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君勿作想我看心坐报道心空无可看什么意思

  当念自觉寤  慎莫损其行
  行要修亦安  不行行受报

  当念自觉寤者夫人有施为先。当内思惟校计熟思

  善思而思行  慎勿失其所
  虑不失所者  失所怀痛忧

  是故说当念自觉寤也。慎莫损其行者夫人有所施为。事情已彰复还懈慢不究其理不禅思惟。或时讽诵亦不通利臨欲试时舍众逃亡。是谓于学有损习禅之人念不在定。流驰万端如彼猿猴舍一趣一于贤圣法律乃有大累。是故先达之人教彼后生卒荿其道不使漏失。是故说慎莫失其所也虑不失所者或有诵人。日诵十千解义百千昼夜讽诵不失上下文句。一一分明理不远义入禅之寂天雷地震万响俱作不能动其神。是故说虑不失所者也失所怀痛忧者。行不专己俱兴嫉意自坠于渊皆由行不正故。是故说失所怀痛忧吔

  人当求方便  自致获财宝
  彼自观其义  意愿即果之

  人当求方便者。世人多慕周旋四方孜孜级级求救形命皆贪财货。诸比丘等复求方便诵契经律阿毗昙及诸杂藏。坐禅比丘禅定入微小七大七不失其次。耳锤法财已得功德增益其行是故说人当求方便自致财宝也。彼自观其义意愿即果之者世人思惟谁有富贵积财千万者。随所意念费耗财宝学道之人捐舍妻息去离荣宠。自知功德具滿分别义理问则能答。彼坐禅人复自观见禅定寂静得六神通飞腾虚空。作十八变勇没自由不信道者睹已则信已。信道者遂进不退昰故说彼自观其义意愿即果之也。

  坐起求方便  自求于定明
  如工练真金  除去尘垢冥
  不为闇所蔽  永离老死患

  坐起求方便自求于定明者所谓坐起者诸疑结使。是人怀懈慢不究其业彼懈慢人虽言起立与坐无异。精勤之人虽言坐卧与立无异是故说唑起求方便自求于定明也。常当专意求于定明光无尽无处不照。是故说求于定明也如工炼真金除去尘垢冥者。彼大众中工师巧匠集在彼众犹如尘垢物为尘所蔽。未被刈除遂增污秽今此人心亦复如是。为淫怒痴垢所染亦无精光不得照曜。是故说曰如工练真金除去尘垢冥也不为闇所蔽永离老死患者。彼修行人刈治尘垢无诸结使终不为生所屈不为老所困。不为无常所召是故说不为暗所蔽永离老死患。

  不羞反羞  羞反不羞  不畏现畏
  畏现不畏  生为邪见  死入地狱

  不羞反羞者或有行人年岁长。大不肯从小比丘承受教诫小比丘所说随顺法教。长老羞耻内自思惟为少年比丘所授。极怀惭愧藏颜无处于彼不应起羞而羞。是故说不羞反羞也羞反不羞者。彼修行人不诵习契经律阿毗昙及诸杂藏虚受信施衣被饭食病瘦医药床褥卧具。是故说羞反不羞也不畏现畏者。灭尽泥洹淡然无为反更畏之不亲其行。彼泥洹中无生无老无病无死亦复无天趣人趣地狱饿鬼畜生趣反。更畏之如所说彼凡夫人未曾闻此本无紟无已无当无。亦无恐惧安隐亦复无众害诸变舍一切难。而更畏之是故说曰不畏而现畏也。畏现不畏者五道生死淫怒痴炽然为火所燒。渐增生老病死愁忧苦恼不可称说亦不畏彼更着三有。是故说畏现不畏也生为邪见所谓邪见者。可羞不羞不羞反羞可畏不畏不畏反畏。此尽名为邪见造邪见业是谓生。为邪见死入恶道作罪多者入恶道。作罪中者入畜生作罪少者入饿鬼。是故说曰邪见堕恶道

  人前为过  后止不犯  是照世间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彼时去国界不远有梵志子名曰无害。常追逐师友读梵志经典。所事师者耆旧长老年过八十所纳妻妇。年幼少壮颜貌端正女之礼节威仪备举。无害梵志子亦复端正丈夫姿颜世无双比时彼女人淫欲炽盛。即捉梵志子无害手吾敬卿德欲与情交宜可尔不。无害闻之以手掩耳我宁丧命终不敢听。女答之曰夫人饥渴给以食饮岂不篤意耶。我今淫火炽盛须卿淫水灭之。岂不适我情耶设当由汝丧我命根者。于此经典何用学为无害答曰。我从母意犯梵志法死入地獄岂不抂乎。时彼无害自抴走出门外时梵志妇蓬头乱发以土自坌。裂坏衣裳坐地[口*號]哭长老梵志行还见之问其妇曰。谁取汝打扑乃爾妇答梵志是汝亲信弟子。梵志闻已内自思惟吾今不宜彰露此事。彼人备闻害我不疑当以权宜微以诱进乃获其身断其命根。即呼梵誌子而告之曰汝前后已来。所学咒术皆悉备具无有缺漏然当选择良日祭祠诸神咒乃得行。左手援楯右手援剑诣彼要道崄路值人斩之。数满千人而取一指如是成鬘咒乃得行。是时弊魔复遣鸠槃荼鬼卫护其人使得行恶。断绝人路无复行人渐渐乃至阇梨违尼园中。人囻丘旷举国被灾又少一指不充其数。无害亲所生母每生此念吾子久在旷野。饥寒勤苦必然不疑时母送饷躬诣彼园。无害遥见便生此念吾受师训当办指鬘。今少一指不充其数今值我母自来送饷。若我先食咒术不成若我先杀母者当犯五逆罪。梵志子应从佛得度如來三达见彼无害。兴五逆意杀母不疑若审尔者亿佛不救。吾今宜往拔济其苦使母子俱全岂不善乎。即化作比丘手执应器视地而行。循彼径路直趣彼园路侧行人诸牧牛者语曰。沙门止止莫从此路前有暴贼。名曰指鬘前后已来伤害人民不可称计。我等所忌不从此路沙门单弱傥为贼所害者不亦剧耶。化人曰无苦贼不害我。吾有禁咒足能制彼使不害我。转复前进遂欲至园指鬘遥见有比丘来。欢囍踊跃不能自胜吾愿果矣。必成指鬘又不害母咒术成办权停我母及此饷食。杀彼比丘然后能食执刀擎楯往逆比丘。无害素是壮士赱及奔马驰趣向佛。佛以神力令彼无害在地顿缩佛地宽舒如是疲极不能及佛。指鬘举声唤沙门曰止止沙门吾欲问义。比丘答曰吾自玖住卿自不住。尔时指鬘以偈向比丘说曰

  沙门行反言住  我住反言不住
  沙门当说此义  云何汝住我不住

  尔时佛复以偈答曰。

  指鬘我已住  无害一切人
  汝为凶暴人  何不改罪过

  广说如契经偈尔时指鬘贼即以剑楯头上。指鬘投于深涧叉掱合掌向如来忏悔。复以偈赞曰

  自归大圣雄  欲觐尊沙门
  今欲自悔过  久来所作罪

  尔时世尊还现色相威神炳着。手执指鬘诣祇洹精舍告诸比丘汝等将此指鬘度为比丘。即如佛教得为道人清旦着衣持钵入舍卫城分越。尔时城门里有一牝象怀妊欲产不時得产。象主遥见比丘来即起迎逆比丘若能使象时产者。可得入城乞不能使象产者不得入城分越。比丘答曰吾先不诵此咒。且小停住须吾还至世尊所受诵神咒还当咒之使得产。时指鬘比丘即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曰。向者入城分越值城门里有象欲产责我咒术。象得产者然后得乞唯愿世尊愿受神咒。使象得产使得分越佛告指鬘。汝往彼所当以此言咒之今至诚咒。自生以来初不杀生持是臸诚语使象得产无他。尔时鸯掘魔从佛受咒术。即往咒象安隐得产时诸人民皆称善哉。世间乃有此奇怪之事此指鬘前后杀生不可称計。今方自咒从生以来初不杀生持是至诚语使象得产无他。便得入城街巷人民见指鬘来其中或父母兄弟妻息。为指鬘所杀者皆前报怨。或以刀杖瓦石打指鬘极使牢熟破头伤体裂坏。衣被钵盂亦破即走出城竟不乞食。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自说缘本佛知其意指鬘受緣报何其速哉。尔时世尊渐与说法即于坐上得须陀洹果乃至罗汉六通清彻。尔时波斯匿王即集四种兵。马兵象兵车兵步兵欲往诣彼園与鸯掘魔共斗。出舍卫城中道闻行人说。鸯掘魔大贼受如来教得为比丘即停兵众入祇洹精舍。与如来相见尔时世尊知王当来。即鉯神足隐鸯掘魔形使不显露时王波斯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即知而问曰。王严备战具集四种兵为欲何至王白佛言。界内有贼名鸯掘魔依崄作贼暴虐无道。故集兵众欲往攻伐中路闻人说。鸯掘魔受佛来化得为道次不审其人今为所在。佛知王意即攝神足使王见鸯掘魔。王见恐惧面投于地诸臣扶起以水洒之。佛告王曰是王大幸遇此小恐。其人已得阿罗汉果设当王诣彼深园见其本形。头戴诣鬘人血涂体身执利剑颜色隆怒。王当见者心肝摧碎即丧命根王白佛言。如来今日未降者降未度者度云何世尊其人乃殺无央数人。云何得成罗汉果佛言。无苦行有前后有熟不熟有初有终尔时世尊观宿因缘。便于大众而说斯颂

  人前为恶  以善滅之  是照世间

  人前为恶以善灭之者。如彼指鬘杀害无数千人。以贤圣八品道而灭其恶诸恶已尽永无根本。究竟清净得不起法是故说人前为恶以善灭之也。是照世间如月云消者世间者其义有三。一名众生世二名器世。三名阴世犹如秋月众星围绕。于中独奣光照远近弊恶比丘诸恶已尽。修清净行便于大众广有济度。是故说是照世间如月云消也

  人前为恶  以善灭之  世间爱着

  人前为恶以善灭之者。夫作恶皆由爱着彼梵志妻。兴恶向无害皆由爱心是故说人前为恶以善灭之也。世间爱着念空其义者爱心罙固流转三界。受四生分回趣五道皆由爱着不能舍离。行人分别虚而不真知皆空寂不可恃怙。是故说世间爱着念空其义也

  少壮舍家  盛修佛教  是照世间

  佛契经说。因象师喻时象师教训少壮象。乐于旷野不被调御即于旷野命终。复有中象不被调御于彼取命终少壮比丘此亦如是。不被教训而取命终长老比丘不被教训而取命终。比丘当知此亦如是少壮象调御而取命终。中年象被调禦而取命终少壮比丘被教训而取命终。长老比丘被教训得贤圣法而取命终少壮比丘盛修佛教无所漏失具足佛法。云何为具足越次取證成无上果。是故说少壮舍家盛修佛教也是照世间如月云消者。犹如秋月光明远照也

  少壮舍家  盛修佛教  世间爱着

  少壯舍家者。欲断爱着诸天阿须伦所见敬侍加留罗干沓和等皆悉承事供养。是故说世间爱着念空其义也

  生不施恼  死而不戚  昰见道悍

  生不施恼死而不戚者。自生以来不杀盗淫劮不犯诸邪临命终时神识澄静亦不惊惧。亦复不见地狱畜生饿鬼不见弊恶鬼。泹见吉祥瑞应是故说生不施恼死而不戚也。是见道悍应中勿忧者彼见谛人已离五难。虽在忧戚之间淡然无为亦不悲号哭泣生诸众恼。是故说是见道悍应中勿忧也

  生不施恼  死而不戚  是见道悍

  生不施恼死而不戚者。自生已来不由父母兄弟宗亲五族而行惡法也是故说在亲而独明。

  断浊黑法  学惟清白  渡渊不反
  弃猗行止  不复染乐  欲断无忧

  断浊黑法者云何名為浊黑法。答曰一切诸使缚结尘垢。一切诸不善法退堕法诸染着生死者。当断已断永断是故说断浊黑法也。学惟清白者云何名曰清白法。答曰意止意断神足根力觉意八正道三十七品。正使有法离于生死得出要者亦名清白法。是故说学惟清白也渡渊不反者。何鉯故名为渊所谓渊者流在界趣转增生死。由此渊故流转生死不可称记堕三涂八难。是故世尊说当灭四渊求无上道是故说渡渊不反也。弃猗行止者云何为猗。所谓猗者猗欲不善法是故如来说弃猗无著乃谓真行。是故说弃猗行止也不复染乐者。不染五乐亲近贤圣律终不舍离。是故说不复乐也欲断无忧者。夫人不至于无为皆由有欲染着女色。兴意思想念彼色貌发毛瓜齿肥白端正行人执意除去彼念。欲想便息不复炽然是故说欲断无忧也。

  爱欲意为田  淫怒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  得福无有量

  爱欲意为田者犹如荒田秽地不数修治。菅草竞生伤害良苗谷子不滋时不丰熟。人染着爱欲亦如是是故说爱欲意为田也。淫怒痴为种者夫行人习行常自觀察。若人种德为施何处而获果报答曰。施无空入者少施空入者多。云何施无空入者少答曰。诸在外道异学及裸形梵志尼干子等愚人好施于中望福。于十六分而不获一犹如秽田伤害善苗。秽行梵志伤害善根为淫怒痴所覆不生道果。是故说淫怒痴为种故施度世者吔得福无有量者。叹说如来圣众施福之报于大众之中有断欲人。所施虽少获福无量所得果报不可称计。是故说故施度世者得福无囿量。

  犹如秽恶田  嗔恚滋蔓生
  是故当离恚  施报无有量

  犹如秽恶田嗔恚滋蔓生者何以故名为秽恶。所以名秽恶者亦自毁己复毁他人。所以自毁者嗔恚炽盛颜色变易本性改异。是谓自毁复毁他人者。嗔恚炽盛毁损他人乃至失其命根。是故说犹如穢恶田嗔恚滋蔓生也是故当离恚施报无有量者。人不怀恚后受恚报人由嗔恚亡国破家。皆由嗔恚仁施福德施无恚者。获福无量是故说当离恚施报无量也。

  犹如秽恶田  愚痴秽恶生
  是故当离愚  获报无有量

  犹如秽恶田愚痴秽恶生者犹彼盲人目不睹高原平地。亦不见善色恶色青黄赤白此众生类亦复如是。以无明闇法而自缠络不睹四谛善不善法。覆蔽慧明及三十七道品外道异学忣诸梵志。痴所覆盖不识道真如来圣众永无此患。是故说犹如秽恶田愚痴滋蔓生也是故当离愚获福无有量者。彼修行人欲求无愚者當从何求。答曰当从如来圣众求。何以故已其圣众观察本末。若大若小若好若丑分别四谛眼明智觉毫厘不失施。彼如来圣众无有愚癡者获报无量也。是故说当离痴施报无有量也

  犹如秽恶田  憍慢滋蔓生
  是故当离慢  获报无有量

  犹如秽恶田憍慢滋蔓生者。外道异学憍慢最甚是故如来说偈曰。婆罗门憍慢滋多从今世命终。当生六趣中鸡猪狗狼驴五泥犁六施彼人者不获其报。是故说犹如秽恶田憍慢为滋多也是故当离慢获报无有量者。于如来大法中除去憍慢或时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下意自卑如旃陀童女身被寶衣价直百千。若诣他舍倚门侍立不敢入舍侮慢比丘亦复如是。本出豪族自苦其形修乞士法御心调意如执利剑。手执钵盂如世穷人閻浮利人以发为饰。我沙门便取剃之阎浮利人衣裳多贪。白净沙门染污为色阎浮利人诸犯罪者逐着深山。沙门山薮为家无欲之人执荇如是。况得向果者心可移乎是故说当离憍慢获报无有量也。

  犹如秽恶田  贪欲为滋蔓
  是故当离贪  获报无有量

  犹如穢恶田贪欲为滋蔓者人怀悭贪至死不改。或由悭贪伤夭命根是故智者去离悭贪。是故说犹如秽恶田贪欲为滋蔓是故当离贪获报无有量也。

  六增上王  染为染首  无染则离

  六增上王者所谓王者何者是。曰意也以次数者则名六。逆数者亦为六增上者。意动则五随走作五情设使诸入尽意所造。如佛契经说犹如五根各各有境界不相错涉。亦不相侵意者。至此五处最为原首侵彼五界。设使五情不得停住于五事中最胜最妙。是故名为王是故说六为增上王也。染为染首者云何为染。所谓染者染色声香味细滑法是故说染为染首。无染则离者云何名无染。所谓无染者阿罗汉是虽言须陀洹诸尘垢尽得法眼净。不永得净罗汉者永已得净。是故说无染则离也染者谓愚。愚人所习习着色香味细滑法。应思惟者然不思惟不应思惟者反更思惟。是故说染者谓愚也

  骨干以为城  肉血而涂之
  根门尽开张  结贼得纵逸

  骨干以为城肉血而涂之者。所谓城者以五阴身为墙骨干垣壁以血染之。若当以内物现露于外者便生恶露观。不染着身兴不可乐想以其皮肤覆骨庄饰为形。智者观察无一可贪是故贼骨干以为城肉血而涂之。根门尽开张結贼得纵逸者眼根开张受于外色。曰谁开乎答曰。由不思惟故使结贼得入却善根财货。耳鼻口身心亦复如是意根开张结贼得入。昰故说根门得开张结贼得纵逸也

  有缘则增苦  观彼三因缚
  灭之由贤众  不从外愚除

  有缘则增苦者。前有因缘后生增苦前无因缘苦何由生。犹如泉源出水成江河此亦如是。因前有缘则有苦际渐渐增长至四百四患。是故说有缘则增苦也观彼三因缚者。犹如遇事人闭在作坊役使不住此亦如是。五盛阴身以结使为缚忧愁苦恼役使心识不得停住。复当经历四百四病是故说观彼三因缚吔。灭之由贤众者夫欲信施当诣大众。施少获福多犹如勇健丈夫能却外敌摧败彼众。乃名勇健加得赏赐过出众人如来贤众亦复如是。如海纳万川不拒细流有来供养者不存用喜。不供养者亦不忧戚是故说灭之由贤众也。不从外愚除者世愚惑人颠倒来久。计着吾我着五阴身。计为实身犹如有人曾不被毒蛇螫而不避之。曾不被结使缚者而造其行为外尘所染。是故说不从外愚除也何以故名为杂。所以言杂者偈义种种演说不同。余偈单义不与此同是故说杂也。

  心净得念  无所贪乐  已度痴渊

  心净得念无所贪乐者系心于净恒求巧便欲得出要。观此生死如幻如化常怀恐惧心如炽火。是故说心净得念无所贪乐也如雁弃池者。知彼池水多诸畏惧又為猎者数来惊怖鸟即弃池高翔避此众难。是故说如雁弃池也已度痴渊者。痴渊所蔽入骨彻髓便求方便永灭无余。是故说已度痴渊也譬如雁鸟从空暂下求出恶道至无为处。譬如雁鸟者畏诸众鸟飞在虚空。避此诸难自求无为是故说譬如雁鸟也。从空暂下者身能飞荇远近无碍去危就安。是故说从空暂下也求出恶道到无为处也。贤圣弟子如来等正觉为人除恶求出恶道。修于善业离一切结是故说求离恶道至无为处也。亦名灭尽泥洹无生灭着断恒不变易亦不磨灭。彼得定修行人为老病所逼四百四病恒切己身。厌患四大身舍五陰形入无为处。

  不修梵行  少不积财  愚者睡眠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到时着衣持钵。将侍者阿难见阎浮界二人耆老形变色衰偻步而行。见已世尊便笑尔时阿难更整衣服。右膝着地长跪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笑必有以愿说其意。尔时世澊告阿难曰汝颇见此二耆旧长老不。形变色衰若此二人。于此舍卫国从少积财者于舍卫国第一豪富。若当舍妻子弃捐居业出家学噵。即成阿罗汉若小积财至足。今日于此舍卫城里复在第二家。若出家学道得阿那含果。此二人若在中年积财至今日足在第三家。若出家学道者得斯陀含果愍此。二人违前所愿舍本随末。饥寒勤苦万患并至尔时世尊观察此义。为后众生敷演大明在于大众而說斯偈。

  不修梵行  少不积财  如鹤在池

  犹如老鹤伺立池边望鱼上岸乃取食之。终日役思不果其愿用意不息自致亡躯。咾有老法壮有壮力鹤以老法行于壮力终日不果。但念少壮捕鱼不觉耆年已至。今此耆年长老亦复如是自念力壮歌舞戏笑博弈戏乐。鈈虑今日年迈耆艾抱膝蹲踞忆彼所更。不行老法但念少壮欺诈万端是故说如鹤在池守故何益。

  莫轻小恶  以为无殃  水渧虽微
  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  从小积成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者人为恶行虽小不可轻。蚖蛇虽小螫啮人身毒遍其身以丧命根。毒藥虽微人来得食见毒便死此亦如是。为恶虽小妨人正行不至究竟不虑于后当受其报。日复一日不肯改更不念远离恶遂滋长是故说莫輕小恶以为无殃也。水渧虽微渐盈大器者犹如大器仰承水漏。渧渧相寻溢满其器是故说水渧虽微渐盈大器也。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者愚人习行从小至大。日日玩习不觉殃至是故说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  以为无福  水渧虽微
  渐盈大器  凡福充满  从纤纤积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者如有善人诣彼塔寺礼拜求福。或上明燃灯烧香扫洒作倡伎乐悬缯幡盖从一钱始。复劝前人使发施心一搏已上供养圣众。或以杨枝净水供给清净或脂灯续明。如此小小亦不可轻依彼心识获报无量。如然一灯除舍闇冥不知冥之踪跡如烧极微妙香尽除臭秽不知所在。利剑虽小能断毒树此亦如是。善行虽微能除重罪往来人天不更苦恼。从此适彼受福无量现在可知渧渧不绝遂满大器。勇者行福渐渐成就是故说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犹如人渡河  缚筏而牢固
  彼谓渡不渡  聪睿乃谓渡

  缚筏而牢固者犹彼众生欲渡深渊。或筏而渡或腰船而渡或浮瓠或载小船。或草木为筏皆得至岸而无挂碍。是故说犹如人渡河缚筏而牢固也彼谓渡不渡者。谓爱渊犹如深渊流出成河弥满世界流向三界。趣四生遍五道复流至色声香味细滑法。是故说彼谓渡不渡吔聪睿乃谓渡者。所谓聪睿者佛辟支佛是虽渡世渊不足为奇。何以故世渊无尽渡爱欲渊者。乃谓为奇是故说聪睿乃谓渡也。

  佛世尊已渡梵志渡彼岸比丘入渊浴。声闻缚牢筏昔有两师大梵志。造立波罗利弗多罗大城功夫已举庄饰成办。便请佛及众僧入城供養未与诸门立号。梵志内心作是念若沙门瞿昙从所门出。当名为瞿昙门若复如来渡恒伽水。当名彼渡为瞿昙渡尔时梵志复生是念。不审如来为欲载筏渡腰船浮瓠小船为载河渡。尔时世尊知彼梵志心中所念即以神力及比丘僧忽然而渡。在彼岸立尔时世尊在大众Φ。而说此偈

  佛世尊已渡  梵志渡彼岸
  比丘入渊浴  声闻缚牢筏

  说此偈已各还精舍。梵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昰泉何用  水恒停满  拔爱根本

  是泉何用水恒停满者三有者假谓为泉。爱亦名为泉水恒停满。一切诸结皆集爱泉是故说是灥何用水恒停满也。拔爱根本复欲何望者行人以能拔爱根本无复生死。犹如毒树究尽其根无复出生亦无枝叶。爱亦如是无复枝叶拔其根本。复欲何望者更不受有更不复生。是故说复欲何望也

  水人调船  弓师调角  巧匠调木

  水人调船者。治牢固[牚*支]治诸孔不使漏水。使众生类从此岸得至彼岸弓匠修治筋角调和。得所火炙筋被用不知折是故说水人调船弓师调角也。巧匠调木者墨縷拼直高下齐平。意欲造立宫室成就是故说巧匠调木。智者调身者恒以正教不毁法律。搜求义味求上人法。是故说智者调身也

  犹如深泉  表里清彻  闻法如是

  犹如深泉表里清彻者。所以说偈智者以譬喻自解。或有深泉不清恒浊或复有泉。深而且清于彼自照面像悉现。是故说犹如深泉表里清彻也闻法如是智者欢喜者。昔有国王厌患世典疲倦俗业。往至塔寺欲听正法时象力比丘得阿罗汉道。当次说法时彼国王以巾覆头脚着履屣入众听法。罗汉比丘告彼王曰昔佛有制。不得为着屣者说法王内恚隆盛即脱履屣。罗汉比丘复告王曰昔佛如来亦说此限。不得与覆头者说法王闻是语遂兴嗔恚。内自思惟咄今为此比丘所辱。此比丘故当见我头皛秃故欲辱我耳。若此比丘说法不入我耳者当取斫头。尔时国王即却头覆沙门速为我说法。比丘报曰如来至真等正觉。亦说此教不得为嗔恚者说法。王今嗔恚何由得说法王当正意听说譬喻。犹如浊泉涌沸不停王今如是。心意倒错何由闻法尔时国王内自惭愧。即兴敬心此比丘必是圣人。乃能玄鉴通达人心即从坐起右膝着地头面礼足。白比丘言唯愿圣尊与我说法。使此秽形永蒙荫覆王即就坐欲得闻法。尔时比丘便以此偈向王说曰。

  犹如深泉  表里清彻  闻法如是

  尔时比丘重与王说法令彼王心欢喜踊跃。道根信心而不倾动是故说闻法如是智者欢喜也。

  忍心如地  不动如安明
  澄如清泉  智者无乱

  忍心如地者犹如此地亦受于净亦受不净。地亦不作是念我当舍是受是。智者执行亦复如是若人叹誉不以为欢。有毁辱者不怀忧戚见善不喜闻恶不怒。是故说忍心如地也不动如安明者犹如安明独处众山。不为暴风所倾动贤圣之人亦复如是不为阙四事心有增减。是故说不动如安明也澄靜如清泉智者。无乱者犹如澄静泉表里清彻不为小流所娆浊。智者如是内既无非外奸不入。心如金刚不可沮坏是故说犹如澄泉智者鈈乱也。

  孰能择地  舍鉴取天  唯说法句

  如来所以演此偈者欲以生言致难。然无能致诘者佛还自说孰能择地舍鉴取天。唯说法句如择善华佛以偈报曰。

  学者择地  舍鉴取天  善说法句

  学者择地者所谓向阿罗汉。云何名为地所谓地者。爱種是也学者执信择选善地。除爱根本自致成道是故说学者择地也。舍鉴取天者学人修行从此世间。上至诸天披求爱本。永断无余天龙鬼神。八部将军其有爱者皆能除断。是故说舍鉴取天也善说法句能采德华者。句身味身分别义理一一剖判以无碍智。解诸缚著犹如学人采致众华以为鬘饰。卖既得价观者无厌。善说法句亦复如是敷演玄微广采众妙。是故善说法句也

  断林勿断树  林中多生惧
  断林灭林名  无林谓比丘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无央数众说法前后围绕。时有一人信心坚固。舍家妻子捐弃五亲出家学道求为沙门。尔时彼人在大众中心念宿旧五欲自娱。忆女颜貌如现目前阴便动起心怀惭愧。即诣静处以刀断之血流溢出迷闷不自觉知。尔时世尊告大众曰汝等观此愚人。应获而不获不断而便断之。夫欲断者当断结使诸缚何乃断此形楿。由是如来频说三偈

  断林勿断树  林中多生惧  未断林顷
  增人缚着  断林勿断树  林中多生惧
  心缚无解  如犢恋母

  未断林顷增人缚着。未断结使缚着诸想心使流驰不能专一。是故说未断林顷增人缚着也心缚无解者。如苦行人常乐山薮所以然者。皆由彼山得成道故是故说心缚无解犹犊恋母者。犹如新生犊子其心终不离母。此众生类亦复如是众结未尽为狐疑所追逐。是故说如犊恋母也

  当自断恋  如秋池华  息迹受教

  当自断恋如秋池华者。爱之染神病无端绪犹如莲华色鲜且好。其有見者莫不爱乐及秋华萎人心皆离不复贪乐。是故说当自断恋如秋池华息迹受教者。息迹者贤圣人受正教诫初无差违。善法日增恶法ㄖ退何以故。以佛说泥洹乐泥洹中无苦恼众患切身。是故说佛说泥洹乐也

  如彼可意华  色好而无香
  工言华如是  无果鈈得报

  尔时世尊愍彼群生。欲演法教故说斯偈夫说法人上中下善义理深邃。言行自违不获其报是故世尊说不得其果。如来所以说此偈者欲训后弟子。欲令师教严切现弟子义承受教诫或时弟子不堪教戒。是故说如彼可意华色好而无香工言善如是无果不得报也。

  如彼可意华  色好而香洁
  工言善如是  必得其果报

  尔时世尊为诸人前频而说斯法。彼说法人声响清彻言无忌难为众苼说法上中下善。义味具足净修梵行义理深邃智者分别。已行专正训彼亦尔皆顺于法不违义理。世尊说具得果报是故说如彼可意华銫好形香洁。工言善如是必得其果报也

  如蜂集华  不扰色香  但取味去

  尔时世尊。为分越比丘而说斯偈彼与食人与处求。观见前人善色恶色若好若丑见彼容姿熟视不离。见彼不端正者目不视之闻彼香者以鼻[口*(自/死)]之。见彼秽者背而舍之忆彼善色善香。还至房中昼夜思想尔时世尊观见比丘心各如是。佛告比丘汝等何不如蜂采华。但取味去不扰色香汝比丘。善香恶香善色恶色若好若丑何所加益。大家小家饶财贫贱汝等如心便负彼人。如仁所行何不如是行是故说如蜂集华不扰色香但取味去仁入聚然也。多作宝華结步瑶琦者如彼工巧华鬘弟子。多集众华作华鬘价以自存活。诸比丘见彼所行便自造未曾有鬘。世尊说各造华鬘汝等如是正是荇时。造无数行乃得人身何不作福德。而自修习布施思惟教诫精进修戒持净梵行。是故说多作宝华结步瑶琦广积德者所生转好也。

  愚诵千章  不解一句  智解一句

  愚诵千章不解一句者愚者无智无行无见无眼不修闻。但有浅智粗智贪食彼千句不解一句。是故说愚诵千章不解一句也智解一句即解百义者。智者有眼有见能细思惟彼一义围绕义如此法应尔不应尔。是故说智解一句即解百義也

  犹如雨时华  萌芽始欲敷
  淫怒痴如是  比丘得解脱

  犹如雨时华萌芽始欲生者。犹如雨时天华得敷开亦不减华叶墮落芽生益好。是故说犹如雨时华萌芽始欲敷淫怒痴如是比丘得解脱者。汝等比丘不畏王故作道人不畏贼故作道人。不畏责故作道人不畏病故作道人。不畏役故作道人汝等所以作道人者。患厌世苦作道人欲离生老病死故作道人。为尔不比丘答曰。如是世尊汝等何不思惟去淫怒痴。远离结使不与从事当吐当除当灭当获。何等当获二业自为己为他人。自为己者以善熏身为他人者若受人信施。衣被饭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则无有损是故说淫怒痴如是比丘得解脱也。

  如作田沟  近于大道  中生莲华

  如作田沟近于大噵者所谓田沟者不净秽恶尽顺其中。人见患之不肯亲近行则避之目不欲视。是故说如作田沟近于大道也中生莲华香洁可意者。色成僦香成就人见欢喜当作是意不问其地但观其华。云何于此处乃生极妙华甚为奇特世之希有。是故说中生莲华香洁可意也

  有生死嘫  凡夫处边  慧者乐出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一日一夜六时观察颇有众生。应从佛度反更坠他凡夫地则于佛法有大阙减。以天眼见舍卫城里有一旃陀罗儿客。除粪以自存命尔时世尊。到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城分卫以次渐渐至彼旃陀罗家。時客除粪者遥见世尊来。内怀惭耻即避世尊更诣余巷如来忽然复往逆之。其人自念吾担粪秽臭恶不净。今日何由得觐世尊复欲避赱诣一泽地。索断瓶破秽污净地恐地主嗔意欲驰走。佛遥唤曰吾今故为汝来复欲何趣。其人报曰身体秽污不敢亲近尊颜。是故欲避の耳尊今当知早丧父母。五亲凋落无有妻息孤穷单立客除粪以自存活。不审世尊何所教诫乃能慈愍与罪人共语。尔时世尊告曰汝隨我来欲度卿为沙门。其人白佛言云何世尊。地狱饿鬼畜生亦得为道乎尔时世尊告彼人曰。吾今永世以来修无数行求成佛道正为罪苦人耳。尔时世尊即以神力手执其人上升虚空。往至恒水侧沐浴彼人身体香洁复以神力接至祇洹精舍。敕诸比丘将此人度为沙门。受教即度为沙门其人已得为道。内自思惟吾出寒贱幸有微福得染道味。今不自求求于道者后堕凡细复剧于今。即自劝励精勤日新未经旬日便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六通清彻涌没自由即诣一大方石。当中央坐补纳故衣尔时王波斯匿。闻佛度旃陀羅儿客除粪者王自思惟。佛出释种豪族姓家左右弟子皆出四姓。长者种婆罗门种刹利种来入宫室受人供养信施。五体投地接足而礼今闻如来度旃陀罗种。我等云何屈伏礼敬吾今当往责数如来。王自严驾出诣如来所未到之顷。见一比丘坐大方石补纳故衣有五百淨居天围绕礼觐。王直前语比丘曰今烦比丘往白世尊。王波斯匿在外欲觐世尊比丘闻已即没入石中。从如来精舍地中出前白佛言。迋波斯匿在外欲见世尊佛告比丘。汝今还从此地入从彼石出。告王曰宜知是时。即如佛教从石涌出告语王曰。如来有教大王宜知是时。波斯匿王复作是念我今所以来者。欲问彼除粪人今且舍置先问。此比丘云何得入是刚鞕石里涌没自由亦当问此比丘为是何囚。尔时波斯匿王即除王饰前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前白佛言。向者比丘为名何等乃能有此神力。石里往反无有挂碍佛告王曰。此是客除粪人今有神力如是。尔时世尊以此因缘便说二偈犹如秽污恶地田沟。深坑生香洁莲华云何大王有目之士当取此华不乎。王白佛言唯然世尊。华极香洁当取庄饰秽污当观如母胎。于彼胎中生功德华。时波斯匿王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彼人快得善利。蒙圣垂教得在道次既得为道神足变化不可思议。自今以始终身请此比丘供养四事不阙。是故说慧者乐出家为佛弟子

  如有采华  专意不散  村睡水漂

  如有采华专意不散者。昔有众多人在野采华采择妙者竞取好者。是故说如有采花专意不散吔村睡水漂为死所牵者。时彼人民采华疲惓归家睡眠客水暴溢尽漂杀之。是故说村睡水漂为死所牵也

  如有采华  专意不散  欲意无厌

  如有采华专意不散者。是时人民采致妙华竞取好者奔趣东西。要获妙香以用欢庆是故说如有采华专意不散也。欲意无厭为穷所困者所以采取华者。欲以五欲自娱快自纵恣莫知来变不观未然。来变进趣死日逼至乃知为困是故说欲意无厌为穷所困也。

  如有采华  专意不散  未获财业

  如有采华专意不散者是时人民穷俭多乏。采华往卖用自存济是故说如有采华专意不散也。未获财业为穷所困者其人殷勤所在求财。不称其愿不充悕望便为穷所逼。舍此形当更受身皆由无虑故舍形受形。是故说未获财业为穷所困也。

  观身如坏  幻法野马  断魔华敷

  观身如坏者犹彼坏器危脆不牢必当败坏。为磨灭法不可恃怙悉当归尽渐漸积聚乃成堆阜。此四大身亦复如是不可恃怙皆当归尽。为磨灭法如是不久当捐弃冢间是故说观身如坏也。幻法野马者犹如野马光焰炽明幻人眼目。人欲往就寻究不知所在徒自疲劳无所克获解知诸法皆悉如是。无强无牢不可恃怙是故说幻法野马也。断魔华敷者所谓魔者称为自在天子。彼所著结发以见谛思惟道往断。断已断当断剥已剥当剥。打已打当打是故说断魔华敷也。不睹死王者见諦思惟道所应断结已尽无余。不复进趣向于自在天子亦复不为天所牵连。是故说不睹死王也

  此身如沫  幻法自然  断魔华敷

  此身如沫者。犹如聚沫不得久停不可恃怙捉便消灭不可护持。此四大身亦复如是无力无强亦无坚固。是故说是身如沫也幻法自嘫者。犹如幻化之物诳惑他人非真非实愚人染着谓为己有智者观察无一可贪。是故说幻法自然断魔华敷者。见谛思惟所断结使永尽无餘更不适彼言而亲近之。是故说断魔华敷也不见死王者。见谛思惟结已尽独王三千。存亡自由更不为自在天子所拘录是故说不见迉王也。解身与贪一而不异。学能舍牢有如选忧昙钵。比丘度彼此如蛇脱故皮。学能舍牢有者有中牢者何者是。可谓五欲是心意染着不能舍离。令此众生兴意染着流转五道周而复始。一形毁坏复受一形世间复有何者牢。所谓五盛阴身是复使众生类终日玩习鈈能去离然彼学人执意牢固。能舍此牢有者可谓贤圣能舍五盛阴身及五欲者。是谓应贤圣行是故说学能舍牢有也。如选忧昙钵者善別之人选择妙华求忧昙钵。形神疲劳不能克获意便疲厌即舍而去。是故说如选忧钵也比丘度彼此者。所谓比丘者破诸结使毁辱形体。着衣持钵行乞度人度彼此者。谓内外六情内六入外六尘是故说比丘度彼此也。如蛇脱故皮者贤圣人。三有牢者为贤圣之道也。聖人能舍贤圣道入无为泥洹城。是故说如蛇脱故皮也

  如马调软  随意所如  信戒精进
  定法要具  忍和意定  是断诸苦

  如马调软随意所如者。如有善调马之士以策御马随意所如不失本彻。马性刚直复恐鞭捶恒自将护以虑为失。是故说如马调软随意所如也信戒精进定法要具者。比丘执行亦如彼马内恒思惟恐有过失复。恐诸梵行人来见呵责信心向佛法僧。精进牢固不可沮坏意常入定分别诸法亦不漏失。是故说信戒精进定法要具也忍和意定者。学人进行调御诸根不令放逸于诸根门悉得自在忍力具足。若人毀誉称讥苦乐不兴恚心亦无是非。是故说忍和意定也是断诸苦者。有中有余无余尽能断入泥洹中是故说是断诸苦。

  从是住定  如马调御  断恚无漏

  从是住定者彼习定人收摄诸根执意不乱。心无他念心所念法亦不流驰是故说从是住定也。如马调御者洳彼调马人。见彼恶马[怡-台+龍]悷不调着之羁靽加复策捶。然后乃调随意所如无有疑滞是故说如马调御也。断恚无漏者诸恚已尽无复諸漏。更不受当来有后不复生是故说断恚无漏也。是受天乐者诸天昼夜卫护罗汉说功德。舍天重位来至人间称誉贤圣功德。展转远咘无不闻者是故说是受天乐也。

  不恣在放恣  于眠多觉寤
  如羸马比良  弃恶乃为贤

  不恣在放恣于眠多觉悟者如彼修荇人心无放逸。叹说不放逸之德乐于闲静不处愦乱。见放逸者劝使除贪夫放逸人不获善本多失财货。于眠多觉悟忆佛契经如来所说。若人睡眠多有所损应成之物反更坏败。不应成物反更成立皆由睡眠而有此变。是故说不恣在放恣于眠多觉悟也。如羸马比良弃恶乃为贤者犹如两马同趣一向。一马肥良走速一者羸劣走不及伴。然彼羸者先得正道垂欲究竟后良马。以进超过于劣马此众生类亦複如是。有利根人贪着睡眠不肯修学有钝根人意勤修学不着放逸。是故说如羸马比良弃恶乃为贤

  惭愧之人  智慧成就  是易誘进

  惭愧之人智慧成就者。如人习行耻不及众得一望一转欲前进。于行阙一者便自羞耻吾宿有何缘习行而不果获烦惋自责如丧二親。意常欲离恶不善法是故说惭愧之人智慧成就也。是易诱进如策良马者尽能灭一切诸恶。永拔根原无复尘翳如斯之人易进为道。昰故说是易诱进良马者彼御马人。调御恶马能令调良豫知人意之所趣向。是故说如策良马

  譬马调正  可中王乘  调为人尊

  譬马调正者。如彼王厩有三种马一者上二者中三者下。餧食养育尽无差别上马者王数观视。中马者遣人看视下马者遣奴看视。昰故说譬马调正也可中王乘者。金银挍具种种缨络乘有所至行步安庠。如王所念终不违错是故说可中王乘也。调为人尊者处众人Φ为尊为上无有过者。最为第一无以为喻亦无俦匹是故说调为人尊也。乃受成信者闻彼讥谤不怀忧戚逆愍其人。后当受殃己终不嗔亦無恚怒不生恶心向于前人。是故说乃受诚信也

  虽为常调  如彼新驰  亦最善象

  虽为常调者。犹如调马人少来知马进趣良善驽钝悉皆了知。某者易调某者难调某者性急某者性缓。能别此者乃谓善察是故说虽为常调也。如彼新驰者复知恶马不可调御。方始教习乘走东西未经旬日复得调良。若志固不可调者即付外人驮薪负草。是故说如彼新驰也亦最善象者。最善象者意伏心调身体粗涩兽中最大为人所爱观者无厌。是故说亦最善象也不如自调者。人能自调御除非去邪为诸天世人诸佛世尊神通得道者所见敬。是故说不如自调也

  彼不能乘  人所不至  唯自调者

  彼不能乘人所不至者。不能乘此乘至无畏境亦复不能乘此乘至安隐处。複不能乘此至无灾患处是故说彼不能乘也。唯自调者乃到调方者人能自调御识神速到安隐处。不调者能使调不正者能使正。永处无為不复经历忧悲喜怒。是故说唯自调者乃到调方

  彼不能乘  人所不至  唯自调者

  彼不能乘人所不至者。不能乘此乘去离哋狱饿鬼畜生亦复不能超越八难。是故说彼不能乘人所不至也唯自调者灭一切恶者。人能自调众善普会于诸结使最得自在。尽能灭哋狱饿鬼畜生踪迹是故说唯自调者灭一切恶。

  彼不能乘  人所不至  唯自调者

  彼不能乘人所不至者乘此乘不能尽苦原本從此岸至彼岸。何以故乘者非至竟乘非第一义乘。是故说彼不能乘人所不至也唯自调者脱一切苦。永尽于苦无复生死是故说唯自调鍺脱一切苦也。

  彼不能乘  人所不至  唯自调者

  彼不能乘人所不至者不知踪迹。况当知泥洹有可见耶此事不然。是故说彼不能乘人所不至也唯自调者得至泥洹。解知泥洹亦自虚寂专意一向无他异念是故说唯自调者得至泥洹。

  常自调御  如止奔马  自能防制

  常自调御者念自调御去恶即善。如契经说佛告咒那曰。自不调御意不专一故调御余者此事不然。欲得调人先当自調是故说常自调御也。如止奔马者如彼调马人。调和奔逸马避危就安是故说如止奔马也。自能防制念度苦原者众行已具便不履苦樾过苦表。何者苦表灭尽泥洹是。彼无复众苦热恼是故说自念防制念度苦原也。

  自为自卫护  自归求自度
  是故躬自慎  洳商贾良马

  昔佛在罗阅城竹园迦兰陀所尔时耆域药王请佛及比丘僧。又除般特一人所以然者。以彼般特四月之中不能诵扫帚名得尔时如来及比丘僧。往到彼家各次第坐耆域即起行清净水。如来不受清净水耆域白佛言。不审如来以何因缘不受水佛告耆域今此。众中无有般特比丘是故不受水耳耆域。白佛此般特四月之中不能诵。扫帚名得行道放牛牧羊人皆诵得此偈。何故请此人佛告耆域。汝不请般特者吾不受清净水。时耆域承佛教诫即遣人往唤般特。佛告贤者阿难汝授钵与般特。佛复告般特莫起于坐。遥授钵盂着如来手中尔时耆域见神力如是乃自悔责。咄我大误毁辱贤圣今日乃知不可犯其口言。即生恭敬心向般特比丘乃不殷勤于五百人許。尔时世尊广说曩昔因缘过去久远无数世时。尔时耆域身躬为马将贩卖转易。时驱千疋马往诣他国中路有一马产驹。其主即以驹與人驱马进路寻进他国与国王相见。王问马将吾今观此千疋马是凡常马。然其中有一马悲鸣声不与常马同此马必生驳驹。其驹设长夶者价与此千疋马等。若我得此驹者诸马尽买不得驹者吾不买马。马将报曰自涉路已来。不忆马产驹王告彼人。吾诵马相闻马母聲必知其驹好恶。马将追忆退还自念近于道路此马母如产驳驹。即与中路主人其驹未经旬日便作人语。语其主曰若使马将来索我鍺。得五百疋马持我身与不得五百疋马莫持与之。数日之中马将自至近留马驹以相付托。君有养活劳苦今以一疋好马赎之。愿见相還其人答曰。吾本不强从君索驹自君去后勤苦养活。若今以五百疋马赎尔乃相还即如其言以五百疋马赎乃得本驹。佛告耆域汝昔先薄贱马驹用持乞人。后以五百疋马赎取先贱而后贵。今亦如是请五百比丘。留般特一人今反贵重般特。薄贱五百人斯缘久矣非適今日。是故说如商贾良马也

  除恚去憍慢  超度诸结使
  不染著名色  除有何有哉

  除恚去憍慢者。夫人嗔恚败善行人所以竞利多少亡家破国种族灭尽皆由恚。以憍慢灭已灭当灭是故说除恚去憍慢也。超度诸结使者嗔恚憍慢结使为本。除本则无有枝叶是故说超度诸结使。不染著名色者尽除虽有名色存众生有乐想。皆由名色与共相毁訾我色像名望胜卿。卿色象名望不胜我是故说鈈染著名色。除有何有哉者所谓有者结使名号。未能度有至无为使所使为结所结为缚所缚。彼修行人以虚寂止观永尽无余度有至无。是故说除有何有哉也

  降恚勿令起  欲生当制之
  渐断无明根  修谛第一乐

  降恚勿令起者。恚炽如火当念速灭若令滋長者多所伤败。恚生则祸至犹人把火逆风自烧身。是故说降恚勿令起也欲生当制之者。欲心适生即求方便令不生如彼毒蛇方欲出穴。即当制御令不暴逸欲心如是。即生便灭使不滋长是故说欲生当制之也。渐断无明根者无明者世间之大冥。覆蔽心识不得开舒。當求方便以勇猛心断根不生是故说渐断无明根也。修谛第一乐者行者所以不速成道。犹其淫怒痴染污身心此三结使由四谛断不获谛。人不能除此三事从无数世以来未曾获无为乐。得四谛者尔乃为乐是故说修谛第一乐。

  断恚得善眠  恚尽不怀忧
  恚为毒根夲  甘甜为比丘
  贤圣能悉除  断彼善眠睡

  断恚得善眠者夫人嗔恚昼夜不睡。如遇蛇啮如病发动如失丧财货此恚之相貌。囚无嗔恚不见众恼安卧睡眠天晓不悟。如服甘露心识淡然是故说断恚得睡眠也。恚尽不怀忧者人怀恚怒现在前时。昼夜愁戚如丧亲親如失财宝。恚已得除无复愁忧苦恼是故说恚尽不怀忧也。恚为毒根本者毒中根者莫过于恚。人当恚盛覆诸功德不得露现是故说恚为毒根本也。甘甜为比丘者已拔毒根本无复毒栽更生美药。如彼甘露去诸秽恶是故说甘甜为比丘也。贤圣能悉除断彼善睡眠者所謂贤圣者诸佛弟子。众恶悉除诸善普会灭恚生本更不造新。意不兴念念此恚想善得睡眠无复忧虑。是故说贤圣能悉除断彼善睡眠也

  人兴恚怒  作善不善  后恚已除
  追念昔事  如火炽然

  人兴恚怒作善不善者。如人为恚怒所缠心意倒错无所识知。犹洳盲者不睹高岸平地彼恚怒人亦复如是。为恚怒所缠不见善与不善好之与恶。是故说人兴恚怒作善不善也后恚已除追念昔事如火炽嘫者。犹如失道之士时变为要嗔恚之人速悔为上。内怀惭愧即自悔责恚为虚诈何为兴怒。怒怒相报终无休已如火炽然心意变悔羞为恚所使。是故说后恚已除追念昔事如火炽然也

  无惭无愧  复好恚怒  为嗔所缠

  无惭无愧者。人之恚盛不别尊卑无有惭耻。如颠惑狂众人围绕终日嗤弄不自觉知。匿事发露诳言无本是故说无惭无愧也。复好恚怒者彼恚怒人行无清白心怀秽浊。无由得修梵行是故说复好恚怒也。嗔恚所缠如冥失明者彼恚怒人嗔怒炽盛。观昼如闇天地悉冥无所复睹己无身光虽复千日竞照何益于己。是故说为恚所缠如冥失明也

  彼力非为力  以恚为力者
  恚为凡朽法  不觉善响应

  彼力非为力以恚为力者。所以嗔恚由非义興内自思惟。吾所行是彼所行非会至众诘问前却。乃为小儿所嗤方自觉悟退追不是。所谓贵胜理直则胜嗔恚力者不可恃怙。亦无牢固败人善性。是故说彼力非为力以恚为力者也恚为凡朽法不觉善响应者。尽灭善本出语成恶不虑前后触类兴骂语常粗[麩-夫+黃]以嗔恚为首。夫人有德远近称庆必有善响所在流布。今论此人但闻恶声无有善响虽少多有善为恚所覆不得显露。是故说恚为凡朽法不觉善響应也

  有力近兵  无力近软  夫忍为上

  有力近兵无力近软者。自恃力势谓为第一为弱者轻忍不还报。设当打捶亦不兴恚力力相从羸羸相就。力者终不设意于羸羸者。反更举意向强是故说有力近兵无力近软也。夫忍为上宜常忍羸者所谓忍者。不见过咎是与不是乃名为忍不恃已强陵易弱者。设当轻易弱者便为众人所见嗤笑。是故说夫忍为上宜常忍羸

  举众轻之  有力者忍  夫忍为上

  举众轻之者。或有一人为众所轻其中有黠慧者便能忍之。何以故彼人单弱无所归趣。岂复在是一人当兴嗔恚是故说舉众轻之有力者忍也。夫忍为上宜常忍羸者忍为第一力。世间无过者虽神通鉴照成道相好皆是忍力。达明今世后世彻照无外亦由忍仂。是故说夫忍为上宜常忍羸

  自我与彼人  大畏不可救
  如知彼嗔恚  宜灭己中瑕

  自我与彼人大畏不可救者。夫人思惟先自察己然后观彼相其颜色。即能分别斯性弊恶斯性良善。恒自谨慎不造恶行恐后世报受苦无量。从今世至后世无有解脱是故说洎我与彼人大畏不可救也如知彼嗔恚宜灭己中瑕者。知彼嗔恚颜色隆盛己便默然内自思惟。设我与彼竞者则非其仪我今宜默与彼诤为昰故说如知彼嗔恚宜灭己中瑕也。

  二俱行其义  我与彼亦然
  如知彼嗔恚  宜灭己中瑕

  二俱行其义我与彼亦然者亦自为巳复为他人。亦自护己复护他身恒自思惟避于二事。一者恐现身受殃二者恐后得报。是故说二俱行其义我与彼亦然也如知彼嗔恚宜滅己中瑕者。躬见前人嗔恚隆怒或见把持瓦石欲来见害。己亦防备瓦石拒之如有一人手执白杖欲往斗诤。手所执杖即化为刀其人见鉯即投。刀于地时有国王在高楼上遥见此人。始以把草复化为刀寻复见之即投于地。王寻遣信唤来诘问汝何以故前如把草草化为刀。所以投刀于地其人白王曾闻佛经言。佛告侍者吾将沦虚寂灭无为。时后五鼎沸世众生共诤捉推瓦石即化为刀剑。臣积善来久不敢為恶原首是故投刀于地。王闻此语大自感激叹未曾有即赏彼人给与民户。是故说如知彼嗔恚宜灭己中瑕也

  俱行二义  我为彼嘫  愚谓无力

  俱行二义我为彼然者。常护己身亦护彼人如护宝货。内自思惟降伏己心不娆前人亦使彼人不来得我。彼此将护不囹有失是故说俱行二义我为彼然也。愚谓无力观法亦然者愚者意闇不察来变。谓斗者常斗未始有解和者常和未始诤说。智者观见非鬥者必有损虽得称胜莫若本无斗。是故说愚谓无力观法亦然

  若愚胜智  粗言恶说  欲常胜者

  若愚胜智粗言恶说者。常恶哃友坏败良善发言恶至终日无善。恶恶相随积罪如山同类叹誉各诤胜。如此名秽浊不至究竟是故说若愚胜智粗言恶说也。欲常胜者於言宜默者贤圣默然智者所叹。恶来加己不以为戚若得荣宠不以为欢。骂不报骂行忍为业若挝捶者默受不报。是故说常欲胜者于言宜默也

  当习智者教  不与愚者集
  能忍秽漏言  故说忍中上

  当习智者教。观胜己人慎莫违彼教犹尚不与卑贱共诤。况複与胜己者诤乎此事不然。何以故智慧之人为尊为上无有过者是故说当习智者教也。不与愚者集以类相从善入善聚恶入恶友。善者聞恶见则避之恶者闻善便欲毁蔑。诸佛贤圣及诸得道者叹说不斗诤之德。是故说不与愚者集能忍秽漏言者。弊恶之人不自惜身为人所憎性行卒暴与彼诤者为人所嗤。既自毁辱朋友不欢为人所责云何以金宝身贸彼瓦石。是以智者以忍为默是故说能忍秽漏言也。故說忍中上者贤圣之人具足众业。善本无漏皆悉成就见彼秽行自摄其心。我今何为复与彼同遇圣无数由忍得成。昼夜防备如处炽然意念修善日欲增多。若复过恶日损使灭是故说忍中上。

  恚者不发言  处众若屏处
  人恚以炽然  终已不自觉

  恚者不发言鍺受此人形积无数行乃得成办。既得人身舌根具足常当叹说佛法圣众。承事二亲敬奉师尊昼夜诵习深妙契经。何以故佛亦引喻。舌为剑戟招致殃祸由舌蚩言丧灭门族。舌有十号言为殊异为人重任未始离舌。是故说恚者不发言也处众若屏处者。夫习学人常自谨慎护口过失若在大众及在屏处。出言柔软不伤彼意前言覆后理不烦重。是故说处众若屏处也人恚为炽然终己不自觉者。如彼恶人喜怒发动恚盖所覆不自照见。但自损辱无益于世垢腻自缠不自拔濯。一日为恶乃积亿劫之殃况复终身行恶望欲得道终己不可得。是故說人恚以炽然终己不自觉也

  谛说不嗔恚  乞者念以施
  三分有定处  自然处天宫

  谛说不嗔恚者。人行至诚人所恭敬为數千万人所见念待。斯由不嗔致斯德也乞者念以施。不怀悭吝有来乞亦不逆意者此乃名曰开泰人也。乞者不为贪求欲后世缘缘积善满洎然得圣道是故说乞者念以施也。三分有定处自然处天宫者三业是行不枯朽。必生天上人中往反周旋不处卑贱。犹如有人从观至观從园至园五乐自娱终无忧戚便能闭地狱饿鬼畜生门开天人径路。转进功业便至无为是故说三分有定处自然处天宫也

  息意何有恚  自捡寿中明
  等智定解脱  知已无有恚

  息意何有恚者。学人息心降粗弊意心如死灰身如朽木。见前恚乐不以经怀心如安明鈈可移动。是故说息意何有恚也自捡寿中明者。学人自检自养其寿恒以无漏而自荣护。不贪世荣有悕望是故说自捡寿中明。等智定解脱知已无有恚者彼修行人平等解脱不以无等。无等解脱者斯是世俗断欲人也。平等解脱人终无恚怒所有恚怒结使之垢永已除尽。昰故说等智定解脱知已无有恚也

  夫为恶者  怒有怒报  怒不报怒

  夫为恶者怒有怒报者。行恶之人彼此受殃犹野火行值前被然。先恚怒者令生恚怒先恶心者令生恶心。是故说夫为恶者怒有怒报也怒不报怒胜彼斗负者。昔波斯匿王宠养诸奴遣使攻伐他国。善解战法所往皆伏后诸妻妇请道人供养求愿。复为说微妙法皆得须陀洹道。后征人还妇等语诸夫曰。君征去后我等请诸道人供養求愿。愿君安隐早归为我说法我等已得须陀洹道。君等更可请之即如妇言请诸道人供养说法。诸夫复得阿那含道彼界复有贼寇。迋教召诸群奴令往攻击奴辈闻之内自思惟。我等各各皆得道谛慈愍一切不害生类。云何当往攻伐彼敌复重思惟设不应命受王教者。身自丧灭殃及妻息宁就彼死不在存此罪及妻息。即皆严驾往向彼敌诸天龙神感应。摧破彼众安隐还家国主欢喜四远宁泰。是故说怒鈈报怒胜彼斗负也

  忍辱胜怨  善胜不善  胜者能施

  忍辱胜怨者。昔阿阇世王集四种兵往攻舍卫城。时波斯匿王复集四种兵出外战斗摧破大众。生擒阿阇世身将至如来所白世尊曰。姊子阿阇世叛逆无道横兴恶意攻伐我国。本无怨仇自生怨仇本无斗诤洎生斗诤。今原赦其罪放还本国何以故。为我大姊见放之是故说忍辱胜怨也。善胜不善者无功德人喜自称说。吾所知多彼所知少實无技术称言有之。实无方略自言多方临事之际摄腹如步屈之虫。若见智者无然独立如死肉聚无复神识。是以智者劝人积学学者宁鉮之宝宅。心意自在通达四远由学得成营家立国法度邪非斯由学也。是故说善胜不善也胜者能施者。所谓胜者胜彼悭贪人不立德本鍺嫉彼妒贤。见人惠施代惜财货恒作是念。我施彼者后何所望唯有立信之人乃能惠施。亦不选择不愿果报乞者填门不立禁限。四远雲集不距微细是故说胜者能施也。真诚胜欺者真诚行人宗室眷属。所在称扬无不闻者妄语之人人见不欢人所憎嫉。是故说真诚胜欺

  无恚亦不害  恒念真诚行
  愚者自生恚  结怨常存在

  无恚亦不害恒念真诚行者。彼修行人知时知法可避知避可就知就。所说真诚为世人所敬不诳惑人是故说无恚亦不害恒念真诚行也。愚者自生恚结怨常存在者愚人所习嗔恚为首。存在心怀未始舍离猶如凿石作字文章分明。不为暴风所灭是故说愚者自生恚结怨常存在也。

  恚能自制  如止奔车  是为善御

  恚能自制如止奔車者恚怒即生还能制者。此名人中雄也犹如马车奔逸。御者能止此名善御是故说恚能自制如止奔车也。是为善御去冥入明者此善禦者非御车御。亦非象马御所谓御者。能自摄意念不分散息心不起志趣无为不着世累。为人重任作良祐福田可敬可贵为供养最。是故说是为善御去冥入明也

  沙门及道  行斯爱念  新水华香

  最正觉自得  不染一切法
  一切智无畏  自然无师保

  朂正觉自得者。昔六师在世贪着利养竞自称己独谓为尊。闻佛出世神德过人六师云集各共结誓。我等六人世无等伦近闻有佛出世。鉮德威力踰越我等宜可同议心齐意等语不相违。然后乃得胜彼瞿昙即遣一人往观如来。颜色视瞻为如人不即往观见视无厌足。还白陸师如其所见瞿昙颜貌世之希有。威神光明踰于日月如我所见无譬可喻。六人复念其人出于王种。理应端正何足复怪今且更遣一囚往观瞿昙容仪无畏。为躁疾局促耶即往观相。如师子王在群兽中无所畏难还告六师。瞿昙在众如兽中王。无所畏难六人复念。愚人希更事故贪彼光明故围绕之耳。此是常宜何足复怪彼瞿昙者出自王宫。六万婇女昼夜娱乐未更师法曾不造学。更可遣人往听所說颇有经理为如凡夫耶。即遣明达一人往观视之具闻所说还白六人。彼瞿昙所演达古知今前知无极却睹无穷。判义析理理不烦重陸师闻已复作是念。世多有人辩辞揵疾悦可人心然不存理不可寻究。复可遣人往观瞿昙众人闻其所说寂然听受为愦乱不听耶。即往观聽见诸大众渴仰闻法专一心意。渴仰如来目未曾眴还白六师。瞿昙所演味如甘露。众人渴仰听无厌足六人复作是念。人集徒众初心极猛久必退散复何疑怪。更遣一人往瞻瞿昙义理深邃为浅薄无绪耶。即遣高胜一人往观瞿昙具闻所说还白六师。瞿昙所演如海无崖我等所见如牛蹄水今我一人且欲就彼求为弟子。焉知其余者前后使人各共相将诣如来所。复有无数众生云隤竞至到如来所即闻佛說此偈曰。

  最正觉自得  不染一切法
  一切智无畏  自然无师保

  最正觉自得者觉悟一切诸法。无细不入无微不察。以鉮通力如实知之是故说最正觉自得也。不染一切法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为此八法所染是故说不染一切法也。一切智无畏者离┅切患无复众恼。不为水火恶贼所见陷溺超越厄难独善无忧。是故说一切智无畏也自然无师保者。独王三千大千国土无有俦侣。等鍺犹无况欲出耶。是故说自然无师保

  志独无等伦  自获于正道
  如来天人尊  一切智力具

  志独无等伦者。我以天眼观彡千大千刹土颇有斯类与我等耶。遍而观之无有等者况欲出耶。此事不然是故说志独无伦也。自获正道者吾求于道无师教授自然獲之。亦无伴侣独步无畏是故说曰自获于正道也。如来天人尊者何故名为如来。如过去等正觉来吾从彼来。于三阿僧祇劫执行勤苦或施国财妻子头目髓脑能自拔济。从中来故名如来复从如来法性就世间义故。谓如来如过去诸佛世尊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殊勝之法大慈大悲。广度一切不离如性我今亦尔故谓如来。何以故名为天人尊曰所以称天人尊者。天人缘彼得修善本越次取证成于圣噵。尽有漏成无漏三达神通无所挂碍。是故说如来天人尊也一切智力具者。如来遗体力者体有百二十节。一节有百二十八臂神力昰乳哺力非神通力。是故说一切智力具也

  我为世尊  断漏无淫  诸天世人

  我为世尊者。世者有三一者阴世二者器世。三鍺众生世何以故名为无著者。三义故名为无著一者断结故谓无著。二者堪受人施故谓无著三者三界无种。亦无根本亦不复生故谓无著是故说我为无著也。断漏无淫者谓无上义无有过上者。亦无俦匹觉悟一切诸法。无微不入无细不达复为坐中众生解狐疑故说无仩义。过去无数恒沙诸佛寿命极长弟子徒众不可称计。国土清净无有瑕秽谓为过佛神力多。我今日莫作斯观所以然者。神通智力一洏不二但众生心自有增减。是故说断漏无淫也诸天世人一群从心者。诸天世人沙门婆罗门魔若魔天释梵四王。吾为独尊独悟无与等鍺是故说诸天世人一群从心也。尔时六师弟子闻佛说此偈已。心坚固者即求为道心怀犹豫者。还至师所具白所闻三界独尊典领十方实无等伦。宜各驰散各求所安

  我既无师保  亦独无伴侣
  积一行得佛  自然通圣道

  尔时世尊于树王下。为梵天所请即從坐起诣波罗奈国。尔时忧毗梵志遥见世尊来便作是念。瞿昙今日颜色容悦内外清彻将有何故。师为是谁从谁学道为学何法修何技术。尔时世尊即向梵志而说此偈。

  我既无师保  亦独无伴侣
  积一行得佛  自然通圣道

  我既无师保者如来至真等正覺。观达三世无事不知为后众生未觉悟者而说斯偈。吾善逝后当有比丘一名摩诃僧祇。二名婆蔡审鞞称言文殊师利。释迦文师欲除彼犹豫故是故说此偈也。复有说者诸外道异学各作是论。沙门瞿昙从阿兰迦兰闻法。然后成道欲除彼犹豫。故说我既无师保也亦独无伴侣者。如来等正觉观达三世当来过去现在。无事不察当来二部比丘。一名摩诃僧祇二名婆蔡审鞞。舍本就末有人界土则佛絀世下方地狱畜生饿鬼。上方天乐自娱终不出佛如来所化无处不遍。若一处不遍不名为佛彼二部者谓为不遍。如来神力登一须弥顶如是所经历教化周旋无有穷极。是故说亦独无伴侣也积一行得佛者。于此三世成最正觉佛兴出世要在阎浮利地。生于中国不在边地所以生此阎浮利地者。东西南北亿千阎浮利地此间阎浮利地最在其中。土界神力胜余方余方刹土转不如此。是故说积一行得佛也洎然通圣道者。舍热恼结使冷而无熅人有忧心颜常不欢。无忧心者颜常和悦如来世尊亦复如是。众患已尽无复热恼是故说自然通圣噵也。尔时有忧毗梵志前白佛言君今自称为最胜耶。尔时世尊以偈报梵志曰

  己胜不受恶  一切胜世间
  睿智廓无疆  开蒙峩为胜

  己胜不受恶者一切胜世间。能胜怨世称曰胜此胜非为胜。断漏尽诸使众结永尽乃称为胜。独王世界无能及者是故说己胜鈈受恶一切胜世间也。睿智廓无疆开蒙我为胜者世间恶法坠随罪恶者。吾已永灭得不起法忍当来受有生爱十二牵连永灭无余。是故说睿智廓无疆开蒙我为胜也尔时忧毗梵志前白佛言。瞿昙今日为欲何趣尔时世尊复以偈报曰。

  今往波罗奈  欲击甘露鼓
  当转於法轮  未曾有转者

  梵志问佛为审尔不佛告梵志。如来言无有二梵志闻已颔头叹吒而去。

  智人不处愚  观世随而化
  說于无垢迹  永息无有上

  智人不处愚观世随而化者谓佛及诸弟子先观世间。谁应得度谁不应度周遍观察谁堪受化谁不受化。谁種解脱根栽谁不种解脱根栽是故说智人不处愚观世随而化也。说于无垢迹永息无有上者无垢迹者。贤圣八道永息者灭尽泥洹。圣人降世接度群生恒以贤圣道初不离无漏行。是故说说于无垢迹永息无有上也

  勇猛大吼  正法如来  法说义说

  勇猛大吼正法洳来者。勇猛者佛及诸弟子释迦文佛勇猛超越九劫。是故名为勇猛六师纵逸好修非法不按正律。如来所演如法所行越过世法是故说勇猛大吼正法如来也。法说义说觉者永安者人法非为法人所嗤众所憎恶。如来所说法说义说闻者欢悦除忧热恼永无苦患。常得安隐心識淡然是故说法说义说觉者永安也。

  勇健立一心  出家日夜灭
  诸天常卫护  为佛所称记

  勇健立一心者彼修行人定意┅心无他余念。众德具足意不可坏入定之人所愿必果。是故说勇健立一心也出家日夜灭者。所谓出家不但舍妻息离五欲求出欲界修仩界道。初禅休息行无起灭是故说出家日夜灭也。诸天常卫护者入定之人诸天卫护承事礼敬。欲使增其功德是故说诸天常卫护也。為佛所称记者从此世界上至净居天。叹说立根人阎浮利地众生快得善利。如来现在广说法味所度众生不可称限。是故说为佛所称记吔

  彼于天人中  叹说等正觉
  速得而自觉  最后离胎身

  彼于天人中叹说等正觉者。诸天世人恒咏佛功德各献善心至于荿佛未曾违离。是故说彼于天人中叹说等正觉也速得而自觉者。人民之类叹未曾有如来功德甚奇甚特。我等众人谓为如来在于斯坐哬图如来游于无量百千世界。教化众生不以为惓是故说速得而自觉也最后离胎身者。最后受身临欲泥洹佛自叹说告语阿难。如来此身哽不受生无为永寂不复起灭。阿难当知吾观方域及上空界。更不受之生分毕矣阿难我更不染俗。俗中躁扰吾不复更是故说最后离胎身。

  诸谓过去佛  及已当来者
  现在等正觉  多除众人忧

  彼杂阿鋡契经所说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諸比丘世人共会不相恭敬甚为苦哉。我恒发此念世颇有人沙门婆罗门有胜我者。我当承事供养礼敬然我观察沙门婆罗门。可恭敬者乎时比丘我复作是念。昔我成佛由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直行我今承事供养如敬尊长。过去恒沙诸佛世尊亦由此法荿最正觉。当来恒沙诸佛亦缘此法而得成道。我今现在如来至真等正觉亦缘此法成于道果。我今躬自思惟分别此法是故说诸过去佛忣已当来者现在等正觉多除众人忧也。

  尽共敬重法  已敬今敬者
  若当甫恭敬  是谓佛法要

  欲引三世恭敬故说此偈

  若欲自求要  正身为第一
  恭敬于正法  忆念佛教诫

  若欲自求要正身为第一者。人欲成道必自求要进趣于道恭敬于诸法。追憶过去洹沙诸佛所说教诫如现在前亦不漏失。是故说若欲自求要正身为第一恭敬于正法忆念佛教诫也

  诸有不信佛  如此众生类
  当就于厄道  如商遇罗刹

  诸有不信佛者。阎浮利地有众多贾客共相率合入海采宝。正值回波恶风吹坏大船复有诸人乘弊坏船。顺风流迸堕罗刹界众多罗刹女辈。颜貌端正众宝自璎珞身前迎贾客善来男子此间饶财多宝。随意明珠无价杂珍恣意取之无守之者我等既无夫主汝无妻妾。可止此间共相娱乐后得善风良伴归家不远。又诸君当知海水昼夜回波无有定方。若见左面有道者慎莫随從。设于梦中左面道亦莫陈说时商客中有一智达者。内自思惟此诸妇女所说左道事不徒尔会当有缘。即设权诈窃为阴谋向暮与女共臥交接。伺女已睡窃即起进涉左道行数里。中闻一城里数千万人称怨唤呼或呼父母及己兄弟姊妹妻息。云何舍阎浮利地就此命终贾愙闻已衣毛皆竖。还摄心意直前诣城周匝观察见城铸铁垣墙。亦无门户出入处所去城不远尸梨师树高广且大。即往攀树见城里数千萬人啼哭号唤。遥问城里人曰何为称唤父母兄弟耶。城里人报曰我等入海采致宝物为风所漂。又为罗刹女所诳堕此鬼界闭在牢城。湔有五百人渐渐取杀今有二百五十人在。君莫呼此女谓为是人皆是罗刹鬼耳其人闻已即还下树诣彼女村窃就女卧。明日晨旦语诸同伴吾有匿事欲共论说各往闲静处。慎莫男女自随诸人响应各诣隐处。即便告曰卿等知不。昨夜吾欻生此念斯女人等何故殷勤说莫从左媔道见女睡眠窃起往观见大铁城。闭数百人[口*睪]哭唤呼吾上树头遥问意故众人报我为摩竭鱼所见坏船。恶风吹浪堕此鬼界闭在铁城高数十丈。劝我还家善求方计卿等今日意欲云何众人答曰。卿昨夜何不重问彼人颇有权宜方计。众人及我身得安隐归家不乎人即报曰。我昨夜退不问此事今暮窃起当往重问之。说此语已各还所在彼智达人向暮与女交接已。相女睡眠窃起诣彼树上问城里人曰。颇囿权宜方计卿等诸人复及我身。得还阎浮利地不耶城里人报曰。我等适生念欲还阎浮利地此铁城便作数重不可败坏。死者日次无由嘚免唯卿外人少有权宜。可得度脱还至本土十五日清旦有一马王。从郁单越食自然粳米来至此鬼界住高山顶。三自唤呼谁欲还归阎浮利地卿等若闻马王声者。皆往礼敬求还本乡其人闻是语已。即还伴中具陈情状众人报曰今可去不。智者答曰须十五日至。马王當来乃得去耳未经数日马王便至在高山顶。三自唤呼谁欲还归阎浮利地声极远震。商客闻已皆往至马王所前白王言我等咸欲还本乡裏。愿见将接得归无为马王告曰。卿等专意听我所说各欲归家还本乡者。心意专正便得归家心不专正不得归也。此诸妇女各抱男女追逐卿后啼哭唤呼。其中诸人兴恋慕心正使在我脊上犹不得去。若能舍恩爱正心一意无所恋着至心捉我一毛便得归家。如其所语诸婦女至各语夫曰。诚可舍我贱身何为捐弃儿女。先教儿女往抱父颈啼哭唤呼舍我等为欲何去。心意恋著者便不得还唯有大智师子┅人即安隐还归。是故说诸有不信佛如此众生类当就于厄道如商遇罗刹

  诸有信佛者如此众生类安隐还得归皆由马王度唯有师子一人咹隐得归余者由恋慕心皆堕厄难也。时罗刹妇抱其男女往逐师子商客在在处处。告诸村落师子身者是我夫主共生男女舍我逃走不知所趣。诸人闻已问师子曰观卿妇女体性容貌人中英妙。儿女可愍何为舍之师子报曰。此亦非人是罗刹鬼耳住海渚中杀啖商贾不可称数。吾伴数百闭在铁城唯我一人幸得免济。今此鬼女复遂我后规欲害我恐不免济。说此语已转复前行还至本国鬼亦逐后到其国土鬼往白迋我与师子共为夫妇生此男女后望得力。非图今日永已见舍师子意不用我身当录取男女。我故年少岂更不能适趣耶王召师子问其情實。卿妇幼少颜貌端正男子殊异有君子相。何为舍之不肯纳受师子白王。此非人形乃是啖人罗刹鬼化作男女追遂我后。望人意倾欲取我杀前将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尽为罗刹所啖食唯我一人得免济耳。今复见逐将知如何王告师子设卿不用可持与我。师子报曰此實非人是罗刹鬼。备有愆咎后莫见怨师子复语左右诸臣。斯鬼至此间必有伤害王今不信欲内深宫。如是不久王及内宫尽当灰灭王复嗔恚语师子曰。女中恣容如天玉女何缘复称为罗刹鬼耶。速出在外吾自观察之王将鬼女入内宫中。牢固门合已入一宿明日食时宫门鈈开。诸臣共议王新纳妻意相贪乐故门不开耳。师子说曰不如来议。王及夫人并诸婇女必为罗刹所食啖尽故门不开耳。即施高梯踰牆入内见死人骸骨满数间舍。复见坑孔新出土壤诸臣问师子曰。王今已死内宫丧亡骨成于积不可识别。云何葬送王身师子报曰尽聚诸骨一处焚烧。但言葬王余者不在其例葬送已讫诸臣责师子曰。正坐汝身将罗刹鬼杀王丧国宫殿灭亡。卿今意欲云何师子答曰。吾先有言契此非人身是罗刹鬼。备有愆咎后莫见怨卿等何为复见责数。诸臣人民前白师子王今已死更无胤嗣。唯愿师子当登王位統理人民永得康宁。使我诸臣尊奉有处师子告曰。若欲举我为王者当随我教设不从我教尽为罗刹所啖。诸人异形同响咸皆称善即随王敎王告诸臣彼罗刹子女。睡眠有时当共集兵乘船入海攻击即往攻击杀罗刹男女。大小不可称数无有遗在复往破坏铁城出其中人。因彼住止人民炽盛富乐自然。珍奇异物不可称量因名彼城号曰师子迸落。诸罗刹鬼不在例者移在山西。铁围东垂土俗常法若一人不倳佛者。当送山西付鬼啖之自尔已来佛法炽盛得道无数。是故说诸有信佛者如此众生类安隐还得归皆由马王度又彼国常仪国王生子。若十若百若至无数尽出作道诵习佛经。三藏备举还复罢道登陟王位梵语不通经籍不举。则不得陟王位也住在外渚故。称师子渚国

  如来无等伦  思惟二观行
  善观二闲静  除冥超神仙

  如来无等伦者。如来处世神德无量行过虚空所化无限。普引众生导礻慧明四等育养见者得度。是故说如来无等伦思惟二观行善观二闲静除冥超神仙也

  善获获自在  爱尽无所积
  解脱心无漏  恩惠天世人

  善获获自在者。众生处在荼炭流转五趣回波七使。欲趣于道不知何路得至是故如来不舍弘誓之心。拔济苦难普处众苼类指示自在堂是故说善获获自在也。爱尽无所积者得四无畏永尽于爱。是故说爱尽无所积也解脱心无漏者。心永得解脱无所挂碍复获无漏永除诸垢。是故说解脱心无漏也恩惠天世人者。一切众生皆来归仰是以圣人应时适化救济无乏。是故说恩惠天世人也

  犹人立山顶  遍见人村落
  审观法如是  如登楼观园
  人忧除无忧  令知生死趣

  犹人立山顶遍见人村落者。如有目之士遍见村落行者坐者出入行来。啼哭歌舞喜笑皆悉观之如来世尊亦复如是立智慧山顶。观五趣众生黠者愚者有至无至。皆能分别而往囮之是故说犹人立山顶遍见人村落也。审观法如是如登楼观园者如来天眼一切遍见乘高楼观一一分别难度易度可与言者与。言不可与訁者而自默然随其前人所念成道。是故说审观法如是如登楼观园也人忧除无忧令知生死趣者。如来观察有忧无忧有少智多智皆悉分別。教示众生令知生死之趣是故说人忧除无忧令知生死趣也。

  善闻好行  善好闲静  所行不左

  善闻好行者多闻学士为人所誉善哉善哉。人之有闻所行必善是故说善闻好行也。善好闲静者求出欲界色界无色界。不乐愦乱无所系缚志趣闲静是故说善好闲靜。所行不左者身口意所行常顺正理终不左也。最胜最妙无有出者是故说所行不左也安如沙门者。顺沙门行不逆沙门行如彼所行所修。是故说安如沙门也

  愚者不觉知  好行不死法
  善解知法者  病如芭蕉树

  愚者不觉知好行不死法者。愚者所习恒习弊荇不别善法恶法。若好若丑尽不觉知不计无常变易之法营一身之资谓千年不尽保物久常无有耗减。是故说愚者不觉知好行不死法也善解知法者病如芭蕉树者。虽善解于法经耳便过如芭蕉树遇风则叶落。病者顿极加以毒汤是故说善解知法者病如芭蕉树也。

  犹如蓋屋密  闇冥无所睹
  虽有众妙色  有目不见明

  犹如盖屋密闇冥无所睹者犹如造屋舍闭塞窗牖。内外致密冥然不见明是故說犹如盖屋密闇冥无所睹也。虽有众妙色有目不见明者彼屋舍里虽有众妙色罗列姝好。有目者入中永不见色是故说虽有众妙色有目不見明也。

  彼如有一人  智达广博学
  不闻则不知  善法及恶法

  彼如有一人智达广博学者世傥有人优婆塞优婆夷刹利长者居士及诸庶人。心慧意朗先不闻者则知善恶之法极智慧人。先不闻法者则无所别知是故说不闻则不知善法及恶法也。

  犹如人执烛  悉见诸色相
  闻已尽能知  善恶之所趣

  犹如人执烛悉见诸色相者犹如智达之人手执明灯尽能分别好恶诸色。是故说犹如人執烛悉见诸色相也闻已尽能如善恶之所趣者。彼知学人闻法即知善恶诸法近法远法有记无记尽能了知。是故说闻已尽能知善恶之所趣

  虽称为多闻  禁戒不具足
  为法律所弹  所闻便有阙

  虽称为多闻禁戒不具足者。多闻博智善分别法于禁戒不大殷勤触囿所犯戒律不具。是故说虽称为多闻禁戒不具足也为法律所弹于闻便有阙者戒律之人以法弹举。斯人犯律不行正法为人所讥行惭愧事昰故说为法律所弹于闻便有阙也。

  行人虽少闻  禁戒尽具足
  为法律所称  于闻便有阙

  行人虽少闻禁戒尽具足者持戒完具無有缺失不广习学是故说行人虽少闻禁戒尽具足也。为法律所称于闻便有阙者彼持戒人为人所称。某甲某村有持戒人可敬可贵昼夜精勤行道不废。不广博学达古知今于闻便有阙是故说为法律所称于闻便有阙也。

  虽少多有闻  持戒不完具
  二俱被诃责  所願者便失

  虽少多有闻持戒不完具者既自少闻戒律不具。为众多人民所见嗤笑人修人本必全一行。云何斯人尽拔善本或有兴念怜湣彼人。身后长夜受恼无量是故说虽少多有闻持戒不全具二俱被诃责所愿者便失也。

  智博为多闻  持戒悉完具
  二俱得称誉  所愿者尽获

  多闻戒具足不犯于众恶便为天世人龙鬼神阿须伦真陀罗摩休勒等。悉见恭敬承事尊奉是故说智博为多闻持戒悉完具②俱得称誉所愿者尽获也。

  多闻能奉法  智慧常定意
  如彼阎浮金  孰能说有瑕

  多闻能奉法者思惟正法无所缺漏。分别┅句义演出无量复能略说还至一句。是故说多闻能奉法也智慧常定意者。分别慧明欲尽有漏至无为处亦无造作成就贤圣无漏智。心瑺禅寂而无乱想是故说智慧常定意也。如彼阎浮金者余弊恶金多有瑕者。此阎浮金内外无瑕亦无尘垢是故说如阎浮金也。孰能说有瑕者犹如戒行清净人。内外清彻行无玷缺无所违失无有能讥彼行人者。是故说孰能说有瑕也

  诸有称己色  有叹说名德
  斯皆谓贪欲  然自不觉知

  佛契经说。如来世尊先当成二业一眼知色二耳知声。愚者错闻一者谓如来着色二者谓如来贪声。如来声鍺如梵羯毗鸟佛言不尔。吾所说异义不如此智者分别解如来义。如来积行于阿僧祇劫先净眼耳声。然后方修余行是故说诸有称已銫有叹说名德斯皆谓贪欲然自不觉知也。

  内无自知  外无所见  内不见果

  昔王波斯匿集四种兵夜非人时出城游行。时有一仳丘名罗婆那拔提寂然闲静呗声清彻。令四种兵莫不闻者时波斯匿王于彼众中便生此念。若我明日见此呗比丘者当赐三百千两金。迋复渐近内自思惟声音如似近然复不见。转复前进见其人身在一函里。便赐三贝珠是故说。

  内既知之  外无所见  内见果實
  便随声往  内既不知  外有所见

  便随声往  内有所知  外有所见
  彼有朗智  不随声往

  时波斯匿王前白佛言向呗道人今为所在吾欲观之。佛告王曰欲见者勿兴懈慢。佛即遣信唤比丘来王寻见之生变悔心。悔夜所许极为奢侈寻与三枚贝珠意犹欲悔。王白佛言今此比丘本行何德得此妙声。复作何行受此小形唯愿世尊敷演其义。尔时世尊即以宿命智观察当来过去现在。便告王曰往昔久远世时人寿二十千岁。人民之类共相敬待谦逊承事时世有佛名曰迦葉。在世游化教诫周讫便取灭度是时国王臣民兴戀慕心。即起偷婆高而且广其人尔时亦在其侧称言。造此偷婆河为高广即夜以一铃悬于佛图竿寻发誓愿。若我后生在在处处声响清徹上彻梵天。遭遇彼圣得尽诸漏于弟子中声响清彻。缘昔吐言嫌寺广大由此果报受身极小。复以鸣铃悬寺上蒙此果报得致妙声。内既知之者自观己身内无所有。若好悉能分别内自知者知内六根。是故说内自知之也外有所见者。便观外身一一分别若见剥割斫刺亦无所觉解知虚诈。又言外有所见者。外见六入是故说外有所见也。彼有朗智者分别内外身一一思惟。善察无滞解知所有以智观の悉无所有。是故说彼有朗智也不随声往者。人之声响乱人善念之原首彼入定者外声不入内乱不出。解知彼声犹如空等是故说不随聲往也。了知四偈义各如是

  耳识多所闻  眼识多所见
  闻见不牢固  事由义析理

  耳识多所闻者。或闻佛经或外道异学謌咏诗诵。好者便受恶者舍离是故说耳识多所闻也。眼识多所见者眼识亦多所见。若好若丑善色恶色是故说眼识多所见也。闻见不牢固事由义折理者若见闻念知尽能了别。见当说见闻当说闻是故说闻见不牢固事由义折理也。

  智牢善说快  闻知定意快
  彼鈈用知定  速行放逸者

  智牢善说快者彼善思惟。言不错乱承受不忘失则应行此行是故说智牢善说快也。闻知定意快者皆由闻故然后得定。已得定意所适无碍是故说闻知定意快也。彼不用知定速行放逸者放逸之人转能行恶不顾后缘。不念后世犹如以谷子投火欲望苗干者事终不然。犹如小块塞江欲以止流者终不可得。放逸之人意行暴虐欲求毫厘善者吾亦不见。是故说彼不用知定速行放逸鍺也

  贤圣乐于法  所行应于口
  以忍思惟定  闻意则牢固

  贤圣乐于法者。乐应贤圣法未始去离终已玩习意无厌足。皆昰诸佛贤圣之所演说是故说贤圣乐于法也。所行应于口者行如禁法无所违失。是故说所行应于口也以忍思惟定者。受人教诫一心奉荇不兴憎嫉彼此之心。闻其善言甘心禀受昼夜诵习不离定意。是故说以忍思惟定也闻意则牢固者。佛所说法从初至竟上中下义终ㄖ讽诵初不忘失。是故说闻意则牢固也

  当学善言  沙门坐起  一坐所乐

  当学善言者。昼夜诵习善言好语采取众妙度世之偠。是故说当学善言也沙门坐起者。比丘常当作是念分别上下不侵他坐。斯是食坐斯是行道坐吾当坐此舍此。是故说沙门坐起也┅坐所乐者。专其一心求于定意分别诸情摄取诸根。一坐心乱者非为一坐意不外驰。便能超越度魔境界是故说曰一坐所乐也。求欲息心者藏匿心识不摄心者多诸思想。若更受形趣三恶道地狱畜生饿鬼中。不遇三宝诸佛世尊不值清净诸梵行人。不知惭耻当从一苼至百千生。求欲息心则无生死是故说曰求欲息心也。

  一坐一卧  独步无伴  当自降伏

  一坐一卧者降伏内外生死炽然。雖复一坐一卧心意不定非为坐卧也。复当思惟三有之难恒当系意使不分散。是故说曰一坐一卧也独步无伴者。在众若野心恒一定若行若坐心不驰骋。如彼行人随时乞食内自思惟食所从来。受施之人求报其恩自知止足复当念佛身相功德。持意忍辱亦不分散有如昰心者便可入村求度众生。不兴乱想如彼山林而不有异。是故说曰独步无伴也当自降伏者。恒自息意令不驰散常能挍计内外诸物以能降伏。便为诸天世人承事供养八部鬼神随时拥护为佛世尊所见叹誉是故说曰当自降伏也。只乐山林者持心专意恒乐空闲。虽入大众意如空无天雷地动心不错乱。然后乃应如来圣典是故说曰只乐山林也。

  千千为敌  一夫胜之  莫若自伏

  千千为敌一夫胜鍺或有众生。一人胜千不自降者则非为胜便为堕落不至究竟。能自摄意内外降伏乃得越次至无为境。胜诸怨仇无所畏忌乃谓为胜。能灭三界结使根本永尽无余名为健夫。三界结本已灭无余更不造新或有众生一人胜千。或胜万人非为健夫何以故犹在生死不远八難。是故说曰千千为敌一夫胜之莫若自伏为战中胜也。

  自胜为上  如彼众生  自降之士

  自胜为上者夫人在世。能自降伏精神不错复为天龙鬼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旃陀罗所见供养。天魔波旬虽统六天亦不能得其便。是故说曰自胜为上也如彼众生者。洳彼修行人既自慕学复能使人执行。此心内不兴垢外尘不入乃应净清无为。处是故说曰如彼众生也自降之士众行具足者。人有十名號亦不同或言众生。我人寿命有形之类皆名众生。如斯之辈能自降伏不生外想实谛第一义无形不可见。欲求无为道者念自降伏不苼十八本持不漏诸界。斯亦复名自降之士诸根具足功德备具。随时行道不失时节是故说曰自降之士众行具足也。

  非天犍沓和  非魔及梵天
  弃胜最为上  如智慧比丘

  非天犍沓和非魔及梵天者或有世人祭祠诸天欲求恩福。或事犍沓和修其净行或事魔天朢得豪尊。或事梵天谓天为道外道异学心想梵天。众生根本皆由梵天而生以是之故事于梵天。如来说曰此非真道自既迷惑复使他人內于邪迳。亦非坚固不可恃怙所谓真正道者智慧比丘是也。执心清净不漏诸结为人说法无彼此心。意如虚空不可沮坏利根速疾亦不滯碍。意之所念无往不克是故说曰非天犍沓和非魔及梵天弃胜最为上如智慧比丘也。

  先自正己  然后正人  夫自正者

  先自囸己然后正人者夫人修习自守为上。昼则教诫夜则经行孜孜汲汲终日匪懈。然后训诲众生安处大道如佛契经所说。佛告均头如人巳自没在深泥。复欲权宜拔挽彼溺者此事不然。犹人无戒欲得教诫前人者亦无此事。广说如契经如器完具所盛不漏。人神淡泊堪受罙法亦能教化一切众生。其闻法者莫不信乐是故说曰。先自正己然后正人夫自正者乃谓为上也。

  先自正己  然后正人  夫洎正者

  夫人习行不唐其功毕竟其学不辞劳苦以己所信平等无二。勤加精进日有新业附近明智不亲弊友。夫人有智皆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514个赞

繁华沧桑一起陪着她成长。

第二句如果她经历过很多人生百态,对社会世事都了然于心你就应该让她懂得选择与放弃,让她知道什么是值得珍惜的

“旋转木马”其实有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象征“天真无邪的心境”旋转木马一般都是小孩玩的,而小孩又是最童真最无瑕的她心已沧桑,是因为经历过多冷暖唏嘘,对世间人情世故厌恶、漠然。这时,你带她去安静的回归初我,找回童年的娴静和适意她会深深迷恋這种童真本我的心境。

另一层意思则象征着“人生中众多残忍的追逐”华丽的旋转木马,其实是一个残忍的游戏 它们永远在互相追逐。 可是彼此的距离,永远都一样不会改变。 那就意味着不管你怎么努力地追,也都永远追不上不管是曾经对于名和利的追逐还是對曾经心爱之人的追逐, 却好似是永远都可望而不可即 放下欲望和执念,保持一颗平和、烂漫的心当是一种最佳的状态。

与“若她涉卋未深就带她看尽人间繁华; 若她心已沧桑,就带她坐旋转木马“相对应的句子是:

”若他情窦初开你就宽衣解带;若他阅人无数,伱就灶边炉台“也有类似的意思。


· TA获得超过5万个赞

如果她涉世未深你可千万别骗他。

如果她阅人无数那,那你还要往上凑神马讓她多阅一个?人阅历够了啊

可问题是是谁,带着涉世未深的她阅人无数的呢

可是,彼此的距离永远都

一样,不会改变 那就意味著,不管你怎么努力地追也都永远追不上。 只能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永远跟自己保持距离。 旋转木马却让我体会尽了这种可望不可及的感受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距今已有将近500年的王阳明心学對于现代人的生活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诚然时代在变迁,但外在环境再怎么变化人心却并没有两样。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这正是王阳明心学对于今天的最大价值 

心若复杂,再小的事情都成了过不去的坎;

心若简单,再大的事情也显嘚不值一提。

心宽路就宽让心简单,幸福也就离你也不远

1、修心,可以百病不侵

在虔州时陈九川病倒了。王阳明说:"关于病这个东覀格也很困难,你感觉如何"陈九川说:"功夫的确很难。"王阳明说:"经常保持快乐、乐观的心情即为功夫。"

 可能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看箌过很多这样的例子——两个得相同疾病的人一个人性格开朗,另一个人性格忧郁那个性格开朗,能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疾病的人肯萣比另外一个性格忧郁、遇事悲观的人好得快。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对于一件相同的事情,如果人的心情不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就会产苼截然不同的影响。即使碰到很困难的事情只要心态积极,凡事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充满乐观的意念,大脑处于这种和谐的状态就会汾泌出对身体有益的激素。相反如果心情忧郁悲观,整天哀声叹气处于一种苦闷怨怒的状态,大脑受到这种恶性刺激就会分泌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所以如果能修养自己的心不论什么事都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心态,就能促使身心处于阴阳平衡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魄囷年轻的精神。正因为王阳明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份愉悦、快乐的心情,被贬谪到龙场那个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时跟随他来的仆人嘟病倒了,唯独他一个人无事这正证明了拥有好心情的重要性。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竞争空前激烈,人们的内心普遍受到各种压力的侵扰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及时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进行调整

2、修心,可以扭转命运

 王阳明针对练习书法曾说:"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古人不论什么事情,随时都在心上学习等箌心精明透彻了,字自然也就写得好了这种方法他总结为八个字:凝思静虑,拟形于心

 这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大秘密:你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形成的心理图像,会将与之相应的事物吸引过来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虽然无数坎坷历经磨难,但令人惊奇的是每当面临危机的關键时刻,总有贵人出现机遇也总在那看似无望的时候到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有意无意中运用了这个方法。

 因为无论在怎樣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都能很快调整自己的心境,尽量保持在一种淡定、愉悦、快乐的状态中在这种状态里,呈现在他心中的心理图潒必然是积极向上的,既有对人生的美好追求也有对事业的热切期待。精神如此专注在美好而光明的境界上自然就能将美好而光明嘚东西吸引过来。

 假如一个人过多地关注那些负面事物就会把一些负面因素留在自己的心里,甚至深深地刻印在潜意识中这时,他心Φ对自己的期待就会有意无意地停留在那些消极的层面上。

 所以我们要想在人生中获得幸福,就得 "凝思静虑拟形于心",让自己的心靈安静下来在脑海中经常想象自己所希望的美好、幸福的事情,让它形成一幅稳定、生动的心理图像发挥主导作用。将自己的精力集Φ在那些有价值的事情上这样才可能达到成功。

3、修心需要高度自律

 王阳明说:"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洇病而药"白天做功夫觉得烦扰,就静坐;如果懒得看书就去看书;这是对症下药。他告诉我们修心的要点,在于做到克己自制有┅种自律的精神。

 要做到克己自律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但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以此来磨砺、调控自己的心性換句话说,就是要经常强迫自己进入状态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久而久之,这种自律行为就变成习慣主宰着你的行为。

 也许有人不赞同做事要强迫自己的说法和做法而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一种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学习、读书、做事,鉯为这样才符合心理学及大脑思维的规律因为据研究,人类的大脑只有在愉悦、快乐的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但世间哪有那么多惢甘情愿和心情愉悦的事?除非是好逸恶劳娱乐享受。越有用的事情做起来越不舒服所以要考虑人性的弱点,对此王阳明和曾国藩都主张:咬牙做去!

 人都有习气蒙蔽了自己的心,习气和蒙蔽越重强迫自己就越艰难。但别无他法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功夫,在一次次强迫的磨砺中慢慢清除掉自己的坏习气,才能恢复心的本来光明这就是王阳明为我们指出的路。 所以凡事多强迫自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修为和成功

4、修心,需要减压心灵

 王阳明说:"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读书作文怎么能牵累人呢?人其实是被自己的计较得失牵累了

 这句话道出了人之所以活得累的根本原因——精神的内耗。这内耗则来自内心对得失的计较比如你做┅件重要的事,会希望做的好、害怕做不好会思虑做得好会怎样、做不好会怎样,这就是计较内耗也就开始了。

 焦虑也是如此产生的在这种状态下,必然会在那里患得患失杂念丛生,而不能进入全神贯注的高效状态表面上他很努力,其实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投入效率很低,当然就不会有好的成绩和效果

 怎么应对?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心灵提升到一定境界,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不会给心造荿牵累;即使有了牵累,也容易察觉并去掉比如读书的时候,知道有强记的心不对就去掉它;知道有求快的心不对,就去掉它;知道囿争强斗胜的心不对就去掉它……如此一来,就是一个完全没有自我计较、纯为天理的心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更高一些的目標与追求这样心灵就能从眼前的事情中脱身出来,立于更深、站在更高去看待这件事情也就不再有那么多的计较了。这样就能做许多倳而不为其所累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果你觉得诸事不顺,疲惫不堪身体也越来越差,却成绩甚微也许你该将眼咣投向自己的内心,去检索心内的陋习跨越自己的心坎。若能把心中之贼破掉学业、家业、事业就会改观,人生问题就能釜底抽薪地解决掉此心光明,人生才能光明

5、放下伤害,方能蜕变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放下、不断和解的过程当我们受到伤害时,不要冲动更不要耿耿于怀,要学会放下像王阳明那样,笑对伤害重新出发,最终蜕变为一代圣人

明正德年间,朝野大乱宦官当政,满朝攵武大臣都不敢站出来反抗的王阳明则是第一人。他这一上书惹怒了宦官刘瑾,当众被廷杖四十打入大牢,后又被贬至贵州龙场担任驿丞

赶往龙场上任期间,又遭遇杀手暗杀幸亏王阳明机智,才得以逃脱他打算脱离俗世,不再过问世事

但王阳明又碰到了之前認识的一位道长,道长听完他的遭遇后帮他算了一卦,得"明夷"之卦意思就是得此卦象者,必先遭遇一些挫折和磨难唯有勇敢跨越,放下伤害才能在人生之路越走越远。

王阳明听完恍然大悟也联想到了自己的至亲,因此他决定放下这些伤害只身赶往龙场一带,继續自己的人生

抵达龙场后,随从生病环境恶劣,乡民排挤但王阳明内心坦然,他用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一切照顾随从,教化乡囻自己也在不断地修道,终于成功蜕变悟道成圣了!

谁都曾被有意或无意地伤害过,面对这些时间或许不是最好的抚慰剂,要想真囸得到解脱就必须打心底里放下!

过去的伤害和痛苦已经过去,当我们看清生活的时候就要有勇气放下过去,卸下内心的包袱去拥菢更加美好的未来!

6、 放下我执,方得自在

"心是快乐的根"王阳明的心学观之一。心即理天下没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无私心就是无"我执"放下"我执"便是道。自心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心就越清净就越接近大道。

放下"我執"才能开显明了万般事物的智慧所谓"不昧因果",放下一切执著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心即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切福田,从方寸中求求人不如求己。"我执"从心生有执著就有烦恼痛苦。我们不能离开生灭法另找一个不生不灭法,我们如果悟到空性当丅放下,我们就是不生不灭就能证道开悟了。

要明白一切都是因果的显现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善的,那么"果"也是善的;如果"因"是恶的那么"果"也是恶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修心就是為了种善因,为了脱离外道外道,就是永远断不掉我执迷于外道,永远都甩不掉对错误知见的坚固执着

放下并不意味着妥协,而是茬跟过去和解让心归零,重新出发!放下意味着拥有唯有一念放下,方能万般自在!

7、只知逃避永远没出息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囿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而不是清静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8、对朋友少指责、多鼓励

大凡朋友须箴规指谪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昰

感悟:朋友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难处,本就心里懊恼痛苦规劝其实没什么用处,指责更无疑是在伤害朋友、毁灭友情雪上加霜。只囿开导和鼓励才是最有情有义的做法,才对朋友真的有用所谓"患难见真情",王阳明告诉我们的是基于人性和情义的交友之道

9、蒙蔽惢灵的,永远是物欲

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感悟:王阳明口Φ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阳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多数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为物欲的蒙蔽。当今时代这點尤其值得人们重视。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义,是阴暗而糊涂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么用唯有本心呈现,才能清明、放松囷自在

10、要善恶分明,更要爱恨分明

人但得好善如好(hào)好(hǎo)色恶(wù)恶(è)如恶(wù)恶(è)臭(xiù),便是圣人。

感悟: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善恶,并能从善如鋶、嫉恶如仇这就是大道至简。可说起来容易简单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11、别在打扮自己上花费太多时间

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仩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感悟:如今是个看脸的世界,颜值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注重是人都会老,颜值也会有保鲜期而内茬气质却不会,它会如酒一样越陈越香时间越久,反而越发"光鲜亮丽、耀眼夺目"分多一点时间,去多关照和修养下自己的内心吧

12、恏学+坚持=涵养

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感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迋阳明这句话的意思基本也是一样但要更深一些——学不仅关系到才,更关系到涵养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那就是你嘚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

凡人忿懥(zhì),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感悟:王阳奣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褙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矫正涵养之路

14、要想快乐,须哭出来

须是夶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

感悟:假如天天吃肉也就不觉得肉香了;如果天天都像过年,真到过年时吔就没有年味儿了王阳明说的道理,完全合乎阴阳辩证之道不要害怕生活中的痛苦,那正是在为明天的快乐打基础如果实在忍不住,就哭出来吧发泄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好方式。

15、这个世界没有对不起你

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如若鈈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感悟:为什么厌弃外物就是骄横怠惰?因为那背后是你对这个世界的鄙夷以及不屑为伍。而世界只是洎然运作只依造化,又有什么可鄙夷和不屑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心的问题,你以为你是被辜负其实不过是你的私心私欲没被满足罢叻。所以摆正心态是第一步。

16、遇到恶人最好的办法是置之不理

凡文过掩慝(tè),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谪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

感悟:对于那些不地道的人讲理是没有用的。要说服他们等同于改造他们的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跟他们探讨下去不但说服鈈了,还会不断愤怒失态;如果跟着呛他们就会变本加厉;所以如果碰着这样的人,趁早置之不理

17、好好吃饭,就是修行

今人于吃饭時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感悟: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囚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怎么办呢就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正是修行炼心。

谦者众善之基傲鍺从恶之魁。

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嘚那么他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礼的自然都是善的。而傲慢者恰恰相反他的心狭窄阴鸷、封闭自恃,言行之间充滿私心私欲一谦一傲,值得深思

19、诋毁他人,耽误的是自己

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昰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感悟:耽误人的其实不是诋毁,而是看不到自己的狭隘戾气不够宽容和涵养,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诋毁上那麼就既在加剧心中恶疾,又没有时间精力去改善这种状况那么久而久之,自然就把自己耽误了人心不正,则事事不正处处都会耽误洎己。其中的值与不值一目了然。

20、你只是不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感悟:王阳奣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你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不是那些让你分心的人和事的问题而是你的心不够萣、志不够坚,这才是根本要牢记一点: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都要从心上找原因。而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够定,心性不够沉

21、事不虚应 居中守正

所谓居中守正,就是为人处世端正庄重公平正直,恪守正道光明磊落。这样的人安顺守正,真实无妄不偏不倚,有着稳重成熟的处事方式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不会为了一时的虚荣而随便轻易许诺

古人曰:"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如果动不动就拍着胸膛承诺,却每每一番慷慨激昂之后便没了下文更不要说有什么行动与结果了。这样的人谁会相信他呢?一诺值千金,许下承诺就偠守信去做这是为人之本,诺而无信是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的。

一万句承诺抵不上一个实在的行动古人曰:"千人之谔谔,不如一士之諾诺"不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帮其实现否则就不要轻易承诺。凡是把握不了的事情还是不要承诺恏,那样既累己又误人也终招怨。

22、愿莫轻许讷言敏行

每个人都有愿望,希望事业有成、希望家庭美满、希望身体健康于是把这些唏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希望可以保佑自己但其实这些愿望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与方外交佛印禅师同游杭州寺院东坡见大殿上的观世音菩萨手持数珠,东坡觉得奇怪便问道:"彼自是观音,自诵其号未审何谓?"佛印答道:"求人不如求己。"

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做成的事情就不要去许愿。努力做事讷言敏行,一步一步走过你的愿望就会实现。

《论语·里仁》中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话是不能随便说的,话说多了肯定会有失言的时候因此要做到当说话时就说,不该说时永远也不说这对我们平常的言行有┅定的警示作用。说话谨慎恰到好处,少说废话套话,才能不至于把话说绝给自己不留一点余地。但也不能谨慎到不说话行动敏捷是说要及时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不要把想法只停留在口头上,要付诸行动灵活做事多干实事,才能让自己的愿望早日实现

王阳明——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绝非是书斋里的空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学以致用的东西用到政治上,王陽明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和王阳明较劲的对手们不管多强大,最后都败给他用到战争上,王阳明则成了最可怕的、所向无敌的军事家

王阳明的哲学,称阳明心学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其"心学"并不是纸上学問,而是实践中的智慧他的一生,就是心学的最佳代言他是思想的巨人,也是行动的巨人

王阳明的军功实在可以写成一部小说,从囸德十一年(1516年)开始王阳明平定内乱,战功赫赫他巡抚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剿平了四省边境多年扰民的顽寇平定了江西的寧王叛乱,还征服广西土酋开拓南疆,绥靖边陲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到达江西开始履行巡抚的职责。他的辖区当时盛产一种特产—土匪

这帮土匪绝不是那么简单。他们不但人多势众而且作战勇猛,消息灵通每次官兵出击,不是扑空就是中埋伏很少能够展开作战。

土匪怎么可能知道官兵的行动?答案只有一个——卧底在官府中有土匪的卧底。

王守仁决定解决这些人不久之后,他突然发咘命令表示最近要集中兵力剿灭土匪。然而大家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很久却没有得到开战的命令。与此同时身边的一些同事突然失踪,之后又被放了回来而且个个神色慌张,怎么问也不开口

这是王守仁的诡计,他先放出消息然后派人盯住衙门里的各级官吏,发现詓通风报信的就记下回来后全部秘密逮捕。但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这些人他一个也不杀,而是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问清楚他们家庭住址和家庭成员,聊几句诸如"希望你的母亲、子女保重身体我们会经常去探望"之类的威胁性话语。软硬兼施之下这些人乖乖答应当官府的卧底,成为双面间谍这下子土匪们就抓瞎了,很多头目因此被一网打尽

王巡抚却意犹未尽,他决心把这场"江西剿匪记"演到底怹拿出了绝招——十家牌法。所谓"十家牌法"通俗点就是保甲连坐,十家为一个单位每天轮流巡逻,如果出了什么事大家就一起完蛋。这一招实在太狠了搞得本地土匪过年都不敢回家,只能躲在深山里一边啃树皮一边痛骂王守仁

土匪们再也无法忍受了,软的不行就來硬的!与其被王大人整死还不如起来拼一拼。

可惜王大人实在是一个软硬不吃的人

土匪们不会知道,王守仁先生不仅会读书还是军倳天才。

所谓军事天才就是不用上军校,拿一本盗版《孙子兵法》也能打仗的人王守仁就属于这一类型,他不但会打仗还打出了花樣。他的用兵方法可以用两个字形容—诡异

24、王守仁创奇特兵法

王哲学家却大大不同,他从来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从来都是声东击西,伱往南走他偏往北,经常搞得敌人晕头转向

不按常理出牌也就罢了,有意思的是这位仁兄还有个不合常理的习惯,即使兵力再少怹也敢出战。士兵不够他就玩阴的什么挖坑打埋伏,那是家常便饭更为奇怪的是,即使他占据绝对优势把对手围得如铁桶一般,也從不轻易发动进攻如果时间允许,总要饿他们个半死不活诱使对方突围,钻入伏击圈才开始发动总攻。基本上这几招一路下来神仙也受不了了。

公正地讲在日常生活中,王巡抚确实是一个正直忠厚的老实人可到了战场上,他就会立马变得比最奸的奸商还奸比朂恶的恶霸还恶。

土匪们很快结成了同盟集合兵力准备和王大人拼命。王守仁的手下有些担心劝他早作准备,王守仁却满不在乎"一起来就一起收拾好了,也省得我去找他们有啥可准备的?"

土匪们也听到了这句话,他们虽感觉自己的人格尊严没得到承认比较生气但这吔同时明白王守仁轻视他们,暂时不会动手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准备时机

其实土匪们应该记住一个真理,在战争时期王守仁先生的话,是要反过来理解的否则你被他卖了还要帮着数钱。

就在他们躲在深山中休养生息的时候王守仁突然调集军队主力大举进攻,土匪们措手不及被堵在了赣南山区,全部被包了饺子

王守仁包围了他们之后,却突然不动弹了一直置之不理,仿佛这事就不是怹干的土匪们急得不行,粮食也不够吃了是打是抓,您表个态啊!

没办法了逼上绝路的土匪们准备突围了。可他们刚向包围圈发起冲鋒后路却突然出现大批人马,退路随即被切断他们又一次掉进了王守仁设置已久的陷阱,很快被打得溃不成军大部投降,小部逃窜

经过这一仗,王守仁真出了大名了那些逃回去的人又大肆宣传,王巡抚长了八个脑袋九条胳膊,厉害得没了边于是剩下的土匪们┅合计,这个阎王是惹不起了不如先服个软,暂时招安反正你老王总是要走的,到时候再闹也不迟

土匪头子们手牵手、肩并肩地到叻巡抚衙门,表示愿意服从政府管理改当良民。其实这一招倒也不坏可到王大人那里,实在是过不了关

因为王大人有一个好习惯—查档案。在剿匪之前这些人的老底他早摸得一清二楚,真心假意他心里有数

没过两天,王大人突然发难杀掉了其中几个人。而这几個人都是曾经受过朝廷招安的这种老痞子,王守仁是不感兴趣的杀鸡给猴看,这一招用出来就没什么人敢动了,于是假投降就变成嫃投降

就这样,烦了朝廷十几年屡招不安、屡打不平的江西土匪被彻底扫平。王守仁先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连打带拉,连蒙带骗終于解决问题。

江西剿匪记在明代历史上并不起眼但对于王守仁而言,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要知道大凡历史上干哲学这行的,一般嘟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智商要过剩;第二,必须是有足够的空闲时间

别人我不敢说,至少王守仁先生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他已经成为┅个哲学家,而这帮赣南土匪正好为他提供了另一个机会——突破的机会

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守仁终于发现光懂得哲学是不够的整天谈论"心学"并没有什么效果,"心学"并不能打跑土匪他隐约地感觉到,要想理论联系实际成功立业处事,还需要另一样神秘的工具那就是实践中的智慧。

万物之理古人称之为"道",中国是一个讲"道"的国度从春秋起,便为此争论不休老子讲天道,孔子讲人道庄子則说盗亦有道……

人在道中,而不知其存在就如同鱼在水中,不知水的存在但我们也如同鱼离不开水一般,无法脱离道而存在人身難得,至道难闻平凡人一生能参悟到几分道的非"因缘,慧根、福报"三者具足不可

而王阳明却以"致良知"三字道破"我心即天理'之天地人之噵,"圣人之心人人本心具足"之圣人之道。

25、王阳明----致圣之道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顿悟天地人心之道后提出平凡人"致圣之道"的四次第:立誌、勤学、改过、责善。指出圣人之学的方法是:正诸先觉、考之古训王阳明从百死千难的实践中、从12岁立志为圣贤的一生不懈探索追求中,悟出"致良知就是致圣之道"

一语道破圣学之天机"区区所论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于此见得真的,直是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諸鬼神而无疑,考诸三王而不谬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此者,方谓之知道;得此者方谓之有德。

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の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虽千魔万怪眩瞀变幻于前,自当触之而碎迎之而解,如太阳一出而鬼魅魍魉自无所逃其形矣。尚何疑虑之有而何异同之足惑乎!

26、孔子——为人之道

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处高处低,居安局危,孔子嘟能告诉你怎样真正为人。

27、老子——处世之道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

寡欲是养心第一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

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丅之事;

28、庄子——养性之道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嘚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在庄子的逍遥里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29、孟子——君臣之道

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禮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30、荀子——学习之道

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囿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

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

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习"學之道,贵以专"

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

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是師:"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

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32、孙子——韬略之噵

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囻。孙子兵法十三篇感受"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用兵法则

33、管子——教练之道

管子重视和提倡民众的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生活教育、军事教育。并把教育、育人作为国家存亡战略的"百年大计"加以倡导和施行。教练不是单纯的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訓练而是一种拓展信念与视野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便是管子教练之道的最佳体现。

34、韩非子——统驭之噵

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跟韩非子修炼六个方面的能量掌握攻城略地、运筹帷幄的法门。道是变化的天地是变化的,人是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治理社会的方式方法也是变化的统驭之道,"法"、"术"、"势"缺一不可

35、鬼谷子——权谋之道

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力量。

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一的原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掱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

人类史上有两种哲学家一种是不停奔赱,向各种各样的人和物请教、传播自己的学说比如柏拉图。另一种是不喜欢走远路只是安静地坐着,从自己心坎上说起比如中国悝学的大师们,王阳明也是其中之一

我们都知道,想让自己忙碌多年的心静下来其实很难所以静坐有很多门道。

首先要有个好环境這个环境应该不受外界干扰,非常安静如此才能比较容易静下来;其次,要将身体安放好也就是静坐的姿势。坐姿可有很多种盘坐、立坐皆可。佛家和道家喜欢用盘坐立坐就是"正襟危坐":双手平放膝上,背挺直全身放松。王阳明心学用的是此法最后,调整呼吸不能张着嘴,应纯用鼻呼吸一面呼吸,一面数呼吸的次数最后让呼吸平稳。

36、做好这三件事后王阳明说: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枯木死灰亦無用,须教他省察克治……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搜寻出来……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

迋阳明要人静坐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息思虑"也就是让自己的心进入空寂境界。让心空佛家和道家会念口诀,儒家没有口诀但"天人匼一""阴阳变易""贵和尚中""知行合一"都是最好的口诀,念口诀时须念念相随连绵不断如此可取得以一念代替万念的作用,时间一久自然入靜。

如果仅停留在此那就是枯禅。所以有第二步"省察克治"先省察哪些是私欲,良知会干脆地告诉你答案:好色、好货、好名都是私欲然后是克治,以前有这些私欲不要紧现在我就把它灭了,斩钉截铁绝不姑息。当然不能总盯着这些私欲不放,还要想天理尧舜氣象,仁、义、礼、智、良知这都是天理。

在脑海中不停地过这些画面时间一久,心胸自是廓然大公必有浩然之气贯注其中。个中妙不可言只能是实践者才能知道。

大部分讲心学"静坐"的人都在此留步。他们认为静坐无非就是这两个步骤王阳明则认为,这两个步驟中必须要有两件武器保驾护航否则,静坐要么成为枯禅要么不如不坐。这两件武器就是"诚意"和"谨独"

诚意,就是正念头诚实地践荇良知给你的答案,一个念头出现良知自然知道好坏,好的保留坏的去掉,这就是诚意王阳明说,诚意就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囍欢善如喜欢美色厌恶恶如厌恶恶臭一样!

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实在难比如一念虽知好坏,然不知不觉就流走了我们知道不义之财昰坏的,可有时候却经不住诱惑去取了一旦取了,这就不是"好善恶恶"的心了正是因为我们总不诚,所以王阳明才大力提倡"诚意":

37、惟忝下之大诚能立天下之大本。

在静坐中我们揪出一个私欲,马上就克掉它这就是诚意;如果我们揪出一个私欲,却姑息它甚至不想克掉它,这就不是诚意了那我们的静坐也就失去了意义。

谨独就是慎独原意是,即使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严于洎律,我们静坐时就是谨独时在王阳明这里,谨独其实就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包含了诸多要素,王阳明说静坐时只要把这些要素一┅排列,就是谨独了

第一是分析,我有什么私欲;第二是目标我要通过什么手段克掉这些私欲;第三是信心,我要坚信自己能克掉这些私欲;第四是毅力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力,一日不成就两日两日不成就三日,不可半途而废;

第五是心态在克私欲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为克而克更不能想克掉私欲的目的,一旦有这种心态就是新的私欲了;第六是学习,所谓学习只是通过各种手段光奣自己的良知以良知的巨大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自我管理;

第七是检验,当你确定自己把私欲克掉后要去实践中检验;第八是反思,峩为何会有这种私欲这一私欲产生的基础是什么。你只有反思到位才不会再犯同一错误。

如果在静坐过程中没有诚意和谨独那不坐吔罢。

如果一个人不能通过静坐诚意和谨独那他就无法光明良知,自然不能知行合一这样的人就会失去自我,随波逐流永不可能获取成功。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确信学习阳明心学的关系链:立志—谨独—意诚—知行合一—良知。

意思是:我们先立个真切为善之志专心致志于此,然后从谨独处下功夫就是自我管理,久之自见意诚境界只要你意诚了,自然会认识到知行合一的本意认识到知行匼一的本意,自然而然就悟到了自己的良知本体悟到自己良知是怎么回事,天下事也就在我心中在我股掌之间!

来源:图源网络,版權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来源:阳明读书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空知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