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搜索广告好?还是投社交媒体广告投放更好?

当前位置: >
到底该投搜索广告,还是社交媒体广告?
来源:搜狐科技 5467字节 日 09:35 评论:
  摘要:说起投广告,尤其是数字广告,大部分营销人的脑海里可能都会想起&流量&,&关键字&,&KOL&,&竞价排名&,&百度&,&公众号&等关键词。现在,不仅仅是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就连本身做营销的人也经常因选择过多而感到混乱与困惑。是啊,这么多营销策略,这么多投放渠道,究竟该怎么选?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般来说,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勤劳踏实的营销人,只要不超预算,你可能会在你能想到的任何渠道上都留下自己公司产品的足迹,比如:找百度做竞价排名;在淘宝买广告位;找明星代言;找网红在直播使用你的产品;找公众号投软文;在知乎上蹭蹭大号;在微博上发段子;在LinkedIn、陌陌、脉脉、滴滴、拉勾、电线杆等一切有可能促进交易的地方撒饵钓鱼。
  不过,除非你的公司的确够壕,市场部也都精力旺盛,否则这种遍地撒网式的推广是很难有可喜的成效的,因为你违背了大学时候就学过的&&市场聚焦。
  同一个产品,在不同的渠道投放,成本与收益的比例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渠道对用户来说就意味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环境,而不同的环境就会对用户的行为产生影响(你会在厕所里吃东西吗?)
  为了简化信息,我们暂且将网络上的投放渠道分为两种:
  1.搜索型:用户主动来找你,比如百度和淘宝等
  2.社交媒体型:你去主动找用户,比如公众号和微博等
  首先,为了让大家亲眼见证二者对于同样信息的不同表现,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用百度指数和FOOADS这两个工具(ps,前者主要做搜索数据分析,而后者主要做社交媒体的数据分析),输入&王思聪&和&王健林&两个关键词。(这里之所以用名人而不是名牌,是因为各品牌在不同渠道投放的差异会影响对比结果的客观性)
  在百度指数上的情况是:
  而在FOOADS上的情况则是:
  在搜索平台上,王思聪的搜索量明显高于王健林,而在社交媒体上,王健林被提及的次数又反超了王思聪。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的结论是:大部分人对王思聪更感兴趣,但王健林身上的素材更多。
  好了,看到二者的确是有差异的,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情况下更应该投搜索广告?什么情况下更应该投社交媒体广告?
  一、缺乏关注的新产品,应该侧重于社交
  什么是缺乏关注的新产品?举个例子,之前看到过一种工艺品&&活性炭雕花。
  顾名思义,它就是将活性炭作为装饰品,可以放在家里,即美观又能吸甲醛,非常适合刚装修完的土老板。但是,这家生产商只是把它默默地挂在淘宝上,除了公司自己的产品宣传册,几乎没有在任何渠道进行推广。
  问题出在哪儿?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世界有多少人会突然脑洞大开,想到活性炭能做成装饰品并且去搜索呢?
  淘宝属于搜索型平台,是用户主动来找你,但如果用户根本不知道有这种东西,请问他该找什么?所以,对于这种缺乏关注的新产品,更好的选择是投社交型广告,比如与家居、健康有关的公众号。毕竟,搜索是按照品类进行分类,而社交是按照场景来进行分类的。
  二、消费升级的产品,应该侧重于社交
  这里首先得说一下,什么是消费升级的产品?
  二十年前的消费升级,主要是指奢侈品,而这一次的消费升级,主要是指高端品。奢侈品是用来体现身份的,而高端品是用来奖励自己享受更好生活的。
  但无论是奢侈品还是高端品,都应该把营销重点放在社交上面,奢侈品就不多说了,本身就是为了在朋友面前显摆,当然要基于社交来做,让大家都知道我的包包要两万我才会买。
  而高端品,比如Swell bottle水杯,它就强调要把普通的水杯定义成&装饰品&,让人们享受身边的美好事物。
  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它放在搜索平台,一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它的存在,二是相比于其他水杯,几百块的Swell
bottle实在是太贵了,我为什么要买一个这么贵的水杯?
  所以,更好的策略是走社交路线,让一位热爱生活的网红来展现它的美感,营造出一种热爱生活的氛围,消费者才更容易接受。就像刚才说的,搜索是按照品类进行分类,而社交除了可以按照场景分类,还可以按照人格来分类。
  当然,当这款产品被大众普遍认知和接受之后,搜索广告也是不能少,因为竞争者也变多了。
  三、高频次购买的产品,应该侧重于社交
  所谓的社会化营销,无外乎三个字&&套近乎,其实很好理解,人们天生会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感情(虽然不一定是正面的...)。
  对于高频次购买的产品,一般都有一个特点:用户往往习惯于重复购买同一款产品,比如饮料,大部分人都是长期购买固定的品牌,因为如果每次购买都要来做个选择题,那真的是太心累了。
  所以,如果你的用户正长期购买别人家的产品,一般情况下,他会很少去主动搜索第二套购买方案,这时候更需要你自己主动出击去影响他们。
  而对于低频次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则更应该走搜索路线,就比如饮料和装修吧,在百度指数上是这样:
  而在FOOADS上是这样:
  在百度搜索指数上,饮料/装修==0.1;
  而在FOOADS上,饮料/装修==0.8,高频次的饮料明显在社交媒体中的表现更好,而低频次的装修则在搜索指数上更好。
  其实,文章写到这里,聪明的你肯定已经发现了:有些产品可能同时属于缺乏关注的新产品(建议社交),但又属于低频次消费(建议搜索)的中低端产品(建议搜索),这时候该怎么选?难道是&少数服从多数&,选搜索广告?
  显然这不合理,因为除了上述产品本身的因素,还应该综合考虑产品的推广阶段(初期还是成熟期?),推广的内容(外周信息还是中心信息?),整个品类的现状(没有竞争还是竞争激烈?)等很多因素。
  并且要从这些因素中找出现阶段的&关键限制因素&,并将其列为当前应该克服的主要因素。说的有点绕,什么叫&关键限制因素&?举个例子:你要在一块地上中庄稼,为了能让庄稼长得更快更好,你买了大量的肥料和除虫剂,但是你却忘了浇水了。这时候,&关键限制因素&就是&没有水&,所以施再多的肥也没用。
  不过,由于商业本身是动态的,不同时期的&关键限制因素&不一定相同,而且有时候真的很难去判断什么才是当下的&关键限制因素&。所以,当影响因素过多,还是应该搜索和社交都去摸索和尝试。(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也不可能将每种情况都罗列出来分析一遍,只能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但是!但是!一定要做好数据监控,定期观察品牌在不同渠道的表现,并根据具体的表现来调整营销策略。相比之下,百度的数据量虽然很大,但在数据监控这方面FOOADS要好些,并且也很精准,可以两者配合起来一起用。
  再次强调:
  投搜索广告就是 你是爷,等着用户来找你!
  而社交媒体广告就是 用户是爷,要你自己去找他!
  最后,向偶像致敬!
  模仿,是为了刻意练习,也是学习的最佳途径!  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业务员难招聘,人力成本高,客户难开发,媒体空置率高,利润微薄,您还在单打独斗应付这种局面么,有没有想过抱团取暖,共度寒冬?您利用您本地优势和优良团队,整合本地广告资源。我利用我平台优势,给您输送您当地有广告需求客户,您去与客户洽谈深挖需求。总部统一整合采购媒体资源,总部负责发票和税点,最高可达70%利润分成。和每月有上万个优质客户咨询。另有广告买卖网会员项目,项目,,临过期剩余广告资源实时交易平台项目均可结合自身优势开发。线上线下结合,广告行业互联网+,一般落地服务商合作,地区独家落地服务商合作,入股式战略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可选。
  详情请垂询:010-,QQ:。
  网址:
  机会难得,稍纵即逝!
相关新闻:
声明:本站资料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供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
&&[ 15:31:13]&&[ 11:49:14]&&[ 16:03:50]&&[ 11:41:30]&&[ 09:11:27]
策划媒体广告快速导航
客户正在咨询
<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if(ld==3){ld=1;}else{ld++;}for(var i=1;i换一组
[新号段] 客户 186***4158
[河北-保定] 客户 139***2766
[河北-秦皇岛] 客户 187***5192
[河北-秦皇岛] 客户 187***5192
[新号段] 客户 186***1921
[河北-张家口] 客户 138***5687
[江苏-连云港] 客户 158***9777
[重庆] 客户 151***0767
[重庆] 客户 151***0767
[重庆] 客户 151***0767
以下广告人您可能认识
广告新闻搜索:
新媒体广告公司推荐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if(zxt==3){zxt=1;}else{zxt++;}for(var i=1;i换一组
广告新闻标签
策划媒体广告新闻热点
最新广告新闻
17:5517:3816:5714:0111:2310:3809:5509:1616:4515:18
本周热门广告新闻
7204356521431818164214871212434295204
&&&&&&&&&&&&&&
日均70万广告主来这里选购广告资源!数百万广告产品&&将广告买卖网
总机:010-
传真:010-
咨询通:400-005-0111(免长途)
与广告买卖网合作
广告买卖网&&&&京公网安备号&&
软著登字第0759953号
软著登字第0760138号
软著登字第0718756号
软著登字第0717068号
软著登字第0754253号
软著登字第0755697号
&&&&&&&&&&&&
&&&&&&&&&&&&&&旅游企业如何利用Google+增加广告点击率? | 互联网数据中心-199IT | 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199IT
199IT高端交流群已有1700+资深用户,最新行业3500+资料文档,欢迎您的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数据随身查添加微信公共帐号: i199it欢迎关注:欢迎关注:搜索广告与社交媒体广告,到底投哪个较好?
稿源:品牌圈圈
说起投广告,尤其是数字广告,大部分营销人的脑海里可能都会想起“流量”,“关键字”,“KOL”,“竞价排名”,“百度”,“公众号”等关键词。现在,不仅仅是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就连本身做营销的人也经常因选择过多而感到混乱与困惑。是啊,这么多营销策略,这么多投放渠道,究竟该怎么选?一般来说,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勤劳踏实的营销人,只要不超预算,你可能会在你能想到的任何渠道上都留下自己公司产品的足迹。比如:找百度做竞价排名;在淘宝买广告位;找明星代言;找网红在直播使用你的产品;找公众号投软文;在知乎上蹭蹭大号;在微博上发段子;在LinkedIn、陌陌、脉脉、滴滴、拉勾、电线杆等一切有可能促进交易的地方撒饵钓鱼。不过,除非你的公司的确够壕,市场部也都精力旺盛,否则这种遍地撒网式的推广是很难有可喜的成效的,因为你违背了大学时候就学过的——市场聚焦。同一个产品,在不同的渠道投放,成本与收益的比例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渠道对用户来说就意味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环境,而不同的环境就会对用户的行为产生影响(你会在厕所里吃东西吗?)为了简化信息,我们暂且将网络上的投放渠道分为两种:搜索型:用户主动来找你,比如百度和淘宝等社交媒体型:你去主动找用户,比如公众号和微博等首先,为了让大家亲眼见证二者对于同样信息的不同表现,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用百度指数和FOOADS这两个工具(ps,前者主要做搜索数据分析,而后者主要做社交媒体的数据分析),输入“王思聪”和“王健林”两个关键词。(这里之所以用名人而不是名牌,是因为各品牌在不同渠道投放的差异会影响对比结果的客观性)在百度指数上的情况是:而在FOOADS上的情况则是:在搜索平台上,王思聪的搜索量明显高于王健林,而在社交媒体上,王健林被提及的次数又反超了王思聪。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的结论是:大部分人对王思聪更感兴趣,但王健林身上的素材更多。好了,看到二者的确是有差异的,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情况下更应该投搜索广告?什么情况下更应该投社交媒体广告?一、缺乏关注的新产品,应该侧重于社交什么是缺乏关注的新产品?举个例子,之前看到过一种工艺品——活性炭雕花。顾名思义,它就是将活性炭作为装饰品,可以放在家里,即美观又能吸甲醛,非常适合刚装修完的土老板。但是,这家生产商只是把它默默地挂在淘宝上,除了公司自己的产品宣传册,几乎没有在任何渠道进行推广。问题出在哪儿?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世界有多少人会突然脑洞大开,想到活性炭能做成装饰品并且去搜索呢?淘宝属于搜索型平台,是用户主动来找你,但如果用户根本不知道有这种东西,请问他该找什么?所以,对于这种缺乏关注的新产品,更好的选择是投社交型广告,比如与家居、健康有关的公众号。毕竟,搜索是按照品类进行分类,而社交是按照场景来进行分类的。二、消费升级的产品,应该侧重于社交这里首先得说一下,什么是消费升级的产品?二十年前的消费升级,主要是指奢侈品,而这一次的消费升级,主要是指高端品。奢侈品是用来体现身份的,而高端品是用来奖励自己享受更好生活的。但无论是奢侈品还是高端品,都应该把营销重点放在社交上面,奢侈品就不多说了,本身就是为了在朋友面前显摆,当然要基于社交来做,让大家都知道我的包包要两万我才会买。而高端品,比如Swell bottle水杯,它就强调要把普通的水杯定义成“装饰品”,让人们享受身边的美好事物。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它放在搜索平台,一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它的存在,二是相比于其他水杯,几百块的Swell bottle实在是太贵了,我为什么要买一个这么贵的水杯?所以,更好的策略是走社交路线,让一位热爱生活的网红来展现它的美感,营造出一种热爱生活的氛围,消费者才更容易接受。就像刚才说的,搜索是按照品类进行分类,而社交除了可以按照场景分类,还可以按照人格来分类。当然,当这款产品被大众普遍认知和接受之后,搜索广告也是不能少,因为竞争者也变多了。三、高频次购买的产品,应该侧重于社交所谓的社会化营销,无外乎三个字——套近乎,其实很好理解,人们天生会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感情(虽然不一定是正面的…)。对于高频次购买的产品,一般都有一个特点:用户往往习惯于重复购买同一款产品,比如饮料,大部分人都是长期购买固定的品牌,因为如果每次购买都要来做个选择题,那真的是太心累了。所以,如果你的用户正长期购买别人家的产品,一般情况下,他会很少去主动搜索第二套购买方案,这时候更需要你自己主动出击去影响他们。而对于低频次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则更应该走搜索路线,就比如饮料和装修吧,在百度指数上是这样:而在FOOADS上是这样:在百度搜索指数上,饮料/装修==0.1;而在FOOADS上,饮料/装修==0.8,高频次的饮料明显在社交媒体中的表现更好,而低频次的装修则在搜索指数上更好。其实,文章写到这里,聪明的你肯定已经发现了:有些产品可能同时属于缺乏关注的新产品(建议社交),但又属于低频次消费(建议搜索)的中低端产品(建议搜索),这时候该怎么选?难道是“少数服从多数”,选搜索广告?显然这不合理,因为除了上述产品本身的因素,还应该综合考虑产品的推广阶段(初期还是成熟期?),推广的内容(外周信息还是中心信息?),整个品类的现状(没有竞争还是竞争激烈?)等很多因素。并且要从这些因素中找出现阶段的“关键限制因素”,并将其列为当前应该克服的主要因素。说的有点绕,什么叫“关键限制因素”?举个例子:你要在一块地上中庄稼,为了能让庄稼长得更快更好,你买了大量的肥料和除虫剂,但是你却忘了浇水了。这时候,“关键限制因素”就是“没有水”,所以施再多的肥也没用。不过,由于商业本身是动态的,不同时期的“关键限制因素”不一定相同,而且有时候真的很难去判断什么才是当下的“关键限制因素”。所以,当影响因素过多,还是应该搜索和社交都去摸索和尝试。(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也不可能将每种情况都罗列出来分析一遍,只能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但是!一定要做好数据监控,定期观察品牌在不同渠道的表现,并根据具体的表现来调整营销策略。相比之下,百度的数据量虽然很大,但在数据监控这方面FOOADS要好些,并且也很精准,可以两者配合起来一起用。再次强调:投搜索广告就是你是爷,等着用户来找你!而社交媒体广告就是用户是爷,要你自己去找他!最后,向偶像致敬!模仿,是为了刻意练习,也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作者:小云子来源:微信公众号【品牌圈圈】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当前位置&&|
左手社交右手搜索,广告这么投就对了
左手社交右手搜索,广告这么投就对了
  前阵子,一场&史上最大的商业大战&莫名其妙地打响了。
& 起因是这样的,微博网友@章漁大小姐 想买豆浆机,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她的选择恐惧症犯了。
& 怎么办呢?她就向万能的微博求助,发了微博说&各个都入眼,不知道选哪个&,并顺手艾特了美的、苏泊尔、九阳等几个官微。
& 没想到的是,她就这样火了。
& 目前,这条微博转发量已经超过14万,评论超过9万。而且百度、网易、京东、卫龙、海尔、滴滴等200多家蓝V都跑来搞事情了。
  厉害了我的微博,前阵子市值刚破百亿美元,没几天又搞个商业大战出来。
  ▲章渔大小姐的那条引发商业大战的微博
  今年之前,微博不断改版,用户活跃度也持续下滑,外界不断唱衰微博,甚至觉得社交媒体大势已去。
&&就连微信、朋友圈也没逃过这一劫,遭到很多人的吐槽,说它的朋友圈信息混乱、微信群意义缺失等。
& 但是作为企业经营者们,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社交营销真的不管用了吗?我认为并不是这样。
& 社交营销是基于社交关系进行的,它的本质是互动,消费者只有信任你的产品或服务后,才可能形成消费。
  而社交媒体最大的作用就是迅速聚集群众,引发大家的围观,它是基于一个或多个需求点产生的。
& 比如前几天很多姑娘都在朋友圈沦陷了,说看男票是不是真爱就看他送不送YSL,在微博上超过1000万的YSL话题也有好几个。
& 很明显,这就是YSL圣罗兰官方拉拢人心的营销手段,它先用产品相关的话题引发了众多女孩的围观。当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感兴趣了,才会去关注这个品牌。
& 之后,企业就可以通过很多潜移默化的营销行为向消费者灌输它的品牌、文化、产品或服务等信息。
& 当消费者信任你的品牌或产品后,才会买你的东西。
  可以这么说,社交营销非常适合做品牌,它可以通过系列营销让消费者对品牌或产品形成认识。
  ▲《社交网络》丨Facebook诞生,陌生人通过社交平台建立了信任
  在过去,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消费者买完你的产品,销售就结束了。
& 但是今天,用户只是单纯的购买还不够。
& 因为不论是社交媒体还是其他平台,都有很多触点,而每一个都可以影响用户最终的决策。
& 如果你的产品或服务让用户满意了,他们马上就会帮你做传播。比如推荐给朋友,写心得、晒攻略等。
& 这个时候用户就变成了你的传播者,接下来,有一部分会成为你的深度合作者,也就是这个群体中的意见领袖。
& 比如一些做母婴电商的公众号,就是意见领袖和电商进行合作,给粉丝妈妈们推荐好的产品,有了信任后,产品的重复购买率和转介绍购买都会大大增加。
  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是这样的:围观当吃瓜群众&关注幕后的品牌&成功消费&分享你的产品&成为合作者。
  其实这也是我们独创的5环经营法:引起围观&升级关注&刺激消费&让用户主动传播&深度合作。
  ▲资讯独创的5环经营法
  所以社交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它更是品牌和粉丝之间的一种连接。
& 很多人会说社交营销红利已经过了,但是我不太认同,其实只是浮在表面的红利没有了。
  你要明白,这时候消费者基于你的产品和服务更深层次的需求正在慢慢体现出来。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要问了,既然社交营销这么厉害,那还做什么搜索营销呀?
& 注意,社交平台是让你找到你想要的消费者,但搜索引擎是让有消费意图的消费者找到你。
& 百度为什么被黑了那么多次股价依然坚挺,只有一个原因:它是基于用户主动搜索的,这是用户的刚性需求。
& 社交营销是先有围观,后有消费,可搜索是用户的主动行为,是他们的硬性需求。
& 这也是为什么谷歌一直有&数据营销之王&的称号,而百度也能保持三大巨头的地位,作为搜索引擎广告的两个代表,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那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互联网广告究竟怎么投才会有效果呢?
& 其实很简单,以前的搜索引擎广告不能放掉,但大家应该选择更多的平台去投,不要把自己吊在百度着一颗树上。
& 同时也要与时俱进,采用新的营销方式,比如社群营销、新媒体营销、社会化营销、视频营销、直播营销等等。
& 过去,中小企业的薄弱点在哪呢?其实就是社交,传统企业的产品和用户之间是没有任何互动、黏性的。
为什么这些年很多互联网企业做得风生水起,就是因为它跟用户之间是有沟通、交流并且有互动的,它知道用户想要的是什么,而这个沟通交流很多时候就是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的。
& 总的来说,投广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
  让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先接触到品牌信息并引发围观和关注,产生兴趣后他们会主动搜索,这时候企业再借助搜索展示的内容来说服消费者完成最后的购买。
  所以社交和搜索两把斧头其实是相互配合的,学会了我相信你企业的一定不会差。
& 关注资讯(shanrenzixun)公众账号,了解更多新鲜话题。
请填写报名信息到底该投搜索广告,还是社交媒体广告? - 数字营销
到底该投搜索广告,还是社交媒体广告?
品牌圈圈(ID:Brand-Circle) | 小云子
说起投广告,尤其是数字广告,大部分营销人的脑海里可能都会想起“流量”,“关键字”,“KOL”,“竞价排名”,“百度”,“公众号”等关键词。现在,不仅仅是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就连本身做营销的人也经常因选择过多而感到混乱与困惑。是啊,这么多营销策略,这么多投放渠道,究竟该怎么选?一般来说,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勤劳踏实的营销人,只要不超预算,你可能会在你能想到的任何渠道上都留下自己公司产品的足迹,比如:找百度做竞价排名;在淘宝买广告位;找明星代言;找网红在直播使用你的产品;找公众号投软文;在知乎上蹭蹭大号;在微博上发段子;在LinkedIn、陌陌、脉脉、滴滴、拉勾、电线杆等一切有可能促进交易的地方撒饵钓鱼。不过,除非你的公司的确够壕,市场部也都精力旺盛,否则这种遍地撒网式的推广是很难有可喜的成效的,因为你违背了大学时候就学过的——市场聚焦。同一个产品,在不同的渠道投放,成本与收益的比例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渠道对用户来说就意味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环境,而不同的环境就会对用户的行为产生影响(你会在厕所里吃东西吗?)为了简化信息,我们暂且将网络上的投放渠道分为两种:1.搜索型:用户主动来找你,比如百度和淘宝等2.社交媒体型:你去主动找用户,比如公众号和微博等首先,为了让大家亲眼见证二者对于同样信息的不同表现,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用百度指数和FOOADS这两个工具(ps,前者主要做搜索数据分析,而后者主要做社交媒体的数据分析),输入“王思聪”和“王健林”两个关键词。(这里之所以用名人而不是名牌,是因为各品牌在不同渠道投放的差异会影响对比结果的客观性)在百度指数上的情况是: 而在FOOADS上的情况则是: 在搜索平台上,王思聪的搜索量明显高于王健林,而在社交媒体上,王健林被提及的次数又反超了王思聪。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的结论是:大部分人对王思聪更感兴趣,但王健林身上的素材更多。好了,看到二者的确是有差异的,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情况下更应该投搜索广告?什么情况下更应该投社交媒体广告?▌一、缺乏关注的新产品,应该侧重于社交什么是缺乏关注的新产品?举个例子,之前看到过一种工艺品——活性炭雕花。 顾名思义,它就是将活性炭作为装饰品,可以放在家里,即美观又能吸甲醛,非常适合刚装修完的土老板。但是,这家生产商只是把它默默地挂在淘宝上,除了公司自己的产品宣传册,几乎没有在任何渠道进行推广。&问题出在哪儿?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世界有多少人会突然脑洞大开,想到活性炭能做成装饰品并且去搜索呢?淘宝属于搜索型平台,是用户主动来找你,但如果用户根本不知道有这种东西,请问他该找什么?所以,对于这种缺乏关注的新产品,更好的选择是投社交型广告,比如与家居、健康有关的公众号。毕竟,搜索是按照品类进行分类,而社交是按照场景来进行分类的。▌二、消费升级的产品,应该侧重于社交这里首先得说一下,什么是消费升级的产品?二十年前的消费升级,主要是指奢侈品,而这一次的消费升级,主要是指高端品。奢侈品是用来体现身份的,而高端品是用来奖励自己享受更好生活的。但无论是奢侈品还是高端品,都应该把营销重点放在社交上面,奢侈品就不多说了,本身就是为了在朋友面前显摆,当然要基于社交来做,让大家都知道我的包包要两万我才会买。而高端品,比如Swell bottle水杯,它就强调要把普通的水杯定义成“装饰品”,让人们享受身边的美好事物。 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它放在搜索平台,一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它的存在,二是相比于其他水杯,几百块的Swell bottle实在是太贵了,我为什么要买一个这么贵的水杯?所以,更好的策略是走社交路线,让一位热爱生活的网红来展现它的美感,营造出一种热爱生活的氛围,消费者才更容易接受。就像刚才说的,搜索是按照品类进行分类,而社交除了可以按照场景分类,还可以按照人格来分类。当然,当这款产品被大众普遍认知和接受之后,搜索广告也是不能少,因为竞争者也变多了。▌三、高频次购买的产品,应该侧重于社交所谓的社会化营销,无外乎三个字——套近乎,其实很好理解,人们天生会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感情(虽然不一定是正面的...)。对于高频次购买的产品,一般都有一个特点:用户往往习惯于重复购买同一款产品,比如饮料,大部分人都是长期购买固定的品牌,因为如果每次购买都要来做个选择题,那真的是太心累了。所以,如果你的用户正长期购买别人家的产品,一般情况下,他会很少去主动搜索第二套购买方案,这时候更需要你自己主动出击去影响他们。而对于低频次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则更应该走搜索路线,就比如饮料和装修吧,在百度指数上是这样: &而在FOOADS上是这样: 在百度搜索指数上,饮料/装修==0.1;而在FOOADS上,饮料/装修==0.8,高频次的饮料明显在社交媒体中的表现更好,而低频次的装修则在搜索指数上更好。其实,文章写到这里,聪明的你肯定已经发现了:有些产品可能同时属于缺乏关注的新产品(建议社交),但又属于低频次消费(建议搜索)的中低端产品(建议搜索),这时候该怎么选?难道是“少数服从多数”,选搜索广告?显然这不合理,因为除了上述产品本身的因素,还应该综合考虑产品的推广阶段(初期还是成熟期?),推广的内容(外周信息还是中心信息?),整个品类的现状(没有竞争还是竞争激烈?)等很多因素。并且要从这些因素中找出现阶段的“关键限制因素”,并将其列为当前应该克服的主要因素。说的有点绕,什么叫“关键限制因素”?举个例子:你要在一块地上中庄稼,为了能让庄稼长得更快更好,你买了大量的肥料和除虫剂,但是你却忘了浇水了。这时候,“关键限制因素”就是“没有水”,所以施再多的肥也没用。 不过,由于商业本身是动态的,不同时期的“关键限制因素”不一定相同,而且有时候真的很难去判断什么才是当下的“关键限制因素”。所以,当影响因素过多,还是应该搜索和社交都去摸索和尝试。(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也不可能将每种情况都罗列出来分析一遍,只能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但是!一定要做好数据监控,定期观察品牌在不同渠道的表现,并根据具体的表现来调整营销策略。相比之下,百度的数据量虽然很大,但在数据监控这方面FOOADS要好些,并且也很精准,可以两者配合起来一起用。——完——市场部网专栏作家:小云子,在营销路上不断爬行的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品牌圈圈(ID: Brand-Circle );本文由作者原创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已点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交媒体广告的优缺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