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蠡身上汲取的从历史中汲取经验

历史故事中蕴含的管理哲学_新闻_电子报_惠州_惠州日报_东江时报_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历史故事中蕴含的管理哲学
《中国管理往事》以历史故事为蓝本,剖析古人成功秘诀
长久以来,管理学似乎成了西方专利,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社会管理,都似乎成了欧美专家学者们的专长领域。“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欧美管理学率先发展了一步,便似乎要永远成为我们的标杆和榜样。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早就被外国人发现,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必读书目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集结5000年精髓的中华传统智慧,其实早就对管理究竟是什么、如何管理、管理之最终目标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段俊平先生的 《中国管理往事》一书以历史故事为蓝本,融汇中西管理学理论精华于一体,为我们转换崭新的分析视角,从管理学角度来评判古人之所以有所成就的因果,将一切娓娓道来,无论读者有无管理学基础,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
范蠡3次将财富分给亲友和贫苦百姓,又重新创业
我读《中国管理往事》,印象最深刻的是段先生在全书所有故事中不断强调的:当代中国企业已然融入全球竞争,现代社会要求我们辩证处理中西方管理制度的不同,取长补短,有效地创造短期效益和长期价值,最终铸造企业文化,坚守自身信念,成就真正的中国化管理。
书中故事我最喜欢 “财神爷范蠡的财富观”,范蠡达成政治上的抱负后全身而退,弃政从商,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陶朱公”,可以说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后人的角度看范蠡的发家之路,似乎十分简单,算是一个“老好人”最终好人有好报的故事。范蠡一生中3次将自己所有的财富分给亲友和贫苦百姓,随后重新创业,并在创业过程中坚持对合作者谦和礼让,对待雇工慷慨大方,遇到灾年减产,他就减免地租,同时开粥厂赈济灾民。在年初,他和一些农民、商人签订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约价格。这种种行为看上去都很“傻”,却始终秉承诚信与仁义,范蠡一直是一个问心无愧的商人,这才是范蠡成就管理事业的根本。最终他也得到了自己应得的,每次创业都成功又顺遂,人们佩服他高超的商业手腕和杰出的经营能力。从此陶朱公成为称赞一位商人经营有道的褒义词,这就是中国古人的管理智慧与经营原则。正因为范蠡讲诚信、信奉仁义,人们也对他付出极大的信任,当他遇到困境时,每个人都愿意伸出援手,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此得道多助,这样的管理者怎会不成功呢?
管理的至高境界,是让人感觉不到管理存在却又事事有规范
说到底,管理的至高境界是让人感觉不到管理存在,却又事事有规范,如同本书,虽是管理书籍,却让人感觉不到说教意味。没有简单的灌输,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哲学理念。
因此,我们从西方管理学理论中汲取精华的同时,更要回头关注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变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智慧,这样才能不辜负我们炎黄子孙传承的血脉与文化,真正成就属于中国的管理学派。(王灵翊 如 黛)
相关阅读:
已有条评论范蠡隐居江湖,却在经商上干出了名堂,成了商圣!
范蠡隐居江湖,却在经商上干出了名堂,成了商圣!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好多人都希望能财务自由。那么,怎样才能发家致富呢?王健林的小目标,马云的大错误,我们是学不来的。但是,春秋时期有一位牛人,从他身上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他就是被称为“商圣”,民间尊为财神之一的范蠡(音:里)。范蠡,最初并不是一个生意人,人家是堂堂国家干部,是越王勾践战胜吴国成功称霸的大功臣。这要是换了别人,就准备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了。但范蠡可不是一般人,人家主动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做生意。关键是不论从政还是从商,人家都能做到极致,实在不服不行。辣么,范蠡经商有多牛掰呢?史书中记载,他十九年中,三次成为亿万富翁,又三次把家产分光光给别人。这相当于比尔盖茨从微软净身出户,又再创造两个微软啊。那范蠡做生意这么牛掰,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范蠡坚持勤劳致富,诚实经营。范蠡的创业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不投机取巧走捷径。人本来就聪明,还比别人努力,不成功就奇怪了。而且,人家从来不卖假冒伪劣商品,童叟无欺,把诚信放在第一位。范蠡讲究顺其自然。他认为,东西炒作过头价格肯定会跌,太没人关注的东西价格也肯定会涨。所谓物极必反。因此,范蠡从不追求暴利。史书记载他“逐十一之利”,就是说卖东西最多赚10%的利润,通俗讲就是薄利多销。物又美价又廉,生意能不好吗?其次,范蠡很会审时度势,因地制宜。通俗讲就是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范蠡讲究“人取我予”,意思就是,人家需要的我就给人家。也就是说,做生意要经过市场调研。市场上缺什么,消费者需求什么样的东西,我就卖什么。而且范蠡提倡多种经营,做生意的范围可广了,农林渔牧、日用百货,全部涵盖。现在的富豪们,也都这么整。搞完地产就进军百货、金融、娱乐、旅游等各行各业。东方不亮,就西方亮,这样才能分担风险啊。经商,地理位置也很重要。特别是古代,没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也没有物流快递,货物流通没那么方便。地点的选择就更关键了。范蠡就选在定陶这个地方创业,还给自己起了个很拉风的名字叫“陶朱公”。为啥是定陶?因为这个地方可是当时中原的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大家来这里交易都很方便。范蠡还提倡“待乏贸易”,就是要让货等人,不是人等货。夏天就先准备好冬天的衣物,冬天就准备夏天的,旱季就造船,雨季就造车,这样提前做好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范蠡为人很和气。他经常和别人交流经验,还把自己的方法和别人分享,乐于助人。大家都喜欢和他做生意。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怎能不发达?再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范蠡淡泊财富,超凡洒脱。范蠡为人很低调。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他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鸱(音:吃)夷子皮”。听起来很奇特,其实就是“酒囊饭袋”的意思。不过,这可是一个装钱的酒囊饭袋啊。范蠡是最早的慈善家。他三次积累了巨额财富,都全部拿去帮助别人,自己一点不留。范蠡认为,官大就招人怨恨,钱多就让人嫉妒,太张扬不是好事。因此,他做到宰相却辞职了,当了首富却把财产全部捐献出来。他的家人有点埋怨他,你把财产都给别人了,我们喝西北风啊?钱那么好赚么?范蠡却说,只要用心发掘,到处都是赚钱的方法啊。范蠡还说,经商只是我的一种兴趣爱好。钱财是身外之物,钱就是拿来花的。会花钱才能赚到钱,这才是生财之道哇。瞧瞧人家这境界,怪不得能成为“商圣”了。能赚钱会花钱,却不为钱所羁绊。这就是你,天才范蠡。朋友们,在范蠡身上,您找到通向财富自由之路了吗?范蠡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商思想和较为完整的经商理论,无论是对他的同代人,还是后代人,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经商的,还是为官的,都在他的思想库中汲取健康的营养,为商为政服务。在受范蠡经商思想、理论影响之最大者,当数越王勾践本身。越王采纳范氢之“商贾”兴国之策,是从自身的国情出发,深知范之道能振兴国家,完成报仇雪耻的任务。勾践经励精图治,“治牧江南,七年而擒吴”,建立霸业,全仗“商贾”兴国。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这里有很多涨姿势的文章,还有很多睡前故事
作者最新文章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view//id_XNDcxMDE3.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财神陶朱公
在千佛山的历山院内,供奉着一尊被称为“大财神”的塑像,祭祀的是传说有着“七窍玲珑心”,第一个以死谏君被杀的忠臣比干,也就是暴君商纣王的叔叔和丞相。
据我所知,除比干外,应该还有一位“财神”,那就是商业的祖师、秤的发明者——陶朱公。
陶朱公不是别人,他就是帮助越王勾践缔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神话的功臣范蠡。
据史料记载,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越国大夫,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业家。范蠡出身寒微,却胸怀大志,谋略过人。吴越争霸时,他辅佐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教训,十年生聚,终于完成了复国大业。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深知越王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安乐。他力劝好友大夫文种一起隐退,文种不从,结果被杀。范蠡则带着美女西施激流勇退,荡舟五湖,后隐居定陶,经商为业,富甲一方。据《史记》记载,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遂至巨万”。范蠡善于聚财,又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他多次把财产分散给贫苦的乡邻。人们对这位致富能手推崇备至,顶礼膜拜,秦汉以后,陶朱公就一直被商家奉为圣人、财神。
范蠡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他经营有方,敛财有术,更为人称道的是他能审时度势,功成身退。然而可悲可叹的是,后来的许多功高震主的所谓名臣将相并没有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留下了多少历史的悲剧,像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的庆功楼,还有被称作“十年浩动”的文化大革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历史中汲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