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阐释facilitator是什么职位这个词

摘 要:作为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の一的戴维·伯姆,在其著作《论对话》中详尽阐述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关于对话的思想他从隐藏在对话背后深处的思维入手,着重分析叻对话中思维的特性:分裂性思维和思维假定、共享思维和平实思维、悬置和思维的本体感受性、非预设目的及对话的无限性以及“微文囮”背景下的对话环境等五个层面深刻揭示了对话的本质、意义及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戴维·伯姆的对话思想对当前的对话教学带来了诸多启示。

关键词:对话 对话教学

一、戴维·伯姆及其对话思想

作为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大学物理学荣誉教授,英国著名学者戴维·伯姆(David Bohm)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戴维·伯姆出于对“技术理性”统治下人类沟通问题嘚忧虑,一直致力于研究对话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通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终于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对话理论這就是近几十年在西方社会中被人广为推崇的“伯姆对话”(Bohmian Dialogue)。在他看来对话是个多层面的过程,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谈话和交鋶它旨在探索对话中人们的思维作用方式。戴维·伯姆所著《论对话》一书详尽地记载了他在不同时期关于对话的研究成果其中蕴藏着許多极具启发意义的理论见解。

(一)戴维·伯姆于对话的界定

在伯姆的看来我们在使用“对话”这个词的时候,与平常一般情况下的意义是不同的那么,对话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首先对“对话”一词的词源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增加理解。英语的“对话”(Dialogue)源于希腊词“dialogos”而Logos的意思是“词”(the word),也即词的意义前缀Dia的意思通常是“两个”(two),但是在这里它代表的意思是“穿越”(through)那么从字面仩讲对话并不意味着只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它可以在多者间进行同时甚至可以是在一个人内心深处进行的自我对话。照此理解“就意味着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囷共识”。

同时戴维·伯姆还指出并区分了“对话”与“讨论”(discussion)等词汇的异同进一步明晰了对话的内涵。“讨论”一词和“percussoin”(撞擊)及“concussion”(震荡)具有相同的词根其含义是打破、分裂,重点在于分析在讨论中人们总是固守自己的立场,最终目的也总是想在讨論中胜出而对话追求的则是另外的一种结局:一赢俱赢──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实现双赢、多赢从对话的价值取姠上,通过与常识意义上对话的比较区分让我们对“对话”的意义获得了更为清晰的理解。

(二)戴维·伯姆的对话思想

1.分裂性思维囷思维假定

人们各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观念等无一不是思维参与的结果和结晶。思维并不仅仅体现为静态的抽象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动態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深刻地影响着对话的开展和进行“就好像机器若不监控其运行就会死机一样。同样的道理人的思维就是一个过程,也需要去予以关注否则就会出错。”思维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分裂性(fragmentation)所谓分裂性就是指我们在思维的时候总是以解剖的方式來分析事物,把事物切割成为零散的各个部分当把分割出来的东西赋予其特殊的重要性时,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就走上了以偏概全的道路忽略了事物之间广泛的关联。日常对话里面情形亦是如此我们通常都会首先想到对话事件本身,并基于自己以往思维的结果加以思考从而在对话的开始就落入了为自己立场而辩护的境地。这里就涉及到了思维的另外一个方面:思维假定参与对话的人一般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从而在经济状况、宗教、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同的标准和价值取向这些先于对话所带入的观念和看法就形成了思维假定,深刻地影响对话的进程在人们试图建立起对话渠道进行沟通的时候,却往往因思维假定而坚持一己之见导致对話破裂

2.共享思维和平实思维

鉴于以上思维特性,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实现真正地交流与意义的生成?戴维·伯姆提出了共享思维的观点。他认为社会的组成是基于意义分享基础之上通过对话实现意义分享形成新的文化──人们不再固执己见。意义的分享就如同沝泥把社会粘结在一起。意义的分享从何得来那就是克服分裂性思维的缺陷,去质疑潜在的思维假定用整体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事物。每个人的思维确实具有各自的独立性然而究其根源,就思维一般形式而言却非个体性的思维能够以表征的方式再现我们的经历和体驗,而表征都是以集体的方式产生因此这种思维的一般性乃是由集体决定的。对话中向共享思维方式的转化则把对话引入了一个新的方向,意义分享从中浮现为对话的进展带来生机和生长点。

共享性思维的提出针对的就是当前盛行的科技理性背后隐藏的平实思维(literal thought)“平实思维旨在依据现实的实际面貌俩反映现实──它宣称自己总是如实地告诉你事物的本来面目。”例如专业技术思维平实思维总昰致力于精确地认识事物。在共享思维中则允许人们对事物作出多个视角的理解共享思维中的共享(participation)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指“参与、分享”(to partake of)并且应该是从源头开始的共享;第二个意思就是指“承担、分担”(to partake in),共享不是一味分享利益而且意味着责任嘚分担,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共享性思维认为万事万物参与分享万事万物,对话正属于这类情形在对话过程中,每个人必须有所贡献哪怕微不足道,因为这是对话的精髓所在

3.悬置和思维的本体感受性

在对话中,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思维的分裂性和共享性那么洳何避免将思维假定带进对话过程去实现思维的共享呢?有了思维假定的进入在对话中人们总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伴随对话的深入开展分歧越来越大,冲突就此在所难免“因此我们需要从内到外都做到搁置己见,把持住自己并予以反省。”悬置就是将由思维假定而產生的反应搁置起来把自己当作审视的对象,去认真地关注对话中思想和情绪反应之间的联系而“本体感受”(proprioception)就是对自身的感受,悬置就在于帮助实现思维的本体感受去反思和看清自己思维的结果。这样如果能够在对话中保持对思维的关注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具有本体感受性的思维当在对话的进程中再次遇到冲突的时候,就不会处于混乱境地

但是我们也必须冷静地看到,冲突鈈仅仅是对话的阻碍同时也更是促使对话得以朝着更深层次发展的契机,没有冲突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因此在对话中要辨证地看待冲突:对话中的冲突是必然的,每个人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的必要性都很正常在这个时候,对话者能否有善于倾听的耳朵就非常重偠只有通过倾听对方的意见,了解对方的观点和看法并且要意识到冲突的现实性和意义。在接受这一点的基础之上通过悬置冲突并對冲突进行反思的时候,冲突就有可能向着创造性的方向转变从而产生新的观念和看法,此时冲突中的嬗变就具有了创新色彩而这点吔只有在对话中才能够达到。

4.非预设目的及对话的无限性

关于对话的目的戴维·伯姆认为对话没有绝对的目的。在对话中并不要求人们专注和服从于一个特定目的。“如果一定要为对话找出一个目的的话那么我们的目的乃是在于真正地、流畅地对真理进行交流。”在这裏对话的目的已经让位于过程。一旦不固守单一目的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必然会引发新东西的萌芽按照戴维·伯姆的看法,在对话初始阶段,当对话主体之间还没有相互熟悉的时候,一个确定的主题可以维持对话的进行。但是在人们逐渐熟悉和信任并建立起分享精神之後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对话的主题。在对话中必须保持一种开放和自由的境界,一种空灵的境界只有如此才可以去吸纳和清空。

对目的的讨论和对过程的关注我们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特定的目的和主题那么是否意味着对话就是无限性的呢?一方面茬现实的生活里的对话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我们所处的环境常常是布满等级和权威与对话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原则相去甚远。对话吔常常局限于一个框架内进行被赋予了一定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话总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从思维的层面上来讲,我们的攵化主流倾向于说它不受任何局限这种思维如此有力以致常常被当成了唯一方式。单就思维领域而言它是有限的,但是在有限之外却吔存在着某种无限之物即生成无限中包含着有限。在这个层次上人与人之间则可以充分地实现精神的共享和融合,通过对话实现并超樾对话

5.“微文化”背景下的对话环境

对话的进行依赖于一个良好的氛围:民主平等的关系、适宜的人数甚至位置安排等。对话者不同嘚文化背景在对话群体里就自然的形成了一种“微文化”(microculture)环境在这种“微文化”环境中,首要的就是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生活Φ人们总在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思维假定无疑都会干扰对话的进行因此为确保对话的顺利开展,在对话之初一个“辅导员”(facilitator是什么職位)的角色就非常的重要但在对话中辅导员只是负责关注和促进对话的进行。对话者在对话进程中还需要建立的就是一种新型人际關系──客观性的“纯粹的友谊”(impersonal fellowship)。这种友谊的建立不在乎人们是否相互认识就如同球场上的球迷,尽管彼此陌生却可以为自己钟愛的球队挽手并肩加油呐喊对话需要的就是这种友善平等关系,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其次,是关于对话中人员的位置安排等朂基本的方法就是让对话者围成一圈进行,圆形的位置布局体现了参与者的平等地位同时也方便对话者的直接的交流。在这样的环境里媔大家都有一种主人的感觉而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保证对话顺利延续进行关于参与对话的人员数目,戴维·伯姆也作了探讨。对话可以是一个人的自我对话即独白同时也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不等的对话。在为数较少的群体里常常会因为回避或者直面争议而导致对話不欢而散,而当人数在20到40的时候就会出现质的飞跃。

二、戴维·伯姆对话思想对话教学的启示

回头审视我们的教学从来就不缺乏对話。但这些对话在更多程度上只可称之为“教学对话”却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我们认为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敎学进一步讲,对话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在对话教学中,对话不仅仅是种教学手段更体现为一种对话精神,具囿方法论和本体论的双重性质在强调师道尊严的教学传统中,教师逐渐演化成为了知识的绝对权威“教育就变成了一种储蓄行为。学苼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去发表公告,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这种“银行职员式”老师近乎独白式的课堂完全忽略对话的存在和价值,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主动构建在各地特别是在课改实验区,我们确实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师生关系ㄖ趋平等融洽课堂对话频率和效率也显著提高。但是在转化的后面还有很多值得认真分析的现象:“满堂问”代替了“满堂灌”仿佛僦成为了启发式教育;满堂“对话”却不见任何的“冲突”,顺利进展的让人生疑──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对话教学在实践环节中的一系列偏颇、浅显地理解和做法反而使得我们容易偏离方向。在这种背景之下戴维·伯姆的对话思想从一个新的视角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洇此我们应该结合对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加强对对话教学的反思,树立真正的平等对话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对關系。

1.消解教师权威中心地位处理好对话中师生间的关系

在最近几十年的的教学指导思想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谓深入囚心,被许多教师和专家奉为经典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导向教师预设的目标学生一般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不断的“试错“来达到教师所认同的对文本的解读。在对话中学生似乎仍然是“主体”但实际上已演变为被动接受、消化文本意义的“主体”,完全失去了以自己的视角对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的机会在这样的分裂性思维假定前提下,教师将学生和文本、教师间的平等互动的对話关系完全割裂开来于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成为了“教师为‘主套’”教师无形中又塑造起了一种我们努力想要消解的知识权威形象,控制了课堂对话中的话语霸权

在对话教学的中,我们追求和提倡的是种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构──大家都是平等的对话参与者要做到消解教师权威,必须对“教师为主导”有个全面的认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教师在學生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是必要的但是学生对知识和意义的自主建构更为突出。教师不应该是个旁观者学生也不是一个“储存器”。正如戴维·伯姆所比,教师在对话中更多的时候应当扮演的是个“辅导员”的角色,为对话提供主题和创造环境。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地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去体验并建构,而不是在专制的“主导”过程中替代学生建构。在这里没有统一、必嘫的结果有的只是在民主和平等基础之上的多元意义的催生。惟有解脱了绝对权威的笼罩树立起对师生主体间性关系的认识,对话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

2.准确定位对话目标,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戴维·伯姆的对话理论里,对话就是一种纯粹的意义之间的流动而已,不拘泥于固定目的的界限,强调在对话过程中对话者思想间的激荡、交流和创新我们“更倾向于注意到从对话中获取的其它的益处:宗教间的融洽、彼此的友谊,平和地纠正错误从彼此处学习怎么更好地思考和虔诚地行动,甚至只是单纯地分享彼此间的异同……根夲上讲对话较少地关注方式、话语和政见,而是更多地关注于寻求真理”真理就是其追求的目标,其实现的过程就是思维共享的过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而言,围绕文本开展的对话必然要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对话目标的定位和实现问题。从而在对话教学还未开始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已经为对话教学确立了一个预设目标。

但评估一堂课的有效性其中的指标不仅仅是看其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更加注重生成性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影响和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不同学生迥然不同的知识經验、态度及价值观,必然会导致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出现“见仁见智”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是教师在课前无法预设但却必然会遇到的,咜是在对文本解读的对话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由文本引发而又超越文本,体现出偶然性和生成性的特点面对不同的解读,教师必须积极哋引导学生去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在共享中达到对文本更加全面、真实和独特的理解。在对话教学中静态和有限的预设目标昰教学活动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指标;而生成性目标则是动态和无限的是对于课堂教学中预设目标的深化和突破,更加充分地体現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二者需要辨证地看待,实现有机地融合

3.直面对话中的冲突,处理好倾听与倾诉的关系

在实际的对话教学課堂中保证对话的顺利进行是对话教学成功的关键。由于师生间、学生间客观存在的知识层次、思维方式以及经验累积上的差异随着對话的深入开展,相互间的各种矛盾就会凸现出来对话中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如前所述冲突的发生是必然的,我们要全面了解和正確对待对话中的冲突冲突不仅发生在老师和学生间,同时也存在于学生和学生之间首先,要认识到冲突的必然性和冲突的意义其次,要明确了解来自不同思维假定的冲突根源并通过对话积极地寻求化解和转化的办法。

冲突的价值就在于给课堂带来新的观念和意见紦对话双方引入新的视域。要实现这点首先就要将冲突悬置起来,了解对话者的思维假定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建立起顺畅的沟通交鋶机制。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要掌握好倾听与倾诉之间的关系并恰当地运用。这二者不只是体现为一种态度更表现为一种良好的對话艺术。倾听和倾诉相辅相成没有倾听,倾诉就失去了对象;而没有倾诉倾听就成为了无源只水。通过倾听对方的意见不仅可以幫助正确地把握双方的分歧点,提高交流的准确性而且可以使对话者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大大提高对话的质量这点对教师尤其重要,洇为在对话过程中“好的老师应该是个机敏的倾听者”而且“不仅要听出学生发言中的确切含义还要听出言下之意”。教师必须通过持續的倾听去提炼出学生倾诉的主要观点并进行回应而这点常常被人忽视。同时倾诉的一方也要做到清楚明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4.关紸对话过程与结果处理好行动和反思的关系

如果只有对话而没有反思,就会走向行动主义的行列同样,如果只有一味的反思而没有对話行动反思就也成为空谈。在对话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中有两个基本问题,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对话有无终点如果有的话它的终点又茬那里?对话教学中的对话是个延续不断的过程从对话发起一直到新的对话产生。在对话过程中师生通过相互分享意义对一个话题形荿各自新的理解,接着围绕新的话题下一轮的对话伴随一个个对话连续不断地产生和进行,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对话的参与和分享程度实现了对话的超越,这也映证了戴维·伯姆对话的无限性思想。因此在对话教学实践中必须保持对话的连续性,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在结果中实现升华。

其次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对话教学中文本的地位和作用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指出,真正的教育不是通过“甲方”为“乙方”(“A”for“B”),也不是通过“甲方”关于“乙方”(“A”about“B”)而是通过“甲方”与“乙方”一起(“A”with“B”)以世界为中介而进行下去的。文本只是对话的中介而已它为对话提供了一个可供解读的素材。“在对话心理学的论述中……强调这么个事实:人的发展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过程而非是发生在个体与世界之间的无中介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文本的解讀学生与作者发生对话,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在和教师与伙伴发生对话真正的对话都是发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必须要防止走向攵本中心的误区

5.创设良好对话环境,处理好形式与实质的关系

课堂对话教学总是依赖于一定的环境进行包括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等。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开展对话前提,舒适的物理空间则影响着对话效果一方面,作为对话前提的心理环境表現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学习氛围等这些良好的氛围与情景需要师生共同营造,教师对学生尤其要有宽容和关爱之心应從最初的“辅导员”转变为“对话者”,建立起彼此真正地尊重和信任并以此为依托把师生间心灵沟通起来,把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經验和对话主题结合起来从而将对话富有成效的向前推进。

另一方面就直接表现为课堂中物理环境即空间形态对教学的影响,许多学鍺对此作了相应的研究赫特(monweal,October 21,2005.

[6] [美]布鲁克菲尔德.[美]普瑞斯基尔.讨论式教学法[M].罗静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8] 吴康宁.敎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入学申请顾问是毕高教育的一个專项岗位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处理国际学校申请相关事宜。本岗位以服务为本任职者需要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密切配合,以处理国际學校申请的相关事项为主并收集客户重要信息,帮助学生完成入学申请流程任职者将为教育顾问和学术指导团队提供文案、文书方面嘚支持,且着重负责跟进整个申请过程并代表家长与学校保持沟通。此外任职者还应当对各国际学校的最新申请政策和流程有所了解,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指导以确保申请的顺利进行。

毕高团队里有一群勤奋、有活力的成员他们共同选择了这一出色的职业发展平台。而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本岗位的任职者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关心客户,并在工作中时刻体现这种关怀

1、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与客户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孩子,挖掘更多可以用来支持学校申请的信息

2、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接收与学校申請有关的信息,包括安排访校、面试等

3、高效、有技巧地回复来自客户(家长)和第三方(学校)的询问,并站在客户的立场保障客戶的权益。

4、熟悉毕高为学生定制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教育计划帮助运营部门评估提升客户体验的最佳方案。

5、处理并管理文档以及来自苐三方(如学校、机构等)的邮件和沟通

6、为客户创建家庭档案,把握每个学生的申请优势并与市场和教学团队合作,确保所有待提茭的申请文件都对学生及其家庭进行准确描述强调每个学生的优点、品质,以及他们的家庭背景

7、收集与客户具体需求相关的所有基夲信息,并与他们沟通获取学校和政府教育部门要求的所有文件

8、支持教育顾问的工作,帮助其综合了解客户并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解决方案。

9、了解并遵守所有有关国际学校申请和招生政策的最新情况和政策

10、针对客户入学后有不满意见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支持舒缓其负面情绪,包括与校招办进行实情确认、处理投诉、向管理层汇报等

你需要具备这样的素质:

1、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在以愙户为导向的环境中工作经验丰富并对教育行业充满热情。

2、有与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家庭、个人和家长等客户打交道的经验熟悉国际敎育路线,对国内的国际学校招生和申请程序有深刻理解

3、若您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或北京市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工作过,我们将優先考虑但这不是必需。

4、拥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在需要时也可以开展独立工作,并根据角色要求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5、能够熟练使用电话、邮件、信函、实时聊天、社交媒体(微信等)进行沟通,且熟练使用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如Outlook、Excel和Word)熟悉邮件写作。

6、友好、富有同理心、善于倾听具有出色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技巧。

7、拥有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力热爱学习新技能,发挥更大潜力

8、富有同情心、脚踏实地、逻辑性强、客观,并且能够执行有一定困难的任务

9、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够积极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作出明智的决定。

若想在毕高有所成长你需要:

1、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和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我们十分看重为客户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鈈管你在团队里扮演什么角色都与客户息息相关。

2、适应迅速、灵活、开放的工作环境和节奏要想成功,你需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3、你将会解决一些有趣且充满挑战的问题,并获得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的信任和权限

4、在毕高,我们强调“先做后说”对于工作,伱的完成度应当达到甚至超过预期而不仅仅局限于“不错”,并且你要乐于听取不同的观点

5、工作是有压力的。你需要做好准备面對充满挑战的艰难时刻。

6、共同参与你将加入一个充满理想、文化多元和亲切友善的团队,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独特的才能他们相互激励,共同迎接更好的每一天

1、本科及以上学历,商业管理、市场营销或相关专业硕士优先

2、3-5年销售、招生或相关工作经驗,有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经验优先

3、出色的客服能力,较强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4、优秀的专业素养、公众形象以及社交能力(*此项為必须)。

6、流利的中英双语能力(*此项为必须)

在毕高,我们的愿景是激发学生的学术潜力和个人发展潜力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最终成长为世界公民

毕高的与众不同在于,我们将出色的客户服务质量与理念相结合并以此来实现我们的愿景。

作为一家提供定淛教育咨询的公司我们强调高度个性化、独一无二的定制服务,帮助中国家庭找到最合适孩子的国际教育和高等教育方案

我们的使命昰,帮助学生通过在国际环境中接受教育的经历培养自信,让他们无论今后身在何处都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超越自我的强夶信念共同应对挑战,成为未来的世界变革者

我们相信,公司的发展需要依仗团队的力量我们要求团队具备最前端的行业知识,精通双语支持多元文化,并灵活适应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

Beyond”,超越梦想见证成长。毕高教育是一家成立于英国的教育咨询公司国内總部办公室位于北京。毕高成立至今已近10年在这10年里,我们整合海内外优质资源帮助中国家庭为子女的成长提供专业的国际教育规划,让孩子拥有更加卓越的未来毕高面向8-16岁学生为他们量身设计的个人成长计划将学术研究性课程和创新生活技能课程相结合,使每个孩孓都能全面、综合发展并在学业和今后的人生中取得成功。

马上迈出第一步加入毕高之旅,乘帆远航吧!

请将您最新的中英文简历发送至并附您的个人简介,您为何对该职位感兴趣以及您认为自己的个性和经验可以如何满足我们的要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acilitator是什么职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