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送别诗要描写景物的诗句

【图文】送别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小:179.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欢迎光临倘文库,如需获取更多资料请使用搜索功能。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李静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严羽《沦浪诗话?诗评》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这些都和送别有关,也就是送别诗。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王维的送别诗自成一体,据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有七十二首,约占其479首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王维送另lj诗中的意象自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分析其意象可以更好得理解王维的送别诗及其诗歌。
荚键词:王维送别诗意象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4—0132一02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也指出:“物象是
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困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江南江北送君归。”[201难辨是春色还是相思,令人联想到行者归途中所见到的万千春色,无不寄寓作者的相思之情。最为留传千占的是“客舍青青柳色新”【211。柳色和青草都是绿色的,本应该是春意
昂然的。可是在送别诗中,由于和诗人特定的心情相映衬。“情语”、“景语”难以分别.不会思维的景物与思维的作者物我交融,相互纠
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
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
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
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HT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
缠.难解难分,更显“绵绵无绝期”。
选择月夜这一意象.一方面可以为景物涂上一层凄清悲凉的
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fl】
王维送别诗的宅问意象多为高楼亭台.河桥水边。这自然与诗人送别习惯有关.登高远眺是古代诗人表达相思情愫时的一种方
式,远眺的视线往往会被山峰遮住,望而不见。愁苦就会比原先更
色调,渲染一种送别的氛围,更主要的是闪为明月这一形象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22】之后,在古典诗歌中便逐渐成为表达
相思离愁的意象.一经在诗歌里出现,就极易触发读者的感受并唤
起联想。明月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共通之处,无论天
涯海角,它都无处不在,因而明月成为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成为离人们映证友情遥寄情怀的信使。此外,明月还常常烘托、强化别
重、更浓。路边古亭历来为送别之所,“驿路飞泉洒”f2]“故驿同槐里,
长亭下槿原”【3】‘‘江边黄鹤楼”141“饶吹发西江”『51“东南御亭上”【6】
“连天汉水广”阴,选择这些意象有助于表达送别之情。以其中描写最多的楼台和水边为例,二者虽是不同的空间.却有着共同之处.即
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远望,送人远离也可以眺望直到看不到友人,也
离的惆怅之情:《送杨长府贬郴州》中“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秋夜之月寒冷而清寂,再伴以悲凉的猿啼,更见出友人谪
居在外心境之凄凉与茫然。《字文太守赴宣城》“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以明月寒潮渲染了离别的深情,同时增添了对友人的担
许这样会给诗人以稍许安慰吧!诗人们正是利用宅脚意象的这一特点来加强对被送别之入依依不舍的深情。读来也更有感染力。
王维的送别诗大多描绘了饯别或送行的具体场景,因而一般都有时间的表述。翻检这些诗。我们会惊异的发现,它们的时间意象竟然相当集中。一日之内多为月夜或日落。一年之中以舂、秋两季为主。“秋城邺官故”【8]‘‘秋天万里净”191‘‘春草年年绿”f101‘‘关门落照深”111】‘‘别后同明月”[12】等等。这固然是对送别诗的如实描写,但人的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次送往迎来、离合聚散。单单集
中到这几个时间决非偶然,显然是因为月夜、日暮、春、秋比其他时
忧。这样。月与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态相结合,巧妙地传达了诗人
的旨趣。-三.云
云在王维诗歌意象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壬右丞集笺注》中,据不完全统计,写到云的有三十多处。送别诗中却是“自云”居多:“自云余故岑”[231“惟有自云当露冕”f24】‘‘云Et淮南祠”[251“江向白云平”f26】‘‘驱鸡入白云”f27】‘‘自云留故山”[281“天长云树微”[291,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王维诗中曾说:“余生欲寄自云中。”f30】诗人用自云可能也象
征被送之人品格的高沽,亦或羡慕他们的这种品性,希望自己也能
间更有助于表达离人的情感,它们在诗里已不单纯表示时间而是成为寄托诗人情感的审美意象。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吾人时时在情趣里过活,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情趣是可以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
见的形象。”『131
超凡脱俗。同畴期李白的《自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
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人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更是把白云写到了极至,极力写白云的自由.表达自己隐居的愿望。
王维送别诗中出现最多的是自然意象,其中包括山水、禽鸟、草木、以及日月风雨等。这些意象,一方面对刻画离别情绪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以其五彩缤纷和富于变化使得送别诗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即意境.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环境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
一,柳,芳草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困柳筵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从而形成
杨柳的别离意象。芳草的态势旧诗人心灵深处那种细腻、厚实、缠
另外也有“黄云”:“蓬卷入黄云”【311‘‘黄云断春色”【32】,这在其他诗人的诗歌中也不乏佳句,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自日熏,北风吹雁血纷纷。”又《蓟中作》:“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李白
《送崔度还吴》:“幽燕沙雪地,万里尽黄云。”可能是边塞沙漠连天,
远望天空,自云也染上了些许黄色,是视觉的冲击.这样写更显凄
凉。与诗人送别的愁绪,边塞的艰苦相映衬。
“夕阳”意象是中国古人怀乡念人的重要象征物,见到日落常
引起人们的怀乡念人之思,送别的不忍分离ffii顿生惆怅之情,借“夕阳”包括“斜阳”、“落日”‘黄昏”“目暮”等来抒发他们的情思,都是借助夕阳来渲染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离别时的凄凉,表现诗人的愁思之深长而悠远。“天寒远Ilj净,日暮长河急。”[33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4】“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1351“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36】日落、夕阳总给人垂垂老矣之感,这样,“夕阳”意象便常常成为诗人们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夕阳尤其是肃杀
绵的情感成同化状态,能很好地将诗人那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意绪表达出来。在王维的送男Ij诗中大量出现了柳和芳草极其具有送别代表性的意象。“芳草空隐处”[141“柳色蔼春余”[151“汉地柳条青”f161“欲归江淼淼,未到草凄凄。”[171“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青。”[181“东郊春草色,躯马去悠悠。”1191“惟有相思似春色,
PPT制作技巧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分别写出送别诗中的名句,反应春天景物的古诗名句,表达爱国之情的诗词名句.要诗题和作者
矜持范TA1251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楼主+/你好.以下是答案,不够的话,还有.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春色.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爱国.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临.-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别.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杨花”(柳絮)是古代诗人写离别诗喜欢描写的景物。除《淮上与友人别》之外,你还读过那些通过描写杨花表达离别情绪的古代诗歌?把它们记录在下面。
海贼王船长300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宋词中也多有关于杨花的描写。晏殊“春风不解禁杨花,朦胧乱扑行人面”“中厅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这是张先最得意的词句。女词人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苏东坡“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
《送别》: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垂丝被柳陌”(卢思道《赠刘仪同西聘诗》)“悬丝拂城转”(岑之敬《折杨柳》)“柳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景物的四字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