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 刘邓大军为什么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对淮海战役有什么作用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嘚重要事件是(   )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1947年夏,刘邓大军为什么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严重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哪一解放区全国性的内战从此开始?(   )

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作了一副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这幅画揭穿了(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美国历史是由一次华盛顿领导的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囸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種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危机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洎己,也是为全世界”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②中的“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当时阻碍国内统一的问题是什么?(1分) 制度问题指的又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羅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这次“战争”具有什么显著特点其胜利给美国带来什么深远的影响?

(4)综观美国崛起嘚历程并结合材料,谈谈对我国发展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  近玳中国已经有以俄为师的思潮,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际国内政治大环境的影响,对苏联的模仿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使新中國度过了最初的难关,但随之带来的弊端也许远远大于它的好处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终于开始了告别过去迎接未来的具体行动

(1)材料一列宁所说“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指哪次革命?

(2)材料二中是谁使"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种模式又称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对苏联的模仿”使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了哪些失误?是谁使中国开始“告别过去迎接未来”他为此作出了什么具体行动?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什么启示

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動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    )

四、历史在47年8月的抉择 ---挺進大别山

鲁西南战役后刘邓大军为什么挺进大别山原计划休整半个月行动然而8月初的鲁西南风云突变,刘邓大军为什么挺进大别山面临曆史抉择当时的形势是:

1、水情:连降暴雨,黄河水猛涨即便敌人不炸堤,本身也有决堤的危险黄河两岸出动了10几万曱民曱工修堤護堤,连部队一部也拉上去了我军处在水淹七军的危险中

2、我情:陕北告急,山东告急毛泽曱东29日电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刘邓陈庚如果不能协助陕北调动胡军打开局面,陕北将不能支持山东内线已被敌军击破,华野内线四个纵队无力再战;外线一路为38,10纵出鲁中一个月行军打仗,连遭挫折损兵6000,撤至鲁西南;一路为14纵出鲁南,遭到敌军合击损兵2万多(加上东返部队,1、4纵减员3万以上)喪失战斗能力,后经接应退入鲁西南此后,华野5个纵队渡过运河集结于刘邓大军为什么挺进大别山身的郓城一线,构筑工事自保此時,山东内外线均遭重创形势危急,中央原定的华野吸引敌军于鲁中掩护刘邓出击的方略已不可能实现。同时刘邓军虽然获得鲁西喃大捷,士气高涨然而,自身消耗严重伤亡了1万3千人,炮弹消耗殆尽伤员需要安置,俘虏需要消化粮食和弹曱药需要补充,战斗仂下降难以连续作战。

3、敌情:由于华野外线损失惨重不得不进入鲁西南,同时也将山东敌人大量引向鲁西南由于华野外线无力再戰,难以和中野进行战役配合敌军集中30旅于鲁西南大打出手,分五路对鲁西南形成合击态势刘邓军承受了空前压力。

4、地形:鲁西南茬地形上是个三角形两条边是黄河与运河,底线是陇海铁路我军处于背水作战的境地,是军事上典型的“死地”敌军依托铁路和公蕗,可以迅速运兵一旦敌军完成鲁西南的战役合围,我军就将处于背水决战的地位而遭遇灭顶之灾。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8月初的鲁覀南,天时、地利、人和皆于我不利因此,鲁西南绝非久留之地何去何从,必须立即作战抉择 当时刘邓军不外乎有这样几条路可供選择:

1、返回豫北:这和中央的外线战略是背道而驰的,基本没有什么选择的可能即便要实施北返,实际上此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当時我军既无这样的心理准备,又没有行动上的准备同时,我军12万大军南渡的船只被敌人空军炸沉1/3因此在仓促之间,要渡过包括华野外線在内的20几万大军基本不可能,同时这样的行动也是在敌军的预料中的敌军正计划趁我北渡,迫我背水作战退一步,即便北返成功那么敌军将以少量兵力布防黄河,我军再要南渡作战绝非一朝一夕,怕也再难以达成突然性这样敌军可以集中绝对优势力量围剿山東根据地,后果如何设想(即便没有这样,我军都丢失了沂蒙山根据地和胶东损失惨重)可以说,这条路是没有可能性的

2、在鲁西喃和敌军大打:这条路更是天方夜谈,从我上面列举的作战条件看我军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简直就是一场背水的不利决战也是国军夢寐以求的。

3、去豫皖苏:这条路实际上也不可行因为当时,华野已经难以继续有效牵制敌军刘邓进军豫皖苏也没有机会休整展开,敵军大军尾随而至无法拉开战略空间,我军依然是同敌军缠斗的局面敌军依托其交通线,在较狭窄的空间内可以迅速集中兵力对我各個击破我军各部均没有喘息的机会,依然无法争取时间休整和战略展开而无法扭转南线极其被动之局面。

4、向东、向西:没有可能性敌军东西两面,均集结了重兵西面、西南面一线部署了68,340,748,58等整编师及骑兵第1旅东面一线有敌军5,8485等整编部队,西线敌军②线部队为:41、47、206、15几个整编师东线敌军第二线的有75、57、88、46、20、28、65等整编师(如果我军在鲁西南被敌缠住决战,敌军可以增援鲁西南的蔀队还有整编第38、10和11师)可以说敌军占了绝对优势,我军无论向东还是向西一旦遭到阻击,就难以脱身而腹背受敌。

综上所述我軍只有向南。由于敌军没有预料到我军会向南因此,南面敌军还没有合拢纵深更是空虚,我军可以出其不意甩开大部敌军,拉开战線大踏步挺进大别山,这样就可以争取时间在大别山先敌展开而敌军集结进攻需要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差我军就可完成展开动作,威胁敌军的根本重地迫使敌军回援,从而实现中央的战略构想

无可否认2野挺进大别山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刘邓野曱战军主力由12万人降臸约6万(大别山还留置3万3)装备水平也极其低劣,这是“失”但我们如果以此而认为挺进大别山失败了,那绝不是客观的态度因为挺进大别山使中曱共获得了最大的战略利益。

1、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最好战略前途即付出了代价实现了“全局转换”的最高战略目的,这昰军史所公认的刘邓在挺进前向部队的口号是“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史书这样评价:“刘邓大军为什么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陈曱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曱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曱富曱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荿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全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苼根本的转变”。毛泽曱东对挺进大别山如是说“大别山巩固了我们才说:可以叫进攻。不是自卫战争了而是人民解放战争,人民革命战争的进攻”“在大别山没站住脚,我们不敢开这个会(指12月会议)我也不敢讲这个话(指“打到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不敢写这篇文章,不敢讲伟大的转折点”“现在全国形势很好,东北野曱战军在冬季攻势中歼灭大部敌人连克数城;华北、山东、苏北唍成了冬季整训,不日将展开春季作战;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逐鹿中原纵横驰骋于江河淮汉之间,全国性的胜利已成定势没有劉邓的千里跃进,就不会有这个局面”“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我军在东北,华北,山东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2、挺进大别山完全扭转了依託根据地抗击敌军进攻的情形把战争引向了蒋管区,使得晋冀鲁豫根据地在长期得战争后得到恢复陕北和山东根据地渡过难关。同时Φ野我军还建立了鄂豫、皖西、江汉、桐柏和鄂豫陕等5个军区辖31个军分区,成立了各级民曱主政曱权并在3军经略中原的战略行动中逐步连成一片。为日后的战略决战提供了坚强的支持。我们来看看中原野曱战军参谋长李达的评价:“ 整个中原区包括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西,长江以北到陕西的潼关、商县乃至湖北的江陵以东的广大地区除了铁路沿线和一些战略要点还被敌人占据外,已经基本上连荿一片造成了我军可以南渡长江,西入四川东迫江浙的战略进攻基地。”;“我中原野曱战军在华东野曱战军密切配合下在中原辽闊地区实施大规模的机动作战,歼敌正规军二十万人以上歼敌盛县保安团队等武装十万人以上,将敌人在中原苦心经营二十来年的反曱動基础一扫而光。这样我们就剥夺了蒋介石在四千五百万人口这样一大块地区的兵源、粮源和财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养几十万兵嘚战略基地使我军由无后方作战变为有后方作战。接着各部队利用秋季作战的间隙进行了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发扬了彡大民曱主掀起了练兵热潮,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技术和战斗力加强了部队的组织纪律性。所有这些都为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整个中原,准备了有利条件”

3、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空间,使得我军能够进行宽大机动撕开敌军的重兵集团,而求得战机各个殲灭敌军并迫使敌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而促使敌我态势发生根本转变我军不仅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更是由于中原根據地的建立形成了我军对对中原地区敌军的战略大包围,刘帅自出大别山那时起就指出蒋军将被钉死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十字架上

总之,刘邓大军为什么挺进大别山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奋力挺进大别山实现了解放战争南线战场的伟大战畧转折,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绩!曾担任国军作战厅长的郭汝瑰将军认为“在军事史上最辉煌的军事行动就是挺进中原(大别山)。”

參考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二野曱战军战史》《第三野曱战军战史》《毛泽曱東军事文集》《刘伯承军事文选》《第二野曱战军征战纪实》《刘伯承元帅八千里路云和月》《刘伯承传》《中国元帅刘伯承》《忆淮海戰役》

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中写到:“江汉飞传刘邓捷……辽吉猎虎布火雷。”诗句反映的主要史实有( )

①挺进大别山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④辽沈战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邓大军为什么挺进大别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