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贴腰有什么好处对腰上长垒有疗医院查出腰上有骨垒现在腰上已有好几个小包,用手压来回动,用艾灸或用姜贴有效吗效

111.灵应丹(《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药物组成】麻黄2.5g(去根、节锉3.3cm长,取河水50L以无油腻锅煮至10L漉去麻黄,冷定用细箩子滤去滓,取清者锅内再熬成膏,熬时要勤攪勿令着底焦了),白芷、桑白皮、苍术、甘松、浮萍各60g川芎、苦参各90g。

【制法】上为细末以麻黄膏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次l丸,临卧用温酒化服隔二三日再服。手足即时轻快

【功能】祛风除湿,行气活血

【主治】中风、瘫痪,四肢不举

112.附子汤(《圣济總录》卷五)

【药物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芍药、甘草(炙)、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白术各30g防风(去叉)、防己各45g,人参、黄芩(去黑心)、肉桂(去粗皮)、独活(去芦头)、芎?各30g天雄(炮裂,去脐、皮)1枚

【制法】上锉,如绿豆大每次3g,用水225ml加生姜3.75g(切),煎至180ml去滓。

【用法】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一次。如人行1小时以热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功能】温阳祛风散寒通络。

【主治】中风欲死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113.附子汤(《圣济总录》卷六)

【药物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各120g肉桂、麻黄(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干)各60g芎?45g。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次6g用水450ml,煎取300ml去滓。

【用法】分三次温服空心一服,夜卧并二服

【功能】温阳散寒,祛风通络

【主治】中风口面?斜。

114.附子汤(《圣济总录》卷八)

【药物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15g,肉桂15g葛根(锉)45g,犀角(镑)、地骨皮、白术、独活、芎?各30g石膏(碎)90g。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次15g用水300ml,加生姜5片煎至150ml,去滓

【用法】温服,空心並二服夜一服;或夜并二服,空心一服服迄以热姜粥投,衣覆微汗出慎外风。不欲汗即不必食粥

【功能】温阳祛风,凉血通络

【主治】中风,身体不遂不能言语,精神恍惚

115.附子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药物组成】附子(炮,去皮、脐)、桂心各15g细辛、防风、人参、干姜(炮)各18g。

【制法】上锉散每次12g,用水220ml加生姜5片、大枣l枚,煎150ml去滓。或为末每次6g,酒调

【功能】温阳散寒,祛风通络

【主治】中风,口面?斜昏晕失音,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116.附子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药物组成】附子、桂心各15g细辛、防

2.4g,羌活、防风、官桂各1.8g红花、炙甘草各1.2g,黄柏lg

【制法】水煎,去滓人竹沥、姜汁。

【功能】养血祛风清火化痰。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斜,头目眩晕

117.定风酒(《奇方类编》卷上)

【药物组成】生地、熟地、枸杞、木通、牛膝、川芎、薏苡仁、当归、金银花各60g,五加皮、苍术各30g川乌、草乌各15g,甘草、黄柏各15g松节120g。

【制法】上药用烧酒8kg煮三小时,埋土内退火气

【用法】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

118.乳香宽筋丸(《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卫生家宝》)

【药物组成】乳香(别研)、没药(别研)、川乌(炮,去皮、尖)、草乌(炮去皮、尖)、地龙(去土)、何首乌各30g(砂器内煮,去黑皮)白牵牛(砂器内煮数沸)各15g,白僵蚕3g(炒去丝嘴)五灵脂(酒研去石)21g。

【制法】上药焙干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20丸食后用茶或酒送服。

【功能】祛风散寒活血舒筋。

【主治】左瘫右痪口眼?斜,腰脚麻痹

119.枳壳散(《圣济总录》卷七)

【制法】枳壳(麸炒)60g,牛黄(研)、白芷各30g

【用法】每次9g,空心用温酒调服

【主治】中风掱足无力,口中涎出多在右边者。

120.荆芥粥(《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药物组成】荆芥10g(切)青粱米108g(淘),薄荷叶5g(切)豉135g(绵裹)。

【制法】以水煮取荆芥汁下米及诸味煮作粥,入少许盐、醋

【用法】空心食之。常服佳

【主治】老人中风,口面喁偏

121.荆沥汤(《圣济总录》卷伍)

【药物组成】荆沥、竹沥、生葛汁各600ml,生姜汁180ml

【制法】上药和匀去滓,瓷器中煎三五沸

【用法】每次150ml,早晨、中午、下午、睡前各垺一次服迄觉四体有异,更服防风汤

【功能】清热化痰,通络开窍

【主治】中风,四肢不收心神昏聩,眼不识人不能言语。

122.藥酒(《奇方类编》卷上)

【药物组成】生地、熟地、枸杞子、木通、牛膝、川芎、薏苡仁、当归、金银花各60g五加皮、苍术各30g,川乌、草乌各15g甘草、黄柏各15g,松节120g

【制法】上药用好酒8kg,煮三炷香埋土内,退火气

【用法】早、中、晚随量饮之。

【功能】养血滋阴祛风散寒,蠲痹止痛

123.牵正汤(《证治宝鉴》卷一)

【药物组成】白附子、羌活、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全蝎、南星、黄芩、连翘、黄连、桔梗、甘草、乌头、芍药、白术、当归、川芎。

【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口眼?斜。

12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卷一)

【藥物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用法】每次3g,热酒调服不拘时候。

【主治】中风口眼?斜。

125.拯济换骨丹(《医壘元戎》)

【药物组成】槐荚子(生)、人参、桑白皮、苍术、川芎、何首乌、蔓荆子、威灵仙、防风各60g五味子、苦参、香附各30g,白芷60g麝香6g,龙脑6g(另研)

【制法】上为细末,入麝香令匀用麻黄5kg(去根节),河水50L熬至12L,滤去滓再熬至2.5L,入银石器内熬成膏入前药末和匀为丸,每30g作10丸朱砂为衣。

【用法】每次1丸先捣碎,用酒150ml自晨浸至晚,食后、临卧搅匀服之神清无睡是药之验,须更隔五日服之若风盛之人当于密室温卧取汁。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不仁言语謇涩。

【禁忌】体虚自汗者忌服

126.轻骨丹(《御药院方》卷一)

【药物组成】独活、牛膝(酒浸)、菟丝子(酒浸)、苁蓉(酒浸)、萆薢(蜜炒)、金毛狗脊(去毛)、巴戟(盐炒)、骨碎补(去毛)、破故纸(炒)、葫芦巴(炒)、大附子(炮,去皮、脐)、熟地黄、当归(去土)、天麻、防风、羌活、白芥子(炒)、川芎、五味子(炒)、川乌头(炮去皮、臍)、木香各30g,木鳖子15g甜瓜子15g(炒),地龙15g全蝎30g(炒),乳香15g(别研)没药15g(别研),续断30g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40丸食前用温酒送服。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中风手足缓弱,肢节不利筋脉挛急;瘫痪偏风,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

127.省风汤(《丹溪心法》卷一)

【药物组成】南星(生)350g,防风120g独活、附子(生,去皮脐)、全蝎(炒)、甘草(生)各60g

【制法】每次12g,用水230ml加生姜10片煎至160ml,去滓

128.省风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宝庆新增方)

【药物组成】防风、生南星各120g,生半夏(白恏者水浸洗)、黄芩、生甘草各60g。

【制法】上?咀每次12g,用水600ml加生姜10片,煎至25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祛风止痉清热化痰。

【主治】猝急中风口噤不能言,口眼?斜左瘫右痪,手足麻痹

129.省风汤(《医学集成》卷二)

【药物组成】防风、胆星、半夏、陈皮、赤苓、黄芩、枳壳、甘草、生姜。

【功能】疏风清热化痰行气。

130.省风清痰转舌汤(《万病回春》卷二)

【药物组成】陈皮6g半夏(姜制)3g,枳实(去壳)0.9g(麸炒)黄芩(酒炒)0.9g,防己3g防风3g,全蝎(洗去盐)2.1g南星(姜制)0.6g,甘草1.5g白茯苓2.4g,蝉退2.4g天麻1.2g。

【制法】加生薑3片、竹茹1团水煎,去滓

【功能】熄风止痉,清热化痰

【主治】口眼?斜,舌强难言

131.星附散(《普济本事方》卷一)

【药物组成】天喃星(大者)、半夏(二味薄切,姜汁浸透)、黑附子(炮裂去皮、脐)、白附子(炮微黄)、川乌(灰火炮制,去皮、尖)、白僵蚕(去丝嘴炒)、没药(别研叺药)、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6g,用水、酒各150ml同煎至120ml,去滓

【用法】热服。一日二至三次汗出愈。

【功能】祛风化痰温经散寒,扶正补虚

【主治】中风人腑,虽能言而手足喁曳。

132.夏止汤(《寿世保元》卷二)

【药物组成】防风3g荆芥3g,细辛2.4g黄芩6g,乌药6g天麻6g,当归(酒洗)9g白芍(酒炒)6g,川芎4.5g白术4.5g,白茯苓9g陈皮4.5g(去白),半夏6g(泡)枳壳3g(去瓤,麸炒)白芷2.4g,桔梗2.4g僵蚕9g,甘草2.4g

【制法】加生姜,水煎去滓。

【功能】养血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风中口眼?斜。

133.复寿延春丹(《普济方》卷一一五)

【药物组成】人参、白茯苓各60g远志(去心)、牛膝(酒浸)、杜仲(炒去丝)、黄芪、菖蒲、当归、苍术(泔浸,去皮)、甘菊花、地骨皮各30g忝麻、半夏(制)、生地黄、熟地黄、益智、萆薢(酒浸)、羌活各15g。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50丸,空心用温酒送服

【功能】补气血,祛风湿壮筋骨。

【主治】左瘫右痪口眼喝斜,半身不遂

134.香豉散(《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古今录验》)

【藥物组成】生地黄5kg,香豉1.50g(绵裹)

【制法】地黄?咀,先蒸半日晒燥,再加入香豉同蒸半日晒燥,为末

【用法】每次3g,用酒或水调垺一日三次。服数月有效

【主治】偏枯年久,不能行走

135.保元汤(《观聚方要补》卷一)

【药物组成】桂枝6g,白术、人参各3g黄芪2.4g,當归0.9g生附子2.1g。

【功能】益气助阳温经通脉。

【主治】中风猝昏塞,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辩证加减】肾气易动而燥者加芍藥、地黄。

136.顺气散(《瑞竹堂经验方》补遗)

【药物组成】白术(煨)120g沉香(镑)15只,白芷、人参、甘草、青皮(去瓤)各15g天台乌药(炙)30g。

【制法】上?咀每次15g,用水230ml加生姜3片,紫苏5叶木瓜3片,大枣l枚煎至160ml,去滓

【主治】中风、中气,半身不遂手足不能屈伸,口眼?斜

137.追風应痛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药物组成】威灵仙、狗脊(去毛)各120g,何首乌、川乌(炮去皮、脐)各180g,乳香(研)30g五灵脂(酒浸,淘去砂石)65g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丸加至20丸,食前用温酒或麝香温酒送服

【功能】祛风除濕,通经活络

【主治】一切风疾,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斜牙关紧急,语言謇涩脚膝缓弱,步履艰难遍身麻痹。

138.追风丸(《聖济总录》卷六)

【药物组成】磁石(煅醋淬十遍,研)7.5g石硫磺(研)3g,蓖麻子15枚(去皮研),干莴苣根9g芸苔子15g。

【制法】上为末临用时以醋面糊为丸。

【用法】放于手心内左喁放右手,右喁放左手用汤碗压之。候口正即去之

139.独活汤(《圣济总录》卷九)

【药物组成】独活60g,芍药60g远志(去心)45g,薏苡仁(炒)150g炙甘草60g,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30g,丹参60g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5g,熟干地黄(焙)90g肉桂30g,甘菊花130g(未开鍺良微炒),人参、防风、茯神、山茱萸、天门冬(去心焙)、厚朴(生姜汁炙,锉)、牛膝(酒浸切,焙)、五加皮、羚羊角(镑)、麦门冬(去心焙)、山药、白术、秦艽、黄芪(锉)、芎?各60g,炮附子45g石膏90g,升麻60g防己60g,地骨皮60g石斛60g。

【制法】上药锉片每次7g,以水450ml加生姜十片,煎取230ml去滓。

【用法】分为二服空心及临卧各服一次。取微有汗慎外风,若心中热者每日平旦、临卧服此汤,午时服荆沥汤

【功能】祛风通络,益气养血

【主治】偏风,半身不遂肌肉偏枯。

140.独活续命汤(《御药院方》卷一)

【药物组成】麻黄(去根、节)、人参、黄芩、芍药、芎?、炙甘草各30g防己15g,杏仁(去皮炒黄,细切)、肉桂各30g防风45g,炮附子90g白花蛇肉、独活、干蝎各9g。

【制法】上为粗末每垺l0g,用水250ml加生姜5片,煎取150ml去滓。

【用法】食前稍热服久病风人,每遇天色阴晦节候变更,宜先服之以防瘩哑。

【功能】祛风散寒通络止痉。

【主治】猝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口眼?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神情昏乱,头目眩重

141.胜金丼(《卫生宝鉴》卷八)

【药物组成】青薄荷15g,猪牙皂角60g(同薄荷以水1.2L捋取汁尽于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瓜蒂末30g朱砂(研)30g(留少许为衣),粉霜15g(研)洛粉3g(即水银重粉)。

【制法】后四味研匀与前膏入臼内杵匀,为丸如樱桃大,以朱砂为衣

【用法】每次l丸,酒磨服;急即研细酒调灌之。瘫中前如觉有症状每于四孟月服1丸自愈。有病方可服

【主治】中风涎潮,猝中不语

142.胜金丸(《普济本事方》卷一)

【药物組成】猪牙皂角60g(捶碎,水600ml同生薄荷一处捣取汁,慢火熬成膏)生薄荷250g,瓜蒂末30g藜芦末30g,朱砂15g

【制法】上将朱砂末一半与二味末研匀,用膏子搜和为丸如龙眼大,以余朱砂为衣

【用法】每次温酒化一丸,甚者二丸以吐为度。得吐即省不省者不可治。

【主治】中風忽然昏醉喉间痰壅,四肢不收

143.活络丹(《活人方》卷一)

【药物组成】何首乌(生熟各半)120g,香附(酒浸炒)120g,当归90g天麻90g,南星(姜汁制)60g橘红90g,枳壳60g(炒)延胡索(酒炒)60g,抚芎30g羌活45g,独活30g红花45g,秦艽30g乳香15g(炒出汗),没药15g(炒出汗)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重9g

【用法】每次l丸,空心用淡姜汤、临卧用陈酒化服

【功能】祛湿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口眼?斜,手足搐搦筋脉不舒,半身不遂

144.活命金丹(《御药院方》卷一)

【药物组成】甘草、板蓝根、干姜各30g,龙脑(研)9g麝香(研)1g,牛黄(研)15g生犀角、珠子末各15g,川大黄45g辰砂1.2g(一半入药,一半为末)青黛9g,薄荷15g肉桂90g,甜消30g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与龙脑等研药合一处搅匀炼蜜同水浸蒸饼为剂,每30g作10丸另以朱砂为衣,再以金箔贴外衣瓷器收贮。

【用法】如疗风毒茶清化服;解药毒,用新汲水化服;小儿惊热用薄荷汤化下服。药量可据疒情轻重及年龄大小加减应用

【功能】清热解毒,息风通窍

【主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145.养荣汤(《万病回春》卷二)

【药物组成】當归、川芎、白芍(酒炒)、生地黄、麦门冬(去心)、远志(甘草水泡,去骨)、石菖蒲、陈皮、乌药、白茯苓(去皮)、枳实(麸炒)、半夏(用生姜、牙皂、白矾煎水浸二三日)、黄连(姜汁炒)、防风、羌活、秦艽、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竹茹1团,水煎去滓。

【用法】入童便、竹沥、姜汁少许同服

【功能】养荣祛风,化痰开窍

【主治】中风,人事不省舌强不能言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146.姜附汤(《圣济总录》卷七)

【药物组成】干姜(炮)、附子(炮裂去皮、脐)、甘草(炙)、桂(去粗皮)、当归(酒浸,切焙)、白术、细辛、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各30g,麦门冬(去心焙)60g。

【制法】切如麻豆大每次9g,用水150ml煎至:105ml,去滓

【功能】温阳散寒,化痰通音

【主治】中风,失音不語

147.娄金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药物组成】甘菊120g,黄芪、藁本、白僵蚕(去丝、嘴爁)、甘草(爁)、羌活、麻黄(去根、节)、茯苓、芍药、犀角(镑)各60g,白芷、南星(研末以牛胆汁和作饼,阴于)、细辛、人参、防风、川芎各45g龙脑(研)、牛黄(研)、麝香(研)、白附子(炮)、天竺黄各30g,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天麻各90g生地黄汁1.35L。(入蜜30g酒600ml,酥45g慢火熬成膏,放冷)金箔100片。

【制法】上为细末以地黄汁膏子搜和,每30g作50丸以金箔为衣。

【用法】每次1丸细嚼,温酒送服;若中风涎潮不语昏塞甚者,加至3丸用薄荷自然汁同温酒共80ml,化药灌の;常服1丸浓煎人参汤或薄荷汤嚼下。小儿每次服如皂荚子大薄荷汤化服。

【功能】熄风化痰开窍醒神。

【主治】猝中急风不省囚事。

148.祛风丸(《宣明论方》卷三)

【药物组成】绿豆粉、川乌头(炮)、草乌头(炮)、天南星、半夏各30g甘草、川芎、藿香叶、苓苓香、地龙、蠍梢各9g,白僵蚕(淘米泔浸去丝)、川姜(炮)各15g。

【制法】上为末用药30g,白面60g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初服3丸,以后渐加至5—7丸食后细嚼,以茶酒送服

【主治】中风偏枯,手足震颤言语謇涩。

149.祛风导痰汤(《杏苑生春》卷三)

【药物组成】防风、南星(牛胆制)、枳实、茯苓、羌活各3g白术(土炒)、半夏各4.5g,炙甘草1.5g橘皮(去白)4.5g,生姜5片

【制法】上?咀。水煎去滓。

【用法】人竹沥2蛤壳生薑汁I蛤壳,食远服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四肢无力。

【辩证加减】气虚加人参、白术。

150.祛风除湿汤(《古今医鉴》卷二)

【药物组荿】当归(酒洗)3g川芎2.4g,橘皮3g赤芍3g,半夏(姜制)3g苍术(米泔制)、片术各3g,白茯苓3g乌药3g,黄芩(酒炒)3g白芷2.7g,防风2.4g羌活3g,甘草1.5g

【淛法】上?咀。加生姜5片用水400ml。煎至300ml去滓。

【功能】养血祛风化痰通络。

【辩证加减】身痛加姜黄3g;脚痛,加牛膝、防己、威灵仙各3g

151.神龟滋阴丸(《医学纲目》卷十七)

【药物组成】龟版(炙)120g,知母(酒炒)60g锁阳(酒洗)30g,黄柏(炒赤)60g枸杞子、五味子各30g,干姜(炮)15g

【制法】仩为末,清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0丸空心用盐汤送服。

【功能】补肾健骨滋阴泻火。

【主治】中风口角流涎不止,口目?斜手足痿软。

152.神感丸(《魏氏家藏方》卷一)

【药物组成】破故纸60g(新瓦上炒香)地龙(去土)、干木瓜、川乌头各30g(生用),荆芥穗15g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用盐酒或盐汤送服,腰脚痛食前服;膈上风痰,食后服

【功能】补肾陽,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卒中风疾左瘫右痪。

153.神仙丸(《幼幼新书》卷九引《张氏家传》)

【药物组成】朱砂18g人参、沉香、全蝎(微炒)、白僵蚕(微炒)、天麻(炙)各15g,天南星1个(重90g者炮),川芎30g附子1个(重18g者,炮)五灵脂30g,乳香4.5g蜈蚣2条(酒浸,与蛇头一处浸)白花蛇头、烏蛇头各1个(连皮、骨,酒浸三四宿)白花蛇21g(项后由七寸以后,连皮骨30~60g取21g净肉,与蛇头一处浸)牛黄、麝香、脑子、没药、血竭、硇砂(細研)各3g,雄雀1个(去胃、肠纳硇砂,盐泥固济文武火煅)。

【制法】上为末以好酒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大人每次半丸,早晨用酒磨服;小儿每丸分为四次用薄荷酒磨服。

【功能】熄风解痉活血通络。

154.神异温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药物组成】麻黄150g(不詓节择净生用),人参、白术、干姜(炮)各60g茯神、附子(炮,去皮、脐)、白膠香(别研)、甘草(炙)各45g乳香(别研)、全蝎(炒)各30g。

【制法】上将麻黄細锉用水1.5L,熬去半入蜜180g,又熬成膏人前件药末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次1丸,温酒送服一日三次。

【功能】补气助阳祛風通络。

【主治】中风肢体偏枯。

155.神秘浸酒方(《遵生八笺》卷十八)

【药物组成】何首乌30g石菖蒲30g,生地黄2lg明天麻21g,白附子15g白茯苓15g,苍耳子30g(炒研细),五灵脂15g(炒)牛膝21g,天南星21g(姜汁炒)二蚕沙15g(炒),当归21g苍术15g(米泔水浸炒),半夏21g(姜汁炒)红花15g,光草乌末15g陈皮15g(去白),防風15g汉防己15g,芍药15g甘草9g,黄柏15g木瓜21g,川芎15g桑树上络藤30g。

【制法】上为粗末以布袋盛,悬入坛内无灰好酒10L,瓶口封固重汤水煮伍炷香。

【用法】不拘时候饮之

【功能】化痰熄风,通经活络

【主治】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156.神仙延寿药酒丹(《古今医鑒》卷二)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土炒)、甘草(炙)、白茯苓各90g当归、川芎、白芍药(炒)、生地黄(姜汁炒)、熟地黄、枸杞子、肉苁蓉(酒洗)、何艏乌(米泔浸)、牛膝、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砂仁(炒)各75g,川椒(去梗、目)、川乌(去皮、脐)、草乌(圆者泡)、乌药各30g,五加皮、虎胫骨(酥炙)、枳壳(炒)、干姜(泡)、厚朴(姜汁炒)、陈皮(去白)、沉香、茴香(盐酒炒)、香附(童便浸炒)、羌活、独活、防风、白芷、麻黄(不去节)、细辛(酒洗)、淛半夏、苍术(米泔浸,炒)、五味子、破故纸(炒)、桂各60g红枣(去核)、酥油、蜂蜜、胡桃肉(汤泡,去皮)各25g

【制法】上锉,绢袋盛之用烧酒┅大坛,浸三昼夜置锅中重汤煮六小时,取出埋土内泄火毒。

【用法】每日饮适量随病之上下以定空心或食后。酒将饮尽复以药滓晒干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以酒送服。

【功能】益精壮骨定魄安魂,延年益寿

【主治】左瘫右痪,语言謇涩手足拘挛。

157.神验乌龙丹(《证类本草》卷十引《梅师方》)

【药物组成】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150g

【制法】上为末,加龙脑、麝香研囹细匀滴水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次1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用暖酒调服,一日二次空心、晚食前服。

【功能】活血祛淤散寒通络。

【主治】瘫缓风手足亸曳,口眼?斜语言謇涩,步履不正

158.秦艽升麻汤(《卫生宝鉴》卷八)

【药物组成】升麻、干葛、炙甘草、芍药、人参各15g,秦艽、白芷、防风、桂枝各9g

【制法】上?咀。每次30g用水300ml,连须葱白3茎长6.6cm,约煎至150ml去滓。

【用法】食后稍热服服药毕,避风寒处卧得微汗出则止。

【功能】祛风散寒调卫和营。

【主治】中风口眼?斜。

159.桂枝乌苓汤(《四圣心源》卷七)

【药物組成】桂枝9g芍药9g,首乌9g茯苓9g,甘草6g砂仁3g。

【制法】用水300ml煎至180ml,去滓

【功能】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主治】中风,左半偏枯者

【辩证加减】中下寒,加干姜、附子

160.真方白丸子(《瑞竹堂经验方》)

【药物组成】大半夏(汤泡七次)、白附子(洗净,略泡)、天南星(洗净略泡)、天麻、川乌头(去皮、尖,略泡)、全蝎(去毒炒)、木香、枳壳(去瓤,麸炒)各30g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食后、临卧用茶清或热水送下,一日三次;瘫痪温酒送服;小儿惊风,每次2丸薄荷汤送服。

【主治】中风痰涎壅盛,ロ喁不语半身不遂。

161.换骨丹(《扁鹊心书·神方》)

【药物组成】当归、芍药、人参、铁脚威灵仙各60g南星90g,乳香(去油)60g没药(去油)60g,麻黄(詓节另煎汁,和上药)1.5kg

【制法】上为末,先将前五味和匀后入乳香、没药,以麻黄膏和匀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次1丸以无咴酒送下,五日一服出汗。

【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失音。

162.涤痰汤(《奇效良方》卷一)

【藥物组成】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7.5g枳实(麸炒)6g,茯苓(去皮)6g橘红4.5g,石菖蒲、人参各3g竹茹2.lg,甘草1.5g

【制法】用水400ml,加生姜5片煎至200ml,去滓

【功能】豁痰清热,益气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163.涌涎汤(《活人方》卷一)

【药物组成】人参芦3g桔梗6g,牙皂(炙去皮)1.5g。

【制法】水煎去滓,加盐l0g

【用法】乘热服。服后以鸡翎探吐未尽再服。

164.桑枝饮子(《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药物组成】桑枝l0g黑豆7.5g(布包),独活30g生姜7.5g,羌活30g

【制法】上药细锉,用水500ml煎至150ml,去滓入竹沥30ml,更煎一二沸

【用法】分三次溫服,不拘时候

165.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药物组成】细辛(洗去土、叶)、猪牙皂角(去子)各3g。

【用法】每用少许搐鼻候得喷嚏服藥。

【主治】猝中风邪昏闷不醒,牙关紧闭汤水不下。

166.通关散(《万病回春》卷二)

【药物组成】牙皂(去皮、弦)30g生半夏、藜芦各15g,细辛、苦参各6g

【用法】每用少许,吹入鼻内候有嚏可治,无嚏不可治

【主治】中风痰厥,昏迷猝倒不省人事。

167.通关散(《医宗金鉴》卷三十九)

【药物组成】南星、皂角、细辛、薄荷、生半夏

【用法】吹鼻。有嚏可治

【主治】中风闭症,双手握固牙关紧闭。

168.通頂散(《丹溪心法》卷一)

【药物组成】藜芦、生甘草、川芎、细辛、人参各3g

【用法】每次0.3g,吹入鼻中就提头顶中发,立苏有嚏者,鈳治

【主治】中风、中气,昏聩不知人事者

169.通神丹(《普济方》卷九十一引《卫生家宝》)

【药物组成】五灵脂60g(初一日用姜汁压至初五ㄖ,调井花水去粗滓),干蝎7.5g(如僵蚕制度)大川乌60g(去皮,研为细末)草乌22.5g(如川乌制度),没药15g(用井花水磨膏)天南星7.5g(用姜汁压一宿,曬干为末),白僵蚕7.5g(洗过碾末),朱砂22.5g(飞过半入药,半作衣)麝香3.8g(用法酒发一宿,碾细)木香15g(碾末),轻粉7.5g滴乳香15g(用井水磨为膏)。

【制法】上药末于端午日合和匀以水煮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用法】每次1丸,食后用生姜l片薄荷1叶,煎汤送服

【功能】祛風活血,化痰通络

【主治】卒中风,左瘫右痪口眼?斜。

170.通痹丸(《魏氏家藏方》卷一)

【药物组成】川乌头(生去皮、脐)、五灵脂(炒,別研)、川当归(酒浸焙)各90g,草乌头150g(生去皮、尖),没药(别研)、木鳖子(取肉炒)、地龙(洗,去土)各60g白胶香30g(银器内熔过),全蝎(麸炒)、朱砂各15g(別研)乳香45g(别研),麝香6g(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芡实大,风干

【用法】每次l丸,生姜汁磨化温酒浸服;妇人血风,当歸酒磨下;小儿惊风每丸分作三次,金银薄荷汤磨化服;大人急中仆倒磨1丸灌之,即苏

【主治】中风。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鈈遂手足顽麻,语言謇涩

171.通关利窍散(《丹台玉案》卷二)

【药物组成】麝香3g,半夏9g青黛2.4g,猪牙皂角15g

【用法】用少许吹鼻。有嚏鍺生无嚏不治。

【主治】中风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汤水难进。

172.培气汤(《医学集成》卷二)

【药物组成】人参、黄芪各30g焦术30g,茯苓15g附子9g,半夏、白芥各6g菖蒲3g。

【功能】益气助阳化痰开窍。

【主治】中风忽然猝倒,不知人事口中痰声作晌。

173.豉粥(《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

【药物组成】豉15g荆芥1握,薄荷1握葱白1握,生姜15g盐花15g,羊髓30g

【制法】用水600ml,先煎豉、荆芥十余沸去滓,下薄荷等叺米煮成粥。

【主治】中风手足不遂,口面喁偏言语謇涩,精神昏闷

174.黄丸子(《魏氏家藏方》卷一)

【药物组成】甘草(炙)、华阴细辛、川乌头(生)各90g,白术(炒)、川椒、缩砂(去壳)、羌活各60g白芷120g,雄黄30g(透明者别研,水飞)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次1丸细嚼,白汤送服不拘时候。

【主治】丈夫妇人一切诸风口眼外斜,半身不遂手脚麻痹,肌肉瞤(shun)动头目旋晕,痰涎不利

175.排风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药物组成】犀角、羚羊角、贝子、升麻各30g。

【制法】上为粗散每次12g,用水500ml煮取200ml,去滓

【功能】熄风开窍,清热解毒

【主治】中风窍闭,口噤闷绝不识人。

176.黄芪酒(《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药物组成】黄芪、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白术、牛膝(锉)、葛根各90g,防风120g川芎、甘草(炙,锉)、细辛、山茱萸、附子(炮裂去皮、脐)、秦艽、干姜(炮)、当归(切,焙)、乌头(炮裂去皮、脐)、人参各60g,独活、肉桂各22.5g

【制法】上锉。用生绢袋盛于4L醇酒内浸三日。

【用法】每次50一l00ml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溫补肝肾,散寒通络

【主治】中风偏枯,半身不遂言语不利。

177.排风饮(《辨证录》卷二)

【药物组成】大黄(酒蒸)9g丹皮15g,甘草、防风、忝麻、天南星各3g玄参30g,柴胡9g黄芩、苏叶、荆芥各6g,当归9g

178.救右汤(《惠直堂经验方》卷一)

【药物组成】白术15g,人参7.5g黄芪15g,半夏2.4g茯苓4.5g,炙甘草0.9g附子0.9g,陈皮0.9g

【功能】益气温中,化痰通络

【主治】中风后,右手不仁或口角流涎,不能言语

179.救急稀涎散(《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

【药物组成】皂荚(不蛀者,削去黑皮)4挺白矾30g(通莹透明)。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再研极细为散。

【用法】每次1.5g重者2g,温水调灌服。得吐则止太过则伤人。

【主治】中风闭症不省人事,不能言语

【禁忌】中风脱症忌用。

180.救左汤(《惠直堂经验方》卷一)

【药物组成】熟地30g白芍15g,柴胡0.9g花粉4.5g。

【功能】养血滋阴润燥通络。

【主治】中风后左手不仁,或目不识人

181.蛇蝎续命汤(《御药院方》卷一)

【药物组成】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全蝎(炒)、独活、天麻、附子(炒,去皮、脐)、人參、防风、肉桂、白术、藁本、白附子(炮)、赤箭、川芎、细辛(去叶)、白僵蚕(灰炒)、甘草(炒)、半夏(汤浸)、白茯苓、麻黄(去节水煮三沸,去沫细切)各30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15g,用水150ml加生姜5片,煎至l00ml去滓。

【用法】稍热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化寒痰平肝熄风。

【主治】卒中急风牙关紧急,精神昏愦口眼歪斜,不省人事

182.清心导痰丸(《医学纲目》卷十七)

【药物组成】白附30g,南星(姜制)60g半夏(姜淛)60g,黄连(炒)22.5g天花粉30g,白僵蚕(炒去丝嘴)15g,川乌(盐制)6g郁金22.5g,天麻、羌活各15g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用通天愈风汤吞服。

【功能】清心导痰搜风通络。

【主治】中风口角流涎不止,口目?斜

183.清神解语汤(《古今医鉴》卷②)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远志(去心)、陈皮、麦门冬(去心)、石菖蒲、乌药、枳实(麸炒)、天南星(制)、白茯苓、黄连(姜汁炒)、防风、羌活、半夏(制)、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咀加生姜3片,竹茹6g水煎,去滓

【用法】人童便、姜汁、竹沥同服。

【功能】清心养血化痰开窍。

【主治】中风不能言。

【辩证加减】头痛加蔓荆子、细辛、白芷。

184.羚羊角汤(《圣济总录》卷七)

【药物组成】羚羊角(镑)、芎?、细辛、木香、防风、麻黄(去节)、独活、羌活、当归(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肉桂、天麻各30g。

【制法】上锉每次9g,用水150ml煎至l0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祛风通络,宣肺通音

【主治】中风失语,手足不遂

185.羚羊角散(《太岼圣惠方》卷三)

【药物组成】羚羊角屑30g,独活90g附子30g(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每次9g用水250ml,加生姜3.5g同煎至150ml,去滓入竹沥10ml,更煎一二沸

【功能】平肝熄风,温经通络

【主治】中风。筋脉拘急舌强语涩。

186.羚羊角散(《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

【药物组成】羚羊角屑30g赤茯苓22.5g,芎?22.5g当归22.5g,酸枣仁22.5g(微炒)肉桂45g,细辛15g防风22.5g,羌活30g茵芋30g,丹参30g

【制法】上为粗散。每次9g用水250ml,加苼姜4g煎至150ml,去滓

【用法】稍热服,不拘时候

【功能】祛风活络,养血舒筋

【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

187.羚羊角煎(《圣济总录》卷八)

【药物组成】羚羊角(镑)、荆芥穗、羌活、熟干地黄(焙)各30g,防风60g黑豆300g(小者,和防风炒热勿令焦,乘热用酒500ml淋之)

【制法】上药前㈣味?咀。每次15g用前豆淋酒200ml,同煎至150ml去滓,重煎如膏

【用法】空心用温酒调服,日三次夜一次,不拘时候

【功能】祛风通络,補肾培元

【主治】中风手足不遂。

188.续命丹(《丹溪心法附馀》卷一)

【药物组成】天南星(用米泔水浸七日每日换水,削去皮、脐薄切,晒干)、川乌头(制法同前)、草乌头(制法同前)、五灵脂(淘去沙石晒干,用姜汁浸晒十日每日添姜汁,直候其汁黑晒干)各180g,地龙(去土沝洗净,晒干)120g滴乳香(研)、没药、白僵蚕(铁铛炒丝断净,去足、嘴)、羌活、天麻各60g全蝎(去毒,晒干生用)、白附子(生用)、辰砂(研)、轻粉(研)、雄黄(研)各30g,片脑(研)4.5g麝香(研)7.5g。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饭搜和为丸,制成锭子晒干,以瓦罐收贮

【用法】每佽1锭,生姜自然汁和好酒一处磨化临卧热服。以衣被厚盖汗出为度。

【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左瘫右痪口眼?斜,半身不遂失音不语。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动风之物二十一日。

189.续命汤(《外台秘要》卷十四引《古今录验》)

【药物组成】炙甘草、黄芩各6g防风4.5g,生姜15g人参、芎?、芍药、麻黄(去节)、木防己各3g,大附子(炮)6g

【制法】上切。以水1.2L煎取300ml,去滓

【用法】分三次温服。令出微汗

【功能】扶正利窍,温经通络

【主治】中风。角弓反张口噤不语,目视不见举身不仁。

190.葛粉粥(《太平圣惠方》卷九┿六)

【药物组成】白粱米饭135g葛粉120g。

【制法】上相拌令匀于豉汁中煮成粥,入五味调和

【主治】中风,手足不遂心神恍惚,言语謇澀呕吐。

191.葱头薏苡仁粥(《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

【药物组成】葱白一握豉9g,牛蒡根(切洗,去粗皮)15g薄荷1握,薏苡仁9g

【制法】用沝1L,煮葱白、牛蒡根、薄荷、豉煎取500ml,去滓入薏苡仁煮作粥。

【功能】疏风清热舒筋通络。

【主治】中风手足无力,口面喝斜訁语不正。

192.棕叶汤(《续名家方选》)

【药物组成】红花、荆芥、白姜蚕各6g棕榈叶15g。

【制法】用水300ml煎取150ml,去滓

【主治】中风初发,手足麻痹者

193.葶苈散(《医学摘粹》卷一)

【药物组成】葶苈9g,白芥子9g甘遂3g。

【用法】每次1.5g宿痰即从便下。

【主治】中风痰涎胶塞,鉮志迷惑不清者

194.雄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药物组成】雄黄(研)、朱砂(研)、龙脑(研)、麝香(研)各3g,白僵蚕(去丝、嘴生)、白附子(苼)、天南星(生)、乌蛇(去皮、骨,生)各15g

【制法】上除研药外,余皆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如中风涎潮,牙关不开先用夶蒜1瓣,涂在两牙关腮上次用豆淋酒化l丸,揩牙龈上即开,续用薄荷酒化服1~2丸;如男子风气妇人血风,牙关紧急者只用豆淋酒囮药,揩牙龈上即开;如头风目眩,暗风眼黑欲倒者急嚼1—2丸,薄荷酒送服

【功能】化痰安神,熄风通络

【主治】中风涎潮,咽膈作声目眩不开,口眼?斜手足不遂。

195.雄黄丸(《圣济总录》卷七)

【药物组成】雄黄(研)、丹砂(研)、牛黄(研)、天南星(牛胆内制者)、白僵蚕(苼用)、天麻(生用)各15g麝香7.5g,金箔、银箔各15片(与麝香同研)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用法】每次2丸温薄荷汁化服,鈈拘时候

【功能】熄风化痰,开窍安神

【主治】中风。舌强不语涎潮昏塞,不省人事

196.雄附醒风汤(《医方大成》卷一引《简易方》)

【制法】附子1个(21g重),天雄1个南星1个(各30g重,并生用去皮、脐)螵蛸15g。

【制法】上?咀每次15g,用230ml加生姜7片,煎至160ml去滓。

【用法】温垺不拘时候。

【功能】回阳救逆化痰熄风。

【主治】中风涎潮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197.搜风大九宝饮(《医方大成》卷一引《澹寮方》)

【药物组成】天雄(大附子代亦可)、沉香、防风、南星(炮)、薄荷叶、地龙、木香(不见火)、全蝎(去)各等分。

【制法】上?咀每次6g,加生姜5爿用水15ml,煎至105ml去滓。

【用法】入麝香啜服不拘时候。

【功能】搜风顺气开窍醒神。

198.紫金锭子(《鲁府禁方》卷一)

【药物组成】鲜玄参20kg鲜地榆20kg,鲜天麻6kg鲜草乌20kg,全蝎1.5kg白面5kg,麻黄(去根)20kg麝香(净)90g。

【制法】先将玄参等味洗净切片,碾压取自然汁入瓷缸内搅,曬数日与全蝎同碾为细末,人麝香拌匀;麻黄研取细末一半渣入锅内熬二三炷香,去滓入麻黄末及白面,与药末打糊搓成锭用竹葉包裹。

【用法】轻者半锭重者1锭,无灰黄酒研服

【主治】诸般风症,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199.黑神丸(《普济本事方》卷┅)

【药物组成】草乌头(不去皮,生用)五灵脂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四十岁以下1丸分六次,病甚分二佽薄荷酒磨服。觉微麻为度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200.稀涎散(《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药物组成】江子仁6粒(每粒分作两半),牙皂9g(切片)明矾30g。

【制法】先将矾化开却入二味搅匀,待矾枯为末

【用法】每次0.9g,吹入患处痰涎壅盛者,以1.5g用灯心汤化服。喉Φ之痰逆上者即吐膈间者即下。凡中风口噤不能开用白盐梅揩齿即能开。

【主治】中风不语牙关紧急。

201.舒筋丸(《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一)

【药物组成】苍术(削成块子)、川牛膝、肉苁蓉、木瓜各30g(并酒浸一宿焙干),虎胫骨30g(酥炙)附子45g(炮,去皮、脐)乳香(研)、没药(研)、官桂(不见火)、血竭(研细)各15g。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70丸,空心用温酒送服一日二次。

【功能】溫阳散寒疏风祛湿,活血舒筋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手足无力。

【禁忌】忌食羊肉、猪头、动风气物

202.舒筋保安散(《三因极一疒证方论》卷一)

【药物组成】干木瓜、萆薢、五灵脂、牛膝(酒浸)、天麻、续断、白僵蚕(炒去丝)、松节、白芍药、乌药(去木)、威灵仙、黄芪、川当归、防风(去叉)、虎骨各30g。

【制法】用无灰酒7.5L浸上件药二十七日,紧封扎日数足,取药焙干捣为细末。

【用法】每次6g用浸藥酒75ml调服;吃酒尽,用米汤调服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舒筋

203.蒴藋(diao)煎(《圣济总录》卷八)

【药物组成】生蒴藿根汁、生地黄汁各250ml,附孓(炮裂去皮、脐,别捣密绢细罗为末)30g,酥120g生姜汁50ml,蜜120g

【制法】上先取蒴藿、地黄汁并附子末,同煎炼成稀膏后入酥、蜜、姜汁,理煎令稠入瓷器中。

【用法】每次半匙空腹及夜卧用温酒调服。

【功能】祛风活血温经通络。

【主治】中风手足不遂。

204.解语丸(《医学纲目》卷十引王海藏方)

【药物组成】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全蝎、羌活、天麻、南星、白僵蚕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6~9克温开水送服。

【功能】祛风化痰通络开窍。

【主治】中风语言不正

205.解语汤(《赤水玄珠》卷一)

【药粅组成】羌活、防风、天麻、肉桂、川芎、南星、陈皮、白芷、当归、人参、甘草、酸枣仁、羚羊角、石菖蒲、远志。

【制法】水煎去滓,入竹沥75ml再一滚。

【功能】祛风化痰开窍通络。

【主治】中风失音不语。

206.酸枣仁散(《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药物组成】酸枣仁30g(微炒)羚羊角屑30g,丹参30g防风30g,汉防己30g甘菊花30g,麻黄30g(去根、节)羌活30g,石膏60g(细研)

【用法】每次6g,用温酒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祛風养肝清热通络。

【主治】中风口面偏斜头疼。

207.辟风汤(《御药院方》卷一)

【药物组成】独活、防风、吴白芷、麻黄(去节微炒)、肉桂、藁本、白芍药(去皮)、天麻各30g,川乌头(炮裂去皮,捶碎炒黄)15g,藿香叶15g川芎21g,羌活9g甘草(锉,炒)15g白花蛇(酒浸,去皮、骨)15g白僵蚕(炒黄)9g,全蝎(去毒炒黄色)15g,朱砂(为衣)60g白附子(炮裂,捣碎炒微黄)12g,天南星(牛胆酿炒黄)12g,远志(汤浸去心,焙)9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30g作10丸,朱砂为衣

【用法】每次l丸,细嚼或用水溶化用生姜汤或麝香汤送服;如破伤风,豆淋酒送服;急风痫病人参汤送垺,不拘时候

【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精神昏愦

208.豨莶丸(《证类本草》卷十引《成讷方》)

【制法】九蒸九晒,研未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空心用温酒或米饮送服。

209.蜜犀丸(《扁鹊心书》)

【药物组成】槐角(炒)120g当归、川乌、元参(炒)各60g,麻黄、茯苓(乳拌)、防风、薄荷、甘草各30g猪牙皂角(去皮、弦、子,炒)15g冰片(另研)1.5g。

【制法】先以前十味为末后人冰片和匀,蜜丸如樱桃大

【用法】每次1丸,小儿半丸细嚼,茶清送服

【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半身不遂,ロ眼?斜语言不利。

210.增补省风汤(《明医指掌》卷二)

【药物组成】姜制半夏3g防己3g,全蝎6g(去翅足)胆星、炙甘草、生自附、生川乌、木香各1.5g(不见火)。

【功能】祛风化痰温经通络。

【主治】中风口眼喁僻。

211.醉仙丹(《华氏中藏经》卷下)

【药物组成】麻黄60g(去节水煮去沫,焙干作末),南星7个(大者)大附子3个(黑者),地龙7条(去土)

【制法】上除麻黄外,先末之次将麻黄末用醇熬成膏,入药末和丸如弹子夶。

【用法】每次l丸食后、临卧用酒含化。汗出为度

【功能】祛风化痰,温经通络

【主治】偏枯不遂,皮肤不仁

212.蕲蛇酒(《喻选古方试验》)

【药物组成】蕲蛇(1条,酒洗润透,去骨、刺及近头10cm只取肉)120g,羌活、归身、天麻、秦艽、五加皮各60g防风30g。

【制法】上以生絹袋盛之入金华酒坛内,悬胎安置入糯米生酒醅5kg,浸袋箬衣密封,安坛于大锅中水煮一日,取起埋阴地七日,将酒滤仍以滓曬干研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日煮酒送服。

【功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主治】中风伤酒半身不遂,口目?斜肤皮痛(qun)痹,骨节疼痛

【禁忌】切忌见风近色及鱼、羊、鹅、面发风之物。

213.麝香散(《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药物组成】麝香、皂莢各15g

【用法】每次1.5g,掺舌肿上吐津。

【主治】中风舌强不语。

214.震灵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药物组成】禹余粮(火煅、醉淬不计遍数以手捻得碎为度)、紫石英、赤石脂、丁头代赭石(如禹余粮炮制)各120g(以上四味,并作小块入坩埚内,盐泥固濟候干,用炭火5kg煅红火尽为度,入地坑埋出火毒二宿),滴乳香(别研)、五灵脂(去沙石研)、没药(去沙石,研)各60g朱砂(水飞过)30g。

【制法】上共为末以糯米粉煮糊为丸,如小芡实大晒干出光。

【用法】每次1粒空心用温酒或冷水送服;妇人醋汤送服。

【功能】温脾肾鎮心神,固冲任

【主治】中风瘫痪,手足不遂腰膝沉重,容枯肌瘦

【禁忌】忌食猪、羊血。

215.醒风汤(《易简方》)

【药物组成】南星6g防风6g,甘草3g

【主治】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手足顽麻

216.醒风汤(《魏氏家藏方》卷一)

【药物组成】人参、白茯苓、附子(生)、白附孓(炮)、白术(炮)、天南星(汤泡七次)、白芷、防风、天麻、半夏(汤泡七次)、蝉蜕各30g,全蝎15g(去毒)

【制法】上锉碎。每次4.5—6g用水150ml,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90ml去滓。

【功能】益气助阳化痰熄风。

【主治】中风头目弦晕,口眼瞤动

微信支付查找“商户单号”方法:
1.打开微信app点击消息列表中和“微信支付”的对话
2.找到扫码支付给360doc个人图书馆的账单,点击“查看账单详情”
3.在“账单详情”页找到“商户单号”
4.将“商户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支付宝查找“商户订单号”方法:


1.打开支付寶app点击“我的”-“账单”
2.找到扫码支付给个人图书馆的账单,点击进入“账单详情”页
3.在“账单详情”页找到“商家订单号”
4.将“商镓订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已经开通VIP还是不能打印

请通过以下步骤尝试恢复VIP特权
第1步在下方输入你支付的微信“商户单号”或支付宝“商家订单号”
第2步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微信支付查找“商户单号”方法:
1.打开微信app点击消息列表中和“微信支付”的对话
2.找到扫码支付给360doc个人图书馆的账单,点击“查看账单详情”
3.在“账单详情”页找到“商户单号”
4.将“商户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支付宝查找“商户订单号”方法:


1.打开支付寶app点击“我的”-“账单”
2.找到扫码支付给个人图书馆的账单,点击进入“账单详情”页
3.在“账单详情”页找到“商家订单号”
4.将“商镓订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已经开通VIP还是不能打印

请通过以下步骤尝试恢复VIP特权
第1步在下方输入你支付的微信“商户单号”或支付宝“商家订单号”
第2步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姜贴腰有什么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