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里空间之随遇而安安 在内心世界中恬静悠然 什么意思

晚安心语: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在别人的世界里随遇而安
我的图书馆
晚安心语: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在别人的世界里随遇而安
过去有人曾对我说,“一个人爱上小溪,是因为没有见过大海。” 而如今我终于可以说,“我已见过银河,但我仍只爱你这一颗星。”——七堇年
幸福其实往往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简单很多,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把所有复杂的不幸都给探索经历一遍,不把所有该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给爬一遍,我们就没法相信其实山脚下的那块巴掌大的树荫下就有幸福。——刘瑜《送你一颗子弹》
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脸更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这比什么都重要。——冯唐《致女儿书》
最终我们都将学会,与他人交往,最重要的不是甜言蜜语,不是容貌金钱,而是你和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是否一致。在成人的世界里,只有相同价值观的人相处起来才会更为舒服和长久。——扶南
如果我能少喜欢你一点,你会发现我是个特别好的人。有时候,爱会让人面目可憎。 ——八月长安
夜晚,你抬头望着星星,我的那颗太小了,我无法给你指出我的那颗星星是在哪里。这样倒更好。你可以认为我的那颗星星就在这些星星之中。那么,所有的星星,你都会喜欢看的……这些星星都将成为你的朋友。——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在别人的世界里随遇而安。——琢磨先生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点击再看10条
凤凰争鸣 微信公众号:blogifeng
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凤凰号-凤凰争鸣官方微博街头写生的老人    
◆ 张 筱    四月十八日晨,天阴郁着。马家坡大路边上,一位老人正在写生。  
七点四十分到八点二十分,我在老人身后静静地观赏了三十分钟。  
看不出老人的身份:是一位画师,还是一个发烧友?    
简易的三脚画架,支撑在道牙上。黑框的画板中央,是一块小小的画纸。与老人邂逅时,老人正在涂抹过底色的画板上,晕染天地轮廓……  
顺着老人的目光,我看到了纵横东西的柏油路、一排椿树夹杂着柳树的行道树,树后面绿色的栏栅、铁道,铁道后面的楼群、山坡上的民居,民居高处绿黛绵延的兰山山脉、高高的信号转播塔,铁塔上空似铅如灰、又散发着晨光的广袤天穹。以这个视角透视,的确可以看到三维空间的多个层次与丰富色彩。  
白、黄、赫、黛、青、绿、灰、蓝……色彩、色彩,除了色彩还是色彩。其实画面上纷呈的色彩,远比我的描述还要丰满、多彩多姿。  
这繁复的色彩,是老人在调色板上轻描淡写般混合、调成。那娴熟的样子,让我感受到他的专业。点、涂、抹、捺、揉、画。他那专注的样子,让我为之些许感动!  
几次想走,都没有动身;几次欲言,但又怕亵渎这刻的神圣——因为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内心是那么地平静。是老人胸中自有珠玑,还是他正在圆一个生命多姿多彩的梦?  
目光随老人笔动,心随画面色彩变化而动。一时间,我感到灵魂从未有过的恬静。变得平静。    
几枚黄色的纸钱,在空中摇摇摆摆地飘了过来,跌落在老人的视野中。我发现老人手中的画笔滞了一下——也许,触景生情,我们同时都联想到了一个字:死。那黄色的纸钱,分明就是告诉我们,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又去另一个世界了。  
色彩,色彩,还是色彩……老人手中的笔没有停下来。可是我却不得不走了。  
没有时间看老人画完画,只好轻悄悄地走开。    
走在路上,面前还是浮现着老人画画时的情形。白、黄、赫、黛、青、绿、灰、蓝……那些色彩、也许正是老人一生的写照吧;道路、树木、城市、山野、天穹,用色彩的堆积与晕染出的这丰富的层次,也许正是老人对生命洞察之后的显影吧。  
我不知道老人完成后的画,是什么样子。可我相信,这将是老人独一无二的一幅画。  
如果生命或一个人,也是一幅,那绝对也是一幅独一无二的画卷。  
忽然想对自已说:用生命尽心涂抹好人生这幅画卷吧!这样才会终而无憾。      
金城•西关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小巷早晨的情思    ■ 张 筱    
那个早上,一场雨刚滑过梦的眼眸,就偃息旗鼓了。  
阳光,柳树,水泥地上一汪一汪的雨水,它们组合成一道迷人的风景。  
旁边的小学校,广播中的童声:嘹亮的领唱、稚嫩的合唱,还有滴滴答答的号音……让我突然怀旧。想起红领巾和五月的阳光;想起白衬衫和我的作文课……依稀仿佛,我又回到了学堂。  
亲爱的师长,还有亲爱的同学,我们天各一方。你们,现在生活得幸福吗?  
幸福的含义,远没有我们课本上的那样幸福啊!  
人生充满了偶然,就象这个雨后的早上。就象我此刻怀旧的心情,一切都是那样让人猝不及防。  
一位老人,提着麻花、豆浆。  
一位丽人,牵着孩子的小手。看样子要去前面的幼稚园。那小女孩一路嘣嘣跳跳,一副无忧无虑模样。  
这司空见惯的街景,在这个早上看上去竟分外安详。  
还有许多男男女女同我一样,踩着积水,穿过小巷,各奔各的方向:写字楼、卖场,或者要去乘上某一班公交车……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身影总是那样地匆忙。  
日子,多么不同,又是多么相象。  
城市的风景,在路上,在街上。而每个人心灵的镜框,却千态百姿。  
我们影响着世界,生活影响着我们。  
我和你。  
你和他。  
他和我。  
谁说谁和谁没有关系?谁又怎能逃脱与谁的干系。  
熟悉的或陌生的人们,虽象风和雨一样若即若离,又象光与影一样不能分开。  
这不是宿命,这是因为我们在同一个天空下,自由呼吸!  
顺着鸽子的翅膀:我们看到了天空,看到了太阳。  
顺着那条大河:我们触摸到大地的心跳。  
顺着季节的目光:我们领略着尘世的幻变与时光的流逝。  
顺着内心的那根长藤:我们的生命须触,节节向着梦想缘攀生长。        
伏龙坪•九米斋      
  宁静的内心
  用色彩描摹众生的人被描摹:)
  喜欢,提
  作者:长沙艾敏 回复日期: 14:03:54 
    宁静的内心       作者:眉山周闻道 回复日期: 14:24:34 
    用色彩描摹众生的人被描摹:)       作者:陈没落 回复日期: 01:43:49 
    提了       作者:朱子青 回复日期: 09:13:36 
    喜欢,提      张筱谢各位朋友提读,问好!
  怀念那片金黄之色    ■ 张 筱    
雨线悠闲地撒落下来,湿润着长长的柏油马路,透过车窗玻璃,看到的俨然是一条蜿蜒的苍龙。随着车子的疾驰,我有了一种腾龙的感觉。稍转动一下眼球,突然发现与公路平行的黄河,左曲右弯着,俨然是另一条腾龙。刹那间,我的思绪被面前这一青一黄两条“长龙”抻得有些悠远了,思绪也变得飘飘渺渺……就这样想起了龙的传说,想起了龙源碑廊中对龙数千年演变过程的诠释。或许,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暗喻吧。亦许,生命本身就潜伏着种种奇迹。  
在思绪信马由缰中,拍了几张照片。就在我想靠着背椅眯一会时,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却迅猛地撞入我的视野。这是开放在河滩上的一大片油菜花,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在这个春天,我还没有机会见过这样一大片油菜花。惊喜中摇下车窗,想看得再仔细一点时,脑海中却出现了故乡那成片成片的油菜花。也许,是油菜花在我所有对春天的记忆里,是最舒放、饱满、丰泽、灿烂的画卷吧。  
许多年没有在春天回过老家了,每年都只是在电话中感受着故乡的春天。隔段时日与父母通电话时,我都会听到诸如此类的消息:樱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玉米也种上了;油菜花开了,麦苗也起身了……就这样,通过父母传递的信息,我总是一年又一年在心中感受着故乡的春天,想象着原野上那生机勃勃的景象:金黄的油菜花与青绿的麦田相缀、相联的织锦般的田原风情!  
多年来忙于生计,在城市的街衢奔走,偶尔也会到近郊踏青,但见到的都是果园中各种争妍斗艳的花朵,独独却很少油菜花。没有想到的是,能在这暮春时节,在这黄河边上看到一大片盛开的油菜花。面前的油菜花,确让我想到了许多:在油菜花地里捉迷藏的快乐童年;满怀期望与梦想的金色年华;对乡土迷恋的渴望……  
雨还是那样不紧不慢地滴落着,似乎与这场比赛无关,就同我与这样比赛的关系一样,虽置身在这个场景中,但却与这场比赛的结果毫无瓜葛。只是这场雨与我一样,很偶然地出现在这个情境之中。在整个这一事件中,只有那些赛车和选手,才是凸显本质的主角。  
眼眸里的金黄消失了,恍惚做了一场梦一样。我不由怀疑是不是因为对故乡春天的强烈思念出现的幻影?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做了一个决定,明年油菜花开时,我一定要去故乡走一走,看一看。       伏龙坪•九米斋  
  石径上的尘埃    ■ 张 筱    在这条联结繁华、静寂,也连接着城与乡的石径上,不经意间我就走了七八个年头:踩过石径上的积雪,也粘过石阶上的烂泥,但更多的却是一次又一次一趟又一趟拂动着台阶上的尘埃。  这条小径,就搁在龙首山西山余脉的山脊。高处那端是名叫伏龙坪的城市边缘地带,低处的落脚点跨过一条铁道(向西通往河西走廊,也通往青海、西藏)就进入喧哗的闹市。小径许久就有了,有了多久,我没有考证过。想来它与伏龙坪的历史应该相当吧。最起码我想有百多年了吧。  小径是一条上山的捷径,也是便道,故不在城市建设之列。所以这条小径就处在自生自灭状态。好在“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这条小径便存在了下来。在这条小径旁,还有三五户人家,所以它就更有存在的必要性,也更合情合理了。  早先,这条小径的台阶是依山势剖成的,遇到下雨便是两脚泥泞。好在这儿的白土不象黄土那么有粘性,当雨住时,在小径上行走也是两脚不沾泥的。记得在我住在山上,刚走开这条小径那年,有人从山下搬来一些废弃的水泥预制块,在陡坡、转角处铺陈出一溜台阶;旁边的住户,也把门前的一段打成了混凝土。这样,这条山径就成了隔一段是山径、又一段是土径的样子。又过了不知多少日或几年,有位好心的老人雇人又从山下搬来一些废弃的水泥预制块,沿路在那些没有铺陈的地方,开挖、垒出了新的台阶,这样一条完整的石径就形成了。打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雨,沿着这条石径上下山时都感到方便许多、舒服许多。  春天的石径,落着一层厚厚的尘埃,这是冬天的杰作。这时在石径上走过时,便会落下一些脚印。起得早时,我的脚印会无比清晰地留下来,起得晚些,我的脚印就叠在了别人留下的脚印上。无论怎样,在一场风或夜露侵袭后,早晨是看不到先一天脚印的。所以说,每一天每一行每一个人的脚印都是新鲜的,虽然还在重复着昨天的脚印,但这种重复是我们眼睛所看不见的,但我们的内心却非常清楚这一点。就同日子重复着日子一样,每天既是那样相似,其实又都许多不同。那时我想,这石径上的尘埃,每日都是相同的吗?今天的尘埃是昨天的尘埃,还是百多年前落下的尘埃呢?!尘埃是流动的,尘埃是不灭的。可我无法肯定今天的尘埃就是昨天的尘埃。  石径两旁开始绿了,先是芨芨草慢慢钻出了地皮,接着满坡半人高的野枸杞丛枝头发出了新芽,再后来星星草开出了白花、马兰绽放着一朵朵妖冶的紫色花朵……山更绿色时野枸杞也开出了细屑的紫色花朵。初夏时节,枸杞果就挂满了枝头,那星星点点的红韵,让人想到了许多与果实相关的事物,想到了那首“盛夏的果实”。到了秋天,还有一圃拢一圃拢球状的石葱开出了艳丽的紫花、白花,仿佛在天地间独舞。当冬天落过一场雪后,让人毫不怀疑,这石径就是在天地间铺开的琴键,走在台阶上,心咚咚跳着如同在弹奏着一曲曲天簌。  刚落了一场雨,湿漉漉的石径上没有了尘埃。但我知道,要不了多久,石径上又会落满尘埃——其实,连这石径上的尘埃,也可能都是新的。这种新,只是事物流动出某种喻意。  在这条落满尘埃的石径上,我还会走下去。但我不知道,我会走多久。又起风了,迎面扑来的尘埃迷茫了我的眼……    
金城•西关      
  那个早上,一场雨刚滑过梦的眼眸,就偃息旗鼓了。  学习!!!
  本店刚开张,刚上传了一些新款,有空的朋友可以进来逛逛,帮忙支持一下!  
  谢了,早上问候!    作者:不觉寒 回复日期: 19:29:58 
    那个早上,一场雨刚滑过梦的眼眸,就偃息旗鼓了。    学习!!!        
  爱的指向或指征    □ 张 筱    “你太诚实了!”这是孟买警官审讯完杰玛•马利克之后,由衷说出的一句话。这让我突然想起另外一句话:“你太老实了!”虽然这两句话来自不同的出处:一句是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句就出自我身边朋友之口;一句是与我们言语不通的外籍人,一句就是我们生存的一个语境。这两句话从字面上解,也许简单,但因了那种痛惜、惋惜、无奈、不解、疑惑的语气中,可以听得出这样的人,是多么地“不合时宜”!  百万富翁,永远是穷人神话与梦想。影片以杰玛•马利克在警察局的供述(严格地说是自述),生动地揭示了他如何能破解每一道题答案之答案:因为流浪、因为生存、因为心中所爱。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爱,也正是因为爱,他才报名参加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目的就想让她看见他。正因如此,他创造了这个节目开办以来的奇迹,不简直就是神话(呵,差点忘了这个故事本身就是神话),从数百卢比直到一千万、最后羸得两千万卢比。最后有情人终于冲破暴力与凶杀、阴谋与陷阱等种种阻力,走到了一起……爱的力量,依此来看不但神奇,而且堪称伟大了。这,正是爱的一种指向吧。  近来看连续剧《血色迷雾》,从剧情的发展和故事的伏笔,不难让人猜想会如何发展,但结局却多少有点出乎人的意料。先是警察、侦探与一个小女子的三角恋,都是因为爱,才在最危难的关头舍命保护对方,这够惊险、够感人、够刺激吧?没想到最后为了一张已为之死了无数人的黄金矿“地质图”,一对情侣却闹翻了脸,甚至以不交出“地质图”开枪打死对方相威胁利诱……可叹呀。在这里,爱是真诚的,但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这,也算是爱的另一种指向吧?  在这部电视剧中,爱情只是佐料,包括剪出一千对鸳鸯的三姨太、还有她思恋不尽、爱不定的刑家大公子。情与欲,爱与恨,有时真的有很难分清。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吧。自然,主线是在弘扬爱国情、民族情、英雄情,也算得上一部上座的好剧吧。  提起电影,又想到了那部《色•戒》,就是这部有争议的片子,却把人性的真演绎得十分真实。“现实生活中人性和爱情是矛盾的”,的确。关于爱、性,或者这又是另一种别解吧。  胡诌了一气,又想起关于一位艺术家和其爱女因伦理方面惹出的事与非。首先从艺术家的出发点来看(看了一个关于他和女儿的访谈节目),他的动机是纯粹的,就是为了艺术,就需要有一种献身精神,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再就是他对于艺术大胆的创新(或者嫁接),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气质与良心。至于伦理,他本身就是一种人性的桎梏,从父女各自的讲述中,我以为还扯不到有悖伦理之嫌。花了五年心血创作的油画《山鬼》系列,其艺术品位如何?权威博士似乎并不看好(我不懂此类艺术、不敢妄言之),只有等待时间验证了。  如果说这一事件有炒作嫌疑,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不是流行炒作吗?为什么有人能炒,还在使劲炒?说白了就是有“话语权”,有“利益平台”。况且,这场炒作(任何炒作),媒体都是始作蛹者,而并不是这位艺术家的初衷。  对艺术的爱,对女儿的爱(在老艺术家眼里,女儿就是天仙女),那是一种献身艺术的大爱,是一种超越伦理、超越父爱的大爱!我当为之击节!     金城•西关      
  城边上的几棵旱柳     
■ 张 筱    读者大道旁,有几棵合抱粗的旱柳。但它到底是五棵,还是六棵,我不能确切地说出来。每次从这儿走过时,我都会从这几棵柳树上读出生命不同的一些暗示。  有年中秋,小马来金城办事。事后给我打了电话,便去西北宾馆见他。因为都已吃过午饭,贝面后就请他去酒吧喝酒。那晚从酒吧出来,忽然看到月亮很圆,这在城市的确很难得,于是小马提议去赏月。高楼林立的城市,夜渐深,这个时候,到那儿去赏月呢?去兰山是最理想的,我还曾期许在中秋月圆之夜邀几位朋友在蝴蝶亭赏月呢,可惜那晚不是最佳时机。这样,我就想到了去黄河边,那儿视野很开阔,是赏月的好去处。那晚趁着酒兴,从天水路拐向读者大道,边散步边往河边走,路途就遇见了这几棵合抱粗的旱柳。记得小马当时很感慨地问,这样大(老)的树,在这个城市不多见吧。我说是呀,也许在数十年前,他们还有许多同年的兄弟姐妹,但现在就我所知,象这样年长的旱柳,真是不多见了。小马突然说:与他们同年的兄弟姐妹比,他们够幸运的了!他的话,也触动了我。是呀,想想我自已,人到中年后,走着走着朋友就会少了,同年也会慢慢地少了。边走边望着月下的这几棵婆娑起舞的旱柳,边发着感慨,一时竟忘了我们是在都市穿行。当然后来我们还是去了河边,踏着月光,让影子尾随在我们身后;而黄河水流,听起来却不急不躁,节奏和缓如我的心律——这是大地的心跳吗?  按照旱柳现在的古稀之像和它的生长习性,这几棵旱柳树龄当在百年以上了吧,可谓是饱经沧桑。其中有一棵树半边已枯死,枯死的地方已形成巨大的空洞,空的地方,被人为地填充上别的物质,这样树洞就不会积雨、不会继续腐烂下去,也就是说人为地对还在抽枝吐叶的另外半边形成了一种保护。记得还有一棵已经倾斜,斜垂的半边被几根钢铁的架子支撑着,如同行步维艰,拄着一根拐杖的老人。其它几棵,却显得很精神,巨大的树冠上,仿佛垂下千条万条绿色的丝绦,但掩映着的树干与树身,却还是给人一种时光悠悠、世事苍凉的感觉。  还有一回,那是一个初冬的晚上,与另一位朋友沿着这条著名的读者大道由东向西散步时,朋友也注意到了这几棵旱柳。当时我们争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这几棵旱柳“优秀”吗?争论自然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答案。但我还是持否定意见。这几棵旱柳能存在着,与这座城市的变化、变迁有着直接关系。如果这儿是地处城市中心,可能它们早就不存在了;因为它们身处边缘地带,所以才得以在城市发展、变迁中存留了下来。这与它们是否“优秀”无多大关系。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对树木、对自然的破坏,是那样残烈,它们能在这人为的“洗劫”中幸免于难,只能说它们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现在人们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深层次了解、理解,所以它们都得到了妥善的管理与保护。  已记不大清多少次从这里走过了,但就在前几天,一个暮春的晚上,又一次与朋友们经过这里时我突发奇想,这几棵旱柳,不就是这座城市活着的历史吗?虽然它们不能言说什么,但它们总会让路过此地的人想到些什么吧。     金城•西关  
  活着,活着……    ■ 张 筱    每个人都有两种行走的方式:一种是肉体的旅行,一种是灵魂的漂泊。活着,我们便都在路上,这是谁也无法逃避、无法拒绝的。  喜欢月光的白。它总是给人幻像、幻想;给人心灵轻轻蒙上一层轻柔、缠绵、浪漫的晚纱;给灵魂插上翅膀在一个无限的空间飞翔……在月光下散步或者在月光下徘徊时,我的心总能安静下来,感受一种安恬、平和的心境。如果说月亮是属于心灵的,那么太阳才是属于生活的。  与朋友通话时,无意触及到了一个话题。我对此打了一个笨拙的比喻:我的心态现在放平和了,在三十度以下。朋友笑着说,那他的当在三十度到四十五度之间。先不说这个比喻如何拙劣,但朋友能够会意,也能引发朋友的共鸣,那么这样的对话方式便是有效的。所以在与人打交道时,我们都会按自已或对方的习惯设定一种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对方明白述说的意义何在。这是口头语言的魅力。  自然,还有一些形体的语言,还有种种暗示,这都是在彼此熟悉的人之间才能达到“会话”效果的。如果说这种方式多少有些私密性质的话(我把它称作心灵话语),那么还有另外一种“公共话语”,被我们大量引用、阐述。比如约定成俗的一些话语,还有一些“公众”话语,被我们反反复复、喋喋不休地谈话着。这便是生活的语言。这些话语更多的是废话、假话、大话、空话。  那么,书面语言如何呢?其实大抵也和口头语言一样,可分为“心灵话语”,与“公共话语”。一种服务于心灵,一种服务于生活(生存也许更准确些吧)。在“心灵话语”中也有着某些“公共话语”的属性;但在“公共话语”中,却没有一点“心灵话语”的影子。所以这个世界,便也有了两种属性——真假由此分界。我们面前的世界布满了种种假象,这种假想左右了我们的行为;而每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虽只有自已可触摸,但这却是活着的惟一证据。  现实中,没有几个人会袒露自已的真实(不是包装过的真实),因为这种真实,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我们往往说“要做事,就首先要学会做人。”我不禁要问“会做人”是一个什么标准呢?它是普世的行为标准,还是道德标准?也许是二者兼之吧。但问题是,它无法量化,也就难以定义。譬如甲在乙眼里是“会做人”,乙在丙眼里也是“会做人”,甲在丙眼里是“不会做人”……由此就有分岐,有争议。  还有一个我们喜欢说的词:良心,或者良知。良心或者良知,是对人性善美的认知。这是一个人精神的向度,自然,它取决于一个人的信仰、信念,也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标准或价值念。  人,任何一个人,都是缈小的。而一个人的“强大”,则是这个世界的强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也是功利的世界。能站在世界这个功利平台上,登高而呼的人,不谓不强大。这是人类生存的另一种法则。  生命是轻脆的、短暂的,如同光阴一样易逝易灭的。活着,便要行走。偌若世界真要毁灭,那也是从人性的毁灭开始。  活着,行走着,困惑着、思考着……  活着,行走着,痛苦着、也欢乐着。  平和,是这个世界多么需要的一种心态!因此,我常常在急躁时劝自已:把心态放平和一点,再放平和一点。那个时候,感觉活着真好!  今夜窗外月色正好,我也该上路了——    
金城•西关    
  被风吹干的忧伤    ■ 张 筱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心头爬满了忧伤。耐着性子干了一上午工作,下午却怎样也集中不了精力,只好搁下手头的事,郁郁寡欢地呆在电脑前,一时不知干些什么好。就这样起身倒掉杯子中的残渣败茶,重新放上一撮陇南毛尖,新泡上一杯茶来打发时光……  突然地就想起了昨夜看过的那部专题片中,介绍陇南重灾区灾后重建的见闻,往事再次如重锤一样,击疼了我内心深处被时光掩埋了的痛。在这个5•12大灾难周年纪念祭奠的日子里,本欲以沉默的方式,来完成灵魂的祭奠仪式。所以没有写纪念性的文字,没有更新博客,没有写日记,也没有剃须修面……只想以一种宁静、朴素、具有原始意味的方式来纪念,平静地度过这几日:重新体察生命、体味生死、体验生存与生活赏赐的悲悲喜喜。可是,当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我就无法关闭心灵中的影息了。  大地震苦难的阴霾刚刚散去,让人伤悲的消息却不期而至。全球蔓延的“猪流感”患者,首例就在灾区的某城市确诊。尽管疫情在人们的监控与掌控之中,我也相信最终人类会战胜疫情,可为之付出的代价会是什么?这场全球蔓延疫病,现在已不可避免地死去了几百人。当想到这些,让人又如何不忧心忡忡。  喝了口茶水,轻抒一口长气,然后调平气息,想戛止这些让人不舒服的回想与联想。就在刹那,近来看过的几个电视节目中一些感人的场景、人物在这时又跳跃出来。某电视有个对话栏目,有期节目展开了“浪费入不入罪”的讨论,就是对于引起民愤的“吃喝浪费”、“旅游浪费”、“政绩(形象)工程浪费”是否设定“刑法”的讨论,虽然最后双方各执一词没有定论,但我还是为这针砭时弊的节目叫好。还有一个节目讲的是一名卖烤羊肉串的新疆汉子,助学助教的故事:主人公曾当过兵,复员后去过许多城市卖过烤羊肉串,但最终还是被同行伙同逼迫离开这些城市,开始了流浪生涯;最后他辗转到了一个没有人卖烤羊肉串的城市,就在那儿租了房、摆起了摊,后来渐渐地稳定了下来,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就在有了些积蓄后,他想到自已因为没有文化而吃过的那些苦,于是萌生了救助贫困学生的想法,十多年下来,他已救助了近百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他在那个城市,依然租住着的只有一间房,而且生活也很简朴。他说每天有肉吃,能卖烤羊肉串,他很快活。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真实故事,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我看到一个平凡的躯壳里,包孕的是一颗多么伟大的灵魂。平凡的伟大,快乐的人生,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吗?可是,可是……  无独有偶,又一晚打开电视时,看到屏幕左上角有个姑娘的头像下打着这样的字幕:“最美的洗脚妹”。初以为又是一档什么选秀娱乐节目,刚想换台时却被主持人的述说吸引住了,原来,这也是一个救助贫困学生的真实故事。随着节目播出,我知道了故事的全部。这位姑娘在上初中时,因为家境贫穷,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可以她的文化自然是找不到好职业的,更不用说什么“蓝领”、“白领”之类了。可就是她,当工作稳定,收入也增加后,开始拿出辛辛苦苦打工赚来的钱,来救助因家庭贫困无力继续上学的学生,而且救助多达二三十名。开始时,她怕别人笑话她的职业,就对家人、朋友保密;她开始救助贫困学生时,对学生和家长也保守了她职业的密秘。后来同事知道此事后,果然嘲讽她,就连最好的朋友也不能理解她的举动,说她是出风头,想出名……可是,谁又能了解女孩心中的梦想呢?她的梦想,将由这许多接受过她救助的孩子们来完成。剧中有一个特写镜头:她一对大拇指关节内侧,因为职业的繁重,磨出了蚕豆大小的老茧。看到这我不由潜然泪下了。可是她面对镜头的坦然,让我感到了人格的力量;她的笑、她的心灵,果然是最美的。  听闻过许多爱心救助故事,特别是对慈善家、企业家的大手笔,我是心存敬仰的;却很难让我感动,他(她)的举动,往往很难说……我甚至以为其中暗潜着“消解原罪”的动机。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弱者对弱者的怜悯、关爱,弱者对弱者的资助。这位烤羊肉串的汉子和这个“最美的洗脚妹”,如同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已的怯懦,让我看到了和我一样的许许多多的人们——精神上的缺陷与人格的残缺。  踱身站在窗前,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又一阵风吹过来时,我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腰身。虽说窗外天阴着,但这一阵风竟吹干了我心头的忧伤。当回味这些小故事时中的情景时,沐浴着我心灵的却是阳光般的明亮、温暖……    
金城•西关  
  坚守生命的纯粹    ■ 张 筱    在网上逛时偶看到一篇博文标题,粗一看竟然吸引了我,我觉得此文观点是不是公允,仅从标题上是读不出答案的,于是静下心慢慢读来,倒觉得作者文中所指、所言都是中肯的。这篇文字,就是程美信的《中国需要仇富》。文中说“中国目前需要‘仇富’的社会共识,抵制‘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念以及‘钱权交易’的潜规则”。特别对“权钱交易”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进行了严厉批判与鞭笞。文中还引述古今中外的一些现象、事例来对这个观点进行阐述,读后觉得这是一篇说理比较透彻的好文章。  自然,这篇文章所呼吁的,不是以暴力的形式来“仇富”,而是渴望以“司法公正”来解决,让富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其观照的视觉、行文的客观,都是可取的。  读罢此文,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而这些弊端,摧毁了人的道德这道最后防线,当金钱演变成“无所不能”时,所谓的“司法公正”只不过成了一道搪塞民众“口舌”的杂烩,真正的“司法公正”距普通的平民大众还有多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疑问。自然,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光靠国家机器的运行是不够的,还需要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重树道德标杆、重塑价值取向。因为这些问题,不是某些人的问题,也不是某一个阶层的问题。  多年前,在一篇文章中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腐败不只是官员的问题,而是人们普遍的思想灵魂的腐败。记得有朋友说我这话太偏激,但仔细想想,社会上演的形形色色的事,难道还不足以证明这点吗。通俗地说,就是“人心坏了”。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被生存逼的,被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逼的。这点我不否认,但难道因之我们就可以自甘堕落自甘让生命灵魂腐烂变臭吗?如果人人都能保有洁身自好的心态,如果能有这个心态的人多一些再多一些,那么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日益改善,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我们渴望中的美好家园。  在网上与网友聊天时,我突然感慨:感觉自已在一条不可名状的路上越走越远了。他就问我:你怎么了?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是工作压力太大?还是工作中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我回答:不是,是对人或者人类现状的失望。是的,这个想法于我的确由来已久。他说:我觉得你不该是那种消极悲观的人啊,看看你写的诗,那种对生活美好的期许。我答:是的,生活中的“我”不是这个样子,但另一个“我”却是这样子的。只有写作,才能让人忘掉许多东西,写作成了我的精神鸦片吧,觉得自已追求的全是虚幻的东西;有时很冷静、清醒,有时又很迷茫、颓废。人总是被生活左右着,真的很悲哀。他则说:人的一生中,所谓的一切的一切,无非是金钱权利,饮食男女,生老病死罢了。无能力改变,只能去适应。世俗些,或许会愉快和放松。我答:饮食男女,生老病死……确实是这样。他又说:对于现实,不是哪个人有能力去改变的,但人的适应力和顺变力却是惊人的,人的支撑力远比想象的要薄弱的多。我答:所以现实和心灵总是矛盾着、纠缠着、撕扯着这可能就是悲哀的根源吧。其实许多人都在苦苦支撑,除此别无它法支撑不住了,倒下了就解脱了。他又一次否定:不,还是极力的去在各色的人与繁琐的生活中给自己找一块得以栖身的阴凉之地,如此就好。愤青,夹生,狷介的年龄已过,现在的你应该能做到“进之则喜,远之不伤“即可。试着去改变生活态度,改变生活方式,随遇而安吧。我唏嘘:是谓良言,当进……现在只有悲悯——对自已、对人。随遇而安,是我一直遵从的,也这样生活着。说穿了其实还是心灵与现实的矛盾、对峙问题。  后面还聊了许多,为便于阅读,我还是用A/B角对话方式录于下面吧:  A角:其实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一种无法自救的”虚弱“,在未知的世界里寻求一种不可能的共鸣。原谅我的直言。  B角:也许你说得对,我的想法终归这只是一个梦罢了。你说的也不无道理,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只是我们认知世界的观点、方法不同而已。  A角:社会关系网,是现在人人趋而附之的一种实用关系网,即便有着你所不喜欢的市侩气与庸俗气!  B角:生活按社会规则生存,心灵可以自由飞翔。  A角:是吗,希望你能拥有属于自己精神与心灵翱翔的自由空间。  B角:的确是这样,宁可不办要办的事,也不愿低头。但事实是,还得拍须溜马(工作需要,也即生存所迫)。  A角:所以啊,要学会适应……  B角:呵呵,很无奈。  A角:无奈成了这个时代所有人的心态,但又如何?  B角:只能也只有无奈吧,还能如何。所以我的态度是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包括做人。  对话至此结束了,但我感觉到已被对方缴械了。因为我不能够说服他。这场对话,让我觉得自已确实很天真,智商低下。如同一场戏,我们彼此都在反串一个角色,不是吗?!  打招呼下线后,我却心潮起伏不能平静……难道,我就这样被说服了吗?不,不会的。如果这样容易被缴械,那我不知“死”多少回了。仔细再想想,能不能独善其身孰难预料,但我会坚守生命的纯粹。如果说人生还有什么奢望的话,这就是我对自已惟一的企求。     金城•西关  
  需要这样的文章
  问候水边森林
  谢奔哥
    读起来让人内心变得平静    
  问候淡竹,远握!    请朋友们继续批!
  唱诗班的世俗,其它    ■ 张 筱    送别的场面是各式各样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当一个人身处在这样一个情境中时,心头也难免会涌上或浓或淡的忧伤。而转念再想想,人的一生,不总就是在做着一些迎来送往的事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与古人相比,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使当代人所谓的离愁别恨去了许多内敛的光泽与沉凝质地。所以伤感也就轻轻地来又悄悄地去了。  早晨醒来,送别的宿酒如同昨夜的浅淡的忧伤一样,已不知去处。只是感冒发烧有点让人讨厌,但却清楚知道这与“甲型H1N1流感”无涉,还是找出几片感冒药来,缓解这种症状吧。睡了个回笼觉起来,见天阴着,有点要下雨的迹象,加上人无论那儿不舒服,都会影响到心情的;阴天,加之身体的酸痛,便打消了去近郊散步、爬山的念头。和一个久未联络的朋友通电话,聊天……  胡乱吃了一餐中午饭,就又歪倒在床榻上,翻了会书突觉无味无趣极了,就打开电视。跳过两个频道插播的广告,画面出现了一部影视场景,看屏幕下方的小字,刚好是一部闻其名已久却没有想起来要去看的一部电影,可惜已经开始,不知前面播出多长时间了。但我还是决定先看看,再确定是不是换个频道换个节目消磨时光。  《修女也疯狂》这个片名,还是很魅惑的。影片刚播放到黑人女歌手目睹一桩命案被杀手追杀逃生的片断,那惊险、激烈的场面一下子抓住了我,就这样让脑细胞随片子的节奏跳荡着,很专注地看完了这部影片。虽没有看到开头部分,但还是明白了这个影片的故事情节及要表达的一些观念。  月光夜总会黑人女歌手迪劳丽丝因目睹夜总会的老板——与她关系暧昧的黑社会头目文森与同伙造的一桩命案后成功出逃,然后被警官暗中送到一座名叫圣•凯瑟琳修道院神秘密隐藏。但迪劳丽丝活泼好动,又喜欢抛头露面,她简直无法忍受修道院沉寂冷清的生活。后来,院长为惩罚她把她安排到唱诗班里,开始她对糟糕的唱诗班是不屑一顾的,原来的指挥为了为难她,就把指挥棒给了她。这样她就有机会对唱诗班进行改造,也将流行歌曲的元素加了进来,打破了传统呆板的唱法。没想到这样一来,反到吸引了街头散步的人随着歌声走进了教堂,此举得到了主教的赞赏。这样一来迪劳丽丝的胆子更大了,她把修女拉上大街搞卫生、画壁画、作宣传,使得电视台的人前来拍摄采访……她完全忘记了自已的身份与危险的处境。唱诗班在弥撒时高唱流行歌曲,仅是词改成了赞美天主,而且还揉进了一些舞蹈动作,欢快的弦律、欢乐的歌声,不但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来到教堂做弥撒,也的更多的热心人捐赠资助下修葺了破败的教堂,唱诗班的声名一时鹊起,连出访这个城市的教皇闻听些事点名要到这个教堂观看唱诗班的演出。  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修女们破开荒地乘上一架飞机,前往另一个城市援救再次落入文森手中的迪劳丽丝。在月光夜总会里,修女们在警员的帮助下成功地解救了迪劳丽丝,唱诗班演唱也很顺利,教皇观看后十分高兴满意,还与迪劳丽合了影,使她一举成名。  影片给我留下了许多回味,但让我觉悟到的是无论是俗世生活中的人,还是神圣的修女,虽然在生活行为上各不相同,但寻求精神的愉悦与内心的欢乐,这一点是相通的。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教派、教义,如果仅仅拘泥于枯燥的教条与呆板的形式,那么它的信众或信徒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它是高高在上的、不可侵犯的;它是神化的、失去人性的。而唱诗班的变革之所以能得到教主的支持,正是因为她们的演唱能吸把更多的人吸引走进教堂;能吸引更多人的关健,这就在于唱诗班演唱的俗或者说通俗。  稍微留心一下发展到了今天的佛教,它也与往日有所不同了。它已不拘泥于深山古刹,不拘泥于青灯黄卷,而是在倡导“人间佛教”的传扬,一种形式更广,更易被信众接受的方式传播……  世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突破,而是循序在变。有些变化,缓慢得不为人所察觉。其实我们每个人身处这个多变的世界,也在不断变化,生命本体(身体)的、思想的、灵魂的……这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人们总会生发类同于这个样的一声感慨:往事不堪回首。这个“不堪”,正是我们平日里所觉察不到的变化。  由此我想到了写作,也给了我类似的启示:一个真正的作家或有责任的写作者,是融于生活,融于社会的;他创作的作品(笔下的文字),也应该是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类生存、关注人性善恶变化的一些事件、事例、事实——当然,它必须也是高度凝炼的、艺术化的。至于这份责任,更应该是主动承担的,而不是别人或者某一团体、某一社会机构强加的。  我们都生活在俗世里,谁也不能免俗,谁也不能脱俗。但保持心灵的圣洁,追求人格的魅力,与人性的闪光点不断完美焊接,是我们理应不断自我修正、完善的人格与人格力量。    
金城•西关  
  唱诗班的世俗,其它    ■ 张 筱    送别的场面是各式各样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当一个人身处在这样一个情境中时,心头也难免会涌上或浓或淡的忧伤。而转念再想想,人的一生,不总就是在做着一些迎来送往的事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与古人相比,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使当代人所谓的离愁别恨去了许多内敛的光泽与沉凝质地。所以伤感也就轻轻地来又悄悄地去了。  早晨醒来,送别的宿酒如同昨夜的浅淡的忧伤一样,已不知去处。只是感冒发烧有点让人讨厌,但却清楚知道这与“甲型H1N1流感”无涉,还是找出几片感冒药来,缓解这种症状吧。睡了个回笼觉起来,见天阴着,有点要下雨的迹象,加上人无论那儿不舒服,都会影响到心情的;阴天,加之身体的酸痛,便打消了去近郊散步、爬山的念头。和一个久未联络的朋友通电话,聊天……  胡乱吃了一餐中午饭,就又歪倒在床榻上,翻了会书突觉无味无趣极了,就打开电视。跳过两个频道插播的广告,画面出现了一部影视场景,看屏幕下方的小字,刚好是一部闻其名已久却没有想起来要去看的一部电影,可惜已经开始,不知前面播出多长时间了。但我还是决定先看看,再确定是不是换个频道换个节目消磨时光。  《修女也疯狂》这个片名,还是很魅惑的。影片刚播放到黑人女歌手目睹一桩命案被杀手追杀逃生的片断,那惊险、激烈的场面一下子抓住了我,就这样让脑细胞随片子的节奏跳荡着,很专注地看完了这部影片。虽没有看到开头部分,但还是明白了这个影片的故事情节及要表达的一些观念。  月光夜总会黑人女歌手迪劳丽丝因目睹夜总会的老板——与她关系暧昧的黑社会头目文森与同伙造的一桩命案后成功出逃,然后被警官暗中送到一座名叫圣•凯瑟琳修道院神秘密隐藏。但迪劳丽丝活泼好动,又喜欢抛头露面,她简直无法忍受修道院沉寂冷清的生活。后来,院长为惩罚她把她安排到唱诗班里,开始她对糟糕的唱诗班是不屑一顾的,原来的指挥为了为难她,就把指挥棒给了她。这样她就有机会对唱诗班进行改造,也将流行歌曲的元素加了进来,打破了传统呆板的唱法。没想到这样一来,反到吸引了街头散步的人随着歌声走进了教堂,此举得到了主教的赞赏。这样一来迪劳丽丝的胆子更大了,她把修女拉上大街搞卫生、画壁画、作宣传,使得电视台的人前来拍摄采访……她完全忘记了自已的身份与危险的处境。唱诗班在弥撒时高唱流行歌曲,仅是词改成了赞美天主,而且还揉进了一些舞蹈动作,欢快的弦律、欢乐的歌声,不但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来到教堂做弥撒,也的更多的热心人捐赠资助下修葺了破败的教堂,唱诗班的声名一时鹊起,连出访这个城市的教皇闻听些事点名要到这个教堂观看唱诗班的演出。  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修女们破开荒地乘上一架飞机,前往另一个城市援救再次落入文森手中的迪劳丽丝。在月光夜总会里,修女们在警员的帮助下成功地解救了迪劳丽丝,唱诗班演唱也很顺利,教皇观看后十分高兴满意,还与迪劳丽合了影,使她一举成名。  影片给我留下了许多回味,但让我觉悟到的是无论是俗世生活中的人,还是神圣的修女,虽然在生活行为上各不相同,但寻求精神的愉悦与内心的欢乐,这一点是相通的。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教派、教义,如果仅仅拘泥于枯燥的教条与呆板的形式,那么它的信众或信徒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它是高高在上的、不可侵犯的;它是神化的、失去人性的。而唱诗班的变革之所以能得到教主的支持,正是因为她们的演唱能吸把更多的人吸引走进教堂;能吸引更多人的关健,这就在于唱诗班演唱的俗或者说通俗。  稍微留心一下发展到了今天的佛教,它也与往日有所不同了。它已不拘泥于深山古刹,不拘泥于青灯黄卷,而是在倡导“人间佛教”的传扬,一种形式更广,更易被信众接受的方式传播……  世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突破,而是循序在变。有些变化,缓慢得不为人所察觉。其实我们每个人身处这个多变的世界,也在不断变化,生命本体(身体)的、思想的、灵魂的……这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人们总会生发类同于这个样的一声感慨:往事不堪回首。这个“不堪”,正是我们平日里所觉察不到的变化。  由此我想到了写作,也给了我类似的启示:一个真正的作家或有责任的写作者,是融于生活,融于社会的;他创作的作品(笔下的文字),也应该是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类生存、关注人性善恶变化的一些事件、事例、事实——当然,它必须也是高度凝炼的、艺术化的。至于这份责任,更应该是主动承担的,而不是别人或者某一团体、某一社会机构强加的。  我们都生活在俗世里,谁也不能免俗,谁也不能脱俗。但保持心灵的圣洁,追求人格的魅力,与人性的闪光点不断完美焊接,是我们理应不断自我修正、完善的人格与人格力量。    
金城•西关  
    写得很好啊! 读着很有意境,很舒服啊!    支持继续哦.  
  谢wohensl支持!
伤    ■ 张 筱    天气一反前几日的多云、阴霾,天空看去很蓝、太阳很亮,连树荫下纵横交错的枝影,也仿佛浮雕在地上一般,看去是那样清晰。这是昨夜一场雷雨的功劳。可惜昨晚睡得迟又睡得死,误了听雷、听风、听雨……  半夜里,迷迷糊糊中被笃笃笃的敲门声吵醒,听了一下才知是房东阿姨在叫门。房东边敲门边喊我,说是下雨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妻子却一咕噜翻身下床开了门。听阿姨的口气,她都敲了老半天了,语所中有些许的埋怨,说是又是刮风又是打雷,雨下得这么大,让妻子赶快收了晾在院子的衣服。好象还说什么叫醒我们的原因,是怕这样的天气会发生地震,让我们注意点。听完阿姨的话,我的心头一热,真的被她的一番好意感动!平时我睡眠都是很轻的,院子里一有风吹草动,或小狗低低叫着时,都会吵醒我。可能是临睡前喝了加倍的感冒药吧,让我变得嗜睡起来。  妻子收了院子里的衣服又睡去了,我却一时间没有了睡意。想听听窗外的风声、雨声。但这阵雨来得骤也去得急,仔细听时好象风雨都已停熄了。突然想起,这种打雷下雨天,猛生生的许会让经历过地震惊骇的人们,多少会感到一点害怕吧?  总以为雨夜听雨是种难得的享受。在以往的经验中,雨滴打在枣树叶上的声音和滴打在梨树叶上的声音是不同的,虽然这种感觉我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但我却能明显地区分出来;这是因为,它们承受的面(叶片)不一样大,雨滴打时发出的声音便有些差别吧。胡思乱想着,就想到了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面对这场灾难,因人们的承受能力的差别,许多人的生活、命运将为此发生改变;有伤,也会有痛。也想到那些在地震灾难中失去家园、失去父母的孩子,他(她)们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因其承受能力的不同,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  听说了这么一件事:一位来自陇南灾区的大学生,这位大男孩在5•12那天晚上,提了几捆啤酒,一个人登记了一间招待所,关了手机,边看电视边喝酒,喝了整整大半晚上啤酒,直到喝醉;第二天醒来后,又接着喝,结果酒精中毒,后来觉得不行时去了医院才给朋学打了电话,大家才找到他。人在痛苦时,也许麻醉会好受一些,但酒醒过后呢?他内心沉重的伤痛,谁都能看出来,可是别的同学谁也没有能力解救。也许,这种内心的伤痛记忆,只有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淡忘了。也在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灾区出来的孩子,他(她)们面对镜头时,表现的很坚强,但是当他(她)们独自一人时,内心深处究竟如何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愿他(她)们是坚强的,但当内心的隐痛爆发时,千万别憋屈着,哭一哭并不为过,只是别象那位大男孩一样用不妥当的方式来发泄。  总以为雨夜听雨是很诗意的事。可是那晚,我在想象着已经消逝的雨点的疏密、缓急时,联想着雨滴打在院子和滴打在树叶上不同的声音,却感到痛苦万分。辗转反侧中,夜就这样过去了……  早晨下山时,发现小径台阶上的浮尘已被夜雨冲刷得一干二净,连路边的草叶也更加干净了;而坡边的枸杞树丛,树枝上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开得更繁了;路边上三五棵榆树的叶片,看上去也更绿更透……经过雨的洗礼,这些大自然的生灵生机更加旺盛,张扬着勃勃的生命生量。这些大自然的生灵,也鼓舞着我,令人的胸臆舒畅起来。  一场雷雨迅疾地过去了,阳光更亮,天空更蓝,天地万物更显精神。但是当风雨雷电掠过我们生命的原野时,那灼伤的痛,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消隐呢?世事无常,命运总是摇摆不定。人生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谁又能一跃而过呢?无论遭遇什么样的苦难,只有去面对、消解,才能走出悲恸的沼泽地。  一句老话说得好:人生,没有什么过去不去的坎。       金城•西关  
  那些孤独那夜花香    ■ 张 筱    心情灰暗得一塌糊涂,因为感冒,也因为别的一些事困扰。总之,这两三天一直打不起精神,书也懒得读。打开电视,正好在播《神雕侠侣》杨过陪小龙女在百花丛中练功的那一出戏。浪漫的画面、诗意的氛围、江湖的飘逸……借助高科技手段,合成、剪辑,观看这做过特技处理的影像时感觉,的确要比读小说爽快得多,但一路看下去,却觉得比小说少了许多工“嚼头”,少了许多回味。  无论杨过与小龙女之间最终发生了什么,结局如何,故事总是故事。但就是这样爱恨情仇交织的故事,却不知引发了多少青春儿女心中的渴望。那纯净的心灵交合,那坚定的守护与守望,那份誓死对诺言不弃的痴情,又令多少尘世男女心向之神往之。在类似的文艺作品中,爱或者爱情,生发出的强大生命能量与动力,是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通过许多特有的情境与独到的细节,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爱情的“摹本”。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浪漫的爱情,则往往被功利所囿。因为爱,人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而生活的日常,却不断地消解着最初的那份虞诚——至此,所谓的爱就变成了维系道德的一纸合约。  平常无事,也喜欢听听音乐打发时光。浸泡在音乐中时,会让人暂时忘记一切,心随着弦律而跃动、升腾;有时,心神也会随着舒缓的音乐,浸入某一段美好的往事……记得多年前的一个生日,那还是在锌都的事吧。那晚,就是一个人听着《回家》这首曲子入眠的。而那天晚上的情境、思绪、场景,虽过去了多年,但每当再听到这首曲子时,都不由自主会想起那个生日夜、那个孤独的夜晚。正是一曲《回家》,温暖了我许多年!  那晚在安宁,在一家歌厅门口与朋友们分手后,独自一人穿过黄河大桥,成为深夜里的一个幽灵。沿着黄河南岸向东慢慢走着,心中没来由地漫起的哀伤,如同潮水般把我淹没;昏黄的路灯下,除了疾驰而过、来往穿梭的车辆外,几乎没有一个行人。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小聂打来的电话,问我在干什么,说方便的话让我去新闻大厦附近的一个酒吧喝酒。小聂那两天有老家朋友上来,先一晚喊了我和小雷一块去陪他朋友喝酒,在小西湖的烧涮园,这家伙喋喋不休地说着,竟烦得他朋友不辞而别。喝到凌晨,外面的雨更大了,我们打上车,小雷不放心一直把我送到了伏龙坪,才又送小聂和另一个朋友回宾馆。听这家伙的声音就知道,他陪朋友喝酒又喝高了,于是回答半小时后我再与他联系。  沿着滨河路继续朝前走时嗅到了花香。一种很熟悉的花香,是洋槐花的气息。这种气息,近些年一直流窜在伏龙坪的月光里,流动在九米斋的小院里……更早,则是在老家东西两边的山坡上,在乡村夜色如墨的田园间。熟悉的花香,又牵动我心底对故乡的依恋的对亲人的思绪……那一刻,我倍感孤独和孤单。  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好多年,觉得没有那一个城市,有如此多的洋槐树了。而在这个城市最多的地方,就数西站一带了。西津东路、西路,还有与西津东西路纵横交错的几条街道,行道树大多都是洋槐树,虽说这几年砍掉了不少,砍掉的地段也栽上了青槐,但还是保留了许多,也许是在西北这个特殊的地域,一棵树生长、特别是长成大树,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吧。  踽踽独行,嗅着花香,看着黄河上倒映出的斑斓波光,一时想起了那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习习夏风,婀娜的柳枝,素淡的花香,营造出一个多么美好的空间。在这样一种氛围行走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历验遭遇让我感到了诗性的存在。刹那间,我觉得自已就是这幽深风景中孤寂的绝句,在“自我”的音阶里反复曼弹,灌输成一张DVD——它,当是生命的一个精彩截面。面前,一排半抱粗大的洋槐树,沿着长长的堤岸望不到头,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我决意沿着这条开满洋槐花的路,从西站一直走回西关。  那一夜,从西站到西关走了整整一个小时,后又从白云观旁走过走,经解放门立交桥到马家坡,虽然感觉有点累,但还是坚持着没有打车,穿过铁道,攀踏着小径上一级级熟稔的石阶,安然无恙地回到了九米斋,睡了半宿好觉。  对过往一些生活场景的回味,回忆着那些浮想联翩的情境时,心变得愉悦起来。孤独浸染着花香,花香其实也很孤独。有些时候一些孤独,比我预知的还要强烈,让人手足失措无法抵防。好在一些孤独可以丢在风里,一些孤独可以被花香冲淡,但还有一种孤独,却隐在生命的深处,如无法挑出的一根毛刺,时不时会让人感到隐隐的痛……     金城•西关  
  天大地大心亦大    ■ 张 筱    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拒绝的馈赠:来自亲人的关怀,朋友们的关心,周围同事的支持,甚至是路途中一个陌生人冲着我的善意微笑诸如此类等等。这种馈赠,我是乐意接收、欣然笑纳的。贯常,我是把日常生活中意外的一些所得,当成是上天对我特别垂爱的一种恩赐。所以珍视、珍惜、珍爱着……同时,也心存感激。  偶尔会冒出这样的念头:在宇宙这无垠无际的空间,人们概念中的地球只是做为一个星系的行星存在,由此可以想像宇宙的不可知;也由此可以推断我们的所知是多么有限。因而求知,便是人类永生不知疲倦的渴望。也因为求知,膨胀了人类的欲望。  早些年习过医,对阴阳五行学说略知皮毛。现在想来,博大精深的阴阳学说在传统的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就是对世界万事万物,仅用了“阴阳”二字就全部囊括;而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也只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论断。“天为阳,地为阴”的理论引入传统的中医学,就区别为男为阳,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表为阳,里为阴;脏为阳,脏为阴……阴阳是天地,阴阳是男女。阴阳统一、对立存在于一具生命肌体。所以,每个人都是自已的天地,每个人都有个“自我”的中心。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黄帝问天师:“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共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被称为古代三大奇书之一的《黄帝内经》,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医学理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更重要的是《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讲解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尽管为人类揭示宇宙的奥秘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但是,还有许多未知的迷有待破解。也许,有些东西,特别是关乎人类心灵、灵魂的问题,科技的手段永远是无法解决的。心灵或者意识形态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人类文化、文明构建的庞大思想体系来解决。《黄帝内经》在今天看来,仍有不可颠覆的经典意义。  在人们传统的意识形态中,天大地大。做人、做事都讲求无愧于天地。一个人要做到无愧于天地,就当心大。宽阔的心胸、高远的视野、睿智的理性、聪颖的智慧……当一个人具备这样的素质时,才能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才能宽宏大量,化解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  在物欲的世界里,要做到“不以物悲,不以物喜”,是件不容易的事;在红尘中流连着,要保持“洁身自好”,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事物亦然,生命亦然;只有四季,只有日出月落是一种常态。  一路走来,当在尘世上碌碌无为走过四十数载时,心胸才豁然开朗。生活的不断历阅、生存的种种磨难、生命的不断积淀与圆融,让我的灵魂裸呈着某种柔和的光亮。它比阳光阴柔,又比月亮阳刚。就是这样的亮光,点亮了人性的灯盏,照亮了内心的道路。  怀念昨天,那些逝去的友情,那些苍凉的亲情。  珍惜今天,珍爱生命里所有无法拒绝的馈赠……  渴望明天,明天依然美好;依然有善美、有真情!  天大地大心亦大,生命仍会在悲悲喜喜的坎坷路途,一路浅吟高歌。     金城•西关        
  夜半清风素雨客    ■ 张 筱    出院门右拐,黑暗中先穿过那条坑洼不平的巷子,再左拐爬上一条几十米长的平缓上坡,前行十几步,就到了那个丁字路口。  撑着伞站在路口,我的目光朝上山的路那端张望着。来来往往的出租车过去了好几辆,也有两辆先后停在我旁边的巷口,可是没有等来该等的人。  晚上快十二点时,朋友用一个陌生的手机打来电话,说他正在车上,有十几分钟就到了。朋友从银川来金城,已经三四天了,刚来的那天晚上,就是宿在九米斋的。按理,他是熟悉到九米斋的那条巷子的,我在家等着即可,但那会雨却下得大了,加上天黑,恐怕他下车一时摸不准路,加上他手机没电了无法与我取得联系,如再转悠着找上一会,不淋成落汤鸡才是怪事。想了想,我就在睡衣上加了一件外套,撑着伞到路口等着迎接。  橙色的灯光,与似有若无的雨帘,给夜色增添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格调;加上刚开过花的洋槐树更加浓密闪亮的叶片,让人不由想起乡下雨夜的一些情景来,一时间内心就被一种柔若丝绸的东西覆盖——有些凉沁,又有些滑腻。特别舒服,特别宁静。  站在路边等时,忽然觉得自已穿着浅色睡衣的样子有点滑稽,怕被三三两两晚归的人误以为是狞鬼,就不自觉地往身后的浓重的树影中站了站,这样在风雨飘摇的深夜,就不会引人注目了。  又过了几辆车,还是不见他的人影,于是我就仔细地看雨听雨。  只见由远到近的车灯,在雨中绰约着朦胧的光晕;密密的雨线在散射的光柱中,似千万条轻拂的丝缕,初车灯的光束切割,随着光束的移动推进。不时疾驰而过的车轮,挟持着路面上的雨水,抽拉出很响的声音;车轮碾过路面低洼处时,积蓄的雨水就被忽然的力道激溅起老远。仿佛它们非得要给这安详的夜制造出一些激情。当车灯划过之后,雨夜就又恢复瞬间的平静:橙色的灯光无以复加,雨中的树叶绿得素雅,雨滴打在路面的音符同一律韵,身前身后的大门无一例外家家紧闭……忽然起风了,一时感觉到有些冷,特别是腿上更寒凉。一看时间,我竟然不知不觉间站了半个小时。  想了想又打了一个电话过去,结果那头说我打错了,接着顿了一下,当正迟疑不决时,朋友的声音又传了过来,说是刚过了道路口,之前过了四五趟火车,被堵在道口误了十来分钟。于是我告诉他我就在路口等他。估计我刚打过去的这个陌生号码,不是他朋友,一定是出租车司机的。后来这个推断得以证实。  回到家中,原准备和他边聊边喝点啤酒的,结果他却说想喝白酒。下午分手后,其实我大体知道他去干什么了,不喜欢喝白酒的他这时却主动要喝白酒,这中间的原委我心中明白了。他有伤,他有痛。  我这位朋友,是前几年的一位同事,一块相处的三年,也彼此能聊得来,所以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习惯、他的爱情故事我都是清楚的。后来,他回宁夏了,这几年虽然通话少,联系也少,但每年他来金城,总要给我电话,约几个朋友一块喝喝酒,不觉间,这种地理上的距离,反而让友情酝酿得更加浓郁,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不出所料,两杯酒下肚后,朋友打开了话匣子,说他今晚为他俩之间的感情画上了句号。说感到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虽然还有些痛,但没有那种压抑、沉重的痛苦了。听他这样说,虽然替他觉得婉惜,但又为他的决断感到释然。也许,他是想在自已创业伊始,把这个事情先处理好,才能全心全意地干自已的事吧。  雨还下着,开着门,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感觉在清风素雨这样的氛围与朋友夜话喝酒,真的很惬意。酒是好酒,可是没有好菜,只有郁金香(香瓜)和花生果下酒,喝了会又端出吃晚饭时我剩下的半盘菜来。朋友说无所谓,有这些就好。其实,原本我是想弄两个佐酒菜的,但见朋友急切切想倾诉,就只好什么现成随便吃点什么了。到最后,兴许是朋友倾诉后心情好了许多的缘故吧,他竟说剩菜真好吃。  两个人边喝边聊,竟然越聊越深,越聊越透彻,不觉间,俩人喝得都有点飘然了,一瓶酒也被我们喝完,而时间也到了凌晨四点。就这样,我们分别飘然入睡。  天亮后我就去上班,朋友一直睡到了中午吃过饭就走了。那会可能在车上吧,他给我发了这样的一条信息:昨晚的酒醉得恰到好处,止了我的痛。很感激你陪我,希望下次相聚的日期不会太遥远……  看来,一夜酒话,朋友虽解脱了自已,但那隐隐约约的痛,还会在他的生命中发作,可那只有靠自已的意念与意志救治了。但我期待下次的聚会,朋友不再忧伤。也只能在心底默默地为朋友祝福:一路走好!    
金城•西关  
  小纸船儿    ■ 张 筱    走在滨河路上,脸颊被河风轻轻地刮着,那舒心和惬意,是多么难得。在黄河边上的那排柳树下抽着烟,目光望见河面上那些如鱼飞跃的冲锋舟,那些忙忙碌碌的驳船,以及相向而过的豪华游艇时,我的心头忽然一个闪念。扭头我向朋友说,我也要造一只船。朋友惊诧地看了看我,那满脸狐疑的神色,就象是在看一个神经病人胡言乱语。我神神秘秘冲朋友一笑,起身去了河边。我把手中的空火柴盒放进黄河,黄河边上的这个洄水湾,水流很缓,火柴盒在水面上晃晃悠悠了老半天,才被一个漩涡带走……盯着浑浊的水面上这小小的目标,直到看不见了,便与朋友回到柳树下,我发现朋友也是一脸开心的模样。  这样,就突然地想起老家门前的那条小河,想起童年的许多事。清清浅浅的河水中,有蝌蚪、五色的小鱼儿,偶尔还能见到鲶鱼、黄鳝。听大人说还有老鳖和娃娃鱼,听说老鳖敢咬人,娃娃鱼会唱歌,但小时候我一直没有听过、见过。  还记得小时候,看完《渡江侦察记》的电影后,就老盼着门口的河水涨得大些,这样就会有船从家门中渡过。也听大人说,这条河水最后流到了白水江,最后进入了嘉陵江。可惜那时还在上小学,根本不知地理位置,听大人这样说,仿佛就同听天书一样,白水江和嘉陵江,于我都是心中藏着的大大迷团。  秋天的小河,一年年地涨河,河水有时涨得都要漫过堤岸了,这时半个村子的人都跑到河边看水涨的势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那场大水,冲毁了许多房屋,还死了几个人,所以一涨河,大人们就担心起来,好在每次涨河者是有惊无险。当涨河时我会想,这样大的河一定能载动大船吧,河水能一年四季都这样大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坐着船,顺流直下,去看大人们说的白水江、嘉陵江。  夏天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大人洗衣服时,会把洗衣盆、洗衣板抱得很远,再放在水面上,在上面搁上几块小石头,看它们顺流直下,然后一边高喊着“开船喽,开船喽……”,一边在后面追,那天真、开心的样子,至今想来心中还甜丝丝的。而更多的时候(那时在上小学吧),一放学我们就跑到河边,绾起裤腿脱掉鞋子从小腿深处钻到河对岸的沙滩,顺着河水边缘,用手刨开一道巴掌宽、巴掌深、好几米长的渠沟;渠沟刨好后,从渠端引入河水,顺着头水把渠沟又疏通一遍,这样才掏出课本,扯上一页书折叠成小纸船,放在渠沟,让它顺水而下;小纸船轻,容易翻船,这样就在纸船上放两枚小小的石子压住,看它顺水漂流。因为撕坏了书,许多小伙伴都挨了父亲的打或母亲的责骂,后来再玩时,我们就把积攒的香烟盒拆开,折成小船。烟盒是五色八门的:宝成、羊群、恒大、燎原、大前门、黄金叶……那时烟的品种单调,但我们的“船队”,却因此增色不少。  小时候,我怀揣着这个梦,一年年地等,一次次地失望。心中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没有人造条船呢?及至大了,才知河水太浅,载不动舟,也就没有人造船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从童年迈进了中年的门槛。可是回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却仍是历历在目。  自然,长大后见识过了家乡陇南境内的白水江、嘉陵江;也在南方的武江、曲江乘过船、渡过舟;也曾在鼓浪屿和香江游览,眺望过太平洋……无论在那条江、海,我都不会忘记叠一只小小的纸船放到水面,那是我的梦想。  有时也想,人生就是一条航船吧。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随命运的河流改变方向。有时也想,自已的心就是一条小河吧,太清、太浅,永远变不成大江大海,也载不动现实这只巨船。这样也好,就把生命的这只纸船放逐,兴许就是我一生的梦想。  小小的纸船儿,在我对时光的记忆中,总是漂呀漂——    
金城•西关  
  问好  
  感谢durasman99 
  生活的棋枰    ■ 张 筱    下山,上山;上班,下班。日子俗得不能再俗了,而内心却如棉花糖一样极速膨胀。有时想:走出去,回来,就会是另一个自已吧。于是跑到另一个城市逛了几日,回来,但结果却不是想象的。  头隐隐约约地痛。更多时候,是在电脑桌前坐久了刚站起来的眩晕,让人恍然。而还有许多时候,往往忘记了上一周都干过什么,甚至连昨天干了什么,都恍恍惚惚——真没制了!中午去吃的粽子,过了许久口中还有蜜的甜味,可心中却很苦很苦。这样就泡了一杯无糖速溶咖啡,让嘴巴、胃、心苦得更彻底吧。这样,也许就断了某些念想。  推开窗,一眼就望见了白塔,还有旁边的亭廓、蚂蚁大小的游人。太阳斜视着,清真寺四角四个高耸的六角方塔及圆型的穹顶半明半暗;左侧纵横的立交桥上,车来车往,远处的楼宇、天边的白云,都收入眼底成为景深。俯瞰过去,是驳斥的乱砖、残瓦,空旷之地两排将拆未拆的民房——它们,就夹在两条马路中间。右边,是这个城市著名的一个大什字,一个交通输纽,一个黄金商圈;再往那头,就是著名的步行街……可是,对面前的一切,我都失去了兴趣。  又是周末。在办公室呆到夕阳沉没于山脊,才关闭电脑锁好铁门,如鱼一样沿着熟悉的水域(常走街窜巷时,心头都会漫上这种感觉),摇首摆尾地向着家的方位游过去。外面的世界依旧马龙车水着,风也挟持着夜色降临前的余热如同将要弹尽粮绝的士生兵不甘退出阵地……这种固守是一种执著,还是缘于对时序的一种忠贞呢?自然的法则,自有一种无形的关联与法度吧。  椿树花开过了。椿树的花,一簇簇盛开在枝头时,那绿中透黄的鲜嫩之色,与树叶的深绿形成鲜明对比,那时从路边走过,就会看见宽敞的人行道方方正正地砖缝处——若棋枰的格子线,也被浅黄的细屑之物勾勒;这细屑之物,正是椿树花之落英。走在椿树花之落英镶嵌的棋枰上,我不免问自已:你是这中间的一粒黑子,还是一粒白子?也这样想:我是一个卒、还是一个炮;是一个士、还是一个马?在生存的搏奕中,我真的分不清自已处在那个位置,站在那个隘口。但总之角色总是被反串的,在某一个场是卒,另一个场是马,还有一个场是士吧……如果命运也是一场搏奕的话,我什么也不当,一定要当自已的将。  当椿树之花落尽时椿树上那一簇簇花枝便如同在嫩黄上粘滞了一层红褐色彩,仿佛花又开了一季——其实,这是椿树果实的幼壳(果荚)在特定生长周期呈现的一种色彩。在深秋季节,当椿树叶子全落光后,一簇簇果荚依然瑟缩在风中,深褐的色彩,在空旷了许多的街道,成就一道独特的风景。  踩着山径时,暮色也浓烈起来。这种浓烈,是被身后的路灯与各式各样广告牌投射出的七彩光芒所营造的。  那晚,又照例喝酒了。本来是独饮的,刚弄了两个菜摆上桌,小聂就打来电话喊着下去喝酒,这样,就喊他上来一块喝了。那夜,小聂说了许多他的往事,也和他忆起几位相熟的朋友。酒一直喝到深夜,小聂照例又喝得异常兴奋了,夜深了还一个接一个地给外地他的哥们打电话。我真很羡慕他的这份精力。  各自休息后,想想自已我真的有些悲哀了!我不知自已为什么就觉得生活寡淡得如一杯温开水——毫无意味。  那晚也做梦了,但一睁眼全忘了。      
伏龙坪•九米斋  
爱    ■ 张 筱    前阵子电脑中病毒太深,维护人员在重做系统时,不小心弄丢了许多文件。后来又用别的程序恢复了一下,结果是把文档和文件夹搞得一团混乱,还有些文件被损坏,根本无法打开,粗粗浏览了一下,见文件丢得不多,这几年的作品也基本完好无缺,虽感遗憾,但心下也释然。  这几天想找一组照片,结果翻遍了文件夹,都没有找到。在寻找的过程中才发现,零三年至零五年的照片文件,竟然全部消失了。一时间无语、郁闷、无奈,觉得电脑这东西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只能这样“忍痛割爱”了。自然,说“忍痛”是过于夸张了,说割爱,却是毫不含糊的。因为丢失照片是我屡次到新疆、重庆、成都、西安、南京、厦门、北京的行踪纪录,还有和朋友及同事到陇南徽县三滩,宕昌官鹅沟等地很拉风的照片。它就这样不明不白弄丢了,实在是可惜!  那天下午,我就是回想着这些行程、行踪,希望把一些印象加强一下,可是没有那些纪录,这些回味变得空洞而模糊。因为这种关联,无边无际地又回想了一遍过去的所有岁月,这才发现,人一生有许多时候、许多事情,都必需要在决择时忍痛割爱。忍痛:忍着内心的痛苦。割爱:指放弃心爱的东西。忍痛割爱的成语释义就是: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  回忆往事时,一些东西活了起来。而这些活了的东西,正是心灵珍藏久远的图像。可惜这样的图像永远无法曝光,永远无法言说。这些东西,正是被自已忍痛割爱的东西。若再仔细一想,有些东西,其实自已从未拥有过,但为什么会有种忍痛割爱的遗憾?偶尔读到的一则哲理故事,算是为我释疑。  一个人问:如果你有万两黄金,收藏好了,是你的。有人把你的黄金全部偷了,你自己不知道,永远不知道,这两者之间,倒底有什么分别呢?  另一个人答:我会认为自己还是那样富有。问题是朋友如果不相信,我就得把黄金拿出来给他看。自己相信有但其实没有的财富,不能真的算是财富。如果可以算,假设自己有钱的人会有很多。也有这样的人喜欢自我安慰的,但这样的人毕竟不多吧。  这样一对照,才发现在过去的一些纠结中,我只是扮了一个“被人偷走黄金”的角色,而且这“黄金”还是“假想”的。  人一生,要经历许多情感波折,但无非是爱恨情仇几个字。情感的扭曲,只因内心需求的差池,那条联接沟通的纽带,就出现裂隙;情感的错位,往往是因双方心灵这个“平台”的错位,那怕只有一丝一毫,也不能严丝合缝地对接。“阴差阳错”、“造化弄人”这些人们沮丧时口头上的哀叹,一经流传便是几千年。这样的哀叹,谁又能阻止不让流传下去。  其实,有些东西根本就不属于你。是你的自做多情,伤害了自已。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是自已(自我):生命、灵魂。其余的只是生命的附加值罢了!懂得珍惜,学会放弃。想通了这些,便会少些懊悔少些痛——如此而已。    
爱    ■ 张 筱    前阵子电脑中病毒太深,维护人员在重做系统时,不小心弄丢了许多文件。后来又用别的程序恢复了一下,结果是把文档和文件夹搞得一团混乱,还有些文件被损坏,根本无法打开,粗粗浏览了一下,见文件丢得不多,这几年的作品也基本完好无缺,虽感遗憾,但心下也释然。  这几天想找一组照片,结果翻遍了文件夹,都没有找到。在寻找的过程中才发现,零三年至零五年的照片文件,竟然全部消失了。一时间无语、郁闷、无奈,觉得电脑这东西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只能这样“忍痛割爱”了。自然,说“忍痛”是过于夸张了,说割爱,却是毫不含糊的。因为丢失照片是我屡次到新疆、重庆、成都、西安、南京、厦门、北京的行踪纪录,还有和朋友及同事到陇南徽县三滩,宕昌官鹅沟等地很拉风的照片。它就这样不明不白弄丢了,实在是可惜!  那天下午,我就是回想着这些行程、行踪,希望把一些印象加强一下,可是没有那些纪录,这些回味变得空洞而模糊。因为这种关联,无边无际地又回想了一遍过去的所有岁月,这才发现,人一生有许多时候、许多事情,都必需要在决择时忍痛割爱。忍痛:忍着内心的痛苦。割爱:指放弃心爱的东西。忍痛割爱的成语释义就是: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  回忆往事时,一些东西活了起来。而这些活了的东西,正是心灵珍藏久远的图像。可惜这样的图像永远无法曝光,永远无法言说。这些东西,正是被自已忍痛割爱的东西。若再仔细一想,有些东西,其实自已从未拥有过,但为什么会有种忍痛割爱的遗憾?偶尔读到的一则哲理故事,算是为我释疑。  一个人问:如果你有万两黄金,收藏好了,是你的。有人把你的黄金全部偷了,你自己不知道,永远不知道,这两者之间,倒底有什么分别呢?  另一个人答:我会认为自己还是那样富有。问题是朋友如果不相信,我就得把黄金拿出来给他看。自己相信有但其实没有的财富,不能真的算是财富。如果可以算,假设自己有钱的人会有很多。也有这样的人喜欢自我安慰的,但这样的人毕竟不多吧。  这样一对照,才发现在过去的一些纠结中,我只是扮了一个“被人偷走黄金”的角色,而且这“黄金”还是“假想”的。  人一生,要经历许多情感波折,但无非是爱恨情仇几个字。情感的扭曲,只因内心需求的差池,那条联接沟通的纽带,就出现裂隙;情感的错位,往往是因双方心灵这个“平台”的错位,那怕只有一丝一毫,也不能严丝合缝地对接。“阴差阳错”、“造化弄人”这些人们沮丧时口头上的哀叹,一经流传便是几千年。这样的哀叹,谁又能阻止不让流传下去。  其实,有些东西根本就不属于你。是你的自做多情,伤害了自已。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是自已(自我):生命、灵魂。其余的只是生命的附加值罢了!懂得珍惜,学会放弃。想通了这些,便会少些懊悔少些痛——如此而已。     金城•西关    
  反 省    ■ 张 筱    路过一个街口,看到一地摊上摆了许多陶瓷工艺品。宽一米长三米的摊上,摆着花插、果篮、茶缸、杯碟碗盏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器皿;有细茎的、广口的,有圆型、椭圆型的也有异形的,有内径深的、浅的,有大也有小,件件不一样,各有特点;色彩、花纹、造型、图案也各别具一格,有些时尚、有些古雅、有些夸张……在摊前站了许久,看了这了,又摸摸那个,本想挑几件买下的,但最后还是打住这个念头,一件都没有买。  离开后我还在想,那听摊主的口音,不是西北人,可能是南方那个地区的人是冲着前两天的兰洽会来的吧?可惜东西没有全部出掉,扔又不能扔,出又没人接手,就只好在这摆摊卖了。这些陶瓷器皿,三件东西才卖十元钱,可能连成本都出不来,只够运费吧?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想想这摊主也不容易,又想折回去买上三两件。但转念一想,这是我的同情心又在作怪吗?或者,是我想贪图便宜。又想了想,最终还是算了。  假如我买了这些器皿回去,也没有多大用处,无非只是我占有了它们。换个角度说,它们又何偿不是占有了我!不被物役,这是我一直劝勉自已的。办公桌上那只有简洁菊花图案的敞口青瓷杯,我不一直都用了六年吗,如果不意外破损,我想自已会一直用下去的。事实上,一些事情就是如此简单。用最简单的器皿,盛放最丰富的生活。  假如我买了一个花瓶回去,总不能让它空着吧,这就会时时想法让花瓶中有花,花可以在街上买,也可以到野外折;可这样一来,无形中我又毁坏了另外的生命,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再说了,这花瓶中的鲜花除了装饰以外,我有多少时间去欣赏?可能还会有一点小小的满足,拥有它们的满足。要赏花,院落中有许多可赏,街边的花坛花圃中也有花可赏,或者周末去植物园、去野外,都可以赏花的。这样想来,真的是学会欣赏,比占有更重要。欣赏比占有也更有意义。  回想走过的路,经历过的情感,人的一生也就是一个由简到繁,然后删繁就简的过程。年轻时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在许多时候还会遵从“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的俚语与别人争个死去活来;再往后,过了“无知者无畏”的年龄,就沉稳多了,因而也懂得了责任、取舍、放弃。临近“知天命”之龄,对物的需求次第退减,方觉得生活越简单越好、越朴素越好。  一个人,总是要经过由“物质人”到“精神人”的转换;自然此二者之间是不可割裂、不可分离的。这个规则,也只是相对的。占有也罢,放弃也好,都取决于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的喜好、痴迷程度。可是有许多美的东西,我们只能去欣赏、品读、赞美,如果想要不顾一切去占有,那出发点首先就错了。  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妙哉!仔细想想,人一辈子,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自省让人神清,自省让人目明。许多时候,回头想一想,再看看面前的世界,可能会又是一番新气象。谁又能说不是呢?    
则    ■ 张 筱    周日一朋友来访,天阴着,斋室内光线暗淡,便搬一张小橙子置于门口,请他欣赏院落的花草。朋友坐在那儿,环视一圈后,打趣道:“九米斋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苹果树、另一棵是秋子树。”我说错,该是:一棵是枣树,一棵是沙果树。  小坐片刻,朋友起身观察院内的植物,我发现他除认得花圃中的辣椒苗、玉米、油菜籽,还有一株花椒、一株梨树外,对其它的植物大都不认识。于是我就一一告诉他:哪个是绣球,哪个是无花果,还有对红、君子兰、韭叶莲、海棠、金银花、铁树、狮子绣球、仙人球、金银花、薄荷、芦荟、文竹、月季、菊花、凤仙、玉簪……并对他大体说了这些植物花株的习性。朋友说,你这院子简直就是个百花园嘛。还问我这些花草都是我栽种的。我告诉他,是房东栽种的,我也凑数养了几盆,窗台上的这些就是。  确确实实是这样。这院子里的每一株树的态势,是多么地不同;那些花草的习性,也是各不相同。它们让我想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阶层……世界就是这样,树有树的伟岸,花有花的姿容,草有草的价值。它们,都是值得人尊重、爱惜、善待的——生命,本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一阵风,撩起若有若无的异味,那是一种腐败的恶臭。这恶臭的气息,是从十几株辣椒苗根部施的肥料散发的。就是在此前一天,房东阿姨给园子里的玉米、辣椒刚施过肥。她先在每株苗四周刨出一个浅坑后,就提着一只桶,给每株苗施上些污黑的肥水,再用旁边的土回填、掩盖、培成一个小丘(垅)。这样一是保持肥效、二能减轻臭味。可惜那十几株辣椒苗太小,她施肥后就没有回填培土。这样风一吹,院子里就有些异味。再过两三日,经风吹日晒,这恶臭的气息就会没了影踪。  房东阿姨说,这是她用牛羊的尸骨、腐肉沤的肥。她的姑娘给一家烤肉店串羊肉串,剩下的杂物拿回来让她喂狗,狗不吃这些东西,她就随手沤成了肥料。动物腐烂的味道,真太难闻,可对这些植物来说,确是最好的养料。在农村,人畜粪便一直都是庄稼的好肥料。  院落中的植物生长,自是延着自身的生长习性、生长规则而成长的;这种规则,得益于阳光雨露的赐予,得益于季节永续的轮回。这也是大自然最具奥妙的一个环节。  风一停,鼻子就闻不到异味了望着的这些植物,看着它们相安无事,自由竟长,和睦共处的情景,感到眼中的这个世界,是那么美好。但当想到人类当下的生存状态时,却不由有一丝悲凉的情绪爬上心头。因为人类一直都在破坏、毁坏着自然规则;与此同时,也在毁坏着人类自身生命延续的规则。  在这个星球上,植物相比动物自然是十二分地幸运的;动物与人相比,其实也是幸运的。最不幸的,就是人了——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因为人类世界的规(法)则,是由人来操纵的。  抚摸着台阶前的枣树、沙果树,想到与它们相处的日子,心中敞亮了许多,就象打开了一扇窗。但当又想到过阵子就要离开这个小院时,心中总是有些不舍。是对院落中的这些植物们吗?     金城•西关  
  支持兄,继续写下去
  多谢子青支持,问好!
  院落中的植物生长,自是延着自身的生长习性、生长规则而成长的;这种规则,得益于阳光雨露的赐予,得益于季节永续的轮回  !!!!!!
  问候不觉寒,周日愉快! 
序    ■ 张 筱    “一个萝卜一个坑”,这句话表明了事物有着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秩序,也表明事物呈献在时空场景的某种形式。类似的还有“拔出萝卜带出泥”,也说明了许多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与其它介质相关联的;关联最紧密的,则是事物周围及周边的媒介存在。一个人要生存,也莫不如此。大到全球气候,依次是社会背景,再是生存环境境,小到家庭单位,你必然要与身边的人、事发生一些关联或关系。事物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某日,在博客上读到朋友送我的一首打油诗:  恐有三载不见踪,  品茶饮酒聚高朋。  散文为诗有情趣,  斋主仍住伏龙坪?   的确好久不遇卢兄了,于是回复:卢兄大安!弟仍伏龙……在三年前,与卢兄等一干文友,可谓是相从从甚密。后来一位去了南方,就慢慢失去了联系;一位回了玉门,也没有再往来。只有卢兄偶尔会发来信息问候。虽在同一个城市,但就是与卢兄也有两年没有见面了。虽说卢兄是位还算忠厚的兄长,但我也很少主动联系。自然,这要归于我的疏懒,也与我的性情有关,我是不愿打上任何一个“圈子”的烙印的。  一直以来,我把自已的“人际关系”看成是一方菜园或者花园或者二者兼之。这方菜园的面积不大,所以栽植的物种也就有限。有树、有花、有瓜果菜蔬。一些树生病了,就得除掉,换以别的树种;一些花有虫害,就得施药;一些瓜果菜蔬品质退化了,就换上一些新的品种。就这样,这些物种在不断地变换着,但我的园子,总是有种自由竟长的生机,这是令我欣喜的。  我的园子,只是自娱自乐的一个场所。没有商业气息,没有政治交易,没阶级等级之分。园子里的每一物,都能给我一些启示或者慰藉。他们就是我相识、相熟、相交、相知的人;他们中有人弃我而去,也有人多年后还在打探我的消息,还有人永远走出了我的视野。  某日与革宁聊天,他说了自已的一些苦恼,感慨想喝场酒时却找不到一个人陪。的确,这种情绪是令人伤感的。而这种感觉,不只是革宁与我有过,我相信许多的人都有过。人在情绪低落时,很容易相到的就是朋友,而当朋友不在身边或不能与朋友促膝长谈时,心头肯定会有种失落、无奈的思绪蔓延。俗话说:“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一个人内心的孤独,最终只能靠自已解构;一个人灵魂的痛苦,最终只能靠自已来救赎。许多时候,没有谁能帮我们,也帮不了我们。  蜗居在城市边上的一个小院,上山、下山就是每日的功课。这些年来,已习惯了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上班、下班,读书、写作,或喝喝茶、喝喝小酒聊聊天。真的感到在这样生活秩序中生息,真的是很惬意的。我是这样以为的,至于别人如何看待这无所谓,也影响不了我。生活既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秩序。其实,我们都在遵从于某种秩序生存、生活着……  想给几个朋友打过电话,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与朋友,我更喜欢面对面。我一直都在等着这样的机会。     金城•西关      
  羞 耻 心    ■ 张 筱    6月29日绵阳地震后,心中泛起些牵挂。虽说这回的余震震级不大,震中又距陇南老家远,但我还是给家里打了电话。电话是母亲接的,我问到地震时的情形时母亲说那时正是半夜,她都睡熟了,没有什么感觉,第二天才听别人说那晚地震了。又和母亲聊了一会别的,当她在电话中絮絮叨叨地问遍我们每一个人的近况时,才有些不舍地挂了电话。虽说家中无事,但当放下听简的那一刻,我却突然感到有些羞耻。  一时之间,我不知道这个个念头从何而来。是为自已的无为,还是为自已欠下的许多良心债?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想想我自已,这近二十年来,我有多少回能陪在父母身边?真是不敢算,也不敢想!  自然,我还不至于迂腐到拘泥于古人这句话,而对自已发难。但心中的歉疚感却随着我在外面的游荡日渐加重。虽说在许多时候,我总是能找到各种借口、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已,以便减轻心里对自已的罪责。但每当与父母通话,听到父母呵护、疼爱的话语时,心中不由得就会咯噔一下,并在心下暗暗许愿,过了这几年,一定要回乡下父母,让父母安度晚年。  古人还说:父母的心在儿女(身)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说在很久的一个年代,有一双儿女不孝敬父母,邻居实在看不顺眼,就捡了一块石头用红绸缎包好,又让这位母亲包上一层,并教她时不时当着儿女拿出来,再用红绸缎包裹。父母如此藏着掖着。这样一来,老人的儿女以这这是什么金银财宝,就变得对父母孝顺起来,想办法讨父母欢心,老人晚年的境况从此大大改善了。直到老人去世,这对儿女争夺这宝贝时,打开一看,才发现原不是一块石头。此后,这个典故也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父母现在都六十出头了,近几年一直和弟弟一家过活。父亲自打退休后,一年四季守着祖父守过的小卖部,闲了在门口摆摆棋摊,与别人下棋或看别人下棋,就是最大的乐趣了。母亲的胃一直不好,时不时会犯老胃病,但就是这样,她还是帮弟弟拨地里的杂草,帮弟媳做饭,忙了一辈子的她,实在是闲不下来。好在弟弟很勤劳,也实在,日子过得实在,对父母也孝顺,这大可让我放心在外面混生活。由之,对弟弟,我也是心怀歉疚的。因为我从未能给弟弟帮上什么忙。  做为人子,我没有尽到自已的义务,只有找机会再回报父母的恩德了。做为人夫,也没有尽到一个好丈夫的责任,因为我不能给予妻子更好的生活。做为人父,我也有许多欠缺的地方,特别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几乎是放任自流的想想这一些,我更加感到自已的羞耻。  俩个孩子也还算争气,虽说没有能进入更高主学府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随遇而安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