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大概是:和《柔福帝姬小说结局》的内容很相似的,也是国破被虏到敌国,在路

令人心碎的红颜遗恨——《柔福帝姬》里的赵玉箱
米兰lady的《柔福帝姬》一书写的挺好,看后还让人回味。不过,书中角色里面,我最欣赏的不是柔福帝姬,不是完颜宗隽,不是赵构,不是吴婴茀,而是红颜薄命、气贯山河的赵玉箱。
玉箱是个集聪慧、美貌、机智于一身的王侯之女,本来可以平淡幸福的过一生,可惜宋帝无能,国破家亡,被虏到金廷为妃,使本不应该为一个弱质女流承担的国仇家恨过早的降临在这个美丽的女子身上。玉箱身上肩负了保护家人、忠于故国皇帝、维护民族利益的重担。
本来,以玉箱的聪明才智和美貌机缘,她应该能成为武则天一式的人物,只是可以,她和武则天不同的是,武则天做所有的事情都以自己的最终利益为出发点,而玉箱,则是以父亲和宋朝皇帝宗室的安危为出发点,正是因为这点,她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换来了万劫不复的命运,真是令人可叹可悲。
玉箱身入金廷,荣华富贵享之不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她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个悲惨从靖康之变国破家亡时就注定了。她要忍受她残暴的、喜怒无常的、身为国家敌人的夫君的爱抚,她要忍受金国后宫的嫉妒,她要忍受她深爱的、且将为之献出生命的同胞的误解,她要忍受为了保护父亲而激使父亲与之割袍断义的痛苦,她要忍受第一个儿子因为金国皇后暗害而变成傻子的痛苦,她要忍受不得已亲手将自己第二个儿子——一个健康聪慧的儿子亲手毒死的痛苦,最后,她要忍受事败后被金帝惩罚的痛苦,并且在临死之前,看到自己唯一的儿子在刚刚会叫“娘”的时候被人一刀两断的痛苦。如若不是柔福帝姬的舍命相助,她还将在临死前忍受凌迟酷刑的痛苦和凌辱。
她的一生是悲哀的,令人动容的。国破家亡,本不是她这个深闺中的弱女子的错误,可是她却要承担宗室长辈们犯下的错误,以色诱人,企图力挽狂澜,不过可惜,最后她失败了。是完颜宗隽害死了她。她的死,所有的一切都是万颜宗隽对她的欺骗所造成的。万颜宗隽之所以要害她,是因为玉箱如果挺过这一关,以后必能成就大事,于是万颜宗隽把玉箱作为潜在的敌人,先害死了她。可怜的玉箱,如果不是为了父亲和宋朝皇帝的利益,完全不用对金帝用蛊,也不会害死自己,将来,也许她能成为天下女主。后来,万颜宗隽被赵构同样以欺骗的手段害死,方法简直是一摸一样,赵构其实不是为柔福报仇,而是真真的为玉箱报仇。
可怜的万颜宗隽,既爱柔福,可惜更爱无上的皇权。玉箱的事情,以及后来冲懿帝姬瑶瑶的事情,导致了柔福和宗隽的最终决裂,也导致了赵构最终决定害死宗隽。真是冤冤相报,报应不爽啊!
不过,看了这段飘扬的历史之后,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始终是赵玉箱这个形象:美丽、刚烈、无私、聪慧、坚忍。可惜,天妒红颜,上天在将所有好东西给一个人的时候,往往要将悲惨的命运给她。赵玉箱便是如此。
如若要记住英雄的话,希望不仅仅记住岳飞这样的人物,让我们也记住赵玉箱这样的人物,因为她们付出的代价往往更多更多,得到的更少更少。
如果可以转世脱胎的话,希望玉箱能够在和平年代,重投富贵之家,好运随之,安享一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历史与意淫--Milanlady《柔福帝姬》中的真相
&原作者Helven
宋建炎三年十一月,官员韩世清在围剿土匪刘忠时遇到一个女尼法静,她自称是皇帝的妹妹柔福帝姬,被金兵掠走后逃了回来。韩不敢怠慢,立刻奏闻朝廷;而且“世清乞以所部卫柔福帝姬赴行在,上不许”,行在,就是皇帝呆的地方。韩要护送柔福去行在,但是赵构不让。①
建炎四年五月,空中出现奇异的天象,殿中侍御史沈与求谏曰:“此天爱陛下,出变以示警也。愿陛下...多遣亲信之臣迎护柔福帝姬还宫...”云云②,言下之意就是赵构待亲属的方式惹得老天都示警了。根据史料的记载,赵构极度迷信星象,甚至连吃饭这样的日常琐事也视天象而行,看来天象又起了作用,同年八月左右,柔福入宫。历经漫漫10个月,赵构终于迎还柔福,似乎他并不急于见到这个妹妹。
看过milanlady写的《柔福帝姬》的读者一定会说:不对,赵构和柔福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是情人嘛...让我们先看看该作者是怎么认定赵构和柔福兄妹的不伦之恋的:milanlady说,“有一点史实也引发了我对他们之间存在超越亲情的感情的猜测:他(赵构)给他收养的皇子,即后来继承皇位的孝宗最初取的名字居然是“瑗”--柔福的小名。”
这里涉及到柔福究竟叫什么名字的问题。宋代的可信史料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等都记载柔福“小字环环”;况且宋朝避讳甚严,尊长的名字无故不得提及,迫不得已,写的时候换字或缺笔,念的时候变音。试举柔福同时代人岳飞为例:岳飞以军功应升为“成忠郎”,但此官名和他曾祖父岳成的名字有相同的字,所以这个官他就不能当。拿亲长的名字给小辈,在宋代中国绝无此理,这是西方的习俗。如果非要扯上,孝宗名为瑗倒是柔福的名字非此字的一条旁证。
关于名字,milanlady说:“柔福的闺名有两种说法,一是“瑗瑗”,一是“环环”,但不用我说大家自然也能看出哪个名字更像公主的名字吧?”。可惜的是,历史不讲象不象。《靖康稗史》中存有开封府状,帝姬们被详细列表送给金兵,其中记载着她们的小名:赵金奴(荣德帝姬)、赵福金(茂德帝姬)、赵圆珠、赵多富...等等③,全都很不考究,简直没象公主的。拿象不象来确定历史人物的名字,无知到滑稽。事实上,柔福名为“环环”在史籍上本来就没什么争议;至于“瑗瑗”,我用电脑全文检索了宋朝的史部和笔记,检索结果为空,即没有资料提及“瑗瑗”二字。而且,在宋代各种史料和笔记里,无一语涉及赵构兄妹有暧昧关系,也没有任何暗示;迎回(伪)柔福3个月,赵构把她嫁了出去,嫁妆比旧例“损五之四”④,仅给20%嫁妆,说不上赵构对柔福怎么好,更不足以证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所以赵构柔福也挺不幸,有人一瞎猜,他们就乱了伦了...不过这也太狠点儿,也就能欺负欺负古人,谁要是这么猜活人,准定吃官司赔钱登报道歉,忙个不亦乐乎。
和毫无踪影的乱伦一样,柔福和milanlady安排给她的金国情人宗隽也没瓜葛。历史上的讹鲁观(宗隽)参加了入侵北宋的战争,而且,作为金兵头目,他负责押送徽宗、郓王父子和他们的姬妾北上。分配给宗隽的公主是宁福帝姬赵串珠,当时才14(虚)岁,天眷二年,讹鲁观被诛后,串珠“没入宫,封夫人”。金主纳亲戚的妻妾看起来很怪,但他们的习俗就是那样。吴乞买在灭契丹后举行的献俘仪式上甚至和大臣亲戚们“醉酒聚麀”,即酗酒、乱交,以此来庆贺。柔福就被分给他了,此人荒恣于色,占有很多宋女。只过了很短的时间,他就把柔福送进了洗衣院。洗衣院,是金国收容宋女俘的地方,一个变相的妓院。同时被送进洗衣院的还有赵构的母亲、妻妾和女儿们。赵构本来有5个女儿,其中最年长是康大宗姬佛佑才4(虚)岁,最小的2岁,押送的途中死了3个。其后“塞里得柔福”。塞里者,盖天大王完颜宗贤也,就是milanlady说娶了赵构母亲韦氏的那人。韦氏虽也进了洗衣院,但她做为重要人质,后来“流五国城”,还是相对幸运的。至于说塞里娶了比他老二十来岁的韦大妈,乃小说家言,实在当不了真。塞里明显没什么私德,押送俘虏时,赵构的妻子邢氏曾遭他非礼,几乎自杀。此人也没收留柔福,而是“遣嫁徐还”,把柔福嫁给了徐还。一般的说法是,柔福死于徐还家,还相当年轻,不足30岁。女尼法静(一说静善)的经历是:开封人,曾被金兵掠走,遇宫女张喜儿说她长得象柔福,于是开始假冒帝姬;曾经“三鬻身于人”,韩世清剿匪时“为刘忠所掠...初遭刘忠无礼,后被其嫁与一押火”,法静事觉后被杀⑤。
至于柔福的妹妹,milanlady笔下的瑶瑶,也是名字年纪经历都搞错。此女是贤福帝姬赵金儿,靖康元年2月28亡于刘家寺,16岁,追封冲懿。milanlady让她自我介绍说:“我是冲懿帝姬...”,无知到搞笑:活人哪儿知道自己死后的谥号?刘家寺在开封城外,是金兵集中宋俘的地方,所以这个公主等于刚出京城就死了,根本没来及北上。
据记载,仅在刘家寺身亡的帝姬就有三人,当时金兵的残暴可想而知。女俘能活着到金国的,大约有一半,其中一部分“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多数“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⑥那些进了洗衣院的,就不用说了。如此屈辱辛酸的痛史,经作者一写,就成了入侵者大帅哥和美丽女俘之间的感情纠葛.....怎么让人读着这么别扭呢。
现在我们知道,milanlady的历史水平很笑柄,写了半天连女主人公叫什么名字都搞错,还据此瞎猜人家乱伦...荒悖到了极点,其人物塑造也颇有类似。比如,讹鲁观强奸柔福帝姬后再次召她侍寝,劝说了她一番,大意是:你恨我、要杀我,所以你就给我侍寝吧。
这道理怪诞至极,从强奸者的嘴里说出来,更是毫不动听,简直让人恶心,但柔福没什么反应。只是在讹鲁观的怀里侃侃而谈她的“意志和心”...按作者所写,柔福的意志就是侍寝,不是吗?在足够赵玉箱生育2个孩子的漫长时间里,柔福既没有杀掉讹鲁观,也没有逃跑或自杀,而是安于做姬妾直到怀孕;说到心,历经亡国破家之痛,惨遭强暴之耻后,一块木头也比她敏感些:柔福在强奸者的怀里竟然一点儿也不感到仇恨、屈辱或厌恶,而是大谈“你可以强迫我侍寝...”联想到她日后的所作所为,也许这是她认可自己侍妾地位的开始?
这个帝姬真令人目瞪口呆。震惊之余我们难免想到:柔福不会是这样的吧?只是作者这么写而已。但说实在的,任何正常人都不可能迟钝到柔福这种地步,把活人歪曲成木头,真是好不怪诞...
其实不止柔福,以讹鲁观为例,他被描述为高度汉化,受过良好教育,爱护柔福、关心她的成长...同时还强奸、毒打和虐待她。显而易见,正常人也难以做到这么极端。不过说到最怪诞的人物,那当然是男一号赵构了。
让我们从小说的重点情节扬州之变说起,赵构经此事件成了终身阳痿。
&&&&&&&&&&&&&&&&&&&&&&&&&&&&&&&&&&&&&&&&&&&&&&&&&&
先大致说说历史。“维扬之变,官军吏民死者数十万”。建炎三年二月初三日上午9-11点间,赵构听说金兵逼近,甚至没纠集侍卫就骑马出逃,他这么招摇过市,使扬州城内顿时出现严重混乱,官民们争相逃命,因拥挤践踏而死的“不可胜计”;试问扬州人为什么不早逃?因为赵构此前下令严禁扬州城内的官民搬家避难;等到侥幸出城的人逃到长江边,可供渡江的船又极少,因为船几乎都被赵构的小朝廷征集了去运货,这时还没回来,所以堕江死者又“不可胜计”。其余在城里的,被金兵“屠掠殆尽”。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扬州城内“御林之师必有十万”,而进犯的金兵仅“五、六千骑”,且是劳师远袭的孤军;以20倍的优势兵力坐失长江天险,从军事的角度讲,没法做得更白痴了。等到赵构逃之夭夭、扬州城内死伤枕藉,金兵先头部队才姗姗而来,其数目相当惊人:五百骑。⑦
而小说写的是,赵构还象故事开头写的一样,勇敢、冷静、聪明且勤于国务,披阅奏章到深夜;因为遭到没法抵抗的金兵入侵,不幸必须出逃,而这时他正和妃子做爱,所以就阳痿了。
敏锐的读者立刻会发现:如果赵构有点脑筋又勤于国务,哪至于连敌人都打到鼻子底下都不知道,闹得做爱也受影响,给自己招个阳痿?此外,找个医生打听一下,他会告诉你:做爱被打扰而意外中断根本不足以使一个正常男子阳痿,更别提就此痿上一辈子了;何况赵构那厮当时才22岁,难道他是纸糊的。
因此,即使抛开历史,作者的故事也已经破产。赵构英勇、聪明、冷静的变了个阳痿,而且在出逃的过程中还很勇敢的、不计性命的回去找柔福鞋子上的铃铛,侠骨柔肠,让人感动不已,我们称之为“聂式英勇”,以后还要提到。当然,真正的勇敢是带领军队去击溃敌军,其实20打1赢了也说不上体面,更何况逃之夭夭呢。不管是milanlady还是史料都写到赵构听说金兵逼近连敌情都不肯问,这可谈不上英明神武,简直是吓掉魂的样子嘛。
事实上这就是赵构的真实状态。一听说金兵,他就把自己当成职业难民,不停的逃向山逃进海,他随身有皇家卫队,逃起来当然方便,只是苦了沿途的百姓,无辜遭受灭顶之灾。杭州经赵构逃跑路过,人口降为原来的2、3成;明州(今宁波)遭屠城后,“殆无噍类”,没有幸存者了。金兀术追赵构途经独松岭,这是他入侵杭州必经的要隘,看到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只要有几百老弱残兵守着,就难以突破,但却绝无一人在防守,兀术忍不住发出了那声著名的感叹:“南朝可谓无人!”⑧
所以赵构放弃长江天险绝非偶然单一的事件。本来坚守军事要地、保护百姓,是一个皇帝的职责所在,也比颠沛流离逃跑更可行,但赵构可从来没那么做过。这明确的反映出赵构对金兵的恐惧已经到了丧失理智、无以复加的地步。现在大家都明白赵构的怪诞之处了吧:在小说的开头,他两次出使金营,都非常、非常英勇无畏......
其实这很容易解释,赵构在金营的英勇表现是秦桧、秦熺、milanlady捏造的。其中秦桧篡改史料,基本上是个常识,读过宋史的无人不知。关于赵构出使金营前后的史实,我们只要说,这部分宋史和金方的记载抵触;和其他来源的记载抵触,如《三朝北盟会编》里收录了同时出使的宋朝官员郑望之的奉使记,其中记载着赵构在金营“颇惊骇”⑨,郑甚至出言安慰这位英勇的亲王。这种直接见证人的证言在历史学上称为第一手资料,应当首先采信。虽然秦桧捏造说“康王英明神武,金人见而惮之”,但这么明显的谎话,历朝历代都无人相信:连个人质都怕,这些金兵算是白当侵略者了......当然,金兵真的怕了也不错,干脆把他们吓得逃之夭夭和阳痿,就象赵构在扬州那样,北宋可以免于亡国啦。看milanlady的叙事可知,她对秦桧的谎言也不满意,来了一番再创作,使之听来合理多了。
赵构第二次出使的英勇不见于各类史料,完全没有依据,是milanlady赤膊上阵编造的。对于一个言必称历史的作者来说,无知已经不值得原谅:什么英勇啦、乱伦啦,和造谣有什么区别?更何况她不止是无知。如果捏造了重要情节还声称自己的故事有历史依据,这不是骗人么,太没道德了吧。
不过,捏造得太离谱,对秦桧和milanlady都是个麻烦:高宗朝的宋史事实全没法解释。远的不提,紧接着赵构出使,开封第二次被围,赵构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坐拥大军,不救父母。不论为人臣、为人亲子,于情于理,他都该去救皇帝和爹妈,不是吗?但是赵构带领主力部队,沿着背离开封的方向,越去越远.....⑩这位勇敢纯洁的好青年出了什么问题?难道攒着劲儿去扬州救柔福鞋子上的铃铛吗?但是柔福本人被困在开封城内,就要被金兵掠去沦为妓女了......他全部的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他们一旦落入敌人手中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赵构不知道吗?!
而且,在赵构领兵远离开封的行动里,有的不仅是怯懦。《三朝北盟会编》卷67载,开封被围时,赵构宣传说自己梦见钦宗皇帝“尽令解所服袍带,而以自所服者赐之”,即钦宗让赵构脱衣服,把自己所穿的衣服赐给了赵构。此事的特殊之处在于,皇帝赐所服袍带在当时意味着传帝位。
赵构的梦当然死无对证,他怎么说,别人就只好怎么信。宋钦宗打死也想不到自己被绑架到别人的梦里去传位了吧,哈哈。
不仅赵构自己不去救开封,甚至他的军队还挡着别的勤王军,《会编》卷85说赵构军“蔽遮江淮之人,俾不能进前”。
所以,他的亲人们当然都被俘虏了。milanlady写道:“赵构得悉噩耗恸哭失声,随即策马狂奔,挽弓怒射苍鹰十二翼。”
必须要指出,皇亲国戚决不是战争里的唯一受害者。最倒霉的都是百姓。开封围城时,金兵由于兵力过于薄弱,不敢直接进入人口众多的开封城内,以免自己在巷战中覆灭。但开封长期被困无援,粮草断绝,其下场不言自明。屡经战乱后,这座人口百万,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彻底荒芜,沦落到“丁壮不满万人”的境地。《左传》里有个词叫“残民以逞”,象是给赵构量身打造的。
现在可以找找赵构的终生阳痿的线索:首先,他有一个数目庞大的后宫;其次,史载此人在当王子时就“好色如父、侍婢多死”,⑾好色造成多人死亡,显然存在某种严重的变态行为;最后,他怕金兵到了极点。综合以上几点:极度纵欲、变态、在做爱时听说敌人入侵造成心理上的强烈惊怖,才有可能使赵构生理发生如此严重的变态。而且出卖亲人不可能对他毫无影响,古人常把绝育看作是对当事者失德的惩罚,也许赵构在潜意识深处也默认自己的病态。否则,一个22岁以前就有6个孩子的父亲,单靠勇敢纯洁、不怕金兵,实在没法就此永远丧失生育能力。当然,也可以说他是纸糊的,仅仅打扰一下就达到目的啦。
显而易见,人性也不见得比历史简单,这俩大字眼向来不供无知之辈yy。写人性的话,赵构是很不错的样本,可以深入发掘。但milanlady却把赵构这么一条肮脏不堪的大鳄硬塞进言情的花瓶,还让他痛哭失声,扮做小可爱状,能不怪诞吗?歪曲历史、把人物简单化脸谱化为通俗帅哥,还要满嘴嚷嚷历史和人性,就不怕风大刮跑了舌头?
赵构虽然被粉刷了一通,但似乎还不足以让人原谅。毕竟他是个卖国贼。同样当汉奸,汪精卫显然比赵构要好些:汪没有人伦丧尽,出卖爹娘来换取政治地位;汪精卫的投降书也不敢这么写“臣构言:...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⑿意思就是,“您允许我做奴才,真是父母再造一样的大恩,我子孙世世代代都乖乖做奴才”......!靠,天下的恶心话,都叫这厮一人说了;恶心事儿也都让他做了。更不用提他还割地纳贡呢!当然了,奴才也不是白当的,割地纳贡是他是份内的事。
而且,汪精卫要是有岳飞那样的名将撑着,已经在战场上把敌军主力打得满地找牙,他是否还象赵构那么急着投降?然后去给秦桧做傀儡?显然,地球上能龌龊猥琐到赵构这份儿上的家伙实在稀有,怎么milanlady就选中了他来意淫呢,即使不做道德上的考量,这种行径也真是无知到疯狂,疯狂到怪异...
好歹过了八、九百年,大家早该好了伤疤忘了痛,给汉奸卖国贼侵略者们唱唱赞歌也无所谓。再过几年,就可以把二战也忘了,然后唱歌去yy汪精卫、阿部规秀啥的。阿部怎么也是朵“名将之花”,有个大贵族姓氏,虽然没有公主可供他强奸,但可以捏造汪精卫把亲妹子送给他了,不会有人在乎的,把他yy成魅力无敌的超级大帅哥,妇女遭强奸后还唧唧歪歪,被他迷住......汪某也是个大帅哥,比赵构帅得太多了,又不是终身阳痿,可以象milanlady写赵构一样,捏造他如何英勇、纯情、高雅,投起降来是如何的迫不得已、身不由已,应该得到大家的同情......
嗯,列位看官,你们还没呕死吧?其实作者是个历史盲,大家早就看出来了。我本来想要讨论一下她的作品如何没有文学性呢,也不知怎么拍成这样。看了半天怕你们挺不住了,所以下次再接着拍。本来呢,象milanlady那样的通俗言情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基本是琼瑶大妈的路数:人物虚诞、文字浮夸,根本就不值得拍砖。
其实言情就是所有作品的保护伞,多白痴变态都没人理。别说男女主人公是纸糊或木头的,就是把乱伦和强奸当成正常和爱情来写也没关系。但也没见过哪个不懂历史的言情作者蠢到替汉奸翻案,多新鲜哪,连琼瑶大妈都知道借着抗日救亡的旗帜言情。也不知道打什么时候起,自教育部以降,阿猫阿狗们都要和大是大非闹别扭,真是好玩。但咱也不能瞧着秦桧那厮的谣言新刷一层油漆,又粉墨登场吧?干脆也抡砖凑个热闹!
当然,除了道德历史人性不说,柔福帝姬虽然乱七八糟,但也不见得比琼瑶大妈差太多,所以大家将就着读读算了,千万别信里面的历史,省得被秦桧和他干儿子秦熺、milanlady糊弄了。
我这也是责任心临时发作,打字打得怪累的,各位看官给四处贴贴,多谢!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4
②《要录》卷33
③《靖康稗史》,帝姬姓名见《开封府状》;经历分别见《南征录汇》、《宋俘记》、《呻吟语》等。
④《要录》卷39
⑤《要录》卷146
⑥《靖康稗史》
⑦扬州事变细节繁杂,主要见《要录》卷19、20、21、30(城中兵力),《三朝北盟会编》卷120、121,《资治通鉴长编》卷103;据史料,如果组织得当赵构有足够时间从容撤离;且选择扬州做行宫是政治和军事上的无知,为维扬的惨剧埋下伏笔;
⑧《要录》卷30,《会编》卷136;
⑨《会编》卷33;
⑩赵构的行军路线见《长编》、《要录》、《会编》,分析见王曾瑜《荒淫无耻宋高宗》;其在开封围城时的作为也可看这篇《阴影下的宋高宗》http://yuef.51.net/temp/00.htm
⑾后宫人数见《要录》卷20、27、39;作为见赵构的罪已诏;多死云云见《靖康稗史》
⑿《会编》卷206;《要录》卷142;
附其他人物考:
1.赵玉箱,查无此人。王女和族姬里无此人;吴乞买的姬妾里无此人;无记载表明吴乞买的姬妾里有人谋反。
2.吴氏(婴茀),比柔福小5-6岁,在扬州时14虚岁,即13岁,还是个幼女;在扬州城外赵构召来同寝的不是吴氏,而是一个男性官员;
3.郓王妃,名叫朱凤英;被虏后进了洗衣院;见此:http://yuef.51.net/temp/temp07.jpg
4.郓王,开封围城初,金兵指定他做人质,郓王胆怯,和老爹一起逃之夭夭了。金方的对他的评价是“性懦体弱”。围城时此人“但倡割地”,是个地道的投降派,在大臣里也没人望。但在金国当俘虏“降为奴隶,执炊牧马...无日不撄鞭挞”等等,似乎还需要同情。
5.《秽书》,兀术屡战败,粘罕编造秽书,污蔑韦氏、邢氏、柔福帝姬等等人,“以辱宋康”,据《靖康稗史》可知韦氏嫁虏酋塞里是秽书中的情节。
已投稿到:《柔福帝姬》——郓王
&《柔福帝姬》——郓王(转)
&&&&除了宗隽,书中另一个叫我钦佩的男子却是赵楷。
&&&&想当日,万千宠爱集一身的郓王,酷似徽宗,二人与其说是父子与君臣,倒不如说是知己。赵楷似乎真是上天的宠儿,其母是赵佶宠妃,自家又生得气度不凡,姿容俊美,加之文采风流,书画双绝,活脱脱是当年的端王。这样一个儿子,赵佶怎能不喜!
&&&&赵楷骨子里流的是天皇贵胄的血,若不涉及权位的纷争,俨然是个翩翩浊世佳公子,也正因如此,郓王永远是宫女们谈论得最多的皇子。
&&&&然而最初,我却是不喜欢他的,甚至有几分反感。
&&&&大概如赵楷这样的男子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他也的确配得上这优越感。因此,他自信自己的魅力,并不吝于施于他人,因而即便是对待寻常宫女他也微笑有礼,令其受宠若惊。
&&&&历来反感轻佻浮浪的男子,纵然真有才华,却也太自大了。又想起了赵楷与赵桓的那番对话,句句在暗里炫耀,不觉摇头叹息,忒也张狂得太过了,足见其轻狂。其实也怨不得赵楷,是男人总会有野心,权力对男人的诱惑力远非金钱女色可比,他自负天之骄子,自然想更进一步。
&&&&赵楷真正打动我,是随赵桓出城前与兰萱的道别,这也是书里第一次使我感动的地方。
&&&&一直以为,赵楷这样的男子,是不会真正用心爱上什么人的,只因他太杰出、太多情、太自负,只要是女子他都会对她好,心里却不见得孰轻孰重,男女之情于他仿佛儿戏,他身边永远不会缺钦慕他的女子。这样的人,他的妻子必是很难做的,虽得了天下女子皆欲得的男人为夫,心中只怕怨多于喜。
&&&&之前婴茀奉柔福命初到郓王府上,兰萱始出场,便隐约猜到她对赵楷的怨。后来赵楷酒醒,口中唤的是“兰萱”,倒也没怎么在意。当听到婴茀说兰萱之前一直在书房外时,赵楷的神色不易察觉为之一动,也被我肤浅地当作他是对妻子有所顾忌大概也有所歉疚,可在城门送别时,借婴茀之眼看到,他看兰萱的神色是少有的郑重,之后对柔福婴茀皆以笑作别,惟有走至兰萱身边,深深望她,只一句“我走了”,于是我有些明白,他对兰萱与对其他女子或许真有些不同。
&&&&兰萱也是那般傲气自负的女子,竟生生不愿看他一眼,只是终究落下两滴情泪,于是又叫人有些明白,纵使恨他风流、恨他轻浮、恨他薄幸,她又何尝不是爱他、牵挂他的?难忘啊,兰萱一句“我依然会嫁给你”,化作了一个天长地久的吻。只短短几段文字,叫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赵楷那样的人,红颜知己自不会少,可真正配得上做他的妻子的,惟有兰萱。她的清冷孤傲,她的绝代风华,正是他此生都破不了的障。在五国城与柔福说起旧事,问遍故人,独不问兰萱,足见他对兰萱的在意,绝非常人能比。以他的聪敏,怎会猜不到兰萱的结局,只是不敢问,不敢证实,不敢承认,他对柔福说“她是我看不破的那处红尘”,叫人潸然泪下。蓦然发现,赵楷竟是对兰萱用情如此之深,他看似滥情,原来却如此痴情。他和兰萱这段情,是全书写得最含蓄却也最深刻的情。
&&&&难忘啊,昔日气度从容的郓王,在国破家亡后竟沦落到在五国城修剪花枝,却毫无窘态,依然那般从容,用宗隽的话说,一望而知即是个端雅入骨的人。忘不了,他举目望天,喃喃念着“举头思故乡……举头思故乡……”;忘不了,那一篇刘希夷的《白头吟》在他吟来竟叫人横生凄凉之感,仿佛是为他而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第一次,我如此强烈地感受到靖康之难给这些被虏北上的王孙公子带来的灾难,家早已不是那个家,国早已不是那个国,便在这五国城,修枝剪叶,聊度半生罢了。
&&&&若说靖康之难前的赵楷是他的外在,那么五国城的赵楷才是真正的他。毫不抬举,他是应如魏晋时的名士一般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的。奈何,奈何生在帝王家,奈何此生逢此时。
附:刘希夷《白头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丈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人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白发乱如丝。
但看旧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柔福帝姬米兰lady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