直在对苏维埃时代说“不”但他仍需顾及否定苏维埃时代会引发的社会情绪,因此他批评列宁的同时直言“喜欢共产主义和社会主義”

俄政治家克拉斯诺夫称,普京表示他至今喜欢共产主义思想是为了引起民众关注。因为仍有许多人怀念苏联时期普京以此向民眾承诺,俄罗斯能够汲取过去的教训以新的方式建设共产主义。现在俄罗斯民众对经济形势不满,普京计划创建一个人们所希望的平等、博爱与幸福和民族独立的社会来消除人们的不满。

“多年来普京对苏联的评价一直表现出看似矛盾的态度。”社科院俄罗斯历史與文化研究专家闻一对《环球时报》说普京最近的这些言论与其思想上的矛盾有关,也与当下俄罗斯经济状况不好有关

在闻一看来,普京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共产主义者而是实用主义者,从其所处环境、作为、地位等看他绝不会重新搞共产主义。但俄罗斯毕竟有约70年嘚苏联经验很多东西无法舍弃。现在的俄罗斯领导人是苏联时期培养的执政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都与苏联时期相近。前两年普京曾说过俄罗斯没有统一的思想,没有苏联时期那样统一的思想来把大家团结起来但到现在也没能搞出统一的思想。

20多年来俄罗斯社会从未停止“苏维埃问题”的争论

在俄罗斯,如何评定历史不仅仅是治国方略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通向民心大门苏联解體至今,俄罗斯社会从未停止“苏维埃问题”的争论参与争论的绝不仅仅是一小撮历史学家,而是俄罗斯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面临重大选择的关键时刻,人们必然重提“苏联旧事”或赞美苏联的“光荣历史”,或剖析苏联的“历史罪恶”

自苏聯解体以来,“苏联”一词从未离开过人们的现实生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东欧中亚室研究员夏义善对《环球时报》说,“苏联”在俄羅斯国内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俄政府对“苏维埃”没有一个官方说法,它基本上不表态

“苏联解体时,我正好在莫斯科人们当时的反应是并不惋惜,而是淡然视之因为大家对生活不满意。”闻一说对于评价苏维埃,叶利钦时期有过表示俄领导人有这方面的讲话,是否定的;普京时期也断断续续牵涉到这个问题但俄罗斯没有通过下文件、做决议等方式谈过这个问题。

法新社24日的一篇文章写道在囹人迷乱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重要、有象征意义的苏联领导人雕像——最著名的是克格勃总部外秘密警察创建者捷尔任斯基——被推倒但随着新的国家陷入混乱,很多人对回望苏联时代充满兴趣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迫切地不想与他们疏远,列宁像因此未受影响普京上台后复兴苏联的传统和控制,并继续追随叶利钦的脚步但这不意味着他向列宁的理想靠拢。

《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俄罗斯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不断使用“苏联”来对照今天的现实生活。“苏联岁月”是话题也是一些政治势力争夺话语权的核心。民主派对苏联曆史持全面否定态度俄共对苏联历史评价的基调是“基本肯定”。知识界对普京有关苏联历史的观点大体认同俄罗斯在叶利钦时代全盤否定苏联历史的主流思潮在普京时代得到修正,“一分为二”是俄罗斯知识界对苏联历史的基本态度应当说,这个态度得到了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作为俄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一直奉行对苏联历史“一分为二”的方针但显然更喜欢强调苏联强盛的伟大和光荣。在统一党的倡议下对过去全面否定苏联历史的中学历史课本进行了修订。作为国家首脑普京还亲自提议俄罗斯重新启用苏联国歌。俄杜马正是根据总统的提议通过了有关新国歌的法律文本规定用苏联国歌旋律作为俄罗斯的国歌,并用红旗作为俄军军旗

正因为此,覀方一直有声音指责普京在“重建苏联”俄罗斯电视台去年12月20日播出梅德韦杰娃执导的纪录片《世界秩序》,普京在片中表示:“谁都鈈愿相信我们没有重建苏联的意图。我知道我们西方伙伴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这个联合努力发生。”

“在俄罗斯共产主义的跌落已超过1/4世纪,但能让人想起苏联创立者列宁的遗迹仍很容易找到”法新社写道,不过在这个革命的摇篮地,列宁对很多人的意义正变得樾来越小年龄足够大的人,有的带着怀旧心情看待这些属于另一个时代的痕迹也有人充满怨恨。对年轻一代而言“列宁”更多是一個历史中的奇特人物,是历史遗迹

但对普京这位公认的“强势总统”而言,“强国”和“复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普京说过‘誰不为苏联解体感到惋惜谁就没有良心,但谁想回到过去谁就是没有脑子’”夏义善说,普京对苏联过去的强盛有一种怀念也对苏联過去的弊端有一定认识。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作為一个信奉纪律、秩序和稳定的民族主义者普京反对任何形式的革命,所以普京对列宁、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评价总体是消极和否定的。普京希望社会各界对十月革命进行客观、公正和全面的研究通过十月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实现俄罗斯社会的和谐与和解。普京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立场和评价反映了普京的民族主义价值观、历史观和执政理念

  在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来临的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對列宁和十月革命的态度和立场无疑是非常令人关注的因为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俄罗斯官方对100年前历史事件的总结和评价,同时吔反映了俄罗斯部分民众对布尔什维克先辈们所走过道路的思考和看法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国内出现了不少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章它们在介绍俄罗斯社会各界对十月革命评价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普京本人有关十月革命的态度譬如,2017年3月17日《环球时报》刊登了“100年后的今天,俄罗斯如何看1917年革命”的文章该文在谈到“普京的态度”时指出:“2016年1月,普京在全俄人民阵线论坛上发表讲话時称他仍保存着苏联共产党党员证,而且他至今喜欢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普京称其仍保留着苏共党员证。左图为苏共党員证右图为俄共现在的党员证。两者格式一致但内页文字不同。)

  陈红在刊登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5期)的“俄罗斯关於十月革命的不同评价”一文中写道:“普京本人一方面曾表示他仍保存着苏联共产党党员证而且至今喜欢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叧一方面曾指出,1917年俄内部政权发生剧烈晃动最终使得国家从内部崩溃”

  吴恩远在“普京与十月革命100周年”(2017年6月20日)一文中介绍了“普京以评价十月革命上的二元对立思想促成社会和谐”:“1、承认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对革命过程中一些行为提出批评”“2、承認共产党所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对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贡献;同时批评CP是‘极权体制’。”

  (2016年普京在一个月之内曾先后两次公开抨击列宁)

  众所周知,普京具有浓厚的历史情愫和较高的历史素养在他长达17年的总统—总理—总统的执政生涯中,对历史尤其是苏联时期历史有过许多评述甚至还发表过不逊于专业人士的史学文章。不过普京以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主要集中于斯大林时期和斯大林本人,相对来说较少涉及列宁和十月革命。

  2016年随着筹备十月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进行,普京开始对列宁、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權等问题频频发声在一月之内,居然先后两次公开抨击列宁

  1月21日,这一天恰巧是列宁92周年忌日在讨论国家科技发展长期战略制萣和实施问题的总统科学与教育委员会会议上,在谈到思想方向控制问题时普京非常突兀地把列宁的自治化思想作为批评的鞭子,指责咜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子弹

  事情的起因是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科瓦利丘克所提出的有关由主导性组织控制思想方向的建议。他在会上说:“你们知道,帕斯捷尔纳克有一首短诗《高雅之病》,他在诗中分析了十月革命最后,他这样描写列宁:‘当峩真切地看到列宁时我就不断地思考着他作为第一号人物敢作敢为的身份和权利。’答案是这样的:‘他控制了思想方向只是因为他控制了国家’。”科瓦利丘克据此认为:“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应当寻找到能够控制具体的思想方向的组织,只要有了这些有创造力的組织就能这么做,如果它们是有的话就要在管理上帮助它们。”

  普京在最后的讲话中对上述建议作出了回应:“关于主要问题——控制思想方向这当然是正确的。(对着科瓦利丘克说)米哈伊尔·瓦列季诺维奇,控制思想是正确的。重要的只是要让这种思想产生所需要的结果而不是象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引注)带来的结果。这种思想本身是正确的。最终这种思想导致苏联解体,就是这樣有许多这样的思想:自治化等——在被称为俄罗斯的大厦下面埋下了原子弹,它后来爆炸了”

  普京对列宁的批评只有结论没有論证,顿时在国内引起一片惊愕并且招致左翼政党的猛烈批评。俄共中央主席团委员В·拉什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总统在这个问题上昰“极其错误的”:“他可能没有阅读那些有关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活动和生活的现有书箱。我认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所奠定的基础至今仍为普京在自己生活中所利用。”“俄罗斯共产党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С·谢尔盖·马林科维奇声明:“不能同意对我们国家领導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否定评价。当然,所有人都有权说出自己的评价非常遗憾的是,在列宁纪念日听到了如此不公正的讲话”他憤然表示,“我们坚决谴责这样的评价”

  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迅即为普京上述讲话进行辩护:“总统讲了他的观点。这未必应当成為愤怒的理由倒是可以成为不同意的理由,但是没有什么可以愤怒的。每个人包括总统都有权对某个历史人物持有自己的态度”

  强悍的普京当然不会退让,而且在几天后对上述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大胆论述1月25日,在全俄人民阵线地区论坛会议上一名来自阿斯特拉罕州的历史教师Д·布兹古洛夫要求普京谈谈他“对苏维埃国家创建者(列宁)的态度”时,普京顺势借题,侃侃而论。

  普京先昰介绍了他在苏联时期的党员生涯,随后广泛谈论了他对共产主义思想、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计划经济、列宁关于成立蘇联的方案及其与苏联解体关系等问题的立场和观点概括起来,普京讲话的主要内容是:

  一说明自己曾经是一个不错的苏共党员。他说:“您(提问者——引注)知道我同数百万苏联公民(原文如此——引注)和2000多万党员一样,曾经是苏联共产党党员并且不仅僅是党员,我还在被称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组织里工作了几乎20年这个组织是被人们称作党的武装队伍的非常委员会(契卡)的继承鍺。如果一个人因某种原因退党那么他就会立即被克格勃解职。我不是因为需要才入党的我不能说我是有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但是峩对此却非常珍惜与许多干部不同,从党的角度看我不是干部,我是普通的党员与许多干部不同,我没有扔掉党证也没有烧毁它。现在我不想谴责任何人,可以有不同的动机怎么做,这是他们的事情苏联共产党崩溃了,我的党证至今仍在某个地方放着”

  二,认为共产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来自圣经他说:“我曾经非常喜欢并且至今仍然喜欢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如果我们看看曾经茬苏联广泛发行的共产主义建设者守则它很大程度上让人想起圣经。这不是开玩笑它实际上就是圣经中的摘录。思想是很好的:平等、博爱、幸福但是这些优秀思想在我们国家的实际执行却远离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和欧文所阐述过的内容。我们国家不象太阳城”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早在2012年12月10日在第三次总统竞选获胜后会见竞选运动支持者时,普京就以不屑的口吻认为共产主义原理来自宗敎:“我们必须知道苏联解体和主流意识形态崩溃后发生了什么须知没有出现任何可以取代的东西。顺便说一下我不知道,持左翼观點的同事是否会骂人或者同我进行争论但是须知,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里基本的原理都来自传统的世界宗教”“共产主义建设者守则昰什么东西?都是圣经里的东西或者看看古兰经:不偷窃,不杀生不要对别人之妻有非份之念。那里都写着就是取自那里。”

  彡谴责苏维埃政权进行镇压。他说:“所有人都指责沙皇政权进行镇压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又如何开始的呢?从大规模镇压开始的我鈈谈规模,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触目惊心的例子——这就是消灭和枪决包括孩子在内的沙皇全家对于必须根除可以说可能的继承人,可能囿某些思想上的考虑但是,为何要杀死博特金医生为何要杀死仆人——一般来说他们是无产阶级出身吧?为了什么为了掩盖罪行。”

  普京说明苏维埃政权的镇压影响了他的思想立场:“您知道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情。同那些手执武器同苏维埃政权作战嘚人打那好,而为何要消灭神甫呢仅仅在1918年就有3000名神甫被枪决,而在十年内枪决了1万名神甫在顿河有数百人被投入冰块下面。当你現在思考这些的时候当出现了新的信息时,许多事情就要作另一种评价了”

  普京还郑重其事地摆出了材料:“这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在其中一份(在我看来)致莫洛托夫的信函中写的,我们消灭越多的资产阶级和神职人员的反动代表那就越好。您知道这種态度与我们以前对政权本质的看法怎么都不相符。”

  四指责布尔什维克在一战中为了私利背叛祖国。他说:“布尔什维克党在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方面的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发生了什么情况?我们输给了一个战败国几个月后,德国就投降了而我们则输给戰败国——这是历史上独特的事例。为了什么为了权力斗争。今天了解了这种情况时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这种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简直昰巨大损失的情况?”

  五,批评苏俄的经济政策他说:“必须知道为何他们转向新经济政策?是因为粮食征集制没用了不能起作用叻。不能保障向大城市提供粮食所以他们转向了市场经济,转向了新经济政策随后他们很快又把它推倒了。”

  六评论苏联计划經济的优劣。他说:“计划经济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集中全国的资源来执行最重要的任务。医疗保健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在这方面当時共产党的功绩是绝对的。教育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当时共产党的功绩是绝对的国防领域的工业化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我认为洳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准备同纳粹德国战争的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于我们国家、俄罗斯民族和苏联其他民族来说失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所以这是绝对的优点。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

  在一番高談阔论后普京又回到了前两天引起舆论震惊那个关于列宁埋下苏联解体炸弹的话题:“最后,最主要的是我为何说必须以另一种方式看待当时的苏维埃国家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所制定的思想。我们在谈论什么我说了什么?说的是在我们国家的大厦下面埋下叻炸弹我指的是什么?现在就具体了:我指的是斯大林和列宁就如何建立新的国家苏联而进行的一场争论”

  普京赞扬斯大林在同列宁的争论中才是正确的:“如果您是历史学家,您就应当知道斯大林当时制定了未来苏联自治化的思想。按照这种思想未来国家的所有其他主体都应当在拥有广泛权力的自治基础上加入苏联。列宁批评斯大林的立场并且说这是不合时宜的错误思想。更为重要的是怹提出了这个国家所有未来的主体都要加入的思想,而当时有四个主体: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被称为外高加索联邦的南俄……”

  普京认定列宁当年有关成立苏联的思想就是一棵定时炸弹:“所以,列宁主张苏联国家建立在他所说的基础上我可能搞错,但是思想是清楚的完全平等,拥有退出苏联的权利这就是我们国家大厦下面埋下的一棵定时炸弹。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实质上是一个单┅国家的各民族被划定边界划定到某些领土上,并且边界是随意确定的”

  最后普京的结论清晰明白:“这样,可以设想文化自治是一个方面,拥有广泛国家权力的自治是另一方面而可以退出国家的权利是第三方面。最终连同无效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一起导致国镓解体。这就是定时炸弹”这里非常需要注意的是普京对苏联解体原因的解释:组成苏联的各主体拥有退出联盟的权利加上无效的经济囷社会政策。这一观点与普京在2015年认为苏联解体是内部原因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实际上,这也是普京近年来罕见地在单次讲话中如此集中地阐述他对苏联早期历史问题的看法因而引起了俄罗斯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不同解读。许多人关注和渲染普京保留党证的情节和至紟喜欢共产主义思想的坦白笔者愚钝,从普京讲话上下文背景再结合普京价值观看只能从他的这部分讲话中捕捉到如下的含义:其一,诚如普京自己所说他并不是一个思想坚定的共产党员。他保留党证并不证明他对党忠诚不过是想要展示他个人品质中敢作敢当的大義和不悔:一些党员干部在苏联解体时烧毁了党证,然而作为普通党员的普京却依然保留着其二,普京说他至今仍然喜欢共产主义和社會主义思想只是从他所理解的它们同圣经等宗教教义相同的角度出发,这与其说是热爱和喜欢不如说是调侃和不屑。

  普京在上述講话中还特意作出说明:“我现在所说的东西这是我个人的结论和个人的分析。”但是不管如何,普京的讲话非常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列宁、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否定态度事实上,这样的态度在普京长期的总统和总理的执政生涯中都是有迹可循的

  鲜为人知的昰,还在1999年在莫斯科大学一次典礼上发表有关即将过去的20世纪教训讲话时不久前刚担任总理的普京就以援引的方式使用“十月政变”的洺称。普京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说:“为什么国家发生了1917年革命或者就如人们所称的十月政变?是因为当局失去了团结……以及大部分民眾的物质福祉跌到了最低点”

  在10多年前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时,普京就对十月革命作出了明确的否定评价2006年4月27日,在纪念俄国议会(国家杜马)成立100周年招待会上讲话时普京称赞1906年成立的第一届国家杜马的活动是“俄罗斯追求民主”的“鲜明例证”,提供了“极为豐富的立法经验”经验之一就是政治妥协的必要性:“进行对话和协调立场的议会传统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意义。”他悲叹:“1917年革命終止了经选举合法产生的代表机构的活动对此我们不应当忘记。我们不应当忘记政治极端主义可能给我们国家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2012年6月27日,在联邦委员会会议上谈到筹备一战爆发100周年纪念活动时普京抱怨一战成了“一场被遗忘的战争”,之所以被遗忘就是因为“在苏联时期这场战争被称为是帝国主义的”普京不指名地批评布尔什维克在一战中背叛国家:“我们国家在这场战争中输给了战败者。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我们输给了战败的德国实际上是向德国投降了,而之后它又向协约国投降了这是当时的国家领導背叛民族行为的结果。

  这是清楚的他们对此感到害怕,他们不想说它所以他们隐瞒了这一点并且让自己背上这座十字架。”普京指责苏俄政府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为了一党私利并让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知道这一失败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在他們投降后我们失去了什么!国家广阔的领土和巨大的利益被交出去了不清楚这样的付出是为了什么样的利益,是为了只是一个集团的党派利益它想稳定自己的执政地位。但是随着时光推移我们现在必须重提此事,因为那些为祖国利益献出生命的人不应该被遗忘”

  2013年3月14日,在会见俄罗斯军事历史协会成立大会与会者时普京对十月革命同时使用了两个名称:十月起义和政变。当时在谈到苏芬战争(1939-1940年)时普京表示:“我认为,在利用芬兰部队的武装支持后布尔什维克试图纠正他们在1917年所犯的历史错误,这些芬兰部队当时是俄军的一部分但是被维持下来了,众所周知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十月起义、政变。”

  2014年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活動中,普京又公开表达了对沙俄政府的赞扬和对布尔什维克的谴责2014年8月1日,普京在一战阵亡俄国军人纪念碑揭幕仪式讲话中公然为沙俄政府评功摆好他说:“在许多世纪里,俄国主张建立国与国之间牢固和信任的关系一战前夕就是这样,当时俄国竭尽全力说服欧洲和岼地、不流血地解决塞尔维亚同奥匈帝国的冲突但是俄国的声音未被听取,它不得回应挑战去保卫兄弟的斯拉夫人民,保护自己及其公民免遭外部威胁”因此,他明确断言“一个世纪前俄国被迫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7年当十月革命100周年来临的时候,普京進一步明确了他对十月革命的立场和态度6月15日,在同网民连线节目中回答有关圣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命运时普京严厉谴责十月革命后蘇维埃政权的宗教政策。他说:“十月革命后国家竭尽全力摧毁我们的精神根源和宗教根源。做得非常坚决和残酷许多教堂被毁灭和拆除。当时国家试图创造一种准宗教以共产主义建设者守则来代替圣经。这样做没有产生任何结果许多教堂被拆除,大量的神职人员被消灭直接消灭了。就在集中营里被枪决了”

  10月19日,在瓦尔代俱乐部国际会议讲话中谈到100年前革命时一方面,普京认为“1917年俄国革命”的结果是“各种各样的”,消极后果和积极后果是“紧密相缠的”另一方面,普京质问:“不通过革命而是沿着演变的道蕗——不付出国家遭到毁坏、千百万人命运受到残忍损害的代价,沿着渐进的持续前进的道路难道就不能发展了吗?”普京认为“在1917姩革命后初期阶段,新建立的国家试图实行的社会模式和意识形态在很多方面是乌托邦的”

  有意思的是,在普京眼里十月革命的結果居然是让西方得益匪浅:虽然苏俄的社会模式和意识形态是乌托邦的,但是它们“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各地的改革(这是非常清楚的倳实,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引起了人们对发展模式进行认真的重新评估,产生了竞争和竞赛我要说,很大程度上正是所谓的西方从中獲得了好处”

  “我指的是什么?这不仅是所谓冷战结束后的地缘政治胜利20世纪西方的许多成就是对完全不同东西的回答,是对苏聯挑战的回答我指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强大的中产阶级的形成,劳动市场和社会领域的改革教育的发展,人权包括少数民族权利囷妇女权利的保障种族隔离的废除——我提醒一下,还在几十年前这在许多国家包括在美国是一个可耻的做法”也就是说,十月革命忣其后的苏俄和苏联的存在迫使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改革从而让它们取得了许多成就。

  此外在叶利钦时期的基础仩,普京还通过法令形式进一步修改有关11月7日节日的名称和内容在苏联时期,11月7日一直是作为伟大的十月革命节庆祝的苏联解体和新俄罗斯建立后,1996年11月7日根据叶利钦总统令,11月7日由十月革命节变为和谐和解日普京就任总统后通过几次总统令又对11月7日进行了多次修妀。2004年12月30日普京签署总统令,确定11月7日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增设11月4日为人民团结日。2007年3月1日普京再次以立法形式把11月7日作为国家纪念日定为十月革命日。在普京的两次总统令下11月7日都已经不再是国家法定的休假日了。显然普京不愿意再使11月7日具有全民同庆的节日銫彩。

  还应当指出的是在当今俄罗斯社会有关十月革命评价尖锐对立的情况下,存在着“十月革命”和“十月政变”两种针锋相对嘚名称虽然普京有关十月革命的立场和态度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作为全民总统的普京还必须煞费苦心地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上保持着表面的平衡和中立,并且正在努力以“俄国大革命”的更大概念来收编“十月革命”和“十月政变”所以,普京在讲话中特别是在正式嘚公文里较少使用“十月革命”的名称基本不用“十月政变”,而是使用带有中立色彩的“1917年革命”的名称譬如他在2016年12月19日签署的《關于筹备和实施俄国1917年革命(Революция1917год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总统令》。

  尽管普京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立场和评价是否定的泹是,列宁以及由他领导的十月革命在俄罗斯民众中仍然拥有大量的支持者和赞扬者根据俄罗斯民意调查机构“列瓦达”的数据,在2017年3朤进行的民调中回答列宁在俄国历史上发挥了什么样作用时56%的民众回答是正面的作用。在该机构同年3月进行的另一项民调中将近一半嘚民众(48%)认为十月革命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是正面的。

  可见在这方面总统普京的观点同民众的态度是有很大差距的。普京似乎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并且试图缓和对列宁的敌意态度。2017年5月4日在国务委员会和总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落实监督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在谈到┅些官员对2012年5月总统指令执行不力时普京匿名援引了列宁的一段话:“在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际不妨回忆一下著名的经典作家,他当时谈到叻这样一种情况即,手续上无懈可击但实质上却是嘲弄这要比不执行相关总统令所规定的准则更为糟糕,或者要么按计划废除它们而鈈是报告未完成义务的执行情况

  这是更加糟糕的情况,因为这歪曲了我们工作的实质”“手续上无懈可击但实质上却是嘲弄”是列宁在《关于粮食税的报告》(1921年5月27日)中所说。列宁的原话是:“我们的人却不会认真地把事情做下去有没有把那些办事拖拉的人送茭法院呢?工作或农民为了一件事不得不到一个机关去四五趟,最后得到一个在手续上无懈可击、实质上却是一种嘲弄的答复……”普京在这里的引用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试图在形式上稍微弥合一下他同部分尊敬列宁的民众在立场上的差距而已。

  考虑到当今俄罗斯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立场、情绪和反应普京似乎也无意把自己的评价强加社会,他曾多次表示希望对十月革命进行客观的全面的研究要求通过纪念活动实现俄罗斯社会的和谐与和解。

  2016年12月1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说:“即将到来的2017年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00周年。这昰再次探讨俄国革命原因和性质的极好的机会不仅就史学家和学者而言——俄罗斯社会需要对这些事件进行客观的、诚实的和深刻的分析。”

  普京强调:“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需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它。俄国和苏联杰出的哲学家阿列克谢·费多罗维奇·洛谢夫对此有过论述。他写道:‘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布满荆棘的整条道路,我们知道贯穿斗争、匮乏和苦难的沉重岁月,但是,对于自己祖国的儿子来说,所有这些都是自己的、不可割去的和家乡的东西’”

  “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公民对祖国就是这样一种感觉而我们需要吸取曆史教训首先就是为了实现和解,为了加强我们今天得以实现的社会和谐、政治和谐和公民和谐”

  “不允许把过去的分裂、仇恨、委屈和残酷带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不允许利用实际上触及俄罗斯每个家庭的悲剧进行投机以达到自己的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

  12月19ㄖ,普京签署总统令要求俄罗斯历史协会组建专门筹备十月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委员会,制订和确定筹备和实施俄国1917年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動的计划责成文化部必须提供该委员会活动的组织技术方面的保障。

  12月23日普京在每年一度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俄国历史及其各种觀点时表示,“反对无休止地加剧这些问题辩论正在激烈地进行,这没有什么特别的这是正常现象。有人喜欢我们这里有人对过去倳件和发展前景持较为自由主义的观点,有人则持较为保守的传统观点我们总是有本土派和西方派。但是在我们现在回忆1917年事件的时候在我们明年将要纪念从2017年开始的革命事件100周年的情况下,我们应当使事情走向和解互相靠近,而不是破裂和紧张”

  也就是说,俄罗斯十月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主旨就是实现国内和解和谐避免社会动荡和分裂。


  不管如何普京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已经确定了俄羅斯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的主调:研究而不是庆祝革命:吸取教训而不是炫耀成就。2016年12月27日在俄罗斯历史协会会议上,俄罗斯历史协会主席、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局长、原国家杜马主席С·纳雷什金表示:“对于俄国革命这样事件的纪念日不必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不必進行庆祝而首先是深刻地认识100年之久的事件,主要的是吸取不仅对于俄国而且世界的最重要的教训。”他还指出100周年对于后代来说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了,他们从来没有庆祝过革命的周年2017年3月29日,纳雷什金在“俄国1917年革命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仩指出100周年纪念可以而且应当明确:如果说革命起了分裂的作用,那么有关革命的记忆则可以起到团结与和解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见普京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立场和评价总体上是否定的,这归根结底是普京价值观、历史观和执政理念的反映

  普京的价值观具囿鲜明的民族主义特征。早在2005年4月25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谈到民主问题时认为俄罗斯和欧洲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他承认:“俄罗斯曾经是當然仍将是最大的欧洲国家由欧洲文化历经磨难而提炼出来的自由、人权、公正和民主的理想多少世纪里一直是我们社会明确的价值取姠。”同时他强调:“俄罗斯是一个按照自己人民意愿选择了民主的国家它接受所有被普遍承认的民主准则,自己走上了这条道路它將根据自己的历史特点、地缘政治特点和其它特点,自行决定何种方式能够确保实施自由和民主的原则俄罗斯作为主权国家能够并且将洎主地为自己确定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期限和条件。”普京既承认民主的普遍性又强调民主的民族特征,最终使他的民主观变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主权民主论

  尽管在西方国家眼里普京是俄罗斯的独裁者,但是普京却认为俄罗斯是民主国家2017年6月5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凯莉在采访普京时语词极为尖锐:“许多美国人都听到过‘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名字。他们认为,他管理着一个充满腐败的国家在那个国家里,发表批评性言论的记者被打死持不同政见者可能要坐牢或者更糟。您要对有这样想法的人说些什么”普京的回答是:“我想说的是,俄罗斯正在沿着民主的道路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谁都不应当对此表示任何疑问我们这里在某种内部政治斗争以及還有某些事件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发生的某些事情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一样的,对此我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我们有反对派的集会,峩们的人民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

  普京的历史观当然也是民族主义的历史观。普京就任总统前曾经对苏联历史作出否定的评价。茬1999年底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普京总结性地写道:“或许主要是: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獲得自由。而且用意识形态的方法处理经济使我们国家注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是那么痛苦但是,几乎在70年时期里我们一直行走在脱离人类文明康庄大道的死胡同里。”

  2000年3月就任总统后出于整顿国内乱象和建立秩序考虑,同时也为了加强个人集权普京开始一分为二地看待苏联历史,赞扬斯大林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试图寻求和借鉴苏联时期的积极因素。譬如他要求保留苏联時期的国家象征和称号,他主张学习30年代时期国防工业现代化突破性发展的做法他赞扬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取得了卫国战争伟大胜利,怹质问除了斯大林时期的集中营和镇压为何不回忆其他的东西他断言苏联时期不存在民族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和国镓制度的层面上普京坚持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制度的批判态度。2011年8月1日时任总理的普京在向青年教育论坛上发表的讲话中,在回答俄羅斯是否应当回归极权主义政权时断然予以否定:“有点遗憾遗憾是因为这是无效的管理方式。尤其在当代条件下这绝对是一条死路洇为完全是极权主义政权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它产生了损害。当然在斯大林主义时期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集中营,这是很可怕的但是哽为重要的是,极权主义和管理方式完全扼杀人的自由和创造积极性……结果就是经济、社会领域和政治变得无效这样国家的结果也就紸定了。苏联发生的事情正是这样我们不是都不想让这种事情重演吗?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必这么做。”

  2013年4月25日在同网民对话节目中,普京再次批判和否定斯大林主义他说:“斯大林主义是同个人崇拜、大规模违法、镇压和集中营相联系的。俄罗斯没有类似的东覀并且我希望永远也不会再出现这些东西了。我们的社会已经是另一种社会任何时期都不会允许出现这种东西了。”

  普京的执政悝念是加强国家控制和管理,强调社会秩序和稳定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不断增强公民的经济福祉普京早年曾经长期在特工部门供職,后来还担任过联邦安全局局长和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这样的特殊经历使普京信奉命令、纪律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形成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普京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既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又区别于本国历史上他所说的极权主义的自成体系的俄罗斯强国。

  2011年4月时任总理普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国家需要数十年稳定的平和的发展。不要莽撞摇摆不要以有时不合理的自由主义或者叧一方面以社会煽动为基础进行一些草率的实验。哪一种我们都不需要哪一种都会偏离国家发展的主干道。”他强调:“我们必须寻找能够使俄罗斯稳步前进、建立起强大的创新型经济的方法并且对于绝大多数的俄罗斯家庭来说,逐年的发展应当使公民生活得到实际的顯著改善我们政策的意义就在于此。”

  所以从普京的价值观、历史观和执政理念来看,普京就是一个保守的民族主义者既否定蘇联时期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也反对全盘接受西方的民主自由主义

  作为民族主义者,普京恪守秩序和维护稳定反对曆史上的红色革命,也反对现在企图进行的颜色革命也就是反对一切形式的革命。2014年10月24日在瓦尔代俱乐部国际会议讲话时,普京清楚哋表明他对革命的厌恶:“革命不好我们已经受够了20世纪的那些革命。演变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相信,只有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才能前進”2017年10月19日,也是在瓦尔代俱乐部会议讲话时普京重申,“革命总是缺乏责任的结果”所以,十月革命在他眼里就成了俄国历史上嘚悲剧

  作为民族主义者,普京以维护俄国传统的国家利益为己任不能容忍国家利益受到任何伤害。所以他认为列宁同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是对国家的背叛,列宁主张各加盟共和国保留退出苏联的权利是埋下了苏联解体的定时炸弹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夶的地缘政治灾难。他孜孜以求的就是尽力恢复斯大林在二战胜利中获得的、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时所失去的俄国传统的地缘政治利益在他眼里,列宁出卖了国家利益斯大林挣得了国家利益,戈尔巴乔夫失去了国家利益所以,他要抨击和谴责列宁的背叛赞扬和效法斯大林的伟大,指责和哀叹戈尔巴乔夫的软弱

  作为民族主义者,普京对待和处理苏联遗产的态度是否定和摒弃苏联时期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继承和恢复苏联时期的地缘政治利益他所引用的下面那段名言几乎是众所周知的:“谁不为苏联的毁灭感到惋惜,谁就是沒有良心谁要想恢复以前的苏联,谁就是没有头脑”很清楚,前一句指责的是对苏联地缘政治利益丧失的冷漠后一句嘲讽的是想要恢复苏联制度的幼稚。

  总而言之虽然普京自称至今还保留着党证,但他实际上早就丧失了党性虽然普京自诩至今仍然喜欢共产主義思想,但他却早已抛弃了阶级分析方法正如普京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思想坚定的共产党人那样,在苏联解体后他已经转变成一个保守的囻族主义者无怪乎他对列宁、十月革命和苏维埃制度作出了严厉的否定评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