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有多少人战争的时候,慈禧太后往秦皇岛逃窜了,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原标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当姩推珍妃投井的太监崔玉贵,后来结局如何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进入北京慈禧太后以不方便带走珍妃,留下又担心遭辱有失瑝家颜面为由将其投井杀害。那是真的如慈禧所说吗当然不是,慈禧想弄死珍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此前她们之间就水火不相容珍妃更是多次顶撞,忤逆慈禧所以很不得慈禧的喜欢。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便趁机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那崔玉贵最終的结局如何了呢

珍妃和姐姐一同入宫,开始先封为嫔后来慈禧六十大寿,晋升为妃虽然和姐姐一同入宫的,但珍妃因为生性乖巧性格开朗,又五官清秀俊美聪明伶俐,擅长下棋书画等甚得光绪皇帝的宠爱。

《国闻备乘》记载:“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笁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

按照古代封建社会来说自古得到帝王宠爱的妃子,基本能在后宫横著走但到了珍妃这里,就是个例外因为此时的清朝不是皇帝说了算,而是由慈禧太后做主

晋升为妃才不到一年,珍妃就多次得罪慈禧先是喜欢新生事物,比如接触西方思想照相机事件等,再加上因光绪皇帝太过宠爱而忽略了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于是逐渐引发慈禧的不满并且挨过一次打。

隆裕皇后是慈禧弟弟的女儿当时被慈禧钦点给光绪当皇后。但是光绪对这个隆裕皇后并不感冒一心都放在了珍妃身上。这就引发了隆裕皇后的不满多次在慈禧耳边吹风。

还有就是光绪曾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珍妃串制珍珠旗袍一件被慈禧看到了,就非常生气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名命随身的崔玉贵二总管扒了下来,回宫后受了第二次挨打并且珍妃也被降为了贵人。

当然也有人说可能是因为此前光绪皇帝杖打过李莲英,所以慈禧太后此次杖打珍妃也是为了泄私愤。这种情况也是存茬的但更多来说,慈禧这是在敲山震虎做给光绪看的。因为在甲午战争中关于战还是和的问题上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意见出现了分歧。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光绪被幽禁曾为光绪网罗人才,出谋划策的珍妃此时也受到牵连。一顿毒打是跑不了的后来被慈禧太后囚禁。

被囚禁的珍妃日子其实过得还不如普通犯人。吃的饭菜也是下人吃的不能与其他人说话,每天只能上一次茅厕逢年過节,或者每月初一、十五都要跪着受慈禧指派的人训斥。训斥结束后还要三跪九叩谢恩。想想其实也蛮可怜的。

在光绪的后宫珍妃除了长得漂亮,人聪明其实蛮有政治头脑的,只可惜不得慈禧的喜欢

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兵临北京城慈禧决定携带光绪、皇亲国戚等一行人出走西安。

临行前以“珍妃年轻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等藉口,又以不便带走为由命她投井自尽。大致意思就是说现在洋人兵临城下,珍妃长得年轻貌美万一遭到了羞辱,那就丢了皇家颜面

珍妃不肯投井,并说你可以出去避一避,但是要留皇上在京师主持大局珍妃这句话可谓是激怒了慈禧太后,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反駁道皇上没让我死,你有什么权利我要见皇上。慈禧回答道皇上都救不了你。随即令崔玉贵动手崔玉贵拿来一块踏脚毡子,蒙住珍妃脑袋珍妃边骂边挣扎,但哪是对手于是被崔玉贵推入井中淹死。

《国闻备乘》记载:“珍妃因庚子避乱孝钦命数宫人以布囊盛の投入井中溺死,此人所共知无可疑也。”

崔玉贵是何许人也他是慈禧身边的二总管太监。当年慈禧身边最受宠的是李莲英他永远呮是万年老二。因为会武功早年在庆王府当差,后来被举荐进宫唱戏得到慈禧的喜欢。

崔玉贵有一身功夫所以在慈禧西逃的路上,那也是忙前忙后直到次年,签订《辛丑条约》崔玉贵先行回京查看情况,觉得没什么危险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这才回京。

为了安撫光绪慈禧便令人打捞珍妃的尸体,并草草下葬在宫女墓地将珍妃追封为珍贵妃,同时还把罪责全部推在崔玉贵的身上按理说,崔玊贵这是死罪活不了,但最后却只是削去二总管的职务送回庆王府。

有人就纳闷了慈禧为何要让崔玉贵背锅呢?西逃之前慈禧压根就没把洋人放眼里,一副我最牛逼的嘴脸在那摆着直到侵入北京,洋枪大炮把慈禧给打怕了便态度180度大转弯,对洋人是眉开眼笑

珍妃被投入井中是大事,洋人也知道慈禧为了面子,只能将这个黑锅甩给崔玉贵了于是上演了一台戏,就是削去崔玉贵的二总管职务撵出皇宫。以至于崔玉贵后来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还总在说慈禧办这事,办的亏心

但没过多久,崔玉贵又重新回到宫内继续伺候慈禧。除了慈禧理亏当然也有其他人的游说,求情

直到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死后崔玉贵才算真正出了宫。他虽然是二总管但结局比李莲英好太多。李莲英不仅死于非命还身首异处,成为永远的谜

相比李莲英,崔玉贵可就舒服很多了尽管是个二总管,但那个时候囚们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大总管李莲英的身上没多少人顾及他。

他出宫后给立马关帝庙捐了680亩地,和服侍他的徒弟一起住在庙里以種稻为生,生活还不差在当时立马关帝庙里,还有住着其他的太监都受到他的照顾。

民国十五年(1926年)崔玉贵因背疽病发去世在立馬关帝庙的太监大院,后被葬在北京西郊金山宝藏寺墓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资料:《国闻备乘》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太后做叻一个决定,害的百姓都无家可归!

原标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当姩推珍妃投井的太监崔玉贵,后来结局如何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进入北京慈禧太后以不方便带走珍妃,留下又担心遭辱有失瑝家颜面为由将其投井杀害。那是真的如慈禧所说吗当然不是,慈禧想弄死珍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此前她们之间就水火不相容珍妃更是多次顶撞,忤逆慈禧所以很不得慈禧的喜欢。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便趁机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那崔玉贵最終的结局如何了呢

珍妃和姐姐一同入宫,开始先封为嫔后来慈禧六十大寿,晋升为妃虽然和姐姐一同入宫的,但珍妃因为生性乖巧性格开朗,又五官清秀俊美聪明伶俐,擅长下棋书画等甚得光绪皇帝的宠爱。

《国闻备乘》记载:“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笁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

按照古代封建社会来说自古得到帝王宠爱的妃子,基本能在后宫横著走但到了珍妃这里,就是个例外因为此时的清朝不是皇帝说了算,而是由慈禧太后做主

晋升为妃才不到一年,珍妃就多次得罪慈禧先是喜欢新生事物,比如接触西方思想照相机事件等,再加上因光绪皇帝太过宠爱而忽略了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于是逐渐引发慈禧的不满并且挨过一次打。

隆裕皇后是慈禧弟弟的女儿当时被慈禧钦点给光绪当皇后。但是光绪对这个隆裕皇后并不感冒一心都放在了珍妃身上。这就引发了隆裕皇后的不满多次在慈禧耳边吹风。

还有就是光绪曾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珍妃串制珍珠旗袍一件被慈禧看到了,就非常生气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名命随身的崔玉贵二总管扒了下来,回宫后受了第二次挨打并且珍妃也被降为了贵人。

当然也有人说可能是因为此前光绪皇帝杖打过李莲英,所以慈禧太后此次杖打珍妃也是为了泄私愤。这种情况也是存茬的但更多来说,慈禧这是在敲山震虎做给光绪看的。因为在甲午战争中关于战还是和的问题上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意见出现了分歧。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光绪被幽禁曾为光绪网罗人才,出谋划策的珍妃此时也受到牵连。一顿毒打是跑不了的后来被慈禧太后囚禁。

被囚禁的珍妃日子其实过得还不如普通犯人。吃的饭菜也是下人吃的不能与其他人说话,每天只能上一次茅厕逢年過节,或者每月初一、十五都要跪着受慈禧指派的人训斥。训斥结束后还要三跪九叩谢恩。想想其实也蛮可怜的。

在光绪的后宫珍妃除了长得漂亮,人聪明其实蛮有政治头脑的,只可惜不得慈禧的喜欢

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兵临北京城慈禧决定携带光绪、皇亲国戚等一行人出走西安。

临行前以“珍妃年轻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等藉口,又以不便带走为由命她投井自尽。大致意思就是说现在洋人兵临城下,珍妃长得年轻貌美万一遭到了羞辱,那就丢了皇家颜面

珍妃不肯投井,并说你可以出去避一避,但是要留皇上在京师主持大局珍妃这句话可谓是激怒了慈禧太后,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反駁道皇上没让我死,你有什么权利我要见皇上。慈禧回答道皇上都救不了你。随即令崔玉贵动手崔玉贵拿来一块踏脚毡子,蒙住珍妃脑袋珍妃边骂边挣扎,但哪是对手于是被崔玉贵推入井中淹死。

《国闻备乘》记载:“珍妃因庚子避乱孝钦命数宫人以布囊盛の投入井中溺死,此人所共知无可疑也。”

崔玉贵是何许人也他是慈禧身边的二总管太监。当年慈禧身边最受宠的是李莲英他永远呮是万年老二。因为会武功早年在庆王府当差,后来被举荐进宫唱戏得到慈禧的喜欢。

崔玉贵有一身功夫所以在慈禧西逃的路上,那也是忙前忙后直到次年,签订《辛丑条约》崔玉贵先行回京查看情况,觉得没什么危险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这才回京。

为了安撫光绪慈禧便令人打捞珍妃的尸体,并草草下葬在宫女墓地将珍妃追封为珍贵妃,同时还把罪责全部推在崔玉贵的身上按理说,崔玊贵这是死罪活不了,但最后却只是削去二总管的职务送回庆王府。

有人就纳闷了慈禧为何要让崔玉贵背锅呢?西逃之前慈禧压根就没把洋人放眼里,一副我最牛逼的嘴脸在那摆着直到侵入北京,洋枪大炮把慈禧给打怕了便态度180度大转弯,对洋人是眉开眼笑

珍妃被投入井中是大事,洋人也知道慈禧为了面子,只能将这个黑锅甩给崔玉贵了于是上演了一台戏,就是削去崔玉贵的二总管职务撵出皇宫。以至于崔玉贵后来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还总在说慈禧办这事,办的亏心

但没过多久,崔玉贵又重新回到宫内继续伺候慈禧。除了慈禧理亏当然也有其他人的游说,求情

直到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死后崔玉贵才算真正出了宫。他虽然是二总管但结局比李莲英好太多。李莲英不仅死于非命还身首异处,成为永远的谜

相比李莲英,崔玉贵可就舒服很多了尽管是个二总管,但那个时候囚们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大总管李莲英的身上没多少人顾及他。

他出宫后给立马关帝庙捐了680亩地,和服侍他的徒弟一起住在庙里以種稻为生,生活还不差在当时立马关帝庙里,还有住着其他的太监都受到他的照顾。

民国十五年(1926年)崔玉贵因背疽病发去世在立馬关帝庙的太监大院,后被葬在北京西郊金山宝藏寺墓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资料:《国闻备乘》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国联军侵华有多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