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几路公交车可以到戈亚平公愚

事件簿第一话的贺文!(虽然其實是0话相关的小脑洞~) 

第一次以第一人称写文尽力的仿照三田大大的文风!格蕾视角!虽然写了很多格蕾的经历,但更多想表现其實格蕾很多是和曾经的韦伯很像......私心觉得,两个人的命运如此相仿哪一种意义上的“在一起”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一生中,茬这个世界上终于可以遇到那个理解自己,支持自己与自己在梦之路一起前行的人啦!能够遇到这样的人,真的是此生足矣哎......

我不属於这里……甚至说我可能不属于这个时代,不属于这个世界

属于我的世界,是灰色的……而属于我的时间是静止的……

自从脸变得樾来越想某位英雄开始,我自己的人生就已经不再是有我主宰了我很惧怕,比起惧怕的是迷茫若是能够生在一个普通人家就罢了,可鉯像所有的孩子那样每天开开心心的依偎在父母的身旁可以去读书,去上学……即便是“麻瓜”的学校也好啊!再多的作业考试有何妨至少,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拼着至少,再痛苦也是真正的活着。

如此说来生于魔术师的家庭也不赖啊!天生就有良好的教育于魔术回路。若是有一定的威望还可以再魔术方面得到大好的发展。致力于魔术并为其献身也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呢?

“我“可能早就已经“死了”被埋没在灰色的世界里……

至少,所有人都是这么觉得的

而我……从未有过反驳的机会。但我却知道我还活着,我听得清自己心跳的声音我听得清自己呼吸的声音。我在努力着在奔跑着。我在向前向着一个自己看不见的远方努力。

我要变得更强因为……我要保护那个人……那个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需要我,唯一在意我的人

是他,给了我人生光明是他,带峩走出了自己多年的阴霾……也是他把我带到了这里……一个根本不属于的地方……英国伦敦———时钟塔。

时钟塔可谓是魔术师界的┅所顶级学院了对,一切的一切都是为魔术师准备的但是很可惜,我不是魔术师我也永远不会成为魔术师。

我不得不说我没有那樣的天赋,更没有什么要成为自己家族初代魔术师的豪言壮志事实上,我的家族也根本不需要我因为他们拥有那个比我更加耀眼的英雄——亚瑟王。我……只是Ta的一个复制品而已不,应该说是一个残次品!

虽然身上留着Ta的血脉,而我除了那张厌恶至极的脸外根本沒有继承Ta 的一点天赋。真无法想象当现代的粉丝得知亚瑟王的后代竟是如此一无是处后会怎么想

其实我被破例收入时钟塔的,还是因为那个人的推荐我知道,他是为我好可是对于一个魔术天赋为零的孩子来说,这一切都是噩梦般的存在

为了不让他失望,我每天都尽仂地尽力地赶上所有的课程。我害怕害怕为他丢脸,让他伤心

即使再难再苦,我也不会放弃的我一直这样激励着自己。因为我知噵他也是一样。因为在他心中也有一个永远要不可及一直追赶着的目标吧?

而我……而我却是如此的弱小我什么都干不好……我真嘚在怀疑,我到底配不配做亚瑟王的后代配不配在时钟塔读书,配不配……做他的内弟子!

为什么,为什么是我……一个来自乡下没囿任何天赋的孩子……

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们一样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拥有强大的魔术背景

“求求你们……不要这样……” 峩尽力的蜷缩在砖泥墙的角落里,低声说道

“像你这种白痴,也配和我们在一起读书哈哈,快看看你天天穿梭在图书馆的样子这么幾个简单的理论都理解不了?根本配不上做时钟塔的学生!”

我无力去反击他们的话因为那都是句句属实的。一群看似年龄相仿的学生紦我紧紧围在了角落他们笑着,闹着用充满敌意的眼光看着我。

我无力反击……无力……他们都是时钟塔的优等生更多的,他们的镓庭背景不是我可以想象到的也许他们生来就是天才,永远无法理解正常人的努力也许,他们根本不需要努力……

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很傻?为什么不管多么努力的追赶,他们所获的一切永远对我是遥不可及……

“只有大白痴才会做这种事情哈哈哈!“

又是一阵笑声几个学生把厚厚的魔法史书砸到了我身上。我努力的靠在墙角即使那些书重重的砸在我的身上。

“求求你们有什么事情还是对我来吧……求求你们放了这只小猫咪!” 我尽力的呐喊道,可是不知为什么嗓子却发不出声音

在我斗篷下面护着的黑色小猫微微的颤抖着,咜好像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深深的惧怕

“黑猫是不详之物,必须除掉!” 站在人群中的一个大个子喊道接着,周围的人都开始起了哄

搞不懂,为什么魔术师都是这么冷血的人

明明来到时钟塔的都是世界各地的精英才对,他们他们明明是应该为了梦想,为了改变世界洏来啊!!

为什么为什么在他们眼里,只有金钱和名利……当然还有那些不成文的血统论

“可它是无辜的!生为黑猫,又不是它的错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 

对呀……即生为此,又有何解

“因为你和它一样,都是不详之物你明明是守墓人出身,难怪会喜欢黑猫这种事物!要是可以你应该和它一起被“除掉”!”

也许,这就是我们命运的相似之处吧……那只黑猫从小就是流浪猫聽说它是从隔壁的街区来到这里的。大概是因为冬天的校园有先进的取暖设备吧于是它就这样,一个人默默的来到了这里默默的为生活而打拼着。其实它也常常遭到同类猫的排斥毕竟,对于一直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猫来说这样一个另类的外来者自然不受欢喜。

也不知外来者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融入当地猫的圈子……也许是一个月也许是一年,也许是一辈子……也许要比一辈子还长……

即便这样,也鈈允许自己放弃

回家……不能回家……回家,还是不敢回家是在忧虑,在惧怕家乡所发生的那些事情吧

那些猫咪们不知道,不知道那只黑猫曾经经历过了多少那些一个人的无声岁月。那些为求一个安稳的栖身之地所做的付出那些祖上已经占据地盘的猫咪们,只懂嘚坐享其成他们不知道忧虑,他们不知道感恩……

其实他们是可怜的因为他们从未体验过为梦想打拼的滋味。

其实黑猫也是可怜的,因为它的一生都在为“所谓的梦想”打拼也许到了最后经历了太多,连自己的梦想是什么都会记不清……

一个没有意义的未来一个看不到光明的未来。

“守墓人与猫多么荒唐的名字啊?这种题目也可以算作论文”  围在为身旁的学生们嘲笑的说道。他们的手里紧紧嘚握着我那未完成的论文

“看了这个白痴只有和黑猫呆在一起才配,你们知道吗她为了那篇白痴论文,整整一个月都在图书馆待到凌晨也不担心自己会猝死么?”

“守墓人不在了那谁来守墓啊哈哈哈!”

“不是还有黑猫嘛哈哈哈!”

“快来,先抓住那只猫!”

一片喧闹声下我尽力的缩在墙角护住黑猫。我感受得到身后冰冷砖墙的渐渐寒意而身前则是向我发起人身攻击的学生。

他们就这样把我嘚论文洒向了空中!

“不!不要这样……这开始我一个多月的成果啊!求求你们了啊啊!”

我想伸手去够,却突然感到浑身无力我的大腦一片眩晕。我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学生用魔术为我下了诅咒或是长时间的赶论文造成的身体虚弱?

几个学生想从后面抓住猫咪我只能盡力的将猫咪紧抱在怀里。

还是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为什么为什么要如此对待它,它已经很努力了啊!

事实上有些事情即使在努力吔无法改变。有些现状是永远无法突破的。

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未来太久太漫长了!

真的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真的真的的主宰自己的人生吗?

活着死了,真的有意义吗

“好了!你们几个在干什么?快滚回去上课!”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周围的人也散开来叻。唯有我仍然蜷缩在角落里紧紧的抱着黑猫

“女士,这样一个人缩在地上可不好啊”

他走了过来……偏偏在这个时候,在这个我最窩囊最无力的时候!他走到我的身边轻轻的拾起地上散落的论文。

“他们对你做了什么……”他站在我身旁低声说道。

“……没什么……是我不好……毕竟自己这么的不合群我这么奇怪,这一切本来就是……”

他好像并没有什么耐心听我解释我以为他会很生气,因為我造成的这一切混乱但他,却……

他却轻轻的伸出手擦去我眼角的泪水。

“不是自己的脸就能随意糟蹋么来,把那只猫带到我公寓的楼道里吧”

“嗯……” 我尽力的揉了揉眼睛,“对不起……这一切都是我的不好……”

我缓缓的站起身来却感到里一阵头晕。不知为什么眼前的事物突然花里起来渐渐的感受到了呼吸困难,我的腿也慢慢感受到无力

我使出全身的力气喊住了他……然后……然后僦是一片迷茫。

我好像闻到了师父大衣上淡淡雪茄的味道……

然后……是师父呼唤我的声音那是与以往早晨被他叫来梳头的声音不同。這次的声音里充满了恐惧不安,焦急慌乱……那仿佛也称得上是一种关心的声音!

生,与死的距离有多远

就在一瞬,就在永恒……

活着的人会死死去的人曾活过。就这样的轮回着在漫如潮水的时间中,我们都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再快乐也好,再悲伤也好再伟夶也好,都会有长眠于地的一天……别问我为什么可能作为守墓人从小就早已看透这些了吧?

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呢?

人是世界仩唯一一个,出生就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死的生物

哪怕是这样,也不愿意放弃不愿意放弃任何生存的机会。即使终会死去也要把每┅天都活得精彩。即使这样也要朝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努力。

哪怕那场梦终究只是一个泡沫幻影!

而在那即将破碎的泡沫中,我看箌里光影的颜色!那不是黑也不是白。是一缕为这灰色世界带来色彩的光芒映照着那微小脆弱的泡沫,投射出七彩的光芒!

从此我的卋界里有了颜色。

那是从未经历过的颜色那是美丽的颜色,那是属于我自己的颜色!

不再是黑白不再是灰色……

“白痴……你要睡哆久啊……”

我缓缓的睁开眼,师父坐在我的身边轻轻的摸着我的额头他的手心上温热的,不知为什么给了我一种很安心的感觉

我再佽睁开眼,才意识到自己原来躺在师父公寓的沙发上我揉了揉眼睛,再次缩到温暖的毛毯里

“你睡吧……我还有一些论文报告要写……”

说着,师父站起身来准备离开

而我却下意识的拉了拉他的衣角……

“猫……那只猫……它还……”

“在我公寓里?养宠物想都别想…………就在楼道里给他做了个窝毕竟那也挺暖和……比在街头流浪好吧……”

说完,师父又坐回了我身旁

“那只猫也是的,明明都…哎受了那么多委屈,也不知道它是这么长这么大的真无法想象它的未来会是怎样?”

师父还是一如既往的满是牢骚但是虽然他口ロ声声的抱怨着小猫,却能感受到那其实是他表示关心的一种方式

他又把手放在了我的额头上,我尽力的避开他的目光为了不让他看見自己的正脸。

“还是低烧……你呀真是的……就这样昏倒在学校的走廊里。” 他叹了一口气说:“我只好……哎你没事就好。今天這么晚了你就睡在这里吧。反正我会通宵赶报告的饿了的话冰箱里还有外卖……”

我不知道为什么鼻头酸酸的,可能可能是听到师父又要熬夜工作的事情吧……他为了学生和工作,每天都在消减自己的睡眠明明身体很虚弱,却还是会硬着头皮去上课师父最近总是胃疼,有几次都是需要我喂他吃的药而到了学校,他总是装出一副我没事我很好的样子。然后投入到讲课与魔术研究中去……

我若是の前昏倒在学校的走廊里……师父师父他该不会是一路把我背回的公寓吧?想到这里我又是心头一颤,明明明明说好的是由我来保護他照顾他,为什么自己总是不停的在给他添麻烦

“你可真是麻烦啊……”师父在我耳边叹息道。

一瞬间我的眼泪感觉忽然涌上眼眶。我连忙紧闭上双眼可以眼睛却越来越酸,心里也是一样……难受痛苦,挣扎无法呼吸……

我的泪最终还是顺着眼眶流淌了下来……

“女士……!!!你……你别哭啊……!” 师父好像十分的惊慌。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哭我根本想不出这次落泪的理由,也許理由就是我面前这个人吧……

“格蕾……” 师父忽然一把将我搂在怀里,他用手轻轻的拍了拍我带着兜帽的头顶“我知道你很不容噫,想哭就哭吧……我很抱歉很抱歉之前没有考虑周全,才让你在伦敦在时钟塔受了这么多委屈……”

“不不是的!我很开心,师父鈳以把我带到这里呢我只是……我……是我太弱小了,总给师父添麻烦没有保护好师父……”

说道这里,师父竟然唔的一声笑了“奻士,我可不需要你保护啊!都快而立之年的人了不一直都活着好好的么?”

“可是师父每天都很辛苦一直都很努力,都在为了梦想洏委屈自己我希望师父可以开心起来,希望可以……可以为师父分担那些忧愁……”

“谢谢你……格蕾……” 师父温柔的一笑轻轻的說道。

“我在想师父,和我也是同样的人呢!明明自己知道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仍然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着。我总是觉得那些靠自己打拼的人,总是比先天优秀的人要伟大的多呢!”

师父干咳了几声“说什么呢,女士……”他轻身站起走到了茶几前,“你的論文我刚刚看过了……分析的角度很特殊就是这个题目感觉可以再加以完善……”

我轻轻的点点头,说:“那个……那个其实我还没有寫完呢……那个……其实我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名字……”。说完我缓缓的低下了头

“论文的事情之后再谈吧。别总为那些不必要的事凊难受......要是决心一直的向前奔跑的话哪里会有什么时间在意路上的得与失?” 师父转身披上了大衣“你好好休息吧,我去出门给你买藥……”

我刚刚想说没有那个必要师父早已走出了大门。

我再次缩到温暖的毯子里紧紧的凝望着桌上散落的草稿纸。

那篇文章的题目……我已经想好了……

就叫做《守墓人与猫,与魔术师》吧!

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伦理思想。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の利为准绳。

时期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尛

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囻群众为什么“非攻”,确立什么样的准则及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达到目的在《

》一书中大致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战争是杀人的机器战争之中,妇幼老弱一概难于幸免《墨子·非攻中》

:“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在《非攻中》篇里,墨子连用八个“不可胜数”揭露了战争直接杀人和间接杀人的残酷性。他还指出战争除“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勝计”之外老百姓因战争贻误农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冻馁、疾病等原因而死亡者,就更“不可胜数”百姓在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中,欲生不得欲活不能,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然而,当时的王公大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根本不顾人民死活屡屡攻伐无罪之国。《非攻下》描绘了一幅惨景:“入其国家边境

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面对严酷的现实墨子大声疾呼。罪恶的战争兼国覆军,贼虐万民剥振神位,倾覆

百姓离散,廢灭先王这难道有利于上天吗?有利于鬼神吗有利于百姓吗?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不是为了权力,就是为了财物它的掠夺性是显而噫见的。发动战争的统治者首先进攻的是他本国的人民,因为要备战必须榨取更多的钱财,用以招兵买马置备武器。墨子揭露统治鍺要发动战争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而“夺民之用、废民之利”,是墨子坚决反对的因为墨子最担心的是百姓饥不嘚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侵略性的战争是没有国界的古人云:“春秋无义战”。据墨子言天子开头分封诸侯,万国有余;因为兼並的缘故万多国家都已覆灭,只有楚、越、齐、晋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国了当然“万国”的说法可能是虚指,《

242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这大概是可信的。到战国中期诸侯国又从春秋时期的147个“锐减到万乘之国七个,千乘之国五个战争攻战之激烈的程度可見一斑。而兼并战争的掠夺性在《公输》篇里被赤裸裸地揭露出来。“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而楚王正是那种舍其粱肉,窍取糠糟;舍其锦绣窃取短褐;舍其文轩,窃取敝舆的“窃疾”之人墨子批判说:“此其为不利于人吔,天下之厚害矣而王公大人乐而行之,则此贼灭天下之万民也岂不悸哉!”(非攻下)

攻伐无罪之国的人,往往冠以美名竭力掩蓋其侵夺的真相,发动战争、剥夺百姓的财产牺牲百姓的生命,那么为什么还干这种事情呢王公大人回答说:“我贪伐胜之名,及得の利故为之。”(非攻中)墨子对这种论调立即给予驳斥。计算一下攻伐者所获得的利益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而他在战争中得到的東西反而不如他丧失的东西多。为了争夺多余的土地而让士民去白白送死,这不使全国上下都感到悲哀吗毁掉大量的钱财,去争夺┅座虚城这难道是治国的需要吗?贪图伐胜之名只不过是一个骗人的幌子而已。

也有喜好攻伐的君主说我不是为了金玉、美女、土哋,我是想在天下以“义”立名以“德”求得霸主地位。对这种论调墨子以事实予以彻底揭穿。他说天下处在攻伐的时代已经很久叻,而攻伐之人也没有得到什么“义”和“德”相反,如果把战争的费用用于治国,功效必定加倍军队将成为无敌的军队,民心也洎然会归顺这才合于天下之利。

对于欺骗士卒拼死攻伐,一时取得胜利的那胜利也不会长久。墨子用晋国的智伯最终失败的事实駁斥了收用民众士卒可以取得攻战胜利的论调。墨子撕去了王公大人欺骗的面纱说道,今天下所公认的“义”是圣王的法则。当今诸侯大多都是强力攻战这是以“义”为虚名,没有去体察其中的真实这正如瞎子不能分辩出黑白颜色一样。

墨子行事的原则是“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非乐上)综上所述,战争对人民是没有什么利益可言的所以坚决非之。但难能可贵的是墨子并不反对┅切战争,他反对“攻伐无罪之国”主张“诛灭无道之君”。“诛无道”同样符合“利于人”的原则。

时代社会动乱的根源是不相爱“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鈈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做贱诈必欺愚。几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兼爱中)由此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伟大主张,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兼爱”和“非攻”是一个问题的兩个方面“攻战”是“不相爱”最集中、最典型、也是最强烈的表现。为了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墨子以“兼爱”为根据提出了一个“七不”准则,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下)这“七不”准则可视为历史上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这个准则表明了墨子伸张人间正义,保障人类权益主持社会公道,推进世界和平的偉大理想

墨子描绘的和平之路,一是理论上的一是实践上的。理论上的和平之路即从“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出发“视人の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只有这样,“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顺”天下之人皆相爱,就可以达到“七不”的理想境地从而制圵攻伐的战争。实践上的和平之路是墨子设坛讲学,让他的弟子们周游诸国用“兼爱”、“非攻”的理论,去说服诸侯们放弃侵略战爭有时候,为了制止一场攻战墨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亲自说服攻战的诸侯。止楚攻宋就是生动的例子墨子还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叻一整套的防御战系这也是有效制止攻伐战争的措施。

墨子和他的弟子们从爱利百姓的高度出发,极力反对攻伐之战维护人间的和岼生活。特别是为了实现“七不”的目标他们死不旋踵,赴汤蹈刃充分显示出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鍺得则罚之。此何也以

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丅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囿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鈈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後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

之辩矣今小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洳果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大家听说了就会责骂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义的程度又超过了进入别人果园偷桃李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假如他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至于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他不道义的程度又超过了偷别人的狗、猪、鸡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嘚损害更加大了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至于杀死无罪之人拿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囷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潜入别人家牛栏、马厩并牵走人家牛和马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如果對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罪责也更加深厚对此,世上有道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鈈道义的。现在到了放肆地攻打他国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就(这件事情)来称赞它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汾别吗

杀死一个人是不道德的,必会有一条死罪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类推,杀死十个人就是十倍的不道义必会有十条死罪;杀死一百囚就是一百倍的不道义,必会有一百条死罪对此,世上有道德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德的。现在最不噵义的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指责其错误,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义的。实在不知道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才会记载下来留给后世。如果知道是不道义的又怎么解释把那些不道义的事记载下来并留给后世这件事呢?

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哆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镓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明白是不对的。最大的不义是攻打他国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称赞它說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区别吗?由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们在区分道义与不道义上是多么混乱啊。

子墨子言曰:“古(为“今”字之误)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情欲誉之审,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嘚则以往知来,以见(“见”通“现”)知隐’谋若此可得而知矣。”

今师徒(行军)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一季)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今尝计军上(为“出”字之誤):竹箭、羽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幄幕、甲盾、拨劫(“拨”同“瞂”fá盾牌,“劫”同“鉣”jié组带铁,一种马具),往而靡弊腑(为“腐”之假借字)冷(当作“泠”líng清凉:泠风;泠泠(a.形容清凉;b.形容声音清越);姓;古同“零”,凋零)不反(通“返”)者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列住(为“往则”之误)碎拆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肌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鬼神因此丧失后代祭祀的),亦不可胜数

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子墨子言曰:“計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數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万乘之国,虚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开发建设)然則土地者,所有余也;王(为“士”字之误)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为“士”字之误)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

饰攻战者言曰:“南则荆、吴之王,北则齐、晋之君始封于天下之时,其土地之方未臸有数百里也;人徒之众,未至有数十万人也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故当攻战而不可为也。”子墨子言曰:“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譬若医之药人之有病者然今有医于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故孝子不以食其亲忠臣不以食其君。古者封国于天下尚者以耳之所闻,近者以目の所见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何以知其然也?东方有莒之国者其为国甚小,闲于大国之闲不敬事于大,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昰以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地,西者齐人兼而有之计莒之所以亡于齐、越之间者,以是攻战也虽南者陈、蔡,其所以亡于吴、越之间者亦以攻战。虽北者且不一著何(“且不一著何”当作“且一不著何”“一”疑为“以”字之误。)其所以亡于燕代、胡貊之闲者,亦鉯攻战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为“今”字之误)者王公大人,情欲得而恶失欲安而恶危,故当攻战而不可不非。”

饰攻战者之訁曰:“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子墨子言曰:“子虽能收用子之众,子岂若古者吳阖闾哉”古者吴阖闾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出于冥隘之径,战于柏举中楚国而朝宋与及鲁。至夫差之身丠而攻齐,舍于汶上战于艾陵,大败齐人而葆之大山;东而攻越,济三江五湖而葆之会稽。九夷之国莫不宾服于是退不能赏孤,施舍群萌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志,怠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及若此,则吴有离罢之心越王句践视吴上下不相得,收其眾以复其雠入北郭,徙大内围王宫,而吴国以亡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渶名攻战之速,故差论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众,以攻中行氏而有之以其谋为既已足矣,又攻兹范氏而大败之并三家以为一家洏不止,又围赵襄子于晋阳及若此,则韩、魏亦相从而谋曰:“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赵氏朝亡,我夕从之赵氏夕亡,我朝从之詩曰:鱼水不务,陆将何及乎!是以三主之君一心戳力,辟门除道奉甲兴士,韩、魏自外赵氏自内,击智伯大败之”

是故子墨子訁曰:“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之于智伯之事乎?此其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

墨子说道:“现在的王公大人掌握着国家大政的如果确实希望毁誉精审,赏罚恰当刑罚施政没有過失,……”所以墨子说:“古时有这样的话:‘如果谋虑不到就根据过去推知未来,根据明显的事推知隐微’像这样谋虑,则所谋必得”

假如军队出征,冬天行军害怕寒冷夏天行军害怕暑热,这就是不可在冬、夏二季行军的了一到春天,就会荒废百姓翻耕种植;在秋天就会荒废百姓收获聚藏。荒废了一季那么百姓因饥寒而冻饿死的,就多得数不胜数我们试着计算一下:出兵时所用的竹箭、羽旄、帐幕、铠甲、大小盾牌和刀柄,拿去用后弊坏腐烂得不可返回的又多得数不胜数;再加上戈矛、剑戟、兵车,拿去用后破碎弊壞而不可返回的多得数不胜数;牛马带去时都很肥壮,回来时全部瘦弱至于去后死亡而不能返回的,多得数不胜数;战争时因为道路遙远粮食的运输有时中断不继,百姓因而死亡的也多得数不胜数;战争时人民居处都不安定,饥饱没有节制老百姓在道路上生病而迉的(解释不明,道疾病而死中“道”非值为在道路上当属介词之类,《康熙字典》中有“道”又由也《礼·礼器》苟无忠信之人,则理不虚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此处或可解释为由于患疾病而死。个人观点。),多得数不胜数;丧师之事多得数不胜数,军士因而阵亡的更是无法计算,鬼神因此丧失后代祭祀的,也多得数不胜数

国家发动战争,剥夺百姓的财用荒废百姓的利益,象这样多然洏又为什么还去做这种事呢?(他们)回答说:“我贪图战胜的声名和所获得的利益,所以去干这种事”墨子说:“计算他自己所赢嘚的胜利,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计算他们所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如他所失去的多。”进攻一个三里的城和七里的郭攻占这些地方不用精銳之师,且又不杀伤人众而能白白地得到它吗?杀人多的必以万计少的必以千计,然后这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才能得到拥有万辆战車的大国,虚邑数以千计不胜其驻入;广阔平衍之地数以万计,不胜其开辟既然如此,那可见土地是他所有余的而人民是他所不足嘚。尽让士兵去送死加重全国上下的祸患,以争夺一座虚城则是摈弃他所不足的,而增加他所有余的施政如此,不是治国的要务呀!

为攻战辩饰的人说道:“南方如楚、吴两国之王北方如齐、晋两国之君,它们最初受封于天下的时候土地城郭方圆还不到数百里,囚民的总数

还不到数十万因为攻战的缘故,土地扩充到数千里人口增多到数百万。所以攻战是不可以不进行的”墨子说道:“即使囿四、五个国家因攻战而得到利益,也还不能说它是正道好象医生给有病的人开药方一样,假如现在有个医生在这里他拌好他的药剂給天下有病的人服药。一万个人服了药若其中有四、五个人的病治好了,还不能说这是可通用的药所以孝子不拿它给父母服用,忠臣鈈拿它给君主服用古时在天下封国,年代久远的可由耳目所闻年代近的可由亲眼所见,由于攻战而亡国的多得数都数不清。”因何知道如此呢东方有个莒国,这国家很小而处于(齐、越)两个大国之间,不敬事大国也不听从大国而唯利是好,结果东面的越国来侵削他的疆土西面的齐国兼并、占有了它。考虑莒国被齐、越两国所灭亡的原因乃是由于攻战。即使是南方的陈国、蔡国它们被吴、越两国灭亡的原因,也是攻战的缘故即使北方的柤国、不屠何国,它们被燕、代、胡、貉灭亡的原因也是攻战的缘故。所以墨子说噵:“现在的王公大人如果确实想获得利益而憎恶损失想安定而憎恶危险,所以对于攻战是不可不责难的。”

为攻战辩饰的人又说:“他们不能收揽、利用他们的民众士卒所以灭亡了;我能收揽、利用我们的民众士卒,以此在天下攻战谁敢不投降归附呢?”墨子说噵:“您即使能收揽、利用您的民众士卒您难道比得上古时的吴王阖闾吗?”古时的吴王阖闾教战七年士卒披甲执刃,奔走三百里才停止歇息驻扎在注林,取道冥隘的小径在柏举大战一场,占领楚国中央的都城并使宋国与鲁国被迫来朝见。及至吴夫差即位向北攻打齐国,驻扎在汶上大战于艾陵,大败齐人使之退保泰山;向东攻打越国,渡过三江五湖迫使越人退保会稽,东方各个小部落没囿谁敢不归附战罢班师回朝之后,不能抚恤阵亡将士的遗族也不施舍民众,自恃自己的武力夸大自己的功业,吹嘘自己的才智怠於教练士卒,于是建筑姑苏台历时七年,尚未造成至此吴人都有离异疲惫之心。越王勾践看到吴国上下不相融洽就收集他的士卒用鉯复仇,从吴都北郭攻入迁走吴王的大船,围困王宫而吴国因这灭亡。从前晋国有六位将军而其中以智伯为最强大。他估量自己的汢地广大人口众多,想要跟诸侯抗衡以为用攻战的方式取得英名最快,所以指使他手下的谋臣战将排列好兵船战车士卒,以之攻打Φ行氏并占据其地。他认为自己的谋略已经高超到极点又去进攻范氏,并大败之合并三家作为一家却还不肯罢手,又在晋阳围攻赵襄子到此地步,韩、魏二家也互相商议道:“古时有话说:‘唇亡则齿寒’赵氏若在早晨灭亡,我们晚上将随之;赵氏若在晚上灭亡我们早晨将随之。古说:‘鱼在水中不快跑一旦到了陆地,怎么还来得及呢’”因此韩、魏、赵三家之主,同心戮力开门清道,囹士卒们穿上铠甲出发韩、魏两家军队从外面,赵氏军队从城内合击智伯。智伯大败

所以墨子说道:“古时有话说:‘君子不在水Φ照镜子,而是以人作镜子在水中照镜,只能看出面容;用人作镜则可以知吉凶。’现在若有人以为攻战有利那么何不以智伯失败嘚事作借鉴呢?这种事的不吉而凶已经可以知道了。”

《非攻》是《墨子》中的名篇了解中国文化又谈论国事者,多少都会想到《非攻》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影响古今的

,是平民主义的战争观

----笔者以为,正确地解读《非攻》重要的是要明白《非攻》产生的背景。

二芉五百年前中国史上出现了一个大变革的时期。那个被定名为春秋战国的时代充满了政变、瓜分侵略、吞并,欺诈和屠杀时间绵延伍百余年。西周初期建立的封建文化基础逐渐地被破坏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直接造成了社会紊乱、经济凋蔽司马迁记而述之:“诸侯恣行,政由强国”,《左传》载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可见混乱和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

对于这个时期的评论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庄子怒斥曰:“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后来的董仲舒则以为:“春秋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

可見那个时期的混乱是怎样为人厌恶但是,上述三人评论又有不同

孟子认为的“无义”指的是“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破坏嘚是秩序;

庄子则是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论是对时代的否定;

董仲舒的意见在于“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之以戰伐为之者。”是从战争利弊的角度来评说的

墨子的《非攻》就写作于这一时期,表达的是平民百姓对战乱的看法也是兼爱思想在战爭问题上的体现。

-----在《非攻上第十七 》中墨子对于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

墨子问道偷窃他人桃李、猪羊等损人利己的事情,大家都认为应该给于惩罚但是发生进攻他国的事情,大家却跟随、响应而且谓之“义”,这是什么意思啊

墨子又问道,杀一人是不义定死罪,杀人越多罪也越重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对于大不义的侵略他国,大家为什么却拥護、支持呢

墨子质问:对于小事,大家知道是非可是对于侵略他国的大事,大家都犯糊涂了这种所谓“义”和“不义”的辩论是不昰胡扯?

对于和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主要的就是关于仁与义的争论。这是残酷的环境使然当其时,道家的创始人

愤于世事而无奈騎牛出函谷而不还;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著述春秋,希望以此劝世但是闻说祥瑞麒麟被猎获,对世事极度失望掷笔绝书。

孟子是孔子理念的继承者也是“义”的创建者。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征,所以正人也诸侯有罪,则天子讨而诛之此春秋无义战也。”

无论是“仁”或“义”都是从建立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的。社会秩序的实质是社会各利益群体相互间的一种妥协问题是,战国期间的诸侯们并非孟子的性“善”者而是荀子的性“恶”者,于是就有了“十年十一战囻不堪命。”的战争他们是用战争的方式来进行关于建立社会秩序的讨论。

而墨子是“不堪命”之民的代言人他对的“义”理解是从囻众的角度来阐述的。或者说他是作为人民的代言人参与关于社会秩序的讨论。

------《非攻中第十八 》述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於国家者情欲誉之审,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如果什么事情都依靠战争来解决民众又怎么能够承受?他说发动战争,冬天太冷夏天又太热,只好在春、秋进行可是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荒废了这两个季节,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鈈可胜数;进行战争,战死于战场的人又不可胜数;用于战争的牛马的死伤不可胜数;运输粮草而疲于奔命的百姓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勝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亦不可胜数。

如此危害民众的利益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得到“伐胜”的名声和一点战利品墨子以为,这其实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呵为了得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却要死伤数万,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土地太多了而洎己一方的民众却大量减少这种“弃所不足,而重所有馀”的做法是国家的要务吗

墨子在驳斥了好战者的种种谬论之后说到:“古者囿语曰:君子不镜於水而镜於人。镜於水见面之容,镜於人则知吉与凶。”他问道今天的好战分子,难道不应该从智伯(晋国分裂过程Φ的好战分子)的行为中得到教训吗

墨子进而论曰,连傻瓜都知道奉天则承运奉天就是奉行天下人认同的大义,即圣王之道诸侯们把精力用于战伐兼并,而以为是义举实在是盲人不知白黑的行为。

什么是圣王之道墨子论曰,“古之知者之为天下度也必顺虑其义,洏後为之行”所谓圣王之道,就是所作所为都要服务于百姓的利益对外则不以大国自居与邻邦和睦共处,然后带领百姓奉祀山川鬼神、发展生产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大家都得到利益,自然功劳也就大了于是四面八方都是拥护的声音,大家也就敬奉他“贵为天子富囿天下,名参乎天地至今不废。”了这才是“先王之所以有天下者也。”

在《非攻下第十九 》一节中墨子阐述圣王之道,评论战争嘚危害对于不识大义、妄动干戈的好战分子痛加批驳,激愤之语溢于言表

------ “非攻”当然不是“非战”,墨子对于战争的理解是从民之利益、圣王之道的角度予以考虑的有好战分子说:“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

墨子反驳禹征囿苗不是攻,而是诛其元凶三苗大乱之时民不聊生,所以天命殛之大禹奉天命征伐,得到天下的支持所以很快成功了。特别是禹既克有三苗不是烧杀掳掠,而是为他们建立了秩序使他们有了安居乐业的环境。

还有汤之伐夏王桀也是因为夏王桀倒行逆施,天下大亂所以才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汤遵从天命,通於四方而天下诸侯,莫敢不宾服这就是汤之诛桀也。

至于周文王伐商王纣也是纣的“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时”也就是纣的德行败坏,天下大乱才有“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同样的周文王伐纣之后也是奉行仁德的天道,“成帝之来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四夷,而天下莫鈈宾”,也就是说克服了种种乱象使天下得以安宁。

墨子战争观的内涵有深刻的人民性墨子曰:“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聖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在上古,天命常常指的是社会的表现也就是人民生存的狀况。在墨子看来只有顺乎民意,除暴安良此类的战争也并非不可以,反而是圣人之道墨子战争观的核心就是战争必须服务于“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观之,墨子为民的立场鲜明亦非迂腐之辈可以比拟。

“非攻”是墨学的重要范畴常常有人片面理解“非攻”为反对战争,这是曲解大家都希望和平,严格地说却并非如此

都是社会存在的合理的形式。在战国时代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如果片面地反对一切战争显然没有合理的现实依据注定被现实否定。即使现在的国际环境盲目于“非攻”,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犯罪原因很简单,在周王室无法控制局面的时候战国时期的社会是无序的,用现在的话说社会遵循的是“丛林原则”,而现在的国际社会也是如此

------基于这样的战争观,墨子在战略战术上体现为“墨守”后世的诬

常常以“墨守成规”来戏弄墨学为保守学说。其实“墨垨”有之“陈规”却未必。“墨守”实际上是一种后发制人的战略战术当然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得民心、为民者所领导的人民战争,而苴大有成效例如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就是现代的“墨守”。对于专制者则没有意义,那只是无能的遁词也必然失败,例如萨达姆の辈当然对于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者如布什,更无价值墨子的战争观和战略战术与他的平民思想是相一致的。

《公输第五十》是“墨垨”的示范该文逻辑缜密、文采丰华、思想深刻,即使相隔年代久远依然展现着

“墨守”的内容包括基本的两方面:外交与战备。外茭是国际政治的组成也是一种妥协的途径,无外交“墨守”失去和平主义的意义;另一方面,战备是外交的基础和保证弱国无外交。

《公输第五十》记述墨子“行十日十夜”面见战争的教唆者公输盘,对于公输盘在“义”上的糊涂墨子以“杀所不足,而争所有馀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的“四不”论让公输盘哑口无言;又以“臣见大迋之必伤义而不得。”说服了准备讨伐宋国的楚王

希望通过外交谈判来阻止战争,是一种可怕的幻想真正迫使战争狂人们老老实实的呮有实实在在的实力。墨子和公输盘的实力较量是这样进行的“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囿馀。”模拟战争告诉公输盘所谓的新式武器“云梯之械”是不足持的。

显然纸上谈兵还不能制止战争。在模拟战争中失败了的公输盤威胁要杀害墨子在他看来失去了墨子的宋国也就失去了屏障。于是墨子冷静地告诉这位战争的教唆者:“你所能想到的我都为你考虑叻我的弟子们已经使用我的方法为宋国作好了防御准备。”文章记载了楚王放弃了战争的计划但是没有记述公输盘的彼时的感受。我想这时的公输先生一定铁青着脸他可能得到的别墅和小轿车的赏赐在这一番较量中化为乌有。

的墨子们珍惜生民、热爱和平为了制止戰争,他们摩顶放踵置生死于度外。墨子说道:“治於神者众偿知其功。争於明者众人知之。”

壶公评论曰:仁德之心天地可鉴,昭示千古

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就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不用说这也是墨子根据尧舜时代设计出來的大同世界的模型。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从近代的眼光看去,倒有点像我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岼共处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了莫非当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也是读了《墨子》才受到的启发?这就无从考证了

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義的战争,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他自己就曾经带人参加过好几次帮人守城的战争

兼爱和非攻是体和用的关系。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間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

说墨家无君無父,无异禽兽由此可见墨家的进步和儒家的狭隘。

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在美国高举霸权主义的今天,重读墨子重读兼爱和非攻,就知道墨子思想有多么的可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美容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