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969中苏战争爆发,中国能挡的住苏联战争电影的钢铁洪流吗

如果1969年中苏爆发战争,中国能否抵御住苏联的钢铁洪流?
613ecfd5422e0dfbdcd100baa12b72.jpg (35.97 KB, 下载次数: 6)
15:31 上传
苏军在亚洲地区的主要针对对象就当时而言是中国、日本及美军驻亚部份军队,但其最大最直接的针对对象是中国,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事过境迁,如今距当时已有二十余年了,现在透露出这些情况当不算严峻泄密了。就当时而言,苏军对我威逼之大绝非空谈,但也不是能够一口吃掉它想要的。必竟军事斗争是相互的,大家都是有所准备的。言归正传,还是说说当时苏军的驻防情况吧。
  陆军为54个师,摩步师44个、坦克师8个、空降师2个,中型坦克14300辆,人数约63万人;其中远东军区辖摩步师18个、坦克师1个、空降师1个;后贝加尔军区辖摩步师7个、坦克师3个;驻蒙军辖摩步师1个、坦克师2个;西伯利亚军区辖摩步师5个;中亚军区辖摩步师8个、坦克师1个;土耳其斯坦军区辖摩步师5个、坦克师1个、空降师1个。
  空军拥有各型飞机约2500架、其中作战机约2000架、人数约10。2万人;(第1独立远东空军集团军、第23空军集团军、新西伯利亚空军集团军、阿拉木图空军集团军、第6空军集团军、第8独立重型轰炸航空兵军、2个运输航空兵师)。
  防空军拥有作战机1100架、防空导弹发射架2500部、雷达1100部、人数约14。9万人;(第11独立防空集团军、第14独立防空集团军、塔什干独立防空集团军)。
  海军拥有各型舰艇610艘、排水量122万吨,其中主要作战舰艇172艘(63万)、潜射弹道导弹342枚、海军飞机406架,海军人数约13万人;
  战略火箭军拥有洲际导弹492枚、中程导弹165枚,上述导弹由洲际导弹基地14个、中程导弹基地21个组成,人数约12万人;(远东区基地13个、后贝区基地7个、中亚区基地6个、西伯利亚区基地9个)。
  驻亚洲军力的总部、院校人数约4。5万人。总计前苏军当时驻亚洲部队总兵力约118万人,占当时苏军总兵力的27%左右。上述前苏军兵力就是中国当时要面对的绝对主要威逼。
一旦开战,最先消耗的是内蒙古一线的边防团,内蒙古的武装知识青年,守备师,独立师,以及要抗住苏军攻击第一个浪头的第65军,第69军,第28军,第24军这些部队,二线部署的全军唯一的2个摩托化军---第38军和第27军,主要担负机动作战保护撤退的任务和反击准备队(这时就要加入武汉军区的准备队第54军,第43军等了)。第63军和第66军也是二线保护作用,山西的地势不适合苏军的机械化集群,第63军守备山西,防止苏军由晋入陕进入关中,威逼四川和跟苏军的中亚集群在宝鸡会师。第66军负责预防苏军从海上登陆,突破庙岛和长岛的守备防线,直逼塘沽大沽或者在河北其他海岸登陆威逼北京的东翼。
  当年苏联用来应付中国的是三个军区加一个太平洋舰队,总共人数不可能少于70万人的。即使是苏军的很多陆军师人员编制少,可是装备并不少,苏军装备最差的架子师的重炮坦克装甲车反坦克武器等技术装备的数量也远远多于中国装备最好的师。苏联高素养的人很多,一旦动员,充实起来,整天摆弄机械的集体农庄的拖拉机手总要比整天抗锄头的中国民兵更适应现代化战争吧。
  由于长时间的政治学习政治斗争,支左和农业水利生产,国防施工等等,当时的中国军队一般训练不足,基本上技能都处于业余状态,官兵的文化素养也很低。在70~80年代,苏联军队的训练水平战争能力一般高于我军。我们也就是步兵的基本素养略微好一些,其它的业务兵种都不行。在珍宝岛之战中,我军参战炮兵的基础训练水平明显不如苏军炮兵。苏联的编制体制一直属于临战状态,很精干,效率很高。
  在华北方面苏军肯定会以在蒙古驻扎的齐装满员的第39合成机械化集团(2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基本都是a类,有的是b类)为主,投入1个坦克集团军,2-3个合成机械化集团军以及其他支援力量,组成蒙古方面军突击北京。以苏军宽正面,大纵深,高速度的进攻战术和先进合理的武器人员配备,3-4天前锋兵临北京城下,不是不可能的。
  苏军如果进攻中国不会仅仅从蒙古一路进攻的,在东北苏军肯定会使用当年消灭关东军的战术,围歼中国东北重兵集团,占据整个东北,从蒙古派一个次要集群,利用机械化集团军的高速强突击力沿着内蒙古草原快速进攻直插赤峰,中国无险可守,苏军占据赤峰,锦州,切断关内关外的联络,为苏军远东集团和蒙古集团进行的满洲战争和北京战争做好准备。
  中国也很清楚,北京城根本就守不住(现代的情况跟明朝不太一样了),机关和人民撤出北京城,利用燕山山脉杀伤苏军的有生力量,迟滞苏军的进攻浪头,用空间换时间,保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等待华中华南西南华东的新编部队来增援。
width:100%">
Powered by追寻我理想的贴吧
该用户已隐藏个人动态顶住苏军钢铁洪流:我军打山洞构要塞 步兵连配重炮|中国军队|苏联|解放军_新浪军事_新浪网
顶住苏军钢铁洪流:我军打山洞构要塞 步兵连配重炮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整个七十年代,中苏两国严重对立,双方剑拨驽张,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沿线布署百万精锐部队,对中国施加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尽管强敌压境,中国居于守势却并不示弱,以积极的态势准备打仗,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战备工作就是进行了大规模的战场建设。
  所谓战场建设,通俗地说就是依据既定的战略方针而实施的阵地建设。当时在我国的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这种建设,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而华北的张家口地区由于地处京畿之地,是国土防御的重中之重,所以也是国防施工的密集之地。
  1978年春节过后,笔者当时所在的部队——陆军第63军187师(番号52940部队),离开驻地山西榆次市,开赴张家口地区进行国防施工,构建立体防御工事。做为一支野战部队放下自己的武器装备,停止一年的军事训练,到远离营区几百公里之外的深山里搞施工(俗称凿山洞),这在今天是难以想像的。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据说北京军区常年保持几个师的施工兵力,可见当年响当当的口号‘’加强战备,准备打仗‘’絶不是空喊。
  我至今还记得我们团(步兵第561团)所施工的地形,几座山包之间有一条公路蜿蜒通过,各个山头互为犄角之势,可构成交叉火力网,经过施工后,每个山头自成独立的防御支撑点,山体的表面阵地与山洞里的坑道、暗火力点相连接,经过伪装后与群山浑然一体。
  部队当年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住在山脚下的山村里,伙食费每天4角1分钱,加之张家口外为贫困山区(即便是现在也不算富裕),当地供应很差,战士们一日三餐勉强吃饱,粗细粮搭配,副食就没什么花样了。我记得最好吃的就是大白菜炒肥肉片,馒头管够,一星期能吃上两顿就美得不得了!指导员们都感叹,伙食要是好一点的话,就能省下不少的思想政治工作!
  那时候部队施工条件也很差,不是所有的连队都有机械,打眼放炮有风钻也有人工,即抡铁锤扶钢钎。
  然而部队作风顽强,不怕吃苦,有的班组提了‘’游锤赶风钻‘’的口号,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天各连队都公布自己的掘进记录(米数),可以想像战士们的热情是何等高涨!
  (照片所显示的那条毛巾,是当年师里下发的纪念品,用以奖励表现出色的干部战士,本人有幸得到一件,珍藏至今)
  军区后勤部某汽车团配属我师(因年代较远已忘记该团番号),负责运输施工材料、设备和给养,该团曾多次配属不同的部队,司机们普遍反映,这支从山西来的部队挺厉害,作风很硬。
  有一次我和十几个战士被派去出‘’公差‘’,随车去县里拉粮食往山上送,汽车团的一位带队干部(连级)一路上不停抱怨,不是嫌连续工作太累就是嫌山路上石子太多把车胎硌坏了,后来干脆将两三辆大解放停在了山脚下,让我们十几个战士下车用铁锹清理石子平整路面,司机们则下车抽烟聊天,结果与我们带队的一位副指导员发生口角,经过交涉后又不得不开车上路。
  这件事典型地反映出野战部队和后勤部队两种不同的工作作风,真应了那句俗话‘’紧步兵松炮兵,稀稀拉拉汽车兵‘’。
  如果仅仅是吃苦受累还算不了什么,对部队威胁最大的是施工中不可预测的危险。由于不是专业的工程兵,部队缺乏专业人才,在处理一些技术问题时难免疏漏(如开山放炮时对炸药量的计算),造成安全隐患。我团司令部炮兵股一位参谋,就是被某连在山上放炮时飞溅的一块石头砸伤了左眼,经部队医院临时救治后,又送到北京的同仁医院(当时用的还是文革中的名称‘’工农兵医院‘’)治疗,还是遗憾地留下了残疾。
  相邻的559团出了一次大事故,部队正在巷道施工,结果塌方了,牺牲了一位排长,还伤了几位战士。后来军区副司令员傅崇碧(也是63军的老军长)前来视察,还专门提到这件事,表示了对老部队的慰问。
  由于张家口地区是北京的北大门,其广袤的山岭地带又是打防御战的好战场,经常有军队高层官员来看地形。我师在施工期间,当时的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曾率队前来视察,他亲自登上山头瞭望,同时看望施工部队,召开了全师干部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后来师里下发文件,传达了陈司令的讲话,他强调了张家口地区的重要性,说这个‘’口子‘’一定要卡住,绝不能让敌人过去。
  依据军委所制定的对苏防御战略,各军区要在敌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上构筑攻防体系完备的永久工事,一旦敌军入侵,这些呈纵深配备的阵地要发挥对敌军迟滞消耗的功能作用,为我调动后续机动部队赢得时间和空间,并最终在于我有利的条件下与敌军展开决战——这就是战场建设的作用。
  毛主席早就说过:‘’弱军要想战胜强军,是不能不讲究阵地这个条件的‘’。我陆军之所以战力强悍,与善于利用地形地物、构筑各种野战工事不无关系。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进入相持阶段,基本以阵地战为主,美军在强大火力优势下仍占不了多大便宜,正是志愿军所构筑的以坑道为骨干的网状阵地发挥了绝对作用。当时,从朝鲜的东海岸到西海岸,志愿军构筑了长达几百公里的防线,各部队利用各种工事与敌军周旋,开展冷枪冷炮活动,凭借前沿阵地短促出击,极大地杀伤了敌军的有生力量,并最终使战局稳定在三八线。这些历史经验都为我军拟定对苏防御战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七十年代当过兵的人应该还记得,当时有一支部队叫北京军区守备一师,是华国锋主政时树立的典型,其精神就是不畏艰苦扎根边疆,为祖国守好北大门。当时有一部电视纪录片《干枝梅》,就是宣传这支部队的,其中蒋大为演唱的插曲《干枝梅颂》也曾风靡一时,现在听起来依然令人感动。
  这支部队驻在内蒙某地,在张家口的正北面,属于阻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时北京军区有三个守备师,基本任务都差不多,部队常年驻扎在离阵地不远的山脚下,有的连队住简易营房,也有连队就住在农村,条件比我们还艰苦。部队的裝备与野战军也不样,步兵连队装备有火炮,一些大口径的重武器甚至就放在山洞里,一旦有警可立即投入战斗。
  像我们师这样的野战部队,是作为军区的战略预备队来使用的,平时驻扎在铁路干线附近和靠近交通要道的城市,战时便于向预设战场机动并逐行作战任务。
  七十年代末,日本军事作家久留岛龙夫写过一本书《苏军登陆日本o第三次世界大战》,该书对苏军强大的战斗力做了恐怖性的描述。作者设想在未来某一时刻(198x年),苏联向中国开战后又进攻日本,迫使日本在中国上海成立流亡政府。苏军闪击中国,其机械化部队的钢铁洪流瞬间冲垮中国军队的第一道防线,向纵深高速挺进,中国军队在杨总长(虚拟人物)的指挥下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呵呵,战争可以假想,但历史不会科幻。这位日本作家肯定没去过张家口(也不可能让他去),不了解当时中国军队的备战程度,否则他会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的。
  应该说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之下,中国孱弱的综合国力并不为外界所看好,但是强大的苏联军队未敢越雷池一步,令北约各国及日本为之胆寒的苏军坦克集群也并未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个中缘由或许很多,但有一条毋庸置疑,那就是中国军队在积极备战中所展现出的坚强决心和对应能力,以及对中国陆军强悍战力的忌惮,都不能不令苏军统帅部三思!
  当时的华国锋曾说过‘’苏联人可以打进来,但他们永远也出不去‘’。这句话可做为中国军队进行战场建设的最佳注解。(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冷战时若苏军大举南侵中国,中国抵得住吗?
导读:60年代,中苏交恶,苏军在北方陈兵百万。
若那时苏军大局南侵,中国抵挡得住吗?
60年代,中苏交恶,苏军在北方陈兵百万。若那时苏军大局南侵,中国抵挡得住吗?
热门评论6楼从国内政局来说,当时是把中央分成几个部分,如解放战争时期,确保敌人无法一次毁灭所有中枢机构。发动民众方面,到处都在修防空洞,整训民兵。(当时真正是万众一心。。。)从军工布局(一般工业布局也差不多)来看,当时主要还是人民战争思想,确保一个省内有几个能够生产军火的工厂(不管大小)。也就是说,除非苏联全部占领中国,不然,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自己生产武器!(还不会像阿富汗一样,需要国外军火支援)而且,民众也基本发动起来了,对战争的到来从心理和生理都做好了一定的准备。所以,苏联如果真的入侵,其结局比日本还惨(起码,这时候汉奸会少很多!)29楼我看你还不知道什么叫人民战争,苏联要是敢发动全面战争,我敢说到最后中国还是中国,苏联却不会再是苏联!一个阿富汗就能令那头北极熊吃不了兜着走,最后乖乖解体,他拿什么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斗,要知道那时的中国人得身上还有着硝烟的味道!战争不是唯武器论,看朝鲜半岛那小地方中美双方的武器的密度与数量的对比吧!7楼10楼74楼绝对比日本人狠,我们那时候讲究的是牺牲精神,每个战士都要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跟敌人以命换命;每个人都能(包括平民)向苏联坦克扔燃烧瓶。绝对不会比德国人战斗素养低,那时候害我们对战斗素养的训练始终没放松过。那时候中国军人的单兵素养绝对不会低于任何一个国家。比地形,中国绝对比阿富汗复杂,因为中国地方够大,什么地形都有,苏联军队万能呀。比战斗经验,解放军和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军队没交过手?老毛子也就打了下德国欺负了下日本,中国跟联合国打了一仗。比精神,我(#‵′)靠,那个时候中国人还用整治委员当督战队在后面威胁?那时候只要是最高领袖的指示,让你自己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都会有人毫不犹豫的动手,绝对比你苏联干老精神坚固。最主要的是当时中国的两弹一星完成了,所以欺软怕硬的老毛子你借他仨胆他都不敢攻过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德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