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穿过有水的水杯会达尔优鼠标变成白光了彩色的么

您的位置: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 信息发布:教务处 |&时间:
浏览:321次 ]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o&物态变化&&温度&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o&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o&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o&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o&均速度的测量&&
?&第四章&声现象&
o&音的产生与传播&
o&声与环保&
o&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第五章&光现象&
o&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o&五、物体的颜色&
1.1物态变化&&温度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记住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比较三种物态的相互转化,即物态变化。
&&&&&&&&2.复述温度的概念,感知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
重点:三种物态的特征
难点:了解三种物态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
&&&&预习导学:
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是__________,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的是__________,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是________.
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为__________.
3.物质由________组成,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__________.
1.你有办法将水蒸气变为水,再变为冰吗?试一试,你能行!
2.你知道液体怎样变成气体的吗?
&&&&合作探究:
一.物质存在的状态及其特征
阅读教材第2页,讨论: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分为那几种形态?
1.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及其特征
【例1】&观察如图1.1-1所示现象,想一想他们的周围存在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征.
图1.1-1&&&&&&&&&&&&&&&&&&&&&&&&&&&&&图1.1-2
【例2】&&有以下5种物品:橡皮、纯净水、钢直尺、水银、塑料三角板,试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另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
二.物态变化
(1)物质存在的形态总保持不变吗?水以几种状态存在,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图1.1-2所示.
图1.1-2&&&&&&&&&&&&&&&&&&&&&&&&&&&&&&&&&&&&&&&&图1.1-3
【例3】&&如图1.1-3是小明和小红某一天观察落叶上小水滴的情景,你能回答她们提出的问题吗?
三.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被称为“分子”的小微粒组成,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问题情景&&当我们打开暖水瓶瓶塞时,为什么有时可以看到很多“白气”,有时看到的“白气”很少?
猜一猜&&可能与空气的温度有关,温度 (高/低)时“白气”少.温度 (高/低)时“白气”多.
做一做&&①找两块小玻璃片,一片放在热水中,另一片放在冰箱中;
②打开暖水瓶瓶塞,分别取出擦干净的玻璃片靠近瓶口.观察到放在 中的玻璃片上出现水珠多.
议一议&&由实验可知:① (升高/降低)温度,水蒸气可变成水;
②物质存在的各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
探究点拨&&善于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是探究的源泉.&
导学测评:
1.下列物体中,有一定形状的是(&&&&&)
A.塑料瓶中的水 B.墨汁&&&&&&&C.台球 D.氢气
2.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定体积的是(&&&&&)
A.锡 &&&&&&&&&&&&&&&&B.二氧化碳&&&C.水银 &&&&&&&&&&&&&&&&D.干冰
3.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
A.扫地时灰尘到处飞舞 B.洒在地下的水变干&&&&&&C.早晨地上的霜 D.冰雕变小了
4.写出常温下下列物质的状态:
(1)铁 ;(2)玻璃 ;(3)水 ;
(4)汽油 ;(5)氧气 ;(6)食盐 .
5.将一块冰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缓慢加热,如图l.1-6.(1)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请你再提一个问题 .
&&&&&&&&&&
图1.1-6 图1.1-7
6.&8.酒精灯是实验常用器材,使用时应规范操作.请你观察图1.1-7中所提供的信息,归纳酒精灯点火及熄火的方法.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2&温度的测量&&&&&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观察和实验说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总结体温计和实验温度计的异同之处;
重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难点:常用温度计的制成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预习导学:
1.你能估测准确凉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吗?试一试,然后再测量一下,看看估测与实测的差距有多大?&
2.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规律吗?举例说一说。
3.从构造、量程、分度值三个方面写一写实验温度计和水银体温计的不同
&&&&合作探究:
&一.温度和温度的单位
【举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温度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接近23℃;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7℃;
人洗澡水的最佳温度为42℃;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18℃左右;
【讨论】0℃的水和0℃的冰冷热程度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
【活动】教室里的学桌和地砖的温度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
【思考】单凭感觉判断得到的结论是否完全可靠?
【活动】感受水的温度的高低。
【准备】热水、冷水、温水,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回答感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点归纳】1.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较热,我们说它温度高;物体较冷,我们说它温度低。
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
3.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计作1℃
注意:(1)&温度的单位是℃读作“摄氏温度”,不能分开读,如&鸽子的正常体温约为“41.8℃”,读“41.8摄氏温度”;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52.3℃”,读作“负52.3摄氏度”或“零下52.3摄氏度”。
(2)温度这个物理量的符号为t,而℃是温度单位摄氏温度的符号,不要混淆。
(3)&单位℃符号书写时要注意格式,字母左上角的小圆圈,既不能漏掉,也不能分开或者位置不对。
(4)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使用热力学温标,看课本第7页科学窗
(5)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温度&&看课本第7页小资料
【小练习】1.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约是-88.3℃,读作(&&&&&&&)
A.-88.3℃&&&&&&&B.&摄氏-88.3度&&&&&C.&负88.3摄氏度&&&&&&D.&88.3摄氏度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写作________________;酒精的凝固点为负117摄氏度,写作_______________
3.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宝鸡市市夏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二: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要准确地测量温度,需要使用什么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的构造:玻璃泡、毛细管、刻度、符号。
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测量的。
【例题】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现将玻璃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内径细的水银柱液面升得高还是低?两支温度计示数是否相同?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_。
(3)待温度计的____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__________。
【分组实验】请同学们练习测量冰、自来水、温水的温度。
归纳操作过程:
(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2)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4)等温度计的系数稳定后再进行读数(5)取出温度计&&&&&(6)整理器材
阅读课本第8页
【学点归纳】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仪器,并与普通温度计比较:
1.&构造不同:体温计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
2.&量程和分度值不同: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为0.1℃
3.&使用方法不同:体温计使用前,应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向下甩,使用时可以离开人体二读数。
&&&&&&&&&&&&&&&&体温计
&&&&&&&&&&&&&&&&寒暑表
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
&&&&&&&&&&&&&&&&光测温度计
&&&&&&&&&&&&&&&&气体温度计(课本第9页)
&&&&&&&&&&&&&&&&辐射温度计(课本第9页)
导学测评: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如下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图1&&&&&&&;图2&&&&图3&&&&&&&&;图4&&&&&&&&;图5&&&&&&&&&&。
&&&&&&&&&&&&&&&&&&&&&&&&&&&&&&&&&&&&&&&&&&&&&&&&&&图3
&&&&&&&&&&&&&&&&&&&&图2
&&&&&&&&&&&&&&&图4&&&&&&&&&&&&&&&&&&&图5
&&&&2.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
3.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4.&0℃的冰和0℃的水相比较(&&&&)
A.&0℃的冰冷些&&&&&&B.&0℃的水冷些&&C.两者的冷热程度相同&&&&D.二者的状态不同,无法比较
℃如果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
6.&在气温为16℃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温度,当水银面经过“16”和“100”之间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
A.房间内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C.温度计内水银的温度 &&D.什么也不表示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3熔化和凝固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3.熔化和凝固的含义。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4.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5.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重点:&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数据的图像转化方法。
&&&&预习导学:
&&一、思考下列现象,想一想他们是在哪两种状态之间的转换?
&&&&&1.积雪融化,湖面结冰;2.吃冰棒解热,冰袋降温;&3.铁熔化为铁水,浇铸机器零件
&&&&二、熔化和凝固
&&&&&&&1、自学“物态变化”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举例:&&&&&&&&&&&&&&&&&&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举例:&&&&&&&&&&&&&&&&&&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假设与猜想 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⑵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⑶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进行实验:参照课本图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实结果。&&&&&&&&&&&&&&&&
请对你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完成下面各题:(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海波与石蜡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讨论并完成下列题目。
  ①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态?温度&&&&&&&&&。
  ②在曲线上的&&&点海波开始熔化
③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温度变化&&&&&&&&,这段时间&&&&&&&对海波加热?
④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态?温度变化&&&&&&&&&&。
⑤石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变化是&&&&&&&&&&&&&&&&&&&&&&&&&&。
三、熔点和凝固点
自学教材&“熔点和凝固点”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1、&&&&&&&&&&&&&&&&&&&&&&&&&&&&&&&叫做晶体;&&&&&&&&&&&&&&&&&&&&&&&&&&&&&&叫做非晶体;
2、&&&&&&&&&&&&&&&&&&&&&&&&&&&&&&&&叫做熔点;&&&&&&&&&&&&&&&&&&&&&&&&&&&&&叫做凝固点;
3、凝固曲线&
4、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水银在-30℃时是____态。 ?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
  想想议议: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四.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导学测评: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夏天,把湿衣服晾干&&B.冬天,河面上结冰C.铁块化成铁水&&&D.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冒“白气”
2.将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则(&&&)
A.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少于原有水的总量&&B.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等于原有水的总量
C.水会结冰,结冰后室内气温下降&&&&&&&&&&&&D.水不会结冰
3.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D117℃、D30℃、D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D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
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
4.某同学在桦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松的出现
5.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6.如下图所示,描述晶体凝固的图像是(&&&)
&&&&&&&&&&&&&&&&&&&&&&&&
A&&&t/min&&&&&&&&&B&&t/min&&&&&&&&C&&&t/min&&&&&&&D&&&&t/min
7.如右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例如: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状&&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9、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A.冰继续熔化&&&&&&&&&&&&&&&&&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
 &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10、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 (&&)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11、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窗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实际情况是(&&)
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4汽化和液化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汽化和液化现象,感受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2.蒸发蚍刑诘南嗤愫筒煌恪
&&&&&&&&3.液体沸腾前后温度的特点、气泡变化的特点和声音变化特点,理解沸点。
&&&&&&&&4.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重点:
&&&&&&&&1.生活中二汽化和液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总结液体沸腾的特点
&&&&&难点: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预习导学:
&&&&&1、清晨,河面上常常出现一层雾气,这个现象经过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哪些?
&&&&&2、洗澡时从水里出来会感觉外面比水中冷的多,这一现象能说明什么?
&&&&&3、你知道我们做饭烧的液化气是怎样变成液体的吗?说一说
&&&&&活动1:汽化
&&&&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另一种是&&&&&&&&。
&&&&活动2:观察蒸发现象
①&在其手背上涂一些酒精,引导学生观察手背上酒精的变化,并交流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什么感觉?
②&把温度计放在投影仪下,在玻璃泡上涂一些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无变化?
总结:&&&&&&&&&&&&&&&&&&&&&&&&&&&&&&&叫做蒸发,蒸发在&&&&&&&&&&&&&&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热。
拓展:在晒衣服时,要使衣服干的快些,怎么办?
总结:液体的温度越&&&,表面积越&&&,液面附近空气流动越&&&,液体蒸发越快。
&&&&活动3: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1、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2、描述实验中声音和气泡的情况。
3、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4、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5、数据分析。
数据记录:
&&&&水中气泡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摄氏度,说明水沸腾后温度保持_______。
&&&&水中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
水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_,说明水沸腾时要__________热。实验时水到达_____℃,才开始沸腾,所以水必须满足:1、___________,2、______]____才会沸腾。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在表中查看沸点表可知,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_。其中水银的沸点是______,酒精的沸点是_______。故测量沸水应用_______温度计。在表中液态氮和液态的氧的沸点_______,由此可用于分离和提纯气体。
1、沸腾是在液体的______和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说说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活动4:阅读P22面&表1-5&标准大气压下液体的沸点,科学窗&《沸点与气压》
思考:1、不同的液体的沸点相同吗?
&&&&&&2、在“一些液体的沸点”前,有“在1.01×105Pa大气压下”这个条件,这说明什么问题?
3、水的沸点是多少?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
&&活动6:液化现象&&&
课本P23&《观察与思考》
图1-19水壶烧水,在壶嘴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玻璃板或金属盘。
观察:壶口处是否出现朦胧的"白雾"?玻璃板或金属盘的下部出现了什么?
分析:在实验中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需要什么条件?(提示:温度越低,观看到水珠效果越明显)
说明: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与这个实验类似: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热)时,水蒸气变为&&&&&&&。
总结:物质由&&&&&&变为&&&&&&&&&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放热。&&&&&可使气体液化。
课本图1-20实验,将乙醚滴入注射器内,向外拉动活塞可以看到液态的乙醚不见了,变成乙醚蒸气;压缩乙醚蒸气,可以得到液态的乙醚。通过这个现象,你能说出发生液化的条件吗?
总结:物质由&&&&&&变为&&&&&&&&&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放热。&&&&&可使气体液化。
拓展:举例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
导学测评:
1.物质由&&&&&&&变为&&&&&&&&&的现象叫做汽化,这个过程需要&&&&&热量.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2.针对我国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填“减慢”或“加快”)
二.选择题
3.夏天,小刚同学买回一只西瓜,吃了一部分后将乘余部分保存起来,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水分蒸发的是(&&&)
A.将西瓜放入冰箱中&&&B.把西瓜放入高压锅内封存&&C.用保鲜膜将西瓜包好&&&D.将西瓜切成小块后存放
4.打预防针前,医生用酒精棉球涂在王伟的皮肤上进行消毒时,他感觉到皮肤有点凉,这是因为(&&&)
A.酒精温度较低&&&&B.皮肤对酒精过敏&&&&&&C.酒精蒸发,有制冷作用&&&&&&D.皮肤吸收了酒精
5.小李把同样水饺放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
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
三.实验探究题
6.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第5实验小组记录了如下的实验数据:
(1)从记录数据看出,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min时的数据;
(2)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
(3)在水沸腾过程中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4)&如下图是小组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5升华和凝华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重点: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难点: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预习导学:
&&&&1.物质由_______态________变成________态叫升华,这一过程要_________热.
&&&&2.物质由_______态________变成________态叫凝华,这一过程要_________热.
&&&&3.升华的相反过程叫__________.
&&&&4.固体空气清新剂用久了会变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蒸气遇冷时______的结果。
&&&&6.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探究一: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实验或放视频
1、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
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___________,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_____态。
例1: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B.早晨有浓雾&&&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冰.
2、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到什么??
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_____态碘。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____态。
例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小结:(1)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叫升华。
(2)物质从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叫凝华。
提问:生活中有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
1、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小冰粒.
3、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____现象。
4、升华过程要____热,凝华过程要______热(板书)
探究二:对于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的吸放热情况是如何的?
我们在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在用慢火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固态碘逐步减少,最后不见了,而盛碘容器中并没有液体出现,就是说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对碘加热,因此碘的升华过程是一吸热过程.接着我们停止对容器加热,慢慢地我们看到容器中的碘蒸汽遇冷又凝华成固态,附着在烧瓶壁上,相应地放出热量,即碘的凝华过程为放热过程.
例3: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变式演练]1.用久的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例3:古书《千字文》曾记载“露结为霜”.你认为对吗?
[变式演练]2.严冬之夜玻璃窗上的玻璃表面会结上一层冰花,它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这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人工降雨(多媒体)
导学测评:
1.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这些霜是由于__________而成的.
2.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在形成黑斑的过程中先发生_________后发生_________
3.在实验室里,关于利用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高温&&&&&B.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低温
C.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高温&&&&&D.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低温
4.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熔化、凝华&&&&&&B.汽化、升华&&&&&&C.液化、凝华&&&&&D.凝固、蒸发
5.关于霜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物体上形成了霜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物体上形成了霜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再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
6.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升华和凝华&&&&B.凝华和液化&&&&&C.汽化和熔化&&&&D.液化和升华
7、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8、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9、唐朝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有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我们也常听到有人说“下霜了”,霜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吗?请你注意观察“下霜”时霜是在树叶上表面还是在树叶下表面,还是不管哪一个表面都有呢?
10、新疆是远离大海的内陆地区,遇到干旱时节,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人们用飞机把干冰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通过干冰_________为气体,而______热量实现的。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6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本章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2.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物态变化形式。
&&&&&&&3.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预习导学:
&&&&任务一:阅读P29-30页归纳出自然界中的雨、雪、霜、云、雾、露等的成因。
【能力提升】
&&1、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气化、凝固&&&&B.升华、凝华、熔化
C.汽化、凝华、熔化&&&&D.液化、凝固、熔化
&&&&2、“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任务二:阅读P31页完成下列。
高压锅的构造:锅身、锅盖、易熔片、放气孔和安全阀等&
高压锅的原理:根据气压增大,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高压锅的安全装置:安全阀、易熔片
【能力提升】
想一想,家庭厨房中还有哪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物理现象,
并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
任务三:阅读P32页电冰箱,完成下列。
家用电冰箱的制冷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三部分组成。&&&&
异丁烷(R600a)是国际公认的冰箱制冷剂之一,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
温室效应为零,热学性能也比较好。电冰箱在工作过程中,制冷剂在蒸
发器中迅速汽化(蒸发)&&&&&热,使冷冻室内温度&&&&&&&&&。气态
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些制冷剂液化
&&&&&&热,液态的制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
任务四:阅读P32-P33页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完成下列。
1、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其优点是&&&&&&&&&&&&&&&&&&&&&&&&&&&&&&
2、在保护卫星的整流罩的外表面上涂有一层特殊的物质,其作用是&&&&&&&&&&&&&&&&&&&&&&&&&&&&&&&&
3、为了保护航天器发射台的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在发射台的下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火箭喷出的炽热气体使水池冒出了大量&“白气”,这“白气”主要是&&&&&&&&&&&&&&&&&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测量长度和体积的工具;会使用这些工具测量长度和体积;
&&&&2.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学过物体的长度和体积;体验通过日常经验估测长度的方法
&&&&4.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常用单位
&&&&5.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重点: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2.刻度尺和量筒的正确使用
&&&&&难点:
&&&&&&&&1.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2.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预习导学:
1、你能给下列测量结果填上合适的单位吗?(1)一条公路的宽约22.5_______.(2)一个墨水瓶的高度约6__________.&(3)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约为3.0_________.
2.你在日常生活中测量长度,用过哪些测量工具?
&&&&合作探究:
学点1.物质世界的尺度
(1)学生阅读教材38页
(2)如图:试就你已知的物体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讨论:&1、阅读教材37页得到什么结论?&2、图25&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学点2.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看教材26页&&&&(2)长度的单位有哪些?
&&&&(3)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4)测量长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普通方法不能直接测量出来,可以间接测量.间接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累积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进行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得出被测量值.例如:测纸张的厚度、邮票的厚度、硬币的厚度、头发的直径、细铜丝的直径等;
(2)替代法:测量某个与被测量相等的量,用以代替对被测量的直接测量.例如:测量地图上某条大河的长度、铁路的长度、海岸线的长度等.可以用一根弹性不大的柔软丝线与地图上的曲线重合,并在两端点做好记号,然后将丝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记号间的距离即可;
(3)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下图就是平移法在测量硬币直径时的两种应用;
(4)滚动法:先测出某个轮子的周长,让此轮子在被测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然后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可得到曲线路径的长度,例如:测操场的长度、两个汽车站间的距离等.汽车的计程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每人使用刻度尺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
问题1.与同学对比测量结果,结果相同吗?
问题2.由以上实验探究,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同?怎样才能减少测量误差?
【例】小明在测量一木块长度的实验中,得到如下记录:l1=12.41,l=12.44,则木块的长度应为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学点4.体积的测量&(学生看教材41页)
小结:测量工具、注意事项
【例】&&有一次,爱迪生把一只灯泡(还没有制成成品)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计算出这只灯泡的容积是多少,阿普顿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又去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程度相当不错,他拿着这只梨形的灯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画了剖视图、立体图,还列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一个小时过去了,爱迪生着急了,走近一看,哎哟,在阿普顿面前,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爱迪生微笑着说,何必这么复杂呢?然后告诉了阿普顿测量的方法,阿普顿恍然大悟,不到一分钟就测出了灯泡的容积,你知道爱迪生测灯泡的方法吗?
导学测评:
1.小明发现周围同学在测长度时,刻度尺放置的位置有以下几种,请你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2.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B.读数时,估读的数位越多越准确
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误差&&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3.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方法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出10个1分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求平均值,再除以10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1个硬币的厚度
4.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A.25.8B.25.82C.25D.25.
5.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面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6.一般情况下,初三学生一扌乍的长度约是(&&&&&)
A.B.18&cmC.38cmD.48cm
图2.111图2.11
7.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2.11所示,其中 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mL.
8.小红家上月5日自来水表读数为344&m3,本月5日自来水表指针的位置如图&2.1&所示,这时水表示数为 m3,所以一个月来她家用去 m3(读到&m3即可).若每立方米水0.8元,则小红家这个月应交水费 元.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2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动手经历用天平测质量的过程.
&&&&2.注意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技能训练,&
重点: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
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
预习导学:
1.你能在下列空格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吗?
(1)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40________(2)一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_
(3)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
2.你的手一直是干燥、卫生的吗?如果用手拿砝码,会产生什么后果?
&&合作探究:
1.物体的质量
阅读课本第45页一些物体质量的近似值
【学点归纳】1.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用字母m表示.
说明物理学中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产品质量”中的质量的含义不同,前者是指物质的多少,后者是指东西的好坏和产品的优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它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3)增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就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
2.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吨(t)千克()克()毫克()
【例1】&&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A.一杯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B.一包西瓜籽从地球带到月球C.一支烧红的玻璃管 D.锅中正在加热的水
【例2】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4的物体不可能是(&&&&)
A.你的电脑&&&&&&&B.你的课桌&&&&&&&C.你的钢笔&&&&&&&D.你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
阅读课本第46页生活中常用杆秤、案秤、电子秤测质量,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等.
4.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阅读课本第46页(1)托盘天平的构造.
(2)托盘大平的使用方法:
[1]放:把天平放在_______上,[2]拨:用镊子将_________拨至标尺左侧零位;
[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盘的____刻度线上,这时天平平衡;
[4]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_____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称完后把砝码放回盒内,不许用手捏砝码.
【例3】小坚同学用调节好的天平称一个物体的质量,当右盘中放一个50g和两个20g的砝码,游码移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天平平衡,则物体的质量是(&&&&&)
A.90g B.93.0g C.92.6g D.92.3g
【例4】小方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她设计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侧零位;
(2)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右盘里,向左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3)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小明觉得小方的测量过程有些问题,请问:小方同学的设计步骤中漏了哪些步骤?哪些操作是不正确的?
【例5】小敏在“测量铝块质量”的实验中.
()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使横梁平衡;
(2)若她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情形,则横梁 平衡(填“已经”或“没有”);
(3)若在测量时,她已在右盘中放入了50g、20g、10g的砝码各一个,再加5g的砝码时,指针位置如图2中所示,用&10&g砝码将5&g的砝码替换下来,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她该进行的操作是 ,若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铝块的质量为.
导学测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橡皮泥发生形变后,质量不变,所以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改变而改变
B.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物体的质量不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C.菜从超市买回家后称量时,发现质量不变,说明物体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变化无关
D.水烧开后,水的质量减少些,所以物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可代替指针来指示平衡C.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3.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0.2的物体可能是(&&&&&)
A.一只老母鸡&&&&&&&&B.一个苹果&&&&&&C.一个鸡蛋D.一只蚂蚁
4.“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世界强国行列.当“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运行时,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杨利伟的身体质量 (选填“变大”、“变方”或“不变”).
5.小明在测物体质量时,在右盘中放有50、2、10砝码各一个,他把游码拨到如图2.2-8所示位置,指针刚好在分度盘中央,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g,合 &这架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g.
&&&&&&&&&&&&&&&&&&
图228&&&&&&&&&&&&&&&&&&&&图29&&&&&&&图2.210
6.某条交通主干道上有一座桥,桥梁旁竖着一块如图2.2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物理意思是
7.某同学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操作情况如图2.2所示.请你指出其中的两条错误:();(2).
8.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指针向左偏,应该向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果调节前忘记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这样测出的物体质量比物体实际质量.
9.以下是用天平测量某一烧杯中水的质量的有关实验步骤(&&&&&)
A.用天平称量装水烧杯的总质量&&B.用天平称量空烧杯的质量&C.算出水的质量
D.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E.使天平底座平衡
(2)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只写代号);
(3)下图是用天平测量装水烧杯的总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情况,则所测质量为 g.&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3探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
&&&&&&&&3.密度的物理意义;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难点:密度概念建立的意义
预习导学:
1、怎样测水的质量和体积
2、有人说“铁比水的质量大”,这种说法对吗?应该怎么说?
3水结成冰后,质量怎样变化?密度呢?
1、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问题: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器材:天平、四块大小不同的正方体铝块、刻度尺。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表格:根据设计的实验步骤绘制数据表格
分析: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比值是_____________;对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__________的正比
2、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表格:根据设计的实验步骤绘制数据表格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思考:综合以上实验探究1和2,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有什么启示?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归纳:
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2、密度公式:ρ=m/V
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及状态有关,同种物质做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但它们的比值即密度是不变的.
【例1】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1)请你用图像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如图结2所示):
(2)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要求写出两条)在物理学上通常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
(3)用蜡块和干松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比为多大?
&&&&3、密度知识的应用
由密度公式ρ=m/v变形可得mρV和V=m/ρ两个公式.这三个公式代表密度知识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计算物体的质量.对于不便于直接测质量的物体,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就可通过查密度表,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想办法测算出它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就能算出该物体的质量.
()计算物体的体积.对于不便于直接测量体积的物体,如形状不规则的铁制螺钉,可以用天平测量出螺钉的质量,铁的密度可以从密度表中查出,根据公式V=m/ρ,就可算出螺钉的体积;
(3)鉴别物质根据公式ρm/v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出它的密度,再查阅密度表,看测得的密度值与何种物质的密度相近.如测算出某物质的密度是2.6×kg/m3,通过查密度表,知道这种物质是花岗岩.
【例2】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用来降妖除魔的如意金箍棒本来是东海中的一根“定海神针”书中写道:“该棒长两丈多,斗来粗细,有斤.”其体积用国际单位表示大约是0.86&m3.
()计算一下如意金箍棒的密度是多大?可能用地球上的什么物质做成?
(2)这金箍棒可以随意变化,当孙悟空挥动它除妖魔时,它的体积只有原来的二十分之一,而目前已知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密度是2.25×104地球上此时有做成金箍棒的物质吗?
(1)测固体的密度
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测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出密度
【例3】&为了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先将该金属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进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水面先后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该金属块的质量是 &g,它的体积是 cm3,算出它的密度后查表可知该金属可能是 .
密度ρ/(?)
【例4】&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全正确下图显示的是他测量的相关数据,请帮小华填写下表中空白测量量和数据.
烧杯和油的
总质量()
倒出适量油的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3探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习题课)
&&&&&&&&&&&&组名:&&&&&&&&&&&&&班级:&&&&&&&&&&&&&姓名:&&&&&&&&&&&&&&&
1.一块冰融化成水以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大 B.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C.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 D.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2.金属锇的密度为22.6×103kg/,中子星每的质量10脉冲星核的密度为,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上述物质密度最大的是(&)
A.超巨星B.脉冲星核C.中子星D.金属锇
3.有四个用同一物质制成的相似正方体,它们的棱长和质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是(&&&&&)
4.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5.某城市有座大理石雕像,已知其质量为18.5t,它的体积约为m(大理石的密度为2~).
6.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内配有充满氧气的钢瓶,供病人急救时使用,其密度为5&kg/m3.若某次抢救病人用去瓶内氧气一半,则瓶内剩余的氧气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密度为kg/m3.
7.小明家使用瓶装煤气,瓶的容积为&0.015&m3,冬季换气时够55元暑假的一天小明发现煤气价格跌至51元/瓶,而刚刚报纸上报道油气价格上涨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他查找了煤气资料:煤气冬季密度088×33,夏季0.8×103&kg/m3.经过计算他终于明白了原因.试帮他计算和回答:
(1)冬季和夏季一瓶煤气的质量各多少千克?
(2)以质量计价,冬季煤气价格是多少元/千克?
(3)若油价未变,夏季煤气应为多少元/瓶?
(4)小明家暑假装的这次煤气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
8.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水洁具逐渐进入社会,所谓节水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校新安装了10套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9L.则
(1)1水可供一套节水洁具冲洗 次;
(2)从理论上计算(设每套节水洁具平均每天使用&100次,每月以30天计),该校因使用节水洁具每月可节水 t;
9.李兵同学要测定某种金属颗粒的密度,现有一架托盘天平、一盒砝码、一个溢水杯和足量的水,他的实验有如下四个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横梁使其平衡;
②把待测的金属颗粒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溢出部分水,然后用天平称出金属颗粒、溢水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1;
③用天平称出盛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m2;
④用天平称出待测的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
(1)请你帮他列出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 ;
(2)写出待测金属颗粒密度的表达式:ρ金= .
10.如图所示,两个不透明的瓶中分别装满了水和煤油,由于疏忽,标签掉了,你能分辨出哪一瓶是水,哪一瓶是煤油吗?
11.快餐店的“烤薯条”对马铃薯的淀粉含量有一定的要求,而淀粉含量与马铃薯的密度之间又存在对应关系:
所含淀粉百分率(%)
马铃薯的密度(g/cm)
(1)分析上表提供的信息,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2)某同学想通过测量家中马铃薯的密度,分析它的淀粉含量.他测量马铃薯样品质量、体积的示意图如下,请根据图2.3-13回答下列问题.
①样品质量mg,样品体积&Vm;
②样品的密度ρ=,合kg/m.
12.故事影片所展现的楼房倒塌场面中,有许多“混凝土块”砸在演员身上,可是演员却未受伤,“混凝土块”道具的材料具备怎样的特点呢?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4&&新材料及其应用&&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纳米材料、“绿色”能源、记忆合金等新材料及应用.
&&&&重点:新材料的应用及新的前景
&&&&&难点:记忆合金等新材料及应用.
1.纳米材料
(1)某些物质的尺度加工到1~100m,它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能与较大尺度时相比,发生了异常变化,这些物质组成的材料为纳米材料;
(2)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在工业、农业、能源、环保、医疗、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图2.4-1,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在竞相开发纳米产品.如:洗衣机桶的表面上用了纳米尺度的氧化硅微粒和金属离子的组合,就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普通领带的表面经过纳米方法处理后会有很强的自洁性能,不沾水也不沾油;陶瓷中加了纳米陶瓷粉就具有一定的可韧性,如果用它制造发动机的缸体,汽车会跑得更快.
图2.4-1&&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
2.“绿色”能源
新材料能制成各种高效的“绿色”能源.以电源为例,长期以来使用的干电池较轻便,但只能用一次,丢弃后会污染环境;铅蓄电池能反复使用,但又太笨重;而新材料做成的锂电池是有体积小、质量轻、能够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地用于移动通信、小型摄像机等设备上(如左图);硅光电池能够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并且完全不会造成污染,它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和照明(如右图).
3.记忆合金
(1)有些合金在加热时能像弹簧一样被拉长和扭曲,冷却后可以保持这个形状不变;当再次加热时,它们又恢复到被拉长或扭曲前的形状.这种合金叫做形状记忆合金;
(2)主要成分是:镍和钛;
(3)物理特性: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4)应用:如将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安装在热水器的出水阀门内,当水温超过某一温度(例如80℃)时,弹簧自动伸长,将阀门关闭而停止出水,避免发生烫伤人的事故
导学测评:
1你认为所有的材料达到纳米尺度就一定是纳米材料,或者说一定具备纳米效应吗(&&&&)
A.是 B.不是 C.目前还不知道
2.上海磁悬浮列车在2003年元旦前一天运行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备受世人瞩目.磁悬浮列车中用到下列哪种材料(&&&&)
A.超导材料 B.纳米材料 C.记忆合金 D.隐形材料
3.在我国“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用极薄的金箔贴饰的精美“金器”.黄金可以被做成极薄的金箔,主要是因为黄金的(&&&&&)
A.延展性好 B.硬度大 C.弹性好 D.密度大
4.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尺寸时,材料的性能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就是 的特性,黄金在正常情况下呈金黄色,而它的纳米颗粒却变成了黑色,尺寸越小,颜色越深,且 显著下降.还有银白色的铂(白金)在纳米尺寸下变成了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利用纳米的这种特殊的光学性质可以制成高效率的光热、光电转换材料将太阳能转变为 能、 能.
5.光电池是一种把 能转化为 能的电池.硅光电池是一种典型的光电池,它的主要中分用 制成,这种电池性能 、使用寿命 ,已广泛用到电子计算器、收音机、玩具等方面,在人造卫星和其他太空仪器上也用它做电源.
6.锂是密度最小的一种金属,为 kg/一个锂电池的体积为8.,它的质量为 g.锂电池的特点是 小、 轻、能够多次 、对环境污染 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 、 等设备上.
7.科普展览会上有一种神奇的金属花,它的花瓣是用一种特殊的金属片――记忆合金制成的它具有记忆能力,灯光一照它会 ,如 图(填“左”或“右”),关上灯又会 ,如 图(填“左”或“右”).
图&2.4记忆合金“花朵”&图&2.40
8.如图2,用形状记忆合金可制成月面天线.发射前,天线先被压缩成小球团,到达月球表面后,它为什么能展开成正常工作的半球面状呢?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3.1运动与静止&&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用实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领悟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形成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物理学习的求知欲。
重点:概述机械运动;归纳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预习导学:
一、机械运动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看一看:书上的两幅图
2.议一议:这两幅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3.想一想:太阳是否是静止不动的?地球上的高山、楼房是否是静止不动的?
4.填一填:__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________.
学点归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注意:(1)物理学里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判断是否是机械运动的关键在于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2)从运动的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
&&&&&(3)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上图中几位小朋友正在玩游戏的情景,你能发现些什么?
标有数字序号的四位小朋友中,有哪些小朋友运动了?为什么?谈谈你的判断理由?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想一想:当你坐在行驶的车上,透过车窗看路旁的树和电线杆,会有什么感觉?
2.填一填: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总要先选择另一个物体作标准,看物体相对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以此来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否在运动。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
3.议一议:下列词语或情境中,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1)水涨船高:___________.&&&&&&&&&&&&&&&(2)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落山:___________.&&&&&&&&&&&&&&(4)刻舟求剑:&&__________________
4.填一填:选择参照物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一般来说,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通常选取___________为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阅读课本:
1..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若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2.填一填:对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对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也不同,所以说_______________.如果两个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____________.
学点归纳:1.要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取一个标准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所以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3.一个物体被选做参照物后,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4.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或大地为参照物。
导学测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绝对的&&&&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2.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中的乘客看路旁的大树在向后退,是以大树作为参照物的
B.行驶的火车中,司机说乘客是静止的,是以路面作为参照物的
C.游客在花果山上,看到水帘洞的水飞流而下,是以洞口作为参照物的
D.说通信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的
3.蹦极是一种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D.跳台
4.下列关于物体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B.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
C.&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
D.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论总是相同的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3.2探究DD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对运动进行分类,概述匀速直线运动
&&&&&&&&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运动的观察,认同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3.感受摄影技术在科学中的应用,体验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重点: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预习导学: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阅读课本P63,回答下列问题:
1.想一想: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汽车比骑自行车节省时间。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分析下列情境中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借助图中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定性比较:(1)在百米赛跑中,谁跑在最前面,谁就运动得越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百米赛跑中,计时员通过记录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量比较:1.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同时滑下,在1s的时间内分别测出运动的路程;
&&&2.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滑下,计下到达终点的路程,分别测出到达终点的时间。
总结: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分为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定性比较:看哪个物体先到,哪个物体后到,凭感性知识判断,如龟兔赛跑。
&&&&&&&定量比较快慢可采用两种方法:(1)取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说明运动的越快。(2)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说明运动得越快
2.在物理中,一般是规定运动的时间,如1s、1min、1h,然后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3)2009年8月16日,柏林田径锦标赛100米决赛中,博尔特以9秒58获得冠军;小明家距离学校5km,他骑电动车从家到学校用了10分钟;怎样比较博尔特和小明运动的快慢呢?
2.填一填: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其符号为_____________;两者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总结:&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公式是v=s/t。单位是m/s或km/h等
&&&&&&&&&&&2.&不同速度单位的换算。&&&1m/s=&3.6&km/h&&&&&&&&&&&60cm/s=360dm/min
例题1:2004年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刘翔以12.91s的成绩,夺得男子110m栏金牌。他的速度是多少?
三、匀速直线运动
阅读课本65页,回答下列问题:
4.想一想:从北京开往香港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5.填一填: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_________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_______________运动;物体沿着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精确,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____________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运动快慢是变化的,例如汽车启动时,火车进站时,速度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可以用图线形象、直观地描述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观察图像请回答:
物体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是多&
物体运动20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物体的速度怎样计算?
导学测评:
&1、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2、人骑自行车的速度通常约4m/s,读作&&&&&&&&&,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喷气式飞机的速度v1=1200km/h,普通炮弹飞离炮口的速度v2=1000m/s,则两个速度的大小(&&&&&&)
A、v1>v2&&&&&&&&B、&&v1<v2&&&&&&&&C、v1=v2&&&&&&&&D、无法比较
4、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4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它在前2s内的速度是(&&&&&&)
A、40m/s&&&B20m/s&&&&&&C10m/s&&&&&&&&&D5m/s
5、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但其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一架飞机匀速飞行,它在内飞过的路程是,它的速度是多少km/h?
7、发射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用时间.。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3.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成度
&&&&&&&&3.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4.通过平均速度的学习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重点:说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他之间的区别
难点:运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预习导学:
一、平均速度
1.认真观察下图中的情景,看看你会有何发现。
想一想:赛跑的运动员、运行的火车等,他们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那么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呢?
2.讨论:(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那么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什么表示呢?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计算公式是&v=s/t&,那么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⑶仔细阅读课本P69页表3-3,记住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如图所示开往上海一辆汽车和车内安装的速度计,速度计上显示的是平均速度吗?为什么?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有什么不同?
导学测评:
1.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m/s&&&&&&&B.12m/s&&&&&&&C.1.2cm/s&&&&&&&D.1.2km/s
2.我们平常说的汽车速度是60km/h,这是指&&&(&&&&)
A.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B.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C.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D.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3.某物体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已知它在第一秒内运动了2m,第二秒内运动了4m,第三秒内运动了6m,第四秒内运动了8m,以此类推,则该物体在整个过程中&&&&&(&&&&&&&&)
A.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变速直线运动
B.&先做变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D.&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4.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A.50m/s&&&&&B.25m/s&&&&&&&C.24m/s&&&&&&&&D.10m/s
5.摩托车用90km/h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20km处的卡车,追了270km才赶上,求卡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什么是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领略声音的和谐美;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
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难点: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2.“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探究过程
&&&&&&3.各种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预习导学: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_.
2.教材图4--4的实验证明了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__,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________,在液体中较________,而在气体中________在15℃的空气中声速大小为_____________.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_________回来,有时会形成回声;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________.
5.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________,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_________,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_______.
1.声音的产生
实验⑴: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的扬声器上,你会感到扬声器和机身都在振动。
实验⑵将用力击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能溅起水花。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如用手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同时尺也在上下振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人是怎样发声的?当人说话或唱歌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被挤压的空气引起声带振动发声;
&&&&(2)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①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鼓就是靠打击时鼓皮振动发声;
&&&&&②二胡、小提琴及箜篌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③长笛、箫及铜号等管乐器,靠吹口处到第一个被手指打开孔之间空气柱振动而发声.如果用手指将侧孔全堵上则振动空气柱最长,音调最低,如果全打开,空气柱最短.铜号为了增加空气柱长度,将管道盘卷成一圈一圈的,有的还能伸长或缩短。
3..声音的传播
如下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钟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闹钟声音又怎样变化?
&&&&&&&&&&&&&&&&&&&&&&&&&&&&
&&&&&&&&&&&&&
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靠介质传播
4、人怎样听到声音
(1)如上图甲,音叉振动时,附近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这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如上图乙.
&&&&(2)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外界传来的声波引起鼓膜振动,这就像鼓槌击鼓使鼓皮振动一样.鼓膜振动通过前庭及其他组织传到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信号传给大脑产生听觉其过程如下: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
&&&&&说明&&(1)声波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该物体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我们能隔墙听到相邻房间中的声音就是这种情况;
(2)不同的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当两个声音传到入耳时间大于0.1时,人耳就能分辨这两个声音.若小于0.1s则原声力强.
声在每秒钟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
【例&1】&&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会出现什么现象?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像,写出三个合理的场景.
&&&&【例2】&&一列火车以38m/s的速度前进,在距某一隧道口600m处鸣笛,问当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头距隧道口多远?
&&&&导学测评:
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2.吹笛子发声的主要是(&&&&)
A.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 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出的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声音&&&&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4.用槌敲打鼓面使之发声,这时会看到 ,这说明 .优美小提琴是由琴弦 产生的,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5.在爵士乐队表演时,经常可以看到鼓手在用力敲击鼓面后又达到“骤止”的效果,这一做法说明
6.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吗?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人说话、唱歌声 ;
(2)蜜蜂飞行的“嗡嗡”声 ;
(3)雷声 ;
(4)优美的箜篌声 ;
(5)圆号声 ;
(6)笑树发出的笑声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4.2乐音&&&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乐音的特性;影响乐音的三要素;
&&&&&&&&2体会生活中声音的奇妙;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乐音的三要素。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预习导学
乐音的概念?
二.音调&&&&&
音调的概念?
频率的定义,单位?符号是?&&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人能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区分?
响度的概念?
影响响度的因素?
四.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音调是指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决定的,而响度是指由发声体的决定的。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
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声音的
音色的概念?
音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3.乐音的三要素是?
&&合作探究
实验:看教材做一做
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有什么决定?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器材:桌子,钢锯条。
步骤:(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会听到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3:拿一张硬纸片划粗细长短不同的皮筋听声音?
2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实验:用不同的力度敲鼓,当发出不同的声音时观察鼓上的塑料泡沫的振动情况
(1)提出问题:响度的大小与鼓面的振动的振幅是否有关?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器材:鼓,鼓槌,纸屑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声源的振幅相同,人们听到的声音响度是否就一定相同?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让一个同学用手帕蒙住眼睛,找几位同学喊蒙眼同学的名字,让它“听音辨认”。每个同学蒙眼一次,看谁辨的又对又准
导学测评:
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以上答案都不对
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由于()
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的高
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的低
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响度比不带花蜜时的大
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响度比不带花蜜时的小
在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音调、响度、声速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结论其中正确的()
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传播速度越大
发声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声音传播越远
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越大
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声速不受影响
5“随身听”播放英语磁带时,用“快放”比正常播放时()
音调提高响度变大音色变好没有区别
6“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音调高低响度大小音色好坏以上说法都不对
7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种特性:
()震耳欲聋,是指
()闻其声便知其人,是应用了;
()瓮声瓮气,是指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
&&&&&&&&&&&&&&&&&&&&&&&&&&&&4.3噪声与环保&&&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4.体会生活中声音的奇妙;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总结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
难点:噪声等级
&&&&预习导学:
1.从物理的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噪声。
2.如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形可知:甲是_______的波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的波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
&&&&二、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3.噪声的大小用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dB)。人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强度为______;______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______人们就会心烦意乱,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长期生活在______以上的环境中,听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______、______、______等疾病;在______的环境中,______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总之噪声对人们的______和______都会造成伤害。轻则分散情绪,影响我们的注意力;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噪声的主要来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噪声的防治
&&&&5.噪声减弱的途径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可以减弱气流噪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使用吸音材料,高架道路两旁建筑隔音墙、道路旁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我们可以用棉花堵住耳朵或戴耳塞。
合作探究:
&&&&1.探究活动:假设你是学校环境监测小组成员,现准备一份学校环境噪声情况的报告,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列出学校_______________的清单;
(2)利用_______________测出这些噪声的_______(分贝);
(3)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一测调查,请将他们对每一种______的感觉程度作出评定,感觉可以分为四级:
&&&&&A级――觉察不到;B级――能觉察到;C――令人心烦;D级――难以忍受。
(4)把调查、测试结果填入表格:
马路上的噪声
教室里的噪声
操场上的噪声
(5)分析校园受噪声污染的程度,并提出控制噪声的可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议一议:一天,小明和他的同学到体育馆去玩,细心的小明发现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有许多楔形物体,它们有什么作用呢?经查询资料知道会堂、剧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也是为了吸收声音减弱噪声的传播.小明仔细想了下,又明白了,为什么大雪过后周围特别宁静,你明白么?
&&&&导学测评:
1、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波形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D、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
2、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填序号)
(1)自习课上的喧哗声&&(2)早读时的朗读声&(3)唱歌时乐器的伴奏声&&
(4)装修房屋的电钻声&&&(5)教师讲课干扰了课堂上某个同学的瞌睡
3、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使的车辆减小,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D、可能是大雪后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4、下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例子是(&&&&)
A、戴耳塞&&&&B、给机器加上隔音罩&&&C、手枪上有消声器&&&&D、安装隔音罩
5、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
6、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7、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 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8、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
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9、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科学家研制氟里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10、成语“掩耳盗铃”是在下面哪个过程中减弱噪声(&&&&)
A声源处&&&&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D无法判断
12、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的主要区别是(&&&)
A两者响度不同&&B两者在同一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C两者的频率不同&&D两者声源所做振动的波形不同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4.4&&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组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什么是超声波,有什么特点?现代技术中与超声波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什么是次声波,有什么特点?现代技术中与次声波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3.收集社会生活中超声波、次声波利用方面的知识材料
&&&&&预习导学:
一、超声波
1.人一般能听到频率在_______范围内的声音,高于____&的声波为超声波,超声波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1)利用_________或_______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在工业生产利用超声波的穿透与反射特性探测金属内部的______________等缺陷;
&(3)根据___________,科学家们发明了______人们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3.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1)利用超声波的________可将人体的结实击碎。
(2)在工业上用________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的振荡,有去污作用。
二、次声波
4.&人一般能听到频率在20Hz~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低于___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其特点:_____.
5.哪些情况可能产生次声波?
6.利用次声波可以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还可以对大范围大气进行连续不断的探测和监视等。
&&&&&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声音能否传递能量
提出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器材:易拉罐、剪刀、橡皮筋、打火机、蜡烛、小木棍。
步骤:(1)用剪刀把易拉罐的两端剪掉,在其中一端蒙上橡皮筋,并用橡皮筋扎进。
&&&&&(2)在易拉罐的另一端依次放桑点燃的蜡烛,对着火焰用小木棍敲橡皮膜。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次声波的应用
&&&&导学测评:
1.关于声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利用次声波定位的&&&&&&&&&&&&&&&&&&B.它本身必须能发射超声波
C.它本身必须能接收超声波&&&&&&&&&&&&&&&&D.它能确定物体的远近
2.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每秒.人们把低于20次每秒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0次每秒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次每秒&&&&&&&&&&&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
3.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尔优鼠标变成白光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