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首,可笑至极以安全为首的藏头诗诗!

对《教你怎样写藏头诗》以及余乐平的不同看法
笔迹l诠释寂寞:教你怎样写藏头诗
笔迹l诠释寂寞:4楼 23:22
首先你应该知道什么叫藏头诗?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杂体诗中的一种,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现在常见的是第三种,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
(摘自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的藏头诗词条不完全正确!1、2可以归于一类,为离合藏头诗,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藏头诗。真正的藏头诗属于密码学的范畴,有格式藏头与随机藏头之分。&|&20:50
笔迹l诠释寂寞:11楼
以上几点是近体诗最基本的要求。至于平仄、对仗、孤平、三连平那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地方,由于嵌字组词的难度更大,为免破坏意境,也不必过于苛求。能满足诗律要求当然最好。如果感到难以做到时,还是应该以不破坏意境为先。只要诗意诗情都好,不必过于拘泥于这些框框。在古代名家名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时也可能是刻意为之。比如杜甫的《白帝城最高楼》,四联中的前三联,都是三连平。不能算是近体格律诗,算作七言古风也是蛮好的。诗圣尚且如此通达,我们作为现代的普通爱好者,更没有必要过于计较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
:&格律以杜甫为例不是太好,这货是在格律诗里砸场子的那种人。得算是特例
:&回复&&:就是找他当反例,格律对藏头诗其实也没多重要
:&回复笔迹l诠释寂寞
:同意您的观点!
笔迹l诠释寂寞:13楼
藏头诗趣闻:号称“摆摊卖诗第一人”的余乐平先生,他用名字给人作诗,在旅游旺季十分红火,最多时月收入达到近万元。
:&多少钱一首?
:&回复&&:不太清楚,你可以去百度查下
:&别太信百度百科的那些东西,自由度太高,权威性太差。当年我也在那词条里编过几段……比较误人
:&回复&&:这个是在旅游报上看到的
:&号称“摆摊卖诗第一人”的余乐平先生,他用名字给人作诗,在旅游旺季十分红火,最多时月收入达到近万元。这个事情确实有,但是,余乐平先生的藏头诗质量特别不怎么样!!
笔迹l诠释寂寞:21楼
藏头诗的体裁是诗,就最好按格律来,下面讲讲什么叫平仄
:&创作藏头诗也不要刻意去追求格律,因为,许多藏头体系的文字首先就限制了格律的使用;只要能够在诗歌体系建立一个描述中心,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行了,藏头诗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同时,我也不反对使用格律,前提条件是,情况允许就使用,否则干脆就别用。
aps :所言极是。
笔迹l诠释寂寞:25楼
藏头诗趣闻:31岁的海口青年王奋以藏头诗为突破口创“世界纪录”,用一千余首藏头诗评点了一千余名古今中外名人,企图据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海口青年王奋与余乐平先生一样,都是制造文字垃圾的大师!!!&
笔迹l诠释寂寞:35楼
藏头诗趣闻:(介绍一个牛人)  邓立强为奥运会中国运动员(639人)创作的藏头诗——邓立强从事藏头诗创作已经近十年,拥有数千首藏头诗的创作经验。北京奥运期间,为中国队全部639名运动员创作了近七百首藏头诗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何江南工作室:66楼 15:06
新人多看此贴,受益匪浅。
:“ 新人多看此贴,受益匪浅。
”不见得吧,新人首先要求学会把话说清楚,因为,一沾上藏头,大师级别诗人也常常不会说话了!!!&
新浪“寂寞的季节”:有拿卖诗来为生的人---余乐平(
每天按照惯例都是中午在看完《全球资讯榜》之后就倒台看其他的了,也许是有好久没有中午看过节目的原因吧。我是才刚刚发现又推出一档叫《财富故事会》。还真是不错啊!在昨天的时候就看到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叫余乐平,他的前半生一直是坐在总裁的位置上手下也有很多的员工,那是为什么又让他靠卖诗来为生的呢。继续往下看。
在大连胜利广场地下旅游一条街上,摆摊卖诗的余乐平很有名。他用名字给人作诗。只要顾客报出尊姓大名,三五分钟后他就编出一首隐含姓名的七言诗来,将人名中每个字嵌入诗的句首。
记者登门不久,便有一对青年男女慕名而来找他作诗。余乐平拿出写诗的专用纸张、派克钢笔和墨水,一件一件地摆好,果然在几分钟之内将嵌有二人名字的藏头诗一气呵成,签了名,然后认真地盖上
“中华卖诗第一人”的大印。
他原先是在广州的一家企业做老板的,可是由于他的恋爱,使他遭受挫折,还进了医院,在他住院期间已经把全部的积蓄都用光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不得不在重新生活。他的身高只有155厘米,其貌不扬,但他的睿智,风趣很快赢得了一位女孩的芳心。父母是拥有千万资产的大老板。
1999年,他来到大连时兜里只剩下了几十块钱。找工作维持生计成了他的最迫切的问题。一次,在街上闲逛,他看到了几个人在给人算命--这骗人的事咱可不能干。突然,他想起了在大学时玩过的“藏头诗”游戏来,不禁眼前一亮:卖文卖诗,大连旅游人口多,应该有市场!于是,余乐平用身上为数不多的几个钱,买来了笔墨纸张,写了一张“真名赋诗”的广告,摆在算命的几个人的旁边开始“营业”。为了招揽顾客,他先用自己的名字作了一首诗:余陷困境铁骨铮,乐在天涯战狂风,平民崛起寒雪落,明珠破土灿烂成。此诗写出了他的困顿实情,但又不失东山再起的豪情。第一天出摊,就挣到了八十圆,这让他更加有信心了。可是今后几天迟迟是没有开张。这时他已经走到了绝望的路,就在他进大海的时候,突然想到的是他的父母,他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啊,家中还有老爹和老妈。就这样把这个神人从悬崖边又再一次的拽了回来。
凭着大学时对文学的爱好、聪颖的头脑和快速的反应,余乐平作起诗来还挺不含糊。找余乐平买诗的人还真不少,有人让他用姓名作诗,还有恋人让他把两人的名字写在一首诗内,以示坚贞爱情;也有一家几口人让他把所有人的名字写在一首诗内,以表纪念的。作诗的价钱嘛,十块八块不嫌多,三元五元不嫌少;不满意的分文不要。
在去年的旅游旺季,余乐平的诗歌市场十分红火,最多时月收入达到近万元。
而且在节目的最后他还说,要把他的做诗开为公司,走向连锁,开向集团的这样一个远大的理想。
这样一个确实意味深长的故事就是这样的,我也还会继续关注他的,这样一位传奇的人物。
新浪“踏波海迷”在大连机场邂逅中华卖诗第一人余乐平 (
&在大连机场邂逅中华卖诗第一人余乐平&&&
&诗人余乐平(摘自附文)
&2013年12月23日,本人去大连机场候机楼一楼迎接来自HHMI的亲属,因离航班到达还有一段时间,就上二楼随意看看。这随意之间,却颇有收获——见到号称“中华卖诗第一人”余乐平在候机楼摆摊卖诗!
“个子不高”、“江西人”(我是他邻省的)、“摆摊卖诗”、“摊位设在大连机场候机楼”、“播放着中央电视台采访他的节目的光碟”等多个要素吸引我走近打探一番。
我与他天南海北地聊了一番后,我等的航班即将到达,与他告辞下一楼去接客人,他即送我一个关于他上央视节目的光碟。(关于他的事迹,请见附文:“中华卖诗第一人余乐平
卖诗8年赚钱过百万”)
我未买他的诗作,白得一个光碟,“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在此回敬他几首草根诗,一为还礼,二请他指教;同时也与有兴趣的网友交流。
& & (一)余乐平写照&(博主作)
& &作诗嵌名乐盈盈,
& &诗中自有黄金屋。
& &卖诗为生苦也乐
& &诗作唤来颜如玉。
& &奇诗出自凡人手,
& &人见人乐且佩服。
&(二)余乐平“自画像”的改编版:
余乐平原版“自画像”(摘自本博附文):
& &余陷困境铁骨铮,
& &乐在天涯试笔锋。
& &平地崛起寒山雪,
& &明珠出海灿烂成。
博主改编版:“余乐平自画像”&
& 余陷困境不灰心,
& 乐在天涯作诗恒。
& 平民百姓做奇事,
& & & 奇诗嵌名瞬间成。
&(三)推荐网友《帆影&苍茫》的佳作:
帆影&寻趣踪,踏波&唐宋风。&
& & 苍茫&醉妙笔,海迷&博客中。
(详见网友帆影&苍茫对本人博客“同窗六年却天各一方的三个长铁院毕业生”的评论)
《街头卖诗,笑凭他人褒贬》摘要
诗人们怎样看待“卖诗”?
车前子(40岁,“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三原色》、《传抄纸本》,近著有散文集《明月前身》、《手艺的黄昏》,现居北京)
藏头诗是一种游戏,我以前也玩过。但余乐平的这些诗只能算打油诗,既不符合标准格律诗的平仄,韵脚也没按韵书上来,更谈不上有诗意。古人作藏头诗也只是当作一种雕虫小技,偶而为之。像余乐平这样批量生产,只能是粗制滥造。如果这种诗能流传的话,我们的文化就毫无希望了。我认为这件事比较可笑,可笑的不是余乐平,也不是卖诗这件事,而是媒体的炒作。街头卖诗是考人眼力的,现在看来,大家的眼力也太差了。
朱红(65岁,苏州著名诗人。获得过首届全国文学奖优秀诗歌奖,代表作《那时我正年轻》、《初夏》、《晚播者之歌》)
现在是市场经济,出现这样的事不稀奇。从另一种角度看,这也说明现在诗歌不行到了什么程度。大家都不再写诗了,现在写诗只有两条路,一是当一个纯粹的写诗者,一心钻研诗歌艺术,耐得住寂寞;二是卷入市场,写广告词、歌词什么的。卖诗这件事,我认为不值得批评,也不值得提倡。这只是一种商业行为,与诗歌创作本身没什么关系,至于这样的诗想留下来,我认为不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灰飞烟灭。人们买诗大约是出于虚荣心,为了把自己与诗歌这种高雅的东西联系起来。这和有人出钱想进《名人大辞典》一个性质。
长岛(34岁,苏州青年诗人,著有诗集《奉献》、《承受与表达》,有些诗作被收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诗选》、《中国诗歌1999最佳诗选》)&
写诗是寂寞的事业,无论哪个年代永远都会有人在那儿做。卖诗这件事的出现有两个可能。一个是那儿的精神文明搞得非常好,人的素质非常高,人们需要诗歌。但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们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轻易相信鼓吹的东西,没有分辨能力。这件事跟写作没有关系,只相当于街头艺人的叫卖吆喝。
朱朱(32岁,被朋友称为南京“硕果仅存”的诗人,著有诗集《驶向另一个星球》、《枯草上的盐》以及散文集《晕眩》,1995年曾因不满评委而拒绝刘丽安诗歌奖,2000年获得刘丽安出版奖)
这与我理解的诗歌写作没什么关系。但这件事有点意思的地方是,你写诗,有人付费,有回报,应当说这是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事。现在的社会肯定你的价值,往往是通过经济价值衡量的,如果你能卖诗,并能维持生存,这也挺好。当然,这是个人行为,我没有权力评价它的好坏,只是感觉其中有意思的东西。
郁炳隆(65岁,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对古典文学特别是格律诗颇有研究)
这是一桩新闻事件,他自己在炒作,社会也在炒作。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不同,是抒发个人感情的,贵在情真,容不得虚情假意,不能带有功利色彩。如果说其他的文学体裁还是五谷杂粮,看得出生活的原始状态,诗歌就是酒,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形态了,它要空灵得多。我个人认为他的诗不怎么样。虽然我爱好格律诗,但我希望年轻人还是多写新体诗,免得思想受束缚。人们可能只是出于好奇心、从众、投机心理买他的诗。这样的诗也许能在新闻史上留下来,但不可能在文学史上留下来。
[财富故事会]余乐平卖诗
央视国际   日 12:55 来源:
主持人:说财富故事,品人生百味,卖东西的人您见的多了,可是您见过卖诗的吗?今天节目的开头我给您先念首诗您听听:余陷困境铁骨铮,乐在天涯试笔锋。平地崛起寒山雪,明珠出海灿烂成。如果拿钱来买怎么样?您会买吗?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作这样的藏头诗来卖钱,这首诗就是他的名字—余乐平。
  解说:在大连开发区一个繁华的广场上,主人公余乐平正在这里卖诗。只见他把一块硬纸板高高地举过头顶,像卖萝卜白菜的小贩一样大声吆喝,招呼过往行人快来买他的诗。
  余乐平:有一个多小时,看的可多了,问我多少钱说随便,但是写的人少,当时看的人多,写的人少。
  主持人:这是余乐平第一天卖诗,这天早上,余乐平花光了昨天仅剩的一块钱,买了一支圆珠笔,就跑到这儿来卖诗来了。余乐平举着牌子在大街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是牌子举来举去,就是没有一个人买他的诗,就在余乐平快绝望了的时候,一个女孩走了过来。
  余乐平:女孩子最好哄了,是什么意思,女孩子很善良,他觉得我挺艰难的,我说最好哄是女孩子善良的一种我的幽默一种话,那个女孩一看,写了一首诗,那个女孩姓王。
  主持人:这余乐平本来就很会揣摩别人的心理,他在诗里把女孩大大地夸奖了一番,女孩看完后很满意,给了他20块钱,这可把余乐平高兴坏了,余乐平没想到,平生卖的第一首诗就卖了
20块钱,有了这20块钱就意味着他今天晚上吃饭睡觉都有着落了。这一天,余乐平总共卖出去三首诗,赚到了80块钱。
  解说:有了这80块钱做铺垫,余乐平以为卖诗会一天比一天好,他开始第二、第三、第四天连着几天出去卖诗,可是一连几天从早到晚,他都没卖出去一首诗。
  余乐平:本来六七点钟天暗了你就会收工,如果你没有钱,你就会多挨一点,还有因为卖诗,还是有很多人看,如果你没有钱的话,你利用别的一些语言,打动别人买诗,如果你身上有钱,你就不会求人家,这就是人的生存本能。
  主持人:可惜赚80块钱的好日子再也没有了,因为卖不出去诗,余乐平常常饿到两三点才吃中午饭,晚上就睡火车站。说到这儿,您可能要问了,这小伙子原来是干什么的?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呢?说的是啊,如果他本来就是个卖诗的,咱们今天的故事就不讲他了。这余乐平原来可不是个一般人,他原来在广东是管着两家公司的总经理,那时候的余乐平是八仙吹喇叭——神气十足。
  余乐平:我公司手下有两个工厂,做显示器的,而我的公司是做音响,电脑销售的,一个是做显示器的,还有一个我那里做养甲鱼的工厂,那个鱼的工厂,如果这里一算起来几百号人。
  主持人:余乐平当时挺风光,按理说,这时候他的生活应该是挺美好的,你别看他其貌不扬、不但是当上了总经理,还有个漂亮的女朋友,可是,也许是物极必凡、祸福相倚吧,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有一天就莫名奇妙地招来了血光之灾,一顿毒打差点把他给打成植物人。
  余乐平:当时我的公司到歌舞厅通过一条巷子,通过一条巷子,距离很近,所以我就没有坐车我当时走到那里,就走巷子,走到那门口的时候,忽然有一个钢管扔过来然后我倒在地上。
  余乐平:当时我被巡逻的警察救到医院的,救到医院以后,我当时醒了以后,我爸我妈所有的人我不认识,我几个月以后才认识我爸,认识我妈了,当时我差点成植物人。
  主持人:为了治病,余乐平不但用光了全部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从总经理变成了打工仔。病好之后,余乐平辗转来到上海、贵州等地打工,最后来到了大连。到大连后余乐平找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但是,一天做下来,一个产品都没推销出去,天快黑的时候,余乐平到一家杂货店推销又吃了一个闭门羹。这时候,余乐平看着老板突然心生一计。
  余乐平:我说老板,我是刚来大连,现在我很穷,但是我曾经怎么怎么地,不过你不要也无所谓,我不稀罕你,你不是叫我看了他营业执照,你不是李跃建吗,我用李跃建的名字写两首诗,我说这个好不好,怎么样?
  主持人:要说这余乐平可没少尝过这诗歌的甜头,小时候,余乐平因为个子小常常被别人欺负,那时候,他的招数就是写首打油诗奉承一下,别人一高兴就不打他了。不但不挨打,还有人肯帮他上山砍柴来换诗。这关键时刻,余乐平又想起了写诗救场,希望老板看了他的诗后能买他的东西,余乐平趴在杂货店前的小凳子上,用老板的名字写成了一首藏头诗。
  余乐平:李香还以春手功,我说李啊为什么香,是由于春雨的功劳,要以贵程我说你呀,哪个帮过你,你都能记得他,并且知恩必报的,你就会露手沾荣,漏出你的不平凡,敬你一敬善为本,(音译)我说老兄啊,我敬你一年,你善有善报,你做生意不要老是想到赚钱呢,这些那个,你应该看到艰难的人应该帮他一把,仁义便得万里红(音译),将来你走到哪里人家都拜你老大。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跟他解释的。
  解说:看到这首诗,又听完余乐平的解释,老板高兴得合不上嘴,拿出10元钱要给余乐平作为酬劳。
  余乐平:这十块钱就赠给你,买你的诗,你的诗也值钱,我就想,字写好了,以后我不卖烟之滤,这个可辛苦了,一天到晚还没有我这首诗赚的多。
  主持人:10块钱的收入让余乐平有了很多幻想,这卖诗可比推销容易赚钱的多!于是,他开始筹划着卖诗的远大前程,筹划着辞掉推销的工作,到开发区去卖诗,于是才有了开张第一天他赚到的80块钱,没想到接下来就风光不再,余乐平连续四天没有卖出去一首诗。这时候,他连死的心思都有了。
  余乐平:为什么我命那么苦,出了这个事,到现在这样,还要为这个生活来奔波,连续几天没生意,差不多没什么钱了,衣服的袋子没有钱了。我就说不如一死了之。
  主持人:余乐平本来是一个总经理,如果不是出了那次事故,他不会沦落到街头卖诗,也不会沦落到连饭都吃不上,他是不甘心啊,那么,余乐平到底会不会去死?如果去死的话,会不会死成?我们广告之后接着说。
  主持人:欢迎回来,咱们前边说到余乐平卖诗不顺利,就想到了一死了之,余乐平一个人来到海边,准备投海自杀。就在余乐平一步一步走进海里的时候,一个浪花打过来,他突然又不想死了。
  余乐平:我突然我想到我父母,我说我父母当时那么艰难,都把我又抢救回来了,我现在又死的话,我爸妈来了怎么办了,我死了以后,爸爸肯定要收尸的。
  余乐平:收尸了他是多么痛苦的感觉。
  解说:想到自己死后父母的伤心。想到自己以前的经历,不甘心的余乐平还是没死,没死成的余乐平只好又回来卖诗,这次,余乐平可是死过两回的人了,他要谋大事了。
  余乐平:我写诗本身有两个目的,因为我是写诗,是一种文化,慢慢老板看这个人能写诗,这个人能力肯定不错,就用我去工作。这是我的第一个原因。8955
00:23:09
  余乐平:第一次卖诗我是带着一种混饭吃,并且利用它来做个跳板而已。
  主持人:尽管有很多远大理想,余乐平还是得通过卖诗来实现。原来,余乐平卖诗,那就像是杨志卖刀,为的是吸引识货的买家。余乐平又回到街上卖诗了,仍然是十块八块不嫌多,三块五块不嫌少,不满意的分文不要。这回,是一个记者救了他。
  余乐平:他是个业余记者,就是通信员,就是他发现这是一个题材,但是他看到我,他说未必能写,当时来说他未必能写这个,我就激他,我说你懂不懂诗啊。
  主持人:他的这句话激起了记者报道他的欲望,几天后,余乐平的故事就上了报纸,上报的第二天,一辆奔驰车就停在了余乐平的跟前,通过自我介绍,余乐平得知这是一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拥有6家分公司,亿万家产。董事长说:“我喜欢和有知识的人打交道,今天来是专门请你的,希望你干老本行,从商。我下面有家矿泉水公司,你到那儿任职怎么样?”
余乐平:第二天就给我钱了,给我手机、给我钱了,六百块钱,他说这六百块钱给你,来不来我这儿上班我都给你。
  主持人:就这样,余乐平卖诗三个多月,就有人来找他当总经理了,你说余乐平这招高不高?
  要说余乐平这回卖诗,那真是剑走偏锋,却扎个正着啊:先是通过卖诗引来记者,再通过记者的报道引来老板,不费吹灰之力,这总经理的位子就砸到头上来了。而这一切发生的时间才不过短短三个多月。(手势“三”)
  解说:余乐平到矿泉水厂走马上任了,其貌不扬的他究竟能不能当好这个总经理呢?很多人心里画了一个问号。
  李:我当时心里也画了一个问号,我一看这个人,因为搞销售这一块,到哪去,你长的好一点的人销售本身就是能容易一点吧。
  主持人:你看,他来了以后人家都不信任。这时候,一个考验来了,矿泉水厂一直想把水推销给当地的一所学校,始终都没有卖成,既然余乐平来了,这个难题就抛给了他,他能推销出去吗?大家都在等着看他怎么办。这余乐平还真不含糊,想出了一招,先以介绍生源的名义进去和校长唠嗑,看唠的差不多了,他就开始推销自己的矿泉水,这么一来,校长就答应了。
  余乐平:这是一种技巧,人家久而久之就比较佩服你,人家不会说你个骗子,没有给我们介绍生源,又给我介绍水了,因为我没有做坏事啊,我介绍生源仅仅是一种,作为一种进去的一种护身符,然后再把我的水推进去了。
  主持人:除了迂回战术外,余乐平还有一个绝招,当他用尽各种方法客户都不肯买水的时候,他就会使出这最后一招,让对方报出尊姓大名,三五分钟后他就编出一首隐含姓名的藏头诗来,这么一来,对方一高兴也就把水给买了。就这样,余乐平来到矿泉水厂不久就拉到了电厂、药厂等几个大客户。销售量也翻了好几翻,厂子搞得很是红火。
  李:他来了大概能有20天吧,20天就是客户有以前的数量增加有一倍吧。
  解说:可惜好景不长,就在余乐平总经理当得有滋有味的时候,一个新规定给了他当头一棒,矿泉水的生产不允许再异地取水,而离厂十几公里的水源地又正好在一个风景名胜区,也不准建厂,矿泉水厂只好关门。余乐平当了几个月的总经理又下岗了。
  余乐平:我到这个矿泉水厂,没想到还碰到这么麻麻烦烦的事,我说反正都麻烦的话,还不如干脆做我自己的事,我的诗是我自己的,给别人打工始终我是打工的,不管你是什么老总,都是打工的老总。
  解说:余乐平没有总经理可当了,他只好又去卖诗,这第二次卖诗,余乐平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不再以一个个体户的思路,而要以一个总经理的思路来卖诗了。
  余乐平:我想先第一步,我当时不是还在外面摆地摊么,从非正规的摆地摊,走上正规的摆地摊,从正规的摆地摊,从室内,从室外走到室内,从室内走上比较高雅的地方,从高雅的地方,做成一个公司性质,从公司做成一个连锁,从连锁做成一个集团。
  主持人:要从摆地摊做成一个连锁公司,做成一个集团!这口气可真够大的,按照这个规划。余乐平就设计开了,他拿出两千块钱在市中心的星海广场租下了一个固定摊位,由于景点的人流量大,余乐平的生意很好,一次,一位老华侨写完诗后一高兴就给了他100美金。最多的一个月他赚到一万多块钱。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大连的冬天很快就到了,冷风一吹,室外就不能再卖诗了。可是,他余乐平要把写诗事业做成集团的目标不能往回缩啊,余乐平苦思冥想,就想到了去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卖诗。到了酒店后,余乐平又发现,酒店的回头客特别多,这对他很不利,为什么呢?人家找他买诗一般只会买一次啊。
  余乐平:酒店是回头客是特别多的,回头客特别多,所以在酒店,只能做短期的,不能做长久的。
  解说:除了五星级酒店,还有什么地方适合卖诗呢?余乐平冥思苦想,怎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呢?余乐平想来想去,就想到了机场。
  余乐平:机场就不同,机场也有很多回头客,但是整个大连市就这一个机场,好些比较高档的人都会坐飞机,所以说回头客相对就少了。
  主持人:机场倒确实是个好地方,不受季节限制,来来往往的人又多,可是,这机场可是安全重地,能说进就进吗?余乐平颇费了一番心思,说你看都哪儿哪儿报道过我,这是支持诗歌和文化事业啊,余乐平利用自己的名气,连忽悠带游说,经过一番精心巧妙的安排,终于成功地搬进了机场。
  解说:搬进机场后,余乐平也鸟枪换炮了,写诗的桌子换成了价格不菲的红木桌。写诗用的纸也是从韩国进口的,而诗的价格又翻了十倍,一首诗最高要888元,每月卖诗能挣两三万。
  余乐平:4月21号到4月23号这三天是卖的最好的,在我今年以来是卖的最好的,这三天,这三天一共赚了六千零八十块钱。
  主持人:在搬到机场卖诗的同时,余乐平又建了一个网页,开始通过网络卖诗,在网上这么一卖不要紧,有姑娘给找来了。
  相依彤:就是上网的时候随便的浏览,一看做诗,觉得比较好奇,当时就记下了他的电话号码,我就打了过去,然后就约好了第二天他那儿写诗。
  余乐平: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她很高,比较有气质,我本来就喜欢高女人,我当时看上她了,但是我当时,我们两个谈不上一见钟情,我当时看上她了,她未必看上我。
  解说:余乐平一看见心仪的姑娘,就对柏依彤展开了鲜花攻势,和别人送花不同,余乐平偷偷地送了几千块钱的花,但是,他都没有让柏依彤知道那个送花的人是谁。
  余乐平:这样能增加自己的魅力,这是我的想法,也就是说,假如说一个女孩不喜欢你,你第一次送花去,你就告诉是你,她会拒绝了,假如一个女孩不喜欢你,你送了很久的花才知道是你,她会改变对你的看法,觉得你这个人很认真。
  岳母:他说了一句话感动了彤彤,其实说彤彤我知道,你一点也不爱我,你一点也不喜欢我,但是我就喜欢你,将来你就跟别人结婚了,我挣钱也给你花,实际上不是光为了这个钱,就是说他这个人一片心。
  余乐平:我在哪里都比较受女人欢迎,并且我很真诚,我老婆也知道,那喜欢我的空姐老了,我老婆,但是我不会去花心,这也是我的魅力之处。
  解说:余乐平终于以写诗为媒,博得了姑娘的芳心,和比他小8岁,高20公分的漂亮姑娘柏依彤共结连理。
  主持人:看这两人,真是荞麦地里种萝卜——搭配的好。可是,就在余乐平爱情事业双丰收,以为从此后高枕无忧的时候,出事了!工商局的人找来了。
  余乐平:我在候机楼的时候,当时刚好有个工商所长在那里过,当时我在机场卖诗的时候,刚好工商所去检查,就看到我没有执照。
  解说:原来,这余乐平几年来卖诗都是无照经营,其实并不合法。余乐平跟所长一番解释,又让所长看有关他的报道,一番软磨硬泡后,所长答应试着帮他办这个执照。
  余乐平:他因为当时也是可能受了这个报纸,好多报纸、电视都很火了,对我有一种惺惺相惜,就觉得我是个才子吧。
  主持人:因为谁都没办过卖诗的营业执照,工商局还为此专门开了讨论会,考虑到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批准了余乐平的营业执照。这一次经历让余乐平看到了希望,既然连执照都没人办过,品牌就更没人注册过了,于是,余乐平不但在大连和北京注册了自己公司,还把“中华卖诗第一人”、余乐平的名字都给注册了商标。当他把这些一骨脑都注册完以后,他又不满足了,他觉得光做诗歌那就太小了,他想着要做一个品牌帝国。
  余乐平:我慢慢的做成品牌了,我可以做别的文化事业,也就是说做久了以后,我就是把它作为一种对中国诗人的一种参考,中国不是,诗歌很箫条么,你看余乐平还做成一个公司了,还做成那个样子,说明大家认真努力,中国的诗歌是有希望的。
  主持人:听明白了吧?余乐平是要把自己做成一个品牌,用这个卖诗的品牌再去赚别的钱。在他注册的“中华卖诗第一人”的商标里,经营范围包括模特经纪、高尔夫球设备等十几项,唯独就没有卖诗,要说这余乐平,那还真是什么东西他都能拿来卖,您接着往下瞧。
  余乐平:原来我这个痣上长了几根毛,湖南卫视采访我以后,有个香港的老板想买我这几根毛,一根我都没有卖,来北京以后,我把这几根毛剪掉了,我想让它重新长几根更有灵性的毛,来为我的诗歌事业推波助澜。
  主持人:你瞧瞧这余乐平,连痔上的毛都能卖出一万块钱一根!传说中余乐平写一首诗只要一分钟,还能写出人的性格和企业文化,我们的记者在采访现场就考了一下余乐平,请他为财富故事会做一首藏头诗,他说因为是8句诗,一分钟不行,得用5分钟。咱们大家一块来品评一下吧,看他的诗写的怎么样?
  主持人:怎么样,写得符不符合您心目中的财富故事会啊?希望我们的节目就像余乐平所写的那样:有滋有味。余乐平不但要在中国发展他的诗歌事业,他还想把诗卖给马拉多纳呢。
  余乐平:我最崇拜的人就是马拉多纳,我给马拉多纳在这里也写了一首诗,马不停蹄奔跑魂,拉球共飞绿茵春,多过几人平常事,纳身脚左奇破门。希望他也能通过《财富故事会》看到这个节目,我的足球上帝马拉多纳。
  主持人:您觉得写得怎么样啊?不过,也有人对余乐平的诗歌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他写的这个根本就不叫诗!他做的生意也是投机,但是余乐平自己并不这么看,按着他的想法,下一步,他正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把诗卖到全国的机场去,这事他能不能干成咱们先不说,单单说他做事情的这种想法,对我们还是很有启发。
&【大连台】大连传奇卖诗人余乐平
&听众朋友们好!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我是汪冰,欢迎您收听《中国之窗》节目。今天我们为大家安排的内容是,大连广播电台制作的录音通讯:大连传奇卖诗人。 
余乐平夫妇
  在中国大连国际机场侯机厅的商店里,有一个场面特别引人注目。在一排陈列着各种商品的柜台之间,摆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竖起一块“中华卖诗第一人”的招牌,摊位的主人面前放着一叠纸,一支笔,他经营的项目是现场用人的姓名作诗。顾客只要将自己的名字报出来,卖诗人沉吟片刻,拿起笔龙飞凤舞地一气呵成,一首藏名诗便跃然纸上。 
  卖诗的这位年轻人名叫余乐平,他今年35岁,身高只有1米55。 
  “余乐平:我平均每天收入七八百元。 
  记者:有没有一天没开张的时候? 
  余乐平:有。也有一天几千元的时候。让我写诗的五大洲的人都有:美国人、非洲人、美洲人,亚洲人,亚洲人多一些。日本是外国人来写诗最多的,但最多的还是中国人。” 
  余乐平卖诗的价格是一首人名诗300元人民币,给企业的名字赋诗则是800元人民币。他写的藏名诗,也叫藏头诗,是用人姓名的每个字作为每行诗的首字,一首诗第一个字竖着读就是人名,而诗的内容是根据人的名字演绎出一种人生境界,以及对未来前景的美好展望。 
  “我认为,在市场经济中诗讲究的是有用,而不是有多好。我是根据人的眼神、根据我对他的观察,写出一首跟他内心相通的诗。主要是让他扬长避短,这就是诗以明志。我的诗从文学角度讲未必有多好,但我的诗跟人贴得比较紧,我认为我的诗很有市场。” 
  别看余乐平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他的人生经历却富有传奇色彩。他出生在江西省宁都县的偏僻山村,从小就聪慧过人,对见到的人和事,他随口就能以顺口溜的形式加以描述。18岁那年,他以作文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江西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不久,余乐平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他只身来到广东,在一家经营电脑的公司当业务员。由于他工作勤奋,销售业绩突出,四年后升任为年薪20万元的总经理。尽管余乐平貌不惊人,但他的智慧和风趣却很快赢得一位女孩的芳心。女孩身材高挑,容貌姣好,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女孩的父母是拥有几千万元资产的大老板。当女孩的父亲得知女儿的选择时,执意反对女儿的恋情。 
  1998年3月的一天晚上,正准备和女孩约会的余乐平突然遭到几个彪形大汉的围攻,他的太阳穴被一块砖头击中,然后就失去了知觉。余乐平昏迷了两个月才苏醒过来,经过一年的治疗和休养,他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他的积蓄也因此花费的所剩无几。 
  余乐平又重新回到一无所有的人生起点,他简单收拾好行囊,决意行走江湖。他又一次离开了故乡,先后到了上海、杭州、无锡等地,1999年4月他辗转来到大连。 
  “我来到大连,下火车的时候身上只有20元钱。当时我什么人也不认识,我首先是要找工作。开始我并不是要卖诗,而是找工作,后来找了几天也没有什么效果。”
在走投无路的境况下,他感到了绝望。一天深夜,余乐平栖身于火车站候车室里,想起自己这些年起伏不定的坎坷经历,心中苦闷至极,他不由地来到海边,望着黑黢黢的大海,他想将自己的痛苦和人生在这里做个了断。他向海里走去,当海水没过脖颈时,他一激灵,转念想到:我是一个死过一回的人,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难道还让千里之外的父母到这里来收尸?他醒悟了,转身向岸边走去。第二天,余乐平找到了一个推销戒烟产品的临时工作。 
  “我到处推销了几天,没什么效果。后来我碰到一个卖工艺品的人在抽烟,我就向他介绍‘烟之侣’。他说,我不买。我看到他的营业执照,知道了他的名字,然后我就用他的名字写了一首诗。结果他非常感兴趣,没想到他没有买我的‘烟之侣’,却给我10元钱。我说你不买‘烟之侣’,为什么要给我10元钱?他说你卖的诗也值钱哪!” 
余乐平注册的卖诗公司营业执照
  这一次歪打正着的经历,触发了余乐平卖诗谋生的念头。他觉得天无绝人之路,只要你竭尽所能,终有一天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于是,他即兴用自己的名字作了一首藏名诗:余陷困境铁骨铮,乐在天涯试笔锋。平地崛起寒山雪,明珠出海灿烂成。 
  第二天早晨,余乐平来到大连开发区商场的门前,用仅剩下的一元钱买了一枝圆珠笔,捡了一块硬纸板,在上面写着:“用姓名作诗”。命运之门再一次向余乐平开启,卖诗的第一天,他居然收入了几十元钱。诗歌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高雅的艺术,如今竟让一个落魄的外乡人在地摊中有价转让了。这种新鲜事在大连开发区很快就传开了,余乐平在当地渐渐成了名人,找他写诗的人也多了起来。前来买诗的人有的出于好奇,有的遇到困难想得到安慰,做生意的老板则打算将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增加点文化色彩。 
  “记者:你觉得600元钱贵吗? 
  顾客:写得好,值得! 
  记者:你怎么想起要来买诗的? 
  顾客:我今天心情不太好,过来找一点寄托。” 
  如今余乐平开辟了一片光明天地,由于得到了市场的承认,他卖诗的价格一路攀升,他的卖诗摊也从马路边搬进了大商场、五星级酒店、国际机场。六年来,余乐平卖出的诗共10000多首,挣了将近100万元人民币。 
  余乐平以自己的才华和头脑不仅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得到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买了房子,还收获了爱情。余乐平与妻子柏依彤的缘分正是在卖诗摊前结下的,当初余乐平见到身高1米74、容貌漂亮的柏依彤,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余乐平经过两年多的爱情攻势,终于得到了柏依彤的芳心,2005年6月,他们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虽然他的身材比较浓缩,但是一看在这样的身材里还有这样的气魄,而且还带有诗人特有的一丝柔情,时间久了,我就觉得这也没有什么……。” 
  余乐平事业和爱情双丰收,他打算再开创一方更广阔的天地。2004年2月,他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工商局经过咨询发现,全国还没有以卖诗为职业的先例,于是他申请将“中华卖诗第一人”和“余乐平”三个字注册成商标。 
  余乐平说,他马上要到北京机场去设卖诗的摊位,然后再招收一些员工,在全国其它的大城市分设几个摊点,通过互联网电脑视频进行遥控和联络。
  “我是把诗歌市场化了,我是商人的头脑,诗人的细胞。现在我想在全国搞联锁企业,并且我想让诗歌真正通过产业化走向复兴。”
  朋友们,以上您听到是大连电台制作的录音通讯:大连传奇卖诗人。写稿:田晟,录音合成:石磊,是由汪冰为您主持的。这次的《中国之窗》就到这里,再会。
藏头诗、嵌字诗、嵌字联鉴赏指南(藏即嵌,嵌即藏)
藏头诗属于密码学的范畴,是一种限制性的创作,是戴着脚镣跳舞的艺术,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它的关键点就是要把需要进行隐藏的文字毫无痕迹地应用进去,同时,诗歌体系也必须是围绕着某一个中心来进行描述的有机体,而并不是简单的、相互毫无关联的一堆组词与造句!
藏头诗是以需要隐藏的那些秘密为前提条件,而派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诗歌;首先,具有需要被隐藏的文字体系,然后才产生出来一个诗歌的烟雾弹;换句话说,藏头诗也就是一种限制性的创作,与普通诗歌的创作完全不同。
通俗地讲,藏头诗就是隐藏有某些秘密的特殊诗歌,藏头体系的那些文字,就是需要进行隐藏的具体内容,如果诗歌就以藏头体系为自己的描写对象,首先就违犯了藏头诗密码学的要求了;其次,再采用真正的藏头的处理方法,毫无疑问,诗歌体系必定就会变成一堆毫无关联性的、造句的集合体了!
藏头诗的功能与用途,中国人直到现在都不明白!藏头诗是某些需要用诗歌的文字载体传递秘密的一种工具,其使用者是处在不同地点的内部人员,事先约定了隐藏的路径,接到只是看那些隐藏在诗歌之中的秘密,而诗歌体系本身,则只是欺骗外界的烟雾弹。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了加强它的保密性,诗歌体系就必须认认真真地进行构建,而绝对不可以敷衍了事!
藏头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际上的功能也是不应该被改变的。那些根本就不考虑诗歌体系本身的构建,只是以需要被隐藏的文字进行造句,并且直接在诗歌里面描述本来应该被隐藏的文字体系,这些都是对藏头诗的功能与用途不了解的具体体现,结果也将是错误的。
认真地构建藏头诗的诗歌体系的现实意义,并非只是与虚无缥缈的密码学进行接轨,而是通过藏头诗这种限制性的创作,在特定前提条件下的艰难组词,去挖掘中国文化之中那些极为丰富的、祖先们付出了心血所产生的、又不经常采用的、既定的词语,以及诗歌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故事等等,来创作悦人悦己的诗歌作品,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自觉的学习,同时,也用藏头诗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完全非同一般的思维方法,与那些曾经感动过创作者的那些东西,来感染读者,产生与《汉字听写大会》之类节目类似的作用!
嵌字诗或者嵌字联或者藏头诗,都是运用事先给定的文字齐心协力来建筑一所“房子”;由事先给定的文字演化出来的对联、诗歌,它们就是那一所“房子”,而事先给定的文字则可以看作是“房子”建筑成功以后里面所居住的那些“人物”。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从外观上来看,就要求我们读者首先只能够看到“房子”——用于隐藏那些“人物”的“房子”!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这个“房子”必须与其中的“人物”无关,因为只有无关也才能够实现隐藏他们的最终目的。诗歌直接以本来需要隐藏的这些“人物”为自己的描写对象的话,那么,又何以能够称之为藏头诗呢?藏字的实际意义又将在何处来进行体现呢?所以说,对联、诗歌表面上的无关必须无条件执行,各自独立的二元体系也必须无条件执行!而在获得“房子”的进入通道——事先给定的文字——以后,走进里面,这个时候,我们才又可以获知里面所居住的那些“人物”,从而也才知道这个“房子”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以及这个“房子”具体的艺术水平究竟如何,从而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来自于二元体系的那些实实在在的收获。嵌字诗或者嵌字联或者藏头诗的创作与欣赏的乐趣,其实就在于此!
的(包括网络名)体系的体系
藏头处理的方法有虚实之分,它们也都是为了诗歌体系的健康发展,但是,其原则是:当虚则虚,当实则实;虚则虚到底,实则实到底,切莫虚实间杂,到头来反而把诗歌体系变得不伦不类!虚实间杂类的作品,多采用真正的藏头处理方法,实际上表现的却是虚藏头中的东西,其结果一般都看不到主人公,最多只有一个姓氏,因为姓名体系已经被各自的句子给分割、化整为零、不存在了。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是虚藏头或者真正的藏头,藏头诗都必须要具有标题,因为它是最先进入读者视线中的东西,也是迷惑人的第一个烟雾弹,它与诗歌的烟雾弹一起进行有机地配合,才能够最终完成隐藏的任务,我们绝不能小觑它的作用!另外,它对诗歌的意义,就是可以限制其主题的游离,并且可以帮助诗歌进行有效的构建和表达!
藏头诗创作的真谛——即检验藏头诗是否成功的方法是:忘掉或者并不知道藏头体系中的那些文字,它依然还是一首完整的、人人也都能够看得懂、看得明白的诗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刘冰冰写一首藏头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