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壹通寳铜钱是什么哪个朝代的铜钱最值钱?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举报视频:
举报原因(必填):
请说明举报原因(300字以内):
请输入您的反馈
举报理由需要输入300字以内
感谢您的反馈~
请勿重复举报~
请刷新重试~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终于知道清代铜钱背面的满文是什么意思了,快和图上对照一下吧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30秒后自动关闭
终于知道清代铜钱背面的满文是什么意思了,快和图上对照一下吧">终于知道清代铜钱背面的满文是什么意思了,快和图上对照一下吧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热门短视频推荐
Copyright (C)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后才可以领取积分哦~
每观看视频30分钟
+{{data.viewScore}}分
{{data.viewCount}}/3
{{if data.viewCount && data.viewCount != "0" && data.viewCount != "1" && data.viewCount != "2" }}
访问泡泡首页
+{{data.rewardScore}}分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1{{else}}0{{/if}}/1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
+{{data.signScore}}分
{{data.signCount}}/1
{{if data.signCount && data.signCount != 0}}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有谁知道圆形方孔币“咸通壹宝”或“咸壹通宝”是哪个朝代的吗?请告诉一声,谢谢_百度知道
有谁知道圆形方孔币“咸通壹宝”或“咸壹通宝”是哪个朝代的吗?请告诉一声,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清末,咸丰年,清倒数第二皇帝
咸丰通寳?是的话就是清代咸丰年间的()。如有任何一个字不是这样写法的就是假的。
那是咸丰的花钱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通宝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咸玄通宝是哪个朝代的钱币_百度知道
咸玄通宝是哪个朝代的钱币
我有更好的答案
咸通玄宝吧....唐咸通十一年(870年)桂阳监钱官王彤铸,唐代第一珍,古钱五十名珍之一2010东京拍卖会一枚以一千万日圆成交,约80万人民币一般市场价格大约30-50万
采纳率:60%
唐朝的860-874年唐懿宗李漼的年号
有的读咸玄通宝,也有人读咸通玄宝,唐的。少见。估价在千元左右,当然也要看品相的。
应该是咸元通宝,宋朝的钱,普通的价值不高
咸通玄宝吧....唐咸通十一年(870年)桂阳监钱官王彤铸,唐代第一珍,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钱币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哪些古钱币值得收藏。。 。 古钱币市场价格相差很大, 有些虽然年代久远, 如秦半两、 汉五铢等,但出土数量多,所以价格低廉。那么,哪些古钱 币真有价值,值得收藏呢?一、刀币、布币我国钱币有近 5000 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的 刀、布币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 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齐燕赵等 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 价格贵。二、短命政权的钱币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 流通时间短, 发行量少, 是不可多得的珍品。&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宋钦宗时期 铸造的, 他在位 16 个月就被掳往北国, &靖康&钱铸造量很少, &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已属国家一级文物。李自成建立大顺 政权后铸有&永昌通宝&,此钱铸量少, ,且使用时间极短,存 世稀少,因此很珍贵,被钱币收藏爱好者视为珍品。三、存 世数量极少的钱币唐代叛将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有&得壹元宝&。后发现& 得壹&两字不吉利,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 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另外,先仅发现一枚的南1 唐&大齐通宝&及 1972 年在吉林库伦旗辽墓中出土的&大康留 念&纪念铜币,都是稀宋世珍品。四、金、银钱币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 佳,属珍贵文物。五、文化价值高的钱币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 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 的美术字,为收藏佳品。宋代的一对钱,篆文行草分别由司 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收藏价值很高。 李祥晃整理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一、先秦钱币的特征如何?货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在商朝已有了贝壳 的使用, 虽然这并不能证明它已发展成为十足的货币,但至 少已接近货币了。 而由农器进化到刀币和布币,的确需要很2 长时间的。把铜用来作为货币,也许是从仿铸贝开始的。铜贝也 有几种: 有些凸起的更象真贝,锯齿纹成曲线;有些则比 较扁平,锯齿纹成直线。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工具日益显得重要,于 是大家在交换时将刀、产、纹轮等作为货币一样使用。一 个地方对一种生产工具用得最多的话,这种生产工具就变 成了这一地区的货币。从农业工具演化而来的货币,到了战国时就形成了三 大体系:布币、刀币、环钱。布币:古代有一种农具叫做,布币的形状就很象, 由于&&、&布&同音,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很象的钱币叫 做布币了。布币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可 以纳柄,所以称为空首布。第二个阶段,布首已不空,而 变成平实,所以又叫平首布。空首布也有很多种类,最早的空首布特别粗大,简直 就象农具铲。 这大概是由正式农具演变成货币的过渡形态,3 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布币。 还有一种空首尖足布也是大型的, 而布的两面大都没有文字。普通的空首布就要小型些,布 上也有文字了。这种又可以分为平肩和斜肩,它的底部成 一种弧形。布上的文字有一字的,也有多字的。空首布中有些比较小型的,上面有两个字,如:济Y、 DY、东安、同是、武安等等,大概是地名,另外也有四 个字的。到了战国时期,布币的形制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空首 变为平首、由大变小;这时的布大致可分为四类:尖足布、 方足布、圆足布和杂形布。这些布的流通地区不同。尖足布上都有文字,以两个字为最多,常常都是地名, 如:甘丹、武安、晋阳等,尖足布一般在北方的赵国与魏 国流通。方足布是最通行的一种布,形状比尖足布小,铜质比 尖足布坚韧,普通的方足布布首有一道纹。圆足币的种类和数量都少。它的特点是圆肩圆足圆裤 裆。铸造的地方有晋阳、大阴等。一般圆足布首是没有竖4 纹的,而晋阳、离石、大阴铸的圆足布有两道竖纹。圆足 布以i字布为最多。圆足布有在布首和两足上各开一个圆 孔,所以又叫三孔布。它的背面也有特点。普通圆足布背 面多有数目字,而三孔布的背面却有纪重或纪值的文字。杂形布中最要注意的是爰字布和Y字布。爰字布是布 币中文字最多的。Y字布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即半Y、一Y、二Y,都冠 以地名,如安邑半Y、 安邑一Y、 晋阳一Y、 晋阳二Y等等。 这些古币珍稀价高,晋阳半Y在四川价值 10000 元,晋阳 二Y在上海价值 2700 元,在四川价达 8000 元。刀币: 刀币是由日常或军事用途的刀演化而来的。刀 币根据形状主要分为两类:即齐国的大刀和燕国的小刀货 币。齐刀制作都比较精整,一般分为六种,这六种是按照 刀面的文字划定的。一种是六字刀,译作“齐造邦长法化”,简称建邦刀 或造邦刀。这种刀有光背的,也有背文的,背文多为一个5 字,如化、日、上、工、六等字。因为这种刀在齐刀中是 稀少的,所以价格也昂贵,在四川一枚六字刀价值 7000 元 左右。二种是四字刀,面文有四个字,它的制作有点象六字 刀,文字较秀丽。四字刀的价值也是 1800 元以上。三种是三字刀,这种刀制作较粗,它在形制方面有一 点和六字刀相象的,这就是刀缘不中断,其他齐刀的刀缘 都在刀柄处中断。因而有人将价低的三字刀改刻为珍贵的 六字刀,这是值得注意的。另外还有墨刀、安阳刀、郯邦刀这几种。因为六字刀 是最先铸的,所以它是齐刀中最重要的。小刀类又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圆首刀等。针首刀的特点是刀首特别尖,象针尖一样。这种刀多 数没有文字,少数有文字,笔划简单,多象形字。尖首刀都较长大,制作精整,多数有文字,如:行、 化、吉、工、大、等。6 明刀是刀币中数量最多的。明刀的特点是刀面上的一 个字千变万化,背文有一个或多个字。明刀的表制可分为 刀身方折和刀身圆折。环钱:环钱在战国时期的币制中属于一个小体系。它 的特点就是呈圆形,中间还有一个孔。环钱是从纺轮演化 而来的,纺轮和刀铲一样是古代人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早期的环钱在形制上与纺轮无二,如共字钱和垣字钱。后 期的环钱中孔较大,它的直径大约与一边的宽度相等。如 长垣一Y、半环、西周、东周等。二、秦朝钱币有何特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那些形形色色的战国货币 的流行。规定除黄金和铜外,其他财物如珠、玉、贝、银 等都不能作货币。秦时制造半两钱。这是铸币有各地方政 府进行,所以现在所见的半两钱枚枚不同。秦半两采用方 孔圆钱的形式。之后中国的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两千 多年都是方孔圆钱。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因此 方孔圆钱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7 秦半两和以前的铸币一样,是用泥范铸的,一范只铸 造一镒,所以铸出的钱,枚枚不同,轻重也相差较大。三、汉朝钱币有何特征?汉承秦制, 只是这时黄金只作为宝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在日常交流中专用铜钱,铜钱的地位也就愈发重要了。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不过这种名称 已渐渐的开始和其重量分开了。如秦半两原重半两,重量 和名称相符,汉时有所改变。这时的铜钱仍是由地方铸造, 重量与名称往往不符。据史书记载西汉的铜钱有八种,其实有些钱只是使用 的时间不同,名称不同。实际上可归纳为三种钱:半两、 三铢、五铢。汉半两的重量是千变万化的,有些半两钱,身小肉厚, 文字也没有规则,大家认为这类半两是汉初半两。汉初半 两钱是比较大样的,而且肉薄,文字也扁平。三铢钱只用 了几年,数量不多。五铢钱的种类就多了。普通五铢钱的 正面和背面都由外廓,这是和以前的钱币有所不同的。五8 铢钱中也发现有少量是光背的,这是最早的五铢即元狩五 铢。武帝以后的五铢钱只有宣帝五铢可以辨认。它的特别 就是五字相交的两画向内收,外廓比较宽,而且往往有其 他记号,比如内廓上面一划,或下面有半星等。五铢钱是历史上用得最长久的钱币,因而铸造量大, 钱币数量众多,同其他稀有币相比就很不值钱了。除形制 特殊的钱币外,几元前就可买到一枚。而使用了几年就停 止流通的三铢钱就有达数百元一枚的。故有人将五铢改为 三铢的。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灵帝时曾铸有一种四出 五铢钱,就是五铢钱的背面,有四道斜纹,由穿孔的四角 直达边缘。当时就有人说铸成此钱政权必四道而去,后来 果然黄巾起义,推翻刘汉统治。四、莽朝钱币有何特征?西汉未年,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都激化了,西汉 皇帝完全陷在绝望的困境中。这时侯,上层豪强地主的代 表王莽,取汉帝而代之,做上了皇帝。王莽的姑母是汉元 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从汉成帝起,王家就有九个人9 封侯,连王莽在内有五个人做了大司马,朝廷大权几乎全 部归王家掌管,地方官也多为王家任用的人。公元前一年,王莽做大司马后大封亲信,这些举动得 到刘、王二姓的支持,有了基础后王莽便废刘氏皇朝,建 立起国号叫做新的王氏皇朝。王莽在货币问题上实际托古改制,大的币制变动有四 次,铸市就有六种二十八品,这就是宝货制,这在世界币 制史上是一种破天荒的制度,致使货币制度混乱。这种空 前绝后的币制,仍是以铜币为主,而且是以最低单位小泉 为主币,其余多是虚币性质。居摄二年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 钱五十”。又铸造契刀、错刀,与五株钱并行。第二次改 动币制在始建国元年,罢错刀、契刀和五殊钱,专用大小 钱。大钱值五十,另铸小泉直一。第三次市制改动在始建 国二年,行宝货制。宝货制的内容,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五物:即金银铜龟贝;六名即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 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王莽的宝货制最 后完全失败了。老百姓对于这种光怪陆离的制度,流通时 必定头昏眼花,布币十种一级只相差一株重,很难辨别,10 到于龟贝之类的货币就必须随时测量。引起诸多麻烦,所 以民间拒用宝货制,只用大小泉。于是王莽废龟贝布属, 复行大小钱。第四次改制,废大小泉,改用货布、货泉两 种。大钱五十行久,令民独行大钱,与新货泉俱枚直一, 并行近六年。王莽的币制虽然失败,而且只行于一个很短的时期, 但钱币艺术却达到了历代钱币的一个高峰。莽钱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是青铜铸 的。错刀的黄金划环部“一刀”二字,又称金错刀。刀身模 铸阳文“平五千”三字。平五千的意思就是值五千钱。解 放后在陕西临潼一带发现过 “一刀平五千”数枚, 现在一 枚“一刀平五千”值人民币 5000 元左右。 契刀通长二寸二 分(汉尺),实测 7.3 厘米。错刀重大约 20 至 40 克,契刀 重约 16.4 克。另外还有泉货六品、布货十品、十布筹码货泉与货布。附:泉货六品规格、重量表名称 规格 重量11 小泉直一 直径 6 1 铢么泉一十 直径 7 分 3 铢幼泉二十 直径 8 分 5 铢中泉三十 直径 9 分 7 铢壮泉四十 直径 1 寸 9 铢大泉五十 直径 1 寸 2 分 12 铢附:布货十品规格、重量表名称 规格 重量大布黄千 长 2 寸 4 分 1 两次布九百 长 2 寸 3 分 23 铢弟布八百 长 2 寸 2 分 22 铢12 壮布七百 长 2 寸 1 分 21 铢中布六百 长 2 寸 20 铢差布五百 长寸 9 分 19 铢序布四百 长寸 8 分 18 铢幼布三百 长寸 7 分 17 铢么布二百 长寸 6 分 16 铢小布一百 长寸 5 分 15 铢王莽的这六泉十布中除“大泉五十”、 “小泉直一”、 “大布黄千”外,其余的十三种价值都大,“中布六百” 和“壮布七百”价达人民币 2000 元至 4000 元不等, 而“壮 泉四十”一枚就值人民币 1.5 万元。莽钱虽然版别多,但 铸造工艺讲究,大体上钱文都是以悬针篆为主,制作精细, 铸市轮廓斜削,笔划细挺流畅,布局匀称。莽钱伪品较多, 普通的“大泉五十”无伪品,但是币背有星、月纹、吉语13 等这类“大泉五十”也有伪品。五、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币有何特征?六、唐朝钱币有何特征?隋统一全国后, 铸行五铢钱, 叫做“开皇五铢”或“置 样五铢”,并禁止以前的各种钱流通。隋五铢制作精整, 背肉好,都有周廓,面无好廓,“五”字交叉,两笔稍曲, 孔右有一竖纹。隋五铢几元和几十元一枚,台湾价百元以 上。唐朝是我国历史又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 唐钱的形状, 没有什么更改,但是名称却有很大的变革。唐高祖废五铢 钱,于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从此以后钱币就再不 以重量命名了。除开元钱外,又铸年号钱,钱文也大多用 隶书。这说明唐代钱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唐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演 变情形。唐朝流通的钱币有七八种之多,第一种是开元钱, 第二种是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这种钱运行一年 就作废了,现在这些少量稀少的古币价值就越大。第三种14 是乾元钱,乾元钱流传下来的很多,第四种是顺天元宝和 得壹元宝,这是安史之乱时史思明铸造的。第五种是大历 年间铸的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大历元宝一般钱径 2.3 厘 米,重 3 克。大历元宝现在少见,价格在千元以上。建中 年间铸的建中通宝,比大历钱还更加轻小,更加少见,因 而每枚价格也在千元以上。于是有伪造者用开元钱,挖去 “开通”,增补“大历”二字,用挖补过的钱币作模,翻 铸假币。假币四字不相称,由此即可判定。会昌年铸会昌开元,铸一“昌”字表示地名。会昌以 后还铸过乾元重宝小平钱等币,数量极少。乾元重宝当三 十的重轮钱,值数十元。一般开元钱由于量大,流通时间 长,显得并不珍贵,因而价钱看落,值人民币一元钱左右。七、五代十国钱币有何特征?五代十国混乱时期,钱的种类却极多,也较乱。史书 上多无记载,只有凭历代古钱币学家的钻研使我们知道当 时钱制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轮廓。五代时后粱开平年间铸开平通宝大钱和开平元宝,遗 留极少。后唐有天成元宝,也是很罕见。后晋的天福元宝,15 后汉汉元通宝,后周周元通宝,传世数量较多。天福钱铜 质薄小,字文昏昧。当时允许民间私铸,所以遗留下来的 多是私钱。汉元钱则比较精美。十国中除了吴越等四国外,其余都曾铸钱,楚曾铸天 策府宝铜铁大钱,又有乾封泉室大铜铢钱。南汉铸有乾享 重宝的铜钱和铅钱,还有乾亨通宝铜钱。通宝钱遗留不多。 铅钱有两种,一种光背,薄而大,为广州所铸。另一种背 有“巨”字,为广西巨州所铸,稍小且厚。前蜀王建曾铸 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和光天元宝,王衍铸乾德、 咸康,均为元宝。后蜀铸广政通宝铜钱和铁钱。十国中以 南唐钱种类最多。数量较多的有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和大 唐通宝三种。北方刘仁恭父子,盘距幽州,称燕。铸有永安钱、铁 五铢、铁货布,铢歧天元宝。永安钱有几种:永安一十、 永安一百、永安五百和永安一千,铜铁都有。铁五铢是用 隋五铢范,铁货布用莽范,但背上加铸有“三百”两个字; 铢歧天元宝用史思明的钱为范,背面有“百”字和“千” 字两种。永安一千大铜钱少见,因而常有伪品出现。五代十国钱币甚多,五光十色。但也可看出两个特色;16 一是大额钱币的盛行。唐朝除在乾元年间这样短期内发行 过大额钱币外,一直都使用的是小平钱。而五代十国的钱 币多为当十当百当千。二是这个时期铸币多是低级金属, 以前用铁钱极小,而这时铁钱流通量大。这个时期铸币质 量不高,只有后周的“周元通宝”精美异常,与唐开元钱 相似,以前认为周元钱是毁佛象而铸,可以祛病镇邪,后 代仿制极多,如见周元通宝背有龙凤、佛像、公鸡等图案 后,皆为后人仿制的。八、宋朝钱币有何特征?赵匡胤在公元 960 年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 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史称北宋。赵匡胤用了近二十年的 时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大致统一了全国。北 宋时期,北方和西方的辽、金、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北 宋鼎立,公元 1126 年金兵灭北宋。赵构在今天浙江省杭州 市建立了政权,史称南宋,两朝共历三百多年。两宋的钱币制度,仍是以钱为主。但这时白银已大大 地重要起来,纸币的产生和推行是该朝币制最大的特点。两宋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它不仅是币材17 多样,而且流通受地方性限制,钱币面额又多,钱名称也 多。宋代最流行年号钱,两宋的铁钱是长期的币制,四川 一带就是专用铁钱的。 北宋九个皇帝就改了三十五次年号, 铸了二十六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 (宋元、 圣宋、 皇宋) ; 南宋七帝,改二十次年号,铸了十八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 号钱(大宋、宋圣、皇宋)。在北宋,大约开封府、荆湖南路、京西路、江北路、 淮南路、两浙路、福建路、江南东西两路等十三路用铜钱; 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等四路专用铁钱;陕 府路和河东路则铜铁钱都用。在南宋,铜钱限于东南,四 川用铁钱。但实际上那时各地用纸币的很多,因为金属货 币根本不够。这就在货币经济方面造成了割据局面。宋钱 币一般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大小五种,南宋 又往往有当百钱,又有临安铜钱牌。南宋的宝文很杂,嘉 定铁钱宝文最杂,在中国钱币宝文中是最多的,至于钱文 书法,就有多种多样,有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楷书及宋体,大观、崇宁钱就是宋徽宗的御笔瘦金体。铸 造精良的瘦金体宋币,常常使伪品立即暴露。宋钱的版别也特别多,比如宣和、政和共有数百种版 别.背文把纪地、纪年、纪值都区分开了,普通宋钱,无18 人伪造。但象靖康通宝之类价值千元以上的古市就有伪造 的了。宋朝的钱制,南北宋大不相同。北宋以铜钱为主, 南宋以铁钱为主;北宋以小平钱为主,南宋则以折二钱为 主。宋太祖在建隆元年铸宋元通宝。这是赵宋第一种钱, 这不是年号钱。宋太祖在位没有铸过年号钱。乾德钱是十 国钱,不是宋太祖乾德年间所铸。太宗铸太平通宝。这是 宋朝第一种年号钱,背面有星月,牌别比宋元钱少。淳化 五年铸淳化元宝。宋元钱和太平钱都用的是隶书,到了淳 化时发生了变化,正式确立了宋朝多种书体的钱制。淳化 钱也有真、行、草三种书体。淳化钱也有铁钱,但留传后 世的极少。至道年间铸至道元宝、也分真、行、草三种书 体。咸平年间铸咸平元宝。此外还有景德元宝、天禧通宝, 这几种钱都只有真书,不成对钱。仁宗时铸天圣元宝、明 道元宝、皇宋通宝等都有对钱,康定元宝只有铁钱,没有 铜钱。庆历年间只有大钱,没有子钱。大钱分铜铁两种, 都是当十钱。钱文为庆历重宝,铜钱是旋读,铁钱则有旋 读、直读两种。至和年间铸有至和元宝小平钱和至和重宝 的折二、折三钱所致。折三钱中背面有貌和坊字的,这是 宋钱中纪地最早的钱。这种钱价格都在 2000 元以上。神宗 时,钱币数量大增,小钱的版别很多,这是因为钱监数目 增加,而各监又增加铸钱所致。政和年间铸有政和通宝小 平和政和重宝折二钱。政和通宝很常见,因而就显得普通19 廉价了,而政和重宝则货少价高。宣和年间铸有宣和元宝 和宣和通宝两种, 元宝数量很少, 因而价格在 500 元至 1000 元不等,而通宝因为量大,常见,价值仅 1 元左右。但背 有“陕”字小样的,价仍达数百元,差别是很大的。宋钱 中宣和元宝的伪品最易被识破,因为真钱面文纤细,铸工 非常好,伪品不如。靖康年间,铸有靖康通宝和靖康元宝。 元宝为篆隶对钱,通宝为篆真对钱。但因为这时金兵南下, 流通的时间短,铸币少而显珍贵。如今一枚靖康通宝价格 已上千元了。南宋因为推行纸币,因此南宋钱很难找到。高宗时铸 建炎通宝、建炎元宝、建炎重宝。通宝分折二、折三、小 平,都是真篆成对。四川铸的小平钱是仿瘦金体,初铸背 后穿上有一川字。当三钱有大样的。铁钱背面穿上有利字的是利州绍兴监所铸。建炎通宝 很普通,建炎元宝则价 2000 元以上。建炎重宝传世不多, 没有发现有错范钱。古市集藏者如发现该种币的错范品, 倒要考虑是否伪作。绍兴钱钱文分直读和旋读,直读的绍 兴通宝折五钱,价一般在几元上下,而旋读的绍兴通宝则 价值数万元。南宋从淳熙十年起,钱币上的文字都是用同 一种书体,即宋体。而且这以后的钱,也没有什么版别了。20 文字庄重,制作精整,不象北宋那样乱。另一特点就是开 始在钱背铸明年份。如铸上七、八、九、十等,这种办法 一直到宋末。凡背面注有年代的古币,价都不薄,需留意。 北宋钱与南宋钱在钱文风格上是不一样的。南宋钱从淳熙 年间起在铸制的钱文上遂采用了宋体。正式的宋体字,最 早出现在绍兴元宝上,到淳熙七年即铸币都是宋体,北宋 无论是钱文字体、币的轻重大小,币的成色都是随意的。 南宋曾铸过几种钱牌,有上方下圆的,有上圆下方的,有 纯长方形的,面文有“临安府行用”五个字。这种钱牌也 有伪品出现。九、夏、金、辽、元朝钱币有何特征?自唐末起,西北各民族崛起,对中原施以巨大的军事 压力,这些民族就是契丹、西夏、女真和蒙古等。由于他 们的军事政治力量,在中原取得一部分或全部的统治权, 所以对一这个时期的币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兴建的国家。公元 916 年 契丹首领阿保机称帝,建立国家,国号契丹,后改为辽。 建国后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渐渐进入货币经济阶段。辽所 铸年号钱中,最早的是太祖时的天赞通宝,隶书;太宗时21 有天显通宝;穆宗有应历通宝,以后还有保宁、统和通宝。 这些钱留传极少。比较多见的是兴宗的重熙通宝,道宗的 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和元宝,还有大安元宝、 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天庆元宝。辽钱币全是用的汉文。辽钱的制作都不精,钱背常常 划范,文字也不好,甚至一个钱上有两种字体。辽钱珍贵 一些要算天显、天禄、应历、保宁、统和等。目前辽币统 和已有伪品。 金朝是女真族于 1115 年建立的政权。金灭辽后,继而灭北宋。金朝在币制方面,主要是受宋的影响。它的货币可以 分为三种:铜钱、白银、纸币。铜钱方面,最初是用辽宋的旧钱,海陵王时自铸正隆 通宝,仿宋的小平钱。世宗铸大定通宝,有小平、折二两 种,小平背面间有申字和西字。金人虽有文字,但他们的 钱文,都用汉字。铸钱工艺水平极高,正隆通宝已很精整 了,大定通宝更胜一筹,金代钱币很珍贵,价钱常至千元, 有的更是无价宝。北宋时期,在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的国家,叫22 做西夏。党项族是羌族的一个分支,他们最初生活在今天青海 和四川西北部,过着游牧生活。唐初,由于受到吐蕃的压 迫而迁移至甘陕一带,和汉民族共同生活。在汉族文化的 影响下,党项族的经济日益发展,公元 1038 年,李元昊称 帝,国号夏,建都在今天银川东南,史称西夏。西夏铸币 有铜铁两类。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系,西夏文钱五个年号五 品;汉文钱六个年号十一品。总计九个年号十六品,都是 西夏钱币的正用品。福圣、大安、贞观、乾佑、天庆为西 夏文;元德、元盛、乾佑、天庆、皇建、光宝为汉文。西 夏铸钱早期为西夏文。西夏汉化较深,货币文化远远的超过辽钱。天盛元宝 是西夏钱中普通的,价值数元人民币。光定、皇建几十元 一枚,乾佑等每枚价值 8000 元。元朝是由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的以蒙古人为主体的 封建王朝。它统一中国后,建都在今天的北京。元代的币 制,以使用纸币为主,并禁止金银流通。自元朝起,中国 改用白银为价值尺度。23 蒙古族是从事游牧生活的,受到先进文化的影响一跃 而进入货币经济。武宗时铸“至大通宝”和八思巴文“大 元通宝”当十钱,顺帝时又铸“至正通宝”钱。该币分四 类;地支纪年钱,共九种十五品;纪年纪值钱,两种四品; 纪值钱,“权钞”钱,这是铜钱的符号钱。元朝至正权钞 几个不同的品种价格都在 6000 元以上,而至正通宝当五 的,价值 2000 元左右。由于元朝存在的时间不长,而且又 大量使用纸币,铸币有限,因而元钱中年号钱都是很珍贵 的。当然元代钱币也多有伪造品面市。元钱中还有值得重视的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铸的钱。第 一是张士诚的天佑钱。天佑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小 平钱背上有一个一字为当一的意思;正面为楷书,背面是 篆书,有至正钱的风格。第二是韩林儿的龙凤钱,龙凤通 宝有小平折二折三,价格昂贵。第三是徐寿辉的天启通宝、 天定通宝,两种钱都有小平折二折三,价格昂贵。第四是 陈友谅的大义钱。此外还有一种龙凤钱,背上有“永”字, 下面有很大的新月,这是明代的钱。十、明朝钱币有何特征?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继承了元朝的专制制度,又24 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使权力更加集中,专制主义的统治也 更为加强。明朝初年,曾仿照蒙古人的办法,使用钞票,而不是 铜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是不久就改为银钞两用都 可,以纸币为主,钱币为铺。明朝钱比元代的钱多,但又比不上其它各朝代。朱元 璋在称吴国公的时候,就设立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以 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朱元漳打败 陈友谅之后,在江西设置宝泉局,铸造五种大中通宝钱, 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并在各省分设宝泉局 铸造。这次铸的钱,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 洛、京、浙、福、鄂、广、桂等,每局有五等。小、钱背 面多只有局名,折二以上还有数目字,如广西铸的折二钱 称桂二,福建铸的折三钱则叫做三福。朱元璋早期的这类 大钱,如今价值上千元,泉友们需留意。朱元璋正式继统后,于洪武八年定洪武钱制,分小平、 折二、折三、折五、当十五等钱。洪武通宝除南京宝源局 外, 各省都设宝泉局来铸造。 小平钱在背面穿孔右边有“一 钱”两字,这是纪重。折二为二钱、折三为三钱、折五为25 五钱,当十为一两,这当十钱的背面,除有“一两”二个 字外,穿上面还有一个“十”字,读起来就是十一两。这 是脱胎于元代的至正钱。这种纪重的钱为京师铸的,其它 各省铸币,只铸局名和纪值。大中洪武小钱,也有日本铸的。洪武钱用铜铸,以后 减重铸造,洪武末年不铸大钱。洪武九年各省停止铸币, 十年又恢复宝泉局。二十六年又停止各省的鼓铸。二十六 年因宝钞跌价,禁用铜钱。洪武钱虽然常常停铸,但小钱 种类颇多,版别也多。永乐年间铸永乐通宝。永乐钱只有小平钱,没有折二 以上的大钱。而且不论是京师还是各省所铸,都是光背; 钱的制作精整划一,版别少。宣德年间也只铸小钱,数量 和版别都比较多,但精整不如永乐钱。宣德以后由于宝钞 的跌值和私铸的盛行,民间使用白银流通,官钱反而流通 不畅,所以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都没有铸钱。弘 治年间才恢复铸币,铸造弘治通宝。铸钱的地区除了南京、 北京、山东外,还有湖广、福建、贵州共十三省,弘治钱 都是小钱,版别多。弘治以后,明钱都是黄铜钱。嘉靖年 间铸嘉靖通宝,种类颇多,也仿过洪武钱铸大钱,有折二、 当三、当五、当十共四种,背面有纪重的文字。隆庆年间26 的隆庆通宝只有小平钱,万历通宝有折二钱,背面纪局名 的,计有工字、天字、正字、公字等。有些万历钱的背文 有户、工、正、天、河、鹤等。天启年间铸天启通宝。从 此明朝的钱制就复杂起来了。单是币背面的文字,也有很 多种了,有纪局名、地名的户、工、高、浙、福、云、密、 镇、府、院、新;纪重的有一钱、一钱一分、一钱二分等。 天启钱有折二钱,但铸得不多。当十钱种类却很多,大小、 轻重不一,崇祯钱有一百多种,文字、制作、大小、轻重、 厚薄,千变万化。崇帧钱有大钱折二、当五、当十钱。这 三种钱不是同时铸的, 折二钱有背面有二字或穿上一星点, 也有只有星点没有文字的。当五钱则有户五、工五、监五 三种。当十钱是光背,存留很少。明末诸王都曾铸钱。明末弘光年间铸弘光通宝,分小 平和折二两种。小平又分光背和背有凤字的两种。隆武年 间铸隆武通宝,也有小平和折二两种。小钱除了光背的外, 还有户和工字的。永历年铸永历通宝,永历钱种类多,钱 文书法有篆、楷和行书明末农民起义政权也曾铸钱。李自成和张献忠都铸过 钱。李自成在崇祯十六年于西安称王,改元永昌,铸永昌 通宝,分小平和当五两种。张献忠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顺,27 铸大顺通宝。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人滇称东平王,铸兴朝 通宝。该币有三等,小钱重一钱五分,光背;稍大的重二 钱六分,背有“五厘”两个字;最大的重约六钱四分,背 有“一分”两个字。各朝农民起义军铸的钱,都是很珍贵 的,因为他们建立政权的时间都很短,这些钱数量少,流 通时间短,不易获得,因而价高。明代流通的钱中,只有少数是本朝所铸,大部分是唐 宋钱,尤以宋钱为多,明朝铸钱已有粗细的分工了,有匠 头管钱币的轻重成色,下面有翻砂匠、滚挫匠、磨洗匠、 刷灰匠等。然而明钱的制作并不比前代的精美。明代有许 多地方不用铜钱,比如云南就实行实物货币。明初实行的禁止金银流通,甚至禁开银矿的作法,并 没有使白银失去货币的地位,英宗时已将白银定为正式货 币,以大小银锭元宝来流通。十一、清朝钱币有何特征?努尔哈赤是是明末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女真族的 杰出首领。1616 年他建立金国, 史称后金, 与明政权抗衡。 1636 年, 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沈阳称帝, 改国号为清。28 清灭明,建立了清朝。清代币制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 银,小数用钱,但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清代的铜钱在最 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袭两千多年来的方孔圆钱,用范 模铸币。到了清末,才采取了机器铸币,铸造新式铜钱和 铜元。满洲人在入关以前就开始铸币了。努尔哈赤天命元 年铸天命汉钱,满文,四字,没有加圈点;天命通宝是铸 的汉文。太宗天聪元年铸天聪汗之钱,背面穿左有满文十 字,穿右有满文一两字样。顺治元年铸顺治通宝。顺治钱 有五种:光背、背面有一个汉字、一厘钱、背面有两个满 字、满汉文钱。康熙年间铸康熙通宝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后铸造小钱。雍正以后,制钱都仿顺治钱五式,除正面的 年号外,背面都是两个满文字。宝福局所铸的钱,局名有 时也用汉字,乾隆年间铸乾隆通宝,乾隆通宝红钱中,还 有库车地名的,分普通和当十两种,当十的背面穿孔的上 下有“当十”两个汉字。乾隆钱的成色先后不同,各地也不同。乾隆五年以前, 铸钱不加锡,称为黄钱;加锡后叫做青钱。嘉庆道光钱名 有十九种,计泉、源、直、晋、苏、昌、福、浙、武、南、 陕、川、广、桂、云等,钱背为宝东,满文即用康熙钱的 东字。咸丰时铸局大增,咸丰钱也特别多,特别复杂。在 计值方面,咸丰钱可以分为十五级,从一文到当千,钱上29 有铸局名称,所以各局所铸,文字不同,而且福建所铸,除了计值上,还有计重若干的文字。凡是背部文字多 的清代钱都要注意收集,说不定就是珍品。同治年间的当 十钱较多,小制钱在咸丰年间就已停止铸造,而当十以上 的大钱,因民间不用而停铸。光绪年间铸造当十钱光绪重 宝,光绪通宝小制钱,现在所见小钱较多。宣统年正式用旧法铸钱的,大概有宝泉局,另外有宝 广和宝福两种机器钱,以及一种有圆孔的大清钱币。光绪 时广东的机器铸币最为通行。广东铸的机器钱,有制钱、 当五、当十,当五、当十是样钱。制钱中又有大小两种, 大制钱又有两种、一种背面穿左为一满文&广&字,穿右为 一汉文“广”字, 穿上横写“库平”二字, 穿下有“一钱” 两个字。另一种是顺治第五式,即背面有满文“宝广”二 字。光绪二十六年,广东开始铸造铜元,正面为“光绪元 宝”四个字,中间没有方孔而有“宝广”两个满字,下面 靠近外部有“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字样,背面是蟠 龙花纹,下面近处廓有英文字样。后改每百枚换一圆的字 样为 “每元十制钱十文”。清代钱币仍多有伪品出现。30 太平天国建国多年,也铸货币发行,以铜钱为主。币 面全为汉文,正面多是“太平天国”四字,前面“圣宝”两 字。也有正面“太平圣宝”;而背面“天国”。而且背面 的“天国”两字有时分别排在穿孔的上下,有时是左右分 排。也有正面“天国圣宝”,背面“太平”的。种类也多, 分不清哪一种是哪一省铸造的。 因为币面没有铸造有省名, 作价也不清楚。钱文制作有几种书体,如真书宋体等。太 平天国钱币大钱、花钱的伪品尤多。太平天国的钱币流传 下来的不多,因而每枚大钱都在数百或上千、上万元,自 然伪品是不少的。小刀会在上海起义后也铸太平通宝钱,背有日月,象 征明字,也有背面穿上有“明”字的。 中国历代古钱币价格表参考1 先秦-秦 3:汉-隋 4:唐 5:五代十国 6:北宋 7:南宋 8:金 9:辽 10:西夏 11:元12:明 13:清 14:安南,日本,琉球,朝鲜等在商和西周时期,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趋于31 成熟。除了贝类外以青铜生产的工具及青 铜锭充当的金属称量货币已在流通领域中占有主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币出现并迅速获得广泛的流 通。这一时期的钱币式样往往渊源于青铜工具。空首大布 的造型与青铜有关,齐和燕国的货币样式类于青 铜刀削。流通于不同地区的钱币构成各自的体系,多有纪 地或纪重的面文,其纪量单位和形式各不相同, 货币体制相当复杂,当时的布币以三晋为中心流通地区, 刀币则以齐和燕为行用中心,同时还并用圆孔钱 和方孔圆钱。蚁鼻钱的流通主要以楚地为范围。战国晚期, 由于政治地理的变化和各地经济的交流的日益 密切,各种铸币在流通中必然超出原来的地域,并在形式 和计量单位方面呈现逐步融合的趋势。行用于黄 河中下游地区的圆钱和方孔钱,是当时最为进步的铸币形 式。秦国铸行的圆钱,使用铢两记重。这为以后 货币形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先秦-秦 名称形制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贝币天然贝 10 元使用海贝打磨穿孔加工而成, 始产一于新 石器时代晚期,曾亦行使货币之功能;铜贝-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迄春秋时期。此当人类史上最早之金32 属铸币。 贝币骨贝 25 元 贝币铜贝 50 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武 1300 元春秋早期至战国初。周王畿地 区。青铜,按今发现,空首布尚有铅质,以及银 质者铸。形状为平肩平足,附注于此不另载。铲型,有銎。 平肩弧足空首布册 1800 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南 1500 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安藏 1000 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东周 5000 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官考 3200 元 斜肩弧足空首布卢氏 1050 元春秋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 青铜,铲形,斜肩,有銎。 斜肩弧足空首布三川 1100 元 耸肩尖足空首布八 4000 元春秋至战国初。晋。青铜。起源 于生产工具“耒”,肩,足皆成尖角状,有銎 。 耸肩空首布无文 2600 元 Y布梁半Y 2600 元战国早、中期,以魏国为主,另赵,楚 诸地亦曾铸有。青铜,平首,一般为圆档方足 。 Y布梁一Y 2000 元33 Y布梁二Y 8000 元 Y布晋半Y 15000 元 Y布晋阳二Y 8000 元 Y布晋阳一Y 2500 元 Y布安邑一Y 600 元 Y布晋阳半Y 6000 元 Y布虞一Y 2000 元 Y布虞半Y 22000 元 Y布氏半Y 22000 元 布币山阳 10000 元 布币分布 3000 元 布币四布当Y 30000 元 布币殊布当Y、十货 1400 元 锐角布公 100 元战国中、后期,韩,魏等地,青铜,首部 两端呈锐角,平肩方足。 锐角布垂 220 元 锐角布涅金 200 元 布币卢氏涅金 6000 元战国中、后期。三晋地区、燕国,青 铜。平首、平肩、方足。小方足布是目前存世 最多的一种布币,历年均有出土。 方足布蔺 100 元 方足布平阳 35 元34 方足布安阳 120 元 方足布齐备 120 元 方足布襄坪背左 80 元 方足布同是 150 元 方足布高都 180 元 方足布奇氏 280 元 方足布乌壤 300 元 方足布长安 700 元 方足布 550 元 方足布东周 1600 元 方足布右明新治 1500 元 尖足布邪山 1200 元战国中、后期,赵、燕等地,青铜。平 首、耸肩,尖足。 尖足布兹氏半 150 元 尖足布武安 150 元 尖足布中阳 400 元 尖足布商水 900 元 尖足布寿阴 350 元 圆足布蔺、五 1300 元战国后期,赵国,青铜,圆首,圆肩, 圆档、圆足。 圆足布离石 3000 元 圆足布离石、三十五 2200 元35 三孔布北九门 50000 元战国晚期,赵国,青铜,由圆足布 演化之别种;首与两足部各有一小圆孔,故名 。 三孔布背文皆以“朱”“两”纪重, 首开“铢”、 “两” 纪重制,对后世影响极大。 三孔布宋子 50000 元 三孔布下专 50000 元 刀币针首刀 700 元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燕国一带,青铜, 首部尖状,面文为记号、符号或单字。 刀币尖首刀 1200 元 刀币博山博山刀 1500 元 刀币八明刀圆折 70 元战国中、晚期,燕国,青铜,有圆折 和磬折两种。 刀币左二明九磬折 40 元 刀币明、齐化齐明刀 8000 元战国晚期,齐境内,青铜,刀 身多轻薄,“明”字为方折,细长。 刀币甘丹直刀 250 元战国中晚期,赵、中山国,青铜,圆 首,刀身平直,大者微带弧意,形体皆轻薄。 刀币晋匕直刀 10000 元 刀币即墨之法化齐大五字 2500 元 刀币齐造邦长法化齐六字刀 8000 元 刀币即墨法化齐四字刀 2200 元 刀币齐法化齐三字刀 400 元36 环钱离石 1500 元战国中后期,周王畿、魏、秦、赵等地, 青铜,圆形圆孔,制古拙,而背无郭,穿孔正 面大,背面小;钱背呈平面状,背径大于面径。背缘上及 穿眼肉多能观察到范线,而钱体外缘亦能找到浇 口痕迹。字文大篆,笔划锋劲,俊洒不羁。 环钱蔺 10000 元 环钱共屯赤金 15000 元 环钱东周 1500 元 环钱西周 1200 元 环钱共 1000 元 环钱半环 10000 元 环钱长垣一Y 2500 元 圆钱币贝益四化 150 元战国中晚期,秦、齐、燕等地。铅, 铜,圆形方孔,分无郭,有两种,后世相沿 之方孔圆钱定制即源出于此。 圆钱币贝益六化 180 元 圆钱币贝益化 600 元 一化方孔币 10 元 明化方孔币 10 元 两甾方孔币 1200 元 蚁鼻钱君 800 元战国,楚,青铜,贝形,凸形,平背,一 端有孔,钱面铸阴文。37 蚁鼻钱金 200 元 蚁鼻钱行 400 元 文信方孔币 5000 元 半两秦铸(小平)30 元公元前 221 年----前 206 年,秦初 由于中央政权统一铸币,至末年,社稷动荡,各 地方铸、私铸钱出焉,青铜,规范秦半两制作精好,钱文 整,挺拔,一般直径在 3.2 厘米上下,重约 8 克左 右。 半两大型(小平)50 元 半两秦铸 36mm200 元 两两秦铸小平 600 元 半两秦精铸传形 500 元秦并六国统一铸币,名曰半两,方 孔圆钱从此成为定制,古以廿四铢为一两,十 六两为一斤。钱文半两二字高挺,两中人字偏下,上横较 短,半字下横较长,据咸阳出土:径 2.3--3.8 厘 米,重 2.8--8.1 克,传世径 3.5 厘米以上者少见。 半两秦特大型汉-隋汉初仍行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自铸,钱制较乱,以致出 现重仅一克的荚钱。吕后、文帝及武帝初年,曾38 分别更铸八铢半两,五分钱和四铢半两。汉武帝建元元年 铸行三铢钱,元狩五年则开始铸行五铢钱,使半 两钱不再成为法定货币。从实物上来看,除四铢半两外, 目前对秦汉之际的半两钱的鉴别尚有待深入研究 。 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五铢钱, 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 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武帝时 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 王莽代汉,托古改制,币制极度混乱。自居摄二年至天凰 元年八年间。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 禁五铢,行新钱,先后规定的货币连三十余种,其形式模 仿周制,等级庞杂,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额货 币滥借苛法强制推行,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不久即告失 败,新莽改制为取得政治效果,十分注意器物制 作的精准,遗存的新莽货币形制精美,币文隽秀,在铸造 技术上有其独到之处。 东汉建开十六年,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为王莽改制所一度 中断的五铢钱制,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 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 的一个重要转变期,即中国铜钱由铢两体系向唐 宋年号、宝文钱制转变的时期。39 三国两晋南北时期,政治分裂,社会动荡,货币经济的发 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三国时期,各国钱制由于 不同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曹魏立国之初,一度 废除旧钱,改用帛交易。魏明帝太和元年恢复使 用形同汉制的五铢钱,货值相对稳定。吴、蜀两国则因国 力不济实行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接连铸行不少 名目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脱离的大额铜钱。 两晋时期,仍沿用汉魏及东吴旧钱,十六国中的前凉、后 赵和成汉则发行过少量钱币,但有帛等实物交易 却是主要的流通手段。南北朝埋藏铸币增多,但币制相当 混乱,名目繁杂,民间的私铸钱大量出现,而初 行于东汉晚期的剪鉴钱在北方地区尤为盛行。 所谓剪鉴钱, 一般指前期旧钱鉴为内心与外圈二种型,以这 应当时衰颓的社会经济对货币单位的重量的需求。 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同时严禁私铸 及其他旧币使用。钱制的庞杂局面得到了整治, 至开皇五年隋五铢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汉(新莽、 东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隋 名称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凉造新泉小平小样 3000 元北凉渠蒙逊永安年间铸径40 2.4CM,重约 3 克左右,小者不足 2CM,重约 1.5 克,此 泉出土均在甘肃武威,有王莽钱文风韵.. 太夏真兴小平 15000 元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真兴年 间铸。径 2.35CM,重约 3.03 克,钱文真书而见 隶韵。此泉多在甘肃出土,传世极少。 丰货小平隶书 400 元东晋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铸于其都襄 国,径 2.42--2.48CM,重 2.4--4.8 克,分别有 内外郭及无内外郭者,因铸行较少,故传世不多。 丰货小平篆书 300 元 汉兴小型直读 80 元东晋李寿踞成都,改大成国为汉,改元 汉兴铸。钱文隶书直读,篆书横读,径 1.2CM ,重 1 克上下,此钱制作粗陋,字浅肉薄,传世不多,以 横读为罕。... 汉兴小型横读 350 元 四铢小平 100 元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始铸。 仿五铢而略小, 面无内郭,四铢二字为篆书,重如其文,径 2.25CM,重 2.4 克,少数面穿上下各一星,面文亦有错范 重文者 孝建四铢小平 80 元 永光小平小型 20000 元南朝守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铸。 钱文薤叶篆,内外有郭,径 1.6CM,重约 1 克, 永光年号行六月改元,故此钱存世极少。...41 景和小平小型 20000 元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铸。 较永光钱更见轻薄,钱文为小篆,径约 1.6CM, 重不足一克。景和年号行三月而废帝被弑。故景和钱极罕。 两铢小平小型 6000 元两朝宋废景和元年二月铸的两铢钱。 钱体轻薄,径约 1.9CM,重 1 克左右;三月废帝 被弑,十二月罢两铢钱,故两铢钱极罕。 太货六铢小平 150 元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面背内外 郭精整,钱文玉筋篆,书体精美,为六朝钱中 精品,径 2.5CM, 重约 3 克, 近日市上见一批“十全十美” 之太货六铢,望集币时慎之。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 200 元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铸,钱文 方折篆体,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杂,大小不 一,大者径 2.5CM,重 3.4 克,小者径 2CM,重 2.5 克。由 于铸行有限,故传世,出土均少。. 太和五铢小平小样 200 元 太和五铢小平 300 元 太和五铢双点太 800 元 永安五铢背“土”400 元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听民与官铸, 铜材,大小不一,钱文永安二字接郭,五字 连内郭,径 2.5CM,重 5.5 克,轻小者 1.8CM,重仅 2 克, 背有四出纹,土字者少见。 永安五铢小平光背 15 元42 永安五铢背四出 50 元 常平五铢小平光背 15 元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铸, 钱文篆书 直读,笔划圆润,平字第一笔与内郭合成一线 ,径 2.5CM,重 3.5---4.2 克。后期所铸较前期粗糙,更 有杂铅锡薄钱。. 五行大布小平小样 40 元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始铸, 以一当布 泉十并行,形制精美,内外郭齐备,版别数种 ,径 2.6---2.8CM,重 4---4.3 克,为北周三大名泉之一, 另有合背钱。 五行大布小平大样 60 元 布泉北周铸 40 元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始铸, 一当五枚五铢钱 并行,钱文玉筋篆,泉字中竖不断,内外郭齐 备,与新莽布泉有所不同,径 2.5CM,重 4.3 克,亦分大 小两种,此钱系北周三大名泉之一。.... 太清丰乐小平 2200 元 五铢隋铸大样 10 元隋高祖开皇元年始铸。青铜、白铜、制 作多精整,宽缘,穿右有一直划与“五”字相 连。 五铢隋铸小平 3 元 -------------------------------------------------------------汉-隋43 名称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半两汉代旋读 200 元秦泗水亭长刘邦率军攻占咸阳,为收 揽人心,令民鼓铸,民以营利,钱体日渐轻小 ,制作粗劣。其时钱轻物贵,担米值万钱。 半两汉代复式钱 250 元 三铢小平 300 元汉武帝建元元年,分有郭和无郭两种,径 2.3CM,重 2.1 克上下,无郭者铢字金旁多异字 ,由于三铢减重,私铸难禁,铸行四年而止,故传世较少。 五铢异品小平 250 元公元 581 年杨坚代北周称帝, 国号隋, 开皇元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钱文篆书,外 郭较宽内郭,唯五字左侧多一竖划,径 2.4CM,重 3 克上 下,后杨嗣位,朝政腐败,物价飞涨。直至斗米千 钱。 五五铢铢传形复式 400 元 五铢小平直读 2500 元 五铢铁质四出 5 元 五铢小平传形 25 元 五铢小平普品 1.5 元 五铢陈文帝小型 10 元 五铢陈文帝小平双星 60 元 五铢陈文帝小平 20 元 五金小平 600 元 1980 年陕西咸阳出土, 系方孔圆钱中最早44 的黄金铸币,径 2.6CM,重 9 克,含金 95%据此形 制似系宣帝五铢。 大泉五十小平合背 140 元王莽居摄二年始铸,大泉五十意 即值五十枚五铢钱,初期径 2.8cm,重 7 克,后期 经减重后仅 1--2 克, 除字体各异, 又有传形, 合背, 重轮, 四出等多种,亦有钱饼等。 大泉五十小平传形 60 元 大泉五十小平四出 150 元 大泉五十小平旋读 700 元 大泉五十小平铁质 300 元 金错刀一刀平五千 6000 元初始元年王莽代汉帝于居摄于 二年铸。钱身由刀环,刀身组成,青铜浇铸,刀 环似方孔圆钱,一刀二字阴文系用黄金错于面上下,俗称 金错刀,外形光灿华美,刀身直书平五千,意值 五千通行五铢钱。通长 7.3CM,重 20--40 克,厚薄不一, 因其制作精美,为泉家所珍爱。 金错刀契刀五百 600 元王莽居摄二年始铸, 形类金金错刀, 契刀二字横列穿孔两侧,刀身铭五百二字意 值五铢五百钱,实属虚值,传世不多见。 小泉直一小平小型 10 元王莽始建于国元年铸行, 由于虚值 的错刀,契刀大钱遭反对,又以忌讳汉室刘姓 含卯、金、刀三字,对新朝不详,遂铸小泉直一,以代替45 五铢,与大泉五十并用。径 1.3CM,重 0.7 克左右 ,制作工整,文字清秀,为历代小钱中之佳品。 么泉一十小平小型 3500 元始建国二年铸行, 王莽简直按人 的年岁称泉了;幺泉一十,径 1.6CM,重 1.8 克 ,幼儿泉二十,径 1.8CM,重约 3 克,中泉三十,径 2CM, 重约 4.2 克,壮泉四十,径 2.2CM,重约 5.4 克,与 大泉五十合称六泉。 从幺泉一十至壮泉四十皆为泉中珍品。 幼泉二十小平小型 4500 元 中泉三十小平小型 8000 元 壮泉四十小平 16000 元 大泉五十小平 5 元 小布一百布币 2000 元始建国二年铸行, 王莽为了大改货币 增宝货制,货布十品亦在其中,从小布到大布 各长一分,相重一铢,其值各加一百,小布一百,长寸五 分,重 15 铢,至大布黄千,十布之序如五:小布 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 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十种,每种中线纹分通顶,不通顶两种,大布黄千亦有铁 钱,传世大布黄千较多。 么布二百布币 2000 元 幼布三百布币 2000 元 序布四百布币 2000 元46 差布五百布币 2000 元 中布六百布币 2000 元 壮布七百布币 2000 元 第布八百布币 2000 元 次布九百布币 2000 元 大布当千布币 80 元 五泉十布全套 80000 元 货布布币 40 元王莽天凤元年铸,与货泉并行,一货布当货 泉二十五枚,此布厚实正整,书体潇洒,货布 二字作垂针篆列于两侧,通长 5.6cm,重 16.5 克,传世较 多,赝品亦混迹其中,望集币时注意。 货泉方贝 1200 元王莽天凤元年铸,钱文为悬针篆,泉中竖 笔断开,版别有传形,异书,异范,合背,合 面,圆穿,横划,星号,月纹,决纹,剪边等近百种,一 般径 2.2--2.4CM,重约 2.8--3.6 克,初期可达 5 克以上。传世极丰。 货泉普品 1 元 货泉传形 40 元 布泉 10 元王莽后期铸,据其钱文,形制仍不失莽钱之风, 布泉二字作县针篆,内外郭齐备,亦有决纹、 半星等。径 2.6CM 左右,重约 3.5 克上下,旧时称妇女佩 此钱生男孩,又称男钱47 国宝金匮直万无定价传闻为陕西西安出土,上部近方孔圆 钱,面、背肉好周郭,面文篆书直读国宝金匮 ,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身面,背有直纹两道,中篆书直 万二字,新莽实行黄金国有,令发将黄金输于御 府,发给国宝金匮直万作为凭证,非流通之钱,真品现藏 中国历史博物馆。 直百五铢小平光背 40 元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入蜀后铸于成 都,面文直百即值一百枚五铢钱,实是虚值钱, 面背有内外郭,多光背,亦有背铭篆书为字者,系方孔圆 钱记地之始。 直百五铢背“为”80 元 直一特小型 1000 元三国时刘备父子铸于蜀, 标明一当五铢 百钱,实为虚值过甚,的小钱,径 1.5--2CM, 重 1.3--2 克,最轻者不足 0.5 克,出土多在四川,湖北等 地。 直百中小型 30 元 定平一百小型 40 元三国时期蜀汉铸币,有大小二种,大者 径 1.6CM,重 2 克,小者径 1.2CM,重 0.6 克,钱 文夷漫不清,直读光背,出土多在四川。 太平百钱小平 60 元东汉末或三国初铸币,我文有篆、隶两 体,制作粗疏,太有作大者,钱有作金者,亦 有作水波者,据建国后考古发掘多在蜀地出土,当属蜀钱,48 径 2.5CM,重 3.3 克,传世分大小多种,亦有传 形者。 世平百钱背水波纹 1800 元 大泉五百小平大样 150 元三国吴钱,孙权嘉禾五年始铸, 仿王莽大泉,面背有内外郭,一当铢五百,系 高额虚值大钱, 初铸径 2.8--3CM,重 7--10 克, 后铸较轻、 小。背无纹饰,有合背钱。 大泉当千小平大样 150 元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始铸, 大泉当千径 3.6CM,重 14.5 克,后铸轻小者径 2.5CM,重 3.5 克,一当五铢钱千,此系高额虚值大钱。大 泉二千径 3.2CM,重 11.5 克,尚有大泉当五千者 ,径 3.9CM,其数甚微,集时宜慎之。 大泉当千大样 600 元 大泉当千折十特大型 10000 元 大泉二千折二大样 1400 元 大泉五千折五型无定价 唐初一度沿用隋五铢钱。 唐高祖时正式铸行“开元通宝”, 并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 至此结束。高宗乾封元年铸乾封泉宝钱,以一当十,不久 即废去。开元通宝的使用,使唐代货币保持了长 期的统一与稳定。安史之乱,是经济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唐肃宗乾元元年发行虚价的“乾元重宝”钱,钱49 制渐趋混乱。中唐发行“两税法”,以铜钱征税,货币供 应不足,武宗会昌元年铸了“会昌开元”钱后才 缓解了严重的钱荒。唐代中晚期出现了“重宝”“元宝” 等钱名,此后中国的方孔圆钱,形成了记年号, 称“宝”的钱制。开元通宝的形制不但成了后世小平钱的 基本铸式,还被沿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古代日 本、朝鲜及越南等国,都受到了开元钱的影响。唐 名称书体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 30 元公元 617 年隋太原留守李渊 乘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 帝,国号唐。武德四年废通行 1300 年的五铢钱,改铸开元 通宝。开元为开新朝之元,与开元年号无关。初 期径 2.4--2.5 厘米,重 3.8--4.2 克,贞观年间斗米三五 文而已。自玄宗后钱文四字稍欠匀称。德宗以后铸 制粗陋,终唐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另有金、银、 铁、铅线,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 3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 8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月 3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 4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 1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 10 元50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 5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 2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 35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 7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 800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 20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25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14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12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15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2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3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1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5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13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15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6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15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10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85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6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80 元51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8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15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 18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8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3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8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8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4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3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3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8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3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5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4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3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8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8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3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3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8 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唐代 16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当十折三型唐铸无定价52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唐铸 1 元 乾封泉宝隶书小平唐代 300 元高宗乾封元年铸,以一当开 元通宝钱十。钱体略大于开元钱,径 2.5 厘米, 重 3.3----3.5 克, 因铸期短, 传世少, 出土多在陕西境内。 常见多为赝品。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唐代 2 元肃宗乾元元年始铸之虚值大 钱,一当十与开元钱并行,后期减重大小不一, 版别甚多,背有星、月、祥云,瑞雀等。当五钱径 2.5 厘 米,重 4 克上下,当十钱径 2.9----3 厘米,重 10 克 上下。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唐代 10 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白铜母线 8000 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祥云 400 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瑞雀 1100 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洪”1600 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二”1100 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十”10000 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重轮 50 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下月 2000 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下月 200 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二背重轮 20 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重轮 40 元53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八星 1500 元 大历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500 元唐代宗大历四年于绛州铸 造,钱文隶书,旋读光背,径约 2.3 厘米,重工业 2.5 克左右,因含锡,铜色昏浊,制作粗陋。大历钱铸期 短暂,故传世甚少。 大历元宝隶书小平背月 650 元 建中通宝隶书小平大样 1200 元唐德宗建中元年复商州废 炉所铸。钱文四字隶书,径 2.1--2.3 厘米,铜色 暗红,钱体薄小,由于铸期短,传世,出土甚少。 建中通宝隶书小平小样 800 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300 元乾元二年唐叛将史思明占魏 州称“大圣燕王”建元“应天”溶佛寺铜器得 壹元宝大钱。钱文隶书旋读,径 3.65--3.9 厘米,重 18.8--23 克,痛月纹多种,得壹为初始、纯正意,而 非年号钱,行未久因恶得壹非国运长久之兆,遂改元更铸 顺天元宝,故世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月 400 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四月 1300 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四星一月 2000 元 顺天元宝隶书折十背月 120 元唐叛将史思明公元 760 年占 洛阳,自号大燕皇帝,建元顺天,铸顺天元宝, 形制,色泽均同于得壹元宝,钱文隶书,径 37.5 厘米,重54 20.8 克,钱背多有星,月纹,铸行壹年有余,故 传世较得壹元宝多。. 顺天元宝隶书折十背月星 500 元 高昌吉利隶书小平大样光背 2300 元南北朝时高昌国曲氏 王朝铸。其故都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 20 里处,北 魏太和廿三年曲嘉为王,传世至唐贞观十四年为唐所灭。 钱文隶书有北魏气韵,内外郭齐备,素背无文, 径 2.6--2.67 厘米,重 12.5 克,此钱传世不多。幸阿斯塔 那及陕西曾有微量出土。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的分裂和政权的频繁更替,使货币流通 再度陷于紊乱。北方的梁、唐、晋、汉、诸朝, 因铜资源缺乏,新钱铸量不多,但制作让究,并明令禁止 铁、铅钱的流通。后周世宗时的佛寺铜材铸行“ 周元通宝”,钱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南方十国铸币量 大,类杂,南唐、前蜀、后蜀、尤其如此。楚、 南汉曾铸铅、铁钱、蜀钱铁钱。南唐的唐国通宝钱、蜀的 大蜀通宝钱和齐的大齐通宝钱的行用表明,以国 号铸于钱上,成为一时的风气。钱文篆隶两种书体并行, 则为南唐所首创。五代十国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价格文字说明 开平元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无定价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 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55 背,径约 3.4 厘米,此钱传世极罕。 开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天成元宝隶书小样官铸光背 12000 元后唐明宗天成年间 铸,此钱精整,文字清晰,元字右挑,光背无文 ,径 2.3 厘米,重 3.4 克左右,历来所出甚少,系五代钱 中珍稀品。 天福元宝隶书大样官铸光背 13000 元五代后晋高祖天祖三 年铸,许民间设炉并铸,故大小不一,钱文多 夷漫不清,径 2.2 厘米重 1.7 克左右,另有一种官铸大样 制作较精。 天福元宝隶书小平官铸背月 1600 元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背月 40 元五代后汉隐新闻社乾佑 元年铸,制作精良,隶书四字稍露真书气韵, 径 2.4 厘米,重 3--3.5 克,钱文面星及背星月纹,或光背 无纹者,此钱传世较丰。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 220 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合背 150 元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 年废天下佛寺,毁铜像铸,周元通宝仿唐于元 ,制作精美,径 2.4--2.5 厘米,重 3.5----3.7 克,钱文 四字为八分隶书,背多星月纹,布于穿孔上下左右 ,亦有合背钱,民间广传此钱可治难产等症,故甚为老人 喜爱,以元字右挑为贵。.56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 10 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8 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 80 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巨月 150 元 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20000 元十国蜀王建永平元年铸, 钱文隶书旋读光背,永平二字已近真书,径 2.3 厘米,重 3 克左右,传世罕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 150 元十国前蜀王建通元年 铸。形制近似永平元宝,钱文隶书,旋读,径 2.3 厘米,重 2.8 克,多光背亦步亦有背星月纹,另有一种元 字右挑者,较少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右挑大字 280 元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背星月 300 元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35 元十国前蜀王建天汉年间铸, 形 制较精整,钱文四字隶书旋读,为王建五钱中 最清秀者,径 2.3 厘米,重 3 克,传世光背及上仰月较多 见。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背月 40 元 光天元宝录书小平光背 35 元十国前蜀王建光天年间铸, 此 钱制作粗劣,面文草率,径 2.3 厘米,重 2.5 克 ,背穿上有时可见一星或一月纹,光天元宝铸量较大,故 传世甚多。.57 乾德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50000 元十国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年 间铸,制作粗陋,钱文四字中康字独大,径 2.2 厘米,重 3.1 克,此钱传世较多。.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大字光背 20 元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 70 元 咸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50 元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 传世仅 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 约 3.4 厘米,此钱传世极罕。尚有“开平元宝”作珍。铜 质浑厚,书意在隶,真之间,笔势洒脱,大似当 五,幕平,几不分肉好郭,存世各一品,元宝下落不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闽”60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殷”3000 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背星 40000 元 永隆通宝隶书折五背“闽”月 2500 元十国闽王延曦永隆 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 3.8--4 厘米,重 20-25 克,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因铸行不足一年,传世 极罕。 天德重宝隶书折五铁质前“殷”5000 元十国闽王延曦永隆 年间铸,分铜、铁两种,一当小钱百,钱文真 书,因王延政一度改国号殷,故背穿上殷字。铜钱径 3.2 厘米,铁钱径约 3 厘米,此钱传极罕。 天德重宝隶书折十光背 35000 元58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20000 元十国楚王马殷于乾化 元年铸,铜钱大如当百,钱文真书含隶韵,径 3.8 厘米,重 33 克,大样径 4.2 厘米,此钱传世及出土均 极少。.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 2000 元 乾封泉宝行书折十光背 6000 元十国楚王马殷铸。分铜、铁 两种,径约 3.8 厘米,重 22--33 克,钱文隶篆 兼备,背文为:天府、天策、天,策,乾封泉宝以铜钱难 得。...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府”60000 元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50000 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30000 元 广政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0000 元十国后蜀孟昶广政年间 铸,分铜、铁二种,钱文隶书,径 2.4 厘米,重 3.5 克,铁钱略大,传世均罕。.. 大蜀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35000 元十国后蜀铸,钱文四字隶 书,光背无文,径约 2.4 厘米,重 3.5 克左右, 此钱传世绝少。 保大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50000 元南唐李景保大年间铸,分 铜、铁两种。径约 3.25 厘米,钱体制作精好, 四字已近真书背穿上一天字,传世极罕。 永通泉货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12000 元南唐李景中兴年间59 铸,一当十。钱文隶,篆二体,隶书径 4 厘米,重 14 克左右,铸期只有半年,故传世甚少。 永通泉货篆书折五光背 14000 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十光背 2200 元南唐李景交泰年间铸。 大小 三等,钱文篆书,隶,真三体,小平径 2.5 厘 米,重 4 克折二径 2.65 厘米,重 5 克,当五径 3.2 厘米, 重 9 克左右,传世以小平最多。.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光背 25 元 唐国通宝真书小平小字光背 45 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大字背巨星 220 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背巨星 400 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二宽“唐”背巨星 1200 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点贝 500 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异唐圆贝 1000 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小样光背 25 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铁质大字光背 600 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长大字 4000 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背月 200 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4 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小型光背 50 元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 两体。钱文真书含隶意,制作较粗,大、小不 同,一般径 2.4 厘米,重 3 克左右,传世不及唐国通宝数60 量大,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中样光背 100 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大样光背 200 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4 元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 系我国最早出现的对钱,与唐开迥异,此钱 阔缘, 小字, 制作较粗, 很少有精美者, 2.4--2.5 厘米, 径 重 3.1--3.5 克,尚有大样篆、隶对钱。当十大 钱,径 4 厘米,重 12.2 克,为传世仅见。图见 53 页标廿 元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2 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处 30 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背星月 300 元 大齐通宝隶书小平光背无定价十国徐知浩封齐王时铸,四 字隶书,径约 2.3 厘米,重未详。传世大齐仅 见两品,一为缺角,一为四眼,今又发现第三枚,经实测 径 2.5 厘米,宽穿 0.6 厘米,重 3.125 克,通身黑 漆古锈。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 500 元南汉刘龚乾享年间铸, 分铜、 铅两种,钱文真书,对读光背,径 2.4 厘米, 重 3.7 克,铜一当铅钱十用。铝钱文字歪斜,径 2.3 厘米, 重 3.8 克左右,传世铅钱较多。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 10000 元61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光背无定价五代初刘仁恭铸于幽州 有铜,铁两种,其中铁钱远多于铜钱。以一百 ,一千两种罗丰,出土多在北京居雍关附近大王山附近, 文字俱五代气韵,传世大铜钱多赝品,集币时宜 慎之。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铁质光背 2000 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光背 2000 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铁质光背 50000 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50000 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 3000 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光背 6000 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铁质光背 280 元 应圣元宝行书折十背“拾”无定价五代初期刘守恭自称大 燕皇帝,改元应天后所铸。径 3.45 厘米,背穿 铭拾字,此钱传世绝少。 乾圣元宝行书折十背“百”无定价五代初期刘守光铸,形 制,书体与应天元宝雷同,钱文真书,旋读, 径 3.5 厘米,背穿上铭一“百”字,以一当百。此钱传世 绝罕。 应天元宝行书折十大样背“万”无定价五代初期刘守光 铸,背穿上铭一“万”字,以一当万。钱文真书 ,对读,径约 3.8 厘米,此钱传世极少。62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 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 罕见。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 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三,钱币的形态、钱文 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 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 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 “钱牌”。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 8 元公元前 960 年后周殿前都点捡 赵匡胤于今陈桥(河南开封县东北 40 里)兵变, 黄袍加身,代后周称帝,定都东京(开封)建元建隆,是 为宋太祖,废周帝为郑王。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 集权国家,但也是历史上国力最弱的朝代,终宋一代 (960-1279)无一位明君能治国安邦平天下。宋元通 宝即铸行建隆元年,乃宋代开朝钱,钱文仿唐开元钱,隶 书直读。径 2.5 厘米。重 3.6 克左右,背有星、月 纹,有铜铁两种,传世以广穿铁母、元字右挑稀有。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6 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 100 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 150 元63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 800 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 3000 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 700 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普品 2 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3 元太宗太平兴国年间(676--983 年)铸,宋年号钱由此始,有铜铁两种,径 2.4 厘米,重 3.4 克左右。钱文隶,真二体,背有星、月纹, 以铁母,广穿钱为稀有。 太平通宝录书小平背星 20 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15 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合背 300 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 3500 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 600 元 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 22000 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0 元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 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 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 径 2.4 厘米。重 3.8 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 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 80 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 6000 元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 1500 元64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0 元太宗至道年间(995-997) 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行、草三体书为 太宗亲书。径 2.4 厘米。重 3.8 克左右,传世以合背钱为 稀有。 至道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 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合背 300 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 元真宗咸平元年 (998 年) 铸, 有铜铁,轮廓精整,另见有各式宽缘厚肉之 大型钱。钱文真书,旋读光背,径 2.5 厘米,重 4 克左右, 咸平无珍惜钱。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合背 300 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背四出 250 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阔缘厚肉 180 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二阔缘厚肉 500 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 1000 元 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 45000 元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 元真宗景德元年(1004 年) 始铸。有铜、铁两种,铁氏只见折三。径 2.5 厘 米,重 4 克,铁钱径 3.5 厘米,以铁钱折三少见。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铁质光背 50 元 景德元宝真书折二铁质光背 100 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 元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65 始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旋读。小平 有大、小样版别数种,径 2.4-2.5 厘米,重 4 克左右,光背 及背有星月纹。传世以背星月纹为少见。铁钱折 三稀有。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 180 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月 250 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合背 300 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 500 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 3000 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 10000 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 1000 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 3000 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 45000 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 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巨星 200 元 天禧通宝隶书小平缩缘小字 2 元真宗天禧年间 ()铸,有铜、铁两种,小平径 2.5 厘米、重 3.8 克,折二径 2.8 厘米,重 4.7 克,铁钱亦有折二。其 时斗米十钱。天禧以铜、铁折二及合背为稀有。 天禧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0.5 元 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 20000 元 -------------------------------------------------66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 元仁宗天圣元年(1023)铸, 天圣钱文来源于天为二人,乾兴元年(1022) 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二人同 理国事,即二人圣。分铜、铁两种,面文真,篆 二体旋读光背,小平径 2.5 厘米,重 4.1 克左右,又有大 小样之分。铁钱有折二钱,径 2.7-2.8 厘米,制作 精良。 天圣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 元 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 20000 元 明道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 元仁宗道元年(1032)铸。钱文 明道,明指日、月明者属阳,代表皇帝赵祯, 月属阴,代表皇太后刘氏,二者同朝听政,故曰:日月之 道明。有铜铁,面文真篆两体,旋读光背,径 2.5-2.6 厘米,重 4.3 克,铁钱折二径 2.85 厘米,重 7.5 克,为它谱所不载,因明道一年改元较其它钱少。 明道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50 元 景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 元仁宗景佑元年 (1034) 始铸, 分铜、铁,钱文有真,篆二体,旋读。光背 无文,径 2.5 厘米,重 4 克,版别较多。铁钱有小平,折67 二径 3.2 厘米,传世以铁钱折二为少见。 景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 元 皇宋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 元仁宗宝元二年 (1039) 始铸, 为避钱文重“宝”而造的非年号钱,应与南 宋“皇宋元宝”相区别,有铜、铁两种,钱文真,篆二体, 直读,光背,小平径 2.4 厘米,重 4 克左右,折 二篆书罕见,新发现一枚隶书折二,径 2.8 厘米,重 6.4 克,据悉日本尚有一枚真书折二,惜末见拓图。小 平以九叠篆为珍稀品,铁钱有小平、折二钱。 皇宋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 元 皇宋通宝篆书小平九叠篆 14000 元 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 12000 元 康定元宝隶书小平铁钱 500 元仁宗康定元年始铸,径 2.3 厘米,重 5.75 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为铁钱, 故传世极少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直读光背 100 元仁宝庆历年间 ()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为宋氏 重宝之始。庆历二字分直读,旋读,小平径 2.5 厘米,重 3.2 折十径 3--3.2 厘米,重 6.6-7 克,当十铜钱初 铸未久即作折三,折二钱用,传世旋读较少,铁母更稀。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旋读光背 300 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 7 元68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 15 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范铜 3000 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 10000 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250 元仁宗至和年间 () 年铸,元宝钱文为真,行、篆三体,旋读, 通宝钱为真,篆二体,直读,重宝为折二,折三,钱文真 书,小平径 2.4 厘米,重 3.8 克,折二径 3 厘米, 重 8.8 克,折三径 3.4 厘米,重 10 克上下。传世元宝,通 宝易寻,重宝钱为泉界所珍爱,尤以背文虢,坊者 更足珍贵。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左挑 350 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 元 至和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 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 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通 250 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宝 300 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二光背 1700 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光背 5000 元 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40000 元 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30000 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 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径 2.5 厘米, 重 3.8 克,为小平对钱,传有铁钱,然未见存世。69 嘉佑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 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 元 嘉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 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 元 治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 元英守治平年间 () 铸,钱文真、篆二体,有直读,旋读两种, 径 2.4 厘米,重 3.8 克,光背小平,未见折二以上大钱。 偶有背四出传世,实为稀品 治平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 元 治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 元 治平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1 元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30 元神宗熙宁年间 ()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径 2.5 厘米, 重4 克,未见折二,折三钱。多为光背,以背卫,衡者为少见。 重宝年代同元宝,钱文有篆,真二体,为折二 对钱;旋读,径 3 厘米,重 8 克上下,以直读罕见。通宝 年代同元宝,通宝唯有铁钱,分小平,径 2.5 厘米 ,折三,径 3--3.4 厘米,钱文真书,旋读,多为光背,以 背穿上月为希有,集币时如遇通宝铜钱均为铁母 ,万勿错过。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30 元70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背“衡”250 元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背“衡”180 元 熙宁元宝篆书折二光背 0.5 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二光背 1 元 熙宁重宝行书折二连飞点 10 元 熙宁重宝篆书折二长冠“宝”15 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 20000 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0.3 元神宗元丰元年(1078)铸, 有铜、铁、两种,钱文分篆、隶、行三体,小 平径 2.5 厘米,重 5 克。折二径 2.8 厘米,折三径 3-3.2 厘米,版别可达百种,为宋钱中最多一种,隶书体、 背穿上仰、俯月为贵。集隶书体元丰钱时须注意丰字头, 另有一种日本曲字头元丰,最易鱼目混珠。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0.3 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月 200 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背月 200 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星 10 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 100 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大字 1000 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大字 400 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星 5 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月 4 元71 元丰通宝篆书折二长字 10 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长字 10 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 1500 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母 2800 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 1500 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母 2800 元 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 40000 元 元丰通宝半文钱篆书 50 元元佑元年 (1086) 宋哲宗继位后, 励精图治,经济渐有好转,平钱已不足计数 (无法找零)而铸的半文钱。形制与平钱相同,只是钱径 缩小,径 2.1-2.2 厘米,重 1.4-2.4 克,大部分为 2 克。尚有绍圣元篆,行对钱,圣宋元宝篆行对钱,元佑 通宝篆书钱,元丰通宝行书体等。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0.3 元哲宗元佑年间() 铸,钱文有篆,行二体。旋读,小平径 2.5 厘 米, 4 克, 重 折二径 3 厘米, 7.8 克, 重 折三为铁径 3.2--3.4 厘米,以折三铁毋稀有。背陕列罕。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0.3 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星 10 元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星 8 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合背 180 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陕”25000 元72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陕”25000 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二光背 0.8 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二光背 0.8 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 1800 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 1800 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母 4500 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母 4500 元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绍圣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 元哲宗绍圣年间( 年)铸,元宝钱文为篆,行,隶三体,分铜、铁 。小径 2.5 厘米,重 4 克,折二径 3 厘米,折三钱径 3.3 厘米。通宝钱文真书;直读,细小工整,今铜者好寻 ,铁钱难得。绍圣以元宝隶书体稀有。广罕亦罕。 绍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 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小平背星 5 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小平背月 5 元 绍圣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15000 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折二光背 1 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折五铁母光背 6000 元 绍圣重宝隶书折二光背 50000 元73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小字 45 元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 4000 元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背“施”15000 元 元符通宝行、篆书小平光背 0.5 元哲宗元符年间 ()铸。通宝钱文有篆、行,真三体,有铜、 铁两种,小平径 2.5 厘米,重 4.2 克,折二径 3 厘米,重 7.8 克,折三为铁钱径 3.4 厘米,重宝唯见样钱,径约 2.9 厘米,元符钱以小平铁母,折二铁母,稀有。重宝样 钱更是凤毛麟角。 元符通宝真书小平铁母旋读 4000 元 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背“上”15000 元 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 12000 元 元符通宝行、篆书折二光背 1 元 元符通宝篆书折五铁母 10000 元 元符通宝隶书折二牙雕无定价 建国重宝篆书小平光背无定价微宗建中靖国年间(1101 年),初期铸。钱文隶体直读,背无文,径约 2.35 厘米,重不详。因与前朝年号相抵,改铸非年号钱圣 宋元宝,由于铸量少,传世仅有廖廖数枚,极珍 罕 建国重宝真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2 元微宗建中靖国年间(1101)铸,74 系皇宋通宝后又一非年号钱,元宝钱文有篆 、行、隶三体。分铜、铁两种,小平径 2.5 厘米,重 4 克, 折二径 3 厘米,重 7.8 克,平钱中佳品,灿若群星 ,折三唯见铁钱,径 3.2 厘米,通宝以背当五尤其珍贵。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2 元 圣宋元宝行、篆书小平美制 10 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结“宋”50 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结“圣”25 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中冠“宝”60 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通“宝”手 3000 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长字 850 元 圣宋元宝真书小平长点“宋”1100 元 圣宋元宝真书折二长点“宋”1500 元 圣宋元宝隶书小平隶书 10000 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长冠“宝”18000 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二铁母 0000 元 圣宋元宝行、篆书折二光背 1.20 元 圣宋元宝隶书折二铁母背月 10000 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五铁母光背 8000 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五铁范铜 2400 元 圣宋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15000 元 圣宋通宝隶书小平铁母直读 20000 元75 圣宋通宝隶书小平背“当伍”30000 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大字 200 元崇宁重宝背藏文四字译读为 穿上:地,穿左,水,穿右;火穿下,风,其 意蕴含着两层意思:(一)祝愿地水火风彼此相全,众生 康泰安居乐业,(二)把个人的祝愿引伸到国家 社会范围,祈祷民族团结亲睦共处,,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同进并寓有警戒的涵义;否则,将招致灾难临 头,祸患无尽。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瘦金体 150 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抽示 160 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阔示 600 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折十书体 2500 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二私铸 15 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普品 2.5 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短尾异“崇”30 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错范重文 100 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隔轮 80 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广穿 20 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背四决 50 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合背 200 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铁范铜 1400 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三铁母 2200 元76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大字 1800 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异重 50 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高足贝 100 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月 100 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星 1500 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十”1500 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精铸细缘 10 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普品 1.5 元 崇宁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小字无定价 崇宁元宝隶书小平银质 30000 元 崇宁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大字 50000 元 宗宁元宝隶书折二铁母 20000 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乾隆宝通铜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