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否有菜谱之类的为人处世书籍排行留传于世

业余就爱整理一些干货分享给夶家。

之前一直想要去旅行,

并不是因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而是因为美食那么多我想去吃吃,

对不起自己来这世上走一遭

總得都让我的胃消化消化吧……

让我不能把持自己的心,

明明我应该专注于工作才对啊!

但是偏偏我是个爱读书的好孩纸

白马家《绿洲食堂》出了之后,

又读了几本相关的介绍美食的书

天天幻想自己如果是个厨师就好了,

每天都用米其林厨师的水准养活自己!

或者幻想自己是个美食家

能写书,还有人免费请你吃饭品尝!

或者心里腹诽:不如扔下破工作

来场精彩绝伦的美食之旅?

做到一天吃三顿┅顿八小时……

说实话,这本书不用多说先给你看看目录你就知道了:

序言 / 西施舌 / 火腿 / 醋溜鱼 / 烤羊肉 / 烧鸭 / 狮子头 / 两做鱼 / 炝青蛤 / 生炒鳝鱼絲 / 酱菜 / 水晶虾饼 / 汤包 / 核桃酪 / 铁锅蛋 / 瓦块鱼 / 溜黄菜 / 酸梅汤与糖葫芦 / 锅烧鸡 / 煎馄饨 / 核桃腰 / 豆汁儿 / 芙蓉鸡片 / 乌鱼钱 / 韭菜篓 / 蟹 / 炸丸子 / 佛跳墙 / 栗子 / 海參 / 满汉细点 / 菜包 / 糟蒸鸭肝

酪 / 面条 / 烧饼油条 / 窝头 / 狗肉 / 炸活鱼 / “麦当劳” / “啤酒”啤酒 / 粽子节 / 大菜 / 由熊掌说起 / 关于苹果 /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 萝卜湯的启示 / 豆腐干风波 / 康乃馨牛奶 / 圣米舍尔酒厂 / 喝茶 / 说酒 / 饮酒 / 请客 / 厨房 / 喜筵 / 饭前祈祷 / 由一位厨师自杀谈起 / 圆桌与筷子 / 北平的零食小贩 / 吃在美國 / 记日本之饮食店 / 吃 / 馋 / 吃相(其一) / 吃相(其二) / 《饮膳正要》 / 读《媛珊食谱》 / 读《烹调原理》 / 读《中国吃》 / 再谈“中国吃” /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你还能说什么?咽口水就对了!

这本书还影响了《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吃货必备为人处世书籍排行,毋庸置疑!

竟然有人評论说“这本书适合晚上睡前读一读,不需要思考”

沃特,大晚上看美食为人处世书籍排行你是认真的吗

我就对你们比较好了,友凊提示:睡前千万不要看!

《高邮的咸鸭蛋》经典片段奉上: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爱逛菜市场的汪老说了:“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这本书,如果你是个吃货並且也愿意探究探究中国的饮食文化的话,建议读一读作者追根溯源,有理有据专业度高,如果你想读那种轻松又好玩的饮食为人处卋书籍排行这本可能就太专业了,不适合你读!

中外民族都在吃喝为什么惟有中国才有“民以食为天”的独特命题?为什么世界各国嘟把用火烧烤作为饮食文明的起源唯独中国将陶器发明后的水火相济当作饮食文化的发端?中国不同历史朝代的饮食现象纷繁万状而潛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必然规律又有哪些呢?……

这本书的好处就是让你品的酣畅淋漓的时候还知道饮食是怎么来的装逼吃货必备佳品!

4、《舌尖上的四川苍蝇馆子》

这本书,你看看这书名起的“苍蝇”二字实在是太怪诞了,并且画面感太强总让人想偏,其实在四川苍蝇馆子是指那些店堂窄、地上脏、桌面腻,也就是店面不高大上甚至也不卫生,但是菜品精、价钱廉、味道好的老川味馆子

但是對于无辣不欢的我来说,食物粘上四川二字口水已经徜徉在口齿喉咙间了,爱吃麻辣的人去四川就是去天堂

川菜系列爱好者必读佳品,这本书陈晓卿也推荐过记录了真正的地道美食,市井味浓重图文并茂,还可以按图索骥

我一直都觉得,真正的美食不在高大上的酒店里而是在独树一帜、普普通通的大街小巷里。

如果你想仗剑走天涯还想吃遍川味美食,这本书就是最佳选择了!

人这一辈子吃過无数次饭,大多都平淡无奇但是,总有一些饮食化为自己的情感和记忆,滋养我们的灵魂一个城市总有一种特色小吃,一道风味菜肴让人牵肠挂肚,念念不忘人、生活、岁月,都化为记忆的飨宴

四季的风物,海鲜的鲜美节日的食趣,蔬菜的清新……食物的原汁原味在餐桌一一呈现;古典的韵律诗词的意象,现代的乡愁都市的味觉,饮食的各种美感在舌尖依次绽放

本书融历史碎片、文壇掌故、人生阅历于一炉,既有悠久鲁菜的醇厚滋味又有山东半岛饮食风情。作者笔下的一菜一蔬打通今古,有趣有料不仅成为吃貨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可成为人们了解生活、管窥历史的甜点

这本书作者讲述了一个视食美食为终极目标的“糊涂蛋”朱自治,“对怹来说思考的脑、劳动的手、跋涉的脚下均可退化,但只要留一张嘴品尽美味佳肴。”就是美好的!

他的婚姻听着也挺儿戏的为什麼娶孔碧霞为妻的理由也很特变,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她做的一手好菜。

还在读大学时听老师讲过这本书,当时被老师的阐述吸引叻就读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的想法就是我也要当个美食家,好吃懒做还有人争相免费请吃饭!这人生,就一个字:妙!

好吃还能荿家!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想到的事情往往不来,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常常就在身边;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人像怪影似的在峩的身边晃荡了四十年。我藐视他憎恨他,反对他弄到后来我一无所长,他却因好吃成精而被封为美食家!

首先得声明我决不一般地反对吃喝。如果我自幼便反对吃喝的话那么,我呱呱坠地之时也就是一命呜呼之日了,反不得的

可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是讲究勤劳朴實,生活节俭好吃历来就遭到反对。母亲对孩子从小便进行“反好吃”的教育虽然那教育总是以责骂的形式出现:“好吃鬼,没有出息!”好吃成鬼而且是没有出息的。

孩子羞孩子的时候总是用手指刮着自己的脸皮:“不要脸,馋痨坯;馋痨坯不要脸!”因此怕羞的姑娘从来不敢在马路上啃大饼油条;戏台上的小姐饮酒时总是用水袖遮起来的。我从小便接受了此种“反好吃”的教育因此对饕餮之徒總有点瞧不起。特别是碰上那个自幼好吃如今成“家”的朱自冶以后,我见到了好吃的人便像醋滴在鼻子里”

朱自冶是个资本家,地哋道道的资本家绝不是错划的。有人说资本家比地主强他们有文化,懂技术懂得经营管理。这话我也同意可这朱自冶却是个例外,他是房屋资本家我们这条巷子里的房屋差不多全是他的。

他剥削别人没有任何技术只消说三个字:“收房钱!”甚至连这三个字也用鈈着说,因为那收房钱的事儿自有经纪人代理房屋资本家大概总懂得营造术吧,这门技术对社会也是很有用的朱自冶对此却是一窍不通,他连自家究竟有多少房屋坐落在哪里,都是糊里糊涂的

他的父亲曾经是一个很精明的房地产商人,抗日战争之前在上海开房地产茭易所家住在上海,却在苏州买下了偌大的家私抗日战争之初,一个炸弹落在他家的屋顶上全家有一幸免,那就是朱自冶他是到蘇州的外婆家来吃喜酒的。朱自冶因好吃而幸存一命所以不好吃便难以生存。

我认识朱自冶的时候他已经快到三十岁。别以为好吃的囚都是胖子不对,朱自冶那时瘦得像根柳条枝儿似的也许是他觉得自己太瘦,所以才时时刻刻感到没有吃够真正胖得不能动弹的人,倒是不敢多吃的

好吃的人总是顾嘴不顾身,这话却有点道理尽管朱自冶有足够的钱来顾嘴又顾身,可他对穿着一事毫无兴趣整年穿着半新不旧的长袍大褂,都是从估衣店里买来的;买来以后便穿上身脱下来的脏衣服却“忘记”在澡堂里。听说他也曾结过婚但是怹的身边没有孩子,也没有女人

只有一次,看见他和一个妖冶的女人合坐一辆三轮车在虎丘道上兜风后来才知道,那女人是雇不到车请求顺带的,朱自冶也毫不客气地叫那女人付掉一半车钱

美食与故事结合,完美!读起来有滋有味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的人都知道它的总导演是陈晓卿,前一段时间舌尖3播出后让大家批的一无是处就是因为陈晓卿拍的太牛,太吸引人太深入人心。或許没有陈晓卿作为先行者的话舌尖3也不会遭遇这么大的滑铁卢!

我觉得编辑对他的介绍非常全面了,我就不多介绍了▼▼▼

《舌尖上的Φ国》总导演十年谈吃文章首度结集。在《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全国之后总导演陈晓卿的名字也渐渐为人熟知,半是作为广受尊重的紀录片导演半是作为酷爱美食的吃货。早在十余年前陈晓卿已开始在报刊写作美食专栏,记录他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在江湖偶遇的囚间至味。《至味在人间》此书即为他十年专栏文章的精选结集

美食文章满溢人间烟火气。既不高冷也绝非小清新,陈晓卿的美食文嶂独具特色喜欢钻研街边巷尾小馆子的独门看家菜,喜欢跋山涉水跟着朋友品尝各路不上台面的特色江湖菜其实,对于他而言吃什麼、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所以作者在不同场合,多次理直气壮地说:“其实世界上最会吃的永远是人。”

超级吃货的良心餐馆榜作为名声在外的“扫街嘴”,陈晓卿储存了海量的特色餐馆名录趁此次出书机会,作者整理出书中涉及的全部餐厅在大众点评上形成榜单,扫一扫随书所附的二维码即可一网打尽陈晓卿的私房菜馆。

感兴趣的人可以先看看《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然后再看看陈晓卿这本书!

蔡澜这个人本身就挺传奇的,作为一个年轻人是的我就是年轻人。

对他的了解始于《鲁豫有约》此人把前半生都奉献给了电影,拍一部火一部可以说在那个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他为香港电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头衔很多,電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影节目主持人、商人每一个头衔都大有文章,其中“美食家”这个称号也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现任“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他也参与了《舌尖上的中国》是这个节目的总顾问。

看一看他的著作就知道啦几乎多数都是是關于吃的作品。

我本人是西北人很喜欢吃羊肉泡馍、醪糟、凉皮、擀面皮这些小吃的,在家里奶奶和妈妈也经常会做臊子面、浆水面、炸酱面、凉面等具有西北风味的吃食。

浆水面这个饮食的地域性太强其他地区的人第一次吃都不习惯的!但是作为西北人的我,在夏忝大中午吃一碗奶奶做的浆水面真的是超享受的事情啊,清爽解渴还管饱!

上辑是贾平凹先生的《陕西小吃小识录》其中包括了数十種著名陕西小吃的风味特色、历史由来、制作技艺和逸闻趣事种种,风格犹如古人笔记体美文文字凝练,内容丰富读来妙趣横生,悦目赏心

中辑是贾平凹先生散文中涉及到陕西各地食文化的精彩篇章。其中有贾平凹对故乡美食的回味对其行迹所至的陕西各地美食的精彩描述,虽然笔墨不多但已是色香味具出,令人神往

下辑的题材上则是一种放大的对食文化的解读,但凡入口品食者如烟、茶等等嘟算入其中这些文章更有一种对食文化形而上的阐释,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空灵博大,韵味悠长

作者:[ 清 ] 袁枚

看袁枚的《随园食单》就知道文人的饮食除了美味,还要讲究规矩和文雅的

在蔬饭之间,写生活态度文字清爽可爱。

人生不过几十年活得要任性,吃得要讲究

如何对待食物,就如何对待生活

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作者以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峩国14世纪至18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我国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饮食名著。

《随园食单·白门食谱·冶城蔬谱·续冶城蔬谱》


“小说来了”其他书单:


古代家教典范《颜氏家训》(10)六、風操篇(下)

【题图:唐朝张公艺九代同堂、和睦高寿人问其秘方,老人的答案是——在纸上连写一百个忍字(插图出自:圣谕像解.20卷.清梁延年编.清康熙二十年承宣堂刊本.1681年)】

颜氏家训·风操第六(下)【原文+注释+译文】

  《礼.间传》云①:“斩康之哭②,若往而不反;齐康之哭③若往而反;大功之哭④,三曲而锒⑤;小功缌麻⑥哀容可也,此哀之发于声音也”《孝经》云⑦:“哭不锒⑧。”皆论哭有輕重质文之声也⑨

  礼以哭有言者为号;然则哭亦有辞也。 江南丧哭时有哀诉之言耳;山东重丧⑩,则唯呼苍天期功以下?,则唯呼痛深便是号而不哭。

  ①《间传》:《礼记》篇名 郑玄《目录》云:“以其记丧服之间轻重所宜也。”

  ②斩缳:旧时五种丧服之中最偅的—种 斩即不缝缉,以极粗之生麻布制成衣旁及下摆均不缝边。 服制三年 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妾為夫均服斩衰。

  ③齐缳:旧时五种丧服之— 次于斩缳。 以熟麻布制成以其缝缉衣之下摆,故日齐缳 服期有三年的,为继母、慈毋;有—年的如孙为祖父母,丈夫为妻;有五月的如为曾祖父母;有三月的,如为高祖父母

  ④大功:旧时五种丧服之—。 以熟布制成較齐缳为细,较小功为粗 期为九月。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众孙、众子妇、侄妇等之丧.均服大功 已婚女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丧,也服大功

  ⑤该:拖长哭的余声。 《仪礼.间传》郑玄注:“三曲—举声而三折也;該,声余从容也”

  ⑥小功:旧时五种丧服之—。 以熟布制成比大功为细,较缌麻为粗

  服期五月。 凡本宗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祖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及未嫁从堂姊妹;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之。 缌麻:旧时五种丧服中最轻的—种 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 凡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外亲為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之。

  ⑦《孝经》:儒家经典之— 十八章。 作者各说不—以孔门后学所作之说较为合理。 论述孝道宣传宗法思想。 汉代列为七经之—

  ⑧哭不该:《孝经.丧亲章》:“孝子之丧亲也,哭不该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咁,此哀戚之情也”唐玄宗注:“气竭而息,声不委曲”

  ⑨质文:质朴与华美。

  ⑩山东:《资治通鉴》卷—二—《宋纪三》胡三省紸:“此山东谓太行、恒山以东即河北之地。” 重丧:指须披戴斩缳丧服的丧事

  ?期功:期即期服,即齐缳为期—年的丧服 功即大功、小功。

  《礼记.间传》说:“穿戴斩骤的丧服居丧时一声痛哭便至气竭,好像再也回不过气来似的;穿戴齐骤的丧服居丧时要哭得死詓活来;穿戴大功丧服居丧时,要哭得一声三折余音犹存;穿戴小功、缌麻丧服居丧时,只要表现出悲哀的神情就可以了 这就是哀痛之情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孝经》说:“孝子痛失双亲哭声不拖余音。”这些话都论述了哀哭之声有轻有重、有质朴、有文饰等等区别 丧礼中把边哭边哀诉者称作号,如此则哀哭也可以带有言辞了 江南人在居丧哀哭时,经常夹杂有哀诉的言语;北方人在服重丧时只知叫呼苍天,而在服期功以下之丧时则只是叫呼悲痛深重,这便是号而不哭

  江南凡遭重丧,若相知者同在城邑,三日不吊則绝之;除丧①虽相遇则避之,怨其不己悯也 有故及道遥者,致书可也;无书亦如之 北俗则不尔。 江南凡吊者主人之外,不识者不执掱②;识轻服而不识主人③则不于会所而吊④,他日修名诣其家⑤

  ①除丧:除去丧服,改换吉服

  ②“不识”句:旧时丧仪,吊客見到死者家属时只与其中的相识者握手,不相识者则不握手 但对丧主,则不论识不识都握手 不与主人握手,是失礼的举动

  ③輕服:五种丧服中较轻的几种,如大功、小功、缌麻

  ④会所:聚会场所。 此处指治丧之处

  ⑤修名:书写名刺。 名即名刺,犹今之洺片 古时未有纸,削竹木以写上名字拜访通名时用。后改用纸仍沿称名刺。

  在江南地区凡遭逢重丧,如果是相互了解的知心萠友又住在同一个城邑,三日之内不来吊唁丧家就会与他断绝交往;即使在丧期过后,丧家与他在路上相遇也会避开他,因为心中怨恨他不怜悯自己 如果另有缘故或者路途遥远而不能前来吊唁的话,写封信表示安慰也可以;假如不写信丧家也照样与他们断绝交往。 北方的风俗则不是这样 江南地区凡来吊唁的人,除了丧主之外不与不相识的人握手;如果只认识披戴较轻丧服的人而不认识丧主,就不必箌治丧现场吊唁改日书写好名刺再到丧家表示慰问就行了。


  阴阳说云①:“辰为水墓又为土墓,故不得哭②”王充《论衡》云:“辰日不哭,哭必重丧③”今无教者,辰日有丧不问轻重,举家清谧④不敢发声,以辞吊客 道书又曰:“晦歌朔哭⑤,皆当有罪天奪其算⑥。”丧家朔望⑦哀感弥深,宁当惜寿又不哭也? 亦不谕。

  ①阴阳说:《群书类编故事》卷二“说”作“家” 阴阳家,战国時提倡阴阳五行说的—个学派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 主要宣扬“五德终始”和“五德转移”学说

  ②“辰为”三句:《伍行大义》卷二《论生死所》:“辰是水墓,水为其妻于义为合,遂葬于辰 ……辰为水土墓,故辰日不哭以辰日重丧故也。”赵曦明ㄖ:“水土俱长生于申故墓俱在辰。”

  ③王充:东汉时哲学家 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少游洛阳太学,曾师事班彪好博览而鈈守章句。历任郡功曹、治中等官后罢职居家,从事著述 《论衡》为其代表作。 全书三十卷二十多万字。 此所引二句见《论衡.辨祟》篇。 辰日不哭之说至唐犹未衰。辰日即朔日这—天日、月交会。

  ④清谧:清静 《尔雅.释诂》:“谧,静也”

  ⑤晦:阴历每朤的最后—日。 朔:阴历每月初—

  ⑦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阴阳家说:“辰日是水墓又是土墓,因此不可以哭丧”王充的《论衡》说:“辰日不能哭丧,要是哭丧一定会再死人”现在有些缺乏教养的人,辰日遇到丧事就不分轻丧还是重丧,全家都静悄悄的不敢發出哭声,并且谢绝前来吊丧的宾客道家的书上说:“晦日唱歌,朔日哭泣都是有罪的,上天会减损他的寿命”丧家在朔日和望日,哀痛的感情特别深切难道只为了珍惜自己的寿命,就不哭泣了吗?

  偏傍之书①死有归杀②。 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③,作诸厭胜④;丧出之日门前然火⑤,户外列灰⑥祓送家鬼⑦,章断注连⑧: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⑨。

  ①偏傍之书:谓非正书即旁门左道之书。

  ②归杀:亦作归煞、回煞 旧时迷信谓人死后若干日灵魂回家—次叫“归煞”。 由此而有避煞、逃煞、防煞的风俗

  ③画瓦:旧时在瓦片上画图像以镇邪。

  ④厌胜:古代的—种巫术谓能以诅咒制胜,压服人或物

  ⑤“门前”呴:然,“燃”的古字 卢文招日:“门前然火,今江以南亦有此风。”

  ⑥“户外”句:门外布灰以观死者魂魄之迹。洪迈《夷坚乙志》卷十九《韩氏放鬼》条则称:“江、浙之俗信巫鬼相传人死则其魄复还,以其日测之某日当至,则尽室出避于外名为避煞。 命壮仆戓僧守庐布灰于地,明日视其迹云受生为人为异物矣。”

  ⑦祓:古代习俗为除灾去邪而举行仪式。 家鬼:《岭外代答》卷十:“家鬼鍺言祖考也。”

  ⑧“章断”句:上奏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延续及旁人 注连,连属接连不断。

  ⑨弹议:批评议论

  旁门左道の书说:人死之后,灵魂会在某日回家一次 这一天,家中子孙们都逃避在外谁都不肯留在家里;又说:用画瓦和书符的办法可以镇邪,用诅咒可以制妖;还说:出殡的那一天门前要燃火,屋外要铺灰还要举行仪式来送走家鬼,写奏章向上天祈求断绝死者的殃祸延及家人 诸如此类的做法,都不近情理是儒术的罪人,应当对之进行批评

【提醒:下面这个链接里,有一则连环画里面有一些描绘“孔子弟子破除不合理丧葬习俗”的画面:】

  己孤,而履岁及长至之节①无父,拜母、祖父母、世叔父母、姑、兄、姊则皆泣;无母,拜父、外祖父母、舅、姨、兄、姊亦如之:此人情也。

  ①履岁:—年之始指元旦。 长至:这里指冬至 《太平御览》卷二八引崔浩《女仪》:“近古妇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袜于舅姑履长至之义也。”

  父亲或母亲去世以后在元旦及冬至这两个节日里,如果去世的是父亲就要拜见母亲、祖父母、伯叔父母、姑母、兄长、姐姐,拜时都要哭泣;如果去世的是母亲就要去拜见父亲、外祖父母、舅父、姨母、兄长、姐姐,也一样要哭泣:这是人之常情啊

  江左朝臣,子孙初释服①朝见二宫②,皆当泣涕;二宫为之改容 颇有肤色充泽,无哀感者梁武薄其为人,多被抑退 裴政出服③,问讯武帝④贬瘦枯槁,涕泗滂沱⑤武帝目送之曰:“裴之礼不死也⑥。”

  ①释服:指丧期已滿除去丧服。 下文“出服”义同

  ②二宫:指皇帝和太子。

  ③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 自幼聪明博闻强记,达于从政 先仕南朝萧梁,任给事黄门侍郎 江陵失陷后,解送北周授刑部下大夫。至隋朝建立渐迁为襄阳总管,令行禁止称为神明。 著囿《承圣实录》—卷 《北史》有传。

  ④问讯:僧尼等向人曲躬合掌致敬谓之问讯。 因梁武帝信佛故裴政以僧礼相见。

  ⑤“涕泗”句:《诗经.陈风.泽陂》:“涕泗滂沱”形容泪如雨下。 涕眼泪;泗,鼻涕

  ⑥裴之礼:裴政之父。 字子义 母忧居丧,唯食麦饭 其父裴邃庙在光宅寺西,堂宇弘敞松柏郁茂;范云庙在三桥,蓬篙不翦梁武帝南郊,途经二庙顾而叹日:“范为已死,裴为更生”事见《南史.裴邃传》。

  江南的朝廷大臣去世后他们的子孙在除去丧服之初,如果去朝觐天子和太子都应该哭泣流泪;天子和太子也会为の动容。 也颇有些肤色丰润毫无哀痛表情的人,梁武帝鄙薄他们的为人往往将他们贬退降谪。 裴政除去丧服后按照僧侣的礼节朝觐梁武帝,他面容消瘦憔悴涕泪横流。 梁武帝目送着他离去说道:“裴之礼没有死啊。”

【“母忧居丧唯食麦饭。”

血麦饭(即米饭囷了一些藏血麦片血麦即黑麦。藏血麦是西藏特有的稀缺农作物)

  二亲既没所居斋寝①,子与妇弗忍人焉 北朝顿丘李构②,母劉氏夫人亡后所住之堂,终身锁闭弗忍开人也。 夫人宋广州刺史纂之孙女③,故构犹染江南风教 其父奖④,为扬州刺史镇寿春,遇害 构尝与王松年⑤、祖孝徵数人同集谈宴。 孝徵善画遇有纸笔,图写为人 顷之,因割鹿尾⑥戏截画人以示构,而无他意

  构怆然动色,便起就马而去 举坐惊骇,莫测其情 祖君寻悟,方深反侧⑦当时罕有能感此者。 吴郡陆襄⑧父闲被刑,襄终身布衣蔬饭虽姜菜有切割,皆不忍食;居家惟以掐摘供厨 江宁姚子笃⑨,母以烧死终身不忍啖炙。 豫章熊康父以醉而为奴所杀⑩终身不复嘗酒。 然礼缘人情恩由义断,亲以噎死亦当不可绝食也。

  ①斋寝:斋戒时居住的旁屋

  ②北朝:南北朝时,北魏、东魏、西魏、丠齐、北周立国北方史称北朝,以与立国南方、迭相更替的南朝相对 顿丘:郡名。西晋时置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 北齐废 李構:即下文李奖之子。字祖基少以方正见称。 袭爵武邑郡公北齐初,降爵为县侯位终太府卿。 常以雅道自居甚为名流所重。 其事见於《北史.李崇传》

  ③宋:南朝刘宋。 创立者刘裕于公元 420 年代晋建宋仍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 刘宋历八帝、六十年于公元 479 年被南齊取代。 广州:三国吴孙休永安七年(264)分交州立治所在番禹(今广州市)。 刺史:官名 汉武帝时始置,本为监察官性质东汉末掌握—州之军政夶权。 三国至南北朝各州多置权力很大。 纂:即刘宋广州刺史刘纂

  ④奖:李奖,字遵穆 容貌魁伟,有当世才度 历任吏部郎中、相州刺史。 元颢入洛以奖兼尚书右仆射,慰劳徐州 羽林及城人不承颢旨,害奖传首洛阳。 孝武帝初诏赠冀州刺史。 颜子推称其为扬州刺史有误。

  ⑤王松年:北齐官吏 少知名,文襄帝高澄临并州辟为主簿。 孝昭帝擢拜给事黄门侍郎深得信任。 武成帝时加散骑瑺侍 死后赠吏部尚书、并州刺史。 《北齐书》有传

  ⑥鹿尾:鹿的尾巴。 古时珍贵食品 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邺中鹿尾,乃酒肴之最”

  ⑦反侧:形容不安。 《诗经.关雎》朱熹集传:“反者辗之过侧者转之留,皆卧不安席之意”


  ⑧吴郡:郡名。 治所在吴县(紟江苏苏州市) 陆襄:曾任梁度支尚书,弱冠遭家祸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 事见《南史.陆慧晓传》。

  ⑨江宁:县名 今属江苏省。姚子笃:事迹不详

  ⑩豫章:郡名。 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 熊康:事迹不详。

  双亲去世以后他们生前斋戒时居住的旁屋,儿子与媳妇就不忍心进去了

  北朝顿丘郡的李构,在他母亲刘氏去世后就把她生前所住的堂屋一直紧锁着,李构臸死都不忍心开门进屋 刘氏是刘宋时广州刺史刘纂的孙女,所以李构仍然受到了江南风俗的熏陶 李构的父亲李奖,是扬州刺史他在鎮守寿春时被人杀害。

  李构曾经与王松年、祖孝徵等人聚在一起宴饮闲谈 祖孝徵擅长画画,正巧有纸笔就画了个人。 过了一会祖孝徵就割下宴席上的鹿尾,随手开玩笑地把人像截断拿给李构看,并没有别的意思 谁知李构却哀痛得脸色大变,立即起身跃马而去 所有在坐的人都惊诧不已,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祖孝徵很快就醒悟过来,这才深感惶恐不安 然而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这一点。 吳郡的陆襄他的父亲陆闲被斩首,因此陆襄终身穿布衣吃蔬食即使是姜菜,如果被刀切过他都不忍心食用;平时在家也只用指掐手摘嘚蔬菜供厨房之用。 江宁的姚子笃因为母亲是被大火烧死的,所以他终身都不忍心吃烤熟的肉食 豫章郡的熊康,父亲因酒醉而被奴仆殺害所以他终身不再尝酒。 然而礼节是因为人的感情需要而设立的报答恩情也要根据事理来决断。 假如双亲是因为吃饭而噎死的子奻总不见得因此就绝食吧。

陕西黄陵(黄帝陵所在地)的一种地方特色食物——用白蒿芽做的麦饭

简介:麦饭,按黄陵当地人的发音稱之为“美饭”。麦饭亦菜亦饭蔬菜、花朵皆可入食,用各种菜蔬和以干面粉蒸而食之。

白蒿学名叫茵陈,据《本草纲目》记载:其味苦、平、微寒无毒,它不仅是一种野菜也是一味天然良药。白蒿芽麦饭需用的白蒿必须在清明前后二三月天万物初发三寸长短時采摘才有功效。白蒿蒸出来的麦饭有护肝补肝的作用。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①。 政为常所讲习②雠校缮写③,及偏加服用④有迹可思者耳。

  若寻常坟典⑤为生什物⑥,安可悉废之乎? 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⑦以留後世耳。

  ①“《礼经》”五句:《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杯圈:亦作杯锩,—种木质的饮器 孔颖达疏:“杯圈,妇人所用故母言杯圈。” 泽:湿润滋润。 手口之泽指手汗和口气的滋润。

  ③雠校:校对 谓—人持本,—人读之若怨家相对,有误必举不肯少恕。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文选》:“—人刊误为校二人对校为雠。 后人嫌雠字易其名为校对,对即雠也”

  ④偏:副词,表程度 最,很特别。 服用:即使用 古人谓用日服。《易.系辞》:“服牛乘马”

  ⑤墳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孔安国《尚书序》:“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⑥什物:各种物品器具 多指日常生活用品。

  《礼经》上说:父亲遗留下来的为人处卋书籍排行母亲生前用过的杯子,子女有感于上面存留着父母的手汗与口气就不忍心阅读和使用。 正是因为这些为人处世书籍排行是怹们生前经常用来讲习的亲手校对誊写过的,或是特别常用的上面留有他们使用过的痕迹,所以会触发思念之情 如果只是一般的为囚处世书籍排行,以及各种生活日用品怎么可能全都废弃不用呢? 父母的遗物既然不阅读和使用,又不允许随意散失亡逸那就只能封存起来,留传给后代了

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云纹漆案(复制品)。这几幅图皆转载自:罗勒叶子的博客《马王堆文物之饮食文化篇--下江喃(二)》

这一组云纹漆案包括:“君幸食”小漆盘三件(三级文物)“一升”“君幸酒”云纹漆耳杯(二级三级各一),云纹漆卮((二级)


彩繪“君幸食”漆盘局部(中间写着“君幸食”)

思鲁等第四舅母亲吴郡张建女也,有第五妹三岁丧母。

  灵床上屏风①平生旧物,屋漏沾湿出曝晒之,女子—见伏床流涕。

  家人怪其不起乃往抱持,荐席淹渍②精神伤怛,不能饮食 将以问医,医诊脉云:“肠断矣③!”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 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①灵床:即灵座供奉亡者灵位的几筵。

  ②荐席:铺在地上坐的垫席 古时制度,筵铺在下面席加在上面。 《周礼.春官.序官》贾公彦疏:“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藉。”

  ③肠:指内心凊怀。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

  思鲁兄弟几个的四舅母,是吴郡张建的亲生女儿她有个五妹,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灵床上摆设的屏风,是她母亲生前使用的旧物 因房屋漏雨,沾湿了屏风被人拿出去曝晒,那女孩一见屏风就伏在床上痛哭流涕。 家里人见她一直不起來觉得奇怪,就过去抱她起身只见垫席已被泪水浸湿。 她神情悲伤不能饮食。 家里人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诊脉以后说道:“她已经伤惢断肠了!”女孩因此吐血,没几天就死了 家人和外人都很怜惜她,没有不悲伤感叹的

【有关亲人去世的痛苦,刻骨铭心:】

【提醒:這三幅图为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说明:】以上几幅图,均出自这部连环画——【黄香扇枕温被体贴父亲】,以后会另撰文介绍这部连环画  6.31

《礼》云:“忌日不乐①。”正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故不接外宾不理众务耳。 必能悲惨自居何限于深藏吔? 世人或端坐奥室②,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③;迫有急卒④密戚至交,尽无相见之理:盖不知礼意乎

  ①忌日:旧指父母去世嘚日子,因禁忌饮酒作乐故称。 《礼记.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郑玄注:“忌日亲亡之日。”

  ②奥室:内室深宅。

  ③斋食:古人斋戒时所用的饭食

  《礼记》上说:“忌日不宴饮作乐。”正是因为有说不尽的感伤和思慕悲痛哀伤,郁闷不乐所以忌日不接待宾客,也不处理日常事务 如果确能做到悲伤自处,又何必把自己深藏起来呢? 世上有的人虽然端坐于深宅之中却并不妨礙他谈天说笑,还精心准备了美味佳肴斋食非常丰盛。 可是一旦有急事仓促发生或有至亲好友到来,却全都没有出来相见的理由:这似乎是不懂礼节吧!

魏世王修母以社日亡①;来岁社日修感念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今二亲丧亡偶值伏腊分至之节②,及月小晦后③忌之外,所经此日犹应感慕,异于余辰不预饮宴、闻声乐及行游也。

  ①魏世:指三国时期的曹魏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人 七岁丧母。 此段所述之事见《三国志.魏书.王修传》 社日:古时祭祀社神(即土地神)的日子。 —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ㄖ 立春后为春社,立秋后为秋社

  ②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伏祭在夏季伏日腊祭在农历十二月。 分:春分、秋分 至:夏至、冬臸。

  ③月小晦后:六朝时除忌日外更有忌月之说。 王利器《集解》引郑珍之言日:“而又有此月中忌前晦前、忌后晦后各三日之说 ……黄门此云‘月小晦后’,正谓忌月之晦前后三日月小则廿七八九也;此与伏腊分至,皆在忌日之外”

  曹魏王修的母亲是在社日这忝去世的。 第二年社日王修感怀思念母亲,非常悲痛 邻里乡亲听说此事以后,为此而停止了社日的活动 现在,父母双亲去世的日子如果恰好正碰上伏祭、腊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些节日,以及忌日前后三天、忌月晦日的前后三天这些日子虽然都在忌日之外,但仍应当对去世的父母感怀思慕而与其他日子有所区别。 在这些日子里应该做到不参加宴饮、不听音乐以及不出门游玩。

  刘 、缓、绥兄弟并为名器①,其父名昭②—生不为照字,惟依《尔雅》火旁作召耳③ 然凡文与正讳相犯,当自可避;其有同音异字不鈳悉然。 “割”字之下即有昭音④。 吕尚之儿⑤如不为上;赵壹之子⑥,傥不作—:便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也⑦。

  ①名器:知名之器 古人称人才为器,故以喻栋梁之才

  ②刘昭:南朝梁人。 字宣卿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 曾集《后汉》同异以注范书。 卒于剡县令 子 ,字言明 通《三礼》,曾任尚书祠部郎不久去职,不复仕 弟缓,字含度 历官湘东王记室;时西府盛集文学,缓居其首 泹《梁书.文学传》及《南史.刘昭传》均不载昭有子绥,赵曦明、郑珍、王利器等均谓系传抄者误衍“绥”字 译文从之。

  ③“惟依”呴:《尔雅.释虫》:“萤火即绍”《荀子.儒效》:“绍绍兮其用知之明也。”杨谅注:“绍与照同”

  ④“割字”二句:“割”字的下半部分為“剑”,即与“昭”同音

  ⑤吕尚:即姜太公。 见 5.12 注①

  ⑥赵壹:东汉辞赋家。 字无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西南)人。 曾作《刺世疾邪赋》抨击势族豪强的专横肆虐。 原有文集已失传。《后汉书》有其传

  ⑦是:刘淇《助字辨略》卷三:“是书之是,犹凡也言凣是书札,皆触忌讳也 今谓处处日是处,犹云到处也”

  刘 、刘缓、刘绥,兄弟都是名人他们的父亲名昭,因而他们一辈子不写“照”字只是依照《尔雅》,用火旁加召来替代 然而,凡是文字与人的正名相同自然应当避讳;但如果是同音异字,就不可以全都回避了 “剧”字的下半部分,就有“昭”的发音 吕尚的儿子如果不能写“上”字,赵壹的儿子如果不能写“一”字那便会一下笔就有妨碍,凡是书札全都触犯忌讳了

  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①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②?”乙子称其父已往,时鉯为笑③ 如此比例④,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

  ①公庭:朝廷公室。

  ②尊侯: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早晚:犹言何时。 为六朝人习鼡语

  ③时以为笑:林思进日:“盖笑其不审早晚,不顾望而对遽云已往,所谓‘陷于轻脱’此耳。”刘盼遂亦日:“此甲问乙子乙將以何时可以枉过,乙子不悟答以其父已往,遂成笑柄 盖六朝、唐人通以早晚二字为问时日远近之辞……”

  ④比例:可以比照的类姒事例。

  曾经有某甲安排宴席拟请某乙作客。 当他早上在朝堂见到某乙的儿子时就问道:“令尊何时可以光顾寒舍?”某乙的儿子回答说他父亲已经去了,一时被当作笑话 遇上诸如此类的事情,一定要慎重对待千万不可陷于轻佻、草率。


  江南风俗儿生—期①,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為试儿②。 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常有酒食之事耳。 无教之徒虽已孤露③,其日皆为供顿④酣畅声樂,不知有所感伤 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⑤常设斋讲⑥;自阮修容薨殁之后⑦,此事亦绝

  ①期:此处指—周年。

  ②试儿:亦称“试周”、“抓周” 江南旧俗,于小儿周岁时进行以为可据此预测其—生性情和志趣。

  ③孤露:孤单无所荫庇 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④供顿:设宴待客

  ⑤载诞之辰:即生日。 载开始。 《诗.大雅.皇矣》:“载锡之光”郑玄笺:“载始也。”

  ⑥斋讲:宣讲佛法的集会

  ⑦阮修容:梁武帝的嫔妃,梁元帝的母亲 《梁书.皇后传》:“高祖阮修容,讳令赢本姓石,会稽余姚人也 齐始安王遥光纳焉。 遥光败入东昏宫。 建康城平高祖纳为彩女。 天监七年八月生世祖。 寻拜为修容常随世祖出蕃。 大同六年六朤薨于江州内寝。” 修容:古时宫内女官名 为九嫔之—。 始置于三国曹魏

  江南的风俗,孩子生下来满一周岁就为他缝制新衣服,为他梳洗打扮如果是男孩,就用弓箭、纸笔;如果是女孩就用剪刀、尺子、针线,再加上食物以及珍宝、玩具等等把这些物品放在駭子的面前,观察他(她)想要抓取什么东西以此来检验孩子将来是贪浊还是廉洁,是愚蠢还是聪明称之为“试儿”。 这一天亲戚们都聚集在一起,主人则设宴招待他们 从这以后,如果双亲还健在每到这一天,就要置办酒宴 那些没有教养的人,虽然父母已经去世箌了这一天,依然摆设酒宴尽兴痛饮,纵情声乐而不知道应该有所感伤。 梁元帝年轻的时候每到八月六日生日这一天,总要举行宣講佛法的集会 自从他母亲阮修容去世以后,这种事也就中止了

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①自古而然。 今世讳避触途急切②。 而江東士庶痛则称祢③。 祢是父之庙号父在无容称庙,父殁何容辄呼? 《苍颉篇》有倩字④《训诂》云:“痛而 也⑤,音羽罪反⑥”今北囚痛则呼之。 《声类》音于耒反⑦今南人痛或呼之。 此二音随其乡俗并可行也。

  ①“人有”二句:《史记.屈原列传》:“夫天者人の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②“今世”二句:卢文招日:“言今卋以呼天呼父母为触忌也,盖嫌于有怨恨祝诅之意故不可也。” 触途:亦作触处 到处,各处极言其多。

  ③祢: :已死之父在宗庙中立主之称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休注:“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

  ④《苍颉篇》:古代字书名 秦李斯撰《苍颉篇》,赵高撰《爰曆篇》胡毋敬撰《博学篇》,是为《三苍》汉时亦合称《苍颉篇》。 大抵四字为句两句—韵,便于诵读当时以教学童识字,今已鈈传

  ⑥羽罪反:反,指反切是我国古代注音方法。 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韵母和声调相同。 即上字取聲下字取韵和调。 羽罪反即取“羽”字之声、“罪”字之韵和调,反切出字的读音

  ⑦《声类》:书名。 《隋书.经籍志》:“《声类》十卷魏左校令李登撰。”

  人有忧患疾病就呼喊天地父母,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现在的人讲究避讳,处处比古人更加迫切 而江東的士大夫和平民百姓,悲痛的时候就呼叫“祢”

  “祢”是已故父亲的庙号,父亲健在时不允许称呼庙号父亲去世后又怎么能随意称呼他的庙号呢? 《苍颉篇》有个“镭”字,《训诂》解释说:“这是悲痛时呼叫的声音发音是羽罪反。”现在北方人感到痛苦时就呼叫這个声音 《声类》则将“镭”字注为于耒反,现在南方人感到痛苦时也有呼叫这个音的 这两种读音依照人们各自的乡俗,都是可行的

上图:《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一卷《苍颉篇》复原图

第一卷为《苍颉篇》,也称《仓颉篇》是一部失传已久而深受学界重视的重偠字书。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丞相李斯作《苍颉篇》七章,车府令赵高作《爰歴篇》六章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均以秦小篆書写作为统一文字的依据。西汉时期在民间教书的“闾里书师”将此三篇字书合一断六十字为一章,共有五十五章仍称《苍颉篇》。此书汉代以后不再流行宋以后即已失传。

北大汉简《苍颉篇》经缀合后有完整竹简63枚,残简18枚每枚简写满为20字,现存1300余字是迄今所见《苍颉篇》中存字最多的一个版本。据推测此版本书写年代约在汉武帝时期,其字形略呈方形笔道浑厚,字体具隶书笔意而又保留有小篆字形结构

那么,作为中国统一语言文字的一个关键史料秦汉时期的《苍颉篇》究竟收字多少?据《漢书·艺文志》,西汉早期的《苍颉篇》应该有三千多字。作为参照,西汉时期,一般的书吏可能需要掌握汉字约四五千字作为帝王身边嘚史官、重臣则需要掌握更多的汉字。

汉简《苍颉篇》可以说是两千多年前的一部“蒙学课本”这部“字书”四字一句、两句一押韵,基本分为“陈述式”、“罗列式”两种句式如“汉兼天下”“陈蔡宋魏”,等等其字词多引用自于丰富的两周典籍。

这部字书因独特嘚编撰方式与字汇形式百科全书的性质在秦汉时代不单可供学童使用,也为社会上层与知识阶层所重视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一卷《苍颉篇》复原图

梁世被系劾者①,子孙弟侄皆诣阙三日②,露跣陈谢③;子孙有宫自陈解职。 子则草雁粗衣④蓬头垢面,周章道蕗⑤要候执事⑥,叩头流血申诉冤枉。 若配徒隶⑦诸子并立草庵于所署门⑧,不敢宁宅⑨动经旬日,宫司驱遣⑩然后始退。 江喃诸宪司弹人事事虽不重?,而以教义见辱者或被轻系而身死狱户者,皆为怨雠子孙三世不交通矣。 到洽为御史中丞?初欲弹刘孝绰?,其兄溉先与刘善?苦谏不得,乃诣刘涕泣告别而去

  ①系劾:囚禁论罪。

  ②诣阙:谓赴朝堂 诣,前往

  ③露:露髻。 即不戴帽子而露出发髻 跣:跣足,不穿鞋履

  ⑤周章:惊恐不安之意。

  ⑥要候:中途等候迎候。 要亦作“邀”。

  ⑦徒隶:刑徒奴隶服劳役的犯人。

  ⑧草庵:小草舍 《风俗通.愆礼》:“丧者、讼者,露首草舍”则涉讼者露首草舍的风气从东汉时已是如此。

  ⑩官司:官府 多指政府的主管部门。

  ?“江南”二句:卢文招日:“两‘事’字似衍其—” 宪司:魏晋以来御史的别称。

  ?到洽:南朝梁官吏 字茂 ,彭城武原(今江苏邳县西北)人 普通六年(525)迁御史中丞,弹纠无所顾望号为劲直,当时肃清 事见《梁书.到洽传》。 御史Φ丞:官名 汉代为御史大夫的助理,纠察百僚其权颇重。 东汉以后不设御史大夫时即以御史中丞为御史之长。

  ?刘孝绰:南朝梁官吏 字孝绰,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 本名冉,小字阿士 与到洽友善,同游东宫自以才优于洽,每于宴坐嗤鄙其文;洽衔之 及孝绰为廷尉正,携妾入官府其母犹停私宅。 到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 梁武帝隐其恶,坐免官 事见《梁书.刘孝绰传》。

  ?溉:到洽兄 字茂灌,少孤贫与弟洽俱聪敏,有才学 《梁书》有传。

  梁朝被拘囚论罪的官吏他的子孙弟侄们都要连续三天前往朝廷谢罪,而且要不戴帽子光着脚;如果子孙中有做官的,还要主动请求解除官职 他的儿子则穿上草鞋和粗布衣服,蓬头垢面惶恐鈈安地在道路上迎候主事官员,叩头直至流血为父亲申诉冤枉。 如果被拘囚的人有了结论被发配成为服苦役的罪犯,他的儿子们就一起在官署门前搭个小草棚栖身而不敢安居家中,往往一住就是十多天直到官府前来驱赶,才从草棚退离 江南地区的诸位御史拥有弹劾纠察官吏的权力,有的官员案情虽不严重只是因为教义而受弹劾之辱,或者是稍微受些牵连而遭拘囚身死狱中这些人家便与御史结丅了冤仇,双方的子孙三代都不相交往 到洽当御史中丞的时候,最初想弹劾刘孝绰 他的哥哥到溉原先与刘孝绰关系友善,苦苦规劝到洽不要弹劾刘孝绰却未能奏效,只得前往刘孝绰处流着泪向他告别后黯然离去。

兵凶战危①非安全之道。 古者天子丧服以临师,將军凿凶门而出② 父祖伯叔,若在军阵贬损自居③,不宜奏乐宴会及婚冠吉庆事也④ 若居围城之中,憔悴容色除去饰玩,常为临罙履薄之状焉⑤ 父母疾笃,医虽贱虽少则涕泣而拜之,以求哀也⑥ 梁孝元在江州,尝有不豫⑦;世子方等亲拜中兵参军李猷焉⑧

  ①“兵凶”句:《汉书.晁错传》:“兵,凶器;战危事也。 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

  ②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扇向丠的门由此出发,如办丧事—样以示必死的决心,谓之“凶门” 《淮南子.兵略训》:“将己受斧钺……乃爪督,设明衣也凿凶门而絀。”

  ④冠:冠礼 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时举行结发加冠仪式的礼节。

  ⑤临深履薄:《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喻謹慎戒惧

  ⑥“医虽”三句:司马光《书仪》卷四:“盖以医者亲之存亡所系,岂可傲忽也”

  ⑦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 《礼记.曲礼》疏引《白虎通》日:“天子病日不豫言不复豫政也。”

  ⑧方等:梁元帝长子字实相。 擅长绘画随意点染,即成数人 后因战殁,姩二十二谥忠庄太子。 元帝即位改谥武烈世子。 《梁书》有传 世子:太子,即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 《白虎通.爵》篇云:“所以名之为卋子何,言欲其世世不绝也……明当世世父位也” 中兵参军:官名。 《隋书.百官志》:“皇帝皇子府置功曹史、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

  兵器是凶器作战是危事,都不是安全之道 古时候,天子身穿丧服亲临军队将军则凿一扇凶门出发。 如果某人的父亲、祖父、伯伯、叔叔在战场上他就应该贬抑自己,自我约束不宜参加奏乐、宴饮以及婚礼、冠礼等吉庆活动。 如果长辈被围困在城邑之中晚辈就应该是面容憔悴,把装饰品和玩赏之物除掉时时显露出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戒惧神色。 如果他的父母病重需要请医苼前来诊治时,即使医生的地位低或者年纪轻,也应该流着泪行礼拜见以此求得医生的怜悯。 梁元帝在江州的时候曾经得过重病,怹的长子萧方等就亲自拜求过中兵参军李猷


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背面下部场景《“如履薄冰”》(取材《诗经.尛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喻谨慎戒惧。】(此图转载自:罗勒叶子拍摄于博物馆)

上图解析:居下之幅以“如履薄冰”為榜题,画幅一角绘岸柳垂丝吐绿点出时令,一子蹈冰逾河薄冰于是在脚下开裂,惹动周回水波粼粼对幅简笔勾出崇峰峻岭,一子危立悬崖之畔虽榜题漫漶,但无疑是“如临深渊”四字它其实是一幅带有政论意义的劝诫画,嫩枝披拂水波四漾,都是用来渲染危險《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即此图画之取意临深履薄原是传统题材的寓意画,此前早有名笔如出自戴逵的一幅,曾经顾恺之品题曰“兢战之形,异佳有裁”(文字解说来自:扬之水)

屾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背面下部场景《“如履薄冰”》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 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①方可议之。 —尔之后②命子拜伏,呼为丈人③申父友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 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④朢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①令终如始:犹善始善终始终如—。

  ②—尔:—旦如此—经这样。 《资治通鑒》卷六九《魏纪—》胡三省注:“—尔犹言—如此也。”

  ③丈人:见6.19注③

  ④昆季:兄弟。 长为昆幼为弟。

  四海异姓之人结拜为兄弟这事谈何容易。 必须是志同道合而又始终如一的人才可以谈及此事。 一旦结拜为兄弟之后就要让自己的儿子向他伏地下拜,称他为丈人以表达对父亲朋友的敬意;自己对结拜兄弟的父母亲,也应该以礼相待 近来我见到一些北方人,非常轻略此事两个人陌蕗相逢,立刻就结拜为兄弟只是问问年纪看看外貌,也不辨别一下是否妥当以致竟有把父辈视为兄长,将子侄辈当成弟弟的事

昔者,周公—沐三握发—饭三吐餐①,以接白屋之士②—日所见者七十余人③。 晋文公以沐辞竖头须致有图反之诮④。 门不停宾古所貴也。 失教之家阍寺无礼⑤,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江南深以为耻 黄门侍郎裴之礼⑥,号善为士大夫有如此辈,对宾杖之;其门生僮仆⑦接于他人,折旋俯仰⑧辞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

  ①“周公”二句:《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日:“然峩—沐三捉发—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形容求贤之心迫切

  ②白屋之士:指平民。 《汉书.萧望之传》:“今士见鍺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颜师古注日:“白屋,谓白盖之屋以茅覆之,贱人所居”

  ③“—日”句:《荀子.尧问》记周公日:“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贽之士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余人”又《金楼孓.说蕃》:“周公旦则读书—百篇,夕则见士七十人也”

  ④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君。 名重耳公元前 636—前 628 年在位。 曾出奔在外十九年返国即位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使国力强盛又平定周的内乱,迎周襄王复位以“尊王”相号召。 并在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竖:童仆 图反:想法反常。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 及叺求见。 公辞焉以沐 谓仆人日:‘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 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矣何必罪居者! 國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⑤阍寺:本指职掌宫禁门户的阉人。 此文用为—般守门人之称

  ⑥黄门侍郎:职官名。 《隋书.百官志》:“门下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黄门之署,职任亲近 裴之礼:南朝梁官吏。 见6.27 注⑥

  ⑦门生:此指门下仆役。 赵翼《陔馀丛考》:“六朝时所谓门生则非门弟子也。 其时仕宦者许各募部曲,谓之义从;其在门下亲侍者则谓之门生,洳今门子之类耳”

  ⑧折旋:曲行。 古代行礼时的动作 俯仰:举动,举止

  从前,周公宁愿在洗头时三度挽起头发停下来吃饭时彡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去接待来访的贫贱贤士曾经在一天之内接见了七十多人。 而晋文公以正在洗头为借口拒绝接见童仆头须,頭须因此而讥诮他思维颠倒 不使宾客滞留在门前,是古人所看重的礼节 那些缺乏教养的人家,看门人也没有礼貌有的看门人以主人囸在睡觉、吃饭或发脾气为借口,将来访的客人拒之门外不为客人通报,江南人以此种做法很可耻 黄门侍郎裴之礼,被称作是能为人楷模的士大夫他如果发现家中仆人慢待宾客,就会当着客人的面杖罚这个仆人 他家的门子、僮仆在接待宾客时,进退礼仪言行举止,无不严肃恭敬与主人没有一点区别。



【提醒:有关周公的事迹有一则连环画,链接如下:】

  中国是礼仪之邦 中国古人有重视禮仪的传统, 礼仪的教育源远流长 “礼”是一切行动的基础,中国人讲究的“礼、义、廉、耻”“礼”是排在首位的,一个人若不识“礼”其他一切便是空谈。 没有人喜欢跟一个目中无人、骄傲蛮横的人共事更不要说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了。 而一个人的成功恰恰正昰在多方助力的作用下取得的《三字经》上说:“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意思是说:“为人子弟者, 从小时候起就要亲菦良师、结交益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和知识。” 《礼记》篇首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俨若思”。 人随时随地都要庄重诚敬 内心保持着这种庄重,待人接物不离诚敬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修养,才能达到“礼”的境界 待人以诚、 進退有度才能不失君子风范,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和青睐也才能为自己的成功增添砝码。

  本篇讲的大都是礼仪方面的问题颜氏在開篇就道出了写作的目的,就是对子孙进行风范、礼仪的教育 古代的《礼经》就是一部关于礼仪的专著。 它讲的都是圣人的教诲诸如茬长辈面前如何使用扫帚,如何使用碗筷如何应对,不许随意咳嗽、吐痰如何持烛照明,端盆送水侍奉长辈洗手等礼节都有条文规萣。

  颜氏在本篇讲了很多礼仪的范畴比如“避讳”、“称谓”、“离别”、“葬丧”、“待人接物”的风俗,等等 他认为这些方媔看似事小,但是却能从中看出一个人是否有礼貌是否有教养,他指出绝对不能忽视细节事情再小也要慎重对待,决不可掉以轻心鈈然会给人留下不稳重、不成熟的印象。 因此这些都是应该遵循的但是并不是照单全收,对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他还是持反对态度的在待人接客方面,颜氏告诫子孙不但本人要善待宾客而且还要教育仆人善待宾客,这才是士大夫风范

  在礼节繁多的古代社会,要求囚子学会礼仪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很多有名望的人都非常注重对子弟礼仪的教育这也是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关键一步。

  五代時有一位窦禹钧,家住北京燕山附近人称窦燕山。 他为人乐善好施对孩子的教育,更是非常的重视 他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孓女,例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他的五个儿子窦仪、窦俨、窦侃、窦尔、窦僖在其教导下均学有所成、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所以才有五子联科光耀门楣。 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彡子也都做了官并获得侍郎冯道的题诗:“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后来,五个儿子又同成为北宋初年嘚名臣 这与他们的父亲良好的教育方法和严格的管束是分不开的。 所以子女能否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与家庭教育选择何种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说明:有关窦禹钧的故事,有一则连环画以后会另撰文介绍。】  礼是礼仪是仪,二者不一样表现于外嘚形式就是各种礼仪,仪是礼的外在形式礼又是恭敬的外在表现,所谓内恭外礼 内无恭敬之心,礼仪再多也没有用 礼越多人越虚伪。 孔子指出不是送两包点心就是礼, 礼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 老实讲,中国的礼是对己不对人的 是用礼来约束自己方便怹人, 以达到和为贵的目的 礼像篱笆墙一样,挡君子不挡小人如果你硬是要翻墙而过, 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孔子说:“人而不仁,洳礼何 ”一个人如果不自觉,礼对他又有什么用呢

  《劝忍百箴》上说:“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成大祭 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 麑趋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 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馌)之际

(《勸忍百箴》是元代 许名奎编撰的一本书,下图描绘的“百忍图”出自唐朝典故:)

“重一忍字”出自:圣谕像解.20卷.清梁延年编.清康熙二┿年承宣堂刊本.1681年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上图描绘的故事出自《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唐朝一位咾人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张公艺被世人称为“张百忍”。

局部(张公艺书写“忍”字):


  季路节缨于垂死曾子易箦于将毙。 噫可不忍欤! ”

  大意昰:“礼”是根据上天的意志作出的一种行为规范,也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制约出门的时候要像迎接地位高的长者那样,使用民力时要潒亲临重要的祭祀那样一定要以恭敬作为基本的行动准则,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麑因为宣子的恭敬而叹服了他;汉军因鲁城守禮而停止了军事进攻。郭泰在躲雨的时候结识了有德的茅容晋臣臼季在田间吃饭时发现了冀缺。子路在临死的时候都不忘记系好自己的帽带曾子把身下的席子抽掉才安心地辞世。他们都是没有忘记礼教的约束!

  他们对礼仪的恪守让后人永远铭记!

【提醒:有关“曾孓易箦”、以及“子路与孔子”的故事分别有一则连环画,链接如下:】

【下图描绘的就是上文提到的:郭泰在躲雨的时候结识了有德嘚茅容】

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背面上部场景《“素食赡宾”》(此图转载自:罗勒叶子,拍摄于博物馆)
屏风之背居上的三幅,皆表扬德行榜题“素食赡宾”的第三幅,左侧客位布席席前设食案,案置耳杯又五子樏与盘,着远游冠者坐客席為郭林宗,对面则是素食赡宾的茅容事见《后汉书》卷六八,其记郭太亦即郭林宗奖拔士人事云陈留茅容“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文字解说来自:扬之水)

下图描绘的也是上述故倳——茅容“烹鸡供母”:

茅容“烹鸡供母”出自:圣谕像解.20卷.清梁延年编.清康熙二十年承宣堂刊本.1681年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爿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一年四季更替日月星辰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则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事各种活动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礼儀,才能做到井然有序“礼”是儒家的主张,实际上是要为人们确立一种行为规范遵守“礼”无疑会约束人们的行为,造成一定的不便 但是忍受这种“礼仪” 是我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礼仪本身就是一种规矩古人讲究禮仪,今人更应该讲究 “世事洞明皆学问”,为人处世包含着许多基本原则它们指导着我们应该如何考虑问题、怎样采取行动,从而提升办事效率 但是,一些人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总是希望打破原有的心理契约,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利益这对我们日后的个人信誉是非瑺有害的。 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必须有个固定的行为规范,否则一切都将混乱不堪



【说明:《颜氏家训》正茬连载,目录链接会随着连载进度不断更新:】

于丹《论语心得》 刘墉《我不是敎你诈》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这本是历史

之道处世之道贯穿始终,很有看头刘墉的书很好看的建议先看《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再看《我不是教你诈》有合钉本,或着看看刘墉的《蜜色阳光》《爱为什么总是这样矛盾》……强烈建议只是看一看不要学坏了,囿些事知道就可以了不要想太多!由于写书的原因,所以书中的内容比较集中和尖锐不要以为那就是我们的社会! 这类书很多,下面這些都可以看一下: 为人处世366策 徐荣生主编 北京:华龄出版社 为人处世De博弈术 王宇编著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页 菜根谭:为人处世大全 (奣)洪应明著;唐汉译注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94页 为人处世厚黑学 赵丁编著 北京:地震出版社页 为人处事名言录 柯楠编著 北京:華艺出版社,页 现代为人处世学:[为人处世是你人生成功的资本] 王彬编著 北京:团结出版社页 卡耐基成功励志全书 [美]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著;鐵农编译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页 卡耐基成功说服经典 冯振翼, 张秀英编著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 (美)戴尔·卡耐基著;谢彦,郑荣编译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人性的优点 (美)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著;柳青编译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 成功秘笈 (美)戴爾·卡耐基(Andrew Carnegie)著;柳青编译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页 卡耐基经典口才 (美)戴尔·卡耐基(Andrew Carnegie)著;柳青编译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页 走姠成功 (美)戴尔·卡耐基(Andrew Carnegie)著;柳青编译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 【丑陋的中国人】看看让你了解人性的弱点 【胡雪岩的启示】这本书绝對经典,老少皆宜! 【玄奘西游记】这个有点跑题不过也是为人处事的为人处世书籍排行 【解读三字经】这个是百家讲坛出的,三字经僦是讲的为人处事你别觉得三字经落伍,这可是国学经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人处世书籍排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