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艺术生 上的艺术类院校排名 马上就要上大二了 感觉自己整个大一和暑假都荒废过去了 从大二开始认

当前位置: >>
艺术类大学生管理问题研究――以广州地区大学艺术类大学生管理为例
中山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艺术类大学生管理问题研究--以广州地区大学艺术类大学生管 理为例 姓名:余广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郭银华
题目:艺术类大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一一以广州地区大学艺术类大学生管理为例专业:行政管理硕士生:余广 指导教师:郭银华教授摘要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大学校园中“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大学生是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网络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行 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兴趣、习惯和方式。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更是如此。因为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本来就显得比其他专业大学生管理难度大,再加上目前网络信息化时代特征,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更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 的难点。我们如何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是时代性课题,更是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它关乎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成败,关乎国家发展 的未来。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必须转变传统大学生管理模式,转变观念,摸索新渠道、开拓新门路。本文以制度建设、目标管理、历奇模式创建新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模式,以适应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历奇模式 The ResearchonManagementof C ollege Students ofArtsas--Taking Art Students in GuangzhouExamplesMajor: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Name:Yu Guang Supervisor:Guo Yinhua professorABSTRACT2 1啦century comes to be studentsaninformationage.Withthe development of intemet,Cangetaccesstothe information anytime andareanywhere.College students,theby this mediaonmost activebehaviorandcreative groupbeing greatlyinfluencedtheir thought,andphilosophy of value,their interests,hobbies,habitsandway of living all getAt the same time,it brings some problems to themanagement managementofcollege students students.Theartswhich worths considering and researching,especiallyreasononof artsis thaton oneside this is reallyonamore challenging job of managing thestudentstothan other majors andmakethe other side because of the internet,it’S becoming even harderanin-depth meticulous ideologicalofand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How toamakeagoodmanagementcollege students underathe information age iscontemporaryschooland epochproblem,and also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moileducation andmanagementfuturemanagers in the university,which concern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chool talent education worksand theWe need renewingto changethe present traditionalmanagementset upapattern ofartsstudents,the concepts ofstudentsmanagement,andnew platform,explore newto research onpaths and open up new waysto realizethe transform.This thesis is aimingIl the possibility of setting upancw management pattern of college students of arts byto fit forSystem Construction,Target Management and Adventure Mode managing the arts students.the requirement ofKeyWords:CollegeStudentsofArts,Management,Adventure ModeIII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弟一早导论 寻了匕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营造了大学校园中“无 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的网络胜景。 大学生又是社会中一支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生力军,网络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改变着当代大 学生学习生活的兴趣、习惯和方式。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于高校艺术类 大学生管理更加值得研究。因为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本来就显得比其他专业大学生管理 难度大,再加上目前网络信息化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更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 作中的难点。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如何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是时代性课题,更是我们高 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它关乎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成败,关乎国家发展的未 来。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必须转变传统大学生管理模式,转变大学生 管理观念,开设新平台、摸索新渠道、开拓新门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紧跟时 代步伐。 大学生管理问题是高校管理的重点,然而也是难点,因为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 情况也是常出不穷,变化万千,特别是作为艺术类的大学生管理更是如此,所以研究 艺术类大学生新的管理模式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节核心概念的界定一、艺术类大学生艺术类大学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在高等院校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包括艺术类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院校的大学生或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 艺术,一般来说,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 视觉艺术(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雕塑、建筑艺术等)、视听艺术(电影,电视 等)、语言艺术(文学等)、综合艺术(戏剧、歌剧等)。 在高等院校的艺术专业招生中,分为:美术类专业、音乐类专业、表演艺术专业、小舞蹈专业、播音主持专业、表演专业、导演专业。w从有关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招 生资料中看出,在专业设置方面,本科类的专业一般包括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 论、音乐表演、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舞蹈学、舞蹈编导、 戏剧学、表演、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录音艺术、动画、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艺术学、影视学、广播影视编导、书法学、照明艺 术、会展艺术与技术、音乐科技与艺术、中国画、公共艺术、数字游戏设计等专业。 专科类专业一般包括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电 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音乐表演、服装设计、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影视动 画、装饰艺术设计、主持与播音、室内设计技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艺术设计类、人物形象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表演艺术、舞蹈表演、编导、建筑 装饰工程技术、影视表演、空中乘务、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广告、工业设计、陶瓷艺 术设计、新闻采编与制作、电视节目制作、学前教育、雕塑艺术设计、影视多媒体技 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包装技术与设计、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等。 专业学习的不同,培养目标也就不同,就业的方向也就不同。由于学习的专业 不同,这类学生跟普通类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是学生长期进行艺术专业 学习熏陶,不断潜移默化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群体行为特征。在普通人的眼中他 们就有一些不同于普通类大学生的“艺术生"共性。 总之,艺术类大学生,就是在高等院校里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他们有着 不同于普通类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他们热爱专业,崇尚自由,热衷“自我发展”。他 们普遍在文化基础方面比较薄弱,特别是专科类学习的学生表现的更为明显。由 于对专业学习的酷爱,一门心思搞艺术,而往往忽略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 素质的提高。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就表现出纪律性不强,难以管理的问题。所以, 一直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块硬骨头,我们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艺术类大①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网http://ga。ka。.chsi.c硼.cn/gkxx/yszy/bk/200712/20071226/3463333.html2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生的管理问题。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相 对应,它重视教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 理健康。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m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 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 这就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而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就是广义的素质,也通常又称为素养,是指人在先天 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 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 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素质教育的 含义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 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 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 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对世界、对 环境及对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 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而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 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三、管理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伽/vielr/7714.htm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辞海》中查不到“管理”一词的解释,属于管理这个范畴的个别性东西 包括这样几类:管理意识、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管理能力等等。管理意识是指每个 人对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只要能想到“管理”这个概念,就应该属于管理的范畴;管 理理论是指形成系统、见诸文字的各种管理流派和学科;管理技术是指具体的管理活 动中所用到的所有管理方法、技巧、工具、标准等等;管理能力主要是指管理者运用 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修养和素质。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管理,就是是通过对学生行 为的教育、思想的引导来实现某种目的的一种活动。 根据我国管理学高校教程《现代管理学》“在借鉴中外学者对管理概论的认 识,我们把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 过一系列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m期目标的活动过程。"w 管理过程之父,法国科学管理专家亨利?法约尔(Henry Fay01)认为,“管理是 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 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A协调和控制。”剧现代管理之父,被人们誉为“大师中的大师”的彼得?德鲁克认为, “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自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吲四、历奇教育历奇教育,就是通过历奇经历体验而带出有意义的教育,包括获取新知识、明白 新理念、丰富原有知识。④历奇活动的趣味营造合作、互动、有趣和最具吸引力的课 堂,学生的自主参与,在经历体验中寻找最佳受教时刻,在分享中生成、在探究中成 长,让大学生在体验这种教育理念以后达到管理目的。 历奇为本辅导(AdventureBasedCounseling,简称ABC)就是美国历奇计划延续①张英奎等.现代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第3页 ②[美]F.泰勒.科学管理原理.韩放译.团结出版社.1999,第104页 ③[美]小詹姆斯.唐纳利等.李柱流等译.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第18页 ④杨成.历奇教育.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第3页4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德国教育家韩建德(KurtHahn1886―1974)外展训练精神创立的历奇辅导转悠模式。历奇为本辅导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历奇活动,导师循序渐进地介入,让学员处于 一个陌生新奇又充满合作气氛的环境中,经历各种不同的难题和挑战,体验解决问题、 战胜挑战的成功感,将经验整理、升华、转移,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帮助学员 成长,达到教学与辅导目标一致的特定手法。①第三节研究文献综述蒋威宜在《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述评》中谈到了发达国家美国的高校学生管理 模式问题。谈到了关于美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规格是Wellness,意即良好状态。这个 规格是UWSP于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Wellness包括六个方面: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体力发展(Physical development)、智力发展(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职业发展(Occupational development)、情感发展(Emotional development)、精神发展自(Spiritualdevelopment)。叫还有,关于学生管理体制问题,即管理活动运行的框架。在美国,学生工作的重心在宿舍部。同时提到学分制是促使美国高校将学生工作基地 放在宿舍的最主要原因。美国各高校实行的是完全的学分制,学生进校不分班年级, 在开始一、二年中也没有专业和系的概念,集体宿舍是学生相对稳定的地方。美国高 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条状的,各项工作划成不同的条,教学科研这一条线在系里,学 生生活这条线在宿舍部。以及关于学生管理方式、专职管理人员队伍。美国高校学生 管理方式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大特点。美国十分重视专职管理人员队伍的 建设。还有关于学生参与管理问题。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本身, 尤其在宿舍管理方面。总之,这篇文章主要谈到美国高校学生管理中着重点宿舍管理, 以及管理队伍建设,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而在研究国内大学生管理以及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方面,我研究有针对性艺术类大 学生管理的文章主要有周森和高玮玮的《试论艺术类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 对策》、沈履平的《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潘灯的《艺术类 大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分析》、黄朝晖的《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①杨成.历奇教育.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第4页 ②蒋威宜.中华硕博网http://]w.china_b.c伽/Jy911w/1WZX_365352.html5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探析》等。这些有关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研究只要是在指导思想和宏观措施方面提出 对策的。 在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方面,周森和高玮玮在《试论艺术类院校学生管 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中谈到“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m作制度"w,沈履平在《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中谈到“实商现管理的人性化和科学化"w,以及潘灯在《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 分析》中谈到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个性出发,有 针对性地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 的确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原则。 在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宏观措施方面,首先都提出提高辅导员和教师素质是重要 方面。周森和高玮玮在《试论艺术类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中提出“艺 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学习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沈履平 在《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中谈到“艺术类大学生管理要提 高管理队伍自身的艺术素养”,同时“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潘灯在《艺术类 大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分析》中谈到“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发挥学生工 作队伍的关键作用"。其中“三支队伍"中的两支就是辅导员和教师,黄朝晖在《高 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探析》中谈到,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有“胸怀宽 广,有一些能够容得下艺术专业学生某些个性和异端的雅量"④等有关辅导员和教师 素质的方面的策略。其次都提出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管理要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周森 和高玮玮在《试论艺术类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中提出“艺术类院校 学生工作要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潘灯《艺术类大学生个性 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分析》提出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培育学生团体文化,用活动吸引 学生。还有就是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加强 心理健康教育。沈履平在《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中提出日 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思想重荷,社会问题积累带来的思想困惑,都使学生的心理 压力加大。艺术类大学生的反应更为强烈,思想偏差更为严重。其中有少数学生有厌①周森和高玮玮.试论艺术类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工会论坛.2007,(2)②沈履平.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1) ③潘灯.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分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④黄朝晖.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探析.河西学院学报.2007,(4)6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世和反社会人格等不良心理。“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凸现,甚至影响到个人行为的判m断和价值观取向’’w。潘灯在《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分析》中也提 出要“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以上文献,说明了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不同的专家在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学生管理是比较复杂的工程。有关学者在 谈到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时,都能准确概括了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也提出了一些管理策 略,但本人认为管理注重宏观管理思想,更要管理思想的贯彻落实方法和行之有效的 管理模式。有学者提出管理要注意个性与严格相结合,但没有提出较为实用的贯彻落 实方法,一切理论和措施的贯彻落实都是要建立在一定载体的基础上的,否则就等于 竹篮打水一场空。 杨成在《历奇教育》一书中阐述了历奇教育的核心理念、六大本质、八大功能和 活动设计、打造团队、活动带领和解说技巧等内容,提出了“三趣’’教育理念和.“四 结合"教学思想,并且说明了适用于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教师和志愿者骨干。在 历奇教育引入广州以后的六年间, “全国有70多座城市的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干部院校、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都在广泛地运用历奇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吲 作者在书中还呼吁专业化师资、本土化实践、多元化运用、精细化操作、经常化创新j的可持续发展想法。 本论文设想采取历奇式教育管理理念,创新应用于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一种 模式,想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历奇的运用领域。拟通过个案研究、比较研究法等,就有 关情况的数据为例,通过研究艺术类大学生特征及存在的管理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艺 术类大学生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等情况,针对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新形势 下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对策,为以后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问题提供方法。笔者认为, 只有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成因、挑战、大学生素质指标等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全 面弄清楚这一群体的管理难题和管理目标,研究得出的管理模式才具有真正的参考价 值。注重在管理过程中的情感问题,正如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说过:有爱便有一切。 美国管理学研究学者罗宾斯博士在《管理学原理》(第五版)一书所说的:“当今的组 织在动态变化的世界中运行,混沌管理已经成为常规而不是例外。成功的管理者已经①沈履平.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1) ②杨成.g/奇&ig.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第2页7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意识到他们周围环境的快速变化,同时他们也在改变自己的活动,灵活地应对这些变 革。,,①作为大学生管理者更应该如此,改变传统说教式教育管理,在复杂的网络信息 化时代创新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第四节研究方法在本文的写作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个案研究法、访谈及资料收集法、比较研究法、 专家咨询法等方法。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个案访谈等途径来收集资料,运用管 理心理学、现代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本论文。一、个案研究法本论文采用了个案研究的形式。抽取广东省广州地区4个有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 近500名艺术类大学进行问卷调查,学生笔者不敢断言自己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得出的 结论有多大的可外推性,只是认为它或许能够有启发性意义,有待进一步地讨论和研 究来证实或证伪的“参照系"。因为费孝通先生曾说过:“对这样一个小的社会单位 进行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单位。但是,这样的结论却可以用作 假设,也可以作为在其他地方进行调查时的比较材料。这就是获得真正科学结论的最高好方法。弦吲另外,这种小范围的深入的综合性调查研究,对当前偏重于宏观,偏重 于机制的现状研究也是一种补充。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艺术类大学 生的管理方法。也有助于我们明确构建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体系。因为,在大学生管 理问题比较复杂、形势多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全景式的细致观察, 发现其中一些未曾被注意和记录的事实,然后才有可能进行归纳,分析和比较,概括 出深层次、本质的东西。我还对其中高校负责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20名辅导员进行 问卷调查,了解辅导员的一些情况,以更加充实我的研究。二、访谈及资料收集方法①罗宾斯.管理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第11页 ②费孝通.江村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第26页8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笔者采用了个案访谈法,文献查阅研究法收集资料。个案访谈是具体地剖析典型, 挖掘深层次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充分发挥个案访谈法的作用,我按照这一方法 的要求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多次重复采访以及对同一访谈对象就同一问题的看法 从不同角度发问。本研究以第一手资料作为主要研究资料,辅助采用第二手资料。其 来源包括:网络资源;期刊、杂志、报纸;各高校大学生管理老师、专家论文;各高 校学生管理规定,政府文件和规章制度等。三、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方法,将作为本文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深入分析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 通过与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点比较分析研究,我们才能明白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他专业 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才能针对不同特点的大学生采取不同方法的管理理念提出新的管 理方法。四、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就是咨询有关管理学专家、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学生工作者、辅导 员,了解他们对高校大学生管理的看法,特别是有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老 师、辅导员,更加明确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更充分地了解详情,以设 计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第五节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问题的提出及目前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及分析框架,主要是针对本文要研究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问题做 分析前的铺垫。 第二章主要介绍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研究的理论分析,包括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研究 所需的理论基础、衡量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效果的指标以及新形势下加强艺术类大学生9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管理的紧迫性分析,主要是为下面分析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 对策思考提供理论依据,是整篇论文的理论分析核心。大学生管理问题是高校工作的 重点,关系到实现高校教育目标能否达到,教育成效是否能为社会所接受的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高校管理部门、工作者和大学生居于管理的两端。研究大学生管理问题 时会使用到相关的管理心理学、现代管理理论和历奇教育理念的理论进行分析。 第三章主要介绍艺术类大学生特征及存在的管理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艺术类大 学生的群体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及通过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面 临的挑战。剖析问题时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列举法。对调查样本的大学生管理综合素 质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归纳和分析。通过调查样本,我们发现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的管理 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剖析问题时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和统计表分析法。 第四章介绍艺术类大学生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分析网络信息化时代艺术类大学 生管理问题的外因和内因。本人还抽取了20名广州地区艺术类大学生管理辅导员做 了问卷调查。本文就是想研究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时代背景下,在复杂多变、挑战重 重的形式下,我1'finn何提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方法来。这是为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供现实依据的重点部分。 第五章在第三章、第四章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构新 的管理模式,对今后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提供可行的模式。提出新的管理理念,构建 制度建设、开辟网络信息化管理阵地、目标管理和历奇模式管理的新的艺术类大学生 管理模式。 最后结语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给出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今 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0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研究的理论分析本章将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艺术类大学生管理问题需要哪些相关理论的 支持以及时代发展的形势;第二,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效果如何衡量?第一节研究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所需的理论基础一、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i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 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它明确了教育 对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 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 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高等教育目的 则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 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与社 会发生作用的联结点,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制约作用的集中体现。从教育目的与高等教 育的关系看,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 共同要求,它是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总目的,而高等教育目的则是依据总的教 育目的,从高等教育实际培养任务出发制定的。我国对教育目的有明确的规定,即“培 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1961 年,我国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ll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78年,在该《条例》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 草案)》。该条例规定了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和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基本任 务是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做出高水平的科学成果,为实 现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而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 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自愿自觉为社会主义 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还要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实践三大革命 运动,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 高觉悟;要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 新的科学发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健全的体魄。 1998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教育必须贯彻 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 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 制度,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增强体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 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由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专业,因此,高校培养目标在不同的专门化 领域中落实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在高校总的培养目标指导下根据 各自的专业定向进行的。只有定向明确才有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计划,有利 于教师按具体的目标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成长道路,也有利于用人单位 对口使用人才。 同时,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关系: 一是德与才的关系。德与才的关系也被称为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两者间是不可偏 废和相互替代,而是有机结合。在德才的关系上,1961年陈毅曾比喻说,一个技术熟 练的飞机驾驶员如果不爱国,把飞机开到了国外当然不好,但是如果只有爱国热忱, 不掌握驾驶技术不能把飞机开起来或者上了天就掉下来了,也不是一个好的飞机驾驶 员。这个比喻就是要告诫青年要处理好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把政治与业务结 合起来。12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是身与心的关系。即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的关系。身与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 可或缺的两方面,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健全的精神又是健康身 体的保证。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 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三是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专业素质主要是指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 技能和基本能力等,而文化素质主要指全面的科学文化素养,它是良好人格形成的重 要条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支持。 只有熟知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把握好在人才培养中的教育 管理问题,才能把握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为我们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确定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制定出合乎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管理措施。二、管理心理学理论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这段话强调了领导与下属之间要意愿协调一 致的管理心理思想。这也说明了管理心理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引起重视。就算到 当今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在关于人性的争论上,中国古代的管理哲 学思想也充分地给以反映。孟子认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而荀子认为“今主 人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苟子?性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专家进行了霍桑实验,经过 实验,他们提出了“社会人"的思想理论。实验证明,仅仅用物质刺激是不能保证调 动工人的积极性的。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利的社会条件与工作效率有着更加密切的 关系。同时,他们还注意到非正式组织在群体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此时专家们强调研究人与机的关系, 同时提出了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等问题。二战后,学者们总结了战时 的经验,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综合科学诞生了,并在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 次讨论会上,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学科名称。其后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给予了经 济上的支持,在许多大学中开展了有关行为科学的研究,并出版了行为科学杂志。但 由于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过于广泛,以至于医学中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研究等也~些 学者包括在内,这样就不能突出与生产管理有关的工作了。于是后来就有人采用了组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织行为学或组织心理学的名称,专指在一定组织内活动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研究。而 我们国家更多的使用管理心理学的名称。 总之,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 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m展规律的科学。w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 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 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它有助于 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 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在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以管理心理学理论作为理论指导,特别是对于相对“自 我’’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尤其要注意把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尊重他们的个性行为,激 发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起健康文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 更好地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三、目标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出现了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缩写为MBO)这一说法,人们又称为成果管理。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了 《管理的实践》一书,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观点。在此基 础上,而后他又发展了这一主张,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化为目标, 而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从而达到企业的总目标。 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参与管理)就是形成这种管 理制度的基础。利用目标管理原则,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同时 实现“自我控制"的目的,并努力完成他们的工作目标。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 由于对员工的工作成果有了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这样就能做到更客观、更 合理,也就能大大激发了员工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决心。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也是目标的制定者,目标管理就 是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己的成绩。①范逢春.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第2页14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种自我控制就成为更强烈的动力,就能推动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目标。传统的 管理方法,往往是根据印象、思想和对有关问题的态度等定性因素来评价员工的表现。 而目标管理,在评价一个人就能够根据其实际贡献时,依据的是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 从而评价一个人就能够根据其实际贡献,这样的评价就更加与实际相符。 一般来说,目标管理的步骤是分为以下四步: 一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最高主管部门先开始制定总目标,然后由上而下根据总目标逐级确定目标。上下级的目标之间通常是一种“目的一手段"的关系;实现上一级目标的手段就是下一级的次目标,按级次顺推下去,直到最低层的作业目标, 这样就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 二是制定目标阶段。制定目标前,需要事先拟定和宣传前提条件。制定目标时, 指导方针要明确,这样下级部门和人员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来。制定目标时上下级 之间采取协商的方式,上级鼓励下级部门和人员根据基本方针拟定本级目标,然后交 由上级审批。 三是组织实施阶段。目标制定完后,主管部门和领导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部 门和人员,而去抓重点的全面性管理。上级部门的管理主要是指导、协助和根据情况 提出问题,提供有关情报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下级部门就是“自我控制",完 成目标。 四是检查和评价阶段。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事先规定期限,定期检查。依 据检查结果,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经过评价后,目标管理 进入下一阶段。四、历奇教育理念历奇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通过历奇活动的趣味营造合作、互 动、有趣和最具吸引力的课堂氛围,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在经历体验中寻找最佳受 教时刻,在分享中生成、探究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模式和学习新方法。“历 奇"在《牛津字典》中是指冒险的活动及奇遇。美国历奇计划(ProjectAdventure)资深工作者卡尔.朗奇(Karl Rohnke)指出,经历一些新鲜的事情,就是历奇。①%成.历奇教育.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第1页15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教育家韩建德(Kurt Hahn)担任德国南方的Salem学 校的校长时,发现学生在许多社交活动及个人需求上不受到重视,并普遍存在健康状 况不佳、缺乏信心、进取心与冒险性不足、记忆力与创造力衰退、技能与努力不够、 缺少修养或自律能力以及对他人不够体谅及不够信任等问题。为了协助青少年面对危 机,并协助青少年重建自我认同的问题,韩建德深感制式的学校教育课程太着重于单 向的智能发展,并不能提供学生完整的成长机会。因此,在细心观察这类议题与苦思 协助青少年面对该类问题的解决之道的同时,他深信,惟有透过教育才能给青年一个 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故,韩建德认为必须有一套方案来使学生表现他们自己,遂决定 发展一套计划补救这些方面的不足,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计划便是提供学生冒险的经 验。随后在韩建德的极力推动下,这些探险计划的理念也随即被整合在学校户外课程 中,这也就是后来野外锻炼学校成立的教育理念源起。历奇教育就从这个理念长期不 断发展形成的。 在历奇教育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如何在团体中与人相处(包括沟通、合作、信 任、冲突化解、问题解决与领导者的影响等);自我关系则是指个人如何与自我相处 (包括自我概念、自我效能、自信和灵性等,都成为其所关怀的议题)。历奇教育运 用小团体活动方式,透过心灵、体能与社会性风险的挑战,以促使个人产生正向改变 的觉知,进而增强自我概念与改善社会互动,强调心灵的挑战,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模式。 历奇是一项可以协助工作者达到不同效果的工具。历奇活动从活动应用和工作者 介入程度高低及带来的不同功效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包括:历奇康乐、历奇训练、m历奇教育、历奇辅导、历奇治疗。如下图:…历奇活动的应用与介入程度低介入康乐旅游训练教育辅导治疗高介入历奇为本辅导(Adventure 德国教育家韩建德(KurtHahnBasedCounseling,简称ABC)就是美国历奇计划延续1886―1974)外展训练精神创立的历奇辅导转悠模式。①杨成.历奇教育.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第2页16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奇为本辅导室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历奇活动,导师循序渐进地介入,让学员处于 一个陌生新奇又充满合作气氛的环境中,经历各种不同的难题和挑战,体验解决问题、 战胜挑战的成功感,将经验整理、升华、转移,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帮助学员 成长,达到教学与辅导目标一致特定手法。历奇为本的“本"是指历奇为本辅导的基 础和起点就是历奇,就是让参加者经历事先设计的历奇活动,体验其中既陌生新奇又 充满合作气氛的挑战过程,通过参与者分享交流和导师循序渐进的解说,促进他们成 长。历奇为本的“本”更是指历奇的目标是要导师和参与者共同迈向高素质的历奇,m才能引发有效的体验和成长的契机。… 通过对历奇教育理念和本质的学习,以及对历奇为本辅导的理解,在艺术类大学 生管理中,是完全有可能成功应用历奇辅导为大学生管理服务的,使得在目前复杂多 变的信息化时代,构建出一种新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模式。首先,历奇教育的核心理 念中,主要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通过高素质的历奇活动使经历、体验与 内化统一;其次,历奇为本辅导借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参加者特点的历奇活 动,以激趣的方式引发自主参与,产生多维互动,营造富有吸引力和促进力的情景, 有计划地介入过程,获取效果;还有,历奇为本辅导注重历奇活动作为吸引子的过程 和效果,捕捉心灵震撼的情景,转化为参加者最佳受教时刻;最后,历奇教育尊重生 命,尊重每一个个体、目标和环境的分析,师生情感交融,共同构建对自己、对他人衙及对世界的态度和认识。…历奇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创新理念,是一个A“生态生成”过程,是一种建构主义的理论,是一种追求完美并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吲 勇于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笔者在很多人专注于研究历奇教育对改变传统教育 模式的应用中,另辟蹊径,把历奇教育和历奇为本辅导的理念引入大学生管理模式中, 使得历奇的运用更加广泛,也将使得大学生管理更加和谐有效。第二节衡量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效果的指标本文在研究艺术类大学生管理问题时主要是从能够评估艺术类大学生管理优劣①杨成.历奇教育.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第4页 ②杨成.历奇教育.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第14―15页 ③杨成.历奇教育.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第15―25页17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学生素质指标入手。这些素质指标主要包括:1、思想品德素质指标,包括:政治 表现、道德修养、学习态度和组织纪律;2、科学文化素质指标,包括:基础知识能 力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文化修养素质;3、身心健康素质指标,包括身体素质和心 理素质;4、科学素质指标,包括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5、发展性素质,包括实践活 动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评估艺术类大学生管理优劣的学生素质指标具体概 述:一、思想品德素质一个人思想品德表现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第一指标,这在历来都是放在人才评估 的首位,不管是哪个国家和地区,也不管是哪朝哪代都是如此。世界各国在制定21 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中,也都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1998年10月 在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指出,能 否进入大学应取决于本人的品行而不是优越的社会地位。作为衡量大学生管理工作的 成效来看,这自然也是第一个应当考虑的指标。 一是政治表现。衡量一个学生的政治表现如何,是与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主流思 想相关联的。在我们国家,自然是以要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参加各项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积 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政治上进心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明辨是非,对不良现象不 附和,并敢于进行批评纠正。 二是道德修养。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举止文雅,仪表端正,养成 良好的生活作风和生活习惯,不讲粗话,不抽烟,不酗酒;要尊敬师长,尊重他人, 团结同学,助人为乐;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注意勤俭节约。 三是组织纪律。大学生要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公 共秩序;服从组织和集体的管理,自觉执行学校和集体所作出的决议和规定;积极参 加各项公益劳动,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卫生轮值工作。 四是学习态度。大学生要学习目的明确,热爱所学专业;珍惜大学学习时间,学 习专心、勤奋、刻苦、虚心好学;上课认真,依时完成作业,自觉抵制抄袭作业的不 良行为。 在思想品德素质测评中一般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成绩、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18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训、发展入党、平时课堂学习出勤纪律、校园生活行为表现、平时作业考试诚信度等 情况的综合考核。二、科学文化素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 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在处理与自然和社会的 关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精神要素(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它与思想道德素质、健 康素质一起,构成民族的整体素质,它应当包括受教育程度、科学精神、科学水平、m精神状态、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w 作为大学生教育中的科学文化素质指标由基础知识能力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文 化修养素质三部分组成。 一是基础知识能力素质。由大学生所学习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成绩表现出来。所 以,要求大学生必须重视各基础课程的学习,不偏科,不厌学,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学好教学计划规定的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基础课程一般是必修课,必修课是必 须学好和掌握的基本知识, 基础知识能力素质一般用平均学分成绩表示。测评平均学分成绩办法通常是学分 成绩(每门课的实际得分乘以该门课的学分数)之和除以总学分数。 二是专业技能素质。 专业技能素质主要是指掌握系统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根底,精深的专业知识, 并不断注意知识的更新。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自己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逐渐 得到提高。⑦ 大学设置的各类专业,是大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课 程,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专业技能素质是从事职业生活的关键素质。在大学教 学计划中有专业学习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有加深专业知识的选修课、加宽专业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选修课,同时除了理论教学也有技能训练和实验。大学生必须 突出自身主体地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夯实专业理论根基,积极参加专业技能训练,①央视国际2002年11月23日http://唧.cctv.com/news/china/20021123/100127.shtml②如雅珍、王君玲.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刍议.‘教书育人》,2000:494―49519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点进行实用性和操作技能的训练。积极参加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理论联 系实际,提高专业技能素质。 专业技能素质测评一般采用各专业课程平均学分成绩和实训、社会实践表现分。 三是文化修养素质。文化修养素质,就是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对美与 丑的鉴别能力、注意表现美。文化修养素质以人文素养为基本内涵,在大学生整体素 质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它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和审 美体系。所谓“人文素质",一般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 展程度。如果“科学"的重点是指导人们如何去做事,那么“人文"的重点则是指导 人们如何去做人。大学生要认真学习文化课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哲学、美学、 艺术欣赏、礼仪修养等人文学科知识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认识到人文精神对我 们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人文学科对陶冶我们情操的重要作用,在平时也要进一步 去阅读更多的人文学科类书籍,在人文精神的滋养中升华,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文化修养素质测评一般也采用必修文化课程平均学分成绩,和选修文化课程平均 学分成绩和平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素养。三、身心健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由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部分组成。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最新 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全平衡状态。一个人只是身强力壮,没有气 质性疾病,还不完全健康。只有体格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的人,才算得是真正健康。 一是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即生理素质,又叫自然素质,是人们三类基本素质之一, 也是身体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性概念。毛主席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 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学习、生活和工作。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就谈不上为祖国 健康工作。作为一个即将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身体素质也是用人单位必 须考核的一道关卡。 身体素质测评一般由体育课成绩、体质测试成绩、课外群体活动和体育竞技活动 中的表现。 二是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学家张大均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 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它由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三个方面构成。w心 理素质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精神、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 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 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走 向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少年 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心理素质评分一般用心理学课程成绩或心理素质侧评来衡量,以及平时表现出的 心理素质。四、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 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 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 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 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A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吲大学生要发挥参与实施《科学 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崇尚科学、努力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两部分。 一是科学意识。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当具备的对科学技自术本质与价值的认知水平及以此为基础的行为意向。吲要理解科学与迷信的界 限、追求崇尚科学与盲目崇拜科学的界限,要用科学的认识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要理解科学发展观、科学研究对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和科学研究的资源和环 境价值。 二是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就是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处理事务,以①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94-495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1 @郭传杰、汤书昆.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9:i032l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及初步的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有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发现和确定问题、收集证 据和使用证据、得出结论和解释结论,在情景中应用科学知识;有处理公共事务 的能力,参与公共事务、传播公共事务、组织公共事务;有创新能力,有理解科 学信息和断定科学事实的判断力、探究事务联系的探索力、预测事物变化饿想象m力、独立反思和有根据地质疑权威结论的批判力。w 在科学素质测评中主要看科技竞赛及科技成果,参加校级以上科研成果竞赛,以 获奖证书或文件为依据,学术论文以所载正式刊物为依据,出版的作品、获得的专利。。五、发展性素质发展性素质,就是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持续不断发展的素质。增强 大学生发展性素质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的重要目标,是评估一名大学生 素质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发展性素质是一个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的综合体 现。大学生发展性素质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工作中的发展前景,虽然发展 性素质随着大学生毕业踏进社会还会不断发展,但在大学中打下的基础还是非常 重要的。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发展性素质一般由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文艺体育竞技特长,其他能力 等四部分组成。本文主要把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两方面归纳于发展性素质表 述。而把文艺体育竞技能力归纳于身体素质,其他能力中英语、计算机等归纳于 科学文化素质。 这里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别于科学素质创新素质,所以虽然科技竞赛及科 技成果也属于发展性素质,属于学习方面的创新,但这里主要论述的是在工作中 的创新,在社会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在测评时以学生和老师对该学生在活动表现 出的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实践中单位对其的创新能力评价。 而组织管理能力主要看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 动,以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活动的组织能力,以及在组织活动的表现。测评时 主要依据担任的各级学生干部、社团,以及考核、评定的表现。。郭传杰、汤书昆.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9:10322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节新形势下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网民。他们泡在网上的时间 一天除了课堂的几节课外,恐怕就都在网上冲浪了。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的上网时间 更加多,一方面借着做设计、制作音乐、观摩舞蹈等专业学习的理由,另一面就是网 络聊天和玩游戏了。并且这种趋势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随着时间的转移,21世纪的头lO年已经快要过去了,在这个“科学技术就是第 一生产力"的年代,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是世界性的课题。越 来越多的国家以人才立国为基本国策,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这就是我们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所面临的紧迫的新形势。 互联网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它的信息传递技术具 有其它传媒无法比拟的特点,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实效性、自由性和隐蔽性,使得互 联网使用者可以自由参与各种讨论,不同思想和意识可以相互渗透和并存,西方敌对 势力同样利用这一点对懵懂的中国青年大势灌输腐朽思想,发布虚假、造谣信息而肆 无忌惮,使得青年人思想茫然、政治敏锐性差的人就会容易被“感染”而无法自拔。 而艺术类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比普通类大学生更加容易受到蛊惑,因为他们大多不关 心政治。这就更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和重视。 而现在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又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关 键因素。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大学的教育管理。没有好的 学生管理作为支撑,就谈不上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人才。日本就值得我们 借鉴,从明治维新开始到二战后的经济复兴,都是重视人才而取得的成就。而苏联的 解体,俄罗斯“共有50万到80万名科学家去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和德国等国寻求m发展,流失人才以30岁至50岁的中坚力量为主”w,这直接导致了俄罗斯科研实力 及创新能力下降,俄罗斯不再成了世界的“一极”之霸,这正好成了反面的典型教材。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 140万留学生,数量上居于世界首位。派出去就是为了收回来,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 视人才流失问题。这同样与我们加强大学生管理有关,要培养出热爱民族、报效国家 的中华儿女。∞薪华国际时评: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http://ncws.xinhuanet.com/edu/2010-07/30/c_12391721.htm23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际上,人才竞争是激烈的和残酷的,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生和教育和学生管理真 是任重道远。特别是大学生的管理问题,只有做好大学生的管理,才能使学生在健康 的环境中学有所长,立志报效祖国,而不至于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而 引起教育失败,或者造成人才流失问题。狼已经来了!我们不能再沉睡!我们必须提 起十万分的精神,集中精力,积极探索,奋勇前进。 高等学校艺术类大学生管理能力的提高,必须加快步伐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 要,才能配合好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加强我国在世界政治、经 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中之重和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 才能完成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这也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高等学校必 须加快改革的步伐,转变以往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模式,探索创新先进的模式,学习 借鉴先进理念,以保障我们的大学生管理模式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科学发展的可持性。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艺术类大学生特征及存在的管理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高校艺术类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和 特点。如何对艺术类大学生实施符合其专业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提 高管理工作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 题。要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特征,以及 找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适合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第一节艺术类大学生群体行为特征人们认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大学生管 理部门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表现出了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的三个特征:一是他们大 部分的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城市学生比例比其他专业大,他们吃苦性较差,并且这 些艺术类大学生自尊心强,表现欲望强烈。但是他们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也较为自私; 二是酷爱专业学习,所以专业技能比较突出,而个性特征鲜明,内心世界丰富,心情 容易浮躁不安;而文化底蕴较为薄弱,但对于学习又不够刻苦,三是由于艺术专业强 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主张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一般来说艺术类大学生时间观 念不强,纪律性相对差些。 概括来说,他们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热爱专业学习,但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艺术类专业学生认为“艺术就是生命",这与他们~般从很小就开始了专业学习 有关。他们大都痴爱自己的艺术专业,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并且艺 术类大学生高考录取与普通类不同,他们的高考录取是以其特长加试为基础,文化课 的录取分数线比普通类学生要低得多。专科类艺术生还有一部分从中职、技校录取。 进入大学阶段后,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要参加较多的艺术实 践活动,无形中学生就有了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理论课程的学 习的学习态度。他们绝大部分课余时间也都被专业技能的训练所占用,这也导致了艺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术类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文化修养不够的状况。如图3-1所示。所以, 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都集中在文化课 上。因此,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基础,拓宽其知识领域和 知识结构,从而全面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图3-1艺术类大学生问卷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喜欢课程)调查分析2、学生负担较重,心理压力也较大。 艺术类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费普遍较高。学生在设计作品和作业时所需的 专业用具及各种专业所需的材料价格也比其他专业学生高出许多,还要购买电脑和专 业书籍。并且在艺术类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来自经济贫困的农村,学生的经济负担过重。 如图3-2所示。同时,由于专业的需要又必须较早地接触社会,自身渴望自立与如何 适应社会以及社会需求值之间的矛盾突出,从而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不良情绪直接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图3-2艺术类大学生问卷调查(艺术类大学生最烦恼问题)调查分析3、个体竞争观念突出,但集体观念逐渐弱化。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往往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他们一般更加注重自我发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展,。他们在思想上缺乏全局、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差,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集体 荣誉感不强,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 生活、学习上独来独往,自由主义严重,对国家和集体利益缺乏责任感,追求个人“实 惠’’、“名利”等等。如图3-3所示。图3―3艺术类大学生问卷调查(艺术类大学生看待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调查分析与此同时,在网络化条件下,大家可以在互联网中自娱自乐,他们就更加不热衷 集体活动了,使得原本在艺术氛围中就缺乏的集体主义观念就更趋于弱化了。艺术教 育以及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倾向于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个体 为本体,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当前整个社会生活中个人本位大行其道的时候,这 种原本特殊的现象就更流于正常。因而,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成为一个个独往独来、离 群索居、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职业者"。 4、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但由于其自身形成的性格特 质,他们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 有活力的群体。但是他们虽然思想活跃,却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虽然热爱本专业, 但是又很少关心时事;他们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并且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发 展"和“为艺术而艺术",从而导致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偏离正常轨道, 理想信念淡薄。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比较突出感性思维,而缺乏理性思维,喜欢乘兴而做,有兴致 时他们可以通宵达旦,兴尽而止。这就是因其接受艺术和专业的熏陶较多而对文化知 识的学习相对薄弱所致,。所以当他们兴致低沉时,也可能多日“不务正业”,游手 好闲。表现在行为上出现沉着不足而奔放有余,他们的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27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界刺激敏感,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不能够科学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 展。 受“专才教育’’思想的影响,艺术专业的学生沉湎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对校内外、 国内外时事漠不关心,政治参与热情明显偏低;一部分人在道德认同和道德实践上存 在较大反差,他们的道德水准、纪律素养等仍需进一步加强;另外,由于专业学习的 缘故,艺术专业的部分学生接触社会较多,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给艺术类大学生 管理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少数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5、崇尚自由,反对约束,过于迷恋网络游戏。 艺术专业学生大多认为搞艺术就应该天性自由、散漫,应该思维灵活,思想开放, 认为限制多了,会抑制个性思维发展,影响创作灵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他们认为 “艺术就是激情’’。由于受生活和学习方式和平时授课方式的影响,以及缺乏自律性,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法纪观念淡薄等现象。他们 不愿接受纪律约束,上课迟到早退是常有的事,并且寝室卫生脏、乱、差,夜不归寝, 上课时间外出兼职打工等事情也是时有发生,置校纪校规于不顾,有不少同学因迟 到、旷课次数太多而被学校给予不同程度的纪律处分。在艺术系院中,这种把自由与 纪律、个性发展与学校制度和社会规范对立起来的思想不是个别现象。特别是在互联 网盛行的今天,很多学生更是迷恋于网络游戏,造成纪律散漫,生活规律混乱,甚至 一团糟,自然学生管理工作难度更加大。如图3-4所示。图3_4艺术类大学生问卷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平时上网做什么)调查分析6、实践活动能力较强,但受社会负面影响较深。 许多艺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起就开始独立生活,他们或在外寄宿写生、练画、练 琴、练舞,或到全国各地参加各高校单独命题的专业考试,自然较早接触社会。进入28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以后,出于对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艺术教学实践性较强,同时也要求学生多参 加社会实践。这样使他们一进入高校后,就表现出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有更强的独立 意识、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 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过早的“成热"意识等。 艺术类大学生的鲜明个性特征决定了其不同于普通类大学生的“招牌”,作为艺 术类大学生管理者的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和老师都应该清楚认识,加强了解,深入 剖析,只有尊重其个性特征,认同其个性,理解其理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把 握好管理艺术类大学生的关键问题。这些特殊的问题。就是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时必 须面对着眼点。第二节艺术类大学生与非艺术大学生的特点比较;:我们又来看看艺术类大学生与非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比较: 在文化素质上,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他们中有很多人从小就 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学习上, 不能像非艺术类大学生那样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这种 情况的发生也有其社会因素所致。因为艺术类考生高考是通过专业课考试和文化课考 试的,而一直以来艺术类大学生高考录取文化课考试的录取分数线要低于非艺术类 考生。这种政策导向也使得艺术类学生高中时期开始就不大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自然 进入高校之后这种现象就更普遍和严重了。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是自由把握的,靠 的是学生自律和自觉,这种情况下艺术类大学生更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专 业技能的训练,而不是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并且在学习文化课程时他们也是要么常常 旷课、要么精力不集中等,学习效果无法保证,长此以往,其结果必然导致他们在文 化素质上与非艺术类大学生的差距愈拉愈大。 在道德素质上,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有 一部分原因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所致。许多艺术类大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学习艺 术时经常采用请家教或者参加学习班,也就是师傅带徒弟式的个别教学模式,进了大 学之后,在艺术专业技能的培养中,也经常是采用个别指导方式。这样就容易使艺术 类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也使他们缺乏团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而自然形成 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现象。艺术类大学生鲜明的个性、强烈的表现欲、独立性和自我29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中心意识,又容易造成他们缺乏纪律观念。“艺术类大学生纪律性差,没有非艺术 类大学生那样容易管理"成了高校的学生工作者的共识。一些公共课教师都有这样的 体会,非艺术类大学生上公共课的到课率和及格率都要高于艺术类大学生,原因自 然是多方面的,但艺术类大学生缺乏学习纪律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心理素质和心理特征上,一是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擅长于形象直观思维,而抽象 逻辑思维能力却存在局限性。这是因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必须具有较强的视觉形象思维 能力或听觉形象思维能力。长期的艺术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是艺术类大学生形象思维 都比较发达的重要原因。但是他们在专业学习时抽象思维运用得并不多,也就缺乏相 应的抽象思维训练,而他们自身相对薄弱的文化基础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抽 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在情感的世界里艺术类大学生比非艺术类大学生更加丰富多 彩。艺术是充满情感色彩的活动,人们常说,科学是以理服人,而艺术是以情动人, 一流的艺术作品一定要打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由于艺术本身丰富的情感因素,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情感生活,自然他们的情感生活也非常丰富。可 是,他们虽然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情感世界,但良好的理性思考能力却不足,在对事 物和现象做判断和选择时,他们不能进行理智的选择和判断,而往往容易感情用事。 三是艺术类学生在个性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艺术作品的雷同和千篇一律是艺术 创作的忌讳,艺术作品需要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个性,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超凡脱 俗。在不断进行艺术创作的熏陶下,艺术类大学生形成了较强的独立习惯和创新的意 识,他们喜欢自我突破,喜欢标新立异,而不是墨守成规。所以,艺术类大学生的个 性一般都比较鲜明,有特色,甚至在别人的眼中是“异端分子’’。因为艺术专业的人 才必须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艺术作品,所以艺术类大学生的表现欲望都 比较强烈。而非艺术类学生的温文尔雅、少年老成、循规蹈矩无法在他们身上找到。 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对于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国家时政 大事通常并不十分关心,而他们思想活跃,开放前卫,更善于接受新的观念和信息。 由于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大多具有比较强烈的专业情结,所以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十分 关注,把自己的未来都寄托在专业学习和专业水平上,如一些音乐专业的学生就提 出“唱好一首歌,一生有吃喝”、“练好一支曲,终身有收益”。而这种专业情结是 非艺术类大学生所不具有的。艺术类大学生在高度重视专业学习的同时,他们并不关 注国家政治生活,也不重视对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在高校开展以提 高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为目的的“两课"教育中,他们往往是应付了事。由于艺术类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平时的不关心政治,学习政治理论课程又不重视,所以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素 质和思想素质提高得并不明显。因此,高校的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都感到艺术类大学 生普遍思想意识淡漠,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政治信念模糊。 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群体行为的个性特征的了解以及和非艺术类大学生的个 性行为的比较中,我们更加清楚明了艺术类大学生的特征。只有充分了解了艺术类大 学生的特征才能在如何管理好他们的问题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艺术类大学生 的三个特征,“一是城市学生比例比其他专业大,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 学生自尊心强,表现欲望强烈。但是吃苦性较差,部分学生由于受环境影响较自私; 二是专业技能突出,有一技之长,内心世界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心情容易浮躁,对 学习刻苦程度不够,文化底蕴较薄弱;三是艺术专业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个性 化发展"告诉我们,要管理好他们并不容易,但一定是会有门路的,只有我们采取正 确的方法就一定能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使我们管理者和学生都能“两情相‘悦",达到共赢的效果。第三节艺术类大学生中存在的管理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在对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令许多高校辅导 员、学生工作部门伤透脑筋,不管不行,但管起来虽然措施出台不少,辅导员们苦口 佛心的教育引导,日日夜夜的劳作,而效果甚微,甚至大学生们还出现抵触情绪。现 将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简单归纳如下: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内容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工作方法有待革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内容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当前思想道德建设所面 临的新问题,就是如何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吸取发达国家思想文 化中的优秀成果。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我们在某一方面的不如人家,就否定我们优 秀的传统文化而奉承西方发达国家,这样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和抵制;同样也不能说我 们什么都比人家好,全盘否定西方没有优秀文化,这样同样会遭到学生的反对。在吸 取发达国家优秀文化的时候还要根据我们的国情,不是什么优秀的都适合我们,还要 做到中国化后教育学生。3l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思想教育工作内容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目前,大多数学生非常重视维护自 身的利益,已经意识到个体利益的重要性,反感自己的利益被人损坏。然而,在学生 出现维权问题的时候,总是充斥着一切为学校利益着想考虑,缺乏重视维护学生利益 的内容。这一点又与艺术大学生的个性充满矛盾。 对于培养艺术类大学生主体性意识,完善个人道德情感,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选 择,培养开拓创新精神等方面内容亟待充实和加强。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中,空洞说教, 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械性传导,缺乏人文关怀,传统的管理观念并未完 全消除。 教育的环境日趋复杂,政治改革的滞后,政治文明与经济文明发展的不协调,以 及法律文化的现代性不足,法制观念和大众法治意识与市场经济的脉动不和谐,使得 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宣扬理想与澄清现实的尴尬境地。在加上网络发展的负面影响, 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困难。如图3-5所示。图3-5艺术类大学生问卷调查(艺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分析二、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管理缺位目前很多高校老师、辅导员对艺术类大学生对科学文化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大伤 脑筋。毕竟大学生的学习不像中学那样填鸭式,靠的是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律性。 高校基本上不会像中小学那样规定晚间自修时间,更加没有老师去督促。艺术类大学 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开放、自由。所以,大学生的晚间时间是自由掌握,做什么不做什 么自行决定,没人管理。这样,大学生要是不自觉去上晚自习那就自由活动,这就造32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管理上的缺位问题。一旦形成某种风气,自然就会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届 一届传下去。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建起来的大学或者新校区的大学影响就更加严重。还 没有形成校园文化传承,靠的就是这最初招收的几届大学生去影响后来招收的新生。 如果最初招收的几届大学生没有形成好的学习风气,甚至存在不好的风气,这一届影 响一届,校园文化氛围就更加糟糕,甚至造成无法管理。就是在很多办学历史长久大 学,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的影响,现在大学生对学习也是兴趣淡然。而现 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限。“当前中国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当前的 教育管理模式也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探究能力”。这是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纵论教育改革时提出的观点。对于艺术大 学生学习管理的缺位,使得本来就个性不爱受约束的艺术类大学生更加放荡不拘。 还有对艺术大学的素质教育也存在问题,与国家的教育目标存在差距。艺术大学 生专业技能比较强,对学校对其科学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发展性素质还须加大重视。 对于大学生的生活问题,很多艺术类大学生都认为大学生生活太枯燥无聊。由于 大学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有很多课余时间,这段课余时间学校本意是想留给学生 自学、消化课堂学习,但是由于是自由把握,而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就不浓, 这就造成了无事可做的局面。很多艺术大学生感慨大学生活的枯燥和无聊问题就这样 产生了。这样,无聊的艺术类大学生聚在一起,就会做无聊的事情,无聊地玩游戏, 无聊地“种菜"了。如图3―4所示。而对于交际能力不强,或者本身性格孤僻的无聊 的艺术大学生来说那就只能一个人无聊地把自己紧闭起来,自然很多问题也就随之而 至。 大学校园,人们常说就是一个小社会,必须适应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环境。在这 种情况下,很多心理脆弱的大学生,就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产生自闭症、忧郁症等 等。这样造成管理的难度更加大了。而对于这个问题,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也 是措施无力或者措施无效,无法管理。这就是大学产生新生适应不良而不断恶化的表 现。“从熟悉的环境跨入陌生的天地,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会令他们在短期内感到诸多不适应。如果不及时排除这些困扰,这种不适应的恶性延 伸将会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带来严重的障碍。"① 所以,对于目前高校中存在的艺术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生活枯燥无聊的问题, 管理缺位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了。①章明明.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第228页33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节艺术类大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诚然,网络信息化时代给现在的青年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开放的学习的平台, 同样也为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也给他 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难以驾驭的教育管理困境。给我们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 了危机和挑战。 第一,相对于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来说,现在的学生管理者和学生在管理中主客体 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我们的学生管理者能否适应并认同这一变化,这是我们面 临的一大挑战。在传统意义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作为大学生管理者的学生管理部门、 辅导员等管理者一直被认为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是信息的掌握者和传播者。并 且管理者由于其所处的绝对优势地位,掌握了大量的丰富的信息,他所传播的信息是 最具有权威性的,是不容置疑的,管理是权威性的管理。因此这种传统模式中,大学 生教育管理的话语权就一直掌握在管理者手中,不管是进行思想灌输引导,还是下达 管理目标任务,大学生只能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管理。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任何人都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大量 的信息。在“无人不网、无时不网"的大学校园,自然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和兴趣通过网络了解到国内外形势、各种政治观点以及学生自身发展方向等等问题, 老师所传播的知识也不再神秘。就这样,网络的出现则打破了原来教育管理者的主体 权威者地位。资源的共享使有些学生开始质疑教师所传播的教育内容和信息是否正 确、管理老师所要求做的任务能否奏效,他们不再听从于老师的所有教育。相对于传 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来说,这就使得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教育管理者和受教育管理 者,教育管理者和受教育管理者的界限也就模糊化了。特别是艺术类大学们,他们的 思想开放,“来者不拒",课程的学习和作业更多通过地利用的计算机,自然也是网民 中最活跃的部分,会更快地接触到相关信息,也最容易受到相关信息的影响。自然在 学校和老师的管理中更加寻求得到这种“不受约束”的“不受管理"的理想中。 我在访谈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建筑艺术系辅导员麦劲声时,他就说到了这一 点,“现在学生,你知道的他也知道,你不知道的他也可能知道,所以我们的思想辅 导工作难度很大。你说的道理他们不会轻易接受的,现在老师在学生面前已经没有了 以往的权威。"34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那么作为教育管理者的老师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并且主动寻求与学生建立起平 等、互动关系的机会,这就非常急需研究网络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日常 管理问题,为教育管理者能适应这种变化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做法的借鉴。 第二,网络的开放性,必然皂帛难分,龙蛇混杂,就要为学生排除其中的不良信 息,净化网络空气。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在传统意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老师发布的信息大多是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管理 需要精心筛选出来的,是体现本国统治阶级社会意识形态需要的管理信息。可是网络 的出现,其作为一个开放的环境,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随心所欲地传播信息,只要想 说,毫无顾忌,而这些信息任何人也都可以在网上浏览和搜索得到。在这些信息之中, 自然既有科学的、有健康的、积极的,又有伪科学的、不健康的、负面的,甚至有不 怀好意之徒在网络上肆意传播虚假的或叛逆的信息,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特殊需要。对 涉世不深的艺术类大学生网民来说,这些未经过认真筛选和整理的不良信息必定会给 他们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是非难分,真假难辨,以至于产生一些过激行为。如图3―6 所示。近些年来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运用其在网络中的优势地位,不断地向我 国输入腐朽的资本主义政治观念、价值观和文化观念,己达到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 行和平演变的险恶用心。面对大量皂帛难分的网络信息,研究如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和如何管理好我们的艺术类大学生,就是要使有价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 在大量的无用信息中显露出来,使学生能了解和认同,使他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而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蛊惑和诱导。而从我们研究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问题来 看,恰恰是他们更加容易受到蛊惑和蒙蔽。自然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也就 更大了。图3_6艺术类大学生问卷调查(艺术类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分析35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在对音乐学院罗老师做访谈时,就谈到学生信仰问题,他说:“现在的学生很 难说有什么信仰,特别是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普遍上没什么入党的强烈积极性。 有一些想入党的要么是父母的建议,要么是有一些亲戚朋友的示范作用,更有一些学 生,班级推荐作为发展对象他们都不愿意的。’’这可以看出,现在网络信息化给学生 思想带来的影响是多么复杂多变。 因此,作为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者的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等, 应该好好研究网络信息化环境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的方法,加 强对网络的监控气,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和为我们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提 供良好的平台。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艺术类大学生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必须清楚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以 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有知道其所以然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管理。第一节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管理问题的外因分析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使得大学校园“无处不 网"、“无时不网",而网络信息化的大学校园管理还跟不上网络信息化的步伐,这就 留下了很多我们大学生管理的真空地带。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本身就是“不务正业", 放荡不拘,追求个性的群体,受到网络影响的程度更加重,又由于他们平时疏离于思 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政治判别能力不强,也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生留英院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