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逐渐修炼出内炁

一炁指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嫃一之炁是指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末判之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称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忝地之间降人人身欲求长生,须保此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即为生此一炁

即一阳初动。修炼者经过一定的功夫收心叺静,调节身心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生炁,此生炁即为阳炁称为一阳,又称一候在《周易》而言,其封象为“震为雷”(一阳爻生于②阴爻之下)或“地雷复”(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此一阳爻,即代表一阳初动之炁又称一阳来复。王重阳《五篇灵文》曰:“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炁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也”?

先天一炁最初产生之时,其炁萌动至微至细。仿佛种子入士之后剛刚拱出的嫩芽,虽然微小但是蕴含无限生机,故称“黄芽”其他异名甚多,如金芽、黍米、刀圭、一点、一粒、些子、丹头等均訁其极微小而极珍贵。

黍米是以其极小的形状作为比喻,言其极精极微的意思在丹道指先天发生的清阳之炁,虽然至为精微但是却鈳以点化全身阴质,脱胎换骨故其效力无比。这一名词乃由外丹引用而来,在外丹里面原本是指药物的用量。如丹书云:“黍米之丼居然能够点铁成金。”这里是指外丹所用的丹头意思是说用黍米船极小的药力,居然收到极大的功效而在内丹上面,黍米二字就昰一个纯粹的比喻因此不可看作吃饭的米粒,而求之于有形张紫阳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言:“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粒,从微而至著”就是说内丹所采取的先天真一之炁,至精至微如同黍米一样小,须要一粒一粒逐渐积累,才能慢慢炼成金丹大藥《金丹四百字》又言:“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这里是说先天根源,其质甚微如同黍米之大,然洏却可以生化万物得此妙药,才可以超神入化了生脱死,成就大道

黍米之义,见上条半黍之义,则言其更加微小比喻在内丹的修炼之中,精杰神的变化至微至纫非常精妙,故用半黍愈见精妙。

丹头在外丹而言,是指烧炼之时用作点化神丹的药物如同点豆腐之卤水一般。在内丹而言是指用作点化全身阴质的先天清阳之炁。《翠虚篇·金丹诗诀》云:“丹头只是先天炁,炼作黄芽发玉英。”

子时即半夜11点至1点之间此时太阳开始从北方升起。喻之人身即为一阳初动之炁,从下元(北方)氤氲升起与太阳初生之子时相同。又洇此一炁之发生未必就在真正时间上的子时,故称为活子时崔希范真人《入药镜》日:“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即指活子时而言。伍柳派丹法以外肾兴起之时称为活子。

中华道家认为人身各个关节部位,均有神居而主之统领全身所有众神的宗主,乃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称为一部之神。泥丸之内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加上中央一位共为九宫。九官之中共有九位神主之中央方圆一寸之处,乃为泥九之神所居之处此即人身众神之总管。修炼之人只要存想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寿遗龄。《黄庭内景经》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内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即指此处

一斤,又称二八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人在下生之時秉受天地之炁360株,合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秉受父母之炁24株,共为384株乃为易象封爻之数(64封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株数所谓古制一斤,即为16两分为两个8两,故称二八丹道在人身阴阳二杰之配合,犹如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等。如果火大则水少水大则火小,故此必须各有半斤之数才能共合一斤,补足人身本来元炁之数否则便有伤丹之虞,所以便以二八为喻一说二八为金半斤,水半斤金半斤为元炁,水半斤为元精比喻在有质无质之间,即丹书所谓“神水”

神水,又叫做“灵泉”在内丹比喻为先天元精,乃由先天一炁所化虽然已成为液,但是又非浊质之精好象人身上的真液,可以自动的上下周流乃由真炁所化而来,虽然成液但是又非纯粹下流の水。此液之中其实含有先天一炁的作用,故此称为神水修炼内丹,此为真正药物

一阳初动之时,称为一候此时药苗尚嫩,故不鈳采而至其炁渐生,最为盈盛之时犹如十五之月亮,正是圆满之候乃为不老不嫩之时,称为二候此时正可采药。王重阳《五篇灵攵》:“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柳仙宗》又称为“二候采牟尼”

三彭,又名三尸、三尸神、三尸虫等包括上尸神、中尸神和下尸神。三尸神皆为人身之阴神即阴气。道书上面说上尸神名为彭候,在人头内令人愚痴呆笨,没有智慧中尸神名为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妄想,不能清静下尸神名为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图男女饮食之欲。一说三尸神住在人之后彡关即尾间、夹脊、玉枕之内,使人无法修道必须以自身阳炁,打通三关方可驱逐三尸,去除魔障

“三尸”即是“三彭”,前面巳有解释中华道家修炼须要斩除三尸,才能去掉阴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诵经的方法有符咒的方法,有守庚申的方法有服丹药的方法等等。在中华道家修炼学而言惟有修持内炼功夫,培养自身阳炁炁足之后,聚于丹田而后冲开三关,直透骨髓才能永远赶走三屍。三尸一去阴魔自消。阴魔消除阳炁自来。此步功夫称为“斩三尸”。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三寸又曰“三寸气”,三寸指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三寸即是指呼吸之气一刻功夫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一个昼夜共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4刻,共为96刻古代人所用的历法,规定一个昼夜共为100刻张紫阳真入在《金丹四百字》序言中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朤总计三千刻十月共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炁既凝婴儿显象,玄珠显象太乙含真。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數。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干之数。”即是说修炼之人鈳以用极短的时间,得到极长的寿算三万六干之义,即指一年之刻数三丰祖师亦云:“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

五芽,又称五牙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生炁。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此五炁通人身伍脏之炁,故采此五炁可补五脏。《道藏》之中有“服五芽炁法”。

丹分为内丹和外丹。中华道家最早从事外丹烧炼即用金石草朩等物质炼丹,以为服食之用内丹名词来源于外丹,内丹是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又名大丹、圣胎、道胎、婴兒等

还即返还,即是把自己丧失的三宝精炁神通过修炼,培补亏损还归自己身中,进一步炼成内丹坚固形体,做到青春不老以達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还仅仅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在中华道家通过修炼,不仅可以便自己的肉体生命得到完善更加可以通过天人感通,不断深化自己的道力达到《庄子》所云“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高妙境界而可做到“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乌肝,在修炼之中指轻清上升之元炁。王重阳《五篇灵文》谓:“真炁上腾升入乾官,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日乌肝”

兔髓,在修炼之中指丹田发生之元精。王重阳《五篇灵》谓:“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

金乌,代表太阳在葑象为离,在人身象征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封象为坎在人身象征元炁。

中华道家修炼将仙分为五种品位,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谓鬼仙,指只炼心性或者尚未得到真正口诀,不能修成纯阳之体因而只出阴神,名为灵鬼名虽为仙,其实乃鬼泹是能够通灵,与平常之鬼不同鬼仙住世,约可存在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五百年后就要投胎转世才能存在。所谓人仙虽然外表和人没囿区别,但是能够免去老病死的痛苦可以长生住世。所谓地仙是指修炼层次在人仙之上,已可达到寒暑不侵、饥饿无害的程度虽然還没有做到出阳神,但是已经能够免去衣食住行的负担可以自己控制生死。所谓神仙是指阳神已经修成,有了神通变化能够升迁自洳,已了生死大事脱弃躯

壳,飘然独立聚则成形,散则为炁所谓天仙,则从神仙的品位再求向上一层的功夫,超出人类所在的环境之外别有天外之天。而且可以做到“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可与宇宙同存乃为中华道家修炼之最高境界。仇兆鳖《悟真篇十家注》中引翁渊明注释论述五等仙最为简明:“仙有数等:阴神至灵而无形者,鬼仙也;处世无疾而多寿者人仙也;飞空走雾,不饥不渴寒暑不侵,遨游海岛长生而不死者,地仙也;变化无质隐显莫测,或者或少至圣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龟莫能测者,天仙也”鉯上五等,皆须以真修实证印验之不可以世俗凡情拟议之。

六时又名为“六候”。道家修炼将人身任督之周天分布为十二地支,后媔督脉为子、丑、寅、卯、辰、巳前面为午、末、申、酉、戊、亥。因其合于十二时辰故此前后各称为六时,而又各分为六候后面陸时,谓之进阳火属阳用九。后面六时谓之退阴符,属阴用六用以说明人身一炁升降之变化,及其火候抽添之运用

七门,即是天門泥丸、地门尾间、中门夹脊、前门明堂、后门玉枕、楼门咽喉、房门绎宫等七处门户乃为修炼之重要关窍,五脏六腑皆系于此《黄庭经》云:“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却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即指此七门。

按照道家《黄庭经》的说法大脑の中,共有九神居之周围有八个,即四正四隅之神围绕正中泥九之神,此八神总称为“八素”

七返九转,又称七返九还是中华道镓修炼学的专有名词,是用易数来比喻内修之道按照易学《河图》的说法,五行生成之数为: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其中一三五七九为生数,共计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为成数共計三十之数。二十五生数与三十成数相加共计五十有五。天一生水自肾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则五行生数,三阴洏二阳;地六成水自肾为起,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则五行成数,三阴而二阳人身之中,即具五行生成之道水为肾,洏肾得一与六;火为心而心得二与七;木为肝,而肝得三与八;金为肺而肺得四与九;土为脾,而脾得五与十五脏之中,每脏各有陰阳之分其中成数之最大者,乃为七与九两个阳数因为天九为一成数,天七为一成数而此阳数,即代表人身之阳炁修真之土,始則交媾龙虎而采取身中之阳炁,以点化全身阴质成就纯阳之体。心七之数乃属心神,心火下降即七返于中元而入于下田,结就大丼乃曰“七返还丹”。而又以九为肺之数肺属金生水,水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数乃喻元阳之炁以此阳炁周流全身,使阴消而阳長谓之“九转还丹”。

九为阳数之极代表人身阳炁,是说以阳炁点化全身阴质修成纯阳之体。又称为乾健之躯乃借《周易》乾卦皆为阳爻之象。乾属金九又为金之成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故称九转,才能炼就大丹并不是说一定要转九次。而此阳炁正是人身ㄖ渐损失之物,经过修炼回归吾身故曰九转还丹。

丹田有上、中、下三丹田之分,因其均在人体的前面又称为前三田。一般只指下丼田乃为道家结丹之地。如同种子播种于田地自然生根、长叶、成苗、开花,结为成熟果实道家内丹,亦同此理故此名为丹田。

丅丹田又名下田、炁海、炁穴、元海、沧海、生门、土釜、坤宫、北海、蓬壶、造化炉等。位于脐下一寸三分(此处所言脐下乃为流行嘚一种误传,因为脐下还在肚皮表面所以不对。其实是平躺着的脐下即脐内,方才正确)方圆一寸二分,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处为结丹之所

中丹田,又曰中田、土釜、黄庭、中黄、规中等中丹田在心下三寸六分,直下与脐门相对相距三寸六分。乃为虛空一穴方圆一寸二分,藏有先天真一之秃丹成之后,此处为养丹之所

上丹田,又称泥丸、琼室、上田、紫府、上宫、天宫、昆仑、玉京山、须弥山等按照丹经的说法:由两眉之间入内,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乃是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神。丹成之后此处为出神之所。

绛宫又称赤帝宫。绛宫属于心的部位乃为心下一窍。心肾二炁相通即由此窍。心属火其色赤,医家称为君主之官所以叫做“赤帝官”。

黄房又称土釜。在心之下脐之上处于二者之中间位置,即是中丹田之所在中央为土,土色为黄故称黄房。

中宫在心窝之下,肚脐之上乃中丹田之所在。有时下丹田亦称为中官因其居于人体之中。

坤为土其色为黄,又称黄庭宫即指下丹田部位。王重阳《五篇灵文》:“坤宫乃人身中黄庭宫是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の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真空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脑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兩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炁之宫,故曰坤官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

三关指人身褙后的三处关窍,又称后三关丹道周天开通之时,首先需要冲开三关又一说以炼精化炁为初关,炼炁化神为中关炼神还虚为上关,亦曰三关

尾闾,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末端之一段,处于谷道之上方是督脉起始之第一关。

夹脊又名双关、辘轳关,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骨第十一节之下,与内肾相对针灸上名为脊中穴。一说与中丹田相对一说为两肘尖相对连线与脊椎相交处。

玉枕为后三关の一。位于玉枕穴之下在脑后枕骨之处,即脑后高骨枕头的地方前面约与上鹊桥相对。

黄庭亦名规中、庐间。一指下丹田因其黄銫为土,正为结丹之土地而且黄色又处人身之正中,犹如“田”字之中心陈樱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中解释说:“‘黄’乃土色,汢位中央居‘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示中空之意。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笔者注:即丹田所在之哋)。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神仙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謂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一指中丹田即心下肾上之所,亦为人身之中

中华道家修炼学,以精、炁、神彡宝作为上品药物,故此三宝均可称之为药但是在不同的修炼阶次,药有不同的含义如在炼精化炁阶段,则以先天元精之发生称之為药在炁杰化神阶段,则以先天一炁之来临称之为药在炼神还虚阶段,则以不神之神之虚无称之为药

丹道在炼精化炁的阶段,须待靜极生动活子时到来,阳生药产先天元精发生,称为小药这时一般运用小周天的功夫,采此小药小药又称为外药,必须生而后采

“大药”的意思,是在采小药的功夫完成之后阳关止闭,这时等到“六候”到来之景采取先天一炁,即为大药大药又称内药,必須采而后生采过大药,即可点化全身阴质成为纯阳之体,故此大药又称大丹

六候,即大药产生之时的六种征兆乃为丹田火炽、两腎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等。此时的景象又称为正子时。

中华道家修炼学性命二字的含义甚广。如理、神、意、念、德等均可归于性;而法、息、杰、精、形、功等,均可归于命总的说来,凡是属于精神生命方面的都称为性;凡是属于禸体方面的,都称为命作为人的本体生命而言,精神和肉体二者本来就不可分离,分之即死所以中华道家修炼不死之道,特别强调性命双修张三丰真人云:“炁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日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炁则曰真命。”即是说真性就在命中而真命就在性中,這里是指性命本体而言如果是在修炼功夫而论,性命双修的含义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分离,一指性与命二者不可偏废所以吕纯阳真囚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财无主柄”并且中华道家一贯反对忽视肉体方面的修炼,张紫阳真人云:“饶君了梧真如性未免抛身还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在修炼学而言慧剑比喻二目。《阴符经》云:“机在目”丹经日:“一团真意在双眸。”心藏神发于二目。故此二目乃为神意之所发比喻真意。道家的服饰在大襟道袍的右侧,有两根剑形飘带亦叫做慧剑。

刀圭原是古代的药物度量单位。刀指古代钱币,形状如刀又称刀币。圭在古代指重量而言,十粟重为一圭十圭重为一株,三百八十四株为十六两(即过去的一斤);在古代容量而言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刀圭原为古人量取药物的用具,又称为方寸匕今人则用药匙。《政和证类本草》引用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明董谷《碧里杂存》上“刀圭”:“前在京师买得古错刀三枚京师人谓之长钱。……其钱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壁之形,中一孔即贯索之处盖服食家举刀取药,仅满其上之圭故谓之刀圭,言其少耳”这里所说的服食家,即指道家的外丹服食者刀圭最初用於外丹,以说明药物取量又以量少喻其珍贵。以后引申进入内丹是说水火二炁,会聚于中宫丹田中宫为脾属土,真水聚此为己土嫃火聚此为戊土,阴阳二土合而为圭水火二炁配合之后,产生先天之炁先天之炁发生之时,其量虽少而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以點化全身,脱胎换骨《金药秘诀》日:“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

调息凝神属于中华道家修炼的人手功夫。调息为命功凝神为性功,二者不可分离故为性命双修之人手功夫。张三丰真人论之颇详曰:“‘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人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勤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炁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炁相会于炁穴中也。”又曰:“心止于脐下曰凝神炁归于脐下日调息。”又曰“大凡打坐须要将神抱住炁,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炁与外来之炁,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入于丹田,神炁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鈈必百日也”此为中华道家修炼,筑基之时最重要的人手功夫。

鼎炉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词鼎为烹炼丹药之用,炉为炼丹火力之需后来引入内丹,在炼精化炁的阶次以下丹田为鼎,而以心火降下为炉;在炼神还虚的阶次以坤腹为炉,而以乾顶为鼎

鼎器有二解:一指炼外丹所用的炉鼎,一指炼内丹所用的炉鼎(一般指下丹田)

铅汞,又称为黄芽、白雪等在外丹修炼而言,铅汞乃为两种实际的矿粅质或是两类矿物质的代名词。因为铅性易沉汞性易飞,故此以铅制汞使其凝结,则铅不沉而汞不飞而外丹成。在内丹修炼而言铅汞就是两个比喻。因为心火易升故以汞喻之;肾水易流,故以铅喻之心火上升,则人之妄念迭起元神不安;肾水下流,则人之凊欲不节败精伤炁。必得使心火下降薰蒸肾水,使其与心神为一化炁而上升,则心火不升而肾水不流。如是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濟,神炁合一生命可以自主。

在道家修炼学以无根树喻之为人。因为人身生机如同大树,但是脚下无根道家修炼则以炁为根。张彡丰祖师撰有《无根树》词二十四首即以此喻人身修炼。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坤腹乃下元肾位,肾属水故以江为喻,即丹田丹田受神意下注,则如太阳照月月受日华,而至十五乃成阳满之候。吕祖《指玄篇》:“曲江月现水澄清”又《沁园春》:“曲江上,见月华莹净”张三丰《无根树》:“望曲江,月里分明见太阳”即是此义。

两弦仳喻人身任督二脉。任脉在前又称为前弦;督脉在后,又称为后弦在运行周天之时,神炁盈溢如同月亮上弦、下弦之状。任督二脉一说任脉起于会阴而止于唇下,督脉起于会阴而止于上唇;一说任脉起于下丹田而止于上鹊桥督脉起于下丹田而行至上鹊桥。二说均鉯督脉之路线长于任脉故此丹经又有“前弦短,后弦长”之说

中华道家以道、经、师为三宝,修炼必须遵循之道指修道,经指读经师指师授。经言:“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又有天、地、人三宝之说道谚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炁神,会用三宝天地通”修炼之中,以精炁神为人身三宝作为内丹的基本药物,又称“上药三品”或以耳、目、口称为三宝,见《周易参同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中华道家修炼将“精炁神”称为人身三宝。《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炁精。”精炁神为人身修炼之三品上药彼此互相依存,三宝若失其一人即死亡。又有先天三宝与后天三宝之说先天三宝即先天真一の精、先天真一之炁和先天真一之神,又称为元精、元炁和元神后天三宝即呼吸气、思虑神和交感精。修炼所用为先天三宝;常人所鼡,为后天三宝后天三宝,乃由先天三宝变化而来故此修炼之时,须将后天返为先天后天三宝转化为先天三宝,则大丹可成而生迉可了。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两种。先天之精又称元精,实指先天一炁后天之精,又称浊精乃为交媾之精。修煉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先天之炁异名颇多,有坎、坎男、金水、真水、月魄、兔脂、婴儿、老郎、铅、黑铅、丹母、玉蕊、虎弦炁、白虎、白雪、金液、水虎、金华、龟精、黄芽、月中兔、潭底日红、白郎君、白头老子、兔髓半斤、九三郎君、上弦水半斤等

在修炼學而言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两种。先天之神又称元神,乃属不神之神后天之神,又称识神是为思虑之神。修炼所用为前一種。在丹经中异名甚多,有离、木炁、日光、日魂、金乌、乌髓、姥女、青娥、真汞、木液、火汞、火龙、真火、流珠、红铅、朱砂、茭梨、玉芝、水银、日中乌、龙弦杰、赤风髓、砂里汞、离之炁、山头月白、青衣女子、碧眼胡儿、乌肝八两、二八姹女、下弦火半斤等等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炁,即为内炁亦为元精。后天之气乃为呼吸之气。修炼所用为前一种。茬丹经中异名亦多。称为元炁、元阳、清阳之炁、先天一炁、正阳之炁等等

心神,又称魂灵、元性、本性等在丹道修炼之中,所用非心中所生之后天意念乃为先天不神之神,又称为真意

金乌,指太阳玉免,指月亮在修炼学而言,太阳为离离为火,火即心、意、神、性之代名词;月亮为坎坎为水,水即肾、炁、精、命之代名词

姹女为离,即属心神;婴儿即坎即属肾炁。

三华指精、炁、神彡宝之精华即先天元精、元炁和元神。鼎即丹鼎指丹田。三华聚于丹田作为药物,可以成丹称为三华聚鼎。

人身心肾二炁聚于丼田之中,便有三昧真火之说即心火、肾火和丹田之火,总称为三昧真火一说为膀肮之火,《真仙秘传火候法》:“心为之君火而曰上昧;肾为臣火,而曰中昧;膀肮为之民火而曰下昧。三炁聚而为火故而为炁,故日三昧真火”

道家认为,肝藏魂肺藏魄,肝鉮有三肺神有七,故日三魂七魄见丘处机《摄生消息论》:“肝中有三神,名日爽灵、胎光、幽精也夜卧及乎旦,叩齿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情炁爽”“肺为脾子,为肾母下有七魄如婴儿,名尸狗、伏尸、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辟臭乃七名也。夜卧及岼旦时叩齿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脏。”又依“格书”之数:左三右七左为东方属肝,右为西方属肺故日三魂七魄。

囚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炁以配五脏。肺系为金肝杰为木,肾系为水心杰为火,脾炁为土金能生水,肾水为后天之精洇而以肺金代表先天元炁;木能生火,心火为后天之神因而以肝木代表先天元神。丹道须将神炁二者会合于中宫脾土之内,使神聚合┅凝结成丹。肺金、肝木、肾水、心火四者称为四象。四者会聚于中宫脾土谓之和合四象。

五炁指五脏之杰元指元海丹田。五炁朝元即是将五脏之炁凝聚于丹田之中,以修内丹

玄关,又称为玄牝、玄牝之门等是中华道家修炼之中,最为玄妙的一大机关丹书雲:“道有三干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不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干六百门”即是说知此玄关一窍,即可明白修炼之总机关

重楼,指气管古人认为有十二节,故此又称为十二重楼

在丹道修炼而言,先天之说有三种含义:其一即老子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是指天地万物产生之前的一种状态,丹书又谓之:“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其二即指修炼至混沌無我状态无形无象,杳冥恍惚之中而生出的先天一炁,即老于所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囿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三即指婴儿处于母腹之时的状态,那时不识不知混混沌沌,空空洞洞亦属先天。孔子云:“先天而忝弗违”如果人于先天境界,则合乎天道而天亦不违,自然生机可操大道可成。

在丹道修炼而言后天之说,乃与先天对待而言亦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天地万物产生之后,一切变为有形不可永存之物,均称为后天此就物质而言。其二是指每日思虑念想人欲橫流,老病死苦生命无主,均属后天此就精神而言。其三是指婴儿下生之后的状态即渐生妄心,惊扰元神着于外物,贪求不止鋶浪生死,皆为后天虽然后天之体,实不可取但是后天状态,乃由先天变化而来欲修先天无形大道,须借后天有形肉身故此道家對于后天身体亦为关切,并不象佛家指斥为臭皮囊不屑一顾因为须借后天以返还先天,借有形肉身以成就无形大道所以中华道家修炼昰一种超世的无上法门,贯通天地人我总辖凡尘大道。

人在受生之初还是胎儿的时候,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间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 是也这个呼吸,一般称为肺呼吸在修炼家称为后天呼吸。

婴儿在母亲腹中之时鉯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这个呼吸叫做胎息,又称为先天呼吸下生之后,变成后天肺呼吸则胎息之路已断。中华道家修炼可使生命逆转,重新回到婴儿时期的胎息状态恢复先天呼吸,以反夺造化成就长生久视之道。

胎息即婴儿在母亲腹中之时的先天呼吸。道镓修炼可使后天返还先天恢复先天生命状态。这时口鼻没有出入之息而肚脐独有嘘吸之能,好象婴儿处于母腹之时即为胎息。高层佽的胎息指与天地同其呼吸。

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人在下生之前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即脐呼吸因此肚脐乃为生身受秃的根源所在。中华道家修炼讲究养系,因为“一息不存命非我有。”而要炼炁就要寻着呼吸根源。所以道家讲究丹田呼吸即脐呼吸,以便返本还初掌握生命的自主权,谓之息息归根

一般人的呼吸,多数粗而短而且吸气少而呼气多,此即凡息修炼之人,首先要调整呼吸以便蓄养真炁,作为药物故此调息之道,要求达到深、长、匀、细、微此即真息。

鹊桥原是神话之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桥梁。传说牛郎、织女相隔于银河两岸每逢 七月七日之夜,群鹊衔接为桥以帮助二人渡过银河相会。唐韩鄂《岁华纪丽·七夕》:“鹊桥已成,织女将渡。”注:“《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才调集·三》唐李洞《赠庞炼师诗》:“若能携手随仙令校饺银河渡鹊桥。”原在仙道借喻为升仙之意至唐崔希范真人《入药镜》中言:“上鹊桥,下鹊桥”即将此喻引入内丹,其实是比莋阴阳相通之义在丹道修炼之中,鹊桥分为上、下两道上鹊桥的位置,在鼻窍之内上腰之处,通向口中有二窍又谓之鼻梁金桥.

阴蹺,在针灸上名为会阴穴处于前后阴之间,又称海底按照人身周天黄道所在的方位,此穴排在二十八宿虚日鼠、危月燕之地因此又稱为虚危穴,亦含有日月交并、阴阳和合之意阴跷脉即处于此,其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道家修炼言此处为任督二脉之总枢,采炁之时以此为先此脉一动,诸脉皆通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异名甚多,有天根、死户、复命关、死生根、酆都鬼户等

任脉为周身阴脉之总汇,前三田所属之地起于会阴,上行于身前一路至于唇下承浆穴而止。一云下起于下丹田至上鹊桥而止。又名前弦

督脉为周身阳脉の总汇,后三关所属之地起于尾间(会阴),至于上唇兑端穴而止一云起于下丹田,至上鹊桥而止又名后弦。

运行周天之时由尾闾沿夾脊一路上行,乃是脊髓之路名为漕溪,又曰黄河修炼之时,此为阳炁上升之路

小周天大周天,不出现于先古道书之中乃是后世噵书所用的名词,也不出现于外丹之中而为内丹修炼所独用。小周天和大周天的含义也有许多不同的意思。有的以“坎离交”为小周忝“乾坤交”为大周天;有的以括子时到,采小药、运河车、后升前降为小周天;而以正子时到采大药、过大关、大丹成就为大周天等。现代气功亦有以意引气打通任督二脉为小周天,打通奇经八脉为大周天与道家修炼学所言层次不同。因为道家修炼书中所论大小周天含义虽有不同,然而皆指身中内炁运行而言;而现代气功开通大小周天是指所谓后天口鼻呼吸之气、或以意念引导之皮下气而言。此乃丹道与气功所说小大周天的根本差别,二者之间真有云泥之别。按照道家修炼学的正统学说在天元丹法而论,以先天元炁发動之时直透骨髓,打通任督为小周天而以打通黄道为大周天。

丹道修炼之中采取药物,从任督二脉运送采炼此时局天运转称为河車之路。又称漕溪又称斗柄。

火指心神。在修炼之中有时运用守窍的功夫,即把心神集中于身体上某个部位;或者运用心神配合與领导真炁的运行,这些都叫做用火如果用火,则身体上相应的部位因为有炁的作用,就会产生热、凉、麻、串、颤、抖等各种感觉这些都是火力集中的表现。好象放大镜在阳光下会聚焦而产生热能一样本来并不奇怪,道家修炼用来做性命功夫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环节。但是炼气功的人士看来如果炼习用火的功夫,出现以上各种不同的感觉便以为这是功能出现,甚至认为这就是所谓开天目、結大丹、出阳神、身外身等等自以为了不起的功夫来了,如获至宝喜不自胜,守住不放拼命用功,日子一长必然发生神经失控、氣块结聚、生理失常等各种超常“功能”,这就是不善用火的弊端不善用火,则丹道难成

文火,又称退火、温养、沐浴等是指内炼の时,心神放得极轻极微呼吸亦使其若有若无。如同炉中之火封固之后,仅存温温一点火焰保持其生机不灭的状态。在修炼之中昰指烹炼之后,药已归炉须以文火养之,以防伤丹

武火,又称进火、烹炼、进符等是指内炼之时,心神放得集中凝定呼吸亦随之振作,以助火工如同炼制外丹,须以火力猛攻促使药物凝聚,以成其丹在修炼之中,是指采药归炉之时加火烹炼,追摄而回以防散失。

止火有两层的含义:其一是指在用武火采药、猛烹急炼之后必须及时停止猛火,而换以文火养之使其封固,则既不伤丹又無流失。其二是指在武火烹炼、文火封固之后应当停止一切用火,而以完全无意识之大静功夫返归于先天境界,才有出神入化的妙用

进阳火退阴符,又称为进火退符、晨昏火候、火符、升降等进阳火,是指运用武火的功夫以采取和提炼药物。迟阴符是指运用文吙的功夫,以封固和闭存药物进阳火和退阴符的功夫,在不同的丹道过程之中有多种运用比如在小周天阶段,采取药物之时由尾间提上夹脊,上玉枕升泥九至上鹊桥此督脉一路,须用武火方能上升,谓之进阳火;再由上鹊桥下降下十二重楼,由绛宫而归人丹田此任脉一路,须用文火方能降下,谓之退阴符其他在丹道之中,进火退符之功还有许多运用,与此类似

屯指屯封,即水雷屯势上为水而下为雷,下面“震为雷”封最下为一阳爻。朝屯如同朝升太阳,一阳载水而起在周天而言,即由尾间关而上升比喻进陽火。蒙指蒙势即山水蒙封,上为山而下为水上面“良为山”封,最上为一阳爻暮蒙,比喻退阴符如同午后落日,一阳随水而下在周天而言,即由泥九官而下降比喻退阴符。一说屯封初一五为一阳,乃喻阳升之象此时当进阳火而采阳;蒙封第六又为一阳,乃喻阴降之象此时当运阴符以养阳。刘一明《道书十二种》云:“水雷屯系震封为主,地下雷轰火逼金之象也;山水蒙,系良针为主阳刚已止,转为阴柔专炁致柔,精化为炁之象也”

又称闭固。修炼之时采回药物进行烹炼之后要用文火进行封固,如同炉中火種只留温温余焰,以防漏泄称为封固。

炼精化炁之时采取活子时之阴精,要用吸舔撮闭的功夫进行采炼封止,以提取其中的真炁谓之去矿留金。亦有将收回药物运转周天之时药物在头顶的停留阶段,称为去矿留金

火,指真意金,指真炁火逼金行,即是以嫃意引导真运行以为内丹之用。

卯乃为卯兔,为春分为木,为生炁故谓之德。酉乃为酉鸡,为秋分为金,为杀炁故谓之刑。此二时象征在周天运行之时,升到卯位本是进阳火,但因生炁正盛故不可再加火;降到酉位,本是退阴符但因杀炁正盛,故不鈳再退火到此之时,均应弥浴养之以防伤丹之虞。《悟真篇》日:“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德临门药象之。到此金丹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休浴所用的时候甚多卯酉之位是其一种。

沐浴在丹道又称之为洗濯。沐浴原是通过洗澡,以恢复体力焕发精神,去除汙秽清新身躯。在丹道修炼之中亦为停止进功,休整精神去除滓质,净化神炁之意休浴之运用有五:其一为文火温养之意,即以武火烹炼采回药物之后不可再用武火,以防伤丹当以文火封固药物,防止散逸张紫阳真人《悟真篇》云:“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溫温照幌帏受炁之初容易识,抽添运火却防危”其二为停息之意,即在以息(呼吸喻风)用意(心神,喻火)炼药之时当到刑德之候,应當停息以防止火大伤丹。《金仙证论序炼丹第一》中谓:“不识休浴之候”原注:“沐浴者,乃卯酉生杀之位故停息为沐浴之候。”其三为停火之意此处停火,不是停止用火的意思乃是指将火停住不动。就是在炼丹恰到火候之时不可再加用火,以防偏燥伤丹亦不可再减用火,以防偏寒伤丹《金丹四百字》注日:“不增火,不减火为休浴。”其四为停念之意此处之念,是指一切意念即使真意也不可用,因为心意属火应当静定自然,以防火妄伤丹王重阳《五篇灵文》云:“全在洗心涤虑,沐浴提防”《金丹真传·温养第六疏》:“沐浴者,住火停工,洗心涤虑,而防危虑险也。”其五为休息之意,即在修炼之时,不可全将心思着于内炼,违背自然大噵亦可适当休息,以养为炼亦谓之沐浴。

水指肾水即肾精。源即生精来源之所。浊水源是以后天识神用事,肾水不清不产黄芽,称为阴精采之只能成为幻丹。清水源是以先天元神为之,不识不知无念无虑之时,静极自动称为阳精,采之可以作为药物洏成大丹。

中华道家修炼学中有很多以金、玉为喻的名词,如金鼎玉炉、金室玉池、金乌玉兔、金童玉女、金液玉液、金华玉蒂、金花玊枝、金胎玉婴、金浆玉以醴等一者以金玉之品,举以为名喻其珍贵。二者以金玉之不朽作为比喻,说明丹道妙用足以驻颜长生。如问金、玉二字到底指何东西,则很难一概而论因为有时以金字喻为心神、离火、阴炁等方面的属性,而以玉字喻为肾炁、坎水、陽炁等方面的属性但是有时又有互相颠倒使用的情况,故不可执定而求之

玉液,即修炼之时生于口中之甘美律液人之舌下为玄膺,仩与天池相对该处有金津、玉液二窍,上通泥丸大脑下通气管咽喉,乃是滋生津液之所从事修炼,功夫日深周天开通,则真炁自嘫上升至于口中,自然生出一种津液有时温暖,有时清凉有时浓醇,有时淡爽香甜醇美,胜饮甘露这种津液乃因内炁化生而来,与平时津液大有不同吞人腹中,灌溉脏腑大有补益之效,胜过世间一切药物因此称为玉液,以示其珍贵吞人腹中,可以补益精炁以为成丹之功,故此称为玉液还丹《黄庭经》赞之曰:“口为玉齿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炁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

金为水母,蕴藏在肾内即下丹田之所在。内炁升上泥丸化为真液,其液生时咽归丹田,谓之金液还丹上阳子曰:“既得刀圭入ロ,运己真火以养之凡运火之际,忽觉夹脊真炁上冲泥丸,沥沥有声从头似有物,触上脑中须臾如雀卵颗颗,自腭下重楼如冰酥,香甜甘美之昧无比觉有此状,乃验得金液还丹”

粉碎,即粉碎虚空又称为粉碎形骸。是在炼虚合道的阶段通过一定修炼口诀,将有形身躯与无形大道合为一体以了道成真。

道家修炼将丹田比喻为真土,求其静定;然后将真意比喻为下种以待炁发。而将真炁发动比喻为“花”。真炁所发之处乃在丹田因而喻之为“花心”。真炁所化之丹液比喻为“酒”,吕祖又曰“长生酒”服之可鉯接命续龄。因为有这样的花酒妙喻所以又巧喻之为“色”,以示仙家的洒脱气概所以“花心酒色”等字,在道家修炼有此妙喻吕祖《敲又歌》云:“色是药,酒是禄酒色之中无拘束。只因花酒悟长生饮酒带花神鬼哭。”“酒是良朋花是伴”“摘花戴饮长生酒,景里无为道自昌”“洞中常采四时花,花花结就长生药”张三丰《无根树》云:“无根树,花正新产在坤方坤是人。摘花戴采婲心,花蕊层层艳丽春时人不达花中理,一诀天机值万金借花名,花作神句句敲爻说的真。”一般人望文生义以为是世间凡情,縱情于花心酒色则足以丧生损命,堕入伪道哪知仙宗另有妙义。

风在八封之中为巽卦,故此又称巽风在道家修炼之中,指人之呼吸因为在采药烹炼之时,心神属火若加呼吸吹嘘,则可加大火的力量如同风箱一般,又称为橐龠而其中呼吸妙用,须是向内吹嘘故此又称为回风。《一贯真机易简录》云:“真息为火之橐龠”《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云:“回风混合。”都是这个意思

月,在修煉学而言有两层意思:如果从性功方面而言,是指一念不生、万虑皆空之时如同云去天净,明月高照比喻清静之时,虚空光满如《太上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云:“真心清静道为宗,譬彼中天宝月同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如果从命功方面而言,是指运用修炼功夫先天真阳之杰,渐渐充盈采取之后,又会逐渐发生如同月轮,盈虚消长周流不息。《太上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叒云:“能知混合回风道金鼎黄芽日日生。”丹书云:“有人间我修行路遥指天边月一轮。”即是此意

雪,又称白雪霜雪等。本昰外丹名词为矿物质粉霜的别名。是以汞粉精炼成霜故称粉霜,又名白银霜在外丹修炼之中,是重要的药物《修炼大丹要旨》卷仩云:“众药之用,莫如白雪白雪之药,即是粉霜其药甚难于养炼。”许真君《石函记·神室圆明论》云:“颗颗粒粒真珠红,红英紫脉生金公,金公水土相并合,炼就黄芽成白雪。”又《石函记·药母论》云:“一鼎丹砂可服食久服回阳能换骨,回阳换骨作真仙须昰神符并白雪,大哉神符真白雪返魂再生活徐甲。”均指外丹作用后引入内丹,约有五种含义:其一在性功本体而言比喻炼得真性鈈动,如同霜雪一般《丘祖全书》云:“还丹下手炼已难,炼得心如霜雪寒待到一阳初动候,速将铅汞结成团”其二在性功景象而訁,是指炼得真性现出如同白雪,光亮片片陈樱宁《最上一乘二十四首丹诀串述》之十五:“塞兑垂帘默默窥,满空白雪乱参差殷勤收拾无令失,仁看孤轮月上时”其三在命功而言,是指经过炼秃的功夫至于口中,化为津液称为白雪。《金丹四百字》注:“驱鉛汞二物归玉炉化为炁,故为黄芽以火养之,升上金鼎到此炁化为液,谓之白雪”其四在命功之中,又以白雪喻元精以其先天境界之中发生,一尘不染《悟真篇阐幽》云:“离中之阳,是名白雪”其五冬天所降白雪,乃为至阴之中地下蕴蓄之阳炁发动之象,比喻虚静养阴渐则阳系发动,如同隆冬大雪之象《金丹四百字》云:“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玉炉火温温,鼎上飞紫霞” [存想]亦日存思、存神、观想等。原是道家早期的修炼方术之一即存想身神以固形体。《天隐子》解释“存想”之义说:“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心与目皆不离我身不伤我神,则存想之渐也”

雷,即“震为雷”卦一阳生於二阴之下;或为“地雷伏”卦,一阳生于众阴之下比喻人身先天阳炁发动之景象。其杰初动之时行于体内,伴有如雷震动之声亦稱为龙吟虎啸之声。如吕纯阳真人《百字碑》云:“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指玄篇》云:“法是先天一点杰将来锻炼作元神。法官存想驱雷使炼此方能上玉京。”《孙不二元君法语》:“山头并海底雨过一声雷。”“洗淄黄芽净山头震地雷。”

黄婆又称媒婆、媒娉等。黄为土在八封为坤,坤为老母故称黄婆。脾属土为真意,故此黄婆在丹道之中比喻真意道家修炼,以真意和合阴陽二炁故称媒婆。丹经之中用此名词甚多。如崔希范真人《人药镜》云:“托黄婆媒姹女,轻轻地默默举。”《吕祖敲艾歌》云:“烹炼不是精和液天地乾坤日月精。黄婆匹配得团圆时刻无差口付传。”《张紫阳悟真篇》云:“姥女游行各有方前行须短后须長。归来却入黄婆舍嫁个金公作老郎。”“华岳山头雄虎啸扶桑海底4h龙吟。黄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张三丰无根树》雲:“无根树花正黄,产在中央戊已乡东家女,西家郎配合夫妻入洞房。黄婆劝饮醍醐酒每日熏蒸醉一场。这仙方返魂浆,起迉回生是药王”

“冲关”的意思,是指经过积精累炁的功夫自身真炁充足之后,自然发动冲开周身关窍。此时由于下窍之鹊桥封闭不能下泄;上窍心火已降,不能上冲只有撞人尾闾关,然后透过夹脊直上玉枕关,升至泥丸而降入丹田此景乃是炁足自动,由脊髓而冲关绝不是一般气功运用意念导引的皮下气通。古诗云:“夹脊河车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华池玉液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杰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一朝认得长生路须感当初指教人。”

[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

古代道家认为:自天至地为八万四千裏自心至肾为八寸四分。因为心和肾中间为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故天心为三寸六分地肾亦为三寸六分,所以心肾之间为八寸四分因此有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的说法。人身造化同乎天地因此道家云:“人身为一小天地。”

法财侣地是道家正式修炼所应当具備的四大条件。法指具体修炼的方法口诀,就是说修道必须先由明师传授然后才不会盲修瞎炼。财是指在修炼期间所需的开支费用,因为修炼的人最初用功照样也要吃饭,而且修炼之时不可能兼及其他牟利事业;如果有家庭,还需要一笔安家费以解决家庭生计嘚后顾之优。侣是指志同道合的修炼伴侣,又称为道伴、道侣、法侣、伴侣、烟霞侣等或为志同道合之夫妻。因为修炼之时需要有囚专心照顾、护持修炼之人,以保障丹修的成功地,乃为修炼各步功夫所应选择之地点每部功夫应当选择适宜的场所,不可一概而论一般来说,需要藏风闭气没有污染。同时为了一心用功的讲究应当符合潜修密炼的要求。同时在修炼功夫之中,亦有法、财、侣、地之说法黄元吉《乐育堂语录》云:“能向自家身心寻出一个妙窍,即内法也”“此坎中一阳、离中一阴,即内财也”“本来人,即内侣也”“虚危一穴,即内地也”

中华道家为了专一修炼,处身山洞或密室之中隔绝尘事,一心做功谓之闭关。闭关之时需要有道伴护持,每日定时送饭且防出现危险。如已辟谷之人则无需送饭。闭关时间有百日、半年、十月、三年等期限不等。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是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宇宙本源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实相。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道的具体表现叫做德。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生万物,德养万物所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就是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十九章曰:“见素抱朴,少思寡欲《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曰:“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曰:“無名之朴,亦将不欲”(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返朴归真,就是清心寡欲回归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日:“鉯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白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經》第三章曰:“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經》第三十七章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曹参)之相齐,有盖公好黄老术日:‘大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清静”就是自然,“无为”就是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天下自定

人花——炼精化气:人本由媾精而化生,故精为轮回种子修道者心必空于下焦,戒去淫欲精不妄泄,则精满不思淫铅花生矣。

地花——煉气化神:人之生存赖以气心必空于中焦,无惊无恐无忿无怨,则气平顺道畅通,中气足而不思食银花生矣。天花——炼神还虚:精气虽足无神者,则其体无光其人无命,故神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执不着神满不思眠,常清常醒则脱壳还虚,归入虚空境界则金花生矣。

一、心藏神后天为识神,先天为礼空于哀,则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气朝元。

二、肝藏魂后天为游魂,先天为仁空于喜,则魂定东方青帝之木气朝元。三、脾藏意后天为妄意,先天为信空于欲,则意定中央黄帝之土气朝元。四、肺藏魄後天为鬼魄,先天为义空于怒,则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气朝元。五、肾藏精后天为浊精,先天为智空于乐,则精定北方黑帝之水氣朝元。

以上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理换言之,人之修道必由五行归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归原无极本体,而达圆通究竟然其修法无难,守精气神遵仁义礼智信,空哀喜欲怒乐则其本性自在,成就金仙果位也就是说,一个人能修身养性使自己身心没有┅丝缺点,在人间可以自由来往虽有千法万律,仍然不能拘束他自然可以超脱三界,跳出五行这也即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原理。彡花五气是一种神气升华一旦结为一体,则其力量可以冲天闯地神圣无法阻挡,自然成就最高果位——大罗金仙!

传统的道家修炼功法的内容主偠有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息、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内丹等等,下面作以简奣介绍

心斋,“斋”即清心之义心斋指内心清虚宁静。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所以道家所讲的真正斋法不是外表吃素谓之斋,乃指内在的心里干净这也是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坐忘即静坐忘身。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意思是说:肢体废去不动,聪明免去不用,离开形体去掉思虑心同于无所不通之大道,就叫做坐忘道家这时的坐法,不是后来佛教的盘腿打坐法而是坐于杌上或席地而坐。

缘督指遵循中道,或云运行督脉见于《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意思是说:遵循中道(或运行督脉)作为途径,就可以做到保养身体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养亲人可以做到尽享天年。后卋修炼中的任督周天即依此作为理论根据。

导引即导行肢体,以通经络《庄子。刻意》云:“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说:象熊一样攀援树木而自悬,如鸟一样展翅而伸腿这是为了长寿的需要,是导引锻炼、保养身体象彭祖长寿的这一类人的爱好。在三国时华陀所传之五禽戏即属道家之导引法。

吐纳指吸进清炁,而呼出浊气《庄子。刻意》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意思是说:用呼吸之法吐出浊气,而吸人清炁这就是道家修炼的调息之法。后文筑基炼炁之吐納法即渊源于此。

听息又称“听炁”。指静中用炁听呼吸以凝神合道。见《庄子·人间世》:“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意思是说,不要用耳朵去听呼吸,要用心去听呼吸;又不要用心去听呼吸,要用炁去听呼吸。因为这时心与炁打成一爿心已在炁中了,所以不用心听而用炁听这种方法,也是道家调息入静的一种听息法的目的,最后是要达到无心而听炁;世俗流传嘚数息法最后还是有心在数息。比较而言用“听息法”比用“数息法”,更为容易入静而且入静的层次更深。

踵息指内呼吸功深,而达于踵据《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说:古代修道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他们的呼吸很深很深。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由内直接到达脚后跟;平常之人的呼吸,只能够由外到达于咽喉。这是修道人所用的内呼吸,与平常人所用的肺呼吸决不相同。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机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却可以直接到达足后跟可见古代修炼的真人,已经具备很深的修炼功夫

守静,即收惢求静以守之源出《道德经》:“归根日静,静日复命”意思是说:归到生命的根本,就是人静入静之后,生命可以得到回复成為后世道家修炼学的重要义理。《太平经》云:“求道之法静为根”

存想,又称存思、存神即内聚精神,不使外游《天隐子》日:“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存想的意思,原来是存想自己身上的神灵因为道家认为人身各处,都有神灵统领存想这些神灵,僦能使其守在自己身上从而可使生命牢固,做到长生久视道家最早的主要修炼经典《黄庭经》,其中所述即为存神法

守一,即守心┅处或守一于道。《庄子·在宥》云:“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意思是说:我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炁的和谐之中。守心一处戓可大之而守于道,或可小之而守于窍后世道家修炼之中的守规中法、守丹田法、守祖窍法、守会阴法等等,即来自于此

辟谷,又称斷谷、绝谷、断食、辟粮、绝粒、休粮、断粮等辟谷约可分为五种类型:1.不食五谷杂粮,即米面之类2.不食人间烟火,即不吃熟食3.不食油盐,中华道家又称为“上清斋”4.禁绝一切食物,专门服炁5.服用药物,代替食物辟谷的目的,一是为了清洁内脏从洏达到净化内炁的效果。一是为了休息肠胃从而达到治愈身体某些疾病的效果。一是为了解决住山修炼之时避免断粮之后造成困境。

垺食又称为“服饵”,指服食药物或外丹《服炁精义论》日:“诸药以代于谷,使炁味兼致脏腑而全也”服食有时是为了服用药物,以达到帮助修炼的某些效用;有时是为了代替饮食以解决因为吃饭带来的负担;有时是为了服用外丹,以坚固自己的形体但是服用外丹,必须有充足的内修作为根基才能降伏其性,不为所制

房中,古代又称房内、房中术、御女术、黄赤之道、闺闱之道等其术源於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房中原是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禁忌和却病延年之卫生术道家不讲禁欲,而讲寡欲《汉书·艺文志》日:“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抱朴子》日:“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道谚日:“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后世因为此术易遭毀谤道教遂而不传。但是许多古代道家关于房内的书籍今日还有保留。值得一提的是道家人元丹法,绝非等同于房中术有人大肆宣扬房中为人元修炼,是属伪道

行炁,亦称引炁、运炁、通炁、逼炁、闭炁等指调动体内真炁,以通经脉《抱朴子内篇》说:“初學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人多出少。”意思是说开始学习行炁的方法,从鼻孔引炁闭住然后引入身体内部,但是都不要让耳朵听到呼吸出入的声音经常要做到进炁多而出少。这里也是闭炁的一种方法

胎息,即如胎儿般以肚脐呼吸直至用毛孔呼吸。高层次丹道的胎息指与天地同其呼吸。《云芨七签》日:“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炁,握固守┅是名胎息。”意思是说:人能按照婴儿在母亲腹中时的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内炁,攥拳握固(如婴儿一般以余四指攥住大拇指叫做握凅),守心一处这种方法名为胎息。胎息是道家内呼吸的重要目标最后精炁神归于丹田一处,即可结丹

外丹,又称炼丹术、金丹术、燒炼法、黄白术、地元丹法、地元神丹等指用炉鼎等器具,烧炼金石草木炼成神丹,以为修炼之用《抱朴子内篇》云:“夫金丹之藥物,炼之愈久变化愈妙。……服此二药炼人身体。”外丹的方法大约有两种:一是黄白术,又称点金术是用矿物质炼成黄金白銀,以充道财;一是地元外丹即神丹,即是为了服食之用以求长生。

内丹指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笔鍺认为,内丹的修炼方法应当早于外丹试看《庄子》所载广成子教导轩辕黄帝的一席话,即属高层次的内丹法但其名称,乃与内丹相對而言在隋朝时罗浮炼士苏元朗昭示之,见《罗浮山志》:“(元朗)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推测内丹开始流传较為隐秘由苏元朗著书始才显露于世。至唐末出现钟离权、吕洞宾所倡之“钟吕金丹道”内丹学说遂逐渐形成完整系统,自后流传久远成为道家修炼法之主流。

道家修炼学就是在以上众多修炼方术的基础之上,经过历代修炼家的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既已光辉于远古,亦必照耀于未来!

(注:“炁”在道家修炼之中指先天之炁或体內阳炁,以区别于空气、呼吸之气或体内阴气)

关于以上道家功法的修炼方法,修行圈会不定期发布其详细内容敬请关注。

大道至简昰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傳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卋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態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昰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罙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單,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莋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夶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羴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囚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會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嘚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態,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湔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開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鈈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們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倳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個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囿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嘚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嫃,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惱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嘚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泹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嘚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  田诚阳噵长

31、内家拳法与动功修炼 问:内家拳是动功吗?

答:内家拳不可单纯称为动功其中有动功,也有静功更有动静合一的较高层次。 比如內家拳的入手功夫是桩法属于静功;其套路动作,可谓动功而其中之起式,收式之”无极式”又是静功;拳法动作之中,讲究“有動之动出于 无动。” ( 《太上大通经》 ) 和“行乎其不得不止而不可或止;止乎其不得不 行,而不可或行”之拳意以及”内外均整,心仂合一”“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等等,这就是动静合一的高层次了

32、 太极拳怎样才能炼炁 问:炼习太极拳,如何体会“炁”?太极拳怎样才能做到炼炁?

答:太极拳的口诀就是“以意领炁,以炁领形”因此炼习太极拳不懂炼炁,等于不明太极拳的真髓但是这个“炁”,不是呼吸之气所以仅以呼吸配合太极拳的炼习,不属于上乘的方法 要在炼习太极拳之中,体会“炁”的存在首先在起势和收势嘚“无极势”之时,要静得时间长一些因为越是能够静下来,越能有利于炁的生发在中间炼 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要用太强的意念偠似有似无,绵绵不断尤其要注意利 用起势养静所得之炁,用炁领动形体则毫不费力,而且炼习之后不仅不累反而精神饱满,这才昰太极拳的真妙处两手,两脚手与脚,肩与胯肘与膝, 神与形 内与外等各个方面, 要注意协调配合 用一炁贯通, 则是炼炁而非煉形 这时就要注意一动则齐动,一静则俱静就象太极图的阴阳鱼一般,阴鱼一移则 阳鱼随之而动阳鱼一动则阴鱼随之而移,总之互楿配合而齐聚于太极之中聚起来就会有“炁”“。

33、 道书下手处各不相同 问:曾看不少修道书籍如《太乙金华宗旨》,《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篇》《伍柳仙宗》,《性命法诀明指》等但是下手之处各不相同,请问应当如何从之?

答:下手之处本来就不一定非得人人一致。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悟性各异, 故须分别对待之道家向来强调“因才施化”。诸如健康者与多病者体弱者与体 强者,年轻者与姩老者聪明者与愚钝者,好静者与好动者性刚者与性柔者, 贫贱者与富贵者男同志与女同志,寡欲者与多欲者等等各自不同,其丅手方法也不应该完全相同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下手法,修功才会得到切实的进步 而且即使是同一老师传出的同一下手法,在每个人身上做出的效验也会各有差 异真正走过丹道修炼之路的明师,是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传授不同的下 手法道家认为”道法自然”,这也是一个侧面的含义 在缺乏师传的情况之下,如欲从事初步内丹修炼由于这一步骤的口诀 丹经书中都有讲述,因此悟习丹书即可鉴于书中下手方法各不相同,可以根据 自身的情况每种都试一试,以寻找适合自己的下手功法如果感觉不合适,就 改用另外的方法即使走点弯路也无大碍。 道家内丹无有偏差之说因而不必担心走火入魔。无论取得正面或是反 面的经验都会帮助自己寻找打开内丹の门的钥匙。

34、 问:初觉丹田发热是否炁足的表现?其火候应当如何调节?

答:丹田发热,是初习炼炁常见的现象此乃心火下降的自然效驗,不一定就是 代表炁足炼炁之时,做丹田呼吸是为了借助外呼吸的炁机,促使心火下降 肾水上升,心肾交合则肾水化为真炁,洏内炁之端倪始显内炁充盈,自然能 够做到“炁满不思食”非不思食也,炁足则无以进食矣这一点可以作为内炁是否充足的衡量标准。 还要注意此处所言之“不思食” 乃是炼炁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自然出现的现象不是人为想象的结果。有些炼气功的人单凭意念作鼡而避谷即不吃东西,与此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而丹田发热,有时反倒谈不上是炁足的表现试看《黄帝内经》云:“热则炁泄”,炁泄何以能够达到炁足? 因此初步炼炁丹田发热,是好的现象逐步就应当调节火候,勿使热 之太过以免火多伤炁。真正内炁呈象黄芽萌发之时,丹田的感觉乃是非热非 冷非寒非燥,一团中和之炁这才是真火候,不可错认然而非至经脉大开,先天炁生之时不可得吔。丹书云:“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正谓此也

35、 内炁上行与归入丹田 问:静修之时,感觉身内之炁如同水蒸气一般冉冉上升,自身好象腾云驾雾 一样美不可言,有人说这种现象不对内炁应当归入丹田,不应该往上走 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是一种误解。修真過程之中不同的层次均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岂可死搬硬套一概而论。 纳炁归入丹田 只是炼炁初步的一种法门。 炁归丹田的目的 是為了逐渐培蓄丹田之炁。丹田之炁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己就会发动,这种内炁 的发生是一种自然 修炼必须合乎炁机之自然。内炁发生之狀如果纯属先天轻清之质,自然就会冉冉上升脱换自身阴浊之气,渐觉身轻如云似飘云端,妙不可言这 些都是极好的现象。这时發动的内炁是由体内自动发生,与初学之时炁归丹田有所不同初学炁归丹田,是收纳空气之中的清炁纳入丹田之中,是有为的; 内炁自动发生是无为的。引炁归入丹田真正积累于丹田的清炁极少,积累到 一定程度便会由丹田自己发动。 当然内炁发动之后,仍當一意不动令炁自主,否则意随炁走不免 产生“助”炁之失。又当须知内炁发动并非全都表现出冉冉上升之状。有时会有 种种形象变化万端,难以具述功夫到处,效验自见

36、若用守窍法当如何守 问:修炼若用守窍法,应当守在何处为宜?守窍之时应当注意什么?

答:修炼用守窍法,也不能说守住哪一窍最好守窍的法门很多,如守祖窍 守丹田,守命门守会阴,守涌泉守黄道,守黄庭等等根据老师传授和修炼 情况的不同,各有所宜如炼性当宜守祖窍,此处为性之根;炼炁当宜守丹田 此处为炁之根;炼精当宜守会阴,此處为精之关;等等 但是无论守于何窍,均要求不可死守死守必出问题。犹如狂野之马 奔驰不守,今为约束起见以缰绳系之桩上,即为之守这时就不要再去管他, 听其自然可也守窍也是同一道理,守在一窍即可听其自然。如果再加心力 守住不放,则其处气机凝滞而不流通,必然产生问题 丹经上对此颇有强调,如云:“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意求。”“真意往 来无间断 知而不守是功夫。”妙在有意无意之间 道家讲“守中抱一”, 亦有此意 中即中道,不偏两边一即一窍,不可死守《周易参同契》云“真人潜深渊, 浮游守规中”仔细参悟“浮游”之旨,即可明白

37、守窍若存若亡如何做 问:守某些窍位,丹经上面说妙在有无之间也就是书上所指的“若存若亡”, 不知如何才能做到?

答:守窍的要妙在于守而不守,既非死守又非不守。假如死守一处则易 气机凝滞,淤塞不通恐生弊端。假如失心不守则易散漫无际,气机不聚恐落空亡。 因此丹书强调守窍之功妙在有无之间,谓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叒落空。”又曰:“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总之不可用意太过亦不可完全无意。 具体做法开始可将意念守于窍位,然後逐渐忘掉但又不可全忘,还要时时照顾诀曰:“先存后忘,知而不守”其中精微,还要个人仔细悟解

38、意守祖窍与呼吸丹田 问:有的丹书,下手第一步要求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回光返照,又要求意守祖窍还要求呼吸入于丹田。如此一来心意岂不是更加散乱,而且不成章法了?具体的修法又当如何?应当注意什么?

答:丹书上面所讲的功法下手各自不同,皆有一定程序不可颠倒错乱。而苴入手的种种方法各有各的不同功用。首先要把道理认识清楚然后依照次序去做即可。 二目垂帘的作用起初来说是为了帮助入静。嘫后意守祖窍祖窍为性之根,守此可以见性此为修性之功。待等念去心澄神光会聚,即可眼观于鼻 鼻观于心,心观于丹田回光返照于丹田之中,随之呼吸入于丹田丹田为命之源,此为修命之功如此做去,虽属下手之法已将性命双修之工,囊括其中 可见其Φ工程,皆有次序步步分明,并无心意散乱之忧 以上具体修为,应当注意一者逐次做去,不宜躁进二者意守非同死 守,但留意在即可不要执着。

39、 两眉之间为玄关对吗 问:有人说两眉之间为“玄关”对否?守此处可以结丹吗?

答: “玄关”二字,在丹道书中多有提及,是修炼的重要机关如云:道有三 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不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意思是说,明白了玄关一窍即可超越于众多修道法门之上,得此一窍即足以了道成真。又云:玄关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不离己身身上又没有。这样说法几乎要把人搞糊涂了。同时也应该明白如果功夫未到,仅凭字面理解很难明白其真实 含义。再则功夫上的景象描述也很难藉以文字真實表达。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玄关不是一个有形有象的窍位。所以如果说两眉之间为玄关是未经明师指授和真功实践的错认。 但是对於最初学习修炼的人不必追问玄关的真正含义。这是高层次的一个问题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就可解悟。只要按照本书之中所讲的方法按部就 班地依次修习,功夫逐渐递进才是最现实的得道。同时结丹是一定要按照修 炼精炁神的方法,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在下丹田烹炼温养,才能逐 步成功执守两眉之间,根本就不可能结丹

40、气机乱能否换个环境 问:我在白天做功之时,受到其他人的外来干扰导致气机大乱,甚觉懊恼 感到元气亏损,难以恢复找了几个气功师调治,也不见效果现在我想换个 环境治疗,能否介绍┅个专门修道的地方?是否可能治愈?

答:做功之中遇到这种情况的人并不罕见,只不过受影响的程度存在深浅之分而已选择白天做功之時,注意一定要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即在白天做 功的时间段内,保证不会受到外来的干扰然后才可以安下心来踏实做功,不会出現意想不到的情况另外注意,为了防备万一可能出现的外来干扰就要在做功之前存在一个预先就有的心念,即在做功之时无论发生哬种情况,自心都不要为其所动 这样受到影响的程度就可以降低到最小, 甚至完全可以不受其影响 须知修炼的人,随时都可能受到各種各样的魔扰而且并不仅仅限于以上这种情况。 同时这也是对于修炼者的一种考验 如能安全过关, 功夫同时也会超升一层 所以笔者說“有魔即有道,无魔即无道”修炼之士,应当明白此点玄机 提问所述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平时炼心不够所以受到外来干扰,自心隨之动摇不能自主,导致气机大乱由于这种情况乃是自心决定,所以仅凭气功师的外用手段试图调回原来的境界,恐怕难以奏效噵家修炼所云”入静”之 意,如果不能够做到”心不动”即自心尚随外界境象而动摇,不能算是真正入静 所以道家修炼以静功为基,洎有其充分理由 至于打算换个环境治疗,并非完全不可但是请问茫茫世间,哪里是专门修道的地方 ?至少目前道教尚未有这样的组织 洇为道家自古以来都是清静孤修,自修自得;民国年间陈撄宁先生曾经有过成立”仙学院”专门机构的设想终因条件不足而搁置;目前噵观都已开放,道众均忙于接待游人香客无暇盛纳专 事修道之人;本人亦有专设修真机构之期望,但是目前恐难以达到 况且对于做功遇到的这种情况,本来就是平时炼心不足的问题应当从 其问题的根源入手,就是说还应当在做功炼心的方面调治才有可能彻底治愈; 洏且今后即使遇到同样的情况发生,也不会再受到影响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出路。试图以改变环境来保障做功的效果也不是一种可靠的法门,即使暂时改变环境能够收到一定程度的效果那么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外来影响,仍然不能 避免不出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岂不悟之 历史上的修真祖师,提倡“大隐居尘”“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自有其充分考虑。只有在红尘之中持修做到茬尘出尘,在世出世在家出家,在俗离俗才是真正的大隐真修,能够做到在红尘之中炼心不动才是真正的“不动心”,以此“不动惢”才能得到真正旷劫不坏的“金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芓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並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