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之日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清明的早上,看一部韩剧,里面突然出现了一段中国《诗经》里的文字:“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这段话的意思是:夏日与冬夜如此漫长难捱,且等着我,百年之后与你相聚,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生死相许”。
清明,一个通过各种方式来怀念永远都不能再见到的、最亲爱的人的日子,这个日子是最伤感的,所以上天常常用阴雨连绵来抒发缅怀和思念的感情。而我,因为先人皆在我懂事前离去,所以在今天没有什么人让我牵挂和祭奠,唯一有点印象的是奶奶,也早已落叶归根,和相濡以沫的爷爷一起长眠于千里之外的家乡,正应了上面那段话,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家乡还有亲人,每到清明,总会在老人家的坟前替我们这些漂泊异乡的游子上几拄香,代寄一点思念之情。
但是在清明,总应该缅怀一些逝去的东西吧?人生几十年,得到了许多,亦失去了许多。那些早已离我远去、不复存在的一切,是否还残存在另一个世界?或者在遥远的某个地方等待着我?在我百岁之后,是否能与之归于其居?常常让我唏嘘,让我不可捉摸,时而更会让我惶惶不可终日。有时会寄托于来世,今世没有好好把握和珍惜的一切,也许会在轮回后重新出现在我身边,不过也难说,因为孟婆的茶汤,总是会让人忘记前世。那么,失去的注定永远失去了!
清明,祭奠一切从我身边消逝的人或事,或一些情感,用我的生命和光阴来做祭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今天休息,起床后脑子昏昏沉沉,一切收拾妥当后,感觉很闷,不知心理作用还是身体的不适应,随后坐在电脑上打出“夏之日”,百度搜搜,没想到长了点知识,居然看到《诗经·唐风·葛生》,只觉得意思晦涩难解,但看了三行,忽然一句起兴跳入眼帘——“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最初只是觉得念得顺口而很有感觉,看了注解才知道,所谓“夏之日,冬之夜”,指的是时间之长。
没有边际的漫长。
忘记看哪个故事,说的是女子年轻守寡,公公要其殉夫,最后许他一块五十年的贞节牌坊作罢。一个守寡的老妇劝其逃走,女子只是说:五十年,很短的,忍一忍也就过去了。然而老妇却道——五十年,很长的。
日子真的漫长起来,一分一秒也是漫长的。阮籍问的是: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却不知没有尽头的等,是会使人发疯的。
让我们回到《葛生》。一个女子哀哀地怀念着她的丈夫——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事实上孤独本是两面的,坟墓下的人孤独也就罢了,未亡者的孤独,该是分外的漫长——
夏之日,冬之夜。
然而那毕竟是一种眷眷的爱。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哪怕是尸骨的相见,至少也是一种慰藉,至少也是一个美好的尽头。为着那种爱恋,应许着夏日冬夜的漫长,无怨无悔的笃定。
可怕的是没有希望也没有尽头。茫茫的路途,只是要生活下去——只是生活下去。无意义的延续,日复一日的没有丝毫改变的重复,孤独的没有旅伴的行进……
那反而是,痛苦的极致。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诗经·唐风·葛生》
&葛藤缠绕着荆树,蔹草蔓延上山野。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岭谁同住?
&葛藤缠绕着枣树,蔹草蔓延遍坟地。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外滩同息?
&角枕颜色光灿灿,锦被鲜艳亮闪闪。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外独特已.
&夏日炎炎日子长,冬夜漫漫寒难耐。待到百年身后时,
同归到你墓室中。
&冬夜漫漫寒难耐,夏日炎炎日子长。待到百年身后时,
同归到你墓穴中。
&【读解】这是迄令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悼亡诗。对已亡者的不绝哀思,深切各念,在诗中表现无遗。睹物使人伤感,悼亡更让人悲励欲绝。谁都明白死人不可复生,正如死亡本身是人生无法超越的大限一样。然而,死者生前留下的一切,在心灵之中是那么清晰,那么深刻,那么刻骨铭心,以至让人无论如何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最无情、最冷酷的恰恰在于:铁一般无可更改和挽回的事实就在眼前,迫使你必须违背自己的意愿它面这冷酷的事实,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事实与意愿的尖锐冲突让人捶胸顿足,悲天怆比,撕肝裂肺。最是悲伦悼亡时。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真切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余清的难得,时光的无情,内心真诚的忏悔。这份真挚虔诚,足以感天动地,惊泣鬼神。我们会为自己平时的哪怕极微小的过失、伤害而后悔,为平时的不周到、不细致、不体贴而遗憾,为种种的失职而自责。在悼亡故人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在清洗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仿佛让自己变成了圣徒似的。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悼亡者而言,悼亡之时,其心也善,其魂也洁。我们从亡者身上照见自己,自动剖析自己,去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去思索对死亡的超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之日 冬之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