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独自离世而修无常对应前行广释50课串讲第几课

索达吉堪布《大圆满前行广释》第13观修法 观器情成坏而修无常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查看: 17490|回复: 53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0积分340精华0帖子
中级会员, 积分 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蒙圆博 于
21:07 编辑
阿弥陀佛,顶礼上师三宝!
【前行广释】 共同外前行 科判详解
法王如意宝之序言:《大圆满前行》涵盖了藏传四大教派的修法引导文——萨迦派的《三显三续引导文》、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噶举派的《解脱庄严论》、宁玛派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这些道次第的内容皆可归摄于此。汉地的显宗各派如以《弥陀经》为主的净土宗、《华严经》为主的华严宗、《金刚经》为主的禅宗、《法华经》为主的天台宗,其教义也包含在这里面。题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
大圆满:是藏传佛教中至高无上的法。谁能通达轮涅所摄的万法摄于自己心中,光明的心与空性的心无二无别,谁就证悟了大圆满。
龙钦宁提[ 宁提:藏文,译为心滴,指一切佛法的精华醍醐。]传承历史上,大圆满的分类特别多,概括而言,有布玛心滴、空行心滴、龙钦心滴。其中龙钦心滴,是将布玛莫扎的《布玛心滴》、莲花生大士的《空行心滴》归纳起来的甚深窍诀。本论摄集《四心滴》(《四心滴》又名“四精义支”,即《布玛心滴》、《空行心滴》,以及无垢光尊者汇集前两个心滴的《上师心滴》与《空行心滴》。其中,前两个叫“母心滴”,后两个叫“子心滴”。)
前行:修任何一个法,无论是显宗、密宗哪个教派,只要你想得到成就,首先必须具备最初的前导,否则,不会有趋入正行的资格。
引导文:就像去往某地需要向导一样,我们要想修持前行法门,则需依靠本论文字作指引。
普贤上师:华智仁波切对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有极大信心,认为上师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
言教:此引导文是依如来芽尊者口传教言,是前行教言的一个备忘录。
“三大传承”:
如来密意传:佛陀以无言语、无表示的方式传授诸法,使如海眷属现前了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别。
持明表示传:持明上师不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法,仅仅以身体的表示,比如直指虚空等,就能使弟子证悟法性,上师的境界全部融入弟子心中。
补特伽罗耳传:莲花生大士来到藏地之后,依靠语言、文字来口耳相传。
上师强调:听课时第一要发菩提心:“为了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我要听这堂课。”第二要观清净心:五种清净观。一堂课的法义就会融入自心,这是密乘的不共窍诀。I闻法方式
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发起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缘众生的大悲
二、缘佛果的智慧&&(正如弥勒菩萨所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行持善法以三殊胜摄持:最初以菩提心摄持“加行发心殊胜”。中间善根不被违缘损害“正行无缘殊胜”。最后令善根蒸蒸日上以回向来印持“结行回向殊胜”。
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密宗的特点:诚如《三相灯论》所云:“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 && && &&&(这些甚深方便归根到底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佛在《华严经》中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不昧”:见解方面不愚昧。见解分为胜义、世俗两种,在抉择胜义时,显宗虽然依中观理论承认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如实抉择光明如来藏的本体;在抉择世俗时,显宗虽然承认万法如幻如梦、现而无自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
“不难”:行为方面不难。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它不需经历极大苦行,可以一边享受世间的欲妙,一边通达心的本性。
“方便多”:修行方面具诸多方便。密宗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等许多不共修法,同时上师们的窍诀开示也不胜枚举。这些方便方法在显宗经论中只是以隐藏方式叙述的。
“为利根”:根基方面是利根。“根”分为涅槃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
“本来常有相续轮”:密宗不共法语,意为永不间断。《妙法莲华经》:“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藏文《妙法莲华经》:“佛陀无涅槃,正法无隐没。
上师是三宝、三根本、三身、三世佛的总集:
1)上师是三宝的总集:
上师身是僧众的本体:上师的身体住于清净戒律,令无量众生的身心暂时趋入善法,究竟得到无上解脱。这与僧众的特点相同。
上师语是妙法的本体:上师的语言宣讲三藏十二部等殊胜教言,给无量众生的相续中种下善根,最终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与妙法的作用一致。
上师意是佛陀的本体:从自性住佛性来讲,每个众生的心与佛陀无别,上师也不例外;从修增长佛性来讲,上师的心已远离一切戏论,恒时住于无离无合、本来光明的境界中,即是佛陀尽所有智与如所有智的本体。 
2)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
上师身为上师:一切诸佛在引导众生时,化为人的形象进行饶益,这就是上师的身体。
上师语为本尊:上师口里说出的语言,如果依教奉行,就能获得成就。这如同修持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本尊而得成就一样。
上师意为空行:凡是证悟大悲、空性的圣者佛母,均称之为空行。如云:“空性的虚空中,大悲的妙力任运行持。”由于上师始终安住于大悲、空性的境界中,故上师的密意就是空行。
3)上师是三身的总集:
上师身为化身:上师的身体在孩童时代,纵然跟其他小孩玩耍嬉戏,这种行为也能给他人植下解脱的种子;在年轻或中年时,通过转妙法轮,可令许许多多众生获得解脱;最后示现圆寂,能让无量众生感悟无常之理。因此,上师的身体完全是利益众生的一种幻化身。
上师语为报身:语言清净和风清净时,在所化清净众生面前所现之身,就是报身。而上师的语言清净,在证得圣果的有情(登地以上)面前,全是与报身无别的一种妙力,这种妙力即是所谓的报身。
& &(殊胜方便之金刚藏皈依法:依靠脉清净显现化身、风清净显现报身、明点清净显现法身的捷径来皈依。)
上师意为法身:上师的心识与法界光明无二无别,而法界光明的智慧实际上就是法身。 
4)上师是三世佛的总集:
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中观庄严论释》说,如理如法地讲经说法的上师,其实就是佛陀的化身。佛陀可以在人面前化为人的形象,动物面前化为动物的形象,地狱众生面前化为地狱众生形象……所以在人群中,佛陀一般以普通上师的形象来渡化众生。
上师是未来诸佛之源泉:上师讲经说法之后,众生的相续会得以成熟。若没有上师开示,劝众生发出离心、菩提心,未来那些佛显现上也不可能出现。
上师是现在诸佛之补处:十方世界的诸佛现在住于清净刹土,上师是他们的补处或代表。因为弘扬佛陀事业者肯定是佛,如果不是佛,一般凡夫人不可能利益那么多众生,弘扬那么大的事业。
对道友观清净心:闻法道友虽有贪嗔痴等各种过失,但都具足如来藏。《三摩地王经》中云:“一切诸众生,皆具如来藏。” 《宝性论》中“佛陀法身能现故,真如无有差别故,具佛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同时他们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具法相的善知识,承蒙善知识方便摄受,拥有听受佛法的机缘,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未来佛。未来佛和现在佛本体上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时间迟早而已。《喜金刚•二观察续》亦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一切万法本来清净:其实万法没有一个是不清净的,包括我们的贪心、嗔心,一旦反观它的本体,也完全是智慧的妙用。《入楞伽经》云:“圣人见清净,生于三解脱,远离于生灭,常行无相境。意思是,圣者现见万事万物皆为清净,如此能生出三种解脱,远离整个轮回的生灭,恒常行于无相寂灭的涅槃究竟处。只不过有些人被无明愚痴蒙蔽了慧眼,没有能力如理如实地照见这一切。《圆觉经》云:“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文殊根本续》也说:“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万法依靠因缘而生,因缘又住于意乐(心)之上,心清净则一切皆清净,心不净则一切皆不净。《华严经》中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
(一)所断之行为
莲花生大士殊胜教言:“凡是对修行做障碍的,不论影响内心也好,制造外缘也罢,都是魔障。”
1、法器之三过:耳不注如覆器之过(障碍闻慧); 意不持如漏器之过(障碍思慧);杂烦恼如毒器之过(障碍修慧)
塔波仁波切“塔波神医”称:“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
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五个阶段:1)闻法、2)思维、3)观修、4)行持、5)得果。
印度单巴仁波切(般若断法的创始人):“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全神贯注);思维时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细细分析没有什么好取舍的);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有这种感受);行持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要有强烈意乐);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没有任何怀疑)。”
2、六垢:依照《释明论》中所言:“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
傲慢:傲气十足,认为自己远远胜过了说法上师。
(如果见不到自相续的过失,发觉不到他人的功德,那么佛法再殊胜,自己也得不到利益。麦彭仁波切说过:“大士傲慢何必要?若无我慢更庄严。劣者傲慢有何用?若有我慢更受辱。”故应像寂天菩萨所言:“今当去慢心,甘为众生仆。”)
对治:每个人要观察自己有没有傲慢。傲慢有时不容易察觉,倘若旁边的道友发现了,也可以好心提醒一下。
无正信:对上师、正法无有点滴信心,甚至怀有邪见。
对治:多年对佛法、佛陀或上师反反复复观察,最终不管别人怎么说也完全明白这是值得皈依的对境,其功德不可思议,生起不退转信。
信心分为四种: 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 《入行论》云:“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
按照噶当派的观点,生起信心主要有四因:一是依止善知识,二是亲近善道友,三是修行无常,四是多看经论。不求法:希求佛法(对修学佛法有强烈意乐),可谓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 && &对佛法有上等希求心会成为上等修行人;有中等希求心会变成中等修行人;有下等希求心就会变成下等修行人;一点希求心都没有不能成为修行人。
对治:正如世间俗语所说:“法本无主人,谁勤谁得大。”平时有时间的话翻阅佛陀和高僧大德的传记,作为追随佛陀的后学者,当以强烈的希求心,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而听闻正法。
外散:心识散乱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上,是流转轮回之因。
& & 眼识贪执色法:眼睛接触美好的色法时,如果耽著而生贪心,就会因贪心造业而在轮回中无法解脱。死后不但不能投生善趣,反而会转生为飞蛾。
& & 耳识贪执声音:有些众生贪执声音特别可怕,假如这方面习气比较重,来世若得不到人身,很可能变成耽著乐器的旁生。
& & 鼻识贪执芳香:假如你一直耽著好闻的芳香,就会像贪执香味的蜜蜂,最终缠死在花丛中。
& & 舌识贪执美味:假如贪执一顿饭的美味,比如特别爱吃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那就会像鱼儿被饵料所诱,最终钓在铁钩之上。
& & 身识贪执所触:印度的气候特别炎热,大象到了中午会成群结队地去湖泊洗澡,只是为了身体清凉,有些大象深陷淤泥爬不上来,以致活活被溺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0积分340精华0帖子
中级会员, 积分 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蒙圆博 于
07:30 编辑
意识对外境的贪著,如云:“意为法欺如骆驼失子。”(心若迷恋诸法,对男女、财物执著不舍,必定会被法所欺诱,就像骆驼痛失爱子,以致肝肠寸断,最终丧身于迷恋爱子的痛苦。)断除三世分别念:(无著菩萨窍诀) 断除分别过去:“昔日感受苦乐如波纹,已尽无迹切莫追忆之,若念当思盛衰与离合,法外何有可依嘛尼瓦?” 断除分别未来:“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无法实现之希冀,若念当思死期无定准,何有行非法空嘛尼瓦?” 断除分别现在:“暂时琐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所作所为无义嘛尼瓦!”& && && && & 总结:“后得调伏三毒分别念,一切念境未现法身前,非思不可之时当忆念,莫纵妄念散乱嘛尼瓦!” 对治:闻法时要尽量把所有琐事处理完、放下,然后全神贯注地认真谛听,不要心不在焉。& && && && && &内收:五根门向内收敛,致使昏昏欲睡。如果专注过头,抓住一个法义就非要把它弄懂或修成,心一直耽著就会身体不适,心也不适,最后出现种种违缘。公案: 《杂阿含经》《大智度论》中二十亿耳的公案,佛陀教育二十亿耳修行太精进会增加掉悔;修行太放松则令人懈怠。应当不松不紧地修行。疲厌:因讲法时间过长、身体疲劳等,而生起厌烦之心。对治:1如果你产生厌烦心,千万不要放弃,应该提醒自己:如今我已获得暇满人身,并荣幸地遇到了具有法相的上师,拥有听闻甚深教言的良机,这是无数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对此我要好好珍惜!为了这样的妙法,理所应当安忍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欢欢喜喜来听法。 2如果讲法时间太长生起厌烦心,实在不愿意听,堪布阿琼在教言中说:“此时你可以站起来,发愿‘我不离法、不离上师’,然后离开传法的地方,否则,对上师和佛法生邪见的过患更严重。” & & 3、五不持持文不持义:一味地注重优美动听的词句,根本不详细观察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对治:只懂词句而不解意义没有任何实义,虽然需要文字,但过于耽著也不应理,这个分寸必须要掌握!持义不持文:只重意义而不重词句。想证悟空性获得解脱不依文字相当困难。龙猛菩萨说过:“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对治:作为佛教徒,必须要做到不堕两边,把文字与意义结合起来。其实这两者牵涉到闻思和修行:闻思的过程中,文字不可缺少;修行的过程中,意义不得不关注。未领会而持:若没有领会了义与不了义、秘密与意趣的各种说法,则容易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对治:对佛教全面认识很重要。一定要广闻博学,切莫望文生义,随便宣讲佛法的真理。上下错谬而持:圣天论师在《摄行炬论》中言:“佛说此方便,如梯之渐次。”若把这些次序上下颠倒,妄图要一步登天,便违背了佛法的规律。假如把次第搞错了,一辈子的修行绝不会成功。对治:不要有傲慢心,要想解脱必须要次第修行。颠倒而持:佛法的教义原本正确无谬、清净无染,可有些人因智慧不够、闻思不够,把佛法错解而颠倒受持。譬如,误以为空性是什么也没有,就开始毁谤因果,排斥祈祷三宝,什么善法都不做,最后邪分别念滋生蔓延,自相续因此而毁坏,甚至由此而成为佛法的败类。&&对治:1讲经说法的时候,要对照高僧大德的注释,看看自己讲的对不对; & && && &2务必要杜绝把世间道理认为是佛法教义这种过患; & && && &3当遇到词句或意义上的难点,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时,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学习,锲而不舍地直到把这个问题搞懂为止。&&(二)应取之行为
依止四想:如《华严经》云:“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解脱关键是靠自己依教奉行:佛陀对弟子讲过:“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弥勒菩萨说过:“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根不获善。”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先得以堪能,否则上师再好也不能真正度化自己。
藏地经忏师在超度亡人时说:“上去下去之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我们真正有希望的,就是活着的时候,若依止善知识听受窍诀,并且实地修持,即是解脱的唯一途径。邬金莲花生大士说:“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灵魂漂泊中阴如愚狗,忆念善趣彼者有困难。”
“四想”的违品:四种颠倒想: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云:“人性恶劣诳如绳,依止上师如捕獐,已得正法麝香物,实喜狩猎舍誓言。” 把自己当作猎人,上师看成是獐子,正法看作是麝香,精进修行作为捕杀獐子的方便。
闻法时具足六度:1布施度:“奉献花座等”;2持戒度:“随处戒威仪”;3安忍度:“不害诸含生”;
& && && && && && && && && &4 精进度:“于师生正信”;5 静虑度:“无散闻师教”;6 智慧度:“解疑问难题”。
《现证续》中所云:“奉献花座等,随处戒威仪,不害诸含生,于师生正信,无散闻师教,解疑问难题,闻者具六支。”
念佛亦当具足六度:念佛时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念佛时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念佛时不挂怀是非人我,即大安忍; (称为真念佛)& &念佛时不间断、不夹杂,即大精进;念佛时不随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念佛时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放生也可具足六度:放生本来是无畏布施,同时还具足财布施、法布施,这是布施度;从小乘来讲,不害众生就是持戒,从大乘来讲,直接间接利益众生就是持戒,放生过程中既不害众生也利益了众生是持戒度;放生时忍耐严寒酷暑、艰难困苦,以及他人的谣言或攻击,这是安忍度;不管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劳累,每年春夏秋冬不间断地放生,这是精进度;放生过程中,没有什么其他目的,只是一心一意想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静虑度;通过念咒语、念经文加持所放众生,为其播下解脱种子,或者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来摄持放生,这是智慧度。传法可具足六度:不怀有求得名闻利养的奢望而讲经说法,即是布施度;& && && && && & 对他众没有冷嘲热讽、不屑一顾等行为,即是持戒度;& && && && && & 自己能接受甚深法义,闻法者屡屡询问也不嗔不恼,即是安忍度;& && && && && & 日日夜夜讲经说法,不厌其烦,即是精进度;& && && && && & 心专注佛法的词句和意义,即是静虑度;& && && && && & 讲法者肯定具足禅定度,心若没有专注,一堂课肯定讲不下来,即是静虑度。& && && && && & 通过三轮体空、如梦如幻的境界摄持讲法,令弟子闻思有所长进,即是智慧度。依止其它威仪:《本生传》中云:“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
对几种人不能讲法:《毗奈耶经》云:“不敬勿说法,无病而覆头,持伞杖兵器,缠头者勿说。”
听闻佛法时观清净心明观五种圆满:上师是佛陀,处所是佛刹,眷属是佛的眷属,法是大乘佛法,时间圆满是本来常有相续轮(永不间断)。
1)观想成印度鹿野苑,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五比丘与八万天子,闻法时间观为佛陀成道四十九天后,所传之法是第一转法轮——四谛法门。
2)观想成印度灵鹫山,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舍利子目犍连等五千比丘、众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给孤独施主等优婆塞、萨嘎玛等优婆夷及其他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
3)观想成广严城、王舍城、人间天界等不定地方,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共同和不共的天龙夜叉等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三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三转法轮——分别法门。
4)观想为远离一切戏论、无法用语言描述、诸法自性清净的密严法界宫;传法上师观为一刹那于自现获得证悟的法身普贤王如来,闻法眷属观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
5)观想为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传法上师明观为莲花生大士;闻法眷属观成八大持明[ 八大持明:布玛拉美扎、吽嘎绕、文殊友、龙树、扎巴哈德、达纳桑智达、恙威格黑、新觉嘎吧。]、君臣二十五尊。
6)观想为东方现喜刹土;传法上师观为报身金刚萨埵;闻法眷属观成金刚部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
7)观想为西方极乐世界;传法上师观成无量光如来(阿弥陀佛);闻法眷属观想成莲花部尊众的自性。修净土法门的可以这样观。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0积分340精华0帖子
中级会员, 积分 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蒙圆博 于
11:30 编辑
II所讲之法(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往生法)
共同外前行
(分六: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过患;四、因果不虚;五、解脱利益;六、依止上师)
了解道次第的必要:公案: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曾将从人身难得到往生法之间的道次第秘密传授予仲敦巴。仲敦巴不解地问:“为什么您对其他弟子传授密咒,而对我传这个道次第呢?”尊者回答:“除你之外,我没有找到可以托付这个法的人了。”公案:噶当派普穹瓦尊者曾问金厄瓦尊者:“一种是通达五明、具足五通、获得八大悉地,一种是道次第在心中生起,您会选择哪一个?”金厄瓦尊者答道:“不要说道次第在心中生起,甚至仅仅是产生‘道次第确实如此’的胜解,也应当选这个。如果获得了对道次第的定解,则必定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共同前行与不共前行的差别:
1 “共同”,指与显宗共同;“不共”,指密宗不共。比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内容,在显宗中可以体现出来;但法报化三身无二无别的皈依、观金刚萨埵忏悔业障等都是密宗的不共修法。
2“共同”,指与小乘共同;“不共”,指大乘不共。在小乘经典中,人身难得、寿命无常都有,而大乘的皈依、发菩提心、修金刚萨埵,则根本找不到。
3“共同”,指与后译格鲁、萨迦等教派共同;“不共”,指前译宁玛派单独具有。例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是各大教派都有的,而后面部分的观想对境主要是莲花生大师,其他教派并非如此,故称为“不共”。
4 上师如意宝还讲过:“共同”,指很多人能行持的各个教派的基础修法;“不共”,指其他人不能行持的本派的窍诀性修法。
甲、暇满难得
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应当像金厄瓦格西一样。金厄瓦格西终生没有睡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共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入行论中说:“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
一、思维本性闲暇:没有生于八无暇处,而有空闲修持正法。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
(一)地狱:如果转生在地狱中,那么日日夜夜连续不断地感受寒热的剧苦,根本没有修法的机会。
(二)饿鬼:如果投生为饿鬼,那么终日感受饥渴的厄难,也不会有机会修法。
(三)旁生:如果转为旁生,那么遭受被人役使及相互残害的痛苦,也没有修法时机。
(四)长寿天:如若转生到长寿天即无想天,那么一直处在无想的状态中虚度光,也同样不具备修法的时机。
(五)边地:边地分为佛法边地和地界边地,印度以外的地方是地界边地;而四众弟子不具足,或者即使具足但对其身心无有利益的地方,就叫佛法边地。
(六)持邪见者:如果投生为外道或成为随同他们的持邪见者,就会因为自相续被邪见染污而没有修法的良机。
(七)佛不出世:如果出生在暗劫,那么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不晓善恶,也就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八)喑哑:如果投生为喑哑之人则心相续无法调柔,导致无有机会修法。
暂生缘八无暇:修行过程中暂时或偶尔、时时或经常出现的修法违缘。《如意宝藏论》如颂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
五毒粗重:对怨敌恨之入骨、对亲友爱恋贪执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大多数时间都被强大的烦恼所控制,而不能修成正法。
对治:贪心的对治法是修不净观,或如《宝鬘论》所说,用剖析无常和无我来对治;嗔心的对治法是修慈心,或以《入行论•安忍品》里的教言来观察;痴心的对治法,是观修缘起法……“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要对治愚昧无知,必须进行忏悔。这都是因为往昔的罪障深重。同时,还要祈祷智慧本尊(如云:“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身成愚者,因恐后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
被魔所持:有些魔知识宣扬前后世不存在、因果不存在等邪见倒行,如果被他所摄受,自心将与佛陀的教法背道而驰,无法趋入解脱正道。
对治:被魔所持,首先要观察所依止的上师具不具足法相,是魔知识还是善知识?如果是善知识,就要生起欢喜心,并以三喜来依止;如果是魔知识,最初就不能接近他,这是很关键的。断定魔知识、善知识的唯一方法,即是看有无菩提心。
对治:要对治懈怠懒惰,必须忆念死亡无常。
恶业涌现 :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
对治:学法一定要有恒心。在修行过程中生病了、出违缘了,绝不能认为自己修不成,或对三宝起怨恨之心,而要知道:“正是佛法的殊胜加持,使我来世的恶报在今生成熟了。”诚如《金刚经》所云:“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
为他所转:
对治:对被他所转、无有自由的人而言,必须要找一个良策,力求摆脱这种处境。汉地曾有位法师说:“只要想学佛,办法总是有的。”
求乐救怖:有些人最初步入佛门,是为了今生的温饱,或者害怕灾难临头。
对治:要对治求乐救怖,就应想尽一切办法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伪装修法:虽在他人面前诈现威仪、道貌岸然,摆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样,可是自心所追求的目标唯是今生今世的利益,
对治:要对治伪装修法,必须认识到谋求现世利益的过患,进而予以断除。
断缘心八无暇:《如意宝藏论》“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行持恶业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一旦有了断缘心八无暇的任何一个,那就断了修行的因缘,三菩提的苗芽就会凋谢,以至于离开解脱种性,为此叫做“断缘”。
为今束缚:被今世的财产受用、子女亲属等紧紧束缚,为了他们的利益精勤劳作而散乱度日,荒废光阴,没有时间去修法。
对治: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看破今世。每个修行人务必要了解轮回的过患,真正生起出离心。
人格恶劣:(《格言宝藏论》所言:“劣者无论再改造,性情不会变贤善,煤炭无论再改造,其色无法变雪白。”)
对治:要想对治人格恶劣,有些大德在教言中说,有一定的困难。
无出离心:对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的剧烈痛苦,或者人间的生老病死、如果生不起一丝一毫的畏惧感,还觉得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幸福。
无有正信: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所言:“具信故依法,具慧故知真,此二主为慧,前行即信心。”《宝性论》中所说,殊胜的胜义空性也要依靠信心方可证悟。(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又名具诤世界,大家今后学习也好、弘扬佛法也罢,有坚强的忍耐心非常非常重要,这也是信心的一种标志。《中观宝鬘论释》讲了智慧的标志和信心的标志,其中,不会离开法、不会离开上师,就是具足信心的标志。)
喜爱恶行:按弥勒菩萨《经庄严论》的观点,这种人就是断绝解脱缘分者,如颂云:“一向行恶行,普断诸白法,无有解脱分,善少亦无因。”
对治:喜欢造恶业、喜爱恶事的人,哪怕来多少佛陀或者善知识,也很难以救度。
心离正法:(刚才是从喜爱恶法的角度讲的,此处是从对善法没兴趣的侧面讲。)对闻思修、放生、听经等正法毫无兴趣,一听上师讲这些就兴趣索然,结果自相续也不会生起功德。(《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
对治:若能多翻阅上师们的传记、多了解前辈大德的行为,就会逐渐产生仰慕之情,这个时候你的想法,跟原来的想法是不相同的。
毁坏律仪:倘若进入小乘后失坏了别解脱戒,或者趋入大乘后退失菩提心,失毁了菩萨律仪,那么只会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脱离不了无暇之处。(《沙弥五十颂》云:“破戒则痛苦,亦障获佛果。”《心地观经》中也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
对治:《前行备忘录》中说,倘若破了戒律,一定要如理加以忏悔。一开始受戒就没有失坏过的人,是树立佛陀法幢者,又是摧毁魔幢者;即使失毁了戒律、但能如理忏悔的人,也是树立法幢者、摧毁魔幢者。
失毁誓言:(这是讲密乘戒。)自己接受密乘灌顶之后,就有守护誓言的要求。若对密宗金刚上师有严重矛盾,后来一直没有忏悔,或与金刚道友之间互相抵触,把 他当成不共戴天的怨敌来对待,这就叫做破誓言。)
人身难得:从因方面来说,需要守持清净戒律、具足清净信心,如《中观宝鬘论》云:“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从缘方面来说,必须具备布施、发殊胜愿等因缘。从比喻方面、体性方面看,也都极不容易获得。如经云:“人身难得而易失,光阴易往而难追。《梵网经》也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月称论师在《入中论》如云:“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
 二、思维特法圆满
 &&(一)五种自圆满
   所依圆满:“所依”指的是身份。假设没有获得人身,就不能值遇佛法,如今得到了暇满人身,具足修法的顺缘,故而所依圆满。
   环境圆满:若转生于佛法不兴盛的边鄙地方,也就根本遇不到佛陀的教法、证法,无法明辨取舍之理,如今已生在佛教兴盛的中土,故而环境圆满。
中土:可分为地界中土与佛法中土:
地界中土:佛陀成道之地菩提伽耶,为印度的中央,金刚座正位于此,贤劫千佛在成佛之前,皆要坐于此处入金刚三摩地,摧毁三界的烦恼障和所知障而大彻大悟,由于入金刚定的缘故,此地称为金刚座。还有一种原因是,即便在空劫时,此地也不毁坏,像悬桶般挂在空中,犹如金刚一样坚固,因而叫做金刚座。以金刚座为主的印度所有城市,被称为地界中土。
中阴身与金刚座:中阴身除了不能穿行母胎与金刚座,山河大地乃至器世间万物皆能穿行无碍。不能穿行母胎,是因众生的业力所系;不能穿行金刚座,则与仙人的发愿力有关。不是它永远不毁坏,只不过是时间长久而不是说一直常有。)
法王在金刚座造《愿海精髓》发愿:“玛嗡南珍格嘉格杰哲,央德温仓嘉沃策敦才,达德雅庄涅内巧德杰,拉钦春利贝沃特托效 。”意即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来此刹土成佛时,愿我变成他们的侍者,广弘他们的伟大事业。我们每天发愿时,也应发愿将来在那里成佛,即使以后得了圣者果位,也要发愿在其他佛面前闻法,做他们的侍者。
佛法中土:所谓的佛法中土,是指佛陀教法、证法的所在地,尤其要有讲经说法、闻思修行,以续佛慧命。
藏传佛教起初:拉托托日年赞是普贤菩萨的化身。藏地公认拉托托日年赞时代是佛教的开端,王宫中出现了三宝所依 。大悲圣尊观音菩萨化现的国王松赞干布时期,藏地有了佛像和寺院,但没有出家人。天子赤松德赞执政,国王派人到印度迎请了三地无与伦比的密咒大持明者邬金莲花生大士等108位班智达入藏。
   根德圆满:倘若诸根残缺不全,便会成为修法的障碍,如今无有此类过患,这就是根德圆满。
   意乐圆满:如果业际颠倒,就会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从而背离正法,如今已对善法生起信解,因此意乐圆满。
业际颠倒:主要是生于猎人、妓女、屠夫等种姓中,从小就搞这个行业。引申讲,华智仁波切说:“凡是三门违背正法的所作所为,事实上都属于业际颠倒。”希求今生就是业际颠倒,即只为了今生利益虽然被称为贤者智者,也属于业际颠倒之人。若想不成为业际颠倒者,就常在上师三宝前祈祷,发愿生生世世行持善法利益众生,切莫转生为业际颠倒之人。并且不能离开修行的团体。  
& && && & 信心圆满:若于信心的对境——佛法生不起诚信,那内心也不能转向佛法,而如今自心能够转入正法,所以信心圆满。麦彭仁波切讲过:“信心乃为佛法根,信心能增福资粮。《华严经》中云:“信心微小诸众生,难知菩提微妙法。”
对佛教应生起理性的信心:诚如《胜出天神赞》所云:“我不执佛方,不嗔淡黄等,谁具正理语,认彼为本师。”通过智慧观察和理论剖析可知,唯有佛陀宣说了究竟真理,对他皈依的话,生生世世不会欺惑,故可以放心地依止。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0积分340精华0帖子
中级会员, 积分 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蒙圆博 于
17:53 编辑
(二)五种他圆满:龙猛菩萨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
如来出世:如果转生于暗劫,连上师三宝、四谛十二缘起等殊胜法语的名称也听不到。而今我们值遇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
明暗劫:佛陀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陀没有现身于世的劫称为暗劫。
(一)过去:总共有五个明劫、一千四百个暗劫。
(二)现在:一千四百个暗劫结束之后第六个明劫现在的贤劫出现。在此劫形成之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莲花。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通
& && &观察其原因,得知在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感叹说:“如今此劫可谓是贤妙之劫。”此劫取名为“贤劫”。
(三)未来:贤劫之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再后于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其后又有一万恶种劫……& && && && && &
大劫:《俱舍论》:世间的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称为一大劫,每个阶段有二十中劫,八十中劫合为一大劫。
中劫:《俱舍论》: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又从十岁增至八万岁之间,算为一中劫。通常而言,佛是在住劫人寿下减时才出世的。
贤劫千佛依次现世:第一至第八中劫:无佛出世。第九中劫: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为贤劫第一尊佛。人寿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为贤劫第三尊佛。人寿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四尊佛。第十中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佛出世,为贤劫第五尊佛。第十一至第十四中劫:无佛出世。第十五中劫:有九百九十四尊佛相继出世。第十六至第十九中劫:无佛出世。第二十中劫:胜解佛(楼至佛)出世,为贤劫最后一尊佛。
佛已说法:佛陀若没有宣讲正法,众生也得不到收益。而今佛陀已转了三次法轮(初转四谛法轮、中转般若法轮、后转分别法轮),因此佛教正法圆满。
佛陀证悟的境界具有五种特点:1、甚深:本体无相;2、寂灭:自性无思;3、离戏:远离一切常边;4、光明:远离一切断边;5、无为法:远离一切是非等诸边。颂词:“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亦云:“此法甚深故,知众难领悟,故佛成道已,默然不说法。”后来,大梵天、帝释天依前世的殊胜发愿,前者在佛前供养千辐金轮,后者供养松石曼茶和右旋海螺进行祈请,佛陀才开始给五比丘为主的有缘众生,先后在鹿野苑、灵鹫山、广严城等处转了三次法轮。
四种难得:《悲华经》中说:“投生为人极难得,逢佛降世极难得,于善法心生好乐,发起善愿亦极为难得也。”
佛陀和高僧大德利益众生的主要手段:是展开正法的讲闻事业,否则很难以直接利益众生。公案: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班智达。母亲投生为青蛙被困在藏地一户人家的灶石中感受着无量痛苦。为了救度母亲赴藏,翻译患急症死后,到这户人家无法沟通而打杂当仆人,甚至这户人的老妇人坐在他身上挤牛奶以代替坐垫。老妇人信仰佛教,经常外出寻找上师。尊者曾作诗:“天空皎洁的月亮在某人家中,但某人却不知,反在他处寻找水月。”
佛法住世:佛法如果已经隐没,果期、教期、形象期全部圆满了,对众生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时间圆满。
圣教空世:尽管佛陀出世说法,但佛法住世很短暂,假设住世期已圆满,教法、证法已湮没,那么就与暗劫没有两样了。比如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再过几千年便会消失,而弥勒佛还没有出世,这期间就称为圣教空世。
普贤密意圣教: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其实又叫普贤密意圣教。因为普贤如来的报身雪海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手中持的宝瓶中有一棵菩提树,树有二十五层叶子,第十三层——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刚好对准普贤如来幻化的毗卢遮那佛之心间。
普贤密意圣教住世五千年:按普巴派推算,现在已过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之际,也就是说,正处于教期中。
1、果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得阿罗汉果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得不来果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得预流果的最多。
2、修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修戒学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修定学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修慧学的最多。
3、教期:一千五百年。其中,第一个五百年学经藏的最多;第二个五百年学律藏的最多;第三个五百年学论藏的最多。
4、形象期:五百年。只有出家人的形象,没有清净戒律,也没有实修者。
& && && && && && & 众生福报已尽,出家人剃头时,刀没办法刮下头发;袈裟染色时,染料也无法把衣服染成红黄色。
五浊恶世:
1、时劫浊:指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就拿财富而言,一会儿是世界经济危机,一会儿是金融风暴。
2、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福报日减,苦多乐少。
3、寿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寿命短促。昔日人寿可达二万岁、八万岁,但好景不长,现在已成了寿命浊。
4、见解浊:指出家人善心越来越失坏。现今,诚如佛在《像法决疑经》 中言:“我灭度已千年后,恶法渐兴。”
5、烦恼浊:指在家人行持善法日渐退失。
汉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灭佛活动“三武一宗 ”:北魏太武帝令全国各地碎佛像焚佛经,佛教沙门无论少长全部坑杀。北周武帝:破毁寺塔,焚烧经像,勒令僧人还俗。唐武宗:废大中寺院4600余所,小寺庙近4万所,还俗僧尼约26万人。后周世宗:虽没有大量屠杀僧尼、焚毁佛经,但废减寺院3万多所,数万僧尼勒令还俗,销毁佛像来铸钱。宋代宗赜禅师:“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俭守真风。”
自入圣教:虽然佛已出世,并宣说佛法,佛法没有隐没,但假设自己没有皈入佛门也无济于事,因此自之缘分圆满。
& && && && && && &自之缘分圆满,主要是从入教讲的,因为佛教存在,自己才能入教,故还是属于他圆满的一种。
相似的佛教徒:1、救怖之发心:如果进入佛门不是希求解脱,而是要么为了避免今生的感情挫折、身患重疾、缺衣少食、灾祸重重、走投无路;要么是看了佛经论典之后,害怕来世堕入地狱、饿鬼、旁生,感受恶趣痛苦。2、善愿之发心:如果单单为了今生的丰衣足食、升官发财、身体康泰、或者仅仅追求来世福报或转为天人等善趣,那么即便已皈入佛门,法也只能称为善愿之法,没有真正趣入正道。
真实的佛教徒:只有真正认识到生死轮回皆无实义,六道犹如火宅、为求自他解脱而趋入佛门,才能称得上是真实的佛教徒或者入道者。
是否是真正佛教徒: 首先最好具足菩提心;如果不具足菩提心,也要具足出离心;如果不具足出离心,对三宝的虔诚信心也一定要具足。假如这三者都没有,那你已超出了佛教的行列,可以说最基本的约束点都没有了。
师已摄受:即便已具足前四种因缘,但若仅是形象上的皈依,没有被善知识所摄受,那对正法的真理也将一无所知,因此殊胜悲心圆满。
得到上师的摄受非常非常重要:《真实论》中云:“欲成一切智,即依善知识,仅凭自精进,无能成圣佛。盲人依自身,不能攀高峰。”如果没有上师窍诀,则生不起出离心,即使清净三种戒律也没用;如果没有上师窍诀,不懂善根以菩提心来摄持,三门日夜精进也收效甚微;如果没有上师窍诀,不知看破一切而以解脱为目的,纵然戒律、智慧无与伦比,也只能成为人天福报之因。
公案:阿底峡尊者的三怙主化身的三位弟子,就是库鄂仲三人,有一次,库鄂仲三人向尊者请教:“修行人若想获得解脱或遍知佛果,经论教典与上师窍诀哪一个更重要呢?”尊者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上师窍诀重要。”
无嗔阿阇黎:找不到非常合适相应的上师。可以将《大圆满前行》当作上师,永远不会对你生嗔,你随时都可以祈祷、翻阅。
遇到密法的福报不可思议:邬金莲花生大士所说:“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弘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也有密法出现,再经过千万 劫以后,到了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姿态一致的文殊师利佛出世,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只有这三劫的众生才堪为密法的合格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密法。”只要对密法起信心,这种功德也不可思议。如《了义集续》云:“于此生信而受持,一切诸佛皆加持,获得无尽福德藏,今生成就来世果。”《虚空广界续》中言:“何人若对了义的密法生信,通达符合教理之义,即使微尘许也没有修,但所得果位就是佛果。”& && && && && &
三、思维难得之喻
寂天论师在《入行论》中亦云:“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木轭孔。”还有《正法念处经》中说:“人身难得,如海中龟值浮木孔。”此外,在《涅槃经》等佛经中,佛陀还以“光壁撒豆,颗粒难留 ”及“针尖堆豆,颗粒不存 ”等比喻对人身得之不易进行了说明。
四、思维数目差别
佛经中言:“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则如白昼之星;旁生众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此外,还有经典中说:“地狱众生犹如大地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似指甲微尘。”
珍宝人身: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
普通人身:倘若你对具足十八暇满、远离十六无暇还有缺憾,即便在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地位显赫、智慧超群、美名远扬,但也称不上是珍宝人身。
今生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虽然见身犹如怨仇是众苦之源,然也应善加保护,因为此身如果具足戒律长久存活,依靠它能作广大福德。如云:“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0积分340精华0帖子
中级会员, 积分 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蒙圆博 于
20:50 编辑
乙、寿命无常
分七: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无常生起定解的界限:应像喀喇共穹格西那样。格西在觉摩喀喇山修行时,岩洞口有一荆棘丛常挂到他的衣服。“我也许会死在此山洞中,不知是否再有出去的机会,还是将修行妙法放在首位吧。”最后已经获得了成就,可依然没有砍除荆棘丛。 还有一个修无常观的表率,智悲光尊者。尊者有个沐浴的水池没有阶梯,进入时很困难。弟子问是否需要在此修一阶梯时,尊者拒绝道:“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机会在这里沐浴,何必那么费事呢?”他常常教诫弟子修无常法。
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器世界毁灭的因缘:一方面是因为万法无常,因缘灭尽时自会消散;另一方面,也是众生造业比较严重,如《大楼炭经》云:“遭火灾变时,天下人皆行非法邪见不见正,犯十恶事……”此大劫的毁灭需要二十个中劫,其中十九个中劫是毁坏有情世界,一个中劫是毁坏器世界。
毁坏有情世界:坏劫时,有情世界先从地狱开始空,地狱中业力深重者,若要继续感受此果报,则转生到他方世界的地狱中;业力稍轻者,则以法性力产生善心,逐渐向上转生为饿鬼。之后,饿鬼、旁生、人等也如前一样次第灭尽,有些转到他方世界,有些依靠法性力而向上转生。第一禅天以下的所有众生无一存留。
毁坏器世界:在此之后天空中依次出现七个太阳。
第一个太阳出现时,烧尽一切树木园林;
第二个太阳出现使得一切溪流池沼无余干涸;
第三个太阳出现使一切大江大河全部干涸;
第四个太阳出现使得大海滴水不剩;
第五个太阳出现深达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荡然无存;
第六个太阳出现焚毁大地、雪山;
第七个太阳出现,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 及铁围山全部烧成火焰,一禅以下的世界全部变成空无。
此时,二禅天形成水云层,轭木、箭矢般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犹如盐溶入水般毁灭消失。经过了七火一水之后,此时没有大地,只有一个风轮,下基的十字杵金刚风向上翻滚,三禅天以下犹如风卷尘埃般灭绝一空。
原因:《俱舍论》等经论中说,一禅、二禅、三禅各有不同的分别念过患,一禅有寻伺,如火,故用火来灭尽;二禅有喜乐,如水,故用水来灭尽;三禅有呼吸,如风,故用风来灭尽。四禅已远离了禅定的八种过患故而不被水火风所坏。
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教证:《解忧书》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无常集》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林间,无有地方所,死主而不至。”《地藏经》中云:“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入行论》所云:“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
生命在呼吸之间: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说:“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说: “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 
修行必须精进不能懈怠:《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云:“懈怠之人,犹如舂杵,有二种事: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损坏。二者不能自立,弃地即卧,渐不堪用,以火焚之。 
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印度:大爱道比丘尼便与五百位比丘尼一起示现涅槃。舍利子与八万阿罗汉先行趣入涅槃。目犍连也与七万阿罗汉一起入灭。佛陀示现涅槃,随佛陀涅槃八千万阿罗汉。 一切万法皆是无常的本性,任谁也无法改变。
藏地:莲花生大士依靠灌顶令众生成熟、依靠传讲教言令众生解脱,如此广转法轮时,出世了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这些大成就者大多数都已证得成就果位,可自由自在地驾驭四大,示现有实变为无实、无实变为有实等离奇之神变,像这样的大成就者,最终都会示现涅槃。
汉传佛教:像净土宗,从庐山东林寺的慧远大师开始,一直到印光法师之间的十三代祖师,全部已纷纷趋入涅槃。还有律宗,从唐代道宣律祖开始,直至弘一大师之间的十一代祖师,也无一留存于世。还有华严宗,从印度的马鸣菩萨、龙猛菩萨,一直传到中国的杜顺和尚等[ 华严宗七祖:第一马鸣菩萨,第二龙树菩萨,第三支那之元祖帝心尊者杜顺,第四云华尊者智俨,第五贤首大师法藏,第六清凉大师澄观,第七圭峰大师宗密。印度第二十八代祖达摩祖师东来传法,成为中国禅宗初祖,一直传到六祖惠能大师,之后正如达摩祖师所授记的,只传心印,不传衣钵,禅宗至今都没有第七代祖。
佛陀在转法轮的过程中无常法一直贯彻始终:佛陀最初在鹿野苑转四谛法轮时,无常、苦、空、无我四谛中,第一个就是无常。佛陀转完三转法轮,最后要示现涅槃时宣讲了《涅槃经》后说:“诸比丘,一切皆由因缘而生。”教诲道:“如来出世犹如昙花现世,你们以后要常观一切万法皆为无常。”说完之后示现涅槃。
佛陀是金刚身,其本体不生不灭,示现无常是为了鞭策众生:《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中:“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
二胜六庄严:“二胜”是指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其他六位则是“六庄严”。 他们在人间广弘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二大稀有”,即指皎月论师、寂天论师。
佛陀授记的龙猛菩萨是中观创始人,莲花中降生的圣天论师,解释龙猛菩萨的中观;
佛陀授记的无著菩萨是唯识创始人,能背诵九十九万部经典的世亲论师,解释无著菩萨的唯识;
面见文殊菩萨的陈那论师是因明创始人,获得自在、面见圣尊的法称论师,解释陈那论师的因明,
后面这三位叫做三大注释开创者。加上功德光和释迦光(戒律的造论者和注释者)即是六庄严。
最早的经典:论典中第一部是《大毗婆沙论》,共同乘认为由许多阿罗汉所作;经典中第一部是《般若八千颂》,显宗称为《般若八千颂》,密宗则叫做《真如续》。很多史学家认为它是最早的经典。
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天人世界:梵天、帝释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可以住留数劫,可是他们也同样免不了一死。《功德藏》中说:“梵帝自在转轮王,无法摆脱死主魔。”此外,具足五种神通[ 五种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缺少漏尽通。]的天人及仙人,也无法逾越死亡的命运。《解忧书》云:“大仙具五通,能行于虚空,然而却不能,诣于无死处。”
人类世界:财富力强高居于首的所有转轮王,以及印度圣地的众敬王延袭下来的统治南赡部洲不可思议的君主,夏、商、周、秦、三国、两晋、南北朝、 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中,很多国王或皇帝非常有能力,但他们如今一个也没有活在世上。
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米拉日巴尊者《道歌集》中八种比喻形容无常:一、绘画的金色佛像终会褪色;二、美丽的鲜花到秋天会被寒霜冻死;三、高谷奔腾咆哮的瀑布,流至平原会缓缓无力;四、绿绿的稻田终会被镰刀砍割;五、精美的绸缎也会被利剪裁截;六、精勤积累的珍贵财宝,人死时终会被舍弃;七、初三的新月清丽动人,但不久就会变得形态臃肿;八、初生的孩子极可爱,突然遭受违缘也会夭折。
上师如意宝在《无常道歌》说:“若能观想一切内外法,乃为指示寿命无常书。”思维劫的增减,是无常迁变的性质;四季变迁也是无常的;城市、村落、寺庙等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无常;身边的亲友住宅,都是指示寿命无常的善知识。
饥馑劫、疾疫劫、战争劫:人寿三十岁、二十岁、十岁时,饥馑劫、疾疫劫、战争劫分别盛极一时,南赡部洲的众生几乎濒临灭绝。疾疫劫出现时,在七个月零七日中,瘟疫疾病到处肆虐,人们得病即死,药石无效,最后人类所剩无几。 战争劫出现时,并非哪个国家发动侵略战争,而是人心残忍到极点,相续中充满杀心,互相残杀,经过七日七夜。 饥馑劫出现时,在七年七月七日中,大旱无雨,井河枯竭,五谷不生,五味隐没或变味。经过七日的刀兵劫、七个月零七日的疾疫劫、七年七月七日的饥馑劫之后,99%的人类都已经灭绝,到那时,弥勒菩萨所示现的幻化身,为剩下的人们传扬断除杀生之妙法。
住劫:《俱舍论讲记》中说:“住劫总共需要经历二十个中劫。其中第一个中劫与最后一个中劫比较慢,中间十八个中劫则十分快速。第一个中劫是人寿下降,即初劫人寿为无量岁,这样下降到八万岁,再从八万岁下降到十岁;最终一个中劫是人寿上增,即从人寿十岁增至无量岁;中间则是人寿上增到八万岁,再下减到十岁之间为一中劫,如此往返十八次,也即十八个中劫。住劫共有二十中劫。同样,世间的形成、毁坏、灭空都是二十中劫。人类的寿命长达无量岁,此时胜解佛出世,此佛的寿量事业最为广大,住世寿量是前面贤劫千佛寿量的总数,饶益众生的事业也等同于千佛事业的总和。
无常的四种观察方法: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高际必堕与堆际必倒若合为一体,这四者即是所谓的“无常四际”。
生际必死:无论是任何人,即便他高如天空、厉如霹雳、富如龙王、美如天仙、艳如彩虹,当死亡突然到来时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而去。《无量寿经》云:“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积际必尽:一切积聚同样终将散尽,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即使是统治南赡部洲的国王,也有沦落为乞丐的时候。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的法,最终定会分离。
堆际必倒(凡是堆积的东西势必会倒塌,不可能永恒存在,这与物极必反的规律相同):一切修砌成的建筑,都将土崩瓦解。
高际必堕:公案:“我乳王”统治了四大部洲,觉得统治人间还不够,便向天人城市进发,与帝释天同等享用天人五种妙欲,时间为三十六个帝释天全部寿命的总和。心生一念:“应赶走帝释天,成为人天唯一怙主。”当时的帝释天为迦叶佛前世,是极具功德的严厉对境,故他刚生此恶念,福报全部失毁,顷刻堕落到南赡部洲他所住的旧王宫门口。
亲怨无常:即便是今生今世,亲怨也是无常的。今天不共戴天的仇人,明天也许会变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诚如《入行论》云:“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喜处亦生嗔,凡夫难取悦。”公案1:志公禅师应邀参加一个婚礼。他去那里一看,脱口唱了首道歌:“古古怪!怪怪古!孙儿娶祖母;女食母之骨;子打父皮鼓;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众人来贺喜,我说:苦!苦!苦!”公案2:《毗奈耶经》中记载,有个人三次转生为自家的牛,二次被儿子杀,第三次儿子准备杀它时,舍利子出现在他家门口,尊者告诉了他儿子,后来就把牛放生了。按照《楞伽经》的观点,我们现在所享用的肉,全部与往昔亲人有密切关系,如经云:“我观众生,更相噉肉,无非亲者。
苦乐无常:有些人上半生富裕快乐,是有地位、有财富的大领导,下半生却穷困潦倒,沦落为无依无靠的乞丐;也有些人上半生痛苦不堪,下半生幸福美满。
贤劣好坏无常:“具证年老求学问,舍事年老积财物,法师年老成家长”:有些具有证悟的人,年轻时精进闭关,到了老年开始拼命闻思,希求学问。“舍事年老积财物”:有些人上半生修行佛法,但下半生却努力积聚财物。“法师年老成家长”: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净,下半生却子嗣成群。反之,也有人上半生是屠夫、猎人、妓女,所作所为全是造恶业,下半生却一心一意修行而获得成就;或者即使没有成就死后往生清净刹土。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0积分340精华0帖子
中级会员, 积分 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蒙圆博 于
17:44 编辑
要时时提起正知正念,将一切分别邪思转为道用:如果已获得了圣者果位,则不必担心行为有什么改变。但若尚未断除我执、没有生起无我智慧,那么贤劣的表象都是无常的,今天想好好修行,过段时间也许像着魔一样,拼命去造恶业,所以,我们应恒时修习死亡无常,审察自相续的过失。
公案:有一个人,因为密友成仇、众叛亲离而步入佛门,经过修行成了了不起的唐巴比丘,可以在虚空中飞行。他在供施食子时,集来了许多鸽子,心想:“我有这样庞大的军队多好啊!就足以消灭那些怨敌。”由于当时的恶念没有转为道用,导致他后来还俗成了军队首领。 
死亡时唯一佛法才有帮助:寂天论师云:“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上师如意宝常引用《教王经》的一个教证:“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德施请问经》言:“父母兄弟妻,仆财眷属众,死后无跟随,诸业随其后。”
噶当“四依处”: 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首先,要一心一意地依止佛法,而不依止其他(心依于法)。其次,佛法的境界依靠安贫乐道才能生起(法依于贫),假如整天追求奢靡豪华任何修行也不会成功。至少也不能贪得无厌(贫依于死)。最后,要死在山谷里的寂静之地(死依于干涸之壑)。
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圣天论师云:“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说:“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如佛陀在《因缘品》中云:“有者胎中死,有者落地亡,有仅爬行逝,有跑时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壮年人,相继而离世。”
缺少无常观,就会一直把修持善法拖到以后最终无法修行:公案:《法句譬喻经》:有位年近八十的老婆罗门,生性顽愚吝啬。为了建造豪华巨宅,花费大量时间亲自监工。佛陀通过智慧观察,得知他只有这一天的寿命,想救度他,他忙到没空坐下来听佛陀教言。佛陀怎么劝都无济于事。老婆罗门去上屋顶的大梁,大梁突然坠下把他砸死了。  
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依噶当派的教言修行分:观察修和安住修。“观察修”是指将内容反反复复的思考,尽量将思考的相续延长,这个过程也叫做修行。观察修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觉受的一个过程。“安住修”是指到一个寂静的地方,远离人群和嘈杂的声音,以毗卢七法的坐式安住下来观心。
行住坐卧中观无常:   
(一)走路 路是无常的,从粗大角度来讲它终究会被各种灾害所毁,从细微角度而言它是刹那刹那迁变的;身体也是无常的,以后不一定再路过这里。
(二)住处 所居住的处所,从现相上讲是无常的,没有什么可贪执的;从实相上讲,就像具髻梵天对舍利子所说,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是清净刹土。    
(三)饮食 饮食受用是无常的,如果你有一些修行境界,应当享用禅定的美食。但即便没有,饮食也要比较清净,切莫沾染罪业的过患。  
(四)睡眠 睡眠是无常的,若有密法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境界,便可将迷乱修成光明境界;没有这种境界,睡时应观想佛陀发光遍布自己周围中安睡。    
(五)财富 拥有的珍宝财富是无常的,故当依止圣者七财——信心、持戒、多闻、布施、知惭、有愧、智慧。
(六)亲友 亲朋近邻是无常的,整天随顺他们也没什么意义,所以应当远离闹市,前往寺院或寂静处激发出离心。
(七)名利 名誉地位是无常的,作为真正的修行人,没必要去希求这些,应恒常身居低位。
(八)语言 言谈话语是无常的,平时说些无稽之谈没有意义,有时间的话,应督促自己念咒、诵经。
(九)善念 信心、出离心也是无常的,为了稳固自己的出离心和信心,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以坚定的誓言来摄持相续。
(十)妄念 想法妄念是无常的,关键是要具足菩提心、慈悲心,拥有贤善的人格。    
(十一)验相 每个人的风脉明点不同,暂时可能出现一些验相,但这只是道位的验相,务必要追求果位的验相,即达到大圆满第四步境界——法性尽地。
修持无常的三个层次:1开始的时候,害怕生死所追,务必像鹿子逃出笼子一样义无反顾;
& && &&&塔波仁波切教言&&2中间的时候,务必像农夫辛勤耕耘田地那样,做到死而无憾;
& && && && && && && && && && && &3到了最后,要像大功告成的人一样,做到心安理得。
& && && && && && && && && && && &1最初的时候,务必要像箭中人的要害一样,认识到没有空闲;
& && && && && && && && && && && &2中期阶段,要像死了独子的母亲一样,专心致志地修行;
& && && && && && && && && && && &3最终要了达无所作为,如敌赶走牧童牛。
佛陀赞叹观修无常:“多修无常,已供诸佛;多修无常,得佛安慰;多修无常,得佛授记;多修无常,得佛加持。如众迹中,象迹为最,佛教之内,所有修行,观修无常,堪为之最。”《毗奈耶经》中说:“对我眷属中如妙瓶般的舍利子、目犍连等百名比丘供斋供物,不如刹那念有为法无常更胜。”
博朵瓦格西:如果想专修一法,无常最为重要:
1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作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  
2 倘若修行无常,最初可作为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可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可作为趣入涅槃圣道的助伴。
3观修无常,最初可作为生起信心之因,中间可作为精进之缘,最后可作为生起智慧的助伴。
4如果观修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真正生起的人,起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法性的助伴。
5倘若修行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生起无常观,初始可作为擐甲精进之因,中间可作为加行精进之缘,最终可成为无退精进的助伴。
6 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常观,最开始可作为步入正法的因,中间可作为精进的鞭子,最终也能获得光明法身。
“不加改造”的无常观:法师讲无常的时候觉得对,下课后看器世界、有情世界都是无常的,这是勤作观修的无常观。而什么时候自然觉得一切都是无常,对虚幻的世界不会贪执,像大圆满的修行人一样,境界中是愣然、明然、恍恍惚惚的感觉,这才对无常之理有了一定体悟,生起了“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应当次第生起观修无常、悲心、空性,博朵瓦格西给我们留下教言:
& && && &第一步:若再三思维死亡无常,真正生起无有改造的无常观,则断除罪业、行持善法没有丝毫困难。 
& && && &第二步:在修无常的基础上,若常常观修众生沉溺在轮回中,非常可怜,从而生起无伪的慈悲心,那么利益有情也不会困难。& &
& && && &第三步:在修悲心的基础上,不断修持诸法实相,抉择一切都是空性、无我,那很容易斩断对万事万物的迷乱执著,生起密法中本来清净的殊胜境界。 
丙、轮回过患
轮回过患在相续中生起的标准:要像朗日塘巴尊者那样。侍者说:“其他人都管上师叫黑脸朗日塘巴。”朗日塘巴尊者说:“想到三界轮回的痛苦,怎么会有笑容呢?”据说,一次尊者的曼茶盘上有一松耳石,一只老鼠搬不动“吱吱”地呼唤另一只老鼠,然后一推一拉搬走了,尊者露出了笑容。除此之外,任何时候也未露过笑容。
一、总的思维轮回痛苦
轮回:六道众生就像《俱舍论》中所言,以有漏的善业、不善业为因,连续不断地投生流转,为此叫做“轮回”。
教证比喻: 《观佛三昧经》云:“佛告大众,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佛说无常经》云:“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入中论》云:“如水车转无自在。”《心地观经》云:“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佛本行集经》云:“众生流转烦恼海,犹如蜂在竹孔间。”
轮回的原因: 《法华经》云:“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
1.不善业为原因 2.有漏的善业为原因:修行没有通达空性,也没以菩提心来摄持。这样行持善法是有漏的,以此为因,会周而复始在轮回中流转。
轮回的本质是苦:《念处经》总结道:“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
之尖,何时何地皆无乐。”莲花生大士亦云:“佛说轮回如针尖,永远无有安乐时,稍许安乐亦变苦。”弥勒菩萨说过:“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贤愚经》中言:“一切无常,生者皆终,三界皆苦,谁得安者?”《佛所行赞》亦云:“犹毒蛇同居,何有须臾欢?明人见世间,如盛火围绕。”佛陀在《过去现在因果经》中说:“菩萨以天眼力,观察五道,起大悲心,而自思维:三界之中,无有一乐。”《大般若经》云:“愚夫贪著,处在六趣,生死火宅,不知出离。”
生起出离心:《诸法集要经》云:“一切诸有情,当悟无常法,生者死所吞,盛为衰所逼。”在三界轮回中,无论转生于何处,都不会有丝毫快乐,千万不要对轮回有任何指望。解脱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先生起出离心,放下对轮回的贪执和向往,就好像掉在不净粪坑里出来后再也不愿意进去一样,对轮回也要有这种厌离心。
共同四加行分别断除对今生后世的执著: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云:“人身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
看破世间:看破今生和来世。
舍弃今世:萨迦班智达回答叫宁莫的修行人,
“舍弃今世的因是什么?”答言:“懂得轮回一切琐事无有实义。”
“舍弃今世的缘是什么?”答言:“了知轮回的诸多过患。”
“舍弃今世的量是什么?”答言:“对世间八法兴趣索然。”
“舍弃今世的验相是什么?”答言:“不被世间八法所染。”
舍弃今世的方法:印度单巴桑吉尊者的教言:
1不耽著事物:“此事此物好似过往云烟,千万不要执著为常有!”
2不耽著名声:“一切名誉犹如空谷回音,千万不要逐名求利,应当修行法性!”
3“漂亮衣裳宛若绚丽彩虹,应当身着破旧衣衫而修行!”
4“自己的这个身体是脓血、黄水的臭皮囊,千万不要执著珍爱!美味佳肴也是粪便的因,千万不要整日都是为了充饥果腹而奔波忙碌!”
5“感觉外界会招致怨敌四起,应当安住在深山等寂静的地方!”
6 “迷乱的荆棘会刺入内心,所以应当修持平等性!”《如来智印经》云:“不惜身及命,于亲不染爱,勤修空无我,是能成菩提。”
7 “一切需求都来源于自己的心,务必严加守护自己的这颗心!”
8 “如意宝自身固有,万万不要一味贪著饮食财物!”“心本身显现种种业,千万不要围着饮食团团转!”
9 “闲言碎语过多只能成为诤讼的根源,应当像哑巴一样默默不语!”
10 “加持原本是从内心生起,应当祈祷上师本尊!”
11 “长期住在一个地方,甚至对佛陀也会看出过失,不要长年累月地住在一个地方!”
12“时时刻刻谦虚谨慎,万万不要骄傲自满!”
13 “岁月飞逝,时不待我,一定要当机立断修行正法!”
14 “今生的我们就像旅客一样,千万不要费尽心机苦苦营造作为暂时栖身之处的房屋!”
15“任何琐事都没有点滴的利益,应当脚踏实地修行正法!
16“虔诚的信心好似良田,切切不可置之不理让它变成烦恼的贫瘠荒地!”
17“暇满人身恰似如意宝,千万不能送给贪嗔的怨敌!誓言犹如瞭望楼,千万不能被罪业的过患染污!金刚阿阇黎住世时,万万不要懈怠修持正法!”
舍弃今世对修行人的作用:只有看破了今世,才明白世间所有事情的真相,此时哪怕懂一个偈颂的道理,即生也有解脱的机会。如《大集经》云:“众生若离五欲乐,亲近如来听正法,至心受持一偈义,是人解脱如先佛。
前辈大德看破今世的公案:阿底峡尊者接近圆寂时,瑜伽士恰彻却曾问:“上师您圆寂之后,我去好好修行可以吗?”尊者不太满意,恰彻却改变主意道:“那我给众生天天讲经说法,代表您转法轮可以吗?”尊者仍是态度如前,尊者告诉他:“讲经说法很好,修行也很好,最关键的就是要舍弃今世。一切修行应当依止仲敦巴!”仲敦巴尊者是从内心舍弃今生琐事的典范。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0积分340精华0帖子
中级会员, 积分 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蒙圆博 于
21:46 编辑
若想获得解脱一定要听闻空性、证达空性: 《杂譬喻经》中天人沦为旁生的公案:无量劫前有一个富翁,只有一女,提出一个问题:“一切驶水流,世间苦乐事,本从何处出?何时当休息?有个人贪得那些珠宝,就胡乱说道:“一切都是空无所有的。”此女依之思维,当下即得无所有定,命终后生于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四十劫中住于这种禅定,天福享尽之后下堕投生为老母猪。虽然她修习禅定却缺乏智慧,禅定的果报终了还是堕入了恶趣。可见,遇到善知识真的特别重要。
五分轮回图: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说:“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仅仅看到地狱的图画,也会令人恐怖、畏 惧,萌发出离之心。因此,佛陀曾规定,在寺院门上应绘画“五分轮回图”。
 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
深刻体会地狱的痛苦的前提条件:先对佛的金刚语有所了解,否则,对地狱众生的寿量、感受痛苦的程度恐怕不易相信。没有亲自感受的事情,常会产生种种怀疑。所以在这个时候,必须以教量为准,坚信佛陀和高僧大德的金刚语千真万确。  
   (一)地狱之苦
    A、八热地狱
  & && &1、复活地狱: 
众生由业力所感,同时聚集到烧铁地上火红的余烬中间。手持兵器互相残杀,最后全部丧命,此时从空中传来“愿你们复活”的声音,随即所有众生死而复生,争斗不休。 
《六趣轮回经》云:“养已杀于他,当堕等活狱。”果报所感多是触犯戒律、杀害众生。
地狱众生自寿为五百年。若以人寿来计算,则是一万六千二百亿年, 四大天王所在的天界五百年是复活地狱的一天。
 & &&&& & 2、黑绳地狱:
阎罗狱卒把众生带到炽热燃烧的铁地上,在它们身上用黑线划分后用火红的铁锯进行锯割。由于业力现前,这些众生刚被锯开的部位,马上又粘连在一起。   
《六趣轮回经》云:“于父母朋属,而生于损害,起妄语欺诳,当堕黑线狱。”
三十三天的一千年是黑绳地狱的一天,此地狱的有情寿量长达千年。若以人寿来计算,则是十二万多亿年。
& && && && &3、众合地狱:
1)众生被关在大如地域般的铁臼内,狱卒们挥舞着须弥山般的铁锤锤打它们死去。当阎罗卒们举起铁锤时,它们又再度复原,依然如故感受痛苦。
2) 山岭变成自己以前杀害的鹿子、黄羊、山羊等动物的头像,角尖燃火,抵角相斗。众生来到两座山中间,两山碰撞时全部死去,山分开时恢复如初,感受巨大的痛苦。
《六趣轮回经》云:“于猪羊狐兔,及余生类等,杀害彼无边,当堕众合狱。”
寿量:人间二百年是夜摩天(不与阿修罗作战,故名离诤天)的一天,夜摩天的二千年是众合地狱的一天。此地狱的众生自寿为两千年。
& && && &&&4、号叫地狱:
这一地狱的众生身陷无门的炽热铁室内,倍受煎熬之苦,无有从此解脱之时,不禁失声惨叫。
《六趣轮回经》云:“起恶身语意,谗构相离间,如是罪众生,当堕号叫狱。
寿量:人间四百年是兜率天的一天,兜率天的四千年是号叫地狱的一天,此地狱众生自寿长达四千年。
& && && &&& 5、大号叫地狱:
阎罗狱卒们手持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兵器,将地狱的无量众生驱赶到双重铁门的炽热铁室中,然后用铁锤等锤打它们。这些众生声嘶力竭地大呼大叫。
《六趣轮回经》云:“若于佛法僧,及诸贪乏者,剽窃彼财物,堕大号叫狱。
寿量:人间八百年是乐化天的一天,乐化天的八千年是大号叫地狱的一天,此地狱众生的寿量达八千年之久。
& && && & &&6、烧热地狱:
大如三千大千世界的铁器内装满了沸腾的铁水,地狱的无量有情在里面遭受熬煮之苦。
《六趣轮回经》云:“以火焚山川,林木及原野,烧害诸有情,当堕炎热狱。
寿量:人间一千六百年是他化自在天的一天,他化自在天的一万六千年是烧热地狱的一天,此地狱众生自寿长达一万六千年。
& && && && & 7、极热地狱:
在火势熊熊的铁屋内,阎罗卒们用火焰炽燃的三尖铁矛从众生的两足掌和肛门刺入,从双肩和头顶径直穿出,并且还用燃烧的铁片在它们身外缠绕,这些有情极度痛苦。
《六趣轮回经》云:“谓法说非法,无根而诽谤,令他生热恼,堕极炎热狱。
寿量:此地狱众生的寿命长达半个中劫,因此无法用人间的年数衡量。
& && && && & 8、无间地狱:
阎罗卒将地狱众生放到堆积如山、般燃火的铁块中央,有情的身体与烈火燃成一体,感受极其强烈的痛苦,口中也被灌注沸腾的铁水等,需要饱尝前七种地狱的所有痛苦。
无间地狱: 有几种解释方法:一、指强烈的痛苦无有间断,一直在不断感受;二、造此罪业的众生,死后不需要经过中阴,直接无间堕入此地狱;三、由于再没有比这更强烈的痛苦了,所以称为无间地狱。
寿量:此地狱的有情寿命长达一个中劫,由于再没有比这更强烈的痛苦,所以称为无间地狱。
《六趣轮回经》云:“于父母师长,及有德贤者,起增上杀害,定堕无间狱。
转生无间地狱的因:造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等五无间罪;或入密乘后对三恩德上师[赐予密宗灌顶、续部、窍诀的上师]产生邪见、不恭敬并毁谤,一直没有忏悔。
金刚地狱:痛苦和寿量,远远超过显宗所讲的无间地狱,转生于此的人皆为破密乘誓言者。《明誓言续》云:“失毁根本破誓者,不勤恢复之方法,下堕金刚地狱中,所有普通之地狱,痛苦合一亦不及,彼狱十万分之一。”
密乘誓言中有两条最为重要:一、一起接受灌顶的人叫金刚道友,金刚道友间必须和睦相处,不能毁谤、 生嗔恨心,甚至打架斗殴等;二、对自己的根本上师或金刚上师要尊重、恭敬,假如在上师面前听密法、受灌顶,又对上师进行毁谤,即是破了密乘誓言。  
B、近边地狱
     1、煻煨坑地狱:   
无间地狱的众生走出无间地狱之门看见远处有一片凉荫或妙壕,然后满心欢喜准备乘凉休息,结果却陷入了剧烈燃烧的炭火坑里,被烧得骨肉焦烂,痛苦不堪。   
转生于煻煨坑地狱的因:1.居士或出家人受了居士戒或出家戒,但却不好好守护禁戒,以此即会转生于该地狱。2.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云:“昔行何业受此果报?昔在人中取有命众生,掷置火中,或热灰中或热砂中。
& && && &&&& & 2、尸粪泥地狱:   
从煻煨坑地狱中解脱出来的有情,看见的河流飞奔前去饮用。结果陷入了腐烂尸体臭气冲天、弥漫昆虫的污泥内,被锋利铁喙的昆虫竞相啄食,苦不堪言。   
转生于尸粪泥地狱的因:1主要是生前通过诈现威仪,在人前装出一副修行人的样子,欺骗众生享用信财,以邪命养活。&&2往昔把有生命的众生,扔进粪坑等不净处。 3或者转生为人时啖食生命,或令蜈蚣等撕咬其它小动物,也会招致这种痛苦。   
& && && && && &3、利刃原地狱:
从尸粪泥地狱中解脱出来的有情,看到青青草原,结果遇到的却是兵器所成的利刃原,脚踏在上面就被戳穿刺透,脚抬起时又恢复如初,再度踩踏之时又被穿透。 
转生于利刃原地狱的因:如果有人宣说邪道,破坏正法、为非作歹,当他死了之后,所踩的道路会排满锋利的利刃,由于业力所驱,不得不在上面踩来踩去。   
& &&&& && && & 4、剑叶林地狱:   
从前面地狱中刚解脱出来的众生,看到森林,遇到剑叶林,铁树上长着许多叶状的利剑等兵器,将这些众生碎尸万段,之后恢复如初,又再度割截。   
转生于剑叶林地狱的因: 1假如以不良的心行谋害别人,以此果报就会堕入剑叶林地狱。2生前喜欢打仗,用刀等兵器伤害别人,也会堕入此地狱中去。
& && && & & &&&5、铁柱山地狱:   
由于业力的牵引来到铁柱山前,听到山顶上昔日爱恋的女人或男人呼唤,向山上攀登。山上的树叶变成朝下的兵器,从皮肉到骨髓之间均被切割斩碎。爬上山顶身体恢复如初,乌鸦、鹰鹫等飞禽啄食其眼,又听到山脚下传来呼喊向山下奔去,所有的树叶又转向上方。山脚下等候的铁男铁女,将其头颅吞入口中细嚼慢咽。
转生于铁柱山地狱的因:出家人毁坏梵净行、破戒律或在家人行邪淫。
C、八寒地狱
& & 1、具疱地狱:居此地狱的众生赤身露体,遭受非常难忍的寒冻之苦,身体上不时长出水泡,由此称为具疱地狱。   
& & 2、疱裂地狱:水泡慢慢破裂而形成疱疮伤口,由此称为疱裂地狱。   
& & 3、紧牙地狱:有情难以忍耐寒冷的折磨,禁不住牙关紧咬,由此称为紧牙地狱。 
& & 4、阿啾啾地狱: 有情不断发出呼寒叫冷的声音,由此称为阿啾啾地狱。
& & 5、矐矐婆地狱:有情呼寒叫冷的音声已经间断,只能呼呼呼地长声叹息,由此称为矐矐婆地狱。
& & 6、裂如青莲花地狱:有情的皮肤冻成青色,裂成四瓣,由此称为裂如青莲花地狱。   
& & 7、裂如红莲花地狱:皮下之肉冻成红色,并冻裂成八瓣,由此称为裂如红莲花地狱。   
& & 8、裂如大莲花地狱:皮下之肉冻成黑红色,裂成十六瓣、三十二瓣或无数瓣,冻裂的伤口中爬入许多铁喙的昆虫咬噬着,同时还要遭受寒冻之苦。   
八寒地狱的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持断见,一是毁谤圣者,一是让众生在寒冷中死去。
寿量:二百藏升的大盆里装满芝麻,具疱地狱的每一百年从中取一粒芝麻,直到所有芝麻全部取完,具疱地狱众生寿量结束。其余地狱次第呈二十倍递增。
D、孤独地狱
孤独地狱的处所没有固定性,痛苦也是变化不定。有的夹在山岩间,有的困在磐石内,有的冻在冰块里,有的煮在沸水中,有的烧在烈火内,有些转生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杵臼、笤帚、瓦罐、门、柱子、灶石、绳子等形象,以识蕴感受这些苦楚。
孤独地狱的因:
不合理享用信财:《戒律花鬘论》中说:“只有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闻思修行之人,才能享用信众的财物。”尤其是黑财,如颂云:“黑色信财乃是生命之利刃,过分享用斩断解脱之命根。”修行人接受亡财不好好超度:(黑马喇嘛公案)私自处置寺院财产:(德格监院哦吉公案)(戒律中一再强调,僧众的财产,要由僧众决定。挪用任何财物,先要经僧众共同商量,不能自作主张,否则会感受因果报应。)非法接受血肉供养:通过专门杀生而获得血肉进行供养。不能长期受戒,不能完全停止造恶:《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里,一个邪淫者,白天守持不邪淫戒,晚上非法邪淫。死后堕入孤独地狱。沙门争斗:昼辛吉尊者亲眼目睹,五百比丘每天中午集聚供斋时,经堂变成燃烧的铁屋,餐具变成兵器,僧人们开始互相殴打,供斋时间过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二)饿鬼之苦
堕饿鬼的因:《成实论》云:“于饮食等,生悭贪心,故堕饿鬼。”对饮食、财物等生吝啬和贪心,就会堕入饿鬼。
《正法念处经》云:“一切饿鬼皆为悭贪嫉妒因缘,生于彼处。”除了刚才讲的贪心和吝啬,此处又加了嫉妒心。
《业报差别经》中讲了堕饿鬼的种种因缘:“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一者身行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四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妒;七者邪见;八者爱著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0积分340精华0帖子
中级会员, 积分 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蒙圆博 于
18:30 编辑
《佛说护净经》云:“以不清净手,触众僧净器;以不净手,触沙门净食;以不净食,着沙门净食中;以不净食,食众僧故,后五百世中,堕饿鬼中。”
救助饿鬼仪轨:
1)施食:汉地主要是《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 中的施食法。佛说咒曰:“纳美萨瓦达塔嘎达 阿瓦洛格得 嗡 桑巴 桑巴 吽。”汉文《大藏经》是:“南无萨嚩怛他誐多 嚩噜枳帝 唵 三跋啰三跋啰吽。”在为饿鬼作《烧施仪轨》时,念四位如来的名号:“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持此四位如来的名号可以救度无量饿鬼。汉地寺院作施食时会念许多密咒,如普召请真言、解怨仇真言、开咽喉真言、变食真言、甘露水真言、供佛真言、施无遮真言等.
2)烟供:在藏地,通常会用烧烟供的方式,为饿鬼施食。烟供有素、荤两种,由于有些饿鬼只吃血肉,因此只能给它们烧荤烟,放一些血、肉、酒等,施食的过程中,应当多念《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中的咒语同时念一些观音心咒,及四位如来的名号。
鬼魔作祟应持态度:1. 其实从大乘最高境界来讲,万法都是自心的幻化,这些饿鬼也不例外。因此,真正能伤害自己的,并不是外在的鬼魔,而是内在的我执。寂天菩萨也说:“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悉由我执生,此魔我何用?”2. 对于鬼魔作害,虽然应当心怀慈悲,但必要的时候也要遮止。
自杀是最愚痴的行为:《中观四百论》云:“有为苦所逼,现见求自死,时彼愚痴故,不能趣胜道。”自杀后只会让自己堕为饿鬼,感受无数次的自杀之苦.
饿鬼的分类:《前行》中分为隐住饿鬼、空游饿鬼。《瑜伽师地论》云:“饿鬼趣略有三种。一者由外障碍饮食。二者由内障碍饮食。三者饮食无有障碍。《大智度论》云:“鬼有二种:弊鬼、饿鬼。《大毗婆娑论》云:“于此洲中有二种鬼:一有威德,二无威德。《正法念处经》中,饿鬼的分类36种。
   1、隐住饿鬼
    1)外障饿鬼:身瘦肢细,数百年中连水的名称也没听过,恒受饥渴逼迫、他众损害,心不悦意。
& && & 有时候看到远处有清澈的江河,到了近前,所有的水都干无一滴,仅仅剩下河床,让它们苦恼万分。
& && & 有时候远远望见果实累累、郁郁葱葱的绿树,依然如前一样赶去。当到了跟前时,所有的树木已干枯成了树干。
& && & 有时候看见品种繁多的饮食、美不胜收的受用,可是到了近前,却遭到许多看守用兵器殴打、驱赶。
& && & 对饿鬼来说,四季是颠倒的。《四谛论》亦云:“月炙如夏日,风触如火焰,雨渧如洋汤,履地如热灰。”
& && &&&& &&&2)内障饿鬼:腹大如盆地、嘴小似针眼,平时得不到任何饮食,即使得到一星半点,吞到肚中之后,也会变成火焰烧烂内脏,烟从口鼻中冒出。
& && && && & 3)特障饿鬼:此类饿鬼身上,都住有成群的小饿鬼,喝它的血、吃它的肉,因而十分痛苦。
   2、空游饿鬼
妖精、王鬼、死魔、厉鬼、鬼女、独角鬼等等,这些饿鬼恒时处于恐惧、怖畏和迷乱的境界之中,经常生起恶念,唯有精勤于损害他人的恶业,他们死后多数都立即堕入地狱等恶趣的深渊,不管它生前是因病身亡、利刃所毙,还是悬梁自尽等途径横死的,每隔七天,都要感受一次以那种方式死亡的痛苦。
  (三)傍生之苦
   1、海居傍生大海中旁生就像酒糟一样密密麻麻。大动物的身量可以围绕须弥山数周;小动物,则如微尘或针尖一般。海居旁生弱肉强食、互相吞食。
   2、散居傍生:尽管身在人间天境,但也感受着愚昧和被役使的痛苦。
无有主人饲养的野兽,时刻处于万分恐惧的心态中,即使吃一口食物也不得安稳,经常面临互相啖食、遭猎人捕杀、被猛兽吞食等险情。
主人饲养的动物:养殖食肉之苦、役使之苦:、娱乐动物之苦等遭受百般痛苦。
转生旁生的五种因:《辩意经》“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三杀生;四不喜听受经法;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
& && && && && && && && && && && &佛经中云:“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
旁生愚痴:诚如《大毗婆沙论》所言:“增上愚痴身语意恶行,往彼生彼,令彼生相续,故名傍生趣。”
旁生无法行善法:《大宝积经》所云:“傍生趣者无量无边,作无义行,无福行,无法行,无善行,无淳质行。”
(四)人类之苦
通过观察来断除对轮回的贪执: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云:“有时观察自现之顺缘,了知自现觉受现助伴;有时观察有害之逆缘,即是断除迷执大要点;有时观察道友他上师,了知贤劣促进自实修;有时观察四大之幻变,了知心性之中无勤作;有时观察自境建筑财,了知如幻遣除迷现执;有时观察他人眷属财,生起悲心断除轮回贪。总之于诸种种显现法,观察自性摧毁迷实执。”
    1、三大根本苦
变苦:人们现在所拥有的片刻快乐,可谓瞬息万变,转眼就会变成痛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说:“世间诸乐,必归坏尽,缘合缠忧,俱名坏苦。”
苦苦:指前面的痛苦还未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来,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行苦:按大乘的观点,行苦是指变化,只要是变动迁流的事物即是一种痛苦。《心经幽赞》云:“诸有漏法,性堕迁流,逼迫不安,皆名行苦。”
消除误区:食物、茶等背后隐藏着各种罪过但饮食者并非杀生:喝茶并没有杀虫的意乐,也没有杀虫的行为,没有断绝虫的命根,不会有杀生的罪业。
业分为不动业、非福业、福业,这些皆依无明而起。业跟分别念有很大关系,倘若没有分别念的造作,只是无意中造了非福业,则不会成为堕恶趣的根本因。
俱舍论讲记将业分为四种:一、作已积集罪(这是指亲自动手故意杀生)。二、积而未作罪(即策划、协商、唆使别人杀生以及随喜他人杀生)。 三、作已不积罪(即本来无有杀生之心,但无意中误杀众生)。四、未积未作罪(如在梦中杀生,没有大的罪过。)
面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隐藏这些种种的罪过:为那些相关的众生多作回向。早上起来应该想:“我今天所享用的饮食、衣服,或者所接触的任何事物,如果与哪一个众生有缘,但愿他的相续获得利益。”这样以菩提心摄持,自己的一切行住坐卧,全都成了功德,于菩提道有利,这对修行人而言至关重要。
遣除三苦:《四百论》中云:“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只有对轮回生起出离心,刹那也不愿意呆在这里,就像犯人厌恶黑暗监狱一样,修行才会圆满成功。《无量寿经》所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佛法融入于心,则定可解除一切痛苦. 《修心七要》中所言:“当我遭受痛苦时,愿众生的所有痛苦都加于我身上,以此善根,但愿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将痛苦转为道用的最好方法!
2、八支分苦
 1)生苦:
住胎的痛苦:母胎狭窄漆黑仿佛监狱。母亲吃热的饮食胎儿如同火烧,凉的饮食如同浸在冷水;母亲饱足时胎儿像夹在山崖,饥饿时如堕入万丈深渊;母亲在行住活动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行广释串讲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