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鲁迅对方孝孺的评价感慨呢

当前位置:
|| | |
人气:968 回复:11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都很崇拜鲁迅。想当年,我们曾经亦步亦趋地跟着领袖,尊称鲁迅为“先生”。可以这样说,我们这代人是嚼着香甜的社会主义纯天然黄色窝头,就着无公害绿色野菜,牵着父辈的手,穿着破衣旧裤烂鞋子,勇往直前地狂奔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浩浩荡荡而又一往无前地向着共产主义远方奋勇前进!书包里则是装着主席的语录和鲁迅先生的课文。。。长大的。 & & 自己现在能约略记得的鲁迅先生的课文有《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药》《阿Q 正传》《祥林嫂》《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狂人日记》《社戏》等等等等。   个人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总得来说是晦涩难懂,文笔犀利。很多人对鲁迅先生持保留态度,有的专家甚至斥先生之作品为“鲁货”。   我不是研究鲁迅的专家,甚至连中文系科班出身这一最起码的谈论鲁迅先生的资格都不具备。但是,也想在这里斗胆谈谈自己对鲁迅及其文章的看法。   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对鲁迅的很多文章都读不懂。由于智商偏低的缘故,即使是在老师对文章先进行细嚼慢咽然后再做填鸭式教诲之后,也仍旧还有很多问题没搞清楚。这当然就使得当时的我对鲁先生更加肃然地崇敬了。   长大以后,慢慢地对先生的文章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记得有一次与王泽钊先生谈论起鲁迅先生。王先生说,鲁迅先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深刻的思想。不要只是局限在他的文笔上。   王先生的这番话给我颇多的启发。众所周知,王先生是一位很有思想很有个性任何权威都无法轻易从他那里过关的人,加之又是一位顶级语文教育专家。更加之当时国内正有很多人在反思鲁迅怀疑鲁迅-----当时不少人因为鲁迅曾经在建国后被当成一条棍子甚至狼牙棒而横扫过许许多多与先生有过过节的人,比如原山大校长成仿吾便因为与鲁迅先生的一点不当的交流而祸起于萧墙,更加著名的例子还有祸及数千人的胡风反党集团案,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因此很多人都在重新反思审视鲁迅。也就是在那个当口,王先生能够对鲁迅先生有如此崇高的发自肺腑之评价,可见鲁迅在王先生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我也被王先生对鲁迅先生所做的“思想深刻”这一评价所深深感染了。于是便重新拜读了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   当时读后的感觉是,以前上学时没有弄明白的许多东西豁然开朗了。   感慨实在太多,姑且只谈一点吧,言多必有失,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总不想太多地暴露于天下,贻笑于大方。   不妨借用一下鲁迅先生的句式------不必说迂腐短命的孔乙己,也不必说被封建礼教迫害致死的祥林嫂,单说〈狂人日记〉吧。鲁迅先生在这篇小说中说:“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是啊,这些仁义道德吃掉了祥林嫂,吃掉了孔乙己,吃掉了夏瑜吃掉了子君,吃掉了刘和珍还有杨德群。。。终于,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伟大而又著名的那一声拍案疾呼:“救救孩子!!”。------毕竟还有孩子,还有那些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天真无邪的孩子可以被挽救!   读到这里,我竟然顺着先生的思路继续想了下去。作为鲁迅先生的子辈孙辈,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里,那个吃人的恶魔已经死去了吗?不,我们分明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张血盆大口,它正在肆无忌惮地吞噬着什么东西!我们看到,是这张大口吞噬掉了公平正义忠诚,吞噬掉了真诚良知道义!吞噬掉了曾经辉煌灿烂过五千年之久,曾经让无数异族倭邦景仰侧目乃至纷纷效仿过的,包含了人类所有美德在内的光芒万丈的中华文明! & & 而当那张血盆大口吃掉了我们民族代代相传的那些无比美好的东西之后,我们全国各族人民便不得不很无奈地重新和咿呀学语的幼儿园小班同学一起,学习如何诚实守信,如何遵纪守法,如何恪守良知,如何不损人利己,如何不做昧心事。。。 & & 但是,这种新时代荣辱观的再学习,分明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表面文章。因为,那张吃人的大嘴,不只是简单地吃掉了有形的东西,而是吃掉了我们的灵魂深处的精髓。因此,这种灵魂的创伤决不是几句动听的口号可以治愈的。。。   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在世,会不会再愤然写上一篇《狂人日记》。我也不知道,先生的文笔是否还会依旧晦涩难懂,思想是否还会依旧高深莫测。这些我辈都无法也不敢妄加揣测。但我却可以非常自信地预测,如果〈狂人日记〉胆敢出笼,那它肯定会立即惨遭封杀。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再也不需要鲁迅式的泼皮刁钻的文人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主旋律,需要的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顺从的作家。我们已经不再需要鲁迅了。 & & 鲁迅是一个刁民,一个逆子贰臣,他只配在那个特殊年代被当作一个工具,象棍子与狼牙棒等等一样的工具,去很无奈完成他的历史使命,然后再被人无情地丢弃。。。
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分享给好友
绛惧悕鍥剧墖涓嶅湪闈掗潚宀涚殑鏈嶅姟鍣,
王小波其人以及文章,曾经很是风光,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到今天他未必被封杀..王小波好像就是&泼皮刁钻的文人&.
谢谢 好贴呀
||引用|
||引用|
回复:【瓦工】
鲁迅并没有过时,甚至还有点超前,也许,这就是悲剧所在。
需要鲁迅,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的悲哀。
读完竟一时无语...p.s.楼主是个善于提问的人
回复:beyondthesea
你也懂鲁迅?
&&以下是引用瓦工的帖子:...他只配在那个特殊年代被当作一个工具,象棍子与狼牙棒等等一样的工具,去很无奈完成他的历史使命,然后再被人无情地丢弃。。。
||引用|
回复:40出头及楼主
文革期间中国民间的思想家被扼杀了,不是没有.& &“ 鲁迅是一个刁民,一个逆子贰臣,他只配在那个特殊年代被当作一个工具,象棍子与狼牙棒等等一样的工具,去很无奈完成他的历史使命,然后再被人无情地丢弃。。。”---此话很费解。请问鲁迅被谁当作一个工具?他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了吗?他又被人无情地丢弃了?==================
回复:【病树前头万木春】
文革和现在被扼杀的思想家都有,但也薪火相传,火种不息。提问很好。那“使命”不是他的,当然也不是由他完成的。
&&以下是引用黑客帝国1的帖子:文革和现在被扼杀的思想家都有,但也薪火相传,火种不息。提问很好。那“使命”不是他的,当然也不是由他完成的。
回帖后跳转最后一页
看了该帖的人还喜欢看
10.18免费看房团5线齐发抄底青岛房价,套三首付8万...聊聊自己最近读的书,将得到社区金币3枚奖励
48小时点击排行
本论坛本周Top10
可选评语: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
青青岛论坛官方微信
用其他账号登录:您现在的位置: >
毛泽东与鲁迅彼此是如何评价对方的?
  在毛泽东已公之于世的所有著作中,对一位中国现代作家,包括其他历史人物,一口气连用了9个“最”的措辞,并冠之以“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3个头衔的现象,是绝无仅有的。
  1954年毛泽东到绍兴参观了鲁迅的故居,在鲁迅笔下经常提到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徘徊寻望。他对陪同的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说:绍兴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家乡。他有两句名言你知道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有这种精神。  让毛泽东特别感慨的是,鲁迅不仅在孤寂中坚忍苦斗,还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日,毛泽东挥毫书录鲁迅于日为悼念“五卅惨案”九周年而作的《无题》诗一首赠与访华的日本朋友: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同年,在鲁迅诞辰8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读其诗,品其人,写了两首七绝,题目就叫《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据一些权威的毛泽东研究资料的介绍:“毛泽东最爱读的现代人的书就是鲁迅的书,一部《鲁迅全集》从延安带到北京,阅读数遍,他对鲁迅熟悉程度,并不亚于鲁迅专家。”在晚年,毛泽东多次提议要人们读点鲁迅著作,支持开展鲁迅思想遗产的研究。1975年11月初,毛泽东对周海婴(鲁迅之子)关于出版带注释的《鲁迅全集》的信作了批示:请政治局“讨论一次,作出决定,立即执行。”1975年底到1976年初在有关理论问题的谈话中,毛泽东还强调:我建议在一两年内读点哲学,读点鲁迅。(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56页。)
  这可能是毛泽东公开评价鲁迅的尾声。
  历史图集 历史要闻
盘点中国军队里的女将军 民国十大美男排行 裸尸遍野!犹太女人被杀
中国近代20位大军事家 86版西游记的十大美女 盘点毛泽东的儿媳们
你没见过的毛泽东暮年照 胡耀邦为何选中温家宝? 中国古代同性恋名人排行
林彪:阴柔孤傲军事奇才 毛泽东晚年六大秘事真相 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军官
更多关于的新闻
&/&&人已评
数据加载中……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杨雄说,我们成为市长、副市长,...
殷一璀在见面会上说,市人大作为...
手写春联、年画、糖画........
2013年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
持续走高的车牌价格和城市拥堵问...
近期,强生、大众、海博、...
今天(2月1日)下午,本...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民报系成员:||||
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C)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做民调 赢大奖”转盘抽奖
科沃斯地宝、交通卡、面包机、数码礼包、象印保温瓶等百份奖品等你拿
去试试手气
您已投过票
“做民调 赢大奖”转盘抽奖
科沃斯地宝、交通卡、面包机、数码礼包、象印保温瓶等百份奖品等你拿
去试试手气
密&&&&码:
下次自动登录&&&&
没有账号?&&&&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点“看微博”查看您的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我对鲁迅的一些感受(附胡适)
早晨又重温几篇鲁迅的文章,感觉鲁迅乃是一个纯粹的人道主义者,他下意识同情那些受苦的人,至于会不会因此赤化,不在他的考虑之内。他不是冷血的政客,不会计较诸多利害。他实在是个有赤子之心的人,当然也有点世故。他恨铁不成钢,却还懂得适可而止,知道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鲁迅赞扬日本人做事认真,“诋毁”中国人连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很少看见五毛骂他汉奸,倒是见很多公知骂他颠覆中华传统。这个国家,真是无可救药。
胡适对冯友兰厌恶,对鲁迅则宽容,说鲁迅是“我们的人”。可惜很多公知不明,还把鲁迅和胡适作为对立面,捧胡抑鲁。胡适和鲁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于文化传统的态度,他们都看出中国黑暗文化传统对人格的戕害。
有人说鲁迅的问题,就是没留学过欧美。我不这么认为。一个人形成何种见识,和性格有关。冯友兰留学过欧美,却满脑子帝王意识;傅斯年留学过欧美,却满脑子丛林思想。鲁迅的悲天悯人,对弱小者本能的同情爱护,很多留学欧美的人皆未梦见。
鲁迅说,写文章的人总不会去描绘大便和蛆。其实大便和蛆也是值得描绘的,至少可以给后人警醒,远离大便和蛆。
崇拜屠夫大概是原始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野蛮社会中,最能杀人的那位,肯定被目为英雄。日渐文明后才逐渐摆脱那种思维。鲁迅也曾为此痛苦,中国人的思维恰恰还处在原始时代。
鲁迅还没有想到中国人的坏,坏得比他所想的“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还彻底。那么多中国人移民,躲在文明国家,却从故纸堆里找寻章摘句歌颂中国的。他绝没想到。
有个朋友周游全球,曾对我说:“多出去看看,你就明白鲁迅为什么那么着急,中国的人,心智落后一百年不止。”我说:“我不出去都知道鲁迅为啥那么着急,悟性好,没办法。”在中国,有些右派也大骂鲁迅,不承认中国愚昧,要么是装傻意有所求,要么是真傻无可救药。
鲁迅曾感慨,日本人办事真是认真:“东北事起,上海有许多抗日团体,有一种团体就有一种徽章。这种徽章,如被日军发现死是很难免的。然而中国青年的记性确是不好,如抗日十人团,一团十人,每人有一个徽章,可是并不一定抗日,不过把它放在袋里。但被捉去后这就是死的证据。还有学生军们,以前是天天练操,不久就无形中不练了,只有军装的照片存在,并且把操衣放在家中,自己也忘却了。然而一被日军查出时是又必定要送命的。像这一般青年被杀,大家大为不平,以为日人太残酷。其实这完全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日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作戏似的。日本人一看见有徽章,有操衣的,便以为他们一定是真在抗日的人,当然要认为是劲敌。这样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在一起,倒霉是必然的。”我从中看出了鲁迅对中国人的悲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凡事只是做做样子;有人却看出了鲁迅汉奸,对中国人被抓说风凉话。人和人的大脑结构,实在大相径庭。
看西方的史书,可以看到他们两千年来一直没中断思考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包括中世纪),人权问题;看中国的古书(除了少部分纯粹文学性、工具性的书),全是讲“牧民之道”,看得再多,也得不到一点现代政治的知识。所以,鲁迅劝人不看或者少看中国书,是很明白的,因为脑残就是这样铸成。
古文阅读感很好,这大约是白话文所不及的。我回忆中学语文课本,几乎唯一有阅读感的白话文是鲁迅,“我在年少时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只觉口舌生香,想一气读下去。
早晨迷迷糊糊寻读了几篇鲁迅的文章,感觉自己比鲁迅要直接一点,真诚一点。鲁迅还是有些世故。他的某些观点在嘴边呼之欲出,但绝不出。因为他知道,有些真话,在这个可怕的国家,愚昧的人群中,还是不能说的。
美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美的女人一样,最本质的特征是洁净。所以我不大爱看中国的农民小说,不洁净。鲁迅的文章最好,就好在洁净。好论文也洁净。一切的美都因为洁净。
现在仿佛又是鲁迅所处的民国时代,一些伪遗老遗少聚在一起,天天举着儒学传统文化的大旗吆喝,想占山为王。可笑的是,大部分估计连古书都没读过几本。我有几个一向尊敬佩服的学者,他们在古代经典方面功力精湛,但据我的亲身交往以及道听途说,他们之中没有一个发这种神经病。想想鲁迅对《学衡》派诸君的挖苦,时光又在倒转,越是半桶水不到,越喜欢浑水摸鱼。
重读鲁迅的文章。我感觉,那些恨鲁迅的,看不到鲁迅的单纯,看到的只是他们不单纯的心中那个偏狭的自己。
李慈铭写《越缦堂笔记》,鲁迅说其多伪,下笔之初,已经决定出版的,读来很不舒服。而胡适却对之推崇备至,且效法之。从此事可见胡、鲁性情的不同,胡适多少追求点伪,这符合人情;鲁迅却极意求真,难怪让很多人不舒服。我个人虽然觉得胡适不错,但又极爱鲁迅,大概既讨厌虚伪,又对真诚的伪也能容忍。
鲁迅对文章的审美早已经被章太炎固定了,简约而诗意,还有内在的古朴,一辈子也没挣脱(当然也没必要挣脱)。他好可怜,虽然他对晚年章太炎只有暗笑。
鲁迅说:“说话说到有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也是一种幸福。”说得多好啊,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有人那么讨厌鲁迅。
我认为的白话文最好的标准是:简约而又充满诗意。点检白话文兴起以来的作家,只有鲁迅达到了。其他人就算一流的,也比他差一大截。简约而充满诗意的作品才耐读。
1930年9月,胡适致信给一个叫夏蕴兰的人,说,你不愿学英语,但我劝你学,因为这是一条打开眼界以求知的生路。”故纸堆里翻筋斗,乃是死路,不是少年人应该走的“。这和鲁迅的劝青年不读或者少读中国书,何其相似乃尔。胡适和鲁迅,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
《胡适年谱》一书,眉目清晰地勾勒了胡适一生的活动与思想。我愈发感觉胡适和鲁迅真是同道,他们都认为,中国真正的惟一的敌人,不是帝国主义,不是封建主义,不是军阀,而是愚昧。愚昧!
蒋廷黻曾见鲁迅和一群孩子玩一门青铜玩具炮,鲁迅说它可能是唐代设计的,但他买时价格很低,因为他不信那是古董。蒋问为何。鲁说:“如果我一定说是唐代的古物,别人就一定说他不是;如果我一开始说它可能不是,就不会引起争论了。”鲁似乎是个与世无争的人,谁知竟成了一个文学政治纷争中的重要人物。
重读鲁迅的《采薇》,倍觉悲凉,伯夷、叔齐两人并非被统治者杀死,而是被那些愚蠢残忍的普通民众杀死的。“不食周粟”有什么道理,可牲畜圈里的牲畜就认同这套逻辑,哪个夺了天下,一根草就都该归它。它的眼光本也照顾不到这么远,然而自有牲畜帮它监视。两千年来,牲畜们都自告奋勇戴上街道的红袖章。
刚读到鲁迅的文章:“我认识一个医生,忙的,但也常受病家的攻击,有一回,自解自叹道:要得称赞,最好是杀人,你把拿破仑和隋那(Edward
Jenner,1749-1823)去比比看...……”,写的也是中国人对杀人英雄的崇拜,这几句又极简约,文字摇曳生姿。
所以很多人说,看不起鲁迅,后期只会写杂文。如果把杂文写成时评,那鲁迅确实没什么了不起。但鲁迅的杂文却不仅是时评,他深挖时事的最深层根源,辅以最精湛的文笔,他的杂文因此不朽。
鲁迅的小说,最喜欢的是《孤独者》,可以看出中国人每一滴体液中深藏的卑俗和低贱,以及卑俗和低贱中愚蠢的得意。浸透着鲁迅的痛苦和绝望,令人窒息的深刻,无人能及。这是真正的思想者小说。单纯的描摹世像百态的小说,写得再生动,也无法与之比肩。
鲁迅扯着喉咙呐喊,唤醒了铁屋子里睡着的人。但结局恐怕只能令他大跌眼镜:一小部分人确实四处寻找工具,要砸碎铁屋,但很快被其他人按住捆了起来,当精神病处理;剩下更多的人忙碌着修补完铁屋子后,又骂骂咧咧地睡着了。领导环绕铁屋子转了一圈,拖着一小撮精神病,满意离开。
没有鲁迅那样深邃的思想,就无法理解鲁迅的痛苦;没有鲁迅那因深邃的思想带来的绝望,就无法理解鲁迅的睚眦必报和一个都不宽恕;谩骂鲁迅刻薄的人,是思想的可怜虫;开口闭口宽容的人,他和鲁迅有精神隔阂和性格隔阂。宽容很重要,但用在鲁迅的文章语境,是驴唇不对马嘴。
鲁迅是中国白话文学史上最最伟大的作家,他天才的语感,深邃的思想,敏锐的触觉,癫狂的神经质,让他成为中国白话文学史上的唯一。什么沈从文、张爱玲都只能瞠乎其后,
看胡适的言论,我总感觉他是一个欲言又止的周作人。特有周之心,无周之胆耳。
1930年七月,梁漱溟致信胡适,对胡适提出质问:“大家公认中国的第一大仇敌是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其次是国内封建军阀。您却认为不是,而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有什么道理。”从此可知至少在1930年,梁漱溟是脑残。胡适回答说:“什么都归结于帝国主义,张献忠洪秀全又归咎于谁?鸦片固由外国引进,为何世界上长进民族不蒙其害?今日满天满地的罂粟,难道都是帝国主义强迫我们种的?帝国主义扣关门,为何日本藉此一跃而起恶,成为世界强国?”语气沉痛,可惜举国若聋。
胡适曾在日记中说:“张其昀和钱穆从未出过国门,冯友兰虽曾出国门,跟没出一样,实无所见。这些人的见解都很反动,拥护集权的态度也很明显。”其巨眼灼灼,冯友兰后来奴颜婢膝,钱穆腐朽憃愚,皆为其所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鲁迅语录——精辟到让人感叹
我的图书馆
鲁迅语录——精辟到让人感叹
鲁迅语录——精辟到让人感叹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无声的中国》 1927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转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随感录二十五》 1918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
——《两地书》 1925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鎗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可恶罪》 1927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例,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看镜有感》 1925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即一天一天的堕落,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
——《论睁了眼看》 1925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中国人的虽然想了各种苟活的理想乡,可惜终于没有实现。但我却替他们发现了,你们大概知道的罢,就是北京的第一监狱。这监狱在宣武门外的空地里,不怕邻家的火灾;每日两餐,不虑冻馁;起居有定,不会伤生;构造坚固,不会倒塌;禁卒管?,不会再犯;强盗是决不会来抢的。住在里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
——《北京通讯》 1925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
——《碰壁之后》 1925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海上的儿童》 1933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说话到真人厌恶,比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
——《‘坟’题记》 1926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战士死了的时候,苍蝇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营营地叫,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死了,不再来挥去牠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牠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战士和苍蝇》 1925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这个与那个》 1926年
13、中国人不疑自己的多疑。
——《我要骗人》 1936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
——《娜拉走后怎样》 1926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我先前的攻击社会,其实也是无聊的。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我之得以偷生者,因为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不知道,并且我的话也无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否则,几条杂感,就可以送命的。民众的惩罚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
——《答有恒先生》 1927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我总觉得洋鬼子比中国人文明,货只管排,而那品性却很有可学的地方,这种敢于指摘自己国度的错误的,中国人就很少。
——《两地书之廿九》 1925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 1933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中国人自己诚然不善于战争,却并没有诅咒战争;自己诚然不愿出战,却并未同情于不愿出战的他人;虽然想到自己,却没有想到他人的自己。
——《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二》 1919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未有天才之前》 1926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中国语文的新生》 1934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忽然想到.七》 1925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凡中国所有的,外国也都有。外国人说中国多臭虫,但西洋也有臭虫……假使世界上只有一家有臭虫,而遭别人指摘的时候,实在也不太舒服的……最好还是希望别家也有臭虫,而竟发现了就更好。
——《外国也有》 1933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
——《病后杂谈之余》 1934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1927年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 FONT-SIZE: 21px" color="#、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象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还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今天的两种感想》 1932年
馆藏&5483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对王阳明的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