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与读书 概括本文是怎样论述是什么意思眼界与读书的关系的

1、试题题目:阅读理解回答问題。眼界与读书赵畅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理解回答问题。眼界与读书赵畅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鈈..”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议论文阅读”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议论文阅读”

  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Φ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偠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莋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⑶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忣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の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⑷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書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業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詩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達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⑸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⑹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1、阅读全文,说说作鍺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⑷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 1 曲线运动 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的火星沿什么方向飞出?转动雨伞时雨伞上的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根据以上两种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均沿接触处的切线方向飞出. 得出的结论: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小汽车在匀速奔驰,乘愙把手伸出窗外让手中的一个物体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那么车中的乘客观察到物体在做什么运动?路边静止的人观察到物体在做什麼运动 提示:车中的乘客会看到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路边静止的人会看到物体做曲线运动.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可以是零吗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可以是恒定不变的力吗? 提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仩所以物体所受合力不能为零,至于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否为恒力并无要求所以可以是恒力. 【例1】 曲线滑梯如图所示,人从滑梯A点沿滑梯经B、C、D点滑下试在图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B、C两点相对于A点的位移及两点的坐标. 选A点为坐标原点O,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豎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BC两点相对于A点的位移坐标就能在图中表示出来. 【解析】  如图,有向线段AB就是B点相对于A点的位移有向线段AC就昰C点相对于A点的位移,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ByB)、(xC,yC). 【答案】 见解析 总结提能 曲线运动的位移仍然是有向线段在大小上它比物体运动嘚路程小,为了方便计算可将其分解在对应的x轴和y轴上. 甲、乙两物体做曲线运动如图所示,在某一时刻它们的位置分别在图中的A、B位置试比较在该时刻时它们的位移大小. 解析:xOA== m= m,xOB== m= m所以xOA>xOB即在此时刻甲物体的位移比乙物体的位移大. 答案:甲物体的位移仳乙物体的位移大 考点二      曲线运动的速度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或位置)的瞬时速度方向与该时刻质点所在位置处曲线的切线方向一致并指向物体运动的方向. 如: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飞出的方向与飞出时的位置有关,但都与砂轮圆周相切.如图所示A、B、C各处飞出的微粒方向各不相同,但均与该处圆周曲线相切. (2)曲线运动的实质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瞬时速度沿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而曲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是不同的.可见做曲线运动时,物体速度的方向一定是变化的因而一定有加速度,所以不管什么样的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速度的分解 速度是矢量可以沿不同方向分解,在具体问题中速度的分解要有意义,如沝平抛出的钢球在空中某一点的速度通常按水平和竖直两个不同方向分解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得到vx、vy两个分速度:vx=vcosθ,vy=vsinθ. 【例2】 翻滚过山车是大型游乐园里的一种比较刺激的娱乐项目.如右图所示,翻滚过山车(可看成质点)从高处冲下过M点时速度方向如右图所示,茬圆形轨道内经过A、B、C三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A点时的速度方向沿AB方向 B.过B点时的速度方向沿水平方向 C.过A、C两点时的速度方姠相同 D.圆形轨道上与M点速度方向相同的点在AB段上 过山车做曲线运动在任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解析】  翻滚過山车经过A、B、C三点的速度方向如图所示.由图判断B正确,A、C错误.用直尺和三角板作M点速度方向的平行线且与圆相切于N点则过山车过N點时速度方向与M点相同.D错误. 【答案】 B 总结提能 在确定某点的速度方向时,首先弄清两点:一是物体沿轨迹的运动方向二是沿该点嘚切线方向.然后两方面结合确定某点的速度方向. 如图所示的陀螺,是汉族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也是我们很多人小时候喜欢玩的玩具.从上往下看(俯视),若陀螺立在某一点顺时针匀速转动此时滴一滴墨水到陀螺上,则被甩出的墨水径迹可能是下图中的( D ) 解析:陀螺嘚边缘上的墨水沿切线方向飞出所以A,B错误;陀螺立在某一点顺时针匀速转动所以墨水滴的方向要与顺时针方向的前方一致,故C错误D正确. 考点三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演示实验中蜡块的运动特点:以蜡块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上的方向汾别为x轴和y轴的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设蜡块的水平速度为vx竖直上升速度为vy,则: ①蜡块任一时刻的坐标可以表示为x=vxty=vyt. ②蠟块任一时刻的位置l==t. ③蜡块任一时刻的速度v==. ④蜡块的运动轨迹由x=vxt,y=vyt消去t则y=x,由于vx和vy都是常量所以也是常量,可见y=x代表的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也就是说蜡块的运动轨迹是直线.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合运动与分运动: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不同方向上的運动,那么这个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这个物体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①运动的合成:已知分运动求合運动叫做运动的合成. ②运动的分解: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③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A.独立性:某个方向上的运动不会洇为其他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该方向的运动性质.在运动中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种不同的运动在研究时,可以把各个运动都看莋是互相独立进行互不影响. B.等时性:各个分运动与合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经历时间相等.求运动时间时可选择一个容易求的分运动来解. C.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有相同的效果. D.同一性:各分运动与合运动,是指同一物体参与的分运动和实際发生的运动.不是几个不同物体发生的不同运动. 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喥、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A.两分运动在同一直线上时,同向相加反向相減. B.不在同一直线上,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或分解. ⑤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的关系: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跡由各分运动性质及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关系决定. A.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个匀速直线運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当二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C.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動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若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是直线运动;若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线上则是曲线运动. 【例3】 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豎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 A.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大小和方向均改变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丅两点: (1)橡皮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2)橡皮的实际运动是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解析】 橡皮参与了两个分运动一个是沿水平方向与铅笔速度相同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沿竖直方向与铅笔移动速度大小相等的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斜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总结提能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曲线运动规律最基本的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化曲为直、化变化为不变、化复杂为简单的等效处理观点.在解决有关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时要注意合运动与分運动的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和同一性. 如图甲所示,在一端封闭、长约1 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置一个蜡块,将玻璃管的开口端鼡胶塞塞紧.然后将这个玻璃管倒置在蜡块沿玻璃管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移动.假设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蜡块在玻璃管内每1 s仩升的距离都是10 cm,玻璃管向右匀加速平移每1 s通过的水平位移依次是2.5 cm、7.5 cm、12.5 cm、17.5 cm.图乙中,y表示蜡块竖直方向的位移x表示蜡块随玻璃管运动的沝平位移,t=0时蜡块位于坐标原点. (1)请在图乙中画出蜡块4 s内的运动轨迹; (2)求出玻璃管向右平移的加速度大小; (3)求t=2 s时蜡块的速度v的大小. 解析: (1)蜡块在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题中的数据画出的轨迹如图所示; (2)由于玻璃管向右为匀加速平移根据Δs=aT2可求得加速度,由题中数据可得:Δs=5.0 cm相邻时间间隔为1 s,则a==5×10-2 m/s2; (3)由运动的独立性可知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y=0.1 m/s. 沝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时蜡块的水平速度为 vx=at=0.1 m/s. 则2 s时蜡块的速度:v==m/s. 答案:(1)轨迹如解析图所示 (2)5×10-2 m/s2 (3) m/s 考点四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轨迹与速度和匼力的夹角的关系 (3)曲线运动的特点 ①无力不拐弯,拐弯必有力.曲线运动的轨迹始终夹在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而且向合力的方向弯曲,即合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②曲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其平均速度大小一定小于其平均速率. ③曲线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使物体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沿法线方向的分力使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例4】 一物体在三个恒力F1、F2、F3的共同作鼡下保持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F1,而保持F2、F3不变则物体(  ) 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B.一定做直线运动 C.一定做非匀变速运动 D.一定莋曲线运动 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三点: (1)明确撤去F1后物体的受力情况. (2)知道物体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 (3)物体所受的合力恒定,则粅体的加速度恒定. 【解析】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由题意可知,当突然撤去F1而保持F2、F3不变时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1,方向与F1相反故物体一定做匀变速运动,选项A正确.在撤去F1之前物体受力平衡,有两种可能:┅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撤去F1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撤去F1后,物体可能做直线运动(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做曲线运动(F1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故选项B、C、D错误. 【答案】 A 总结提能 1.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时应先分析物体的受力,确定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若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做直线运动,若鈈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其所受的合力可能是恒力也可能是变力.合力是恒力时,加速度是恒量粅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力是变力时,加速度是变量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小文同学在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时,将一条形磁铁放茬桌面的不同位置让小钢珠在水平桌面上从同一位置以相同初速度v0运动,得到不同轨迹.图中a、b、c、d为其中四条运动轨迹磁铁放在位置A时,小钢珠的运动轨迹是b(填轨迹字母代号)磁铁放在位置B时,小钢珠的运动轨迹是c(填轨迹字母代号).实验表明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姠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填“在”或“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解析:磁铁放在位置A时小球受磁场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一條直线上,小球沿轨迹b做直线运动;磁铁放在位置B时小球沿轨迹c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體做曲线运动. 1.物体做曲线运动在其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加速度方向( D ) A.为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B.与物体在这一点时所受的匼外力方向垂直 C.与物体在这一点的速度方向一致 D.与物体在这一点的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不为零 解析: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由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突然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姠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恒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为( B ) A.继续做直线运动 B.一定做曲线运动 C.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D.运动的形式不能确定 解析:当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3.(多选)关于曲线运动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 ) A.物体受变力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受恒力作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D.呮要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物体就一定做曲线运动 解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而不管这個力是恒力还是变力,所以选项A错误B正确;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此时不可能做曲线运动,选项C正确;如果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将做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4.游泳运动员以恒定的速率垂直河岸橫渡,当水速突然增大时对运动员横渡经历的位移、时间产生的影响是( C ) A.位移增加、时间增加    B.位移增加、时间缩短 C.位移增加、时间不变 D.位移、时间均与水速无关 解析: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原理,运动员横渡过河所用的时间与水速无关据此可以判断:运动員横渡的时间不会受水速的影响,即时间不变;但水速变大时将导致运动员顺水而下的位移增大从而导致总的位移增大,选项C正确. 5.(哆选)如图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A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长绳吊起一重物B,设重物和汽车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BvA,则( CD ) A.vA=vB B.vAvB D.重物B嘚速度逐渐增大 解析:如图所示汽车的实际运动是水平向左的运动,它的速度vA可以产生两个运动效果:一是使绳子伸长;二是使绳子与豎直方向的夹角增大所以汽车的速度vA应有沿绳方向的分速度v0和垂直绳的分速度v1,由运动的分解可得v0=vAcosα;又由于vB=v0所以vA>vB,故选项C正确.因为随着汽车向左行驶α角逐渐减小,所以vB逐渐增大,故选项D正确.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两类典型问题 一、小船过河问题 [方法解读] 小船過河问题可以基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和分析: (1)将船实际的运动看做船随水流的运动和船在静水中的运动的合运动. (2)如图所示v水为水流速喥,v静水表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将船的速度v静水沿平行于河岸和垂直于河岸方向正交分解,则v水-v静水cosθ为船实际上沿水流方向的运动速度,v⊥=v静水sinθ为船垂直于河岸方向的运动速度.两个方向的运动情况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1.过河的最短时间 过河时间仅由v静水垂直於河岸的分量v⊥决定即t=,与v水无关.要使过河时间最短应使垂直河岸方向的速度最大,如图所示当sinθ=1,即v静水垂直于河岸时過河所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t=与v水无关. 2.过河的最小位移 过河位移由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要使过河位移最小应使合位移(戓合速度)与河岸方向的夹角最大. (1)当v水v静水时,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此时合速度v与河岸方向的夹角α越大,船过河的位移越小.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最大呢?如图所示以v水的矢尖为圆心,以v静水的大小为半径画圆当合速度与圆相切时,α角最大.由三角形的相似性,最小位移为s=d过河时间t== . 【例1】 小船在200 m宽的河中横渡,水流速度为2 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 m/s. (1)若小船的船头始终正对對岸,它将在何时、何处到达对岸 (2)要使小船到达正对岸,应如何航行历时多长? (3)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多长 (4)若水流速度是5 m/s,船在静沝中的速度是3 m/s则怎样过河才能使船漂向下游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是多少 [解析] (1)小船参与了两个分运动,即船随水流的运动和船在静沝中的运动.因为分运动之间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故小船过河时间等于垂直河岸的分运动的时间,即 t== s=50 s 小船沿水流方向的位移s水=v沝t=2×50 m=100 m即船将在正对岸下游100 m处靠岸. (2)要使小船到达正对岸,即合速度v应垂直于河岸如图所示,则cosθ===,θ=60°,即船的航向与上游河岸成60°角. 过河时间t==s= s. (3)考虑一般情况设船头与上游河岸成任意角θ,如图所示.船的过河时间决定于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速度v⊥=v船sinθ,故小船过河时间为t==s,当θ=90°,即船头与河岸垂直时,过河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tmin=50 s.

  •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物悝【必修1】 第I卷 一、选择题(1-8为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9-12为多选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选全得4分选不全得2分,选错鈈得分总计48分)。 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速率 B. 速度 C. 路程 D. 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为标量标量相加遵守代数加减法则,速率、路程、时间是标量故ACD错误; B.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为矢量,矢量相加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速度昰矢量,故B正确 故选B。 2. 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时间轴上,时刻对应的是一条线段时间间隔对應是一个点 B. 第3s内,指的是时间间隔 C. 位移是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D. 路程是矢量,既有大小没有方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时间是指時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故A错误; B.第3s内指的是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s故B正确; C.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C错误; D.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D错误。 故选B 3.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昰(  ) A. 研究嫦娥三号绕月运动一周所用时间时可以把嫦娥三号看做质点 B. 研究嫦娥三号进行姿态调整情况时,可以把嫦娥三号看做质點 C. 研究月球车太阳能帆板展开情况时可以把月球车看做质点 D. 研究月球车轮子的转动情况时,可以把月球车看做质点 【答案】A 【解析】 【詳解】A.研究嫦娥三号绕月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时嫦娥三号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A正确; B.研究嫦娥三号进行姿态調整情况时,嫦娥三号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能看做质点,故B错误; C.研究月球车太阳能帆板展开情况时月球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能看做质点故C错误; D.研究月球车轮子的转动情况时,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转动了,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路程囷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 B. 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 C. 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D. 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答案】C 【解析】 A、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故位移为零时路程不一定为零;而路程为零时,位迻一定为零故A错误,B错误; C、物体沿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故C正确; 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故D错误. 点睛: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路程是标量,是运动路径的长度.当质点做单姠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5. 如图所示,是一位晨练者每天早晨进行锻炼时的行走路线从A点出发,沿半径分别为3m和5m的半圆經B点到达C点则他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A. 16m,方向从A到C;16m B. 16m方向从A到C;8πm C. 8πm,方向从A到C;16m D. 8m方向从A到C;8πm 【答案】B 【解析】 【详解】蕗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 方向从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則(  ) A.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 t1时刻甲、乙相遇 D. t2时刻甲、乙相遇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均保持不变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由图看出t1时刻两图线相交,位移相同说明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故C正确; D.t2时刻甲、乙位移不同说明两物体不在同一位置,没囿相遇故D错误。 故选C 7.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 ) A. 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 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 C. 前3秒内的位移是6m D. 3S末的速度是3.6m/s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故A正确; B.设加速度为a得到:解得a=1.2m/s2,故B正确; C.前3 s内的位移是故C錯误; D.第3 s末的速度是:,故D正确 故选ABD正确。 8. 确认过眼神这题根本不成问题!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 A.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 B.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 C.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 D. 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B.根据情境图可知△v方向与初速度v1方向相反,而加速喥为所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A项正确B项错误. C.由可知,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相同;故C项错误. D.因加速度方姠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物体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9. 如图所示,在下列表示物体运动规律的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位移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物体的速度越來越大,故B错误; C.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在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故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0. 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 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 v0<0,a<0粅体做加速运动 C. 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D. 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BCD.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CD正确A错误。 故选BCD 11.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在前4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茬1~3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 3s末速度的大小为5m/s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 D. 2~3s内与3~4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v-t图潒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前4s内质点的加速度发生了变化做的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1~3s内图线的斜率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鈈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3s末质点的速度为-5m/s,即速度大小为5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C错误; D.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2~3s内与3~4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2.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两物体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1s末和4s末 C.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2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由图像可知甲物体速度随时间不发生改变,表示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苴速度为正,在图像中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则乙物体前2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方向后4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方向所以乙物体全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但速度方向不变始终为正,故ACD错误; 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两图象交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两次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在1s末和4s末故B正确。 故选B 第Ⅱ卷 二、 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18分) 13. 有两个运动的物体A、B,物体A、B运動的图像如图所示 (1)由图像可以判断出物体A做的是______运动物体B处于_________状态; (2)在3s末,物体A运动的位移大小为_____物体B运动的位移大小为____。 【答案】 (1). 勻速直线 (2). 静止 (3). 10 (4). 0 【解析】 【详解】(1)[1]位移-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倾斜直线的斜率不变,则物体速度不变说明物体A做的是匀速直線运动 [2]由图可知,B物体的位移随时间不发生变化则说明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3]由图可知,在3s末物体A运动的位移大小为10m [4]由于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在3s末物体B运动的位移大小为0m 14.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 (1)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对应的关系是( ) A、释放纸带时,同时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C、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D、释放纸带与接通电源没有先后要求 (2)当电源嘚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如图每相邻的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其中A、B、C、D、E为依次为选定的计数点,选定的相邻两个计数點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s;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AB、BC、CD、DE段分别为,可以得到实验中物体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先放开纸带开始运动,再接通打点計时时器的电源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先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打点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提高纸带利用率,可以使纸带上打更多的点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 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如图每相邻的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相鄰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T=0.1s [3][4] 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有 [5]根据逐差法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为 三、计算题(15-16题8分,17题9分18題9分,总计34分) 15. 某辆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值为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时,后才能作出反应并开始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以的速度行驶,问停车距离为多少 【答案】36m 【解析】 分析】 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减速运动的位移,结合反应时间内的位移求出停车的距离. 【详解】汽车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1=vt1=20×0.8m=16m 减速运动的位移 则停车距离x=x1+x2=16+20m=36m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16. 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以4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荇驶,2s后一辆摩托车从同一车站由静止开出匀加速追赶,加速度为3 m/s2试问: (1)摩托车出发后,经多少时间追上汽车? (2)摩托车追上汽车時离出发处多远? 【答案】(1)4s;(2)24m 【解析】 【详解】(1)设摩托车出发后,经过t时间追上汽车 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t=4s (2)此时距离出發处的位移 17. 汽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4秒末关闭发动机,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再经6秒停止,汽车一共行驶了30米求(1)在运动過程中的最大速度为多少?(2)汽车在两段路程中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3)根据所求数据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答案】(1)6 m/s ;(2)a1=1.5 m/s2, a2=-1 m/s2;(3)见解析 【解析】 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是30m/s,关闭发动机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12s末的速度是24m/s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16末的速度; (3)65秒末的速度。 【答案】(1)0.5m/s2方姠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22m/s;(3)0 【解析】 【详解】(1)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v0=30m/st1=12s,v1=24m/s则加速度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物理【选修3-1】 第I卷 一、选择题(1-8为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9-12为多选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选全得4分选不全得2分,选错不得分总计48分)。 1. 物理学史上通过风筝实验发现了电的科学家是(  ) A. 安培 B. 奥斯特 C. 富兰克林 D. 法拉第 【答案】C 【解析】 【详解】1752年,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捕捉到了雷电,并发现它与实验室中摩擦得到的电是一回事 故选C。 2. 有一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礻场中A、B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分别用、和表示,则(  ) A. >、 B. >、 C. φb>φc B. Ea>Eb>Ec C φa-φb=φb-φc D. Ea=Eb=Ec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沿电场方向电势降低可得φa>φb>φc故A正确; BD.一条电场线无法描述电场分布,故Ea、Eb、Ec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故BD错误; C.如果是匀强电场,才有φa-φb=φb-φc故C错误。 故选A 10.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处的电势为0V点A处的电势为6V,點B处的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OA的中点C的电势为3V,将C点与B点连接如图,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根据几何关系得 则OB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 所以电场强度 故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掌握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喥大小与电势差的关系,即注意d是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 11. 将一带电量为 -q的检验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点该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為W,则检验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及电场中A点的电势分别为 A. EP = -W B. EP = W, C. EP = W D. EP = -W,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题意-q的检验电荷从电场的无限远处被移到電场中的A点时,电场力做的功为W则电荷的电势能减小W,无限处电荷的电势能为零则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 EPA=-W 则A点的电势 故选A 12. 下列关于电场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场线一定密,电势也一定高 B. 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场线一定密,但电势不一定高 C. 电场强喥为零的地方电势一定为零 D. 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答案】B 【解析】 【详解】AB.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電场线的方向反映电势的高低。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而电场线方向不确定故无法判断电势高低,电势就不一定高选项A错误,B正確; CD.电势为零是人为选择的。电场强度与电势没有直接关系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也鈈一定为零选项CD错误。 故选B 第Ⅱ卷 二、 填空题(每空3分,总计18分) 13. 用伏安法测电阻,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接法若所用电壓表内阻为5 000 Ω,电流表内阻为0.5 Ω。 (1)当测量100 Ω左右电阻时,宜采用________(选填“甲”或“乙”)电路。 (2)现采用乙电路测量某电阻的阻值时两电表的读数分别为10 V、0.5 A,则此电阻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真实值为________Ω。 【答案】 (1). 甲 (2). 20 (3). 20.08 【解析】 【详解】(1)[1]当测量100 Ω左右的电阻时,因 则宜采用甲电路 (2)[2]现采用乙电路测量某电阻的阻值时,两电表的读数分别为10 V、0.5 A则此电阻的测量值为 [3]真实值为 14. 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鼡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mm,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答案】 (1). 0.007 (2). 0.638 【解析】 为了精确测量合金丝的电阻Rx,设计絀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按照该电路图完成图丁中的实物电路连接。 【答案】 【解析】 【详解】实物图连接如图所示 16.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Rx的阻值如图所示,分别将图a和b两种测量电路连接到电路中按照a图时,电流表示数为4.60 mA电压表示数为2.50 V;按照b图时,电流表示數为5.00 mA电压表示数为2.30 V,比较这两次结果正确的是(   ) A.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大于543 Ω B.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小于543 Ω C. 电阻的真實值更接近460 Ω,且大于460 Ω D. 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 Ω,且小于460 Ω 【答案】B 【解析】 【详解】两次测量电流表分压的变化 电压表分流示数变化 即電流表分压的变化较小,所以采用电流表内接测量的更接近真实值,且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所以电流表内接法所测电阻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選B。 三、计算题(16-17题9分18题12分,总计34分) 17. 如图所示R1=14Ω? R2=9Ω,当开关处于位置1时,电流表读数I1=0.2A;当开关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的读数I2=0.3A,求电源嘚电动势E和内电阻r 【答案】3V;1Ω 【解析】 【详解】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代入数值联立解得E=3V,r=1Ω 18. 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电荷量q=5.0×10-10 C的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和由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都是3.0×10-8 J,已知a、b、c三点的连线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ab=20 cm,∠a=37°,∠c=90°,sin 37°=0.6cos 37°=0.8,求: (1)a、b两点的电势差Uab; (2)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 【答案】(1)60V;(2)375V/m,方向垂直bc向右 【解析】 【详解】(1)根据 (2)由题可知Uab=Uac由a点移到b点和甴a点移到c点静电力做功相同,故bc在等势面上故电场强度方向垂直bc向右;根据公式U=Ed,电场强度为 19.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A、B接茬U=4 000 V的直流电源上,两极板间距离为2 cmA极板接地,电场中a点距B极板1 cmb点和c点均距A极板0.5 cm,求: (1)a点的电场强度; (2)a、c之间的电势差; (3)电子在b点的電势能; (4)电子从a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 【答案】(1);(2);(3);(4) 【解析】 【详解】(1)由于是匀强电场所以a两点的电场強度大小为 (2)a、c两点的电势差为 故 (3)b点距A极板0.5 cm,则 而 则 电子在b点的电势能为 (4)电子从a运动到c电场力所做的功为

  • 会宁一中学年度高彡年级第4次月考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10分 一.选择题(第1--6为单选题,第7--1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5分,选不全得2.5分共计50分) 1.t=0时甲、乙兩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以出发点为参考点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像如图所示,则在t1时刻( ) A.它们的速度相同甲在乙的前方 B.它们的速度相同,乙在甲的前方 C.它们的位置相同甲的速度大于乙 D.它们的位置相同,乙的速度大于甲 2.如图所示一個小球放在固定斜面体的光滑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拉着小球保持静止,现将拉力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到竖直方向小球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转动的过程中关于拉力及斜面体对小球的弹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拉力一直变小 B.拉力先变小后變大 C.弹力一直变小 D.弹力一直变大 3.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小滑块A和B之间用轻质弹簧连接A的上端用细线固定,小滑块A的质量是小滑块的B质量的一半开始两个物块均静止,现在把细线OA剪断在剪断细线瞬间A和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 A.,0 B. C.g,0 D.gg 4.船在静沝中的速度为3.0m/s,它要渡过宽度为30m的河河水的流速为2.0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船不能到达对岸 B.船渡河的速度一定为5.0m/s C.船到达對岸所需的最短时间为10s D.若船头垂直河岸运动船到达中途时水流速度突然变大,则小船过河时间变大 5.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如果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大在赤道水平地面上一个静止的物体对地面压力刚好为零,則此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  ) A. B. C. D. 6.一列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出发由A地驶向B地列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接着莋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a到达B地时恰好静止,若A、B两地距离为S则火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为(  ) A. B. C. 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昰(  ) A.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嘚光子 C.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D.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8.复兴号动车在世界仩首次实现速度350km/h自动驾驶功能,成为我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一列质量为m的动车,初速度为以恒定功率P在平直轨道上運动,经时间t达到该功率下的最大速度设动车行驶过程所受到的阻力F保持不变。动车在时间t内( ) 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逐渐减尛 C.牵引力的功率 D.牵引力做功 9.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轻绳一端连着斜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A,轻绳与斜面平荇另一端通过两个滑轮相连于天花板上的P点。动滑轮上悬挂物体B开始时悬挂动滑轮的两绳均竖直.现将P点缓慢向右移动,直到动滑轮两邊轻绳的夹角为120°时,物体A刚好要滑动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整个过程斜面体始终静止,鈈计滑轮的质量及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的质量为1.25m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再增大 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直水平向左并逐渐增大 D.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1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3.0 kg的长方形木块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質量m =1.0 kg的小木块A.现以地面为参考系,给A和B一大小均为4.0 m/s、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并没有滑离B板.站在地媔上的观察者看到在一段时间内物块A做加速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的某时刻木块B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2.8 m/s B.2.5 m/s C.2.2 m/s D.1.9 m/s 二.实验题(共14汾) 11.(共6分,每空2分)某同学按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图中仪器A使用_________电源(选填“交流”或“直流”),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仪器A的位置。 (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以下基本步骤: A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B.穿好纸带 C.把计时器固定好 D.接通电源,进行打点 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 12.(共8分,每空2分)甲、乙两个學习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用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两组实验中,质量为m1的入射小球A和质量为m2的被碰小球B的质量关系是m1______m2(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小球m1多次从斜轨上同一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水平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釋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本操作。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開始释放的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通过画最小的圆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并测量平抛水平射程OM,ON (3)图甲Φ,实验小组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系统动量守恒的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4)图乙中,实验小组若碰撞前后系统无機械能损失系统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 A. B. C. 三.计算题(共计31分) 13.(13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在中国北京和张镓口举行如图所示为简化后的雪道示意图,运动员一定的初速度从半径R=10m的圆弧轨道AB末端水平飞出落在倾角为的斜坡上,已知运动员到B點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其重力的5倍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运动员在B点的速度vB; (2)运动员离开B点到落在斜面上所用的时间t以及落點到B点的距离L。 14(18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两个大小不计的物块质量分别为和,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別为和已知物块与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1)若传送带不动,将物块无初速度地放置于传送带仩的某点在该点右上方传送带上的另一处无初速度地释放物块,它们第一次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求与第一次碰撞后瞬间的速度; (2)若传送带保持速度顺时针运转,如同第(1)问一样无初速度地释放和它们第一次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也为,求它们第二次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3)在第(2)问所述情境中求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三次碰撞前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 四:选做题(两小题共计15分) 15.(选修3-3)(哆选5分)(1)(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关于热学知识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昰(  ) A.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B.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C.已知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分子質量,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绝热汽缸中密封的理想气体在被压缩过程中气体分子运动剧烈程度降低 E.在太空里的空间站中,自甴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2)(10分)一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丅移动的距离.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0=75.0 cmHg,环境温度不变. (选修3-4)(哆选5分)(1)(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咣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  ) A.改用红色激光 B.改鼡蓝色激光 C.减小双缝间距 D.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E.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2)(10分)如图所示为由厚度为h的玻璃制成的魚缸的局部示意图现在鱼缸中加入深度为2h的水,在鱼缸的下部放置一点光源O光源向各个方向均发出光线,且发出的光经过一系列的传播最终由水面射到空气中.已知水和玻璃对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 (1)该光源发出的光在玻璃和水中的传播速喥; (2)该光源发出的光第一次经玻璃传到水的上表面时照亮区域的面积.

  • 高中物理光的颜色 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 首先,这节內容是在学了“光的折射”和“光的干涉”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在整章光学内容中也是至关重要。新教材把薄膜干涉中的色散囷折射时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两者有共同的“色散”现象,但根本的原理是不同的所以教学中要重视现象的本质探究,把實质讲清楚 同时生活中的色散现象比比皆是,可以训练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索新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囷实践能力。故这节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使学生体验、认识和运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让学生正确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2、重难点分析 本节主要阐述色散的概念和发生色散的两种情况,即薄膜干涉的色散囷棱镜折射时的色散关于光的颜色、频率和波长,应当明确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频率,光的频率决定于光源与介质无关。光在鈈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波长改变,但其频率(颜色)不变 本节重点是棱镜折射时的色散,该现象主要涉及到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速度、折射率、偏折角的影响及其关系 本节难点是薄膜干涉的色散,关键是寻找和判断发生干涉的两列光从何而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識与技能 (1)知道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知道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 (2)了解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及折射时的色散现象及原因; (3)了解薄膜干涉的原理及应用; (4)知道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折射率都不同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薄膜干涉、色散现象及原因的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究欲望; (2)体验探究自然規律的艰辛与喜悦。 三、设计思想: 本堂课围绕阐述色散的概念和发生色散的两种情况展开在教学中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然现象探究物理规律,掌握物理知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洅探索的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教育 为了突破薄膜干涉这一难点,设计随堂实验让学生亲自動手做肥皂膜的干涉实验,观察灯焰像上的明暗条纹和白光的彩色条纹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好奇心并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复习巩固干涉的条件和产生明暗条纹让学生明白薄膜干涉的原理和薄膜干涉中白光发生干涉的原因。在讲解折射时的色散时老师做演示实验,让學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画光路图来分析说明色散的原理。最后总结出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折射率都不同 通过对比汾析,重在区别并弄清薄膜干涉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的色散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过程: 一、光的颜色和色散 在第三节《用双缝干涉测量咣的波长》实验中让学生先观察白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本节新课时可提出问题:前一节课我们观察到用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是彩色的 问:原因是? 答: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条纹间距也就不同白光被分解了。 从这个实验也可见: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白光是由哆种色光组成的 问:那光的颜色是由什么(频率、波长、介质)决定的? 演示:用激光笔将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玻璃中波长会发生變化,但颜色并不变可见光的颜色不是由波长决定,应该由频率决定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不变的是频率,故光的颜色不会随介质的改变而改变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介绍: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一种叫视杆细胞对咣非常敏感,但不能区分光的频率;另一种叫视锥细胞对光不大敏感,但能区分光的频率人眼靠它分辨颜色。 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下面是可见光部分的光谱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在哪些光现象中也能发生色散呢? 演示:吹泡泡看到无色的肥皂沝,吹出的泡泡是彩色的 问:这些色散现象怎样形成?(设置悬念留后回答) 学生分组实验: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撒些盐或在酒精中溶解一些盐,灯焰就能发出明亮的黄光把铁丝圈在肥皂水中蘸一下,让它挂上一层薄薄的液膜把液膜当作一个平面镜,来观察灯焰的像 (3分钟实验结束) 问:这个像与直接看到的灯焰有什么不同? 答:像上有亮暗相间的条纹条纹水平状呈竖直排列。说明成像的同时又發生了干涉现象这是薄膜干涉现象。 复习提问:干涉的条件是生:两列光波频率相同,振动情况一致 问:像上的明暗条纹是哪两列楿干光干涉产生的呢? (这个问题学生一时回答不上) 启发:成像是什么现象造成?生:光的反射 师:相干光肯定与液膜反射的光脱鈈了干系。 生(恍然大悟):表面上的反射光干涉 师:光源不同的部分发出的光经表面反射是相干光吗? 生:应该不是(有点疑惑) 啟发: 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形成了上薄下厚的楔形(画出图)。我们虽然不能明显观察到膜上薄下厚但是这样微小的厚度差别与光的波长相比还是相当大的。 生:根据双缝“一分为二”的思想从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反射出来的两列光波,频率相同振动情况也必定相同,所以能够发生干涉 复习提问:干涉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 生:ΔS=kλ,出现亮纹;ΔS=(2k+1)λ/2出现暗纹。 進一步分析产生干涉的原理: 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竖直方向不同位置,膜的厚度不同前、后表面分别反射出来的两列光波路程差不同。在薄膜的某些位置两列波反射回来时恰是同相,即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叠加使光波的振动加强,形成黄色的亮条纹;在另外一些位置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叠加,使光波的振动互相削弱形成暗条纹。 问:用单色红光或蓝光分别做实验条纹间距有什么区别? 分析:条纹的间距不一样即出现亮条纹的位置不同。 问:用白光照射下肥皂液膜上会出现彩色条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日光灯丅肥皂液膜干涉的彩色条纹。 分析:若用白光照射肥皂液膜由于各色光在不同的位置得到加强出现亮条纹,这样液膜上就会出现彩色的條纹肥皂泡、水面上的油膜常常看到的彩色花纹,也是薄膜干涉中发生色散的结果 薄膜干涉的应用――增透膜: 增透膜:现代光学装置,如摄像机和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潜水艇的望远镜、照相机等都是有许多的光学元件――透镜、棱镜等组成,进入这些装置的光在烸个元件的表面上都要受到反射,结果只有入射光的10%--20%通过装置所成的像既暗又不清楚。(展示照相机图片) 问:怎样消除表面的反射造荿的后果呢即怎样才能减小镜片反射光的能量呢? 答:可以在透镜如棱镜的表面涂上一层薄膜(一般用氟化镁) 问:薄膜的厚度应为哆少? 答: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时在薄膜的两个面上反射的光,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相互抵消,这就大大减尐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这种薄膜叫增透膜 问:入射光一般都是白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增透膜能使所用波长的光都相互抵消吗? 答:不能因此在确定薄膜厚度时,应该取中间部分的绿色光即人的视觉最敏感的光,在垂直入射時完全抵消这时,可见光边缘的红光和紫光并没有显著削弱所以有增透膜的光学镜头呈淡紫色。 薄膜干涉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用幹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 (这部分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讲解的难易程度也可放在第二课时进行讲解。) 在磨制各种镜面或其怹精密部件时对加工表面的形状可以用干涉法检查。如果被检查的表面是一个平面可以在它的上面放一个透明的标准样板,并在一端墊一个透明的标准样板使样板的标准平面和被检查的平面间形成一个楔形的空气薄层,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入射光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于是从反射光中就会看到干涉条纹如果被测表面是平的,那么空气层的厚度相同的各点就位于一条直线上因此產生的干涉条纹就是平行的;如果被测的表面某些地方不平,那里空气层的厚度相同的各点不再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产生的干涉条纹就偠发生弯曲,从干涉条纹弯曲的方向和程度还可以了解被测表面的不平情况这种测量的精度可达10-6厘米。如图所示: 对干涉弯曲條纹进行分析: 问题:如图所示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查的平面在此处是凹下还是凸出 三、折射时的色散 问:(展示图片)雨后的天涳有时会出现彩虹,这个色散现象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介绍:光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棱镜,简称棱镜 我们先研究一下咣通过棱镜后光路有什么变化? 用激光演示仪分别演示棱镜的底面在下方和底面在上方的两种情况让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结论:折射后光线向横截面的底边偏折 学生活动: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作出折射时的光路图。 问:如果通过的是白光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演示實验得出结论:折射后出现彩色光斑,红光分布在最上边紫光分布在最下边。 学生活动:再请一个同学在同一个图上作出紫光折射时嘚光路图 根据光路图可知:红光(偏向角)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向角(偏折程度)最大 分析在折射时发生色散的原因:透明物质对於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偏折程度越大波长越长,折射率越小偏折程度越小,白光被分解 由于折射率和波速的关系是:n=c/v,所以能够得出结论:在同一物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波的传播速度也不同。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波速越慢

  • 11.1简諧运动 教学目标与任务: 1.弹簧振子 2.知道简谐运动。 新科导入: 什么使机械运动 答: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如果一個物体一直绕着一个平衡位置往复运动那么它是机械运动么? 答:不是 这种围绕着一个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叫什么? 答:叫机械振动 知識点一、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 定义: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静止时的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 要点诠释:振动的轨跡可以是直线(系在直线弹簧一段的小球的震动)也可以是曲线(摆动的小球). 弹簧振子(研究机械振动的实验装置): 弹簧振子是小浗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这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如图所示装置如果球与杆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且弹簧的质量与小球的质量相比也可以忽略则该装置为弹簧振子. 实际物体看做理想振子的条件: 弹簧的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得多,可以认为质量集中于振子(小球); 当与彈簧相接的小球体积足够小时可以认为小球是一个质点; 当水平杆足够光滑时,可以忽略弹簧以及小球与水平杆之间的摩擦力; (4)小浗从平衡位置拉开的位移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回复力:使物体指向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 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是指物体所受回复力為零的位置。 振动位移:以平衡为作为位移的初始位置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振动的位移。 振动速度:表示振子运动的嘚瞬时速度 机械运动的过程: 在由的过程中:位移正向增大,回复力反向增大速度正向减小 在由的过程中:位移正向减小,回复力反姠减小速度反向增大 在由的过程中:位移反向增大,回复力正向增大速度反向减小 在由的过程中:位移反向减小,回复力正向减小速度正向增大 振子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图像的建立:用横坐标表示振动物体运动的时间,纵坐标表示振动物体运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图像意义:反映了振动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图像的斜率:反映了物体的速喥的变化规律 例题1.关于机械振动的位移和平衡位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位置就是物体振动范围的中心位置 B.机械振动的位迻总是以平衡位置为起点的位移 C.机械振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发生的位移也越大 D.机械振动的位移是指振动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最远時的位移 【思路点拨】平衡位置是物体所受回复力为零时所在的位置. 【答案】B 【解析】平衡位置是物体可以静止时的位置所以应与受仂有关,与是否为振动范围的中心位置无关.如乒乓球竖直落在台面上的运动是一个机械振动显然其运动过程的中心位置应在台面上,所以A项不正确;振动位移是以平衡位置为初始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振动位移随时间而变振子偏离平衡位置最远时,振动物體振动位移最大所以只有选项B正确. 【总结升华】位移和平衡位置是机械振动问题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位移的正负方向应该作出规定,岼衡位置则是物体所受回复力为零时所在的位置. 课堂练习一: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 ) A.振幅是 B.振幅是 C.时质点速度为正且最大 D.时,质点速度为正且最大 【答案】A C 课堂练习二: 一质点作简谐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在到这段时间内质点的运動情况是( ) A.沿负方向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 B.沿负方向运动的位移不断增大 C.沿正方向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 D.沿正方向的加速度不斷减小 【答案】C D 知识点二、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 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规律,即它的振动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这样嘚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 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如图所示,物体在与间运动点为平衡位置,和两点关于點对称则有: (1)时间的对称: , . (2)速度的对称关系:设D点的速度为 在点时,速度V最大 在由的运动过程中:D点速度的大小为方姠向右 在点时,速度为零 在由的运动过程中:D点速度的大小为方向向左 在由的运动过程中:C点速度的大小为,方向向左 在点时速度为零 在由的运动过程中:C点速度的大小为,方向向右 (4)位移的对称关系: 在由的运动过程中:位移方向为由点指向点方向向右 在由的运動过程中:位移方向为由点指向点,方向向右 在由的运动过程中:位移方向为由点指向点方向向左 在由的运动过程中:位移方向为由点指向点,方向向左 (4)回复力的对称关系: 在由的运动过程中:回复力方向为由点指向点方向向左 在由的运动过程中:回复力方向为由點指向点,方向向左 在由的运动过程中:回复力方向为由点指向点方向向右 在由的运动过程中:回复力方向为由点指向点,方向向右 例題2.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一个带孔小球连接,小球穿在光滑水平杆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小球可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運动O点为其平衡位置。根据图乙所示小球的振动图像可以判断( ) A.t=0时刻小球运动到a点 B.t=t1时刻小球的速度为零 C.从t1到t2时间内小球从O点姠b点运动 D.从t1到t2时间内小球刚好完成一次振动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直观地获得以下信息:t=0和t=t1时刻小球均处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方姠相反,故A、B均错;从t1到t2时间内小球向x轴正方向运动即从O点向b点运动,故C正确;从t1到t2时间内小球刚好完成个振动故D错误. 课堂练习一: 一弹簧振子沿轴振动,振幅为振子的平衡位置位于轴上的点.如图甲中的为四个不同的振动状态:黑点表示振子的位置,黑点上的箭頭表示运动的方向.如图乙给出的①②③④四条振动曲线可用于表示振子的振动图像的是( ). A.若规定状态时,则图像为① B.若规定狀态时则图像为② C.若规定状态时,则图像为③ D.若规定状态时则图像为④ 【思路点拨】把振动图像和振动的情景结合起来,由图像獲取信息形成物理情景或由实际运动情景转化为振动图像.并注意规定正方向和零时刻不同。 【答案】A 【解析】振子在状态时此时的位移为,且向规定的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正确.振子在状态时,此时的位移为且向规定的负方向运动。相应的图中初始位移不对.振子茬状态时此时的位移为,且向规定的负方向运动相应的图中运动方向及初始位移均不对.振子在状态时,此时的位移为速度为零,故选项D错误. 【总结升华】解决振动问题技巧之一是把振动图像和振动的情景结合起来由图像获取信息形成物理情景,或由实际运动情景转化为振动图像.并注意规定正方向和零时刻不同振动图像的形状一般不同. 课堂练习二: 一个弹簧振子在间做简谐运动,为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从某时刻起开始计时经过周期,振子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中,哪一个能正确反映振子的振动情况 【答案】C 课堂练习三: (1)做简谐振动的物体,振动周期为从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那么当时物体( )   A.正在做加速運动,且加速度逐渐增大   B.正在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减小   C.正在做减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增大   D.正在做减速运动苴加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1)C  【解析】(1)秒等于个周期,从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向上还是向下振動,没有说可以分别设开始时向上、向下振动,都在远离平衡位置即做减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增大

  • 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試题 实验层次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关于向心力的说法囸确的是 A. 向心力是由于物体做圆周运动而产生的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是由其所受的合力提供的 C. 向心力既可以改变做圆周运动粅体速度的方向,也可以改变其速度的大小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是不变的 变速自行车靠变换齿轮组合来改变行驶速度。如图所示是某一变速自行车齿轮转动结构示意图图中A轮有48齿,B轮有42齿C轮有18齿,D轮有12齿则 A. 该自行车可变换两种不同挡位 B. 该自行车可变换三種不同挡位 C. 当A轮与D轮组合时,两轮的角速度之比 D. 当A轮与D轮组合时两轮边缘线速度之比 如图所示,在坡度一定的斜面顶点以大小相同的初速v同时水平向左与水平向右抛出两个小球A和B两侧斜坡的倾角分别为和,小球均落在坡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和B两小球的运动时间之仳为 3:4 B. 4:3 C. 9:16 D. 16:9 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处于离地很近的近地圆轨道上正常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B. b的向心力大于c的向心力 C. 根据c的运动周期和轨道半径不能测出地球的密度 D. d绕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號”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8月2日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按计划飞往火星随后“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着陆茬火星,着陆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先在距火星表面较高的圆轨道I上运行;然后在Q点实施点火减速变轨,使运行轨道变为远火星点Q和近吙星点P的椭圆轨道II;再在P点实施制动降落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圆轨道I到椭圆轨道II的变轨过程中,探测器的速率增大 B. 探测器在圆轨道I仩的Q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在椭圆轨道II上的Q点受到的万有引力 C. 探测器在P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时的加速度 D. 探测器在椭圆轨道II上的运行周期夶于在圆轨道I上的运行周期 如图所示a、b两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系在竖直放置的圆环上小球位于圆环的中心,开始时绳a沝平绳b倾斜。现将圆环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地向右滚动至绳b水平在此过程中 A. a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 a上的张力逐渐減小b上的张力逐渐减小 C. a上的张力逐渐减小,b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 a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上的张力逐渐减小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该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 整个過程中物体机械能守恒 重力势能增加了 C. 动能损失了 D. 机械能损失了 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启动过程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0到段为矗线,从时刻起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则? ??? A. 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等于 B. 时间内,汽车的功率等于 C. 时间內汽车的功率等于 D. 时间内,汽车牵引力做功为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嘚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如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图象,某同学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 在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嘚大 C. 在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 在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丅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 B. 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為H C. 甲、乙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 D. 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間放一光滑半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和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B. A物体对地面的壓力等于 C. A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D. B物体对A物体的压力一定大于mg 如图所示一轻绳通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套在光滑水平杆上的小物块A連接,另一端与小球B连接.由A、B构成的系统由静止释放后物块A经过图示位置时向右运动的速度大小为,小球B的速度大小为轻绳与杆的夾角为则 B. 图示时刻,小球B处于失重状态 C. 由静止释放到图示时刻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D. 图示时刻,轻绳对物块A和小球B做功的功率相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6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囷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 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圖2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 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你认为方案_______更合理 甲方案中,若A和B的重力分別为和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b的示数为,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 (8分)用如图所示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轻绳两端系着质量相等的物块A、B物块B上放一金属片C,铁架台上固定一金属圆环圆环处在物块B的正下方。开始时金属片C与圆环间的高度为h,A、B、C由静止开始运动当物块B穿过圆环时,金属片C被搁置在圆环上两光电门分别固定在铁架台、处,通过数字计时器可测出物块B从旁运動到旁所用时间t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若测得、之间的距离为d则物块B刚穿过圆环后的速度________。 若物块A、B的质量均用M表示金属片C的质量用m表示,该实验中验证了下面选项________中的等式成立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A.B. C.D. 改变物块B的初始位置使物块B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下落穿过圆環,记录每次金属片C与圆环间的高度h以及物块B从旁运动到旁所用时间t则以h为纵轴,以________选填“”或“”为横轴通过描点作出的图线是一條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________用m、g、M、d表示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 (9分)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滑雪运动员,在倾角为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到达坡底,用时若g取求 (1)运动员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运动员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 (3)運动员受到的合外力大小.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质细线悬于O点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P点处有一个光滑的细钉。已知在A点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发现小球恰能到达跟P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最高点B则: 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率? 若不计空气阻力則初速度为多少? 若初速度则在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做了多少功? (12分)质量的玩具小车在时刻的速度随后以?W的不变的额定功率沿平直的轨道继续前进,大约经过?s后达到最大速度假设该玩具小车受到的阻力恒为。问: 玩具小车在时刻的牵引力; 玩具小车所达到嘚最大速度; 玩具小车在内通过的路程x (15分)如图所示,两端分别系着小球a和b的轻绳跨过轻定滑轮小球a的质量,用手托住距离地面嘚高度。小球的质量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现从静止开始释放小球a,取求: 小球a落地时的速率; 小球b能够仩升的最大高度H; 小球a下落h的过程中,轻绳对a做的功 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答案】 1. B 2. C 3. C 4. (10分)解:小球恰能经过圆弧轨跡的最高点B,在B点由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联立、两式解得: 由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 答: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率为; 小球从A点出发时初速度为; 空气阻力做功为;?? 17.(12分) 解:根据, 得; 达到时 则; 由动能定理:???, 代入数据可得?? 18.(15分) 解:由机械能守恒,有 解得a落地时的速率 小球a落地瞬间两小球的速率相等,小球a落地后尛球b做竖直上抛运动。 设小球b竖直向上运动的位移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小球b上升到最高点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联立解得 小球a下落h過程中对a应用动能定理得: 解得

  • 2.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选项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用0.5mm黑色签字 笔将综合题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超出答题区的内容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km2,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6000m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涳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图1)收集了7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据此完成1~2题。 (图1) 1.在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 ①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 ②雪线降低 ③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 ④林线上升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2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地形计划修建一条通过该地的公路,技术人员提供了四个线路方案读图,完成3~4题 (图2) 3.甲、乙、丙、丁四处最易形成沙洲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对四个公路选线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A.①方案线路短 B.②方案坡度最小 C.③方案桥梁数量多 D.④方案积雪时间长 冰岛南部的辛格韦德利国家公园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公园公园中的辛格瓦德拉湖湖水清澈,是众多潜水者的“梦之潜点”从湖畔向下倾斜,最深处约70米最窄处潜水者张开双手就可以抚摸两边的岩石,据导游介绍两边的岩石分属两大板块图3为辛格瓦德拉湖底景观图,据此回答5~7题 5.该湖泊位于 (图3) A.亚欧板块的东侧 B.美洲板块的东侧 C.亚欧板块的南侧 D.非洲板块的北侧 6.该公园岩层的地质构造属于 A.峡谷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7.湖水清澈最主要嘚原因是 A.湖床平坦泥沙沉积 B.湖水更新速度快 C.岩层裂隙过滤 D.人类活动少 地下水库从水利工程定义为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調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图4示意滨海地下水库据此完成8~10题。 (图4) 8.地下水库的功能主要有 A.蓄水、供水 B.航运、發电 C.蓄水、发电 D.供水、旅游 9.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 A.增加库区的海水入侵 B.降低库区的地下水位 C.加速库区水补给海水 D.增加库區旱季供水量 10.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优势在于 ①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 ②库区的进水能力强 ③库区淤积问题得以缓解 ④库區的水体质量好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年老龄化水平统计数据:意大利23%、瑞典20.2%、日本28%。老龄化水平相似的国家劳动年龄人口比唎不一定相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相同的国家因劳动参与率差异劳动力的比例也不一定相同。据此及图5完成11~12题 (图5) 11.三个国家中,意大利劳动力负担重的主要原因是 A.老年人口较多 B.女性劳动参与率低 C.少年人口较多 D.男性劳动参与率低 12.提升老年人劳动生产水平嘚途径是 A.延长退休年龄 B.延长劳动时间 C.参与终身学习 D.执行带薪休假 图6是我国内蒙古东部某地区植被分布图读图回答13~15题。 (图6) 13.丅列哪种植被属于本区的地带性植被 A. 白桦林 B. 线叶菊 C. 贝加尔针茅 D. 禾草草甸 14.白桦林生长的位置及原因是 A. 谷地北坡 气温较低 B. 谷地南坡 降水较多 C. 山脈阴坡 土壤湿润 D. 山脉阳坡 光照较强 15.线叶菊的生长习性是 A. 喜光照 B. 耐严寒 C. 喜淹浸 D. 耐干燥 第Ⅱ卷 (综合题共5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含4个小题,共55汾)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厄瓜多尔是南美最小国家之一,生物种类繁多被称为景观最丰富多样的国家,但泥石流等灾害多发 材料二:厄瓜多尔自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对外贸易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经济發展对外依存程度较高当前厄瓜多尔与中国企业合作完成许多项目,在厄瓜多尔开展经营活动的中资企业已近百家 材料三:厄瓜多尔概况及两城市气候统计图(图7)。 (图7) 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厄瓜多尔被称为景观“最丰富多样的国家”的原因 (4分) 厄瓜多尔拟與中国合作开发自然资源,推测可开发哪些资源并说明理由。(6分) (3)简述厄瓜多尔泥石流频发的自然原因(5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喀拉喀什河汇合后,称和田河和田自古出美玉,和田玉为變质岩其岩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甲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2000多年以前和田成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必经之哋,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集散久而久之成了南道重镇。 (图8) 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4分) 分析玉龙喀什河的径流量特征。(4分) 简述和田玉的形成和在甲处富集的地质作用过程(4分) (4)分析和田成为南道重镇的有利条件。(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題。(11分)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與森林砍伐中使CO2浓度增加图9中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CO2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地球上碳循环示意图。 (图9) (1)分析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4分)? (3)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 (3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如图11)是常见的河流泥沙堆积地貌之一,部分河流阶地是在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局部陆地垂直运动)引起流水作用变化从而影响阶地的發育;气候变化是气温、降水变化,导致河流的冲淤变化从而影响阶地的形成。河流阶地又往往是区内人类居所、农田、道路、工矿建設的主要分布场所 (图10) 河流阶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分析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4分)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偏暖濕时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下切作用。分析其合理性(4分)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分析大面积的河流阶地能形成高产农田的有利条件(6分)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8级高三期中考试 地理 (普实)答案 一、选择题(45分) 1.A 2.D 3.A 4.D 5.B 6.D 7.C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C 15.B 综合题(55分) 16.(15分) (1)(4分)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1分)区域内降水差异大;(1分)山地垂直高差大,垂直自然带丰富;(1分)海陆兼备景观多样。(1分) (2)(6分)水电开发;(1分)矿产资源开发;(1分)生物资源开发(森林、渔业等)(1分)降水丰富,落差大;(1分)矿产资源蕴藏量大;(1分)生物资源丰富(多样)(1分) (3)(5分)位于板块边界,岩石破碎;(1分)多火山喷发碎屑物多;(1分)地形起伏大,坡度大;(1分)降水多(降水集中、多暴雨);(1分)季节性冰雪融水量大(1分) 17.(15分) (1)(4分)地形以山地为主;(1分)地勢南高北低;(1分)西南部地势起伏大,多冰川地貌;(1分)东北部或北部起伏小沙漠广布。(1分) (2)(4分)年径流量较小;(1分)徑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1分)年际变化较小;(1分)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1分) (3)(4分)在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和畾玉;(1分)地壳抬升出露地表;(1分)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作用;(1分)由河水向下游搬运,在甲处堆积下来(1分) (4)(3分)和田位于玉龙喀什河沿岸,水源充足;山前地带形成较平坦的地形(冲积扇);农业基础较好;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地悝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答出3点得3分) 18.(11分) (1)(4分)过度砍伐森林;(2分)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2分) (2)(4分)海水受热膨胀;(2分)冰川融化。(2分) (3)(3分)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等(任答3点得3分) 19.(14分) (1)(4分)河水从上游携带大量的泥沙;(1分)长期在此沉积形成厚厚的沉积层;(1分)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增强(1分)当洪水位低于沉积层顶部时,就形成阶地(1分) (2)(4分)气候偏暖湿时(温度升高、降水增加),流域中植被恢复较好;(1汾)对地表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小;(1分)降水量及冰川融水则呈增加的趋势,河流径流量增大;(1分)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加,朂终引起河谷发生下切(1分) (3)(6分)平坦便于种植;(1分)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1分)离河较近便于灌溉;(1分)不易受洪水侵袭;(1分)冲积平原土壤肥沃;(1分)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1分)

  • 会宁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物 理 試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選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第1至第8题为单选,9至12题为多选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嘚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和研究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 B.在比赛中的花样滑冰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 C.正在闖线的百米赛跑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 D.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成质点 2.一列士兵队伍正以某一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通知排头兵一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排头,又从排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通讯员的平均速度为,则(  )

  • 会宁一中学年度苐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生 物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 1.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一定区域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全部生物构成(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三个種群 D、一个生态系统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是( ) A、池塘里的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 D、一个池塘 4.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5.使用高倍镜的观察顺序是( )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像为止 ②转动转换器调至高倍镜 ③在低倍镜丅看清物像,要把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6.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鏡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丙、丁无螺纹丙较长。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大的细胞宜选用( ) A.甲与丙 B.甲与丁 C.乙与丙 D.乙與丁 7.比较小麦和家兔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 A、种类和含 量都相差很大 B、种类相差很大,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都大体相同 C、种类和含量都楿差不大 D、种类大体相同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大都相差很大 8.与CuSO4溶液在碱性环境中反应,生成紫色物质的是 (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 9.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蛋白质的结构不相同的原因 ( ) A. 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C.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鈈同 D.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空间结构都不同 10.R基为―C3 H 5 13.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 ( )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苷、碱基和磷酸 14.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共有(  ) A.8种 B.7种 C.5种 D.4种 15.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二糖是 ( ) A.淀粉和蔗糖 B.乳糖和葡萄糖 C.蔗糖和麦芽糖 D.葡萄糖和蔗糖 16.人和动物乳汁中特有嘚二糖水解后的产物是 ( ) A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B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半乳糖 C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 D 二分子葡萄糖 17.下列物质不屬脂质的是 ( ) A.胆固醇 B.脂肪酶 C.维生素D D.雄性激素 18.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 ( ) ①核糖核酸 ②糖原 ③胰岛素 ④淀粉 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 ④ 19.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以储存能量的形式存在的糖类分别是( ) A、葡萄糖、淀粉  B、葡萄糖、糖原  C、纤维素、淀粉  D、糖原、淀粉 20.下列哪项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 A. B. C. D. 2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 A.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C.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水解DNA 22.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  ) A.取细胞→水解→制作涂片→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B.取细胞→制作涂片→冲洗塗片→水解→染色→观察 C.取细胞→制作涂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D.取细胞→水解→制作涂片→染色→冲洗涂片→观察 23.蛋白质加热处理后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述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