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三十五,真的歌词岁月催人老老

感叹岁月无情的诗句_学习资料
您的位置: >
感叹岁月无情的诗句
添加时间: 10:29 编辑:冷蝴蝶
一:一念山高,一别水长,以前的愉悦终会被岁月无情的覆盖,淡化为天边的云烟,飘渺成一句无言,想你时你那温馨的笑容,还会不会让你感动? 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四:时刻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
  一:一念山高,一别水长,以前的愉悦终会被岁月无情的覆盖,淡化为天边的云烟,飘渺成一句无言,想你时你那温馨的笑容,还会不会让你感动?
  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四:时刻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五: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六:时刻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刻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七: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八:性命如日出日落岁月蹉跎时光荏苒
  九:一日三秋光阴如梭光阴似箭
  十: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十一: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好!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去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功立业在今日,莫待明天朝悔今朝。&&《昨日诗》
  十二: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
  十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十四:钉子是敲进去的,时刻是挤出来的
  十五:白驹过隙
  十六:岁月无情催人老,风霜有意雪留痕。为儿不懂缝衣苦,有子方知拂首恩。结草衔环须趁早,温席持扇莫依人。堂中多问一声暖,胜似清明泣血情
  十七:用&分&来计算时刻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刻的人,时刻多五十九倍(雷巴柯夫)
  十八: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十九:岁月还是这样无情,它让时光在悄然中挥霍和浪费;让咱们在生活漩涡中迷失了方向,让咱们在匆匆复匆匆,忙碌复忙碌中耗尽了耐性和精力;却又在以他独特的方式,磨练着咱们
  二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日无二晨,时刻不重临。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白驹过隙日光荏苒?
  二十一:时刻是1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拉丁美洲)
  二十二:年难留,时易损
  二十三:时光一去不复返往事只能回味物是人非事事休岁月不饶人岁月无情仿佛还在昨日
  二十四: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发奋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二十五:时刻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二十六:欢娱不惜时光逝
  二十七: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颜真卿《劝学》
  二十八: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二十九:勤奋的人是时刻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刻的奴隶
  三十:不经意间,已经大三了。刚开学的时候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就好像是正常的假期开学,好像一切都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可就在最近,也许经历的事情多了一点吧,突然觉得以后的路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好走。
  三十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三十二:大三了,真的像好多日志中说的一样,咱们谈论的话题,也许不再会是哪个女生漂亮啦,哪个男生帅啦,不再是谁和谁怎样样啦。而是你考研吗?准备考什么专业什么学校啊?毕业准备去哪工作啊&&
  三十三:辗转的流年,悄悄从指缝中溜走,不留痕迹,无情的岁月,在脸上刻下道道年轮。
  三十四: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三十五: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
  三十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三十七: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一样。
  三十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九: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
  四十: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四十一:爱如梦,在心底被送了一程又一城,似雨,滴不尽的今生情深缘浅!无情岁月改变了很多东西,只有你沉淀在我心底成了无法触摸的疼!随着风起,随着雨落,随着月弯,随着冬寒!
  四十二: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四十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四十四: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被苹端ァ0俅ǘ胶,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四十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四十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去弦吐箭。
  四十七: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惜时》
  四十八: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过本文的朋友还对下面学习资料文章感兴趣]
专题栏目:
:让学习、工作和生活充满正能量 | 粤ICP备号-1五十可为林忆莲,六十愿做杜丽莎。...
01坊间曾有一故事,昔日同学聚会,菜单上有一名曰:女人四十。男同学都起哄闹着要点,结果上来一盘碎豆腐。在座女同学都不年轻了,只能对着这盘“豆腐渣”好脾气地苦笑。结果,大家心里都不悦,不欢而散。
在五六十年代这辈人中,有一个批次的饭局笑话是一个系列:专门嘲讽老女人。比如:
“摸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
“中年男人三大幸,升官发财死老婆。”
无一不是男人们对老女人满满的嘲讽之意。
而这一辈的女人,大多是无可辩驳的,曾经有个阿姨对我说:你有没有老,自己心里明白。不是皱纹,而是感觉有一日爬起来,不管哪个年龄,你感觉自己紧绷的某些东西垮了。脸垮了,随即是胸垮了,然后,腹部下沉。你感觉自己的背在塌。出门不出门一个样,早晚一个样,每天一个样。
然后某天,有个声音对你说:
这一生,也就这样了吧。
那一刻,新世界的大门对你轰然关闭,美丽,爱情,新鲜,时代,这样的词从此对你绝缘。你剩下的是,是子孙,婆媳,沉闷,烦恼——
这样的你,开始名副其实进入老女人的队伍。
然后,男同学点一盘“女人四十”,将你的青春,画上句号。
02昨晚陪我妈看《歌手》,我告诉她,林忆莲是1966年生人,整整五十岁了。如果按照你们这辈人的划分,她岂止是豆腐渣,简直是长着霉的豆腐乳了。
我妈摇头:不,我觉得现在优秀的女人都不显老。不止林忆莲,你看那个杜丽莎,六十几的人了。
老同志的鸡汤果然香飘万里。
什么是不显老的女人。不管多少岁,爱情,新鲜,未来,生动,这样的词不会取消对她的资格。而这一切,也是欺软怕硬的事,它们只会赠给那些依然把手高举的女人,不管她痛过错过跌倒过多少次,即使身处生活的繁杂泥潭,仍捧着她的理想。维持它的洁净与生动,所以,她拿到了终身美丽奖。
其实,曾经我们只能在舞台上,见到那些“永远不显老”的女人。
但近几年,你时不时会在健身房里发现一个牛逼闪闪的,有个小腹肌的正在举铁的五十岁的“阿姨”,恐怕要叫姐姐才比较合适。
你隔壁办公室也会有那样的辣妈,每天五点起床,六点到七点健身阅读做自己喜欢的事,七点到八点照看孩子早餐去学校,九点准时赶到办公室和你讨论昨天的策划案。然后,你这个二十岁的小姑娘肿着眼泡,她神采奕奕。
岁月没有夺取她们活得更好的信心。
一个一个身边的女人,愿意为自己活得好看一点,我认为这就是时代的潮水。
这样的时代,某大V报居然还要大言不惭说90%的45岁以上的女人失去了生育能力,建议开放代孕。
年轻女孩子们哗然。我们不想辩驳,只想对各位大腹便便的老干部说:这一刻,可能45岁的女人还会任你瞎叨叨,再过十年,等到如今35岁的女人45岁,你再讲这种话试试看。
03这个直男癌的世界,十分擅长嘲笑老女人。
可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样的自己十分可耻而卑微,因为面对一个新女性,你反驳不了她的智商,击破不了她的事业,挑剔不了她的美丽,你唯一的武器居然是只能拿她的年龄或是婚否来攻击她。
所以我给年轻女孩的建议是,你如何判断一个男人的格局,就看他对不再年轻的女人是什么态度。
一个高尚的男人,不必抵御他的动物本能,依然可以眼睛直勾勾盯着十八岁女孩的短裙;可是,他不会认为四十岁的女人“你就完了,你就再也不值得爱,连同你的脑子都不值得被欣赏了。”因为老阿姨可以告诉你,这样的男人背后的真实社交世界,他从来无缘见到那些“林忆莲”式的女人,因为她们压根不屑为伍。
他们唯有拿着一张黑卡,去游说那些眨巴着双眼的洋娃娃,他们的格局和内涵只能征服这样的女人,从此找到自信。
这种男人,连高级女人饭局的旁听票都拿不到。
而且直男癌这个病毒,并不仅仅只在“男人”身上发病。
很多女人自己,一边觉得无力反抗现有生活,却又忍不住,对和自己活得不一样的女人冷嘲热讽。她们认为,你凭什么作?大家都是这么认命的,你何苦?
何苦吃草,何苦健身,何苦那么努力活着,何苦 不认命?
过了三十岁,只有两种女人,认命的,和不认的。
如同,每年过年,都是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期。
一边,你会看到有多少家乡老辈女人在道德枷锁里沉沦一生;一边,你会看到三十岁未嫁的女孩子,任凭如何劝说,就是岿然不动。
连很多女人都觉得,你们拼死拼活,不过是争取一个不想结婚就可以不结婚的世界,有什么用?
你可以觉得林志玲是倔强。
也可以觉得办公室双胞胎辣妈太辛苦,力量微弱。
还可以觉得李冰冰王菲邓文迪都是狠角色;甚至觉得那些死活要在健身房折腾自己的女人,是无聊。
那么我只想给你讲一个故事。
一个名叫玛格丽特桑格的美国女人,在一百二十多年前,是个普通护士。当时的社会,并没有避孕措施,所有的女人结婚后的命运就是不停地怀孕生孩子,堕胎是非法的。桑格觉得这样的世界对女人太不公平,不想让自己的女儿长大后要面临这样的世界,她开办诊所,散发杂志,在报纸上写性教育专栏,教授避孕知识,称为当时最有伤风化的女人,一生都在跟美国政府的监禁做斗争,无数次被捕。直到1936年,女性生育权才放开,从此有了避孕权利,科学界才开始研究避孕措施。
如今,我们拥有的是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生育权的世界,而这一切,可能很多只想过过小日子的你都不知道;如果没有这样的女人,你如今还在不停地生孩子,流产,没完没了。
如果说,在一百二十年前,你所认为的无聊的女人,为我们获得了主宰了自己身体的权利——
那么如今,你所鄙视的那些四十岁不肯老,离婚了还要和小鲜肉谈恋爱,六十岁还站在台上唱歌的女人,是为了把你应该得到的尊严还给你。她们试图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你的女儿不会因为三十岁不结婚就是个怪物。
那个世界,你不会仅仅因为四十岁了就要被奚落。
那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离了婚,或者生不出儿子,就抬不起头。
那个世界,你仍可以美丽活到五十岁,有幸福的机会。
而这一切,本是天理。不该付出这么多代价,可是,倘若需要付出,我们可以。
一个又一个女人,一代又一代女人,都在试图比心中那个“谁”,活得好看一点。
有的人是觉得,我永远不会像我妈那样活着。
有的人是觉得,我五十岁,不会做碎嘴大妈,五十可为林忆莲,六十愿做杜丽莎——
爱过痛过,依然能够幸福站在舞台上歌唱。
我的老闺蜜说她觉得一代人愿意比一代人追求理想,这是她心中的乘风破浪。
而我觉得,一代女人憋屈地老去了,下一代女人就努力试图比上一代活得更“不显老”一点;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女人,淡定老去,告诉这个世界,我们未来是星辰与大海,不是豆腐渣。
万千林忆莲,千万杜丽莎,星火燎原,无论什么年龄,你都是自己的diva。
这是我认为的,女人们心中的乘风破浪。
这就是我认为的,六十岁的女人,还要站在台上唱歌的意义。﹌END﹌猜你喜欢《《非妈妈白书》:女人什么时候该认命?》《美人迟了,英雄老了,那又怎样》
商务合作:微信 后台回复“目录”阅读所有文章
想找我聊天加微信amygly001
(C)本文由江湖人称艾掌门发布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掌门最好的赞赏——点赞并分享
手机浏览器扫一扫下载神器
安全&& 正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要回复文章请先或
微信扫一扫 进一步关注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ebd0b5c13e43d1-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我的位置:
崇明上棉三十五厂,那段难忘时光
回忆那些年,我们在上棉三十五厂上过的班……
堡镇工农路178号。
透过锈迹斑斑的围栏望去,残破倾颓的厂房,藤蔓爬满的墙体,恣肆疯长的杂草……真不敢相信,眼前这残败狼藉如同废墟的地方,曾有一个显赫的名字:上海第三十五棉纺厂,崇明岛上最大的企业。当初机器轰鸣、纱锭飞转,纺织工人像潮水一样进进出出的盛况,早已被岁月冲刷得斑驳不堪。
从当年油印的《堡镇镇志》和手写的厂志,老纱厂人的口述和镇上老人的记忆中,逐渐还原出上棉三十五厂的前世今生,见证了它的辉煌,亦看到了它的衰落。
>>> 前世今生
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堡镇们,习惯把上棉三十五厂称为纱厂,因为它的前身是由崇明县的民族资本家杜少如与上海营造商姚锡舟于1919年合办的大通纱厂和1932年建成的富安纱厂,曾经是崇明地方工业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
崇明当时是棉花产区,年产量约二十万担左右,由于本地没有纱厂,大量棉花只能销往外地,而机制纱全靠外地进口,花贱纱贵,使崇明的资源和利润滚滚外流。于是杜少如萌生在崇明开办纱厂的设想。
1919年11月,他与上海营造商姚锡舟合作,选择堡镇大通河南购地一百亩,成立大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兴建大通纱厂。
日,大通纱厂建成投产,年产棉纱万余件,原料均为崇明所产的棉花,十年中纱厂生产蒸蒸日上。
1932年间,日商在上海纷纷开设纱厂,实施经济侵略,致使粗纱销路大受影响。杜少如与王清穆另外筹建纱厂,择地大通纱厂南侧,富安桥东,兴建富安纱厂。
日,崇明沦陷后,大通纱厂董事会鉴于财产难保,与意商洋行签订契约,把大通纱厂改为意商开利洋行崇明纱厂。
1939年3月,日军强行接管,更名为锺渊纺织株式会社江北纺织第五厂。崇明沦陷后,杜少如举家迁居上海,日军曾先后两次到上海找上门,要杜少如出任伪职,并对杜少如软硬兼施,威逼其签字,强要富安纱厂和日商合作,杜少如一概拒绝,全部员工离厂。但日军最终还是强占富安纱厂。
1943年7月,日寇在侵华战场上节节败退,汪伪政权将大通、富安纱厂“发还”原主,两厂交回时,纱机只能开数台,纱厂实权仍操在日商手中。抗战胜利后,两厂才得以恢复旧观。
在很多老人的记忆中,解放初期,大通、富安纱厂旁有两条同名的桥,其中富安桥中间是活络铁板,用钢丝绳及齿轮手工摇动,便于木船不放下船桅通行。由于当时纱厂工人家大部分没有钟表,所以在交接班时两个厂均按汽笛,例如早上六点交接班,在五点拉三响,五点半拉二响,六点拉一响,声音可传到几里之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棉纺织行业两次行业性改革,大通、富安纱厂经过数次合并划归。1956年7月,两厂合并为“公私合营崇明纱厂”,首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企业民主管理。
1960年,划归上海纺织工业局,1966年,按当时市属国营纺织厂序数排列,改名为国营上海第三十五棉纺厂,简称上棉三十五厂。
>>> 穿越时空的“纱厂记忆”
堡镇曾是崇明的工业中心,而纱厂又是当时堡镇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厂兴镇兴,厂衰镇衰”成了最好的印证。那时候,许多家庭都是两代人、甚至三代都与纱厂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出生在纱厂、成长在纱厂,工作在纱厂。
我的奶奶、外公、外婆、大伯父、母亲、姐姐、堂姐都曾是纱厂的职工。奶奶解放前就在纱厂做工。当时纱厂招募女工的时候要求不能缠脚,缠了小脚的奶奶为了能够进纱厂,可谓费尽心机,一次不成,二次不成,最后第三次改了名字才进得纱厂。大通、富安两厂被日本人占领期间,对工人工资重行分等定级,一般工人月工资只能买到四升玉米和二升大米,还得扣除杂税,生活相当困难,工人每天做工12小时,有时竟长达16小时。厂志这样记载当时工人的境遇:工人们忙个不停,每天到最后二、三小时,完全处于极度疲乏的强制劳动中,病倒、晕倒、发痧。中暑、轧伤、轧死等事故时有发生。下班后,拖着疲劳的双腿,走出车间,还得排队,七弯八角地挤进“九曲桥”,接受稽查员和抄身婆一个一个搜身。冬天挨到最后已冻得嘴唇发青。那时,南工厂还造了许多碉楼,很多工人都在他们的密切监视之下。缠着小脚的奶奶就是这样,每天长时间站立操作机器。
解放后,纺织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作为国营大单位的上棉三十五厂,无疑是年轻人最向往的地方。大伯父便是其中一位。1954年4月,听说纱厂招工,他毫不犹豫报了名。当时进纱厂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求严格,还要考试,那一年,大伯幸运地成为招工进厂的66名工人之一。1961年,他从纱厂投身从戎,1977年从部队复员后,又回到了上棉三十五厂,先是在机修间,后来调到总务科成了一名干部。大伯除了在部队的十六年,他的人生大部分时间与纱厂血肉相连。
堂姐初中毕业后考上了三十五厂纺织技校,那时候能考进纺织技校意味着毕业后能直接进厂工作。八十年代进纱厂还是件让人自豪的事儿,出门遇见熟人说起来,对方的反应几乎都一样:“纺织厂好呀,工资高!”
外公和外婆也是从旧社会纱厂过来的。按照当时的政策,双职工退休后,其一名子女可以顶替进厂,母亲是长女,自然而然顶替外婆,成了一名让人羡慕的纺织女工,户口也从农村转成城镇居民。母亲在纱厂一直工作到退休,因纱厂开始走下坡路,不得不提前十个月退休。
三十五厂已经成为一段历史、一种怀念、一种情结,成为这些普通的崇明人难以忘却的记忆。
>>> 厂子真是“杜透社也”
“工农路把纱厂一分为二,分别是北厂区和南厂区,约二百米长的“三十五厂路”将两个厂区贯通。厂子真是‘杜透杜也’(崇明话大得不得了的意思),配套的职工子弟小学、纺织技校、医院、电影院、图书馆、招待所等一应俱全,像那个年代多数国营工厂一样,紧挨着厂区,职工公寓、家属区随之拔地而起。所以,当时的向阳新村都抵得上半个职工新村了。现在困扰人们的房子、票子、医疗、教育等问题,在那时候都不是问题,都由厂里一手包办了。职工进厂后就能分上宿舍,在厂医院看病基本是免费。孩子生下来45天就放在厂托儿所,然后是幼儿园、子弟小学、初中、技校,如果愿意还可以顶替父辈进厂上班。这里就像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小社会,将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发挥运用到了极致。”
“当年纱厂到底红火到什么程度?鼎盛时期厂里有职工五千哟,看看下班就知道了,上千人从门口涌出来,整个工农路满满当当都是人”。说起当年的情景,大伯脸上泛出些许骄傲。
>>> 母亲的“光荣岁月”
1997年12月,母亲从上棉三十五厂光荣退休。她珍藏着两只印有“工厂是我家,安全靠大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标语的搪瓷杯,那是她在退休时留下的珍贵物件,上面的标语,可以说是刻在老棉纺人心中的信仰。
然而,纺织女工的辛苦又是众人皆知的。厂里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前纺脏,细纱忙,布机姑娘跑断肠”,讲的就是布机车间挡车工这个最忙最苦最累的岗位,母亲曾在这个岗位上一干近十年。挡车工做的事就是完善织布机没完成的细节,比如处理断线、串线、打结等。工厂进入生产旺季时,人手紧,一名档车工至少看管四台织布机,机器一开,八小时不停机,细纱接头、粗纱接头……赶上出纱不好,八小时不吃饭不喝水是常事。一个班下来,在机器间来回巡视跑动的距离差不多十公里以上。
因为工作太苦,那时候,她们最希望拉电。那时,全崇明的电都是从堡镇的发电厂输送的,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很突出,因而常常拉电,每当看到车间里的红灯亮起,工人们便一阵欢呼。这样可以歇息一会儿。但是,尽管停电,生产任务还是要完成的,怎么办?只能通过延长时间来完成。
纺织厂大多是女工,为了赶进度,生了孩子的女工,一般都是产后两个月不到就去上班了。孩子没人带,就要放到厂里托儿所,大人上班,孩子也跟着一起去上班了。那时候,哺乳期的女工,每上八个小时的班可以喂两次奶,上半班半个小时,下半班半个小时。妈妈说我也是半岁不到就被送到托儿所里了。
尽管工作非常辛苦,她们这一代纺织女工们,把全部的热情倾注到工作中去。她们在飞速运转的纺织机前勤勤恳恳、飞梭走线,用自己的青春和劳动创造了上棉三十五厂的奇迹。 这也许就是信仰的力量。当年,即使最普通的岗位,大家都兢兢业业,他们的思想都很单纯,在厂子里就应该好好干活儿,拼命地干,就要把生产任务完成好。车间里坚持“四班三运转”工作模式,早8点、下午4点和晚上12点为交接班时间,大家都坚持出满勤,干满点。每天工作10个小时都不会喊累,那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上棉三十五厂的建设者中,不只是崇明本地人,还有来自一江之隔援建的上海人。他们很多都是当时在崇明的知识青年,年,由上海市区数批“老三届”同学190人到厂当工人。1973年上海市东风、红星、长征等农场调青年200人到厂,他们都具有初、高中文化,一进厂便成为生产中的骨干。工厂给他们安排宿舍,他们也和本地职工打成一片,难得周末才乘船回上海。每逢过年过节,船票非常紧张,为了能够解决职工回上海的难题,厂里工会就会单位出面集体购票,一买就是几百张。居住市区的青工从1986年起陆续调回市区。如今,紧挨着三十五厂路的几幢五层宿舍依然孤零零矗立在那儿,只是早已人去楼空。
>>> 电影院、医院、学校、冷饮券
在堡镇中路247号,曾是三十五厂电影院所在地,放电影,职工大会、文艺演出、集会等都在这里进行。如果时光倒流三、四十年,这里可是堡镇街上最为热闹的地方。
1952年10月,崇明纱厂投资兴建了有930个座位的工人电影院,是崇明地区最早的电影院,它的建筑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建筑呈中轴对称,典型的苏联式风格,有二十多级台阶拾级而上,内墙面是做成毛刺状的水泥面。当时电影院的设备简陋,坐的全是靠背竹椅子。三十五厂电影院平时也对外售票放映电影,但放映频率比起堡镇大会堂就差远了。每当厂里包场给职工发电影票时,必定会也惠及全镇其他居民,有些人家会把多出来的电影票送给熟悉的人,于是,到了晚上电影快开场时,四面八方汇集到影院门口的人们大多都能碰到熟人。
据老职工回忆,八十年代在这里曾看过“人做戏”,记得是上海公交系统来崇明的慰问演出,节目有黄永生的“人民售票员”、“五分钱”、“三个老头侪姓刘”,和另一个邮电部门的演员表演的“为人民利益”,让他们第一次领略了“上海说唱”、“浦东说书”、“单口相声”等曲艺节目。
1995年前后,随着上棉三十五厂日渐没落,电影院房子还在,只是换作他用,先是改建成了保龄球馆,到了2000年左右,保龄球馆因经营惨淡,再度易主,先是供销社的“金叶”超市,现在改为“华联”超市,成了“大卖场”。
坐落于工农路7号上棉三十五厂医院也是值得一提的地方,它是上海纺织系统600多家企业唯一的厂办职工医院。《崇明县志》中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上棉三十五厂医院的前身为大通、富安纱厂诊疗所。该院技术力量较强,50年代初,外科即开展下腹部手术,长期承担堡镇、向华地区天花粉和雷佛奴尔注射中期引产及医疗任务,并为本县培训300生余名实习医生、赤脚医生和保健员。
1991年,我在民本中学读高中,有好多同学是从三十五厂职工子弟小学毕业的,这所学校与纱厂也是颇有渊薮的。1946年2月,大通、富安纱厂联合创办职工子弟小学校,设一至四年级两个复式班,有教师3名。1947年新建校舍两幢,改名为大通纱厂职工子弟小学校。1956年,大通、富安两厂合并为公私合营崇明纱厂,该校定名为崇明纱厂职工子弟小学校。1966年9月易名为上棉三十五厂职工子弟小学校。
>>> 厂区里的古树,盎然的守候
“位于崇明的原上棉三十五厂的一棵巨大香樟树,近日被当地绿化部门发现。这棵香樟树生长在三排现已废弃的厂房夹缝中间,树高19米,胸径5.9米,冠幅南北长27米、东西长30米,树径及冠幅创全市之最,估算树龄至少500年。除了这棵香 樟树外,周边还发现了广玉兰、白玉兰、罗汉松,初步估计树龄都在百年以上。据介绍,这是近五年来,上海首次发现古树相对集中的区域。”日,《东方早报》的这篇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
然而,已经关闭了近八年的三十五厂大门紧锁,谢绝参观,无法进去一睹这棵香樟树王的英姿。我试着从邻近的高楼俯瞰厂区,尽管满眼荒芜,但是“香樟王”的树冠还是直入眼帘,这棵500年香樟树可谓是独木成林,圆满的绿色树冠在屋顶上方高高地散开。
尽管满眼荒芜,但厂区里面纵横交错的小路依然绿意盎然。其实,这里,早在很久以前便处处都是绿色了。厂区的主干道两边,百花盛开,比公园还漂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棉纺厂是崇明县内最大的企业,崇明县内没有什么公园,而棉纺厂内的绿化是当时最好的,香樟树所在的地方是原来的辅料车间,所有的厂房都是绕树而建,幼儿园也就建在附近。不过,当年的棉纺厂对外界相对封闭,因此,很少有人了解树木情况。
厂子虽然已经关闭,但是,这里的树木依然保持着盎然的生命力……
很多崇明人,目睹了上棉三十五厂的诞生和成长,也见证了它的辉煌和消逝。历史如流,时光如梭,如今,很多有着纱厂记忆的人,每每经过工农路那个熟悉的大门时,依然会忍不住多看一眼,那段远逝的日子,在他们的心中,始终鲜活而生动。
(编辑邮箱:)
输入您的评论
在@后输入空格完成输入
登录并发表
&&评论内容
登录并发表
没有会员号请
上海辟谣平台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叹岁月催人老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