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活佛是真的?还是假的

查看: 15660|回复: 33
济公活佛吃狗肉,如法吗?
在线时间84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如题,我现在有些想不通呀!!!
在线时间149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宝光月殿妙尊音王如来
劝你看看大势至菩萨的开示。
在线时间149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宝光月殿妙尊音王如来
宣化上人解释楞严时说的。
菩萨有时教化众生,因机逗教,亦用爱语,但这是慈悲心,不是私欲心。有时知道众生贪于色欲,故偶然亦现身说法,好像中国唐朝,有鱼篮观音的故事。相传在某时,村人都不信佛。观音菩萨便化现一卖鱼女人,生得十分貌美,人见人爱,尤其一般青年男人,更追逐裙下,要求和她结婚。鱼篮说:“我一人只能嫁一夫,你们这样多人,故要经过选择。选择的方法,是限三天内谁能背诵普门品便算合格。”当时村里最少有百余青年男子,他们都争著背诵,结果三天后,就有五十余人入选。人数太多,要再经选择,这次是限七天内,要背诵金刚经。结果七天内又有二十余人合格。人数依然太多,故再限凡在十五天内能背诵妙法莲华经者为入选。这次只有一个姓马的青年合格,因此就选为新郎,择日完婚。想不到洞房之夜,新娘心脏病发,便一命呜呼!大家都十分悲痛,为她料理后事。这时忽然来了一位老和尚,问你家为何悲伤。大家将情形详告。老和尚说:“不会死的,这只是观音菩萨化身来教化你们!”众人不信,便开棺检验,果然棺里空空不见尸体,不知何时跑掉!结果村人都皈依佛教,马新郎更感人生无常,便看破一切,舍俗出家修道。
这种奇奇怪怪的妖魔邪师,在中国亦有很多记载,我曾亲眼见过。他们都是神通广大,预言有时亦很灵验,故能诱骗一般无知之辈,耗尽家财。但正是正,邪是邪,邪不胜正,终会露马脚的。
在佛教里,绝对不能说自己是佛是菩萨,就是菩萨化身度生,亦不告诉人,要等到圆寂后,才透露真情。
在唐朝有一位太守闾丘胤,到天台山国清寺访丰干禅师,问禅师:“为什么现在没有活菩萨住世度生?”方丈说:“我这里便有两位,一位是煮饭的叫寒山,一位煮水叫拾得,他们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身。”太守听了以后很高兴,便叫知客带往拜见,到厨房一看,原来是二位肮脏疯和尚!既然丰干说是菩萨化身,不敢轻视,就向他们下拜叩头。寒山拾得同时说:“丰干饶舌,丰干饶舌!”说后便向后退,退至后山石岩口,对太守说:“弥陀不拜,拜我们做什么?”太守问:“谁是弥陀?”答:“就是国清寺丰干禅师。”太守听后一楞,二人已退入石室隐没不见。天台山有月光岩,就是寒山拾得隐身处。太守赶快回国清寺,可是方丈刚圆寂!往生了。只有叹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所以佛菩萨来应世,都不会给人知的。如一旦被揭穿,就遁迹或圆寂。那些说自己是佛,是菩萨,是已证果开悟的人,这真是大言不惭!哪里来的活佛、活菩萨,恐怕是活鬼呢!高僧如虚云老和尚都不说自己开悟。
在唐朝有杜顺和尚,俗姓杜氏,京兆杜陵人,是华严宗第一代祖师。他道德高尚,不攀外缘,白天上山耕种,晚间回寺诵华严经。他有一徒弟跟他学法已十余年,见师父白天上山辛苦地耕种,夜间回寺又拜诵华严经,觉得师父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学。不如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求开智慧。便向师父请求,师父说:“不必去了,在这里修行和去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是一样的。”愚蠢的弟子,不明白师父的意思,便说:“师父,我已发愿朝山,请师父慈悲,了我心愿。”师父见他去意已决,便准他去。临行前,师父说:“我有二封信,一封给清凉子,一封给猪老母,你顺便替我送去。”弟子将信收下,立刻启程,朝五台山方向走,一心想求文殊菩萨加被开智慧。
按照信的位址找到清凉子,她是一个妓女,徒弟心里觉得奇怪,为何师父有一位当妓女的朋友?但信封明明写给她,因此便照样交她。清凉子接信,拆开一看便说:“我知道了,我的工作已做完,我也要走了。”说完就坐下圆寂。徒弟觉得奇怪,将信捡起来一看,原来她是观世音菩萨,可是他还不曾觉悟。
又将第二封信按地址交给猪老母,原来它是一支猪。猪老母接到信之后,拆开来看,也当场死了。徒弟更觉奇怪,为什么看到信就死呢?于是把信捡起一看,原来信是写给普贤菩萨的化身为猪,来教化众生。但这愚笨的徒弟,还不觉悟。
他来到五台山下,遇见一位老人,老人问他:“你来五台做什么?”答:“朝拜文殊菩萨。”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你不拜师父,来拜文殊,真是舍近求远!”说完就不见了。这时他才恍然明白,原来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于是立刻回头,赶快回见师父。可是抵寺门时,师父已圆寂多日,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除非临命终时有遗嘱的例外,要不然绝对不会泄漏佛的密因。泄者不住,住者不泄,怎可大肆宣传说自己是真菩萨?这真是欺世盗名,迷惑众生,成为大妄语人。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印光法师。他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其学问、道德、修持都是上乘。他是陕西人,口音比较难懂,故讲经时都没有什么人来听。他就索性到普陀山,闭关十八年,专心研究大藏经。后来有人请他到上海居士林来讲弥陀经。这时有个女学生梦见有人对她说:“你应该到上海居士林去听大势至菩萨讲弥陀经。”这个女学生根本不懂佛法,不知有弥陀经,更不知有大势至菩萨,可是梦中的境界非常清楚。第二天早晨看报,果然有印光法师在上海讲弥陀经的消息。为好奇心起见,也就往居士林听经,觉得很有道理,和印老有缘份,便皈依他。并将梦中的事告诉印老。印老没有承认,也不反对,只是再三叮咛她,不可向第三者透露。三年后,印老圆寂,女学生痛哭流涕,才把三年前的梦说出来。大家都怪她为何不早说,让大家可以多亲近,多请法。这真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由此证明印光法师确系大势至菩萨化身,来度众生,故火葬时,有很多五彩的舍利。
在线时间441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84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人间活佛[1]济公——古往今来,名人如恒河沙数。然而能为东西方世界雅俗共赏者,首先要推中国的活佛济公了 。 济公(),原名李修缘,出生于天台永宁村,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求得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了深缘。
  他虽是临海都尉李文的远孙,却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劣习。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薰染。父母双亡以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在当过国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嗣其法衣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会呼唤英雄,当人民十分需要圣贤的时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济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这也就说明济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济公形象的广泛亲和力。
  济公()出生于浙江天台,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求得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了深缘。
  少年济公成长在赭溪畔,读书于赤城山。由于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积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门,先入国清寺,后至临安(今杭州)投奔灵隐寺瞎堂慧远,这位“佛海禅师”为济公授具足戒。济公出家后,一反常态,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在一般僧俗眼里,道济的言行出格,被认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状,说道济违犯禅门戒规,应责打并逐出山门。谁知,方丈慧远一边口宣:“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并在首座呈上的单纸上批了:“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此后无人再敢诟逐。瞎堂圆寂后,道济去净慈寺投德辉长老,后来做了书记僧。
  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曾经带着自己撰写的化缘疏,外出募化,修复被火烧毁的寺院。他经常游方市井,拯危济困,救死扶弱,彰善惩恶。所以,在人们看来,“济颠”的“济”字也包含着扶危济困的意思。道济善走围棋,喜斗蟋蟀,更写得一手好诗文。他每写一篇疏状,临安满城争相哄传。他徜徉山水,自得其乐,游履所至,挥毫题墨,文词隽永。
  济公性狂而疏、介而洁,不同凡响。有与他同时代的诗僧居简及其诗文选集《北涧集》为其作证。居简是济公的师侄,在游览赤城山时把山上的一块摩崖称作“书记岩”。济公圆寂后,居简写了一篇《湖隐方圆叟舍利塔铭》,这“湖隐”、“方圆叟”都是济公的别号。济公身为禅宗高僧,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他跟唐代隐士寒山、丰干、拾得(即“三贤”)一样,既受到佛教禅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隐逸之风的影响。不同的是,他还具有民间游侠的色彩,从而使他在众多的佛门弟子中独树一帜。这与他从小就在佛道双修的赤城山攻读,并受到“台州式硬气”的民风陶冶有关。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会呼唤英雄,当人民十分需要圣贤的时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济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这也就说明济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济公形象的广泛亲和力
[编辑本段]【少年济公】
  少年济公成长在赭溪畔,读书于赤城山。由于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积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门,法号道济,先入国清寺,后至临安(今杭州)投奔灵隐寺瞎堂慧远,这位“佛海禅师”为济公授具足戒。济公出家后,一反常态,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在一般僧俗眼里,道济的言行出格,被认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状,说道济违犯禅门戒规,应责打并逐出山门。谁知,方丈慧远一边口宣:“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并在首座呈上的单纸上批了:“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此后无人再敢诟逐。瞎堂圆寂后,道济去净慈寺投德辉长老,后来做了书记僧。
在线时间241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济公吞下鸽子,能吐出活的来,我们能做到吗?
菩萨为大显神通,教化世人,必须要装疯卖傻,其境界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更不是我们能模仿的啊。
在线时间84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空_静 于
20:56 发表
济公吞下鸽子,能吐出活的来,我们能做到吗?
菩萨为大显神通,教化世人,必须要装疯卖傻,其境界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更不是我们能模仿的啊。
有记载吗?末学没见过,要是见过,我也就活鬼了,呵呵
在线时间241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你可以自己上网搜搜。
还有一个近代的金山活佛,也是很神异的。这些都是圣人再来呀。
在线时间5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济公只是个传说人物。怎么能作为依据。学佛的依据是经典,而不是民间故事。
后面还有两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
在线时间5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收集转贴)关于济公一事的考证资料----------网上搜到的资料(1)------------------------------------
济公,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人物。
小说《济公传》和《西游记》一样,本来就是民间的艺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纯粹是戏论!小说《济公传》所塑造的济公,一身破破烂烂,手拿纸扇,疯疯颠颠,喝酒吃肉,常常用神通劫富济贫,大都是民间的文人所杜撰出来的故事。杭州灵隐寺的罗汉堂内,还塑有他手摇破扇、嬉笑而立的怪状,供香客膜拜、游人观瞻。
《济公传》里面“济公”的人物形象,本来就是以多个历史人物为原型,如以济颠和尚、志公和尚等为原型,又柔和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再加上作者个人想象所编造出来的小说人物。
<font color="#,济公原型之一——道济和尚。
   《净慈寺志》记载:道济,字湖隐,天台李茂春子,母王氏,梦吞日光而生。年十八,就灵隐瞎堂远落发,风狂嗜酒肉,寺僧讦之。瞎云: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自是人称济颠。远寂,往依净慈德辉为记室。尝欲重新藏殿,梦感皇太后,临赐帑金。嘉泰四年,火发毁寺。济乃自为募疏,行化严陵,以袈裟笼罩诸山,山木自拔,浮江而出。报寺众云,山木在香积井中。六丈夫勾之而出,监寺者欲酬之钱,辞云:我六甲神,岂受汝钱乎!遂御风去。濒湖居民,螺已断尾矣,济乞放水中,活而无尾。嘉定二年逝,葬虎跑塔中。(摘自《浙江通志》,《浙江通志》修于清雍正年间,280卷。)&&
2,济公原型之二——宝志和尚。& && &&& 
历史上有关宝志和尚的记载很少,据《宝华山志》、《花朝生笔记》等书籍,宝志(约418-515年),俗姓朱,句容北乡东阳镇人。他出生时,脸虽眉清目秀,四肢却畸如鸟爪。父母大约怕他日后难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他7岁时,就送他到南京道林寺出了家。相传他老来有“灵”之后,又回到了家乡的句容的宝华山结庐为庵,广设道场,梁武帝从南京专程前来拜会他,还为他置办、斋饭,招待四方前来膜拜的僧侣。宝志圆寂后,被厚葬在南京紫京山的独龙阜。
有关小说《济公传》中的济公,到底是以谁为原型加工改造而成的,清末学者蒋瑞藻先生在《小说考证》中考证:“实则南宋初无是人(济公),乃因六朝宋释宝志而伪传者也。”如今,在专门弘扬济公文化的网站,还为济公的故乡到底在南京还是在浙江的天台吵得不可开交!
假定历史上真有济公其人,也必定和小说《济公传》里面济公的人物形象大相径庭。例如,《西游记》里面的主角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人妖不分、罗哩罗嗦,和历史上的前往古印度取经的唐三藏——玄奘大师之破斥外道邪见、有胆有识的一代大师的形象相去甚远。
如果有谁认为小说《济公传》《西游记》里面所说的都是事实,那就要闹笑话了!且《济公传》《西游记》里面小说里面涉及佛法的内容,大都是违背佛教的教义的邪见,如果信受这些邪见的话,就难免被误导了。
济公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人物!如今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尤其是密宗的那些将喝酒吃肉当成修行的喇嘛上师弟子,经常拿来为他们喝酒吃肉作挡箭牌!
密教的上师、弟子在拿子虚乌有的小说人物济公来为自己辩护的时候,往往狡辩:
1,济公,吃了鸡肉以后,被别人质问时候,能从嘴里吐出活鸡来!
2,再者,有人说,济公已经到了无分别的境界了,所以在他眼中,肉不是肉!
<font color="#,被济公吃了肉的动物,都被济公超度了!
其实,吃了鸡肉以后,再从嘴里吐出活鸡来,这个把戏连民间的魔术师也能做到啊!如果济公真的无分别,他为什么不吃屎呢?能吃屎像吃肉一样,才是彻底的无分别!再者,济公吃了鸡肉以后,能从嘴里吐出活鸡来,那他为什么不吃死人呢?吃死人以后,再将活人吐出来,不是功德无量,胜造七级浮屠吗?同样的道理,济公吃了鸡肉,能将被吃的鸡超度到极乐世界,那么他也可以吃人啊,吃人肉后,将死人超度到极乐世界去啊!
“济公活佛”喝酒吃肉,能吐出活鸡,能将被吃的动物超度……凡此种种,都是末法时期的怪现象,都是违背佛理的邪说,都不要当真,老实的听从世尊在经典里面的教导,对于这些不合佛理的怪现象,都要认真地想一想世尊本生经里面的舍身喂虎的记载,看看世尊是如何修行成佛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明白了!
佛子应当不信不传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要知道传播这些违背佛理的荒唐的东西,因果很大!
在线时间5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网上搜到的资料(2)------------------------------------
问: 济公活佛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阿。虽然看了坛子的关于佛说不要吃肉的经。但他们(喇嘛)总问,他们有那个境界,才吃肉。我不想你们说,小喇嘛也吃肉的。因为他们会说,汉地有些小和尚也偷吃。我不想答非所问,或声东击西,我要明确回答他们。
--------------------------------------------------------------------------------
不必举什么大德,我们只说佛陀就可以了,佛陀应该算大德中的大德吧,如果佛陀尚且不吃肉,其他“大德”有何资格吃否呢?
《楞伽经》是真经,了义经典,这个大家没有疑问吧?
好,《楞伽经》有如下一段:
是故大慧。若彼痴人自言律师。言毗尼中听人食肉。亦谤我言如来自食。彼愚痴人成大罪障。长夜堕于无利益处无圣人处不闻法处。亦不得见现在未来贤圣弟子。况当得见诸佛如来。&&
如果有人自称戒律师,却说佛法中允许人吃肉,甚至诽谤说如来自己也吃肉。那些愚痴的人最障深重,将来会长久堕落于没有利益的地方,不闻佛法,亦无圣人教化。更不会见到诸佛弟子。何况如来。
————师兄看见没有,以释迦牟尼如来这样的“一切大德中的大德”尚且不吃肉,那么,还有什么“大德”可以“吃肉”呢?
& && &又,如果一般的“大德”吃鸡, 吃了后,鸡会变成活的, 那么,佛陀是不是也应该有此“神力”?&&而且佛陀可以化身无量无边,那佛陀何不把全世界的“肉”都“吃”了,然后将其全部复活呢?
& && &显然,佛陀从未说过此事,经中也从未记载过此事,诸位也从未亲眼见过此事,而所谓记载了此事的“济公传”,如此的“高僧”,却在有关的佛门典籍中没有记载,而仅仅是记载于民间传说中,而现在又根据历史考证,发觉济公一事其实只不过是民间的神话传说而已,并非真实。
& &&&如此观之,所谓“有些大德吃肉吐活鸡”云云,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在线时间5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
附:&&更详细的资料(&&一段经文,一段解释)& && &------此部分为转载,感谢佛友!
为什么不能食肉
为什么不能食肉?世尊在《楞伽经》中有详细的说明,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
佛说有数不清的理由不应该吃肉。
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
因为我们辗转六道,和众生都曾有过亲属的关系,因为这个原因不要吃肉
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及谭婆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
肉食能够让不清静的成分增长,众生闻到都会感到恐怖,远离
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
肉食能够让修行者远离慈心,所以不应该吃
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
愚痴的人才会喜欢臭秽不净的东西,所以不该吃肉。
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
修行陀罗尼的法门更不能吃肉,因为食肉者,不能成就
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着故不应食肉。
因为我们会在心中有这个意识,见到生灵的形状,就会觉得这是食物,可以吃,可以杀,故此不该吃肉,以避免恶念
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
食肉的人,诸天不再护卫,所以不该吃肉
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
吃肉能让口气臭秽
多恶梦故不应食肉。
吃肉的人会多有恶梦
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
虎狼之类如果闻到你身上的味道,会感到很香,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令饮食无节量故不应食肉。
食肉能够让人饮食无节制,早晚吃出病来
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
食肉难以让人生出出离心,更不要说菩提心了
我常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
你要是想以肉为食的话,那就要把他当成自己的亲骨肉,看你吃的下去吗?
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苏陀娑。食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其奉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
食肉的人没有慈心,更不会有善终,有无量的过患
复次大慧。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彼诸愚痴食肉众生。以钱为网而捕诸肉。彼杀生者。若以财物若以钩网。取彼空行水陆众生。种种杀害屠贩求利。大慧。亦无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大慧。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听令食子肉。
杀害众生都是由于有利益才去实行,哪些愚痴的食肉众生,为了钱而捕捉杀戮生灵,取其血肉,求卖钱财。大慧啊,世间没有不命令、不要求、不希望就可以得道的肉食。所以不应该吃肉。大慧,我从前说,有遮五种肉,或者十种。现在于此经,废除一切方式,一切时间的肉食方便,任何地点,时间均不应食肉。大慧,如来应供正等觉尚不食肉,何况教导他人食肉。以慈悲心,看一切众生,如同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吃自己孩子的肉呢?
为财利者杀以贩卖。为买者杀。是故买者与杀无异。是故食肉能障圣道。
求财利的人,为了那些购买的人而杀生,故此买肉者,和杀生无异。肉食能够障碍圣道。
大慧。我观世间无有是肉而非命者。自己不杀不教人杀他不为杀。不从命来而是肉者。无有是处。若有是肉不从命出而是美食。我以何故不听人食。遍求世间无如是肉。是故我说食肉是罪。断如来种故不听食
大慧啊,我观察世间没有无生命的肉,自己不杀害,不教他人杀,他人也不是为了其而杀害的三种情况下,不是由生命的代价而来的肉是根本没有的。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肉,不是由生命而来的肉那是美食,我为什么不让大家吃呢?找遍整个世间也没有这样的肉,所以说食肉是罪过,能断如来种性,故此如来不允许吃肉。
大慧。我涅槃后于未来世法欲灭时。于我法中有出家者。剃除须发自称我是沙门释子。披我袈裟痴如小儿。自称律师堕在二边。种种虚妄觉观乱心贪着肉味。随自心见说毗尼中言得食肉。亦谤我言诸佛如来听人食肉。亦说因制而听食肉。亦谤我言如来世尊亦自食肉。
大慧啊,我涅磐后,未来的末法中,在我法中出家的人,也剔除须发,自称是佛弟子,披着我的袈裟,却愚痴如同儿童,自称为戒律师,却因种种妄想执著贪欲而爱乐肉食。随自己的妄心所现,说戒律中允许吃肉,还诽谤说如来允许人吃肉,甚至说定下了某种制度允许人吃肉。更有甚者,诽谤如来世尊自己也吃肉。
大慧。我于象腋.央掘魔.涅槃.大云等一切修多罗中不听食肉。亦不说肉入于食味。大慧。我若听诸声闻弟子肉为食者。我终不得口常赞叹修大慈悲行如实行者。亦不赞叹尸陀林中头陀行者。亦不赞叹修行大乘住大乘者。亦不赞叹不食肉者。我不自食不听他食。是故我劝修菩萨行叹不食肉。
大慧啊,我在诸多经典中都曾说明不许吃肉,更没有说肉能够吃,大慧,如果我允许声闻弟子吃肉,那么我根本不会赞叹修慈悲心的行者,也不会赞叹头陀行者,更不会赞叹修大乘,住大乘境界的行者。更不会赞叹那些不食肉的人。我自己不食肉,也不允许他人食肉。所以我劝修菩萨行者,赞叹不食肉的善行。
劝观众生应如一子。云何唱言我听食肉。我为弟子修三乘行者速得果故。遮一切肉悉不听食。云何说言我毗尼中听人食肉。
我们看众生应当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怎么能够提倡肉食,我为了让大家修行三乘圣果,速得成就,制一切肉均不允许食用。怎么能说佛教戒律允许食肉呢?
又复说言如来余修多罗中说三种肉听人食者。当知是人不解毗尼次第断故唱言得食。何以故。大慧。肉有二种。一者他杀。二者自死。以世人言有肉得食有不得者。象马龙蛇人鬼猕猴猪狗及牛。言不得食余者得食。屠儿不问得食不得。一切尽杀处处炫卖。众生无过横被杀害。是故我制他杀自死悉不得食。
又有人说,如来经典中允许人吃三种肉。这时有人不了解戒律,为了次第断除,所以才说可以吃。为什么呢?大慧,肉有两种一种是他杀,一种是自己死亡。如果以世俗人的言论,肉有可以吃,不可以吃的。象马龙蛇人鬼猕猴猪狗牛不能吃,其他的可以吃。那么那些屠夫才不管你什么可以不可以吃,一切都拿来杀,然后巧立名目,出售赚钱。众生没有过错,横被杀害。所以我制定戒律,自死他死都不可以食用。
见闻疑者所谓他杀。不见闻疑者所谓自死。是故大慧。我毗尼中唱如是言。凡所有肉于一切沙门释子皆不净食。污清净命障圣道分无有方便而可得食。
见到或者怀疑为自己所杀称谓他杀,而没有见闻或者怀疑为自己杀者为自死。大慧,我所制定的戒律中讲:反所有的肉对于一切沙门释子来说都是不净食,污秽净业,障碍圣道。根本没有什么借口允许吃肉。
若有说言佛毗尼中说三种肉为不听食非为听食。当知是人坚住毗尼是不谤我。大慧。今此楞伽修多罗中。一切时一切肉。亦无方便而可得食。是故大慧。我遮食肉不为一人。现在未来一切不得。
如果有人说有三净肉也不允许吃,这个人坚守戒律,没有诽谤于我。大慧。我今天在楞伽经中说明。任何时候,任何肉,都没有借口可以吃。所以大慧。我制此戒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现在未来都不可以。
是故大慧。若彼痴人自言律师。言毗尼中听人食肉。亦谤我言如来自食。彼愚痴人成大罪障。长夜堕于无利益处无圣人处不闻法处。亦不得见现在未来贤圣弟子。况当得见诸佛如来。
如果有人自称戒律师,却说佛法中允许人吃肉,甚至诽谤如来自己尚吃肉。那些愚痴的人最障深重,将来会长久堕落于没有利益的地方,不闻佛法,亦无圣人教化。更不会见到诸佛弟子。何况如来。
大慧。诸声闻人常所应食。米面油蜜种种麻豆能生净命。非法贮畜非法受取。我说不净尚不听食。何况听食血肉不净。
如果声闻弟子,平时可以食用的油、蜜、麻、豆等等。即便非法积蓄、非法收取,我尚说不净,不允许食用,可况血肉不净之物。
大慧。我诸声闻辟支佛菩萨弟子食于法食。非食饮食何况如来。大慧。诸佛如来法食法住非饮食身。非诸一切饮食住身。离诸资生爱有求等。远离一切烦恼习过。善分别知心心智慧一切智一切见。见诸众生平等怜愍。是故大慧。我见一切诸众生等犹如一子。云何而听以肉为食。亦不随喜。何况自食。
大慧,我教导的声闻辟支佛菩萨弟子尚能如法而食,何况如来。大慧,诸佛如来,非是饮食之身,不是依靠饮食而住。可以远离种种维持生命的基础,远离一切烦恼习气。善于分别诸心,了知一切智慧正见。以平等心而心生怜悯。所以大慧我见到众生如同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够允许以肉为食。连随喜尚不会,何况自食。
大慧。如是一切葱韭蒜薤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世间人天净处。何况诸佛净土果报。酒亦如是能障圣道能损善业能生诸过。是故大慧。来圣道者酒肉葱韭及蒜薤等能熏之味悉不应食。
大慧啊,这一切的葱蒜韭菜,臭秽不净,能够障碍圣道。也会障碍人天福报,何况佛国净土。酒也一样。能够障碍圣道,损伤善业,生种种过失。所以大慧,修行佛法者,酒肉葱蒜韭菜等臭秽能熏的食物都不应该食用。
上面的叙述,十分明确的告诉大家,佛法中是提倡大家不食肉的。而佛家素食的传统并非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才有的。世尊早就制定了不食肉的戒律。
在线时间5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关于济公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了,但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
请大家点击上面这个贴
主要的分析大家要注意几点:
& && & 1、济公的事迹属于传说/小说,上面有一些考证资料可以证明济公其事是子虚乌有
& && & 2、菩萨不吃肉,是经中明文所说,毫无疑问
& && & 3、经中佛陀明确说,如果谁说如来吃肉,那就是谤佛。连佛陀这样的“究竟成就者”都不能吃肉,其他的所谓“大成就者”有什么资格说“可以吃肉”呢?&&岂非荒谬?
& && & 4、至于所谓济公吃鸡肉能够吐出活鸡来,更是荒谬————很简单就可以驳斥这种说法:&&
& && && & 佛陀应该比济公更有证量吧?&&佛陀能够化身无数吧?&&佛陀肯定很慈悲吧,
那么,佛陀为什么不化身百千万亿,将这世界上的动物肉全部都吃掉,然后把活的吐出来,救他们一命呢?& &
& && && && && & 难道佛陀不慈悲? 难道佛陀不能化身? 难道佛陀还不如济公的本事大?
所以,真假虚实,只要不迷信,不盲目崇拜,稍微动动脑筋,就能够明白的。
在线时间5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以下是在其他佛学论坛中讨论时的一些贴子,(注意:来自于不同的师兄!!!)因为主要是引用的资料,所以来源我就懒得说了,反正有种种说法,而且都有相关的资料来源,大家若感兴趣,就慢慢看。
说明-------以下文字只适合真参禅或真修实学佛的师兄看,其他师兄就不要看罢,免得生我的气。
南无阿弥陀佛!
首先,师兄应当明确一点,济公活佛之事迹,多出现于民间传说之中,请参阅后面提供的两篇资料,而且这些说法彼此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到底历史上“济公”真实情况如何,还需要考证。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佛教典籍对他的正式记载,所以,这一点必须首先知道。 (大家请看后面附录的两份资料),怎可以妄以“颠禅”来形容
乃至鲁智深,小说中的人物,有何证据他是参禅得证的?便是小说中,又有何言语证明他已证悟得道?若无证据,切不可说什么“酒禅”“狂禅”也
学佛的关键是智慧学佛,不是迷信学佛!
还望师兄如理思惟!
阿弥陀佛!
------------参考资料之一
净慈禅寺位于西湖之南,慧日峰下,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峰峦耸秀,怪石玲珑,松柏翠绿,是西湖周围第二大名刹,与名隐寺并称南北两山之最。现有前、中、后三重大殿,宏伟壮丽。
  在大雄宝殿西侧有济祖殿,是净慈寺最具传奇色彩的殿堂,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流畅公像。济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据《净慈寺志》与南宋僧人居简的《北涧集》中《湖隐方园叟舍利塔铭》载,他俗名李心远,南宋台州(今浙江临海)人,“其母梦吞日光而生”。18岁时,在杭州灵隐寺从高僧堂远出家,法号道济。他虽有饮酒食肉的行为,其实却是带果行因的圣僧。由于不拘行止,疯疯颠颠,人称“济颠和尚”。他痛恶巴结权贵,却“与市井觉俘”,救济穷苦人,戏弄为富不仁者,受到民众爱戴,尊称为“济公”。济公平素好为丧家“诵经下火”。堂远圆寂后,他移居于永乐寺、崇真寺、净慈禅寺等处。他“矢口成文,信笔满纸”,很有点文才,被任为寺中书记。60岁时坐化,曾作偈云:“六十年来狼藉,东壁达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写就即掷笔而寂。他的舍利安葬在杭州虎跑塔中。那篇《湖隐方园叟舍利塔铭》,就是他的墓志铭。
---------参考资料之二
济公原型——南朝高僧宝志& && &&& 
 济公,这位故作疯癫、济世救民的可爱的艺术形象,几百年来一直活跃在人民大众的心目中,杭州灵隐寺等著名庙宇的罗汉堂内,还专门塑有他手摇破扇、嬉笑而立的怪状,供香客膜拜、游人观瞻。不过,清末文人蒋瑞藻先生在《小说考证》中说:&实则南宋初无是人,乃因六朝宋释宝志而伪传者也。&
宝志在中国的佛教史上名声如雷,但有关他的传世资料却寥若晨星。据《宝华山志》、《花朝生笔记》等书籍,宝志(约418-515年),俗姓朱,句容北乡东阳镇人。他出生时,脸虽眉清目秀,四肢却畸如鸟爪。父母大约怕他日后难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他7岁时,就送他到南京道林寺出了家。相传他老来有了&灵异&之后,又回到了家乡的华山结庐为庵,广设道场,惹得了梁武帝都从南京专程前来拜会他,还为他置办、斋饭,招待四方前来膜拜的僧侣。华山因此沾了宝志的光,一举闻名天下,是后人在&华山&这一山名前面加了一个宝志的&宝&字,称宝华山,沿用至今。
& &清朝时期,人们在南京的大报恩寺里发现了一只铁匣子,内藏有梁时画家所绘的&宝志说戒图&。在这之前,史书上一直认为唐高宗时期的终南山宣祖是我国第一位开设戒坛的高僧,其实,宝志要比宣祖早开戒130多年哩。
&&宝志圆寂后,被厚葬在南京紫京山的独龙阜,墓前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绘的志公肖像、大诗人李白作的诗赞、大书法家颜真卿抄的楷书。这三者合一的墓碑,人称“三绝碑”。
座落在安居区白马镇华藏山下,距白马镇5公里,始建于宋代,明朝扩建,现保存下来的建筑几乎是明朝晚期建筑。寺庙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12平方米。寺庙内曾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高僧—清心大师,法号住朝,外号“癫师爷”(济公和尚原型),此地香火旺盛。每年三月的“香会节”,日均人流量达3万人次以上。济公扫“秦”,济公惩治嘲弄贪官污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美好传说,给人以无穷遐想与回味。(完)
隆昌寺,又称宝华寺,始建于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梁代高僧宝志和尚在此结庵传经,故名宝志公庵。宝志即民间传说中济公和尚的原型。明神宗敕赐大藏经及“护国圣化隆昌寺”的名称,于是改称隆昌寺。清康熙乾隆曾多次驾幸宝华山隆昌寺,足见其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
志公殿& & 志公本姓朱,又称宝志公、宝公、保公、宝志,江苏省句容县东阳镇朱村人,据说他出生在一个鸟巢里。据《金陵新志》:朱村一对夫妇,老来无子,一天清晨朱老汉去汲水,忽闻鸟巢里有婴儿啼哭,他随着哭声找到树上的鸟巢,只见是睡着一个胖胖的小娃娃,手和脚都是鸟爪的样子,老汉将他抱回家精心抚养。  从此,老俩口就收养了这个娃娃,取名宝志。他七岁时出家,到钟山道林寺当和尚。据旧志载:“宝志生于六朝宋,经历齐,卒于梁。”又据《宝志公行实》载:“少出家止京师道林寺师事沙门僧俭和尚,修习禅业,到宋太始初忽如僻异,居止无定,饮食无时,发长数寸,尝跣街巷,执一锡杖,杖头挂剪刀、尺、镜或挂一匹帛。齐建元元年(479年)齐高帝肖道成,稍见异迹,数日不食,亦无饥容……”
  六朝梁代是佛教鼎盛时期,而梁武帝笃信佛,对宝志敬奉有加,呼为“志公”,后人又称“宝志公梁代神僧也”。
  汪启发先生曾在《南京史志》268期撰文《济公的原型》,文章说:“济公即道济和尚,其原型为宝志,又称保志,世称宝公,亦称志公。他不是南宋人,而是南北朝的宋朝人。”《南史·陶宏景传》后附“沙门宝志事”载:“宋泰始中(468年)见之,出入钟山,往来都邑,年已五六十矣。宋、齐之交,稍显灵迹,披徒跣,语默不伦,疯疯颠颠……好为谶记,所谓志公符是也。”其谶记大多见于《南史》《梵刹志》《释氏疑年录》《高僧传一》等各旧志中。如《梁武记》载,天监中宝志云:“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四中复有四,城北火酣酣。”梁武帝命人记下。
  梁武帝萧衍原是齐朝雍州刺史,得到江州刺史陈伯之的支持后,于齐中兴二年(502年)年攻人建康(今南京),于四月丙寅日自立为帝,国号“梁”,定都建康改年号为“天监”,史称肖梁,肖衍在位48年。建立梁朝时,这年肖衍为38岁,83岁时在他“舍身”当和尚的同泰寺发生火灾,火起之口恰为四月十四日,宝志的话得到了应验。据《工僧辨传》载,宝志有谶云:“太岁龙,将无理。肖经霜,草应死。余人散,十八子。”当时人都说肖氏当灭,李氏当兴,所以才有后的李洪雅起兵湘洲,为王僧辨所败的事。
  梁天监十二年(513年)的一天,宝志忽然将寺中的金刚像搬出,自语道:“菩萨当去。”次日无疾而终,卒年97岁。琅邪王筠奉命为宝志撰写碑文,文词甚是丽逸。后人便依此碑文演化出种种奇异之事。近代考据家钱静方先生在《小说丛考》中亦指出:“志公……误其名为道济,且误其时为赵氏南宋,于是(杭州)西禅林,伪造种种灵迹;什么‘禅僧出世’,‘牛角喷火’,‘半身金装’,‘初到灵隐’,‘古井运木’以及‘巧得阴阳泪,大闹秦相府’等等,实则济公即志公之误。”
  特别是后来“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词使电视剧中济公颠狂的形象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使这个诈传达到高潮。对济公其人,人们大多误认为他是南宋人,电视剧中也有济公戏耍秦桧的镜头,其实这真是一大误会!
  宝志和尚留在世上的遗迹,就在中山陵园灵谷景区内,有志公殿、三绝碑、志公塔等。
  志公殿位于无梁殿西侧,建于1934年。该殿是仿古禅堂式的砖瓦木结构,正面三间,殿前有廊,屋面小瓦,墙体青砖,脊顶塑二龙衔脊,方格门窗,古朴典雅,庄严肃静。殿中供奉志公雕塑跏趺坐像,世称志公菩萨。左右塑两尊站立护法小像,像全身鎏金。据旧志云:“说是人又是佛,佛亦不知是哪个,说是佛又是人,人亦不知是何身,如何观音忽在面,面面都是观音现,教人无处不慈悲,四方八面皆善念。不必暝作罗刹鬼,当作大士自在美,此是宝公真宗旨,愿人满月皆秋水,如何为僧古幅巾,寓意士子当爱民,僧今当个士子样,教土亦当体此心,尺是一、剪是二,扇是空中风自至,此皆默传吾道意,人人妄指六朝事。”
  神龛前精制木雕香案,终年香火旺盛。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为迁殿撰联并亲—侣“灵谷开胜境;高僧有志公。”悬挂殿中两侧。殿廊左右两边建有牡丹池,池中种植名贵牡丹,花开时节堆霞叠锦,每年谷雨季节,前来观赏牡丹的游人络不绝。
  志公殿的对面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景点。小桥流水,淙淙不绝,越桥徒步前行即红墙照壁,壁中装置圆门、花窗,壁墙上覆黑色筒瓦。向上几步之遥的小丘建方亭,名曰“静思亭”,左下侧堆置假山,入山洞而登山顶,极具古园林风陪,是一个宁静、幽雅的好去处。
  十年动乱中,这座殿宇及景观均遭破坏。志公菩萨被毁,香案当作厨房的案板,景点荒废,牡丹绝迹,殿宇及走廊倒塌等等,不一而足。后中山陵园管理部门在不改变历史原貌的原则下对被毁建筑进行了修复,于1992年元月正式对外开放。
在线时间5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宝志塔  宝志塔始建于梁天监年间,是为南北朝名僧宝志公所建。原在钟山西南麓独龙阜(现明孝陵),现位于南京东郊灵谷寺无梁殿西侧。
  据《金陵梵刹志》载:“师讳宝志,金陵人,宋文帝元嘉十三年(436年)丙子示迹东阳市古木鹰巢中,民人朱氏妇巳汲水闻儿啼,归报其家,梯树得之,举以为子,就指为姓。七岁去依钟山大沙门法俭为童子,俭名之曰宝志。”《南史&#8226;陶弘景传》后附有沙门宝志事:宋泰始中见之,出入钟山,往来都邑。宋、齐之交,稍显灵迹,好为谶记。其谶记流传后世者,大多散见于《南史》各传中。如《梁武纪》:天监中宝志有诗云:“昔年三十八,今年八十三,四中复有四,城北火酣酣。”武帝命人记下。梁武帝于502年攻人建康,建立梁朝,此时他83岁。83岁时,梁武帝“舍身”当和尚的同泰寺发生火灾,火起之日恰为四月十四日,宝志的话得到了应验。有关他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唐代大诗人李白作有《宝公赞》一首:“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锦檬鸟爪,独行绝侣,刀齐尺梁,扇述陈语,丹青圣容,何住何所。”
  梁武帝对宝志敬奉有加,呼为志公。梁天监十二年(513年)宝志圆寂,武帝将宝志葬于钟山独龙阜。十三年(514年),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出资为宝志建塔于墓地之上,塔顶镶有琉璃珠宝,阳光下五光十色。后又在塔前建寺曰开善寺。唐乾符(875―879年)中改宝公院。宋开宝中改开善道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曰太平兴国寺,庆历三年改十方禅院。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犯淮甸,据说宝志曾显灵相助,使虏酋就殄。宋高宗遂下旨加封宝志“慈应”的称号,又建塔曰“感应”。
  明初为蒋山寺。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了营造孝陵,朱元璋下令把蒋山寺、宝志公塔、宝志公殿及三绝碑等一同迁至今地。现塔前的宝志公殿为1982年复建,殿三楹,内供奉宝志大师雕像。原殿内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颡“宝公菩萨十二歌”碑,现已无存。殿后有宝公塔和三绝碑。原塔毁于清咸丰年间,现存的塔为同治年间曾国荃重修。三绝碑为梁代大画家张僧繇专为开善寺绘制的一幅宝志公像,到了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根据张僧繇画的志公像,又重新绘制,诗人李白作像赞,书法家颜真卿写字,并将其同刻于一块石碑之上,故称“三绝碑”。今日的三绝碑为按旧臧本重刻。
下面这篇文章谈到了文学作品与真实事件之间的关系。
二、本事考证是古代小说研究的正路
& &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张飞是不是曹操的侄女婿的话题,涉及到文学作品的“本事”。什么叫本事?《辞源》的解释是:“原事,实事。”《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借朝聘以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
& & ”左丘明担心由于《春秋》叙事的简略,弟子们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所以根据本事而作《左传》,他的做法,树立了一个很好的传统。&&
& & 本事考证对文学研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撰著缘起云:“自来诂释诗章,可列为二。一为考证本事,一为解释辞句。质言之,前者乃考今典,即当时之事实。后者乃释古典,即旧籍之出处。”对考证本事有很精确的解释。唐孟棨有《本事诗》,分条记述诗人作诗的事实原委,其书以诗系事,自序说:“其间触事兴咏,尤所钟情,不有发挥,孰明厥义?因采为《本事诗》。”其本旨是提供有关诗歌作品的写作背景,以便了解作品含义。如王维为讽谕宁王强占卖饼者妻而作《息夫人》诗,张九龄因受李林甫排挤而作《海燕》诗,倘不说明本事,很难知其用意。
& & 本事考证对于古代小说来说,就更是题中应有之义。二十世纪从钱静芳、蒋瑞藻起,都十分重视小说本事的收集、考证与研究,不过他们着意的是小说素材的原型,以及所谓“虚实”问题。如《济公全传》中的济公,民间误指为南宋的僧人李修缘,钱静芳先生《小说丛考》指出济公实即志公,后世“误其名为道济,且误其时为赵氏南宋,于是(杭州)西湖诸禅林,伪造种种灵迹。”就是很好的例子。又如《红楼梦》的本事,蔡元培先生《石头记索隐》说:“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又有人主张《红楼梦》记的是纳兰成德的事,在红学上成为非常著名的学术公案。其他小说作品如《聊斋》、《儒林外史》也都有本事问题,在这方面的成果也很突出。一些人不了解小说本事,就往往会闹出笑话。如王士禛《雍益集》中有《落凤坡吊庞士元》诗,就引起了非议。王应奎《柳南随笔》说:“落凤坡之称,盖小说家妆点之辞,而后人遂以名其地,所谓俗语不实,流为丹青者,此类是也。而王新城诗中,有吊庞士元之作,竟以‘落凤坡’三字著之于题。”
& & 将小说本事的收集、考证与研究提高到一个新台阶的是孙楷第先生。他在泛览四部群书中,凡遇到通俗小说来历、出处的资料,便—一予以摘抄,积久成帙,又进一步进行排比、疏解、笺释,从中探悉一部小说从肇源、萌生到成型的过程,并由此研究小说的写作、演变、流传及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撰有《小说旁证》七卷约40万字,共收有200篇本事考证文字。他在序言中申明:“征其故实、考其原委,以见文章变化斟酌损益之所在。”孙楷第先生的话,深刻地揭示了本事考证在小说研究中的作用。
& & 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学的创作过程,不是对社会现象的机械反映,而是一个选择、取舍、加工、虚构的过程。古代作家的素材来源有两个,或者是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或者是他所掌握和理解的历史材料,但对于后世读者来说,却都属于历史的范畴。我们今天读到的是古代作家已经定型的小说文本,我们如果只是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被书中的人物所感动,而不了解作家的创作过程,我们对它的理解难免是肤浅的。如果我们进行了本事的考证,我们就能了解作家在创作时掌握了多少原始素材,并在此基础上真正把握作家“文章变化”、“斟酌损益之所在”,我们就能真正进入作家的心灵,并与之进行真正的沟通和交流了。
其原型为南北朝时南朝宋、齐之间的志公和尚,宝志禅师也
宝志禅师事迹中并无喝酒吃肉者
所以,济公和尚之“事迹”,实乃后人杜撰以及以讹传讹也!
-----------------------------------------------------------------------------------
在线时间5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清)《浙江通志》
   《净慈寺志》:道济,字湖隐,天台李茂春子,母王氏,梦吞日光而生。年十八,就灵隐瞎堂远落发,风狂嗜酒肉,寺僧讦之。瞎云: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自是人称济颠。远寂,往依净慈德辉为记室。尝欲重新藏殿,梦感皇太后,临赐帑金。嘉泰四年,火发毁寺。济乃自为募疏,行化严陵,以袈裟笼罩诸山,山木自拔,浮江而出。报寺众云,山木在香积井中。六丈夫勾之而出,监寺者欲酬之钱,辞云:我六甲神,岂受汝钱乎!遂御风去。濒湖居民,螺已断尾矣,济乞放水中,活而无尾。嘉定二年逝,葬虎跑塔中。
   《浙江通志》,修于清雍正年间,280卷。
宋道济和尚复向碣 (1)
   (清)梁同书
   和尚名道济,宋绍兴三年,降生于台州李氏。出家,初参瞎堂远公,不为禅律所缚,遂以颠传。往来于灵鹫、慧日(2)两峰间者,且六十年。圆寂于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南山定慧禅寺,和尚茶毗(3)所也。即藏骨于其西,为阅堵坡(4)。
   岁月既久,草交石泐。(5)大清乾隆元年,善男子邱文晋、善女人王氏,钦师之行谊(6),重加修治,误改塔扉(7)旧向,识者惜焉。越二十余年,南屏住持明中(8),插草倡缘,得京师潭柘院主琮璋,为之募资。复定庚山甲向。遵古兆(9)也。嘱佛弟子梁同书书年月于碣。
   同书惟:(10)常住不坏,是谓法身(11);五通十力,是谓报身;石塔无缝,藏此色身;后事因缘,无非化身;常寂光中,无相无身;游戏三昧,现自在身。颠师颠师,圆满十身(12)。自今以后。尽未来际,又添却一重公案(13)矣!
   乾隆二十六年十月十八日立
   (作者简介)
   梁同书(),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钱塘(今杭州)人,官至翰林院侍讲。
   (注释)
   (1)碣,与碑相似,这里指墓碣文。 (2)灵鹫、慧日两峰,指灵隐寺、净慈寺;下文定慧禅寺,即虎跑寺。 (3)茶毗,指僧人死后火化。 (4)阁堵坡,又称“浮图”,僧人逝后所建之塔。(5)泐,石头裂开。 (6)行谊,品行、道义。 (7)扉,门。(8)明中(),字大恒,号焚虚,浙江桐乡人。 自幼出家。先后住持西湖圣因寺、净慈寺。帝赐紫衣。能诗画,有《焚虚诗钞》及语录等。 (9)兆,墓地四围的界域。 (10)惟,思考。 (11)法身,佛教以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为成佛所证之果。《朱子语类》卷125:“法身者,释迦之本性也;报身者,释迦之德业也;肉身者,释迦之真身而实有之人也。”化身乃指佛、菩萨为化度众生,在世上现身说法时变化的种种形象。 (12)十身,指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是说佛具有十身,名相差别不同。 (13)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禅宗借指用教理解决前辈祖师留下的疑难问题。
   (大清一统志)
   道济,居净慈寺。火发寺毁,济行化严陵,以袈裟笼罩诸山,山木尽拔,浮江而出,报寺众曰:“木在香积井中。”六丈夫勾之而出,盖六甲神也。
   《大清一统志》,清代官修地理总志,始修于康熙十五年 (1686),至道光时成书。
   《佛光大辞典》
   道济(),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临海(浙江)人,俗姓李。名心远,字湖隐,号方圆叟。年十八,落发于灵隐寺,性狂颠,嗜酒肉,人号济颠。先后参访国清寺之法空一本、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后投虎丘山瞎堂慧远门下,嗣其法,又依净慈寺,寺毁,行化严陵。濒湖居民食螺断尾,师每乞放水中,螺多活而无尾。嘉定二年,坐逝,世寿六十,葬于虎跑塔中。
   台湾《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释慈怡主修,释星云协修,台湾佛光出版社,1988年。
   (当代)释明复
   道济,宋比丘。字湖隐,号方圆叟。临海李氏子,遵勖都尉裔也。美姿容,性聪慧,弱冠从灵隐佛海远禅师出家,得其秘传,澈悟本来,嗣为南岳十六世。性耽林泉,行脚迨半天下,博通广识,题墨尤为隽永,人乐传之。然疏而狂,介而洁,平居破挥袒裎,喜啖酒肉。醉辄共儿童喜嬉于沟壑间,世故以“济颠”称之。遂以是为灵隐所摈,入南屏净慈寺为记室。每一疏出,都下哄传。以嘉定二年(1209)寂,寿六十。荼毗得舍利甚多,国人争归供养。其徒掬余者塔于虎跑。北(石间)居简为之撰《舍利记》。今俗称“济公活佛”。
   扎自《中国佛学人名辞典》,台湾释明复编撰,方舟出版社,1974年出版。《佛史别传》之文同此。
   (当代)《天台县志》
   道济(),人称济公、济颠,原名李心远,县城北石墙头人。18岁赴临安(今杭州),于灵隐寺出家,受度于瞎僧堂远,时人称湖隐、方圆叟。性狂疏不守戒律,嗜酒肉,举止如痴。常嘲弄为富不仁者,对于老病僧人与穷苦百姓,则尽力相助。后移居净慈寺。净慈寺一度毁于火,他遂赴严陵募化,重建寺宇。
   道济精于文墨,生平足迹半天下,题咏颇多,诗作耐人寻味。《净慈寺志》、《台山梵响》均收有他的诗作。南宋嘉定二年 (1209)五月十六日病卒。葬西湖虎跑寺济祖塔院。寺僧居简作《湖隐方圆叟舍利塔铭》祭之。
   民国16年(1927),县人在赤城山栖霞洞立像奉祀。在石墙头建济公院,后毁。1986年,重建济公亭。次年,又于瑞霞洞建济公院。道济的事迹始见于宋,明代已有人专记他生平异事;至清代中叶,编成 240回本的《济公传》,成为神化人物。
   1995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第702页。
   (当代)《台州地区志》
   道济(),原名李心远,人称济公、济颠,南宋初期天台城北石墙头人。18岁出家临安(今杭州)灵隐寺,自号湖隐、方圆叟。性独疏,不守戒律,嗜酒肉,落拓不羁,举止如痴,常嘲弄为富不仁者,对病老僧人与穷苦百姓则尽力相助。精于文墨,题咏颇多,《净慈寺志》、《台山梵响》均收有其诗作。后被神化。今天台县赤城山筑有济公院。
   199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201页。
道济传 (1)
   (当代)释巨赞
   道济(1),南宋僧人。又名湖隐、方圆叟。俗姓李。天台(今属浙江)人。他的神异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通称济颠僧或济公。他从灵隐寺住持佛海瞎堂禅师出家。传说他言行类似疯狂,嗜酒肉。据北(石间)禅师《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所载,他是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的远孙,狂而疏,介而洁,游踪半天下,所至题墨,文词隽永。但他生活落拓,寝食无定,寒暑无完衣,所受布施供养,不久即付酒家。对于老病僧人,他尽力备办药物相助。无故不入富贵人家。后常居杭州净慈寺。《清一统志》载净慈寺曾一度失毁于火,他到严陵山(今浙江桐庐)一带募化,使净慈寺得以恢复旧观。临终前作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有《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记载其神异事迹。
   (作者简介)
   巨赞(),原名传戒,字定慧,俗姓潘,江苏江阴人。出家于灵隐寺,任中国佛协副会长,圆寂后塔于国清寺祥云峰麓。著有《新佛学概论》、《灵隐小志》等。
   (注释)
   (1)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重修天台山济公院碑记
   天台山济公院自—九八七年开始重建,群策群力,艰苦创业,三易寒暑,终抵於成。院宇峙立于天台山南大门赤城山上,台阁参差掩映于霞光山色之中,为名山增添胜迹,诚盛事也。济公俗姓李,名修缘,法名道济,本邑北郊赤城山麓永宁村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少时攻读于赤城山,弱冠出家于杭州灵隐寺,潜心悟道,敝衣破履,游戏人间,扶危济困,扬善罚恶,其侠义事迹,菩萨心肠,流传民间,备受赞颂。
   嘉定二年,济公圆寂后,有上清官道士陆大伦,道号玄机者,曾于赤城山立济公祠,因时代变迁,遗迹无存。民国十六年邑人裘了真辟瑞霞洞于山腰,奉济公塑像,即今之济公古洞,日久殿宇坍坏,仅留洞址,乡人自发垒石于洞口,重塑佛像,其后亦残破不堪,而瞻仰礼拜者甚众。
   改革开放以来,民殷物阜,邑中父老亟盼于古洞旧址重修禅院,天台县人民政府为满足旅游需要,决予重建,命名为天台山济公院,由旅游局会同县老年人协会负责兴修。一九八七年集资委员会正式成立,各方人士慷慨解囊,共集资叁拾余万元,其中县府资助捌万元,于同年八月间破土动工,至一九九零年竣工,主事者苦口经营,省工节材,助工者义务劳动,若将其值估算在内,实际造价当逾陆拾余万元。建筑面积九百多平方米,中有济公殿、袈裟台、醉僧亭、八盖阁、只履门、松月轩、前碑廊以及展廊、鲸池、茶亭诸景,玲珑别致,初具规模。
   天台山济公院之兴建,仰赖于县府之深切关怀,各有关部门之大力支持,建筑工人及义务助工者为之辛勤劳动,南京工学院教授齐康、副教授陈宗钦为之精心设计,文学、书画、宣传各界人士为之热情协助。参事者披星月,冒风雨,攀山越岭,串村劝募,卧石栖棚,亲驻工地,不受报酬,其功均不可没。
   济公院建成后,慕名前来观光朝拜者,络绎不绝,对于发展旅游事业,宏扬民族文化,裨益良多。思草创之艰难,寄厚望于来者,爰立此碑,以志不忘。
   公元一九九零年十二月吉旦
   天台县重建赤城山济公院集资委员会立
   李东方、王士文谨撰 齐诗教敬书
----资料来源:许尚枢《天台山济公活佛》
济公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人物!
《济公传》类似《西游记》本来就是民间文学作品!
关于济公的诸多传说(济公传),尤其是装成疯颠,喝酒吃肉,一身破破烂烂、不修边幅,包含其神通证量等,其一生事迹,大都是民间及一贯道所杜撰出来的故事,真真假假渗于其中;
在线时间5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济公的人物形象,是将多个历史人物的事情组合到济公的身上,如将济颠禅师、志公和尚等,有关济颠禅师的文献极少,只知是宋代天台人,法号道济,俗家姓李氏,于灵隐寺剃度,是灵隐远禅师法嗣九人之一,据说此人嗜酒肉(此不可考),人称济颠。在专门弘扬济公文化的网站,还为济公的故乡到底在南京还是天台吵得不可开交!
济公喝酒吃肉,本来就是不信佛的儒家人士拿来诽谤一些学佛的人却喝酒吃肉,本来就是丑话佛教的!
如今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尤其是密宗的那些将喝酒吃肉当成修行的人,经常拿来说事!
须知弥勒菩萨从发心以来就不吃肉!
据民间传说的济公,吃了鸡肉以后,被别人质问时候,能从嘴里吐出活鸡来!
这个把戏连民间的魔术师也能做到啊!
再者,有人说,济公已经到了无分别的境界了,所以在他眼中,肉不是肉,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啊!
如果他真的无分别,他为什么不吃屎呢?能吃屎像吃肉一样,才算本事!
再再者,济公吃了鸡肉以后,能从嘴里吐出活鸡来,那他为什么不吃死人呢?吃死人以后,再将活人吐出来,不是功德无量,胜造七级浮屠吗?
凡此种种末法时期的怪现象,都不要当真,老实的听从世尊在经典里面的教导,对于这些不合佛理的怪现象,都要想一想世尊本生己里面,世尊是如何修行成佛的,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信不传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要知道传播这些违背佛理的荒唐的东西,因果很大!
在线时间5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再转------------
后学此前也思考,如果历史上真的有济公其人,他这样放浪形骸,公然地违背佛佗在经典里面的告诫,他这样喝酒吃肉,能度化什么样的众生呢?他喝酒吃肉除了让众生误会佛教以外,遭到真正佛弟子的怀疑、乃至指责以外,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呢?除了被喝酒吃肉的人拿来作为挡箭牌以外,还能有什么好处?
济公如果真是智者,必不会如此作为也!如慧能大师躲在猎人堆里面,也只是吃肉边菜而已!因此,济公的所作所为,必然是后人添油加醋的附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众生猎奇心理,达到哗众取宠之目的。创作济公人物形象的庸俗文人,为了此一卑劣目的,竟然犯下如此大的恶业,实是无明所系,可悲可悲啊!
从论坛上接触的网友来看,并没有谁因为济公喝酒吃肉而大彻大悟,相反却为自己喝酒吃肉,却被密宗的上师喝酒吃肉拿来当作挡箭牌以外,假令真有济公其人其事,如此喝酒吃肉,显示神通,即便是当初因此度化了几个人,但是危害却流传到现在将来,此所谓利于一时,害于百世者也!智者所不为也!
论坛上护密者需要知道,没有根据的话,结论,如果后学没有充分的根据,打死后学也是不敢乱说的,因为诽谤佛教正法,诽谤善知识是地狱重罪,这一点后学时刻记在心里。没有把握的话、事、观点,后学绝不敢乱说的!不像密宗的弟子、上师,什么大妄语都敢说,只要他们认为对他们有利的,不管是不是事实,甚至是子虚乌有的事情,都感拿出来做挡箭牌,一点也不怕诽谤佛教正法,诽谤善知识
在线时间241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末学说的济公是指道济禅师。在宣化上人的开示里,提到过这些问题。
不论如何,圣人能做的事,凡夫不能妄加揣测和学习。而圣人要大显神通时,必须佯疯卖傻掩盖身份。
在线时间811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死也要抱住地藏菩萨的腿
谢谢高难度飞过师兄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