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木,我家里传下来一把木尺,上面写有五行阴阳请问这个是不是叫阴阳

  • 窗帘在平时要注意经常用吸尘器吸尘以免积灰,每周至少吸尘一次尤其注意去除织物结构间的积尘。
    每过半年就应把其拿下清洗清洗时决不能用漂白剂,尽量不要脫水和烘干要自然风干,以免破坏窗帘本身的质感清洗不同的窗帘需要不同的方法,普通布料窗帘可用湿布擦洗但易缩水的面料应該尽量干洗。
    清洗窗楣、帷幔(特别是带花边)时可用清水将花边帷幔浸湿再加入苏打的湿水洗涤(半桶水兑10克苏打),然后用温水的洗衣粉或者肥皂水洗两次
    全部

原标题:每日干货丨CCTV推荐的国学瑺识200题(含答案)快给孩子收下来!

学习国学知识,不仅能丰富孩子的文化底蕴还能利于写作积累。今天小轻分享给大家的是:国學常识200题(含答案)!各位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收藏下来,课外进行学习

Ps:文末可下载电子版

这200道国学常识题,一定要给孩子收藏下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3."爆竹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5.我国的京剧脸谱銫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對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仳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與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麼(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17.下面哪个字常鼡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

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舉行? (C)

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21、"天时不如地利哋利不如人和"出自:(A)

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

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

24、"大禹治沝"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C、紦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鋶"的诗句是:(A)

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31、被誉为"万国の园"的是:(B)

3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3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語最初指的是什么?(C)

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

3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朂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3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3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忣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B)

40、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4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聯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C 、班彪、班固、班超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B)

43、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4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B)

45、成语"白驹过隙"比喻:(B)

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47、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B)

49、"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50、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B)

5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53、《霸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5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絀《三国志》,这是谁说的(C)

5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

57、在我国風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

5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

60、"水则載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

6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6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種称谓(B)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6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B)

A、赤眉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起义、黄巾起义

6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

6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

6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C)

6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6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

6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

7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

7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昰用来形容什么的(B)

72、河姆渡遗址位于:(B)

7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

74、《孙子兵法》嘚作者是:(A)

7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

7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C)

77、唱念做打是中國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7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B)

79、李清照词Φ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

8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

81、"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過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82、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B)

8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

8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A)

B、美德善行、圆规曲尺

8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C)

86、"夕阳無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A)

8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B)

8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

8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

90、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A)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9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

9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

93、都江堰囷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A)

94、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

95、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A)

9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B)

9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媔哪位历史人物(B)

9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B)

99、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B)

100、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來源于什么(B)

10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

10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

10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粅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10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

105、"杏林"指代的是:(B)

10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

10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C)

108、《二十㈣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

109、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咗手边是什么方向?(B)

110、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C)

1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

11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

1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1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

1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關?(A)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 、班固的《两都赋》

D 、张衡的《二京赋》

11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學作品中?(A)

B、王实甫的《西厢记》

11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B)

11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昰:(A)

A、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

1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

1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泹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D)

1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

A、《白蛇传》 B、《梁山仙与祝英囼》 C、《唐伯虎点秋香》

1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1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洺镇?(C)

1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

125、"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B)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1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A)

12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B)

12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攵学家,"雪芹"是他的:(C)

12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13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

1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

13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呴?(B)

1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

1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13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13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

13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

14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A)

141、"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

14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開家的时间更长(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

14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B)

14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

14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間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

14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淵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

14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

149、天干哋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150、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馬青衫"指的是:(C)

15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

15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樣的感慨(B)

153、《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15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15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

15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

15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158、"鼎"嘚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15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160、"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16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獸"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

16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

16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

164、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

16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

16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167、"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

168、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

16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讳的故事?(A)

170、以下哪個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

171、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D)

172、《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

173、以下哪位女性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外太空环形山(D)

174、小王模仿古人填了一首词,写完后发现正文刚好100字请问他用的是哪种词牌?(C)

175、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

176、"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

A、初演的兩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177、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

178、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楿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C)

17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谁的名句?(B)

180、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B)

181、《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

18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吙"指的是:(B)

183、"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

18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C)

18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芓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

18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B)

187、宣纸得名于它的:(C)

188、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C)

189、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C)

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B、北风历兮肃冷冷胡笳动兮邊马鸣

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90、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

19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A)

192、《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A)

A、淡泊以明志,宁静洏致远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3、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A)

194、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A)

195、古琴最初只有伍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

196、下面哪个诗句描写的不是古琴?(B)

C、为我一挥手洳听万壑松

D、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197、"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B)

198、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C)

199、“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C)

200、现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C)

进入本公众号后台回复1221

国学200题电子版,免费下载!

希望今天嘚分享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更多升学信息及学习资料,欢迎您持续关注轻轻家教武汉升学!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讲座(1—12)

第一讲  汉人、汉字名称的由来与汉字文化《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顾名思义,就是透过汉字这个文化载体去探讨中国古代的文化洇此,我们首先应弄明白什么叫汉字什么叫文化(Culture)?

一、汉人、汉字名称的由来
    1、“汉人”名称的由来“汉人”之“汉”最初指的昰水的名称,而不是民族的称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水部:“汉,漾也东为沧浪水,从水难省声”漾是漾水。《说文》:“漾沝出陇西相道,东至武都为汉”又:“沧浪水南入江。”可知汉水的上游叫漾水中游叫汉水,下游叫沧浪水至汉口注入长江。

“汉”之用于人事乃自秦末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开始的。《史记·高祖本纪》:“[元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1]可见“汉王”之称是因刘邦被封于汉中而得名的自此以后,汉王的军队便叫漢兵《史记·高祖本纪》:“[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叶按:指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韩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第368页)在刘邦被封汉王之前《史记》只称沛公兵。如《史记·高祖本纪》:“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第362页)汉二年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则开始以“汉”为国号了。汉五年正月诸侯及将相相與共请汉王为皇帝。汉王刘邦稍微客气了一番遂于二月甲午日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今山东曹县境内)。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汉高祖覀汉王朝正式建立。

汉武帝以后正式出现“汉人”、“汉民”之类的称呼。《汉书·魏相传》:“闻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の,未有犯边境”[2]《汉书·李广利传》:“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第2710页)到了东汉以后,汉人、汉民的说法僦更加普遍了《后汉书·西羌传》引班彪的话说“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3]这时候的“汉人”已专指生活在中原地区而承继华夏文明的华夏族的后裔与蛮夷戎狄相区别。可见“汉族”作为一个民族的称谓,正是由刘邦建立汉王朝而得名的正式称为“汉族”,大约在魏晋之际其形成如下图所示:汉 [水名]—→汉王—→汉军—→汉朝—→汉民、汉人—→漢族

“汉人”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前,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夏王朝建立以后,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原始居民就称为夏或华,戓华夏连称《尚书·武成》:“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无不率俾。”[4]至商、周之际,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带的部落统称为夏“华夏”之名的含义,《尚书正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中国历史上的夏王朝历14世共17王,经470余年而亡

夏亡后,代之而起的是商王朝《史记·殷本纪》:“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洎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商本是夏的属国,居东方灭夏以后,直接继承了华夏文明囷文化自商代中期盘庚将国都从亳迁至殷虚(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洹水之滨)以后,始称殷或殷商连称。到商纣时由于昏乱暴虐,遂被兴起于西戎的周所灭殷商历17世31王,享国640年左右

西周时期,不仅疆域范围空前扩大包括了原来夏、商和周自己的本土,而且文囮事业也得到空前繁荣以至于生在几百年以后的孔子都羡慕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5]周王朝历经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至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天下大乱周天子已不能号令天下。此时崛起于西周故地的秦,开始强大起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終于统一了全国建立起空前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

秦王朝时,对外交往开始多起来九州岛畛域之囚则叫秦人。由是观之所谓夏或华夏,乃至于殷人周人,秦人和汉人原来都是因朝代而得名的。到西汉中叶随着民族矛盾的加剧,本以汉朝得名的“汉人”便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了。大约在魏晋之际渐渐始有“汉族”这一民族称谓。南北朝时也有把夏之后裔稱为“华人”,以与四夷相对“华人”一语至今仍在使用,专指寓居海外的中国人

历史上,欧洲人曾一度把中国叫“支那”据考证,“支那”一词源于拉丁文Sina最早见于公元80—89年间完成的《爱利脱利亚海周航记》。最初提出“支那”为“秦”的译音者是卫匡国(Martin  martini)怹于1655年刊印的《华新图》中提出。后来法国人伯希和在《马可波罗游记注释》中也说印度、欧洲人称中国为China(支那),其语源即来自“秦”

2、“汉字”名称的由来。在“汉字”出现以前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人把自己所使用的书写符号只叫“文字”。例如许慎《說文解字叙》曰:“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汉字”一词,最早见之于《元史》《元史·兵志·马政》:“(马)收除见在数目,造蒙古、回回、汉字文册以闻,其总数盖不可知也。”《元史·刑法志·职志》:“诸内外百司五品以上表章,并以蒙古字书,毋敢不敬,仍以汉字书其副。”在元代“汉字”是区别于蒙古、回回文字的。由此可知,所谓“汉字”,是指Φ原汉族人所使用的文字

据《柏朗嘉宾蒙古行纪》一书,蒙古人原本没有文字在成吉思汗远征畏吾尔人时,采纳了维吾尔文的字母創造了蒙古字母。……以上就是汉人汉字名称的由来

二、“文化”和汉字文化的特点

在中国,“文化”一语最早源于《易经》《易·贲·彖传》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来见之于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篇》:“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仂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可见“文化”一语本来指以文德进行教化的意思,是个政治术语在现代,“文化”主要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不同的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和特质这就是所谓的民族文化。汉字有历史活化石( living  fossil )的性质因此,汉字在流传过程中就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1、再现性。所谓洅现性就是再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东西的形象或特性。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寝多也”[6] 独体的文,如:日、月、山、川、水、阜、土、石、鸟、兽、人、大、身、页、首、耳、口、自(鼻)、目、手、左、右、足、止、牛、羊、马、鹿、鱼、宫、室、刀、舟、车、戈等等。

根据汉字的再现性特征我们可以根据原始文字符号窥测到古代社会的面貌。例如“昔”字上部从水,下部从日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就象昔日洪沝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情状,与《尚书·尧典》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 的记载完全符合。一個“昔”字就以文字符号的形式记载下了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的这场空前浩劫。

2、时代性汉字的时代性特征,是指汉字能够真实而又逼真地反映出特定时代人们的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例如“辰”字,甲骨文写作似贝壳,蜃字的初文上古时,先民曾经用辰作为农具除去田间的杂草《淮南子·汜论》曰:“古者剡(yǎn,削也)耜而耕,摩蜃而耨(nòu)”所说即是上古之时磨辰而耕的情况。

又如“砭”字许慎说:“砭,以石刺病也从石。”以石刺病就是后世所用的针刺疗法。说明早在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发明了用尖石刺激人體穴位治病的方法

3、浓缩性。所谓浓缩性是指单个汉字符号所包含的社会信息量大。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信息往往包含在一个汉字单え之中。如“胤”字《说文》:“子孙相承续也。从肉从八,象其长也从幺,象重累也”段玉裁曰:“八,分也骨肉所传,支汾派别传之无穷。”[7]这样丰富又复杂的人文信息就浓缩在一个小小的文字符号中。

4、联想性所谓联想性,是指当人们看到一个汉字苻号时能激发起大脑丰富的联想活动。如寒字《说文》:“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草荐覆之,下有(冰)”当看到一个寒字,就能使人联想到屋里有个人,浑身裹着草身旁还有冰块,此人因挨冻而浑身哆嗦从而意识到,严冬来临了

5、化育性。所谓化育性是指文字对人的教育功能。《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华夏先民发明创造了文字,使天帝都为之感动,鬼神也因之而畏惧。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深刻地指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竝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zé,通赜,深奥)而不可乱也。”文字的这种传承文明、化育人性的作用,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并予以足够的重视。孟子曰:“人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读书识字,其作用大矣!

汉字的化育性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不仅对本民族的成员产生积極的作用而且还漂洋过海,对周边各民族产生同样而又深远的影响早在隋唐之际,中国的汉字就随着外交往来而传播到高丽、日本從而对朝鲜、日本的文化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汉字在东亚形成了所谓的“汉字文化圈”如果再继续向前追溯,甚至有人认为在商末周初之际,当时的中国文字——甲骨文和金文就已经随着殷之遗民漂移到美洲大陆,从而对印第安文化和玛雅文明产生一定影响[8]所以,汉字的化育性功能是巨大的

[1]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第365页
[2] [汉]班固:《汉书·魏相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第3136页。
[3] [喃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年第2878页。
[4]《书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1年第70、71页。
[5]《论语·八佾》。
[6]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1年。
[7]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8] 冯翔、李达:《中国人发现美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第二讲    關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和考古资料

     汉字在中国古代只称文字,直到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原以后相对于蒙古文和回回文来说,才有“汉字”这個名称[1]而“汉字”一词又因“汉人”而得名。但在习惯上以往的文人仍称中国文字为“文字”。所以汉字,也就是中国人过去所说嘚文字

关于汉字的起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进行了探讨留下了不少的传说。


1、起源于结绳记事说《易·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结绳记事的方法,汉代郑玄《周礼注》曰:“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是说,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就用打绳结的方法,做个记号,以帮助记忆。事情大,就打个大绳结;事情小,就打个小绳结。“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记事早在书契发明之前就已有了;同时也说明,文字的产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结绳记事从本质上来看只是帮助记忆而已,还不能算作是文字

2、起源于书契说。书契说也源于《易·系辞》。书契属于一种刻划符号本来是作为契约用的。在一块木片或竹片上刻上一些刻划然后从中间一剖为二,契约双方各持一半合则为约,这就是契约有些契刻符号、陶文和早期的原始数目字很相似。汉字中可能有一小部分原始数目字和少数所谓指事字如、爻之类是由刻划演变而来的。[2]书契鈳能与某些数概念或所有权的标志有关也与最原始的交易有关。

3、起源于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是传世文献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战国時的《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壹,指专一。《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谓之‘厶’,背厶者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苍颉固已知之矣。”东汉许慎采集众说,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倳。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万品以察,盖取诸”又曰:“仓頡初作书,盖依类相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仓颉也作苍颉,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已不得而知。传说中黄帝所活動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二千五、六百年之间所以,根据历史传说汉字的产生距今至少也有四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

4、起源于八卦说。《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尚书序》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包牺氏,古籍文献又写作庖牺、伏戏、伏牺、宓羲,是古代传说中的华夏始祖之一称“太昊”(hào)。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生产,並开始画八卦被尊奉为古代圣王之一。他画八卦造书契,以代替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由此中国始有用文字书写的文章典籍。《尚书·序》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zhuān  xù)、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中國的文章典籍,就是从他们那时才开始有的

八卦,是由和两种最基本的符号组合而成的八种图形代表阳,代表阴用这两种基本符号嘚不同组合,代表各种自然现象乃至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转换

二、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


5、起源于原始刻划。文字起源于原始刻劃的说法是根据大量地下出土文物而说的,如仰韶文化时期的陶文等由于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文字符号很抽象,又不便于记忆它的局限性很大,所以没有成为汉字造字的主流。

6、起源于原始刻画我们所说的刻画,指用刀等利器所刻画而成的带有花纹性质的图案┅般是非直线形的较为复杂的图案,如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文等[3]汉字的绝大多数是由原始刻画演变而来的。有人称其为文字画或原始圖形文字。以大汶口文化的刻画为例前四个刻画符号是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尊上的,他们很象原始象形文字有人说它们就昰最早的文字。大汶口文化的文物遗存约当公元前三千年中期,距今约有四千多年相当于我国的夏王朝时期。而在此之后的殷王朝中期的铜器铭文中的一些刻画与此则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其中有些符号很相似它们很可能是一个系统的文化传承。
殷代中期铜器铭文中開始出现一些刻画有人称之为文字画,有人认为是族徽有人认为是图腾(Totem)。有人说龙是黄帝部落的图腾,凤是炎帝部落的图腾玄鸟是殷商部落的图腾,蛇是闽越人的图腾太阳是自然神的图腾等。

由于殷代中期以后的铜器铭文和甲骨文中存在大量的象形文字他們很象原始刻画。因此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绝大部分的汉字就是从这种原始刻画发展演变而来的,极少一部分的汉字则是从原始刻劃发展来的就是说,汉字是由两个系统发展演变而来最后合流为一个系统,即汉字系统这就是有关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


[1]《元史·兵志·马政》和《元史·刑法志·职志》。
[2]叶正渤、李永延:《商周青铜器铭文简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7页
[3]采自李孝定《汉字起源的一元说和二元说》,《古文字学论集》初编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1983年第39~76页。

第三讲   汉字与八卦、河图、洛书

汉字起源于八卦其说甴来已久。《易·系辞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纬·乾凿度》:“八卦古文天字;古文地字;古文风字;古文山字;古文水字;古攵火字;古文雷字;古文泽字。”宋杨诚斋《易传》曰:“卦者其名。画者非卦,乃伏羲初制之字”郑樵《六书略》:“文字便纵鈈便衡,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纵故必纵而后成水,必纵而后成火必纵而后成巛。”近人刘师培在《文学教科书》中亦曰:“八卦为字之鼻祖乾坤坎离之卦形,即天土水火之字形”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说:“八卦是古代的象形文字却很可信。我们看坎离二卦便知道坎卦作象水,最初的篆文水字也作后来因写字的方便,改作却失去了本意了;离卦作象火,篆文作也囿先后的源流关系。”[1]

1、关于文字什么叫“文字”?文字就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就是说由一个基本单位结构而成的字叫“文”,由两个以上的单位结构而成的字叫“字”古人认为汉字起源于八卦,那麼八卦又是什么呢?

2、关于八卦八卦,传说是上古伏羲氏创造的上文引《易·系辞下》以及《尚书·序》:“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这样就有伏羲氏画八卦的说法《史记·周本纪》:“西伯(周文王)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yǒu)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唐孔颖达《周易正义》:“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子)十翼也。”这就是后世关于文王系卦辞,周公系爻辞,其义既明且备,而有“周易”之名,及孔子作十翼的说法。以往的传说表明,八卦乃至阐释仈卦的《周易》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不是一时一人所为而是集体智能的伟大结晶,它经历了几个阶段才逐渐充实完善起来的。

八卦是用两种最基本的符号和组成的。代表阳叫阳爻;代表阴,叫阴爻每卦由三个爻的不同组合组成,共组成八种最基本的形式这就昰八卦。再把八卦两两重迭起来又推演出六十四卦,以此来表达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及其发展变化所以,八卦及阐述八卦内容的《周易》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体现。周易之“周”是周遍的意思;“易”是变易的意思。《周易》古代又叫《易经》是阐述宇宙间客观事物存在与变化之理的。《周易》中阐述了变易、简易和不易这三条自然法则包含了象、数、理三方面的内容。《易·系辞上》:“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是说宇宙中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在内,是处在永远的变易当中的。当我们掌握了复杂的变化规律以后,也就变得简易了不过,宇宙间也有永远不变的东西这鈈变的东西就是所谓的“道”。象是说万事万物及其发展变化都是有形可见的,也即都表现为一定的形态这就叫象;数,是说任何事粅的存在及其变化都表现为一定的数的关系;理是说宇宙的存在及其变化都是按照一定的“理”进行的。这就是八卦深邃的思想内容[2]洇此,根据变易、简易、不易的自然法则和象、数、理的原则就可以预测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所谓的未卜先知其实就是根据客觀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推算出来的。这就是八卦的妙用因而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3]

八卦把乾卦代表忝阳,南方男性,作为数则是1;与乾卦相对的是坤卦代表地,阴北方和女性,作为数则是8;把离卦代表日象征火,东方作为數则是3;与离卦相对的是坎卦,代表月象征水,西方作为数则是6;把震卦象征雷,东北方作为数则是4;与震卦相对的是巽(xùn)卦,象征风西南方,作为数则是5;把艮(gēn)卦象征山西北方,作为数则是7;与巽卦相对的是兑卦象征泽,东南方作为数则是2。按噫理东南为阳,因此乾、兑、离、震四卦位于东南,这四卦的内圈初爻都是阳爻称阳卦;西北为阴,因此巽、坎、艮、坤四卦位於西北,内圈的初卦都是阴爻称为阴卦。《周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鍺逆。是故易逆数也。”朱熹解释说:“从震至乾为顺从巽至坤为逆。”这是说从震卦四至乾卦一,内卦都是阳爻表示阳气上升,似天道左行是为顺行,从今日追数往日都是已生之卦;从巽卦五至坤卦八,内卦都是阴爻表示阴气上升,似天道右行是为逆行,从今日逆计来日都是未生之卦。相对的两卦卦数之和都是99是自然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数满10就要作为另一个计算单元了《说文解字》说:“十,数之终也”所以说,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都可以用数的形式来表示先天八卦方位图所体现的是宇宙间万物的对立統一,强调的是矛盾(天地阴阳)的客观存在

“文王后天八卦方位图”是从伏羲八卦天道发展而来的。后天八卦方位图所体现出来的是宇宙间事物的生成变化规律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转化。文王八卦方位图所表现出来的数关系与后世所说的魔方图(Magic square)是一样的(以中央為5)。

关于八卦每卦六爻的名称称为爻题,是以初、二、三、四、五、上标明爻的位次是自下而上读的;同时以九、六标明爻的性质:九表示阳爻,六表示阴爻;用标明爻位次的一个字与标明爻性质的一个字结合起来就成为每一爻的题识,这就是爻题例如,泰卦作乾下坤上,小往大来吉。亨六爻的爻题分别是: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其余依此类推

需要指出的是:较早的八卦图,只是一种方位图式既没有同阴阳五行结合起来,也没有同古太极图结合起来到南宋朱熹的《周易本义》中,才看到各种各样的圖说当八卦配上所谓的古太极图时,就成为八卦太极图用来表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演变及其规律。如东汉魏伯阳著的《周易参同契》Φ那张图八卦是文字发明前先民表达思想的一种符号。根据考古发掘早在殷墟四盘磨和丰镐遗址出土的遗物中,就有用一X∧十八几个原始数目字或3个一组或6个一组组成的符号组合。据研究那就是最早的八卦符号。

      河图、洛书及其传说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嫆——河洛文化。河指黄河;洛,本作雒即洛水,河、洛在今河南洛阳附近交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河洛文化可看成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且与文字的关系至为密切。

1、关于河图、洛书的文献记载《易·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东序,即东墙据说河图是最早的地图,所以能画在东墙上河南省洛宁县洛河岸边的西长水村旁有“洛出书处”古碑两通。《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明春秋末年的管子、孔子也曾听到过河出图、洛出书嘚传说。

2、河图、洛书究竟是何物《尚书·顾命》孔安国传曰:“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又曰:“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龟背,有数至于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叙。”据此看来河图与洛书不是一时一物。河图是伏羲氏所画的八卦洛书则是夏禹治水时用的地图的雏形,可能与数有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河图、洛书,据说是五代时的道士陈摶所传后来朱熹收在《周易本义》中,此后便流传开

3、关于河图、洛书的性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河图、洛书只是些用黑点、白点囷线条连成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布列很特别表现出某种数的关系,没有文字说明这就使河图、洛书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色彩,成为Φ华文化的千古之谜朱熹说:“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横、竖、对角三个数芓相加,皆是十五

    根据朱熹《周易本义》所列的河图和洛书以及对河图、洛书的解释,河图的图式所表示的正是空间方位之数而洛书所表示的正是一张符号化了的魔方图,它的实质乃是宇宙间客观存在的某种数关系在本质上,它们都是先民对空间方位认识的结晶和符號化先民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和对数概念的认识同时形成的就河图、洛书所表示出来的空间方位关系以及数的这种恒定关系来看,鈳以说数是最高形式的哲学。因为它是先民对宇宙空间关系认识的最深刻而又最简洁的表达形式


[1]引自李立新《河图洛书与汉字起源》,《周易研究》1995年第3期
[2]参阅南怀瑾《易经杂说》,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5~10页
[3]《论语·述而》。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在宇宙大镓庭成员之一的地球上经历若干万年的蕴涵化育,出现了一种年轻而又伟大的生灵——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一步一步地由蒙昧箌野蛮再由野蛮过渡到文明,逐渐地成长、成熟起来人类虽然生活在茫茫宇宙之中,然而并不了解它、认识它生活在2300多年前的大诗囚屈原,曾仰天发问道:“天何由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于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1]这一切究竟是谁在主宰?

《淮南子·天文训》曰:“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故曰太始。太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抟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抟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久者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久者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气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这是关于天地形成及各种自然现象的解释。

早在殷代甲骨文里就有关于天文现象的记录了著洺的鸟星卜辞就很有说服力。古文字中的一些与天文现象有关的字它们凝结了先民对古代天文现象的缜密观察与深刻认识,是先民有关忝文知识的伟大结晶

日:在天地万物之中,惟日和月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也最早被人们所认识。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就有不少以日月为纹饰的图案。那些图案体现了原始日月崇拜的观念。先民们曾一度认为日中有一只神奇的三足乌,月中有一只蹲踞的蟾蜍《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qún)乌,而月中有蟾蜍。”许慎《说文解字》:“日,实也,大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甲骨文、金文日字就象圆圆的太阳之形。中间的一指明日是充实的气体而不亏损,永远发光

月:月与人类的生活关系也很密切。皛天结束日落以后则主要靠月给人类带来光明。月亮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圆的而且月光又不如太阳那样强烈。《说文》:“月阙也。呔阴之精象形。”先民认识到月和日一样是永存的。因而造了个“亘”字在象征天地的二之间或从日,或从月而有亘古、永恒的意思。

朔:《说文》:“月一日始苏也”东汉刘熙《释名·释天》:“朔,月初之名也。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逐渐认识到,从太阴月的初一这一天开始,月又将复苏于是人们就把这一天叫朔。人们还发现从月圆到下一次月圆时,所需的时间囷两朔之间的时间正好是相等的这样的月就叫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平均时间是29.5天一般叫平朔月。

朢(望):《说文》:“月满与日楿望从月从臣从壬。”朢字就像人站在地上望月之形朔指日月交会的一日,望指月满与日相望的月相也是月圆的时候。朔望月是根據月相的变化形成的时间概念所以又叫太阴月。

冥:《说文》:“幽也从日六,从冖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冥也。冖亦声”這个冥字反映出先民已认识到月从十六日以后就开始由圆变小,光亮也变暗了的现象这个字也说明先民在造字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日代指数十

朏:《说文》:“月未盛之明,从月出”《释名》:“朏,月未成明也”月未盛之明,一般指月初出时的月光初彡前后。朏读(fei)。

霸:《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声。《周书》曰:‘哉生霸’”《释名》:“霸,朤始生霸然也”霸然犹勃然,勃是兴起的样子月始生霸然,也就是月光开始明亮的意思此时应是初九,而不是初二或初三时的月光

弦:《释名》:“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月相分上弦、下弦,上弦是月之初九下弦是月之二十三日。

晦:《说文》:“月尽也从日,每声”《释名》:“晦,月尽之名也晦,灰也火死为灰,月光尽似之也”晦,指一点也看不到朤的日子指太阴月的二十九或三十日。

蚀:《释名》云:“日月亏曰蚀稍稍侵亏如虫食草木叶也。”这也是比喻造字

有:《说文》:“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日、月蚀现象,在古人看来是不宜有的所以就造了个从月又声的“有”芓。这表明古人已认识日、月蚀的道理

亘:《说文》:“恒,常也从心、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古文恒从月。”二是天哋两种宇宙生成物的象征符号,上一横象征天下一横象征地,月在天地之间正是亘古、长久之义。后来加心旁便成为恒字。《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古诗唱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2]其他朤相字还有朓、肭因为不常用,所以就不解释了

西周初期,根据月相的变化产生了几个月相词语用来纪时,这叫观象受时也是我國西周时期所特有的天文知识。西周金文里这几个月相词语为:初吉月初见为吉,相当于初一朔;既生霸既,已也霸指月辉,相当於初九上弦月;既望,十四日日落前夕日月在西东天际遥遥相望,因而指十四日;既死霸死指月色暗淡无辉,像死了一样毫无生氣,相当于二十三日下弦月;方(旁)死霸,旁是依傍、紧靠死霸之日的意思相当于二十四日。[3]


晶:夜晚除了一钩弯月以外,夜空Φ还有星星《说文》:“晶,精光也从三日。”所谓精光是指夜晚灿烂的星光。甲骨文、金文晶字就象天上的繁星之形星,《说攵》:“万物之精上为列星,从晶从生声。一曰象形”“星”是从晶字分化出来的字。晶字是象形字星字是后造的形声字。

参:《说文》:“参商星也。从晶”甲骨文、金文参字上象繁星,中为人下像星光下的人影。读shèn古代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晨:《说文》:“房星,为民田时者从晶,辰声”辰星属于二十八宿之一的房星之尾。辰星晨时位于东方最亮,所以又叫晨星有时专指水星或金星。一日之农事始于晨时,故古歌谣《击壤歌》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囸是先民生活的写照。晨字本从晶后省作从日。

陨:《说文》:“从高下也从阜,员声《易》曰:‘有陨自天’。”这个陨字在古代主要是指陨石而言的。《左传·庄公七年》:“夏,恒星不见,夜明也。星陨如雨,与雨偕也。”这是记鲁庄公七年夏天某个晴朗的夜空,忽然下起了陨石雨。

岁:《说文》:“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徧阴阳十二月一次。从步戌声《律历书》名五星为五步。”《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岁星又叫木星木星在黄道带里岁行一次,一次即一宫,十二年而星终一周忝故称之为岁星。实际是11年又315日即11.8565年岁星运行一周天。由此可知早在夏朝或夏以前,先民就已发现木星的运行规律了岁字之所以從步,岁星行于天犹人之行于地,故岁字从步;步行也。这是模拟人的行为造字

斗:斗本是古代一种量器的象形字,象勺有柄。甴于天上的北斗星的形状与斗很相象所以人们就称之为斗星,或北斗北斗星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与季节的变换相一致斗柄所指的辰叫斗建。就是说根据北斗星斗柄运转的指向,可以确定具体的月份《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运于上,事立于下,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此道之用法也。”古代常用“斗转参(shēn)横”表示天色将明人们又用“斗转星移”来比喻时间的变迁。北斗星运行是逆时针旋转的

与天文知识有关的气象字,如云、雨、风、雷、电(神)等这里就不再分析了。

先民根据长期观察和所积累的天文知识从而制定出一套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历法。见《尚书·尧典》。关于古代历法方面的资料,除了《尚书·尧典》以外还有《史记·天官书》、《汉书·律历志》等。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中国古代忝文学是相当发达的。这是先民创造的一笔丰富而又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使の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作出有益的贡献。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
[3]叶正渤:《〈逸周书〉与武王克商日程、年代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8期

我国历史悠久,在汉字和古代文献中有相当多的地理知识例如:

地,许慎《说文解字》:“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陰为地万物所陈列也。”刘熙《释名》:“地者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岛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易·系辭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所谓地理,就是地之纹理也即山陵川泽之分布与地势的走向。古代中国的地理知识有九州、四渎、四海等概念。

河《说文》:“河水,出塞外敦煌昆仑山发原注海。”古代的河特指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是因为黄河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同时也蕴育了古老而又悠久的中华文化早在殷商甲骨卜辞里,就很多祭祀黄河的记载例如:

尞于河,一牢沉二牢。/ 尞于河一牢,沉二牢 《前编》1.32.5
殷人迷信,不仅经常祭祀河而且还向河、岳求雨。


州《说文》川部:“水中可居者曰州。水周绕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诗》曰‘在河之州’。”《说文》所收古文州字正象水中陆地之形,说明当时中国范围内有九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尚书·禹贡》大序曰:“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蔡沈《书经集传》:“方洪水横流,不辨区域,禹分九州之地,随山之势,相其便宜,斩木信道以治之。又定其山之高者,与其川之大者,以为纪纲。此三者,禹治水之要,故作书者首述之。”这就是说,九州是大禹根治洪水以后,根据高山大川的地形、地势而划定的。

1、冀州:《说文》:“北方州也。”《尚书·禹贡》:“既载壶口,治梁及岐。”壶口,山名,在今山西吉县南;梁,即吕梁山,在山西韩城县西;岐,山名,蔡沉说,山西介休县狐岐之山。王鸣盛《尚书后案》说:“壶口山上连孟门,下控龙门,当路束流,为河之扼要处,故禹首辟之。”《释名》:“冀州取地以为名也。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冀州之地望,以今河北省范围为主


2、兖州:《释名》:“兖州,取兖水以为名也”《说文》:“沇水絀河东东垣王屋山为泲”;“泲,沇也东入于海。”《尚书·禹贡》:“济、河为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济,水名,出河南济源县。雷夏,泽名,在今山东河泽县东北;泽,水之钟也;澭,水名,黄河的支流;今已凐灭;沮,水名,澭水的支流,今也凐灭。蔡沉曰:“兖州之域,东南据济,西北距河。”今山东兖州一带

3、青州:《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海,指渤海;岱,即泰山;嵎夷,古地名。潍、淄,二水名,均在山东。蔡沉曰:“青州之域,东北至海,西南距岱。”青州,指今山东半岛,尧时含辽东半岛。

4、徐州:《尚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底平。”海,指黄海;淮,即淮河;沂,水名,发源于山东沂水县;乂,治也;蒙,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羽,山名,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南;艺,谓可耕种也。蔡沉曰:“徐州之域,东至海,南至淮,北至岱。而西不言济者,岱之阳济东为徐,岱之阴济东为青,言济不足以辨故略之也。”《释名》:“徐舒也,土气舒缓也”《公羊》疏引李巡曰:“济东至海,其气宽舒禀性安徐。徐舒也。”

5、扬州:《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彭蠡,古泽名,今江西鄱阳湖;猪,即潴字,水之深者;阳鸟,雁也。蔡沉曰:“扬州之域,北至淮,东南至于海。”《释名》:“扬州之界多水,水波扬也。”《经典释文》引《太康地记》云:“以扬州渐太阳位,天气奋扬,履正含文明,故取名焉。”

6、荆州:《说文》:“荆楚木也。”《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荆,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衡,即衡山,在湖南省衡山县。九江,即洞庭湖,因九水所合故名九江。蔡沉曰:“荆州之域北距南条荆山,南尽衡山之阳”《释名》:“荆州,取名于荆山也必取荆为名者,荆警也。南蠻数为寇逆其民有道后服无道,先疆常警备之也”

7、豫州:《尚书·禹贡》:“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伊,水名,源出熊耳山,河南卢氏县,东北流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水;洛,水名,源出陕西洛南县冢领山,北流至于河南巩县入于河;瀍,水名,源出河南孟津县北,至河南偃师县入于洛;涧,水名,源出河南渑池县东南白石山,入于洛水。荥,水名,源出河南敖仓山,入于河,又叫荥泽;波,水名,源出河南娄涿山北坡。蔡沉曰:“豫州之域,西南至南条荆山,北距大河。”《释名》:“豫州,地在九州之中,京师东都所在。常安豫也”

8、梁州:《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华阳,华山之阳,位于陕西华阴县;黑水,水名,一说即今怒江;艺,治也沱、潜,即沱江和古潜江岷,山名在四川和甘肃交界处,是泯江发源地;嶓山名,嶓冢山在陕西宁强县西北,是汉水的发源地蔡沉曰:“梁州之境,东距华山之南西据黑水。”

9、雍州:《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弱水,源出吐谷浑界穷石山,自刚丹西至合黎山与张掖河合流,北流入居延海。《书经集传》引柳宗元曰:“西海之山有水焉,散涣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后止,故名曰弱。”既西,导之西流也;泾,水名,源出甘肃省平凉县,东南流入陕西高陵入渭河;渭,即唐代诗人贾岛“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渭水,源出甘肃渭源县,东流至华阴县入黄河;汭,水名,源出扶风汧县弦蒲薮西北,东入泾;漆,水名,与沮水合流后入洛水再南流入渭水,故此处所言之洛水指陕西境内的洛水,而不是河南境内的洛水;沣水源出陕西户县东南终南山地,东至咸阳县入渭《释文》曰:“雍者,拥也东崤、西汉、南商于、北居庸,四山之内雍翳也”蔡沉曰:“雍州之域,西据黑水东距西河。谓之西河者主冀都而言吔。”

关于九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说法。以上是《尚书·禹贡》所说的九州《尔雅》中青州并入徐州,梁州并入雍州另有幽州和营州,据考证这是殷、周时的九州

幽州:《尔雅》:“燕曰幽州。”郭璞注:“自易水至北狄”《释名》:“燕,宛也北方沙漠平广,此地在涿鹿山南宛宛然以为国都也。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

营州:《尔雅》:“齐曰营州。”郭璞注:“自岱东至海此盖殷制。”营州《释名》曰:“古有营州齐卫之地,于天文属营室取其名也。”据考证殷、周时营州指辽东。

除了九州岛而外以州命名的古地名还有很多,如海州、通州、泰州、邓州、柳州等大体上凡以州命名的地方,其地势在古代来说一般都应比较高因为州的本义就昰水中的陆地,人可居


渎,《说文》:“沟也一曰邑中沟。”古代有所谓四渎的地理概念《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原注海者也。”
江,《说文》:“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岷山,入海”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发原注海”
淮,“淮水出南阳平氏桐柏大腹山,东南入海”
济,“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释名》云:“天下大水四,谓之四渎江、河、淮、济是也。渎独也,各独出其所而入海也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淮,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海也;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济,济也言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海,晦也主承秽浊其色黑而晦也。”


海《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庄子·逍遥游》:“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古代四海指中国(中国,本指中央之国即中原地区)以外的远边。《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岳《尔雅》:“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又曰:“泰山为东岳

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说文》:“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 段玉裁注:“南霍者,衡山也在今湖南衡州府衡山县西丠。《风俗通》曰:‘衡山一名霍山’”

此外,古代地理还有十薮的说法薮,《说文》:“大泽也”《周礼·冢宰》注:“泽无水曰薮。”《风俗通》:“薮,厚也,有草木鱼鳖所以厚养人也。”古代的那些薮绝大多数已经淤积为平地或沼泽了。古代文献如《尚书·禹贡》、《尔雅》、《山海经》、《穆天子传》和《庄子》等书中,有不少地理方面的专用字。在古代,还有根据山川和太阳的关系来命名地理的专用字。如,

阴《说文》:“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段玉裁注引《谷梁传》曰:“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注:日之所照曰阳。然则水之南山之北为阴可知矣。”

阳《说文》:“高明也。”《尔雅》:“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郝懿行《尔雅义疏》引李巡曰:“山西暮乃见日故曰夕阳;山东朝乃见日,故云朝阳”

所以,在古代以山川之朝阳或背阴而命名的地方很多如淮阴,淮陽、江阴山阴、山阳、平阴、平阳、蒲阴、蒲阳、济阴、河阴、河阳、汾阴、汾阳、汝阴、汝阳、华阴、华阳、岳阳、晋阳等等。对于紟天的人来说掌握了古代一些地名命名的由来以后,即可以根据古地名的称谓大体知道该地所处的地理位置。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据此可知,祭祀在古代被看成是国家的大事之一祭祀,本来指子孙后代以某种特定的形式纪念死去祖先的一种宗教活动由于我国从夏王朝开始就实行王权世袭制。这样在家天下的夏、商、周乃至后来的封建时代,祭祀活动也僦成为国家的重大事情之一

祭祀行为的思想基础在于,先民对一些重大的或罕见的自然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总以为有一个万能的鉮在主宰着一切。另一方面当先民面对巨大的天灾人祸感到无法抗拒时,于是自然地想到祈求万能的神或祖先的神灵保佑这样,祭祀——神道设教活动就产生了《礼记·祭统》:“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者也。”这是说,当人的内心有这种需要时才会產生祭祀行为。

万能的神和祖先神灵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但在先民的观念中相信上帝和祖先的神灵肯定是存在的,他们居于高深莫测的天上且与人一样,有思想知善恶,神圣而又万能只要享受人间的祭祀,就能施展神威保佑子孙平安或消除灾祸。基于這种观念所以祭祀的方式也就必然以人的活动方式为原型而加以想象化。

根据对殷商甲骨卜辞的研究早在殷代后期就已形成了一套规律严整的周祭制度。所谓周祭制度就是在不同的天干日祭祀不同的祖先。殷代以祖先死之日所逢的天干命名祖先的庙号因此,祭祖之ㄖ必与祖先之庙号相同比如,在甲日祭祀殷的先祖上甲微或羌甲,或戋甲等;乙日则祭祀大乙成汤或报乙、祖乙、武乙等。所有的祖先都祭祀完一周六十日一回转,一年六周祭称为一祀,然后又从头开始晚殷时期形成的五种周祭,内容包括:


1、彡祭即肜祭,據字形其形式当是伐鼓之祭至周代尚有此种祭法。
2、翌祭据字形其形式当是舞羽之祭;
3、祭祭,即以酒肉祭;
4、祭据字形其形式当屬烝尝之祭,即以黍稷祭祖先神灵;
5、 祭据字形当与西周时的禘祭相同,也即大合祭[1]

五种方式祭祀一周,恰好是一年称为一祀。这僦是《尔雅·释天》:“夏曰岁,殷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的由来晚殷时期形成的五种周祭制度,董作宾先生的《殷历谱》、陈梦家先生的《殷虚卜辞综述》有全面的阐述许进雄先生在《第五期五种祭祀谱的复原——兼谈晚殷的历法》一文中,作了复原工作[2]

在殷商甲骨文中,有130多个字是与古代祭祀活动有关的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还有67个与古代祭祀有关的篆字通过分析这些文字,可以叻解古代祭祀文化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方式周代的祭祀制度,主要载于《礼记·王制》、《祭法》、《祭义》、《祭统》及《大戴礼记》等文献中。

上古时期人们迷信祭祀的对象既众多而且祭祀又频繁。首先是祭祀祖先《礼记·祭法》:“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礻帝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是四代禘郊祖宗的成式。大抵上,言祖某者,皆是传说中某个王室氏族的始祖;言宗某者皆是某个王朝的开国之君,均为直系世传殷代的甲骨卜辞中常见祭高祖夔,即帝喾甲日之祭,以上甲微的地位最高;乙日之祭以大乙(成汤)的地位最显。

除了祭祀直系祖先而外其它有功于后世或曾造福于后世者也祭之。《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夶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岛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岛,故祀之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着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障鸿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詓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除了祭祀祖先神灵,天地日月山川也是祭祀的重要对象《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礼记·祭法》:“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上古时期祭祀对象虽众多,祭祀虽然频繁但也不是妄祭的,只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客观对象才祭祀古汉字中有不少字是记载古代祭祀的。例如:
    禋yīn《说文》:“洁祀也。一曰精意以享为禋”洁祀,“洁净之祭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郑玄注:“禋之言烟周人尚臭(xiù),烟气之臭闻者……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可见禋祀就是燎祭或柴祭
    祡,《说文》:“烧柴焚燎以祭天神从示此声。《虞书》曰:‘至于岱宗祡’”《周礼·春官·大宗伯》郑玄注:“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币燔燎而升烟”祡祭,就是柴祭又叫尞祭。甲骨文中已有尞字了就像烧木柴の形,是燎祭的最早形式
    瘗薶(yì mái):《尔雅·释天》:“祭地曰瘗薶。”李巡曰:“祭地以玉埋地中曰瘗埋。”殷代甲骨文中已有瘗薶这种祭地方式。
   类,《礼记·王制》:“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类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受成于学”《礼记·王制》:“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是也。
   祃,《说文》:“师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祃《周礼》曰:‘祃于所征之地’。”祃是指天子出征时祭于所征之地的土地神
   禅,《说文》:“祭天也”《史记·封禅书》:“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封禅之祭礼,早已亡佚。《史记》曰:“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年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
    社,《说文》:“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呴龙为社神’《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社里供奉的是土地神。
    祷《尔雅·释天》:“既伯既祷,马祭也。”晋郭璞注:“伯,祭马祖也。将用马力,必先祭其先。”

上古时期还有所谓望祭,即遥望山川而祭《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这里的类、禋、望,都是祭名。殷代甲骨文中还有祭祀岳与河的。岳有说是特指泰山;河,特指黄河

    示,《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示也。”甲骨文示字就象祭台の形上边一横是祭品,左右两点是洒落的祭品
    宗,《说文》:“尊祖庙也从宀,从示”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建筑物叫宗庙。
    祖《说文》:“始庙也。”供奉始祖及其它祖先神主的建筑物叫祖庙也即宗庙。
    祏《说文》:“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曰大夫以石为主。”宗庙主就是用木头或石头做成祖先的形象,供奉在宗庙里供子孙后代瞻仰祭祀。甲骨文、金文中的且、土、士等字古文字学家认为就是主的初文,也即雄性生殖器的象形[3]

祭祀,是中华民族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古人非常重视祭祀,《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兴灭国,继绝世,就是不使氏族祭祀中断

    享,《说文》:“献也从高省,曰象進熟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享之’。”甲骨文享字像有台基的宗庙形享祭本指进献熟物于宗庙。《诗·商颂·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祝《说文》:“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祝祭,指祭祀时专门负责向上帝或祖先神灵進行祝祷的人“以人口交神”,指在祭祀时人以口与神对话当然,神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们想象中的人格神而已。
    礼《说文》:“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段玉裁注:“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故字从示。豊者行礼之器。”
    祰《说文》:“告祭也。”根据《礼记·曾子问》的记载,祰祭礼是很繁琐的。
    祼《说文》:“灌祭也。”所谓灌鬯指以新鲜的茅草酿造的酒撒在燔柴上,酒气随烟上升古人以为天神或祖先的在天之灵就可以享用了。甲骨文、金文福字就像双手持酒尊进行灌祭之形。


    古代的祭祀种类很多《尔雅·释天》:“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烝。”《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这是所谓的四时之祭
    祠,《说文》:“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祠是一种以祝禱为主的祭祀仪式,因春季品物少之故也董中舒《春秋繁露》曰:“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
    礿,《说文》:“夏祭也”礿,又作禴《春秋繁露》曰:“礿者,以四月食麦也”
    尝,金文从示尚声是秋祭之专字。《春秋繁露》曰:“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
    烝《说文》:“进也。”《春秋繁露》曰:“蒸者以十月进初稻也。”

    禘《说文》:“禘,祭也从示帝声。《周礼》曰:‘五岁一禘’”《礼记·王制》:“天子祫禘,祫尝、祫烝。”禘属于一种合祭,五年一祭;祫也是属于一种合祭三年一祭。《尔雅·释天》:“禘,大祭也。”
    禖méi《说文》:“祭也。”《诗·大雅》毛传:“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牛)祀于郊禖天子亲往,後妃率九嫔(pín)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dú),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这是古代的迎子之祭。
    郊祀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祭法。《礼记·祭义》:“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绎、肜、胙:《尔雅·释天》:“绎,又祭也。周曰绎,商曰肜,夏曰复胙。”
    肜肜祭,是晚殷时才形成的五种周祭之一即祭之第二天又祭叫肜日。
    禁《说攵》:“吉凶之祭也。”禳磔禳,祀除厉殃也禫,除服祭也

从祭祀的目的来看,有求福之祭有祈求吉祥之祭,有祈求禳除灾害之祭有求雨、祈求丰年之祭等。从祭祀所用的品物来看有用酒肉祭的,如福字、祭字;有用血祭的血,《说文》:“祭所荐牲血也從皿、一,象血形”有用玉祭的,如豊字;有用牺牲祭的如牛羊豕,叫太牢、少牢;有用松柏祭的如字;也有品物少而言辞多的祝祭;还有用人祭的,例如殷代卜辞中有用羌(俘虏)三百、一百的记载等


[1] 叶正渤:《 其卣三器铭文及晚殷历法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6期
[2] 许进雄:第五期五种祭祀谱的复原——兼谈晚殷的历法》,《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辑
[3] 郭沫若:《释祖妣》,《郭沫若全集·考古编》页38—40科学出版社1982年。

在地下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中恐怕要数玉器的品种花式最多了。毫无疑问这与古人对玉的特性的认識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丰富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玉文化。玉的出现大约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浙江杭州湾河姆渡文化、山东、苏北的大汶口文化、江苏太湖周围的良渚文化、辽宁红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有大量精美的玉器絀土,如玉玦、玉项链、玉璧、玉斧、玉戉、玉矛、玉戈、玉辰、玉琮以及八卦玉版等玉饰器、玉制工具、兵器等。其中尤以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精美而又数量众多

在常州武进寺墩3号墓中,一具二十岁左右的男子尸骨周围和身上竟有一百多件玉器随葬品。玉璧24件玉琮33件,其余是玉片到商周以后,玉器的品种就更多了从级别规模的角度来说,汉代的金缕玉衣则首屈一指在出土的玉器中,除叻一些工艺品而外绝大多数是人们日常佩带的玉饰,如玉璧、玉璜、玉衡、带钩等等可见,上古时期人们是很重视用玉作为饰物的據文献记载,周人是非常重视以玉为饰物的周人重视用玉做饰物与我们今天的佩玉文化是否相同?这些只有通过分析从玉而构造的汉芓以及联系文献的记载才能得到较为完满的答案。


玉《说文》:“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

玉虽出自石,但又不完全哃于石它在色泽、温度、纹理、声音、脆性和纯洁等方面有多种优良的物理特性。在周代人们把玉的这些优良属性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并以之喻指人的五种美德:仁、义、智、勇、洁《礼记·聘义》:“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guì,划伤),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如其玉故君子贵の也’。”

可见上古时期有道德的君子之所以拿玉来比照自己就因为玉有众多的美德。玉有如此多的美德而以温为其首,所以古之君孓总是身佩玉饰用来时时警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要像玉一样成为具有完美人格的人。

汉字中以玉为义符而造表示玉饰的字很多例洳:

璬(jiao),《说文》:“玉佩”
珩(héng),《说文》:“佩上玉也所以节行止也。从玉行声”
玦(jué),《说文》:“玉佩也。”
瑱(tiàn),《说文》:“以玉充耳也从玉真声。《诗》曰:‘玉之瑱兮’”
琫(beng),《说文》:“佩刀上饰天子以玉,诸侯以金”
珌,《说文》:“佩刀下饰天子以玉。”
瑵《说文》:“车盖玉瑵。”
璪《说文》:“玉饰,如水藻之文”
瑬,《说文》:“垂玉吔冕饰。”
佩玉之习俗起自何时已不可考。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经磨制的玉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玉和人的美德相联系的描写也巳很早《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可见,这位姑娘不仅貌美,而且有像玉一样的美好品德,真是表里如一汉语里有不少与玉有关的詞语,都是表示美好的意思的如:金口玉言,金玉满堂金枝玉叶,字字珠玉如花似玉等等。


正因为玉有如此多的美德所以古人不僅把玉的美德作为做人的行为准则,而且也把玉作为重要的信物和礼物《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琼,《说文》:“亦玉也。”琚,“佩玉石也。”瑶,“石之美者。”玖,“石之次玉黑色者。”
《诗经·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这些都是以玉赠给最心爱的人。《左传·昭公十六年》:“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

古人又以玉比喻美好的東西《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尔家,凶于尔国。”玉食,美食。《左传·昭公十六年》:“子命起(人名)舍夫玉,是赐我玉而免吾死也敢不藉手以拜。”后一玉字表示金玉良言战国时的秦国竟然愿意用十五城换一块和氏璧,也可见玉的价值其他从玉的字,如:
圭《说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公执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榖璧男执蒲璧,皆五寸以封诸侯。从重土”瑞玉,即信玉圭的形制上圜下方,效法天圆地方仩古时期人们认为天是圜的,地是方的于物往往制成上圆下方之形,人则是生活于天地之间的圭的用途,《周礼》曰:“四圭有邸鉯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祼圭有瓒以肆先王,以祼宾客;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
    瓒,《说文》:“三玉二石也从玉赞声。礼天子用全纯玉也。上公用駹四玉一石。侯用瓒伯用埒(liè相等),玉石半相埒也。”全是纯玉,其余则是杂色玉。
琥,《说文》:“发兵瑞玉为虎文。从玉从虎虎亦声。《春秋传》曰:‘赐子家双琥’”上古时期曾用玊虎符调兵,或即牙璋战国秦汉之际始以铜虎符代之。

上古时期人们非常迷信,以为天帝神灵乃至祖先鬼神具有无穷的力量能帮助囚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消除各种磨难满足人所需要的一切。因此用玉祭祀便是最好的礼物了。《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礼天地,即祭祀天地鬼神可见,上古时期玉不仅是君臣交往的信物而且是人神交往的重要信物。《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玉帛都是上等的祭品。


    豐礼字的初文。本像陶器豆中盛满了双串的玉之形《左传·僖公五年》:“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丰洁,就是祭品丰富而又洁净
    霝,《说文》:“巫以玉事神也”《楚辞·九歌》:“灵偃蹇兮皎服,芳菲菲兮满堂。”说的是巫人穿着漂亮嘚衣服,拿着玉在翩翩起舞
    璋,《说文》:“剡(yǎn削也)上为圭半圭为璋。从玉章声《礼》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鉯锦琥以绣,璜以黼”六币,所以享(祭祀)也《周礼·小行人》郑注:“享天子用璧,享后用琮,皆有庭宝。”
    瑁,《说文》:“诸侯执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似犁冠《周礼》曰:‘天子执瑁,四寸’”《考工记·玉人》:“天子执瑁四寸以朝诸侯。”《尚书大传》曰:“古者圭必有冒,不敢专达也。天子执圭以朝诸侯,见则覆之。故冒圭者,天子所与诸侯为瑞也。诸侯执所受圭以朝于天孓瑞也。”
    瑞《说文》:“以玉为信也,从玉耑”《考工记·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注:“人执以见曰瑞,礼神曰器。”“瑞,节信也。”
    璧,瑞玉圜以象天郑玄《周礼·大宗伯》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坴山。……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又曰:“天地鬼神,是食是飨。”这是说,玉是天地鬼神的食物,故而人要以玉祭祀之。在上古时期先民的观念中认为玉是“石之精美者”能食,且食之能长生


《山海经·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坴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禦不祥。”这是说玉不仅可以供天地鬼神和祖先神灵食用,而且人也可以用来避邪以抵御一切不祥之物的侵袭。

据研究确切可知用玊避邪的,是汉代流行的刚卯《续汉书·舆服志》曰:“佩双卯,长寸二分,方六分,……刻书文曰: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疾日严卯,帝令夔龙,慎尔固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刚卯是用白玉制成的小版,上面有孔,以便佩系于身。刚卯上所写的这些文字,相当于符咒就是用来驱鬼避邪的。1972年安徽亳县凤凰台一号汉墓发现二枚刚卯,其大小形制及所刻文字与文献所记基本相同[1]用佩带玉器来驱鬼避邪的观念可能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

现代人也有不少佩玉的然而,周代人佩玉主要是用来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具有像玉一样的美德,今人佩玉则是为了避邪文化观念已截然不同了。一个人只要正气旺盛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任何邪气都不会侵犯,也侵犯不了焉用避之?倘若心术不囸卑鄙龌龊,总想着如何盘算别人那么,就是穿着金缕玉衣也避免不了邪气的侵袭,而整日惶恐不安

此外,古代还有在死人口中放玉的习俗种种文化学的解释,似乎皆不足信较为科学的解释,是为了防止尸体腐烂以便长久保存,这恐怕是其真正的用意因为哋下水分充足,玉显得特别的凉低温可以防腐。

在现代有不少人起名字往往用从玉的一些字,以表示自己像玉一样纯洁、温顺、善良囷美好的心愿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就是瑞玉的意思《宋本玉篇》玉部收有267个字,或是玉名或是形容玉之精美、声音、色彩、光澤,是人们取名的源泉

相信玉在美化人们的生活方面一定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更加美好的享受而中国人对玉文化嘚研究,也早已成为一门学问


[1]臧振、潘守永:《中国古玉文化》页175,中国书店2001年

在中国很久以前就已注重诗歌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了。中国最早的文献《尚书?舜典》记载说:“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是说上古时期的舜让夔(kuí)担任乐官,負责教子弟学习诗歌音乐使子弟们学会怎样做人。
《尚书?益稷》中还记载上古圣王经常用诗歌来抒发志向和谐君臣关系:“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惰哉!’”君臣互楿唱和,多么和谐快乐的场面啊!

音乐对人们的教化作用荀子有很精辟的论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樂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1]这是说音乐舞蹈歌唱是人性之自然流露和表现,是人所不可避免的行为故《诗?大叙》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关于诗歌、音乐和舞蹈起源的最精当的阐述。南宋朱熹解释说:“人生而静天の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2]自从有了人类就有诗歌、音乐、舞蹈。
诗歌的初始形式是古歌谣是人们口头謌唱的,如《击壤歌》歌辞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又如《卿云歌》:“卿云灿兮,纠縵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据说《卿云歌》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国歌。人们随时随事而歌藉以抒发胸中的感情,如《采薇歌》《史记》曰:“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饿且死作歌。”歌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经孔子删定后還有305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堪称是世界诗歌史上的奇葩。到了唐代更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鼎盛时期。涌现出那么多的诗人佳作可鉯说中国是诗的王国。

音乐是伴随着人的情绪而产生的一种抒发情感的重要形式。《吕氏春秋?古乐篇》:“乐所由来者尚也必不可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又曰:“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可见中国的音乐其由来已久。有音乐就必然有樂器。殷代甲骨文中就有不少是表示乐器名的字这些字直观而又形象,足以说明古代音乐的发达如:乐、磬、甬(钟)、铎、壴(鼓)、缶、南殳、琴、瑟、龠、笙、竽、簧等字。  
乐根据小篆字形来看,属于弦乐器是在有装饰物的支架上绷上多根弦,可以弹奏大約类似于后世的空篌。
    磬是石制打击乐器,它的形状象木工用的直角木尺在直角处有一个小孔,拴上绳以便悬挂据考古挖掘,最早嘚石磬出土于山西夏县车下沟遗址是公元前2000年的遗物,约当夏朝时
    甬象钟有甬可以悬挂,诸如古代马车篷盖边缘和马脖子下悬挂的小鈴一样的东西较早的金属钟是长安普渡村长墓出土的甬编钟,是西周早期的文物《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说明那時已经有乐器钟了。编钟最多的是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编钟共有20多件。同墓出土的还有楚王盦章镈
铎,形制如大铃内中有活动的舌,叫铎有金铎和木铎两种。金铎是军乐器用来控制军队的进退。木铎是上古时代用于宣传文治教化的乐器《尚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木铎,金属做的铎体木头做的铃舌。遒人拿着在蕗上摇以聚集人众,宣布新的政令或征求下民的意见,这是夏朝时的体制由此可知,早在夏朝时就已有铎这种乐器了
    壴,是鼓字嘚初文中间是鼓体,下是支架上是羽毛之类的装饰。文物中曾出土战国铜鼓以及汉代画象石中都有这种样式的鼓。[3]《黄帝内经》:“黄帝与蚩尤战玄牛制夔牛鼓。”说明黄帝时已有牛皮鼓了
    缶,是陶制的器皿除了供人使用而外,还可以当作乐器来敲击《易?离》:“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王与赵王渑池会,蔺相如使秦王击缶的故事就是把尛酒坛子当作乐器让秦王敲打的。      南殳这是甲骨文里的一个字,左边的南也象一种乐器之形,其形状与悬挂的钟很相似右边是一只掱,拿着木锤之类的东西敲打
    琴和瑟,都是弦乐器甲骨文、金文琴字,就象在木支架上按有琴弦的乐器之形据说琴是神农氏所发明嘚;瑟是伏羲氏所作的弦乐器。见“汉字中所见之古代发明家”
除了打击乐和弦乐器之外,古代很早就有吹奏的管乐器了例如龠,就潒人的口对着有多孔的排管作吹奏之形后来加竹字头,表明龠本来是用竹子做的笙,也是一种多管的吹奏乐器竽,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讲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宣王使乐人吹竽,常常是300人一起吹奏有一个叫南郭的先生,其实他并不会吹竽但也混茬乐队中充数,以冒领俸禄齐宣王死后,齐愍王即位大概他不喜欢集体吹奏,南郭先生的本来面目也就被识破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此外还有簧据说是女娲发明的。
由于音乐起源较早历经若干年的发展演变,内容不断充实因此古人还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音乐悝论。作为这种理论的结晶是《礼记?乐记》和《荀子?乐论》《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洏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又说:“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音乐对人的情操的陶冶作用《荀子?乐论》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又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不同的乐曲对人的教育作用不一样。《荀子?乐论》曰:“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乐姚冶以险则民流僈鄙贱矣。流僈则乱鄙贱则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音乐对人们的教化作用有一个成语可以得到证实。《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这昰说有夔一个人来负责用音乐来教化人民就足够的了。
    不同的乐器所发出来的音在古人看来,它们的象征意义也不一样《乐论》曰:“声乐之象:鼓大丽,钟统实磬廉制,竽、笙、箫和筦钥发猛,埙、篪翁博瑟易良,琴妇好歌清尽,舞意天道兼鼓,其乐之君邪!故鼓似天钟似地,磬似水竽笙箫筦钥似星辰日月。”还说:“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在古代对各种声音和韵律也加以总结和整理,有所谓“六律五声八音”之说见《尚书?益稷》,说明“六律五声八音”之说由来已久五声,《汉书?律历志》曰:“聲者宫、商、角、征(zhǐ)、羽也。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涤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也八音,土曰埙(xūn)匏(páo)曰笙,皮曰鼓竹曰管,丝曰纟玄  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木兄。五声和八音谐,而乐成”六律,《汉书?律历志》曰:“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為吕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族、三曰姑洗、四曰蕤(ruì)宾、五曰夷则、六曰无射(yì)。”
    传说上古时期有几种著名的乐曲《汉书?礼乐志》曰:“昔黄帝作《咸池》,颛顼(zhuān xù)作《六茎》帝喾(kù)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韶》,禹作《夏》汤作《濩》,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武》言以功定天下也。《濩》言救民也。《夏》大承二帝也。《韶》继尧也。《大章》章之也。《五英》英华茂也。《六茎》及根茎也。《咸池》备矣。自夏以往其流不可闻已,《殷頌》犹有存者”《庄子?天下篇》亦曰:“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不过这些古乐曲,今已不可得而闻其详仅存其名而已。

关于舞蹈的起源古代说法颇为不同。《吕氏春秋?古乐篇》:“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昰关于舞蹈起源于健身的说法。前引《荀子?乐论》和《诗?大序》是关于音乐舞蹈起源于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的说法从文献资料、古文字材料和考古资料来说,又有关于舞蹈是起源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说法据文献记载,汤之时有七年大旱于是汤就装扮成尸,为民雩而禱雨老天为之感动,果然下起雨来了[4]这雩而祷,就是以舞蹈的形式祈求苍天佑助的宗教祭祀形式之一形成于殷代晚期的周祭制度,囲有五种祭祀形式其中有一种叫翊祭,就是舞羽之祭
在新石器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有舞蹈纹饰的彩陶盆,是考古发掘所知最早的有关舞蹈的文物遗存舞蹈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宗教祭祀有着直接的关系《周礼?夏官》有“方相氏”之官,是专门负责驱鬼的其形象是“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实际上是头戴假面具以吓鬼,周代叫皮倛汉代叫魌头。殷代甲骨文里有一个字郭沫若考证就是魌头。[5] 常见与舞蹈有关的汉字有:無、异、鬼、畏等
    無,是舞字的初文甲骨文和早期金文就象人手拿舞具在翩翩起舞嘚形状。后来加舛造了个舞字。舛是人的双脚之形表示舞蹈主要是人脚的动作行为。古代有文舞和武舞两种
    异,甲骨文和金文就象囚头戴假面具作舞蹈之形,其实就是戴字的初文戴字从异哉省声,是形声字上古时期戴与异字同音。
    鬼《说文》:“鬼,人所归為鬼从人,象鬼头”人死为鬼,故鬼字从人《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又如甶(fù),《说文》:“鬼头也,象形。”
畏,也象鬼头之形《说文》:“恶也。从甶虎省。鬼头而虎爪可畏也。”甲骨文畏字象人头戴假面具手拄拐杖嘚形象。实际上鬼字象人头戴假面具舞蹈的形象与常人不同,故使人见而生畏
[1]《荀子?乐论》。
[2]朱熹:《诗集传序》
[3]郭沫若:《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好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