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最近是不是绿了绿帽 龙空空

10:19 
推书---《我的1979》,近期唯一值得一看的书
《我的1979》
作者 :争斤论两花花帽&&
简介:李和重生了,爹是个二流子,老娘是个包子.....
评论:与一般重生后热血激昂,立志改变人生改变世界,赚小钱赚大钱,搞美女搞后宫,走上人生巅峰。。。。
& && && &&&完全不同!!!!
& && && & 50多岁重生,有着看破世情的慵懒,遇事淡定,回首再遇生活中的小灾大难,不愤懑,不犹豫,不错过,不强求。。。。
& && && & 赚钱,合情合理且适可而止
& && && & 恋爱,两世为人依旧专一
& && && & ------有阅历的作者,闲适的小说,看的不紧张,很惬意。
符合精华帖标准
符合精华帖标准
还可以,觉得不错,太少了
还可以,觉得不错,太少了
尝了一下味道不错!推书的都是好同志!
尝了一下味道不错!推书的都是好同志!
签名构思中……
小仙[会采花]
10:26 
太幼了。。。。
签名构思中……
大仙[会算命]
11:35 
签名构思中……
大仙[会算命]
11:37 
现代都市搞后宫,真的接受不能
签名构思中……
(两只老虎)
13:09 
4楼的哪看出是现代都市的?1979不算现代吧。。。后宫更谈不上,书写的不错,刚看完
斑马是黑底白纹还是白底黑纹?
大仙[会算命]
13:44 
看了下,个人觉得文笔比较枯燥,另外主角的三观让人缺乏代入感
1979啊,大时代的开端,随便一个人重生到这个年代,大约应该兴奋的疯了
主角呢,垂头丧气的,自称:赚大钱,我不敢
你不敢你重生个毛啊
主角的第一桶金也值得商榷,收购黄鳝泥鳅倒卖,赚了15000,每斤黄鳝赚9分钱,还不是独门生意,这个要多少黄鳝才够15000?作者显然没有计算他老家有没有生活着这么多黄鳝
永不升级的老白
14:55 
回复 #6 cq41371 的帖子
算了下,16-17万斤才能赚15000元。
有没有那么多黄蟮成问题,用什么来装那么多黄蟮也成问题,存活量成问题,市场能不能消化也成问题
签名构思中……
大仙[会算命]
15:26 
字数太少了吧,20w才。
翻了下,太枯燥了。而且感觉作者对那个年代一点都不了解。开始那一桶金真是个笑话。
79年农村承包制只是在安徽试点,82年才在全国推广——自愿形式。
那时候农村人去做小生意都需要生产队大队部开证明的。还抓那么多黄鳝呢。就是有那么多黄鳝,卖给谁都是问题,一个干部月工资几十块。太缺乏真实感了。
签名构思中……
大仙[会算命]
15:44 
我认为50多岁重生心态可能和年轻人重生是不太一样,但是也不可能还保持50多岁的心态,现实50多岁人的心态是和他真实年龄相关的,我的意思是有被迫的意味,快退休了,精力也不行了,自然就会往老年的心态靠,但是如果重生了,肯定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签名构思中……
小仙[会采花]
18:43 
书不错,,多谢楼主推荐。 。
签名构思中……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十年前我就说了,毒化了空气的就是新闻媒体
毒化了空气的中国媒体
版权所有:提交时间: 15:47:06 看了这多年体育、娱乐和其他诸般媒体,花了无数冤枉钱,想想也毁了不少森林哪,连带着对环保也有点愧疚之心。有一个感想:中国媒体以前是很化石的;不生动也不出格,不八卦也不鸡婆---只是读来有些乏味。不过现在这时代变化快,样样时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除了拍拍垃圾没把人逼得开着奔驰去撞防护墙外,媒体也算是都什么玩意干出来了。老实说,如果不是报社的钱不够,估计逼人撞墙这种事肯定出过不止一二十起,想想周璇想想阮玲玉,其实真的没什么了不得。国内的新闻倒也罢了,看看即使不是自家的东东,国际大报发出的消息,全世界就那么一份的事实,到了我们这里照样能变得让你认不出谁是谁。有句话叫做新闻不在于是不是事实,而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我们这边是发东西不在于你发什么样的稿子,关键在你取什么样的标题。。。越耸人听闻越好。直接点说,我觉得网络上新浪也好,网易也好,做得都让人失望得很。传统纸媒好到哪里,也值得怀疑。由于彼此立场的不同,新闻圈儿估计自我感觉是比较好的。但我觉得,这也不是说你什么都能瞎掰。如今的一个怪现象是发新闻消息应有的谨慎也都没人理会了,尤其是对一些不那么重而要之的版面--这话儿再挑明一点儿,就是有些东东,看了实在对不起我的那一块几毛钱。我就觉得新闻圈儿,也该有个次外国大社里对本报老记开刀的精神,引进点引咎辞职的意识;最起码的要求是自己要对自己写的东东敢于承担责任。“文责自负”这句话儿,说出来总应该象句人话,多的不好听的我就不说了。
当稀泥和成屎再糊到你脸上 ( 09:19:27)转载▼标签: 政治 稀泥 屎 狮子 达赖 台湾 原则 杂谈 当稀泥和成屎再糊到你脸上前几天发了篇帖子,“统战统到忘了我是谁?”,最后几句话是:“当今之世,和稀泥要和,毕竟旗号打了出来。然则俺的看法是,千万别把稀泥糊到自己脸上遮了眼睛,看不清路是要摔跤的;也别把稀泥糊到裤裆,让人以为“不是屎也是屎”,自己给自己找难看--不过我看那些央央大部、危危大员,实在是令人不大有信心。”昨晚看了会儿网上新闻,发觉自己的担心决非多余。陈水桶菊刚刚登陆,(---居然可以不领台胞证,贵宾通道路过关,决策人物脑子进水,真当她是外宾?)--回头就大捞政治资本,不到三个月就在水灾后邀请达赖入台了。更为有趣的是,马记K当局,“研究了一个晚上”,决定核准同意!俺来分析一下,台湾对大陆的蓝绿阵营,其实没什么不同,谁都没想过统一,统一只是大陆一厢情愿。只不过一个是做经贸生意占到了实质便宜,一个玩政治语言操弄占到了媒体导向的便宜。水桶菊何尝有信义,消费消费你才是真的;小九们“研究了一个晚上”,当然是认真思考和权衡利害过了,但他们的结果就是:发现大陆的原则原来是个屁,---这就是台湾人的真实想法。俺看了些评论,凤凰的阮光头次山这次说的好:我们今天早上看的各国的反应,已经是大家都盯着看你台湾怎么办?今天如果你这步不做,今天如果你容忍他了,明天开始达赖的行踪就遍布全球,我们对达赖过去的政策就是兵败如山倒,你以后怎么面对这些国家,所以必须要立即的有所行动。这立即有所行动很简单,对台湾的社会重重一击,中断两岸的经贸关系,中断两岸的ECFA的谈判,中断我们自由行旅客去台湾的观光,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马上给他一击。如果你马英九觉得这个无所谓,不妨碍没有关系。我不能说在过去的经贸政策上面如此讨好你,如此的对你表示善意,你给我来那么一招,是吧,所以我觉得现在是考验我们的台湾政策的智慧的时候。我们不能再媚于现实,不能再对台湾的(容忍)。我们再讲个例子吧。过去两岸的国共会谈,不是谈的很好吗?你来往不是自称的很顺利吗?国民党跑哪去了,在这个事情上国国民党跑哪去了,现在国民党党主席好歹还是吴伯雄,难道国民党对于马英九没有任何的约束,难道你国民党对我中国共产党没有说法吗?到现在为止有没有说法呢?国民党的王金平立法院长说,这个是完全基于人道的考虑,宗教的考虑,政治的因素越少越好。为什么你只想你的问题,为什么不想我的问题,台湾的问题对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真的是小问题,可是达赖喇嘛的事对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对历史对社会责任是个大问题,我们不能和稀泥。老阮说的话,星斗小民无需什么高见应该都能想到个十有八九,然而看了早晨的一篇文章,大陆仍然不愿意批马,---好了,以后巴黎挂旗,布鲁赛尔游行,华盛顿丢石头,都没那些大头脑的事了,只要推到地方上那些小角色身上---为了一个小岛,大国的意识和定位扔到爪哇国去了吧。再不敲打一下马,当马是天使,2012后真情流露飘洋过海过来以身相许?俺并不想说马上就要动武,也不想说对民进和老K混为一谈,但射人射马,擒贼擒王,你坐在那儿“研究了一晚上”,你就要负你那一晚上决策之责。和稀泥和到成屎、还往自己脸上糊的境界,俺是不能理解的。有个寓言说的是狮子容忍了老鼠在自己身边捣蛋,后来狮子落到陷阱里,老鼠救了他,然后天下和谐云云。问题是,这种故事听多了,人会变成小白兔。我们理解的真实世界只是故事的头一段,狮子一把抓住了老鼠,---然后把它吞了下去:如果狮子不想和老鼠为伍且沾沾自喜的话,他就应该这么做。
不错不错!前排占座!
团长》和《南京》:中生代的焦灼 ( 08:07:53)转载▼标签: 中生代 团长 炮灰 日本军 佐尔格 南京 修正主义 伪善 历史观 娱乐 《团长》一剧播出前造势很厉害,多台联播,抢首发打破头,比之《士兵》那派头大了去,不过从目前的观点看,说是颇多争议也不为过,以预期的高标来讲,那只能说打了个臭弹。《南京,南京》还没有看,但不能期望过高,从康、兰、陆等人拍片前的雄心壮志看,我觉得他们一是能力上略有欠缺;二是心态上过于焦灼,三是剧本出了问题;《团长》一剧犯了几点错误。一、剧本的生活质感不是看几本书就能得来的,兰某在《士兵》时期有,但进入《团长》时,很显然,他没接到地气,飘在了半空。远征军的故事不是这么个拍法的。因为炮灰团这样的说法和故事,是西式的。在中国,在老K时代,很不幸的不现实。即使现在架空成为流行,我们也不能去拍这种YY过头的历史,特别是还以真实还原为自命的东西。西方人拍刺杀希特勒,到底不敢让希魔真的被刺杀掉。老K的颟顸无能不可能靠一群炮灰来拯救,而我们知道的就是第一次远征军,野人山的五万军人白骨还在那里,其中多数还不是因为鬼子的杀戮,而是决策上的失误甚至罪孽。二次远征的时代,美制钢铁加上空海优势,已经无需生造一个炮灰团的意义了。二、命题上的急于占据高点,想要超脱意识形态。兰某一直是以小资自居的,虽然他自称可以与军人打成一遍,但精神层面的居高一直明显可见。这本身没有问题,人不可能没有境界高下之分。但如果没有依托的高蹈,那只能跌落于荆棘。二战中,巴顿说,“爱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守住一个山头,却没有办法让我们把它攻下来。”---当然,他这样说的理由是因为他身在欧洲。但他说的却是真理。但《团长》似乎就想用这样虚无的东西来立起一部剧,这无疑是不现实的。如果爱国者这样素朴的概念真的可以克服意识形态,那我们民族当年对国家的低认同(比如年的河南)怎么能够战胜有高度国家(皇国)意识、教育、科技、指挥水平超越我的日本军队?兰某说到牺牲,花园口牺牲也很大,意义何在?要不要拍部花园口来纪念?抗战打到1944,日本海空军精华殆尽,依然可以打通大陆交通线来个豫湘桂,我们不能说出了个衡阳就说国军好样的,非常简单,你前面丢人丢的太大发了。三、技术上的疏漏、剧情的拖沓、过多的主观话语表达、导演剪辑上出了问题、演员群体晕车晕车船般的找不到点就不想多说了。很大,但没有前两条大。如果后者可以出了剪辑版精华版来补救,前面的小资作派和架空立意,却是无论如何无法挽救的。《南京、南京!》是陆川的野心之作,也是部用心之作。出于历史的责任感,中国抗战屈辱与牺牲、苦难与光荣的那一面应当拍、而且应当拍成经典。不过,只是用得力走偏锋,拍成了话题之作,让人略感失望。枝节部分也不想多说了,只说说他的命题。--和兰某一样犯了不知道把自己的立脚点放在哪里的错误,好象“站在西山洼、望见亚非拉”,自己的国民我看就无法说服,却想着超越全人类。老斯能够拍出《辛德勒》,但拍本民族国家血腥历史的《慕尼黑》就四处不讨好。可见,干电影电视的,还真是不要把自己当成哲学家。《南京》依然是所谓二十一世纪国际化人道主义的眼光,依然想体现出加害者同样是受害者的逻辑,当年吴子牛《南京1937》年的中日视角(秦汉加日本妻子),这里变成了从对中国有情感的日本军人视角来拍摄,并以其自杀告终。但我的看法是,在当年的中国人来言,这样的东西着实有些过于离奇且十足的伪善。在日本军看来,支那人是低等民族;在纳粹看来,斯拉夫和犹太是低等民族;往远了推,在西进拓荒时代,美国开荒者眼里,印第安人也是低等民族,是可以猎杀取乐的---当年的鬼子为胜利大大得意,要他们自杀的难度高了些,大概得等到三四年后他们被中国和南太平洋战场上的残酷教育到之后。如果真的要以“客观、超越民族拘囿”的眼光来拍摄,那也别怕刺激到某些人,你拘囿了自己却拔高了敌人,无论如何叫人想不通;纳粹都不惮以“兽类的集团”来评价他们的盟友,陆川如果真想拍出日本人的反思,其实可以拍拍他们继续的杀戮,直到他们面临自己同类一个个的死亡、面临看不到胜利的绝望、面临着有类松本草平(《茫漠绝野---日本军第一次战败》作者)在诺门坎时的绝境(即使那样草平也只是反军官不反体制)。只有到斯时斯地,反战的语境才真正有了结实的可能。不打不记痛,胜利者不受指责,那是当年、直至今日共同的强权逻辑。在抗战初的那个时代,真正平等相视中国的日本人,就我所知,恐怕只有尾崎秀实和中西功,非常伟大,可惜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大记得。他们一个是日本近卫文磨首相的秘书、红色谍海巨星佐尔格小组的核心成员、第三国际特工,一个是满铁中国研究所支那抗战力量研究所的头牌研究员、从简陋资料中分析掌握了珍珠港日期的传奇间谍、在狱中听到了佐尔格最后遗言的九死一生活到战后的幸存者、当年日本举国的叛贼、现代人已经无法理解的日籍TG。在修正主义历史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往往忘了世界上还曾经真的存在过一种内心的信仰,和一种叫作“国际主义”的东西。
教授好古学 ( 10:32:27)转载▼标签: 环球时报 教授 小农经济 边境战争 教育 中国特色 军事 上小学的时候,俺有时会被老爸老妈胖揍一顿,但俺还是不服气,说"老师说的...$%^$*%$*"---这证明俺在小学时无比纯洁,是个好学生.到了中学快读完的时候,对师道的尊严就多少有些怀疑,因为社会变动的非常之快,老师有时也无可奈何,这叫“时代病”。进入大学以后,老师升格为"教授、副教授",地位大大上升,但实际来讲课的多半还是助教一类,所以赶上真正的教授来讲课,听的劲头还是蛮大的.---大一大二那两年,上的课还是蛮整齐的.然则叶公好龙,阿魔好教授,结果却是差不多的.虽然教授中不乏健者,却也有瓦缶雷鸣、乱紫夺朱的,.更有教授之间,颇不相能,以至堂上指桑,庑外骂槐者,言语中大有"今乃与哙等为伍"之意.此中款曲,说来话长,俺也不甚了了,但后来就转入卷帙牛栋,投了丛林去也,事后想来,我们师从的那一代,有不少人正是“减去十岁”那一群,学养经历,自然大有不同,原不足为怪,但于个中一二恰似教授酒席里闯进来的杀猪佬(李敖语),于有心人那分不自在倒也份出天然.时过十八年,方今之世,这个题目恐怕要倒过来做.俺觉得,自打九十年代的教育产业化和高校扩招之后,教授的流品,也就鱼龙同舞、泥沙俱下.俺要是个杀猪的,现在就会对一干电视或报纸或网媒上的教授们混身不自在,觉得这帮家伙唧唧哝哝,语带虚玄,说得话怎么一股子潲水味哩?要说杀猪的从来就不乏微言大义,虽然比例不见得那么的高,却也可说是史不绝书;但教授们的那方见识,现下里却呈自由落体之势---说出昏话、胡话的比例,眼见得比之杀猪的那是奋起直追了.日,&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刊出两篇文章,就是潲水味不轻且有七八分黄曲霉味儿的两篇大作.先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周立,写了篇&现代化的梯子是怎样断裂的?&,题目倒是个好题目,可惜头脑不清,写的是不知所云...比如他斥责现代化的机器是脆弱的,这个道理如同好莱坞的&DIE HARD&里警官麦克林一样,虽然枯燥无趣但还算有几分道理,但周教授接下来为传统小农经济唱赞歌,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他的历史知识.是一团浆糊....分析他的意思,是说现代经济比传统更脆弱,但问题是传统的小农经济真的就不脆弱?历史上的饥荒凶年、易子而食难道全是二十世纪的故事?张梁张角、黄巢、朱元璋、李自成等等绝望中揭竿而起的流民饥民变民引发震荡巨变,与现代化相比脆弱的又是谁了?即便说到"大跃进"时代的千万人的惨痛,但那也是狂热激情加上集权政治引发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又与现代化农业何干?现代农业经济在市场指引下的分工与调配,虽然也不完善,但却是远比小农经济坚强一百倍的.要弥补现代化的梯子的脆弱,只能向前,往后看绝无前途.另一个唱出同样调子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的张文木教授,&中国国防建设不能失去传统&----同样的好题目,同样的写成了网文红小兵一般的胡扯.张教授前半段说交通说水运,都说得不错,但第二点论点马脚情不自禁露出,就让人大失所望.张教授说,汶川地震证明,"今天我们部队装备技术含量大幅度提升了,可部队投入战斗的速度却不理想,"因而,质疑今天的军事变革"尊黄埔,轻本土,重理论,轻实践,过于看重与国际接轨,忽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质疑今天如果出现上世纪五十年代西藏平叛类似事件时军队的战斗力,提出中国分西南、西北、东部因地制宜,分别采用山地特种作战(这里张的意思是中国军队传统的作战思想)、西方大纵深作战、西方海洋国家的不同战术.首先,张教授对战争学说是相当的无知,欧美的战略可从来没有这样的分法---事实上也没有哪个国家会有这种类型的分法,一支军队只能打一种形式的战争那是自守虏,连瑞士民兵都不如.沙漠国家以色列的国防军有雪地作战装备,新加坡人经常到处找基地操演他们八辈子未必碰到一回的野地作战....(附加指出的一点是,前苏联是相当推崇大纵深装甲机动作战的,但是在西方国家拥有制空权的前提下,该理论只能是自杀性质.)另外,中国军队的传统作战也绝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箩筐也不可能只放进一块保留地...因此张教授的分法看上去有几分道理,其实可以算成废话一堆... 其次,张教授不知为何对支撑或驳斥其论点的关键地域和关键事件,1979年爆发的西南边境战争以及从中得出的“传统作战思想与指挥作训方式已经极度不适应现代战争需要”血的历史教训只字不提.我觉得这等重要的材料,都要精心剪裁取舍以求自身完美立论是极不严谨的、也是非常没有素质.邓小平为什么提出要裁军?那是因为六七十年代军事理论和装备训练水平已经完全落伍的缘故......事实上,边境战争打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方取得压倒性优势的正是依靠了强势的技术兵种和资源优势.再顺道说一句,朝鲜战争和对印战争,后勤支援与技术装备落后的痛苦,张教授不知是否愿意去体验体验?张教授立论的论据更加莫明其妙.步行的部队到达震中的速度快,是因为那几只部队本身就是当地驻守的武警部队,出发地接近于零点,要是再不能抢前,可以让主官直接上军事法庭了.本次震灾中国军队的部署之快是颇有好评的,不能到达震中是装备不能适应特殊地形的原因.事实上美军在阿富汗碰到类似的情况一样没辙.上不去的山头一样上不去,但人家却可以凭籍24*265的空中监视和全球鹰系统,在视距外完成打击.而张教授语"装备精良"的中国军队的全部直升机,不到美军一个主力师,我不知道张教授的论点指向何处.是不是中国军队还应该倒退回去,回到唐山,十万大军肩挑手杠?(对于发展单兵携行的适用性装备俺是非常支持的)张教授文章只说前半部分,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论证全文的过程却证明他的自说自话性,渊源在于,中国的学者万事都需要先讲一个"中国特色"---但我的看法是,战争就是战争.不存在中国军队有了“中国特色”就高人一筹,该死人还是会死人;或敌人因为面对中国特色就自降一等、美帝还是美帝,咱还是没有力量和人家硬拼---哪个国家都会有些自己的学说和战略,但如果你落后了就必定要挨打.举个例子说,土地战争、抗战、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争,中国军队夜战都是强项,但是到了现代,随着美军装备的改进和战术的提升,夜战于我反而很可能会吃亏---如果让张教授去当军队主官,我看十有八九要撞上长平和街亭----幸运的是,人家做教授的,坐而论道,毕竟不大可能真的临敌陷阵--也没有可能让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齿轮倒回到三十年前---但不知为何,俺总对这样的教授和这样的学校担忧。中国的未来关键在教育,教授水平不高倒也没啥,但要是扯出的尽是合乎圣之时者也的歪理,俺就不知为何心里发慌。
肢体政治与阎崇年之被打 ( 09:09:51)转载▼标签: 肢体语言 裤衩 街头政治 民间文化家 阎崇年 中国学界 独立人格 文化 分类: 魔鬼书话早两年,台湾政治有个耸动世界的特色就是肢体语言,往往一群人男男女女的,揪头发下黑脚丢高跟鞋什么的,搞得是虎虎有生气,电视里播出让我等目瞪口呆.但热闹过了,正事儿办的就不那么近人意.---街头政治和运行机制还是有点区别的.用打破规制的革命化去建立民主程序,结果多半如同法国大革命,需要的是持续流血和往复折腾---说起来台湾的人民虽然没有流多少血,经济上却实在是失血个不停,而说道反复的折腾,看样子还是没个够,小马哥要号召建立"和谐社会了"都.但阎崇年之被打,俺虽然坚决不赞成打人者的方式(违法的事就是违法,就得付出些代价),但那中间的感觉却是相当理解的.事实上看电视里的讲坛或史剧(如近期的武朝迷案云云),作奴才做得气焰万丈,很难让人不起打人的冲动.说起来,阎教授也不过是被极度缺乏舞台和追光的民间科学家/文化家/以及未来的其他种种家们撞了一下腰吧.人家也是有话要说逼急了没法呀,不揍你揍谁呀.中国一向缺少平等交流的平台,资源都是无限集中和极端分化的.文化圈里也就翻来复去那几张脸,前阵子看一百家讲坛一类的节目,居然一个八九十岁风烛残年都不足以形容的老人家也上了台.俺当时就很难过但也很鄙视,"有事弟子服其劳",你老人家就教不出一个可以代你出场的弟子么?听了两句口齿不清的冬烘论调,我的感觉是芒刺在背汗不敢出,如果弘宣国学就是告如此人物国学必亡,可叹的是电视台的人想不到这一层...俺要说的道理是,庙堂是个好地方,位置待遇很高,有猪肉吃名车坐,但是国学研究家们想必不知道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裤衩的出现究竟出于何年,于是乎沐猴而冠\着了犊鼻裈们满街乱跑倒也无妨,上了高高的讲坛或钻进央视新楼那件大裤衩里,自然就得露出两瓣光腚来.又得面子又得里子,这"大师"岂不太好做了?凭什么你冷猪肉吃得啧啧有声还不让人骂你一句吃相难看?中国的学者向来没有独立人格,这个道理是一种是自觉放弃\一种是不自觉丧失.但两者的结果如一.直至如今,俺看到什么为蒙元\满清\唱赞歌的,就忍不住要斥一句无耻之尤.---数千万人民的死亡被辩证法了之后失去意义,但学者你得有自己的良心\不能因为你活着还活得不错,就视那些死难者如无物.所以---中国的经济学家有没有良心被人讨论砸过场子了,现在轮到文化圈,那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的.俺们以前混坛子,一篇文章挂出来就得有被人骂的觉悟,但学界好象是少有的,而且同一圈子的也少不得有些相互照应,我看"斯文扫地\伊于胡底"之类的话儿,学界恐怕是要唱得震天价响了.但是凭心而论,该打的恐怕不止一批.当然,俺也得说,打了老阎的那位,也是有宋一代施全先生一般的"不了事汉",--打了就起码要能跑得掉,一如作弊人人作,被抓住就笨了些.
我觉得大陆媒体工作者算是挺有节操的了!起码比台湾香港好很多啊!
粉丝心理学:有一个思维模式很堪玩味 ( 08:35:12)转载▼标签: 思维模式 粉丝学 众生 馆子 蜜与黑 杂谈 分类: 鬼话连篇中国人一向是善于移情和代入的,很多七十年代人很不理解八零九零后的现代小朋友们喜欢玩玄幻\玩穿越,觉得那些玩意没什么营养也没什么意义,但他们自己年轻时照样喜欢金庸和琼瑶,--现代的小朋友们就要讥笑他们土得掉渣.潮流如浮云,这些东东自然不消多说.但这里面还有个陷阱,就是李敖\王朔们批的,精神鸦片.事实上两人批的都不在点子上:李先生说,老查信佛,不该有那么多钱;琼瑶博爱,但看不到现实.这个道理就有些问题,众生自然平等,但"众生平等"的前提却是默认现世是有差别的.众生如果如一,那还叫什么众生?不如叫一生算了.琼瑶写不动现实,那是能力问题.她老爸据考评还是统计局的干活.而王朔骂的很热闹很是天花乱坠--引得七八年前如我还写了篇小文去论战一通,然则王说不外是玩武侠的捞了过界,另外说的是精神麻醉之类,依此类推再扯下去,正版文学也就没有独善其身的道理,一样得倒霉.事实上,中国文化有个根本的东西就是,模式的超强复制性.比方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这个模式就是千万人几千年的成功模式.虽然这模式够可恶,但仍然是世界依靠一千多年的好制度.只是略微用得过了份内容也偏窄了些(但晚清的科举题目就已经很现代,这个要说明).另一个模式就是造反模式,当然,有胆量选择的人比较少,成功的更寥寥.但前一种模式未必就能成功,那么失败者就转入出世学佛道,要么就变成游民.我最喜欢的人物如王猛\姚广孝等就曾经是游民.另外一些游民就成了清客幕僚或帮闲.扯这通话,就是想到超女和超粉,姚明和姚民,以及诸如此类.这个东东,往远了扯,就有老马和老贝之争,小燕子与非燕迷之吵,再往后就有乔迷和皮粉,姚蜜与姚黑,101和502之战,某某的粉丝团和某某的黑们干仗如此等等.总之是党同伐异,鸣鼓而攻,视若寇仇,不共戴天,一般最后也总会落到形而下之.但蜜或者黑一个人,通常也没什么好处洋落,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精神动力?看看往往下笔千言,抑或通宵达旦,抑或马甲如轮,抑或屎橛横飞,一帖激起千层浪(或千层楼),纷纭骂战总未休?想了很久,觉得这个自激效应,还是思维模式问题.窦唯说,现实中做不到的,就让梦去完成.而助人入梦往往就没搅人清梦那么火爆,前者几回合就偃旗息鼓,后者则总会引起无端怒火遍地蔓延.中国人做得梦大抵雷同.因此马路边一脚搅和一个纳凉人的梦,顶多伸个头直个腰来骂两声;在小区内夜半狂舞劲歌,恐怕就会挨上百十人怒骂,再往后就恐怕得考虑人身安全问题.所以,中国人随大流的处事哲学其实是很合乎逻辑,影响到鬼子和高丽多半个东方世界.当然这个在精神层面论是整个人类的问题.但往世俗些走,还是东方宽容度低一些.但这个比喻也不完全恰当.起码没有考虑到那个异类家伙的个人感受.举个例说,甲A时代北京上海曾经有过场9:0的离奇之战,之后某年上海想夺冠,来到北京,京人多半就会说起那个比分,扎人就要往死里扎,损人往人最窘的地方损,这是道上的规矩...但千万别在上海地头提这茶壶,这个道理容易理解.但假如北京人在北京某馆子说,而那个馆子又恰好涌进一大群上海球迷呢?那北京哥们会说,我怎么知道在这旮旯会这么寸?而这样的现象在网络上就比较容易发生...所以,要是对骂战有激情的自然可以过瘾,没激情的还是早早闪人为妙...最后,冒天下之大不韪再说几句:1\老天做证,姚明\阿联等等被高估了,虽然这符合咱中国人的需要,但他们的确还没那么重要.2\即使他们有那么重要,他们的成功也和大家感知\国家形象\民族荣誉\时代精神云云没有太大关系.3\说自家的偶像好,不等于一定要砸别人的场子;虽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比较喜欢前者.真要那么喜欢斗,估计就是红卫兵的下场.4\说起来中国还是底数大,牛人多,搞得后来人想牛一把都没地方牛似的,于是就"甘为牛后,不为鸡口"了.--但做牛后真的没啥光彩的,品味也不能说高明,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乐此不疲.
@阿席达卡之矢 我很早就有个感觉那就是已经有国外网络军在中国网络搅风搅水了。最初的感觉起于金三胖上位前后。我的网龄有17年了,可以说,在金三胖上位前,网络上无论是新闻还是新闻的评论自由度和底线都比现在高,自从3胖要上位,网络里就开始到处充斥对朝鲜的各种揭露分析和嘲讽,一时间朝鲜就马上大转身变成亚洲的疯狂伊万,朝鲜的穷困完全是朝鲜自己找的,美国韩国甚至做了多少努力得不到回报。。。。。顿时,中国老百姓对朝鲜的印象大坏,一点不同情朝鲜的遭遇了。大家动动脑子分析下,朝鲜的穷困难道真的就是金胖子家族把持朝政做的孽?金胖子算王朝,那李家坡、沙特什么的算什么?其他小国有朝鲜这么险恶的外界环境吗?美国给过朝鲜机会吗?朝韩有了一点和解的迹象,韩国就换人了,风向马上就变。朝鲜不搞先军政治能有安全感吗?很简单的道理,可是网络上到处充斥着朝鲜大揭秘,境外新闻随之就是各种配合的消息放出来。那个时候论坛里的黑朝鲜的发言人是不是中国人仔细观察还是能被分辨出来,就好比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美韩台开始的网络军开始暗战了(各国网络军也是这段时间宣布组建或者被披露出来的)。慢慢的随后几年,我是越来越难相信各种门户网站里的网络新闻了,越来越假和越来越有挑逗性,尤其这两年,原来看新闻还在想一想这个新闻会不会有水份,到现在成了看新闻去先研究下该新闻是不是真实的,真实度有多少的地步。网易和凤凰翻得最多,网易上可以说相当一部分都是假新闻(记者据当时人讲或者爆料人讲,都不用核查真实度的),超一半的新闻甚至2/3的新闻标题有严重的误导性,或者严重的挑逗读者互斗的意思。比如近期2个新闻,都是小孩子遇到危险,一个小孩子在6楼要掉下来,楼下一路人攀爬上去救了该小孩;另一起是一个3楼着火,阳台有安全网,2个孩子躲到阳台,也是一路人攀爬上3楼试图掰开钢筋让孩子头能伸出来一点。我想问下,有多少人觉得这2个被记者报道是河南人就不应当给予掌声?“什么河南人出小偷啊!什么这个救人的河南人就是小偷啊,要不然怎么能攀爬上去的啊”等等等,而且会在网易评论里被人顶至榜首,大家自己随便去网易评论里看看,我个人的赶脚是10份新闻里,就有7-8份新闻的评论是这种恶心的言论被置顶,并且评论里的有水准的评论要么不见,要么沉底。我就纳闷了,难道最近2年人素质变差了还是因为智能手机普及了,混混们也在混论坛了?大家回忆下当年周老虎事件,新浪上单贴有30万的留言啊,有多少是无谓的谩骂或者无道理的嘲讽?最多的就是各种挺“真”或者挺“假”的分析,攻击周老虎的基本都是攻击起动机或者造假水平,有几个是攻击其人身的?我们这批人还活着啊!不是死了啊,可为什么现在网络上充斥的大部分都是偏激的言论?说实在的,我原来逛各种论坛最喜欢潜水。近几年不逛论坛了,我现在看评论居然不适应了,实在看不下去忍不住打点字了,打的多,发出来的少,挨骂的也多,不过发现现在智商低的也多(不讲道理的言论)。赵小燕子事件刚出几天,我还在和我老婆说,赵小燕子没吸取教训,这次公关也 太失败了,估计到时候她要赵个靠谱的公关了。网易上也没什么消息了,我还以为道歉平息了。。。。。。一个礼拜多无意中发现事情越来越大了(居然不是从门户网站上,而是在龙空里),以无耻据称的网易小编们和凤凰小编们居然对娱乐圈的顶级争议新闻不感兴趣,日了个狗,这个可能吗?可能吗?可能吗?于是所谓的“资本权贵论”,“共济会阴谋论”,我信了,真信了。看样子我以前骂文化部骂少了,文化部太迟钝了。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帽 龙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