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中"软"属于哪一个翻译软件比较好韵部,同韵部的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必须了解的格律诗词用韵常识
诗词格律常识 必须了解的格律诗词用韵常识
一、关于“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字,就是押韵。《诗经》、《楚辞》,甚至民歌、国外诗歌也都押韵,格律诗更是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辙子戏”即有台词押韵之意。一首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相同。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二、关于“押韵"
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同韵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
尾,所以又叫“韵脚”。
如“睡得很好,醒来微笑,生活味道,靠你调料。”这几句话便是押韵的。因为每句末尾一字韵母相同或相近:四个句末字:“好”(hǎo)、“道”(dào),韵母都是ao;“笑”(xiào)、“料”(liào),韵母都是iao。ao与ao读音相同;ao与iao,读音相近,这些字,就是韵字,带韵字的句子就要韵句。
再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茅檐常扫净无苔 &(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rào),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
拚起来是r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和谐的。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由于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在现代汉语中,这三个字貌似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á,和现代南方上海、长沙等地方言“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和谐的。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但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像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押韵了。
对于绝句、律诗、宋词、元曲这些讲究平仄配置的文字作品,押韵就是它们的重要格律内容之一。要利用传统的平仄体裁去表情达意,押韵是不能不遵循的基本法则。
三、关于“韵部”
古韵学家把古代韵文押韵的字分成类,每类叫一个韵部,韵部就是按韵母分类,把韵母相同或相近,可以相互押的字归在一起。如《广韵》有206韵部,《平水韵》有106韵部。
如上面讲义中“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就是上平一东韵部的字。
四、关于押韵的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
1、偶数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是二四句押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不押韵。
青山隐隐水迢迢(1),
秋尽江南草木凋(2)。
二十四桥明月夜(3),
玉人何处教吹箫(4)
这首诗中,就是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1),
邀我至田家(2)。
绿树村边合(3),
青山郭外斜(4)。
开筵面场圃(5),
把酒话桑麻(6)。
待到重阳日(7),
还来就菊花(8)。
这首诗首句不入韵,二四六八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一般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3、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
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第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
“冬”韵,“东”与“冬”通押。
4、首押韵可以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它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不过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里,首句韵脚用的“庚”韵部的字,其他用的“青”韵部的字。
作者书法作品
五、关于“唱和”。(我已在以前的文章中有专门讲述,这里作简要介绍)
唱和,亦作“唱酬”、“酬唱”。即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六、关于“平水韵”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山西平水人刘渊,将相同或相近的韵合并,成107韵,称为“平水韵”。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
等;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等。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而具体到律诗中,押韵只可以押同一韵部的字。比如,押一东韵,就不可以再押别的韵部的字,只能押上平一东,比如押四支,就不可以再押到五微的韵部,乱押是不允许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韵到底。《唐诗三百首》中,就没有一首是不押韵的。如上面的那首例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中,“家”“斜”“麻”“花”在平水韵中就是同属于上平六麻这个韵部。另外, 从实际来看,如果完全按照平水韵,则李白、杜甫、李商隐他们都有不符合格律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们生活的年代,与《平水韵》刊行的时间相距500多年。
七、关于“中华新韵”
新中国成立后,推广普通话,语言逐渐规范,新四声确立。但对读古诗和作格律诗,存有一定难度。
如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用汉语拼音读斜(xié),就不和谐,不押韵,而唐代语音是押韵的,这个“斜”字上海、长沙等地方言现仍是唐音。《平水韵》沿用一千多年了,改革的呼声之大,可想而知。目前新声新韵的韵书陆续出版。如:《诗韵新编》、
《十八部韵》、《十三辙》等。《中华诗词》于2002年第一期刊登《中华新韵简表》,2004年第五期又刊登了《中华新韵(十四部)》,以上韵书,均为新声新韵,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入声字。好在每个韵部都注明哪些是入声作平声,入声作上声或入声作去声的字,这样作诗填词时,仍可作入声字用。如果用新韵作诗,通常要特别注明,如未注明所押之韵是新韵,大家都会默认为是押的《平水韵》。平水韵和新韵不能混用,如果混用,则是作诗大忌。
八、关于“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是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进一步归纳、整理,合并相邻韵部而来,这就是他所说的“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词林正韵》脱胎于《平水韵》却更接近现代读音,而且韵部包含的韵字更广泛,还能比新韵更能表现古诗词的特点和音韵美,所以很多格律诗词大家都偏向于使用《词林正韵》归纳的韵部作格律诗,比如我们岳麓区诗词楹联协会的顾问胡静怡老先生就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这种看法。郑铁峰&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2【原】原创《虞美人》红楼梦/鱼儿中华新韵(14韵)(赵京战)【电子书籍下载 epub txt pdf doc 】
书籍作者:
书籍出版:
书籍页数:
书籍ISBN:
书籍人气:
推荐指数:
中华新韵(14韵)《中华新韵(14韵)》的初稿发表于2004年第6期《中华诗词》杂志,由赵京战执笔,当时署名“中华诗词编辑部。”2006年收入笔者《诗词韵律合编》(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之后,笔者一直对其进行修订和校对工作,以确保准确无误。  韵书,是诗词创作的便利工具。对于广大诗词作者来说,尤其需要一本包括新旧韵在内的综合性韵书。为了适应更广泛的创作需要,《中华新韵(14韵)》的附录部分还收入了《平水韵》、《宽韵》、《词林正韵》和《中原音韵》。《中华新韵(14韵)》实际上是一本“五韵全书”,携带、使用更加方便。诗词通用的《宽韵(通用韵)》,还算不算旧韵呢?当然算。《宽韵》(通用韵)只是对《平水韵》、《词林正韵》的韵部做了少量的合并,并没有完全打破原来的韵部。它仍然是基于《平水韵》、《词林正韵》所反映的时代的读音来划分的,仍然属于旧韵的声韵体系。因此,它是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旧声韵。  在使用新韵和旧韵的问题上,我们的方针是“双轨并行。”在使用旧韵中的《宽韵》和《平水韵》、《词林正韵》的问题上,也应该是“双轨并行”的。即是说,既可以使用《宽韵》写诗填词,又可以“诗遵平水、词守词林。”《中华诗词》杂志明确宣布,在审诗、选诗、诗词大赛评奖等项活动中,在用韵问题上按照《宽韵》和《平水韵》、《词林正韵》“双轨并行”的原则来掌握。  本书只列出《宽韵(通用韵)》的韵部,并与《平水韵》、《词林正韵》的韵部对照列出,  4.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部,即所有的入声部合并,全部通押。但仍保留原词韵的“屋沃”、“觉药”、“质陌”、“物月”、“合恰”五个子部。。  关于入声部合并,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新编》早就认为,入声可以通押。在其正文前的“出版说明”中说:“1.分类通押……。2.全部通押:唐代大诗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两首古诗的入声韵脚,都跨遍了我们今天的八个入声韵部,为我们今天入声全部通押开了先河。”在“凡例”中又注明“Q:分类通押……。B:凡属入声字,本书中的八个入声韵部一律通押。”  5.《宽韵(通用韵)》诗词通用。这样,就完全打破了“诗遵平水,词守词林”的不必要的界限,对于繁荣诗词创作应是有益的。关于诗词韵及用韵审核原则的几点看法
  最近论坛上,诗友们对诗词用韵及原创区诗词用韵审核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看法,燕彦君更是赫然提出了“还《词林正韵》的本来面目”这样的命题。诗友们的疑问和看法,对活跃论坛气氛、相互交流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作为诗风词韵论坛前任版主和诗风词韵原创区现任编辑,我就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在此谈几点浅见,供各位诗友参考。
  1、《词林正韵》是清代中叶以来诗家填词用得最多的一种韵书。燕彦君提出“还《词林正韵》的本来面目”,题目很大,针对的好象是有人将《词林正韵》篡改得面目全非,但从其内容来看窃以为失之于偏狭。《词林正韵》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是在充分研究语音、韵律的基础上,对唐宋以降词人填词用韵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呈现给后人的是填词用韵的基本的大致的规律,这种归纳、总结不可能囊括前人用韵的全部现象,所以对一些特殊情况作出说明,并在韵部的分列和体例的设置上尽量完备。就好比《平水韵》是对唐、宋诗人创作的风体和格律诗用韵普遍性规律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当然包括了作者创造性学术成果。这样的研究总结仍然不可能概括所有现象和规律。从诗学、语音学的角度来看,《词林正韵》(包括《平水韵》)还有很多缺陷。
  2、《平水韵》和《词林正韵》问世后,写诗填词用韵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惯例。诗词韵原与乐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影响随着时序的推移、语言的变化和创作者越来越多而逐渐消离,但是声调特色仍然十分鲜明。有人将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概括为“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如入声沉浑激越,苏轼的《念奴娇》、岳飞的《满江红》都用入声韵,大大有助于渲染浑厚豪放、壮怀激越的情感。所以有的词牌对于用什么声调的韵也有相应的规定。诗韵、词韵既然分部,就相应包含了这些声韵特色,形成了用韵的规则,后人按部用韵,是当然之举,迁延至今,逐渐形成了惯例。清代至民国,名家诗词用韵极少见到跨韵部的。当然,民国以前信息不发达,《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未必能广达四海,有些乡野村儒用方言押韵的也不少见。但能够刊行于世的,一般用韵是比较规范的。
  3、在《词林正韵》中,入声能不能与平、上、去声通押?用旧韵时,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打破韵部?其实这个问题是很清楚的。分部排列、按部相押,这是韵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由于当时地方语音、乐音等因素的影响,唐诗人用韵、宋词人用韵有少部分出现一些特殊情况,突破了当时大多数人用韵的一般规则,与后世的《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之韵部有些出入。由此,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中,有些多音多义字被归入几个韵部,但一般只能同部相押;在《词林正韵》中,部分入声字可代作平、上、去三声,但不是所有的入声字都能代作三声,代入的也不能是三声中的任意一声,对如何代作三声有严格的规定,“以入声作三声者,皆有切音,人亦知有限度,不能滥施,以自便矣。”被代入的入声字可作同部韵相押,不能代的入声字不能与其它韵部混押。宋词中用入声韵的,一般只与入声相押。在词中入代三声,使词韵更加复杂,并不能作为入声跨部通押从而使填词用韵放宽的根据,相反,用韵的复杂性和难度由此进一步增加。在《词林正韵》中,戈载明确指出:“夫古人所作岂无偶误?然名家雅制正复不少,误者居其一,不误者居其九。予不解,学古之人何不学其多者,而必学其少者?且不学其是者,而必学其非者乎?自喜泛滥,而反借古人,以为文过,岂不可笑,岂不可叹!”戒示填词用韵应采用前人十分之九的例子中的规律,而不应袭用另外十分之一的特例。
  宋朝时期是中古音,填词中少数入声可代平上去三声,到元代北曲用韵,入声全部派入平上去三声,完全不计入声,但元北曲格律更严格,大部分用字的声调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到清代语音有了更大的变化,当代普通话已完全没有入声调,只有部分南方方言还保留了入声。所以清代以来,诗词韵基本脱离了时语的影响,韵书仅仅成了诗词用韵的规范性工具书。当代许多喜爱旧韵的诗词作者仍然按其用韵。但是,既然按照旧韵写诗填词,最好按照已经形成的惯例,按韵部用韵。唐代很多诗人的格律不合后世才逐渐完善的格律规范,我们今天写格律诗是不是一定要仿效唐人的这些特例?唐人格律诗的很多用韵不合宋人的《平水韵》韵部,我们今天写格律诗使用旧韵,是不是时不时也要袭用唐人的这些特殊用韵法?实际上,《平水韵》问世以后,历代名家格律诗用韵极少有破韵的;《词林正韵》问世以后,名家填词用韵也极少有跨韵部用韵的。
  诗词用韵,按照语言发展趋势,应该越简约越好,包括旧韵。诗词学人将《平水韵》、《词林正韵》、《诗韵合壁》等韵书整理为“诗韵简编”、“词韵简编”,不失为一件功德之举。前人张怀珍依据《词林正韵》,删去僻字,取较通行的《诗韵》标目,编成《词韵简编》。现在网上流传的“词韵简编”就是这种词韵文本,是填词用韵的一种实用的,简约的、具有一定规范性的文本。屏弃复杂的、不实用的、特殊的东西,删繁就简,使其体例明晰,一目了然,按部相押,简约实用,《词韵简编》由此得到了许许多多网络诗词爱好者的肯定。网络上为什么少见《词林正韵》的原本而多是以其为底本的简编?就是因为“简编”正好适应网络诗词写作简捷、明了、实用的特点。据我所知,当代网络诗词用旧韵者绝大多数以“简编”为范本。
  4、意境为先,格律兼备,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评诗、论诗及审诗的原则。如果你认真阅读了红袖诗风词韵原创作品榜就会发现,不少好诗、好词有律出或韵出,本着不因律害意、不因律废篇的原则,编辑都予以审核通过,大多会在下部的编辑评论中注明出律处;对于意境一般、表现手法平庸而又出律的,一般会退回修改。其实,红袖诗风词韵原创区对用韵的要求还是比较宽松的。旧韵、新韵、诗用词韵、邻韵通押等都是可行的,不过除旧韵外,其它要求注明,好作品未注明的,编辑也会审核发表,一般会在编辑评论中指出。格律诗词的格律也是要讲究的,就象人区别于其它动物,是因为人具备最高级动物的基本特征。律诗、词、曲要具备格律的基本特征才成其为格律诗、词、曲。你的作品既然注明了“七律”、“蝶恋花”等体式名称,就表明这是该种体式的格律诗词,就要遵循格律的基本规范。否则,你可以写古风或者自由诗,当然,古风和自由诗在形式上也有各自的要求,如古风对用韵有具体的规定。
  5、版主、编辑和诗友们一样,也是诗词爱好者,希望大家互相理解。版主、编辑也是学习者,并不一定水平就有多高。但版主、编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没有任何报酬。诗词学问博大精深,很多东西都没有定论,也可能永远不会有定论。在诗词的规范上,真正得到官家认可的不过寥寥几种,而由官家出面编定刊行的好象只有《钦定词谱》,但对《钦定词谱》的争论甚至非议也非常之多。无论普通诗友还是编辑、版主,不能在学问上找到了某种特殊的东西,就以为自己智珠在握,当作普遍规律而自以为是。尤其不要以耸人听闻的腔调来以偏概全,误导诗友。
  6、诗学无止境,担当版主、编辑是职责。承担职责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学问上我们版主、编辑要向先贤们、行家们认真学习。但审核原则却是红袖赋予编辑的一种尺度和职责,这种尺度只有编辑才能把握,在这点上要坚持原则,不能含糊。这不能称为自负。当然,在评诗、论诗、审诗的过程中,限于水平、视野和精力,难免会出现偏差,惟有努力学习,或可将这种偏差减到最低程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Q有什么字典是标明平仄韵部的(写近体诗用的) 不是佩文诗韵
&Q诗歌查找,谢了
问:有一篇诗歌名字叫:中国文字,找到的,一定要把原文上传&Q诗词查讯、
问:人生几度春秋,能有几次回首。莫笑人生悲叹,总有风光伟岸。&Q能检查诗平仄的软件
问:听朋友说有这种软件,但是找不到!希望有人能帮我找到。&Q查找古诗分类
问:帮我找一下古诗分类;例如描写花的古诗都有哪些?&&这些古诗&Q新手学写词,怎样查字的古韵的平仄
问:但不了解古音,不明平仄,写词老出律、犯规,有本《唐宋词格律&Q大家帮我查查看关于古诗的资料
问:我是一个小学生,在读六年级上学期,帮俺查一下古诗的资料&Q帮我查首《诗歌》
&Q平仄押韵的书,现在被网上的诗词检测软件搞糊涂了
&Q检查诗词平仄律的网站
问:如题 要可以检查诗词是否和律和韵 误人子弟的别来 积分现在是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水韵 词林正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