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侯方域说起《上三省督抚剿抚议》中的“杀运不除,水火可悯”这八个字是什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d3f310c20143d1-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d3f318d6a943e9-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手裒鸿籍授,千四百册森。亘,扬。六十载,谁其嗣者张。外弦内缮政,忘。大营署广雅,建局益揽良。燹馀慎譬勘,水木罗。十居七,治史欲絮研经长①。始,存。倡,乍辟寻。士,韦传弗读终。未百稔,犹庋誇。付,望海航。匪,吾何望?君怜割,如馈粮。各餍愿,教艺重②。若,便可规。三年愧殖落,分馀光。
(1).聚集书籍。 唐
《剥啄行》:“门以两版,丛书于閒。”(2). 中国 最早的诗文集内“杂著”的别称。 唐
《〈丛书〉序》:“丛书者,丛脞之书也。丛脞犹细碎也,细而不遗大,可知其所容矣……歌、诗、颂、赋、铭、记、传、序,往往杂发,不类不次,混而载之,得称为‘丛书’。” 清 叶名沣 :“古无辑录,各家著述为丛书者, 唐
陆 氏 龟蒙 有《笠泽丛书》。‘丛书’二字,始见于此,然仍诗文专集也。”(3).根据一定目的和使用对象,选择若干种书编为一套,在一个总名称下刊印。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或专题性的。 中国 编丛书,始自 宋 代,盛于 明
清 。自 元
明 至近代,所刻近三千种。 清
叶名沣 :“ 宋
曾慥 ,集《穆天子传》以下二百五十种为,是则后世丛书所由昉。” 缪荃孙 《校刻〈儒学警悟七集〉序》:“ 唐 以来有类书, 宋 以来有丛书, 朱氏 《绀珠》、 曾氏 ,已汇数十种而刻之,然皆删节不全,至取各书之全者,并序跋不遗,前人以 左圭 《百川学海》为丛书之祖,顾《学海》刻于 咸淳 癸酉,先七十馀年已有《儒学警悟》一书, 俞鼎孙 、 俞经 编,计七集四十卷。”《〈中国丛书综录〉前言》:“我们编纂这部《综录》……集合北京图书馆等四十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这些图书馆又是在解放后经过大力充实的。因此所收的丛书有2797种,而‘新学’和‘佛学’的丛书,还不计在内。”现代将性质相近或相同的文章或著作汇编成套出版,亦称丛书。 柳亚子 《怀念阿英先生》:“太阳社好象是出版月刊和丛书的,主要的人物是 蒋光慈 和 钱杏村 先生。” 巴金 《靳以逝世二十周年》:“他写文章,编刊物;我也写文章,编丛书。”分类:亦作“鳌峰”。1.指翰林院。 宋
《东轩笔录》卷十一:“ 宋景文公 守 益州 ……为承旨,又作诗曰:‘粉署重来忆旧游,蟠桃开尽海山秋。宁知不是神仙骨,上到鳌峰更上头。’” 元
《上都分院》诗:“暮投玉堂署,鳌峰屹中央。” 清 王端履 卷一:“步趋丹陛,入鹤籞而知严;手校紫泥,临鳌峰而滋惕。”2.指江海中的岛屿。因如巨鳌背负山峰,故名。 清
北 二江之来,至 广州 ,先以 灵洲 为砥柱,次以 海珠 ,次以 海印 ,次以 禺珠 ,皆在水中央,所谓鳌峰也。”分类:(1). 唐 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 玄宗
开元 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 宋
王溥 卷六四,、《百官志二》、《张说传》。(2). 宋 至 清 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 宋 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 元 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 明
清 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 清
光绪 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 宋
王应麟 、 宋
洪迈 、、。分类:古称从事工商业的人。:“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则官富实而末民困。” 颜师古 注:“末,谓工商之业也。”分类:王朝建立初期。 唐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 江都王 。” 清
《元旦陵下作》诗:“是日称三始,何时见国初?”(1).陈列宝物。:“ 越 玉五重,陈宝。” 孔 传:“又陈先王所宝之器物。”(2).古代传说中的神名。:“﹝ 文公 ﹞十九年,得 陈宝 。” 司马贞 索隐:“按:云:‘ 文公 获若石云,于 陈仓
北阪城 祠之,其神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以一牢祠之,号曰 陈宝 。’”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宝鸡祠 在 岐州
陈仓县 东二十里故 陈仓城 中。《晋太康地志》云: 秦文公 时, 陈仓 人猎得兽,若彘,不知名,牵以献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媦,常在地中,食死人脑。’即欲杀之,拍捶其首。媦亦语曰:‘二童子名 陈宝 ,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陈仓 人乃逐二童子,化为雉,雌上 陈仓 北阪,为石, 秦 祠之。云:其雄者飞至 南阳 ,其后 光武 起于 南阳 ,皆如其言也。” 汉
《西京赋》:“ 岐 、 梁 、 汧 、 雍 , 陈宝 鸣鸡在焉。” 北魏 郦道元 :“县有 陈仓山 ,山上有 陈宝
鸡鸣祠 。昔 秦文公 感 伯阳 之言,游猎于 陈仓 ,遇之于此坂,得若石焉,其色如肝,归而宝祠之,故曰‘陈宝’。其来也,自东南晖晖声若雷,野鸡皆鸣,故曰‘鸡鸣神’也。”分类:解释经义。第三四回:“ 朱文公 解经自立一说,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 清
戴震 《书〈小雅·十月之交〉篇后》:“病在析理未精,猥以为经解不可尽拘以理,是开解经者之弊也。”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解经恒例,对文则异,散文则同。”分类:(1).宣讲;开始讲说。:“ 中大通 五年二月, 高祖 幸 同泰寺 开讲,设四部大会,众数万人。”卷九十:“礼毕,先生揖宾坐,宾再起,请先生就中位开讲。”《文汇报》:“他不看学生,从长袍兜里掏出一张长条小纸条,扫一眼,就开讲。”(2).指八股文中的“起讲”部分。《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内中有个天分高强的,竟把笔做了‘开讲’。”分类:(1).古人书写文字的工具。铅,铅粉笔;椠,木板片。语出《西京杂记》卷三:“ 剔子云 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 隋
《皇太子太学讲碑》:“外史所掌,广内所司,靡不饰以铅椠,雕以缃素,此文教之修也。” 明
《广陵月》第一出:“因此远抛铅椠,专习韬钤。” 清 王韬 《〈法越交兵纪〉序》:“ 啸云 遂日操铅椠,记事陈词。”(2).指写作,校勘。 唐
诗:“老懒无斗心,久不事铅椠。” 宋
诗:“所惭贪坐睡,铅椠少新功。”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路叙》:“ 汉 将日徵兵,有谁人问及铅椠经生。”
诗:“三年铅椠貂裘敝,一服参苓痼疾深。”(3).指文章,典籍。 唐
《秋霖赋》:“别有东国儒生,西都才子,屋满铅椠,家虚儋石。” 宋
:“常日锥刀希 楚 富,千年铅椠讳 丘 穷。” 清
《送程吉士》诗:“自我离群久废学,懒从铅椠搜糟粕。”分类:亦作“ 琳琅 ”。(1).精美的玉石。 汉
《南都赋》:“琢雕狎猎,金银琳琅。” 宋
:“琳琅固无价, 燕 石敢沽诸。” 明
《七述》:“绘若黼黻,晔如琳琅。”(2).借指美好的事物。指优美诗文、珍贵书籍。 晋
:“崇琬琰于怀抱之内,吐琳琅于毛墨之端。” 唐
诗:“文襟即 玄圃 ,笔下成琳琅。” 宋
词:“想胸蟠,蕊阙琳琅笈。真作者,世难及。” 清 秋瑾 《梅十章》之八:“留得琳琅千万句,锦函双系碧丝绦。”
诗之六:“ 绿珠 不爱珊瑚树,合配琳琅万轴身。”(3).借指美好的事物。指优秀人材。 南朝
宋 刘义庆 :“有人诣 王太尉 ,遇 安丰 、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 季胤 、 平子 。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唐
诗:“素风传竹帛,高价聘琳琅。” 宋
诗:“好事今推 霅溪 守,故开新馆集琳琅。”(4).玉石相击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晋
《思游赋》:“要华电之煜爚兮,佩玉衡之琳琅。” 明
《玉簪记·重效》:“翠裙摇玉响琳琅。”(5).泛指清脆美妙的声音。卷十六:“仰诵洞章,啸咏琳琅。” 宋 沉辽 《宴集》诗:“尤爱檐间竹,风来响琳琅。” 清
《祭诰封光禄大夫陈太公文》:“众宾杂遝,笑语琳琅。”分类:儒家的传统、风尚。:“今若不大弘儒风,则无所立学。” 南朝
梁 刘协 :“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历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 唐
:“威令加 徐 土,儒风被 鲁 邦。”分类:(1).由津渡而到达。 北魏
郦道元 :“悬岩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 达 ”。(2).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 清
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窥垠涯。” 清
《〈封氏闻见记〉序》:“《年号录》、《钱谱》二书并亡,唯《闻见记》独存,然流传绝少,故《稗海》、《秘笈》诸刻罕津逮焉。”(3).比喻引导(后学)。 清 陈康祺 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清
《〈天禄琳琅〉跋》:“仰见圣学博大,囊括万有,足以津逮儒生,准绳百代。”分类:指两 广 地区。其地北倚 五岭 ,南临 南海 ,故名。 唐
《潮州刺史谢上表》:“虽在万里之外, 岭海 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閒,辇毂之下。” 宋
《念奴娇·过洞庭》词:“应念 岭海 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元
:“ 文文山 死节,诸公伤悼之作佳者,如…… 黄诚信 云:‘三百馀年乐育恩,晚从科目得斯人,崎岖 岭海 期年国,零落毡毛万里身。’皆可传颂。” 清 夏燮 :“一朝应蒲谷(毂)之锡,专制 岭海 间,比于古之藩镇,不亦身与名之两全乎?”分类:古代称东侧的厅堂。《仪礼·士冠礼》:“摈者玄端,负东塾。” 郑玄 注:“东塾,门内东堂。”《仪礼·士冠礼》:“若杀,则举鼎陈于门外,直东塾,北面。”参阅 清
胡培翚 。(1).犹晏驾。指帝王死。:“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吕延济 注:“天子崩谓宫车晏驾。晚出,晏驾也。”(2).傍晚或晚间外出。 唐
诗:“朝回北阙值清晨,晚出南宫送暮春。” 前蜀 李珣 词:“晚出閒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3).迟出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戊派的爱国论最晚出,我听了也最寒心。”分类:(1).香;香气。:“白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橘柚芬芳。” 唐
诗:“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种菜浇花只是一种运动,他并不欣赏花草的美丽与芬芳。”(2).比喻美好的德行或名声。 汉 崔瑗 《座右铭》:“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晋
《〈抱朴子〉自叙》:“耀藻九五,绝声 昆吾 ,何憾芬芳之不扬,而务老生之彼务。” 唐
诗:“仰惭君子多,慎勿作芬芳。” 郭沫若 《蔡永祥》诗:“一瞬 泰山 重,百代颂芬芳。”(3).犹纷纷。《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綵女嫔妃左右拥,前头掌扇闹芬芳。”《敦煌曲子词·酒泉子之一》:“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分类:唐
宋 节度使植纛之楼。:“﹝节度使﹞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 元
刘埙 :“ 宋 制:节度使官仪甚盛,其家建巍楼,植纛其中,有黄幡豹尾之属,名之曰节楼。”分类:(1).黑暗貌。 晋
诗:“泱漭望舒隐,黤黮玄夜阴。” 唐
《上留守郑相公启》:“必诸从事与诸将吏未能去朋党心,盖覆黤黮,不以真情白露左右。” 明
《云中辞》:“及其黤黮郁勃,铁马长驱,雷电为之恍惚,而甘霖注焉。”(2).指 黯黮滩 。 五代
诗:“行路难,君好看。惊波不在 黤黮 间,小人心里藏崩湍。”县名。 秦 置。今属 河北省 。 汉 末 建安 中, 魏文帝
曹丕 为五官中郎将,与友人 吴质 等文酒射雉,欢聚于此,传为佳话。后成为称述朋友间雅集宴游的典故。:“每念昔日 南皮 之游,诚不可忘。” 李善 注引曰:“ 渤海郡 有 南皮县 。” 南朝
宋 谢灵运 :“念昔 渤海 时, 南皮 戏清沚。” 唐
诗:“东郊斗鸡罢, 南皮 射雉归。” 清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胜流宗 北海 ,高会集 南皮 。”分类:星官名。即弧矢。:“掉奔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 汉
《思玄赋》:“弯威弧之拨剌兮,射 嶓冢 之封狼。” 明
诗:“威弧历落连天狼,两旗欲动风不扬。”参见“ 弧矢 ”。分类:培养造就人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尹知章 注:“树人,谓济而成立之。” 汉
:“ 阳虎 得罪于 卫 ,北见 简子 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 清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欲为树人计,所当师四夷。”分类:(1).根本之计。 清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杀运不除,水火可悯,明公任兼将相,所愿深图本计,救济苍生。”(2).原来的打算。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其( 项羽 )告 韩生 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人谁见之?’此 项王 之设辞也,非 项王 之本计也。”(1).不定时,随时。《仪礼·既夕礼》:“哭昼夜无时。” 郑玄 注:“哀至则哭,非必朝夕。” 唐
:“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明 沉德符 :“今屡浚屡塞,而 黄河 又冲决无时,侵逼益甚。”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于时,我更起居‘无时’,不是游息的‘无时’,而是劳作的‘无时’。”(2).不知何时。 汉
:“山脩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3).没有一刻;无有一时。:“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 刘氏 也。” 唐
诗:“因悲宦游子,终岁无时閒。”《〈艾青诗选〉自序》:“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无时不在闪耀着形象思维的光辉。”(4).不逢时会。 南朝
刘协 :“或有志而无时,或美才以兼累,追而慰之,并名为吊。”分类:(1).学舍,读书讲学之所。:“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徵君。” 李贤 注:“精庐即精舍也。”:“乃别构精庐,并置经籍于其中。” 清
《与缪荃孙书》:“ 钟山 既已蝉联,精庐又较 南菁 为胜。”(2).佛寺;僧舍。:“至 碻磝戍 ,州内有 愔 家旧佛寺,入精庐礼拜。” 唐
诗:“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宋
词:“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分类:(1).介于东与南之间的方位或方向。:“齐乎巽,巽,东南也。” 高亨 注:“又以八卦配八方,巽为东南方,故曰‘巽,东南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明
《胡应炎传》:“是城龟形也,东南其首,西北其尾。”(2).泛指国家领域内的东南地区。:“ 警 ( 沉警 )内足于财,为东南豪士,无仕进意,谢病归。” 宋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陛下据 钱塘 已耗之气,用 闽
浙 日衰之士,而欲鼓东南习安脆弱之众,北向以争中原,臣是以知其难也。” 明
《论时政疏》:“今国赋所出,仰给东南,然民力有限,应办无穷。”分类:指某书刊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亦指仅存的一份未刊手稿或原物已亡佚,仅存的一份拓本。 清
《〈阮尚书年谱〉第一叙》:“椎拓遍山川,纸墨照眉发;孤本必重钩,伟论在箸录。”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孤本为世所重,新翻即为人所轻。”分类:景色如绘画一般美丽。例如: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分类:指朱黄两色笔墨。古人校点书籍时用之以示区别。:“﹝ 龟蒙 ﹞得书熟诵乃录,雠比勤勤,朱黄不去手。” 宋
诗:“故家借签帙,旧友饷朱黄。”自注:“ 吕周辅 、 宇文子友 近寄朱黄墨。” 宋
《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聚帙数万,多朱黄涂乙处。”分类:(1).其中。 唐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 虢 与 秦 。” 元 曾瑞 《留鞋记》楔子:“人都道我落第无颜,羞归乡里,那知就中自有缘故。” 郭沫若 《苏联游记》:“东方古典文学家 安得力夫 报告,指示了各种古文书,就中有蒙古文的资料。”(2).居中;从中。第四六回:“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可是就中却知道了 中国 外交界几件逸事--笑话。”分类: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 隋 以前称子部书为乙部, 唐 以后称史部书为乙部。:“秘书监 荀勖 ,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乙部为史。” 清
《〈廿二史考异〉自叙》:“予弱冠时,好读乙部书,通籍以后,尤专斯业。”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跋》:“ 彤 幼承庭训,早览乙部。”分类:(1).图书馆或私人等收藏的图书。:“藏书之盛,莫盛于 开元 。” 清
:“身后萧然,无以为敛。藏书手著,斥卖都尽。” 茅盾 《革新〈小说月报〉的前后》:“ 孙毓修 每天很忙,他把整个江南图书馆的藏书都浏览一番。”(2).储藏书籍。:“ 孔子 西藏书于 周 室。 子路 谋曰:‘ 由 闻 周 之徵藏史有 老聃 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分类:廉洁恭谨。:“ 曹公 悯其守志清恪,离群寡俦。”:“ 景 居州清恪,有威裁。”:“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殉国。”分类:洛 学和 闽 学的合称,即 程
朱 理学。 北宋
程颢 、 程颐 为 洛阳 人, 南宋
朱熹 曾侨居、讲学于 福建 ,因有此称。 清
《复秦灯岩书》:“又言 新安
姚江 为两大宗,学者不宗 洛
闽 ,即宗 姚江 ,不可别自为宗。此亦先生门面之言。” 清
:“先师 陈白崖 先生言:‘业师某先生,笃信 洛
闽 ,而不鹜讲学名。’” 章炳麟 《〈革命军〉序》:“乃如 罗 、 彭 、 邵 、 刘 之伦,皆笃行有道士也。其所操持,不 洛
闽 而 金溪 、 馀姚 。”参见“ 洛学 ”、“ 闽学 ”。分类:犹道统。 元
《哭汪遁斋二十四韵》:“儒言存道脉,野趣任天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庶几衍道脉于不坠,续真宗于不差。”分类:指书卷。缥,淡青色;缃,浅黄色。古时常用淡青、浅黄色的丝帛作书囊书衣,因以指代书卷。 南朝
《〈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 元
《窦娥冤》楔子:“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 马相如 。” 清
《赠臬宪于公》诗:“缥缃雄丽藻,韦布富经纶。鹏奋抟丰翮,螭蟠起巨鳞。”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规模宏大的东方图书馆毁于炮火,万卷缥缃付之一炬。”分类:(1).迟到,后到。:“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南朝
宋 刘义庆 :“ 支道林 还东,时贤并送于 征虏亭 , 蔡子叔 前坐近 林公 , 谢万石 后来,坐小远。”(2).亦作“ 后徕 ”。犹以后。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跟“起先”等相对)。:“以改前之容侍于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徕异态;后徕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 唐
:“ 谢朓 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 殷公 。”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我后来知道,这时有几个清华学生和我同在马粪堆上。”(3).指以后成长起来的人。:“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丞相太保 崔公 庄严宏厚,清雅公忠,善诱后来。”分类:(1).谓海居于东。:“洗之在阼,其水在洗东,祖天地之左海也。” 陈浩 集说:“天地之间海居于东,东则左也。”(2).东海。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 左海 春朝,连章离翰。” 宋
:“ 临安 西界 浙河 ,东奄 左海 。”(3). 福建省 的别称。分类:(1). 汉 代经学中注重训诂考据之学。 清 代 乾隆 、 嘉庆 年间的学者崇尚其风,形成与“宋学”相对的“乾嘉学派”,也称“汉学”。 清 代 汉 学治学严谨,对文字训诂、古籍整理、辑佚辨伪、考据注释等,有较大的贡献。但存在泥古、繁琐及脱离实际等流弊。又称“朴学”。 清
《题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近时风稍衰, 汉 学又哮吼。”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 乾
嘉 之世,文网日密,而奇才异士,无以自见,争言 汉 学,析辩异同,以注疏为文章,以考据为实学,琐碎割裂,莫知大体。”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他比我年长,读书很多,对文字学、 汉 学颇有研究。”(2).外国人称研究 中国 的学问为 汉 学。 清
:“ 日本 之讲 汉 学,自 伊藤仁斋 始。” 莫东寅 《汉学发达史》七:“东来教士及 欧洲 本土学者,相携并进,至十九世纪, 汉 学(Sinology)于焉确立。”(3).指私塾。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故农民宁欢迎私塾(他们叫‘汉学’),不欢迎学校(他们叫‘洋学’)。”分类:见“ 一径 ”。(1).丛生的荒草。 南朝
《克责身心篇颂》:“岂无通术,跋此榛荒。” 宋
诗:“性本反澄澈,情田去榛荒。长编倚脩架,大轴解深囊。”(2).指荒草丛生之地。 宋
《白鹿洞赋》:“经北原以东骛,涉 李 氏之崇冈,揆厥号之所繇,得颓址于榛荒。”(3).荒废,衰落。:“ 洛阳 自大盗以来,焚埃略尽,百曹榛荒,寰服不满千户。” 宋
诗:“却欲寻旧学,旧学已榛荒。”分类:(1).通晓经学。:“ 东京 学者猥众,难以详载,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 唐
《潮州请置乡校牒》:“ 赵德 秀才,沉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 明
:“而翰林院亦有秀才名色,当精选深于经术者为博士,招集天下能通经者皆隶焉。”(2).解释经旨。:“昔 孝宣 会诸儒于 石渠 , 章帝 集学士于 白虎 ,通经释义,其事优大,文武之道,所宜从之。” 唐玄宗 《〈孝经〉序》:“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且传以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3).中医指用药物、针灸等使月经通畅。 清
《草木传·栀子斗嘴》:“捎元参治浮火清理咽喉,捎丹参理崩漏益血通经。”分类:(1).尽其所用。:“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孔颖达 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2).用作付诸实用之意。如:学以致用。分类:所任的职务。 晋
《解尚书表》:“乞解所职,待罪私门。”眩惑而恐惧。:“足令 吴 儿俯仰回惶,神爽飞越。”:“且子来之诚,本期营起,今乃修缮舟楫,更为非务,公私回惶,佥深怪愕。”眩惑而恐惧。《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长者闻语意以悲,心里回惶出语迟。”《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说了夫人及大王,两情相顾又回惶。”分类:亦作“ 祛楼 ”。
(1). 祛卢虱吒 的省称。《出三藏记集》卷一:“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 梵 ,其书右行,次曰 祛楼 ,其书左行,少者 苍颉 ,其书下行。” 清
《题百体寿字》诗:“祛楼创画演贝叶, 勃泥 进表写木皮。” 清
《和钟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昔闻 靺鞨 歌西乐,今见 祛卢 制左书。”(2).借指横行书写的文字。 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祛卢旁行竞 欧 化,变色风云惊叱咤。” 潘飞声 《寄尘社兄寄示海天诗话率题二十八字志佩》诗:“君为广大教化主,重译祛卢作正声。”分类:兴建学校。 清
《武进盛氏义庄记》:“吾县 范文正公 生千馀年之后,独毅然有所建复者二事:其一为立学,天下之有学自 文正 始;又其一则义庄也。”分类: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 唐
诗:“系书请问 燕 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宋
词:“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陈毅 诗之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分类:石室名。 唐
冯贽 《记事珠》:“ 嵩高山 下有石室名 谟觞 ,内有仙书无数, 方回 读书于内。”分类:亦作“觥觥”。
(1).刚直貌。:“帝曰:‘常闻“ 关 东觥觥 郭子横 ”,竟不虚也。’” 李贤 注:“觥觥,刚直之貌。” 唐
《赠郭君碑》:“觥觥将军,雄略冠群。” 清
:“盖以玉堂之贵,而且至性觥觥,观其上书北阙,拂袖南山,神且惮之,而况鬼乎。” 章炳麟 《山阴徐君歌》:“觥觥我君,手持弹丸。”(2).壮健貌。 清
《题王子梅盗诗图》诗:“君状亦觥觥,可啖健牛百。”分类:(1). 邹国 、 鲁国 的并称。 北周
《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 邹
鲁 。” 唐
《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 陶
唐 ,家成 邹
鲁 。”(2). 邹 , 孟子 故乡; 鲁 , 孔子 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清
《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邹
鲁 之遗教,作 江
汉 之名儒。”(3).借指 孔
孟 。分类:亦作“ 挦扯 ”。
(1).拉撕剥取。特指在写作中对他人的著作率意割裂,取用。 宋
《中山诗话》:“ 祥符 、 天禧 中, 杨大年 、 钱文僖 、 晏元献 、 刘子仪 以文章立朝,为诗皆宗尚 李义山 ,号‘西昆体’,后进多窃 义山 语句。赐宴,优人有为 义山 者,衣服败敝,告人曰:‘我为诸馆职挦扯至此。’闻者欢笑。” 宋
卷二作“挦扯”。 清
《书影》卷二:“ 弘
正 之学 杜 者,生吞活剥,以挦扯为家常,此 鲁直 之隔日疟也。” 清
《漫堂说诗》:“顾迩来学 宋 者,遗其骨理而挦扯其皮毛;弃其精深而描摩其陋劣。” 鲁迅 《华盖集·答KS君》:“尤其害事的是他似乎后来又念了几篇骈文,没有融化,而急于挦扯,所以弄得文字庞杂。”(2).拿取,囚禁。 明
《綵毫记·展武相逢》:“正遇着南北干戈乱似麻,把豪杰挦扯。神龙遭兔罝,忍交那驺虞劘虎牙。”分类:亦作“ 无乃 ”。
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 唐
《行难》:“由宰相至百执事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邪?” 元
《相逢行》:“郎君别后瘦如许,无乃从前作诗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邵廷铨》:“公子此际利害,间不容发,不急为之救,乃又虑及未然,兄之计无乃左矣!”分类:与水流隔绝的水池。 唐
《送王秀才序》:“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于 杨 、 墨 、 老 、 庄 、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 明
《录渔人申鲜生辞》:“吾闻之,安绝潢者,以天下之水无过其大而不知有渤澥之宏深。”分类:亦作“ 育材 ”。
培养人才。:“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宋
《正字制》:“是正文字之官,实为儒学之选,宜体育材之意,勉思畜德之勤。” 明
《送李生序》:“古之育才者不求其多才,而惟养其气,培之以道德,而使之纯。”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而乃塞畦绝径,令窈窕含光不克登其徽音,秀媛蕴才不克扬其文采,固失育才美俗之道,亦非文明开化之宜。”分类:为国家效力尽忠。 汉 马融 《忠经·报国》:“为人臣者官于君,先后光庆,皆君之德,不思报国,岂忠也哉!” 唐
诗之三五:“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明
《六君咏·黄少保》:“亡 秦 虽不成,报国心已毕。” 徐迟 《牡丹》:“他( 李印光 )认为他看得很清楚,热血沸腾的爱国之情虽不是没有,杀敌报国却不是时候。”分类:(1).两种事务;两件事。:“妇职之法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 郑玄 注:“二事,谓丝,枲之事。”:“女成二事而后告余。” 杜预 注:“二事,伐 偪阳 ,封 向戌 。”(2).谓事不专一。:“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二事败业,多疾我力。” 李贤 注:“二事,谓事不专一也。”(3).方言。犹闲事。 欧阳山 《高干大》第二一章:“谁愿意做这号‘二事’!”分类:(1).古代书写工具。古时书写于竹简,有误则用刀削去重写。:“ 临江王 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 都 禁吏弗与。”:“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谒欲贺,其馀不知书者起请之。” 李贤 注:“古者记事书于简册,谬误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 杜元凯 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几。故户牖悬刀笔,而有述作之志矣。” 清
沉涛 卷一:“古人刀以书竹简,笔以书缣帛,刀笔自是二物。”(2).借指文章。 南朝
梁 刘协 :“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 唐
诗:“ 汉王 刀笔精,写尔逼天生。”(3).指法律案牍。:“ 高 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 秦 宫,管事二十馀年。”:“ 明帝 自在布衣,达于吏事,及居宸扆,专务刀笔,未尝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 宋
之四:“进无以显于时,退不能隐于酒,事刀笔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妇。”(4).见“ 刀笔吏 ”。(5).指诉讼文字。 明
沉鲸 《双珠记·协谋诬讼》:“吾刀笔山可颓,倾人家命如覆杯。”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果报》:“讼师 杨 某……阴谋诡计。刀笔多锋。”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6).指奏议及制诰等公牍文字。 宋
:“ 淮 蝗蔽天农久饿, 越 卒围城盗少逸。至尊深拱罢,元老相看进刀笔。” 宋
诗:“子方得郡古 山阳 ,老手生风谢刀笔。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宋
杨亿 著有《内外制刀笔》,题为《杨文公刀笔》十卷。 宋
陈振孙 :“《中山刀笔集》三卷。翰林学士 大名
子仪 撰,皆四六应用之文。”(7).指尺牍。 清
:“ 黄山谷 名其尺牍曰刀笔,已非本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别集类存目一》:“《山谷刀笔》二十卷。 庭坚 全集已著录,此乃所著尺牍也。”分类:(1).盛物竹器。方曰筐,圆曰篚。:“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厥贡漆丝,厥篚织文” 孔 传:“地宜漆林,又宜桑蚕,织文锦绮之属,盛之筐篚而贡焉。” 明
孙仁孺 :“执荆藜以前进,持筐篚而远行。”(2).谓礼物。:“ 革 门生故吏家多在东,闻 革 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革 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唯资公俸,食不兼味。”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帅阃宾贤》:“今日欣闻命世才,忙把安车远聘,筐篚将诚,玉帛为媒。” 明
《紫钗记·合卺》:“小生还有 蓝田 白玉一双,文锦十疋,少致筐篚之敬。”(3).指婚前男方给女方的聘礼。《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公子 围 使 伍举 入城,议婚 丰氏 , 郑伯 许之。既行聘,筐篚甚盛。”(4).谓财产。 晋
:“筐篚实者,进于草莱;乏资地者,退于朝廷。”(5).帝王厚赐的物品。亦指帝王恩赐。 唐玄宗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序:“鼓之以琴瑟,侑之以筐篚。” 唐
:“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门庭添气象,筐篚斗辉光。”分类:学舍。横,通“ 黉 ”。:“宫室未饰,干戈未休,而先建太学,进立横舍。” 李贤 注:“横,学也。或作‘黉’。义亦同。” 陈三立 《得邹沅帆武昌书感赋》:“嗟君横舍冷如水,寄食看人行老矣。”分类:旧称官吏的薪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恁时节,奉还一年清俸。” 清
陈康祺 卷四:“ 金华 贫家多溺女。 阮文达 抚 浙 时,捐清俸若干。”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上》:“官积清俸,民蓄辛赀,存款生息,断无他虑。”分类:(1).谓远方均来归附。 晋
《吴都赋》:“虽带甲一朝,而元功远致。”(2).谓从远方招引、求取。 南朝
《答晋安王书》:“ 梁王 好士, 淮南 礼贤,远致宾游,广招英俊。” 宋
《皇畿赋》:“伐 大宛 以新求,涉 渥洼 而远致。”(3).犹远至。:“﹝ 崔挺 ﹞又识 邢峦 、 宋弁 于童稚之中,并谓当远致。世称其知人。”:“ 文牙 年十二,宗人有善相者,云:‘此郎容貌非常,必将远致。’”(4).谓高远的情致。:“道、佛者,方外之教,圣人之远致也。” 唐
《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某自 南徐 来,执文贶予,词有远致。” 章炳麟 《与邓实书》:“夫忽略名实,则不足以说典礼;浮辞未剪,则不足以穷远致。”分类:(1).穷人家。:“ 卫 ,小国也。处于 齐
晋 之间,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 唐
诗:“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清
之三○一:“艰危门户要人持,孝出贫家谚有之。”(2).谦称自己的家。 唐
诗:“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宋
:“吟讽攀翻到月斜,众惊奇宝到贫家。”《水浒传》第七二回:“﹝虔婆﹞便道:‘今日上元佳节,我子母们却待家筵数杯,若是员外不弃,肯到贫家少叙片时。’”(3).使家贫穷。:“鄙谚言‘盗不过五女门’,以女贫家也。”分类:高山与深渊。:“山渊平,天地比。” 汉
:“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 晋
诗:“鼓噪山渊动,冲尘云雾连。” 南朝
《七召》:“珠玑产于蚌蛤,圭璧出于山渊。”分类:(1).捕鱼打猎。:“渔猎取薪,蒸而为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徐安》:“ 徐安 者, 下邳 人也,好以渔猎为事。” 清
《张氏祠庙记》:“ 诸城
张氏 之先,有 河上仙翁 ,少好渔猎。”(2).谓掠夺。:“是时天下兵乱,渔猎生民。” 明
《典故纪闻》卷九:“中官 裴可力 督事 浙江 ,有 汤千户 者以贿结之,因倚势渔猎百姓。” 清 吴岳生 《黄特轩传》:“而黠猾之徒,妄为侈张以取媚于官,而渔猎闾伍之利。”(3).谓贪逐美色。:“十二月至 扬州 ,即民居为都督府,遍刷处女、寡妇,导帝渔猎。” 清
:“ 李南涧 言其邻县一生,故家子也,少年佻达,颇渔猎男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 夏作人 ﹞平日包揽词讼,无恶不作……更欢喜渔猎女色。”(4).谓泛览,涉猎。:“遨游必名教,渔猎唯图史。”卷五六:“渔猎百家,披寻万古。” 朱自清 《那里走》:“我又是没有定见的人,只是东鳞西爪地渔猎一点儿。”(5).谓窃取。 唐
《与友人论为文书》:“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 明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以故士习日敝,民伪日滋,以驰骛奔趋为良图,以剽窃渔猎为捷径。”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奈何世之为文者,徒剽袭乎陈言,渔猎乎他人,而以为之己也!”分类:古算法名。后之本此。:“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郑玄 注引 郑众 云:“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 孙诒让 正义:“先 郑 说并本‘九章’, 刘徽 《九章算术注·叙》亦云:‘ 周公 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 郑伟 多巧思,学九数句股之术。”分类:(1).徘徊。:“闵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唐 玄奘 :“属有一人,游林迷路,彷徨往来,悲号恸哭。” 鲁迅 《三闲集·革命咖啡店》:“即使我要上去,也怕走不到,至多,只能在店后门远处彷徨彷徨,嗅嗅咖啡渣的气息罢了。”(2).盘旋貌。:“风起北方,一西一东,在上彷徨,孰嘘吸是?” 成玄英 疏:“彷徨,回转之貌。” 宋
《清风阁记》:“风起于苍茫之间,彷徨乎山泽,激越乎城郭道路。”(3).优游自得。:“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成玄英 疏:“彷徨、逍遥,皆自得逸豫之名也。”《韩诗外传》卷五:“ 孔子 抱圣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域,逍遥乎无形之乡。” 汉
:“弥览兮九隅,彷徨兮兰宫。”(4).谓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汉
《白虎通·宗庙》:“念亲已没,棺柩已去,怅然失望,彷徨哀痛。” 宋
卷六:“ 符离 之役,诸军皆溃,唯存帐下千人,某终夕彷徨,而先公方熟寝,鼻息如雷。” 艾芜 《对目前文艺的一点感想》:“一些文艺工作者在 林彪 、‘四人帮’横行的十年中,受过害,成为惊弓之鸟,一听见放松的弓弦,又要紧紧地张起,便不知所措了,拿着笔,彷徨四顾。”(5).犹疑不决。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四》:“就只怕我一走, 玉堂 立刻要被攻击,因此有些彷徨。”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十竹斋笺谱》第一册,不久前出版,当时拟即奉寄,因你寄来的某个信封上写着什么旅馆名字,就‘彷徨’起来了。”(6).虫名。:“野有彷徨,泽有委蛇。” 成玄英 疏:“其状如蛇,两头,五采。”徬徨:1.徘徊。来回行走。:“王亲独行徬徨于山林之中。”:“既惩惧于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 彷 ”。 高步瀛 李 注义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并同。”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苏遏》:“一更已后,未寝,出于堂,徬徨而行。”(2).徘徊。心神不宁貌。 明
《夜过仲家浅闸》:“我时兀坐惊舂撞,揽衣而起心徬徨。” 巴金 《新生》:“我拼命挣扎了许久,急得汗出如浆,心也徬徨无主,好像真正到了死的境地。”分类:(1).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汉
:“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晋
诗:“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唐
诗:“江濆遇同声,道 崖 乃僧英。” 金
《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诗:“黄金鍊出相思句,寄与同声别后看。”参见“ 同声相应 ”。(2).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汉
扬雄 《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诸大夫同声应曰:宜逐之。”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听,又雄壮,又有劲,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声叫起好来。”(3).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今日且说个卖卦先生去 兖州府
奉符县 前,开个卜肆,用金纸糊着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个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4).指言语腔调相同。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为仆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分类:(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应答。语出:“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倡和清浊。” 孔颖达 疏:“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2).指以诗词相酬答。 宋
卷十五:“﹝ 陈后主 ﹞与倖臣各制歌词,极于轻荡,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全凭着花月为媒,共佳人倡和传杯。” 清
卷二:“ 赵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旧屋,供饔飧,彼此倡和。”(3).一人提出主张,他人附和,以相呼应。:“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 杜预 注:“不相违也。”:“宰相 卢携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其后上无明君,朝无是非,诸名士乃争相倡和,树朋党,然上下知畏清议, 汉 之赖以维持者数十年。”(4).犹倡随。特指夫唱妇和。 北齐
:“ 河 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分类:(1).有分器。谓诸侯分有天子藏于宗庙的宝器。:“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 杜预 注:“分,珍宝之器。” 孔颖达 疏:“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是言诸侯皆得天子之分器也。”(2).有分别,有区别。:“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伦,有义,有分,有辩。’” 郭庆藩 集释:“群分而类别也。”(1).有职分。:“男有分,女有归。” 郑玄 注:“分,犹职也。” 陆德明 释文:“分,扶问反。”(2).有缘分。 唐
诗:“且物各有分,孰能使之然?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 宋
词:“逐伴不知春路远,见人时著小词招,阿谁有分伴吹箫?”《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我女有分与天子为皇后。” 胡韫玉 《即席赠桥口兼之》诗:“一夕 蓬莱 齐烂醉,神仙有分傲 秦皇 。”(3).有一份。谓参与某事。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九:“作事预及曰有分,否曰无分,财物亦然。”(4).有一份。谓分享财物。如:这些东西人人有分。分类:(1).指积聚在一起的石块。:“山林积石,经川丘阜,屮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诗:“长林罗户穴,积石拥基阶。” 前蜀
:“积石乱巉巉,庭莎绿不芟。”(2).矿石。 汉
王充 :“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铄乃成器,未更炉橐,名曰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一实也。”(3).山名。即 阿尼玛卿山 。在 青海省 东南部,延伸至 甘肃省 南部边境。为 昆仑山脉 中支, 黄河 绕流东南侧。:“导 河
积石 ,至于 龙门 。” 元
诗之一:“青琐倦迂散,执辔踰关 河 。黄流何奔倾, 积石 何嵯峨。” 清
之五八:“导 河
积石 归 东海 ,一字源流奠万哗。”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 河水 发源 昆崙 之墟,伏流数千里,涌出地上汇为 星宿海 ,至 积石 流入中国。由 积石 而东北而南三千里至 龙门 。”分类:曹 家书仓。 晋
载, 曹曾 书垂万馀卷,“及世乱,家家焚庐, 曾 虑其先文湮没,乃积石为仓以藏书,故谓 曹 氏为书仓。”后以“曹仓”泛指藏书的仓库。 清
《汪文端师殁以诗哭之》:“ 邺 架签论万, 曹 仓卷累千。” 清 陈康祺 卷十一:“ 泉州
馥 抚吾 浙 时,收书极富,一时善本,齐入 曹 仓。”分类:官名。 宋 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宋
《秋晚岁登戏作》自注:“时方谋祠禄。”:“宋制,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先时员数绝少, 熙宁 以后乃增置焉。” 元
《送华山隐归西湖故居》诗:“欲向君王乞祠禄,安排杖屦来相从。” 明
《震泽长语·杂论》:“ 宋 有西北二边岁币百万,百官祠禄郊赐之类,今皆无之。”分类:(1).点烛。卷九二:“举家走出,炳烛照之,亦了无异。” 清
:“还斋炳烛,见琴横案上。”(2). 汉
:“ 晋平公 问于 师旷 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 曰:‘何不炳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长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后因以“炳烛”比喻老而好学。 清
《病榻消闲杂咏》之八:“白颠炳烛浑无暇, 鲁 酒 吴 羹一味休。” 清
《与汤圣弘书》:“弟以望七衰龄,犹希炳烛。”分类:(1).室东侧的墙壁下。《仪礼·士丧礼》:“君反之,复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2).指东壁上。 唐
诗之二:“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3).指东隔壁的房屋。 明
《南询录叙》:“ 赵老 以内翰而为诸生谈圣学于东壁,上人以诸生而为诸生讲举业于西序。彼此一间耳,朝夕声相闻。”(4).东边。《水浒传》第七六回:“东壁一队人马,尽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缨青马。”(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 晋
:“东壁正昏中,固阴寒节升。”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东壁东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为名者,唯井、壁、箕、斗四星而已……离宫在南则壁在室东,故称东壁。”(6).:“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唐
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休夸东壁图书府,赛过西垣翰墨林。”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侯方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