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现场管理ppt面临的问题有什么?

现代制造业现场管理技术_文库下载
1亿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 现代制造业现场管理技术
现代制造业现场管理技术
物料需求计划MRP 物料需求计划
1 产生与发展 2 相关需求与独立需求 3 功能及其处理过程
Word文档免费下载:(下载1-37页,共37页)
基于IE技术的现代制造企业制造现场管理研究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中文摘要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IE方法在现代制造业的应用状况。 并通过实际案例描述 如何才能有效的在...现代制造业的新特点、新技术综述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现代管理枝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机械制造已基本取缔了原来的机械加工,机械 加工设备正向着高精、高速、多能、复合...生产现场管理资料生产现场管理资料隐藏&& 现代制造业生产管理技术§1.1 物料需求计划(MRP) 与制造资源计划(MRPⅡ)§1.2 精益生产方式(LP) §1.3 计算机集成...第十二章 现代制造业生产管理技术2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讲课课件,希望...5. 准时化生产的现场管理 1. 建立“三为”现场管理体制以现场为中心要求管理...第十二章 现代制造业生产管理技术 §12.1 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5. 准时化生产的现场管理 1. 建立“三为”现场管理体制以现场为中心要求管理...(2)通信技术 经历了低速的现场总线技术后,以太网开始迈上舞台,这一在 IT ...(3)现代管理工具的应用 现代管理思想正在渗透到生产中,需要更多的过程数据采集...现代制造业信息化技术 5、制造业信息化的生产过程管理集成 ? 5.1 项目管理的...现场工业试验 试验总结 并改进 研发项目验收评价 产生 成长、发展、成熟 完成 ...现代制造业信息化技术 2、制造业信息化总体设计与实施 2.1 制造业信息化系统的组成与总体结构 产品数据管理(PDM) 2.2 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 制造资源管理(...现代制造业生产管理技术 1 2 3 物料需求计划(MRP) 与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精益生产方式(LP)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 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生产管理问题① ②③...并且由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大量 企业应用计算机集成系统对制造系统中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 行有效的集成管理, 这大大提高制造系统...现代生产现场管理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现代生产现场管理作业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现代生产现场管理”已经找不到了, 为您推荐一些相同图书。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13.5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16.2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13.5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13.5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20.50八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6.00八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15.6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13.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5.85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一版一印5.20八五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已解决问题数:11895
待解决问题数:2475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悬赏币:0 发布者: 发布日期: 有效期:0天 状态:已解决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栏目分类: >
相关产品: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总称。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运作设施的地点选择、运作设施的布置、服务交付的系统设计和工作的设计。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是指在现行的运作系统中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按用户的需求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 人们最初开始的是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主要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和控制,被称为“生产管理学”(Production&Management)。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进展,社会构造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了专门的商业、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此外人们对教育、医疗、保险、娱乐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关行业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对这些提供无形产品的运作过程进行管理和研究的必要性也就应运而生。人们开始把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生产和提供都看作是一种“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变换过程实际上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的,但从汉语习惯上将生产与运作两者称生产运作。其特征主要表现为:(1)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即有一定的使用价值;(2)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定的变换过程才能实现;(3)在变换过程中需投入一定的劳动,实现价值增值。&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对象&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与运作系统。如上所述,生产与运作过程是一个“投入一变换一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过程。所谓生产与运作系统,是指使上述的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它的构成与变换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过程和管理过程相对应,也包括一个物质系统和一个管理系统。& 物质系统是一个实体系统,主要由各种设施、机械、运输工具、仓库、信息传递媒介等组成。例如,一个机械工厂,其实体系统包括车间,车间内的各种机床、天车等工具,车间与车间之间的在制品仓库等。一个化工厂,它的实体系统可能主要是化学反应罐和形形色色的管道;一个急救系统或一个经营连锁快餐店的企业,它的实体系统可能又大为不同,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位置,而是分布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内各个不同的地点。& 管理系统主要是指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系统,以及物质系统的设计、配置等问题。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的收集、传递、控制和反馈。&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内容& 1、生产与运作战略制定& 生产与运作战略决定产出什么,如何组合各种不同的产出品种,为此需要投入什么,如何优化配置所需要投入的资源要素,如何设计生产组织方式,如何确立竞争优势等等。其目的是为产品生产及时提供全套的、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技术经济效果的技术文件,并尽量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 2、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构建管理& 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构建管理包括设施选择、生产规模与技术层次决策、设施建设、设备选择与购置、生产与运作系统总平面布置、车间及工作地布置等;其目的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投资建立起最适宜企业的生产系统主体框架。& 3、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是对生产与运作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其目的是按技术文件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条件,实现高效、优质、安全、低成本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销售和企业盈利的要求。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三方面内容:即计划编制,如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计划组织,如组织制造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计划控制,如以计划为标准,控制实际生产进度和库存。& 4、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 生产与运作系统只有通过正确的维护和不断的改进,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包括设备管理与可靠性、生产现场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改进。生产与运作系统运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最终都要落实到生产现场。因此,要加强生产现场的协调与组织,使生产现场做到安全、文明生产。生产现场管理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和落脚点,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可以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排除不适应生产活动的异常现象和不合理现象,使生产与运作过程的各要素更加协调,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生产与运作管理内容如图1-3所示。&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是:高效、低耗、灵活、清洁、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或提供满意服务。高效是对时间而言,指能够迅速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谁的订货提前期短,谁就更可能争取用户;低耗是指生产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产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最少,低耗才能低成本,低成本才有低价格,低价格才能争取用户;灵活是指能很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不同的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清洁指对环境没有污染。准时是在用户要求的时间、数量内,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节&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地位&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管理,主要是解决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佳结合问题。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把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产品的制造过程而转化成为现实。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尤其是生产制造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同传统生产与运作管理相比,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管理方式上都得到了充实、发展与完善,形成了新的特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首先表现为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从企业管理系统分层来看,生产与运作管理处于经营决策(领导层:上层)之下的管理层(中层),它们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保证作用,处于执行的地位。其次,生产与运作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一切活动的基础。对生产活动管理不好,企业就很难按品种、质量、数量、期限和价格向社会提供产品,满足用户要求,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无法实现其经营目标。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在重视经营管理的同时,决不能放松生产与运作管理。相反,应更重视它,使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二、生产运作管理与其它职能管理的关系& 生产运作管理与其它职能管理的关系归纳如下:& (一)生产与运作职能是企业管理三大基本职能之一& 企业管理有三大基本职能:运作、理财和营销。运作就是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把运作活动组织好,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作用。理财就是为企业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只要进入的资金多于流出的资金,企业的财富就不断增加。营销就是要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无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生产与运作活动是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一,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生产与运作管理与市场营销是处在同一管理层次上,相对独立,又有着十分紧密的协作关系。生产与运作管理为营销部门提供满足市场消费、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搞好生产与运作管理对开展营销管理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增加企业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说,生产与运作管理对市场营销起保障作用,同时市场营销为生产提供市场信息,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产品价值实现的保证。&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生产与运作管理与财务管理也是处在同一管理层次上,彼此之间既独立又有着联系。企业的生产与运作活动是伴随着资金运动同时进行的。财务管理是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利用价值形式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企业为进行生产与运作活动通过借贷、筹集等方式获得资金,先以货币资金形式存在于企业,当企业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燃料等实物后,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在生产过程中,储备资金又转化为生产资金;当转化过程结束后,原材料加工成为成品,生产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产品在市场销售后,其价值得以实现,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 在上述资金运动过程中,资金流动与实物流动是交织在一起,资金流动对实物流动起着核算、监督和控制的作用。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既要为生产与运作活动所需的物资及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提供足够的资金,又要控制生产与运作中所需的费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生产与运作管理所追求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和交货期,又可以在各方面降低消耗、节约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四)生产与运作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要在充分发挥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与财务管理等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系统的整体优化,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在企业管理系统中,三大职能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如果企业营销体系不健全,营销政策不完整、销售渠道不畅,即使企业拥有竞争力很强的产品,也难将产品销售出去,更谈不上取得市场地位、获得竞争优势。如果企业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不合理,产品质量不能保证,这样的产品就是有再完善的营销体系也很难将产品销售出去。假如企业上述两项都不错,但财务管理系统较弱,资金筹措和资金运作能力很低,企业最终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资金使用效果低,而不能在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大做强。因此,对于企业这样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必须以系统的观点,应从系统的角度全面提高企业各职能的管理水平。&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作用& (一)生产与运作是企业价值链的主要环节& 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物质产品的生产制造是除了天然合成(如粮食生产)之外,人类能动地创造财富是最主要的活动。工业生产制造直接决定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矿业等社会其他产业技术装备的能力。在今天,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日益复杂,市场交换活动的日益活跃,一系列连接生产活动的中间媒介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业、保险业、对外贸易业、房地产业、仓储运输业、技术服务业和信息业等服务行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人类创造财富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必要环节。而作为构成社会基本单位的企业,其生产与运作活动是人类最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企业创造价值、服务社会和获取利润的主要环节。&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市场链的主要活动& 企业生产经营可以说有五大活动:财务、技术、生产、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五大活动是有机联系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图1-4所示。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的,首先要制定一个经营方针,决定经营什么、生产什么;然后需要准备资金,即进行财务活动;其次需要研制和设计产品以及工艺——进行技术活动;设计完成后,需要购买物料和加工制造——进行生产活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需要通过销售使价值得以实现——即进行营销活动;销售以后得到的收入进行分配,其中一部分作为下一轮的生产资金,又一个循环开始。而能使这一切运转的,是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图1-4企业经营的活动过程& 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经营目的,以上五大活动缺一不可。例如,没有资金,生产活动就无法开始,也就谈不上创造价值;又如,生产出来的有价值的产品,如果销售不出去,价值也就无从实现。而其中生产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在内)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真正的价值创造过程,是产生企业利润的源泉。&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竞争到底靠什么?不同的企业有各自不同的战略和各自不同的成功经验。归纳起来,最终都体现在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上,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价格和适时性上。哪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又能及时推出,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一个企业也许面临许多问题,如体制问题、资金问题、设备问题、技术问题、生产问题、销售问题、人员管理问题、企业和政府、银行、股东的关系问题等,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但消费者和用户只关心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对他们的效用。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而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绩效,即如何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和把握时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真正源泉。在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顾客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适时、适量地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工商企业界的高层管理者们曾经把兴趣更多地偏重于资本运营、营销手段的开发等,而对集中了企业绝大部分财力、设备、人力资源的生产系统缺乏应有的重视,其结果导致整个生产活动与市场竞争的要求相距越来越远。而后起的日本企业,则正是靠它们卓有成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其产品风靡全球,不断提高其全球竞争力。尤其日美汽车工业之间的竞争和成败是这方面的一个最好例子。在今天,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生产与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开始重新审视生产与运作管理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手段来加强生产与运作管理。今天的中国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节&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产生& 工厂制度刚出现时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的《国富论》一书中,最早注意到了生产经济学。他揭示出劳动分工的三个基本优点:重复完成单项作业会使技能或熟练程度得到发展;通常由于工作变换而损失时间的节约;当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努力使作业专门化时,通常会发明出机器工具来。在工厂制度下,由于大量生产需要集中大量的人员,劳动分工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发展起来,协作的方法是有效的。亚当•斯密观察到这个现象,注意到了它三方面的优点,并把它写进了《国富论》中。《国富论》是生产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学科,从完全叙述的阶段,发展到了具有一门应用科学特征的阶段。& 在亚当•斯密之后,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扩大了斯密的观察范围,提出了许多关于生产组织和经济学方面带有启发性的观点。他的思想在1832年所写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中概述出来。巴贝奇同意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三方面优点,但是他注意到亚当•斯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优点。例如,巴贝奇引用了那个时候制针业的调查结果,专业化分工导致制针业有七个基本操作工序:(1)拉线,(2)直线,(3)削尖,(4)切断顶部,(5)作尖,(6)镀锡或镀白,(7)包装。巴贝奇注意到这些不同工序工资等级所付费用,便指出,如果工厂按照每个人完成全部工序的操作来重新组织的话,就要对这些人按全部工序要求的最难的或者最好的技巧来支付工资。实行劳动分工就可以按每种技巧恰好所需要的数量来雇佣劳动力。所以,除了亚当•斯密提出的生产率方面的优点以外,巴贝奇还认识到对技巧订出界限作为支付报酬依据的原则。在亚当•斯密和查尔斯•巴贝奇考察之后的年代里,劳动分工继续发展,并且在20世纪前半叶里发展更快了。弗雷德里克•W•泰罗为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泰罗认为:科学的方法能够而且也应当应用于解决各种管理中的难题,完成工作所用的方法应当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由企业的管理部门来决定。他列举出管理部门的四条新的职责,概述如下:& (1)研究一个人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以替代传统的凭经验的做法;& (2)用对员工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代替允许员工选择自己的工作和尽他自己的能力来锻炼自己的传统做法;& (3)在员工和管理部门之间发展诚心合作的精神,以保证工作在科学的设计程序下进行;& (4)在员工和管理部门之间按几乎是均等的份额进行工作分工,各自承担最合适的工作,以代替过去员工负担绝大部分工作和责任的状况。& 这四条职责使人们对管理组织有了许多的考虑,几乎完全是现代组织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在工程方法与劳动测量领域中得到了发展。泰罗还做了许多著名的开创性的实验。这些实验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基层生产组织,工资付酬理论,以及诸如当时钢铁工业部门中常有的金属加工、生铁搬运和铲掘作业的基本步骤的制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泰罗的基本观点很少变化,他所设想的本来意义上的生产管理科学发展极为缓慢。之所以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很多,如还没有可以运用的、合适的知识与工具,而且必须纠正泰罗以后一段时期内的滥用情况。多年来,人们试图打破这种僵局,用单一的数字代表人们的产量或单个人——机系统化产量来解决一项作业获多少产量,可见这个方法不适用于这种情况。在泰罗以后的时期中,困扰着人们的另一个重大困难是:大规模问题的复杂性出现了,任何问题的所有可变因素似乎完全是相互依存的。今天,由于对统计和概率论的普遍认识并日益应用于生产,以及计算机的运用,与以往相比,现在的生产系统模型更加接近于现实了。&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末以前的早期管理思想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罗科学管理和法约尔一般管理思想为代表的古典管理思想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和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为代表的中期管理思想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一系列管理学派(管理科学派、行为科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等)为代表的现代管理思想阶段。其中一个重大的发展就是引用了线性规划,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使大规模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计算机技术推动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如生产方式的变更、自动化的实现。&&&>>&&>>&
已被采纳为答案 回答者: |
我来回答: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必须是会员才可以发布回答
当前位置:- >
现在的EVA具有最好弹性的是哪产的<20...
杭州志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浙ICP备号 网络实名:全球塑胶网
总机:8 9 客服热线:2 传真:0
本网客服QQ: 展会合作QQ: 全球塑胶网业务QQ:
全球最大的网上,中心,查找最新资料,发布塑胶问题的理想平台
Copyright&2005-. All Rights Reserved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理论知识_甜梦文库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理论知识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理论知识1 课程目的?1.认知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理论 (有效性与认知深度――本质性认知) 2.演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方法之一 (问题指向――基本对策认知)?2 课程内容? ? ? ? ?1.引言 2.前言 3.安全管理三大心理误区认知及对策 4.关于安全文化建设 5.小结3 1.引言?1.01.1 生产事故是否可以预防? 1.2 生产事故为什么是预防为主???1.3 关于安全生产(职业)培训理论基础4 1.引言?1.11.1 生产事故是否可以预防?事故的来向(地点)与来时(时间)能否预测? 能否建立事故的防预体系? ――风险控制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机理 关于预测性――①天气预报、②地震 预测、③事故预防 预报 预测 预防(鲨鱼、鸽、猫)????5 6 1.引言?1.21.2 生产事故为什么是预防为主?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认知:事故的特征安全的本质7 1.引言?1.31.3 关于安全生产职业培训理论基础(几个问题) 1.3.1 关于3E原则 应对安全问题的三大对策 工程技术 Engineering 教育培训 Education 法制管理 Enforcement8 1.引言1.3.2 关于教育培训的有效度 分苹果的故事……―― 教育的深度9 1.引言1.3.3 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的“两难”问题一是:教育(职业培训)的模糊性――谬误“买卖关系” ――教而无类、因人施教的意义二是:安全绩效评价的模糊性 罗云的《安全经济原理》简介10 1.3.3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的“两难”问题安全绩效评价的难度(模糊性)输入 (激励)安全投资安全系统 状态安全性安全后果输出 (响应)安全效益(绩效)图6-6安全经济系统运行模型[2]11 1.3.3 题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的“两难”问《安全经济原理》的核心问题安全减损产出B1 +安全增值产出B2 安全效益E = 安全基础投入C0 +安全运行投入CiB1 过去与今后期望的比较 ? B2 中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因子的确立――数据库 ?结论:安全绩效评价的困难12 1.3.3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的“两难”问题“两难问题”决定了――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立与实施的难 度 应对的基本思想: 强制性目标确立; 应知应会(管理/特作)培训方式建立; 过程实施质量控制方式建立 解决教育培训的软指标硬化问题13 1.3.4 安全生产(职业)培训的基础理论体系构想(五个问题) 1.3.4.1 “职业培训”概念 ――“职业培训”概念的出处及认知意义 1.3.4.2 安全生产职业培训三维坐标体系1.3.4.3 教育(职业)培训行为的双矛盾环节1.3.4.4 职业培训对象层级划分 1.3.4.5 职业培训目标单元化指向(目的 ―― 提升效能问题)14 1.3.4.1 职业培训概念“职业培训”是教育行为 但区别于一般的教育――学历教育(国民教育体系)“职业培训”概念的出处――?首先依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章 职业培训 而非《教育法》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章 职业培训?第六十六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 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 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原则要求)?第六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 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责任要求)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八章 职业培训?第六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 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 过培训。 (对企业的具体要求) 第六十九条 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 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管理要求)17 1.3.4.1 职业培训概念?安全生产培训是“职业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的基础理论体系的最基本概念之一“职业培训”概念的强调是教育行为认定的必要条件关于教育―― 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承与发扬18 1.3.4.2 职业培训三维坐标体系?安全生产“职业培训”的理论基础构架X? ? ?A.教学论(成人教学论) B.职业培训标准 C.专业知识体系(标准)标准 1、基础标准 2、管理标准 3、技术标准 4、方法标准 5、产品标准 0A. 教 学 论 B.职业培训标准YZ19 1.3.4.2 职业培训三维坐标体系?A.“教学论”起源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是德国的拉特克(1571~ 1635),他在1612年向法兰克福大公(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奏书中自称“教学论者”,称自己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拉特克的教学论是以教养的方法技术问题为中心的,重点在于探 讨如何让所有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拉特克认为,教师不仅要精通语言与科学,还要懂得怎样使学生最容易、最牢固地掌握知识。即教师必须懂得教授的技术。 (博洛尼亚――宗教办学、对经)―― 确立“自然教学法”,从易到难,从整体到部分;学习应采用归纳方法,从经验到一般原理。20 ? ?1.3.4.2 职业培训三维坐标体系《教学论》是从属《教育学》的分支,是研究教学的 实现手段问题的理论,通常也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包括: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特点~ 教与学的条件 教与学的实施过程21 1.3.4.2 职业培训三维坐标体系?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播者――受众之间的关系问题(自学、科教片,马丁q特罗―大众教育与“耳提面命”)?教与学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的目的决定教师教学的特点成人教育―主导形式―度的变化 不存在着颠覆问题,只是一种“革命式”改进22 1.3.4.2 职业培训三维坐标体系?B.职业培训标准 ――(ISO10015: 1999 质量管理 培训指南) (GB/T1 质量管理 培训指南) ISO10015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全世界大力推广的、适合于各种 规模、各类组织的一套完整的规范人力资源培训的国际标准。加 入WTO之后,ISO10015由我国政府转为GB/T19025国标加以推行, 使我国的各类教育与培训从此有了权威性可参照的评判标准。 此标准为各类组织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指明了规范的方向,能够大 力提高组织的有效性,从而提升系统运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23 1.3.4.2 职业培训三维坐标体系?ISO10015标准(GB/T19025国标)的内容包括 五个方面: 1)确定培训需求 (类别与差距) 2)设计和策划培训 3)提供与支持培训4)培训效果评价5)培训过程监督与改进 (戴明环 PDCA―滚动式前进)24 1.3.4.2 职业培训三维坐标体系?C.专业知识体系 安全管理标准与各项安全技术标准 例:OHSAS18000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idt GB/T2800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各项在建的安全技术标准()649项25 1.3.4.3 教育(职业)培训行为的双矛盾环节矛盾矛盾教――――学――――用学历教育EEEE EEEE 职业培训 强调职业培训的特点和《教学论》的重要性强调系统――教与学的矛盾运动的基础性26 1.3.4.4 职业培训对象层级划分?培训对象层级划分 因为存在着培训对象个体基础素质的离散度(捷克人夸美纽斯17世纪首创班级教学) 1878年,上海,中国最早的新式教育“正蒙书院”成立(一般认为是三级划分)――决策层 管理层 操作层――层级划分在培训需求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7 1.3.4.5 职业培训目标单元化指向?安全生产职业培训应有凸显的培训目标 强调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而不仅是警示教育(案例) 法律法规认知 一般管理知识宣教型向 技能掌握型发展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安全操作技能掌握问题:单元化指向――即明确研究的对象(预防事故) 更明确研究的问题28 2.前言?2.1 严峻的安全形势人类学家统计,二战结束后60年来,地球上没有战争的 日子只有26天。 我们要问,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发生事故的日子能有多 少天? 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最新报告显示,事故的发生一天 也没有停止过。 某些惨痛的案例还长期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案例一:印度博帕尔市毒气泄露事件29???? 2.前言?案例一:印度博帕尔市毒气泄露事件众所周知,1984年12月,在印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 的大惨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 发生(甲基异氰盐酸)泄露恶性中毒事件。给当地民众造 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30 案例一:印度博帕尔市毒气泄露事件31 案例一:印度博帕尔市毒气泄露事件32 案例一:印度博帕尔市毒气泄露事件33 案例一:印度博帕尔市毒气泄露事件34 案例一:印度博帕尔市毒气泄露事件35 ?案例一:印度博帕尔市毒气泄露事件36 2.前言?案例一:印度博帕尔市毒气泄露事件 此次事故 2500多人中毒死亡, 20余万人中毒受伤,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 67万人受到残留毒气的影响,留下后遗症。 这是世界工业史上罕见的大惨案。37 2.前言??2.1 严峻的安全形势全世界每年因公死亡人数达到200多万人,是每年全球战 争死亡人数的3倍,平均每7秒钟死一人,每分钟死8人, 每小时死500多人,每天死6000多人,相当于每天发生一 次像美国“9.11”恐怖事件那样的大灾难。这还不包括工 伤以外的各类事故人数。 人们忧患疾病,痛恨战争,但事故同样让我们心惊 胆战,痛苦不堪,让我们失去健康,失去生命,失去财富,失去物质基础。事故是除战争瘟疫以外的人类大敌。――摘自《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38 2.前言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 故 日21时57分, 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由中 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石 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 公司川钻12队承钻的中国石油 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 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 井发生一起井喷特大事故,造 成243人死亡(职工2人,当地 群众241人),直接经济损失 9262.71万元。39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 故事故现场40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 此次事故中不仅有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另有 累计2.6万多人因硫化氢中毒(受伤),65632多人被紧急疏散撤离,直接经济损失9262.71多万元。法庭公诉书中记载了这悲惨的一幕:公路上,水井边,山坳里,到处都是尸体,更有一家几口还在睡梦中 就永远闭上了双眼......41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为事故死亡者默哀42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为243位井喷事故死难者默哀3分钟--日,重庆 开县的父母官佘明哲,想起243位在“12.23”井喷特大事故遇难的父 老乡亲时,他哭了。43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日,一位少年站在重庆开县高桥镇被“12.23” 井喷特大事故火焰烧焦的土地上,他的旁边已经开始动土,准 备树立起一座告慰死难者亡灵的纪念碑。44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 故警示钟45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 故由当地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在重庆开县“12? 23”井喷事故重灾区 银山村统计灾民损失情况。46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 故?鉴于这起事故人员伤亡和损失惨重,造成重大社 会影响,国务院决定给予中石油集团分管质量安全工 作的副总经理任传俊行政记大过处分,同意接受马富 才辞去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职务的请求。?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的川东钻探公司 副经理吴华等6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已被依法逮 捕),并待司法机关做出处理后,由相关单位给予相 应的党纪、行政处分;同意给予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 或重要责任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局长陈应权等28人相应 的党纪、行政处分。47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在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庭审现场。法庭进入举证阶段,当公诉机关出示井喷 事故尸检报告和现场勘验图片时,面对井喷酿成的悲剧,6名被告人中惟一的女 性肖先素(录井员)潸然泪下。48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 故? ?(一)直接原因(6点)1.起钻前泥浆循环时间严重不足。没有按照规定在起钻前要进行90 分钟泥浆循环,仅进行了循环35分钟就起钻,没有将井下气体和岩石 钻屑全部排出,影响泥浆液柱的密度和密封效果。?2.长时间停机检修后没有下钻充分循环泥浆即行起钻。没有排出气 侵泥浆,影响泥浆液柱的密度和密封效果。?3.起钻过程中没有按规定灌注泥浆。没有遵守每提升3柱钻杆灌满泥 浆1次的规定,其中有9次是超过3柱才进行灌浆操作的,最长达提升9 柱才进行灌浆,造成井下没有足够的泥浆及时填补钻具提升后的空间, 减小了泥浆柱的密封作用,不足以克服提升钻具产生的“拉活塞”作 用。49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故?4.未及时发现溢流征兆。当班人员工作疏忽,没有认真观察录井仪,及时发现泥浆流量变化等溢流征兆。?5.违章卸下钻具中防止内喷的回压阀。有关负责人员违反相关作 业规定,违章指挥卸掉回压阀,致使发生井喷时钻杆无法控制,导致井喷失控。?6.未及时采取放喷管点火,将高浓度硫化氢天然气焚烧的措施。 造成大量硫化氢喷出扩散,导致人员中毒伤亡。(关于标准问题?)50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 故? ?(二)管理原因(4点)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该井场现场管理不严,存在严重的违 章指挥,违章作业问题。 2.工程设计有缺陷,审查把关不严。未按照有关安全标准标明井 场周围规定区域内居民点等重点项目,没有进行安全评价、审查, 对危险因素缺乏分析论证。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的“事故应急预 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 联系方法,没有及时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 的方向、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陷于 被动。51?? 案例二:重庆市开县“12.23”特别重大天然气井喷失控事 故?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没有向当地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没有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 传教育工作,致使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应急防护常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没有硫化氢中毒和 避险防护知识,致使事故损害扩大(如有部分撤离群众就 是看到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火灾,而自行返回村庄,造成 中毒死亡)。52 案例三: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 案例: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日至18日,华源矿业集团所在地新泰 市的柴汶河上游突降大暴雨,降水量主要集中在17日凌 晨2时至下午15时,从而导致山洪暴发,柴汶河水位暴涨 并漫溢,冲毁了约65m的柴汶河河岸。 (自然灾害) 煤矿溃水事件发生,矿井迅速被淹,湍急的水流冲击力极大,避灾路线均被水流堵死,要想从垂直深度达1100多米的矿井下逃生到井口,距离是11000多米,井 深路远,道路难行,矿工逃生极为困难,最后,有172名 矿工丧生。53 案例三: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 案例: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日至18日,华源矿业集团所在地新泰 市的柴汶河上游突降大暴雨,降水量主要集中在17日凌 晨2时至下午15时,从而导致山洪暴发,柴汶河水位暴涨 并漫溢,冲毁了约65m的柴汶河河岸。 (自然灾害) 煤矿溃水事件发生,矿井迅速被淹,湍急的水流冲击力极大,避灾路线均被水流堵死,要想从垂直深度达1100多米的矿井下逃生到井口,距离是11000多米,井 深路远,道路难行,矿工逃生极为困难,最后,有172名 矿工丧生。54 案例三: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 案例: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案例: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55 案例三: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 案例: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56 案例三: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 案例: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57 案例三: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58 案例三: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经调查认定: 这是一起由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 虽然这起事故灾难是由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但也暴露出有关地 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应对极端天气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防范生产 安全事故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山东省有关方面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依纪对26名责任 人员追究责任。其中,对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等6人移交司 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董事长郑珍修及副总经理张灿君被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7年有期徒刑。59 案例三:山东华源矿业矿井进水事故事故反思: 企业的生产安全与环境安全条件密切相关。必须充分 考虑到环境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引发的思考: ―― 间接与次生危害问题60 2.前言?案例四:洛阳“12? 25”特大火灾事故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309人 直接经济损失275万元经济赔偿1550万元人民币61 2.前言?案例四:洛阳“12? 25”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火灾的东都大厦被烧得千疮百孔的东都大厦62 2.前言?案例四:洛阳“12? 25”特大火灾事故消防人员清理一楼大厅63 2.前言?案例四:洛阳“12? 25”特大火灾事故排长队等候辨认遗体的人们64 2.前言?案例四:洛阳“12? 25”特大火灾事故一位刚得到儿子才13天的小伙子在洛阳大火中不幸丧生65 2.前言?案例四:洛阳“12? 25”特大火灾事故死难者家属邓世太沉痛回忆妹妹遇难经过, 向记者展示妹妹的照片66 2.前言?案例四:洛阳“12? 25”特大火灾事故洛阳特大火灾案开庭 23名被告人受审67 2.前言?案例四:洛阳“12? 25”特大火灾事故事故主要经过 2000年12月初,东都分店在装修时,已经将地下第一 层大厅中间通往地下第二层的楼梯通道用钢板焊封,但在 楼梯两侧扶手穿过钢板处留有两个小方孔。 日19时许,为封闭两个小方孔,东都分 店负责人王子亮(台商)指使该店员工进行电焊作业,未 作任何安全防护方面的交代。施焊中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 措施,电焊火花从方孔溅入地下二层可燃物上,引燃地下 第二层的绒布、海绵床垫、沙发和木制家具等可燃物品。 电焊施工人员发现后,用室内消火栓的水枪从方孔向地下 二层射水灭火,在不能扑灭的情况下,既未报警也没有通 知楼上人员逃离现场,并订立攻守同盟。68 2.前言案例四:洛阳“12? 25”特大火灾事故在现场的东都商厦总经理李志坚以及为开业准备商品的 东都分店员工见势迅速撤离,也未及时报警和通知四层娱乐 城人员逃生。 随后,火势迅速蔓延,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含氰化合物等有毒烟雾,顺着东北、西北楼梯间向上蔓延 (地下第二层大厅东南角的实门关闭,西南、东北、西北角 的门为铁栅栏门,着火后,西南角的门进风,东北、西北角 的门过烟不过人)。由于地下第一层至地上第三层东北、西 北角楼梯与商场采用防火门、防火墙分隔,楼梯间形成烟囱 效应,大量有毒高温烟雾通过楼梯间迅速扩散到第四层娱乐 城。着火后,东北角的楼梯被烟雾封堵,其余的3部楼梯上 锁,人员无法通行,仅有少数人员逃到靠外墙的窗户处获救, 其余309人中毒窒息死亡。69 2.前言案例四:洛阳“12? 25”特大火灾事故?经济赔赏工作政府按遇难者人均1万元拨出救助资金308万元(东都商厦娱乐城业主张建国不予发放);社会捐助资金按遇 难者每名1万元发放;在职的159名遇难者,其丧葬补助费 和抚恤金由所在单位按国家规定每名遇难者发放6700元, 149名无职业者按每名5000元从社会捐助金中发放。政府 救助、社会捐助和抚恤金3项相加,每名遇难者不低于 25000元。丹尼斯量贩按每名遇难者5万元、受伤者每人 3000元一次性赔偿,共赔偿1550万元人民币。70 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等级死亡人数 (人)重伤人数 (或急性中毒) (人)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 一般事故≥30 10~ 29 3~9 ≤2≥100 50~99 10~49 ≤9≥10000 (1亿)
≤99971 2.前言?2.1 严峻的安全形势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年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1万(91172)人,比上年下降10.2%。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12人,下降24.5%;? ??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8人,下降7.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82人,下降20.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万起,造成7.3万人死亡,30.5万人受伤, 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3人,减少0.8人。72 2.前言?2.1 严峻的安全形势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年? ? ? ?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8.3万(83196)人,比上年下降8.8%。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48人,下降20.5%; 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4人,下降14.%; 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892人,下降24.5%。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造成6.8万人死亡,27.5万人受伤, 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6人,减少0.7人。73 2.前言 2.1 严峻的安全形势安全形势虽有改观,但仍然严重影响着职工的生命 安全与健康,影响着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与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74 2.前言 2.1 严峻的安全形势?我国近年来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均在2500 亿元以上,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职业危害每 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0多亿元。各类事故和职业危 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75 2.前言 2.1 严峻的安全形势我国一年的事故损失,相当于1000多万个职工一年 的辛勤劳动化为乌有,相当于近亿农民一年颗粒无收。――我国第一部安全经济学的作者罗云?76 2.前言?2.2 关于“安全问题”讨论说安全原理重点讨论事故致因理论。导致职业事故原因的研究,虽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许多学说尚不完善。阿卜 杜勒.拉奥夫甚至认为“致今没有任何学说能被大家普遍地 接受”(1998年)。作者虽然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但这 说明一个现实:安全生产理论尚待不断完善,须努力创新。―――《安全原理》隋鹏程陈宝智隋旭编著77 2.前言 ? 2.3 《安全学原理》简介?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方向包括: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学、安全管理学 安全科学:主要研究内容是灾害(或事故)的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机制以及统计规律,是对灾害(或事故)这 种客观事物的认识,为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打基 础。 安全工程学(硬件问题)和安全管理学(软件问题) 是直接解决安全问题的对策和手段。78 2.前言?2.3 《安全学原理》简介《安全学原理》是介于安全科学与安全工程学和安全管理学之间的理论桥梁,是利用安全科学基本原理 指导认知安全工程学和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工具。安全科学――《安全学原理》――安全工程学 安全管理学79 2.前言? ?2.3 《安全学原理》简介 《安全学原理》一般包括五个部分1 2 3 4 5 1 安全观 安全认识论 安全方法论安全社会原理安全经济原理80 2.前言 2.4 一个案例和三个问题 看一个案例: 汶川地震中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提三个问题:(1)安全问题为什么是预防为主? (2)本质安全与安全本质的区别? (3)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的区别?81 2.前言 2.5 本次课程的核心要点?(1)安全的时空领域划分(定义域划分图) (2)安全的本质(图) (3)事故致因理论统觉图??82 2.前言?2.6本次课程的思维逻辑形式心理形式组织 (非逻辑形式组织) 遵从职业培训的特点 安全生产管理的三大心理误区 无期望心理侥幸心理 疲劳心理83 3.安全管理三大心理误区认知及对策?3.1 安全管理三大心理误区之一无期望心理: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因不期望发生事故,回避或忽视 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存在,而产生的心理误区。?(包括迷信恐慌)84 3.1.1安全概念的感知认识3.1.1?《辞海》中“安”的解释:安全;安稳。 《国 策? 齐策六》:“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辞海》中“全”的解释:完备;齐全。 如:十全十美。 通常认为“安全”既是:无危则安,无损则全。??85 安全的概念:?3.1.1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 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刘潜教授 安全是从物质的危险和精神的恐慌中解放出来获得的自由。 ―― 青岛贤司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 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即指人不受伤害,物不受 损失”。 ――《安全原理》隋鹏程等 编著86?? 从“安”字说起???3.1.1中国传统文化中“安”字解释,查《说文解字》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王立群讲魏国的安字)注:静也,从女在“ ”下 表达女人平静安闲的坐于屋中, (“屋”的概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的文明进程――从荒野到城郭的进步, 屋――城郭――安全本能需要:遮风避雨、防野兽侵害、防御人患战争。87 从“安”字说起……??3.1.1①“安”字起源于母系社会,女性占统治地位。②“安”字表现了父系社会的性别心理 戏言“金屋藏娇” 马克思的坚强与美好说?③“安”字反映了古时期人类保护生产力的本能 女人(安闲)坐于屋中?――保护女人,寓意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的繁衍增长事关部落种 族的兴衰存亡,人力(人口)资源极为重要,人力是主要的生 产力。而女人代表人口繁衍的生殖力,女人极为珍贵,保护女 人就是保护生产力。88 从“安”字说起……3.1.1由此可以认为,创造“安”字的理念,是有记载的“以人为 本,人力资源第一”观念的最早的记录。体现了上古时期人们本 能意识中安全和生产力的密切关系。这种穿凿附会的联想是有些牵强的。但重要的是,穿过久远的历史隧道,透过历史的尘烟,我们的想像力回到了上古先人创造文字的年代,当时的生 产力发展水平,当时的人类文明进化程度,创造“安”字时所反映出的心底 的期盼,求安的心态,借助女人安闲坐于屋中的寓意表达了这一期望,表达 是十分清楚的。安 ―― 安全 ―― 一种心态 (期望)――期盼平安――远离危险89 3.1.2 无期望心理产生根源(中西方文化影响比较)西方是宗教崇拜(罪文化)依靠上帝来约束规范行为 宗教信仰文化 心灵忏悔3.1.2中国是道德崇拜(圣人崇拜――耻文化)依靠人类群体自身约定规范行为 典型代表:周公旦创制的“礼乐”文化 注重形式 九鼎八簋 七鼎六簋 问鼎中原(利玛窦―看到儒家文化)君臣父子 礼乐朝纲 规范社会秩序由比较看出:中国文化――注重形式――通过形式(外化)实现内化 ――实现道德规范――产生了形式美(程式美) ――产生了“祈福”文化(例) ――反“乌鸦嘴”文化――盼好称颂、趋吉避凶、避讳不详语言 ――言吉不言忧――回避或忽视事故危害――无期望心理出现 (这是一种原始的低层次心态,国有大中型企业很少了)90 3.1.3应对无期望心理的对策3.1.3?3.1.3.1 明确安全的时空领域划分(定义域划分)3.1.3.2 充分认识事故的特征 3.1.3.3 充分认识安全的本质??91 3.1.3.1安全的时空领域划分(定义域划分)3.1.3.1?安全――危险(可能危害) 反义词 互为矛盾对立面 危险――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 的可能性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安全――事故为什么?(安全生产定义域规定)92 安全的时空领域划分(图)自然灾害减灾安全 (地震、飓风、疾控)3.1.3.1环境安全政府社会治安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公安局环境环保部门生存安全国防安全国防部、安全部社会消防安全公安消防局生活安全产品安全质检部门 工商管理企业交通安全公安 交警生产安全其他安全(人、机、料、法、环)职业健康安全(慢性伤害)医疗卫生部门生产过程中人与物的安全93 3.1.3.2 事故的特征一、事故的概念比较?3.1.3.2⑴ 事故是一种可能给个人类带来不幸后果的意外事件。 ――――陈宝智编著《安全原理》(第2版)?⑵ 事故是造成伤亡、职业病、设备或财产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 一个或一系列事件。――――出自美军标882C ⑶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某种活动中, 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伯克霍夫(Berckhoff) ⑷ 事故的概念是指工作场所内由于人和物相互作用并有能量释放而导 致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的事件。 ―――― R .斯奇巴(Reinald Skiba) 《工作安全的理论性原则》(1998年)94?? 事故冰山理论死亡 损工伤害 医务处理事故 急救事故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95 3.1.3.2 事故的特征二、事故概念的数理机理表述3.1.3.2事故发生的数理机理表述,是以概率统计方法实 现的。 事故发生的概率是时间长度或样本个数趋近无限 大的情况下,系统发生事故次数与系统正常工作次数 的比值。 即:96 3.1.3.2 事故的特征事故概念的数理机理表述P ? limt ??3.1.3.2Ni N Ni N(1) (2)P ? limn ??式中:P――事故发生的概率 Ni――系统发生事故的次数 N――系统正常工作的次数 t――系统工作时间 n――同类系统样本数量式(1)称为事故的时间概率,式(2)称为事故的样本概率。 由于实践中,时间或者样本都不可能无限大,通常近似地将 事故发生的频率指标作为事故发生的概率值。97 3.1.3.2 事故的特征三、事故的基本特征 所谓特征是指事物本质(外在)表现形式的描述。3.1.3.2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1.事故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2.事故的复杂性(多因交叉性) 3.事故的随机性、偶然性 4.事故的小概率性 5.事故的潜在性 6.事故的预测性(风险控制理论)98 3.1.3.2 事故的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1.3.2因果性――事物之间,一事物发生是另一事物发生的根据;因果性具有继承性和多层次性。 生产活动中事故发生的因果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条件性。 即事故发生可能性客观存在,当满足发生条件时,事故必 然发生。 哈登的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论是其典型代表 (例:燃气爆炸――同瓦斯爆炸、星式)99 3.1.3.2 事故的特征?3.1.3.22.事故的复杂性(多因交叉性)事故的复杂性是由于人的不稳定因素和物的(多重)不稳定状态所决定的。 例如:交通事故 驾驶人的因素 ――生理、心理、情绪、技术水平等;物的因素――路况、车况、天气、人流情况等。 事故的复杂性形成了事故发生的随机偶然性100 3.1.3.2 事故的特征3.事故的随机性、偶然性3.1.3.2(1)事故的复杂性(多因交叉性)形成了事故发生的随机偶 然性。 事物的样本空间呈现统计规律,而单一样本呈随机偶然性。(预测的困难――易导致宿命论)(2)事故的随机偶然性还表现为,事故的发生对危害后果的 影响度。 (同一地点同一事故的重复发生,危害后果可能不同)101 3.1.3.2 事故的特征4.事故的小概率性3.1.3.2所谓小概率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概率小于5%(或趋近于零)。 事故发生的小概率性是导致安全生产管理三大心理误区的重要根源。安全事物认知的悖论点。(存在着认知的辩证关系) ――客观的认识事物(关于“名左实右”与“小概率性”)102 3.1.3.2 事故的特征5.事故的潜在性(事故冰山理论) 所谓潜在性是指难以目下直观和随时可见 (时、空观察障碍)3.1.3.2事故的潜在(或潜隐)性,是由于其随机偶然性和小概率性所决定的。(事故难得一见)事故的潜在性是造就安全问题专家的前提。103 3.1.3.2 事故的特征?3.1.3.26.事故的预测性 (事故特征认知的价值) 所谓预测性是指采取正确的方法,事故发生可能性是 可以预测的。 事故预测是在认识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识别、掌握各种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他们的因果关系, 推断它们发展演变的状况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事故预测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危险源,预先采取对 策,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 (风险控制理论方法)104 3.1.3.2 事故的特征事故的特征认知小结: 1.事故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2.事故的复杂性(多因交叉性) 3.事故的随机性、偶然性 4.事故的小概率性 (认知的悖论点) 5.事故的潜在性3.1.3.26.事故的预测性(风险控制理论――认知价值)105 3.1.3.3 安全的本质?3.1.3.3(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数理机理、认知价值) 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固有属性。 (只是划分方法不同) 事物由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之分 (物名、社会现象) ――安全问题是复杂事物 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必须借助哲学和系统论的思想?106 ――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3.1.3.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安全本质观的指导思想(思维统领定式问题)? ?哲学研究的特点: (温故)①哲学是在人与世界、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总体关系中把握 世界的。 (认识与实践,包含着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特点。 (认识的正确性――真理,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 的正 确反映。规律的本质联系与时空观,非暂态的。价值性) ③哲学作为对世界总体性的认识,其研究和提问的方式又具有批判性和 反思性的特点。??(批判性――哲学的不断前行,马克思的观点、阿布杜勒? 拉澳夫的观点)107 ――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安全本质认识中如何使用哲学工具??3.1.3.3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知事物本质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安全本质中“安全状态”与“事故(危害)发生可能性”的对立统一、 矛盾运动是其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①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安全意识滞后生产发展。 (人类首先关注的是物质的生产)???②生产中的事故(危害)是生产活动中的必然伴生物,因为生产中能 量的利用,存在着事故危害的可能性,虽然这种危害的可能性变为现 实性的发生是随机偶然的,存在着转换的条件,存在着量变(流变) 质变(突变)的关系,是人们不期望发生的,但它的存在却是客观的。108 ――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3.1.3.3事故(危害)是以与安全(状态)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而客观存在的。 “安危相易,福祸相生”――《庄子? 则阳》定义:(生产活动中)安全状态与事故(危害)发生可能性的矛盾运动及 其规律,构成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解释:⑴ “安全状态”与“事故(危害)发生可能性”的对立统一、矛盾运 动,决定了安全本质的客观存在。矛盾双方任何一方的消亡,都决定着 本事物的消亡。?⑵生产活动一般存在于安全状态,而事故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其意 外性是隐蔽性和随机性的表现。(注意矛盾双方的界面认定) 没有发生事故,不等于没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福将说) (3)存在着一定条件下的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存在着可为的价值性。109 3.1.3.3矛盾运动安全状态安全事物事故发生可能性(生产活动、人造系统)实现条件:(3E原则)抑制实现条件: 认知方法: 整体性 动态性(事故致因理论)工程技术 教育培训 管理法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的特征:因果性、 复杂性、 随机 偶然性、 小概率性状态特征安全本质图110 ――安全本质的数理机理3.1.3.3定义:安全事物中,安全状态与发生事故(危害)互为补集存在。 (集合中的补集概念,条件的对立 )S AΩS ? A ? ?(交、与) S ? A ? ?(并、或)在Ω中非S即A,称S为A的对立事 件 ,记:S?AΩ――生产活动(安全事物) S――安全(Safety)状态 A――事故(Accident)发生111 ――安全本质的数理机理??3.1.3.3安全本质的数理机理说明:1)Ω (安全事物)中,S与A 的互为补集,对应哲学机理,描述了安全 本质的矛盾运动。?2) Ω(安全事物)中,S(安全状态)是大概率事件,A(事故发生)是小概率事(&5%)。概率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古典概率―抛硬币) 个体(每次)呈随机偶然性,整体呈统计稳定性――预测学 社会统计与企业统计??3)恰恰是事故发生的小概率性,最易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产生侥幸心理和 疲劳心理,小而易讳,讳而则盲,盲则生危。是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安全 意识的天然大敌。 客观、辨证地认识事故发生的小概率性,是深刻认识安全本质,提升安全 意识的关键点。?112 ――安全本质认知的价值性?3.1.3.3认知价值:安全状态与发生事故(危害)的矛盾运动相互转化条件可为。 ――*存在着相对时空条件下,事故的可预防性。?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刘潜、徐德蜀 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3.No3?矛盾运动服从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一定条件下,存在着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动态性),可以促使矛盾的一方相对地成为主导,使矛盾运动呈现一种反映主导方面属性的相对的稳定的状态。 主要矛盾方面――矛盾双方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是主要的。事 物的性质,主要有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 的性质也就随着其变化。――《当代百科知识大辞典》曲钦岳 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113 ――安全本质认知的价值性?3.1.3.3例:水往低处流(服从规律的客观性) 扬水站现象――水往高处流 人为加入一定的条件(通道与动力)* 实现利用目的 生产活动中,充分条件下,可以使安全状态在相对时空内,呈现相对 稳定状态。实现人类应对安全问题的目的。 充分条件:应对安全问题的3E原则落实 (工程技术、教育培训、法制管理) 实现抑制事故发生的技术性必要条件??一方面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永远存在(绝对性),一方面(相对时空) 充分条件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相对性)。――安全本质的辩证关系 ――因为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114 3.2 安全管理三大心理误区之二侥幸心理:3.2?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由于安全状态存在是大概率事件,事故(危害)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以及其的潜隐性和随机 性的特点,易导致的心理误区。115 3.2.1?应对侥幸心理的对策(福将说与“宿命论”)3.2.1充分认识安全的本质?3.2.1充分认知事故致因理论 (介绍5种) 3.2.2事故致因理论“统觉图” 3.3.4事故致因理论讨论观点?3.2.4完善安全体系建设(黑匣子说与反“宿命论”)116 3.2.1?五种“事故致因理论”3.2.1(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green wood)和伍兹(woods)经 数学、统计分析许多伤亡事故后发现,当工厂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 故的人员时,发生事故次数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存在个体差异)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事故频 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个人内在倾向。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又有研究表明,把事故发生次数多的工人调离以后,企业如不改善 劳动条件,事故发生率并没有降低。例如,韦勒对司机的调查,伯纳基 对铁路调车员的调查,都证实了调离或者解雇发生事故多的工人以后, 企业没有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除了对人员使用某个工种的考选外,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已被排除在 事故致因理论当代论坛之外,只能说明前段研究历史而已。117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3.2.1讨论观点: (1)人的行为是不稳定因素 (2)人的安全行为存在着个体差异 (3)职业风险理论否定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立场问题)118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3.2.1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Heinrich)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 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主要内容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和“事 故法则”。 主要观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的环境诱发或者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遗 传 环 境人 的 缺 点 人 的 缺 点不 安 全 行 为不 安 全 状 态事 故伤 亡119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讨论观点:?3.2.1(1)对安全理论有重要的贡献(形成统计和分析) (2)强调人的行为对安全的至关重要??(3)“因果连锁理论”过于机械,易导致形而上学 (有一定局限性)120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3.2.11961年,吉布森(Gibson)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 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 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 伤害事故。?1966年,在吉布森研究的基础上,哈登(Harden)完善了能量 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能量转移, 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解释两种危险源的概念) 讨论观点:本质安全化(人的误动、设备故障、场所影响)121? (四)系统安全理论3.2.1早期研究起源于瑟利和安德森模型(理论)。 (系统概念) 早期的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理论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 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 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早期的系统安全理论着眼于下列问题的研究: 机械的运行情况和环境的状况如何,是否正常?人的特性(生理、心理、知识技能)如何,是否正常?人对系统中危险信号的感知,认识理解和行为响应如何? 机械的特性与人的特性是否相容配?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许的响应时间是否相容等等?122 早期的系统安全理论(续)3.2.1在上述问题中,系统理论特别关注对人的特性的研究, 这包括: 人对机械和环境状态变化信息的感觉和察觉怎样? 对这些信息的认识怎样? 对其理解怎样? 采取适当响应行动的知识怎样? 面临危险时的决策怎样? 响应行动的速度和准确性怎样等等?早期的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来自人的行为与机械特性间的失配或不协调,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123 早期的系统安全理论(续)3.2.1系统安全理论有多种事故致因模型,它们的形式虽然不 同,然而涉及的内容大体一致。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 全理论是瑟利模型和安德森模型。1)瑟利模型 瑟利把人、机和环境系统中,事故发生的过程分为是 否产生迫近的危险(危险构成――形成潜在危险)和是否造成伤害或损坏(出现危险的紧急时期――指危险由潜在状态变为现实状态)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都包括一组类似的心理组――(感觉、认识、行为响应)问题。如图所示124 3.2.1感觉Y 认识到了这警告吗? Y N 认识 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 Y 决定要采取行动吗? N ? Y N 行为响应 能够避免吗? Y N 无危险 迫近的危险 感觉??人和环境对危险的构成有警告吗?感觉到了这警告吗?NYN 危险 构成对危险的显现有警告吗? 感觉到了这警告吗? Y 认识到了这警告吗? Y N 认识 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 ? Y N 决定要采取行动吗? Y N N 行为响应 能够避免吗? Y N 无伤害 伤害或损坏??YN出现 危险 紧急 时期Y=是图3-4瑟利 模型N=否125 1)瑟利模型 (续)3.2.1每组的最后一个问题:能够避免吗?问的是操作者避免危险的技 能如何,譬如能否迅速、敏捷、准确地作出反应。 由于人的行动,以及危险出现的时间具有随机变异性(不稳定 性)。这将导致即使行为响应正确,有时也不能避免危险。 就人而言,其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是变化的。譬如人的反应时间平 均为900毫秒,因此1秒或更短的反应时间在多数情况下都允许人能够 避免危险;然而人的反应时间有时也会超过临界时间,这时就无法避 免危险了。 有时危险显现可能提前,人们按正常速度行动无法避免危险。 上述随机变异性可以通过机械的改进,维护的改进,人避免危险 技能的改进而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然而要完全加以消除是困难的。 因此,由于这种随机变异性而导致事故的可能性难以完全消除。(瑟利模型认识的有限性)126 1)瑟利模型 (续)3.2.1由以上关于瑟利模型的说明可见,该模型从人、机、环境 的结合上对危险从潜在到显现从而导致事故和伤害进行了深入 细致的分析。 它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譬如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这涉及到操作者的感觉能力、环境的干扰、避免危险的知识和技能等等。 改善安全管理就应该致力于这些方面问题的解决,如人员的选拔、培训,作业环境的改善,监控报警装置的设置等等。(生产实践中,管理操作难度与运动员的水平要求)127 2)安德森模型3.2.1瑟利模型实际上研究的是在客观已经存在潜在危险(存 在于机械的运行和环境中)的情况下,人与危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反馈和调整控制的问题。然而,瑟利模型没有探究何以会产生潜在危险,没有涉 及机械及其周围环境的运行过程。 安德森等人在分析60起工业事故中应用瑟利模型,发现 了上述问题,从而对它进行了扩展,形成了安德森模型。 该模型是在瑟利模型之上增加了一组问题,所涉及的是: 危险线索的来源及可察觉性,运行系统内的波动(机械运行 过程及环境状况的不稳定性),以及控制或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人(操作者)的行为的波动相一致,如图所示。128 企业:目标、策略社会:市场、法律、国家政策3.2.1工作过程 1.过程是可控制的吗? 2.过程是可观察的吗? 3.察觉是可能的吗? 4.对信息的理智处理是可能的吗? 5.系统产生行为波动吗? 6.系统对行为波动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吗?Y 7.能把系统修改成另一个更安全 的等价系统吗?YNY NY Y N NYY=是N=否Y NN N为何使人8.属于人的决策范围吗? 系统良好Y客观的危险遇到危险 瑟利模型安德森模型129 2)安德森模型(续)3.2.1企业生存于社会中,其经营目标和策略等都要受到市场、法律、 国家政策等的制约,所有这些都会从宏观上对企业的安全状况发生影 响。 安德森模型对工作过程提出七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过程是可控制的吗?即不可控制的过程(如闪电) 所带来的危险无法避免,此模型所讨论的是可以控制的工作过程。 (生产系统是人造的可控系统) 第二个问题:过程是可以观察的吗?指的是依靠人的感官或借助 于仪表设备能否观了解工作过程。第三个问题:察觉是可能的吗?指的是工作环境中的噪声、照明 不良、栅栏等是否会妨碍对工作过程的观察了解。130 2)安德森模型(续)3.2.1第四个问题:对信息的理智处理可能吗?此问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问操作者是否知道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如果系统工作不正常, 他是否能感觉、认识到这种情况。 二是问系统运行给操作者带来的疲劳、精神压力(如:长期处于 高度精神紧张状态)以及注意力减弱是否会妨碍其对系统工作状况的 准确观察和了解。 上述问题的含意与瑟利模型第一组问题的含义有类似的地方,所 不同的是,安德森模型是针对整个系统,而瑟利模型仅仅是针对具体 的危险线索。131 2)安德森模型(续)3.2.1第五个问题:系统产生行为波动吗?问的是操作者的行为响应的不 稳定性如何,有无不稳定性?有多大? 第六个问题:运行系统对行为的波动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吗? 问的是运行系统(机械、环境)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适应操作者 行为的不稳定性。如果是,则可以认为运行系统是安全的(图中跨过7、 8问题,直接指向系统良好),否则就转入下一个问题,即能否对系统 进行修改(机器或程序),以适应操作者行为在预期范围内的不稳定性。 最后一个问题:属于人的决策范围吗?指修改系统是否可以由操作 和管理人员作出决定。 尽管系统可以被改为安全的,但如果操作和管理人员无权改动,或 者涉及政策法律,不属于人的决策范围,那么修改系统也不可能。132 3)现代系统安全理论3.2.1至二十世纪50年代――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 “现代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现代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源于三维空间)?(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 安全行为,而忽略了硬件事故在事故致因中的传统观念,开始考 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 避免事故。 (哈登理论应用)?(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 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安全本质的矛盾对立统一)133 3)现代系统安全理论(续)?3.2.1(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的危险源的危险性。 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集中选定的风险。 (安全的相对性、可为性、系统性)?(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 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 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 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 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事故与伤害――应急救援预案说)(发展性、系统完整性)134 (五)轨迹交叉理论3.2.1轨迹交叉论综合了各种事故致因理论认知的积极方面。 其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 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 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逆流”于人体 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 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事故模型如图所示。135 3.2.1物(包括环境) 不安全、 不卫生状态 安全卫生 管理的缺陷起因物致害物事故现象(物的原因) (直接原因)接触? 直 接 原 ?因 ? ? ? 本 质 原 ?因 ? ?伤不安全、 不卫生行为 (人的原因) (包括第三者) 人害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136 轨迹交叉理论(续)3.2.1轨迹交叉事故模型反映了绝大多数事故的情况。现实中有少量 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无关,但是绝大多数事故则 与二者同时相关。 例如日本劳动省调查分析的50万起事故中,如果从人的系列分析, 只有约4%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即不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 的);如果从物的系列分析,只有约9%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无关。在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中,二者并不完全独立进行。人的不安 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互为因果,互相转化。人的不安全行为会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如:人为了方便拆去了设备的保护装置)物的不安全状态又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如:没有防护围栏和警告信号,人误入危险区域)(事故的特征――复杂性)137 轨迹交叉理论(续)在人与物两大系列中,人的失误占绝对地位。3.2.1纵然伤亡事故完全来自机械或物质的危害,但更进一步追踪,机 械还是由人设计、制造和维护的,物质也是由人支配的。(模糊性)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之表面的直接原因。 如果对之再进行追踪就会发现在它们后面还有若干更深层次的背景原因,这些背景原因可以表示如下:先天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培训情况→身体、生理、心 理状况、知识技能情况→人的不安全行为。 设计情况→设备制造、物料选择、环境配置情况→维修、养护、 保管、使用状况→物的不安全状态。 (表象认知,没有形成认知思路)138 3.2.2. 事故致因理论“统觉”图(1)“统觉”的概念3.2.2来源于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所著《普通教育学》是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赫尔巴特的教学心理化思想提出了“观念”和“统觉”的概念。??“观念”――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统觉”――将大量的观念纳入意识,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 形成观念体系,这一过程称为统觉。?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进观念间的“统觉”的形成。(知识的系统化)139 (2)事故致因理论“统觉” 图次间接原因 随机偶然? 人的行为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员工行为说) 因果关系 随机偶然3.2.2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人坠落)事故发生能量的意外释放危害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本质安全化 (三个例子)光能、动能、势能、化 学能、热能、电能、辐 射能等等 星式、链式、多向式 (瓦斯、火灾、加油站)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多米诺骨牌效应)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评价 系统安全预测{事故致因“统觉”模 型人员伤害 财产损失(环境破坏)140 3.2.3 事故致因理论讨论观点:两者相互作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指明了安全事物的的复杂性及其形成随机性的根本机理。3.2.3在“轨迹交叉理论”中,指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结论观点:认识事故致因理论,首先应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危险能量是导致事故的第一因素(客观性――哈登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而人的不安 全行为(主观性)是第二因素,但第二因素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具有最重要的认知价值,在人类安全生产实践的发展长河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将是永远的研究对象。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表层看(分析汽车肇事与速度另例:高速路大雾天)认知价值――在风险控制理论中――首先是系统的危险源(能量)辨识141 3.2.4 安全本质认知关键点?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永远不可能消亡! (事故发生不可能消亡――矛盾对立统一说)生产活动中,离不开能量的使用,存在着意外释放的可能性,也 就必然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2.事故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最小化)―― 研究事故致因理论,就是要抑制(破坏)事故发生的条件, 避免事故发生。(决定了永远的预防――全过程动态管理)3.没有发生事故,不等于没有事故隐患 (不等于没有事故发生可能性) 有危险源,不等于有事故隐患; 有事故隐患,必有危险源142 3.2.5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思路(管理层)?一、危险源辨识 ――盲人 二、风险评价 ――弱智 三、行为规范??――行障(例:过马路)143 伤亡事故 意外释放能量并作用于人体 能量物质/载体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区域技术;设计; 加工、施工; 监测、维修…… 人机; 生理、心理; 教育、培训; 企业; 社会; 家庭一般事故致因因素分析144 3.2.5 一般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思路 (管理层) 1.危险源辨识了吗?(想清楚、认识到) 2.采取应对措施了吗?(会干、有效性) 3.有安全改进设想吗?(动态、发展性)3.2.5145 3.2.5 安全经营管理的基本思路(管理层) 1.危险源辨识了吗? 第一危险源―― 第二危险源――3.2.5间接原因案例:①华源矿难 ②一顿免费午餐引发的事故146 3.2.5 一般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思路: (管理层)2.采取应对措施了吗?(会干、有效性)1)安全教育培训了吗?(操作层) 特种技能培训(基础性――特种设备强制性) 消防培训 2)是否形成了过程控制? 过程识别、过程文件、确认与记录(管理记录) 3)是否有应急救援预案? 依据危险源辨识,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 应急救援准备。 (预案和演练) (如消防疏散、红十字卫生救护等)147 3.2.5 一般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思路 (管理层)?3.有安全改进设想吗?(动态、发展性)思考题: 作为一个安全管理者你是如何考虑加强本单位安全生 产管理的? ――安全管理的体系建设问题148 案例三安全=杜邦杜邦的安全管理经验分享149 一、杜邦其人二、杜邦公司简介三、杜邦安全理念 四、杜邦安全文化 五、杜邦安全业绩150 一、杜邦其人151 152 杜邦,法国人。曾经是法国一名外交官,因协调法国和美国的 关系有功,被封为贵族,加官晋爵。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因 路易十六被处死,杜邦被株连下狱。拿破仑上台后,杜邦因为是 “旧王党分子”,所以带领全家13口人仓皇上船,搭乘帆船“美国鹰 号”,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 杜邦,曾当过化学家助手、学习过火药制造技术。他仔细考察 了美国的火药生产,发现与欧洲相比,美国的火药质次而价昂。因 此,他决定投资火药生产。杜邦在河边买了一块地,于1802年4月在 这里建起了当时美国最大的火药厂。公司发行股票18股,每股2000 美元,共集资3.6万美元。杜邦公司由此诞生。153 二、杜邦公司简介美国杜邦公司从1802年成立,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最初的前80年是当时美国最大的黑火药生产商。 目前杜邦公司是多样化经营,核心业务为化工,超过10%的 业务是农业、汽车、电器、纺织。业务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210个机构,79000名员工,2400种产品。154 从1802年到1880年,杜邦的主营业务始终没能脱离黑火药的生产。火药时刻会爆炸,尽管杜邦在厂房选址及车间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将可能的爆炸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但接二连三的重大伤亡事故 仍然发生,以至于他的几位亲人也没能逃脱厄运。其中,最大的事故发生在1818年,100多名员工中,有40多人伤亡, 企业一度濒临破产。155 1802年1811年杜邦公司创立并建厂杜邦出台首部安全规则(规章制度)1812年―1911年杜邦公司在“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并不断丰富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技术规则。 (凯利提出“安全第一” 1905年)着手进行认真细致的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 逐渐形成“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的安全理念。 开始致力于工作外(8小时外)员工安全行为的调查研 究以及管理和修炼。(安全文化的萌芽) 安全业绩开始领先于美国工业界一流公司水平,提出 “零事故”目标 形成系统而独具特色的杜邦安全文化1912年 年 年 1964年 1980年 1991年开始协助其他企业(壳牌等)建立安全文化系统 成立杜邦安全资源部,正式对外开展安全咨询业务156 杜邦的安全管理咨询业务在杜邦公司,有456人专门从事HSE咨询,将杜邦的HSE系统和经验引入到全世界,每年创造约1亿美元的产值。 杜邦安全管理咨询为客户提供的专业服务,涉及工作场所安全,应急反应,人体工程学,承包商安全和资产效力。杜邦公司给企业做安全咨询的周期一般需要2~3年,一般6个月以 后会明显见到效果。杜邦公司承诺如果严格按照他的安全管理系统运作,安全事故发生率最保守估计会降低40%。157 杜邦安全管理咨询业绩杜邦为全球1500多家企业提供安全咨询。包括波音公司、美国 国家航空航天局、雷声公司、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通用汽车公司、 洛杉矶和纽约地铁、美国国家邮政局、瑞士铁路公司和中国的白云 国际机场。158 杜邦安全管理简史1818年发生的爆炸,40名工人死亡,创始人杜邦的妻子也受伤。这次事故后,公司承诺:“在最高层管理者亲自操作之前,任何员工不允许进入一个新的或者改建的工厂”。159 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标志:1811年,建立第一套安全章程,强调各级生产管理者对安全 负责和员工的参与。 1912年,开始安全数据统计; 1926年,开始创立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系统化的安全管理。 20世纪40年代,提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20世纪50年代,推出工作外安全预防方案和安全数据统计,直至提出“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160 杜邦的安全目标杜邦公司的安全目标就是“零”事 故。161 杜邦公司的安全记录安全事故率比工业平均值低10倍,公司每一百万个工时发生损失工作日的频率是1.5(包括划破一个手指、 手脚扭伤及下班以后的伤害记录),是美国各行业平均 记录的1/10。 杜邦员工在工作场所比在家里安全10倍。超过60%的工厂实现了“0”伤害率,杜邦每年因此而减少了数百万美元的支出。 日杜邦公司被Occupational Hazards杂志 九月号评为最安全的美国公司之一。162 杜邦损工日比率(天/20万工时)163 ? 三、杜邦安全理念杜邦人是如何理解安全的?安全与企业的绩效息息相关。 安全是习惯化、制度化的行为,影响企业的组织变革、感召力和员工。所有的职业伤害与疾病、安全和环保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安全具有显而易见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制度或培训 课程。164 “安全不仅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企业全体员工都必须积极参与。安全不是花钱,而是一项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的战略投资。” ―― 安全体系建设与安全经济原理? “安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商业价值,它是企业取得卓越业 务表现的催化剂,不仅能提高企业生产率、收益率,而且有益于建 立长久的品牌效应。” ――严谨、认真与负责 (间接效应)165 对于员工的教育――工作场所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决定伤害事 故是否发生的是处于工作场所中员工的行为! 受行业特点和时代的限制,系统管理不成立!166 杜邦伤害原因统计分析不安全状况 4%(具有行业差异)不安全行为 96%167 伤害-事故统计规律168 四、 杜邦的安全文化把安全、健康和环境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 之一,每位员工不仅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而且 也要对同事的安全负责。169 自然本能 Instincts Natural严格监督 SupervisionI自主管理 Self 团队管理ⅠIIIIIIV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防止工业伤害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170 第I阶段自然本能反应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依靠人的本能 ―― 以服从为目标 ―― 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 ―― 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171 第II阶段 依赖严格的监督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管理层承诺 ―― 受雇的条件 ―― 恐惧(警示)/纪律 ―― 规则/程序―― 监督控制、强调和目标―― 重视所有人 ―― 培训172 第III阶段独立自主管理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 内在化 ―― 个人价值 ―― 关注自我 ―― 实践和习惯行为―― 个人得到承认173 第IV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现场管理与改善 的文章

 

随机推荐