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谁有堤防机组达标投产实施细则的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蚌埠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蚌埠市水利局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蚌埠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
言..................................................................................."/>
天气预报:
蚌埠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
蚌埠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
前& 言.............................................................................................................. 1
第一章&& 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概况............................................................... 3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3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4
第三节& 河流湖泊..................................................................................... 4
第二章& 水利发展形势.................................................................................... 7
第一节& &十二五&水利发展成就........................................................... 7
第二节& &十三五&水利发展形势......................................................... 11
第三节& 水利发展机遇............................................................................ 12
第三章& 指导思想、原则.............................................................................. 15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5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5
第四章& 发展目标......................................................................................... 17
第五章& 发展任务......................................................................................... 21
第六章& 部分重大水利工程概述.................................................................. 25
第一节& 续建工程项目............................................................................ 25
第二节计划新开工项目.......................................................................... 27
第三节& 前期项目................................................................................... 31
第七章& 效果评价......................................................................................... 33
第八章& 投资规模......................................................................................... 34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35
第十章& 保障措施......................................................................................... 37
蚌埠市位于淮河中游下段,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南部,淮河自西向东从境南穿过,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均为淮河流域,分属淮河干流水系和怀洪新河水系。淮河干流水系境内流域面积约为2120平方公里,河流主要有:淮河及左岸汇入的泥黑河、茨淮新河、芡河、涡河、北淝河下游等支流,右岸汇入的独山河、天河、八里沟、席家沟和龙子河等支流。湖泊主要有:芡河洼、天河洼、龙子湖等。怀洪新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约为3832平方公里。河流主要有:怀洪新河及北淝河、澥河、包浍河、沱河、张家沟等。湖泊主要有:四方湖、澥河洼、香涧湖、张家湖、沱湖、天井湖、钓鱼台湖、三汊河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践行科学治水思路,持续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初步建成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工程体系,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十二五&期间,我市抓住中央、省加大水利投入的有利时机,着力构建防灾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和水利公共管理服务&五大体系&,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水资源管控更加严格,水利改革全面推进,水利投资再创新高,圆满完成&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继续加速发展的五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洪涝灾害问题仍有待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落实中央、省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根据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关于印发安徽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水规计函〔号)等要求,编制《蚌埠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组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了我市水利发展&十三五&重大水利工程规划布局等研究,编制完成了《蚌埠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我市实际,分析了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三五&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明确了&十三五&水利发展、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进行了效果评价、投资测算、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章&& 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南部,北纬32&43&~33&30&,东经116&45&~118&04&,北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蚌埠市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及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四个行政区和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蚌埠经济开发区,土地总面积5950.72平方公里。市辖区土地面积956.9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8.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7.17千公顷,其中水田112.87千公顷,旱田188.27千公顷。
全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山丘相对集中,河沟纵横,湖泊散落。淮河以北为平原地区,约占全市面积的86%。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最高地面高程在涡芡之间西部为24米,最低地面高程在老潼河附近为14米,东西高差10米;北部沱浍之间任桥附近最高地面高程为22.0米,南部北淝河下游地面高程最低为14米,南北高差8米。淮河以南地形为有湖洼间隔的不连续山丘高地,约占全市面积的14%。
蚌埠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特点为冬夏长、春秋短、日照时数多。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雨季显著。根据蚌埠水文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1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565毫米(1956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76毫米(1922年)。汛期(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1.9 %;最大值为1082.8毫米(1956年),占当年降水量的69.2%,最小值为180毫米(1966年),占当年降水量的30%。蚌埠站最大一天降水量多年平均为95.6毫米,最大日降水量为191毫米,发生在日。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84毫米,6~8月份水面蒸发量占全年蒸发量的39%。
年平均气温15.2℃,一月份最低,平均1.0℃,极端最低气温-19.4℃(1969年);七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44.5℃(1932年)。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蚌埠市共设镇40个,乡15个(其中民族乡1个),街道办事处14个,村民委员会92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75个。全市人口376.35万人(市区113.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9.16万人(市区63.70万人)。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交通枢纽之称。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固镇花生闻名遐迩。
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253.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88.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0.9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519.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3.53亿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8267元。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3.88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7.50万公顷(其中小麦面积24.09万公顷,稻谷面积 10.8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 6.41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52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92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86.59万吨,油料产量2.03万吨,棉花产量0.96万吨,蔬菜产量277.92万吨。
第三节& 河流湖泊
蚌埠市地处淮河中游下段,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均为淮河流域,分属淮河干流水系和怀洪新河水系。蚌埠市境内共有水库55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即五河县的樵子涧水库。蚌埠市主要河流概况详见1-1,主要湖泊、水库基本情况详见表1-2。
表1-1 &&&&&&&&&&&&&&&蚌埠市主要河流一览表
河长(km)
面积(km2)
怀远、淮上、蚌山、禹会、龙子湖、五河
(含芡河洼)
北淝河下游
怀远、淮上
北淝河中游
怀洪新河(含香涧湖、张家湖)
怀远、固镇、五河
(老胡洼闸上)
怀远、固镇
固镇、五河
表1-2 &&&&&&&&&蚌埠市主要湖泊、水库一览表
樵子涧水库
第二章& 水利发展形势
第一节& &十二五&水利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利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为核心,以加快治淮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提升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打造&四个水利&,建设完善&四大体系&,大幅提升&八个能力&,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我市&打造皖北中心城市,建设六个蚌埠&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防汛抗旱减灾效益显著
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方针,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守。健全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强化在建破堤工程管理,制定度汛方案,确保安全度汛。严格落实市、县、乡三级防汛岗位责任制,做到凡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工程全部落实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特别是对险工险段,将责任明确到人、任务落实到人。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要求备足备齐防汛抢险物资,并成功战胜了月、月、月份、月份的干旱及2011年8月、月、2015年9月份的内涝,圆满完成防汛抗旱工作。
二、水利基本建设提质增效
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投资39.04亿元,其中水利基建投资32.62亿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6.42亿元。在淮河干流治理方面实施了淮河干流河道治理、淮河干流蚌浮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南水北调洪泽湖蓄水位抬高影响处理、淮水北调、蚌埠闸分洪道除险加固等工程,实现了蓄泄自如。建设完成龙子湖排涝泵站、天河排涝泵站、吴小街排涝泵站,提高了防洪标准和灌溉保证率。在支流防洪除涝方面,实施了淮河流域新淝河、张家沟、澥河、沱河等中小河流及天河下游治理等工程。在洼地治理方面,实施了世行重点平原洼地治理、西淝河等沿淮洼地--北淝河上段洼地治理工程。在城市水环境治理方面,实施了鲍家沟应急治理工程、城市圈堤外滩地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了张公湖、龙子湖治理项目和天公河项目。
三、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兴建农村水厂74处,解决了130.1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8.5%。完成3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小型泵站更新改造2.255万千瓦,新建加固小型水闸156座,改造中小型灌区19个24万亩,扩挖塘坝1263口,河沟清淤疏浚整治899条,机电井新建修复6852眼,灌区末级渠系改造50.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2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7.55万亩、旱涝保收农田63.54万亩。连续10年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江淮杯&金、银奖。
四、水资源管理工作大力提升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等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相继成立了蚌埠市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蚌埠市水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蚌埠市节约用水领导小组、蚌埠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制定颁发了《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蚌埠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蚌埠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关于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意见》的通知等配套文件,建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目标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2014年、2015年先后颁布了《蚌埠市市区河湖保护管理办法》、《蚌埠市市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蚌埠市被水利部批准为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由2010年的225.6立方米、146.3立方米下降至2015年的118立方米、47.2立方米;比2010年分别下降47.7%、67.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全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由2010年的70%提高到72%,全面完成&十二五&水资源管理目标任务。
五、水利创新与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创新河湖管理办法。制定了《蚌埠市市区河湖保护管理办法》,建立河湖管理协调机制,市政府设立蚌埠市市区河湖管理联席会议。同时加大考核力度, 将市区河湖的整治、日常管理工作,纳入市辖各区(含各开发园区)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制考核。河湖沿线和市区淮河南岸滩地河湖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整合水利投资资金。着力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果,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区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整合各类水利投入资金,将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由县区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建设,解决了多部门各自投资建设问题。
三是加强城市水系沟通研究。按照&渠、路、线、带四位一体化,高水平规划、大手笔建设,注重综合效益发挥&的要求,编制了天公河工程概念性设计方案和天龙河工程初步规划方案。
四是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要求,坚持&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管护的长效机制。开展了&两证一书&试点和推广,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落实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责任。全市143.3万亩土地上的小型水利工程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3.4%。
六、工程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建设市场逐步规范
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基建程序,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广域网考勤制度,加大工程建设的透明度,强化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管理。
蚌埠市 &十二五&水利发展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水利发展目标指标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
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万元GDP用水量(m3)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
第二节& &十三五&水利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五年,也是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的五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快完善防洪减灾基础设施,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风险防控能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还存在不少差距,水利的支撑作用和保障能力尚显不足,面临的形势仍较为严峻。
一、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存在薄弱环节,洪涝旱灾依然是心腹之患
随着一大批治淮骨干工程的相继建成,洪灾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但涝灾依然十分突出,由于我市地处淮河中游下段及淮河主要支流的下游,上游河道比降大、来水急,受洪泽湖及淮河高水位顶托,退水较慢,河道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部分支流及沿河洼地涝水无法下泄,&关门淹&现象十分严重,致使洪涝灾害频繁。淮干一般堤防尚未系统治理,堤防不达标。部分支流河道仅在解放初期进行过清淤治理,目前河道淤积萎缩严重,防洪除涝标准低,部分河道排涝标准不足五年一遇。低洼地人口安居问题十分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在支流河道设计洪水位下,且无防洪设施保护的村庄全市约370个,涉及6万余户23万多人,仅芡河、北淝河、澥河、浍河等洼地约有2万多户8万多人,外洪加内涝,群众生活生产条件较差。
二、农村水利建设不足,制约现代农业稳定发展
农田水利对农业的支撑能力依然明显不足,中小型水利设施存在&短板&,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部分耕地靠天吃饭,缺少基本灌排条件;部分中小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运行效率低;工程管理相对薄弱,一些设施特别是中小型水利设施管理缺失或不到位,工程效益低;农村水环境恶化,农村安全饮水仍需进一步巩固提升。
三、水资源高效利用和配置体系不够完善
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取水许可程序特别是县(区)一级不够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不够规范,到位率偏低;节水载体创建等工作不足;规划水资源论证开展滞后。
四、重建轻管尚未彻底扭转,水行政执法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形势,基层水管单位经费不落实,职工队伍缺乏活力,繁重的社会责任与行业贫困的矛盾制约着水利事业的发展。
水行政执法和管理机制不健全,&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水事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人为侵占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现象比较严重。
五、水利社会融资有待加强
因我市财力有限,地方可用财力较少,纳入部门项目预算的经费全部用于泵站运行维护、城市圈堤管护、防汛抗旱、应急度汛、水利工程前期费、水利工程配套资金等,前期费及工程配套资金缺口较大。
因水利资产大多数为公益性资产,用于市水投公司增加资本金可以变现的资产很少,因此,市水投公司增资非常困难。
六、人才工作机制还不十分健全,人才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人才总量不足,人才队伍总体上文化素质偏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足,人才工作机制还不十分健全,人才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与水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
第三节& 水利发展机遇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5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把水利作为推进五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摆在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纳入九大风险防范的关键领域,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提出新的明确要求。
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省、市的重要部署,为我市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国务院加快推进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为加快淮河治理提供了难得机遇。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治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但洪水下泄不畅、洼地涝灾严重、行蓄洪区运用困难、支流防洪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把新一轮治淮作为支撑皖北发展的战略举措,对治淮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新一轮治淮的全面启动,为加快淮河治理提供了难得机遇。
二、加强&三农&工作和改善民生,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加强&三农&工作和改善民生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也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随着&三农&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粮食安全战略的深入推进,夯实&三农&基础,加强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将成为&十三五&发展的主调,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目标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市作为皖北加工制造、综合交通、科技教育、商贸物流、医疗卫生、金融服务中心地位,持续增强我市作为皖北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带动力,实现总量进位、加速崛起,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蚌埠。因此,迫切需要全面提升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水利发展的带动和提速效应也将明显增强,对防洪保安、供水保障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水利发展开辟了新的更大的空间。
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
党的十八大把水生态文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水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破坏、水生态损害三个对生态文明构成重大挑战的新的水问题。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蚌埠,要求水利规划与建设中更加重视水生态问题,提出了水利发展新的任务。
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深化水利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把深化水利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建立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水利管理体制机制。
总之,&十三五&期间,我市水利仍处于强基础、补短板、上水平的发展阶段,是深化水利改革、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拓展新思路,加快水利发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第三章& 指导思想、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行防水、排水、调水、蓄水、节水、净水&六水同治&,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坚持除害与兴利结合,注重兴利;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注重管理;坚持水资源配置开发与节约保护共抓,注重水资源节约保护;坚持防洪除涝抗旱工程建设与水环境、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协同,注重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坚持淮河治理与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畅通&最后一公里&的契合,注重兴水惠民、兴水富民。着力提高民生水利发展水平,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为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加快发展,服务大局
紧紧抓住国家及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集中全市力量,用好各种资源,切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快实现工程管护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水资源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区域水利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水利管理从注重行政推动向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转变,为建设美好蚌埠提供坚实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开发保护并重,坚持蓄引提结合、大中小微结合,促进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统筹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筹山水林田湖各要素,综合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城市乡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既集中力量补短板、破瓶颈,又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工作,推进新常态下水利事业新发展。
三、深化改革、注重创新
深化水利改革,推进组织形式、投融资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加水利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实施民生水利建设,扎实做好水利扶贫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克服水利发展中的机制性、体制性障碍,创新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水利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水利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节约保护,绿色发展
贯彻节水优先的方针,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停止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和破坏。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治理,正确认识水利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升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改革创新,两手发力
加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统筹安排水利发展布局和重点工程。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拓宽建设资金渠道,用好开发性金融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引导社会企业投入水利建设与管理。注重城乡统筹,大幅度提高对农村水利的投入。注重建管并重,加强水利管理,提升行业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
第四章&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努力让河湖更安澜、供水更安全、山水更秀美、人水更和谐,建成适应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一、防洪抗旱减灾
进一步完善淮河及其支流防洪保安体系建设,淮河干流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的标准,重要支流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以上标准;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城市防洪能力基本达到50~100年一遇,排涝能力达到20~30年一遇标准,怀远、五河、固镇县城防洪及排涝能力达到防洪规划的标准;进一步推进中小河流、洼地治理工程实施,防洪能力基本达到10~20年一遇标准,排涝能力达到5~10年一遇标准。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控制在0.9%和0.8%以内。
二、农村水利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耕地面积80%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8.5%,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82%。
三、水资源节约和保障
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6.13亿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30%,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34%,农业用水灌溉利用系数不低于0.58。
四、水生态环境保护
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水功能区达标率控制指标任务,全面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开展我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工作。按照《蚌埠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井封闭方案》要求,封闭相关自备水井。开展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划定并公布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
五、水利改革与管理
以推进民生水利、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急需的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调研,提升政府政策调研质量,促进政策调研成果的运用。完善地方规范性配套规章体系。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水行政执法,完善行政审批配套制度,强化后续监督管理。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高。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完善预防调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水事矛盾的化解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预防和调处相结合的方针,妥善调处重大水事案件,维护正常水事秩序。要更加重视行政复议工作,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纠正违法和不当行为,妥善处理行政复议,确保依法履行职责,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契机,开展天河、龙子湖和吴小街等大中型泵站技术运行管理采用购买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采用项目法人代建制试点工作,实现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工程完好率和达标率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河长制体系,覆盖全市河湖,基本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湖管理体系。
六、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进一步健全与水利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人才资源开发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评价、使用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符合行业特点的终身教育体系。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建设一支适应水利事业发展需要的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形成水利人才工作与水利事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按照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要求,建立洪水风险管理机制,全社会的洪水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完善防洪保护区、行蓄洪区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建立健全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加强规划管理,依据法规、规划实施水利事务的综合管理,引导地区经济建设布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防洪安全相协调。强化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解决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的问题。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实现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完成覆盖市、县、乡、重点行政村和主要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积极推动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蚌埠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十三五&规划指标
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
(损失占GDP比例,%)
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
用水总量控制*(亿m3)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m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km2)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
注:指标中带()为5年平均值,带〔〕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
第五章& 发展任务
一、构建较为完善的防洪除涝体系
进一步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一般堤防加固及重要支流治理、淮河支流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等,补齐水利薄弱环节中的主要支流与中小河流治理、城乡排涝设施建设、湖泊综合治理、小水库除险加固等短板。继续加快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加固等工程建设。
二、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工程
以保障民生为目标,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灌区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持续实施&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谋划实施大中沟综合治理及蓄水工程,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结合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水系治理、沟渠清淤疏浚、河塘整治和引排水工程建设,着手进行清洁型生态小流域建设,沟通水系,改善水质,恢复功能,建设良好的农村水生态环境。
三、构建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市、县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均得到全面落实。强力推进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积极配合省水利厅做好引江济淮、淮水北调等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和前期工作,提高本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继续开展节水工作,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制定节水政策、措施,力争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立足现有水源条件,充分挖掘节水和供水潜力,大力开展城镇节水和农业节水灌溉工作,推广节水新技术,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乡村打下良好基础。对水源地实施保护,确保城镇供水、农业灌溉用水的安全。
四、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
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树立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的理念,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依法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大力推进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分批实施城乡河湖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争取完成龙子湖、张公湖、北淝河下游等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建设,完成市区水系水环境综合整治。
五、健全公共服务管理
完善水法规体系建设,出台湖泊保护条例、北淝河下游管理条例等,将各项水事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公共财政成为水利建设资金的主渠道,非财政投入成为水利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融资平台建设实现规范化。完善水利管理体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完善管理设施,增加管理投入,推进河湖、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市级管理的水利工程100%达到省级以上标准,县级管理的水利工程80%达到省级以上标准。国家水利风景区达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达2个。完善水利科技发展机制,继续实施人才战略、标准化战略,广泛普及水利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解决水利技术难题能力、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及全民水科学素养有大幅度提升。完善水利专业服务体系,以乡镇水利站为指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基础、专业化服务队伍为支撑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实现良性运行。
六、全面实行河长制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在全市河流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长制&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保障。
七、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十三五&是深入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的关键时期,以促进业务协同、提升水治理和水管理能力为核心,从水利信息采集的完整和互补、信息化资源的共享服务、业务数据资源的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利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和综合决策支撑等关键点入手,将&数字水利&不断推向&智慧水利&。依托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根据《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年)》有关要求,围绕我市水利核心业务需求和重点工作,考虑各项建设任务的轻重缓急,将&防汛抗旱管理系统&、&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水政执法管理系统&及&水利电子政务系统&作为落实全面水利信息化近期工作的重点建设任务。建设满足水利业务需要的自动采集设施,覆盖全市主要江河湖库的视频监视系统,覆盖全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水利信息化网络和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水利数据中心,实现信息采集传输、指挥决策、水资源科学配置、工程运行调度、远程监控管理、日常办公的全面信息化。
八、着力补短板,加强水利脱贫攻坚
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要求,完善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扭转贫困地区水利发展滞后的局面,使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计划总投资14295.2万元,计划解决17.65万人集中供水问题,其中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精准扶贫工程(年)涉及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共计88个贫困村,总投资4325.62万元;通过实施改造工程、水处理设施改造配套工程等方式计划解决24个贫困村66829人和3个非贫困村8457人的集中供水问题。全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精准扶贫工程(年),小型水利工程精准扶贫工程涉及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计划全市总投资1782.99万元,进行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小型水闸新建和加固、中小型灌区改造提升、塘坝扩挖、河沟清淤疏浚、新打机井及修复、末级渠改造提升等。
九、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加强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储备。在继续完成淮河干流治理、城市防洪、重点平原洼地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小水库加固工程、病险水闸加固改造工程等项目规划设计的同时,编制完成《蚌埠市水资源保护规划》、《蚌埠市水资源节水规划》,突出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湿地保护、水环境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等前期工作。启动《蚌埠市城市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蚌埠市城市防洪规划》(修编),开展北淝河下游综合治理、主城区淮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城市水环境整治、三县水系贯通工程、方邱湖堤防改建工程、怀洪新河灌区工程、包浍河香涧湖治理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配合淮委、省水利厅做好相关项目前期工作。
第六章& 部分重大水利工程概述
第一节& 续建工程项目
一、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建设工程
我市境内沿淮有汤渔湖、荆山湖、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6个行蓄洪区,面积约200km2,耕地22.5万亩,涉及人口17万人,其中,方邱湖行洪区(蚌埠市境内)面积48km2,耕地4.8万亩,人口3.58万人;临北段行洪区面积28.4km2,耕地3.0万亩,人口1.54万人;香浮段行洪区面积43.5km2,耕地5.8万亩,人口2.46万人。
根据淮河干流防洪规划和行蓄洪区调整规划,方邱湖、临北段、香浮段行洪区通过行洪区堤防退建,结合河道整治工程,改为保护区。荆山湖、花园湖、汤渔湖为行洪区,通过工程建设,提高行洪保证率。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建设工程在我市境内主要工程项目有:方邱湖堤防退建、加固工程;临北段堤防退建、加固工程;香浮段堤防退建、加固工程;汤渔湖堤防退建、加固工程及退洪闸建设工程;花园湖堤防退建、加固工程及进洪闸建设工程等。该工程估算总投资340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20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40000万元。
二、蚌埠市城市淮河外滩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城市淮河外滩地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水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岸线整治、生态护坡、游步道、休闲锻炼场所及景观工程等;二期朝阳路桥至蚌埠闸分洪道段,治理长度6.2km,打造湿地景观公园;三期蚌埠闸湿地公园至吴小街排涝泵站段(淮北大堤外滩地),治理长度约13km,打造湿地景观公园。该工程估算总投资40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2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38000万元。
三、西淝河洼地治理工程(北淝河上段)
北淝河上段位于涡河与澥河之间,源于涡阳县青阳沟刘井附近,流经涡阳、蒙城、濉溪、怀远等县境。流域面积为1670km2,河道长129.7km。其中曹家畈以上为1470 km2,河长111.1km,其来水通过四方湖引河排入符怀新河,经新胡洼闸进入澥河洼。刘桥闸至胡洼闸区间200 km2来水通过新淝河及老胡洼闸排入澥河洼。
针对北淝河上段工程现状情况及存在问题,规划对北淝河上段进行治理,主要措施有:河道疏浚工程,按5年一遇排涝标准疏浚张浅子至马台子、马台子至高咀子入湖段和四方湖引河曹畈坝以上河道;堤防加固工程,规划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四方湖曹畈坝,加固堤防长6.14km;排涝泵站工程,规划拆除重建吴家沟站、文昌站(由原文昌站和淝北站合并)、小南郢站、张八郢站等4座排涝站;涵闸工程,规划对刘桥闸予以重建,对新淝闸进行加固,拆除重建荣家沟涵;魏渡口闸工程,为解决沿岸农业灌溉与排涝的矛盾,规划兴建魏渡口闸工程,结合魏渡口闸工程,新建魏渡口桥;排涝大沟疏浚及桥梁工程,规划疏浚怀远县涡北一号沟、涡北四号沟、清沟河。该工程估算总投资25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14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1000万元。
四、淮水北调固镇境内工程
淮水北调固镇境内工程主要有疏浚、开挖输水大沟、新建提水泵站、涵闸、桥梁建设等。该工程估算总投资50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4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0000万元。
五、茨淮新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
茨淮新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上桥等3座枢纽加固处理,泵站更新改造88座、新建泵站13座,渠道土方、砼防渗衬砌和增建沿渠道路,渠系建筑物加固和增建,排水沟清淤等。该工程估算总投资26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8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8000万元。
六、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
分期、分批、分区实施农田水利综合治理工程,重点以大沟和干渠系统为单元实施水、田、林、路综合小区治理,加快桥、涵、闸、井等配套建设,整体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主要治理工程项目有:田间工程、末级渠系、涵闸、泵站等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加强排涝工程建设,加快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确保引得进、灌得上、排得出;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该工程估算总投资75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5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25000万元。
七、蚌埠市天公河及席家沟部分岸线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天河张公湖连通工程)
席家沟流域面积小,非汛期缺乏有效补给,水体不能自净,加之城区初期雨水污染,造成张公湖水质恶化,沿河环境脏、乱、差,与周边小区环境极不协调,因此,规划实施天公河及席家沟部分岸线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程主要内容:河湖连通规划从天河乃至蚌埠闸上提引水补济席家沟,打通天河、张公湖水系,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该工程估算总投资40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2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38000万元。
第二节计划新开工项目
一、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工程
我市境内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包括黄苏段、天河封闭堤、塌荆段三段。堤防保护区面积156km2,耕地16.55万亩,人口20.54万人,涉及禹会区和怀远县。根据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堤防保护区及城市防洪的要求,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结合淮河干流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工程,实施黄苏段堤防退建,铲老堤8.27km,筑新堤长7.86 km,最大退距560m,退出面积3.06km2;加固黄苏段、天河封闭堤、塌荆段堤防24.61km;重建孔津湖、马城排涝站,禹会、后湖、新尚灌溉站等。该工程估算投资46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46000万元。
二、安徽省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
经过多年治理,怀洪新河具备了一定的防洪除涝抗灾能力,但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排涝规划,低洼地区总体排涝标准仍然偏低,大部分地区不足3~5年一遇,涝灾仍然十分严重。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骨干排水泵站建设不足,&关门淹&现象严重;现有河道排水能力低,淤积日益侵占严重;面上配套工程不完善;围垦现象日益突出,削弱调蓄洪水的能力。治理工程主要内容:对怀洪新河两岸及浍河、澥河、沱河洼地堤防进行加固,重建及新建泵站、涵闸、桥梁和疏浚河道、大沟工程。该工程估算投资10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60000万元。
三、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
规划实施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对荆山湖、方邱湖、临北段、香浮段等行蓄洪区及沿淮河、涡河洼地进行治理,主要内容:新建、改造泵站;新建、重建、加固涵闸,新建、重建、加固桥梁,疏浚河道等。该工程估算投资8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80000万元。
四、淮干行蓄洪区调整建设工程汤渔湖行洪区调整与建设工程
规划实施汤渔湖行洪区调整与建设工程,工程主要内容:堤防退建及加固、河道疏浚、保庄圩建设,新建进、退洪闸。该工程估算投资10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30000万元。
五、蚌埠市城市供水水源地保障工程
蚌埠市现状城市供水主要以淮河蚌埠闸上河道蓄水为水源。受上游污水排放和淮河枯水期水量不足的影响,存在水量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近年来,多次发生比较严重的供水危机,城市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规划实施天河、芡河为新的水源地,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提高芡河洼、天河湖的蓄水位,增加可供水量;水源地保护工程、面上污染源治理工程、水源地周边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及供输水工程等。该工程估算投资45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45000万元。
六、蚌埠市城市防洪续建工程
继续实施蚌埠市城市防洪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堤防加固,涵闸、泵站重建、新建,护坡及堤顶防汛道路建设,护堤地美化、绿化等,同时与交通、电力基础设施有效结合共建廊道,为我市及三县城区提供防洪保障,建设成生态休闲景观带。该工程估算投资10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00000万元。
七、蚌埠市方邱湖堤防改建工程
蚌埠市方邱湖行洪区已于2014年水利部批准为防洪一般保护区,省政府批准为长淮卫临港产业园区,为规划城区。现有堤防标准为三级,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方邱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规划实施方邱湖堤防改建工程。防洪标准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排涝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工程主要内容:加固、加宽堤防24.64km(含凤阳县境内13.19km),新建陈郢泵站、龙子湖出口等枢纽工程。该工程估算投资75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75000万元。
八、蚌埠市市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城区水系流域面积较小,非汛期缺乏有效补给,水体不能自净,加之城区初期雨水污染,造成水体水质恶化,沿河环境脏、乱、差,与周边小区环境极不协调,因此,规划实施市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对席家沟、八里沟、鲍家沟、方家沟、淝淮新河、王小沟泵站引水沟、吴小街四十米大沟及二号沟等截污、清淤、岸线整治、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等。该工程估算投资15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50000万元。
九、龙子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根据《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要求,规划将龙子湖及龙子河两岸发展为城市重要生活区,其滨水岸线将成为城市的重要生活岸线。经过多年治理,现已经完成北公园、东公园及西公园建设。为完善龙子湖滨湖公园,将城市公共设施与水岸空间紧密结合,为城市滨水地区注入新的活力,规划实施龙子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程主要内容:实施龙子湖清淤疏浚,南部岸线整治、截污、打造湿地、生态修复、休闲道路、环湖道路及景观工程等。该工程估算投资52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380000万元。
十、蚌埠市天龙河工程
龙子湖流域面积小,非汛期缺乏有效补给,水体不能自净,加之城区初期雨水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因此,迫切需要综合治理。引天河水入龙子湖,不仅增加龙子湖水体循环,改善水质,而且还解决蚌埠市区南部水资源紧缺矛盾,为蚌埠市南片区建设一条水生态景观带,提高城市水域面积率。工程主要内容:打通天河、龙子湖水系,改善水环境。该工程估算投资12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50000万元。
十一、蚌埠市北淝河下游综合整治项目
随着淮上区的建设与发展,淮上区即将成为我市淮河以北主要建成区,规划到2020年建成区达到60km2。目前北淝河下游河道狭窄、承泄洪水能力较差,同时两岸堤防(圩堤)及河道基本上按照农田区防洪及排涝标准设计,标准较低,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要求。工程主要内容:加固改建北淝河南侧堤防36.25km,拆建穿堤涵3座,接长12座,疏浚北淝河河道40km;修建堤顶防汛道路(结合交通),扩建小蚌埠、王小沟等5座泵站;新建北淝河排涝站;扩挖排涝大沟16条,约85km,三汊河道路交通、护岸工程、给排水工程;建设三汊河补水泵站1座,移民安置等。该工程估算投资38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380000万元。
十二、主城区淮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规划对蚌埠市城市主城区蚌埠闸至长淮卫大桥段淮河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总长度17km,采取的工程措施包括切滩、填筑平台、绿化、休闲场所、征迁、湿地建设等。该工程估算投资2017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50000万元。
十三、三县水系贯通工程
进一步对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支流科学疏通、贯通水系,主要工程有河道疏浚、扩挖、连通和贯通,配套调水建筑物等。该工程估算投资15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30000万元。
十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程
结合三县美丽乡村建设,拟选30个乡镇、中心村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试点;主要工程有对农村沟塘清淤疏浚、雨污分流、垃圾收储、生态护砌、蓄水、水系贯通、绿化美化及配套休闲场所等。该工程估算投资30000万元,&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15000万元。
十五、怀洪新河灌区工程
怀洪新河全长121km,是淮河中游的一项兼具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等效益的战略性骨干工程。怀洪新河安徽段全部在我市境内,流域内耕地300万亩,涉及三县的37个乡镇,191万人,属国家最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其中,怀远、五河两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固镇县是全国油料生产十强县。怀洪新河主要河段节制闸已经建成蓄水,通过洪泽湖补水的条件也已经具备。为充分发挥怀洪新河优越的水资源条件,规划建设怀洪新河灌区,把流域内300万亩耕地建成排灌设施完善的标准农田,更好地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农业增收,促进区域统筹发展。主要工程措施有:河道(大沟)疏浚、堤防加固、泵站及渠道建设等,工程投资约270000万元。
第三节& 前期项目
一、包浍河、香涧湖治理工程
规划按排涝5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标准对包浍河、香涧湖进行治理,主要内容有:堤防加固、河道疏浚、涵闸新建,加固、新建、重建排涝站、护坡护岸、防汛道路等。工程投资约120000万元。
二、引江济淮配套工程
主要工程有:新建芡河分水闸,三、五、六、龙亢、马城等水厂供水配套工程,泵站、输水管路等,四方湖、澥河、浍河(固镇闸上)补水泵站工程。工程投资约225000万元。
三、天河湖平原水库工程
谋划将天河湖建成大(2)型平原水库,即将现有正常蓄水位17.50米抬高至19.50米,兴利库容达到8000万方,总库容约1.12亿方。备用水源地水量可满足城市10个月的用水需求,大大提高城市供水安全和保障能力。同时,通过综合整治,将天河湖水库打造成具有供水、生态旅游、人文景观等多功能为一体平原水库,也能通过天龙河自流解决龙子湖乃至方邱湖地区的城市缺水问题。工程内容主要有:天河清淤、岸线整治、截污、打造湿地、生态修复、休闲道路、环湖道路及景观工程、征迁等,工程估算投资1500000亿元。
四、淮河蚌埠闸上水源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
谋划对蚌埠闸至天河生产圩段长度约15km的河道滩地进行切滩,填筑环河景观大道100m宽,高程23.50m,满足沿岸村庄及农田、交通防洪需要;打造国际自行车比赛专用道,湿地公园,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升和扩大优质石榴基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环涂山休闲生态特色小镇。工程内容主要有:淮河切滩、岸线整治、新建环河生态景观大道、截污、打造湿地、生态修复、休闲道路、景观工程,改造及打造休闲观光生态特色小镇及征迁等。工程估算总投资约400000万元。
五、龙子湖清淤疏浚工程
规划对龙子湖南湖清淤疏浚,利用土方堆设中心岛,对龙子河胜利东路至曹山闸段进行拆除河堤形成水面,对曹山西侧道路岸线和京沪货运线两侧进行综合整治。清淤疏浚、扩建道路、岸线整治、景观绿化、布置休闲健身场所,征迁等。工程估算总投资约100000万元。
六、淮上区水系连通工程
规划引蚌埠闸上水沿淮上大道北侧至王小沟四十米大沟,疏浚扩挖连通新一号沟、小蚌埠四十米大沟、二号沟及吴小街四十米大沟等,生态护砌、岸线整治、景观绿化等。工程估算总投资约100000万元。
七、蚌埠闸下河川水库工程
研究论证淮河蚌埠闸下河川水库工程,规划在淮河干流五河县临北建设淮河蓄水工程,抬高城区段淮河水位,对河道扩挖疏浚,利用弃土沿淮北大堤填筑,打造生态景观带,新建桥梁、扩建沿岸排涝站、控制闸等。工程估算总投资约4500000万元。
第七章& 效果评价
一、经济效果评价
规划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市的防洪、除涝、灌溉体系,改善农业生产的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防洪安全,提升土地价值,促进城市建设;水源地保障、供水等水资源工程的建设,在充分发挥供水等自身效益的同时,可提高水资源的配置能力,满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为我市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此外,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投入可有效地拉动我市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
二、社会效果评价
规划实施后,将大大提高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安全保障程度,遇标准内洪水可有效地保证各类基础设施和资源的防洪安全,遇超标准洪水可有效减轻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涝灾损失大为减轻,城市供水安全保证率大大提高,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水环境得到较好改善,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将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促进我市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环境效果评价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水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规划的实施,可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遏制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状况,减轻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缓解水生态系统面临压力,保障水域安全,促进水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对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第八章& 投资规模
根据&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与建设任务,参照《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提出水利发展主要任务划分,&十三五&水利建设重点项目的投资共分为防洪除涝、水环境治理、农田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按照建设性质分为续建、拟建二种。根据&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测算,我市&十三五&水利规划估算总投资规模1010.1亿元,&十三五&期间实施的重点工程总投资199.6亿元,其中,续建工程投资34.1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165.5亿元。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十三五&水利建设任务主要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农村水利、水生态治理与保护等。规划实施后,可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水资源配置利用和水土资源保护修复能力。
一是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淮河干流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的标准,重要支流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以上标准;城市防洪能力基本达到50~100年一遇,排涝能力达到20~30年一遇标准;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基本达到10~20年一遇标准,排涝能力达到5~10年一遇标准,进一步提升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增强我市水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民生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可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保障程度,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灌区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持续实施&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谋划实施大中沟综合治理及蓄水工程,着力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结合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水系治理、沟渠清淤疏浚、河塘整治和引排水工程建设,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着手进行清洁型生态小流域建设,沟通水系,改善水质,恢复功能,建设良好的农村水生态环境。通过《规划》实施,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三是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工程将有力改善河湖生态健康,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将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保障饮水安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将有效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
&十三五&时期是重大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局部带来一些不利环境影响。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河湖水文情势及水生态环境;农业节水工程建成运行后,减少了沿线和田间的渗漏,可能对地下水的补给带来不利影响。灌区扩建和取水可能导致河流和地下水循环状况的改变,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为此,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依法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工程前期工作,强化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根据生态环境对规划实施的响应及时优化调整实施方式,强化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的监管,最大程度地减免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
一是坚持节约和绿色发展。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水资源利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形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坚持用法律和制度保护水生态环境。认真落实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制度。依法加强相关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努力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是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做好工程征地补偿、搬迁安置工作,确保被征地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的农村居民点、城(集)镇、工矿企业以及专项设施等基础设施的迁建或者复建选址,应当依法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是优化工程设计减缓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要优化工程设计,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减缓和控制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河道整治工程要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需要,采取生态友好型的工程方案、材料和施工工艺。灌区工程要加强农业节水和面源污染控制。
第十章& 保障措施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按规划实施
按照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继续编制完善蚌埠市水利发展地区规划和区域性规划、防洪除涝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专业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强化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对规划的编制、调整,执行严格的程序,保障规划的严肃性和规划实施的持续性。按照规划要求,加强涉水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规范水利建设项目的决策机制,规范水资源开发行为,实现按规划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加强水利建设后评价工作,对各项水利建设的投入与收益进行综合评价,合理区分社会公益型与经营收益型工程,加大政府对公益性项目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
二、加强水行政执法,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以此强化水法规的宣传效果,增强全社会对水法的了解和守法意识,维护正常的水事活动秩序和水工程的安全。加快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逐步实现对辖区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有效保护和配置水资源,提高水利用效率。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按照国家和省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完成我市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管理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效益,提高管理运行水平,减少故障和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三、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水利现代化
加强水利队伍建设。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用好三个关键环节,坚持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思路。突出抓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水利技能人才三支队伍,营造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有利于人才发展和使用的机制,采取得力措施,实现水利人才数量、质量与结构上的全面提升与合理配置。加快水利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引进与技术融合,加快防汛抗旱信息采集、指挥调度信息化的技术进步。推进技术创新与推广,抓好节水防污技术的应用,整体提高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工程运行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水平,逐步实现水利现代化。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效能建设,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依法行政进程,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建立涉水管理信息发布与查询的公共平台,强化许可审批的约束管理,满足政府行政改革的要求。
四、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水利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省对我市水利建设的投入,争取淮干和重要支流防洪排涝骨干工程建设投资达到较高水平,实现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建立市级政府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每年从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中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用于水利建设。加大水规费的征收力度,实现依法足额征收,保障工程运行管理费用和更新改造费用的落实,保证水利建设的投资稳定增长。促进社会资金的投入,理顺供水等公共产品的价格,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的水利建设,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通过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回收资金滚动投资于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五、强化项目监督,加强廉政建设
切实落实水利主管部门监管责任、项目法人主体责任和参建单位合同责任。建立事权清晰、权责统一、规范高效的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质量和安全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范,严格依法履职,确保工程、资金、干部、生产&四个安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