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语言学与文学是一问古老的文学又是年

报告文学的语言特征_中国作家网
报告文学的语言特征
来源:丁晓原
  语言是一种符号。当一种文学样式异乎别体,独立面世之时,它便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报告文学从散文的附庸,而后蔚为大观,自成一体,这样,它自然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言特征。而报告文学从散文中分离而出,又可以属于新闻文学。并且,它在形式方面又汲取了小说等艺术门类的滋养。因此,报告文学的语言与散文、新闻、小说等文种的语言就有了内在的关联,它融合了小说、散文、新闻等文种的语言因素而形成了自己新的语言特征。
  一、语言的信度
  “真实是艺术最贵重的质料,精确是它最好的处理方式”。 [1]报告文学和新闻一样具有严格的纪实性。因此,它的一切构件必须更加刻求高信度的真实性。当作者在自己的作品题下签上“报告文学”这四个字样的时候,他就向读者承担了一种允诺:“我的作品是完全真实的。”而读者也是在“这里没有虚假”的心理支配下阅读作品的,他对作品的认识、理解以及由作品而产生的一系列美感效应也是以“真”为其基础的。“真”把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紧紧地维系在一起,无形之中,作者和读者在真实性上产生了默契。如果作者无意或有意地在作品中掺假设虚,那么,一旦为读者所察觉,原先作品留给接受者的良好印象也就可能随之消失,有时,甚至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患。因此,真实在报告文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这种真实就要求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时空关系以及人物语言、细节等,都应客观有据,恰如其分,且不能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我以为,要确保这样严格的真实性,就必须首先保证作品中语言的精度和信度。因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2]语言作为一种载体,若是虚空了,那么,它就不可能负载起有质量的“重”材料。
  在写作实践中,有些作者不能很好地处理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新闻性,而不敢大胆地运用文学语言;突出了文学性,则误以为写人叙事不必较真据实,失实之弊由此而生。究其主因,要点有二:采访不扎实,遣词造句凭空臆造,此为其一。二是片面追求语言的“优美”,玩弄词藻,滥用文学语言。对于这种现象,高尔基曾作过具体的分析和批评。他说:“真正的美,正如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并且人人理解的。有些向《我们的成就》杂志编辑部投稿的特写作者,也试图写得‘优美’。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失败了,因为写得不够朴素和鲜明。例如,一个工人通讯员在描写一个负责工作人员的时候,就这样写道:他‘又骑上了自己的钢马在草原上跳着跑起来了。’……同志,这是不能理解的啊!跳蚤、蟋蟀和马才是跳着跑的,如果汽车也跳跑的话,那是很糟糕的。”[3]高尔基这样的批评是中肯的。与此类似的“形容”、比喻”,正是使报告文学语言失实的一种痼疾。有时,就连知名度颇高的作家亦犯此病。苏联著名特写作家波列伏依对一个秃头老工人头发的失实描写,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很有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家理由在《扬眉剑出鞘》中也有描写失误之处。现在,我们看到的获奖作品中的文字是这样描写的:她(指栾菊杰)“伤口透过皮下的肱二头肌,鲜血在往下流淌。内侧的伤口刺开了花,粉红的肌肉向上翻卷着……”最初发表时,作者把“粉红的肌肉”写作“雪白的肌肉”,结果一位热心的外科医生读者就写信给他,批评说:“雪白是不确切的。”
  要防止语言的失真,除了花扎实的功夫深入采访外,还必须使报告文学作者明确语言优美的真正的含义。语言的文学色彩决不仅指语言的华丽美艳,相反,华而不实的干瘪语言是不能称为文学语言的。那种去雕饰,求天成,表现生活本色的质朴语言,倒是一种至美的文学语言。“文字本身没有什么头等二等的分别,全看我们如何调遣它们。”[4]真正的美的语言应当表现出美的内涵,应当以人的生活、思想、感情作为养料。报告文学语言的文学色彩必须无妨于作品的真实性。如果“以为不华而饰之朱粉,妍者必减,媸者必增也。”(袁宏道:《行素园存稿引》)此则智者不为。明乎此理,我们应特别注意有节制地、有分寸地运用描写语言。有节制,就是在作品中不作长篇静止的花俏描述,尤其应慎用心理描写,不宜凭空地大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应尽可能让人物自己“说话”,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如果忽视这一点,那么,报告文学的语言信度就会降低。魏钢焰的《红桃是怎么开的》,成功地报告了一位普通的纺织女工--“党的忠实女儿”赵梦桃平凡又感人的事迹,是六十年代影响全国的一篇优秀作品。但是,在这篇公认的佳作中也有若干瑕疵。我以为,最明显的就是对主人公所作的有些心理描写失之于虚假。作品中有些心理描写,显然犯了当时的“流行病”――脱离实际随便拔高,神化人物。这样,就难免给人失实之感。其实,作品不该用概括性的语言作描写,宜选用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当时真切的感受。与此相比,韩少华《继母》中的心理描写比较成功。当“独身守了整整二十六个春秋”的她第一次被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叫“妈”时,作者是这样描写人物的:
  顿(原作“登”)时,她心头猛地一拱,嘴上却没有应出声儿来。她只瞧了老于一眼,就一把搂过了小四儿,端详个够……
  这样的描写统共两句话,只用了四个动词,就从正面(“拱)侧面(“瞧”、“搂”、“端详”)写出了人物在特定氛围中的具体而微妙的心态,并且写得非常真实可信。这种言简意丰的语言,正是成熟的文学语言。倘若作者也来对人物展开长篇的心理描写,那将会吃力而不讨好,有可能给读者造成不可信的失实感。
  报告文学的语言,还必须注意把握分寸。比如,在报告文学中可以形容一个人的俊美姣好,但不能把人写得“赛过天仙”。因为“过度夸张,在被写人物的生活环境里,也会引起人们对其他情节真实性的怀疑。”[5]报告文学的优美语言,当以信实为前提,不可铅华虚浮。须知,真实乃是报告文学特殊的美的要素。
  二、语言的表现力
  报告文学新闻性的特征,规定了它的语言必须有高信度。而它的文学性的特征,则要求它的语言还当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报告文学语言的文学色彩,我们认为主要应体现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运用上。这一点是它借鉴小说等语言特长的结果。看重语言的表现力,这是中国小说美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叶朗在评说金圣叹小说批评观时有言:“同语言的准确性相联系,有一个语言的表现力的问题。金圣叹认为,小说语言的准确性,并不能依靠堆砌大量的华丽词藻,相反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把对象的本质和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作者寻找、选择和提炼最有表现力的词句。”[6]这种“把对象的本质和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的“经济语言”,也正是报告文学作者所追求的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从这一点来说,报告文学和小说对其语言有同样的要求。但两者的生成却有着质的差别。表现力强的小说语言主要依靠作者对生活语言的加工提炼。而有表现力的报告文学语言则有赖于作者对生活语言的艺术选择。前者可以虚构,后者当求信实。有经验的作者能从万千的生活语言中,披沙沥金,选择出最能真实地再现写作本体特性的品格。
  报告文学表现的主体大多为人。因此,它的语言表现力主要地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独特个性的艺术化的再现上。它要求作者从人物许许多多的原始语言素材中,筛选出最能烛照人物深层品格的有亮度的语言。鲁光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姑娘》,荣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的第一名。作者在作品中为我们真实地凸现了两代排球精英的群雕。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有几十个,但这些人物大多个性卓然,形象活脱,人物语言的声气也迥然有异。比如写哭,女排姑娘全有哭的纪录,但作者能写出她们哭的独特来,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抽抽噎噎,有的哭得似乎有点“不露声色”。
  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应该具有高度的个性。在报告文学写作中,作者应通过扎实的采访,敏于发现人物独有的“私人语言’,以此开掘人物蕴藉的内质,展示人物潜藏的心态。我们读孟晓云、丛林中合作的《还是那双眼睛》,就可发现作者选择人物语言颇具功力,人物的语言个性十分突出鲜明,并且,作者用丰富的人物语言经纬着整个篇章。作品的主人公是“有一双好眼睛”的王震将军。阅读作品,读者似乎听见这位将军就在面前说话,看到了那始终是知识分子朋友的将军的熠熠风采。王震率部挺进新疆,见到各种人才,甚至包括刚俘虏过来的国民党技术人员。他总是说:“走,跟我们上新疆!”有人说:“这些人是国民党哩!””怕什么,他又不是党棍,是搞技术的嘛。用!”将军就这样和部下论辩。部队上前线,王震总要给师团打招呼:“好好照顾,可不要把我们的‘墨水瓶’给打烂了!”作品的人物语言几乎全都是这样的性格语言。这些语言是不能置换的,它们只能是王震“这一个”的声口。这样,本来无彩无形的语言就产生了神奇的效应。人物的语言经过作家的精心选择,就为再现人物自身动人的形象提供了绚丽的色彩和明晰的线条。读了这些语言,读者就会在自己心灵的屏幕土构筑起一位关爱“儒”兵的豪爽幽默的将军的塑像。
  在现代社会,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近处的信息。审美,说到底也是审信息。报告文学倍受今日读者之青睐的重要原因,就是它最擅长于传递近距离审美对象的信息。当今社会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人们生活的节律加快了。这样,作为反映这种快节奏现代生活的报告文学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快节奏。因此,表现在语言运用上,除了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外,还必须注意报告文学叙述语言的凝炼、简洁。罗唆繁复,其势必然影响语言的表现力,倒了热心读者的胃口。近年来,有些作者受小说语言冗长流弊的影响,致使一些作品,包括一些获奖作品,语言文风的病态问题十分突出,这种病态表现在叙述语言上就是繁言多,废话多,令人厌倦。第一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作品共30篇,平均每篇2.16万字,第二届获奖作品24篇,平均每篇1.9万字,而第三届获奖作品27篇,平均每篇字数竟达3.2万字。对于这激增的数字,我们可以作多向的分析,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现在有些作者语言功力尚不够扎实,特别是驾驭叙述语言的能力不很强。
  要增强叙述语言的表现力,并适应新的欣赏主体的审美需求,作者应注意求取报告文学语言的大容量。“在一般情况下,一定的字、句只能表现一定的生活内容和思想内容,其直接含义是有限的。但是经过作家的熔铸提炼,这一定的字、句,却可以超出这些字句本身的直接含义,包含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从而扩大了语言的容量”。 [7]要扩大语言的容量,作者不应把语言写得太满,太实,可尝试语言的跳跃,语言的空白。“一切艺术作品既然无法离开接受者而独立完成,那么它们也不应呈现为完成状态,而应该保留让接受者进入的空间,埋伏一系列故意留下的空隙。”[8]这种空缺在诗、小说、电影中得到了运用,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审美效果。报告文学也可引进这种空白艺术。这样,既省俭了语言,又为审美主体提供了参与第二次创作的机会。我们读陈祖芬的《挑战与机会》系列报告文学,可以发现作者在尝试着报告文学语言的某些改革:去掉了不必要的过渡语句,语言呈跳跃态势,节奏明显加快了。有的地方故意留下了语言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参与作品二次创作。
  三、语言的情味
  古语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感不深,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远行。”(焦f)情感乃是流淌在文学作品中的血液。在各种文体中,诗歌散文一般是主情的。因此,从散文中分列出来的报告文学就天然带有浓情的“遗传基因”了。国际报告文学最重要的实践者和理论建设者之一的基希认为,报告文学作家应当具备三项必备的条件,这就是,第一,严格地忠实于事实;第二,强烈的社会感情;第三,对被压迫大众密切的联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由此产生的强烈的社会感情是报告文学作家必不可少的素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总是禀有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他们易激动,易亢奋,也易情不自禁。正像孟晓云所说的那样:“我要写他们,欲望是这样强烈。他们的事迹和命运纠缠着我,追赶着我,刻不容缓……采访归来,总有一种负债感,不写出来便对不起我的采访对象,对不起读者……生活吸引我,冲撞我,挑动我,它有自己独特的色调:或悲怆,令人泪下;或深沉,令人沉思;或欢乐,令人热血沸腾……"[9]正因为这样,我们阅读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便可感觉作品中浓情溢外,或热烈地讴歌,或愤懑地鞭挞,或深沉地忧思,其情足以叩人心弦,动人心魄。可以这样说,感情的强烈直露是报告文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报告文学深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目前,有些作者偏求思辨理念,弄得人物渐次,情节淡化,情感也庶几荡然无存了。这样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报告文学抒情性的特征,在它的语言运用上得到最直观的显现。它的语言特别有抒情色彩,词句间浸润着情的液汁。部队作家钱钢的长篇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是震动1986年文坛的力作。作品多视角地为历史留下了一部关于大毁灭的真实纪录。长篇运笔气势恢弘博大,史料翔实充分,同时,内中的感情亦十分真挚强烈。有些章节,仿佛作者这位热血男子汉正在抽抽噎噎地跟人叙说着大震时那骇人惊心的件件故事,简直使人不忍心去读。在报告文学中,作者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情味。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花朵。”(秦牧语)同时,比喻的选择运用也反映着作者对取比之物的好恶。因此,比喻往往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盂晓云的《胡杨泪》是一篇感情真挚的优秀作品。作为一名女性,她把自己丰富的感情之流注入了作品。题以泪名,文溢深情。读了作品,读者或可动容而拭泪。作者把有着20年自学坎坷经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失败者的钱宗仁,比作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胡杨。“胡杨,它高大,树干弯曲,象一个弓着背的老人。其貌不扬,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在十分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胡杨树又是会“流泪的树”。生活的环境越干旱,它体内贮存的水份也越多。如果有什么东西将树皮划破,体内的水份会从“伤口”渗出,看上去就象伤心地流泪一样,而钱宗仁年仅39岁,历经磨难二十载,飘泊异乡,栖身戈壁。然而他坚毅顽强,发奋成才,有着胡杨般的品格。这样,胡杨和作品的主入公之间就有了内在的本质相似点。作者赞美“胡杨树,壮美的树”,实则就是赞美钱宗仁了。
  除了运用比喻外,报告文学还常采用拟人、排比、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抒情效果。请看下面三个句子:“白杨在迎风呼号,那是为老汉在呜咽,还是因不平而愤怒!?”(《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您死的时候才六十一岁……六十一岁!”(《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地美丽和宽广!”(《谁是最可爱的入》)由于运用了有助于表达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法(拟人、反复、排比),所以在特定的作品中,情感的浓度加大了,作品的感染力也由此增强了。
  四、语言的力度
  “在艺术里最高的层次是哲理性的艺术作品。”(钱学森语)艺术作品贵有哲理品格。而这种哲理品格因文种不同,表现形态也有异。诗贵含蓄,小说的“倾向”主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体现,而报告文学则有别于诗歌、小说。它在观照现实,透视人物事件内层时,作者可以直接表示自己对生活的评判,表达自己的见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政论色彩。鲜明的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一大特征。这一特征在语言表达上的显现,就是在行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性的文字。但这种议论,异乎政论文偏重抽象思辩,而是一种具形蘸情的文学语言。这是夏衍《包身工》中的一节文字: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象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这一段文字实质是一段政论语言。作者把对包身工制度愤怒的抨击,对墨鸭似的包身工的悲惨遭际深刻同情的许多议论,寓于并且浓缩在一个十分寻常却能启思动人的比喻之中了。这个比喻形象贴切,语含浓情,感染力极强,而且有着深刻的批判力量:船户对墨鸭似乎还有些人道的温情,而包身工竟人不如墨鸭。
  报告文学的政论语言,一般文字都较简省,但意蕴深邃,精警透辟,启人三思。好的政论语言并不就事论事,它涵盖广大,进掘纵深,常能从具体中辐射出普遍,从局部中洞察出整体,通过对人生。对事件内在意蕴的整体性的开发,启发读者思考,提高读者对生活的评判能力。这种语言表现出一种大当量的力度。而这力度又体现为穿透力--深度和浸润力--广度。具有力度的语言,深刻尖锐,言人之所未言,道人之所不敢道。苏晓康、张敏合作的《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以宏观的集纳,为我们展呈了一幅幅并非彩色的教育危境图。这图令人忧心,又令人反思。在这幅幅图中,作者又精心插入了不同凡响的政论语言。这里引录的是第一部分《文明的断裂》中的一段议论:
  是的,我们也很惊异。党的号召,思想动员,政治鼓动,都曾经是很有效的。它造就过一代良师,神话般地孕育过奇迹;但何以今天它会变得如此不中用,而至今仍被奉为唯一的灵丹妙药,我们甚至辨不清,究竟是时代在愚弄人,还是人仍要固执地愚弄时代?
  这段议论颇具力度,若重锤击鼓,能够强烈地冲撞读者的心弦,叩击出读者思维的火花。教育千古神圣,但今日为何出现“断裂”?党号召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但师范院校的招生何故还是那样的困难?这样的问题足足可以让人们思考三天三夜。但问题的答案似乎全包含在这段议论中了。它告诉我们,“动员”、“鼓动”、“号召”,在教育领域并非是“唯一的灵丹妙药”,在其它领域亦然。这样,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就不仅非常深刻,而且它的意域也显得十分宽广了。
  张桦的《京华建筑沉思录》,也是反响甚大的作品,尤其是在北京,它轰动了万户千家,启思着部长、百姓。读作品,可见作者胆大识卓,令人佩服。作品的语言辣味十足,气势逼人。有的语言尖锐得让人咋舌吃惊。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但作者的议论却异乎众调,喜中添悲。作者认为新馆是“拙劣的仿古建筑”。那么,为什么它“竟会出现在八十年代的北京”呢?作者披露:“原因很简单,1974年,当它的图纸刚刚问世时,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在上面签了字。”“于是,图纸不能改,一切都不能变!"但十几年过去了,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啊!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作者沉思心中,冲口而议:& “这里粗重的曲线具有多么大的惯性,能从二十年前一直滑到今天。很难想象,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个国家,能有如此良好的服从观念,这不也是中国祖祖辈辈所信奉的一种秉性、一种政治、一种文化吗?”这种议论是对民族深层心理的烛照。有谁能基于这种重大的事件作出如此深刻独见的议论呢?它的深刻独到在于:观念的更新不只是平民百姓的事,每一个中国人――不论其职位高低,都当如此。这里体现出的就是报告文学语言的力度。这种力度在全景式报告文学中表现得最明显。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家政治的进一步开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代中国报告文学作家社会责任感的加强。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报告文学的语言特征,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概念。四方面的基本特征,在作品中是融为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信度,是其基础的语言特征,为其前提;表现力,则是实现报告文学语言文学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情味和力度的增强,可有助于提高作品启思动人的艺术效果。
   注释:
    [1]基希:《报告文学――一个危险的文学体裁》,《时代的报告》,1981年第.3期。
    [2]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第33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高尔基:《谈谈应该怎样为&我们的成就&杂志写文章》,《论文学》续集第248―249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4]老舍:《出口成章?谈简练》,《老舍文集》第16卷第13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5]涂怀章:《关于报告文学的写作》,《武汉师院学报》,1980年第3期。
    [6]叶朗:《中国小说美学》第11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7]叶朗:《中国小说美学》第11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8]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第258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9]孟晓云:《报告文学写作断想》,《写作》1986年第1期。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汉语语言学是什么,
汉语语言学是什么,
三、汉语语言学:1.汉语总论类:1990-36.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该语系的诸种语言在语音上较之别种语言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此外还有别种语系所没有的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1987-29.从结构类型上看,汉语属于:A.屈折语B.粘着语C.孤立语D.复综语1989-16.汉语的语言结构类型属于:A.孤立语B.屈折语C.粘着语D.复综语1993-24.按结构类型划分,汉语属于:A.屈折语B.粘着语C.孤立语D.复综语2001-36.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曾先后叫做官话、国语和普通话.1998-31.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2003-30.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991-48.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古代汉语类:(1)音韵:①音韵学基础:1991-46a.音韵学中的字母指的是声母的代表字.1999-33.古音三十六字母的“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1987-28.汉语音韵学中传统的三十六字母分别代表发音部位上的喉、牙、舌、齿、唇五类辅音.1998-51.唐宋时期的三十六字母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半舌和半齿等七类.1989-14.音韵学中押韵的“韵”是指:A.韵母B.韵腹和韵尾C.韵腹D.韵头和韵腹1998-33.“真文元寒删”一组字都是:A.全浊声母字B.入声字C.合体字D.平水韵韵目字1989-55.传统音韵学的“四呼”中,“齐齿呼”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撮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1994-34.历史上先后用来标注汉语语音的方法主要有譬况、直音、反切.②语音史:1998-52.研究上古音主要依据古代韵文资料、汉字谐声偏旁和古书中的文字通假.1997-35a.通常所说的中古音指魏晋——两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为代表.1996-35.中古调类在普通话中演变的主要规律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1998-22.普通话的去声字包括中古的:A.全部去声字B.大部分去声字及全浊上声字、次浊入声字和部分清入字C.大部分去声字及全浊上声字、次浊入声字和部分清入字D.清去字、浊去字、全浊上声字、次浊入声字和部分清入字③古书中的读音:1999-34.“破读”是古人用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不同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1999-51.《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说”的注音是yuè.(2)词汇:①词义的发展演变:1993-22.汉语的“江”原指长江,“河”原指黄河.现在“江、河”泛指一切江河,它属于:A.词义扩大B.词义转移C.词义缩小1993-26.“行”字的本义是:A.行走B.道路C.行列D.品行1998-31.“贰”的本义为:A.副的B.不专一C.不一致D.重复②词语训释与古籍阅读:2002-16.《左传•宣公十二年》:“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句中“讨”的意思是治理.2002-17.《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饮酒酣,曰:‘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奏”的意思是弹奏.1998-3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一句中“相”的意义和用法与下列哪一句中的“相”相同:A.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B.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C.人主无贤,犹无相,何伥伥.D.使相告之曰:“非礼也,勿籍”.1987-3.解释下列古汉语语句中带点的词:(每个0.5分,共3分)使者致弊(《庄子•让王》)故人无师法而知则为盗,勇则为贼(《荀子•儒效》)不愤不发(《论语•述而》)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有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荀子•修身》)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1989-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5分)我以身代君,以被重创,若身死君全,陨没无恨.(《三国志•曹髦传注》)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老子•三章》)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韩非子•五蠹》)2001-三、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并解释带点的字词.(10分)景公过(探望)晏子,曰:“子宫(房屋、住宅)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推辞、不接受)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通晓、熟悉)市,识(懂得、知道)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古代受过刖刑的人穿的鞋子)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脸色、表情)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减少)刑五.或(有的人)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真心)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韩非子•难二》)2003-33.解释下面一段短文中加点的词.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临时驻扎或住宿)于径庭.韩万御戎(驾驭战车),梁弘为右(车右),逐翼侯于汾隰,骖(辕马中边上的马)絓(绊住、阻碍)而止.夜获之(指翼侯),及栾共投.……秋,公子翚如(到……去)齐逆(迎接)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左传•桓公三年》)2002-a.晋人归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荦.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荦,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左传•成公三年》)1.“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的意思是:(3分)您不把我杀掉,而让我回国被杀,这是您的恩惠.2.解释“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纾:缓解、排解惩:惩戒3.“首其请于寡君”所请求的事情是什么?(2分)在宗庙中根据家法杀人.1989-2.标点下面一段古文并解释其中加点的字:(10分)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而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福亦异.(《吕氏春秋•不苟》)③同义词辨析:1996-22.古汉语中,跟“往”构成同义关系中一组词是:A.去、之、适B.适、逝、如C.赴、之、到D.就、即、去1998-48.古人对走路的动作区分较细,如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疾走日奔.2001-44.在上古汉语中“哭”和“泣”的主要区别是哭是有声的哭,泣是无声的哭.(3)语法:1992-16.在“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这句话中,第一个“君”的用法是:A.名词用作使动B.名词用如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意动D.仍作名词用1987-4.指出下列语句中带点的词属于词类话用中的哪一种用法.(3分)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形容词用作动词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名词用作动词1994-3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一句中,活用的名词是兄;动词的宾语是之.1993-27.“人立而啼”一句中,“人”字作:A.主语B.宾语C.状语1995-40.“此是之谓乎”中的“之”是代词,其作用是复指提前的宾语.五、文字学:1.文字总论:1989-52.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表音和表义两大类.1998-34.“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一句的正确翻译是:A.文字,只能记记姓名罢了,(没有多大用处)B.文字,能够记记姓名就行了(用不着多学)C.书本,只能记载姓名而已(用不着多学)D.书本,只要能记载姓名就足够了(不用太复杂).2.汉字学:(1)汉字的性质:1987-27.汉字是一种:A.象形文字B.表意文字C.表音文字D.意音文字1991-16.汉字的性质是:A.音节文字B.语素文字C.象形文字D.形声字1995-21.汉字属于:A.音义文字B.音节文字C.音节-语素文字(2)汉字形体的演变:1990-34.汉字形体演变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甲骨文、金文到篆文、到隶书,再到楷书.1996-53.“关”的繁体为关,“斋”的繁体为斋.1997-47.“听”的繁体字是听;“义”的繁体字是义.1999-30.“丑恶”的“丑”的繁体字是丑.(3)汉字的结构方式:1993-45.传统分析汉字的方法称作六书,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990-38.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的方法,因为后者不能产生1989-53.汉字的构造法一般说来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1996-21.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牧、题、意B.引、发、用C.集、更、表D.及、步、涉1998-49.会意字中的某个部分既表意,又表音,这种现象叫亦声.1996-25.古人造字时采同“同声必同符”原则是指使用相同声符的形声字:A.声母一定相同B.声调一定相同C.声母、韵母一定相同D.声调一定相同1997-三、指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它们分别属于无本字的假借、有本字的假借和本字后造的假借里的哪一种假借?后两种假借,要求写出本字.(5分)筒策、其他、花草、衰弱、莫如、皮球无本字的:其,“箕”的初文,借为代词,无本字.莫,“暮”的初文,借为副词,无本字.有本字的:策:本义指赶马的杆子,本字为“册”.草:本义指栎树的果实“草(音造)斗”,本字为“艹(小篆)”.球:本义指美玉,本字为“毬”.本字后造的:衰,本是“蓑”的初文,借为“衰弱”的衰,后来曾有后造本字“(病字头加衰)”.(4)字与字的关系:1989-13.“昏”和“婚”这两个字的关系是:A.昏是婚的简化字B.昏是婚的古字C.昏是婚的假借字D.两个不同的字1991-14.“要”是“腰”这两个字的关系是:A.要是腰的简化字B.要是腰的古字C.要是腰的假借字D.这是两个不同的字1992-15.“田”和“畋”这两个字的关系是:A.田是畋的简化字B.田是畋的古字C.田是畋的假借字D.两个字没有关系(5)汉字的使用:1990-37.古汉语书面语言中同音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如女子出嫁的“归”(之子于归).可用为“赠送”(归孔子豚),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假借.2001-43.《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而,是亦走也.”中的“直”假借为只.1989-54.通常人们所说的“错别字”,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别字是指把甲字写成乙字.诗词格律诗词格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歌,差不多没有布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做辙,押韵叫合辙.诗词种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种所谓的韵母.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有叫做“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的;依照韵书押韵,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体诗,自然不一定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四声:古代的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端掉.《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个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盟列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平仄:诗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因为平声诗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胜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和微降),较短的.这样,他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是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交错的原则是:(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错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可以句中自对,也可以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原则,是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世纪上,名词还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实行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在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中那样随便.这个规则是:(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
与《汉语语言学是什么,》相关的作业问题
[iŋ55] [uаn51] [uo213]
先给楼主纠正一下吧,考研的专业真题是没有答案的,学校不会公布真题,更不会公布答案楼主去考研论坛看一下,那里应该有
语法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意义,比如动词的语法意义是动作、形容词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事物的性质或者状态等.语法形式是语法手段的形式,在语言学纲要中,用语序、虚词和词形变化这三种语法手段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比如,英语中用—s或者—es表示复数,这里的—s或者—es就是语法形式,语法手段就是词形变化.语法范畴其实就是分类.人类认识世
句法成分是指短语结构成分,包括主语、谓语(主谓短语)、宾语、补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因此,也包括“述语”)、定语、状语(定中式偏正和状中式偏正短语).此外,还有联合短语中的结构成分.句子成分是对句子进行分析所得出的成分.对句子进行分析,大体上可以先分出两大类成分:一是语用成分,包括独立成分、插入语、语气、语调等;二是
属于合成法 再问: 这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如果是复合词,偏正,主谓,述补,述宾,联合,量补,是哪种??谢
没听说过,Lz给一个语境吧按照字面上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一个主题的评价”,不过汉语语言学中我只接触过语音学、音系学、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之类,见识比较窄.
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各个学科的总称,它的内部还有很多的分支学科,所以语言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本身的结构非常复杂,语言的种类繁多,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人们研究语言的目的、角度、方法多种多样,于是就形成了语言学的各种类别和流派. 语言学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类.关于语言学的类别,要注意以
英语语言学还是汉语语言学呢?如果是广义上的语言学推荐看胡壮麟的书,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经典中的经典.语言学很难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述,多数的书都是按照流派进行介绍,其中当然也会提到年代.上面推荐的这本书的第四章和第十二章你可以重点看一下.分数加不加都行.
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19世纪末叶,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但没有得到广泛的注意.20世纪以后,语言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应用范围空前扩大,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明确地区分开来,应用语言学这个名词开始广泛运用,并促成了应用语言学和理论语言学的
资料收藏! 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它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称为普通语言学,以某一具体语言(例如汉语、英语等)为研究对象的称为××语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等等.具体语言的研究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础,因为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都是从具体语言的研究中总
因为语言是最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它终古常新.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它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称为普通语言学,以某一具体语言(例如汉语、英语等)为研究对象的称为××语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等.具体语言的研究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础,因为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都是从具体语言的研究中总结出来
每个学校考研的侧重点都不一样的,题型也有很大差别.你可以先从网上下载些学校的考研试题看看,具体怎么复习,就要根据你所考的学校确定了.一般考古代汉语研究生的话都要考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有的学校还会考文献学甚至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有的甚至还考古代文学.
以下摘自<电大在线>专题讲座二:什么是语言学,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2·1 语文学和语言学 2·2·1 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它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称为普通语言学,以某一具体语言(例如汉语、英语等)为研究对象的称为××语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等.具体语言的研究是普通语言学
参加对外汉语教师面试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考试应该如何准备 日,教育部颁布《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第19号令),同时,取消了自1990年以来实施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原国家教委第12号令),以“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考试”取代“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日,“汉语作为
对外汉语教师,就是教外国人学汉语的教师.需要具备以下素质:1.普通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掌握课堂教学技巧;2.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和外国人,学生、家长、同事、领导沟通的能力;3.对外汉语相关知识,教外国人和中小学语文教育不同,需要了解汉语语言学的知识以及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的难点和解
文革时期王力先生在著书方面很少了,因为一身兼好多职六十年代写《先秦古韵拟侧问题》、《略论语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写《黄侃古音学述评》、《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的几个问》年)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贫寒辍学,在家自学.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
不一样了啦.二者在做句子状语时,意思基本一样.如:a)1990年6月,猛虎组织突然中断与政府方面的谈判,向政府军发起进攻.b)1990年6月,猛虎组织忽然中断与政府方面的谈判,向政府军发起进攻.但两个词在语法意义上是有区别的.例如,你可以说:1a)这件事很突然.但不说:1b)*这件事很忽然.可以说:2a)中央编译局副局
汉语拼音方案 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一、汉语拼音方案与汉语拼音运动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判断这两种主谓谓语句有时是有些困难.我认为你的判断是对的,为什么?因为主谓谓语句有三种类型:(1)主谓谓语句中的小主语是大主语的所属部分.如:“我头疼”,“金沙江水急浪大”.(你的 句子显然不属于这种类型).(2)关涉性的主谓谓语句.这种类型的句子有两个特点,一、大主语和小主语关系比较远;二、大主语对小主语隐含着“关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语言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